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程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程度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日语精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97-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其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单独存在,因此学习外语就必然要学习该国的文化,而文化教育也必须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中国人与日本人同文同种,但实际上,由于两国之间各自受地理环境、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国的文化是“貌合神离”的。因此,在高职日语教学的同时,必须要意识到中日文化的差异,要把文化差异融入日语的教学,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类院校日语专业中的基础主干课程《日语精读》,是日语专业课程中课时比重最大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趋势下,众多的高职日语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高职《日语精读》课程中日文化差异导入的重要性

一、高职《日语精读》的教学现状

高职《日语精读》教学是以日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为主要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从课程要求而言,这门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的课程。

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语言技能教学一直影响着日语教学的发展,特别在《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日语语法结构的分析,常常运用单调的替换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语速和语调,并认为只有扎实的基本功,能灵活运用语法结构,能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从而忽视了对中日文化差异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可能会导致学生所讲的日语,尽管在语法结构上无可挑剔,却未能把自己的意图充分表达出来,有时甚至会犯下严重的语用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中日文化差异以及日本语言特点了解不足所致。有些日本人评价中国学生,日语句子说得很严谨,像在背诵教科书上的语句,十分完整,却说不出感情和韵味。还有的日本人反映,有些中国学生日语说得很流利但说得不得体,对日本文化尤其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了解不够,很难相处和交往。

以上说明了高职《日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语言结构,轻实际功能;重语言训练,轻文化传授。这些都与高职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相悖,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学生学到的纯语言知识不能“学以致用”,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很难达到要求。

二、高职《日语精读》课程中日文化差异导入的重要性

1.中日文化差异主要体现的三大方面

(1)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喜欢用坦率、自信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喜欢含蓄、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

(2)行为方式的差异。若要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中国人习惯绝对的看法和说法,是非分明。而日本人的行为模式一般不会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而是含糊其辞、委婉地表达,让对方去揣摩他们的想法。

(3)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都擅长形象思维,但与属于大陆文化的中国相比,日本属于海洋文化。因此,即便是同一种事物,由于双方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对事物的定义或描述也会不同。

2.高职《日语精读》课程中日文化差异导入的重要性

(1)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的。把文化导入日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或语法结构,而不学习其底蕴文化,就会造成虽能说一口流利日语,却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的现象。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日语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中日文化差异教学的导入,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与认知的能力。

(2)近年来,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日本企业的来华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来华投资的日企数量大幅攀升,随着中日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也随之日益增多。从而,因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交往中引发的误解也时有发生,这些事实使更多的日语教师认识到“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3)中日文化差异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满足语言学习的要求,从而促进日语教学,特别是《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这会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可以将中日文化常识融入教学,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点。

三、结束语

中日两国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截然不同,日本文化是日本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吸纳了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外来文化又将其巧妙地移植在本民族精神土壤上的产物。如果传统的语言技能教学完全将语言和文化分割开来,只注重教授语法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而忽视中日文化差异教学,将导致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日语。因此,将中日文化差异的教学融入高职《日语精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陈岩.谈中日跨文化交流中摩擦的主要原因[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1)

篇2

1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0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不同文化程度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及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见表2-3。

3讨论

3.1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表2显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母婴阻断方法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高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心理调试方法和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母乳喂养知识、产检注意事项和消毒隔离方法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高者对心理调试方法的指导需求较高,而学历低者对知晓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较高。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需求侧重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因人而异,保证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都得到满足。

3.2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对一讲解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最高需求,其次是多媒体放映和集体讲座。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方面的需求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3个方面(集体讲座、多媒体放映、健康教育宣传栏)的需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越高的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需求也越高,而学历较低的患者更希望通过直观、通俗易懂的途径获取健康教育知识。这可能与文化程度影响知识的获取方式有关。因此,在健康宣教的护理工作中,应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传授方式,因人施教,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对策

