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详细公式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详细公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详细公式

篇1

【关键词】结构 功能 适应 实例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即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我国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以人与自然为主线,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观点分析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何让学生掌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以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的实例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与体会。

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细胞层次的体现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最小单位,最大的细胞直径细胞不足30μm。细胞虽小,但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细胞结构体现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白细胞为例,白细胞是人和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它们个体体积相对较大,能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在组织间隙游走,吞噬病毒、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同时对疾病的免疫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通过气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植物气孔的开合是由细胞结构决定的。由于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当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伸,牵动细胞壁外壁内陷,使得气孔张开,反之细胞失水时,内外壁都拉直,气孔将闭合。气孔作为植物和外界气体交换的窗口,如何实现与外界气体的交换,需要学生结合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理解,才能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植物的输导组织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我们学习到植物中的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在植物导管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失去了横壁,且分布于植物体内根、茎、叶、花、果、种等各个器官之中,便于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维持植物生长。而筛管是由许多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在上下细胞连接处会有许多筛孔,且这些细胞都是活细胞,便于运送有机物,促进植物生长。输导组织的不同结构决定了其所运送的物质不同,人教版生物教材通过对植物组织结构特征的描述,便于学生认识同一组织不同结构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这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三、猪笼草的结构适于捕食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我们学笼草结构时了解到;猪笼草的叶基和正常的叶子一样,因猪笼草的外形如同“猪笼”而得名。但是,猪笼草叶子中脉长有一个长圆柱形的“捕虫瓶”,该瓶子一般约有15cm,内壁光滑且长有许多蜡质,捕虫瓶能够分泌出略有香味的酸性消化液。当小昆虫飞来采蜜时,往往会因为贪吃而跌落进捕虫瓶内,最终将会被捕虫瓶内的酸性消化液腐蚀,成为猪笼草的美餐。猪笼草特殊的生理结构,为其本身猎取食物提供了有利武器。猪笼草特有的结构决定猪笼草独特的捕食方式,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其特殊的生理结构,造就了其独特的捕猎方式。

四、人体小肠的结构特点

人体内小肠长度大约为5~6m,是人体内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它承担着人体主要的消化功能。小肠的长度较大,可以增加人体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便于小肠绒毛与食物的接触,有利于营养吸收,同时,人体小肠内还有丰富的消化液,便于食物的分解。人体小肠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吸收营养:紧张性收缩运动、分解运动、蠕动。紧张性收缩运动有利于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分解运动意义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分解运动还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而蠕动意义在于使分解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解运动。

五、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从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讲述的人体呼吸道中我们可以发现,呼吸道主要是指由鼻、咽喉到肺的呼吸器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的,这样可以保证气流通畅;人体鼻腔内长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大颗粒分子、灰尘进入体内,保证人体呼吸;呼吸道器官内壁分泌有大量粘液,能够吸收进入呼吸道气管的细菌和灰尘,使人体肺部免受感染;同时,呼吸道的长度很长,这可以温暖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人体的刺激。例如;俄罗斯的气候寒冷,俄罗斯人的表象特征一般都具有大鼻子,这样可以预热寒冷的空气。

六、鱼的结构适于水中生活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畅游,是因为鱼具有鳍和鳔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鱼鳍的分类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不同的鱼鳍在鱼儿游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胸鳍、腹鳍等保持鱼体的身体平衡,尾鳍则为鱼向前游动提供动力。而鱼鳔则能调节鱼儿身体密度,使得鱼儿能在不同深度停留,增加鱼儿的活动范围。同时,鱼是通过鳃进行呼吸的,由于鳃的特殊生理结构,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使得水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并排除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保证鱼儿能够长期在水下生活。

七、鸟类形态结构适应飞行

鸟类之所以能够在空中飞行,是由于其长期进化形成的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的。鸟类经过长期进化,骨骼形成中空,从而减轻了鸟类本身的体重,易翔。同时,鸟类发达的消化吸收系统,其消化吸收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且鸟类没有膀胱,能够及时排出体内的尿液、粪便,减轻自身体重。鸟类流线型的身体结构,可以减轻鸟类在飞行中的空气阻力,同时,鸟类都长有双翼,且双翼覆有羽毛,发达的胸肌牵引着双翼,使其能够顺利的完成飞行。鸟类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鸟类的生理功能,其特有的生理特征为鸟类的飞行提供了方便,这也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论点。

