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语言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Language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cational tools for human being. It is almost not possible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without language. The formation of a country's languag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its own culture. When teaching students the second language,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put culture in it. This paper is going to start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n to the statements of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cultural infiltration. Finally, solutions will be given.
关键词: 语言;教学;文化渗透
Key words: language;teaching;cultural infiltration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42-02
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交流系统。它主要由一个特定国家或者地区的人们用于说或者写的一组声音和书面记号组成。”[1]从上述对语言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次,由于语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不同国家的人讲不同的语言;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方言。随着国家之间的贸易、旅游、教育等产业的逐步开放,我们在掌握自己国家语言的同时,开始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其中用处最广、使用率最高、堪称“国际普通话”的就是“英语”了。同时,语言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此,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地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征,且语言是以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科林斯Cobuild 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是这么定义的:“culture consists of activities such as the arts and philosophy,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and of people's minds.”(即“文化由诸如文科和哲学等被认为对文明和人类思想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活动组成。”)[1]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种制度等。从上面关于文化的介绍里,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价值观、态度、行为到语言。所以,文化是一个非常宽广的系统,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一个人对语言的掌握能力是这个人文化能力的一种体现;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也是这个人社会行为的一种体会。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可以被看作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一直到近几年,学者们才开始把语言、读写能力还有文化以实质性的方式联系起来。在此之前,他们彼此主要被看作是相互独立的。”[2]事实上,想要把语言和文化完全分开是非常难的。语言不仅表达着,同时也体现着文化现实。首先,语言体现着某一特定人群里人们相似的对现实、事件的看法,也体现着人们相似的信仰、思维方式和世界观。除此之外,当我们学习一个新单词的时候,首先我们会从字典里查这个词本身的意思。由于同一个词被不同的人使用会产生不同的关联,人们可以通过使用他们的语言来鉴别他们。在这层意义上说,语言象征着文化现实。在另外一方面,做为文化的产物,语言帮助保持了文化。换言之,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两者死死地复杂交织,以至于除非抛掉双方中的一方,否则难以使其分离。[3]所以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堪比鱼和水的关系,二者缺一,剩下的那个将毫无意义甚至死亡。
篇2
【关键词】语感 感悟 研读点 情感体验
当前,阅读教学从字词句段到篇,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都进行肢离破碎烦琐分析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这造成读书的乐趣、读书的享受、读书的美感等读书的本意一扫而光。“充分读书”阅读教学模式,本着还给阅读自由、尊重个性、不求强解,读书就是记忆,就是感悟,就是积累的思想,批判地继承古代读书的优良传统指导阅读教学,似可矫正当前阅读教学弊病。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辨、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结构的使命,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崔峦老师在第三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也提出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观点,并且进行了精要的阐述:“读”不是一遍遍地傻读、呆读,读,要一遍又一遍的目的和效果,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得以恰如其分地演绎读的方式和效果呢,现举例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读在语感障碍处
新大纲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何为语感呢?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这种能力是要通过长期有意识地科学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
依据文本的特质,作者的语言习惯,尤其是学生语感差异等产生的文本朗读中的障碍,是一种最本质的语感障碍,这些障碍是需要老师有充分的认识和敏感的,抓住这些朗读障碍一遍又一遍地读,采用多种形式,如老师范读,请小老师助读,跟老师读,赛读等,让学生通顺连贯地读好文本,就是语感训练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读的演绎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加强对易错字、易漏字、易添字、易产生语序谬误处进行练读,多遍的准确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一些常见的语法形式心领神会,才能具有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预测能力。长此以往,熟能生巧,就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二、读在语意误解处
为了引导思辩,或者引起情感冲击,或者表达特定的含义,文本在一些细节处会设置一定的悖于逻辑思维处。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引导学生在沉痛、压抑、真情激荡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在学到长安街人们目送灵车时,一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大家那么不愿的灵车远去,为什么课文中写道:可是灵车渐渐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这个‘终于’给人的感觉是盼望了很久的意思啊!”我心中一愣,这样一误解如不处理好,会跟整篇课文情感取向背道而驰,于是我将问题抛给学生:“这个‘终于’是人们盼望灵车快点走吗?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终于’呢?大家再细读课文,联系前后内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有的学生眼珠子一转,马上就举手说:“老师,我认为这个‘终于’是指人们眼睁睁地看着灵车远去,而没有任何办法。”
“我读到这个‘终于’是很残酷的,就这样让敬爱的总理离开了人们。”
“我也读到这个‘终于’是人们不忍心,悲痛欲绝又无可奈何的终于。”
“我觉得这个‘终于’最能看出人们与总理那种割舍不断的情感。”……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见解,我点头向他们表示赞许。这是一个由于学生对文本把握不当产生误解而引发的思辨。通过这样的深入思考和讨论,将感受依附于朗读表现出来是一种丰富的读,学生通过这样的读和辩的方式,不仅完成了文本的朗读理解和感悟,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于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们当时的心境再体验,最后的朗读成了一种水到渠成的情感喷涌。
