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篇1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基本探究性内容,促使学生在探究性作业过程培养的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充分发挥探究性作业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作业。对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给学生充分主动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根据数学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数学探究性作业,促使探索性教学贴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笔者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为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探究小学高年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以促使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牢固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为促使小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创造条件。

(2)研究方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文献研究方法。也就是查阅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其中的相关理论,借鉴已经可以有效应用的研究成果,为此次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其二,个案研究方法。也就是找出与此次研究课题符合的代表案例,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内容,从中总结经验,进而应用到此次研究课题中。

其三,经验总结方法。总结实践,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内容

此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研究中主要是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探索性作业类型、形式、方法途径的设计与研究;研究数学探究性作业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情况;研究学校、教师、学生对探究性作业实施的评价。

(4)研究结果分析

在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当前市场上课外辅导书多且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此类学习辅导教材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而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因为数学探索性作业是以任务学习理论为基础,起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作业学习的过程中从简到难,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倾向,促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一)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探索性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的探索性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创造能力。

②层次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促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当中。

③趣味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灵特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1)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

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对所要练习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清晰的了解,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采用苏教版教材,那么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来进行设计。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可以将数学探究性作业分为两部分,即课内部分和课外部分。由于课内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将课内部分分为基础型练习、操作型练习、以及拓展型练习。而课外部分主要是锻炼学生数学技能,所以课外部分主要分为基础型练习、实践型练习、调查型练习。

(2)各个板块作业内容说明

①基础型探索作业。基础型探索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基础型探究作业中主要练习的是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关键部分,促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②操作型探究作业。操作型探究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不佳的部分提出来,促使学生可以再次对实践操作中得到的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计算,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③调查型探究作业。调查型探究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总之,数学探究性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当然,需要促使此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促使探索性作业有效应用。相信随着相关人士的不断研究,探究性作业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强,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布置作业是老师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途径之一,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要对单一、枯燥的传统作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顺应时代变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作业的布置是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对于数学教学进程来说,初中数学是数学知识难度加大的一个过程,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学生的引导、教育十分重要,除此之外,教师对数学作业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简要概述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对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方面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数学作业的厌烦。初中生普遍对数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只是机械的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学习。而初中数学因为难度的加强,老师往往会布置大篇幅的作业,这会让学生很被动地学习,忽略了学习目的,他们会应付了事。有些学风不好的学校学生抄袭的现象也很常见。

2.乏味的传统布置作业方式。初中的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是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会机械的重复知识,布置相关的作业,另一方面,数学本身是一门应用能力很强的学科,老师如果布置作业时不注意联系实际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乏味。

二.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

为了具体了解初中生对数学作业布置的看法,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谈话法,对初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采访,调查发现:64.7%的初中生对数学作业的态度是“一般认真”,初二、初三的学生有72.8%不喜欢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可以看出初一的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等有趣的知识点会稍有兴趣,但是非常认真的学生也很少,而到初二初三,数学知识难度加大会使他们厌烦数学作业。

三.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方法

就笔者的调查和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传统数学布置作业模式只会让学生对数学越来越乏味,为改善这种情况,一下介绍3种有效的布置作业方法:

3.1遵循适量原则

现在大部分初中生在数学作业的时间上要花2个小时以上,这对于离学校较远地区的学生来说时间上就会有矛盾。数学作业布置的过量不仅影响了学生正常的休息时间,还会使学生厌学,最终会导致其结果适得其反。遵循适量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个人能力布置作业,同时精选题目,避免题目类型重复,尽量多留给学生自由空间。防止“一刀切”。

3.2分层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题目多分三种类型:模仿型题目是最基础的,是对书本上的例题知识的重复;其次就是理解型题目,是换汤不换药的题目,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能举一反三;最后一个层次则是探究型,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数学各方面的能力较突出,往往答案不仅只有一个。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个合适的比例,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消耗、吸收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布置探究型题目的时候,由于此种题目难度往往比较大,要给与适当的提示,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家长还要充分发挥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辅导作用,对于探究型题目的多个答案,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解法予以罗列,总结经验以便发现解决此类题目的契机。