八、结语

我国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以动植物生理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为核心内容,从多层次、多角度阐明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反映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教版生物学教材采用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细致的讲述了多类生物的生理结构,便于同学们的学习和认识。教师应以人教版生物学为依托,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为核心观念,指导学生学习分析生物学现象。

参考文献:

[1]赖燕燕. 初中《生物学》(植物部分)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的比较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复习;障碍克服

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增多,涉及的概念、运算公式等等,再加上高中的任务重时间紧,学习进度和节奏相对加快,物理学习对我们的要求提高,学习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如果我们在学习物理时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或者学习障碍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物理学习成绩则会受到影响。

一、复习和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我们在物理知识点复习做题的时候,并且把以前的试卷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拿出来,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思维上的障碍以及心理上的障碍,这些障碍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以高一物理阶段的知识内容学习为例,我们刚进入高中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物理学习呈现的考试分数普遍都比较低,物理学习的信心会受到打击。久而久之,有一部分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和思维方式,这就影响我们大部分学生后续的物理学习。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依靠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在心理上要求教师能够归纳总结物理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希望教师能够具体详细分析,而对自己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要求则比较低,这就显得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低,也是不利于物理学习的。

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归纳推力能力等等,学生在学习中要充分调动这些能力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这样才能体现出较强的物理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依据初中学过的物理知识以及初中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来学习高中物理,因此,在物理解题和分析思维上存在一定的阻碍,从而导致物理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根据其他学者对学生物理学习以及课后复习情况的调查,就课后复习的情况,考试前复习所占比例比其他情况下复习所占比例要高出许多。由此可见,学生复习的心态也需要改变,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迎接考试,还在于时刻思考并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熟悉利用物理知识原理解决问题。

二、有效复习和克服学习障碍的对策

物理学习本身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分析学习和复习时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对此,本文依据以上学生学习和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以下对策。

1.重视物理知识在结构上区别

我们进入高中之后会发现高中的物理知识与初中的物理知识有相通的地方,例如,高中物理知识中的运动学知识可以和初中的有关力和运动的物理知识相结合等等,学生在利用以往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地认清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在结构上是有区别的。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独立,但高中物理知识则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重视物理知识在结构上的区别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例如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如涉及的加速度运动、质点等相关的实验,这样我们对这一章节的知识则有一个更为形象具体的认识,也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2.重视物理公式的理解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的物理公式非常多,并且还有延伸出来的公式,比如加速度的公式,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高中物理在理科类的学习中也占有部分比例,影响着我们未来高考的总体成绩,物理学习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为处理好物理学习中面临和存在的问题,就要做好平时的学习思考以及复习的工作,并且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障碍,最后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障碍。

参考文献:

[1]乔坤美,刘玲,王有科,等.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分析与方法指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0):178-179.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学生;创新能力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教学无疑是开拓学生眼界、增加其学习兴趣的最佳学科。那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就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而要通过实验等实践手段,丰富课程内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好基础。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初中物理课程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总结并解决问题,为初中物理老师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供参考。

一、目前我国初中物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初中学校不重视物理课程

目前初中都将其物理定为小科,不重视物理教学工作。课程数量少,间隔时间长,导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阐释非常零散,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物理教师思路过时,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思想停留在应试教育,硬性要求学生记住理论和公式。物理教学方法单一,对理论和公式的实践只是老师自己操作,学生只能观看,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

(三)缺少课堂互动性,学生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物理教师在教课时只是单一传输知识,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高。这一点就不详细展开了。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方面,物理学科的内在要求。物理学科本身是以实验为主要学习形式的。通过实验等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活跃的思维接受其他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思维活跃度高,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最佳时间。物理教学可以满足初中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日后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途径

(一)初中重视物理课程,加大对物理教学的投入

初中领导应响应国家教育改革要求,加大对物理课程的关注,重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安排,可以设当增加物理课程的课节数,使物理知识传授更系统。另外,学校还要加大对物理教学的投入。在这个方面借鉴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经验,更新物理教学硬件设备,为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物质基础。除了加大设备投入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物理实验室,配备齐全的物理实验设备,使实验更直观。这里不要求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一套实验设备,将学生分成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拥有实验设备即可。