4.1重点宣教母婴阻断方面的知识据报道,重型肝炎病毒感染胎儿总病死率为48.15%,其中55.56%与HBV感染有关。另据估计,我国的慢性HBsAg携带者至少有1/3(可能高达40%~50%)是由母婴传播而造成的。可见母婴传播发生率极高,及时采取有效的阻断方案至关重要。除向患者讲解母婴阻断的重要性外,还应告知其阻断的具体方案,现今效果较好的主要有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婴儿联合免疫、单纯疫苗免疫3种。方法分别为:1)在孕28、32及36周时,对孕妇肌内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在婴儿出生后12h内及1、6个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5μg,同时肌内注射HBIG200U。有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阻断失败率为3%~7%。2)婴儿出生12h内及1、6个月单纯注射疫苗。有研究表明,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是目前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将最新、最有效的母婴阻断相关知识及时传达给患者,使她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母婴阻断的工作中,以减轻她们焦虑、紧张的情绪,采取正面的态度面对疾病。

4.2加强心理调试指导HBV携带孕妇存在焦虑、抑郁等很多负性情绪,为了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对其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指导。对于学历较高的患者,可指导其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或阅读简单有趣的书籍等,鼓励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学历较低的患者对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除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外,还应着重讲解心理因素和情绪对疾病发展及胎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应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支持、理解与爱护,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

4.3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有针对性地向其讲解用药知识、治疗方案及效果,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注意餐具等生活用品单人单用,及时清洁、消毒。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尤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患者若计划再次妊娠,应指导先行病毒负荷量检测,选择病毒负荷量小的时候受孕,有助于减少母婴病死率和母婴传播率;在病毒负荷量较大时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再妊娠。

4.4加强饮食、产前检查及母乳喂养等指导加强营养,进食适量优质植物蛋白,以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采取左侧卧位,有利于胎盘的血液循环。定期检查肝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改药,避免使用各类损害肝脏的药物。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胎动,准时接受产前检查,定时监测胎心,密切观察母体变化。产后进行母乳喂养前应先行HBV-DNA检测,阴性者可行母乳喂养,阳性者应指导人工喂养。

篇3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护理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中的障碍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体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健康杀手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老年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自我血糖监测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效果。然而众多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O测的依从性并不高,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进一步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1 主要影响因素

1.1年龄因素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人群体中退休在家的糖尿病患者中其血糖的自我监测依从性要显著的高于仍在工作的糖尿病患者[1],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在不断的提升,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也在不断的提升。汪刘涛等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明显好于非老年组,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加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除此之外,当老年人退休之后,有更充足的时间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血糖自我监测的依从性也会显著提升[2]。

1.2经济状况 邹建英等对26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经济原因也是影响老年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高低的主要原因[3]。在城市中生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要显著的高于农村患者。主要原因可能与城市人口由于经济能力较高,因此具有更好的血糖监测仪器购买能力和自我监测能力[4];除此之外城市人口更容易获得医疗支持,同时城市人口在获取医疗知识以及相关医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也更广,因此其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也会更高[5]。

1.3老年患者糖尿病知识的相关掌握情况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多种不同的获取糖尿病知识的途径与渠道,导致患者监测的依从性不高的原因与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的情况有直接关系[6]。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的不足将直接影响着老年患者对于自我监测血糖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于监测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会相对欠缺,因此导致自我监测血糖的依从性降低[7]。程建群等[8]在研究中发现有多大65.2%的患者对于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不知道在糖尿病治疗中提供自我监测报告的重要作用[9]。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普及血糖自我监测知识是提升患者自我监测依从性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若能较好的掌握血糖的自我监测知识和技能,其自我监测的依从性也会大幅提升。因此必须认识到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性。

1.4文化程度 苏兰等[10]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额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要显著低于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这说明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可能与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获取方面具有缺陷有关,同时文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老年患者对于自我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11]。

1.5家庭及社会支持 家庭及社会支持是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人、朋友对于患者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物质上与情感上的帮助[12]。有效的家庭以及社会支持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监测的自我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当患者在物质上或精神上遇到困难时,家庭以及社会支持会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支持与帮助[13]。家庭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活动场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家人以及朋友给予患者的帮助将有效的提升血糖的自我监测依从性。

