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

篇1

一、实证研究方法在法学中的应用

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以事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研究对象的比较, 得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而且这种研究方法强调用科学的手段来强调事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所观察到的事实经验上。而将此种方法运用到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上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实证方法所重视的是刑事诉讼的真实的过程和情况。因为实证研究方法所关注的重点是对刑事诉讼运行的观察与分析,所以这种研究方法也可以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状进行剖析和解析, 并且能够帮助发现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不过,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中的运用还处于探索时期,还需要尽快的进行研究和探索,规范实证研究方法。并且,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领域进行实证研究, 从根本上来说也具备一定的风险和难度。而刑事诉讼法学的实证方法是以对数据的整理收集为基本框架结构, 并且还有对各种法律性的分析总结判断。而其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通过调查案件实例、观察诉讼过程、对以往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进行试验等。这些具体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中进行使用, 研究的对象是真实发生的案件和其整个诉讼过程,这样的研究是围绕着人以及人类活动而开展的具体研究。而这种对于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与以往的其他研究方法都完全不同,因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种研究方法也要求了在今后的研究探索中要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才能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做出更大贡献。

二、实证方法产生的具体影响

实证方法自从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应用以来,就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的多元化,改变了原先单一化局限性的情况,并且还对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学者们以及刑事诉讼法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对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功能的作用上来讲, 实证研究方法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由于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针对性的实验,设立特定的研究方向实验目标, 可以明确的告知,通过所得出的具体研究结论适用于哪些具体的特定内容,不能够在哪些地方进行使用。通过对实证研究方法的规范性改变, 其实也促进了刑事诉讼法律的规范性。

( 一) 改变单一法研究的情况

因为实证研究方法的具体要求,研究者就必须脱离书本,联系实际。研究者们所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刑事诉讼案件, 这样贴近实际的研究行为将更具备说服力。以为进行调查、实验、观察研究、数据分析、总结归纳这些具体方法都需要研究者以情感的感知、自我的经验认识进行研究。而这种亲身经历的经验, 也将会使研究者从以前的空想实验中, 变为现在直接发现的方式。与传统的思辨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以真实的活生生的案件人物为研究的具体对象,以客观事实为研究依据,最终以完全客观角度, 得出研究结论。并且切近实际的情况下,能够做到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尊重对于案件中所有人物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做到司法公正。

( 二) 实证方法能够建立合理机制

在当下的刑事诉讼研究过程中其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者在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实践过程中,一旦发现与之具有前见性的法律意识有违背现象时, 没有进行分析与思考, 直接进行批判处理。虽然批判性是在研究中应该存在的合理现象,但是由于没有实践经验,不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就会使不合理的机制的出现。而实证方法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 并能够帮助我国刑事诉讼法学提出新的合理的改革措施,建立合理机制。并且通过实证方法, 在进行实践并对事件进行客观研究,并且规范研究将其纳入法律范围,让法律真正的得到发展完善。并且可以不断的从中获得更多的有关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方法。

篇2

    [关键词]  财务理论;研究;思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2008 年财务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财务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学术研究,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等要求,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以财务理论指导财务实践的创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推动力,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必要性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任何实践都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否则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导致了实践的无效和混乱。同样,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也是指导财务实践的重要基础,将为财务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实践具有自己的特点,涉及的财务资源巨大,如何利用财务理论指导财务实践,是一个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2  企业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2. 1  财务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财务理论体系的研究旨在揭示财务对象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规律,解释现实与预测未来。因此,学习、研究财务理论体系,熟悉相关模型,将为更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财务实践中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财务理论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包括财务管理主体、客体、目标、假设、原则、任务和体制机制等理论,还包括财务管理的本质理论、行为理论和职能理论以及财务发展史等。不同的研究者对这些理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财务管理的本质理论有“资金运动论”、“价值分配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收益论”和“财权流论”等观点;财务管理职能也有“六职能说”、“五职能说”、“四职能说”等观点;财务管理目标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观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完成企业利润目标的同时需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因而财务管理目标也具有特殊性,必须加强具体财务理论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形式的相关研究。

    应用理论包括应用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两部分。应用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股利政策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风险规避理论、利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市场效率理论(有效市场假说EMH) 、成本与信号传递、控制权理论、初次公开发行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应用方法体系可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成本效益分析、动态数量分析、经济数学模型法等; 具体方法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各个环节的方法,如经济订货批量法、差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净现值(NPV) 分析方法、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技术、事件研究方法、公司估价技术和现金持有量模型等技术性方法。

    熟悉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中的各种基本观点、方法,结合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企业实际,可以很好的指导企业的财务实践,并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融资、公司治理和价值评估等具体的财务实践服务。

    当然,对于不同的财务理论体系划分也有不同的观点,如汤谷良认为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础划分为7 个基本的理论模块;谢志华、汤谷良认为企业财务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理财) 和财务经理财务3 个层次。熟悉不同的理论体系划分方法可以为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效率提供借鉴。

    2. 2  实证研究的方法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材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设计实验,进行量化的、精确的测试并推导出结论的研究过程,一般由以下4 个步骤构成: (1)问题的提出。重复出现的经济现象和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或完善都可以成为问题提出的起点; (2) 构建理论模型。包括提出假设、构建模型和导出假说3 个环节; (3) 进行经验实证。主要是检查理论假说能否经得起经验资料的验证,如果假说被经验资料证明不成立,需要重新构建理论模型; (4) 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目前发表在《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相当部分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文中包含大量的数学符号或计量模型,数学分析可将复杂的经济关系高度抽象,有利于经济概念的精确定义,有利于经济学理论的推理。熊彼特把数学分析工具的改善视为衡量经济学发展的标准;现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几乎都离不开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现代财务理论基础的相当部分内容运用数学符号或模型予以表述。我国的财务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统计软件使用不够广泛,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实证方法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理论问题,例如股利信号传递理论、CAPM理论、股市有效性及资本结构等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体现方式和有效性。

