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

篇1

关键词:政治中招,启示,课堂教学

 

从2005到2006年,为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快速顺利地开展下去,我省(河南省)思想政治学科中招命题,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旧教材知识为基础,以时事热点为载体,以人为本,灵活、开放,完全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全新的“素质评价” 考试。

事实证明,这种“考试革新”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一方面,中招命题作为升学“指导棒”,它促使还在使用旧教材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进行质的飞跃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大胆的革新举措和创新精神,必将成为素质教育改革前进路上的一面鲜亮的旗帜,引领着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教学革新阔步前进。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如果能把握好这两年“考试评价”的新特点及其导向,作为一线教师,又能够进一步具体分析自己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典型性问题;如果能够带着这些思考和启示,重新审视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素质教学,一定会有诸多收获。考试的导向作用也正在于此。

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日常教学感悟,所得的几点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新课程“中招考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笔者通过对近两年河南中招政治试卷的探究思考,发现有如下亮点:

1、多姿多彩的命题呈现形式。与传统考试命题多是纯粹的文字表述不同,近两年的中招命题呈现出变化多样的形式:例如:诗歌、谚语、对联、漫画、图表、人、物的照片等均可作为材料被选入试题。

就2006年的中招政治试题看,就有对联、漫画、地图、名人照片等多种呈现形式,完全可以与思想品德新教材课本相比美,秉承了素质教育的现代化活动教学要求,非常适合青少年的视觉感受。相比传统考卷严肃又生硬的命题,在“课改考试”多姿多彩的卷面面前,考生不再有紧张和压抑感,代之而来的是轻松愉悦之情。在如此恰切的氛围中做考试题,自然有利于考生真实水平的充分发挥。

2、富有时代气息的命题内容:命题抓住政治学科的特点,以时政、热点为载体,使试卷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纵览两年来试卷内容,要么以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进行设问,要么不忘体现河南家乡本土的发展变化。

2006年中招试题就凸显了时政热点问题的地位。例如从选择题中文化遗产日、和谐世界纯粹时政的考察,到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三峡大坝全线建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宁西铁路的开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等重大国内时政、热点为载体,贯穿在概括体、辨析体、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各类题型中,让师生有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感与时代感。

这种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新教材学习目标之一,所谓的“理论学习要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通过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平时关注社会热点,重视地方时政、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关心身边生活的责任感,最终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

3、以学生为本,处处体现了对考生的理解与尊重。

“课改考试”从内容到形式,始终以人为本,突出了考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对考生的尊重和关爱。

这种关爱体现在语言上,比如,命题会在试卷上及时标出富有亲和力的提示语言,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也体现在对考生自主能力的尊重上,例如:某些题型给出了选作题,有利于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个性化的选择,为学生自主能力的展示搭建了平台。另外,这种关爱更深的体现在主观性试题的设问中,不管试题选材背景范围多么宽广,命题的设问始终站在初中生的角度,关注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多角度设问、多元化的答案,充分调动了考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考生开放型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最后,这种关爱还体现在人性化的评分标准上:“课改考试”背景材料的时代性、生活化,使得其命题角度、设问思路环环相扣、灵活多变,那么试题答案自然也是多元开放的。因此,在评分标准上,都是在给出诸多方面的参考答案之后,紧接着就会有类似表述“学生能回答以上答案中的两条就可给全分”等。论文参考。论文参考。宽泛的评分标准,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倡导创新、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于通过笔试来考察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总之,近两年的“思想品德”考试评价,是政治学科实施开卷考试以来又一次全面的革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对新课改精神的忠实演绎;同时,也为我们课堂教学指明了航向,因为两年来我省政治学科用的还是“重知识、重理论、轻能力”的思想政治旧教材,尝试的是“重实践、重能力、求发展”的新课程要求命题,在这种“穿旧鞋,走新路”的现实面前,这种导向明确的新课程评价考试,为我们一线教师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素质教学吃了定心丸,它使我们看到了课堂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和谐统一的曙光。

二、学生“课改考试”成绩中表现出的问题

05届和06届毕业生虽然用的政治课本是旧教材,但我们这两届毕业班的教师,能够全面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紧跟中招命题的新思路来进行素质教学,因此我校05和06届学生的思想品德课中招考试成绩优异。但是,细细分析,问题还是存在的,从中招成绩反馈回来的信息看,主要有如下表现:

