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初中化学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怎么提高初中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

篇1

>> 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教学法初探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法分析 谈初中化学教学法 初中化学教学法刍议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的探究 初中化学怡情式启蒙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 初中化学课改后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法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法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法浅谈 浅议初中化学的教学法 初中化学的教学法初探 初中化学教学法之浅见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法浅析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法探究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法探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072-01 摘要:兴趣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有效的老师。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学生能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将会是事半功倍的课堂,是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所梦寐以求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教学 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入门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专业奠定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巧设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所讲的引入包括绪论、每一章节的导言和具体到每节课的导人部分。初中三年级才开始化学的学习,对于这个时候的中学生来说,化学无疑是非常陌生的一门课程。学生多少会带着对这门课程的好奇,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学习这门新课的兴趣之门。比如在第一节课时。我们大多从绪论开始讲起,也就是所谓的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这节课能不能教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同学们肯定很想知道,这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主要是讲些什么内容,工业的还是农业的?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该怎么学习它呢?等等,这时候教师不必急于教课,可以先问同学们一些问题。

如“大家知不知道1亿年前,我们的海洋平均温度是多少呢?”、“一千万年前又是多少呢?”很多同学肯定会大吃一惊,并会感觉很滑稽,会想:“今天老师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呢?”他们大多目瞪口呆,专心致志的等待着老师讲解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说,我们根据美国科学家1947年发明的温度计可以测量出来。同学们就更加感到迷惑不解了,1947年距离1亿年前这么遥远,怎么可能做到呢?其求知的欲望就很快被提起来了。这时教师再具体讲,根据普通氧和同位氧在化合物中的比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只要把海洋古生物化石的两种氧的原子比率算出来就可以推算出,1亿年前的水温平均是21℃ ,三千万年前海水的平均温度是7℃,而现在的海水温度是16℃左右了。这时候同学几乎发出惊叹了,原来将要学习的这门化学有如此之神力,学习化学真是很有意思,都暗暗下决心学好化学了。当然,在以后每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教师要精心准备上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更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

二、做好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生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许多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和解释分析自然界中的现象是学习化学的主要目标,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把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转为理解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首先,从第一堂化学课始,就要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中,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化学构成,空气主要由氦气、氧气、二氧化碳及稀有气体等成份组成,我们需要其中的氧气来维持呼吸:我们的食品主要包括糖类、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成份,我们的服饰主要依赖于植物纤维和化工纤维,我们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离不开碳酸钙、铁等化学物质,我们乘坐的汽车、轮船等行驶工具离不开汽油燃料,而汽油主要成份为烷烃…,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宏观世界逐步进入到神奇的微观世界,其次,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用化学理论鲜明生动地解释一些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认识,更增进了他们对化学这一现代学科的认同感。无疑也有助于点燃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激情和信心。

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效率;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以至于化学成绩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其实是学生没有真正地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化学概念与规律形成都是有实验产生的。可以说,实验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做好演示实验

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很多演示实验,都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的各章节都安排了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阐述了化学概念与原理,有的验证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的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对于这部分实验,我尽量地在课堂上完成,并努力做到操作规范、表述正确,有的为了增强实验效果,还结合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改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子与原子一节时,我给学生补充了氨挥发、碘在酒精中的扩散与溶解实验,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分子运动的现象。再如在演示白磷燃烧实验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铜片上的白磷为什么不能燃烧?(2)水中白磷燃烧的条件是什么?(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我请学生观察了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最后指导他们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归纳出燃烧条件。这样的演示实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获取知识依赖于他们的感官认识,对于动手操作学生往往具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虽然有时学生对于操作的目的不很明确,但是我发现,他们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时,我就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他们通过亲自试验,体验到了化学实验的乐趣,有的学生还发现了蜡烛燃烧时冒黑烟的现象。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了简易灭火器,自制了指示剂等等,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化学教学效率。

