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很多都是建立在简单的物理实验基础上的,例如电、磁、杠杆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有效的理解和掌握。而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是由于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生将某一主题的知识进行汇集和归纳,然后利用关键词或其他标识,将这些知识点汇集成树状,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的绘制比较简便,不需要准备什么实验或设备,只需要教师做好几个相应的模型,即可进行教学。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知识点,精准复习,也可以使得学生的复习效率迅速提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于教学实践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很多都是根据日常生活或从具体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光靠课堂讲解或者死记硬背,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从中发现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联系和规律,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例如对于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关于声音方面知识进行修改学习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到什么是噪音和正常的声音,然后让学生绘制与声音相关的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相关利用。这样就能比较生动、形象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点。
2.运用于实验教学
在中学物理的学习阶段,物理实验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自然就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现象和特点,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实验所反映的知识点。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章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固态、液态、汽态三者之间的变化以及差异,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现象,绘制成思维导图,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对于物态变化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而且也能准确找准其中的规律和要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变化所需要的条件,这样就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实验的要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运用于课后的复习
由于现在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时间比较紧迫,再加上物理课程的知识点也比较繁杂,因此以往的复习方式,不仅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没有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但是,随着思维导图的应用,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复习的质量。因为思维导图的构建,就是很多知识点的汇集和归纳,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以及相关的标识,就能理顺各章节的知识要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脉络,然后对于那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认真复习,从而提升复习的效率。
4.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例如天上为什么下雨?路面为什么会结霜等这些自然现象,完全可以利用绘制关于物态变化的思维导图,物体如何由汽态变成液态,并且需要具备的哪些条件?通过思维带图的绘制,答案就能比较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去认识自然,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5.运用思维导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要把握好度,不能盲目使用,从而忽略具体的实践教学,加重学生的思维负担以及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三、结论
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物理学习的思路,梳理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解决今后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也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盲目使用,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16期:11
篇2
一、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情境创设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情境创设的“无意识”与“下意识”。
“无意识”主要表现为教师缺乏主动创设情境的意识,一般表现为不会创设情境、不敢创设情境或者认为不需要创设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下意识”,指教师教学时一般重视知识教学,针对知识点的讲解,创设的情境围绕知识点,而不会使能力与情感方面得以发展。
2.教学情境创设的“功利”化。
为了检验教学质量等,教师会开“公开课”,教师为迎合“公开课”而创设情境;为实现“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知识,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大气压”知识时,教师利用剥去蛋壳的鸡蛋与玻璃瓶进行实验,在将燃烧物置于瓶内燃烧完后,鸡蛋可以慢慢进入瓶子,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知识。但是老师只是为了讲授知识,并没有关注情感与思想的延续。
3.教学情境创设能力缺失。
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情境教学的含义与意义,甚至把“情境”理解为“场景”,而且一些教师选取情境素材的能力比较薄弱,创设情境达不到预期教学目的,规划情境的效果也不理想。
二、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对策
要解决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明确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与真正目的,提高情境创设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方式提高教师素养,发挥“公开课”的真正作用,对情境创设教学有模范作用。
1.结合切合生活的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物理学理论的理解有很大难度,在进行物理学习时,可以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使课堂变得十分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物理知识由抽象转为具体,方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这是物理教学魅力的体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设计有意义的物理实验,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例如:教学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个塑料瓶,在瓶子的不同高度分别弄三个孔,在瓶子上方快速注入水,学生会发现最下面的孔出来的水柱最远。在教学初中物理“磁场的方向性”时,为了让学生正确体会“磁场方向性”,教师创设情境:将几枚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周围的不同位置上,学生可以明显看到小磁针的N极指向各不相同。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肉眼观察,真正体会到液体的压强和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明确磁场是有方向性的,也可以动手进行简单操作。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
2.运用视频等计算机技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视频等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将物理知识转化为图形、影像、音效、动画等形式,合理地设置视频情境教学,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机融入情境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内涵,给他们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物态变化的学习和掌握课上,教师可以播放雾凇景观、漂亮的湖泊、冰雕等视频,或者制作幻灯片,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对物态形成产生一定的认识并有兴趣学习。