2 护理研究进展

2.1强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工作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依从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因此通过针对老年患者展开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向老年患者普及必要的糖尿病知识以及糖尿病的危害性等,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于糖尿病中自我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同时也将有效的促进患者积极开展自我血糖监测。通过对老年患者讲解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理、临床病症表现、治疗方式与原则等,能够使患者意识的开展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进而有效的提升老年患者的自我监测依从性,更好的控制糖尿病。

2.2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确保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关于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服用药物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等将有助于患者自我监测依从性的提升。使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医嘱遵循科学的用药时间以及用药计量等,禁止患者自行加大药量,或者停药少药等。使患者了解到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接受终身治疗的准备,提升老年人患者对于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重要性认识程度。

2.3注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首先应该细致的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以及记忆力状况等,针对存在经济困难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对其提供必要的帮助。针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患者应该适当选取价格较为优惠的药物,针对患者合理科学的制定用药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爱的关怀,了解患者记忆力情况,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进行定时、定期的自我血糖监测。

2.4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可以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通医疗咨询专线,确保老年患者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提升医患的沟通效率,畅通糖尿病患者的就医渠道,改善医疗环节,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主动理解和体谅患者的困难,做到切实为患者的利益着想,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愿意配合治疗,不断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

目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状况并不容乐观,这不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疾病控制,导致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因素、经济状况因素、文化程度、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以及血糖仪的可靠性程度等。因此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z测的依从性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自我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也才能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刘涛,薛燕,侯冉,等.影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因素的文献回顾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6,01:57-60.

[2]黄莹,蒋守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01:59-62.

[3]邹建英,蒋青,成兴波,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应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6,08:925-928.

[4]徐雪梅.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科技,2014,11:41-43.

[5]吴然,陈丽榕.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5,01:33-37.

[6]刘瑞芬,魏淑萍.综合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246.

[7]周玲.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08:1113-1115.

[8]程建群,肖锐霞.老年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34:4871-4872.

[9]傅海静.家庭访视在老年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及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02:187-188.

[10]苏兰,李迎春,彭金玲,等.护理干预在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04:289-290.

[11]王桂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30:4011-4012.

篇4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知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2-0004-03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世界约有3.5~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已得到公认,但同时乙肝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依从性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针对患者不同的乙肝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抗病毒的疗效[2]。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采样的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其中男112例,女48例;年龄23~45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32例,大专44例,高中36例,初中40例,小学8例;居住地:城市72例,城镇56例,农村32例;入院次数:1次72例,2次61例,3次及以上27例。

1.2调查工具

根据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由2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患者入院次数;第2部分为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知识了解程度、情况共25项,其中疾病基本知识10项、预防知识4项、治疗知识11项。了解程度采用3级评分,总得分25~75分,得分越高,表示了解程度越低。

1.3调查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由本科室经过培训的2名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填表方式,患者可自行填写调查问卷或在调查者的协助下进行,问卷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其发放问卷160份,全部收回,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慢性乙肝患者有关乙肝疾病知识了解程度

160例患者对乙肝相关知识缺乏,对各条目的不了解率除了乙肝临床表现、合理饮食、抗病毒治疗等3条目为20%,其余为25.0%~94.4%,而能了解者除了临床表现56.3%、戒酒50%,其余为0~43.7%。其中疾病基本知识10项平均得分1.93分,预防知识4项平均得分2.29分,治疗知识11项平均得分2.42分,平均总得分为55.12分。见表1。

2.2 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对患者的问卷总分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以疾病相关知识问卷总分为应变量,以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和患者入院次数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赋值方法:性别:女=0,男=1;年龄: 20~24岁=1,25~29岁=2,30~34岁=3,35~39岁=4, 40岁以上=5;居住地:城市=1,城镇=2,农村=3;入院次数:小学=0,初中=1,高中=2,大专=3,本科及以上=4)。其中入院次数、文化程度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我国具有较高的肝炎发病率,据报道人群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到60%,患者疾病的长期自我监测对于病情变化的及时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使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的可能性大大地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而我国的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较为匮乏的相关疾病知识,应加强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4]。