三、把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好多学生不愿学习化学的原因是觉得化学与生活相差较远,认为学了也没有用处,时间久了,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子概念”教学时,我这样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闻到酒或者是花的香味?衣服湿了,晾干的原因是什么?糖融入水中为什么会慢慢消失?这样的问题,学生是兴趣十足,然后再织学生做实验,效果可想而知。再如在学生了油脂、糖类、蛋白质之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他们搜集有关食物营养资料,为自己或他人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比如,有人有脂肪肝怎么处理?有人有糖尿病怎么处理?有人肥胖怎么处理?通过这些,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学好化学是很有必要的,他们真正地体验到了化学中的“生活化”。

化学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化学中的一些实验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得乐于学习,这有这样,我们的化学教学效率才会越来越有效。

参考文献:

[1]王风雷.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加强.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2).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初中化学

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化学科学素养指的是通过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形成的科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1.社会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必须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而科学素养作为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迎接挑战。

2.教育改革目的的要求

教育改革是迎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制定的更加有效的教育体制的调整,在新的教育改革中,相关部门明确的提出了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执行。

3.化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本身的理论知识和试验操作都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是学生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最佳启蒙学科。

二、当前化学学科的教育形势

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化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并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把自然科学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积累、对科学实践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兴趣取向和价值观。

在我国,近十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这一点从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中便可以明显看出,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今化学教育的重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近些年来,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成为了热门话题,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化学教育模式而言,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提升学生进行科学活动的能力

科学的能力应该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由于从社会的进步来看,这样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科学能力应是获得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科学能力的养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的应该提高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1) 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科学探索和研究的第一步。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信息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刻意训练学生勤观察,细心观察,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2)实验能力。化学的重要特点就是理论知识"实验能力并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教育学生,化学的实验不但是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形象的诠释,是理解"巩固化学知识的主要手段,而且还是检验化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平时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勤动手,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多做实验。除了在课堂中进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应开展比如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化学魔术,化学实验比赛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能力。

(3)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关键。面对大量的感性材料,怎么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终转化为理性认识,必须要借助思维的能力。

(4)自学能力。当今的科技发展飞速,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学生有自学能力,能够独立地获取和探索新知,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5)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应注意: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因而培养创新思维;注意创新思维的发散特征,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打破定势思维;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利用化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能力;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创造能力,比如开展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活动。不仅给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所以,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①举办各种讲座。介绍科学家创造发明的经过,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介绍当代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从而深化对科学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激发科学兴趣。②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的认识。③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自找材料,自己动手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如溶解时的热效应自制热盒,自制防毒面具,自制消毒装置等,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使他们真正认识并自觉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④举行科技作品展览和评选科技作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增加学生的科技竞争意识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还可以组织写小论文,总结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3.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但是对于当下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要求来说,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要求了。所以,教师要首先改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

三、结束语

通过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明白了这一点,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化学的教学才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1.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意义

1.1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学生由于化学基础不足和了解不够,很容易在化学学习中产生畏难心理,并导致学习兴趣低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化学课堂导入,能够增加化学教学的亲和度和趣味性,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可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展开。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1.2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化学教材内容较多,化学课时有限,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化学课堂导入能够让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2.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实施

2.1教师通过化学实验导入

化学教学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化学实验能够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透彻的明白化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既可以让学生观看化学现象的发生,又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通过化学实验导入课程,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教师在讲关于气体的化学知识时,教师可以点一支蜡烛,然后在拿出两个装有不同气体的封闭试管,当靠近蜡烛打开A试管时,火焰变得更旺了,当打开B试管时,蜡烛的火焰变弱了。这时学生就好觉得很神奇,并很好奇为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猜猜两个试管中的气体是什么,然后由此引出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后就会明白A试管中是氧气,B试管中是二氧化碳。这种化学实验导入的教学策略能够增添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神秘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2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导入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增添光彩。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致,就应当多向学生提起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化学的无处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导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溶洞的美丽图片,当学生赞叹于溶洞的美丽和神奇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溶洞的形成是由于碳酸钙受水与二氧化碳相作用而形成的。这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强大作用,就可以导入教材知识的讲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家中的水壶,在用过一段时间后就会生成很厚的水垢,加入食醋后过一会就可以有效溶解,这也是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讲其中的原理,并展开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师通过生活的化学实施导入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化学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2.3教师通过化学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是导入的最直接方式,有意义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认真听课,从而通过化学教学解决自己的疑惑,掌握教材内容。同时化学问题导入也能够更快速的导入课程,促进课程高效进行。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化学问题导入,有效展开教学内容的讲解。例如,教师在讲关于水和水资源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海洋占据了很大部分,为什么人类可用的水资源却非常有限呢,人类应该怎么做呢?这时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为什么,教师就可以导入水的组成和水资源的利用等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解开自己的疑惑。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看看美丽的金刚石和普通的石墨,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为什么它们的形状和质地会如此不同呢?在学生思考和回答以后,教师就可以展开教材内容的讲解,带领学生领会化学的奥秘。教师通过化学问题导入能够有效的开展化学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