三、读在意犹未尽处
语言文字,因其本身的平面和含蓄常常使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产生一定的空间,很多时候,一个短句,一个标点,却蕴藏着丰富的文本信息。而这些地方也往往是文本表达意犹未尽之处。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地方,设计一定的读悟形式,使文本内涵得以充分显现,也使学生产生语言敏感,进一步学会研读和思考。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在理解小利比向先生解释:“珊迪受了伤,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这一部分时,我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等读充分了,于是层层质疑:你们从这个省略号里读到了什么?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小利比当时的处境,再读一读小利比的话,看看有什么体会?经过不到两分钟的阅读,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我觉得小珊迪太可怜了。”“小珊迪伤得那么重,又没钱治伤,哎,真可怜。”“宁愿自己死去,小珊迪也要让弟弟把钱还给别人,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小利比仅仅是担心哥哥吗?“不,哥哥如果死了,小利比怎么办呀,他也很担心自己。”“本来就靠哥哥卖火柴维持生活,可哥哥一走,小利比就会更可怜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伤心”,“可怜”,“害怕”……通过这样深入地交流体味,通过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也使朗读演绎得情真毕显。
因此,读在文本意犹未尽处,是“读中感悟”的直接体现,只有抓住这样的研读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朗读,才能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博大丰富的内蕴空间,才能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思考。
四、读在情感共鸣处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策略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基础教育的重点。为了改变旧教育制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小学学校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了体验性学习教育。另外,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基础。在教学制度、教学方式不断创新的今天,加强发展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法,对于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本文以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探讨为题,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1.体验性学习
1.1 什么是体验性学习。体验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体验社会的过程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发展体验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独立领会所学课本的思想感情。通过自主实践,亲身经历,自己学会体会语言,进一步学会运用语言,提高个人的语文文化修养。体验性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堂获得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发展学生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情感,让学生在教育学习活动中有体验、有收获、有展示、获得自信、得以健康成长。
1.2 体验性学习的方法。(1)整体感受把握法。对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的设计来说,小学语文课本里文章的学习,大多数是为了培养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课本里的课文主要是为了通过简单的课文情节开表达深刻的道理。整体感受把握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整体把握,为下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2)角色体验感受法。在小学语文的学习当中,文章大多数是以人物为主线进行展开的。角色体验感受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将自己置入到文章当中,将自己幻化为文章主人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与背景。以主人公的角度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模拟体验法。就目前小学语文课本而言,大多数文章都是生活情节与体会的描写。模拟体验法就是让学生将课文里的情节转化到现实的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真是的生活体验中把握文章要领,学习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4)联想体验法。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同样有很多历史性事件甚至是虚拟事件,在遇到这种文章的时候,对文章的学习就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通过联想与想象对文章所情节进行虚拟构造,这样进行把握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2.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2.1 创新师生关系。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仍有一部分老师以权威自居,经常将个人意识强加于学生,对学生进行强硬的知识灌输,这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教育兴趣的降低。然而,对于正在性格和习惯养成期的小学生来说,老师对他们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因此,创新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师生要互相尊重,老师要真正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导者,尊重学生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与认识,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纠正学生在自主体验性学习当中所吸收的而错误认识和负面情感,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推动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发展。
2.2 改变学习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国旧的教育体系当中,一直是以老师为主体,课堂以老师讲授为主,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教育制度不断变革的今天,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老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自己学习、把握为主。学生要自主进行体验性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另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这门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以后发展的基础。同学之间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3 改变教学方式,让同学真正进行体验性学习。在我国教学制度不断变革发展的今天,要想真正实现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验。例如,(1)朗读体验,学生可以对所学文章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把握理解,进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2)表演体验,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多数为生活情节与体会的描写,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小组对文章进行情境重现的表演,通过表演体会文章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好的体验课文中所教授的内容与内涵,进一步促进当代小学生的全面发展;(3)问题体验,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对事物的思考分析能力。
