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17: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经理履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经理履职报告

篇1

今年我所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人脸识别管理试行办法》(沪建质安[2019]347号)文件及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人脸识别考勤情况开展执法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及总监理工程师人脸识别考勤、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小程序变更手续等。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已参加人脸识别考勤项目226个,参加考勤人员1024人,全区项目月综合到岗率平均值从一月33%提升至7月50%。根据市总站提供的最新5月人脸考勤情况的通报,我区综合到岗率较低的项目24个,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未参加考勤项目35个。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市总站人脸识别考勤线索处置情况

根据市总站提供的人脸识别考勤线索(1-5月),我所对相关项目及人员开展梳理、调查、处置工作。截止目前,共梳理信息301项(其中移交安质监站138项),我所已完成整改闭合101项(其中立案查处6起6人、约谈相关人员63人),调查取证处理中38项,正核对信息中24项。

(2)市人脸识别考勤小程序APP案件处置情况

市人脸识别考勤小程序APP内49件案件,通过梳理涉及我所2件,均已约谈相关项目经理、总监,相关人员已积极整改、正常考勤。

(3)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小程序人员变更情况

截止目前,共处理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小程序人员变更申请63次。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关键岗位人员考勤率低的问题

一是关键岗位人员不够重视到岗考勤工作,缺乏责任意识。认为一天两次的打卡考勤过于繁琐,往往有的人员就完成了一天一次的打卡,部分管理人员仍停留在做好纸质带班资料阶段,实际施工现场在岗时间不足,无法按时按量完成考勤打卡。二是建设单位监管力度不足。多数项目建设单位对考勤工作监管力度不足,缺乏督促落实和日常检查工作,发现问题也未报告我所。

(2)部分项目综合到岗率为0

项目经理或项目监理工程师若只录入了一人,则整个项目已录入人员均无法正常考勤,导致项目综合到岗率为0。

(3)部分项目存在考勤作弊现象

部分项目关键岗位人员不按规定到岗考勤,却使用照片、视频或虚拟定位软件,委托他人代其进行考勤,个别作弊人员被市人脸识别后台数据库发现,通报我区处理。

四、下一步工作

(1)日常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三季度针对项目负责人到岗履职行为,我所将开展专项检查,强化项目负责人责任意识,落实建设单位监督职责。同时对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项目经理、总监到岗率低的项目,提前介入,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切实保障项目施工现场整体稳定。

(2)线索处置常态化

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长期工作目标,做到及时处理违规问题,定期整理、总结处置结果并上报,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及个人进行全区通报。

(3)强化指导宣贯

进一步加强人脸识别考勤管理办法宣传力度,组织各项目开展自主学习,对于项目上反馈的实际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巩固提升各在建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根据住建部《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建质〔2011〕111号)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人脸识别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关键岗位人员)

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是指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机械员;监理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是指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员。

第四条(考勤时间)

本细则规定的考勤时间为关键岗位人员在岗履职的基本考核要求,各项目关键岗位人员根据法律法规要求须在岗履职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配备标准)

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人脸信息采集与考勤

第六条(信息录入)

施工现场必须在监督机构召开的首次监督会议时完成关键岗位人员信息录入工作。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人脸录入时,应本人到场,携带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录入个人人脸信息。

第七条(人脸考勤)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日常考勤通过“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官方微信小程序”中的人脸识别来实现。

第八条(考勤起止)

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考勤起止时间,从首次监督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开始,到项目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安全生产标准化竣工确认为止。

第九条(停工规定)

停工必须将《停工报告》报监督机构,在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系统设置后方能停止人脸识别考勤。复工前需现场检查符合开工条件,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报监督机构,恢复人员考勤。

第十条(请假规定)

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因事请假一周以内的,需事先安排好工作,报建设单位同意;因特殊情况需要连续请假一周以上的,应事先安排具备同等证书或资格的人员顶岗,并提交暂不到岗履职请假申请,经建设单位书面同意后报监督机构备案。准予请假的,请假天数(请假时间内包含的实际施工天数)可在当月应到岗天数中扣除,否则作缺勤处理。建设单位应及时将请假情况报监督机构录入考勤系统。

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异常频繁请假的,建设单位应核实该人员履职情况,发现未履职的要及时责令更换。

第十一条(到岗率规定)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考勤月到岗率不得低于当月施工天数的80%,(当月施工天数如无放假、请假及其他特殊原因的按当月日历天数计,下同)。考勤天数如有合同约定,则按约定执行,但不得低于上述到岗率。

第十二条(有效考勤)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在项目的有效考勤为:每日考勤时间应与施工作业时间相符,考勤次数不得少于两次,当日最早和最晚考勤时间间隔不得小于5小时。不满足以上要求的为无效考勤,按当天缺勤计算。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月到岗率=当月关键岗位人员实际到位总天数/当月施工天数;项目关键岗位人员综合到岗率=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周期内项目部月到岗率平均值;人员考勤到岗率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统计数据由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管理系统自动生成。

第十三条(人员变更)

人脸识别考勤阶段发生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的,按相关规定进行变更后才能办理人脸信息录入。

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开工到岗后6个月内不得变更,除特殊情况外。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管理要求)

建设单位负责对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实施考勤管理。总承包单位负责对分包单位实施考勤管理。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负责对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系统的建设,同时负责对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考勤的监管。

第十五条(企业要求)

施工、监理企业应积极主动做好人脸识别考勤工作,为项目所有被考勤人员人脸识别考勤提供条件。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其人员在人脸识别考勤中弄虚作假、伪造的,一经发现,按未到岗履职处理。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要求)

项目建设单位应对考勤情况进行督促落实和日常检查,发现人员不按本细则进行人脸识别考勤的,应责令其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应及时报告监督机构。

第十七条(监管要求)

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应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的抽查,及时处理建设单位报告的事项,发现被考勤人员到岗率达不到要求或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处置规定)

施工、监理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月到岗率及项目部月到岗率低于基准到岗率的,监督机构应对相关项目重点监控,并根据各类检查情况,相应采取责令停工整改、约谈项目及企业负责人、季度通报批评、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及行政处罚等措施,同时按规定作信用扣分处理;项目综合到岗率低于基准到岗率的,取消其项目评优评先等资格。

第十九条(负责解释)

本办法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3

关键词:股权投资基金 投后管理

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分为“融、投、管、退”四个主要环节,融是前提,投是重点,管是保障,退是目标。由于股权基金项目多为参股,在投资实施时就意味着对项目的预期风险的承担,而主要不是靠后期投资人管理来保障风险的降低。基金是对现有标的企业管理团队的信任才决定投资该企业,而不是取代。此种格局在股权投资行业普通存在,因此,处在参股地位的基金在对投后项目管理时呈现出较为复杂且相对被动的一面,尽管投资协议中会有种种对于结果的约束,但过程中的参与力度有限,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管控好投资项目,一定程度折射出基金管理水平的高低。虽然各种基金管理机构能力、资源、风险偏好、方式方法有很大差异,对于投后项目的管理仍有一些共同之处可供探讨借鉴。