1、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牢靠,重点知识、易混知识有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的现象。

2、审题能力差,看不清题目要求,读不出题中的有效信息;答题技巧欠缺。

3、不能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思维狭窄。

4、对时政理解不够,不能够将课本所学知识与时政及学生生活内容紧密联系。

看来,问题还真不少,那么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的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大家知道,政治学科实施的是开卷考,这使得个别学生和家长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考试时翻翻课本,资料就可以了,并因此放松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上青少年理解能力有限,自然就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命题所灵活设问的实际问题了,更谈不上对开放性试题的创新要求了。所以答题中出现知识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还有很多考生基本知识掌握不错,但对于开放性试题却茫无头绪、不知所措,常常在试卷上出现一大堆“正确”的废话,却抓不住要领的情况。这里有学生即时调遣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的因素,也与学生思维方法、审题能力、答题技巧的训练不够有直接关系。

时政知识欠缺,可能与教师平时只重视课本的学习,对运用具体知识分析探究实际问题的延伸学习要求重视不够有关。有不少政治教师仅仅在考试前对学生进行时政复习盘点,且局限于时政小册子的机械学习,眼界狭隘,没有深刻领悟新课程教学要求,不能引导学生将日常知识学习与时政大背景结合起来进行能力训练。

三、由“课改考试”到思想品德课教学

认识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改评价考试”,再看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今天,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市07届学生已经全部使用新教材,如果能从引领课程改革方向的中招“新课改考试”中直接得到启示,这对我们政治课教学必将有立竿见影之作用。以下是我们两年来的探究及反思。论文参考。

1、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就是中招“考试评价”的精神。

07届学生实施新教材以后,师生们特别关注中招政治会怎么考?会不会影响到日常的素质教学。现在我们可以放心了,经过几年的历练,中招考试新评价由尝试探索已经走向成熟,如今的“中招”命题充分秉承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彰显学科特点,关注三维目标,注重能力考察,贴近实际、尊重学生、倡导创新,是新课程教学的直接延续和综合演练。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就是中招“考试评价”精神。

2、把握学科优势:把时政、热点教学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时政、热点问题是政治学科大纲要求的必学内容。针对政治学时少、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实际矛盾。教师要及时做好日常重大时政内容的梳理,做好这方面的札记,并及时联系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时政延伸学习。也可以将时政搜集工作分派给对时政感兴趣的学生轮流来做,师生集中点评。这样学生很轻松地积累了许多重要时政知识,没有负担,在期末复习考试的时候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意知识整合、加强新课程命题考试的训练。

针对考前复习内容多,学生毫无头绪的事实,教师要注意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进行专题演练,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加强对经典试题的解析练习,对学生的审题习惯、答题技巧进行专门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同一道题可以多角度地进行设问、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回答问题,最终使学生对新的素质评价考题产生认同感,从而能灵活、从容地解答各类开放性试题。

综上所述,新的考试评价举措对我们政治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也是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市07届(郑州市全面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届)中招来临,“课改考试” 评价的引领作用将会更加引人注目,让我们在它的启示下,沐浴着课程改革的煦风,锐意创新,更快更好地把素质教学推向前进。

参考资料:① 两年来河南省政治中招考试试卷;

② 两年来郑州市政治中招考试成绩统计及其考试分析。

篇2

 

学以致用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然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的途径却是十分艰辛的,教师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中生活化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政治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实现政治学科教学的生活化十分必要。本文就如何实现政治生活化教学进行探析,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展开教学活动,也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政治知识。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学科学习理念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政治学科学习,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首先都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学科学习理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政治学科学习思路,为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学科学习奠定基础。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传统教学中通过死记硬背能够学好政治学科的理念依然影响着学生,对此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这种学习理念,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政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应该将政治学科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治学科学习理念,才能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更好的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快乐。

 

二、通过实例支撑,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支撑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是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渠道,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政治教师在备课阶段多下工夫。对于初中政治教师而言,都有专业的学科学习背景,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那么教师的教学是十分轻松的,如果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例子结合起来,就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多下工夫。

