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难点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教学模式老化,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我国已实行了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但仍旧有部分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实际教学中,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只需以教师为主体跟着教师的思维去学习,就能实现发展。殊不知,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学生不断地“穿新鞋,走旧路”,学习一味地流于形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在的探究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得不到全面的发挥。
2.对教学深度、广度的把握不当,没有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融合
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化学教学的内容较传统课程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知识难度降低、知识面更为广泛以及更多地突出核心内容等。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教师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标准来设计教学课程,一味随意地扩展教学内容,甚至采取“深挖”的教学方式来讲授化学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此外,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良好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够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还能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却未能将多媒体教学与自身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长此以往,只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1.改变教学组织,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课堂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以及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遵循基本的职业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每节课之前,都必须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教师可以先给定任务,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的性质以及目的,进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以及实物的演示,再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技能,最终帮助学生总结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学生的教学场所而言,可以将其从实验室搬到校内外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使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与职业岗位相结合。
2.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声情并茂地进行教学,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地集中于课堂上。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去学习,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比如,在讲授有关“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袋淀粉作为研究对象,而学生对于淀粉又比较熟悉,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碘酒检验淀粉的存在,在自己所熟悉的食物的驱使下,学生会对实验产生兴趣,进而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3.采取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篇2
1.国内外的研究及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比较深入,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广探究性教学。如美国《现代化学》中的“实验计划”就列出了22个技术创建者与问题解决实验,这些实验强调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也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一些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项目;苏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师生也发表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论文。虽然新课改实施试点已近10年时间,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等影响,使得我国化学教育界关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际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显著,大多数只是在理论上进行论述,而对理论的实践,尤其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资源性开发设计、策略运用的着重点、探究教学的突破口及实例论证报道较少。
2.广西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在2012年首次实施新课改,在基础教育如此薄弱及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开展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困难:实验条件不足、工作量大、课时紧、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虽然有关性探究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背景的分析,我市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的新课题,侧重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了解、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对策,反思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师生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并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辐射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1)聚焦课堂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努力建构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典型的探究方法,汇编成校本教参,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丰富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2)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辐射推广到其他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为推动本市及全省系统地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3)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以点带面为教育部门及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广西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研究内容
以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教材,以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研究重点
(1)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两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材料,召开研讨、协商会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并定期汇报。在此过程中,对实施方案不断补充、完善。
(1)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论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3)通过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
色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4)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5)课题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6月和2014年6月~2014年12月两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分析、归纳、反思、总结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全面分析、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系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完善实验数据、文字资料、教学视频等结题素材,系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攻关和努力的方向,完成课题结题申请表和论证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市高中2012级、2013级260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测验法等
五、研究基础与理论假设
1.研究基础
(1)本课题成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其中课题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是市级学科带头人之一,曾获得“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称号以及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成功负责两个课题的研究,并获得相关奖项,所撰写的论文有2篇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3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奖,并多次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及丰富教学经验,已参加过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此外,组内多位成员参加过省级的新课改培训,拥有1~2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积攒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软件基础。
2.理论假设
教学最优化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篇3
关键词:高等数学;微分;曲线积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1-02
