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1

写教学反思可以有意识地及时总结教学中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以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一)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二)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

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__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三)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和交流情感,并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

1、弃传统的苦学,推行“乐学”

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我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变繁为简,变厌为趣,变深奥为通俗易懂,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富于创造,充分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2、音乐课,多媒体电脑其乐融融。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课中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

在处理歌曲《大雨和小雨》的过程中,把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用声势节奏练习、师生对唱、模唱等活动架起主客体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发现,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素质。

反思这节课,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教案设计容量太大,导致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其课堂的精华没能展现,在四把不同颜色伞上旋律戏雨后,我悄悄看了一下时间,呀,只有三分钟了,因此,我就慌慌忙忙让学生听了一遍歌曲踩雨,就结束了此课,给人以没有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

二、如果能把教学环节组织得更周密一些,教学效果会好一点。我认为歌曲处理上所花时间偏长 ,应精减精练。

三、对于学生识谱能力的估计,不能准确到位,也就是说,了解学生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给老师提了一个小小要求,“老师,你可以不给我弹琴,我相信我会唱好的。”具体说:在戏雨视唱《踩雨》第二乐段的旋律时,因歌谱节奏复杂,高音较少,我担心学生唱不好,总用风琴帮着学生,其实这个环节在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是很好的,应该放手给学生。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机器人中的传感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构思:说教材内容、说教学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首先,教材分析

《机器人中的传感器》是中职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传感器及应用》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承接之前的传感器基础知识,了解机器人传感器的应用,为更好的学习传感器新技术做好知识储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机器人传感器的特点

(2)认识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

2.能力目标:

对传感器新技术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应用能力、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能正确认识机器人传感器,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意识,探索机器人传感器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机器人传感器的特点是重点,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是难点。

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电子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兴趣持续保持时间短。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增加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学生现已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具备一定传感器知识方面的信息素养。

教法学法:

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多媒体演示法: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整个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

复习提问,温故知新3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3分钟

新知培养30分钟

总结提升3分钟

知识辐射3分钟

师生互动3分钟

课前活动――搜集

提前一周布置活动:

搜集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资料,开启发现之旅。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传感器就在身边,打消学生学习传感器的枯燥情绪,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复习提问

通过三个环节的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选用电子男生感兴趣的军事机器人传感器实例导入本课。

播放视频。

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给学生感官刺激,引发学生对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关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传感器兴趣的目的。

承载着同学们的好奇心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

新知培养――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常见机械手原理,通过从结构与功能上模仿人手,实现对各种形状物体的灵巧操作,精确的力控制与运动控制,使学生初步形成机器人传感器概念。

启发教学――机器人传感器的分布

教师通过机器人模型演示。启发学生观察概括出机器人身上传感器的分布。

启发教学――机器人传感器的特点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讲解形象生动并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传感器实例,启发学生探究机器人传感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机器人传感器的社会功能,提升学生善于思考,掌握新技术应用的能力,为接下来学习感觉传感器奠定基础。

扩展部分――V-rep控制式的3D机器人仿真器。

教师共享教学视频,学生学习V-rep。V-rep是一款控制式的3D机器人仿真器,通过专用的硬件进行仿真和交互。通过学习,体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小组合作探究

(一)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总结出机器人各类传感器的检测内容、应用目的、传感器装置,填写卡片。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学生已搜集的资料,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同时登录互联网教学资源库,搜索相关知识,总结归纳,填写卡片,完成任务。

(三)任务成果展示

各组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小组派学生代表发言,将各组任务成果展示。各组互相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互动环节

师生共同畅想未来机器人传感器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知识辐射――布置作业

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做到作业的有效实践性;同时锻炼学生整合信息搜集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提升―分析点评

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做到知识点的有效梳理。

互动环节

师生随音乐互动,增加学生学习机器人传感器的乐趣,让课堂教学更轻松愉悦!播放音乐。

板书设计

根据本堂课教学需要,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知识点一目了然呈现给学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生的主动发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篇3

一、教学内容的探索

我们的教学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大部分:基训课、民族民间舞和儿童舞蹈,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基训课是幼师舞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民族民间舞是舞蹈语汇的积累和提高,而儿童舞蹈是舞蹈教学的具体实践和体现。在这三者之中,儿童舞蹈是重点,它贯穿教学的始终,基训和民族民间舞都是为其服务的。

