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考化学知识梳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考化学知识梳理

篇1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

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培养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解决社会上特别是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更是首当其冲,义不容辞。

1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在专业理论讲授课上趴桌的同学越来越多,学习效果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的实践实训课上,学生模仿教师操作,能够完成实训内容,但学生并不理解其含义,所学操作内容随着下课而“下课”。这种在教学上继续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和实践实训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虽然中职的学生各方面基础较差,但动手实践的参与意识较强,模仿能力较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智能,挖掘其实践潜力,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打破理论讲授课和实践实训课的界限,融合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实训实验于一体,让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中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引发思考问题,从而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并用之于指导实践操作,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2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实践

2009年9月起,我校在理实一体电子实验班取得成功之后,在各学科中全面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学实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NTFS权限管理”一节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将课堂设计为实验前理论准备、实例操作、实验提问、交流讨论、实验验证、归纳总结、师生互答、扩展阅读、实验思考等9个环节。在实验前理论准备环节,教师简要讲述NTFS权限,并设计应用情境引入课堂(也可以不讲,将理论准备知识印在实验报告中);实例操作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精心编写的详尽的实验报告,跟随操作视频(录像)按步骤对文件夹进行NTFS权限设置操作;在实验提问环节,教师就NTFS权限及共享权限设置的异同点等问题进行提问,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并抛给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实验验证环节,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操作其它实例,对得出的答案进行验证,记录结果;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就各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师生互答环节,学生可以就本节课得出的答案中未能很好理解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提问,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如:NTFS权限管理是否可在FAT系统中实现;扩展阅读环节,教师将本节课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延伸的理论知识印在实验报告上供学生阅读,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讲解;实验思考环节,列出本课实验中应注意和思考的内容,也可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过渡设问)作为课后作业,或者引出下节的实验课题,如:FAT与NTFS的区别及转换。当然,以上教学实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中可根据实例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不应照搬照套,死板应用。

表1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前后的比较。其中,08级网络专业应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07级网络专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08级学生与07级学生层次基本相当,试卷难易度相当。

网络专业的学生人数基本相当,但在及格率和高分率方面,08级学生相比较于07级学生提高很大。08级学生的成绩集中在70-90分区段,07级学生则集中在60-80分区段。同时,据各专业课老师和班主任反映,全面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虽然08级仍有个别学生厌学、趴桌,但整体学习风气明显好转。据调查数据显示,相当多的学生是欢迎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他们尝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对实践技能掌握得更好了,对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能够理解了,知道了“怎么做”,更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做”。在专业课学习初有小成之后,甚至班风都随着学风好转了,08级整个年级已经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3关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笔者认为,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成功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3.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关系,注意做好二者的衔接。教师应该对整个课堂要达到的目标了然于心,对本课涉及的操作步骤和相关理论极其熟悉,对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把握恰当。在授课中什么时候进行理论讲解,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实例操作,什么时候再回到理论探究,什么时候将所得结果用于指导实践操作,并在实践操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些环节的衔接以及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处理、取舍都极其重要,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备学生、备教材、备实验。

3.2 努力创造条件,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和小团队合作模式。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主导者、指导者,教师需要掌控整个课堂,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细心的指导和帮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行大班体制下,一位教师要组织课堂,要讲解理论,要指导实践,特别是指导实践操作,当课堂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根本是疲于奔命,无法应付,这就会导致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遇到困难,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因此,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可以加强教师对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指导。如果不能采用小班化教学,可以考虑增加实验指导教师的方法予以解决。同样,采用小团队合作模式有利于整个课堂的组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接近于工作实际,但也要注意避免出现团队之外的游离者,还要注意团队角色的轮换。

3.3 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开发校本教材和实验报告库、课件库。目前,并没有理实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配套教材,传统的教材往往偏向于理论,实验极少,更甚于只是作为教材的附件而已,而且理论知识强调全面性、系统性,不适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实际和培养目标。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造力,组织各专业的资深教师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的校本教材;确定培养目标后,厘清应该掌握的实验,根据本校学生实际,设计实验报告;以教研组或专业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开发课件库。在编写校本教材、设计实验报告、开发课件库时,一定要注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让学生知其然,掌握实践操作知识,也要知其所以然,懂得实验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

3.4 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建设符合要求的理实一体化实训环境。为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学校应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建设与专业、课程相适应的实训环境。

图1是我校新建成的网络实训室,除了可同时容纳48人进行实验外,还专门设有理论教学区(授课区)(见图中右上角),配有投影机、投影屏幕等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进行理论讲解。需要讲解理论时就进行理论学习,需要实践操作时就进行实训,避免理论与实训的脱节,有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训环境可以建设成实习车间的形式,模拟企业(工厂)的流水生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以致用,毕业即可就业。

3.5 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打造一支过硬的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素质,把握理论的高度和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教师

对计算机网络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都决定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各个学校应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采用“送出去”的方法,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训,或者参加网络行业各类偏重于实践能力提高的学习培训,学校予以报销相关的费用。例如,笔者就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曾经在网吧当过兼职网管师,也在企业担任过网络管理顾问,还在培训学校中兼任过讲师,经过这些实践,与网络行业进行了“亲密接触”,提高很快。同时,学校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引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担任兼职讲师,也可以担任实训指导师,通过他们与本校教师的相互交流,促进本校教师的提高,进一步夯实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度。

当然,成功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和提高的地方,例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设问思考和参与显得不够,而对实践操作的积极性比较高,因此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我们只有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樊丰富.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28-29.