一、投后管理的组织体系

组织是保障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投后管理有别于投前管理,通常有以下组织与职能分工,以不同层次从事相应的投后项目的管理工作。

董事会: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会常常是重大事项的决策机构,由董事会决定投资的项目一般也要由其决定退出,由经营层负责实施。其他项目除非有重大价值变化,董事会通常不再直接参与投后管理事务的决策,以经营层负责具体的工作为主。

经营层:董事会权限以外的一切项目管理工作,公司经理层高管虽分工有所不同,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出发都应参与投后的管理。具体职能体现且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投后管理小组的设立、变更、撤销。每一个项目投出之后就是项目小组的成立之时,以跟进具体工作的落实,明确相应的责任,不留空档期,其中明确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尤其重要,最好还有B角。每个项目都应有投后管理小组,并确定相应的议事规则。

(2)投后管理小组成员的调整。由于分工、专业匹配、人员进退等因素,管理小组要适时调整,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3)对被投资企业董事或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委派、变更及有关权限的授予或调整;若是有董事、监事席位的,经营层要委派相应的人员,并对他们的履职内容、程序进行规定。

(4)被投资企业股权结构变化、出现较大的资产减值、承担较大金额债务或提供较大金额对外担保、管理层股权激励、经济补偿等一切与经济权益调整相关或虽不涉及经济利益调整但存在权利放弃的事项。

(5)涉及被投资项目非经济权益调整相关的日常投后管理事项;协助办理标的企业要求的一些法律手续或是资格要求等。

(6)其他项目管理日常事项的处理。

投资管理项目组:一般由公司分管高管,团队负责人,项目经理,风控部(或投后管理部、法务人员),其他部门(财务等)组成,具体的投后管理工作由项目组承担。

专职投后管理部门:一些机构为了克服项目组过于保护或袒护自己所承做项目的弊端,通过内部再设投资管理监督服务的部门,以促进对所投项目更为全面地了解或提供更多的专业性增值服务,防止项目经理对其所管某些项目的偏护,这也是督促投后管理工作更好落实的一种内部措施。

二、投后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式与内容

项目组的项目经理作为首要承担投后管理职能的成员,具体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项目基本信息。包括完成收集项目交割法律文件,完成收集项目财务报告,完成收集被投资企业年度、临时股东会、董事会相关会议议案,完成收集项目经营数据、发展规划、其他财务和交易信息等。

(2)调研访谈。定期或不定期对被投资企业访谈,与行业龙头企业、产业上下游、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交流。

(3)项目报告。投资交割报告、投资协议落实报告、季度、年度报告、月度复盘会议、完成退出报告,其他不定期报告。报告的格式与内容要求应基本一致。

(4)重大事项协调沟通决定。项目重大事件,股东会、董事会议案等。一般以涉及利益变化为最重要内容,根据规定的程序形成统一的意见面向项目单位。

(5)增值服务。针对不同项目拟定投后管理方案、促成企业改善管理的百日服务计划、专项服务计划(比如投贷联动,中介机构咨询帮助,督促尽调中发现问题的规范,机构已有的上下游客户的联络)。

(6)工作底稿集成。书面或电子的文档归集、归档工作。这是项目档案的定期归档问题,项目经理要根据要求总结一年的工作,归集成册,统一归档。为方便管理,项目经理要序时连续管理项目情况,防止断档。

(7)退出决策与实施。项目组起草退出方案,根据有权决策意见实施退出。退出过程可能较长,要定期报告再决策,分阶段实施。

(8)项目后评价(报告)。主要是对项目经验教训的总结而非仅针对收益部分。

以上工作内容都有时间性的要求和程序的要求,负责监督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定项校对这些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分管经营层成员或主要领导,必要时直接参与了解工作的真实情况,共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9)建立项目数据库。一个项目存续时间少则三四年,多则十来年,所有项目一开始就要设立符合投后管理的序时资料库,以方便对照检查与传承,避免因人员变动带来的工作不连续问题。这个基础工作非常重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电子技术比较成熟,所有投后工作都可以记录在案,数据连续可对比。

三、投后管理的成果应用

基金投资找到好的项目似乎是成功的一半,重投轻管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项目存续时间长,不确定性大,基金业管理人员变动频繁,许多投资经理等不到项目退的那天可能已经离职。如何将“融、投、管、退”融为一体加以考虑投资经理的业绩需要一开始就有顶层谋划,其中涉及投后管理成果的应用也要纳入到业绩体现的重要一环中去,以增强对投后管理的重视。

(1)指标设定。衡量投后管理的好坏也要有一些指标的设定,比如投资报告中预期指标实现情况、能够单列的项目管理费用的大小、项目增值或贬值情况,股权的流通性,收现与收益情况。

(2)成果应运。基金经理薪水通常由基本年薪、年度绩效薪水、长期(分成)奖励组成。在项目退出之前,主要应当与其年度绩效薪水挂钩。

(3)年度绩效薪水的比重。为了增加整体工作的责任性以及保障投后工作有效开展,不建议将基本年薪定得过高,特别是投资经理,一旦基本年薪过高即能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会减少对项目成功与否的关心度,甚至出现急功近利或逆向选择等不良现象。基本薪水即保证正常的基本生活,体面的生活要靠绩效年薪,优越的生活则要靠基金整体收益分成部分。根据投资团队的职级,从高到低绩效年薪可以为基本年薪的100%至50%不等,并根据年度的投后工作考核结果(分值)计算。比方:某投资总监年基薪是40万,那他最高的年度绩薪可以设为40万,如果考核分数只有80分,年绩薪就是32万。若某投资经理的基薪是25万,年绩薪最高可设为20万,如果考核为100分,可得20万绩薪。绩效薪水作为基金管理过程中的奖励方式比较合适。

(4)奖励薪酬。员工对基金的念想主要来自基金整体收益中的分成部分,因为有放大效应,好的基金可以有巨额的奖励资金池。通常,在满足投资人的本金与优先回报后,管理机构可以拿到余下收益的20%作为管理收益,经营团队全体可以拿到该收益的30%。比如:某基金本金投入10亿,总计优先回报5亿,项目全部退出获得了20亿,显然支付上述两项后仍余5亿,若20%为管理收益,则管理机构可以提取1亿元,若30%用于团队,则团队可以获得3000万元。如果这个机构只有30人,人均100万元,而奖励主要面向经营者和投资团队,奖励更为丰厚。关于这部分的分配,许多机构是以岗位计点数的办法加以累计,最终按总的点数分配,过程管理业绩也会被以点数的方法逐年记录,产生收益分成时一并兑现。所以投后管理不仅要事关当年的绩效薪水,也应关乎最终的奖励薪酬,使员工的近、中、长期的利益有一个预期和分步实现,以维护团队与管理的稳定。