(二)改革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辅助形式

初中物理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改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活跃度,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接受水平,提高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另外,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运用先进设备,采用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初中物理知识涉及力学、电学等方面,文字理论难以理解,如力的相互作用、电阻等知识,都需要演示和详细剖析,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动画、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活跃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增加联系性,使物理学科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沟通,通过提出思考问题、设置悬念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无形中培养初中生队伍里的兴趣,开发他们的大脑,提高其思维活跃度。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可以分组或让部分同学上讲台上做示范,然后教师再评价是否正确,也展开“一日教师”活动,让学生备课和讲课,然后物理教师再补充修改,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程结束后,物理教师也要重视与学生的联系,在布置作业时注重实践项目,通过学生的报告发现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物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要从外部条件上突破,物理教师自身也要及时更新物理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还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改变“中国制造”的现状,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杨盼盼.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264-265.

[2]董丽.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和研究性学习的培养[J].才智,2014,25:124.

篇4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因些,要积极做实验,不仅课堂上做,课前课后还要反复地做,用“vcm仿真实验”,多做几遍实验,牢牢掌握每个化学反应的具体条件、现象、结果,加深理解和记忆,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你结合自己的特点 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但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

六 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

其二

一、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控制,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精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利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略的断定、推理和盘算。

二、器重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重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剖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落后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窗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略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重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略(即剖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盘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剖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色,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三、器重察看和试验

物理是一门以察看、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察看和试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讨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察看,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出身于细心的察看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器重对现象的细心察看。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察看,才干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活泼、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察看,才干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窗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察看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活泼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器重试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试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察看老师的演示试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试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试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试验,来断定自己设计的试验计划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试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曲折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试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试验。这些都需要同窗们自己独立思考、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察看、断定、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剖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四、学会"两头堵"的剖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色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窗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重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剖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和控制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窗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利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体系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辅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剖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疏散的概念体系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体系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体系,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

一、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别

1.教材内容从“直观”到“抽象”。虽然学生从初二年级才开始学习物理,但是初中物理教材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现象具有直观的联系,学生从生活实践感知中能够找到与教材内容的联系点,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但是进入高中阶段物理学习之后,其教学内容与表达方式都比较抽象,概念定理也都非常具有概括性,通常以公式法、图像法等方式表现出来,模型更加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大大提高,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困难。

2.学习方法从“接受”到“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应试效果,以单向教学模式为主,要求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也多是强化记忆和机械记忆,较少花大力气去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在一些题型的教学中,强调例题示范,遇到类似题型的时候替代公式定理,使学生习惯于模仿,自身探究能力不足。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之后,无论是定义、规律还是现象,内容都要复杂得多,学生还是采取机械记忆的方式,不作深入探究,是很难深入透彻地掌握物理教学内容的。

3.学习能力从“普通”到“复杂”。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所要具备的学科综合能力并不复杂,除了物理本身的规律定理之外,主要涉及到数学四则运算。而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到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就要复杂得多。例如力的分解与合成内容教学涉及到三角知识内容,万有引力内容教学中涉及到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等,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所无法比拟的,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综合能力学习中无法完全达到要求。

4.学习反馈从“正向”到“负向”。物理是一门建立在观察与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所感受到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规律是相吻合的,如杠杆原理和浮力问题等,因此学生容易接受这些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许多知识较为抽象,加之部分物理知识在表象上与实际规律上存在出入,与学生的主观认识不一致,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不利于物理学习的深入,如力的分解,许多学生认为拉电灯的绳子拉力大小和绳子与电线的长度有关,难以从二力合成的角度来分析认识问题。因此,从初中物理学习的正向反馈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负向反馈,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现象。

二、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顺利过渡的主要措施

1.强化直观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对抽象内容进行形象化教学,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生动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多采取直观演示的手段,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例如在教学弹力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向学生证明弹力,并阐述弹力产生的条件,就是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在运用弹簧或是竹片进行演示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简易实验证明“物体表面压力也是弹力”的道理,如可以用激光束照射不锈钢器皿,将反射光点照在墙上,安排学生压不锈钢器皿,在用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会发现墙上亮点位置发生了变化。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验现象可让学生理解微小形变的存在,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运用形象化手段展示出来,利于学生深刻掌握。