(一)基训以幼儿基训为主

为了让我们的教学内容能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我认为舞蹈教学从基训开始就应以幼儿基训为主,特别是幼儿基训的讲解更为重要。教师应挑选幼儿基训中的重点内容,比如勾绷脚、胯部训练、手臂训练、胸部训练、腿部训练、腰部训练为重点。在教授学生动作组合之后,及时将幼儿舞蹈基训内容渗透进去。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性的掌握知识。

(二)民族民间舞以幼儿民族舞蹈组合为主

尽管民间舞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及舞姿形成的关键,但如果忽视幼儿民间舞的学习,我认为则不利于学生到幼儿园从事工作。我们应该将儿童舞蹈学习与民族民间舞学习协调同步。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民间舞学习,特别强调舞蹈动律和风格的把握,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专业的舞蹈组合都能掌握,那么跳幼儿舞蹈,就轻而易举了。然而,从历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到幼儿园以后要经过很长一段适应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所以我就想怎样既能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又能让学生掌握幼儿民间舞蹈的风格,后来,我就查找大量的舞蹈视频,研究优秀的幼儿民间舞蹈组合。比如,我在教东北秧歌时,我选择中国舞蹈家考级教材《牵牛花像喇叭》组合,在此组合中,既有里挽花,又有前踢步动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小组合。学生先通过跳幼儿舞蹈组合找到兴趣、信心,再结合教材学习“前踢步手巾花组合”。虽然颠倒了我们常用的教学顺序,但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因为这本身也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事实证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选择适合幼儿舞蹈特点的音乐

如何让学生喜爱舞蹈?如何让学生喜爱幼儿舞蹈?如何提高学生表演的积极性?我认为这与音乐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我们在选择基训或民族民间舞蹈的伴奏音乐时,常以钢琴伴奏的音乐为主,而教幼儿基训或民间舞时,如果选择幼儿伴唱的音乐,学生就会被幼儿童真、稚嫩的声音所打动,仿佛自己置身于幼儿园内,周围就是那些天真、可爱、活泼的小朋友。如果教师此时用语言启发学生,相信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在表演时,自然会流露出天真、可爱的表情。所以,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更为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她们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时渗透学生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思想。

二、课堂结构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比照舞蹈专业院校的错误倾向,幼师舞蹈教学曾长期将舞蹈动作技能作为基础的认识,将专业动作技能和表演性组合删减作为舞蹈教学内容。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幼儿教师。因此,课程结构设计上应以“舞蹈基础、舞蹈教学和舞蹈创编”三个层面的内容作为课程基础,以此来构建符合幼儿舞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结构。

(一)改进课前复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的复习环节,我都增加了“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的板块栏目。具体做法如下:每节课安排两名学生当“小老师”,由她们在课前分别创编动作,等到上课时再教给同学们。为了提醒学生是幼儿教师以及增加其趣味性,在做动作前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创编动作,其余学生说“我就像你这样做”+模仿动作。通过这一活动,使枯燥、乏味的练习变成一种游戏感觉的模式。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积极性增加了。之后,由“小老师”指出所有同学的完成情况,指出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表演的过程又是对该生的表现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再让所有学生对“小老师”在动作的编排、语言的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价,谈出自己的感想,可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方法。选择两名学生是因为要充分调动学生创编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这样做,学生为了不甘落后,会更加努力创编新颖的动作。

(二)将课堂“巩固复习”改变成“集体创编复习”过程

在以往的复习巩固环节,教师往往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的重复所学动作。本身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到疲劳,加之一如既往的复习模式,使课堂的气氛枯燥。当然,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只是开发学生的思维,标准不应很高。而现在,则是在学习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是检验学生对所学动作的掌握情况的好方法。当学生汇课时,彼此互相观摩,她们就好象照镜子,通过审视别人,来反思自己动作的规范性、优美程度,同时也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过程,经过比较,学生课后会更加主动、自觉地练习动作,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你要学”变成“我要学”。

三、方式方法的改革

篇4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教学小机智 创新

新教材内容以单元主题形式展现,每个单元都围绕主题由唱歌、欣赏、实践与创造四大块组成,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多元化的音乐内容让教师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那么在这种不断追求思索与创新的教学时代,教学机智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再缜密的教学设计也会在课堂实践中面临各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所以教师要善于随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机智地化解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正所谓教学小机智让教学方法“活”起来;教学小机智让音乐课堂“美”起来;教学小机智让教师学生“笑”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抓住教学小点滴进行尝试与研究、反思与完善,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来与同行们共同研究与探索。