    实证研究方法大量使用数学语言,需要较好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等数学基础,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支撑。企业财务人员将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作为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数学基础水平暂时无法提高,也应加强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的意识。同时,必须认识经济数据的真实、准确对严谨的财务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数学分析必须以财务理论的规范研究为前提,避免陷入就方法而方法的数学模型参数讨论之中,从而迷失研究方向。

    2. 3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结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实际,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要关注以下方面内容: ①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子系统,从属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权力划分与配置问题; ②企业福利货币化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政策转型的研究; ③对“十二五”财政支持政策的研究; ④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的资金投入政策的研究; ⑤企业年金、住房补贴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财务政策; ⑥内控授权、绩效考评等激励机制研究; ⑦与石化行业发展相关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研究。

    同时,还应加强特殊财务业务相关理论研究,包括资产重组、可转换债券、资产评估、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中所涉及的财务问题,企业多元投资风险控制方面的财务问题,加强对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

    3  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应考虑的因素

    3. 1  人的因素

    英国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H. Coase) 、美国经济学家阿尔钦(A. A. Alchian) 、德姆塞茨( H. Demsetz) 、詹森(M. Jensen) 和麦克林(W.Meckling) 等都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显性的和隐性的) ,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均是契约的组成部分,企业实质上是围绕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关键资源而建立的。因此,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一方面,人具有“经济人”属性,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人还具有“社会人”属性,追求安全、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等,这两种属性都会成为企业资源配置和成本支出的影响因素。人工成本是财务成本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企业是从人工成本方面考虑,也要求在财务决策时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例如,很多公司给予员工(甚至关键供应商) 股权不是为了筹资,而是为了维护公司长远的生存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3. 2  制度因素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们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在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研究经济问题。这种只考虑经济因素、忽视制度等非市场因素的研究方法很难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经济现象。

    20 世纪30 年代诞生的制度经济学派,揭示了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人的有限理性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使人类行为与制度具有内在的联系,有了制度的作用,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这些生产要素才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目前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与对“金融创新”监管不力的制度性因素相关。因此,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可加入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将其与财务管理研究结合起来; 实证研究中,必须体现现实社会中的制度因素以及文化、社会习俗、价值偏好等社会因素。

    3. 3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因素

    企业的财务理论研究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理论研究。企业经理人的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委托人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重视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好上市公司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5 方面与母公司的分离,防止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金和利润,禁止募股资金的使用方向随意改变,防止长期不分红或恶意分红现象的发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3. 4  国际化经营的相关因素

篇3

【关键词】:研究方法;硕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它上与认识论、方法论相连,下与理论性质、研究问题紧密相关,是保证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前提和保障。一、学位论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要求而撰写的研究论文。它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事实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原则、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证观察可靠、判断、推理得以正确形成的原则、程序、手段、方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秦宗熙和穆怀中、谢圣明认为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即一般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哲学方法论、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以及逻辑方法论。其次,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社会测量法、典型法等。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论文写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采取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写作水平的展现,而方法的运用则体现了作者研究过程中方法原则程序是否科学合理,这也就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以传统的理论思辨研究方法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意识,缺少相应的实证与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陈状况分析

在抽样的华东师范大学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分析发现,从整体上而言,有90.1%的学位论文明确交代论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单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学位论文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论文的研究方法意识在已经比较高,研究的科学性从总体而言呈比较好的状态。当然,如果把自陈水平为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论文判为“合格”的话,那么合格的比例仅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别及其运用情况

总体分析后发现,理论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在3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文献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论26%,排名第二;比较研究法为主占23%;其余还包括历史研究法、跨学科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硕士论文的是融合两种方法以上的综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较为多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思辨抽象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备受青睐,其中文献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访谈法等开始进入理论学科领域,使得研究方法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三、结论

(一)优点。通过分析30篇抽样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方法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发现过去单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对研究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学科层面方法论和原则层面方法论急剧增加,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研究方法论趋向多元化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论认识更加深人,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时,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种类多样性,尽管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整体运用中占比例不大,但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研究生们已经意识到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定量与实证研究分析更能确定的各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技术的这一层次是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中与研究成果联系最为密切的层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式最终必然要通过具体方法与技术才能展现出来。

(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虽然在毕业论文中很多人都陈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陈述不够明确,甚至对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论文对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将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当作研究方法。事实上,从哲学和科学方法的角度看,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都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指导思想,是方法论。如实证研究与之对应的有实验法、调查法等。

定性与思辩研究多,定量与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研究科学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定量和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而言,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是很少。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研究,用事实情况及真实数据更能有力地证实研究者的观点的文章少。调查数据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这些以叙事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导,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较多,说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虽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对研究的科学性的重视,定量与实证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视,但比较而言,运用的仍然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最常用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检验及显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论文中少有出现。

综合上述分析,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方法自觉,注重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质量,提高研究质量,重视定量与实证研究,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规范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促进思想政教育学科理论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浩森、潘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实证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J], 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 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4. 

篇4

[关键词]财务理论;研究;思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2008年财务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财务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学术研究,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等要求,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以财务理论指导财务实践的创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推动力,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必要性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任何实践都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否则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导致了实践的无效和混乱。同样,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也是指导财务实践的重要基础,将为财务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实践具有自己的特点,涉及的财务资源巨大,如何利用财务理论指导财务实践,是一个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2企业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2.1财务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财务理论体系的研究旨在揭示财务对象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规律,解释现实与预测未来。因此,学习、研究财务理论体系,熟悉相关模型,将为更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财务实践中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财务理论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包括财务管理主体、客体、目标、假设、原则、任务和体制机制等理论,还包括财务管理的本质理论、行为理论和职能理论以及财务发展史等。不同的研究者对这些理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财务管理的本质理论有“资金运动论”、“价值分配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收益论”和“财权流论”等观点;财务管理职能也有“六职能说”、“五职能说”、“四职能说”等观点;财务管理目标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观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完成企业利润目标的同时需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因而财务管理目标也具有特殊性,必须加强具体财务理论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形式的相关研究。

