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股票市场监管业务的现状,现就境内上市公司股份分类处理事项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等公开信息披露文件,内容涉及公司股份分类的,除个别分类词汇略作修改(见附件)外,原则上继续按照我会《关于颁发〈上市公司办理配股申请和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61号)、《关于印发〈1994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编制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20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一个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所涉及的公司股份分类,可以根据该公司的具体情况省略其不具备的类别,或者对其股份类别的特殊情况附加补充说明。由于实行法人配售、向基金配售等原因,股票投资人持有的上市期限未到的可上市流通股票,应计入上市流通股票总数之内,但公司有义务另附文字说明该部分股票数量和上市日期。
对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其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的相关内容适用以上要求。
二、有关股票市场的综合统计报表涉及汇总上市公司股份的,原则上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的规定执行;根据业务需要,也可以增加更详细的划分,但仅限于汇总统计使用,不宜公开。
三、在上市股票交易系统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政策规定,区分以下类别:
(一)尚不允许上市挂牌交易的股份;
(二)允许上市挂牌交易但有时间间隔限制的股份;
(三)允许上市挂牌交易且没有时间间隔限制的股份。
(四)以人民币兑换的股票和以外币兑换的股票四、在股份登记系统中的分类,原则上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的规定执行;证券交易所应结合计算机系统升级方案的设计,从技术控制角度考虑以下要求:
(一)将尚不允许上市挂牌交易的股份与已经上市挂牌交易的股票区别开来;
(二)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分类与投资人分类区别开来;
(三)将境内投资人持有的股份(或股票)与境外投资人持有的股份(或股票)区别开来;
(四)对投资人的分类应当考虑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多重要求。
五、当前办理尚不允许上市挂牌交易的股份的登记过户事宜,应当按照“投资人变更即办、股份类别变更暂缓”的原则处理。投资人变更,由当事人出具符合法律规定的凭证:股份类别变更,应当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明确规定或批文;经司法机关裁决的股份登记变更事宜,比照本条规定办理。
六、证券交易所应结合协助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的国有股权核查工作,着手规范投资人分类登记工作。按照“新老划段”的原则,对今后新开户的法人或者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的法人,要求其按照《公司法》、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国家体改委《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办法》、外经贸部《关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4〕198号文)、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证监发行字〔1999〕94号)和《关于法人配售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行字〔1999〕121号)的规定,分别确认其法人类别。
七、对上市公司现任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分,应当依法限制其上市流通;在公司信息披露文件中,应当区别公司股份结构的披露与上市公司现任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情况的披露;在汇总统计该公司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时,应当根据前述人员最初获得股份的来源,分别归入上市流通股或者内部职工股。
附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文件涉及的股份类别划分
一、原发起人持有的尚未上市流通股份(简称:发起人股)
1.国家股
2.内资发起人持有的股份
3.外资发起人持有的股份
4.其他发起人持有的股份
二、非发起人持有的尚未上市流通股份(简称:非发起人股)
5.上市前募集的法人股(简称:募集法人股)
6.上市后形成的转配股(简称:转配股)
7.上市期限已确定的内部职工股(简称:职工股)
8.其他未上市流通的股份(指特殊情况形成的非发起人股份,简称:其他股份)
三、已上市流通的股份
9.已在境内上市流通、以人民币兑换的股份(简称:A股)
10.已在境内上市流通、以外币兑换的股份(法定名称:境内上市外资股;简称:B股)
11.境内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上市的股份(法定名称:境外上市外资股;简称:H股)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88-01
1 前言
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初中物理教学焕然一新,广阔的网络资源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比如开发物理学科的知识网站,让学生可以从网站上下载到学习资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建议。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2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意义
2.1 贯彻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物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顺应了物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初中物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物理学科的这一特性,必须提高学生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在学习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这些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信息化,不但可以实现物理知识的资源共享,还可以使不同地区的师生在网络上互相交流,不受距离限制。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相结合,革新了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现代物理教学来说,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2 开创了物理学习的新模式
初中是学生认识物理、学习物理的起步阶段,要提高学生对新学科的接受度,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理课程教学的需要。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物理知识提出很多质疑,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准确地将物理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设备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3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具体作用
3.1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学科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对物理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物理的主要知识,如电学、力学、热学等,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图像、影片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3.2 模拟微观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课件,向学生展现动态的物理过程,能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物理现象。此外,能使用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分子扩散、电流方向、磁极、力的方向等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3.3 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
物理,是建立在实验上的理工学科,物理学习必须从实验与观察入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能大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无法做到的。但是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当实验受条件影响,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弥补,让学生看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3.4 物理模型建立
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物理学科,对物理的认识有限,所以在学习一些抽象概念和规律时,难以在脑海中构建起概念的轮廓。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使用多媒体视像功能对抽象概念进行具象转化,建立起物理模型,使学生更直观、具体地认识到诸如原子、分子磁场方向等构造的概念。
4 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建议
4.1 掌握信息技术融合的最佳时机
落实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的整合,必须把握好引入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为顺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与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将信息技术渗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在物理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按部就班。要将信息技术引入物理课堂,教师应该在备课时仔细研究怎样将物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物理知识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
4.2 建立整合资源库
要建立完备的物理学科资源库,以便教师和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教师要整理好课堂上使用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文件,对这些文件进行分类、标注,收存在资源库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优势。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是教育理念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未来还将更进一步地深入物理教学。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知识的结合点、革新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的整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物理水平的最终目的。
(1.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山东 烟台 264025;2.昌邑市外国语初中,山东 昌邑 261300)
参考文献:
[1]赵建.分析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才智.2010(34):12-15.