(5)奖励点数。理论上跟“融、投、管、退”四个环节都有关系,一些机构对“融”和“投”是单设奖励的,那今后的点数主要考虑投后管理与退出工作。点数一般与岗位的重要性、贡献度为基本系数,结合年度常规考核结果,特别年度专项贡献分(可设为1-20分,不参与年度绩薪的分配)来累加计算。比方前述某投资总监年度考核是80分,又有专项贡献分10分,假定其岗位系数为0.4(岗位系数可以从1-0.1设定),则当年的绩薪不变,但当年的奖励点数可以是(80+10)×0.4=36点,如果没有专项贡献分,奖励点数为32点。每年对全公司的点数统计,值到兑现,分成取得收益越多,每一点就越值钱,反之,点虽多也不值钱。

四、总结

篇4

一、挂靠行为的界定

“挂靠”,即“挂靠经营”,具体到工程建设领域中,是指法人、社会团体和自然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以他人名义承揽工程的行为。允许他人使用自己资质的企业称为被挂靠人,使用被挂靠人资质进行投标或承揽工程的企业或自然人为挂靠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将该行为定义为“挂靠”,而是表述为“借用”,即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名义从事施工活动,由此看,“挂靠”与“借用”实际为相同的概念。

“挂靠”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挂靠人没有工程施工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资格,但不具备与建设项目相适应的资质等级;二是挂靠人须向被挂靠人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三是挂靠人一般采用借用、租用被挂靠人经营资质等手段,以被挂靠人的名义投标、订立合同并办理有关手续,但被挂靠人不对实际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或仅有形式上管理,不承担实质性责任。

结合挂靠行为的特点可以推定,当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即可以认定是挂靠行为:

(一)以转让、租借、买卖或以交纳管理费等方式获得使用他人资质资格证书及相关资料并以他人名义投标或承揽工程的;

(二)投标保证金从非投标单位银行账户转出,或虽由投标单位银行账户转出,但先由非投标单位人员将投标保证金存入投标单位账户,或以其他方式抵押的;

(三)投标文件及技术性文件由非投标单位编制或由非投标单位委托相关单位编制的;

(四)投标或承包工程单位使用的建造师(项目经理)、造价工程师(造价员)及与项目有关的主要技术、质量、安全和其他施工管理人员,为非投标单位的注册人员或非投标单位人员的;

(五)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不在投标单位核算,而实际由项目负责人直接支配和独立核算,且项目负责人非投标单位人员的;

(六)施工合同约定的施工单位的主要项目管理人员不到岗或严重缺岗,而实际由他人履行职责且他人为非投标单位人员的。

二、挂靠行为产生的原因

1、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相应的施工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多,而由于利益的诱惑,大量无资质的企业、个人也涌入工程建设领域,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大量无资质的企业、个人或低资质施工企业为求生存发展,必然会采取包括挂靠在内的各种手段承揽工程。

2、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现有的法律法规,原则性规定多,具体操作细则少。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都对建筑施工企业超越资质承接工程以及借用资质等行为给予了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及处罚规定,但都是些原则性的规定,缺乏相关配套性的解释,更未对挂靠行为作详细的、可操作性的界定,而现实中的挂靠行为又形式多样,直接导致认定困难、处罚难度大的局面。

3、监管手段落后,打击力度不大

挂靠行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极易规避监管,现有的监管体制存在缺陷,加上手段落后,无法有效应对挂靠过程中一系列隐蔽操作手法。再者,由于对挂靠行为调查取证难、认定难的原因,现实中查处的案例并不多,难以给挂靠行为有力打击。

三、挂靠行为的治理对策

挂靠行为产生的原因很多,要根治这个顽疾,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一)创新机制,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目前,工程建设领域监管部门众多,有水利、交通、房建等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地通常还设有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公共资源交易委员会,上述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交叉现象,看上去大家都在管,其实都管不好。为方便协调、提高效率、增强合力,应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成立一个综合的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主任,成员单位由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应的职能部门组成,以解决执法主体资格问题,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抽调各成员单位人员组成,由办公室具体负责招投标市场及标后的日常监管。

(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1、明确挂靠行为的认定标准。为更好 防范和打击挂靠行为,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对挂靠行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并细化认定标准,对相应法律责任作出配套解释,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也应出台相应操作指南,以指导基层的实务操作。

2、实行严格的押证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并在招标文件中作特别约定,严格实行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建造师)和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造价员)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押证上岗制度。施工企业在中标后,由行政主管部门在发放施工许可证时暂押施工企业承担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人员的证书,项目工程量完成80%以上方可退回。

3、实行投标时提供社保证明制度。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单位须提供项目主要管理人员、授权代表的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员工的社保不能同时由多个单位缴纳,且在国家社保机构有备案可供查询,社保证明是员工与公司关系最真实的证明。如果投标单位不能提供社保证明,应提供其它足以证明员工与公司关系的书面材料,如果中标,应将其作为标后管理的重点监控对象,查实其是否存在挂靠行为。

4、实行往来资金从基本帐户出入的制度。要求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必须通过投标人的基本帐户转帐交付,退还时也只退还到投标人的基本帐户,且所有工程款均进入投标人的基本帐户,不进入其开设的临时帐户,这是借用资质人和借出资质人所不愿意资金出入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借用资质投标的行为。

(三)细化措施,加强标后监督管理

挂靠行为的隐蔽性非常强,尽管招投标环节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把关,但许多挂靠行为依然难以发现。如果在施工环节能严格进行标后管理,挂靠现象往往能浮出水面。

一是强化监理履职。目前,监理单位履职普遍不到位,缺少对监理的有效监管。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及考核机制,如施工企业出现挂靠行为,而监理单位有失职行为,应承担相应责任,在考核中扣除相应分值,并记录到诚信档案。

二是实行指纹考勤。在招标中文件中明确约定对建造师(项目经理)、主要的项目管理人员实施指纹考勤制度,并建立指纹档案,规定在岗天数,作为企业诚信履约考评的依据和合同解除的重要条款,并由行政主管部门适时对其是否在岗进行跟踪督查。

三是加强施工现场抽查。严格执行“双公示”制度,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对建造师(项目经理)、五大员进行日常监管,行政主管部门、监察部门加强抽查,发现建造师(项目经理)、五大员到岗到位不正常时,先按“双公示”制度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对其是否存在挂靠行为进行进一步认定。

