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

篇1

不少不喜爱唱歌的人并非真正不喜爱音乐,只是在成长阶段,个人的喜好在某一时段里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遏制。小学阶段,任何一句无心的话都有可能限制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每个孩子对音乐多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婴儿时期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幼儿时期听着音乐就会下意识地舞动;看动画片时跟着音乐吟唱……这一切,无一不证明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表演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老师要针对相应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对音乐的了解最为广泛的无非就是唱唱儿歌,哼哼小调。同时,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画片里的片头曲、片尾曲是最熟悉不过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前,我们不妨放几首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歌曲,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对于3~6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的导入不能过于简单。我们不妨以知识问答或知识抢答的方式来进行。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选择一到两首较为喜闻乐见的古典民乐,让学生听,再问问大家,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梁祝》这首名曲是大家听得较多的,其二胡版更是哀婉动人。我们在问过学生后,不妨再播放一小段《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仔细聆听,说说两者间的区别。以这种开放性的形式开始一堂课程,也更容易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进入音乐课的课堂状态。

二、课堂多元化

我们倡导审美教育,就不能限制学生对任何风格流派音乐的喜爱,毕竟民主、愉悦的环境更有益于学生在音乐课中“审美”的发展,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多元化。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艺术,学会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为老师更不能排斥社会上的流行文化进入教室。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对他们审美的要求也仅仅只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开发音乐的感知力和体验音乐的美感也是我们在这一阶段对这一年龄层次学生的要求。不少流行的童谣也是除课本外十分出彩的教学内容,《数鸭子》是一首十分可爱的歌曲,《幸福拍手歌》则让孩子们的肢体更富动感。同时,这一年来红遍大江南北的《江南style》也是可以被我们当作课堂材料来使用的。《江南style》先不说它的歌词与出处,光是它富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就能够很好地训练低年级学生对音乐中力度、速度变化的感受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以上所说的完全不能满足他们对流行音乐的需求。高年级的孩子喜欢周杰伦、蔡依林等流行音乐歌手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识读乐谱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也可以穿插一两曲流行音乐来教。教师可以先把《七里香》的简谱打印出来,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认一认乐谱中有什么我们学过的或者是认识的音名、音符、休止符等音乐记号。教师具体解说过这些音乐记号以及在唱谱中该注意的地方后,我们再来教学生唱谱,纠正学生发声等问题。动画片《交响情人梦》中,交响乐更是整部动画片的线索。我们教学生在欣赏交响乐时,不妨以这些动画片段导入课程。音乐的审美教育要达到多元化,而我们的教学方式就更需要与潮流相结合。

三、实践多元化

篇2

关键词:多元文化;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4-0171-02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多元文化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元文化融入音乐教学的渗透也已经是一种必要和趋势。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性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不能只是单一的教学生简单的音乐技术,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多种类型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更加认真的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多元文化。

1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的多元文化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多元文化教育,首先就要从教学内容中渗透多元文化,教学内容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在音乐课程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从教学导入的环节渗透多元文化,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较为开朗活泼,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都比较难以集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加入多元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元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还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多元文化。例如,笔者教《七个小兄弟》时,在导入环节用这个歌曲的伴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一起跟着节拍拍手,然后问学生还记不记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学生们回答记得,然后再问学生最喜欢里面的谁,学生们会回答很多不同的答案。在此时渗透进入多元文化的教育,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小矮人们的团结、友爱、真诚、善良的品质,其实在音乐的王国中也有“七个小矮人”,引导同学说出音乐的七个基本音符。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往下进行教学,告诉学生有一首专门给七个小矮人写的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升,会对这首歌产生非常大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像在学习一些有关动物、风景的歌曲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这些动物或风景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表现,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综合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对于多元文化的认知。

2小学音乐情感体验中的多元文化

音乐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体验对于音乐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不断的让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和素质,陶冶情操。例如,在学习《娃哈哈》、《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都可以在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这些歌曲的背景搜索,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背景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沟通、交流,既增加了学生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更好的感知歌曲的创作背景。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不断的深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展现一些自己擅长的乐器,既能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的展现自我,又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课堂快要结束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歌词的创作,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这样的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很好的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收获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让学生的音乐鉴别和创作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3小学音乐教师素养中的多元文化

教师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跨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对音乐课堂中的多元化教学有决定性的影响。现实当中,许多小学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底蕴并不丰厚,对各种音乐文化的解读能力也就参差不齐,这样一来,一旦课本上出现的知识正好是该教师的短板,那么教师就无法为学生透彻的讲解,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模棱两可的教学方式就使得音乐课堂的多元化教学处于落后状态。所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提升多元化教学最直接的手段。教师应加强对各种不同音乐文化,音乐背景的了解,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等更直观的表达形式向学生们展现出一种音乐较为完整的背景。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丰富了教师的知识面,增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发掘了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的增强自身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自身的学习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讲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足准备,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要过难或过易,要恰当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小学音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认知,还要通过音乐教育更多的认识多元文化,为今后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教师要让学生对多元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用开阔的心态看待事物,培养学生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体验,让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或音乐背景文化的认知中更加懂得如何更好的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1]厉萍.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182.