应用理论包括应用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两部分。应用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股利政策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风险规避理论、利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市场效率理论(有效市场假说EMH)、成本与信号传递、控制权理论、初次公开发行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应用方法体系可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成本效益分析、动态数量分析、经济数学模型法等;具体方法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各个环节的方法,如经济订货批量法、差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净现值(NPV)分析方法、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技术、事件研究方法、公司估价技术和现金持有量模型等技术性方法。

熟悉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中的各种基本观点、方法,结合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企业实际,可以很好的指导企业的财务实践,并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融资、公司治理和价值评估等具体的财务实践服务。

当然,对于不同的财务理论体系划分也有不同的观点,如汤谷良认为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础划分为7个基本的理论模块;谢志华、汤谷良认为企业财务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理财)和财务经理财务3个层次。熟悉不同的理论体系划分方法可以为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效率提供借鉴。

2.2实证研究的方法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材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设计实验,进行量化的、精确的测试并推导出结论的研究过程,一般由以下4个步骤构成:(1)问题的提出。重复出现的经济现象和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或完善都可以成为问题提出的起点;(2)构建理论模型。包括提出假设、构建模型和导出假说3个环节;(3)进行经验实证。主要是检查理论假说能否经得起经验资料的验证,如果假说被经验资料证明不成立,需要重新构建理论模型;(4)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目前发表在《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相当部分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文中包含大量的数学符号或计量模型,数学分析可将复杂的经济关系高度抽象,有利于经济概念的精确定义,有利于经济学理论的推理。熊彼特把数学分析工具的改善视为衡量经济学发展的标准;现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几乎都离不开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现代财务理论基础的相当部分内容运用数学符号或模型予以表述。我国的财务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统计软件使用不够广泛,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实证方法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理论问题,例如股利信号传递理论、CAPM理论、股市有效性及资本结构等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体现方式和有效性。

实证研究方法大量使用数学语言,需要较好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等数学基础,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支撑。企业财务人员将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作为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数学基础水平暂时无法提高,也应加强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的意识。同时,必须认识经济数据的真实、准确对严谨的财务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数学分析必须以财务理论的规范研究为前提,避免陷入就方法而方法的数学模型参数讨论之中,从而迷失研究方向。

2.3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结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实际,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要关注以下方面内容:①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子系统,从属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权力划分与配置问题;②企业福利货币化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政策转型的研究;③对“十二五”财政支持政策的研究;④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的资金投入政策的研究;⑤企业年金、住房补贴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财务政策;⑥内控授权、绩效考评等激励机制研究;⑦与石化行业发展相关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研究。

同时,还应加强特殊财务业务相关理论研究,包括资产重组、可转换债券、资产评估、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中所涉及的财务问题,企业多元投资风险控制方面的财务问题,加强对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

3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应考虑的因素

3.1人的因素

英国经济学家科斯(RonaldH.Coase)、美国经济学家阿尔钦(A.A.Alchian)、德姆塞茨(H.Demsetz)、詹森(M.Jensen)和麦克林(W.Meckling)等都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显性的和隐性的),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均是契约的组成部分,企业实质上是围绕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关键资源而建立的。因此,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一方面,人具有“经济人”属性,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人还具有“社会人”属性,追求安全、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等,这两种属性都会成为企业资源配置和成本支出的影响因素。人工成本是财务成本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企业是从人工成本方面考虑,也要求在财务决策时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例如,很多公司给予员工(甚至关键供应商)股权不是为了筹资,而是为了维护公司长远的生存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3.2制度因素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们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在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研究经济问题。这种只考虑经济因素、忽视制度等非市场因素的研究方法很难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经济现象。

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制度经济学派,揭示了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人的有限理性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使人类行为与制度具有内在的联系,有了制度的作用,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这些生产要素才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目前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与对“金融创新”监管不力的制度性因素相关。因此,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可加入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将其与财务管理研究结合起来;实证研究中,必须体现现实社会中的制度因素以及文化、社会习俗、价值偏好等社会因素。

3.3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因素

企业的财务理论研究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理论研究。企业经理人的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委托人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重视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好上市公司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5方面与母公司的分离,防止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金和利润,禁止募股资金的使用方向随意改变,防止长期不分红或恶意分红现象的发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3.4国际化经营的相关因素

企业的财务理论研究必须与国际化竞争战略相结合。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开展,外汇风险管理、跨国投资的环境分析、跨国投融资策略和跨国税收管理等财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化经营中的任何决策不当将带给企业巨大影响甚至损失。香港中信泰富公司正是因为签订了不适当的汇率期权合约而严重影响了其财务状况。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代,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会计和国际税收等多学科。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跨国经营中的市场不完全性、风险、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分割与一体化等特殊因素要求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加强与跨国经营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国石化以建设成为国际化能源化工公司为战略目标,以国际勘探、国际工程和联合石化等子公司为载体的国际化业务不断延伸,迫切感受到需要进行跨国资本运作和国际税收等方面国际财务问题的理论研究。

4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主要途径

4.1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研究能力

企业是财务理论实践的主体,积极开展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有利于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重点利用自身的财务人员进行理论研究工作,这为财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

目前,各大企业基本设有研究机构,但大多是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工程建设问题,专门进行财务理论研究的机构几乎没有,而财务管理体制、资金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国际税收等方面的理论又都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并且很多企业正进行相关方面的业务实践。缺乏适合企业需求的财务理论指导,不利于这些方面工作的规范性,也不利于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

因此,应从企业的层面或更高层面鼓励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理论方面的研究。首先,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目前企业具有科研能力、符合研究条件的财务人员不是很多,尤其是长期从事财务实践的人员,大部分没有财务理论研究的经历,只有少数人员通过申请企业内部课题的形式进行过一些相关研究。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科研能力培训,通过参与其他人员的课题组、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提升其研究能力。其次,必须建立财务理论研究相关的激励机制,调动财务人员参与财务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将科研经历作为财务人员职称评审从优的条件,促进财务人员对积极参与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可从课题经费、科研时间等多个方面为财务理论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4.2加强企业与高校及中介机构的合作

