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校园里的一枝梅
孙腊梅接触研究性学习时间较早,作为一所初中校,当时的中北中学并没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是孙腊梅看到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材料后,从心里感觉这将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敏锐的教学思想感受促使她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国内外很多的相关材料,并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尝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时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主要做的无非是机械的打字、无聊的上网、简单的制作幻灯片,几堂课下来,最初的新鲜感荡然无存,很多学生在课上开始变得漫无目的。如何让学生活学活用呢,根据自己一段时间以来钻研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孙腊梅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设计了“曹庄花卉”、“探寻身边的历史”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花卉的特点、观察其成长过程,采访身边老人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貌似和信息技术课没有什么关系,而学生将亲自调查的内容记录在文档中及在制作幻灯片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时都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生还学会了在电脑上进行录音、录像内容的剪辑,上网查资料更有针对性。此后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素材需要提炼、筛选,太多的细节需要孙老师的修正、指导。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曹庄花卉”和“探寻身边的历史”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时,孙腊梅解释道:“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重要的是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实践,最好是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很多时候,学生们的体验就是学习成果。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锻炼学生提问、调查、交流、合作、反思等能力,没有了成绩和硬性指标的束缚,学生才能毫无负担地轻松投入。”
清明、中秋、春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当问到这些节日的来历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时,很多学生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也许就是缺乏探究意识的麻木之情。针对这种现象,孙腊梅引导学生通过采访、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对中国六大传统节日进行研究,探索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众多的风俗习惯以及相关的传说、趣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功转型为英语教师后,孙腊梅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有效地整合。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挖掘,孙腊梅兴奋地找到了突破点,她创新性地将该课题之前的成果汇报拓展为英文形式。肃穆的清明、浪漫的七夕、红火的春节……这些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由学生自己用英语娓娓道来,这让每个学生都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孙老师,真是不查不知道,原来只想着放假能够多休息几天,殊不知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是这样的,你们每个人课下所找的、课堂上汇报的成果虽然只是一点点,内容不多,是不是足以让你们每个人记一辈子?”“孙老师,真没想到我这个水平还能用英语为大家介绍月饼的制作方法。”“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你的。”……孙腊梅很欣慰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认知,真诚地鼓励着学生。也许学生们最终的研究成果是稚嫩的、不成熟的、没有推广价值的,但关键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收获成功和喜悦,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有了研究性学习在不同学科获得成功的范例,孙腊梅坚信研究性学习在各个学科都能渗透,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和学生心理健康、德育方面都留下了她不断探索的足迹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身教重于言教
篇2
因为,只有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非常柔软”,教师把德育活动中“每一个学生连带在一起,节律一致,息息相通”时,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摒弃那种“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德育,摒弃那种“吵吵闹闹、关系僵硬、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德育,摒弃那些不重实效的“形式德育”、不重体验的“言语德育”、不切实际的“主旨德育”和不重学生的“单边德育”,在追求“成人”而不是“成事”,追求“养成”而不是“速成”,追求“内化”而不是“外塑”,追求“润泽”而不是“浇灌”的“润泽德育”中,达至立德树人、润泽生命的境界。
