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情况自述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家庭情况自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家庭情况自述

篇1

【关键词】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大学生人格

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人格有着一定的影响。王月云等人研究??表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姚齐和研究??表明,非独生子女在恃强性、敏感性、幻想性、紧张性因素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只有敢为性因素的得分低于独生子女。孙泽军研究??表明,独生子在聪慧性、敏感性和兴奋性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差异显著,而在其它人格维度上,两者无差异。

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的人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黄悦勤等人研究??发现,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是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刘金花调查??表明,与自述父母关系说不清的子女相比,自述父母关系好的子女在人格特征上有更多的优越性,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有成就的人格特征得分也更高。凌四宝等人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完整和谐的大学生乐群性(A)、稳定性(C)、敢为性(H)均显著高于在离散型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持强性(E)、怀疑性(L)、忧虑性(Q1)、紧张性(Q4)则显著低于在离散型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

如果按照上述研究结果推论,不良的父母婚姻状况(例如离异,父或母去世)加上非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人格应该更不良;但从家庭系统角度来看,兄弟姐妹的存在未尝不是一种社会支持资源,也许会对父母婚姻状况不良的消极影响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为了获得实证的结果,本研究将尝试对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被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北京市某大学大学生中进行取样。共回收问卷6518份,实得有效问卷6062份,问卷有效率为93.00%。其中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是:男生2707人,女生3354人,缺失性别数据1人;独生子4527人,非独生子1535人。被试年龄在19至22岁之间。

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量表(16PF)以及自编的家庭调查项目作为调查工具。自编的家庭调查项目主要包括父母婚姻状况(分为正常、离异和父或母去世)和是否独生子女等内容。16PF共有187题,归为16种人格因素,分值越高,表明某种人格因素越突出,对正常人的16种基本人格因素有良好的区分能力。16PF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重测信度在0.43~0.89;结构效度较好,量表项目的因素负荷在0.73~0.96。

程序。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2×3两因素设计模式,以父母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作为自变量,分别以人格的16个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父母婚姻状况在人格因素上的主效应。

从表1可以看出,父母婚姻状况在大学生人格的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幻想性和自律性因素上主效应显著,而在其它的人格因素上则不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恃强性和幻想性上,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家庭(p

是否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人格因素上的主效应。从表2可以看出,是否独生子女在兴奋性上主效应显著,在其它人格因素上则不显著。

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婚姻状况在大学生人格因素上的交互作用分析。交互作用检验表明,在聪慧性、恃强性和兴奋性上,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婚姻状况交互作用显著(p

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聪慧性上,父或母去世家庭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p

研究结果讨论

关于主效应的讨论。在研究结果中,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的主效应显著,说明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确实存在显著影响。这与刘金花的研究结果“与自述父母关系说不清的子女相比,自述父母关系好的子女在人格特征上有更多的优越性”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人格因素上的差异显著状况和凌四宝等的研究结果是有出入的,究其原因,应该是两研究对大学生的父母婚姻状况分类不同所致。凌四宝等的研究将家庭分为完整和谐型和离散型两种,父母离异和父或母去世都被归于离散型家庭,但这两类家庭其实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因而将父母婚姻状况细化为正常、离异和父或母去世三种情况,我们也因此获得有关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更为细致的结果。

具体人格维度上,恃强性、幻想性和兴奋性,离异家庭大学生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大学生,在有恒性上,离异家庭大学生则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大学生。恃强性高者好强、固执独立、积极,低者谦逊、顺从、通融、恭顺;幻想性高者幻想、狂放任性,低者现实、遵守成规、力求完善合理;兴奋性高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低者严肃、审慎、冷静、寡言;有恒性高者做事尽职,低者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精神。所以和正常家庭大学生相比,离异家庭大学生更好强、固执,更狂放任性,更随遇而安,也更缺乏奉公守法精神。

在自律性上,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学生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和离异家庭大学生。自律性高者知己知彼、自律严谨;自律性低者矛盾冲突、不顾大体。由于父或母去世,很多孩子被迫过早接触社会,过早承担部分家庭的责任,过早体验生活的苦乐艰辛,因而,相比其他家庭的孩子,人格上也就更加自律严谨。

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兴奋性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其它人格因素上两者无差异。本研究没有在更多的人格维度上检验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这一结果和姚齐和、孙泽军等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采用的是两因素方差分析,不仅考察是否独生子女对人格发展影响的主效应,也考察父母婚姻状况与其对人格影响的交互作用。而其它研究则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形式,没有考虑到这种交互作用。

关于交互作用的讨论。关于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的交互影响是本研究比较独特和有价值的结果。从图1~图4,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的差异受父母婚姻状况不同的影响。

对于正常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在恃强性和兴奋性上,非独生子女要低于独生子女,离异家庭和父或母去世家庭则均没有这种差别。说明正常家庭的大学生,兄弟姐妹的存在使其更谦逊、顺从、冷静、寡言。这可能与正常家庭孩子的注意力主要关注家庭内部,彼此要争夺和共享父母的爱有关。而离异家庭和父或母去世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恃强性和兴奋性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在激进性上,非独生子女显著低于独生子女,正常家庭和父或母去世家庭则均没有差别。激进性高者自由、激进,不拘泥于现实;激进性低者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道德准则。兄弟姐妹的存在使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更接近现实、尊重传统、重视道德准则。父母离异,通常孩子会对主动提出离婚的父母一方有一种误解,认为其对家庭不负责任,而兄弟姐妹的团结互助,则必然会增加其对家庭伦理重要性的认识。尊重传统,重视道德准则,正是体现了离异家庭孩子的这种复杂心理。

对于父或母去世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在聪慧性上,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正常家庭和离异家庭则均没有差别。聪慧性高者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维;低者思想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弱。兄弟姐妹的存在影响到了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学生的思维智力,使其更聪慧。在这样的家庭,家长由于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孩子,孩子被迫彼此照顾,相互依赖。这种过早的社会化经历,可能是其聪慧性高的原因。

结 论

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人格存在显著影响。离异家庭大学生在恃强性、幻想性和兴奋性上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大学生,在有恒性上,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大学生。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学生在自律性上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和离异家庭大学生。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兴奋性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兄弟姐妹的存在使正常家庭的大学生更谦逊、顺从、冷静;使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更接近现实,更尊重传统。此外,兄弟姐妹的存在影响到了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学生的思维智力水平更高,使其更聪慧。(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本研究获北京市人才强教中青骨项目资助,曾美英同志参与写作)

注释

①王月云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医学与社会》,2007年第9期,第38~40页。

②姚齐和:“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1期,第54~55页。

③孙泽军:“大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16项人格因素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3期,第284~286页。

④黄悦勤,李立明,刘秀芬:“理工科一年级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其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第33期,第44~46页。

篇2

关键词 励志奖学金 助学金 评定方式 农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07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Inspirational

Award and Grants Review Mode

ZHANG Ailin[1][2], SI Yimin[1][2], SHAN Xiumin[1][2], MA Mingqi[1][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2] Tianj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 Process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o protec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educa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work hard, uplifting, inspirational award, eval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ran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asures taken by the university,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project has become a student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a difficul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motivational scholarships review in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new solutions to explore ways and means of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follow-up studies were discussed, inspirational scholarships to play the role of a guide to improve the class of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hav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motivational scholarships; award; assessment information; agricultural college

贫困家庭大学生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群体,为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及政府在高校设立了国家奖学金、人民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专项资金,而且资助力度也比较大,用于奖励和资助高校全日制在学本专科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由于这些类别奖学金设立时间较短,与其相关的管理制度、贫困等级认定、运行发放机制等方面尚不够成熟、完善,加之包括我校在内的农业院校,贫困学生所占的比例大,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审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着重从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审方式入手,分析当前奖助学金评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励志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打基础。

1励志奖、助学金评审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矛盾

近几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设立及发放确实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生活问题,使他们安心读书,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实际评审、发放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矛盾和问题。

1.1 评审方式教条死板,以综合测评为依据欠合理

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如何评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的申请指定给经济困难且有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的学生,而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如果没有“贫困证明”就没有机会获这项高额奖学金。参评学生既要品学兼优,即综合考评要名列前茅,又要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评定奖助学金的指标体系比较简单,主要参考是否有“贫困证明”,专业综合测评班级排名情况。而且综合测评体系单一,主要考核学习成绩、参加学校团体活动附加分、品德修养几个因素,而没有把学习态度、集体观念、劳动观念、身体素质、心里素质、意志品质、科技活动、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等因素及客观的量化方法结合起来。

“经济困难”的度量是最明显的突出问题,现实情况是有的学生家庭经济不够困难而学习成绩优秀但没有参评资格,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但因为综合考评成绩不高也不能参加评定。所以评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学校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