3.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所学及个人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惊醒了探讨分析。得出体验性学习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整体感受把握法,通过整体阅读把握文章主旨;角色体验感受法,通过体验角色生活环境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模拟体验法,通过模拟表演体会文章内容;联想体验法,通过联想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发展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有三种,分别有,第一是创新师生关系、第二是改变学习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是改变教学方式,让同学真正进行体验性学习。然而,个人认识有限,无法对此问题的分析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此文章可以在我国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教学的研究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126-03
如今,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或私立幼儿园抓住家长不甘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打着“游戏教学,让孩子快乐学英语”的宣传旗号,使得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孩子进入了幼儿英语学习的课堂。笔者首先从游戏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理论依据中找到游戏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应用的基点,接着分析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尝试给家长揭开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面纱,也给教师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一、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论述
游戏是幼儿最重要、最主要的活动,任何一个幼儿的成长都离不开游戏。如今,承认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保障这种需要的满足并使之成为幼儿基本权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一些著名的关于儿童权利与福利的国际文件,如《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都把游戏与娱乐定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1]。在国内,关于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中同样强调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在实施原则中提到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显然,要实施幼儿英语教育,游戏的应用必不可少。
目前在国内,幼儿英语教育虽然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但根据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幼儿身心发展、认知特点、语言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激发与培养幼儿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这已经是众多学者的共识[2]。然而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学习力》一书列举了六项外界信息输入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或令人产生兴奋及愉快的感觉。其中一项为“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平淡、抽象的有趣”,即当遇到平淡无味而又必须学习的东西时,如果把它们与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相结合,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的兴趣[3]。对于幼儿而言,最生动活泼的形式莫过于游戏了。因此,游戏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尤其重要。
然而,游戏是以娱乐性为目的的,游戏一旦应用在教学中,在兼顾娱乐性的同时,还要达到教育的目标[4]。游戏幼儿英语教学活动是有一定的教学目的的,有着它的特殊性,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很难起效果,甚至无效果。下面,笔者将从理论出发,分析事实,力求从中找到提高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的方法。
二、游戏在幼儿英语活动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要想把游戏玩好,使其在幼儿英语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从理论上找到依据,用理论去指导幼儿英语游戏的设计和应用。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让?皮亚杰(Jean Piaget)从对自己的孩子的观察实验研究开始,继而对儿童从婴幼儿期到青少年各阶段心理过程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游戏理论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实验研究发现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力,他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人从婴幼儿开始就有着简单反射的生活,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逐渐修正自己的全部行为技能以适应各种环境的要求[5]。在皮亚杰看来,游戏是儿童认知兴趣和情感之间的缓冲,也是同化到顺应的缓冲。在轻松快乐的游戏虚拟环境中,可以引发孩子自我意识和学习的热情,对现实成人社会行为进行模仿,从而逐渐顺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游戏是儿童成长的过渡,是认知发展的需要。
在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的时候,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需求,将合适的游戏运用于教学中,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让孩子在游戏的情景中理解英语,在游戏的活动中应用英语,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逐步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
(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研究是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至今已经发展了四十多年,研究学者们对此课题的研究所持的目的、角度不一,所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争论激烈,甚至分阵营对峙。在此,我们主要围绕游戏应用于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幼儿外语学习的特点,简述与之有密切关系的理论依据。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他在前人和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学习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监控模式由五个假说构成,其中,习得和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Hypothesis)、?Z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对游戏在幼儿英语教育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学习和习得假说
在语言教学理论中,学习是指儿童在正式环境下(如课堂)有意识地、系统地、正规地学习语言的过程。习得又叫获得,是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不经过正式的教授而自然地、下意识地获得语言的过程[6]。第二语言可以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获得。克拉申认为,两种途径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是有意识的行为,而习得是潜意识的行为;两种途径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并不是独立的,反之,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国际知名应用语言学家Rod Ellis指出第二语言的获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吸收而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然而,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习得”所具备的自然、轻松、无任务压力的学习特点符合幼儿的认知,因此,在幼儿英语教育中,“习得”应为主导,而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的适当应用就可以使孩子在“习得”的状态中学习英语。