篇3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小学音乐教学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多元文化的定义

所谓多元文化,是指在世界各国的各民族文化中,在多种文化共存的情况下,除其自身以外的文化,这些文化受到本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并在一种平等的原则上进行交流发展,本土文化通过不断地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和借鉴,来促进本土文化的自身发展。多元文化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后来,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渐渐被人们所认可。多元文化,就好比是英语语言的形成,英语是多元文化的一个很好体现,英语最早为安格鲁撒克逊语言,后来慢慢吸收借鉴多国语言,如意大利语,法语,印度语,多语言交流融汇,最终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广为流传的英语。同样,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分为多种,世界各地的音乐若按照地区划分,可以划分为九大类,即包括中国,朝鲜,日本等5个国家四个地区的东亚音乐文化区;包括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的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8个国家的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这九大文化区的音乐各具特色,不尽相同,这些文化区中的某些文化在一个地区共存,则可以理解为当地的音乐文化为多元音乐文化。

2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实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基础阶段渗透多元文化,有助于学生尽早接触到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艺术视野。要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多元文化,需要结合我国小学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理论与实际,展开多元文化的渗透。

2.1 多元文化理念的建立与强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渗透多元文化,首先需要对音乐教育者进行理念建立。音乐教育者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多元文化的渗透要从音乐教育者入手。多元文化的渗透 ,需要教育者克服文化狭隘,民族狭隘,区域狭隘的观念,文化是无国界的,音乐也是不受地区和时空限制的。在我国音乐教育中,一元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音乐技巧,忽视文化的内涵,这样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学是非常不利的。音乐教育者要有一颗包容宽广的心怀,平等对待外来音乐文化,建立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强化多元文化的理念,形成一种多元文化的教学习惯,音乐教育者通过其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

2.2 加强音乐教育者的多元文化知识培训

作为音乐教育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一个音乐教师,除了对本土音乐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之外,还需要充分认识其他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知识,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精。例如,音乐教材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主题为“上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踢踏文化进行教学,表现上学时愉悦高兴的心情。踢踏是一种外来音乐文化,若教师对这些文化驾轻就熟,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更大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者自身要广泛涉猎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文化,多听多看,同时,要参加一些系统专业的培训,来提高和丰富自己对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修养。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时,教师才能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2.3 教学过程中音乐技能与文化涵养教学并重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和形态的载体。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将重点全部倾注在形态或技术层面。对于小学生而言,技巧不是唯一教学目的,同时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为教学主导。例如小学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该单元主题为“冬天的节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主题,融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引入本土音乐文化,同时介绍世界各国冬天的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每一个节日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让学生感知认识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生产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以及文学,哲学,艺术层面的内容,如果音乐教学没有以这些为重点,那么音乐教学只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去感悟音乐的美丽,体会艺术的内涵。

3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机融入多元文化,无疑是一种文化创新,敢于突破,打破传统狭隘的文化观念。在经济一体化,国与国的交流更加密切的现代社会,将多元文化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有利于学生音乐视野的开拓

多元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多了解接触世界各地的音乐,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类音乐发展史,音乐是无国界的,每一种艺术都值得互相探讨学习。另一方面,认知世界各地多元音乐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这对于学生认识整个世界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3.2 增加了跨文化交流

当今社会已经逐渐走向开放式,闭关锁国只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才能觉察到自身音乐文化的优缺点,不断改善自我,发展本土音乐文化。跨文化交流可以不断促进我国本土音乐的发展与改革,增加跨文化艺术交流,推进各国文化交流学习,推动人类音乐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3.3 有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

我国音乐教育的指导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不歧视外来文化,公平对待每一种音乐形态,让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理念,包容乃大,以音乐为介质,通过音乐学习,更好地学习多元文化,了解世界各国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与自身素养。

4 总结

音乐是一种优美的文化形态,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全球各方面逐渐走向多元化。小学音乐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特点,渗透多元文化,建立多元文化理念,增强音乐教育者的多元文化知识修养,以文化涵养为教学主导来进行基础音乐教学,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通过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认识不同的世界文化。