1.2 学生家庭经济的真实状况难以准确把握,是否属于“贫困” 没有标准

家庭的经济状况目前由于缺乏专业的调查机构和科学的评判手段,很难把握其真实状况。在考察审核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述、申请结合民政部门和当地街道办等单位开具的证明材料,加之,结合该同学在学校的生活消费情况,综合班级民主评议及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的认知,打分排名,确定困难认定。对于学生自述,有的学生家庭确实经济困难,但是出于爱面子,维护自己的隐私,特别是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学生,不愿将自己家的真实经济状况说出来;有的学生对于评定工作不是很认真,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有的学生为了得到经济上的额外支持,故意渲染自己的困难程度,夸大其词。对于县级民政部门盖章的证明,其证明力也有失真的一面,因为除了本村或街道干部大概了解申请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外,其余乡镇、县区级民政部门干部基本不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而在该项证明书上盖章亦不用承担法律后果,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学生只要去县区及民政部门盖章,一般都能实现。

1.3 “僧多粥少”,难以均衡分配

励志奖学金的奖励额度较大,每年5000元/人,助学金的额度也不小,分别设为每年特困3500元/人、较困难的2800元/人,一般贫困2200元/人。而且家庭经济困难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少学生利益驱使,不惜放下颜面,争当“贫困生”,加重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这给实际生活特别困难,最需要得到资助的学生造成减少了获得奖励和资助的机会。学生之间互相监督,评议其家庭经济状况也难以发现其真实情况,因此在评审过程中,难以回答“谁比谁更需要资助”,评审结果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忧”的感觉。

2解决评审奖助学金评可采取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2.1 思想教育要贯穿励志奖、助学金评选的全过程

在思想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励志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公正性的相对性,作为班主任老师及学生工作组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重点关注贫困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状况和水平,与同学们交心相处,用实际行动关爱他们。教育学生在评定中要讲风格,讲理解,讲大局,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的感恩回报教育工作。国家政策也是要让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学,这就要确实教育学生,有困难就说出来,不论是奖学金还是助学金都是国家、社会对学生们关怀,而且也要正确对待利益观,要诚信,以身作则,把学校政府的关爱化作动力,用感恩的心去服务社会。

2.2 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交流心得

以学生社团联活动为纽带,增强与同学的交流,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联活动中去,给他们自由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磨练中塑造自我。用充分调动团学联骨干学生的榜样作用,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在班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强党课学习,鼓励学生们适时递交入党申请书,定期交流学习汇报思想,完善自己的“个人梦、个人规划”,经常开展座谈会、交流会,请优秀贫困生学生干部代表与贫困生进行交流,用实际行动证明“贫困生”虽然没有能力选择家庭和出身,但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志向和骨气,树立战胜暂时经济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3 进一步改进评审方法,完善评审程序

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评选评定程序:先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再随机抽取班级代表对其在校经济开销进行打分,汇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意见,院级评定小组进行最后的统计和评审,审核后具体排名进行全校公示。在评审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们,团结同学,形成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毕竟受资助的名额有限,提出贫困申请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助学金。对于确实困难的学生也许三百元两百元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尝试鼓励得到助学金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去适当地帮助那些没有得到资助的同学,确保每个贫困学生都有一定的资助,保障学业顺利进行,而且这样也能够增强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如果在评审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参与,有理有据,学生们也能够心服口服,排除杂念和不公平的感觉,有利于教育学生,增进同学友谊,巩固良好班风。

3 奖助学金评定后继需展开的工作

3.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奖学金

正确引导,建议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决定奖学金的用途。 庆祝欢喜一定要适度,重在沟通同学感情,用特殊的方式感谢班级体成员,多为班级考虑,多为班级体的发展做贡献,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督促大家进一步努力学习,要杜绝奢侈浪费的之风。把奖助学金用实处,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用于补交学费,添置学习用品资料或报考相关证书或者用于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添置设备等用途上。

3.2 监督获资助同学的表率示范作用

励志奖学金对获奖者的学生来说,而言不仅是经济上的奖励,更重要是一种激励,是对前一阶段在校德、智、体、美、劳综合表现的肯定。这些学生是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和目标。而且要鼓励受奖励的学生们再接再厉,奋发向上,争取取得更多的成绩和进步。同时,这些榜样在获得奖学金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也应该受多方监督,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也可委派一些学生们监管督促。如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可以撤销或收回资助奖励款项。

3.3 应发挥精神激励和鼓舞作用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升本;生源减少;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119-02

目前,高职专升本的报名条件要求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的省内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成人高等院校(普通专科班)、普通高职(专科)的应届专科层次毕业生,由学校推荐在校学习期间,专业综合排名前30%的学生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录取应届毕业生的5%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但是,高职专升本的报名人数在逐年下滑,以笔者统计的情况为例:某高职学校法学专业2009年报考专升本的人数为212人,占应届毕业生的41.93%;2010年报考专升本的人数为156人,占应届毕业生的33%;2011年报考专升本的人数为75人,占应届毕业生的24%;到2014年报考专升本的人数为55人,占应届毕业生的19.78%。法学专业专升本的报名比例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从事法律职业需要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报名条件就是要求法学或其他专业本科。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类学科专升本的报名人数更是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报名比例只有个位数。经研究发现,导致高职专升本生源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自身原因导致专升本生源减少,高职生源素质整体下滑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扩招政策的影响,扩招之前不应该进入到本科院校的学生进入到本科院校,应该进入到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被普通本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瓜分,高职专科院校为了生存,按照大众型高等教育的指引,只能放低录取分数线,近几年的高考高职高专最低录取分数线已经达到170分和160分,这些学生在某些领域很有天赋,但是文化基础实在不敢恭维,连一个像样的请假条都写不出来,有些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同志坦言,现在的高职高专学校想选出个能办明白事的班干部都不容易。高职专科的很多学生有着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知为什么要上专科,但是来之也就安之,要让他们再通过努力考取本科,在本科再学二年,他们是如何也不想做的。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在专科的痛苦考试中受着折磨,正考不及格补考,补考不及格等着毕业前大补考,到了即将毕业的时候知道,只要不欠学费,大都能拿到毕业证,自己已经很满足了,自己已经清楚自己在学业上的半斤八两了。

世界观、人生观模糊,目标缺失与多数专科学生目标缺失情况正相反,有部分优秀的专科学生没有因为高考的失利而沉沦,反而愈挫愈奋。在升学与就业的途径选择上也是与众不同。1.选择更为快捷的升学途径。国外的很多学校瞄准了中国巨大的出国留学市场,开发出国读一年半本科,一年硕士研究生的留学项目,与之对比是国内二年专升本,三年硕士研究生课程,大大节约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中国公民家庭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论指引,很多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出国学习,开拓视野,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国际化背景;还有一些家境一般的优秀学生,在学习专科的同时,套读自学考试“专本衔接”课程,通过三年的努力,不但能够获得专科的毕业证,还能够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这些学生放弃专升本,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为自己节约了两年的时间,同时也为家庭节约了两年的经济负担。2.优先考虑就业和参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象牙塔里面学得如何最终还要接受生产实践的考量,很多专科学生在专科毕业时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会选择先就业,在就业中去寻找知识的空缺点,然后再以提高学历的方式弥补实践中知识的不足。

二、家庭原因迫使学生放弃专升本,因家庭致贫而放弃专升本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也从事业变成产业。大学收费剥夺了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很多学生因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枯竭以及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丧失而失去求学的经济基础,不得不放弃专升本的学习。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政策等等,目的是为了学生不因经济贫困而放弃学业,但其实没有看到,一个家庭无法支持学生上学的背后原因是需要这个学生立即放弃学业去维系这个家庭的最基本生活,国家的助学政策只能救学生,维系不了这个家庭。

因家庭溺爱而失去专升本。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大降低了中国的人口压力,但也有人说计划生育政策毁掉了我们的孩子。笔者是不赞成这种认识的。实则是许多夫妇综合素质差,没有育儿能力,只知道对孩子溺爱才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学习解决的愿望,感到上大专期间独立生活太麻烦,从而不想继续读本科,只想回家钻进父母的安乐窝。

三、高职院校原因导致专升本生源减少专升本难度大

大专学生想专升本要参加各省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前已阐述,按照现行政策,只有当年应届大专毕业生的5%能够有机会被本科院校录取,到本科院校继续学习,这个比例使很多专科生望而却步。