近几十年来,西方财务理论发展迅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产、学、研”结合紧密。虽然最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打击很大,但美国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才、庞大的专业数据库进行大量的财务研究,能够定期地向投资者提供有关投资机会评估、投资风险和报酬、投资对象的信用等级、盈利前景和发展趋势等财务分析报告,这些研究模式是值得重视的。通常,中介机构与高校联系紧密,经常邀请著名的财务学教授、专家担任公司顾问,接受高校学生的实习与合作研究,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和更为活跃的研究思路,为专业分析提供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我国高校财务学专业的教师很少具备与中介机构、大型企业合作的条件和动力,使其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缺乏实践基础,不利于财务理论体系更深入地研究和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对企业财务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企业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与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充分发挥其理论研究的能力和作用。

4.3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学术平台

应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学术平台,进一步推广理论学习、研究的成果在企业实际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石化会计学会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各企业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要积极通过该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石油分会等专业学会加强与中国会计学会等学术团体的联系,还可以考虑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与国外财务会计学术团体的联系。

篇5

【关键词】环境绩效;制造业;实证研究

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存在着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现象,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有效的环境绩效是推进制造业公司清洁发展、节约发展,促进其承担起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重要社会责任的手段之一。本文将研究方向定位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其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1.实证分析

1.1 研究假设

假设一:公司规模与环境绩效呈正相关。

公司的规模越大,影响力就越大,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度就越高,因而其更有可能关注企业的环境绩效,以获得公众支持和树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共形象。

假设二:盈利能力与环境绩效呈正相关。

盈利能力越强,意味着产品的品质越高,公司有动机将自身产品品质的信号传递给买方,以便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同时更可能把较多的资源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上,因而其也更有能力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

假设三: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其环境绩效水平较高。

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引起环境污染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受到政府环保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管和监督的力度就较大,因此其更可能关注环境绩效,以表明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为,展现其勇于承担减轻环境污染的社会责任形象。

1.2 变量的设定及模型的构建

1.2.1 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环境绩效

本文对于环境绩效指标的评判,采用赋值打分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是否发生环境事故、因环境问题受到处罚以及处罚的类型(对没有受到环境处罚的公司赋值3,对因环境违规受到罚款或投诉的公司赋值2,对因环境违规而受到停产整顿的公司赋值为1);是否获得环境保护荣誉或奖励(若获得国际或国家级荣誉或奖励为2分;若获得省级及地方荣誉或奖励为1分;其他为0);是否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环境认证及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若既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环境认证又通过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2分;若通过任意一项为1分;否则为0分);是否通过环保核查(若通过环保核查为1分;其他为0分);是否有系统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是否设定具体的环境目标与方针(是为1;其他为0);是否开发环保产品、是否具有环保技术开发能力及绿色创新能力(是为1;其他为0);三废是否显著减少、是否为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技术改造(是为1;其他为0);是否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是为1;其他为0);是否实施责任考核(是为1;其他为0);是否对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及培训(是为1;其他为0);是否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贡献(是为1;其他为0)。

(2)解释变量

1.2.2 模型的构建

其中是与诸因素无关的常数量;~是回归系数,其意义是当自变量,即上述因素每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因变量即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水平的改变量,是随机干扰项。

2.样本的选取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基础,以2008年为研究区间,选取只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业绩差、波动大的ST公司和管理层持股为零的公司。进行上述剔除处理后,共得到样本公司431家。本文的数据及样本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巨潮资讯网及上市公司网站,财务数据来源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完成。

3.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从表2、表3可以看出,F=33.257,整体方程通过了F检验,P值=0.000<0.01,说明整个回归方程在0.01水平上十分显著;资产规模、行业类型和盈利能力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高度显著,但调整后的R方比较小,说明可能有其他具有解释力的影响环境绩效的自变量还没有被引入。

4.研究结论

从表4可以得出结论:资产规模与企业环境绩效在1%(P=0.000<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大,企业的环境绩效越好;行业类型与企业环境绩效在1%(P=0.005<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重污染行业由于对环境绩效的重视程度高,所以其环境绩效较非重污染行业来说较高;盈利能力与企业环境绩效在5%(P=0.048<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越高,从而环境绩效也越高。

注释:

①根据2010年9月14日,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16类行业为重污染行业。

参考文献:

[1]刘永祥,宋轶君.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及启示[J].会计之友,2006(9):60-61.

[2]甄国红.企业环境绩效信息及其披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9)1-2.

[3]杨东宁,周长辉.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动态关系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4(4):43-50.

[4]李琦.上市公司高级经理人薪酬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03(6):133-134.

[5]周兆生.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激励的实证研究[J].改革,2003(3):86-95.

篇6

【关键词】公共教育支出;经济增长;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增长的影响上。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趋势和质量,必须借助教育水平的提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本文利用1997-2011年重庆市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增长状况,用EI代表公共教育支出总额,在不改变原始变量互动关系基础上,我们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LN)变换,最终采用的变量为:LNGDP、LNEI。

二、VAR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是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的前提,在进行协整分析前,首先需要检验序列变量的平稳性。ADF( Augented Dickey-Fuller TeEI)检验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平稳性检验方法,该检验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n次差分的办法将非平稳序列转化为平稳序列,具体方法是估计回归方程式:

其中α0为常数项,t为时间趋势项,k为滞后阶数(最优滞后项),ut为残差项。该检验的零假设H0:α2=0;备择假设H0:α2≠0。如果的ADF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H0,接受H1,说明{Xt}是I(0),即它是平稳序列。否则存在单位根,即它是非平稳序列,需要进一步检验,直至确认它是d阶单整,即I(d)序列。

表1 ADF检验结果

注:(C为常数项,T为时间趋势项,K为滞后阶数,K的选择标准以AIC和SC值最小为准。)

通过检验得出,时间序列LNGDP和LNEI的二阶差分方程的ADF检验值小于临界值,我们可以认为时间序列LNGDP和LNEI达到了平稳,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检验LNGDP与LNEI之间的协整关系。

2.GDP与EI的协整检验

第一步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序列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得回归方程:

LNGDP=6.9434+0.3266*LNEI (1)

(52.07638)(9.538943)

对残差ut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2 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从表2中可知,残差的ADF的值为-6.564010,小于显著水平1%临界值-5.521860,表明残差平稳,从长期来看,LNEI对LNGDP的弹性是0.3266,即EI每增长1%,GDP将增长0.3266%。

3.GDP与EI因果关系检验

从上述检验结果得知,重庆市GDP与EI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要想达到统计意义上定义的因果关系单靠协整关系检验还是不足的。在此,我们采用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法来检验LNGDP和LNEI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期为1年或2年,甚至第3年时,LNEI不是LNGDP的原因,说明EI并不能预测GDP增加,而GDP是EI的原因,这说明GDP能够预测EI将会增长。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1997-2011年的重庆市EI与GDP样本数据,对于EI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1)重庆市EI与GDP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这种长期稳定关系表现在EI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3266,说明了重庆市EI对GDP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因此,在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育支出的同时,需要十分注意不断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只有单向因果关系,并不存在互为因果的互馈性关系,即经济增长是教育支出的格兰杰原因,而教育支出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强的外生变量。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按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推动公共教育质量的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吴舒卉.华东地区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6:178-179.

篇7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在核算所得税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并且是惟一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收益的“资产/负债观”,它能够相关、可靠地反映企业当前和未来期间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不仅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可称之为最理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但现实情况可能是:最理想的方法很可能也是最难实现的方法,理想与现实常常发生冲突,所得税会计处理也不例外。会计准则除了具有技术性特征以外,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

一、国内外关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

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对此经过多年的研究,基本上已达成共识。

(一)国外会计界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美国会计学家斯蒂芬・A・泽弗(Stephen・A・ Zeff)于1978年发表的早期论文“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理论探讨,界定了经济后果的概念。他指出: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这些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又有可能对其他团体利益产生影响。换句话说,不同的会计准则或会计程序会导致不同主体利益的分配格局。美国著名教授瓦茨和齐默尔曼(Watts and Zimmerman)在1990年出版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会计政策之所以具有经济后果,是因为存在报酬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并对会计政策选择作了经验检验。加拿大会计教授威廉姆・R・司可托(William ・R・ Scott)于1997年出版了《财务会计理论》著作。它一方面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阐明经济后果的定义,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含义如何,会计政策选择会影响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也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如,外汇折算会计(SFAS 52 取代 SFAS 8的案例)、投资税贷项会计(APB 2方法/48-52法采用的案例)、石油天然气会计(SFAS 19的成功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案例)。此外,国外其他学者还对递延税款贷项(ARB NO.44)、资本租赁业务(SFAS 13)、债权和权益证券的处理(SFAS 115)、软件开发项目(SFAS 86)、补偿性股票期权(APB NO.25)等事项进行了经济后果的实证检验。

(二)国内会计界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国内会计界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1.理论方面主要有: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制定理论提出挑战,会计政策经济后果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面临一个窘境――准则制定部门不仅要从会计理论角度制定准则,也必须从经济后果角度考虑制定准则(王跃堂,2000)。会计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之一,其运行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凡是能够引起经济后果的资源配置都会引起寻租活动,会计存在寻租表明一定存在某种程度的会计管制(霍光勇等,2001)。会计准则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不同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而影响不同集团的利益分配。会计准则实际上是各利益集团间竞争与妥协的产物,是一种静态博弈的纳什均衡,准则制定机构必须具备充足的利益代表性(杨旭东,2003)。高质量会计准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而准则制定目标是形成高质量会计规则的决定性因素。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在学术界存在“信息中立”与“经济后果”之争,在会计确认、计量上应保持会计信息的“零经济后果”,即信息中立;在会计报告披露上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即经济后果,但会计信息本身仍然是中立的(刘小年等,2004)。2.实证方面主要有: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外币折算差额费用化、资本化的经济后果研究(王君彩等,2003);1998年财政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境外上市、香港上市以及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强制执行和A股公司自愿执行的经济后果研究(王跃堂,2000);在企业合并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选择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中,得出我国的融资和监管严重依赖于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财务评价和监控体系,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融资成本以及上市资格的维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账面利润(黄世忠等,2004)。

二、国内外关于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一)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关于所得税会计政策的演进

1944年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了《会计研究公告ARB第23号:所得税会计》,界定了所得税的费用性质,规定采用负债法和纳税净额法处理所得税。1967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了第11号意见书,不但排除纳税净额法,也否认了债务法的合理性,采用递延法。1986年会计原则委员会了《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建议采用资产负债表法。1987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出台了SFAS96,废除递延法,采用负债法。1992年2月,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SFAS109取代SFAS96,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此后一直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会计政策的演进

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IAS 12)历程来看:1979 年7月了IAS12,要求企业可以在递延法和债务法中进行选择;1994年10月对IAS 12 进行修订,取消递延法,要求企业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1996年10月再次IAS 12,要求企业在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负债法中进行选择;2000年10月对 IAS12进行有限的修订,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自此以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多次召开会议对所得税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仍然定位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上。

(三)中国会计规范关于所得税会计政策的演进

1994年6月,财政部《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允许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债务法中进行选择。1995年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建议采用损益表债务法。2000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处理;纳税影响会计法可以选择递延法或债务法。2005年8月,财政部再次《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6年2月正式《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三、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对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及启示

(一)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对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链接,两权分离使会计信息成为委托――的桥梁,为了减少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一种规则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供给进行监管。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各利益集团进行静态博弈的结果。以会计准则为指导的财务报告对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的决策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体现了准则经济后果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然而对于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而言,这种经济后果具有其特殊性。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后三种方法统称为纳税影响会计法。企业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都是按照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和扣除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的,无论选用何种方法核算所得税,应交所得税金额都是一致的,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不会影响投资者长远的经济收益。由于会计利润不同会影响管理层、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等,在税率不变时,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都是一致的。即使税率发生变化,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仍然是相同的,尽管在递延法和债务法下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太大,进而对会计利润的影响也不大,因此不会影响企业与债权人的债务契约,对管理层的报酬计划影响也不大。当暂时性差异较大时,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会对企业当期会计利润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对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等经济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所得税处理方法中,按复杂程度排序,最简单的是应付税款法,最复杂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居中;按理论基础优化程度排序,依次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递延法和应付税款法。