参考文献

[1] 曹景谐.走向多元化的音乐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

篇4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职学院;公共音乐教学

毫无疑问,当今时代已进入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没有哪种文化能够“一家独大”。而且,随着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地球成为了“地球村”,人与人间的交往越来越密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也日渐深化,也正因如此,多元文化教育成为主流的教育观念。具体到音乐方面,以多元文化为基本理念的音乐教学在我国已为众多从业者所认知和重视,然而受传承教学模式的影响,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开展还较为肤浅,只是将多种音乐元素,包括外国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简单相加,而西方音乐乐理体系的框架则并无太大改变。这就意味着:目前的音乐教学并没有真正体现“多元性”,从而使学生对以音乐的理解仍然比较狭隘。比如,蒙古长调民歌是以呼吸的长短来划分乐句的,而西方的节拍记谱方式就显得与之格格不入,很多学生对此便不能理解。再比如,受西方乐理的影响,通常将演唱方式分为:民族、美声和通俗,而这样的划分也一直为众多音乐家所诟病。由此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并不是将多种音乐简单罗织,而是要深入其里,探究其相通和相异之处,同时还要对产生该音乐的不同文化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施深入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尤为重要,因为世界的多元性决定了需求的多元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更多的音乐门类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即从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基本内涵入手,探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职业学院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基本内涵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二战结束后多元文化思潮渗透至教学领域而产生的音乐教学观念,其最早提出于上世纪50年代,1953年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成立,这是目前从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最大的全球性组织,其宗旨是通过音乐的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交流。随着这一国际组织的成立,世界各国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持续升温。然而,也必须承认,到目前为止,因为文化语义的外延性和不确定性,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概念或统一的教学模式,而这恰好正是其“多元性”的具体体现。大要言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指在全球视野下音乐教学注重民族性、世界性、时代性和经典性。

据此,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我国职业院校教育中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当然也包括音乐文化,是多元一体的音乐文化,因此,我国的音乐教学不应该只关注汉族音乐,还要关注各少数民族音乐,在教学中需强调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其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也不能仅停留在国内多民族的文化,更要放眼世界,加强学生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和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其三,要打破音乐理论和音乐教学方法的“西方中心论”;其四,要注重学生的职业化教育,使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此外,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不止限于课程内容方面,也应包括授课形式的多元化,即改变单一的“教与学”,使授课方式更为灵活,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二、高职学院实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首先,在高职院校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是时展的必然。五四以来,我国系统的吸纳了西方音乐的理论体系,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也一直是“泛西方”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学生对待我国传统音乐或世界其他民族音乐的态度比较消极,其鉴赏能力较为低下。新世纪以降,“全球化”升温,世界各民族的音乐不断展示出其自身的魅力,而且其交流与沟通也日渐频繁,这就对我国的单一文化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再则,教育观念的变化也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即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可能内容的“开发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就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出了另一个挑战。在这两个“挑战”的促进之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成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展变革的必然性选择。

其次,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在于通过教育使学生在未来职场中更具竞争力。前文已述,当今时代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同一区域或空间内,多种文化可能同时并存,人们有着不同是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观,甚至追求标新立异者不乏其人。而要应对此种时代特征,就必须在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使学生在未来面对不同文化需求的群体事不至不知所措。尤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很有可能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小学,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起始阶段,当然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先生就要有一缸水。作为培养未来乐教师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一项基础工程。改变高职院校单一模式的音乐教学,建立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会大大提升我国音乐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开展多元文化教学刻不容缓。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方法探析

篇5

校园文化创新精神音乐实践活动我国音乐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1.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和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作为物质和社会空间,与一定的学校特色相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以说,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就一定与其成长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科学的校园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精神面貌的反应,更是引导学生走正道、迈大步、向前冲的领路人。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濡化,正是文化具有濡化的作用,所以身在和谐、科学、健康校园文化中的学生,会深深地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引导,其行为规范和品质德行等都将得到很好的练就。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际关系的舒缓,对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社会关系网络能力的培育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仔细,也不可能渗透学生日常生活,特别是课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切面,这就需要有文化的引导,需要有文化的熏陶。而和谐校园文化就正好可以起填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不足的漏洞,正好可以起到一种软教育的功能,可以起到一种学生乐于接受也愿意接受的作用。

要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是一个学校活力的象征,也是学生成长的舞台。社团文化是一个学校活力的象征,也是学生成长的舞台。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如何可能使社团文化尽可能地覆盖到每一个学生,不使一个学生掉队,要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进来。其次,是如何尽可能地使我们的社团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次,是如何尽可能地使我们的社团文化活动与现代科技、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尽可能地与社会发展的可能趋势结合起来。这些问题,或许是今后的社团文化活动可以借鉴和开发的地方。

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要求赋予素质教育崭新的、更深刻的涵义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学要特别强烈。”孩子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同样如此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环境中,心智得以提高,技能得以发展,在愉悦的音乐学习天地中,体味音乐的快乐、成功与收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网络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学生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唇枪舌战、刀光剑影;有甚者建立网站,直接再因特网上和外界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音乐欣赏与文学,史地、哲学、美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将音乐欣赏与研究性学习、“网上冲浪”有机地巧妙结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世界带给教师。

3.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份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95%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却不喜欢音乐课,这个数据是令人震惊的,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音乐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那么,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我们的学生,心理成熟,知识面广,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单纯的说教很难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兴趣,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总之,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活的。彼得克莱恩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动机,活动即实际参与体验。”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的关键。

4.音乐实践活动的途径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

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沙龙”式的交流、观摩。

(2)利用多种媒体。

(3)艺术节展演活动,这种形式可以由班级举办,也可以由年级、校级甚至由跨校组织举办。

(4)多种形式的比赛。擂台赛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竞赛活动,能引发竞争情绪,提高竞争意识。

(5)校内外基地活动。校内外文艺室、文化站等是学生课外活动的良好场所。

(6)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的不同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综上所述,音乐实践活动本着自愿、灵活、多样、实践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这些教学思想无疑将是今后音乐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邓如陵.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新理念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3]陈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学科课程和教学策略改革[J].继续教育.