老师与学生之间对于变革知识传授模式的矛盾不断加深,使很多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信心。高职高专首先招生的质量不高,教学改革不到位,仍沿用古老的说教方式,照本宣科,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对于变革知识传授模式的矛盾不断加深。老师认为学生层次低,不爱学习,于是没有激情,不愿意更新知识和知识传授方式;学生认为老师没激情,不考虑学生感受,不与学生和时代特色相接轨,不愿意听教师单一的课堂教学,对本科课堂也失去了信心。

(一)错位的办学观念

一个网名叫“任天寂”的学生,在退学的时候自述:与其在学校受折磨混张文凭,不如自己退学开辟一条自由读书的道路。他在网上曾写下了《中国教育万言书》,作为“一个退学大学生的自白”。他认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观念问题。笔者也有同感,首先,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而不单是一个科研机构。很多大学都在追求所谓的大学排名,给大学教师下达各种各样的科研指标,教师为完成学校的指标,不得不东拼西凑,闭门造车,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少有能为社会有一点裨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毫无一用,另一方面,教书应有的教书本领也荒废了,大学老师不会讲课,不能抓住学生心理,课堂多是晦涩的念书本,不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其次,片面的追求规模,大而全,大学办成了产业。现在的大学校长每每谈及自己学校的几万学生,囊括了社会的所有学科都津津乐道;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几万名大学生只有大学生的身份以及将要得到的大学毕业证书,没有大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学校的所有学科又有几个能够立得住,叫得响,在产业发展的要求下,低投入高产出,只有多招学生才能产出,只有在大教室里用一个老师照本宣科才能降低成本,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大肆批发残次品的“大学毕业生”。

(二)优秀的本科院校不招专升本学生

由于招收专升本学生占用本科招生计划,招收一个专升本学生就少一个高中直接录取的学生,很多优秀的本科院校就不招收专升本学生,优秀的专科生就不升本。最后导致结果就是优秀的专科学生不升本,一般的专科学生升到一般的本科,学生嫌弃学校,学校嫌弃学生。

导致专升本学生减少的社会原因是全民趋利化的社会状态使得学生难以静心读书。比尔・盖茨可能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退学者,他的退学并不是读书耽误挣钱的范例。但是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非常好,每个领域挣钱的机会都很多,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几年之内就能积累一定财富,在涉世之初的大学生那里错误的认为上完了大学也没有好的工作,大学生和农民工一样,到处都是,与其在学校里消磨时间,还不如到社会上挣点钱,拿个别学生的成功当成是全体非大学生的机会。这是错误的观点,他忽视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离不开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只有学好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奠定基础。

(三)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本科生难于专科生观念的错误引导

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3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9%,平均月起薪为3 378元。《教育蓝皮书》指出,从学历层次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其中,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2。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不能升本,升本之后还不如现在好找工作。殊不知,这个比例并不是专科和本科的对比。

结语

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们不必千方百计规劝专科学生升本。专升本生源减少,既有学生对多年来所形成的学历高即为成功这一标杆的挑战,也是对大学进步的鞭策。它促使大学进行深入的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孤立型人际关系;人格魅力;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04-02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可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未来大学生活和事业的成就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部分严重问题

总的来说,大部分大学生都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但是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有部分人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和身边的老师、同学的关系。他们行为孤僻,精神世界一片荒漠,成为“孤立型”大学生,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有人甚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的“孤立型”表现有如下三种。

(一)强调自我目中无人。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倍受溺爱,没受过什么打击或挫折,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高兴时,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在集体生活中,不能站在大家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案例:小刘,大一男生,不仅家庭条件好,还自恃身强力壮,与同学交往中从不吃亏。小刘对得罪他的一个同学处处过不去,说:“我就是要你不痛快,你不痛快我就高兴。”他常把对方水壶里的水倒掉,把衣服扔一边,晚上还故意把对方关在宿舍门外。现在小刘跟班里的同学关系很差,人人对他惧而远之,他自己也倍感孤独。

(二)自卑胆怯胡乱猜疑。由于大学生们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的不同,有些大学生很容易在心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自己哪方面都比别人差。这些现象屡见不鲜:那些来自小城镇或者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感觉自己在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有些同学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归咎于自己智商低下,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有些大学生还会因为自身的外貌或身高而深感自卑。日积月累,这种自卑的感觉压抑在心理得不到正确的发泄,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他们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焦虑不安,自卑胆怯,胡乱猜忌,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

案例:北京大学的学生欣欣说:“看到周围的人都很优秀,我就会有压力,心情比较焦躁、郁闷,不想和别人说话。老觉得她们也不喜欢搭理我,我觉得自己情绪很不稳定。”

(三)心眼太小斤斤计较。有小心眼儿的同学,神经敏感,常常杞人忧天,小题大做,庸人自扰。他们往往患得患失、吃一点亏就如鲠在喉;特别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行,总感到别人在算计自己,对周围人总是充满敌意。

案例:小鲍,女,某大学一年级学生。自述由于自己小心眼儿,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和同学生气。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常闹别扭,总想着那些细枝末节,弄得大家都很不开心。其实她自己也不想这样,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二、“孤立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应对策略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际交往有三个要素: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人的情感需求和社会的行为准则。如果能够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有效地消除人际交往中的障碍。针对上述“孤独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来消除障碍,帮助大学生远离孤独,融入群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

(一)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1.做一个人谦虚正直的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要培养自己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

2.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古人言: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人交流不仅是互相交换信息和经验的好方式,还有助于增进友谊。善于表达,也就是说,能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要注意表达方式。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往往可以让听众感到愉快。

3.做一个主动开放,积极沟通的人。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二)学会运用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

1.学会赞同和认可

在自己的头脑中一定要形成一种态度,一个思维框架,即一种赞同态度,培养一种赞同的性格,成为一个自然而然地赞同别人和认可别人的人。

当你赞同别人时,一定要说出来。仅仅用暗示表示赞同是远远不够的。要明显地让别人知道你的赞同和认可,要点头说“是的”,或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说“我同意您的说法”或“您说的很对,我完全赞同”,“我认为您的看法很好”等等。

当你不赞同别人时,千万不可告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如果你轻易地表示反对,你会很快与人形成矛盾,失去很多。所以,请不要轻易否定别人。

2.失言时立刻致歉

一般人通常在犯了错误的情况下会说谎,会否认或狡辩,但无论何时如果你犯了错误,一定要勇敢地说“我错了,请原谅”,“对不起,这是我的失误”等等。

承认错误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人们一定会对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人刮目相看,人们也会认可或谅解你的做法,从而提高你的形象。

3.避免与人争论

和人交谈时,避免把谈话看成是一种竞赛,一定要分出个高下。如果你常在他人的话里寻找漏洞,为某些细节争论不休,或纠正他人的错误,藉以向人炫耀自己的知识渊博、伶牙俐齿,你一定会给人留下极深刻的消极印象。

人际关系中最忌讳的就是与人争论。因为没有人能从争论中获胜,也没有人会从争论中赢得朋友。即使你是对的,也不要争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请务必记住这一点。

4.正确处理冲突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处理问题,就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遇到好斗者,对付他们的最好方法是:拒绝与之争斗。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份,显示了自己的不凡气度,而且使那些好斗者变得慌乱无措,气得七窃生烟,并且显得愚蠢可笑。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和技能、认识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大学生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总之,人际交往不仅是大学生向社会化转变的基本途径,还是大学生身心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孤立型”大学生应该特别注重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早日走出孤独荒漠,投身情感海洋。

篇5

研究生成了研究找工作的学生。

――武汉某重点大学研究生的自嘲。

我是搞超级杂交水稻的,我的目的就在于能够不断出新成果,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那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袁隆平就落选中科院院士表态。

由于碳酸饮料大行其道,不少美国人的牙齿健康受到损害,青少年牙齿遭腐蚀现象尤其严重。

――美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碳酸饮料损害牙齿。

类明星邮票,将大头照印上去了事,毫无艺术美感,不存在收藏价值。

――有收藏家如是说。最近到邮局寄信的“乙醚”,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偶像易中天已登上了邮票,此举立即招来热议。

我的文化水平还只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

――位亚洲冠军的自述。中国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堪忧。

不妨就换个名吧,再注册个商标,叫“郑板桥”,正好谐音“正版瞧”。

――盗版光盘泛滥,有人这样为某正版音像店支招。

81%的人反对将北京的国际译名定为“Peking”。

――项在线民意调查显示。Peking这一拼写形式是1906年西方人在上海举行的“帝国邮政联席议会”时确定的。

一个农民带着一帮农民拍了一批农民的戏。

――《乡村爱情2》受到的欢迎超乎想像,对于其中的原因。赵本山说就是因为真实。

为富人树立一个榜样。

――76岁的查克・费尼创建的慈善基金会,20余年来已经捐出40亿美元,他要求基金会在2016年前捐光剩下的40亿美元。他不让基金会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所有的捐献活动几乎都是匿名进行。他的义举震动了美国慈善界。对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僧发给孙悟空的第二代金箍。