 

教师应该多关注新闻、报纸、杂志等获取最新消息的素材,并与课堂上要讲解的政治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例如:近段时间在郑州召开峰会,教师就可以将这一事件与国际关系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学生对峰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整个课堂也不再枯燥无味。以实际的例子为支撑展开政治课堂教学,是政治学科教学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很多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政治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想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现政治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政治学科学习的生活化,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涉及到国内外的大事,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去分析问题,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很多人的眼里,政治是一门十分容易掌握的学科,政治教材上的知识点学生都能够看懂,学生只要背会条条框框就能够获取优异的成绩。实则不然,政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尤其现代教学对学生灵活应用政治理论知识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就是难以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学生如果能够关注时事政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能够领会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还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例如在正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前,采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与时事政治相关的知识点,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大大调动了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热闹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现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所谓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学生政治学科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初中学生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起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例如:目前雾霾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就发生在每个人周围,本人布置学生去观察雾霾天气,观察人们的反映等,从政治学科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会出现雾霾现象,并激励学生从政治学科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对雾霾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又例如我国作出的一些重要决定,要求学生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加以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国家做出的决定的科学性,实际生活为实现学生政治学科学习的生活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该充分加以运用。

 

五、通过练习题目实现初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毫无疑问,在实现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必须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然而一个容易被教师和学生遗忘的环节就是做练习题目。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练习题目设置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中政治练习题目主要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为主,而现代教学则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政治题目以一定的背景材料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能够受到更多的启发,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做练习题目引起重视,在学生做完练习题目之后,还要对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思路,达到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几种有助于实现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方法。现代教学要求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不仅对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

篇3

关键词:初中教改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

一、初中思想政治学科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观念限制教师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科知识难度有所加大,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考验。如果单纯依靠概念性的东西去记忆,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就变成一门没有内容,学生只掌握知识,以大量的习题训练,规定的答案来提高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课程变成了只是提升学生记忆力的学科,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政治课程内容多是些抽象的知识,还有些知识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单调和乏味,学生或许没有学习的兴趣,况且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些都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素质,而青少年学生的身边是一个复杂的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快速发展也附加着很多的负面的信息,迫使他们被动地、盲目地去感受和面对生活的这些负面信息,这就导致社会现行价值观与教学目标价值观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加之思想政治学科的乏味难以与现实结合,因此达不到新课改要求下的政治学科的有效教学。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创造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对政治学科教学进行改革,要从学生本体出发,研究学生的心里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与之结合起来。因此,笔者就新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教学方法的转变,要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观念的换位、课堂主体的转移三个方面着手,来加以阐述,以便更好的提升初中政治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1、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转变到导师。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如果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那么兴趣就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究、创造。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才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在教学观念上,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初中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注重他们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要摒弃传统的“注入式”、“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使用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政治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

3、在改革教学方法上,巧设悬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现象,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教改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加强教的指导性,改变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学生的这种“评价”确实指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作用的弊端。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来说服自己。

怀疑引发思考,教师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设疑,让学生不断质疑、释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去探索的兴趣。设计的问题时要选择所提的疑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的,以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学科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的问题还要有思考价值。当教师设置悬念后学生积极探讨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培育学生德育的一门课程,广大教师更应该抓住新课改这一历史机遇,在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改进。只要我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多元型的教改思路,构筑起全方位的教学格局。那么,思想政治课学科一定会走出课堂理论困境,发挥其自身特有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尹凯丰.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281.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 教师专业标准 发展阶段 领域 维度

作者简介:裴云,男,忻州师范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罗法洋,男,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赵珊,女,华中师范大学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硕士生。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2012年9月6日颁布的《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中提出要“制订分学科、分专业教师专业标准,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供同仁讨论。

1.研制“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001年以来的基础教育改革凸显了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因此2009年以来的教育改革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核心任务,其别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体系。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2年2月10日正式颁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指出:《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应该看到,目前《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一般性、原则性的规定,内容比较简单,面对数量庞大、种类众多的中学教师队伍,针对性还不强,指导意义相对有限。因此,《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制订分学科、分专业教师专业标准”。