2.4通过化学教学媒体导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化学课堂教学设备的完善,化学教学媒体也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现代化学教学媒体为教师的化学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化学教学媒体,实施有效导入,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开展。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化学教学媒体开展有效导入,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导入。例如,金属材料有的与氧气反应,有的几乎不反应。只是口头讲解学生很难记住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后的样子,从而让学生记住金属是否活泼,加深学生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有效导入。例如,对于有机合成材料的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人们经常用的塑料袋,穿在身上的合成纤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媒体导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进步。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策略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在化学教育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化学既是初中学习阶段最后的一门课程,又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掌握扎实的初中化学知识尤其重要。那么,怎样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有效的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需要师生共同沟通交流、努力配合。教师要做到在每一堂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积极思考问题,不懂要大胆提出疑问,只有这样尽量做到师生配合,才能充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根据笔者在近几年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与同仁分享和探讨:

一、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课时,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前做好备课及前期的准备工作尤其重要。初三,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看到初中化学课本中那么多原理,那么庞杂的知识内容,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顿时感觉头都大了。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做一些上课前所准备的有趣的试验,运用化学学习中神奇的化学反应现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打消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例如,我在第一次初中化学课堂上做了一个小实验:点不着的“纸”,同学们觉得很新奇,纸怎么会点不着呢?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注视着我的实验。实验方案:1.准备两张纸,用火柴点燃其中的一张;2.将另一张纸先以螺旋形紧紧的缠绕在铜棒上,同样用火柴去点燃。观察实验现象。同学们很快就会注意到第一张纸被点燃了,而第二张纸确实没有被点燃,而成为了一张神奇的、点不着的“纸”,这个实验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又做了一个名叫瓶“吃”鸡蛋的小实验。实验方案:1.将熟鸡蛋浸泡在白醋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取出鸡蛋。2.找一个瓶口比鸡蛋略小的瓶子,向瓶中放酒精棉球,后迅速将鸡蛋放置在瓶口上,观察实验现象。同学们会看到原本在瓶口上方的鸡蛋会迅速的被吸进瓶子里。同学们顿时觉得化学太神奇了,通过这些化学小实验,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小实验也使我成功的达到了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

在这里,化学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这些化学小实验的成功,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无论教学改革如何进行,总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在这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摆正自己的位置。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个道理跟我们的化学学习其实也是相通的,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给了学生知识,但是没有传授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其实就像给了他们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的饥饿。既然教师教授的作用是如此之重,那么如何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使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呢?

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上课前,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将不懂的地方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带着疑问上课,学生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遵循难度梯度这个原则,使得提出的问题照顾到多数学生,调动多数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创造性、探索性,对化学教学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而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解决的目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在课下,教师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主动询问课上的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学生能否接受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坦诚交流,只有这样的教与学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做好学习分组,让学生互助学习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学会组内协作,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1.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协调作用,做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使得各个小组总体的水平相近这样组间才能公平的竞争。2.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小组间男女搭配的原则,尽量让小组内男女比例搭配适中 ,这样可以让组内成员各自发挥所能,促进组内合作。3.教师除了发挥协调和指导的作用外,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小组中学生的表现及时的做出反馈,同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 形成了这样的学习模式,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课堂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探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实际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芳.走向发展性课堂评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想象 想象思维 有效性