――关于手机的最新解释。

低工资也会伤室企些。

――湖南大学教授陈乐一的研究结论。

无论是厂家还是媒体,都应该将消费者视为公民,都应该视自己为公民文化的推行者,而不是商品的暴力推介者。

――《南风窗》批评某商业品牌的“恶俗”电视广告。

世界本没有神,拜的人多了就成了神。

――名报考鲁迅美术学院的考生跪拜鲁迅雕塑祈求好成绩,对此有网友评论。

少灯官腔,说话直奔主题,

――有调查显示,63.7%的人希望官员能少说官话、套话。

我们首先要拒绝遗忘,历史是有光明的,但是也有黑暗和苦难,现在的问题是,黑暗和苦难被遮敝了,所以我们要谈。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钱理群谈为什么要强调研究和反思中国的苦难

张平的中专学历凸显了他为人的平实。

――在新一届政府中,新任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引人注目。62岁的张平一直保持他在“”前获得的中专学历。

建设部不主张提拐点问题,但是我们关注房价问题。

――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近日就“住房保障”等情况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时说。

你可以决定娶什么老婆,但是不能决定岳母岳父是谁;你可以决定加入什么公司,但是没法决定上司,因为上司会变的。因此要跟老板有效沟通,争取他的理解,让他能够成为你的伯乐。

――惠普全球副总裁孙振耀在惠普公司23年经历了18位不同风格的上司,这在跳槽频繁的IT界几乎属于奇迹。

不过是有钱人玩的把戏。

――对于自己的油画作品《牧羊人》以3584方元惊人高价被拍卖,画家陈丹青既不兴奋也不关心。

塞庭查它好的一面,比如天伦之乐。你在热闹里就觉得热闹讨厌,你在孤单里又会觉得孤单很难受,到中老年的时候还是需要有家庭的。家庭就是生轻时去经营,到老了开始此利息。但我放开了,我这辈子没有家了,人生这场戏我演砸了。

――王朔谈到家庭问题时,对于当初与舞蹈演员沈旭佳的离婚之举充满悔意。

瞩目

俩女生剪头被索天价

3月29日,郑州市某中专二年级的女生一起逛街至郑州市二七路的正弘大厦附近,看到旁边的保罗国际美容美发(河南)有限公司的橱窗玻璃上贴着“洗剪吹38元”的字样,便进去剪头。洗完头后,店员称两人的发质不好,不停地推荐护发产品,并向其出示了消费单。看到账单上只有3个项目,分别是洗剪吹38元、洗发用品60元和护发用品60元后。两人在上面签了字,开始剪发。让两个女孩没想到的是,结账时收银员报出了“每人6000元,一共1.2万元”的天价!看见二人惊讶的表情,一名店员赶紧上前推荐说。只要办理一张该店的会员卡,就可以享受5折的优惠折扣。但是,每张会员卡至少要一次性充值9800元,剩余的钱将存在卡里。两人只好掏出手机向同学求援。几十名同学各自拿出几百元的生活费,凑够9800元送到了店里,两人才得以脱身。该事被曝光后,引起巨大争议。

由于存在价格欺诈,郑州物价部门对给顾客剪“天价头”的“保罗国际”美容美发店,开出了一张50万元的罚款单。据介绍,这是对价格欺诈违法行为的最高数额罚款。

清华学生集体行冠扎

4月4日,21名清华大学学生站在孔庙内孔夫子像前,参加成年仪式。仪式开始后,由汉服爱好者为大学生们穿上“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的汉服,系好腰带,戴上帽子。随后大学生们鞠躬九十度行拜礼。清华大学化学系62班的学生付长奎说,参加冠礼的学生都是化学系的男生。大家平时都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集体约定在清明节这天举行成人仪式。感觉很激动,没想到古代冠礼仪式这么复杂。有学者称行冠礼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毕业生千万游资炒股

作为一个去年才从四川某大学材料科技学院毕业的学生,山东小伙刘素进俨然是个股市老手。他从2004年进入股市,用学费开始炒股。由于投资得当加之股市走好,他大赚了一笔。现在,他和同学们组成的团队已经开始向社会募集资金,通过股市投资利润来赚取管理费。他们的目标是遵循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成为中国的巴菲特。据悉,目前刘素进手中掌握的股票市值已经在一千万元左右。不过,资深业内人士在了解刘素进的情况后提出质疑,认为他的操作方式存在许多问题,投资风险也很高。

许霆案改判

2006年4月21日,青年许霆与朋友郭安山利用ATM机故障漏洞取款,许取出17.5万元,郭取出1.8万元。事发后,郭主动自首被判一年徒刑;而许霆潜逃一年后落网,2007年9月27日,广州市检察院以盗窃罪许霆。11月20日,广州中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案判罚引发各界的争论,就是否量刑过重问题议论激烈。2008年2月22日,案件重审;3月31日,许霆被判处5年徒刑,并处2万元罚金。对此,许霆的父亲坚持认为自己儿子无罪,表示仍将上诉。

篇6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入学适应不良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04-02

一、案例背景

马某,男,汉族,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父母均为农民。求助者本人个性好强,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童年未遭受过挫折,自尊心很强,高考顺利考上某重点大学。上大学后,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自己总以为在小学到高中是那么的优秀,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里应该有很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但是事与愿违,一个月前的期中考试成绩排在专业的后三分之一。看到周围的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都多才多艺,很多都在学生会、社团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而自己没有什么特长,让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学习成绩到了这人才汇集的大学也失去了优势。由此感到自己没用、处处不如人,又想到自己的父母在家干农活供自己上大学的劳累,自己很内疚,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感到寂寞与孤独,失去自信心,很痛苦。从上个月开始出现头痛、胸闷、心慌、失眠等症状,有紧张情绪,注意力不能集中,越担心学习越是紧张、焦虑不安,学习效率很差,自己很烦恼,但又不想就这么算了,因此来心理咨询。咨询师了解到,求助者咨询时,衣着干净、整洁,说话紧张,但是能主动谈及自身的不适,自制力较强,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在大学入学时的体检结果正常,既往无躯体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疾病相关历史。

二、鉴别及原因分析

1.心理测验。①SCL-90测验结果:总分167分,躯体化2.1,人际关系1.8,焦虑2.4,抑郁1.9,精神病性1.5,恐怖1.7。②自评焦虑量表(SAS)测验结果:标准分为56分,超过标准分界值6分,为轻度焦虑。

2.鉴别。①求助者在知情意方面统一,自知力较完整,能主动到咨询室求助,没有妄想等相关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②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泛化,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③求助者虽然也有紧张、焦虑等情绪症状,但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更无泛化,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综合以上,判定求助者是属于大学新生适应障碍引起的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3.原因分析。求助者在人际方面尚未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和不合理的信念,诸如:非常在意外人对自己的看法,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个性好强,要求自己必须样样排在前列,对成功过分追求;情绪问题出现,从而引发了相关的躯体症状,影响了学习,更加重了情绪紊乱。

三、确定咨询目标

改变求助者现存的不合理认知方式,帮助其重新建立自信,使其能全面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在此基础上协助其解决相关的情绪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SAS测试标准分从56分降到50分以下。最终能帮助求助者改善不合理的认知,使其学会正确面对成长和生活中的挫折,完善其人格。

四、制定咨询方案

1.咨询方法的选择。拟采用合理的情绪疗法引导求助者自我探索,找出存在的心理困惑,帮助求助者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咨询过程。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①咨询关系的建立;②心理帮助和咨询;③巩固。

五、咨询过程

1.咨询关系的建立。第一次咨询:①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指导其做SCL-90心理测验,以此做出评估。②建立咨询关系,耐心倾听求助者的倾诉,让求助者把积压的苦闷充分宣泄出来,排泄负性情绪;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③使求助者了解这是一般性心理问题,如果能和咨询师积极配合,很快就会减轻。第二次咨询:与求助者一起制定咨询方案,确定咨询目标;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及过程,让求助者明白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按照ABC理论了解自身错误的认知模式,从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的观念。

2.实施心理帮助阶段。第三次咨询:①求助者慢慢能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明白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太苛刻。②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是由于自己入学后期中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诱发事件A),引发自己的焦虑、紧张、睡眠障碍等(结果C)。求助者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现在成绩较差,自己一时无法接受现在的状态,因此才会有紧张、焦虑情绪。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学会找出自己的不合理观念并用合理的观念替代,帮助他寻找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经过分析,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完全是由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实际上自己没有想象的那么没用。③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写出合理的自我分析报告(RSA),即列出:A诱发事件