(四)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厉打击挂靠行为

查办案件是打击挂靠行为最有力的手段,成功查办一起案件,能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应加大查办案件力度,成立高效统一的案件查处机构,由统一的监管机构牵头,建设、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公安部门、监察机关参与,根据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线索或群众举报,对工程招标和施工中的挂靠行为进行查处,并依据相关规定实施处罚,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针对挂靠行为的隐蔽性、取证难且当事人大多非公职人员的特点,应强化公安部门在案件查处中作用,由公安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对挂靠行为进行调查取证。

篇5

关键词 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 有效措施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施工工期过长,采用的材料批次就不尽相同,并且施工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使得工程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较棘手;二是市场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一些缩短工期,偷工减料,监管不严,粗制滥造等不规范的行为出现。为了杜绝上述问题的产生,政府监督部门就必须加强质量监督的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一、规范建筑市场,从源头上加强监管

凡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都必须严格审查参建单位的企业资质,查明该企业有无不良记录,是否在建设部门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彻底禁止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活动。建议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参建单位签订廉政责任书。在工程竣工时一并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在安全、稳定、廉洁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二、加强对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和检测单位的监管

1.建设单位处于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项目施工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质量监督机构要认真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在建设单位办理监督手续时,无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准书不予办理;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以及建筑节能的重大设计修改变更和技术处理方案,必须重新报审。未经审查和审查不合格的,不得用于施工。通过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可使勘察、设计质量有保证,确保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

2.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为每项工程施工现场配备固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及资料员,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作为质量监督机构,应按项目类型和规模,明确规定施工企业平配备上述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资质,提高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加大巡查力度,重点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标准,进场原材料是否先试后用,实体检测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及设计标准,施工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对逃避质量管理工作,未严格按照质量施工规范施工等违法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并计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个人的责任。

3.对于监理单位,同样要求其按项目类型和规模,配备相应的总监、专业监理及监理员。监理单位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分包单位人员和资质进行审批,并对施工单位进场的原材料及构配件进行严格的报验审批。对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监理,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并对整改过程及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对施工单位资料进行审查,并完善自身的监理资料。作为质量监督机构在检查中要重点检查监理资料及监理人员是否履职到位,对监理资料缺失、没有履职到位的监理单位应进行严肃处理,从而提高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

4.对于设计单位及勘察单位,首先应审查单位资质有无超范围经营。其次,要求其对每项工程项目配备固定的设计人员及勘察人员,避免因人员流动性过大,而造成验收签字流于形式。

5.对于检测单位,除对其资质及经营范围审查外,还要检查其检测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如发现检测报告作假的情况,应对其严肃查处。

三、规范见证取样检测

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见证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为保证试样真实可靠,材料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应严格检查见证取样检测的有关资料。不定期抽查见证取样检测的执行情况,核查见证记录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对违反见证取样检测有关规定的要下发问题处理通知书并督促整改。

四、加强施工过程监督检测

监督检查中要根据结构部位的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对工程结构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抽样,科学定量分析其内在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工程结构安全。配置钢筋扫描仪,回弹仪、混凝土快速测定仪、激光测距仪等结构质量检测设备。特点是快速、准确、智能、便携,非常适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用科学数据对结构实体质量进行判定,实现由人工定性判断向仪器定量检测的转化,维护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通过加强监督检测,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控制。

五、严格竣工验收监督,把好备案关和交付使用关

1.严格审查竣工验收条件。审阅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和施工合同,掌握工程是否完成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审查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勘察、设计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审查质量控制资料、建设单位制定的工程验收方案,审查日常监督抽样中所发现质量问题的处理整改报告。

2.严格对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是否按所提交的工程验收方案进行验收,验收参加人员是否到位,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审查工程质量,查验的工程部位要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数量,通过严格竣工验收监督,可确保工程质量。建筑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3.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应及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向工程所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备案机关备案。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各方的重视,因此,政府部门监督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章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及时地反应出现的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予以解决,保证损失降低到最小并且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篇6

开展效能监察作为创建本廉企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提高管理干部履职效能,推进企业管理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处在激烈竞争和腐败“边缘”的工程施工企业,深化效能监察,对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堵塞经营漏洞,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防控因腐败给企业稳健运营造成的风险意义更为重要。

一、 效能监察的实现途径

选题立项是深化效能监察的“切入点”,是实施有效监察的前提。针对施工业实际,我们选准确立以下重点立项内容:

一是安全履职重点。主要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中政策执行、制度落实、职责履行情况,有无失职、渎职行为,强化项目法施工条件下的项目经理层安全管理职能。

二是项目管理重点。以项目为中心,推行项目施工总承包,承包成本与投标价分离,独立核算。把项目部的生产组织、安全管理、成本控制、工程签证与决算、帐款清收等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抓好过程控制。

三是工程分包重点。围绕重点项目,强化分包队伍选择程序规范化、分包队伍使用监控全程化,加强对分包队伍的资质审核、履约能力、信誉和施工中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以及分包计价、收方签认、工程款结算、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金和质保金提取以及队伍提前退场影响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四是物资采购重点。所有生产设备、物资统计造册;大型设备,公司统一调剂使用,优化配置;对大宗物资、大型设备按集中招标采购程序和比质比价采购办法进行;对生产项目部实行材料员派驻制,动态掌握备品备件情况。同时,对所购材料实行“透明发票”制,由供货商开具详细购物清单(包含商品名称、购物单位、商品类型、货号、数量、单价、金额及购物日期等),杜绝价外折扣和价内返点、私购公报,或少购多报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是非生产性开支重点。对招待费、手机费、办公用品等实行切块包干负责制,做到总量平衡,限额控制,责任联挂,超消自负。对办公设备实行实名使用,对办公耗材集中定点采购,定量领用。

六是财务管理重点。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实行财务委派制、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人员实行诫免谈话以及对二次分配、账外账、“小金库”等专项监察,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杜绝违反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现象发生。

七是废旧物资处理重点。因工程建设项目周期短、频繁搬家等特性,工程完工后的废旧物资处理一直是个焦点问题,也是企业资产流失的一大漏洞。通过效能监察,有针对性地出台废旧物资处理办法,严格报批程序,坚持执行纪检、财务、企管、器材供应四部门联合处理程序,可以有效避免处理废旧物资中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杜绝以新充旧、以旧充废的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

八是人才使用培养重点。提拔任用以及招聘引进人才严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并按程序考察、公示,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实行新委聘干部试用制和干部任期制。

二、实施效能监察应注意的问题

效能监察具有内容上的宽泛性、政策上的专业性和操作上的繁杂性。因此,在效能监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把握住以下三点。

首先, 制度预立。根据企业的实际和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和步骤,实施效能监察应遵循的基本程序是:信息搜集调查分析研究立项制定方案项目实施定论考核兑现奖惩项目后评价完善制度统计归档。通过严格程序,促进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调查了解,获取信源,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账目审核,获取资料,找到症结;可以通过任职审计、财务审计,收集证据,有效控制。