2.强化探究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配合教师深入研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以按照“自主探究六步法”进行物理教学:一是学习质疑。教师利用现有物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分析,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提出问题。二是想象假设。教师指导学生针对问题,依据现有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答案的预想假设。三是制订计划。教师指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具。四是数据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详细的观察,并搜集相关资料,整理综合。五是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活动,进一步完善、提高自主学习成效。六是归纳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汇报,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点评,提高学习成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3.强化技巧传授,提高教学思路的拓展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双边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解题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技能,缓解学习难度。例如在教学力学内容的时候,在有关连接体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取“隔离法”对学生进行传授,而对于那些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整体法”进行解题。刚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学生,经常是课本看得懂,上课听得懂,但是在做习题的时候却经常出错,出现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解题技巧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强化解题技巧的传授显得至关重要。

篇6

关键词:引桥教学法;教学方式;预习环节

在笔者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物理概念、物理定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晦涩难懂;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好学生的教学引导工作,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消化理解物理难点。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就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1.教师主导教学,忽视学生感受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放在教学的主置,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有的教师为了跟上教学进度,将整节课的教学进度安排得十分紧凑,准备了大量的知识点,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不停地记笔记,也不能及时向教师提出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致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很低。

2.教学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通常通过板书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知识或者推导公式,教站在讲台上对着课程教材不停讲解,学生对着课本听得昏昏欲睡,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逐渐丧失了物理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觉得物理课堂枯燥乏味,一到物理课堂时间,就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3.课堂时间有限,学习时间短暂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物理教师把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得很紧凑,准备很多知识点,希望能在45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安排枯燥繁多的课后作业和练习。虽然很多学生都能够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却在完成作业后,将物理抛之脑后不再搭理。

二、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做好预习环节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先对课本进行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指导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存在疑惑,哪些知识无法理解,在预习中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温度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这一节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借助生活经历和生活常识,对课本中温度的概念以及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都有大致的掌握,可能对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会有疑惑。在接下来的教师讲课环节,学生可以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存在疑惑和无法理解的知识重点进行攻克,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进行学习。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常识。

2.创新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概念、规律、公式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口述举例,让学生通过想象去理解,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开始“上桥”,产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给学生引入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概念,分别用动画演示说明“相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及判断方法,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主动探究影响滑动和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静摩擦力大小等知识,指导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突破理解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3.成立讨论小组

初中物理引桥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物理的进度就会中断,教师可以成立物理讨论小组,让班级中的学生在课堂外也能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学生主动“上桥”、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由于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探索交流,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去查找资料或者询问教师,理解同学的想法和见解,互相启发学习灵感,取长补短,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将引桥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预习环节,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新知识。同时,成立物理讨论小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多种举措,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篇7

“九年寒窗苦,中考论英雄”让许许多多九年级的学子背负上父母太多的期望,教师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理想的追求,巨大的压力,令他们身心疲惫,导致复习的效率低下。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物理应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应试技巧一、单选题:12题,24分钟。

1、时间:前10题:5分钟,后两题:10分钟,共计15分钟,后一题若难或计算量大可跳过最后做。

2、注意问题:考察基础,要求知识全面、牢固。

二、多选:4题:12分钟。

1、时间:10分钟,原则保2弃1。

(答案不把握)

2、注意问题:详细读题,无把握答案决不许选,计算要准确。

三、填空:计7题:14分。

1、时间:10分钟,前6题5分钟,后一题5分钟。

2、注意问题:

a、概念:语言标准,不许写错别字。

b、计算:必须准确,尤其正反比问题。

c、控制变量法,条件填全。

四、实验题:34分钟。

1、时间:35分钟。

2、要求:认真,细节、思考、准确。

1)作图(细节):

a、虚实线、直角。

b、物理量标量和数值。

2)读数题(读准):

a、估测:正负0.1。

b、温度:零下。

c、电表:量程、接线柱;每一大小格数值。

3)实验结论的表达式(填空):语言标准,不许有错别字,控制变量不能忘;表达式角标准确。

4)填表题:表中数据与其它数据规律相符,除不尽时要与表中数字位数一致。

5)图像:认清二轴的意义,找出物理量关系,再用物理知识解之。

6)实验举例:要举学过、熟悉、简单、易懂的实例,少举生疏复杂的实例,绝不许说错话。

7)实物连接及变阻器问题:

a、看好表的量程。

b、变阻器滑片的位量,一定细审题。(A、B端或左、右端)

8)实验题

a、器材:天平:横梁平衡(游码归0);测力计:调零(校正):使用方法;量筒(烧杯):一定量的水;电表:电表的开关(试触)、变压器滑片的位量;刻度尺:测长度方法,测面积要测直径;滑轮:线画竖直(水平)。

b、步骤:填表,记录数据。

五:计算题:16分,35分钟。

1、3分钟、公式用法(3分)