这些需要教师平时在教学、生活中注意观察和积累,设计游戏的时候开拓思路、放宽视野,把语言当作交流的工具,目标在语言学习,但又不仅着眼于语言学习,使游戏丰富起来。
(四)问题四:一味游戏,忽视英语语言学习目标
英语教学中的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习得语言,游戏要兼顾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对英语教学起到服务的作用,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对策:根据语言学习目标和重点去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
篇5
1.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小学数学教育在新课改后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笔者从大量的教学案例中发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小学生学习数学时有一定的难度。其不同于语文学科,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科目,要求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概念的含义,把抽象的概念转变成易被理解和记忆的数学知识。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课堂中和小学生的交流过于古板,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太规范,使得课堂气氛不活跃,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时缺乏主动性,数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对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育者应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运用,才能保证高效的数学教学质量。
2.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高效的语言教育问题是值得数学教育者探究的。针对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就得有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关于怎样解决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解析。
(1)注重语言教育的规范性。教育的目的是传播知识,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要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一是,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将语言简化,明确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数学中的概念。二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声音要洪亮,吐字清晰,使学生听清楚教师的指令。同时,还要避免平翘舌的混淆,应为学生营造语言质量较高的数学课堂。
(2)注重语言教育生动性。数学课程不同于语文科目的课程安排,在小学数学都是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对小学生而言缺乏趣味性,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饰手法来赋予抽象的数学概念以生命力,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活跃度,要从设计有效语言教学开始。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利用生动的语言、丰富肢体语言及夸张的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篇6
一、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后进生的成因。
一是学习方法问题。不切合学生实际和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实质上是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他们的形成往往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不适应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的循序渐进性规律,过去的学习是现在学习的基础,现在的学习又是今后学习的基础。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有效开展针对性教学的前提。通过调查摸底,分析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如下:
a 类:觉得经常记忆英语单词、语法、句型、结构等枯燥烦琐,缺乏兴趣去识记,不能坚持养成朗读、记忆的良好习惯。
b 类:因为基础相对差,听课较为吃力,跟不上正常教学步骤,考试成绩不理想,伤害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因而惧怕上英语课。
c类:由于不适应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及课堂教学中易被忽视,甚至时而受到批评,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严重者变成与英语教师的对立。
d类:学习习惯较差,自控能力差,不愿花时间去预习、复习和读记,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掉队。
二是学习心理问题。
这些学生平时对待英语学习表现出畏难、自卑、退缩等心理状态。老师不仅要从教学上加以研究,做到因人施教,还要在情感上对困难学生多一份关爱,尊重他们,与他们真正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困难学生是教育、转化他们的起点,是关心他们的基础,也是他们自我认识的保证。
二、对策
过度焦虑可能是“困难”学生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有时候,我们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动作或严厉的言辞往往会触发学生的焦虑心理,而周围小伙伴们对他的否定批评更会加剧这种焦虑程度。学生带着紧张恐慌的心理上课,其思维活动就会自然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就易分散。
1.针对心理弱点,激发后进生自信心和上进心。
①给予理解和信任
作为教师,我们应正确对待后进生,对于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表示理解。同时还要有极大的耐心、宽容心、同情心和爱心、不歧视、不讨厌、不排斥他们。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同学给予他们理解、支持、关心,并帮助他们,以满腔的热情积极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到英语学习中,相信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能学好。给他们以极大的信任和理解,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
②让后进生拥有成功的体验
成功最能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追求。后进生因为学习差容易产生自卑感,不敢也不愿回答问题,怕出错误,怕同学和老师笑话他们。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在教学中常借助于手势、实物、图片、情景设计等直观形式,启发引导后进生的思考。笔者以前有个学生既聪明又调皮,但他的英语模仿能力很差,许多单词发音都不准确,每次课堂上开火车读单词,同学们都会为他与众不同的发音而哄堂大笑,他后来就干脆不读了。课后,我找他谈话,他说他语音不好,常被同学们取笑,所以不喜欢上英语课。
后来,我改变了评价方式,只要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我都会给他一个good!或wonderful!,并奖给他一颗小星星作为鼓励,并和全班同学一起为他鼓掌,果然他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好了,每次上课都聚精会神听讲,踊跃地举手发言。老师的表扬、鼓励是兴奋剂,一旦注入学生的血液,就会让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惊奇的力量。
③尊重和爱护后进生
尊重和爱护后进生,使他们在人格上受到平等的待遇,才能使他们与教师关系融洽,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能冷落他们,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放弃他们。对于后进生,老师应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早读和自习期间应对他们多进行辅导,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作为英语教师,应对后进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应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信任、关心、爱护和尊重,只有这样才会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们的学习兴趣。