初中化学主要由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部分组成。笔者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利用想象思维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一、概念学习中利用想象思维

一般来说,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首先应该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和关键词,讲清讲透;其次是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再者是正反比较。但是你不管怎么去讲解、去分析、去比较,要想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化学概念,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

比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纯净和混合的东西,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让学生举例的方式展开想象,然后再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就比较容易得出:纯净物是只含有一种化合物或者一种单质的相同物质,与物质所处的物理状态没有关系。例如:冰和水混合在一起,虽然他们的状态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都是由H2O,所以是纯净物。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的,它们的化学组成不相同。例如生铁,它是含碳量很高的铁,它的化学组成里有Fe和C,他们不属于同种物质,所以生铁是混合物。

二、元素化合物学习中利用想象思维

元素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元素化合物的转化,有新的物质生成,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元素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现象,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物质有无发生化学变化。

那么在教初中化学的元素化合物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想象去猜想,哪些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变成了什么?会产生什么现象?

比如:镁是一种金属,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好像不符合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常理,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能燃烧吗?如果能燃烧,会看到什么样的火焰?燃烧以后产生了什么物质等等。

这样的想象一经得到证实,学生对于这一化学知识肯定会记忆深刻,提高化学教学的成绩,也就更加可能。

三、化学实验学习中利用想象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初中化学中,化学实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要学好化学实验,想象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在每一过程中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想象,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去展开想象思维,猜想可能产生的结果。

学生实验,那当然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想象了,问题研究的方法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假设,这一假设也是一种想象,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的。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对于学生的各种想象结果,教师应该给以肯定和鼓励,尽管学生的想象有时候有不切实际的情况。只有让学生充分想象,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会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充满好奇。

2.有意识地在学生实验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除了必要的安全方面的规定以外,教师不要给学生去规定实验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这样学生在独立状态下,想象思维才会充分调动。

如:用两种方法证明Fe3+具有氧化性这一实验习题,有的小组提出“向FeCl3溶液中滴加饱和H2S溶液”,这个方法只是需要在通风条件下做就是安全的,教师只要对学生提出必须保证实验环境的通风,其他的就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给了学生实验的机会,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反过来又为以后的化学实验提供了想象的基础。

3.利用一切可能,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想象

老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验题,让学生首先想象这个实验所需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象实验的每一过程,想象在每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最后让学生想象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

多做这样的化学想象实验,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方法,还能培养起学生研究化学知识的兴趣,锻炼学生通过想象去解决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中考化学实验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化学注重想象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因此,努力让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切实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黄福兵.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浅探.科学咨询.(教育科研)[J].2009.(8).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有效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有效教学是指投入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并且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得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发展就是指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具有学习的活动化、学习的背景化以及学习的过程化等特点,学习的活动化主要是指师生一起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教学活动,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的背景化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用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过程化则是指通过对话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和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尊重学生和教师之间多样的互动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难题及缺陷

2.1、理论教学的难题及缺陷

(1)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是目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难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形式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习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这种形式默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带来一系列的教学缺陷,如:刻板地教授教材知识的缺陷、忽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缺陷、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不足的缺陷等。(2)化学教师对于教学进度的把握会对初中生的化学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学进度的安排不合理可能导致重要章节与次要章节的时间分配得不合理,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效果。(3)目前的授课形式仍然是无差别的统一的教学方式,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初中生在学习能力和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上是有差异的,因此如果不能从矛盾的特殊性去着手,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有造成优等生的学习得不到应有的进步的可能,也极可能造成差等生学习热情的挫败。

2.2、实验教学的难题及缺陷

(1)学生实验的问题。初中生对于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的忽略是主要问题及实验知识缺陷的根源所在,部分初中生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兴趣不高甚至有抵触心理,不主动参与化学课堂实验,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不足,同时也影响了其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不能正确理解并区分雾与烟的概念,不能区分光与火的性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同时与部分学校对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2)教师实验演示的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演示及学生的亲自参与实验不仅对提升化学理论知识的客观真实性有益,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结论,例如:酸碱变色实验的结果、氢气的制取等。