2、后两题:32分钟(13分)

总计用时105分钟,余15分钟,检查和解决前面余题。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1、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想要学好物理,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可能会想,反正物理太难了学不懂,还不如把学习物理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的科目,索性就直接放弃了物理的学习。这种心态是最要不得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因为难度而放弃,尤其是学习,越是难越要努力。

物理成绩不好学生,应该分析学不好物理的原因,看问题出在哪里,是上课听不懂,还是听懂了但是没有做题巩固,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习心态。

2、制定学习计划

良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一半,每天都要制定好数学学习计划,每天该怎么预习、做哪些习题、整理那一部分的错题……,只要将详尽的学习计划执行下去,慢慢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加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增添学习动力。

3、主动学习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高一物理比初中的物理难度大,如果上课之前不做好预习工作的话,课上很难听明白。

(2)课上主动思考。高一物理逻辑性比较强,听课的时候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才能提高听课效率,更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3)课后及时复习。每节物理课结束以后,高一的学生都应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考试技巧第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很多知识是生活中常见的,大部分中考物理题考得很实用,是同学们熟悉的。所以做题时不要有不必要的担心,应该保持沉着冷静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先易后难,合理安排时间。

做题时要先做会做的、有把握得分的题,遇到少数难题,如果两三分钟内还没有较好思路,就要先做其他容易题,等到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坚。在一两个题上消耗大量时间导致会做的题拿不到分数是最愚蠢的做法。总的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

第三、缜密审题、紧扣题意。(审题慢、准;计算要快、稳)

在物理做题过程中,审题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审题要细致认真,快速抓住关键字眼,准确找到显性条件,充分挖掘蕴含条件,只有在审题的过程中“慢”下来,做题的过程中才能“快”。所以这里“慢”就是“快”,“快”反而因为出错导致“慢”。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不少题不是不会,而是因为看错题、主观歪曲题意而出错,然后轻易的归结为“粗心、马虎”,其实,仔细审题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能力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细微体现。而能力和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所以在平时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关键时刻注意提醒自己,记住:做题过程中思路一旦遇到阻碍、或者疑问就应该回过头来重新审查题意!

第五、思路受阻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物理的最大特点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当做题时看到理论问题想不出答案时,应该多想想生活现象;当做题中看到生活现象问题时,应该立刻想到物理定理定律或者公式。如此物理好多难题迎刃而解。

第六、重视检查,有漏必补,有错必纠确保准确率。

最后做完题,对于心存疑虑的问题,换种思路重新快速解答一遍,当然如果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要“相信第一感觉”。要检查有无漏题,有无笔误,是否切题,力争解答的内容乃至标点、符号、文字、图表都准确无误(如U与v,P与p,W与w等等不要写错)。特别注意检查以下几点:

一是单位,检查单位换算是否正确,是否忘记书写或者写错;

二是公式,是否写错,结合公式的成立条件思考一下是否引用出错,

三是结果,重算一下看是否计算出错,思考一下生活看是否符合常理和生活实际。

篇8

一、物理概念图在知识点学习上的应用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上的认真学习和灵活记忆、最后的课后复习达到对一组知识的具体掌握.

1.课前预习.如图1为物质的物理属性,为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在整个三年的物理学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经验告诉老师们,很多学生对一些疑难的问题记得很清楚,偏偏在简单的知识上有疏漏,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总会面临“卡壳”的现象.图1为一棵以物质的物理属性为树基的大树,它上面有很多的分支,课前预习时,学生可能刚刚接触这项知识,或者接触的较少,不明白,不懂其中的具体含义.同时也因为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学习品质好的学生会自己动手去寻找“树”上的问题,解决问题.而学习品质较差的学生会对这个“树”的结构有一个潜在的印象.无论学生们怎么做,这些都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课上学习.概念图由六个部分组成,概念、分支、水平层次、同一分支下的概念间的连接线和连接语、不同分支下概念间的连接线和连接语.这六部分充分体现概念图简单明了、逻辑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会对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如图1.首先课堂上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同学可以通过概念图清晰的认识到它们分别是质量、密度、和其他属性.在物理知识点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作为引导,清晰的为学生们描述物理学科中的各个概念,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把物理是一个“难科”的印象在学生们的心里减轻.