2. 因材施教,指导其正确的学习方法
①根据后进生的个性实施教学,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
不同阶段的后进生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更有各自的个性。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后进生个性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不同类型的能力、性格特征进行教学策略上的调整,对每一个后进生都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如有的后进生太自以为是,要挫一下他的锐气;而有的则喜欢老师的经常性表扬。
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质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或任务的难度。教师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估计后进生的个性发展水平,而应当在“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指导下,为后进生安排恰当的教学内容,创造学习的最佳条件。每一名后进生的基础、理解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尽管都是后进生,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后进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对于听力较差的,应督促其跟录音磁带听、读。对于记不住单词、短语的,应发动“一帮一”小组,培养小老师,以“优”带“差”,督促他们每天坚持记适量的单词、短语。对于语法不懂的,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讲解习题、试卷。在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只有当他们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喜悦,他们才会愿意学英语,才会喜欢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和成绩。
②帮助后进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
大多数后进生往往是“笨鸟低飞”,甚至于“笨鸟不飞”。我就只好带着他们先飞,我利用早读课和自习课帮助后进生习新课。帮助他们多次温习单词的拼读,试读课文对话,翻译等。和后进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③督促后进生课后复习
对后进生的作业我总是认真批改,仔细纠正他们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而且养成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每天早读,指定的优生会代替我督促并检查他们的单词及词组拼写。每单元结束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叮嘱后进生千万不要把太多的缺漏带到下一单元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差距。
④给后进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篇7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将两种学习的效果进行比较,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通过后者,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这种学习活动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因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二、体验学习的实施
1.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1)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语文素材。“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
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或小组合作设计一张主题为“海底世界”手抄报。于是,全班学生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收集图片、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还有的设计版面。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虽然学生第一次做手抄报,但作品令我非常满意。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甚至在手抄报中有许多我们教师不了解的海底知识。结果在正式上《海底世界》一课时,学生们就显得轻松多了。原本感觉很难讲授的知识,学生对答如流,并且还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课内容的东西。正是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他们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特别轻松。
(2)课上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也才能很好地运用我们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这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一只小鸟》时,我在课的最后提出一个问题:“事情后来怎么样了?”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给出两种答案:(1)小鸟死了,再也听不到歌声了;(2)小鸟被救活了,小朋友还可听到歌声。接着,学生就这两种答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情境中的问题是开放的、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所以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虽然各有不同的见解,但我能看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
2.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在教学《集市和超市》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到超市里买学习用品”。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学会了礼貌用语、寻找所需物品、到收银台付钱、刷卡等知识,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寻求帮助。
通过把课本中的新授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性的方面转化。因此,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篇8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优化问题 德育教育
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初步形成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高中数学中的优化问题体现出研究性学习中的德育教育。我通过三道优化问题的例题进行讲述。
例1:某单位用216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地块上建造一栋至少10层,每层2000平方米的楼房。经测算,如果将楼房建为x(x大于等于10)层,则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为560+48x(单位:元)。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多少层?(注:平均综合费用=平均建筑费用+平均购地费用,平均购地费用=购地总费用/建筑总面积)
设应建x层
f(x)=21600000/(2000x)+(560+48x),(x≥10)
f(x)=10800/x+48x+560≥2 +560=2000
当10800/x=48x,即x=15时,f(x)最小。
答:该楼房应建为15层。
通过这道例题,学生初步对建筑有了了解,楼房该怎么建造,高度,每层面积,每平方米建筑费用之间都有关系,都要利用数学这个工具才能完成。
例2:计算机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磁盘是带有磁性介质的圆盘,并有操作系统将其格式化成磁道和扇区。磁道是指不同半径所构成的同心轨道,扇区是指被同心角分割所成的扇形区域。磁道上的定长弧段可作为基本存储单元,根据其磁化与否可分别记录数据0或1,这个基本单元通常被称为比特(bit)。
为了保障磁盘的分辨率,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需大于m,每比特所占用的磁道长度不得小于n。为了数据检索便利,磁盘格式化时要求所有磁道要具有相同的比特数。
现有一张半径为R的磁盘,它的存储区是半径介于r与R之间的环形区域。
(1)是不是r越小,磁盘的存储量越大?