3.3增加趣味性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涉及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这对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很有帮助,其次还可以增加应用型题目,如某初三学生迟到20分钟,已知骑车速度为步行速度的2.5倍,扶盲人过马路的时间为10分钟,求步行速度。这种应用型题目,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解答之后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小结:总而言之,数学作业的设计就是要走好三步骤,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运用很多方法,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数字化图示等。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精取题目,在批改作业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抽批、学生相互批阅,还可以给予批后语。这一系列操作完成后,还可以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其次还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将数学题目设计得趣味化、生活化,最后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带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3

(1)降低学习难度

没有任何资料、数据说明小学生的数学越难,学生的智力发展越高。数学越难,学生就越有兴趣;数学越难,学生的思维发展越有逻辑。中国的数学难度大概是世界第一的,中国的小学数学六年级难度相当于美国的初三,中国的初三数学相当于美国的高三。例如ACT是美国大学入学测试的简称,相当于美国的高考。有次在中国招生,其中一道数学题为:19+3x=5x+11,那么x=?,下面还有四个选项,而且ACT考试还允许考生在数学考试中使用计算器。

(2)要有实用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和他的快乐成长,学会生活。我们从教材的改革已经看出,教材中数学内容的设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需求,更加从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而设定一定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这样的思想,让每一道数学作业都能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增,何乐而不为呢?

二、小学作业布置的类型

(1)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趣味性。比如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游戏化作业

儿童是用“动”来感知这个世界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我们把作业内容和游戏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就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游戏类作业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比如学习《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游戏化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学习并巩固了知识。

(3)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作业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彰显它的魅力,才能成为真正的数学,才能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的最爱。否则,学生面对枯燥的一组数字,只是在不停地计算,就会没有了兴趣。当一个数学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会加强,学习数学就会成为他的一种追求。如学习了《年、月、日》后,可以请学生们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可以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再如学习完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让他们计算一下把家中的房屋进行装修,地面和墙面一共有多少平方米?这样,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设计探究性作业

课标提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合作的、反思的、探究性的。探究性作业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学完“比例尺“教学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份探究性的作业供学生讨论完成。比如请学生自我绘制一份家里的平面图,并认真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一份作业:请你按照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制一瓶消毒药水给家里的厨房和厕所进行消毒。

(5)设计分层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并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体现这样的观点。设计中可以将作业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基础、中、难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来做,但学困生必须要完成基础的题目,这样能做到保底。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负担,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6)设计自主性作业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81-01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的思考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高低,还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呢?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谈谈几点看法。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一旦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后,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无法抵挡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设计学生的作业时,应坚决避免死板、硬背、重复的作业,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使学生把抽象知识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寓于趣味活动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动有趣的作业练习取代机械枯燥的重复操作,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针对小学生爱游戏、爱故事等特点,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积极的设计一些游戏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学了20以内加减法后,可以设计“拿卡片”游戏,在卡片上分别写上1D9各数。小朋友一次去拿两张卡片,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比比谁算得快,赢者加一分,并累计得分定输赢。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有效的避开了数学知识的枯燥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有效的促使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设计探究性的作业,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而学生“学”的目的则是为了“会学”。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在设计趣味性较强作业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蜻蜓、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通过这样的设计作业,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诱发了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不仅仅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强化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得到发展。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我们的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应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亲自体验。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课程改革强调要从实践性出发,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作业去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当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使之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科学的给学生设计实践作业,充分有效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逐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①让学生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②让学生调查:一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个鸡蛋等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研究,进一步的去强化所学知识。通过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在有效引导学生生活实践,感悟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作业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落到在了实处。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新知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不是教师随随便便的给学生几个题目就能达到培养目的的,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使各类型的作业题目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培养锻炼。为此,教学中,教师在设置学生的作业题时,需要考虑好以下几个原则:①生活化原则: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我们经常谈及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让学生的作业生活取得联系,是作业设计的关键。②层次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③趣味性原则:作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去完成。④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进一步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基本技能。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实践性、探究性等等,要尽量做到每个题目都有其培养价值。

总结: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总结、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作业才能不断的促使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层次化教学;意义;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99-01

一、引言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板书加讲述的方式,对于不同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完全相同,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既无益于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水平,又不利于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情况,最终导致整体教学效果高耗低能,收效甚微。面对此问题,众多数学教师开始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尝试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此背景下,层次化教学法开始进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所谓的层次化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层次化教学的意义