在当前国内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中,对于微分和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的编写思路基本相似。在微分这一部分,总是先介绍微分的概念,再介绍微分与导数的关系。在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中,总是先给出曲线(曲面)积分的概念,然后再寻找两类曲线(曲面)积分之间的联系。由于微分和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的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不易掌握。本文将对上述两个难点在教材编写中如何处理提出一点思考,其目的是在不影响教材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前提下,简化教材的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关于微分和全微分
微分的概念比较抽象,微分和导数(偏导数)的逻辑关系也需要推导,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整个知识体系叙述不够简洁。因此,这部分内容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应当在不影响教材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概念的抽象程度,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下面我们给出微分和全微分的定义如下:
定义1 设在点的某邻域有定义,并且存在导数f'(x0),如果Δy=f(x0+Δx)-f(x0)=f'(x0)Δx+o(Δx)则称f(x0)在点x0可微分,并且称f'(x0)Δx是f(x)在点x0处的微分。
定义2 设z=f(x,y)在点(x0,y0)的某邻域有定义,并且存在两个偏导数fx(x0,y0)和fy(x0,y0),记ρ=■,如果Δz=f(x0+Δx,y0+Δy)-f(x0,y0)=fx(x0,y0)Δx+fy(x0,y0)Δy+o(ρ)则称f(x,y)在点(x0,y0)可微分,并且称fx(x0,y0)Δx+fy(x0,y0)Δy是f(x,y)在点(x0,y0)处的全微分。
微分和全微分这样表述后有两个明显优点:一方面,降低了概念的抽象程度,但没有损失这部分知识点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因为在传统的定义中,由函数的可微性可以推出导数(偏导数)的存在性。另一方面,该定义本身就已经明确了微分和导数(偏导数)的关系,解决了微分的表达和计算问题,减少了一些分析和证明。
二、关于曲线和曲面积分
国内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分为第一型曲线(曲面)积分和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两个部分依次介绍,然后再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第二型曲线积分,尤其是第二型曲面积分概念表达式非常复杂,且物理背景也很难理解,使得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错,一直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又一难点,为此对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的概念,我们提出如下表述方法和理论体系,以求化简难度,便于“教”与“学”。对于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没有必要一定采用通常的“分割-求和-取极限”的传统模式给出定义,我们将第一型曲线积分和第二型曲线积分统称为“函数在曲线上的积分”,将第一型曲面积分和第二型曲面积分统称为“函数在曲面上的积分”(国外一些教材就采用这种叫法),那么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就是第一型曲线(曲面)积分的一个应用。下面我们以第二型曲面积分为例,说明这部分教材编写的处理思路。通常的教材是这样定义的,设■为光滑的有向曲面,函数R(x,y,z)在■上有界,把■任意分成n块小曲面ΔSi(ΔSi同时又表示第i块小曲面的面积),ΔSi在xoy面上的投影为(ΔSi)xy,(ξ,η,ζi)是ΔSi上任取的一点,如果当各个小块曲面的直径的最大值λ0时, ■■R(ξ,η,ζi)(ΔSi)xy总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R(x,y,z)在有向曲面■上对坐标x,y的曲面积分,记作■R(x,y,z)dxdy=■■R(ξ,η,ζi)(ΔSi)xy,类似地可以定义函数P(x,y,z)在有向曲面■上对坐标y,z的曲面积分■P(x,y,z)dxdy=■■P(ξ,η,ζi)(ΔSi)yz,及函数Q(x,y,z)在有向曲面■上对坐标z,的曲面积分■Q(x,y,z)dxdy=■■Q(ξ,η,ζi)(ΔSi)zx,以上三个曲面积分称为第二型曲面积分。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这种方式定义下的第二型曲面积分,理解起来太抽象。因此,下面我们采用新的定义方式,降低概念的抽象程度。
设■为光滑的有向曲面,其上任一点(x,y,z)处的单位法向量为n={cosα,cosβ,cosγ},又设A(x,y,z)={P(x,y,z),Q(x,y,z),R(x,y,z)},其中P,Q,R在■上有界,则函数f(x,y,z)=A・n=Pcosα+Qcosβ+Rcosγ
在■上的第一型曲面积分
■f(x,y,z)dS=■A・nnds=■(Pcosα+Qcosβ+Rcosγ)dS称为A(x,y,z)在有向曲面上的第二型曲面积分。
篇4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概念 衔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24-01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明确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衔接,注重把控教学的整体性,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过渡性,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重要概念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连接,积极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1 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控,合理渗透,有效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连接,首先化学教师必须对初高中化学概念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在全面把控的前提下,找准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结合点,合理渗透,进行有效衔接。从已经知识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加容易接受,自然而又容易理解。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相较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来说较为直观形象,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手段已经不再适合高中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教学了,化学教师需要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对高中化学概念知识的教学以回忆、巩固初中化学概念知识为切入点,找准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学习,实现循序渐诱、阶梯式递进的教学过程。举例子来说明,“离子反应”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概念中的重难点知识,化学教师若按照传统教学方式直观输入教学概念,学生肯定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也一定不会很好。但在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先让学生复习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酸盐概念、电离的概念和现象以及“非电解质”和“电解质”等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接着引入离子方程式概念知识点,有效化解重难点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再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来入手,通过钠与氯气、铜与氢气等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明白,原来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中,进而将两个概念进行有效结合,引入对新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其次再用电子转移的知识点和化合价的升降等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概念的学习。这样的化学概念教学手段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现了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有效衔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高。
2 教师要注意在化学概念教学衔接过程中辅之以高效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辅之以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进行转变,切实发挥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师需要对初高中化学概念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以便于及时进行有效衔接。同样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也需要建立较为系统的初高中化学概念库,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化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初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较为基础、直观,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记忆能力,只要记忆较为深刻就能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而高中化学概念理论性较强且较为复杂,单凭记忆难以理解重难点知识点,如果还用同样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化学概念知识,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进行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有机联想、归纳和总结性学习。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合理高效的化学概念知识库,对初中化学概念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类,以便于后续高中化学概念的有效学习。同时将高中化学新学习的概念知识不断增加到化学概念知识库里相对应的位置,丰富化学概念库,有助于后面化学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的巩固。比如很多学生对还原被氧化、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被还原等概念混淆不清,构建了合理有效的化学概念库之后,就可以对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较为透彻地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本质结论,加深理解;其次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课外资料、交流等积累和概念知识联系较为密切的实例,增加对概念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较为直观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实现理性认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承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3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衔接不仅是初高中化学概念知识的衔接,还是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衔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全面把控,合理渗透,有效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有效促进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
参考文献
[1] 蔡碧霞.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优化之初探[J].化学教育,2009(7):37.