由于多种原因,与其他大多数学科(本文中的“学科”,除了第四部分别说明是指科学的分类之外,一般都是指中小学课程的分类)教师相比,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性较差,存在着兼职教师较多、专业精神不足、学科知识欠缺、职业能力较低等问题,导致教师地位低、教学效果差等现象,因此迫切需要研制科学的学科教师专业标准,使之对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起到指引、评价、预测、教育的作用,从而有效推动思想政治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在这方面,北京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北京教育学院历经多年研制了包括9个学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①,但是其中把思想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学科合并为社会科,而且社会科标准本身只是在总标准的基础上稍有变动,未能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事实上,研制一个适用于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2.“专业标准”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关系。2012年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我们研制“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但是并非绝对标准。因为:一是它相对抽象、简单,只考虑了最一般的要求,而对于中国这样范围广、数量大、类型多的教师队伍来说,应该考虑不同学科、学段、区域、发展阶段的要求,建立一个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二是它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如维度和领域的设计不够科学、全面,要求比较笼统且偏高,教育情境不明、内容表述不科学等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的“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实际上提出了职前教师的专业标准,应该是研制“专业标准”职前部分的重要依据,但是它并非专门的职前教师专业标准,同时存在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类似的问题,所以也并非绝对标准。

3.“专业标准”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关系。作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和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特质的主要渊源,《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毫无疑问是研制“专业标准”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不仅对教学方面的专业标准有很大影响,而且与个人素质、管理、合作方面的专业标准也有明显的影响。例如,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在政治、法律、经济活动方面有必要的经验,与相关组织有一定联系,管理方面更加民主、有序。但是,应该看到,《课程标准》也非研制“专业标准”的唯一标准,因为:一是《课程标准》正处于变动中,继2011年修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后,2014年又开始组织修订《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而且将来还会不断变化;二是它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如课程性质不明确、对创新教育重视不够等③。

4.“专业标准”与不同学段的关系。《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没有区分初中和高中,但是我们认为研制“专业标准”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第一个原因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大多数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只包含1个学科(指科学的分类),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至少包含7个学科(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哲学、法学、心理学、理论等),初中与高中课程内容包含的学科并不等同。第二个原因是由于教学对象不同,在教学内容之外的其他方面也有一定差异。第三个原因是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相互转换的可能性很小。总体来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专业素质上的差异(比如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不大,而在学科(指科学的分类)知识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没有必要为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分别编制专业标准,只要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中对有差异的方面分别说明就可以。

5.“专业标准”中领域与维度的关系。我们认为标准的内容应该首先按照领域划分,然后每个领域按照维度划分,这样便于理解和操作。综合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我们主要根据教师工作的实际状况,在领域方面分为个人素质(专业工作的基础)、教学(专业工作的核心)、管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合作(教师与其他人的关系)、研究(专业工作的提升)等相对独立的5个方面。其中,个人素质既包括一般研究者关注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服饰仪容、言谈举止、自我发展等因素,也包括一般研究者相对忽略的身体健康、爱好特长、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实际上对教育工作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也是构成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很难想象,一个身体衰弱、生活混乱、缺乏社会经验的教师能够做好思想品德课或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而在合作方面,既包括校内与管理者、同事的合作,校外与政府、家长、社区等的合作,也包括参加专业组织和专业活动的群体专业自主行为。

总体上来说,这5个领域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含了很多新的指标,这是本项研究的第一个特色。领域的划分也包含着对教师类型的划分,这也是对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尊重(这个问题将在下文中专门论述)。维度包括观念(或叫态度、精神、情感等)、知识、能力等3个方面。这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采用的维度,也是世界各国教师专业标准最常用的维度。

6.“专业标准”与发展阶段的关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标准都是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专业标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也是如此。我们认为,必须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标准,否则就缺乏指导意义。一是因为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目标差异很大;二是因为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环境也有所不同。