3.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篇3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包括:走进实验室、运动和能量、声、光、物态变化、质量与密度、力、力和运动、压强、流体压强、功和机械、机械能、分子、磁、电、物理学的发展和能源技术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程度,又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走进物理世界。学好这门学科,同时也为以后的深化学习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二、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最开始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学、做融为一体。从中我们能够发现,生活教育理论的含义是这样的:生活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生活随处都在,教育也随处都在,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探索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应用,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这与初中物理新课标对义务阶段的物理教学的要求也是高度一致的,即初中物理应该接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不断探索揭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物理奥秘的乐趣。
三、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当前物理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层面,仍是以应付考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即考试考什么内容教师就教什么内容,考试怎么来考教师怎么来教,把知识点进行照本宣科式讲解,不注重融汇贯通的实际效果,最终即使学会了也不能够灵活运用。可想而知,这种方式既枯燥乏味又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只停留在口号里,是一指空谈。
四、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应用
1.在教学过程中多创造生活情境
这种方式是从生活中着手,通过实验的方法既可以解释物理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学得更直观也更深刻。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中,生活中会见到水结成冰,冰又化成水最后无缘无故消失不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块冰,在课堂上现场做实验,将冰放在酒精灯上燃烧,一段时间以后就会醒目地看到冰逐渐化成了水直至最后水都不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接着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原来冰化成水是熔化,水消失不见是汽化,由固态到液态最后到气态,熔化和汽化过程都是由酒精灯加热发生的,所以都是吸热反应。这样,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既醒目又更有效果。
2.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一块方形的铁和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木头,铁会比木头重许多,而当木头重量和铁的重量一模一样的时候,只需要小小的一块铁却需要大大的一块木头。这是什么原因呢?为解释这种原因就可以引导出质量与密度这一概念:即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则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ρ=m/v。这样,既很好地通过生活教育理论反哺生活,又让学生容易理解。
3.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多观察、多思考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现象,比如一块很重的石头很难搬动,但是只要用一个撬棍轻轻松松就可以使石头活动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比如一只手提半桶水会觉得比较轻,当提的水变多时就觉得有点酸痛困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这些现象,并观察更多的有趣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仔细认真思考,通过书上所学知识或请教师进行答疑解惑,从而真正学会诸如杠杆原理、重力等知识,这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应用。
4.延伸教学内容,发挥其在生活中的更大作用
在公共场合,常会出现禁止大声喧哗、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等标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标语呢?因为大声喧哗会使声音分贝变大,对人的耳朵、健康都有伤害,这属于噪声污染,而节约用水则是涉及到水资源短缺问题,保护环境是因为现在能源匮乏、环境越来越恶劣等。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比如:公共场合注意言行举止,说话声音尽可能小一些,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利用,人人保护环境,少开私家车,多骑电动车或自行车,或者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发新的环保能源,像风能、太阳能等就很好。从物理知识中延伸出更多的感悟,从而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切忌视而不见。
五、结束语
生活教育就是将生活和教育结合在一起,不能孤立开来。初中物理是培养物理思维、严谨逻辑、科学态度的重要科目,也是初中学习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教师做好物理教学的根本,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教育理论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会越来越成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八中学341400)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32-01
一、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广大教学学家认为学习的本身就是一种认识发展的过程,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的认知过程更具体、更有效,而这个认知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锻炼和培养的过程,当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地相互作用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导致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的分化和重新组合,从而出现思维的不适应,在目前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和问题。
在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思维的不足和差异,每一名学生对于物理思维的锻炼和理解都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一个人的物理基础不尽相同,能力也各不相同,思维方式也各有差异,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都存在一个惯性思维方式,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理解问题,同时也是用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而在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中,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在学习的时候忽视了过程,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同时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还存在设施不足、投入不足、调动不足等问题和缺点。
二、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建议
对于初中物理的多媒体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就是采取多方面的举措,全力推动多媒体教学,推动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成功。
1、适时实施动漫教学,让物理教学更真实、更清晰
动漫科技一直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的教育教学方式,因为制作成本高、科技含量高未能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目前只是在物理教学的个别知识点中得以实施应用,效果特别强,同时,动漫也是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一种物理多媒体教学方式,因为学习兴趣是第一老师,这是在所有的教育教学中都通用的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中也同样占据着较高的地位。在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中,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也都在不遗余力地、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在兴趣中完成学习,教师则尽可能让每节课都在兴趣的引领中成功传授,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动漫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恰恰迎合了这一点,除了要使用一些传统的激发兴趣兴致的方式方法之外,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地实施阶段性学习,去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去引领学生们兴趣,让学生们在兴趣十足中学习物理、学好物理。例如,在学习《分子的理论》这一章节,表现分子的动态变化时,这不是其他媒体视频方式所能展现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动漫的方式来表达,用神奇的动漫表达方式和科学原理去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力争取得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的全面成功。