本研究通过对乙肝患者了解乙肝疾病相关知识情况的调查发现,患者对乙肝疾病基本知识、预防知识、治疗知识3个方面的了解情况一般。特别是对育龄女性选用药物、干扰素治疗注意点及耐药变异处理了解程度较差。这可能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亦提示医务人员要加强治疗知识宣教。

研究中对乙肝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入院次数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关(P < 0.05)。其中入院次数作用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本次调查中发现入院次数多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高,因多次入院,医务人员多次宣教,而且还有跟病友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不断积累的结果。文化程度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的影响也很大。个体对问题的了解能力、掌握程度及看问题的方式方法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文化程度高低的影响[5]。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讲自理能力的潜力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得到自我护理也更容易,此外,这类人群具有较为广泛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对知识的认知及记忆力也非常强,而且他们比较留意疾病相关知识,善于采用多种方式,比如上网查资料,看相关书籍来了解疾病知识[6]。因此相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而言,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乙肝疾病知识了解程度高。

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知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当让患者明白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的重要性,增加其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其次,针对患者对治疗知识相对薄弱的情况,而正确选择抗病毒药和医从性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有所侧重,详细向患者讲解。第三,健康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地进行,尤其要考虑入院次数和文化程度的差异。对于入院次数少的患者,可以推荐入院次数多的性情乐观的患者与其交流,提供一些经验。另外,在平时护理中更多地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特别是近年来肝炎防治进展。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宣教应尽可能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此外,由于此类患者往往经济条件较差,没有明确的治疗意向而容易导致治疗中断,所以对其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如何调理心理状态、擅自减药及停药的危害等内容[7]。

对乙肝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道乙肝可治,耐药可防,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信心,征服乙肝。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8],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反复强化健康宣教,有利于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2):65-76.

[2] 谢青. 口服抗病毒药物耐药管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28.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29.

[4] 易露茜,杨旭,王小万. 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72-473.

[5] 鲁礼琼,李丹,欧阳玉燕.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 护理研究,2005,19(1):126-127.

[6] 于有芹,刘秀兰,王亚玲,等.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家属的防护知识及行为调查[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2):70-71.

[7] 彭根英,刘慧芳,钟翠莲,等.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J]. 护理研究,2003,17(10):1139-1140.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本院就诊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调查表,对本院就诊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占55.09%和44.91%。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包括户口类别、儿童父亲的文化程度及母亲的职业特征。结论 应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职业、流动人口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

【关键词】 儿童家长 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牵涉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儿童家长,他们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需求、满意度等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为了解本院就诊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2010年1月~2010年5月对600名本院就诊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0年5月600名本院就诊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预防接种知识掌握及其获取途经等。调查了600名儿童家长,除去不合格问卷30份,共回收570份,有效应答率为95%。问卷根据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采取一对一询问和自填式两种。

1.3 统计方法

将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给予赋分,即知道一种疫苗或一种疾病赋值一分,反之为0分,将所有分值相加得到预防接种知识总分,本表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18分。所有调查资料,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1儿童及其父母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在570名儿童中,年龄为一月龄~11岁,其中男308人,女262人分别占54.04%和45.96%,有湛江市户籍的397人,暂住>3个月的173人,分别占69.82%、30.18%。家庭月收入1000<元的占6.40%,1000元的占32.80%,3000元的占28.80%,>5000元的占32.00%。

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见表1

表1 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特征表

构成比(%)

父亲

母亲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2.4

4.4

初中

18.4

23.8

高中/中专

33.2

36.6

专科

20.8

19.6

本科

23.2

14.2

硕士及以上 2.0

1.4

职业

个体经营

32.5

18.9

公司职员

31.0

24.6

行政干部

13.2

13.5

工人

14.0

8.0

家务/待业

0.8

23.3

其他

8.5

11.7

2.2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度

将本院就诊<7岁儿童常规接种的8种疫苗分别列举,儿童父母知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肝疫苗(82.60%)、卡介苗(82.30%)、口服脊灰糖丸(81.50%)、百白破联合疫苗(80.46%)、麻疹疫苗(71.68%)、流行性乙脑疫苗(70.58%)、脑膜炎疫苗(63.20%)、甲型肝炎疫苗(58.92%)。13.86%的人完全不清楚儿童在<7岁接种疫苗的种类。