按照国际上和我国常用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职前(约3至6年)、初段(约6年左右)、中段(约10年左右)、高段(约10年左右)等4个阶段,各个阶段经过努力分别达到的水平为合格(或叫新手)、熟练(或叫胜任)、优秀(或叫成熟)、卓越(或叫专家)。后三个阶段和后四种水平是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所采用的,也是我国很多教师专业标准研究都谈到的,但是它们都没有涉及职前阶段,这是当前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研究的不足之处。我国非常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但相对忽视职前教师的培养,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职前教师专业标准,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先天不足。事实上,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教师专业标准都包括职前阶段。所以,我们认为我国也很有必要将职前与职后联系起来建立系列化的专业标准,真正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这是本项研究的第二个特色。

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教师专业标准中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体现,一是各个阶段的专业标准分别呈现,这样的好处是便于理解和分别使用;二是作为领域和维度之后的第三级指标(见表1),这样的好处是便于比较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具体可分为5个领域(个人素质、教学方面、管理方面、合作方面、研究方面)、3个维度(观念、知识、能力)、4个阶段(合格、熟练、优秀、卓越)。

7.“专业标准”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关系。达到基本要求与个性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然而教师专业标准是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主要反映共性,往往与个性化发展形成矛盾。不仅如此,教师专业发展在各个方面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虽然我们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全面、均衡地发展,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均衡。一些优秀的教师在专业发展初期就在某些方面展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也有一些教师在多数方面已经达到“熟练”层次,甚至有个别方面发展到“优秀”层次,但却有个别方面还处于“合格”层次。

为此,我们根据教师在不同工作领域中的不同发展情况,把教师划分为以下5个类型:(1)个人魅力型教师,其他方面一般,但是个人素质特别高,能够对学生形成明确的榜样作用;(2)教学突出型教师,其他方面一般,但是教学水平特别高,教学方式先进、多样,富有艺术性,有创新,效果好;(3)管理突出型教师,其他方面一般,但是管理水平特别高,教学活动活跃而有序,师生关系很融洽,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4)研究突出型教师,其他方面一般,但是研究水平特别高,主持课题、很多,致力于研究新的教育现象与方法;(5)善于合作型教师,其他方面一般,但是特别善于合作,灵活配合管理者和同事,主动协调与家长、社区的关系,积极参与专业组织,在集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只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类型的一种分类,还可以有其他很多种分类。总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和学校的特点,选择一个或多个类型,实现个性化发展。这是本项研究的第三个特色。

8.“专业标准”与教师评价、教师职称的关系。“专业标准”可以对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指引、预测和教育的作用,毫无疑问也应该成为评价教师的基本依据。为此,学科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会努力追求具体、可操作、有针对性,但是目前还不可能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直接用于对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量化评价。所以“专业标准”完全可以直接用于教师的自我评价,但是要对教师进行精确、细致的外部评价,还需要依据它建立新的、复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职称制度本身的特点和局限,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水平,我们希望将来通过中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能够与教师专业标准紧密联系,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比如,可以把合格、熟练、优秀、卓越四个层次的专业标准与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和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对应起来。

篇5

关键词:初中政治;人文精神;有效途径

在初中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将政治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目标有机结合,是凸显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其可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政治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以更加深刻而精准地理解政治知识,并实现情感的升华,从而大幅度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凸显人文精神,是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导其一切教学行为的指挥棒,教学理念的科学性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要想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就需要教师梳理与之相符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1)树立科学的政治教育观。教师应重新审视政治教学,将增强学生素质、发展学生思想、挖掘学生潜能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深刻认识到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从而主动关注学生的人格世界与内心世界,并努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2)构建人性化的教育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主动关怀学生,从而制定出人性化的教学方案,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育人的本质,才能闪烁出耀眼的人性化教育光辉。(3)构建先进的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与传统教师有较大差异,其不仅应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鼓励者与促进者。因此,政治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师观,以适应新时期政治教学的需求,主动从课堂活动的“指挥者”变成“服务者”。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人文素材

政治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案例均来自于生活。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上,而应善于挖掘生活中与教材理论知识相关的事件与案例,不仅可丰富人文精神培养的素材,而且还可提高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及现代性,从而使得学生真切感知到人文性的政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进而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具有较高的筛选人文精神培养素材的能力,能有利于鼓舞学生士气、培养学生感情、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的事件、场景及活动,及时纳入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学素材,以切实提高政治理论知识教学与生活中人文背景的结合程度。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女伤员被埋在隧道中长达216小时,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情况下却拼命坚持,最终被成功救出的视频。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提问学生:女伤员为什么能创造生命奇迹?在学生讨论并发言后,教师可趁机导入新课,这就很好地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可将教学提高到人文精神的高度,从而使得学生懂得了任何人都应珍爱生命,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水平。