一、学科综合的快乐

在第13册音乐书第六单元教学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并没有把《雪绒花》的英文纳入进来;但是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有的同学展现了对英文的兴趣和好奇,于是我马上留了这样的作业:课下同学们自己学会歌曲英文的朗读。在下一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朗读英文,然后复习汉语的《雪绒花》,最后由学生们演唱英文的《雪绒花》,并且让学生们用英文与汉语对唱合作。整节课气氛优美,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声音圆润、感情真挚,而且体会了学科综合的乐趣,音乐和英文相得益彰,师生们都感受了音乐的美和快乐。

二、美妙和谐的合唱

如在歌曲《踏雪寻梅》的教学设计中,由于考虑到合唱的难度和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没有把合唱作为教学内容;但在教学实践时学生们学习歌曲非常快,而且兴趣很高,非常喜欢这首歌曲,我看到这种情况灵机一动,引入了低声部的教学尝试。学生们同样显示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感觉很新鲜又充满乐趣,学得十分开心,唱得也很投入。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声部进行演唱,并对双声部的配合与演唱提出了要求和提示。学生们演唱的声音更纯净了,在配合中找到了和谐的节奏,感受到了和声的美好,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增进了对歌曲的情感再现和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团结与合作精神。一节课下来师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节拍律动,激活心灵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的机会并不多。首先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律动,而且初中生们也少了小学时候的活泼好动的特性。因此,教师要恰当地抓住有这样风格的歌曲特色,给予学生们适当的机会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快乐地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如在第15册音乐书第五单元《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教学中,由于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演唱得比较有热情。这时我针对不同班的不同接受程度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1)特别不爱动不活泼的班,和学生们一起做书上的拍手活动配合演唱。(2)对于接受比较快并且相对活泼热情的班,不仅和学生们边唱边拍手,而且站起来简单地律动,活跃课堂气氛,唤发学生潜在的热情。这样的教学尝试在不同班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节拍和律动的引入带动了音乐课堂的快乐气氛,课堂像Party一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深情导入,创设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教学导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生的热情程度、专注程度、感情投入情况都会因为教师的不同导入有波动。因此一个深情的导入、优美的语境会给一节音乐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为学生们打开快乐之门。如在学习《桑塔露其亚》歌曲时:(1)教师用如诗的语言介绍歌曲的背景,结合书上的背景画和学生们对海的认知描绘一幅优美的欧洲风景画;(2)启发学生们用诗一般的声音深情朗诵歌词,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脑海中再现歌词画面,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感;(3)向学生们简介八三拍的特色、船歌的风格、歌曲的力度。在这样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进行深情导入,唤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情积累,为学习歌曲创设良好的情境和心理铺垫。

五、了解学生差异,完善教学设计

即使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而且一个音乐教师往往会教好几班级,这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一视同仁,使用同一个版本。音乐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班级有个清楚的认知,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合适的教学梯度与策略;并在教学中找到适合每个班级特点的教学方式,把握这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来完善教学设计,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班级学生视谱能力音乐接受能力都较强,我就会采取视唱法教学或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有的班级学生视谱音乐接受能力较弱,我就会采取模唱、学唱等方法展开教学,教师多示范多引导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感受音乐的美好。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而且社会需求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的展开,新的教材的实施,都在深切地呼唤着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和宗旨要求教师是智慧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该是充满机智的;做一个研究型、学习型、反思型的新时代教师,更应该用发展的目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展开教育教学研究,充满机智地进行教学实践,跟上时代滚滚的教育潮流,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绽放美丽的笑容,收获美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师.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13册、15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篇5

小学音乐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一个学期,较忙碌,较充实,其中有着失败的心酸,也有成功的喜悦。细细品味,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对自己走过的弯路进行反思和。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给学生独立的空间,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十几个班,众多的学生,使我一下子无法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但我深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经常和同年级老师交流,上课时多留心,现在我不仅掌握了哪个班旋律感好,哪个班节奏感好,哪个班的表现欲强,就连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我也能基本了解。这样我才能作到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我教的年级跨度比较大,所以格外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突出音乐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创造音乐。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我多用鼓励的方式,尽量避免说教,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使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

作为老师,上课是最重要的,上学期公开课就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课堂的组织,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跟网上的优质课学习,多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多在课后进行反思。

我负责的校合唱队可谓是本年度的一个工作亮点,今年国庆六十年编排的合唱《祖国,祖国我们是你的花朵》获得了__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的一等奖,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和南岗区第十七届校园艺术节活动的优秀组织工作者。