在调查上述8种疫苗所预防的10种传染病时,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脊灰(81.08%)、结核病(69.14%)、百日咳(68.30%)、麻疹(67.00%)、乙型肝炎(63.10%)、白喉(59.20%)、破伤风(57.40%)、甲型肝炎(53.20%)、乙脑(52.8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1.50%)。本组儿童父母知晓度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为314人和256人,分别占55.09%和44.91%。

2.3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来源

儿童父母获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途经,主要是计免人员告知(73.50%)、预防接种告知书(56.58%)、自己了解(38.70%)、各种宣传活动(35.35%)、同事或朋友(30.10%)、广播或电视(25.40%)。

2.4影响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的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包括户口类别儿童父亲的文化程度及母亲的职业等特征与其预防接种知识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改善居民对预防接种服务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对预防接种服务的主动需求。必须加强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当地居民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通过改变居民的认知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对本院就诊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的知识展开调查,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的种类及所针对预防的传染病作为预防接种的知识,表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18分,中位数得分14分。考虑到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得分的频数分布呈明显偏态分布,因此以中位数得分做为分界点,将得分划分为高分和低分俩组,得到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为314人和256人,分别占55.09%和44.91%。说明居民预防接种知识较好,对于常用的疫苗,应是今后宣传和推广的重点。

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非常复杂[1]。本次调查显示,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主要因素包括户口类别、儿童父亲的文化程度及母亲的职业等特征。父亲的文化程度高、湛江市户籍人口、来湛江时间越长和母亲职业等与其预防接种知识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的文化程度越高,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程度越好;湛江市户籍人口和来湛江时间越长的居民预防知识接种越好;以行政干部作为参照职业,行政干部和公司职员预防接种知识较好,个体经营、工人、家务/待业、其他职业的预防接种知识较差。提示我们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时,应多关注和评估上述情况,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职业、流动人口的特点,采取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篇6

【关键词】外科手术患者 焦虑 护理

外科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想通过对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然后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为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间我院脑外科100例手术患者进行随机性调查,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4例,高中及以上46例。

1.2方法

1.2.1采用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1]对100例患者进行调查,然后统计分值。

1.2.2将100例患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分别统计患者的计量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100例患者的SAS分值为47.24±8.69,中国常模标准分值为37.23±0.58[2],两者比较差别极显著(P

2.2年龄与患者焦虑程度的关系 见表1。结果显示两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

表1 不同年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x-±s)

2.3文化程度与患者焦虑程度的关系 见表2。结果表明两者差别极显著(P

表2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焦虑评分比较(x-±s)

转贴于

2.4不同性别患者焦虑程度的关系 见表3。结果表明两者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男女性患者焦虑程度并无显著差别。

表3 男女患者焦虑评分比较(x-±s)

3 讨论

3.1本文调查表明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有明显的焦虑情绪,患者身心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因此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缓解。

3.2 经调查手术患者的精神压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病情影响,与医护人员交流少[3],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由于对治疗及相关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心理调节能力低以及相对收入较低,从而产生茫然和焦虑。另外,本文调查中年组患者焦虑值高于老年组,其原因为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身体不好影响工作。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医护人员应该迅速地制定治疗方案,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疾病和手术,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以消除患者顾虑。详细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教授患者必要的技巧。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松弛法;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等。其次,对待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我们应更加的有耐心,多与其沟通交流。再次,充分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因为了解患者真实疾患常局限于家庭,因此家庭支持对于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具有很大的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通过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支持,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我们在积极采取措施治愈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并通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护理和治疗,使护理工作达到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目的,这是护理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的体现,使整体护理理念得到贯通,同时也是现代护理模式重要性的体现。

参 考 文 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112.