一、聚力“微公益”,细节润泽孩子的生命
惯常的德育往往高高在上,“假大空秀”,不接地气。我们认为,“小的是美好的”,而润泽的德育,之所以不是空中楼阁,正因为它是“微德育”“小德育”。
学校“微德育”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正在持续开展的“聚力微公益,传递正能量”主题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和渠道营造浓厚的学雷锋氛围,让学生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理解雷锋精神及“微公益”的内涵和外延。教育学生,“爱不为伟大,只为细小”,开展“微公益”活动就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德。
学校积极推进“心存善念,随手公益”的“微德育”思路,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光盘行动”“美丽教室”“种植梦想树”“我让妈妈露笑脸”“人人爱低碳,细节见环保”等校内外微公益活动,养成抬手做好事、随处可行善的品质,从而成长为有高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践行“微公益”涌现出一批“微公益达人”,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光荣榜、“微公益”故事会、“随手公益”报告会等途径,积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和引领学生以“微公益达人”为范本,不断传递正能量。
学校德育中,最为紧要的不是什么都要做,而是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尽力做好一点一滴,便是推动教育朝向美好一方的全部蚁力”。“聚力微公益,传递正能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是以虽然做得少,做得小,但却因“做好”“做透”“做到底”,而实现了“做到位”——由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而“实”的话题,深入细枝末节,观察“微现象”,发现了“微问题”;搭建“微组织”,创造“微平台”;开发“微产品”,实现了“微体验”;关注个性化,推动“微德育”,做好了“真德育”。
二、“开笔启蒙”,耐心守候生命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德育亦如是。生命的成长需要的是从容、徐缓、渐进——我们知道,“如果树木在幼苗时期长得飞快的话,只会产出质地柔软、易朽的木材;而如果它们在最初慢慢地成长,好像与困难拼搏一样,就会成长得更结实更好,最终必会长成参天树”。是以,我们认为,润泽的德育,其实就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学校开发的“开笔启蒙,幸福成长”德育课程,就是“慢德育”生动的说明书。
“开笔启蒙,幸福成长”德育课程,最关键的环节是“开笔礼”。如果追求快捷、简便、高效,直接抄袭兄弟学校现成的模式,三把两把就可以搞定。但我们始终坚持,“孩子,你慢慢来”,因为我们始终深信,“慢就意味着流畅,流畅就意味着快”。
今年九月整整一个月,各班利用晨会、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做了一件事——进行“开笔启蒙,幸福成长”研究性学习。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诸如“古代学童举行开笔礼有何目的”“开笔礼的各项流程代表怎样的含义”“开学典礼有何弊端”“开学典礼如何扬弃开笔礼”等问题。接着,孩子们带着他们的研究课题,或调查访问,或上网查资料,或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或模拟“开笔礼”。
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在少先队大队部的主持下,“开笔礼”流畅举行。从会场的布置,到一年级新生的入场,到议程的推进,一切都“无懈可击”,且仅仅花了一个半小时。如此“浩大”的仪式,因为前期慢,反而后期快。原因何在呢?在于潜下了心,在于从容、徐缓、渐进的德育态度。
“开笔礼”的结束,并不是终点。通过开展“开笔启蒙,幸福成长”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和举行新生“开笔礼”仪式,师生对孔子及孔子的“六艺”教育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开笔礼”之后,又慢慢地拓展开发了“六艺德育”课程。
我们不知道“六艺德育”课程会走多远,会走多久,会走多好。“但我们所拥有的是恒心。不是耐心,是恒心。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准备持之以恒。”而且,我们知道,做一点是一点,慢慢走,欣赏啊,咱们的“慢德育”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蜗牛也许是牵着咱们去散步呢!
三、“健康1+1”,共筑生命成长的家园
传统的德育是“冷面德育”,是“问题德育”,是“约束德育”,是“被压迫者”德育,是“沮丧者”德育,是“规训和惩罚”。润泽的德育,则解放了师生的心灵,是“亲熟”的德育,“温暖”的德育。
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诺斯特林格曾说道:“挽起他们的手,向他们展示这个世界可以变得如何美好、快乐、正义和人道,这样可以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种向往会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站在儿童立场,前倾身子,“挽起他们的手”,如阳光温暖心灵,如东风催生憧憬,如春泥孕育生机,如甘露润泽生命,就是最好的“润泽的德育”。
如果说学校哪项德育活动可以称得上是“暖德育”的范例,那么,一定是正在形成中的“健康‘1+1’”德育特色。即在班级实施特色体育活动和特色文艺活动——它清晰地诠释了“暖德育”,其实就是一场师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的对话,一种亲熟的师生关系,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
说起来,这项德育品牌缘起于两位可亲、可爱的老师。李爱国老师,每天早晨,总是以悠扬的笛声开启孩子们生命的黎明——美好的笛声总是引得孩子们在他的办公室外流连忘返。代素兰老师,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于她而言,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课间休息十分钟,当她翩翩起舞,该有多少爱臭美的小女生在“偷学”啊!