其次,透明运作。“透明化”的制度要靠“阳光化”操作。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来说,在公关支出等成为企业无力抗拒、不可回避的现象时,建立健全相关会计核算控制办法,为这类相对合理支出开辟一个“容身之道”,以疏治堵。同时,建立完整、系统的信息披露、报告和企务公开制度,包括监督实施的过程、相关信息一定范围、一定渠道内的畅通等。

再次,多方连动。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党政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需要纪检监察部门的实施协调,更需要发动财务、审计、工程、安监、企管、供应、人事等各个部门乃至职工群众的全员、全过程参与。 当在工程分包、合同管理等方面遇到复杂问题时,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谋求专业上的支持。

三、立足长效机制建设,实现由查错纠偏向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转变

篇7

一、工作目标

通过这次检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涉及交通、水利、国土、国投、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排查和问题整改情况,查找和解决项目决策审批和监管、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管理、环境保护、资金使用、工程实施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深化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治理”的工作目标。

二、检查的范围和内容

本次检查应着重查找并纠正:一是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问题。二是决策不科学、审批不合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三是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招标行为不规范,挂靠借用资质投标、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以及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四是肢解发包和违反合同约定指定工程分包人,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施工单位超出资质等级认可范围承揽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按规定支付工程款、严重超预算,不严格履行合同、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按合同约定履行监理职责,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等问题。五是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压缩合理安全生产费用,或授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施工单位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工程验收把关不严,不按照有关标准验收等问题。具体把握好以下环节和内容:

(一)项目排查和问题整改情况

1、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滚动排查情况;

2、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情况;

3、问题的整改情况(含历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情况

县发改、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规划、房管、交通运输、水利、安全监管、重点工程办公室等部门对项目的决策审批和监管情况。

(三)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情况检查。

1、项目的基本情况(附表)

2、项目前期申报审批情况

(1)项目建议书及项目立项审批文件;

(2)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批文件;

(3)选址意见书;

(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文件;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国有土地使用证、勘察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8)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9)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查审批意见。

3、项目招标投标情况

(1)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信息公告和投标企业资质及报名情况;

(2)项目进场交易情况;

(3)邀请招标或未招标审批文件;

(4)资格预审情况;

(5)评标及中标情况;

(6)中标后签订合同及施工合同情况;

(7)行政监督部门对招投标监管及备案情况;

(8)招投标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调查处理及公告情况;

(9)重大设备物资采购情况。

4、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1)工程施工图审查合格书;

(2)有关部门开工令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3)设计变更通知书、经济洽商签证;

(4)工程施工季度计划;

(5)投标文件中承诺的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到岗及其履职情况;

(6)工程施工日志。

5、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1)发展改革委或项目主管部门下达投资计划文件;

(2)财政部门下达建设资金预算的文件、资金到位情况有关凭证和材料;

(3)财务管理有关文件、工程财务收支账目和自查情况资料;

(4)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

(5)投资估算、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及其批文;

(6)工程量清单、监理现场签证单、工程款支付凭证、开户银行对账单;

(7)竣工结算报告及其有关部门审核报告;

(8)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及有关部门评审报告。

6、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1)项目管理规划;

(2)项目工期管理情况;

(3)项目单位内部管理文件;

(4)项目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旁站监理方案、监理日志;

(5)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及安全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和其他专项审查意见;

(6)安全生产许可证。

7、项目竣工验收情况

(1)竣工图;

(2)工程竣工报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有关部门现场验收记录;

(3)各单项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证书、环保部门验收证书;

(4)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有关实验检验报告。

三、检查的组织实施

(一)检查组的组成。由县专治办组织两个检查组对我市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国投、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检查。两个专项检查组分别由上述县执法纠风室主任、县第五纪工委书记带队,每个组由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和县招标办各派1名专业人员参加检查。可视情况增调上述五个主管部门人员参加检查。

(二)检查项目的选择。本次检查应重点选择排查中发现问题未进行整改和整改未到位、群众反映较多、新开工和新立项的工程项目。五个主管部门应提供重点项目清单,各检查组按照本方案要求研究选定不少于5个重点项目实施检查。上述重点项目清单和所选检查项目应及时报县专项治理办备案

(三)检查的基本程序

1、听取县直部门全面情况汇报和被检项目业主单位的项目情况汇报;

2、检查和审阅被检查项目从审批环节开始至项目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全程档案资料;

3、工程现场检查;

4、询问谈话;

5、检查组视情况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意见和所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四)检查时间安排

(一)检查时间:6月15-16日。

(二)6月20日前,各检查组将检查情况总结报告以电子和书面报县专项治理办,县专项治理办将适时召开检查情况汇报会。

四、有关要求

(一)认真准备。各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迎接检查的各项准备。各项目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必须提供相应资料,确保检查所需的各方面情况资料完整齐全。县专治办公室要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

(二)客观公正。检查组和被检查单位都应科学严谨地对待检查工作,要准确恰当地肯定工作成效,严肃认真地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地汇报情况,确保检查结果符合实际。

篇8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职业能力 企业

一、职业能力概述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含胜任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即任职资格、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及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三方面基本要素。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职业能力是大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及预测大学生在该职业领域成功的可能性。

二、企业需求调研

我曾报名参加上海市学生事物中心组织的上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师企业实训活动,赴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实训三周,实训期间调研企业“1+3+5” 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与毕业校友和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面谈调研企业对在校生职业能力培养建议及参与企业“90后员工如何管理“的调研。下面通过三方面详细介绍:

1、上海电气“1+3+5”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电气通过对青年大学生队伍状况调研了解青年大学生基本情况、青年对企业发展战略认知情况、对企业青年工作认可情况、对企业考核体系认可情况、对企业培训实际效果认可情况、对自身工作岗位的认知、对自身现实生活的感受情况及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推出了“1+3+5”青年人才培养方案。“1+3+5“培养模式中,上海电气按照职业认知期、职业成长期和职业发展期来规划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在落实集团“1+3+5”青年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中,“1”阶段是对入职的应届大学生全覆盖,“1“阶段由入职培训、岗位带教,转正考评、项目部实习、岗位技能培训、初级职称评定、综合评定七个部分组成, “1”阶段结束确定“3”阶段的重点培养对象;“3”阶段将入职2-4年的员工培养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确定“5”阶段重点培养对象;“5”阶段对入职5-9年的员工通过实际工作锻炼和综合素质考评与培养,选拔优秀的青年人才,建成人才梯队。