篇7

[关键词] 围产期;保健;健康教育;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20-03

围产期孕妇的保健情况关系到胎儿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及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是通过有计划、系统的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到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1]。围产期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在我国,虽然围产期健康教育工作在很多地区逐渐开展,但仍然有部分地区保健设施利用不够充分,甚至有些地区还没有开展围产期的保健工作。本文通过对围产期孕产妇保健状况的调查以及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参加我院孕妇学校的孕产妇52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未参加孕妇学校的孕产妇5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年龄(27.6±6.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中专27例,大专及以上16例,职业:工人16例,农民11例,干部9例,其他1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8.1±5.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5例,职业:工人17例,农民10例,干部10例,其他15例。家庭月经济收入:观察组:>8 000元11例,5 001~8 000元25例,3 001~5 000元11例,≤3 000元5例;对照组:>8 000元8例,5 001~8 000元21例,3 001~5 000元15例,≤3 000元8例。

1.2 评价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问卷和回顾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1.2.1 健康教育内容 在孕妇学校接受的健康教育:①产前:包括产前定期孕检的时间,营养指导,自我检测胎心、胎动、孕妇体重等方法,围产期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临产的症状和体征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②分娩期及分娩后:如何使用腹压、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方法、产后的饮食指导及心理健康指导等。

1.2.2 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内容及评价方法[2] ①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预产期、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职业(工人、农民、干部、其他),丈夫的文化程度、职业等;②对围产期相关保健知识包括产前保健、产后保健、新生儿的护理、计划生育等四个维度共25题,每题答对为1分,错0分,共25分;③回顾临床资料,评价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产前检查、孕期保健认知行为、孕期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生产方式、产程、产后2 h出血、母乳喂养等方面的影响;④评价影响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技术资料比较采用行×列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影响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得分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两组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的比较

观察组平均产前检查的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两组孕妇首次进行产检的时间比较

观察组首次进行产检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2.4 两组孕产妇对孕期保健认知行为的比较

健康组对孕期保健认知行为的掌握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5 两组孕产妇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前体重增加少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顺产和母乳喂养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5。

2.6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6。

2.7 影响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因素分析

将对照组产妇的来源设为哑变量。将产妇来源、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丈夫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7个可能对产妇产前检查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丈夫的文化程度4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各因素与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的相关性分析见表7。孕产妇年龄越大,进行产检的次数越少;文化程度越高,进行的产检次数也多,家庭收入高的孕产妇及丈夫文化程度高的孕产妇都会增加其进行产检的可能性。

3 讨论

孕产妇的死亡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是一个社会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进步情况。有研究显示,在我国,城乡孕产妇的死亡率差异较大,农村孕产妇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这与医疗卫生条件有密切关系[3]。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孕产期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在我国,完善了围产期保健网,制定了统一的母婴保健手册,设立了爱婴医院,并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近年来,各地剖宫产率逐渐升高,尤其是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逐渐增高,远高于WHO提出的15%的指标,说明我国的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缺陷。目前对关于产前健康教育的内容研究较多,而对于产时和产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等研究较少。李杰虹[4]认为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产妇的分娩质量,减少剖宫产率。

围产期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孕产妇,在围产期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达到预防妊娠并发症、促进健康、使其顺利度过孕产期的目的。张慧等[5]对围产期孕产妇的健康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对孕期影响指导、自我监护、临产征兆、产时配合等健康知识需求强烈,其次是对新生儿的护理及母乳喂养的内容。刘俊[1]的调查显示,孕产妇最愿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为门诊一对一的方式,其次为讲座和健康宣传。围产期的孕产妇除了身体上的改变外,心理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会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矛盾心理、依赖心理、急躁心理等,而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孕产妇的不良心理反应,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围产期,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6]。张专等[7]对荣昌县农村妇女孕前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认为是否为计划外生育、家庭收入、到最近卫生院的时间和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影响产前检查的因素。一方面计划外生育的孕产妇为了躲避计划生育,往往不会去医院检查及生产;另一方面,计划外生育一般已有子女,孕产妇自认为有经验,对产前检查不重视[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检查费用有一定的补偿,从一定意义上可以促使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9]。本文的研究显示孕妇的年龄是影响孕妇产前检查的因素之一,年龄小、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高、丈夫文化程度高的孕产妇更容易接受产前检查。这可能与年龄小、文化程度高的孕产妇更容易接受健康教育知识有关。家庭收入高为产前体检提供了经济保障,因此孕产妇更易于进行产前体检[10]。这也与以上关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围产期保健状况较差的结果一致。丈夫的文化程度高能够影响到孕产妇的行为,也更容易接受产前体检。