[4]于凤云.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与特点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

[5]走进新课程.

[6]中小学音乐教育.

[7]中国音乐教育.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篇6

关键词:多元文化;公共音乐课;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所呈现的融合与分离并行的趋势使我国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31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宣言认为:“文化多样化是交流、革新和创造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作为多元文化之一的音乐文化,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根植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中。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它受到特定社会文化影响,既反映和体现了社会文化的现状,又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程。多元文化不但是音乐教育的潮流与趋势,也是音乐教育的责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音乐教育,都充分印证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势所趋。当今,由于电子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媒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文化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切也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中国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几千年的发展使其音乐文化带着丰厚的积淀和独特的个性。中国的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音乐之间差异巨大,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多元文化音乐宝库。但由于历史、政治上的诸多原因,西洋艺术音乐占居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音乐教育方面,西方古典音乐的比重很大,特别是在专业音乐院校和音乐师范教育中,从基础课程设置开始到高级理论实践大都来自西方艺术音乐教育体系,经过这样系统训练的中国学生必然以西方古典音乐为重,在听觉习惯上也以西方艺术音乐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包括中国音乐在内的所有音乐形态。在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基础的公共音乐课教学中,需要建立学生的“中国民族音感”。作为“地球村”中的一员,大学生都要对世界多元文化音乐形态予以关注,世界意识和民族意识应该同时具备。

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现状及调查分析

(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现状

近代艺术教育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学范式,已经不适应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全球未来的文化发展是以多元文化教育为基础的,而我们现行的教育是无法体现这种新世纪的文化教育特征的。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对音乐教育更为全面的定位和认识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彻底突破对本土艺术文化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态度,从多元文化价值观基础上,平等客观地看待本民族文化和世界各种文化,建立自身主体文化的艺术教育体系,以此促进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历史使命摆在我们面前: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自足点,既要针对中国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不足,大力推进和建设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及当今全球文化发展多元音乐教育。

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就是要对在校艺术专业以外的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目前普通高校都陆续开设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程,如《音乐欣赏》、《合唱指挥》、《音乐基础知识》、《戏曲鉴赏》、《歌唱方法》等。但是,由于各学校原有基础不同以及人们认识的差异,这项教育还只是停留在传统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上,没有做到适应时代及学生的需求。据调查和了解,当前有的学校对开展这项工作还不尽如人意,有的还处于应付或者机械运作的状态。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很多高校没有能力和精力再开设更多的选修课,学生选择的余地不大,特别是现在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猛增,更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些现象、问题的存在,虽然说是公共音乐课程这个新事物进行中不可避免的,有个矫正的过程,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与改进。规范于开始,才能完美于始终。

(二)关于公共音乐课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本论文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流行音乐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等几种音乐范畴的认同程度以及理解、接受情况,意在了解大学生音乐素养,为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提供可借鉴的想法和建议。

1.调查样本的选择与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200人作为调查样本,要求他们填写问卷。应用百分比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设计与考察重点。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所有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大学生对中西方基础音乐知识的认知,包括西方器乐、西方音乐家的作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等知识;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大学生对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流行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的态度,对学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议等等。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大学生日常的学习音乐的途径和方式。此问卷的统计数据及调查结果可作为本研究的重要依据。

3.问卷结果分析。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回收率为96.5%。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与获取情况。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图标同业知识的主要渠道。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获得,例如“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等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可见,课堂教学是最能获得有关音乐知识的渠道。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讲究教学方法,不拘形式,是能够增长学生音乐知识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程度多处于“了解”、“略知”甚至“不知道”状态,缺乏深度。例如,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没有一个学生“熟知”,只有27.1%的学生“了解”, 58.8%的学生“略知”,还有14.1%的学生竟然“不知道”;对于“西方音乐”,没有学生“熟知”,只有1.2%学生“了解”,47.1%的学生“略知”,多达51.7%的学生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中西方音乐知识的了解是极其贫乏的。

4.大学生对于公共音乐课程的态度。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4.5%的学生认为音乐素养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且大多喜欢校园艺术类、书画展、邮票展、寝室装饰、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人文讲座等人文活动,认为这些活动对于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有很大作用;而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可以接受中国传统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民间音乐的课堂教育,但谈不上喜欢;在“对于公共音乐课程的态度”选项中,只有38.7%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很认真地对待,与必修课的学习态度没有区别;有43%的学生承认自己“较随意,主要是为了拿学分,有时候不去上课”;有8.6%的学生表示自己“十分随意,基本不去上课,期末考试才去”;另外有9.7%的学生表示未选,或者是不会选择此类课程。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意识到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也较为喜欢相关的人文活动,但较为排斥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如何改进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相关课程的设置,已成当务之急。