我对工作充满热情,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相信勤能补拙,在领导和同事、家人的信任和关心、帮助下,我会更上一层楼,不断的进步。这是成长的一学期,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了、收获了,我很快乐,我会用心去面对将来,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教育事业。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总结第一册音乐教学工作遵循了新课程标准,渗透音乐素质教育,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儿童心灵,让孩子们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内涵,用音乐的节奏、旋律打动孩子们的心。

一年级的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多数儿童有较强的乐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基本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边舞边唱,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完成的教学任务

第一册音乐教材内涵丰富。分为“聆听、表演、编创、活动”几部分。包括“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你好”、“可爱的动物”、“静静的夜”、“爱劳动”、“小精灵”等,共分十课。有名曲,有儿歌,有摇篮曲,歌唱快乐的校园,有歌唱美洲民俗民风的歌曲等,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选材上,有儿歌,有外国名曲,有校园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种风格的歌曲符合儿童的情趣。本期按课程目标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

1、好朋友包括《玩具兵进行曲》《口哨与小狗》《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等,培养孩子们对校园的感情,对生活的情趣。

在教学中演唱了歌曲,聆听了旋律,并用动作进行了表演。

2、快乐的一天包括《快乐的一天》《其多列》《跳绳》《邮递马车》等,主要培养对校园的感,对生活的热爱。

让孩子们从小爱家乡,爱校园,爱生活而努力学习。对这组教材,我采用了独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培养了兴趣,节奏准,旋律准。

3、祖国你好包括中外许多作曲家的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颂祖国》等,悠扬而动听。

这组内容重在音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对祖国的感情。让孩子们了解了自己的祖国。

4、可爱的动物包括《三只小猪》、《快乐的小熊猫》、《动物说话》等,充满了民族音乐的浓郁色彩。

我让孩子们边舞边唱,在优美的音乐中陶冶情操,培养对动物的感情,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情趣。

5、舞曲这些音乐广为流传,旋律优美,喜闻乐见。

如《火车波尔卡》《狮子舞会》等。

二、思想教育

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渗透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们享受美,热爱美,愉快生活、愉快学习,主动接受,爱学、乐学。

三、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积极渗透音乐思想,把现代教育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孩子们跳起来,唱起来。在教学中,认真钻研课标,精心设计教案,科学上课,力求达到课标的要求。运用了独唱,表演唱,舞蹈,拍手等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快乐充满整个课堂。

本期音乐每一周学习一课,复习一周。提前备课,有计划,有反思,认真准备了教具,课后有反思,期末有总结。

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总结转眼间,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又渡过了忙忙碌碌的一学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成绩,也有一定的不足。这一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六年级的音乐教学,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备教案。《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把学习还给学生”。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中我开设了“小舞台”“教你一招”等小栏目,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低年级的孩子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带有幼儿的特征,音乐的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同时我还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让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但是,有时候学生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肯定是我的评价语言没有用在点子上,过于频繁反而失去了他的威力,我担任6个班的音乐教学,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备”好学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能有所改进。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组里的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

篇6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因为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些教师根本没有了解活动课的教学意义,看不到活动课的精髓所在,所以他们对活动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认为,活动课可有可无,没有太大的作用,甚至把活动课当成自习课或复习课。虽然有些教师传达了上级的思想,开设了活动课,但他们对于活动课却不能够很好地安排,主题不突出,活动不严密,导致活动课教学毫无意义。还有一些教师根本就不理睬活动课,正常上课。思想道德活动课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但是现代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这门课程的开设。

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长期以来,教师在自身定位上总是以教学过程的“主导”自居,在教学方法上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评价方式上往往擅长纸笔测验,追求标准化的统一答案,对于过程性的评价,开放性的答案则很不习惯,活动课对这些传统观念和做法做出了挑战,这无疑预示着教师的观念必须发生重大转变。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敢于表述、善于表述是多么重要。教师应先让学生在左右前后的同学之间发表观点,让学生在较小和熟悉的环境中得以锻炼。同时,教师要深入各个小组中去参与讨论,给予鼓励和指导。这样,学生会逐渐开始敢于在课堂上发言,直到产生相互辩论的局面。另外,为了消除学生怕丢面子的顾虑,在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认真地听取他们的叙述,用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在精神上支持他们,最后加以肯定并总结,即使学生的观点可能有所欠缺,也应该这么做,因为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信心。

三、学生与老师应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程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各种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发展,只有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所获得的才是真实有效的。为此,教师在活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

要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在学生情绪高涨、兴奋、难以自我平息时,老师要适可而止以免浪费时间。如果活动有难度,学生活动不到位,则既会影响对知识的掌握,又会消除学生的情绪,所以老师应将活动放一放,或适当降低难度,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四、强调教学过程,淡化结果