2、广泛使用视频教学,让物理教学更直观、更有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存在着一定思想误区,认为物理和数学等科目是等同的,可以通过公式和概念来完成教学,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其原因是物理较数学等知识更为丰富多彩一些,更需要多媒体的融入和展现。所以,应该正确地认识到,物理并不是简单公式的套用、基本原理的死记硬背,一些题型的解题原理基本相同,需要培养一种解题的意识,而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和《能量的转化》两个知识点时,如果能融入视频教学方式或者实施校园的电化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一定会增强很多,比如摩擦起电,通过在实际中操作不容易看到“电”的火花,而在视频中可以通过往复的播放和视频的调试、光线的层次来显现摩擦起电的原理,教学自然会取得成功。
3、课常使用图片教学,让物理教学更集中、更富逻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在多媒体教学之初,手段和模式都比较单一,那时候更多要依赖简单的图纸或者图片来服务教学,来推动教学,而随着动漫、视频、实践操作的融入,并没有完全取代图片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特殊和传统地位,而是依然发挥着其固有的作用。例如,在初中物理周期性复习,以及期中和期末考试中,都要通过图片的方式实现总结性学习的便宜性,通过图片来集中体现知识点,比如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时,就是把繁复的概念、公式等相关的知识点集中到一起,从而成功地引导学生显现其原有思维框架的缺点,努力发挥积极作用,并实现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成功。
4、经常发挥动手实践,让物理教学更切合实际、更具实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动手实践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亲自操作才能增强实践效果,才能让教学更加切合实际,更能贴近学生们的想象,贴近学习的知识点融入,所以在初中物理的多媒体教学中,动手实践尤为重要、动手实践更能显现物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电学》中,尤其在学习《电路的连接与安装》这一章节中,一定要保持学生们的动手实践率,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亲自操作电路安装、亲自识别串并联,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应该说,《电学》操作是初中物理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是最值得普及和推广的教育教学方式。
综合上述,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在初中物理教学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必然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而高速推进,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物理的多媒体教学必然也会随之而推陈出新,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多媒体教学也必然在推陈出新、科技广泛化的演变中成为物理教学的重头戏、主力军,培养更多的物理人才。
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阅读;自主学习
一、引言
所谓的自学能力就是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物理学习中,学生要自学物理,必须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想象、归纳、运用和实验能力。近几年的全国中考物理试卷集中体现了这种理念,试卷的阅读量、信息量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通过阅读获取物理信息,并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不少学生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事情,物理学习与之无甚关联,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不重视阅读课文的现象,把注意力放在做习题上,不重视实验操作和综合应用,而一味地模拟教师的演练,使课本知识无法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故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在物理教学中,应首先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物理课本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就如何设计阅读内容及如何有效组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二、设计物理阅读教学的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案”“两自一归纳”等教学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先学后教”的“先学”,“教学案”的“学案”,还是“两自一归纳”的“自学”,无一例外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学生自学之前,精心设计了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所以阅读材料的设计非常重要。阅读材料的设计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阅读材料的目的要明确
一是选择材料的目的要明确,所选材料应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通过阅读,要明确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比如,在学过物态变化和水循环后,出示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同时提供材料: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汽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越来越多,就会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或雪。
同时提出要求:
(1)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_____。
(2)上面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本材料取材于自然现象,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第(1)题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出的现象判断是哪种物态变化,第(2)题要求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第(3)题渗透人文教育,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2.阅读材料的难度要适中
阅读材料要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心理特点等。所选材料不要太难,比如初二的学生对文言文还不是很了解,文言文阅读材料就不太适宜。而到了初三总复习,复习过声、光、热以后,选择《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静影沉璧……渔歌互答……”一段让学生阅读分析,比较适合学生的学情。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也不宜太难,学生难以下手时,兴趣会骤减,无法产生成就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也不宜太简单,起不到培养能力的作用。
3.阅读的要求要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在开始阶段,设计的阅读要求要细化、具体、简单明了,并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一段时间后,可将具体的问题精简成阅读提纲,布置给学生阅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可逐步让学生先阅读然后谈收获等,从而自己确定阅读的目标。
4.阅读教学要面向全体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自觉性、学习能力等都有差异,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这些差异。阅读教学的要求要有梯度,要有难易之分,对不同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一般阅读题的要求分易、中、难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要求所有的学生完成,第三层次要求力所能及的学生完成。这样设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吃得饱”,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也不至于无所事事,有利于教师实施分层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
5.阅读材料应广泛取材
只要是有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可以来自于课本,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独具匠心,全书每一个章节几乎都可以作为阅读的材料。阅读材料可以是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可以是难点内容,可以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的对比,可以是物理图像,还可以是一道题目等。
三、设计物理阅读教学的流程
设计物理阅读教学的流程一般分五步。流程如下: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充分了解学情明确阅读教学应达成的目标设计阅读题制订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调控策略。下面就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电功率》一节的活动“测量小电灯的功率”这一部分谈谈设计物理阅读教学的流程。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搜集证据,并能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最后要求学生学会评价,排除实验故障。
从学情分析,九年级上学期已学过“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本部分的内容与之相似之处很多,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完全有能力自学,因此确定此部分为阅读教学的内容。
实验前的准备部分阅读题设计如下:
请同学阅读第10页的内容,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后,回答投影屏幕上的问题。
(1)实验目的是什么?