二、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普通高校公共

音乐课程及教学的改革回顾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教育,是关系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大事。所以,当前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在充分认识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彻底摒弃“一元论”观念,构建与国际多元文化教育相一致的中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观。在继承和发展我国各民族、各门类、各流派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正确对待与世界不同音乐的交流和学习,以此来发展学生多视角、宽口径的多元文化视野。同时,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大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建立一种科学合理、丰富完善的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体系。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不符合非艺术类广大学生的特点,没有针对大学生的智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年龄的特点设置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选课率低,达不到提高大多数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现在普通高校内,常见的课程有:基本乐理、音乐基础知识、民歌选唱、音乐欣赏、声乐基础等,这些课程简直就是音乐专业课程的精简版,只是在理论性、技巧性、专业性、深度、难度等方面降低要求。普通高校非艺术类的学生与音乐专业学生毕竟基础不同,特长与天赋、兴趣和爱好以及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都不同,教学内容却雷同,这里存在一定的误区。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公共音乐教育先进理念,在中国,我们的整体文化与艺术教育环境不但缺少文化定位,而且在文化认知上存在重西轻中的偏差,中国的艺术教育要在进一步拓展本土多元的文化空间及方向下,强化本土与中华文化意识和价值观。本土文化凝聚着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强烈的人格精神,蕴涵了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课程的设置应在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进而了解多元文化所带来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课程方面应该既有中国的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欣赏、又有国际舞台上流行的音乐剧经典剧目欣赏、流行音乐欣赏等课程。例如近些年来,流行歌曲统揽歌坛,一些流行歌曲不但销蚀了学生们刻苦攻读的意志,也抑制了他们本应天天向上的思想趋向。长此以往,其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这一现象,作为音乐教师,不能一味地去“扼杀”,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以正确引导。同时应当承认,流行歌曲中也不乏许多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好歌曲,如高亢开阔的《少年壮志不言愁》、苍凉凄美的《橄榄树》、以及《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千里之外》等等,都是内容充实、寓意深刻并深受广大听众欢迎的优秀流行歌曲。因此,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地开设流行歌曲演唱的课程。一方面,让充满现代感和时代气息的优秀流行歌曲进入课堂,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以一反过去单一拘谨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流行歌曲进入课堂,不但让学生演唱了他们喜爱的歌曲,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知识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节奏感、音准和旋律感等,为学习音乐课的其他内容打好基础;再一方面,通过对流行歌曲有选择的学习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也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引导学生提高对真、善、美的认识和对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很多音乐课教师因为课程的不受重视而在教学中失去教学兴趣,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甚至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必须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勇于探索;要强调实用性、趣味性,要把寓教于乐落实实处。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先从以下几点入手。

1.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选用中、外经典曲目和地方优秀民间音乐作品。也要注重当下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的选取,适当增加比重。增加声乐伴奏曲、歌曲即兴伴奏常识、合唱指挥、欣赏;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多种的艺术种类结合,如和舞蹈结合成为歌舞表演;和故事结合成为音乐剧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的兴趣,引起足够的重视。

2.改革教学形式。公共音乐课程的授课方式更适合与教育学的互动,然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像领读课文一样,机械而没有生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与学生积极互动,启发学生独立分析、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互为补充。设置教学实际环境,让每个学生各显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改革考试制度。音乐以及其他公共艺术课程的考试往往存在打分的随意性,没有严格统一的评分标准;这使得艺术课程分数的含金量很低,所以课程自然得不到重视。所以,要摈弃过去那种评定成绩无明确评分标准的做法,改善公共音乐课的考核方法,使之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运用音乐知识、技能技巧以及策划、参与文娱活动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感悟音乐。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弄清楚音乐欣赏的含义、作用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作品为对象,以欣赏者的聆听为主要手段,以阅读分析乐谱、有关音乐资料及认识作曲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为辅助手段,进而达到领悟音乐的真谛,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实现音乐审美目标的一种审美实践活动。通过音乐欣赏可使欣赏者获得有关作品、音乐家、音乐表现手段、音乐体裁、音乐史等音乐欣赏基本知识,扩大音乐欣赏的领域,开阔音乐视野,培养和提高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音乐理解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之然也。”说的是音乐发自人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之于人的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时,需要引发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根据教学内容的风格特点、产生时代、反映对象等的不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情感体验:(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感体验。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最能引起情感共鸣。音乐教材中这一类教学内容是很多的,作为教师必须及时把握、适时引导情感体验。(2)挖掘作品本身内涵,激感体验。音乐作品如同其他任何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之所以产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蕴。因此,许多作品或多或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的内涵,充分激感体验。(3)创设相关情境,引感体验。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引感体验。