在活动课教学中,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毕竟还处在学习阶段,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手头资料缺乏等。如果我们太注重活动探究结果的正确性,一定会束缚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其实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性思维后得出的论点都有他的闪光点,即使是有明显错误的观点,也应该鼓励甚至肯定,因为他们毕竟有了活动探究的历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并把所学知识与现实加以联系,可采用表演小品、角色阅读、辩论、模拟法庭等形式。如小品表演其形式活泼,诙谐幽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喜欢看,而且乐意表演。在思想品德课中组织学生表演小品,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产生“移情、同情、爱和恨”等情感,教师则在表演结束后进行分析,让学生当堂动起来。

五、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跟应试教育中教师占据所有课堂时间不同的是,在活动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根据学生的特点、理解程度、学习需求来制订活动课的教学计划。在活动课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问题的提出,对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则是由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实践、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找寻最终答案,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更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所以教师要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一步步地理解重点难点,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六、灵活采用多种活动形式

学生不但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且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如果活动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赞可夫曾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朱熹曾说:“教人未见趣味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因素,是推动学生探索真理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课内活动形式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诸如音乐欣赏、诗歌欣赏、主体探究、小竞赛、故事会、编儿歌、写倡议书、作宣传画、现场演说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取活动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成效。

七、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需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个体生活和生命,发掘生活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价值,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避免强制性的灌输、空洞说教。

篇7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问卷调查法政治教学高三复习模式基础年级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依据和研究背景

多元智力理论是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来的。加德纳“智力选择依据系统”,提出人类智力至少应包括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七种智力: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很快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德纳及其合作者们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估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

当今我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加快了人们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推动了教育改革。在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都进入一个新的探索阶段,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就是“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综上所述,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思考,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进以及如何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目前国内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面缺乏系统和深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探索。

(二)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制度有较大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其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针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教学班额很大的教育现状,要真正实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并不容易;加之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是素质教育,此理论的出现,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美国和世界各国成功的应用,给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很多有益的启示。我国多个国家级重点课题立项对多元智能进行研究,对如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其本土化,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目前国内总体情况看,尚处于理论介绍、经验借鉴阶段,研究规模较小,特别在与我国教学实践相结合方面还缺乏系统和深入。另外,多元智能理论大部分的研究和实验比较集中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方面,在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方面的实践性研究还较少。

如何根据高中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现状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挑战。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在政治课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政治知识等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实现创新教育。国内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以往学者的研究实验对象多是幼儿、初中生、高中理科生以及大学生被试,实验的科目多为艺术科目、语言类科目以及理科范畴。如方娜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在幼儿音乐领域教学中;崔红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周宏燕将多元智力理論应用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左芬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证研究;劳媚媚、杨初平、翁嘉文等人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大学物理实验学习评价中,而有关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实验报告、论文大部分上停留在理论论述阶段。如王朝方谈论多元智能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实验研究;吴苏娟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甄家敏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这些探索推进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但是上述学者的研究不是在了解学生智能差异的基础上来实施多元智能理论,这样可能存在先入为主的错误。另外,上述两位学者的学生对象是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学生,而中国南部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推广不够,中国的南方教育以广州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本课题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广州思想政治实际工作教学中,不仅对我校的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能体现本校的特色和创新,也能为教育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更能推动多元智能理论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全面推广,方法上也更加科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使用《多元智能自测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多元智能类型分布情况。

(二)行动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在学校不同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发放《多元智能自测表》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发放180份,回收170份,去掉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共161份。

2.调查工具

使用《多元智能自测表》进行抽样调查。本量表从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八个方面进行设置。该量表每个智能类型方面由8道小题组成,分为很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三项,分别计分为2分、1分和0分。每项智能若在13-16分之间,说明这项智能发展得很好;每项智能若在9-12分之间,说明这项智能发展得较好;每项智能若低于9分,则说明在这方面要努力。

3.施测方法

问卷的施测以班级为单位,学校教师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上课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1.6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

1.学生各智能类型总体得分情况(见表1)

由学生在各智能类型上得分的平均数可以看出,就总体状况而言,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分均大于9分,说明学生总体智能情况发展较好。其中,就各项智能类型相比较而言,学生总体内省智能最强,接近很好;其次是身体一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和视觉一空间智能;而学生最弱的智能则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