“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那么不要召集人们去堆积木料,也不要向他们布置任务和工作,而要激发他们对无限的大海产生渴望。”注意到孩子们对“无限的大海”产生的渴望后,我们拜托两位老师在他们执教的班级进行了“健康‘1+1’”的创建试点工作。德育必须温暖,而德育的温暖就体现在学生培养模式的人性化,体现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多样化发展上,体现在德育导师的温暖人性上。
两位老师乐意之至,孩子们不再“偷偷摸摸”,也是高兴至极。渐渐地,我们注意到,“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可贵的是,两位教师将温柔的情怀、柔软的目光投向德育现场,他们“挽起他们的手”,“专心一意地正面直对学生,去接住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孩子们呢,也沐浴着德育的温柔与美丽之光,完全沉浸在活动中,拥有了免于恐惧的自由。于是,温润的德育课堂诞生了——我们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了追求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本原价值的尊重与回归,师生双方都真切地享受到教育给生命带来的幸福感。
其他班级,其他孩子,看到这样的情景,也跃跃欲试。于是,我们组织了班级特色文体活动的自由申报、自由训练、自由创建活动。创建活动中,“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即便是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都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和承认。”
当德育变得“自由”,变得“安全”,变得“柔软”,变得“喜闻乐见”,变得“弟子”们成为师长的“兄弟”和“孩子”,“像中国太极拳有看不见的气场在流动”,咱们的德育课堂,也就“有生命的呼吸在,有精神的律动在,有灵魂的气韵在”。师生,都忘我、全情地互相寻找,发现,熏染,彼此给对方以甜蜜的犒赏和享受——“那样的课堂,是师生共有的生命家园:那么湿润,那么温暖”。
篇3
一、队伍建设
1、中层干部坚持每周一次的交流学习制度,主要是交流上周情况,商量下周工作和全体教职工会的主要议程,提高了学部领导的集体领导力。
2、利用周一学习会议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1)领导干部专题培训。每次由一名主讲人,校长、教学处主任、教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分别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或领学先进人物事迹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2)经验交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别向全体老师介绍自己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经验。
3、生活老师坚持每周学习制度,校长与分管主任定期参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认识高中学生的特点,了解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的生活。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了解学部德育工作动态,安排班主任工作,把握班主任工作重点,明确班主任工作方向,增强教育效果。强化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以及学生学习发展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进一步改进了《班级量化考核办法》。
4、利用周一全体教工会时间,强调教师要自觉学习有关礼仪知识,从工作、生活、交往中的每一细节,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
5、定期进行教研组长会和年级组长会,及时传达布置各项任务并对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6、加强了班主任培训和面向全体教师的学生管理培训,注重和谐师生关系,提高管理后进生的能力,善与学生沟通、能与家长交流。
7、每周三进行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为双语上课作准备。
8、利用周四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业务学习。
9、学期末进行了学生评教活动和教师互评活动,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项目。
10、组建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并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11、组织了“我对学部做贡献活动”,学期末每人把取得的成绩和对学部的贡献以表格的形式写出来,存入业务档案,并作为领导考评教师的依据之一。
12、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经常找老师谈心,特别是对情绪有波动的老师,请他们吃饭、座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生活中困难,和谐教师间关系,努力使全体老师达到“累但快乐着”的工作状态。
二、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
1、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主要进行集体备课、评课、课题研讨、业务学习等活动。
2、组织了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示范课,和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活动,并及时评课。
3、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语文组开展着市级研究课题,数学组、英语组、理综组、文综组也都进行着区级课题的研究。
4、教研组开展了各种活动:英语组组织学生进行了英语演讲比赛活动、英语节演出活动、编写了部分英语短剧。语文组的书法小组、太极拳协会、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正常进行活动。生物组的绿野协会,在校园东北角上种植各种蔬菜,并两次去校外考察。能力组的电视台录制了三期节目。各教研组齐动手,较好地组织了“科技节”活动。
5、积极进行课堂教学“五环节”教学法研究。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五环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各自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究,重点突出了“自学研讨”、“成果展示”、“巩固练习”三个主要环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强,逐步向“乐学、会学”迈进。
6、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除了组织“论坛”,进行“案例”交流外,每个教师还建立了个的博客网页,记叙反思性教育教学故事,大家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学习。