[2] 李兴莲. 专业课教学改革呼唤一体化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6): 163-164.

[3]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化学 ; 梳理归类 ; 问题设计 ; 学科能力 ; 积极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98-01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讲究的是全面、周到。因此许多教师采取地毯式轰炸,帮学生梳理一遍知识点,担心漏掉任何一点。我以前也使用这个方法,但总觉得成效不大,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可好像又没到位,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既浪费了时间,效果又不好。那么该如何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呢?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逐章梳理归类

逐章梳理归类的目的是巩固落实好“双基”,做到“章章通、节节清”。 逐章复习时,除了要对每章的“知识体系,主要实验和重要的知识点及其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外,还要研究每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应复习到什么程度,有哪些“生长点”等要素。同时要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逐章梳理归类的始终,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例如,梳理过NaOH的化学性质后,问由于NaOH与CO2反应无明显现象,如何检验实验室中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有哪些方法可以检验?先让学生思考、讨论而后进行归纳――可以滴加含Ba2+或Ca2+的可溶性盐、Ca(OH)2溶液、Ba(OH)2溶液或稀酸等,即沉淀法或气体法。这时再问学生:用酚酞试液能否可以检验?学生立即联想到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以上问题虽然很浅显,但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打牢基础知识,也避免了完全由教师“取而代之”的归纳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重问题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中心任务就是设计为一个或一组有价值的问题,教者把教学过程组织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因此,设计的问题首先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只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兼顾多方面要求,具有足够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如氧气、二氧化碳分别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的两种重要气体,复习时,问题的设计不能仅局限在性质、用途、制备等内容的简单归纳和总结上,而是要重视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氧气、二氧化碳各自性质为中心,分别构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法、用途的知识网络;二是通过分析比较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在组成、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在巩固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思想方法的同时,深化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各部分知识之间关系的认识;三是以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转化反应为切入点,加强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联系,认识空气循环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待自然、物质、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中考化学复习中的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不仅是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具有更强的发散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往往还具有不同的思维起点,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再次,设计适读的“挑战型”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九年级学生对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非常熟悉(即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以现有发展水平作为思维生长点,假如到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再顺理成章到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设想,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这样的问题设计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果,而是在此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梳理,为构建更完善的知识链创造条件,实现认知水平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三、切实提高学科能力

(一)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对探究题考查的力度日益加大,而且一般都把它放在压轴题的位置,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题的素材要从生活中来、从科技成果中来、从化学史料中来、从社会热点中来、从实验中来等。如,对生活中的“拉拉热”饭盒的奥秘、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的成分进行探究等。

中考试卷中探究题的素材一般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题型灵活多变,学生没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很难适应中考的要求的。要使学生探究得比较理性、深层,就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其探究能力,在总复习中切实提高其探究能力。

(二)学以致用能力

在复习教学时,要列举与化学有关的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增强其应用化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简单的应用中得到“活化”,使所学知识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升华”。

(三)知识迁移能力

近年来,中考化学对知识迁移能力方面的考查频率较高,此类题目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能否在学习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

例:固体氢化钙(CaH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 Ca(OH)2+2H2。现将固体氢化钠投入硫酸铁溶液中,请描述产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篇3

一、复习规划 复习规划一般是三段式复习法。即:

第一阶段是章节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章节顺序,根据各章节内容划分不同的小单元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4月20日左右结束,时间约8-9个周。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设计不同的知识专题,根据不同的知识专题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5月20日左右结束,时间约5-6个周。

第三阶段是模拟测试。按照中考试题格式及标准,设计中考模拟试题,进行中考模拟训练。这一分阶段要于6月5日前结束,时间约2周。

二、复习策略

⑴章节复习——依据教材进行纵向复习。

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决定着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章节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降低教学重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通过章节复习要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应用灵活的作用。其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①基础。即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要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知识的认知历程中,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使学生的认识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辩析和应用能力。二是立足大纲,要依据大纲的基本要求,以8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为标准,针对各知识点设计对应的复习或训练内容,不要盲目拨高或设计较难的试题,以免影响学生复习积极性。

②全面。即全面覆盖。一是广度上,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的前后的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变式训练;二是深度上,要认真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另外,还要对照中考试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查水平,适应挖掘或拓展知识内涵,依据基本要求和中考实际设计相应的复习深度。

③系统。即建立体系。一是要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梳理,找清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可以打破教材章节,不断融合、对比,使学生形成较好完善的知识体系;二是要形成方法体系,知识点的考查是通过习题呈现的,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要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存在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知识及方法体系。

④扎实。即抓好落实。一是抓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准确把握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能熟练地进行辩析或应用;二是抓训练落实,要加强知识的对应性或变式性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多角度掌握考查方式,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或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专题复习——依据知识点进行横向复习