(2)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应该测量的物理量是什么?应该选用什么测量仪器?实验电路图如何画?
(3)该实验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个实验有相似的地方?
(4)我们选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要测它的额定功率,对电源电压有什么要求?
(5)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过程中,手眼如何分工?
(6)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
其中问题(3)的目的是建立测功率与测电阻实验之间的联系,问题(4)(5)(6)是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教师要未雨绸缪,要对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制订相应的调控策略。
四、物理阅读教学过程的调控
学生参与阅读是物理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有效适度的调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物理阅读教学过程的调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
物理习题的教学担负着对物理知识的巩固、深化、复习的重任,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对物理学习常常感到:“一看就会,一讲就懂,一做就错。”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善于有序思维,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不都是一看就会,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水平要求学生,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读通、读透,才能真正地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2.教师应成为积极评价的听众
学有所用是促进学生自学的动力,老师应指导、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当学生看到自己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时,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自学热情就会空前高涨。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即学生说出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时,教师宜当听众,不应成为法官。当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的调控应适时适度
系统归纳和总结,可以使学生深化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有一些问题学生较难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控。比如,本文第三大部分,学生实验之前,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问题,确定高于额定电压时,取值可能会超过一定范围。因此,教师要做适当的提醒,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时间浪费,避免出现不可预料的错误。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实验分三步:
(1)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统一取1.5V;
(2)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即2.5V;
(3)小灯泡两端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统一取3V。
4.要加强检查,及时反馈
不可否认,部分学生身上带有惰性。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即使相对比较认真的学生,注意力也不可较长时间地集中。课堂上不光要靠教师积极地评价进行调控,检查反馈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检查,除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压力学习。积极地评价可以让课堂活泼,有活力,检查反馈让学习变得紧张,有压力。只有二者同时具备,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5.鼓励学生交流与合作
每个学生潜意识里都有希望被同学、被老师肯定的愿望,但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平等,而与同学交流则没有任何隔阂,在同学面前更容易畅所欲言。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阅读题大多具有开放性,答案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取长补短,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阅读也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逐渐适应长题、复杂题,并从中得到重要的信息,以使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兵兵.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马卫华.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陈远清.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物理通报,2001(7).
[4]范一兵.通过物理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J].运城学院学报,2006(2).
[5]宋金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种方法[J].河南教育,2002(10).
篇6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从物理科学领域及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过程。笔者通过设定探究主题――探究 “油锅捞铜钱”的秘密,使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进行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实例
――探究“油锅捞铜钱”
人们在影视作品中常会看到这样一种骗术:所谓的“高人”可以用手从沸腾的油锅中捞出铜钱,而手却完好无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些“高人”真的有不怕烫的特异功能吗?