[2] 徐燕.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J].考试周刊,2010(12):12.
篇5
按理说,学生是天然具有探究问题的欲望的,而由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喜欢以理性方式进行思考的高中学生更应该如此。但在教学实际中,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这样的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学生提不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学生不喜欢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感觉化学成天就是化学式、方程式、物质的量等概念或等式,感觉十分抽象,与自己的生活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就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即理应喜欢探究的高中生与对充满探究过程的化学学习不感兴趣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很多高中化学教学同行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而在笔者看来,只要抓住了“问题”这个牛鼻子,就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推动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由无效走向有效,由低效走向高效。
一、对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理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含义,也具有本学科意义上的含义。说其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含义,是因为作为一门学科的学习,问题应当怎样提出、怎样分析、怎样解决,一般都具有基本相同的思路。
如问题可以在学生认知失衡的过程中提出,可以在比较、类比中寻求解决等。但由于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一门科学,其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又离不开具体的化学知识内容,而化学本身又具有明显的带有学科性质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其学科意义的内涵。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我们也会认识到问题的作用在于连接学生已有具有的化学知识与即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这其中,问题既发挥着桥梁作用,更发挥着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我们在课堂上有意或者无意地运用问题,我们都能发现问题能起到课堂、激发学生认知的作用。
有经验的化学教师或研究者还告诉我们:好的化学课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好的问题呈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将要教的化学内容在一定的情境中以问题引出,以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更重要的还有以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产生新的问题。
因此,我们就应该同时着眼于两层意义上的问题理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紧紧抓住“问题”这个灵魂,让其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
二、寻找高中化学教学中产生好“问题”的最佳时期
经历了八年多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高中化学课堂上既有好的问题,也有不好的问题。这说明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将陈述句改成疑问句,而应该是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增强问题设计的意识,通过课前预设、课上即时发挥,于最适合提出问题时进行提问。例析如下:
示例一:铝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具有酸碱双重性质,在化学上有时被称之为“两性”。如何让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理解,成为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直接讲相关的化学知识,那学生就会产生文首所述的抽象感。鉴于此,笔者首先布置学生提前一段时间上网百度氢氧化铝的有关知识;到了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尽管这些知识是间接得来的,但当他们向同学描述氢氧化铝可以用作无机阻燃添加剂时、可以用作药用时,他们就具有了某种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两个主要问题:同学们上网查得氢氧化铝有时被称之为两性氢氧化物,我们可否通过怎样的实验来验证?(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铝又到底是酸还是碱?这样的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向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知识的学习。
反思这一过程,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提出首先就是要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如果学生的经验足够,就要利用他们的经验,如果学生经验不够,那就要先想办法增加学生的经验,然后再去提出问题。总之,不注意创设机会而直接提问,往往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产生好问题的最佳时期除了与学生原有的经验之外,还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高中化学由于知识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遥远,因此总会存在一些理解上的难点。这些难点既给学习造成了障碍,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时机。
示例二:“物质的量”的教学。在这一教学中,笔者干脆在讲了物质的量的概念之后,立即让学生对物质的量与物的质量进行比较,让他们在比较中加深印象。而学生在比较中所带着的问题就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帮自己分清这两个概念?