本文对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参加孕妇学校的孕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高于没有参加过孕妇学校的孕产妇。而参加孕妇学校接受健康教育的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的次数多于对照组、第一次进行产前检查的时间早于对照组,而产前检查的次数和时间是保障孕产妇和围生儿健康的重要方面。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孕产妇更注重饮食的均衡,注意控制体重,控制胎儿的体重,更有利于顺产分娩。观察组第一、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如何在分娩过程中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产前检查可以保障母婴的健康,预防围产期的并发症,本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产后2 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孕产妇对围产期的保健的重视,从而保障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健康,减少围产期的并发症。影响孕产妇进行孕前检查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丈夫的文化程度,对于不同情况的孕产妇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俊. 围产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 医学创新研究,2007,4(5):88.

[2] 曾秀文. 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5-56.

[3] 黄锟,陶芳标,刘浏,等. 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社区干预效果的流行病学和社会学评价[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10):708-712.

[4] 李杰虹. 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分析[J]. 现代医院,2008,8(11):155-156.

[5] 张慧,童彩霞,凌敏. 围产期孕产妇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 护理与康复,2002,11(1):54-56.

[6] 周训平,蒋红梅,王贤华,等. 围产期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52-53.

[7] 张专,,唐晓君,等. 荣昌县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7):744-747.

[8] 黄嘉佳,洪蝶玟. 孕妇产前检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护理学报,2006,13(2):9-11.

[9] 叶梅芳,黄惠英,梁惠萍. 影响流动人口孕妇产前检查因素分析及对策[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347-348.

篇8

【关键词】老龄化 健康 影响因素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3.7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2.93%,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1.91%[1]。根据国际上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老年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基于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事实,本文主要论述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1 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1.1 经济因素

多年来,世界卫生组织 (WHO)及一些西方专家一直强调,导致居民健康状况差异及健康状况分布不公平的根源是经济社会地位而非病毒和病原体[2]。经济社会地位是影响一个人健康状况和期望寿命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3],是迄今为止最广泛、最重要的健康影响因素。

老年人的经济收入通常要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城市老年人的平均收入,要低于同期城市职工的平均收入;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劳动和子女的接济,经济收入低的问题尤为突出。经济收入低下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医疗保健等,从而影响其健康状况。

1.2 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

家庭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离退休、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就成为老年人物质支持、精神安慰和生活照料的主要依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医学水平的发展,家庭结构应由过去的“大家庭结构向”向“小家庭结构”转变。这种时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养老作用,增加了养老负担,同时这种结构也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1.3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影响很大。通常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从而带动经济收入和家庭地位也越高,其自我预防、自我保健意识也较强,健康状况也就越好。老年人文化程度高低还直接影响其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精神生活。我国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高。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还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高龄、女性和农村老人文化程度更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从而健康状况低于其他年龄组。

1.4 婚姻状况

婚姻是一个家庭的基石,也是正常家庭生活的必要条件,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丧偶率比较高。许多资料表明,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与健康状况关系十分密切,无配偶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要低于有配偶的老年人,这可能是由于缺乏配偶的关怀和行为退缩引起[4]。丧偶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和生活环境的急剧改变,导致丧偶老人的死亡率较有配偶者高。因此,对丧偶、离异的老年人需要提供更多心理、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与社会沟通、融合,以提高生命质量。

2 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对策探讨

2.1 加强人文关怀

政府、社区应通过各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开展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知识水平和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要经常为老年人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用老年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便于实施的方式,向他们宣传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从中找到寄托与乐趣,让老年人体验人文关怀,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鼓励老年人在贡献社会的同时,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不断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2.2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针对老年人年龄大健康弱化的特点,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发展社区医疗队伍,开展对不同状况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指导,对老年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延缓老年病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生话质量。积极开展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重视老年人心理保健。建立社区老年医院,实行全科医生制度。

2.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需要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应增强老年医疗经费的支出,扩大医保的覆盖面,切实解决老年人因经济问题而难以承担医疗费用问题;大力发展社区门诊服务和新农合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家庭、个人保障组织,大力培养老年人的风险意识、医疗保险意识,鼓励个人参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创造社会支持环境,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 考 文 献

[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2]WHO.Health Systems:Improving Performance.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16.