2.学生各智能类型不同发展程度的统计情况

各智力类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总体发展最好,其中发展程度很好、较好的人数比例分别占到了总数的48.4%和44.1%,只有7.5%的同学还需努力提升此项智能;其次是身体一运动智能,发展程度很好、较好的人数比例分别占到了总数的36.6%和49.7%。此外,人际关系智能总体也发展良好,大部分同学处在较好的发展程度,占总数54.7%;就总体而言,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都同样有待提升,但二者又存在不同的分布特征。大部分同学的语言智能发展较好,占总数的55.9%,而发展很好的同学只占总数的14.9%;而数理逻辑智能则呈现两极化倾向,发展很好的同学占总数的22.4%,发展需努力的同学则占总数的42.4%。

四、结果讨论

就总体而言,学生各类型智能都发展较好。但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相比较而言,存在不平衡现象。其中,学生发展最好的智能类型是内省智能,或者说是自我认知智能,接近“很好”的发展程度。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发展较好,有研究者认为自我认知智能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相关。也有研究者发现中学生身体形象自我认识与身体锻炼行为相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和思维发展特点,将利用学生内省智能的优势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跟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密切相关的问题。

除了内省智能,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和视觉一空间智能总体发展也较好。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多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切入。根据调查数据结果,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在各类型智能中总体发展较弱。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要避免单一的“讲”的形式或“做题”的形式,增强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则提醒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创设一些情景和学习机会,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

五、应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学生的总体智能发展特点,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几种能够发挥学生智能优势的教学模式。

(一)高三教师在备考中侧重发挥学生自主性的高三复习模式

学生进入高三后,由于已经对整个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了初步的把握,因此,侧重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复习模式,不仅更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也能整体发挥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发展优势。同时,在復习过程中还可结合制作图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多种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自主研读课本,夯实知识基础。自主研读课本就是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表,让学生对课本进行自主阅读复习。

2.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深化知识理解。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只要学生认为自己做出的结构最有利于自己理清思路,掌握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风格的知识结构图。

3.自主评讲试卷,反思知识误区。在评讲卷时,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互相合作的方式,提高评卷效果。

(二)基础年级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情景创设探究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多元智能的总体发展特点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基础年级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为途径,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利用视频、音频、课堂剧等丰富形式,为学生创设联系实际、富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2.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设问,不断设计出富有价值、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由学生发言,根据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探究情况。

4.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引申拓展、深入探讨还会引发新的更多的问题,需要留在课下让学生反复思考争论。

六、研究不足和展望

虽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纵观整个研究,仍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努力和探索。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的多元智能并不是互相割裂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某一种学习形式往往同时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智能,只不过是某一种智能起主导优势而已。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要积极思考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加科学、灵活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让多元智能理论发挥它的最佳效用。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36-01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及其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它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微课资源的支持,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教师也将在这样的资源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专业提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过程与微课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调查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以操作性和实践性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一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的知识传授主要在讲解演示中进行。学生非常重视本课程,他们都具备一定的网络化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时渴望教师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并且需要丰富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线微课视频。因此,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具备可行性。 教师在以技能操作演示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微课程设计方案中,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微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可以流畅的在线学习和查看微课视频,也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随时学习,这样的确有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并且促进了教师提高的作用。

二、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微课的教学应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为其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这样才能保证微课教学模式下和谐学习环境的建构和再生。

微课设计的三个层次:(1)课前应用主要体现在翻转课堂教学,方便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及一些课件素材,并上传至微课平台,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酌情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并记录自己的不足和疑惑,以便线上或线下与老师同学讨论解决。(2)课中微课视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运用微课视频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是师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最好平台,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微课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并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分析演示。将学习需求分成多层次,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等到方式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消化、理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3)课后微课视频主要是供学生课下开展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促进知识的内化。这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容易出现的问题、不同层次的需要传达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后的知识巩固和技能水平提升。

2、微课教学设计,有效提升技能训练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图文表混合排版"为例,结合实施过程,说明微课教学设计环节。(1)选题突出重难点:在这一章节中,本课综合了前面学过的word编辑、格式化、页面设置、制作表格等多个知识内容,同时又有对插入的图片、剪贴画进行处理的新要求,复杂程度较大,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较高。微课的录制要包含以上操作的技术要点和使用技巧。(2)教学设计方便师生互动:本节课以制作班级板报为具体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旧知识回顾的微课视频可以在课前上传至交流平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知识进行整理,发现不足,提高课堂效率。课上教师加入新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和学生共同分析样章,分别指明每部分使用的工具,让学生主动尝试使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及表格工具制作板报,使学生体会自主探索获得的成就感。对课堂上学生多发问题总结的微课视频可在课后在交流平台,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整理,查找问题,不断提高。(3)微视频录制过程素材的多样性:微课的录制过程中可使用Camtasia Studio录制软件或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录制,辅以PPT、录音、字幕等多种手段。过程中注意快速切入主题,内容清晰,语言简洁明了,尽量有总结式结尾加深印象。(4)注重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通过在微课平台上与学生交流发现图片编辑、版面布局等是学生操作的薄弱环节,于是将此内容的知识要点再一次进行整理和,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清晰的理解。微课介入到本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对知识的多次梳理也增强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能训练项目相对比较复杂,上课时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将每一个技能点分割成比较细小的内容并制作成微课,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把课堂内容微细化,精深化,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实践操作的参考。