三、制定动态性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环节是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呈现出动态性与全面性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指导与引领教师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有目的性地凸显教学过程的人文性。因此,在制定动态性教学评价制度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1)将评价因素拓展到整个教学过程。人文精神倡导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活动,并且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制度时,不应片面强调教学结果,而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作为主要评价因素,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过程。(2)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初中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等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学习需求也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评价制度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特点,恰当地制定出个性化评价内容,以便较为准确地评判学生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发展情况与发展潜力,从而为学生成长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总之,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凸显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善于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并制定出动态性的评价机制,最终切实提高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吴沁.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4):9-10.

篇6

关键词:初中政治;人文精神;有效途径

在初中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将政治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目标有机结合,是凸显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其可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政治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以更加深刻而精准地理解政治知识,并实现情感的升华,从而大幅度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凸显人文精神,是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导其一切教学行为的指挥棒,教学理念的科学性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要想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就需要教师梳理与之相符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1)树立科学的政治教育观。教师应重新审视政治教学,将增强学生素质、发展学生思想、挖掘学生潜能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深刻认识到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从而主动关注学生的人格世界与内心世界,并努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2)构建人性化的教育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主动关怀学生,从而制定出人性化的教学方案,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育人的本质,才能闪烁出耀眼的人性化教育光辉。(3)构建先进的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与传统教师有较大差异,其不仅应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鼓励者与促进者。因此,政治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师观,以适应新时期政治教学的需求,主动从课堂活动的“指挥者”变成“服务者”。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人文素材

政治W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案例均来自于生活。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上,而应善于挖掘生活中与教材理论知识相关的事件与案例,不仅可丰富人文精神培养的素材,而且还可提高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及现代性,从而使得学生真切感知到人文性的政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进而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具有较高的筛选人文精神培养素材的能力,能有利于鼓舞学生士气、培养学生感情、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的事件、场景及活动,及时纳入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学素材,以切实提高政治理论知识教学与生活中人文背景的结合程度。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女伤员被埋在隧道中长达216小时,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情况下却拼命坚持,最终被成功救出的视频。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提问学生:女伤员为什么能创造生命奇迹?在学生讨论并发言后,教师可趁机导入新课,这就很好地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可将教学提高到人文精神的高度,从而使得学生懂得了任何人都应珍爱生命,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水平。

三、制定动态性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环节是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呈现出动态性与全面性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指导与引领教师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有目的性地凸显教学过程的人文性。因此,在制定动态性教学评价制度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1)将评价因素拓展到整个教学过程。人文精神倡导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活动,并且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制度时,不应片面强调教学结果,而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作为主要评价因素,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过程。(2)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初中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等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学习需求也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评价制度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特点,恰当地制定出个性化评价内容,以便较为准确地评判学生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发展情况与发展潜力,从而为学生成长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凸显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善于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并制定出动态性的评价机制,最终切实提高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政治课堂;学习兴趣;教学情境

一提起政治课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枯燥、单调、满堂大道理,难道政治课堂真的是如此吗?政治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政治学科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要知道,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高速发展的阶段,政治学科理应在这个时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然而,正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我们的政治教学工作在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政治课堂往往非常呆板沉闷。很多教师在政治课堂上总是习惯于“一言堂”式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度和知识的实用性,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的政治学习活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死学习”。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掌握的仅仅是刻板的理论知识,而没有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其他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们一定要努力改变目前这种教学现状,通过各种手段来使得政治课堂“活”起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兴趣作为基础,那么整个学习的效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兴趣驱使下的学习活动,会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更加积极主动,而积极主动是一个人个体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政治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就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或场景,在相应的环境和场景的感染下,容易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这样会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着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灵活的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节课时,就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吵架,妻子一气之下喝了一瓶农药,谁知这个农药是假的,因此,妻子安然无恙。丈夫看到妻子因为喝了假农药而幸免于难感到异常开心,于是拿出一瓶酒想要庆祝一下,结果,丈夫喝的酒也是假酒,结果一命呜呼。就这样,待故事结束以后,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引出今天的课题,这样,在故事情境的感染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异常高涨,从而在接下来整堂课中,学生都表现的非常积极。