这里重点提下“1“阶段,入职培训色是团训、商务礼仪培训、公文写作培训;岗位带教阶段,每位新入职大学生配一位导师,导师帮助大学生自我评估、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发展方向,在导师带领下完成带教课题及培养计划,带教结束后,导师对大学生工作表现及能力进行再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履职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试用期结束后企业对新进员工进行试用期评估,包括工作态度(主动性、工作责任心、团队合作)、职业素质(质量、速度、计划能力)、工作表现(专业知识、组织能力、自我驱动)、个人潜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从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招聘到入职到发展,职业能力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起到很关键作用,单位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2、校友对在校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我校有多名毕业生在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工作,本次和5名毕业生面谈。五名毕业生工作年限有9年、6年和5年,通过面谈了解他们的职场经历及对在校生的建议。交谈的5名毕业生现在已成为职场精英,他们每个人发展路径不同,所在部门不同,但他们工作踏实肯干,秉承电力学院优良传统。由于个人特质、工作环境、工作年限、中期职业路径选择不同,每个人的职场发展有所区别,总体职业满意度比较高。通过交谈,毕业生普遍提到专业学习很重要,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方面要学好专业课,另外一方面要通过第二课堂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语言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保持良好的心态。

3、人力资源部门访谈记录

根据面谈提纲我与上海电气电站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培训等部门负责人面谈了解应聘流程、企业招聘员工途径、简历筛选原则、面试技巧、招聘时注重学生哪些能力、入职后的培训机制、入职后学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等。在访谈中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提出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入职后企业的培训体系健全,企业为员工提供同济等高校的研究生学历提升学习机会及一级建造师等职业资质的培训机会;企业招聘时注重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受压力能力等;入职后相比较学历,企业更看重大学生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也提到现在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创新能力强。

三、90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90后的大学生是充满朝气的一代,他们生长于物质充裕、资讯发达、价值观多元和社会生活型态快速变迁的环境下,这样的成长背景形成了90后鲜明的时代特征: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不喜欢受约束、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淡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

高校在90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结合其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学校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完善,大型作业期间安排赴企业参观等环节,学校注重培养90后大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提升专业能力,;在第二课堂,学校提供各种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海电力学院有大学生项目化运行中心,同学们可以报名参加老师指导的品牌项目和建设项目,每个同学也可以作为项目经理申报项目,申报项目范围可以涉及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学校营造“项目人人可以申报,参与人人机会均等”的良好氛围,鼓励同学争做“校园项目经理”,进一步激发普通同学组织、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项目化的规范运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学校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帮助同学合理规划职业规划课程,提高90后大学生决策能力等。

高校中,90后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存在学习自律性差,逃课打网游、谈恋爱忽视学习、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诚信缺失;在一般能力方面,现在9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心理问题频发,有精神分裂,失恋跳楼等心理危机事件发生;90后大学生热衷于上网,人机对话增加,人与人对话减少,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减弱。

四、对策研究

1、大学生加强自身生涯规划

有目标才能有动力,90后大学生应该从进校开始规划自身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90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分析和测评工具了解自我的兴趣、特长、能力、价值观,通过对环境的探索了解目标行业、目标职业,在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后看,利用决策平衡单、SWOT分析法、CASVE等科学的决策方法做好自我的决策订立目标,目标制定后行动很关键,90后大学生可以制定阶段计划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自身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目标。通过制定自身的生涯规划,90后大学生明白奋斗的目标和奋斗的理由,从而脚踏实地的过好大学生涯的每一天,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2、父母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成长的关注

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考入大学后,由于孩子住校,家长直接管理减少,直到有重要事情时才和学校联系。罗伊的需求理论中提到家庭环境在孩子职业选择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孩子进入大学后,家长还应该家校互动,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督促孩子养成优良的学风,周末和寒暑假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习提升职业能力,家长关注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督促其实施。

3、学校开展专项工作增强90后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学校加强个性化职业咨询工作的开展,通过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答两难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职业困惑;高校辅导员针对年级和班级特色,开展特色团队训练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培养90后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班级班委组织活动时征询同学意见,提高班级主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通过班级活动提高同学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俊美、王灿、姚丹丹:《迎接90后,你准备好了吗――90 后新生代职业观调查报告》,载《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5 期

[2]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华中科技大学博 士论文,2012年

篇9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对策

1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项目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主要是明确项目投资限额、质量标准、建设规模等总体目标,但在我国的许多大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多次出现因决策失误导致大量的投资浪费和资金损失。目前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大都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该投资估算经审批后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由于本阶段以经济分析和方案优选为主,工程量尚不明确,所以设计院在此阶段的投资估算,精度较差,同时由于建设单位通常不是投资估算和造价控制的内行,有时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1.2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设计阶段所能控制的投资量占总投资量的比例非常高,据统计,约占70%左右,所以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此阶段存在的造价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适用性和技术先进性结合不够紧密。当前的设计体制存在协调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弊端,一方面,设计人员认为只要按照设计合同做好设计就行了,投资控制是经济技术人员的事情,另一方面,许多概预算人员对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他们只会按照图纸算量、套价、取费,忽略了与设计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工程成本的主动控制流于形式,导致了工程造价失控。

(2)设计深度不够。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其设计阶段考虑的问题不够,设计深度不够,出现缺项、漏项以及前后设计不衔接等问题,造成施工过程中不断追加投资,从而使得实际造价远远突破限值。

1.3项目招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着“大业主、小乙方”的现象,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减少建设资金,利用投标人急于中标的这一心理,使得个别施工单位通过低价中标,而在施工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加现场签证及技术变更,以获得额外收入,或干脆偷工减料,在材料上以次充好来蒙混过关,降低工程质量,为造价控制埋下了隐患。

1.4项目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1)不按法定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当前一些建设单位为了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边报批、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前期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等阶段没有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施工,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大量变更,也就很难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工程监理人员履职不够。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受业主委托对承包商的工作进行监理,对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控制,监理人员在监理活动中应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但有时在实际工程中,一方面,由于部分监理人员对造价控制工作的履职不到位,导致业主不敢完全放权,使得监理在工作中权利有限,不能很好对乙方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也想拥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班子,而不习惯受监理人员的监管。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监理人员在工作中两方面受阻,也容易导致造价失控。

1.5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

有的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以后,没有把设计变更内容和实际工程量反应到竣工图中,而只是简单地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上加盖竣工章,导致结算时将竣工图工程量和变更签证工程量重复计算;另外,有些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时高套取费标准和高取材料市场价格,如果造价咨询单位的工程造价人员责任心不强和业务不熟练,就容易在审核中忽略上述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单位蒙受经济损失。

2工程建设各个阶段造价控制的对策

2.1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对策

(1)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造价人员首先要获取工程建设地的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以及现有类似工程资料等众多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

(2)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可采取可行性报告投资估算投资包干办法,让建设单位承担超支投资的风险,防止建设单位有意压低投资估算。

(3)全面细致编制投资估算。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准确、全面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再细致地考虑每个细节,避免产生较大的误差。

(4)建立财务评价体系。根据有关的财务制度和价格体系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并根据它来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状况。

(5)立项后应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优选,选取综合效果最好的建设方案。具体应采取专家论证和招投标的方法来优选。可以根据项目执行情况的有关数据让专家来评价判断,提出意见,选出最佳决策方案。