当然,这些“高人”并没有特异功能,而是用了一个小诡计。这个小诡计中涉及“沸腾”“沸点”的知识,而这正是物理“物态变化”中的知识点。在“物态变化”这章中,教材里列出几种常见液体的沸点,其中就包括油的沸点。因此,笔者选择“油锅捞铜钱”这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探究,既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通过一段“油锅捞铜钱”的视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之后,通过提问“影片中的这些‘高人’是否真的具有特异功能呢?如果没有,他们是怎么样做到油锅中捞铜钱的呢”,引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之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学生搜集到几乎一样的解释:油锅的底部是醋,而醋的沸点只有40 ℃,所以醋会先沸腾,而当醋沸腾的时候就造成油沸腾的假象,使观众误认为油锅沸腾了。
然后,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来验证网上的说法是否正确。学生选择白醋、陈醋和植物油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首先,学生分别测定白醋、陈醋的沸点,但结果表明,白醋和陈醋的沸点都在97 ℃左右,几乎与水的沸点一样,远远高于网上所说的40 ℃。此时,学生开始怀疑网上说法的正确性,实验探究也因此陷入第一次困境。
但是学生并没有气馁,而是向化学教师请教这个困惑。经过化学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到食用醋中绝大成分是水,只有1%~2%的成分是醋酸。因此,食用醋的沸点几乎与水的沸点相同。此时,学生猜测网上所说的“醋的沸点为40多摄氏度”中的醋不是食用醋,而是醋酸。于是,学生打算改用醋酸作为实验材料。但是这个想法马上就被否定,因为高浓醋酸有强烈的刺鼻味,而且腐蚀性强。如果“高人”用它进行“油锅捞钱”很容易被观众识破。因此,实验探究又一次陷入困境。
这时,学生基本否定网上“用醋造假”的说法,准备寻找其他的说法。笔者引导学生:“为什么那么多资料都提到醋呢?为什么你们不真正将食用醋和油放在一起进行实验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进行食用醋和油混合加热的探究实验。学生选用一个125 mL的小烧杯,在其中加入40 mL食用醋和40 mL油,将2个温度计分别插入油和食用醋的液层监控二者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在食用醋温度上升到80 ℃时,油层中冒出很大的气泡,并有类似油沸腾的现象出现。此时,油的温度为70 ℃左右。因此,在油与食用醋混合加热过程中,当油出现沸腾假象时,油的实际温度并没有达到其沸点。这个结果令学生大受鼓舞,但同时又面临一个困境:当油出现沸腾假象时,不管是油的温度还是食用醋的温度,都远高于人所能承受的温度。显然,这并不是正确的解释。
此时,笔者又对学生进行引导:“请同学们注意分析实验的细节:1)为什么在食用醋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时,油层就出现很大的气泡,造成油沸腾的假象?2)出现沸腾假象时,油的温度为什么比食用醋的温度还要低?学生经过仔细的思考、分析后,对笔者的问题作出解释:1)食用醋在沸腾前就已经开始汽化,但是油层在上层起到密封作用,使汽化的食用醋无法扩散到空气中,于是便在油层中聚集成很大的气泡,造成油沸腾的假象;2)油要靠醋来传递热量,所以食用醋的温度比油的温度要高。之后,笔者又进行引导:“虽然现在出现沸腾假象时,油的温度比较高,但已经远低于油的实际沸点。因此,‘用油和醋混合加热造成油沸腾的假象’的假设基本可以成立。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油出现沸腾假象时,将油温控制在人能承受的范围内。”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注意到食用醋与油的混合比例可能是问题的关键。在之前的实验中,油和食用醋的混合比例是1:1。根据之前的分析,现在需要将食用醋的比例降低,使食用醋来不及向油传递热量时就开始汽化,造成油沸腾的假象。
之后,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尝试,将食用醋的比例一次次降低,最后仅在烧杯底部放入一层薄薄的食用醋。此时,当油的温度达到四十几摄氏度时,油层就出现大量气泡,形成油沸腾的假象。因此,“油锅捞钱”的秘密的正确解释是将食用醋与油混合加热,并且将食用醋的用量控制在薄薄一层。这样当油的温度很低时,食用醋就产生汽化,造成油沸腾的假象,这些“高人”就可以“油锅捞钱”了。
篇7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71-01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德育内容较少,教师容易把握;隐性德育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一些材料和知识点,表面上不能对学生直接起到德育作用,但通过深入分析、挖掘或通过介绍背景材料体现德育功能。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做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使德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需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
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
1、挖掘知识点中隐含的德育内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电和磁”这章内容的时候,学生普遍对电能产生磁,即奥斯特试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 “磁能否生电呢?”直接将学生带人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法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也可渗透“对立统一规律”;在学习“摩擦”时,物体的摩擦有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之分,可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渗透“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2、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真理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例如,在序言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习的方法“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时,教师先告诉学生: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物理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如没有电视、电话、汽车、人造卫星等等,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滥用,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问题,如能源的缺乏、空气质量和水质的变坏等,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社会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
二、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情感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1、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例如,在做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都知道乒乓球掉不下来这个结果,对教师做这个实验没有多大兴趣,这时教师不用自己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这样学生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实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2、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引入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现代我国物理学家(包括外籍华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学内容。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力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物理实验 一、物理课堂中问题情境的类型分析
(一)“矛盾式”问题情境
这是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初中物理教材内容时可能产生的困惑,或者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授知识的矛盾,从而形成问题情境。
(二)“阶梯式”问题情境
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紧密衔接起来,是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铺垫,使知识阶梯式地逐步提高,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阶梯拾级而上,思维一步一步地向纵深发展。
(三)“发散式”问题情境