1、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层次化教学是以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小学生活泼、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心理特征有效融于教学理念,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自觉向教师的既定目标靠拢,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益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益于因材施教的实施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层次化教学最大的特征在于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特征、自身学习状况、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明确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它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教师不同层次的指导和帮助,有效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使老师更能准确的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于更好的辅导,以此类推,进入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良性循环。

3、层次化教学颠覆传统教学观念

层次化教学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层次化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师角色转变为课堂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从被动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的索取知识。在教学进行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友好互动和良好沟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和老师进行交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数学层次化教学的实施

1、对学生的分层

学生分层是小学数学层次化教学中的第一阶段,学生分层是针对每个学生所具备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分层。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状态以及性格、个性等因素,还要了解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主动性、价值观等。教师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要通过学生在每个学年中的考试测验结果,重新对学生所处的层次以及学习小组进行调整。

2、对教学方式的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采用灵活而又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学习能力很强的那一类学生,要引导他们去主动探究知识,即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他们的自学、和教师的探讨完成对知识的深刻掌握,以培养他们的思维缜密性和探究性;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也要适当地给予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激励他们向上一层次的学生靠近;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采取启迪式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掌握知识的乐趣,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他们掌握学到的新知识。

3、对提问的分层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为他们设计陈述性和程序性问题,引导他们回忆、理解和感知,重点消化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中等以上层次学生的提问,主要设计有助于策略性学习的问题,在新授课探求新知前,教师要常设计这样的问题。数学问题的提出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组内交流,对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也可请教组内其他同学,这样可以使学生表达不同的解决方式,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当学生单独学习或小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个别或小组自学的时间,有意识地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从旁协助;当学生做作业有困难时,教师不要直接告知如何去解这道题,而是通过一些铺垫引路,帮助其独立完成。

4、作业设计的分层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设计和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应当有所区别。当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同步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将不同难度的作业布置在一起,让所有学生解答,教师再根据学生解答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了解;二是阶梯形,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符合其层次要求,且能最大限度提高其学习效率的作业。通过以上两种形式的区别,既能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数学具体的学习情况,又能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大的提升。

篇6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先学后教”指的是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好探究性的作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体验,以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进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在小学数学中安排前置性作业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的主要目的有两点:其一,为学生的新课学习做好准备。前置性作业属于预习的一种形式,但是相较于传统预习,其更具针对性和探索型,教师在前置性作业中为学生安排一些有探索意义的学习内容,让从而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能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这样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小学阶段,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利用前置性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并利用探索型题目,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多元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教育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还表现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而前置性作业的出现就是多元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元化的视角下设计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适度性,前置性作业的目的并不同于巩固性作业,其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渡,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该把握分寸,确保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避免前置性作业过多,为学生造成负担;二、探索性,前置性作业是拓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把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目的,以保证学生在问题中能够形成自主思考,进而有效地拓展其思维空间;三、多样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单一的作业只会增加其心理负担,进而影响作业的完成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吸取经验,利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探索知识拓展思路,例如实践型作业、探索型作业、调查分析型作业、资料收集型作业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多元化的视角体会作业的价值。

三、多元化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策略

1.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前置性作业的目标

前置性作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的,而教学内容存在于教材之中,脱离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前置性作业,只会让学生的预习浮于表面,而难以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深入研究教材,熟练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客观情况科学安排前置性作业。例如在《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教材,确定了直径的测量以及圆的周长的公式推理这两个教学重点,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设置了前置性作业,在作业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不同大小的圆的直径和周长进行记录,并从中比较分析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分析,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并利用感性认识以及所学知识解释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原因。而通过这样有目的的作业设置,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知识重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丰富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前文已经分析了前置性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新课预热,因此,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证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从内容上看,教师要保证作业的覆盖面,在保证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其它的知识点进行充分探究,例如在《确定位置》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对某一物体距离和方向的数据进行确定,进而理解确定物体的“数对”的含义;从形式上分析,教师要保证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积极性,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在第一课时,先利用填空、填表格等基础性题目,让学生对多边形的类型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掌握,而在第二课时则为学生设置了实践操作题,即通过剪裁、测量确定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边形的面积,然后深入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

3.注重教学评价,确保前置性作业的效果

全面的教学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助推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系统化、多元化的理念,确保对学生作业内容的有效评价,同时本着开放的态度,将家长、学生均纳入到评级主体之中,一方面全面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r,如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了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表现,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针对性分析,以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保证从多个角度对作业进行评析,以提高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质量。