2.倡导主动学习,变“要他学”为“请他玩”。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发于心,故能动于心。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与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有关,因而会产生差异,因此教师在给予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当前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是各教学体系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如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日本铃木教学法”等等,都利用各种精心编排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加强音准,节奏和音乐记忆力的训练。公共音乐课这种互动尤为重要,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改变过去学生围绕老师“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我在欣赏《青藏高原》时,先从了解入手,给大家讲解布达拉宫,讲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看风光片,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的感受,让会跳藏舞的同学现场表演,使课堂气氛迭起。另外,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和自身喜好,我进行了分类教学,选择了适合于通俗、民族、美声三种唱法的歌曲,分别进行辅导。并且利用各类电视歌手大奖赛和各类“推新人”大赛等实况录像,尤其是本土歌手参赛的实况录像,作为课堂教学示范的参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节奏、音准训练,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音准、节奏积发声方法的综合训练。还可以找一些歌词让学生即兴编出节奏等,使一节公共音乐课的功能性、趣味性大大提高,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把学生从枯燥的技术练习和“满堂灌”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要他学”变为“请他玩”成为事实。

3.引导创新学习,挖掘创新能力。

当前,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综合性人才,各高校都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而大学公共音乐课就成为开展音乐活动的主要阵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但是,却有一件美中不足的事情,那就是:无论在音乐课上还是课余时间,你似乎都会看到教师的影子。大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得先有创新意识,而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有创新性人格来决定。那么,什么是创新性人格呢?我认为:首先,要善于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善于模仿的人才善于创新;第二,要勤于思考、想象,由已知一点而引发未知多个层面的空间才是创新的源泉;第三,要敢于发问,突破局限的思维定势,提出新的问题,有了新的见解,才能开始新的创造;第四,要肯定自我,树立信心,充分表现,表达自我的想法;第五,要持之以恒,一直保持一颗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以上这些素质是学生形成创新性人格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具备上述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常言道:会学胜过学会。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学会学习应该是当前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的音乐教学活动正是通过学生自己寻找、发现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学习,从而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和途径。比如:在上识谱课时,我要学生自制道具,写上音符挂在背上,在弹到这个音时,挂这个音符的学生就绕场一周,看谁反应快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迫在眉睫,音乐教学创新也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大学公共音乐课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它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使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丰富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过去以“一言堂”为主体的公共音乐课真正转化为师生互动、气氛和谐、充满趣味、富有新意的音乐殿堂;才能使大学公共音乐课常教常新,富有生命力。

三、学用结合,加强艺术实践活动

篇7

(山东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倡导通过音乐课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和表现并创造音乐,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并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面向全体学生”列入基本理念,这与多元文化教育观的理念是相符的。对于多元化音乐教学这一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元音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方式及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欢喜和欢乐,二是“多元化音乐教学”它更要注重“化”的深层含义,是一种注重“多元”而更注重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元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小班式教学

(一)多元化音乐教学的形成

音乐教育是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扩大他们的视野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完善人格的形成,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早在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登纳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论’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尊重人的多样性’,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曾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音乐教育体系都在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

(二)多元化音乐教学的体现与发展

1.多元化音乐教学的体现。音乐与多种文化密切联系,并体现出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1)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音乐艺术的某些表现方式如叙述性、戏剧性、典型性与文学创作中的某些本质特性相关,音乐中有文学性;文学作品中也有音乐性,表现在和谐的语音、抑扬的音调、句式的结构等方面。音乐与文学的相互结合与影响扩大了彼此的表现力,丰富了它们的内涵,促进了共同的繁荣与发展。比如听到歌曲《水调歌头》,就不禁使人想起苏轼的那首名诗《水调歌头》其意境悠扬,二者可谓相得益彰。

(2)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比如歌曲《大鹿》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对于歌曲中多次出现的“4”音准不容易掌握,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歌曲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

(3)音乐与影视。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休老师组织的合唱队用音乐把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召集在一起,特别发现了迈克的音乐天赋并带领所有的孩子一起谱写感人的乐曲使学生的心灵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在音乐中学会了感激。

(4)音乐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演唱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合理倾诉、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歌曲《善良的水晶心》就很有活力,整首曲风高昂,描绘着一种奋斗积极向上一种豪迈情绪。音乐可以缓解疲劳、放松心情;音乐表演可以展现自我、培养自信;如舒伯特的《摇篮曲》整首乐曲平静舒缓给人一种很放松的感觉。合唱合奏可以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听音乐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一般来说,旋律优美、节奏平缓、音响和谐的音乐,可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音调明朗,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气势激昂的音乐,能使人产生兴奋、乐观向上的感觉,起到舒心活血的功效。音乐文化可以说伴随在每个人的周围。

2.多元化音乐教学的发展

(1)多元化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多样性全方面的。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有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还要有情感、创造力、思维、自我展现、人际交往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开发多种音乐课题、融入多元音乐文化,提供发展多种能力的空间,使教学向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转变。