篇3
关键词:初中男女生;学习差异;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61-0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男女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的思维偏向于抽象思维,习惯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更喜欢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分析与综合能力较优。女生的思维方式属于经验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习惯用形象的定式思维来解决问题,描述事物的内在规律。她们善于模仿,对细节较注意,分析综合能力较差。
篇4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分组教学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因此,摆在我们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尽力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索出了“分组教学”的方法,能有效地让学习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便于分类建组
在建组前,我们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家庭情况等作必要的排查,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要向学生公布优秀学生、后进学生的名单,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超出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范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当我们进行分组教学时,要把优、中、差的学生进行座位编排搭配,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学习帮助、交流和合作。
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
分组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改变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的做法,这是不科学的,属于精英教学。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能按照教学大纲死教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利用书本教学。对于基础欠缺的学生,我们要从低层次出发,对他们的辅导要耐心、仔细,鼓励他们不断地取得进步;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要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再接再厉,适当的学习一些超出书本范围的物理知识,切忌过分增加优等学生的负担。总之,在分组教学中,能解决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的问题,就可以说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了。
三、将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到教学的实处
1.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备课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备课。比如,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无论在回答问题上、例题选讲上、练习巩固上我们都要考虑周全,区别对待;在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学优生,而且要兼顾差生。
2.在授课方式上要充分考虑“优、差”兼顾。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阵地。笔者在物理教学时,常常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先分类自学集中讲解分别提问个别指导分层次练习集体总结。这种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每个学生的物理成绩。在学生的练习、实验等教学中,我们决不能做分层次教学的奴隶,将“分”与“合”划上绝对的界限,要做到“分而不散,合而不死”,充分解决好各个层次学生对物理知识接受的矛盾。
3.分类作业。练习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的书面作业,可以分为课堂内作业和课堂外作业两种。一般情况下,课堂内所布置的作业,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不需要分类。即使部分题目,对于后进生来说有点难度,但只要他们努力,也能够完成。而课外作业,有很多是拔高的题目,这些题目的难度较大,我们不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能完成其中的部分问题就行了。我们也可以对难度较大的题目进行分解,把它设计成几个有坡度题目来处理,便于更多的学生吸取难题中的“营养”。在练习教学中,我们绝不能盲目、重复地让学生进行机械的练习,更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4.进行分类辅导。辅导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让学生考高分,超常规地赶进度,用增加课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是新课程教学所不允许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学生的辅导要采用多种形式,分类辅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主要采取点拨、组织各种竞赛的方式进行,这样便于优生拓宽知识面,满足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强烈渴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要进行个别辅导的方法,从低起点开始,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于中等学生,最主要的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辅导,鼓励他们积极思维,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分组教学的实验原则。物理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原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他们的知识水平一样,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我们要重点放在他们规范操作步骤的培养上,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品质;对于中等学生,我们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能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而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要重点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创新思维的能力。
篇5
1.演示实验概述
演示实验是一种由教师操作,将书本上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实验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的方式,对于好奇心强烈的初中生来说,其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直观性、简单性等特点。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实验现象能够将物理原理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同一种实验器材进行不同种类的演示实验,以便学生能够从中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从而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2.运用演示实验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本身具有复杂难懂等特点;加之大多数初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仍旧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仅仅以灌输课本知识为主,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采用演示实验教学能够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直观的演示操作将物质的变化规律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演示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教学手段,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能够将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突出物理教学的重点,促使学生对物理重、难点知识加以充分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演示实验开展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从实验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3.演示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实践
(1)演示实验在引入新课时的应用。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普遍高于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以书本知识为主,只讲解而不实践,则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采用演示实验开展教学极为必要。演示实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物理课堂引入新课之前,采用演示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演示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事物或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激起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同时,还应注意向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引言
在物理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都是死记硬背,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一旦遇到综合性问题就束手无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学会了,却不会做题的原因。物理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重视初中的物理教学。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物理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同于语文的记忆式学习也不同于数学的公式推导式学习,而是通过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大多是一些生活现象的理想化模型的研究。例如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主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现实生活学生所看到的现象是你推一下小车就会运动,不推则原地不动,这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的思维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牛顿第一定律既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去推导也不适合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做起题目就更无法灵活运用了。