这种问题情境是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与中心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
二、初中物理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的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设置彼此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和难易程度上的层次关系的问题,做好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情境的整体效果。
(二)共振性原则
如果只是由教师来提问,引导学生得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被限定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之中。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引起学生思维共振,学生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入,说明其思维越活跃。教师通过学生所提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师生思维相互碰撞、启发、引导,达到师生思维上的和谐共振。
(三)延伸性原则
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时间上要延伸到过去和未来,在空间上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以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线索去阅读资料、思考问题、进行课外实验,甚至进行自主、独立、系统的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探究。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策
(一)通过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进行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解规律活动时,可按下列问题线索展开:
1.研究对象?(海波、石蜡)——观察现象?(物态变化和温度变化)——出现现象的条件?(加热)——可供选择的加热工具和需要满足的条件?(方便使用、安全、容易得到)——选什么?(酒精灯)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温度)——用什么仪器?(温度计)
3.能否直接对海波、石蜡加热?为什么?(不能,会燃烧,会破坏原来的物质成分)——用什么容器装?对容器的要求?(耐高温、能导热、透明、形状、大小合适、便于观察)——选玻璃试管——能否对玻璃试管直接加热?(不能,因为玻璃的导热性不好,海波和石蜡不能均匀受热)——热浴法。
4.酒精灯加热烧杯时,不能均匀加热,怎么办?(加石棉网)
5.酒精是易燃物品,万一洒到外面会出什么问题?怎样预防?(按要求使用),万一不小心让酒精溅出来着火了怎么办?(用湿毛巾盖住灭火)
6.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观察温度的变化应间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
(二)通过让学生面临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面临着需要加以揭示的事实,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有关现象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要写这句话”之类的疑问。这种疑问会促使学生大脑积极思维,使他们内心充满强烈的求知需要,这就呈现出问题情境。
(三)通过探本求源,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知识都有其形成过程,或者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或者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类比、推理而形成的新知识。如果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这种形成过程,把握前后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问题。在这方面,尤其可以利用知识产生的客观背景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了惯性概念之后提出问题:既然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那么为什么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的汽车还需要动力呢?如果关闭油门、没有了动力,沿水平面滑行的车将会越走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时小车为什么不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了呢?物体运动一定需要外力维持吗?你是怎么想的?请与同学们交流。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注意问题
中国分类号:G633.7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按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创设情景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生活与物理的有机结合,创设成功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把问题具体化、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正确熟练掌握知识创造条件。
一、创设情境要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以自然现象和实际生活为基础创设情景,增强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创设有效的情景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好的情景导入也会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课堂导入情景设置有用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用仪器或生活中的材料完成简单的小实验、用投影投放某种自然场景等方式。
例如:讲声现象的相关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发出声音、人耳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等方面结合实际生活建立声音的相关概念从而导入新课;讲解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时,可先拿出冰与水让学生观察其特征,引导学生结合自然现象分析冰在什么情况下变为水,水在什么情况下变为冰从而导入新课;讲解磁现象时可通过简单的磁现象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导入新课;讲解压强时可投影人直接站立在雪地上与穿上雪橇站在雪地上的图片、骆驼在沙漠上行走、坦克在地面上行走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差异从而导入新课;讲解运动的相对性时可让学生模拟同向反向、同速度或不同速度等运动状态,让学生观察其位置的改变从而导入新课。物理知识来源于自然生活,只要我们在课前精心设计出合适的情景导入新课,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计导入情景时要注意紧密联系本节课讲授的内容,但不能过于简单,结果学生不用学习就会解答,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松懈现象。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实验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创设物理教学情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物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学生在每节课堂中专注学习的时间有限,为了保证学生充足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不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学习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将知识孤立化,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以实验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将整节课的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