7、配合市区要求,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走班制”的教学实施方案,着手对配套的排课系统软件、学分制管理软件、教学管理软件进行学习研究,并初步完成了学生选课工作。
8、完善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已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全面实施课程方案迈进了一步。
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加大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力度,增加成绩分析通报透明度。教研组下发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单,考后及时召开分析会,通报情况,比较对比,对成绩不达标的个人、班级、备课组及教研组,将召开专门会议,分析原因、查摆问题、制订措施。成绩分析至每一班级、每一备课组、每个学生、每个教师。
2、落实会议学习制度,每周三次培训会。全体教师培训会、教研会、英语培训会。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学部领导、校级领导、教研组长不定期不打招呼,推门听课。
3、各项检查制度化。1)考勤与抽查相结合,确保正常出勤。实行上班签名制,中间进行抽查,以防出现个别失控现象。2)每月一次考核检查。作业、教案情况月底检查,并将其它检查结果汇总,发现问题及时在教师会上预警。3)重点检查了“五环节”教学法的落实情况。4)从办公纪律、教案书写、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都作了严格规定,并加大了经常性抽查和常规检查力度。5)加强检查,及时反馈。每周对各班的教室卫生,学生仪表,学生出勤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做到勤检查、勤反馈,及时公布结果,督促整改。
4、组织提倡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推动班主任努力摸索教育规律,不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逐渐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风格。有四名班主任老师撰写的成功教育案例被推选到博山区参加班主任优秀案例评选。
5、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公开课课,并将班会公开课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6、重视学生会的自我管理工作。指导学生会同学开展工作,在卫生、两操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
6、实施行政管理承包制。班教育组成员负责一个班的全面管理,级部组长、包级主任负责级部管理。班教育组的全体成员与班主任共同召开班会,做好班级稳定工作,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落实“导师制”,班主任向各任课教师明确转差培优任务,建立跟踪卡,由任课教师记录具体工作内容,在培优辅弱工作中,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7、加大了对高三级部的管理力度1)召开了师生誓师大会,调动起了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了师生的工作和学生心态。2)认真组织了市两次模拟考试,开好每次考务会,作好每次考试的成绩的统计和成绩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找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基本做到一步一个台阶,为高考再创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认真组织好高三考前心理调节工作,班教育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稳定工作的同时,特别邀请了总校心理辅导教师为高三学生做心理调节,保证了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从住宿、饮食到自习、上课都为高三学生创设了适于高考的氛围。4)认真组织了高三送考、高考各种材料的征订和分发、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等工作。5)为实现总校制定的必须有考入清华或北大学生的升学指标,把高考任务分解到每个班,确定重点学生名单,分析到每一科,要求哪一科必须提高多少分,以确保尖子生总分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线。6)与市教研室保持经常联系,争取获取第一手资料、得到及时指导,避免在备考中走弯路;要求老师们经常登录淄博教科研网、英才苑、金太阳等教育网站了解高考的最新信息;要求老师们仔细研究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写出分析报告,预测2010年的命题方向,编写一套模拟高考试题,并传到学部网站上,最后与高考题做一对比,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还提高了教师本人的知名度。(有的老师没有及时传到网上。)
8、加强了宿舍管理,坚持日检查、日反馈和日公布制度。对严重违纪和屡教不改者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宿舍区的生活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9、做好高考分数统计及填报志愿的工作。组织安排六辆大客车运送学生高考,分管领导和班主任跟车带队,每一场为每名学生准备一瓶矿泉水,细心关注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点一滴,保证了每名学生轻松进入考场。
10、计算机老师调整网络、下载程序,确保网上填报志愿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当好每名学生志愿选择的参谋,力争让每名学生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让每一名家长放心满意。
四、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1、三月份组织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月”活动,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四月份组织了以“学文明礼仪,做文明师生,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文明素养,使他们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五月份组织了“感恩教育月”活动,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到万杰老年公寓献爱心活动,为母校绿化种树活动。六月份组织了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发动学生,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对各班教室进行美化装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学部宣传橱窗进行了多次更新,学部内部的教室走廊上增加了对毕业的优秀学子的宣传材料,配以座右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班级都有班级誓词、班歌,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班歌比赛。