这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能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专题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巩固基础,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辩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①巩固。即巩固基础。专题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横向归类形成的,在知识归类的过程中,仍要涉及到各个知识点,对各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必然会影响知识关系的认识,影响专题复习的效果,因此,要通过设计知识点的辩析与对比性,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知识。

②完善。即完善体系。一是梳理关系,专题即一类知识,是从教材整体的角度把关联知识进行汇总,前搭后联形成的某一知识体系,知识分布较广,关系不明确,其归类过程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知识的重新组合,不仅有明确的归类标准或归类依据,而且还有明确组合关系,因此,要通过知识的组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知识的组织标准和组织关系,使之形成即有具体内容,又有组合关系的专题网络。另外,各个专题不是独立的,各专题之间也存在一定融合,在梳理专题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题内知识的完善,而且还要加强专题之间知识的联系,使整个教材知识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二是完善理解,在第一轮复习中,知识点联系面较小,知识内涵挖掘不充分,知识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因此,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知识内涵,将知识点融入专题知识的大背景中,让学生在新的角度或高度上,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⑶关注实际应用

从新课程要求看,新课程编写的理念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根据新课程理念,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考考查方向看,尤其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从中考功能看,中考具有选拔的功能,必然要设置有一定区分度的试题,具有中等区分度和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约占30%左右。从试题呈现方式看,这些试题多数设置了应用的实际情境,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考查综合辩析或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关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社会与科技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⑷关注信息搜集

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关键,注重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考查,是教育部在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改革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中考会加大这种内容的考查。从新课程要求看,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是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尤其加强了这部分内容的设置。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逐步加大了信息题比例,每年约占30%左右,突出考查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方法迁移的能力。这种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准确地搜集有用信息,抽取所学知识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还要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之中。

⑸关注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内容,加强实验探究能力考查,这是新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试题不仅加大了考查的分值比例,每年约占30%左右,而且还展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呈现了科学探究过程的多种要素,如:实验假设、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验仪器选择、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而且将实验融入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的背景之中,通过创设实验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⑹关注计算

把化学计算的过程融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层层设置递进性的系列的问题,并将计算过程作为科学探要素中搜集数据、分析与结论的环节来对待,增强了试题的思维力度,全面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数据的观察与的分析,特别是将图表、图示结合,即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是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发展方向。

⑺加强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教的研究,针对知识梳理课和习题课两个课型,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研究如何才能提高课堂复习的效果;二是学的研究,研究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学生的复习方式如何?针对知识不再具有新鲜感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提高复习动力?三是考的研究,针对中考试题,研究中考题型、难度、考查方式、知识分布、境境设置等,研究中考试题命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从考的角度设计复习教学,从而优化教学,优化训练。

篇4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计算包括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呢?

一、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为化学计算夯实基础。

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化学概念,首先在形成它们时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它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存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出示了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如何发挥例题的作用呢?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讲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两种教学策略。

传授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讲授或师生共同谈话或学生直接自学教材上例题等方式,接受性学习化学基本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训练,并通过师生评价或学生相互评价等矫正,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接受,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较高,但少数学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队”,从此对计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创设真实情景,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力图运用基本化学概念完成基本化学计算问题,通过评价矫正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或原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获取方法(不仅限于模仿),把获取的方法运用于问题中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或体验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习兴趣。短时间来看,这种策略似乎更费时间,但学生真正运用化学思想和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时,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兴趣,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学习。当然这种策略要求学生的化学概念必须牢固,基本学习方法必须到位,化学学习兴趣必须浓厚,否则课堂教学中容易“冷场”,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两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学生特点而确定,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化学的总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当然主要是针对选拔功能来说的,我认为在复习迎考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加以关注:

(一)复习措施

1、以大部分同学现状为基础,分析教材、学生,研究对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读中考精神和中考说明,把握走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分轮次复习,使用盐城中考说明、盐城零距离、中考十三地市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单元顺序复习,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强对学生“三基的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4、注意对学生思想教育,人生理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目的,增强信心,提高复习的自我意识。

5、积极搞好教研沙龙,通力合作,集大家智慧,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复习时间安排

1、夯实基础。4月初至5月初进行第一轮复习。以章节知识体系为脉络,系统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整合,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紧密联系中考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零距离作为课堂的例题,利用考纲题例来考查巩固本章内容。

2、培养能力。5月初至5月底进行第二轮复习。

以专题复习,系统培养学生专项解题的能力,紧密收集信息,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专题内容:A、从中考热点找专题;B、从教材的重难点找专题,从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专题的整理分工协作,整理时注重“知识、方法、能力、视野”,切实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加强巩固薄弱环节。同时以考纲专题来检查学生情况。 转贴于

3、全面提高应试的水平。6月初至6月中旬进行中考模拟训练。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将灵活培养学生的中考应试能力。努力从考务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去全面提高学生。

(三)化学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

以教材、科学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三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为重点;以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2、复习目标:

扎实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练的科学(化学和生物)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化学和生物能力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思路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说课——讨论——导学反馈案。