从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现状来看:截至2003年12月底,对1287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只披露纳税影响会计法,但没有具体披露是债务法还是递延法的公司有5家,披露递延法的公司有10家,披露债务法的公司有22家,其余上市公司都采用应付税款法。2004年新增上市公司115家,其中只有2家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和债务法各1家。2005年新增上市公司15家,其中1家采用债务法,14家采用应付税款法。尽管债务法比较理想,但由于方法复杂,很少被企业采用。

篇8

涂尔干作为三大古典社会学学者之一, 虽然没有在其着作中对法律进行单独论述, 但在他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演化的理论中关于法律形式演化的讨论却对法社会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其社会演化理论中, 社会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对法律有着不同的要求, 压制性法律会随着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的演化转变为恢复性法律。正确理解涂尔干的法律演化理论对我们认识法律与社会基础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涂尔干一生致力于为社会学争取独立学科地位而努力, 他特别强调使社会学独立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他在青年时代放弃了原有的宗教信仰, 走上了实证主义的道路, 他认为不能将人类行为作为单独的个体探讨, 而应当将人类行为置入社会范畴进行研究。他明确地将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 将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 以使社会学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在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中, 他强调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研究社会的具体方法是通过观察、统计和比较, 从各类社会事实的相互作用中, 揭示决定某一社会事实的主要原因。[5]他将社会学从哲学和心理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推动社会学走向实证研究的道路, 因此涂尔干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主义”。

涂尔干的社会学是基于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演化的理论为基础的。在涂尔干看来, 团结是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 体现为社会的组织结构与价值观念。社会中, 每个个体都存在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 个体意识代表着社会个体本身不同的特性, 而社会意识则是由社会个体在社会群体中形成的相同的价值体系, 又有学者称之为“道德”。[1]在机械团结的简单社会中没有明显的社会分工, 社会个体以群体劳动的形式活动, 因此社会群体在相同的日常生活中拥有一致的价值观, 个体意识被社会意识所吸收, 社会意识压制个体意识。因此, 社会意识所排斥的行为将会受到价值体系的谴责, 进而有法律的规制。而在有机团结社会, 生产水平提升, 社会分工加强, 个体活动之间基于分工区别开来, 个体之间的差异增大, 个体意识也逐渐从社会意识中分化出来, 占据上风。法律也会为个体利益留下更多空间。

在涂尔干的着作里并没有关于法律的专门论述, 但在他关于劳动分工、社会团结以及职业伦理等各方面的分析中, 法律的影子却几乎无处不在。[3]这是因为在涂尔干的理论中, 法律是社会价值体系或“道德”的体现, 是社会团结的外在表征。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是以机械团结的社会向有机团结的社会演化为基础的, 也可以认为涂尔干将两种社会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因此他没有按照法学的方式来定义法律而是以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的演变为基础讨论社会模式对法律的影响。

在涂尔干的研究中, 法律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即压制性法律随着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的演化会转变为恢复性法律。机械团结的社会是由社会中相同的组成部分:家庭、部落、氏族的简单相加, 在这种简单的社会结构之下,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依赖性极强, 整个社会有着极强的同质性。同质性代表着社会意识压制个体意识占据主导性地位, 使得机械团结的社会不重视个体利益, 而是形成了一种统一的道德意志。压制性法律就是为了维护这一意志而产生的。

篇9

Abstract: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undergraduates of four grades.By comparing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the teacher talking and students listening),it turns out that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has a better effectiveness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The author applies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to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llege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It means that during the entire course,about 70%to 80%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r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other 20% to 30% are the chief content and the instruction, summary as well as shareness of the activity in the lecture。It demands all student s’participation in the participatory activities,and a satisfactory result is acquired.

Key Words: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Participatory teaching;Ordinary teaching;Effectiveness

1 研究背景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参与式教学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用亲身体验去感悟、理解和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如果参与式教学能广泛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有帮助的。

目前,参与式教学引入中国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还处在幼年期,尚缺少相应的规范和长久的经验,造成国内教学在课程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方面力量薄弱,目前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只停留在描述层面,实证研究较少,其中,王玉花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性作了对比分析,将408名大学生分成二组:一组接受体验式教学方法(216名);另一组接受传统讲授教学(192名),同时设置未上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对照组(120名),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调查。最后发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对于普通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对大学生心理水平提高的效果更显著。银星严也对参与式教学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探讨高校心理课参与式教学的优势,发现其在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面的评估都显著优于普通式教学。在归纳学生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事项。朱伟和管晓琴对参与式教学进行了设计:构建学习共同体澄清学习目标体验式学习准备参与式学习实施教学效果反馈。郭俊汝和范成博也通过对参与式教学和普通式教学进行对比发现,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由此可见,对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参与式教学改革是十分有意义的,但该省开展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化、系统化,该项目拟从该校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相应实证研究,探讨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形成参与式教学体系,如有可能,可以在全省范围推广。

2 参与式教学设计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心理学依据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美国学者弗洛姆的学习期望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与促进者。弗洛姆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决策者,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行为,在备选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认识能力有限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其哲学依据就是人的主体性。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人:人是自然的主体,是社会的主体,是自身的主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并使之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

Alice和David以John和Kurt的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他们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教学环境为基础,对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探讨参与式教学如何应用在传统式教学中,包括纵向评价、课程发展、学生成长和能力发展。

该研究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即,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70%~80%左右为参与式教学活动,其余20%~30%的课堂内容为该节课主讲内容及活动介绍、总结和分享。要求全体听课学生都参与到设计的参与式活动中来。具体参与式活动形式,根据不同课堂专题,采用不同形式,比如在讲人际关系问题时,让学生将经历过的人际关系矛盾写成心理剧剧本,在课堂上演出心理剧,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针对不同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参与形式,其中部分设计如以下几点。