篇7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征稿启事

在新课改中努力建构“五位一体”高效课堂

构建简约课堂追求有效教学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反馈与高效课堂

实现英语教学质量和新课改理念双赢的策略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新课改中农村中学如何通过化学课实现素质教育

浅议新课程改革下钻研教材的角度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教材纰漏例析和修订建议

“探究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实践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浅谈初中英语课的几种导入方式

优化作业设计巧妙诱思导学——对小学高年级英语作业的几点尝试

山东将限制中小学校超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学校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浅见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中学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索

试论德国“柏林教学论模式”对我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启示

试谈对“课程定义”的解读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应做到“五个关注”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高中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起点——课程标准细化解读

湖北省将创建首批260所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显性教育因素探析

适度改变练出精彩——苏教版新教材习题改编例谈

天津“空中课堂”覆盖全市高中

《望岳》教学设计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导入

创设有效情境激活课堂教学

用心引导激发兴趣——歌曲《洗手绢》教学设计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

敲好课堂的第一锤——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设计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迈进新生活——“高一新生应如何交往”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微

英语情景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流程设计

第一届全国作文教学研讨会征稿启事

从理念到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之深度解读

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辩——基于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标准(实验稿)》的解读

倡导绿色语文提高学生素养

“三无”语文课误读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达成数学情感教育目标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化”初探

新课程文化哲学与自主学习关系探讨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业支持的策略思考

教科书内容的时代偏向分析——小学语文教科书篇目“舍”与“取”的背后

试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化利益——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人教版)为样本

五套新教材探究性实验的比较分析——“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体现

《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践行新课程理念——川教版《》一课的教学设计

飞向心驰神往的课堂——也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与互动生成

基于“框架”的物理问题设计

浅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篇8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对学生全面系统的巩固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目的意义

明确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目的意义是我们搞好毕业总复习的前提。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中,除了第一、第二单元为新知内容以外,其余从第40页到第90页安排了1~6年级所学内容的总复习。总复习的编排将小学数学所学内容按课程标准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又分为"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方面。"回顾与交流"主要是对重点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梳理,"巩固与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应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澄清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总复习呢?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一是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同时,通过复习,突出核心概念及核心方法。二是加强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总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把学习迁移到新的情境。三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四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自觉整理知识、回顾、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总复习过程中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2.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课堂现状和误区

我们教师常常感到毕业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压力大;学生数学学习之间存在差异,众口难调;学生情绪浮躁,课堂难组织。对于学生的感受,我们可能没有细细的去了解。通过询问、交谈以及对以往毕业班复习课的情况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毕业复习课的看法也不容乐观,有很多同学认为复习课"无聊、枯燥、没意思;不生动、吸引不了注意力、课堂很容易走神;学习内容太平常、只是简单的重复;作业量大,把课余时间挤得满满的;",这样的课堂,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保证复习的效果。

为什么复习课都快成为枯燥,无趣的代名词了。究其原因,目前复习课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2.1教学形式简单,造成学生兴趣疲劳(1)课堂形式简单,缺少精心设计和准备。很多老师非常注重新知课的教学设计,对于新知课会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导入、细致推敲过程、注重知识小结、精选题型训练等等,但对于复习课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把知识点回忆到了,练习了,一轮练习效果不行再来一轮,最后效果也不会差。基于这样的认识,使我们的课堂缺乏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形式很单一,有些只注重知识点的简单呈现,有些只是大量的习题训练、有些仅仅是一讲到底的作业讲评等等,把复习课上成了旧知回忆课、学生练题课、教师讲题课,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2)学习形式简单,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复习课不同于新知课,缺少对新知的探究,更多的是对旧知的回顾、梳理,因此,课堂上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仅以记忆为主要学习形式的学习,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也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有效复习目的。

2.2教学内容不精当,使得学生疲惫不堪。复习课,很多老师喜欢就题练题、就题讲题,缺少对题目之后所涵盖的大知识点的提炼和整理,使得复习课没有明确的训练重点,没有针对性的习题筛选,这样会使复习课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后只有通过大量的题海训练弥补,虽然题海训练也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却使复习效果低效,甚至无效。长此以往,大量的题海训练也使数学学习失去了"数学味"、"生活味",同时也会使学生陷入繁重的作业负担之中,让学生感觉疲惫不堪。