让实验探究贯穿教学过程,用问题作为知识连接的纽带,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所创设的物理情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熟练应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每节课教学都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前导入时创设情景提出的问题。例如:学习完物态变化知识后,让学生系统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学完声现象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声音知识分析人耳听到声音所具备的条件。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明确物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1、物理的情景设计都来源于实际生活物理的情景设计都是来源于实际的生活中,把生活常识常见却不了解的实景反应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和了解生活常识带来的知识点,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杆秤平衡时,联系实际,利用杠秤平衡的原理,称同一物体,在力矩相同的条件下,质量小的秤砣称出的物质质量小,在接下来的杠杆试验中,分析力与力矩的关系,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2、情景创设的取材要有针对性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具有针对性,要通过创设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要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教学内容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的情境内含问题要难易适度教师创设的情景问题要存在一定难度,过于简单,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直接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不具备激趣导学的效果。但问题不是越难越好,情境内含的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失去了意义,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有违初衷,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情景创设可结合物理实验和多媒体技术
篇10
初中物理的考试重点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重中之重
历年的物理中考试题的难易比例大致为7:2:1,对基础知识的的考查始终是重头戏,在开始复习时,首先对书中的基础概念、公式、规律等进行准确而深入的巩固,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切忌眼高手低。
每年中考,物理平均分都不是很高,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部分简单题目做不对,而难题又不会做。因此,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师生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基本方法要熟练,考试中,简单题不丢分,困难题多得分,只有这样,才会取得好成绩。
二、对重点知识牢固掌握是关键
历年的中考试题,虽然覆盖面广,但始终在围绕重点知识内容出题,因此复习中,不能完全平均使用力气,做到面面俱到,而要围绕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考试的侧重点来复习,例如:教材中的运动、电路、物态、声音、热能、做功等问题都是考试的重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深入细致的复习,通过归纳、总结,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平衡力、摩擦力等知识点以及悬浮与漂浮、烟与雾、露的形成、实象与虚象、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三、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是大势所趋
现在物理中考的另一导向是重视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许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成为了每年的出题素材 ,考试中常出现用电、用水、噪音、车速、光速、南极考察等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磁悬浮列车、火箭的发射升空、中国的登月计划等最新科技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例如:在中央电视台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以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是可吸入颗粒和二氧化碳,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哪个方面?⑴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⑵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⑶工业生产排放废水,⑷机动车辆排放尾气。
还如:火箭也是内燃机,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三号无人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使用“”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升空时,火箭内部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什么能转化为火箭的什么能,才使火箭加速升空的?另外,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它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你对此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如此等等的问题都出现在不同省市的中考题中。
四、重视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因此,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都要具有较为准确的估计能力,如:一个人的正常体重、身高、脚的大小、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等都需要了解,如:一个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过头顶时,大约做了多少功?;小张今年13岁,家住幸福小区5号楼的六楼,每天放学都要从一楼爬到六楼,在这一过程中,他可能做了多少功?,这样的问题需要知道手臂的大致长度和人的体重,并且对每层楼的高度要有一个大体估计。
如此之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复习中,还要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它包含的物理道理:如:北方的冬天很冷,“窗花”常形成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这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再如: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对着两纸中间吹气 ,会看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在物理复习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采集热点信息,捕捉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善于与中考复习有机融合,为中考复习服务,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五、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物理考试中,有不少题是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对书中的实验巩固时,对基本实验要仔细而有所侧重,对一些重点章节中的实验,我们应该从实验的目的、原理、所用的物理方法、步骤及结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在实验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对实验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方法,它是对所研究的物理涉及多个因素时,采取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在我们的课本中用的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现象和图说明,另一类是通过实验数据列表的形式。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其它一些研究方法,如:比较法、归纳法、推理法等,总之,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理猜测、自行设计实验、分析和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六、强化自我反思、突出自主纠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中考物理的复习,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最高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找出自己以前做过的错题,认真仔细地弄清以前为什么错,现在是否会做,我们会发现经常错的往往是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及时进行纠错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