B不合理信念 C不良情绪、行为 D驳斥 E新观念。同时,按照格式详细分析并列出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不合理观念,并尝试用合理观念取代不合理观念。

3.巩固阶段。①求助者自述:能较好地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能够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②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分析其家庭作业,针对求助者存在的不合理观念进行分析和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第五次咨询:①求助者反映自己原来确实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同时,对自我的认识不全面、有歪曲,一段时间来经过深入思考,情绪得到缓解。②重做SCL-90,结果为:总分122分,总均分1.4分,各项因子分正常;SAS测验分数为37分,属于正常,并将结果反馈给求助者。③咨询师协助求助者全面回顾整个咨询过程,尽力帮助其把咨询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经验灵活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

六、评估咨询效果

1.求助者说:“我现在身体的症状基本消失了,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心情舒畅,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学习效率很高。”

2.求助者辅导员老师说:“这个同学现在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不仅积极参加活动,还参与组织了班里的几项活动,变化很大。”

3.求助者的同学说:“他现在经常主动约我们出去玩,话多了,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

咨询师认为:通过五次咨询,首先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认知模式,其次协助其找出了他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观念。通过共同努力,求助者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 本科; 实习护生;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R39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关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护理作为一个特殊专业,与不同专业的医学生相比,其心理健康状况亦有一定程度的差异[1]。临床实习是每个护士的必经之路,是临床独立工作的准备阶段,是对在校理论学习的检验和巩固,也是由学校迈向社会、由学生向护士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实习护士从学校比较单纯的理论学习和有规律的生活转到医院繁忙复杂的工作学习环境,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必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社会支持在心理障碍的发生中,起到缓冲作用。本研究将描述本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情况,评估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促进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届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本科实习生,纳入标准:(1)实习周数在20周以上;(2)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或心理疾病;(3)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收集工具 (1)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个性;(2)SCL-90:用于测试心理健康水平;(3)SSRS: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越高。

1.2.2 分析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对样本均数与常模进行差异性比较,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各因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护生平均年龄22.2岁,全部居住在学校宿舍同一楼层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100份,回收率100%。

2.2 心理健康状况

2.2.1 心理健康 与全国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除“恐怖”和“精神病性”两项外,其余因子分均值都高于一般人群, 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抑郁、焦虑等项目差异显著P<0.01。

2.2.2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如按只要任何一项因子分≥2.5列为有心理问题者,有33.3%的护生存在心理问题。按比例排在前六位的因子依次为抑郁(13.3%)、敌对(13.3%)、强迫(10.0%)、焦虑(10.0%)、人际敏感(6.7%)、偏执(6.7%)。

2.3 社会支持情况

2.3.1 社会支持 与常模比较,除了“客观支持”一项良好之外,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等项目差异显著(P<0.01),都低于同龄护生;按社会支持总分45分为高社会支持组有16人,比例16%。

2.3.2 遇到急难情况时各类成员给予支持的情况 护生在遇到急难情况时,得到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主要来自家人和朋友,得到的安慰和关心主要来自同学和朋友,在遇到急难情况时,只有13.3%学生获得学校支持,只有0.03%获得党团组织支持。

3 讨论

3.1 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护理人员面临种种挑战,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由于人际关系、学习环境、角色功能的改变,及对临床护理工作不熟练担心发生差错事故,有的护生对临床整体护理模式感到困惑,加上面临毕业后的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使她们心理压力明显增大。如何培养护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一直是护理界探讨的课题。

3.2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1)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的环境中,缺乏与异性的交流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生活经验不足,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和人生定位。这种半成熟性,使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容易滋生自卑、抑郁、嫉妒、报复、焦虑等不良情绪。(2)受世俗偏见的影响,护理工作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缺乏兴趣。尤其当实习护生遭遇到医护人员的冷漠对待和病人的不信任时,加之她们对自身心理问题调适和解决技能的缺乏,此时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对生活和学习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持,造成部分学生产生焦虑心态,甚至引发敌对情绪。(3)在实习护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偏执也是突出的一个方面。有部分护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受父母家庭过多的娇宠溺爱,加上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中不适当地强调自我,极容易产生一些极端自私的想法,甚至自我封闭。

3.3 社会支持状况 所有学生都是住校生;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是家人,虽然他们不在护生身边,但在物质和精神上仍然给以最大的支持。以往大多学校通常认为,护生进入实习期,其主要教育责任发生迁移,只负责其生活、后勤管理;医院方面则认为护生只是来医院实习,只负责业务、技能教育,从而造成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因此加强学校、医院和实习护生的联系,共同开展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另外学生主动向组织求助的主动性不高也是重要的原因。

4 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不容乐观,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护理其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4.1 关注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峻,提示关注护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需要社会、家庭、学生自身、教师和学校共同关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现实对护生心理关怀仍流于口号与形式,主要原因有课程、评估和评价缺失。首先目前的课程设置仍以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对护生的心理关怀课程缺失;即使有心理课程,也存在教材陈旧、与护生实际脱节的问题。其次没有对护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建档,使得教师进行“人性化”及“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没有依据。再次对护生的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是否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对教师的评价也没有将对护生的心理关怀纳为标准,导致不能实际重视这个问题。

4.2 优化护生的社会支持网络 学校应重视对护生实习期间的社会支持情况的关注,可以在每个季度或必要时进行普查,掌握科学数据。教学管理者应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必须正确评估学生社会支持情况,帮助学生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管理者、临床带教老师、学校老师的支持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管理者应重视学生的实习满意感,善于应用激励因素,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满意和激励。学校、党团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4.2.1 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对护生带教与支持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应帮助护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护生进入临床后,与带教老师相处的时间较长,如果带教老师能为护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无疑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帮助其掌握交流技巧、操作技巧等的最好方法。所以带教老师除了完成带教任务和自身的工作之外,还应多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成为其倾诉的对象,密切地与其沟通,指导其应对各种压力。

4.2.2 启动学校、家庭、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生活空间扩大,学生不但要与家长、教师和同学交往,还要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发生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问题上应该一致。为发挥家庭在心理健康中的积极作用,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也可通过书信、电话等方法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家长也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理论学习,重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

4.2.3 社会支持对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理论上说,社会支持与精神病症状学存在负相关,即自述有较多社会支持的学生,也存在较少的症状。我们的结果也显示, 本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当一方得到比他们要求得到要少的支持时,和他们提供的支持比他人的要求少时,他们就会在心理和躯体上趋向于不健康。因此,尽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但不断地监测和提供适宜的支持系统,也非常重要。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1 案例背景

陈某,男,21岁,某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四本科学生,就读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5年3月6日上午主动到学院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他衣着整洁、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基本流利。

自述:老师,你好!我今年即将毕业了,但对于自己的未来依然感到很迷茫,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为此我感到很焦虑和烦躁,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帮助,以解决我的困惑。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在一家电力公司上班,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家庭说不上富裕,但父母都是能干、能苦之人,日子还算过得去。上大学前,我的生活基本上都由父母安排,遇到什么事都是由父母做主,除了学习,从不为任何事情操心。高考时,我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填报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被顺利录取,但我并喜欢这个专业,选这个专业,父母说是好就业,我也因此默认了。大学四年,我基本上都是玩过来的,只要不挂科就行了。大学期间,我也参加了学生会和一些社团组织,但感觉似乎一无所获。自己专业即不精,又无特长,大学浑浑噩噩就过来了。对于未来,我不敢想象。即将毕业,身边的同学忙着考公务员或者找工作,甚至有的已签约找到了就业单位。现在,我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每天在宿舍里面上网玩游戏。为此,我感到很烦闷和焦虑,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发展方向。希望通过咨询,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对自己的未来不再迷茫。

2 职业生涯规划思路

来询者陈某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即将毕业却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陈某在大学学习了近四年,却感觉自己一无所获,对毕业以后的规划以及未来的设想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他如今正处于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迷茫状态,并且为了破解这个问题,积极寻求咨询和帮助。说明陈某已经意识到对自身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规划意识渐渐苏醒。为了引导陈某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探索,明白自身的需求,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需要从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剖析,从而帮助陈某在现实和理想中取得一个平衡点。为此,我们一方面引导陈某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自身成长的角度来看,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对生活无忧无虑,使其没有自我探索的机会,同时陈某对外部职业也缺乏深入了解,并未进行过相关信息的收集;另一方面虽然学习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正确、科学的职业生涯意识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仅靠专业技能是不能保证未来的职业发展一帆风顺的。因此,在对陈某做规划时,如何在“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中取得一个平衡点,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