(2)、落实复习环节:读、讲、练、测、评、补(六环节复习法)

读:预习、练习,发现问题;

讲:按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提炼学科思想方法,理清基本题型,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训练应试能力;

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

4、备考策略:

⑴大力强化“三基”,重视教材、课标,说明的指导作用;

⑵强调理性思维,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提高;

⑶构建知识网络,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并研究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特别是知识的交汇点的教学,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教学带动相关知识的全面复习。

近几年中考充分体现了重点知识、热点问题常考不变:如物质结构、酸碱盐、化学计算等。

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重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的描述能力,实验设计的思维能力,实验解释的思维能力。

⑸协同备考,争取整体优势;

⑹抓关键环节,步步为营,过好“三关”:落实关、动手关、难度关。

⑺广博信息,面向中考:如2009年调(四)考试题分析、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2009年考试说明等。

5、目标策略:

(1)抓中间带两头,盯目标,盯临界

(2)教学内容上设置梯度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篇5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35

初中化学总复习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初三化学老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负增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初中化学复习的效果,笔者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一、指导梳理归类,帮助夯实基础

初中化学知识非常零碎,学生难学易忘,传统的复习方法是将书本知识重复一遍,教师讲,学生读,讲讲例题,做做练习,这种机械重复的做法是老牛拉破车,“高耗时、低效率”。教者认为要巩固好“双基”,在复习时关键是把握好方法,具体地讲:就是指导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归类。这就要求教者首先要“吃透” 教材,钻研大纲,摸透考纲。将书本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在分类时,可以从概念进行分类比较,可从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进行分类,不同物质在氧气之中燃烧的现象的异同,金属与酸、与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异同等等进行比较,教者还可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类型,物质的颜色、物质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归类,让他们在复习中比较共性,记住个性。实践证明:指导学生梳理归类能加深对零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作为教师首先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对所要复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一定要注意改变教学方法,用启发式进行复习,绝对不能满堂灌。

二、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科学记忆

构建知识网络,把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融合,使之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达到“联点成线,以线带面” 的目的。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抓住一块,带动全盘”。让学生易学难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是多样的,例如我们可将有一隶属关系的知识点有序地连接起来构成网络。沪教版初三化学教辅书《点拨》对单章的知识归纳得较好,我在复习时进行了借鉴。教者也可以一个核心的基础知识作为主干,然后顺着主干向分枝延伸,形成知识网络。这样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巩固记忆。如物质的分类,可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再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这样延伸下去,让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形成深刻的记忆。还可以用某一个知识点为核心构建知识网络,在复习氧气的性质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下列网络:

这里,以氧气为核心,采取“众星捧月”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获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让氧气的制法和性质全部构建在网络之中,学生在复习中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

三、强化专项训练,注重培养能力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能力,取得复习的最佳效果?专项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后,我们就从物质除杂、信息给予、物质推断、综合实验、综合计算等方面进行专项知识训练。用不同类别的题型进行练习,在老师点拨下,同学们展开讨论,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实现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思维的杂乱无序到思维的有序优化,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

当然专项训练不是搞“题海战术”,更不能狂轰滥炸,而是要教者吃透教材,钻透大纲,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能充分体验知识点、能力点、热点、考点,以便起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之功效。例如,我们在编排物质推断题时:我们不仅考虑了物质推断题的各种形式,体现了思维方法的灵活性,还认真考虑了推断题可能出现的物质范围,例如,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根据它的化学性质可知能与氧气、酸及某些盐发生反应,它的氧化物又可用H2、CO、C来进行还原。借助上述关系再进行筛选、自编有代表性的推断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既让学生跳出了茫茫题海,减轻了学生复习时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安排查漏补缺,消除知识盲点

篇6

关键词:中考试题;学生;高效课堂;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5-0044-03

题海无边,教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内容中选准切入点,使复习的重点突出、节奏合理、效果理想?学生已完成新知学习,做题无数、似会非会、身心疲惫,如何催生复习热情、明确复习方向?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调整复习策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中考成绩,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我们只有多研究河北中考化学试题、多研究学生,打造高效课堂,才能给复习以正能量。

一、研究河北中考化学试题

近几年河北中考化学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表现在仍是以“知识、能力、思想和方法”交融为主旋律,但年年都有新思路。既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需要再学习、再研究,真正成为指导复习的明白人。

(一)深入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河北版的《化学课程标准》,是河北中考化学命题的直接依据,每年都有所调整,研究《考试说明》首先要弄清《考试说明》的变化,对新增、删除和改动的内容要了如指掌,据此确定复习范围;其次吃透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

调研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拔高了教学要求,但在中考复习时,一定要将有关内容及要求回归课程标准,引领学生把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用在对“双基”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广泛的应用上,用在对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感悟上。

(二)潜心研究河北中考试题

河北中考化学试题是《考试说明》的细化,也是检验我们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最终裁判。通过对中考试题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要求。

一是研究分值比例。这一比例与《考试说明》中的规定是相似的,据此可以确定复习过程中对每个知识点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分清主次轻重。