2.实验教学比例较小
实验就是物理的灵魂,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验中通过切身的实践还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过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不能发挥实验课应有的作用。例如九年级《欧姆定律》的学习中,教材直接给出了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老师在教学中也就对课本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接受电阻是电器元件固有属性这一结论,也很难掌握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果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电阻两端电流和电压的多组数据,寻找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对欧姆定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知识更容易接受。同时在自己做实验、搜集数据、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给他们有一种自己发现了物理规律的感觉,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自信心。物理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题海战术都没有效果,只有真正理解了物理公式的含义才能做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3.课堂练习题目广而不精,缺乏实践题、开放题
课堂练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堂时间较紧,题量不能安排过多,因此要格外注重题目的质量,要选择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呈现给学生。另外还要加强开放性问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中,有课后习题:假设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000km,如果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那么远,计算所需要的时间。类似于这一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寻找出火车、飞机等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上海需要的时间,与声音传播相比较,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对这一类的问题视而不见,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样的观念与新课标是不相符的。
二、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1.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很多初中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都太抽象了,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密度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密度是看不见也不能感受到的概念,直接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将密度与质量、体积等学生比较熟练的概念结合起来。“同样体积的一桶水与一筒油哪个质量更大?”“为什么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大很多?”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对于铁、棉花、水、油等生活中的物品都有一定的了解,也都知道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重这一生活常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密度的概念,接受质量、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2.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必须要强化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物理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实验又有直观性,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通过生动的表象自己推理出物理规律。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将摩擦力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一个固定斜面上,让小车自由滑下,用不同的材质做小车的运动表面,如毛巾、瓷砖、木板、玻璃等。同一个小车同样高度同样倾斜角的自由滑落在不同的运动表面上下滑的距离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直观的实验观察,再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不难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
3.加强课堂练习开放性习题的训练
物理在初中的学科中是最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的,因为很多物理规律本身就是从具象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也要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扩散性思维。老师选择的题目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尤其是要针对重点、难点和考点加强训练。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板块,里面有很多开放性、实践性的问题,如九年级第十八章《电功率》中让学生咨询老师、家长,估算出一年的用电量,并寻找节约用电的有效方法。这一类的问题虽然很可能得不到答案,但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咨询、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所查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还提升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教授、价值观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思想,增加实验教学与实验演示教学,变抽象为具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 思维特点 理念 初中物理
一、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困生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思维有自己的特点,具体可概括为:跳跃、不系统等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着诸如:学习暂时困难型,学习能力缺乏型,学习动力缺乏型,学习整体困难型等类型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的总体表现为缺乏自主性、自信心、目标性,先是厌恶物理,而后是放弃物理学习。
二、初中物理课程的开放式教学理念
1、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开放式教学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自我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学生必须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使其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理念。《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也就是说物理教学要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去学习,这样通过学生已具备的一些经验,再加上已有知识出发,就能够很容易探索出物理的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到的物理知识印象深刻,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3、互动协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理念。物理的学习不是死板的,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的是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形成互动,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各个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一道难题,彼此之间就会增进感情,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课堂效果也会达到良好的状态。
4、分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学习能力、独立能力、思考能力等存在差异,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要对这些进行充分考虑,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应按照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分类指导,以求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物理开放式教学的构建
1、物理课堂导入。开放式的课堂导入,具有重要的作用。⑴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⑵逐渐引起学生的兴趣;⑶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⑷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题。例如教师可以以实验设疑导入新课,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题。例如教师可以以实验设疑导入新课。例如,教师可以演示实验:第一步,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第二步,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第三步,提问: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2、物理课堂内容。现代物理教学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并且学生学习物理的源头在于其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存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以解决学生的疑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能够极大的刺激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使其能够较为积极和主动的融入物理的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密度”章节时,最终教师可以设置一下思考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讨论:⑴以苹果为例子,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⑵以苹果和课本为例子,分析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⑶公式V/m的物理意义。例如,教师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等简单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物理课堂形式。新课改背景下,多样、灵活的课堂组织应逐步的替代填鸭式的课堂组织形式,成为当前的重要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组织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交互教学、集体教学等,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强师生、生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之间形成自由讨论、自由争论的学习气氛,构建了丰富多彩的课堂。例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