征得来询者陈某同意之后,咨询设置为每周一次,共4次。

首先,收纳面谈。目的是帮助陈某明确当下所遇到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并引导陈某建立职业生涯意识。同时,告知陈某所遇到的困扰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以降低他的焦虑和不安,并表达愿意非常好奇地与之一起去探寻了解他的困扰。

其次,深入沟通和助人。对于陈某来讲,主要问题是对未来迷茫而产生无助和忧虑,作为一名咨询工作人员,只有通过深入沟通,与陈某建立稳固的关系,了解陈某深层次的需求,剖析出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来询者。

再次,评估。第一,我们要帮助陈某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弄清他喜欢干什么,他适合干什么,他能干什么,什么对于他来说更重要。第二,帮助陈某梳理自我探索的过程,层层推进,再次明确自己的需求。第三,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方法,结合陈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估工具,对陈某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评和计分,并向来询者陈某解释结果并提供报告。

复次,使用“生涯幻游”和《生涯决策平衡单》,帮助来询者理性决策。

最后,利用SMART原则,引导陈某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其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此外,鼓励来询者陈某学会站在“第三方”的位置(元认知)去审视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效果,适时总结,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3 生涯规划操作步骤

3.1 收纳面谈

3.1.1 建立咨询师与来询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与陈某的责任、权利、义务。首先,对前来求助的大学生陈某要给予热情友善的接待。在咨询前,最好先倒一杯温水给予陈某,要自然和善,建立双方互信关系。通过谈话,积极收集来询者的相关信息,对其所面临的困扰或问题做初步了解,为下一阶段的咨询奠定良好基础。

对话节选:

咨询师:同学,你好!

陈 某:老师好!

咨询师:我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陈 某:老师,我马上就毕业了,很多同学都在忙碌着,但是我现在不知道自己要干吗,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曾想过考公务员,或者去找一份工作,但都觉得这些不是我所想要的,我觉得很焦虑,老师你说说我该怎么办啊?

咨询师: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学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对于有准备的,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对于没有准备的,会感到不知所措。你所遇到的困扰在大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陈 某:是的。老师,那我要怎么做才能解决困扰呢?

咨询师:作为一名咨询师,首先,我不能直接给你答案或者帮你做出决定。我们咨询的目的不是给一个结果,而是让你自己能够为结果去行动。我们的职业操守是必须尊重来询者的决策自由。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说,你理解吗?

陈 某:哦,有的明白。老师,您是说要教我方法,而不是给我答案,是吗?

咨询师:是的,这样理解也可以。我们每个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要综合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才能得出答案。而我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是可以用一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的。你的困扰,我们将在下次咨询中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索。

陈 某:老师,谢谢你,我很期待下次的咨询。

3.1.2 引导来询者建立职业生涯意识。让陈某对照自己现在的状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的特长是什么?

②你清楚自己的性格吗?

③你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吗?

④你能清楚地描述出自己感兴趣的职位的工作内容吗?

⑤当你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⑥你认为在做职业规划时,是应该听从老师、父母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朋友的意见?

陈某在回答完上述问题后,坚定了自己需要做职业规划的信念,因为他发现自己对所擅长的事情、做事风格、专业就业前景、感兴趣职位的工作内容等都未曾用心去关注过,总是习惯于他人给予,习惯于等待规划,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3.1.3 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来询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来询者解决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条例;尊重来询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来询者。

3.2 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探索

3.2.1 对来询者的兴趣进行探索

首先,收集陈某信息。针对陈某即将毕业还依然处于迷茫的状态,对自己专业兴趣一般的情况,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收集他的信息,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几个问题,比如你希望以后自己做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对自己今后工作期待更多的是与机器、仪器、工具等物打交道还是更愿意与人打交道时,陈某很坚定自己更愿意从事与物打交道的工作。最后,征得陈某同意后,对其进行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测试结果得到陈某的职业兴趣代码为REC。接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相关知识对陈某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向其解释兴趣代码。即:现实型(R),企业型(E),事务型(C)。

3.2.2 对来询者的性格进行探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在探索陈某性格过程中,考虑陈某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情况,经他同意,我们对其进行了《MBTI职业性格测评》,测试结果得到陈某的性格类型代码为ENJP,即外倾直觉情感知觉。向陈某进一步解释这种性格类型人的特点后,与其探讨是否与之相符。陈某认为大部分还是较相符,并向陈某表述了相对应的职业。最后,强调这些测试结果只能作为职业选择的参考值,要全面认识自己,不能单凭一个方面而断言,不能只根据兴趣或性格的一方的结果就去选择。

3.2.3 对来询者进行技能的澄清

在问及:“你能干什么?会干什么?”陈某陷入了深度思考中,最后说出了,“我除了会上网玩游戏,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会什么。”我是通过让陈某《撰写成就故事》来挖掘他自己的潜力。陈某在入学的时候参加了学生会,并担任了组织部干事,主要负责学校冬季运动会运动员和拉拉队的挑选工作,当时,挑选出来的队员代表学院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陈某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电子竞技比赛活动,他们团队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就是这样不断通过成就故事的撰写来澄清其技能。

3.2.4 对来询者工作价值观的澄清

在问及:“如果两个工作,一个是工作环境舒适,轻松,稳定,但是工资不高;另一个是工资待遇高,但是环境不如意,离城远,靠能力吃饭,你怎么选择?”当时陈某也陷入了深度思考当中,他没有做出选择。看得出陈某在哪个也无法取舍。这时,我向陈某澄清职业价值观是指“你无论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都会努力在工作中追求的东西”。最后,通过“价值观市场”的活动,对陈某的个人价值观进行较深入的探索,发现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的价值观是家庭和稳定。然后,向陈某进一步说明:价值观在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并且是决定方向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兴趣和性格对自己的影响。因为价值观决定了你的价值取向,它让你明白什么对你最重要,什么对你不重要。

3.3 探索工作世界

来询者陈某通过自我探索,确定了自己可选择职业的范围,依次是:工程师、行政管理人员、公务员、工程技术人员。

除用职业分类的方法帮助来询者陈某探索外,我还鼓励陈某通过互联网、书籍、人际圈(生涯人物访谈)等其他方法去探索工作世界,以期获得更有效、更直接、更有益的信息,了解意向职位的要求、具体工作、待遇、升迁、生活、综合优缺点等。

3.4 决策与行动

到了决策和决定这个过程,我们的咨询也接近尾声。在这过程中,我们根据来询者的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探索了自我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并感知了我们的内在世界;同时,我们也认真探索了自己可选择职业的范围,了解了我们的外部世界。接下来我们就要在这个世界中为自己寻找坐标,要置身于职业的世界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使用“生涯幻游”进一步评估来询者陈某未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愿景;其次,引导陈某完成对预选的《生涯决策平衡单》,帮助他理性决策;最后,依据目标规划法则,引导陈某设计自己的目标流程,确定了自己人生不同阶段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借助SMART目标设定的概念,制定相应的概念目标和行动目标。帮助陈某制定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同时提醒陈某:目标是你自己确定的,必须由你自己去实现它,你的行动,应该围绕着你所制定的目标,每个阶段,要回顾目标的现实程度,检验自己在做出规划和行动之后的效果。鼓励陈某一定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4 结束语

在此次的咨询过程中,来询者陈某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陈某一方面对自己和未来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设定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对未来不再迷茫。在结束之际,对于来询者陈某要表示祝贺与感谢。同时鼓励陈某在今后的生涯中,要不断去修正自己的生涯规划,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最后提醒陈某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适时作出正确选择,完美自己的人生。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人生不能糊里糊涂就过完,要通过生涯规划,过一个不虚此生、不枉此生的充实的、有意义的人生。

参考文献:

[1]GCDF中国培训中心.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 来访者 咨询

1.一般资料

小方(化名),女,19岁,汉族,某学院二年级大学生,身高154厘米左右,戴黑框眼镜,齐刘海,中长齐发,皮肤白净,语速快,有时表现的很乖巧,给人没长大的感觉。生长发育正常,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心理疾病,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目前身体健康。复读一年后入学,学习成绩好,求学过程总体比较顺利。自幼聪明好学,常被周围人夸漂亮、能干。上大学后,成绩优异,平均成绩90分左右,周围同学都很羡慕,但自己总不满意,每次考前都很焦虑,觉得自己的复习状态不好。