二是研究重点和热点。比较近五年来的河北中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重点和热点是年年考查且常考常新。对于这些重点和热点应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实现重点的突破和热点的攻克。

三是研究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中考复习的目标是引领学生将教材中各部分的知识点按相互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对热点深入研究,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指导的实验、设计的作业、进行的检测应当与河北中考对路,并切合学生实际,难度适宜,旨在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研究学生

中考化学复习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复习效率,就必须加大对学生的研究力度。面对新问题、新情境,大量的训练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多研究学生、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做复习的主人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一)研究化学思维

首先,培养化学思维应当从学会质疑探究开始,教师应以多种方式引发学生主动质疑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培养化学思维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诸如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教给学生一些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战术,能收到化难为易、化疑为无的效果。根据河北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可开设一些专题讨论,如“如何解答开放性试题”、“近五年实验探究题的思维解剖”等等。

再次,培养化学思维在拓展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教师可通过部分典型习题的评析,引领学生暴露自己思维的全过程,以总结和反思其合理性、严谨性、准确性,以及所蕴涵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

(二)研究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勤于积累、善于梳理、及时总结。化学概念、原理较多,可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全面理解概念,在变化中掌握和灵活运用原理,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反复思考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包括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序流畅,化学用语及元素符号规范无误。(3)认真审题、快捷解题、解答反思。

2.学法指导落实到每一节课,指导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联系、学会选择、学会综合、学会变化、学会反思、学会创新、学会自评,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提高能力。

(三)研究学生心理

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升学压力大,一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丧失信心。所以,只有懂得研究和疏导学生心理,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达到迎考练兵的目的。

1.营造一个和谐的复习气氛,在民主、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

2.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多关爱,热情鼓励,帮助学生消除顾虑,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复习迎考,以自然的心态进入考试角色。

3.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做到准确把握复习的难度,酌情降低考试难度,适当降低复习的综合性,以增强学生复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4.鼓励学生参与提问、反驳、补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成为复习的“主角”。

三、打造高效课堂

中考复习,不但要落实知识点,还要找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通过回忆、思考、阅读、讨论、回答、板演、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不断练就出来的,绝非教师讲出来的,这就决定了中考复习的课堂要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精选习题,精讲例题,且要注重实效。

(一)精选习题

精选习题是复习备课的重头戏,多积累河北各地中考模拟试题,还有各省市中考试题(往往难度偏大),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和改编。

一轮复习多结合化学核心知识和学生前段学习中的典型错题,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二轮复习多关注近五年河北中考出现过的。不管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最好是一些思维价值高或者涵盖所学知识点的中档题,使课堂教学具有实战意义,实现中考复习中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方面,可选用一些近五年的河北中考化学试题作例题;另一方面,还要紧扣考试说明,以教材为素材编制题目或加工改造、翻新旧题,借以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例如,针对第九单元的选题一是挑选2010年至2014年的中考有关题对学生的相关知识作一检测;二是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回归课本,以教材上的典型例题为模型自编一系列例题进行教学;三是结合教材中例题、习题和中考将部分试题设置学习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尝试、探索、猜想,寻求变化问题的某些规律来达到解题的目的。这样选题和操作对考查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精讲例题

中考复习中的例题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化学知识、形成网络,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削枝强干,删减、弱化课时教学“无关”内容,实现解题方法和化学学科思想的强化教学,让例题教学在“核心主线”上前行。

精讲就是讲重点、难点和疑点。切实抓好学生的信息反馈,把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难点、疑点以及薄弱环节讲精、讲透,切忌面面俱到。根据目标和学生完成情况,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规律小结和方法的再应用,指点迷津。点拨知识的关键点、迷误点、窍门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有序回顾和有效重组,还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合理再现和方法的融会贯通,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和价值的充分展示。

精讲要讲活,善于转变思维角度,通过变换题目类型(主观题与客观题的互换等)、变换题目条件、改变题目叙述方式等手段来活化思维,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引导学生多思,排除思维障碍。精讲也可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说,一是说出自己的想法,享受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愉悦,二是把错误的解答过程展示出来,把整个思维过程暴露给其他学生,以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注重实效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习策略 存在问题 解决之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240-02

在大部分学校中,化学课程都在初三年级开设。在这一年级中,学生除了要学会化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以更好的应对中考。中考化学成绩不但关乎着学生能否选择一个好高中,而且也关乎着教师未来工作的前景,故而初中化学的复习就成为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该文旨在对初中化学的复习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当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提出有效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1 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复习思路不够明确。复习思路不够明确这一现象表现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从教师方面来说,就是教师不能制定明确有效的复习,复习计划制定时不用心,每次复习没有重点,教师复习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偷懒心理的驱使;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知识面掌握不够全,不能对自己所教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学生方面来说,就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思路不清晰,不能按照一定的线索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学生出现这种学习误区的现状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当前,我们的学习模式仍旧以教师讲解为主,尤其在复习课上教师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更是独领。这种复习模式就使得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心理和习惯,不善于表现自己,不善于依靠自己并针对自己学习特点去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除了存在这个问题之外,不善于总结复习规律、训练方式不当、一味追求题海战术等都是初中化学复习中常见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初中化学的复习有效化、策略化,最终必定能提升初中化学的复习效率,实现学生成绩的提升。