2.3、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初中化学老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书本进行授课,采用的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进行接收知识,一些老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和课件制作敷衍了事,课堂上以书为主,课堂45分钟就是老师在读书,读完了也下课了,学生听完了也忘完了,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开发。

3、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针对初中化学教师资源不合理、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校校联合的方式,通过合作的方式,采用教师交换等方式促进学校化学教师队伍的发展。为了提高学校化学教师素质偏低的情况,可采取和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通过和相关大学进行合作,以学校作为大学实习培训基地,用新鲜“血液”来壮大化学教师队伍,同时,选派教师回到大学进行培训,通过大学生实习,教师培训的方式来改变教师落后的观念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2、转变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主要就是“教”与“学”的转变,将教学的主体由之前的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教学方法从原来的“填鸭式”转变为“探究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是转换以前的教学体制,使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所开展的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的学习场所,这不仅会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怎么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教师和学生一起进步的境界。

有效课堂的教学讲究的是高效率、高效果,所以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讲课的内容,因为教师的备课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讲课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定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教学内容还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时刻关注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将课堂讲学看成是传授知识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3.3、利用趣味教学方法丰富化学课堂

初中化学课堂是充满乐趣和吸引力的,对于单调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和电脑网络进行授课,通过实验课和理论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不要单调的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可以以比赛的方式看谁记得多,也可以自己总结,通过诗的形式让学生记住各常用元素的化合价和结合情况。同时通过联想教学方式,降到水分子时,给学生拓展到重水,告诉学生水不止只有H2O,还有重水(氧化氘)分子式D2O,超轻水(贫氚水)分子式DDW。反应堆有核聚变和核裂变等方式,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与针对性课后进行查找相关资料,课堂进行提问,同时结合课程安排可以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课后想,课堂讲。

3.4、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效益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精力的浪费,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高效的课堂实现高效的学习。

总之,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初步显现,注重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忽略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有效性教学,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将势在必行。初中化学是学生必修课之一,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让学生学,还要教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动手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史育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许茂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22-123.

篇8

关键字:初中化学 课堂效率 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是通过学校在课堂的途径来实现,所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的关键。初中生对于化学这门全新接触的课程来说既有一定的好奇心又难免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我们则需要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战胜学生的恐惧心理。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传授知识结构不合理

不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传授化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讲授晦涩难懂的超纲知识。例如对于原子核分布这一知识点,大纲只要求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然而许多老师却进行很多不同元素的示意图的深层次了解。

(二)欠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化学课堂学习中,老师一人扮演着许多角色。包括传授新知识,讲解每一个习题,进行总结等。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的时间,不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只是一味的做习题,讲解习题,并没有告知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重点何在。例如在学生阅读某种元素如硫、磷时,教师不指明应重点掌握的内容,而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不必要的枯燥乏味的记忆内容,从而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抵触心理。

(三)没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

化学课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和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然而现今的化学课堂上的实验课时所占比例较小,学校配备的实验器材不完善,导致没有完全按照大纲所要求的每一个实验都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实验课程不能完全的落实,更不用说有创新、改进的实验。

(四)课堂组织管理问题多

一些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会有不专心和捣乱的现象,老师们的课堂管理能力层次不齐,他们并没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制止。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老师的责任所在,在课堂的管理中,老师握有主动权,需要靠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赢得学生的信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应该要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不仅拥有一桶水的知识储量,才能给予学生一滴水的知识内容;而且教师的知识还应该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不断更新对学生的浇灌。其次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与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相结合,自主创新研发适合于自己和学生的课堂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在进行化学理论课程教学时,化学教师需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阐明有关概念、原理。并且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学后进行提问或者总结所学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感兴趣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化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效果。好的实验效果不仅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更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示范操作,防止实验中的危险和意外。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做好课前导入

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节中学化学课堂上,就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化解困难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中学生正在处于世界观刚刚建立的时期,对新生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这点益于教师消除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比如在第一堂课上可以做一些比较有趣简单的实验——酚酞检测实验,通过酚酞滴入不同的试液中会出现不同的反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