3.课后复习.许多学生不能通过物理考试,根本原因是对物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对物理概念理解的不透彻,许多学生都觉得物理题的解决是靠大量的公式和符号,造成做题时经常在参考书中找答案,或者干脆死记硬背的记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缺乏系统性,做物理题时总使用一些错误的解题方法,由于每次的物理成绩不高,学生会产生厌学心里,教学效率变得低下,物理教学也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图1是教师做的物理概念图,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创建物理概念图,学生通过创建物理概念图可以有效的提高物理知识复习的效率,通过物理概念图中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深入.学生们主动的建立物理概念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快乐.概念图不是冗杂的课本,是知识经过结构化、系统化之后得到的有利于学生长期学习,复习的,有效的记忆知识的方法.

学生在传统的复习过程中大多数都会翻阅以前学过的书本,特别在期末正本教材都学完的情况下,一本本教科书就像一座座大山,直接打消了学生们复习的积极性.而当大山变成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时,物理知识的复习也变得像小溪一下流畅起来.

二、物理概念图的制作

物理概念图的六个组成部分.

(1)明确概念,在物理概念图制作前要明确将要做图的物理概念有哪些,分清从属关系.

(2)确认分支,物理概念是冗杂的,得做到在冗杂的物理概念中确认出明确的分支,如图1,质量,密度,其他属性为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第一分支,他们接的就是主干.

(3)概念图中要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层次,如图1,相同大小的椭圆代表相同的水平层次,又如图2中,并行的概念也可以看作相同的水平层次.

(4)概念和概念之间要用线条、箭头或者连接语连接,其中连接语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文字表达,或者两者都用,并且连接语可以是双向的,明确的表达两个,及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要谨记概念图简单明了的特点.例子要有概念的应用特点和应用说明,也可以用物理定律,物理定理、物理公式来表示.

物理概念图是根据物理学科的知识特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及其应用的方法,所以说物理概念图是物理教学的有效工具,也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5)制作物理概念图应该遵守, 概念在水平层次上由大到小的原则,如“力”概念的概念图中(图3),“力”作为所有力学中全部的力的总称就应该把“力”放在最上层. 概念图要遵循思维发展的原则排列,如,学习速度的过程中先知道

篇9

关键词:高一学生 适应 高中物理 思考

对于刚刚踏入高中校园的新生来说,由于所处的环境,心理,学习方式的变化,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的头几个月学习成绩产生了比较大的分化。一些学生反映物理太难学了,上课的时候听不懂,很多概念理解不了。也有学生说:“上课的时候听得懂,下来自己做题时,就做不来了。 ”还有学生说:“书本上的知识都记得住,就是自己做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去分析,不知道用哪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使得好多学生的厌学情绪开始不断增长,学习的动力在一点一点的消退。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让学生喜欢物理,并学好物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比初中和高中教材,我发现高中物理有其新的特点。

一、同主题的内容加深,比如“速度”的概念

初中是在单方向直线运动的特定条件下,用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得出来的,而高中物理的速度概念则是位移与所用时间之比得出来的,更具普遍性。初中计算速度只需掌握路程的加减计算,而高中就引入了矢量概念,从一条线的问题加深到了一个面的问题,需要画图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理解不了位移就算不来速度。再比如概念“力”,高中在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力的图示法求力的矢量运算方法和力按性质和效果来分类的知识。初中对变速运动只要求会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而高中对变速运动的所有情况都要求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物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更强

初中知识多以识记为主,应用也只是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的物理规律来解决一些最简单的,特殊情形的物理问题,学生记住了物理公式,就可以套用公式一步就能算出结果;而高中物理题比较抽象,学生读完题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无法建立物理模型,不能将物理量间的关系用物理公式表示出来。已知量和求解量中间没有直接关系,需要经过好几步的推理才能得出结果。在推理过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学生在应用时很难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推理的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很高。

三、高中物理问题的综合性,系统性强

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很多题物理过程多,物理量多,不容易直接看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多的用到建立物理模型,理想化,假设法,过程分析法,受力分析法等,学生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缺乏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推理,演绎的能力,就无法去解决问题。

四、能力要求比初中更高

初中知识以知道为主,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而高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更高了。学生必须培养自学能力,才能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课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复的复习,理解,巩固,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梳理出知识的重点,并将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建立起知识网络。对物理规律的应用要清楚其适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对不同的问题要知道分析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对于很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且要有面对复杂的问题,不心慌,沉着应对的思想准备。