反思这一教学设计,笔者的感受就是在教学之前就要把握好教材中的难点,尤其要注意的是这种难点的把握既要基于经验,又不能拘泥于经验,因为有时我们发现我们不认为难点的知识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可能恰恰正是个难点。把准了难点,猜想学生可能在哪儿出现问题,那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设计好问题的地方。
三、对高中化学课堂中好的“问题”的反思
对于教师而言,高中化学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而我们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恰恰可以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来走出一条有效的成长之路。
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高中化学中那些抽象的符号与方程式如何才能深入己心,关键也在于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思考,当然更在于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提出新的问题并力图解决之。
篇6
关键词 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教学模式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概述
1.高中化学教学特点
高中化学是高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而且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也是不小的。很多学生都抱怨高中化学难,学不好,不单单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也是因为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就是教学难度大,教学手段相对较单一,教学创新困难。高中化学教学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教学模式一直都比较单一,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创新,只是很多创新都不太实际,而且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效果都不太理想。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要求我们现在的教学工作者要认清化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努力通过改革教学的方法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起来,让学生的成绩达到一个普遍的提高。
2.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是由于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引起的,在我国所有的高中化学实践教学中具有普遍性。一般来说,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难点,主要是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普遍的学生学习成绩偏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者能够看到学生们学习的现状和普遍情况,从而能够积极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是普遍存在的,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更迫切地要求能够实现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从而使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得到一个长足的进步。
二、趣味性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趣味性教学概述
趣味性教学,中心就是趣味两个字。那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趣味性的呢,当然是要能启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有积极性来学习,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趣味性教学,是一种科学而高效的教学方式,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减少了老师教学的难度和工作量,是一举两得的方法。但是趣味性教学的方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需要一线教学工作者的积极创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够制定出合理高效的趣味性教学方案和模式,为教学工作服务。趣味性教学要求把学习的趣味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感觉到学习的趣味性,并把感受到的趣味性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接受更多的知识。
2.趣味性教学的现状和启示
趣味性教学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来说,在我国的教学工作中,应用仍然不够广泛。很多的老师仍然坚持用讲课灌输式的方法来教学,教学效率低下,没有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其中,老师教学思路死板守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种现状就要求我们在实行趣味性教学之前,先要把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传授给老师,让老师明白趣味性教学的好处,这样老师才会把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出来。趣味性教学的主体仍然是老师,特点是趣味性,好处是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了教学工作量,提升了教学效率。我国趣味性教学现状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先让老师的思想中有“趣味性教学”这个概念,并且把具体的趣味性教学的方法教给老师,才能让趣味性教学在教学中具体应用起来。
三、趣味性教学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思路方法
1.趣味性教学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趣味性教学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而高中的学生面临着考大学的考验,学习成绩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评价,更关系到学校的生源情况。所以,趣味性教学对高中整个的教学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化学这种缺乏趣味性的学科,趣味性教学的实践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2.趣味性教学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构建及举例
(1)在化学课之前启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化学课堂之前,可以讲一些关于课堂内容的名人故事、逸闻趣事等,也可以多向学生提一些高深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原理等。可以通过故事的内容和趣味性,来提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通过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原理和日常生活中很多可以用知识来解释的现象,来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种尊重的态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渴求度。这种带着不理解和好奇心的学习过程,才更加具有效率,也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例如在讲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章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先问学生,关于太空船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问题,关于什么金属放在手里就可以融化的问题,关于什么金属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问题,什么金属是最轻的金属的问题,什么金属的硬度最大等等的类似问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金属学习的热情,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起到积极的效果。
(2)在化学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化学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觉给人的冲击,往往比听觉和嗅觉更大,也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所以一段精彩的化学知识视频以及视频引人入胜的文辞,给学生带来的震撼是很大的,能够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图像性的记忆,这对于学生的知识记忆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同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比如,在甲烷的分子构成的学习中,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通过形象的画面语言来介绍甲烷分子各原子之间的关系和分子力,可以把原子画成小人,分子力就是小人和小人之间的绳子,通过互相拉扯来达到平衡,从而表现甲烷分子内部各原子之间的力量组成。也可以通过绳子的断裂和新的绳子的连接来表现两个分子之间化学反应的围观过程。这样的教学实践是非常有效果和意义的,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兴趣提升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
3.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这一点相信在很多学校都已经普及了,高中一般都是有化学实验课的,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但是,很多学校的化学实验课是取法管理的,很多学生去了不是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做实验,而是自己胡乱玩实验器材,到头来什么都学不会,这样是不可以的,也是失败的化学实验教学案例。在化学实验课中,老师要做到实验前对学生的降解,实验时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督,以及实验后学生的实验结果统计提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也能减少实验的危险性。当然,也可以在实验课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或者先通过书本知识产生一些猜想,然后在实验课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样学生的学习记忆会尤其深刻。实验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中都有实验课的原因。
比如课程讲到金属钠的时候,就可以开展一些和钠相关的实验课,例如钠和水的反应等,然后通过趣味性很强的实验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总结
高中化学的知识严肃性,决定了需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趣味性来学习化学,学习的效果无疑会水涨船高,也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事半功倍。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于求知的欲望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向才是素质教育应该体现的,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更应该遵循这样的教学方向。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就完美地契合了现代教学的核心思想。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创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概论》;高等出版社,1990.4.