2.2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对策

(1)加强设计过程的协调与监督。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系统工程,采用设计和建造工程总承包的方式,能够加强设计与施工之间协调力度,使总承包商能够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出发,协调好设计、采购和施工之间的关系,更加有效地对工程项目从整体上进行控制。同时指定一名项目经理,将其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的总负责和总协调,从而将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完善设计招标,加强设计监理。在设计招标中,应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适用性,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来评标定标。在委托监理合同中明确监理在设计阶段“三控制”的职责,保证设计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等控制的合理性。

(3)加强限额设计,控制总造价。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制作初步设计概算,与工程相关的各个专业工程也应按照分配的投资额进行限额设计,保证工程竣工结算不突破总投资限额。施工图设计阶段要严格控制总工程量,并保证其准确性,同时应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严格按设计变更程序进行变更,施行限额动态控制。要激发设计单位的投资控制积极性,实现奖惩制度,促使他们实现限额设计目标。

2.3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

(2)不断提高标的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防止压标或低价抢标。

(3)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找活心切的特点,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

(4)标的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评标过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又能使工程保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2.4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对策

(1)建设单位应首先安做好项目的经济核算工作,通过比对来分析人、材、机的消耗量,挖掘内部潜力,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投资效果。然后根据经济核算结果、机械设备的利用情况和有关经济指标来编制施工成本计划,以指导各项工作按计划来开展。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加强材料的使用管理,降低材料的损耗率;二是加强对人工和机械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三是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降低施工管理费和其他成本。

(2)把好施工管理关。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实施阶段在施工环节,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管理。首先应抓好施工质量,避免由于工程返工、而导致的造价增加,其次,要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进度,防止工程误期造成的合同违约和索赔,最后要加强变更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避免由于工程变更引起的投资失控。

(3)把好材料价格关。据统计,材料费占工程项目总投资的70%以上,因此把好材料关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重大意义。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材料市场价格信息,逐步推广材料报价制度,妥善处理材料原价和实际价格的价差,按市场规律对材料价格实行动态管理。

2.5项目竣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竣工验收阶段应将变更内容和工程量如实反应到竣工图中,严格审查签字盖章手续是否完备,核算材料价格和工程费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及时纠正偏差。

篇10

为了能够以可测量的方式展示内审部门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将逐步提升其在组织中的价值,并为内审部门未来的发展寻找机会。笔者翻译整理了由Connie Valencia(CIA,CCSA,Elevate咨询公司负责人)和Gaurav Kapoor(MetricStream 首席运营官)共同撰写,刊登于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官方网站杂志《审计与风险》2012年8月的文章《衡量内审部门在组织中价值的五种方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业内资深人士提出的方法对我们提高内审在央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中的价值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

(一)方法一:有效统计审计利用率 (1)计算审计人员利用率。通常,内审部门习惯于将审计时长作为人员利用率的指标,但该指标却远没有提供更多有深刻见解的信息。对比之下,显示审计时长占全年总时长的百分比(内审人员利用率)对股东来说比仅仅报告审计时长更为有价值。内审人员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每年审计时长/每年总的工作时长(包括休假、培训、管理等)。

图1显示了某个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利用率,包括审计经理以及高级审计师。该内审部门全年工作时间为3680小时,其中2598小时用于审计,其余时间分别用于培训、计划和管理以及度假等。因此,每年用于审计的时间占比为71%(即2598/3680)。

(2)评价团队效率。将审计师的使用与每项审计完成的百分数,以及所有审计项目完成的百分数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识别出内审团队是否高速运转或是还有上升的空间。

(3)获得关键指标。如果在组织中,行业标准很重要,则可以考虑购入国际内审协会的“GAIN报告”。“GAIN报告”可以提供符合所在行业特点的调查数据,包括一定数量员工中内审师的数量,每单位资产或收入的内审师数等等。此外,还可以召开当地的首席审计执行官圆桌会议以找出便于统计的关键指标,如部门使用率等。

(4)运用审计基本工具。在衡量和改进部门使用率时,审计基本工具起到了主要作用。例如,高级资源管理工具可以很快地识别出可利用的审计师数、跟踪他们的能力并高效地分配审计任务,这一工具集中地记录了所有审计师的细节和特点,便于搜索和参考;时间跟踪工具可以准确获得审计中使用的时间,便于审计资源的优化运用;风险评价软件,可以识别组织中的风险并将风险排序,其结果有利于制定更具有目标和价值导向的审计计划。

(二)方法二:衡量质量 不能监控的事项是无法衡量的,那如何衡量内审质量?首先,应定义内审部门如何向组织提供价值。最明显的质量指标是管理层要求内审提供服务的次数。管理层要求内审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舞弊调查、项目管理、IT咨询、规章制度或是流程改造等。衡量质量的具体方法如下:

(1)记录管理层要求内审提供服务的次数,并记录对管理层提出要求的平均反应时间(从最初要求时间、开始实地调查时间、到最终项目完成时间)。平均反映时间,即周转时间(简称“TAT”)是一个广泛接受的适用于任何流程的衡量指标,可以反映效率和部门利用率的优化。

(2)计算顾客满意度的平均水平。发出顾客满意调查问卷是提高透明度和开放度的一种极好方式。同时,也可以记录客户抱怨的次数,这个数字不是必须向管理层报告的,但却是了解内审部门好与坏的好方式。

(3)计算内审部门的投资回报率。首先将内审部门的职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合规、IT审计、运营审计、特殊项目(如咨询服务)、管理等。然后,计算每个审计师、每项职能各占用了多少工作时长。最后,将每个审计师的工作时长与在这些职能工作的审计师薪酬加以比较。根据具体实例表可以看出,创造最低价值的审计职能(如管理)被分配了最高的薪酬和最多的工作时间,这个结果不是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应是能够创造较高价值的职能被分配最多的工作时间。

(三)方法三:评价技能 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将团队技能数量化,如记录每年参加审计的次数、每位审计师每年培训次数、员工持有资格证书的数量、每位职员的任期等。

一些组织有岗位轮换项目,审计师在一个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会轮换到管理类的业务上。详细记录轮岗的员工数、由内审培训的员工数以及轮岗到业务部门的员工数。通过这些数字,可以展示内审部门在组织中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四)方法四:展示财务数据 每位首席财务官都喜欢内审部门提出关于成本节约、费用缩减以及成本保持等方面的建议。

(1)以成本衡量效率,可将审计师数量与本行业建议的审计师数量相对比(这个数字可以从“GAIN报告”中获得)。

(2)以内审部门的使用率反映审计师的努力工作。记录其已完成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计划的项目数量。基于审计进程表,可以清楚知道审计部门是否超时工作,或是在计划时间内按时完成。