篇9

一、征集对象和条件

1、今年征集的对象和范围是:征集的农业户口青年,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优先征集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征集非农业户口的青年,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企业单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非学历教育民办大学的在校学生、高等院校接受无学籍的学生以及在各类高考补习班学习的青年也可以征集。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参军入伍,原就读学校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其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征集的女青年,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和2010年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2、征集年龄:男青年在2010年年满18-20岁(即1990年1月1日-1992年12月31日出生的),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可放宽到21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可放宽到22岁。女青年为2010年年满18至19周岁。根据本人自愿,也可征集部分年满17岁的2010年高中应届毕业生入伍。

3、征集条件:政治条件按照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关于征集公民服役的政治条件的规定》和有关规定执行,(无劣迹、无纹身,遵纪守法、品行良好的优秀青年);体格条件按国防部9月1日颁发的《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身高1.62米以上,体重达45公斤以上,无传染病,品貌端正,身体健康)。

4、征集办法及时间:适龄青年在本人常住户口所在地武装部报名,经政审、体检合格,并符合其他征集条件的,由市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从现在起报名。

二、工作方法

依据有关兵役法律、法规开展征兵工作,积极做好宣传教育,要在认真做好兵役登记的基础上将宣传动员工作反复深入做到每个应征对象的家庭、本人、单位、学校及主要亲属,宣传国家兵役法规、部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立志在部队成材典型、国家安置、优待政策等,对外出务工人员务必要在10月底前召回,并要求同时带回务工所在地公安机关证明(打工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各村要将预征人员的人数分解到各村干,明确责任到人。

三、主要奖惩措施

1、征兵经费:进市体检所需车费、食宿费、洗理费、政审费等由镇统一解决;人员误工费及其他费用等由各村自行解决。

2、奖惩:(1)各村进站任务数少1人罚100元(2)各村完成双合格人数4000人以上3人,-4000人2人,人以下1人,每多一人奖励100元,每少一人罚100元,(3)各村有双合格人员但由于名额限制没有出兵的不奖不罚。(4)将合格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进站任务数少1人扣1分,双合格人数少1人扣3分。

篇10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老年 高血压病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60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66例住院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男38例,女28例,年龄60~85岁,血压均高于140/90mmHg,并发高血压危象者1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者19例,以收缩压-舒张压增高为主者11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患病年限8~35年,出院后6周进行电话随访,记录用药情况。

健康教育评估:根据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身心状况、既往病史及家庭与社会关系、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的认识、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交谈、沟通获取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提高高血压患者诊疗依从性。

健康教育方式:根据农村老人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低的特点,采用工休座谈,宣传画册,观看相关的影碟,举出实际病例,请病人现身说法,或利用治疗间隙给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等方式,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农村老年患者的特点,采用个别辅导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反复强调;对自己疾病不在乎者,则重点讲明疾病的危险性及预防的重要性;对文化程度高者采取提供书面材料阅读及讲解的方式,对文化程度低者采取一对一讲解及示范教育方式。住院期间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全方位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其自控能力,提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健康教育内容:①心理指导:做好心理护理应根据患者不同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及性格特征因人施教,态度诚恳、耐心地与患者交谈,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用药指导:合理用药,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并且越早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小。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④适当活动。⑤对患者及家属的出院指导:出院之前应告知服药的种类、方法、时间、剂量。

结 果

对66例患者都进行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者58例(87.9%)。基本了解的8例(12.1%)。患者及家属均表示满意,无褥疮,无坠积性肺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除1例并发高血压急症患者转院治疗外,其余患者的血压均有效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遵医行为良好,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出院后6周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服药率100%。

讨 论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国内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需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的血压如果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全面有效地控制血压,除药物治疗外,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治疗措施。健康教育通过从心理、服药、饮食、生活与疾病的知识等方面进行宣教,使高血压患者掌握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使高血压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从而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率,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了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