3.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要求

3.1复习教学目标要明确。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楚明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具体说来,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诸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技能等要求向学生表达清楚。二是目标的层次要明确。对复习的知识给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学会、比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三是复习要求要明确。对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高度重视,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3.2选择例题要精当。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选择例题时要做到"四性"。一是准确性:符合课程标准,防止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有"范例"作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四是实践性: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4.突出复习重点、难点,收集汇总错题

复习重点,是复习内容中最主要的或最基本的、最精华的部分,即大多是"双基",难点,是指那些难于理解掌握、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在复习中可以这样操作:对于基本概念、法则、性质、数量关系、计量单位的进率等,要求学生理解并熟记;对于计算,要求长期练习以提高速度和正确率。计算中的简算是重中之重,要求归类练习以提高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复习的重点,也是复习的难点,要求归类进行专项训练,并提醒学生在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上多下功夫,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画线段图、分析法或综合法列式。几何形体知识是复习的难点,当学生掌握了计算公式后,着力训练他们口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看就会、一考就错的易错题,错在忽视了题目的关键之处。教师要用心搜集、汇总这方面的信息,有意识地进行练习。

在复习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改错,加强改错后的检查,帮助学生养成有错必改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建立相应的错题整理本,将自己的错题记录整理下来,做为个性化复习的有效资源,以便于查漏补缺,不断夯实基础。

5.培养严谨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篇9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作业; 策略

小学的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几乎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在小学的教育中,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智力、思想力和逻辑能力,首先要抓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数学作业的发展功能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作业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三个方面:发展功能、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发展功能是最为基本的功能,因为作业具有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所学到的知识的熟练程度、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等作用,所以这个功能被学者认为是最基本的功能。作业的管理功能是指教师通过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在课下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无形地控制,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社会功能指的是教师布置作业后,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反应,从而了解社会上对作业的态度。在当前的社会中,由于人们的认知存在偏颇,使得作业的基本功能已经逐渐消失殆尽,而另外两个功能却得到提升。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有几点建议。

首先,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作业的感情体验,做到双向交流。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们出数学题目,使学生可以联系实际,从而对题目产生兴趣。还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们才能够乐于做作业并且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

其次,教师还要在作业中融入人文因素。数学作业本身就是个抽象的作业,它不像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具有具体的现实感。这就导致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此,要追去数学的“真”与“美”,把这两个方面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美”能够与“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实现数学作业的目的。

二、作业命题权的双主体化

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教师出题目,学生来作答,学生所要做的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要求答题,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阻碍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必须做出努力和改变。可以让学生来出题。学生自己的想法会很自由,有学生出题会很大地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还会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出题,不仅仅要让学生的个体出题,还要让学生的群体出题。让学生们合作出题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还是做好作业布置工作和布置目的的基本保障。笔者曾经让学生四个人组成一个组,每个小组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从书本上的知识到课外的知识,每个知识面都是学生们组合完成。另外,学生们自己出的题目,不仅仅是让学生自己做,还可以让教师也做。学生们给教师出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会让教师们感受到学生的想法,换位思考,真切地做到双向的互动,使得数学作业更具有针对性。

三、进行开放的作业设计

篇10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学生学习历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长期以来,大部分数学老师仍然停留在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上同,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创造才能等未做深入研究。基于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课程改革对作业的新要求,提出一些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童趣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在作业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设计了一道“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性作业。即:

黑猫警长接到报案,小动物在森林里玩耍,迷失了方向,请求救援,但森林里有很多障碍,必须排障碍才能送小动物回家,这些障碍都是一些10以内的加减算式,你能帮帮黑猫警长吗?

为了改变原有计算的枯燥、乏味现象,我们还设计一些如“小壁虎找尾巴”“小猴闯关”等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计算技能和学习兴趣。

二、分层性作业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让学生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作业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小朋友踢毽子,小英踢了8个,小明踢了6个,小敏踢了12个。

一星级:小英和小敏一共踢了多少个?小明和小英一共踢了多少个?

二星级:小敏比小英多踢了几个?小明比小敏少踢了几个?

三星级: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多个问题并解答(能提多少问题提多少问题)。

这种作业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三、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为此在作业设计时,根据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

四、生活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