面对高中物理学习,作为学生首先要在心里上有所准备,学习态度上有所转变,学习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由此高一学生要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校园,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以及更长的学习时间要去学会适应。只有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之中,才能跟上高中的学习进度,否则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被淘汰。有的学生适应新的环境的能力较差,迟迟进入不了角色,学习的效果就很不理想了。

学习态度上要有大的转变。进入高中之后,人人都在刻苦努力的学习,稍有松懈就会被别人追上,一段时间的松懈就会造成知识上的脱节,以后想补上就难上加难了。因此,从高一起就要一直绷紧一根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对知识要有好奇心,求知欲,不要有畏惧感,泄气感,松懈感;对待自身要严格要求,该记住的知识一定要记住,该完成的作业一定要完成。

要学会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一些学生经过了紧张的初三学习,顺利地进入了高中的校园,在思想上一下子就放松了,突然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学习没有计划性,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让做什么作业就做什么作业,只是机械地吸收,从不主动地思考到底学了什么,以为学习就只是做作业,完成了作业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学生要肯定自己取得的成就,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有追赶的目标,学习才有动力,学习才有效果。

学习方式方法上要有大的突破。物理本身是很有规律性,方法性的,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学好物理还是很轻松的。学习没有捷径,学习不能投机取巧,学习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对待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句话,学习要务实一个钉子一个眼,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了,才能终生受益。

由此我想到高一学生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有的知识是自学不能够完全理解的,需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上课不认真,下来花大量的时间也可能于事无补,因此认真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只听不做笔记也不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该补充的内容,一定要记下来,便于下来之后反复的复习。书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名言,现在的学生可能都忘记了。

2.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光看不想,只看不写,单纯靠记忆是学不好物理的,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凡事多动脑筋,遇事多想办法。站在物理规律,物理本质的角度来思考物理问题,才能更好理解应用物理知识。独立完成作业,是检测自己学习的必要途径,也是发现问题所必须的。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再复习,再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才会进步。一遇到难题就放弃,一做不起就照抄别人的作业,对学习一点益处都没有。

3.加强思维能力和答题技巧,方法的培养。

许多同学在做题时,没有抓住题干的主要信息,没有重视题目给出的问题。在高中阶段,一眼就能看出这道题该怎么做,用一个公式就能算出来的题几乎很少,大多数的题都要先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对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寻找合适的物理公式进行求解。对于同类型的题要归纳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自身解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

篇10

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数学模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58―01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笔者就对这五种模型作详细阐述。

一、 物理对象模型

这种模型是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它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质点就是忽略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看成一个有质量的几何点,其条件是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实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本问题研究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以来,很多类型的运动描述就得到化简。比如所有做直线运动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因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每一个部分每时每刻都做同样的运动,所以就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只需要找这个物体上的一个点进行概括,当然这个点的质量等于物体本身的质量。这样,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很容易想象、理解和刻画。

二、 物理条件模型

这种模型是忽略研究对象所处条件的某些次要因素而形成的,以轻质杆为例加以分析。比如杠杆,在初中阶段,问题往往归结到力矩的平衡上来,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和阻力都包括杠杆以外的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还包括杠杆本身的重力。而杠杆重力的力臂在杠杆上的每一点都不同,这样除了杠杆的形状是几何规则的少数例子以外的绝大部分杠杆问题在初中阶段就没法解决。而轻质杆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轻质杆是忽略了自身重力的弹性杆,当外界物体对杠杆的力矩远远大于杠杆自身重力的力矩或者与杠杆自身重力的力矩相互抵消时,就可以把杠杆当成轻质杆,杠杆受到的力矩只有外力矩,这样所有杠杆平衡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 物理过程模型

这种模型是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某些次要因素建立的。在初中物理中有:匀速直线运动、稳恒电流等。这些物理模型都是把物理过程中的某个物理量的微小变化忽略掉,把这个物理量看成是恒定的。因为这些量的变化量与物理量本身相比太小了,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不用考虑过程中物理量的复杂变化情况,而只考虑恒定过程,分析问题就容易多了。

四、 理想化实验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得到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初中物理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想化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许多,现在列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同样的小球从同种材料同样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在摩擦力依次减小的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的路程依次增大。伽利略由此推知:小球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牛顿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无需多论,也足以见得理想实验应用的广泛和其重要性。

五、 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