2.来访者主诉

来访者先主动在网上咨询平台留言,后希望来咨询室面谈,详述自己的情况。她出生在地级市一个家庭经济条件谈不上富裕但较好的家庭里,是独生女,父亲、母亲原来都是单位职工,后下岗自己做生意经商。父亲忠厚勤奋,母亲精明能干,利索果敢,直爽急躁,家里的事情大多由母亲说了算。从小母亲对其各方面要求比较严格,“高标准、严要求”一直是她生活的主基调。后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与处世方式,自律性强,做事自己有分寸,性格好强。与父母关系融洽。高二时和班级的一个男生相互喜欢,但只是意会没明说。因那时学习压力大,就把情感埋于心底(自己认为若谈感情耽误学习,这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相违背),但少女春心萌动,在上课时忍不住用余光注视那个男生,自此以后就形成一个毛病:不由自主注视别人,告诉自己不去注视,但控制不住,这毛病从那时到现在这些年或轻或重一直有。

目前的症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如听课听着就想:我在走神、走神,然后反复想。或在手里转笔,不停的转),明知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住,特别是在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或遇到繁琐的解题步骤时更甚。现在在没开始学习前就已很恐惧、害怕(害怕无意义的想法、行为出现),目前甚至已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六级考试在即,本想这次好好考,最好通过。明年大三时全力以赴准备考研,但目前不能自控的胡思乱想太影响学习的状态了,特别着急,希望尽快调整过来。

3.咨询师观察得到的初步现象

来访者自己前来,穿着浅色衣裤,身材中等,脸型微胖,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眉清目秀,浅黄色中长发,是个漂亮的女孩,给人感觉较有书卷气质。刚进咨询室时显得心神不定,入座后视线游离,不敢与咨询师对视,拘紧压抑,似乎又有很多话要说。叙述时语速快,反复强调,可流露内心的急切,语调随着情绪的波动而高低起伏。注意力集中,思维反映适度,智能记忆好。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46分,强迫症状2.3, 抑郁2.3,焦虑2.5,人际关系2.2,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

5.评估与诊断

5.1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来访者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其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事件引起的;来访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排除异常心理。

(2)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恼、紧张、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两月以上);内容有所泛化(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由最初只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到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可排除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5.2该来访者需做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来访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一般心理问题由不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反应持续时间较短(1—2个月),反应强度不大,对社会功能不造成严重影响。不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限于最初的刺激。因此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3)与强迫性神经症相鉴别。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当事者内心,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是当事者不愿意想的。当事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来访者虽然看似也以强迫与反强迫为主要症状,但那其实是其完美主义要求和非理性信念的外化表现,结合其他方面,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5.3该来访者诊断结论

根据综合收集来访者的资料,以及以上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

5.4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无躯体疾病、器质性病变引发心理问题的情况显示。

(2)社会性原因

①母亲个性及家庭教养方式。母亲个性及家庭教养方式对来访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母亲个性好强及一直以来对其“高标准、严要求”)。

②社会比较。眼光总盯着班级学习成绩第一的同学(虽该同学只关心学习,其余社团、人际交往等活动一律不参加)。自己虽不认同该同学的做法,但还是要求自己在学习上赶超她。

③班级整体学习气氛影响。因是理科,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严谨,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3)心理原因

①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和不合理性信念。

②被忧虑、焦虑、紧张情绪所困忧,一味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③意志特征上刚性的特征明显,但缺乏弹性与韧性。觉得只要自己想做某件事,在坚强的意志下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按自己的意愿来完成,不接受人本身不同状态的调整。

④个性特征:A型性格特征明显,成就动机强、急躁、追求效率、争强好胜,追求完美。

6.咨询目标的确定

经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6.1具体目标

消除或减轻所谓的“强迫症状”;缓解目前紧张、焦虑的情绪。

6.2近期目标

(1)引导来访者认识到其非理性信念的存在,并促其合理认知。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偶尔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暂时不理解及一定时间紧张学习后自身状态的波动、松懈甚至倒退。

(2) 做一些放松练习

(3) 正确看待六级考试和考研等学习过程。

6.3最终目标

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7.咨询方案的制定

7.1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1)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主要观点略)

(2)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主要观点略)

7.2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7.3商定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预计进行5次咨询。

8.咨询过程

8.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第1次咨询:咨询师通过关注、共情、理解等技术与来访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被支持,促其负性情绪的充分疏泄。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指导其作了SCL-90,做出评估和诊断。另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由于时间关系,此次咨询也简单的与来访者谈了对六级和考研的正确认识。

8.2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2-3次咨询)

第2次咨询:巩固咨询关系,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理论,使来访者认识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回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第二次咨询,来访者依然穿着上次的衣服,通过网上咨询平台的联系及第一次咨询,咨询关系较好的建立了起来。所以明显感到了来访者的放松状态。

来访者自诉通过上次咨询,紧张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但症状(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时不时的还是有,倒没以前对自己的影响那么大了。现在的困惑是:症状时间,为什么自己就克服不了,只有自己困扰?到对考研的担心。咨询师分析并指导:来访者所说的“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是其好强个性、完美主义要求及非理性信念的外化表现,根本的问题也在此方面。

此次咨询肯定了来访者所取得的进步,根据认知疗法,ABC理论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来访者回忆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对很多事,特别是面对学习时有完美主义的要求?每次在面对考试及考试后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是怎样的?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来访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做任何事情都要求100%,容不得任何瑕疵,追求绝对的“确定、精确、好、成功”,但这不可能,所以导致时常陷入矛盾和焦虑中。另外,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和不合理性信念。绝对化的要求: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就应该把所学全部消化,课后只需一点时间就能弄懂大多数问题;此次六级考试必须一次通过,不然会耽误很多事;必须每时每刻都保持学习的高峰状态。过分概括化:我是个失败的人,总是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像别人一样生活的轻松些。糟糕至极:学习过程中稍有状态的起伏、波动(本是正常),就大惊失色,不能允许,觉得糟糕至极。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来访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列举出来访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来访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来访者回去以后完成两道家庭作业。一是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让她在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中做一次小调查,问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也会出现状态不好、理解力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想学习等状态。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并教给来访者一些放松的技巧和方法。

第3次咨询:检查评估来访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来访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其中,认识到糟糕至极、灾难化的倾向在自己身上尤其明显)。来访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围人在学习中也会出现她所体会的“无意义的想法或行为”,并说这很正常,说明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夸张和糟糕。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继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在学习中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8.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4—5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第4次咨询: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5次咨询:来访者反映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来情绪好多了。当在学习中又“胡思乱想”或状态不佳时,首先从心理上接受,不抗拒,顺其自然。效果不错(但也会有反复)。咨询师和来访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来访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9.咨询效果评估

9.1 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忧虑、烦恼、焦躁、紧张的情绪。来访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学习状态改变,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9.2来访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了,不再像之前学习上一有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手足无措,能有张有弛、游刃有余的去轻松应对学习。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就像一个陀螺被自己的一根鞭子不停地在原地抽着转动,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9.3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28分,总分下降了18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基金项目: 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性研究”,项目编号:NJSZ1107。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刘慕霞.一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12(4):74-77

篇10

论文摘要:舞台焦虑是一种与舞台表演或参加表演活动有关的焦虑,已成为舞台表演者关注的焦点。特别对于一部分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舞台紧张是灾难性的。本文特别选择了一位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心理咨询中的典型案例为例,综合运用了“心理分析”、“认识领悟”、“行为疗法”等治疗方法使来访者对这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所领悟和认识,然后采用系统脱敏法、放松和模拟情境,逐步减轻求助者与人接触的紧张情绪,最后达到咨询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舞台焦虑是一种与舞台表演或参加表演活动有关的焦虑,是一种舞台紧张( stage stress),又称表演焦虑( performances anxiety ),或怯场( stage fright)。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几乎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紧张,有些人并不为此所困扰,因为这种紧张是可以承受的;有些人甚至喜欢一定程度的紧张,因为这种紧张状态会使他们超常发挥,表现出比平时更好的水平;[1]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音乐表演者,特别是初入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舞台焦虑是灾难性的,常常令他们痛苦不已。 

一般来说,当舞台表演者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情境产生担忧倾向时,易引起舞台焦虑。引起舞台焦虑的心理因素有意识、动机、心境、无意注意,性格、承受能力等,[2]以上因素常常严重地影响音乐表演者的表演质量,使他们在台下训练时的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甚至导致演出失败,进而引起更严重的舞台焦虑。不少人由于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不可自拔,最终被迫改行,离开舞台生涯(lockwood, 1989[3])。应该说,舞台焦虑者主观上都愿意有更好的表现,但“评价恐惧”(evaluation apprehension)使得他们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表演做出不友好的反应(社会拒绝),从而选择缄默这一自我保护的策略。从自我主观上而不是依据客观世界做出的负面评价,很可能使表演者的表演才能无法正常发挥。 