二、把教材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很多学生对政治学科之所以无法产生兴趣,与政治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特点也不无关系。虽然如此,但是作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事实上,与旧版的教材相比,新版的政治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将教材上的知识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灵活。例如,在讲到《与父母平等沟通》时,我就在上课的时候,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请几位学生扮演孩子和家长的角色,然后,给出一些故事情节,当家长和孩子产生各种矛盾以后怎样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这样,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了解到了与父母平等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方式和技巧。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得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同时,这种学习的方式显然已经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师生之间能够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灵活实用。

三、恰当引入多媒体,活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支撑,我们要想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政治课堂,一定要打破教材内容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灵活。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走进政治课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在呈现知识的过程中,其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本文字形式的知识转变成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从而避免了单一的文字化知识的枯燥性。不仅如此,把多媒体工具同互联网相连接,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料支撑,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局限在教材之上,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满。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到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时,就利用多媒体工具,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今日说法》的有关片段,从真实的案例入手来分析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声像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的注意力显然比以往更加集中,学生纷纷就视频中播放的案例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工具不仅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满,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大有益处。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们开展政治教学工作最为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政治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使得政治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万海瑛.初中思想政治活力课堂的有效构建[J].学苑教育,2011(12).

[2]衣忠宏.如何使政治课活起来[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5).

篇8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认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政治教学很大程度上仍旧表现出较高的功利主义色彩,践行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教师无视学生的主动思考,而是在课堂中串讲串背条条框框的内容,而学生也没有获得有价值信息的积累,更没有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激励学生的氛围中,努力设计契合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例如在教学《做守法公民》这课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机械生硬的道理。而是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某学生遇到流氓的威胁,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却不敢报警。同学得知后果断报警,最终惩罚了流氓。讲完故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报警类和逃避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辩论。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新设计的“故事呈现、分组辩论”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知识、事理大道无痕地留在了学生的意识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重点。因而,政治教师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起点,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等诸多要素融合在内,帮助学生从自身认知的起点出发,有效连接学生知识才储备与教材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教师就根据学生生活经历的不同,尤其是家境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分类,让学生思考在不同的生活经历中如何看待自己可能遇到的挫折遭遇,让每个学生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二、依托时代节奏,创新教学要注重理念更新

1.加强阅读,转变教学理念

初中思品政治学科是一门与时展紧密相连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其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都会悄然发生变化。而作为政治教师,应该给敏锐地意识到这样的变化所在,通过不断强化自身教学素养和能力为适应这样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在业余时间也要时刻关注世界时事和国家大事,了解当前的政治发展趋势,从而为自身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树立法治观念》一课时,教师就及时引导学生共同关注香港“占中”事件,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占中”行为进行辨析,从而充分意识到这样的举动不仅扰乱了香港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影响了香港自身的经济发展,更是一种违法行为。

2.构建模式,创新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逐渐摈除了教师随心所欲的教学行为,而要在形成固高效模式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益。针对初中政治这一课程的特点,应该努力建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基本模式,强化课堂教学的开放质态,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不断发展。例如在教学《好习惯受用一生》时,教师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让学生回顾自身生活,探寻因为好习惯而享受成功的事例,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于是,教师顺势进行总结,回归课堂教学的中心。事实胜于雄辩。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依托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内容与生活进行连接,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其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内心体验,创新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必须要依托相应的情境,初中政治学科也不例外。只有在情境的浸润下,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夯实。诚然,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很多内容相对抽象的内容,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较大的制约。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内容时,笔者在教学中列举了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让学生在辨析中明晰道理。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情境表演,让学生在鲜活的认知环境中感知内容、认知情境、明辨是非。而在这些内容中,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使用物品奢华度的比赛、同学过生日时所赠送物品的攀比上。在情境的表演下,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思路,提升学生的价值认知。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要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并在表演过程中为学生呈现出鲜活的情节,促发了学生真实的认知体验,并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篇9