3、微课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学生在机房上课时间有限,迫切需要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能动手操作练习,。我们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前、课后通过学习微课视频,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就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相应的技能,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整体提高教学效果。这样让学生能够充分提高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重难点知识的认知程度。

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16-02

一、引言

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课的一门核心综合性实践课程。该课程仿真企业工作环境,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分工,进行过程完整、综合的会计业务处理训练,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以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场地、时间、会计人数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限制,教学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将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设计与开发微课资源并应用于会计实训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的需求,而且为实现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起源于国外,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首创,称为“一分钟教授”。他认为老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他的观点为微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得微课声名远播。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得也迅速。从2010佛山教育局启动的“微课”资源建设征集与应用活动,到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全球的“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从传统课堂推送到每个人的身边,让学习变得便利容易,微课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微课具有时间短、占用流量小、内容形式灵活、课程主题性强、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进行自主学习,满足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高职《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的应用与意义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所涵盖的财务知识点多,如果完全没有老师的讲解与演示,学生难以正确完成。此外,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诸多因素的局限,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所以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则能很好地解决传统会计实训教学的问题,它的作用与意义在于:第一,微课不但知识点明确,而且时间最长不超10分钟,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学生学习效果良好。第二,随着移动终端快速崛起,手机学习、网上学习已日渐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微课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第三,微课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若遇学习疑问可随时登录微课平台提问,与教师、同学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学习效率高。第四,与大模块的“网络课程”相比,微课具有制作简单、重点突出,占用流量小,上传与下载易于操作而尽显优势。

四、高职《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以会计实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分为对企业的认知、会计工作内容的了解、建账、日常业务的处理、登账、对账与结账、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档案的管理、纳税申报等系列项目。每一项目包含系列专题子项目。?L庾酉钅康纳杓凭哂幸韵绿氐悖菏紫龋?主题鲜明、侧重点突出,便于学习者有效地学习;其次,表现形式多样,插入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等娱乐性的要素,提高学习者兴趣,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再次,内容具有准确性、系统性、条理性,易于学习者学习与掌握;最后还增加了与专业相关内容,例如法律法规、金融投资等知识,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专题按实训知识点导入――实践动画演示――最终成果展示――归纳总结――知识拓展的顺序进行内容安排。专题项目还设计了在线作业、测试以供学习者复习巩固。

2.《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制作。《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主要采用PPT+录屏的形式进行制作。授课老师先将专题项目内容制作成PPT:设计PPT时,选择合适的图片并配以准确、恰当的文字;综合考虑颜色、字号、字体与相应图片或动画之间的配合;难点、重点的内容可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或符号进行标注,以达到提示学习者作用。项目内容设计要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另一方面,在录制微课讲解过程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的录制环境,老师讲解的声音要清晰、流畅、平稳,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不要使用网络或不规范的用语。此外,微课插入柔和音乐作背景音乐,制作效果更佳。

3.《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教学应用通过微课平台实现。首先,教师将设计与制作的《会计综合实训》微课上传并至微课平台,然后学生便可利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平台,依据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课程内容。其次,教师在平台上进行各项教学管理,包括课程作业的布置、测试与批改。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完成相应的作业与测试。再次,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指导、交流、讨论一系列活动。此外,微课平台还有资料下载、学习笔记、话题讨论等模块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课程学习的辅助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微课在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应用――以“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为例

1.“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教学目标与设计。

(1)“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记账凭证、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方法与审核是教学的认知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与规范地填制记账凭证的实务操作能力是教学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工作态度是教学的情感目标。