介绍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区别时,可以问学生日常生活中较长见到的事情,例如“木棍在炉火里面燃烧会成什么样呢?”学生:“会变成灰。”“会变黑。”等答案;再问“那木棍用斧头从中间劈开会怎么样呢?”,学生会说:“变成两截。”从这里就可以自然的引入到课堂内容,告知化学和物理的区别即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没有新物质生成。一个良好的化学课堂氛围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只要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思考,运用不同的对策一定能创造出一个有趣的化学课堂。

(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可以通过做实验,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从理论联系实践,获得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化学课程一定要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教师必须拥有自己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讲解等一系列的能力,做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简单、直观、准确和安全。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后,必要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非常有趣味、有意义的实验。比如在讲授熟石灰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在墙壁上刮取一点墙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实践。这样的实验效果很好,让学生感觉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活学活用。

学生通过做实验可以对某些性质、物质的属性有更深的印象。譬如,溶液的酸碱指示剂和变色实验,学生如果不通过做实验,经常会混淆不清,但是做完实验后,学生会记忆犹新。

(四)加强知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新课程理念认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能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社会、生活和科学。了解化学对人类的影响,无论是健康方面,还是对环境污染方面,亦或是合理开发利用化学资源方面,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化学知识联系生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例如,学到铁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可以告知它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所以家庭运用铁锅做饭比铝锅要好,因为铝是食品污染源之一,铝会伤害身体。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如,讲到物质的燃烧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里局部小范围着火应该怎么处理;水壶中的水垢是怎么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通过学习应该怎么去除;了解化肥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可以说化学的确是与生活密切相关,只要教师和学生们用心去发现,就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结语

高效的课堂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力争在轻松、有趣、丰富的课堂让学生消化化学的知识。这不仅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离不开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并发现生活中与其想关联的学习能力,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切实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正付.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开展快乐启蒙教学[J],考试周刊,2011(63)

[2]袁育红.初中化学课堂的导课艺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 (2)

篇9

多媒体技术能巧妙地将图形、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微观事物更形象、更逼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强烈的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化学学习兴趣。例如,学习铁的氢氧化物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1]。首先,将装有FeSO4烧杯利用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然后在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溶液先变成白色絮状沉淀,而后白色沉淀被空气氧化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从而完成整个化学变化过程。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真切感受铁的氢氧化物变化过程,学生必将记忆深刻。

二、合理引导,创设生活较强的教学情境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跟化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初中化学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导,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较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切身感受,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的关注度和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课堂中可以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塑料袋的主要化学元素是什么,这个化学元素有什么特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优势什么?还有硫酸厂给环境带来了哪些污染?这些污染怎么用化学知识转化和解决?这些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三、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悬疑教学情境

由于化学的特殊性,如果人们没有做到理性认识,那么化学演变过程就带有极强的悬疑色彩,而悬疑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探索兴趣高的特点,为学生讲解有趣的化学故事,创设一个悬疑的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学习“CaCO”时,就可以引入“杀狗洞”故事:意大利有一个人进去无事,狗进去会死亡的奇怪山洞,周围人都说里面住着一个“妖魔”专杀狗,化学家波曼尔不信,爬进山洞进行考察,结果发现CO就是罪魁祸首,那么CO又是怎么杀狗的呢?这样悬疑味浓烈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利用化学元素被发现过程创设探索教学情境

在教学链条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要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化学生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年龄不大、积极性较高、兴趣学习的特点,合理利用化学元素被发现的艰难历程创设探索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主动探究学习。例如,在对“氯相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化学家舍勒、拉瓦锡、戴维、贝托莱、台耐等人发现和研究氯气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制备漂白粉的原理和过程。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学习完氯气后会自觉探索其他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并在探索中体味到成功感,进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2]。