3、重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处多次召开班主任会、生活老师会、宿舍长会,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事宜;并在有的班级开设了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组织了逃生演练。
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手足口病、腮腺炎,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的知识宣传;做好接种疫苗工作。
4、组织开展了第四届篮球比赛。利用周末时间,联合体育组,在高一和高二组织篮球赛,活跃了学生校园生活。
5、绿化美化校园、培养爱校、保护环境意识。学部各级管理干部带头义务植树,他们去校外山上把过于稠密的火炬树苗移栽到校园南面的荒坡上,从此拉开了高中部师生捐款植树的序幕。各教研组、各班级都捐款从集市上买来树木,种植在操场东侧的荒坡上,并按时浇水养护,所有树木都基本成活。有的班级还制了不锈钢牌子挂在树上,标明班级、树名,很有纪念意义。
为了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学期成立了多个社团,比如:文学社、篮球社、书法社、绿野协会、沙画轩、电视台等,通过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用两名教官对09级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周拿出半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为他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军训,使参训学生重新思索人生的价值,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使学生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砺。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通过军训,使大家更加互助互爱,礼让谦恭,相互关心,真正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使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准军事化管理以它别具一格的方式改变了同学们的面貌,开拓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五、取得成绩
1、2009年因高考成绩突出,我校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今年我校高考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加普文普理高考的学生共有147名,其中有57名达到了一批本科线,120名同学达到了军检线。无论是一批上线率还是军检上线率均达市第一名。更可喜的是邱崇同学以682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
3、08级学生王振宇和09级学生孙鹏昊在指导教师张谡的带领下于2010年6月8日参加淄博市教育局举行的淄博市首届中小学虚拟机器人竞赛中获得高中组第二名,并取得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资格;在博山区2010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吕胜同学获市一等奖,李蒙、饶纳新、孙鹏获市级二等奖,魏玉清、李冠运、张乾、谢江涛张丕沛获市三等奖;2010年5月在博山区第14届百灵艺术节上由谢可学老师指导的太极拳表演队获一等奖。
4、曹载武老师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三等奖;高占和老师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二等奖;2009年10月高占和老师撰写论文《体验式教育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初探》在全省生物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高占和老师《做学生“亲”的老师-----浅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于2009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曹载武老师2009年在淄博市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辅导工作中执教公开课两节;孔圆圆老师的《爱,就是责任》2009年在《英语周报》第11期第6版上发表,并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孔圆圆老师指导学生孙艺、丁铭在2009年12月13日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分获高二年级组一二等奖;郑彦刚老师撰写的《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探究》于2009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王新旭老师在09年10月博山区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5、文宣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师生积极撰写稿件一百多篇,其中十多篇被省新闻网采用,五十多篇被区教育信息网采用,既锻炼了师生的写作能力,又宣传了我们的学校。
6、07级学生杨华东、孙军、周风雷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二等奖;07级学生王海峰、焦凯、赵秋涵、王子文、李建伟、姬生兰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三等奖;07级学生王鑫、于闯在26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指导教师王强获优秀辅导员;2010年4月我校09级张文鑫、肖庆李虹希、谢明君等4名学生参加淄博市“卓越杯”青少年双语大赛初赛顺利过关,全部进入复赛。
7、在2010年博山区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活动中,谢可学老师辅导的太极拳《太极神韵》获一等奖,韩冬萌老师辅导的校园剧《农民才艺秀》获一等奖。:
8、认真宣传发动,做好招生工作。通过招生动员会、和招生经验会,激发起教师们的招生热情,全体教师投入到招生工作中,有的老师招生数量达十几人。通过招生工作,使每个老师体会到招生的艰辛、家长的嘱托和身上的重担,从而促使教师更加关心学生,和谐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师的学风还不够浓厚。许多老师只是满足写好教案或研究试题,而在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方面动力不足,在学习、研究学生心理方面尤其欠缺。
2、还没有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存在“说做脱节,做查脱节”的浮漂现象。尤其是对学生仪表检查和要求还存在不严不细的地方;准军事化管理遭遇瓶颈,明显表现出领导和筹划方面的不足。
3、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不符合“生本理念”下的“五环节”教学要求,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题海战术、死记硬、作业质量不高、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