2 初中化学复习漏洞解决之道

初中化学的复习是学生迎接中考的重要环节,关乎到学生初中化学最终成绩,并且对学生的中考成绩造成重大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开展行之有效的化学复习策略,成功解决学生在复习初中化学时存在的误区是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重点。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初中化学复习的有效策略。

首先,理清复习思路是开展有效复习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初中化学的复习多采用四轮复习方法,第一轮的复习是最基础最详细的复习,按照初中化学课本内容一章一章一节一节的开展复习,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初中化学基础,据本人对近三年的中考理综真题进行研究,本人发现化学中考题中75%以上是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分为专题进行复习,将初三化学课本按照其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即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其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变化、化学用语及计算、溶液和溶液的计算。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自然界中的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则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气体的制取和物质的检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等。在近些年的中考理综中,化学知识的考试不再是模式单一的,而是以专题的形式逐渐出现。第三轮复习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习题训练之上,增强学生做题能力。最后一轮复习则应当重返教材,以教材知识重点为主。制定好复习计划、理清复习思路,为学生接下来的复习提供指导。

其次,夯实基础,以教材为主。众所周知,《化学课程标准》是专家们在化学中考命题时最主要的研究材料,是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开始初中化学复习之前教师制定化学复习计划应当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准绳,明确中考的范围、重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的拓展、超标。中考试题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教材上基础知识的展现,教材上的实验、例题、图片、表格、习题等都可以被作为考试的材料出现,因此,熟读教材、读通课本是抓住中考基础化学试题的关键所在。课本知识的熟悉,并不是说学生学会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学生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对知识规律进行归纳、知识体系能够拓展联系等。例如:在学生学习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时,除了学生要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学生能够知道这些概念和原理反映的是哪一现象或者事物的本质,能够将其与相近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等。抓紧教材,对教材知识予以充分理解,将琐碎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内化所需,找出知识点内在的规律性,形成有机的知识框架,何愁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无法掌握全面。

再次,关注热点、联系实际生活。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再只是简单的应付升学考试,而是为生活服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学习和考试中,化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再加上,当今社会由于发展不当,出现了一系列的热点问题,例如:污染问题,水污染、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白色污染等等;开发新能源问题,包括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防毒、防火等安全教育、微量元素等等也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将这些内容用在考试中,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同时也突破了长期以来化学考试的单调刻板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在学生的平日复习时,学生应当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同时也应当对社会热点事件多投入一份关心,抓紧热点事件。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辅导时,也应当把自己的关注重心投一份到社会热点事件上,为学生长远发展做准备。

最后,适当训练、实战模拟。对于任何学科的复习来说,必不可少的环节都是做练习。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但是中考这种带有严格意义上的考试他们经历的很少,因此训练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调整心态,将在中考视为平常的考试就需要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和引导,让学生熟悉考试。坚持不懈的做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做题的这种感觉一直保持下去,时时刻刻保持着提感,但是这个练习并不是就让学生开展“题海战术”、和难题偏题作斗争,而是让学生在复习了一些内容之后,对这些内容进行补充和巩固。做练习题还可以查漏补缺,学生可以准备一个订错本,将自己在做练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订正,以求能够将这个问题弄懂会做。通过大量的做题之后,学生就很容易在做不同题目时找到和这道题的相似之处,找出做题规律,提升自己的能力。

3 结语

初中化学的复习过程就是一个化繁为简、化零碎为完整的过程。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学过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和加工,最终使得零碎的化学知识变得有规律、从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乔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 杨超杰.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 李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 温云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 高汪军.作业批改方式对初三学生化学成绩影响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 王小艳.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 刘文斌.初中化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 刘鹏.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记录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篇8

一、夯实基础、系统复习。在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基础性的历史知识。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只有掌握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才能水到渠成。如何才能夯实基础知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按课、单元、专题全面复习,逐一循进地进行整理,以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体系。以中国古代史“统一国家的建立”为例,可以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关系等分成类去整理、综合各“类”的整理,就形成了有关“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块状”知识结构。然后再按照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这条线索来整理,这样就形成了本单元的“线状”结构。“块状”结构可以使学生系统形象地掌握历史教材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升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线状”结构中的典型例题解析又能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不同方法去理解巩固已有的基础知识,目的是能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块状”结构与“线状”结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系统。

以专题形式进行系统归纳。它要求把具有同类性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重新梳理线索框架结构,这样有助于弥补单元复习的不足,给学生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脉络,而且还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限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组。如在复习“近代化探索”这个专题时,可以按照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学习西方思想这条线索进行专题归纳梳理。学习西方器物包括,学习西方制度重要运动有、,学习西方思想有。这样归纳整理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线索。必须能够将纷乱的知识依据一定的规律,根据自身认识事物的特点,将书本由厚变薄,运用时再由薄变厚。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知识的前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考生必须而且应该把握这种关系,理清知识的脉络。这样知识的掌握将不再是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而是一张知识的网络体系。