(1)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让学生将经历过的人际关系矛盾写成心理剧剧本,在课堂上演出心理剧,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2)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将学生分组,8~10人一组,进行工作价值观拍卖会,通过激烈的拍卖,使学生认清自身的工作价值观。

(3)大学生人格的塑造:通过人格心理测试,调整学生在班级的座位,学生按人格类型排座位,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同时也理解别人的人格特点,学会完善自身的人格。

(4)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分组,8~10人一组,按顺序采用如下游戏活动:“串名字”“5毛一块”“同舟共济”“休息一下”和“解开千千结”,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的方式,探讨参与式教学的有效和必要性,并据此提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具体方法。

3 被试

研究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200名,男女各半,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参与式教学;另一组使用普通式教学,共同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察两组对不同教学方式效果的满意度差异。

4 研究方法

首先编制有关参与式教学和普通式教学的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然后,邀请大学生被试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课程共16学时,一周一次2学时课程,课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再利用spss软件比较参与式教学与普通式教学的结果差异。

5 研究假设

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可能显著高于普通式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6 结果分析

6.1 两种问卷的信度分析

6.1.1 普通式教学的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KMO值为0.902,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1.2 参与式教学的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KMO值为0.917,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2 参与式教学与普通式教学的效果差异分析

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即两组被试的满意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的方差齐。参与式教学与普通式教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5.353,df=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

7 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建议

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式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满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更为有效。因此,对于参与式教学设计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7.1 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参与式教学方案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四年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专业背景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比如:艺术类院校、技工类高职院校、女生较多的院校等等情况,要在参与式教学方案的设计上重点突出这类学生关注的问题,选取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进行参与式教学。

7.2 教师要把握好参与式活动的比例

由于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为必修课,班型较大,上课人数较多,因此,参与式教学活动占整学期教学内容的比例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自行调整,但笔者认为,比例值应该在60%~80%左右,其余20%~40%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该节课主讲内容及活动介绍、总结和分享,这样才能确保真正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时间有限、上课人数又非常多,不妨让分组后的学生展示他们所准备的内容中的一部分,比如,在讲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这一章时,可以让学生将经历过的人际关系矛盾写成心理剧剧本,在课堂上演出心理剧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这样,全班10多组的学生就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

篇10

关键词 顾客忠诚 顾客价值 转换成本 顾客感知成本 顾客感知价值

1 前言

为保持竞争优势,企业越来越多地关注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关系。但多数实证表明,顾客忠诚并非主要源于满意度,即使获得高度满意的顾客也不一定会发生重购。Peter Zdandan在超过3万次的访问中,从未发现高度满意顾客可以导致肯定的重复购买。在美国贝思公司的调查中,宣称满意或很满意的顾客,有65%~85%会转向其他公司的产品;在汽车行业中,85%~95%的顾客感到满意,可只有30%~40%的顾客会相继发生重复购买。那么,重购行为倾向源于何处呢?Woodruff明确指出,顾客价值导致了积极的行为倾向和顾客忠诚,通过顾客忠诚带来竞争优势。同时多数的实证结果也都表明,顾客价值是导致消费者行为倾向的前因。董大海等学者对柴油机市场进行实证研究,郑立明关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模型构建和计算等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2 关于顾客忠诚的作用及其界定

Reichheld和Sasser认为,顾客忠诚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强有力保证,其对美国9个行业的调查显示,当顾客忠诚度提高5%时,行业平均利润提高25%~80%。Jacoby Chestnut通过对50多个顾客忠诚的观点进行归纳,得出两个基本方法,即行为方法和态度方法。行为学派认为,顾客忠诚是顾客对多个产品或服务所承诺重复购买的一种行为,这种忠诚可以通过购买份额、频率等指标来测量;态度学派则把顾客忠诚视为对产品和服务的偏好和依赖,认为,描述顾客忠诚仅考虑顾客的实际购买行为还不够,还需要分析顾客的潜在态度和偏好,测量指标有购买意愿、偏好程度等。Dick和Basu引入了态度的概念,并为顾客购买行为和相对态度进行组合,提出以下四种忠诚。①RP真正忠诚:有较高的重购频率,对企业具有支持、信任等积极情感态度,这种顾客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②潜在忠诚:这类忠诚的顾客对企业具有较高的情感态度取向,但重购频率低,这可能是企业的地理分布使顾客不便购买或顾客本身资源限制等客观因素产生了制约作用;③虚假忠诚:有较高的重购频率但情感态度较低。这类顾客不稳定,易受到竞争者营销策略的影响而发生转变;④不忠诚:很少重复购买,较低的情感态度取向,与企业业务来往甚少。Oliver的阐述肯定了上述顾客忠诚应具有行为与态度双重特征的结论。Dwayne和Stephen等学者发现,在服务业领域,顾客忠诚的因子主要集中在行为忠诚、情感态度忠诚、认知忠诚、未来忠诚意向。

通过种种研究表明,顾客忠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营销概念,而是一个多维复杂的现象,用单一维度去定义有失偏颇,它体现在:顾客行为倾向,即一定时期内顾客的多次实际购买;顾客心理,体现顾客的精神需求;顾客意向,包括对有形的品牌和无形服务的忠诚;顾客的赢利性,顾客忠诚要体现价值的创造,企业必须与顾客共同分享价值。长期非赢利的顾客忠诚,最终会摧毁整体忠诚价值。