4、物理课堂实践。开放式教学不仅要在课上进行开放教学,还要延展课堂,突破课堂的时间限制,以及空间的封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将小教室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实现由单面向立体转变。例如:学校运动会期间,教师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如下问题:咱们这次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立方厘米,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将“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知识点在课外活动中予以巩固复习。
5、物理课堂评价。开放式的评价通过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考察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思考能力,观察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评价。教师在课堂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作业互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进来。同时教师还需要自我课堂表现的评价与反思,以更好的改善课堂教学。例如,类似于某老师写下如下评价: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题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能力;学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0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132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理学知识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从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就要抓好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理论的应用。物理作为初中学习阶段的一门自然基础科学,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地位,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踏入物理知识宝库的阶梯,是激发学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高低,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物理专业知识水平、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上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这几个因素都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自然而然的崇敬心理,继而由对教师的崇敬和信任转移到所教学科的喜爱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从修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不断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保持持久、积极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顺利完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各项任务。
二、教师要增强自身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风趣幽默、自然流畅的教学语言也是一项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具趣味性和感染力,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这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学生效果更佳。教师风趣的语言、生动的知识讲解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技能。这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不断修炼和提高的基本功。
三、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越来越普及,随之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也应用在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学资源有限,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非常有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各类游戏软件非常感兴趣,这些教学资源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兴趣极高。各类教育辅助软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四、增强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该对初中物理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巧妙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增强其趣味性,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物理教学过程,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充分挖掘其中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把初中物理教材当成一本爱不释手的科学读物,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在挖掘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一)课件卡通化
动画片是青少年非常喜爱的一种形式,对于动画片中出现的经典形象,学生往往记忆深刻,甚至终身难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来设计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将物理知识的讲解用卡通人物的语气展示出来,学生的兴趣被熟悉的卡通形象所吸引,继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初中物理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实验游戏化
“寓教于乐”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孩童时期的启蒙知识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新改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增添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认真观察的能力、理解了其中包含的物理基础知识、提高了物理技能。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每个实验趋于游戏化,如简单易操作的小魔术、小制作等等。在进行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身心下,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特色,不管是运用何种方法,我们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我们的初中物理课堂成为增长学生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明杰.初中物理中趣味性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直观生动
初中阶段是物理教学的启蒙阶段,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基础知识中,各种物理概念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如何搞好物理概念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概念是构成物理学科最基础的细胞,教师只有保证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概念学习的技巧,深刻透彻地理解各种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最终实现物理学科教学目标。传统的概念教学往往将死记硬背视为法宝,事实上,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概念教学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各种各样的技巧和策略,作为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些技巧和策略来开展概念教学,以更加轻松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对概念进行分类整理
初中阶段的物理W习会涉及到力学、热学、光、电、磁等各种物理现象,这样难免会让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杂乱无章,从而在学习其中概念的时候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概念进行分类整理, 这使之以系统的方式存储于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概念学习负担,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概念分类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同时还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发现规律,在系统化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物理概念主要分为这样几类:一是对物理现象的定义,像是机械运动、磁场、电磁感应现象等概念就属于这类概念,对于这类概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需要进行定性理解即可;二是描述物体或物质的属性的概念,像密度、质量、电阻等都属于此类概念,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学习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物质的特性,是对物体或者物质的一种较为全面的认识方式;三是描述物体的物理状态的概念,包括速度、温度、能力等都属于此类概念;四是引起物体物理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的相关概念,如力、压力、压强等;五是描述机械工作性能的概念,包括功率、效率等这些描述快慢和能的利用率的概念。这样将概念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对提高概念学习的有效性会大有裨益。
二、重视概念的引入环节