(2)r为多少时,磁盘具有最大存储量(最外面的磁道不存储任何信息)?
解:由题意知:存储量=磁道数×每磁道的比特数。设存储区的半径介于r与R之间,由于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需大于m,且最外面的磁道不存储任何信息,故磁道数最多可达 。由于每条磁道上的比特数相同,为获得最大存储量,最内一条磁道必须装满,即每条磁道上的比特数可达 。所以,磁盘总存储量
f(r)= × = r(R-r)
(1)它是一个关于r的二次函数,从函数解析式上可以判断,不是r越小,磁盘的存储量越大.
(2)为求f(r)的最大值,计算f′(r)=0
f′(r)= (R-2r)
令f′(r)=0,解得r=
当r< 时,f′(r)>0;当r> 时,f′(r)=0
因此r= 时,磁盘具有最大存储量。此时最大存储量为 .
这样,利用数学中的优化问题,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曾经和一个学生谈话,那个学生认为学不学习毫无所谓,反正以后想做生意。于是我给他看了一道题,让他看看做生意与数学的联系。
例3:某制造商制造并出售球形瓶装的某种饮料.瓶子的制造成本是0.8πr 分,其中r是瓶子的半径,单位是厘米.已知每出售1mL的饮料,制造商可获利0.2分,且制造商能制作的瓶子的最大半径为6cm.问(1)瓶子半径多大时,能使每瓶饮料的利润最大?(2)瓶子半径多大时,每瓶饮料的利润最小?
思考1:1mL饮料所占的体积是多少cm ?半径为r的瓶子最多能装多少mL的饮料?
思考2:每瓶满装饮料的利润(单位:分)是多少?
思考3:设每瓶满装饮料的利润为f(r),则函数f(r)的定义域是什么?
思考4:函数f(r)=0.8p(r /3-r )(0
思考5:函数f(r)=0.8p(r /3-r )(0
思考6:市场上等量的小包装的物品一般比大包装的要贵些(如半斤装的白酒比一斤装的白酒平均价格要高),在数学上有什么道理?