三、仔细研究中考说明,把握中考命题方向。初中历史是以陈述知识和讲解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问题为主要认识目标的课程,综合复习是对所有知识的大检阅,量大时间紧。因此,必须仔细研究中考考试说明,紧紧把握考试命题方向,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理解掌握内容,从而突出重点、难点、易混点,做到有的放矢。

四、关注时事热点。“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这也是中考命题的特点。纵观近年来各省市中考历史命题,一个鲜明的特色是以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所以复习时要高度重视一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历史因与热点问题联系而生动,学生要以历史的眼光解读时政,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丰富现实热点。

五、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活”历史,提高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

六、强化训练抓能力。现行历史中考已经重视对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实践和积极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有针对性地加以学科训练至关重要。后期要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安排专项练、综合练和模拟练,以练促学,精讲精评,努力优化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应考水平。为了在最后的总复习中,能及时巩固课堂复习的系统知识,精选一些跨度大、综合性强、高质量的练习题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练习题,以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

总之,今年的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备考工作必须作好计划,加强指导,科学应对,务实高效。复习时,教师一定要全方位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收集新的题型,典型题例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考试走向。只要学生能夯实基础,强化能力训练,中考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篇9

关键词: 翻转式 中考物理 复习课堂 教学实践

中考物理复习课堂如沿用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则极易损害学生的物理学习及复习积极性,制约影响物理复习的效率[1]。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出现,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习以“我”为主,在调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借助微课等教学形式,集中突破物理复习的重难点,为其复习质量的提高提供积极助力。

一、翻转式课堂基本概述

翻转课堂主要是基于微课及慕课等教学平台,通过微课及慕课等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的介入,使课堂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元素,形成了独居教学价值及效果的教学新形式。从翻转式课堂的作用及优势上看,其主要契合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带有较为强烈的个性化教学色彩[2]。翻转课堂涉及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接收两个层面,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这两个层面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而翻转式课堂的出现,能够使师生互动交流更加频繁,学生在接收及消化相关知识时,不再呈现出被动化的特点,实现了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学科教学的形式形态得到了颠覆,教与学实现了翻转。

二、翻转式中考物理复习课堂的教学实施流程与步骤

(一)构建适用中考物理复习课堂的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

中考物理复习课堂要做到高效便捷,构建适用中考物理复习课堂的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是首要前提。在中考物理复习课堂的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设计中,要本着为学生提供充足复习资源及自主复习探究空间的目标,在在线教学平台中传入先期录制的教学视频资源,让学生自主浏览,下载,并在教学平台中给学生预留相应的问题反馈及重难点物理知识点在线测验板块,以便提高后续师生课堂交流讨论的针对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针对学生测试中较常出现的错误理解及复习测验中的错题率较高的物理知识点,教师不能在指出错误之处并予以改正后即将相关错题予以抛弃,而是要在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中设置相应统计及展示模块,让学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随时调用该类资源,以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点的理解。

(二)细化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流程步骤

1.搜集整理中考物理复习资源。

在中考物理复习资源的搜集整理上,教师可以对各部分复习内容的贯穿知识点加以罗列,然后借助图表的方式对相关物理复习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架构中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及难点所在。在整理完相应的中考物理复习资源后,教师及学生都可以借助微视频录制、电子试卷、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式将资源传输到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中,供学生使用及下载。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知识点,可以综合采用实验范例、教师课堂精讲录播、动画展示等方式,合理确定视频时长,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在丰富的复习资源中建构物理知识脉络[3]。

例如,在沪科版第八章《压强》的翻转式教学资源搜集整理上,由于该部分内容是中考物理的重点和主要考点,其实际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教师及学生应围绕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升力、大气压强等基本知识上传相应的知识点重点讲授微视频,或由学生上传相应压强实际应用小案例,为学生复习该部分内容提供充足的素材。

2.让学生借助各类复习资源,开展自主复习及师生交流。

在对中考物理复习资源加以梳理并上传后,学生可以依托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自主观看相应的复习资源,如教学视频、学生的课堂笔记等,并参与到在线教学平台在线答题测试及学生复习疑问答疑解惑复习板块中,通过师生在线交流,对中考物理复习中出现的相关疑问及时解答。教师一方面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及空间,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进相应的复习讨论交流组织,对学生在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平台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难点问题及易错问题加以统计,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专项研究探讨,最后借助随堂测试等方式,巩固相应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对中考物理的考点设置规律有相对笼统的认知。

例如,在沪科版第八章《压强》课程复习中,学生较易出错的压强计算公式有p=pgh;p=F/S,教师在复习资源的设计上,就要本着加深学生对压力及压强概念理解的目的,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复习中对压力的概念、制约压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规律等加以巩固,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质量与效率。

3.跟进后续的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教学评价及反馈。

在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与学生都会对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是提高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时机,教师应及时跟进相应的教学评价及反馈。相关要点如下:第一,教师应对学生参与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的积极性加以总结及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在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情况;第二,针对学生在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中的表现,如学生的测试错题率情况,进一步找出学生在中考物理复习过程中的亮点及不足,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物理知识架构上的薄弱环节,在后续复习中予以巩固提高;第三,学生应及时总结梳理自身在复习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列出相应的中考物理复习目标清单,借助中考物理复习目标的细化,为之后的物理知识点融会贯通及拓展应用提供引导。

三、结语

中考物理复习课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复习效率具有较好的助推作用。在中考物理复习翻转课堂的设计上,要在构建翻转式在线教学平台的基础上,着重从中考物理复习资源的搜集整理及上传、学生自主复习及师生交流讨论的跟进、教学评价及反馈的完善等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学生复习及巩固物理知识重难点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文娟.多管齐下,搞活中考物理复习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2):18.