物理概念是一个抽象概括后形成的知识点,概念本身往往包含很多的内容,本质特征常常比较抽象。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习概念之前最好设计一个引入环节,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直观地展示或者直白的描述概念,这样会大大降低概念的理解难度,提高概念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从简单易懂的生活实例中来引入概念,如在讲到“力”这个概念时,可以请来两位学生靠在一起互相推对方,让学生感受彼此所承受的力,或者用拍巴掌的方式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又或者,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引出概念,如,在讲到“液体压强和流速”的问题时,可以准备两个纸杯叠放在一起,然后向纸杯的上方吹气,这时候会发现在上面的纸杯会被吹的飞出去,而下面的纸杯则安然无恙。通过这个直观的实验现象,学生会对相关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再进行接下来相关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就会轻松很多。
三、积极利用实验手段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实验往往承担着揭示概念本质和规律的任务,这是因为实验活动相较于其它的讲解方式更加直观生动准确,可以轻松地将概念的本质和规律以具体的形象展示出来,这样会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笔者在讲到“浮力”这个概念时,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先用弹簧测力器挂一个重物,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测力器显示的示数,接下来再用手托着重物的下方,这时候再观察测力器的示数会发现变小了很多,分析下来是由于手向上的托力导致的测力计示数变小,接下来,再将重物放入水中,这时候学生观察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像刚才一样也变小了,这个时候,学生自然会想到变小的原因是因为重物下面有托力,而这个托力不再是手的托力,而是“浮力”的托力。这样一来,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关于“浮力”的概念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掌握了它的本质和内涵,这就给接下来再进一步讲解奠定了基础,对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会大有裨益。
四、巧用概念记忆技巧
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如何准确牢固的记住概念内容是概念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部分,如果教师能够教给学生一些巧记概念的技巧,将会大大提高概念学习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记住概念,我们可以采用歌诀、顺口溜等有趣而又轻松的方式教学生记概念,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的规律的时候,就可以把折射的规律变成一段顺口溜:“空气饺(角)大于玻璃水饺(角)”,经过这样一编制,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折射的规律,又比如,在学习“惯性”的概念时,为了清楚地记住惯性性质和特征,我们就可以用“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这样一段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学生很快就能牢牢记住这些内容,并且记忆的过程也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可以说是一个实现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
概念是整个物理学习的基础,打好概念基础对学好物理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尽量减轻学生概念学习的负担,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来提高概念学习的有效性,要努力将“地基”夯实,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构建物理“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观泉.物理概念教学三步曲[J].中学物理,2010年16期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教育;学习方法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中学教育实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初中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压力压在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新课标教育虽然已实行多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相应的优化,其学习方式依然比较传统、死板。因此,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必会的方法,使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灵活多变,更快更好地解决物理难题显得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方法,概念、原理理解混淆不清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力学、电磁学两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概念和原理清晰掌握。有的甚至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些基本的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定理也相互混淆。在电磁学学习中,有些学生懒于思考、动手,不认真画电路图,之后反映电磁学难,不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多日之后,便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不善于归纳、总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的学习,做完一道题,正确的就不管了,错误的看一眼也不去细细思考,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更不善于归纳整理自己存在缺陷的学习方法,这样很大程度阻碍了他们物理的学习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社会的需要,新课标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但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思进取,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并不会亲自研讨,只等教师来讲解,并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快乐的喜悦,不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一些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要性:控制变量法是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必会中重要方法,其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作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的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理想倾斜试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很多问题。
3.应用实例:在探究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时,s=vt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我们可以让一辆小汽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先控制时间不变,以4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12m;接着以10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30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就跟着增长几倍,因此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式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
1.定义: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重要性:掌握转换法及其应用,有助于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3.应用实例:例如我们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雾的出现通过转换思想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结论,利用指南针的南北指向可以得出地球存在磁场等。
(三)画图法
1.定义:画图法即作图法,是指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画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现象,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的方法。
2.重要性:画图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化、简明化,使学生们更轻易地接收、理解所学的知识;画图法在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做题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帮助的方法。
3.应用实例:在学习受力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应经常采用画图的方法,现对一个受力物体或一个受力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束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可以清晰的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法
1.定义:类比法是类比推理方法的简称,指通两个对象在某些关系或者属性上相似性而推出在另一关系或属性上可能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方式。
2.重要性:学生们在学习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时,由于新知识、新问题的抽象化,不易理解。但是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将新的知识或问题与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事物或问题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问题的解答。类比法是解决初中物理乃至整个理科问题时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3.应用实例:例如学生在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流类比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的人流、车流等;再例如这道题:一个质量m的小虫在一个漂浮在水中的质量M的树枝上爬行,阻力不计,小虫直线爬行距离H后,虫和树枝相对水面移动的距离。学生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应该很轻易地将这道题通过类比法归类为人船模型,这样便能很好的解答。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归类,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物理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作者:张跃龙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与建议[J].科学咨询,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