(2)“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设计。“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按以下顺序步骤进行内容设计:第一,通过动画小故事复习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所学记账凭证的概念、格式、基本内容,明确记账凭证填制的要求。第二,通过具体的图片展示记账凭证的类别以及不同类别凭证的填制要求。以动画的形式示范记账凭证的日期、会计科目、摘要、凭证编号、金额书写要求、签名盖章等要素填写标准与规范,并同时讲解强调记账凭证需记录真实、手续完备、内容齐全、书写规范、填制及时的填写要求。第三,展示一张已经按标准填写完整记账凭证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了当地认识与了解记账凭证的正确填制。第四,为了解决学生填制过程中的误操作,在讲解凭证填写后,以图片列示填制凭证错误的解决方法。第五,总结归纳记账凭证填制的要点与要求。整个微课设计内容紧凑,重点难点突出,通俗易懂,易于学生学习与掌握。

2.“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资源的制作。“记账凭证的填制”专题微课按上述顺序步骤的设计内容制作成PPT后,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微课时长为3分09秒,老师平稳、柔和的讲解并配以愉悦的背景音乐,让微?n更有吸引力。另外,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配套编写的在线作业、课程测试与微课视频同步上传至微课平台,方便学生复习与巩固。

3.“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的教学应用。“记账凭证填制”微课系列资源包制作好后,上传至微课平台。目前上传使用的课堂安排于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多种功能管理模块,例如课程资源管理、课堂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数据统计、师生互动等模块。老师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后,创建新的班级,每一门课程有唯一课程代码。学生通过“加课码”加入班级,便可分享老师上传的微课学习内容。老师通过公告栏最新课程,通知会自动推送到学生的微信端,学生即可进入学习。学生学习微课并完成在线作业与测试后,老师便可在线批改,运用师生互动平台功能私信告知学生作业情况并提供更详尽的学习方法与建议,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另外,利用平台数据统计管理的功能,老师能及时统计分析学生学习、作业、测试情况,为教学反思提供实时数据资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可在平台上提问,与老师或同学作交流与讨论。所有学习活动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变得方便快捷。

六、结语

篇10

一、课件的终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误区一:音乐动画的热闹。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乘加乘减”,教师在大屏上利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通过甩引题、提出问题、学生活动三个环节贯穿课堂教学,引题新颖,提问巧妙,学生活动是“做题”大屏展示题目,“动画米老鼠”手指(小兔子的筐子里有多少个萝卜)习题,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用不同算法完成,限时10分钟,随之欢快的音乐响起。

此案例中的第三个环节“学生活动”,结果令讲课教师非常尴尬,学生年龄小,不能控制自己,看到大屏上的“米老鼠”动画还添加了音乐,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动画和音乐上,抛锚了做题的程序,经教师再三引导强调,还是有不少同学不时看动画。教师制作课件的目的是很好地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而不是考评本课的重点。有的数学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害怕课堂气氛太沉静,不利于活跃新课改课堂气氛,所以在课件制作上不分科目、不分年龄段,插入动画音乐,目的不是课堂教学,而是迎合评课教师的打分心理。其实数学教学中,“一心二用、一心三用”的做法一直是不推广的。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集中精力过程长,受外界干扰强烈等特点。在学生做习题的时候,应尽量保持安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环境,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特别数学课件讲究“逻辑性思维紧密”,不像语文课件图文并茂,讲究意境、情境。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就安静,安静并不代表课堂活动死板。两者不能混淆,案例一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用动画音乐弥补,反而画蛇添足,起不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设计制作数学课件时,教师要深入反思,同时也应引起考评教师的反省。

二、课件使用过多过滥

误区二:环节太多。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角的认识“,这堂数学课教师采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分八个环节“找一找、认一认、辨一辨、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数一数、看一看”,八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设计“活动教学”方面下了大工夫。

本课从课件看,制作得是非常有创意,教学过程完整。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出现了许多疑难,首先日常一堂课40分钟,又是小学低年段,设八个环节明显超多。学生活动有重复现象,如“做一做”和“折一折”完全是同一类内容,可以综合为一个活动。其次教师在充分的准备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听课时最明显的感觉是教师在赶课,为了上完“课件”的课,给学生活动时间太短、太仓促。例如:在“折一折”中,教师让学生用纸学折角,学生正在动手动脑的兴趣上,80%的学生还没有折完,老师为了赶课却用了一句“你们回家自己再折吧”,就强硬地进行下一步。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角的实际折法,根本没有掌握。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老师一句“回家折”匆匆了事,这不就是传统教学中强灌的教学模式吗?再者就是老师应变能力不强,在学生活动中应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增长知识,由于时间原因,哪怕后面课件的内容不讲,数学课件切忌面面俱到。要做到数学课程目标有弹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三、课件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协调

误区三:背课件。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堂数学课教师采用课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割补三角形、做一做、想一想五个环节。本课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开放时间和空间比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