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大部分都处于身心发展比较不平衡的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们的价值观还没有树立起来,也尚未形成辨别好坏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被一些不好的观念所影响,如果初中政治教师不能够及时的引导学生们,那么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政治课程需要把正确的价值观引入到课堂上来,同时加强课内和课外的结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初中政治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们主动的进行实验和探究,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使学生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们拥有健康的三观之后,就会明白如何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因此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以留意,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最终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的人才。第一,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们的政治学习兴趣。初中政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德,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解枯燥的政治知识,学生们往往会觉得无聊乏味,从而对政治课堂提不起兴趣。因此,初中政治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用说教的老一套去给学生们上课,而是运用贴合学生们学习特点的教学措施去进行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们的政治学习热情有所提高,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志向。前面已经提到过,初中阶段的学生们都处于青春期,因而对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的枯燥教学会感到无趣,这种情况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政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初中政治教师需要摸清学生们的学习特点,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为了使学生们的政治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初中政治旨在培养学生们的良好思想品德,让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政治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增强学生们的政治学习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青春期的自己,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观看一些相关的青春期教育讲座,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变化,使学生们克服青春期的害羞和自卑心理,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和情绪变化,让学生们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们的政治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此外,初中政治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科渗透,让学生们准确的认识到各个学科的相互关联,从而对政治这门课程产生好奇心,对政治课堂保持学习兴趣。比如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把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结合起来,为学生们讲解从古至今无数英雄志士为国家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使学生们感受生命和自由的可贵,在教学课程中政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主动讲述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历史人物,使学生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逐渐的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对于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非常有利的。第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初中政治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尽管初中学生生活在安静平和的校园当中,但也面临着处理同伴关系的压力,学生们需要与同班同学打交道,也需要和教师进行沟通,如果学生们不能够正确的处理这些关系,那么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会收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们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做好铺垫。同学之间常常会有一些小的摩擦,如果学生们处理不好这些事件,那么在校的事情也会扩大化,这很可能导致学生们失去一个好朋友,实际上这对于双方来说损失都是很大的,学生们很可能因此一蹶不振,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变得害怕与他人进行交往。为了防患于未然,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学生们明白同学之间友爱相处的必要性,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前提下,与其他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学生之间的交往实际上是非常纯真的,学生时代的友谊也非常纯粹,因此初中政治教师需要时常对学生们耳提面命,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时期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政治教学只关心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对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的关注,这不利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和生活。因此初中政治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政治教师要常常鼓励学生们,让他们对政治这门课程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政治教师还需要定期与学生们谈心,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心理健康实际上是影响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如果学生们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时,他们将会屡败屡战,对于生活拥有无限的信心,因此,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还需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篇10

1.课堂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如果教师仍照本宣科,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政治教师必须改变落后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平面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政治书本的重要性,把书本作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怕讲得不清楚、不全面而面面俱到,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与思维。

2.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

第一,由于政治学科有理论性、思想性强的特点,课堂上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课下背的教学方法;第二,多媒体在学校的应用基本普及,但部分老教师,不愿放弃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媒体、投影仪等成为摆设,部分教师甚至在现代教学手段的掩盖下,仍然重复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片面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的优势,将大量的信息展示给学生,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第四,有些课堂教师唯恐课件单调,幻灯片、录音机、多媒体全部用上,课堂上让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学习内容,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

初中政治教学比较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导致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学生感觉不到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具体联系。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不能把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是纸上谈兵。即使举例子,也是多年不变的陈旧事例,与新时代相距甚远,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果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首要任务是改革落后的教学理念。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而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传统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理念落后,即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转变,终将会被学生抛弃,被社会淘汰,无法适应课改的要求。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2.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已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政治课堂上再也不是教师主讲的天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对新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扮好自己的引导者角色,做好教学设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丰富课堂内容,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联系实际,加强时政热点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时代气息极浓。但政治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又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点。如新课标强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点、原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的能力。可以鼓励天天看《新闻联播》,注重时事政治学习,了解国内外大事,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分析到的社会现象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分析,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所以,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力,又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使思想政治的知识与教育功能有效结合。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