(2)拓宽音乐教学的内容,使音乐教学与生活中的各领域密切联系起来。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音乐教学。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3)采用多样化、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创编式等多种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搜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堂之外进行,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言表现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音乐。

参考文献

[1]苏广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音乐教学中》[J],《安徽文学》,2009(06)。

[2]陈青青:《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3]王卫东:《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育的探索》[J],《商业文化》,2011(08)。

篇8

关键词: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

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方法,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篇9

【关键字】中学音乐教育 发展前景 合理化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门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教育相关部门要对音乐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当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大力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一、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作用

中学音乐教育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确保孩子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性情得到陶冶,音乐兴趣得到培养。音乐教学对实现跨世纪建设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提升学生全面素质方面作用无可替代。所以要加快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快速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突出音乐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价值。信息化和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对于创新型人才和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训的最主要阵地,对于培养优秀素质的人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音乐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到音乐知识,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的提高。

二、中学音乐教育未来发展前景

未来的中学音乐教育前景主要向大众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音乐教学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灵活,设备更加先进,真正地实现设定的各项教学目标。

1.大众化发展是未来中学音乐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门相关文件明确指出,中学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把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实现重在参与的大众化音乐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只要学习成绩好,以后就能找到好的工作的传统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新时期教学目标是努力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

2.多元化是未来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趋势。弘扬民族音乐,对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学习理解是未来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对世界优秀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采用中西方结合的教学方式,走博采众长的多元化道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东西方音乐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了解认识,保障学生在差异和多样性的环境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欣赏各国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初中音乐教育多元化具有动态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广泛性主要指音乐的教学内容既包括现代音乐又含有古典音乐;既有西方传统音乐也有非西方音乐;既有现代文明音乐,也有远古的部落音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既要分析不同时间地区音乐之间的差异,又要寻找各个地区音乐之间的共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实现多元化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3.初中音乐运用综合化手段进行教学。“综合素质教育”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者提出的,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学模式,通过音乐的构成因素对学生进行一体化教育,有效地弥补传统单一方式授课存在的授课内容不联系,所教授的知识跳跃性较大等弊端。综合性教学将音乐赏析、音乐表演等融入音乐课程,可使学生接受到较为完整的音乐授课过程。综合性教学过程除了包括专业的音乐知识以为,还涉及许多非专业的知识,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与音乐课程教授进行贯通,并购买相应的多媒体播放设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综合性教学由于初步开展,还需要教师积极的进行实践,对教学方式不断地总结创新。

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学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地运用大众化、多元化、综合化等先进教学方法,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表演技巧,既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又要熟悉国外著名的音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音乐教师围绕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对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及时调整,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地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鄢燕.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7).

[2]陈洪涛.浅谈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7).

篇10

[关键词] 电子琴 教学模式 多元化风格

科研课题: 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遴选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陕高教[2009]20号文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教育多元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这些趋势自然震荡着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面对多元化教育的冲击、多学科教育信息的相互渗透,如何拓宽教学改革思路,建构更科学完整、更有立体感的教学模式,便成为了高等音乐教育界探究的热点。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之一的电子琴教学,同样被赋予了新的目标和内涵。为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电子琴教育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知识广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电子琴专业把教学模式作为首要课题进行了探究、改革、发展与更新。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实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本专业教学的特点,建构了从促进人的全面成长、使音乐审美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出发,以多元音乐为主要内容、多元学科信息与相关专业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音乐教育专业特点的电子琴教学模式――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本课题于2009年被遴选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意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电子琴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传统乐器结合的产物,是现代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制作数字化的体现,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之一。它具有音域宽、音色多、节奏广、功能全、仿真性能高、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空间。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的建立,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对人的全面培养,即人在发展中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在技能训练、审美体验、知识渗透、创新能力及人格培养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中,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专业技能教育也是对人的教育的深刻含义,使人的内在潜能得到开启和发掘,使学生的思维、情感、意志、兴趣得到优化,体验到音乐审美在社会文化、个体精神方面的独特地位、作用和功能,使技能教育得以深化和发展,同时也使音乐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和教育功能得到更加全面的认识和广泛的应用。通过电子琴多元化风格的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和演奏技巧的提高,更是一种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过程。把音乐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呈现出来,引领学生主动地体验美、感悟美,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认真面对人生曲折的道路。同时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法,逐渐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作用并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使学生用美的眼光敏锐地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形成对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识和基本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人生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以及综合素质,塑造和谐的人格。这是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探索的根本所在。

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概述

将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曲目多元化、教学形式多元化等多种教学操作程序综合构建在一起,并依托它们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形成的立体的教学模式,为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

内容多元化:①独奏、重奏、合奏、协奏、伴奏;②常规乐器和特殊乐器音色的了解和演奏;③常用节奏和特殊节奏特点的了解和运用;④音响知识:音效的选择运用;⑤作曲理论基本常识:⑥乐曲编配:和声编配、音色、节奏编配、即兴演奏;⑦教材教法;⑧少儿电子琴教学法;⑨教学实践等。