(3)量化审计发现。如果内审部门更多的偏向于合规审计,无法量化每项审计的成本节约,则可以统计主要合规审计发现的数量。将审计发现与管理层接受的审计建议相对比。根据建议的类型,还可以计算价值驱动因素(如风险管理、舞弊、流程改进、合规等)。为了高效地分析审计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拥有一套标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至关重要。整合的审计框架对缩短审计周期,整合审计发现起到重要作用,它同样可以超越组织限制性的约束,促进复杂审计程序中的协作和团队合作。集中的电子工作底稿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将审计记录和审计发现指标统一并标准化。因此,可以降低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产生统计分析数据表以跟踪审计状态,并将之与原数据对比以衡量操作程序和生产率。

(五)方法五: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最终的审计报告是内审工作的证明,是审计工作最显著的成果。(1)在递交审计报告前,要看一下审计师与被审计人员(客户和股东)之间开会的次数和会议内容。询问自己,客户是否已经理解了审计目标、范围以及审计发现。确保审计发现都已经被客户所验证。否则审计报告将会以数字错误而告终,并导致内审部门失去可信性。

(2)确保审计报告具有操作性、执行性强的审计建议。询问自己,报告是否能“抓住股东的眼球”,他们是否会马上理解报告的重点。一个最好的方法是确保在审计报告的开头,列出下列事项:审计的重要性(如为什么这项审计很重要);创造危机感(如强调审计发现产生的可能后果);如果报告中没有强调以上两个关键点,则报告将产生与股东脱离的风险。

(3)既然审计报告是向组织展现价值的唯一最重要证据,准备起来也会相当的复杂。可以尝试以自动报告工具代替手工报告,运用事前设定的审计报告模板自动整合审计发现和审计分析,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努力和资源。通过使用整合的分析和报告工具可使报告流程更加顺畅、结构化和标准化,从而简化审计报告程序。这些工具会帮助内审部门简单、快速地获得审计数据、总结审计结果和审计发现,并突出关键信息。

(4)当审计要求变得特别并频繁时,将有限的审计时间用于审计数据变得更为重要。可操作的统计面板可成为首席审计官了解审计状态、纠正审计行为和掌握审计建议执行情况的有用工具。同时,还可得到有价值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深入的GRC(Governance Risk and Compliance)分析、未来经营状况预测以及其他可操作衡量指标,这些对于做出审计结论和制定审计战略至关重要。

(六)其他增加企业价值的方法 (1)做好财务总监的第二双眼睛,让团队中的CPA作为复杂会计处理方面的咨询师。 (2)假如组织中没有PMO(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角色,则可以作为项目经理,帮助IT部门确保主要IT项目能够按时、按预算完成。(3)执行审计时,寻找能够使业务自动处理程序的机会,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研究行业特殊供应商,将有价值的行业标准和最好的实践经验融入到审计建议中。(4)保持相关。跟上行业内技术、财会准则以及法律法规变化的步伐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当前商业中唯一永恒的就是变化。无法适应变化的僵化的审计师将变得过时,内审部门也会失去信任和价值。(5)成功的内审师,需要成为一个业务三角(人、流程、技术)中所有领域的掌握者。不要将所在部门当成简单的合规部。要带上咨询的帽子,开始创造性的想象。审计师知道问题所在,因此可以将标准和最佳实践融入到建议中,作为解决问题的一项措施。

二、提升央行内审价值的几点启示

2011年央行内审司制订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开始全面深入地推动央行内审转型。如何确保内审转型战略的成功,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评价工具必不可少,尤其是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内审的服务、业务流程、财务价值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有利于央行内审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以推动内审转型的层层递进。以上翻译材料中,Connie Valencia和Gaurav Kapoor两位资深人士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阐述了衡量内审在组织中价值的方法,对评价内审价值、管理内审工作以及量化内审工作对组织贡献的价值提供了有益参考。为便于对央行内审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结合央行内审实际,将以上五种衡量价值的方法整合到经实践证明有效的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模型中,以期能为央行内审查找影响转型和提升价值的因素提供参考。

(一)确定发展目标 此次央行内审转型提出了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模式,以服务于中央银行职责的依法、有效履行。因此,评估模型中的战略目标设定为提高央行履职能力、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根据内审转型的总体目标和央行内审职责,战略目标可分解为客户、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成长四个维度的具体目标(见图2),设定如下:客户维度的目标是满足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需要,财务维度的目标是控制内部审计成本、预防和减少组织损失,业务维度的目标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不断优化完善内审业务流程以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创新成长维度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引进并应用先进审计理论促进组织成长。

(二)基于目标制定评价指标 依据内审在客户、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成长等四个维度的具体目标,制定各维度具体的评价指标,从而达到对内审工作的全面综合评价。同时,通过对各维度指标的分析,可以找出当前内审工作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改进工作,进一步提升内审在央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中的价值提供有力支撑。

(1)客户维度:央行内审部门的客户包括管理层和被审计部门。此维度反映了内审部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效果,以及客户满意度等。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管理层和被审计对象要求的次数、管理层要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客户满意度、审计抱怨数、审计建议采纳率、审计问题整改率等指标(详见表6)。

(2)财务维度:由财务维度的具体目标可以看出,对内审财务维度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减少审计成本,降低单个项目或每位内审人员的成本,降低内审直接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内审各项工作降低各级央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操作、降低某些业务的成本和资本支出,从而间接为组织增加价值。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审计时长占比、每百名员工审计师数、节约成本金额、减少损失金额等(详见表6)。

(3)业务流程维度:内审部门业务流程是内审将战略发展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达到让客户满意、为组织提供服务、实现价值的强有力支撑。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内审制度遵循度、审计计划完成数、审计制度流程制定率、经济责任审计时间占比、业务审计时间占比、信息技术审计时间占比、业务审计时间占比、审计报告完成时间等(详见表6)。

(4)创新成长维度:内审部门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学习,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进审计流程,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达到服务于组织价值增值的目标。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人员平均审计工作年限、年平均培训时间、培训完成占比、资格证书占比、在组织中平均任期时限、轮岗至其他部门人数、业务部门转入人数、审计师教育水平等(详见表6)。

(三)评估模型的实施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管理工具,但如果不将其有效地植入内审工作中,而只是作为单纯的评价工具,则其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因此,在实施时应关注以下几点:(1)将评估模型有机融入到内审管理制度中,使之成为业务执行、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参考和保证。(2)战略目标和四个维度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央行职责变化以及内审自身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达到服务于央行履职的目标。(3)应用平衡计分卡模型的初期,可能无法获得评价指标的标准参考值,可以尝试从国际注册内审协会购买GAIN报告,查找国际上与我国央行职能相近的行业指标,或是通过调查和综合各分支行情况确定该值,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保罗·尼文著,胡玉明等译:《平衡计分卡实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