五、分组学习,创设激烈的竞争教学情境

正所谓有竞争才有进步,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因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供一个化学题目,让学生相互讨论并互相竞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讨论和竞争中集思广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给予学生一个生活化较强的问题:一个冬日有雾的早晨,一女子骑摩托车上班,在交通路口等绿灯时忽然昏倒了,其间女子前面有许多辆汽车,女子昏倒的原因是什么?是雾?是汽车尾气?还是其他?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组与组之间有了竞争,学生为了胜利积极学习和探索,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化学离不开实验,也只有实验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化学变化的神秘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多做实验,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3]。例如,在做铜和浓硝酸化学反应中学生就会发现,Cu(NO)溶液呈黄色,但铜和浓硝酸反应后却呈绿色,是哪一种化学物质导致这样的情况?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别做实验: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溶液中加少量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对溶液加热?观察溶液是否变蓝?学生通过亲自试验和观察,了解铜和浓硝酸发应呈绿色是NO在溶液中溶解而引起,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复习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化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农村学生基础差、学生厌学严重等因素,给化学复习增加了难度。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复习的有效性呢?笔者就广元市近3年中考化学试题考查内容、分值、题型、结构特点等分析,以及复习建议两个方面一起与大家探讨农村初中化学复习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研究题型特点,寻找命题规律

(一)广元市近3年中考化学考查知识点、题型、分值情况

从近3年中考化学试题来看,总的特点是“稳”中求“变”, 但“变”的幅度不大,考查的范围与新课程标准相一致,与考纲的要求相吻合,突出了化学的核心理念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双重功能。

(二)近3年试题的特点

(1)试题题量不变,考查的重点重基础知识。

(2)试题考查类型分值基本不变,特别突出考查新情景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考点覆盖面广,部分试题综合性强。

(4)试题关注热点问题,如: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化学与食品安全等。

(5)试题考查的核心知识点不变,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气体的制备和收集、装置作用、物质的推断、科学探究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概念、典型化学反应、重要物质性质、检验、物质的制备等仍然是年年重点考查的内容。

二、重双基,讲实效,精打细算谋复习

(一)复习要有计划,不盲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运筹帷幄,才能决胜于中考。复习教学千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想复习高效,课前就必须充分准备,做到胸有成竹,“这节课干什么?复习那些内容?怎样组织复习才有效?复习完后怎么办?”课前多思考,课后多总结,不完善之处下节课上课前在查漏补缺,这样的复习方能最完善,有条不紊、得心应手。

(二)知识点全面覆盖,不重复、不遗漏

复习千万不要押题,夯实双基是有效复习根本。只要我们复习到位,练习到位,效果自然凸显。化学知识点复习切记:

一是复习要有广度,力求把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覆盖。

二是复习要有一定梯度,我们不仅要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

三是复习课堂要有变化,不能是一讲到底。要调动学生的复习激情,课堂教学力求多样、多变、多元。

(三)多整合、巧组织,不机械

(1)整合教材、形成体系。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寻找规律,提高效率。如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不妨采用以某“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等串成知识链。

(2)归类总结、优化记忆。化学知识点的记忆可编顺口溜。如:酸碱指示剂记忆“酸红碱蓝中性紫,酚酞遇碱才变;又如:化肥作用“钾抗倒伏磷抗旱,叶子发黄使用氮”。常见酸碱盐的记忆“两酸、两碱、四盐”,他们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习复分解反应注意规律“里应外合价不变”。

(3)优化训练,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训练,我想练肯定是提高成绩的法宝。对学生答题中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凡学生能做的题目,务必要求他们做对,不论是解题过程、结论务必“准确、规范”。要时刻提醒学生:谁能少失误,谁就能多得分。在平时训练中,要把非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易错、易混点及时展示给全体学生,提高学生防错的能力。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包办代替

“ 主动出效率,落实就是水平”。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表现,让学生感受体会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课堂上多让学生“记一记”、“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如:“记一记”初中化学7大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读一读”本道题的关键字词是什么、“想一想”这道题怎么做、“说一说”这道题错在什么地方。对要求学生记住的知识点,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记一记,第二节课课前拿几分钟检查一下,力争人人做到过手。如物质的推断,学生必须记住红色固体2种、黑色固体5种;特殊的条件、特殊的反应等,不然学生很难做题找突破口。

(五)多鼓励、表扬,不批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