篇10

[关键词\]中考;高效复习;启发;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零散的知识,通过再现、整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将其提炼、升华,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课程。其目的是巩固与提高,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一节好的复习课可以使学生解决孤立与联系、“见树与见林”、深化与拓展、综合与运用的关系问题,实现举一反三。那么该如何上好一堂复习课呢?

一、回归课本,强化“双基”训练

“双基”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这是历年来我国中考的实际出发点。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原理才能更好地变通,从而采用最为简单的解题方法应对考试。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以课本出发点也就能从容面对考试了。因而,在中考复习时,一定要重视课本所要求的“双基”训练。

基本概念及原理方法是每门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要重视并有技巧地引导学生掌握。就化学而言,熟记特殊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性质及物质的俗名等非常有必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的练习题、阅读分析及实际应用等各个部分融会贯通,进行有技巧的记忆。

二、构建网络,巩固知识

“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是复习课要达成的首要目标。如果复习课只是将知识进行简单的罗列和回顾,那么其作用就完全没有发挥。现代教育研究证明:任何“碎片化的知识”必须被理性梳理并建构起系统化的秩序才能显示出知识的力量,否则不但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帮助,还会成为大脑的沉重负担,使人成为“书呆子、记忆棒”。要成为自己大脑的主人,必须要建构起属于自己的逻辑体系,在这个可操作的逻辑体系里,他所有的观点和知识都是不矛盾的,是一个逻辑自洽的系统。完成了这一步,知识的框架就基本上在脑海中形成,由此在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时,就能迅速地从这个逻辑系统中调出相应的知识来应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做查缺补漏工作,提示学生把疑难点、易错点、出错点记录在“纠错本”上,然后经常复习。如此一来,学生就很容易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进行高效的复习了。

在学生中考复习的整个过程中,即使复习同一个知识点也不能以简单重复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应采取“变式”的方法来教授,使学生感受到创意和变通。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情景进行复习,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复习效果达到最佳。这样的“变式”教学法还可以体现在利用最新复习过的知识创设应用问题上,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会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在复习梳理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是必然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新增的知识点融会到以往的知识结构中。对旧知识点的复习教师要有新意,避免学生因重复性记忆而疲劳。

三、选典型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考试大纲中,试题内容的难度分为低、中、高三个档次,其比例为7∶2∶1。教师应根据这一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复习提纲,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避免复习训练中出现过多的难题、偏题、怪题,偏离复习的起点;其次,要讲究“质变”而不是“量变”,尽量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再次,思路是关键,在复习强化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最后,强化训练要讲究定时定量与劳逸结合。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希望以做典型题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本质,掌握该类题型的结构和解题方法,从而能够深刻地领会知识点并且能够熟记于心。在形成一定的定式思维后,学生遇到这一类题目时敏感度就会有所提高,从而能够快速地利用相关知识点去解题了。

尽管课堂训练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增加“等待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符合“不求数量但求质量”的复习理念。很多教师为了能多讲一些题目,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训练,往往在出示题目之后,还未等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便急于给提示、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快速地解决问题。这种“超快速”的复习方法尽管节约了时间,但是有害无益。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没能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就对教师形成了依赖,没有教师的提示学生就很难独立完成解题任务。因此,笔者认为课堂复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题讲解与学生练习是复习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在复习过程中,例题讲解的重点不应该放在展示答案上,而是要呈现出答案的演化过程与其所表现出来的解题思维。只有注重与突出了解题过程,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四、强化实验过程,培养操作能力

就物理教学来说,实验是物理学科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每一年中考的考点与难点。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复习时应重点讲述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的基本操作。此外,学生不但应该能够识别典型的实验装置图,还要掌握绘制实验装置图的技巧。物理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验复习过程中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内在修为。在进行物理实验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化整为零,注重双基的训练;其次,学会比较分析,掌握基本的总结归纳技巧;再次,强化实验训练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根据教材要求对各个环节进行正确无误的操作,进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学生本人发现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有技巧地设计对照实验,强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量变控制能力。

五、养成规范化的良好习惯

从对历年中考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中得知,学生考试丢分主要是由于存在“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如审题不细、表达不清、书写不规范等,这导致了学生在考场上“不能正常发挥”。因此,拥有规范化的良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既要注重仔细审题,又要合理分配时间,还要辨别考题的难度和进行知识的迁移。

善于总结也是应该在复习中形成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自主完成解题任务,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在完成这样的质变后,学生应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理解、反复揣摩,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 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