这种现象在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中也大量存在,其在舞台上的失败体验往往还会严重地影响到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情绪,出现抑郁、焦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使日常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态恶化。所以说,舞台焦虑是许多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除了影响他们的专业成绩和信心以外,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负担。 

在国外,对于舞台紧张的药物治疗方面,β阻断剂(beta—blockers)通常是医生的首选药物。β阻断剂可以迅速有效地降低紧张焦虑的症状,而且并不破坏演出者的表演状态。但是这毕竟是一种临时解决的办法,长期服用这种药物的潜在副作用尚不清楚,而可能造成音乐家对药物的依赖性的危险则是显而易见的(dubovsky,1990;[4]nubé,1991;[5]nies,1990[6])。而对于不很严重的舞台焦虑现象,目前无论国外或是国内,在专业上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第一对所要表演的音乐内容进行反复分析和练习,以降低可能的失误概率;第二反复排练,以提高对舞台紧张的承受能力。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在不同心理学理论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治疗方法。而这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一例舞台焦虑个案的心理咨询,阐述了系统脱敏法、放松和模拟情境等行为疗法在舞台焦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个案一般情况介绍 

求助者,女,16岁,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方向中专学生,因不敢参加钢琴比赛由教师介绍并劝说来到心理咨询室。本人自述“害怕表演、没有表演欲、缺乏自信心,希望能改变性格”为主诉前来就诊。平素身体健康,家族无精神疾病和器质性伤病史。 

由scl-90量表显示: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强迫高于常模,其中,强迫症状(3);焦虑因子(2.9);恐怖因子(2.71);敌对因子(2.5),提示有中度焦虑。 

由卡特尔16pf个性量表可见:持强性(e)因子显示被试自信心缺失,即使处在十全十美的境地也常有“不如别人”的感觉,在人群中通常有些羞怯,有不自然的姿态和强烈的自卑感,拙于发言、不愿和陌生人交谈;敏感性(i)因子显示被试是一个敏感、感情用事、具有艺术气质的人;忧虑性(o)因子中被试显得忧虑、抑郁、容易烦恼,时常觉得世道艰辛,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甚至很沮丧、悲观,时时有患得患失之感;紧张性(q4)因子显示被试常为紧张所困扰,陷在激烈的挣扎之中,通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过度兴奋,虽时常感觉疲乏,却又无法彻底摆脱以求宁静;适应与焦虑型(x1)因子显示被试对当前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应得不是很好,容易激动焦虑,对于自己的境遇常感觉不满意,缺乏毅力,常半途而废,不肯奋斗努力,高度的焦虑不但减低学习的效率,而且也可能影响身心健康。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x3)因子显示被试做事一般会经深思熟虑后才下决定,是一个较为含蓄的人,情感丰富,温文尔雅,讲究生活艺术,但是情绪多困扰不安,通常容易因挫折而气馁。 

由音乐表演专业舞台焦虑量表显示:没有在观众面前表演的愿望;表演前晚往往难以入睡;担心自己跑调卡壳,能获得表演的成就感;表演时注意力不集中;上台前情绪紧张,心情沉重;看到台下观众呼吸急促;不自信,觉得很难坚持到最后;上台时头皮发麻,四肢僵硬;在台上头脑一片空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表演;不敢看台下的观众;面对观众,头脑空白,思维混乱,语言不连贯;不认为上台表演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表演时手发抖;口干舌燥;在乎别人的评价;上台时容易忘记表演内容;不喜欢在台上的感觉;认为在台上表演的效果比别人差;上台前总会胡思乱想;自认为是一个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的人。 

而其专业教师则认为该求助者在钢琴学习上悟性很高,专业成绩也优秀,很多曲子教师认为按照其能力是可以弹下来的,但其一直对自己不自信,遇到演出或者比赛这种事情通常第一反应是自己不行的而选择回避。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对于紧张情绪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在碰到音乐舞台表演、考试或比赛时,情绪不稳定,甚至影响到其他社会功能。阶段性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诊断:根据心理异常区分的三原则,病程持续时间较短,能照常学习生活,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情绪低落,因此诊断为舞台焦虑。[7]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对于即将面临的钢琴比赛有焦虑和退缩情绪;缺乏自我调适、减压的能力;学习适应性不良。 

二、治疗过程简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心理诊断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与巩固和结束阶段三个阶段。第1次面谈,和求助者建立治疗关系,收集资料进行诊断,完成心理测验,并与求助者讨论治疗的目标、时间和设置,每周两次,每次50分钟,总8次。第2次治疗,与来访者一起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对症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生物学原因:来访者正处于青春后期,自尊心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2)社会原因: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近期经历了刺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3)心理原因:对自我极高道德和完美主义的要求,以及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的存在,对现实问题的误解和错误评价,并布置家庭作业,收集舞台表演中焦虑的事件。 

第3~4次治疗,求助者回想起在专业学习中的一件往事,因为同学之间的嫉妒造成了一些口角和不愉快,在后来的相处中总感觉心理有阴影,总觉得有人在嘲笑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老师交代的事(如演出、比赛等任务)也总是不如别人自信。治疗师向来访者介绍了认知治疗理论,启发她认识到心理问题是她的认知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对求助者的负性思维进行盘结,帮助她理解其自动负性思维的不合理性,同时与求助者一起引导其摒弃错误观念和认知,寻找用合理的思维来替代不合理的自动思维,建立积极认知,以引导求助者逐步以客观积极的思维替代消极扭曲的思维,走出原有的循环误区,并布置作业,进行认知治疗每日记录。同时建议找关系较好的同学了解你在舞台表演中的“不自然”状态是否确实,目的是通过调查,克服“想象观众”的作用。在这两次治疗中还结合求助者关于记谱的问题和她探讨了音乐教育心理学和音乐应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帮助她运用记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学习,以克服她最害怕的忘谱和记谱的问题。 

第5~7次治疗,对求助者在思维、领悟及行为上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求助者逐渐认识到情绪是不应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应“顺其自然”,以平和的态度面对舞台表演。教会来访者在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家庭作业建立等级脱敏表,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首先找出舞台表演过程中感觉焦虑的环节,按各环节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从引起轻微焦虑到最焦虑的顺序突然呈现在来访者的面前,让来访者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通过反复训练最后达到在想象中能够自如的进行舞台表演。要求她回去后按照所教放松方法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以达到两三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进行实际情景演练,逐渐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健康的观念和行为。第8次治疗,求助者感觉好多了,其症状的改善:情绪稳定,舞台表演改善,学习生活处于良性循环中。同学和教师反映求助者比以前更自信和主动,也顺利地参加了教师要求的钢琴比赛并且入了围。心理测验的结果:scl-90各因子分均在常模范围;sds:抑郁严重指数为0.45,没有抑郁;sas标准分46,没有焦虑。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成长。 

三、总结与反思 

在本案例中,治疗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地掌握了求助者的情况,取得了她的信任,并且和该求助者的专业教师及时沟通(这一点在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来说至关关重要,特别是该生专业老师的点滴言行都会影响她的情绪),因此在咨询中得到很好的配合。求助者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治疗师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协助求助者调整认识观念,从而改变了其负性情绪,综合运用了“心理分析”、“认识领悟”、“行为疗法”等治疗方法,并且告诉求助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其领悟到的很多东西是要在长期的训练下才能见到效果,保持自己的耐性很重要的。正如求助者后来的自我评价一样:“现在上舞台的时候,突然发现有种享受的成分注入其中,那种感觉是一般人都感受不到的,有时面对台上的灯光、台下的观众,心情竟然非常澎湃,丝毫没有了以前紧张、恐惧感,而且非常想倾尽全力地将热情传达给观众,这是让我和老师一直都感到欣慰的。而在将来的舞台生涯中,这些进步也将带给我无限的帮助。音乐的最高宗旨是享受,当音乐表演者完全解除了外界带给她的紧张压力之后,在表演过程中的放松的享受,那才是真正所要获得的。” 

 

参考文献 

[1]高天. 《音乐家的舞台紧张以及音乐治疗的应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2):74-79. 

[2]李新潮.《舞台表演焦虑对演出的影响及其调适》.《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30(6):112. 

[3]locwood, a. h. (1989). medical problems of musician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0, 221-227. 

[4]dubovsky, s. l. (1990).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new concepts and psycho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51 (supp l. 1) , 3-10. 

[5]nubé, j. (1991). beta2blockers: effects on performing musicians. medical problem s of performing artists, 6 (2) , 61-68. 

[6]nies, a. s. (1990).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beta-adrenergic blockers. 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 5(1) , 27-32. 

[7]田万生, 方平. 《大学生集体咨询的实验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1999, 13 (1) :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