将包装盒捏成球状,因为小包装的半径小,其利润低,生产商就提高销售价格平衡与大包装的利润。
德育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学习。但这里所讲的“活动”或“实践”,不能仅仅从字面上、从直观上理解,把它理解为让学生“动”起来,或者让学生“操作”,而是要把它理解为“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那些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没有触动的“活动”,不是真正的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教学 研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0-02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将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扩充为融图像、声音、文本三者于一体的扩散式授课模式。可以说,它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催化剂,能够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改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良好教学目的。
一、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为主,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尊重,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丧失探究的意识。在传统模式越来越与时代脱轨的关键时刻,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为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并重新唤醒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多感官刺激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不管多苦多难,都有攻克难关,奋斗到底的决心。多媒体教学融“图像、声音、文本”于一体,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的讲课,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面,丰富地展现课内所学知识相关的彩色图片,更不可能再黑板上再现课文中的内容。因而同学们学起来比较被动,渐渐地就没有了学习的热情。新媒体教学则可根据课文内容,展现相关年代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能够根据这些图片重回历史,展开身临其境的激烈讨论。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像,甚至是一段电影,这样能够十分形象、具体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对学生们学习课文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比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虽然课文用了比较精确的语言讲解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但是因为学生受个人阅历的影响,很有可能没去过小兴安岭,仅凭课本中对小兴安岭的介绍,无法透彻地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之所在。这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播放经过精心挑选和准备的小兴安岭四个季节比较有代表性的风景图片,学生们看完豁然开朗,从此对这篇课文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将之前复习时读到的课文,与图片联系起来理解,就能够达到完美效果,记忆犹新,理解透彻。
(二)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图像”等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深知小学生的心理喜好,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还是个孩子,他们对各种色彩的图片,或者是给人立体感的图像,或者是给人心灵抚慰的音乐,都特别感兴趣。因为喜欢而改变。过去上课沉默寡言的学生,看过多媒体播放的内容后,心中激情澎湃,想积极地配合教师提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一来,十分利于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发挥。既然学生在感兴趣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能够积极踊跃地发言、提问,那么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备课,将重点和难点的内容穿来,让学生在兴趣中就将知识学到。这样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教学模式便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这也是新课标要求下的完美授课模式。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师生和谐关系,形成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一堂语文课中,学生和教师是关键的因素。教师,传道授解惑者,他们的任务是教授学生知识。而学生进入学校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融洽,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出现,让师生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一)转换角色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得了,教师始终会按照他的教学目标和方案滔滔不绝地讲课。这种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因自己落后了一些而选择辍学。由此可见传统模式的危害极大。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冲突比较多,矛盾比较多。为适应新课标理念的精神,多媒体语文的课堂教学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可以积极踊跃地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某些问题通过讨论或者自主探究等模式来解决。由此可见,师生关系也缓和了,没有过去那么尖锐,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优化关系
多媒体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精彩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图像和音乐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教师只是起着协调和帮助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讨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双向的交流的朋友关系,教师再也不像过去板着脸孔只顾在课堂教学。在这种良好氛围下,学生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极大地尊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能够更加和谐地进行课堂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两点内容
多媒体教学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师生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在备课中做到心中有数
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好地展现出来,巧妙地融入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所准备的多媒体资料一定要本着让学生易学、愿学的宗旨,让学生达到思维的创新的目的。
(二)多媒体课堂上的安排要能够体现师生互动性
虽然有了多媒体这门技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如果不讲究技巧,仍然机械地授课,是达不到高校课堂的目的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所以在多媒体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互动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学习;策略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员通过对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到目标。体验学习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百次的创造意志。教师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学生自主参与,学生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实施体验学习,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禁锢,注重联络学生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乏味、压抑的气氛中会产生低沉消极的情绪,教师要尽量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热烈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体验式学习中,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教学将生动的直观形象与个体的语言描绘相结合,为学生感悟书本知识架设了一座桥梁。情境的展示,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包括影视图片、音响和声形结合等。它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想象再造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恰如其分的体验情境,包括情感浓郁的语言情境和形象直观的事物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交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感受。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把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想象引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有感有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学生从体验活动中,理解了知识,同时也品尝到了求知的快乐。
三、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
现代教师观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诱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的主题,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各种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在积极的体验活动中获得对生活的认识。不管成功与否,学生从中都会有所收获。因为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
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越容易成功,越令人难忘。在教学中,为使学生对语言描绘的情境体验感悟更深刻,主体性发挥更充分,要做到“五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知识,多种感官参与交流,互相协调。在教学上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电视、幻灯、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实践,自悟知识;也可以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多发表意见,敢于献疑与质疑。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有持续吸引力的体验。它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十分有利于增进理解,唤起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生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多媒体的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往一些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记忆的内容,现在通过一些活泼的动画,栩栩如生的描述得以实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
五、拓展体验的空间
体验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应该仅限于在教学中进行,还应该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广泛地体验社会生活,直接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从而提高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图书馆、上网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背景,走近作者;可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捕捉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历史隔阂;还可提供一些诗歌、小说、散文和科普读物、科技说明文、科幻小说等时文精品,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品味和赏析;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收看电视,让学生从这个“窗口”中,了解时代风云、科技动态、生活信息等,体验改革开放的成就,把握时展的脉搏,展望未来社会,感受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 上一篇:化学制药前景
- 下一篇: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