曲目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基础练习、练习曲、小型乐曲、中外古典、流行、爵士等作品外,重视多元音乐作品的学习,特别是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形式多元化:小组课、个别课、合奏(重奏)课、编配与即兴课、公开课(集体课)、讲座、讲学以及培训。

方法多元化:讲授、演示、练习、欣赏、讨论、发现、实践、实习等方法。

活动多元化:个人、多人音乐会;为器乐、声乐伴奏;汇报演出、比赛、观摩;听各种演奏形式的音乐会;参与各种演出等。

资源多元化:丰富的教材资源,多元化音乐风格数据库,教学软件数据库,教材软件资料库,音响视频资料库和校图书馆中的资料和电子资源库等。

评价多元化:考试、考核、平时成绩、请假、旷课等。

实践多元化:到中小学校听课、实习;利用系里的“微格教室”进行教学实习;为社会音乐普及的教学培训机构进行教学实践等;

构建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国内外的一些理论家、教育家和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总结,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借鉴和吸收这些教学理论中的优秀成果,为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些攻玉的“他山之石”。

1.的实践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充实、发展电子琴多元化风格这一教学模式。

2.目前世界公认的、较先进的音乐教学法体系:如奥尔夫原本性教育思想;柯依达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铃木的音乐教育体系以及雅马哈的快乐教学法等。这些音乐教育体系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各异,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也各有特点,但对音乐教育的理念上却大体相同,即:音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对人进行的基本素质教育,不但要发掘和培养人的音乐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音乐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人的全面综合素质。

3.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4.我国音乐教育家曹理先生创建了普遍音乐教育的结构体系,为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资源特色的建构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通俗地说,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以及如何思想。

5.现代信息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信息的多向性传递教学效果最好。信息传递的渠道多少,信息刺激的广度、强度、新鲜度不同,其信息容量就不同。电子琴多元化风格的教学内容不光涵盖了演奏技能,还包括了先进的电子信息、电子音乐信息、电子制作信息以及电子乐器方面的信息等。加大了信息量的获取,学生的演奏、创新、制作、编配等各方面的视野、思路就会扩大,境界就会提升,电子琴专业就更“可持续发展”。

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基本内涵

教育应该为人的一生提供四个支柱: 1)学识,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2)学做,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即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及合作精神; 4)学会发展,强调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是把对人的全面培养融入到技能训练中,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也是对“人的教育”的新教育理念。

1.学会审美

教学是学习发现美、理解美、体验美、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过程。利用起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变化的节奏、浓淡的和声以及不同色彩的调性等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从而在内心深处引起美与丑、善与恶、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劣的意识冲突,使潜在的审美意识在电子琴技能训练的氛围和效果中得到激发和升华,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人生目标。

2.学会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创新能力已成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电子琴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不确定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能极大地促进求新求异的思维发展。通过编配、演释出“一个人乐队”的效果,孰重孰轻的音色编配、节奏选择、音效的制作以及各种音色的不同触键等,都是强调以探索性的、生动活泼的创新过程,使学生从点滴创造成功的情感愉悦中构建再创造的激情。

3.学会合作

合作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也是生存的需要。在电子琴合奏、重奏、协奏与伴奏中,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演奏中,每个学生要知道自己声部所处的位置是主旋律还是副旋律、是低音还是和声衬托、是织体伴奏还是功能性进行等等。不同的位置在力度的掌握上是截然不同的,不能一味地只顾表现自己声部而不顾音乐效果。通过这种 “绿叶配红花”角色的体验,提高了善于与人合作的能力。

4.学会控制

能够控制自己是一种人格魅力,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可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在电子琴的学习中,就存在着多样的控制。如对弦乐音色的触键就要控制连奏、分弓、跳弓等的区别,需要冷静与理智。而当演奏作品时,又需要热情与感性。这种“冷处理”与“热加工”的交叠状态,将有效地提升对情绪的调控力。世间充满诱惑的五光十色无处不在,而要拥有良好的控制能力,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人生各种境遇,达到笑傲人生的境界。

5.学会坚持

“坚持”这种品质在人生前进道路中是极为重要的。体现在学生面对数不胜数的问题与难点:技术方面、多声部的效果、各种音色的触键等,这步向满意结果的过程锻炼了学生一种坚持的能力。只有坚持练习的学生才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之美,感受到坚持所带给自己成功的喜悦。反观人的一生会充满着各种重重困难,若没有这种坚持精神,很多的沟沟壑壑是跨越不过去的。

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方案、内容

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是集人格培养、技能训练、审美体验、知识渗透以及创新能力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它只是在教学中起到一个方法论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也不应该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任何教学实践,都应根据文化背景、社会现实、学生实际、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和整合教学。特别是电子琴制造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而在更新、变化着,是呈动态的。因此,电子琴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可将电子琴多元化风格教学模式绝对化、庸俗化和一成不变,它的内容与形式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充实、更新。只有不断地积累和创新,才能获得电子琴专业的更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