3 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构造

(1)顾客价值。David Besanko指出,价值是顾客对商品所感知的收益B,可感知收益包括成本C,生产者利润(P-C)与消费者剩余S。可感知收益减去商品的货币成本P即得"消费者剩余",当消费者剩余为正时,顾客才会购买产品或服务。营销理论中顾客让渡价值(Dlivered Value)是用表示消费者剩余的一个近义词作为顾客总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情感价值、形象价值、社会价值),即顾客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全部利益,与顾客总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机会成本、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Wayne S. Desarbo指出,多数情况下,顾客价值被界定为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感知成本之间的平衡。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对于产品整体优势的判断,而顾客感知成本是顾客对产品客观价格的主观认知。顾客购买依据便来源于感知价值与顾客支付的感知成本之间的差额。或者说,顾客价值=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感知成本。顾客价值是导致顾客行为倾向的直接前因,是反映公司竞争力相对强弱的重要因子,顾客的感知价值越高或感知成本越低,顾客总价值就越高,顾客选择该产品或服务的行为倾向就越强烈,频率越高。由于顾客价值观既强调了成本对购买选择的负面作用,又强调了顾客的感知影响,更利于预测行为倾向和态度倾向,在此被本文采用。

(2)转换成本。是顾客从原来的供应商转换到另一家供应商所付出的成本因素(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及精力、机会、社会、心理等)。竞争对手通过促销等营销策略会降低顾客的感知成本从而间接提高顾客对原品牌的感知成本,进而降低原始转换成本,使发生购买转移。Jones和Motherbaugh的研究表明在高转换成本下,顾客满意对忠诚的影响减弱,但当转换成本非常小时,由于大部分人喜欢尝试多样性,即使一些顾客高度满意,但重购率并不高。转换成本是测量行为倾向的重要变量之一,以往的研究模型没有引入此竞争因素,在此将其结合模型提出,认为转换成本对顾客忠诚的行为倾向产生正面影响,并且在模型完善时加以讨论。

(3)期望价值。它是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能给自己带来多少价值的预期。其主要受到广告、品牌、促销、舆论传播及顾客对企业品牌的信念和态度和以往消费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从时间上看,顾客期望价值总是先于顾客价值而存在的,因为在顾客消费之前顾客期望价值就已经存在,而顾客价值只是在顾客完成实际的消费过程之后才形成的。但是从动态的顾客消费过程来看,顾客价值往往会影响下一阶段顾客期望价值的形成,顾客总是在以前的价值感和消费经验基础上调整或改变今后的期望,从数量上分析,顾客的实际价值高于或低于期望价值的偏离是正常的。

(4)满意。指顾客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与其期望价值想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AMA表达为,满意=期望-结果,如果效果<期望,顾客就会不满意,如果效果=期望,就形成顾客所谓的满意。如果效果>期望,顾客就会产生真正的满意或十分满意.

4 利用实证数据证明

本文选取了的一个关于运动鞋市场的实证,用以说明部分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模型构成以及证明数据如图2所示。其中,H1为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存在正向影响t值(9.994);H2为顾客期望价值对顾客满意存在负向影响,t值(-12.25);H3为期望价值对感知价值具有正向影响,t值(7.576);H4为感知价值对行为倾向有正向影响,t值(12.074);H5为满意对行为倾向有正向影响,t值(4.130)。

图2中,顾客感知价值为顾客在使用产品后对产品性能、质量、服务、费用等方面的总体价值的评价,采用七级量表从非常好到非常差;项目为运动鞋质量、科技含量、舒适度等情感价值,个性及品牌感等社会价值;顾客期望价值为顾客对品牌运动鞋的期望,具体方法以及项目设定同上;满意为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期望价值之差。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测量顾客感知价值各个项目的总分相加,然后减去期望价值的总分;行为倾向为重复购买的意向,采用七级量表,从肯定买到一定不买。

模型局限。对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阐述得不够全面;没有考虑顾客感知成本以及顾客价值的形成过程;只考虑了重购行为倾向没有考虑态度行为倾向以及顾客的可赢利性,从而无法对顾客忠诚中的虚假忠诚和真正忠诚进行区分;没有涉及竞争因素转换成本。

5 顾客忠诚模型的完善

实证研究表明,顾客价值对形成顾客的行为和态度倾向有显著作用。所以提高顾客感知价值或减少顾客感知成本都会提高顾客价值并从而使顾客产生行为倾向和态度倾向。另外,引入的竞争因素转换成本也会对行为顾客忠诚中的行为倾向产生正向影响。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感知成本、顾客价值、顾客期望价值、顾客满意、顾客转换价值,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顾客忠诚的两种倾向。另外,上述实证研究表明,顾客价值也会显著影响顾客满意。由此分别用L、S、V、C表示顾客忠诚、顾客满意、顾客价值、转换成本,那么L是S、V和C的函数,即L=f(s,v,c),如图3所示。

6 针对模型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努力提高顾客感知价值或者降低顾客感知成本以此形成顾客价值是企业培育顾客忠诚的关键过程,因此,形成顾客价值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可从以下7个要素提高顾客价值,如图4所示。

顾客价值创造首先可以从降低顾客感知价格上着手。因此,企业就必须了解在产品或服务成本总额与结构上的差异情况,通过规模经济和学习经验曲线减低生产成本,明确成本上是否可与竞争对手匹敌,从而保持长期成本优势。但是货币成本只是感知成本的一部分,还要通过其他5个维度(品牌除外)来降低顾客的时间、精力、社会、心理、决策、机会成本,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形成重购买。

在提高感知价值方面,稳定、可靠的质量是获取顾客忠诚的根本,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产品或服务质量引起的,导致企业支出增大或者顾客发生转换的事后处理,及实现顾客价值增值,为顾客减少时间和精力成本。技术的创新、新产品的推出都会满足顾客的猎奇心理,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形成重购倾向。

品牌是顾客产生情感态度倾向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完全融入其中,这就要求品牌不但要树立在外部顾客之中,同时也要树立在内部顾客之中,这对服务业尤为重要。因为员工的情感和态度倾向直接决定了顾客所接受的服务质量和过程,对顾客态度偏好和行为倾向有很大影响。企业的经营者要重视品牌战略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企业可实行多品牌策略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要重视公司的形象建设,如保洁、海尔在进行产品创新和在实行多品牌策略的同时,积极树立企业的总体形象并加强商号名称的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Reichheld F.F. and Sasser,W.E.Zero Defection. Quaity Comes to Service. Harverd Business Review,1990(5)

2 William D.Neal.Satisfaction is nice,but value drives loyalty,Marketing research, 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