篇7
【关键词】微课程;化学;O计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可以扩展、优化教学资源的模式正逐渐在高中教学中得到应用。本文作者就以“质子守恒式”为例,谈谈自己对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及应用的体会。
一、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要点
1.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刷微博等方式在移动设备上获取信息。以此针对学习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来进行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其次,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还应当在时间、内容和模式上有所突破,从而能够给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要,能够使得微观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显得更加的活跃。
2.知识结构完整可靠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应当确保其内容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可靠性。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型课程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此外,微型课程最早的形式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更为集中的学习体验。根据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视频与其他教学载体进行有机结合,在不到10分钟的微课程中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充实,因此该教学模式实际上更加适应现代快节奏的、内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课程。
3.支持多种学习模式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应当能够支持多种学习模式。众所周知微课程是一种学习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支持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较为复杂并且包涵了许多相对独立的、系统的知识碎片。因此只有通过诸多信息平台的有效支持,才能够显著的提高微视频教学中的音频、文字与图片质量。
4.可实现个性化教学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可以有效的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微观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更加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因此这意味着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可以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情境中去。其次,微型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对于基本概念和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学习,并且可以解决之前教学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流程
1.选择教学主题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通常来说微型课程的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了设计、编程、教学、问题准备、视频处理、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流程修改和辅助软件下载等多个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课程形式和方法如何微观课程设计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因此这需要高中教师能够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突出课程的总体研究方法,并且渗入课程设计理念,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突出微课程设计的优良特性,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优势。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还应当做好课程设计的整合,从而能够在文献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课程优化。
2.明确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离不开对于课程结构的明确化。高中教师在课程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对于知识结构和教学难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其次,教师在明确课程结构时还应当对于微课程设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的解决课程难点与关键点。
三、以“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为例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
以“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为例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以下从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活动、教学模块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了探讨。
1.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首先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的书写一直是高中化学中必考的内容,也是学生倍感棘手的一块内容。本节微课程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质子守恒的原理和书写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质子守恒的基本原理是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相等。我们常见的做法是直接写或者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式相减得到,但这些做法往往耗时耗力,学生被这些内容弄得精疲力尽。所以,本节微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介绍框图法书写质子守恒的技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将抽象的理论与直观的图示和实验等进行结合,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最终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效果。
2.教学要点
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应当紧紧抓住教学要点。有些人认为有些老师对知识理论缺乏深刻的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和方法的传授往往只留于表面。因此化学教师在把握教学要点时一方面应当对于教学内容的模块有着清晰的认知,对教学材料、教学线索进行充分的挖掘,并且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和认知特点,突出教学的要点和难点。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来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一直是高中学习化学的学生最难理解的内容之一,而质子守恒式的书写又是其中学生最大的绊脚石之一。因此本节微课针对这些情况结合了图示,数形结合的来讲解质子守恒式的书写,破解难点和要点,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将抽象的化学理论可以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化学知识。
3.教学活动
4.教学模块
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需要对于教学模块进行合理的切割、分配。通常来说化学教师可以按照五步走来进行微课程设计。对于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这节微课我们首先可以将其微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质子守恒的原理、我们传统的做法、框图法的做法。例如,根据化学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其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的差异来进行有差别性的知识讲解,从而能够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高中化学教师在分配教学模块时还应当着眼于帮助学生了解关键的教学知识与化学概念,从而能够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中的困难。与此同时,化学教师在教学模块安排时还应当根据微课程设计的五个步骤来进行必要的独立设计,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于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共享,这对于微课程内容的完善、修改、优化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四、结束语
微课程合理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使高中化学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程教学的研究,更好地寻找出更加适合微时代的全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参考文献】
[1]惠海涛.利用框图法,巧写质子守恒表达方式.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6):49-50
篇8
【关键词】复习 高中化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67-01
化学知识浩如烟海,已知元素一百多种,原子一千八百多种,化合物已达五百多种。面对纷繁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探究它的高中化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素有“多、难、乱”之说。因此,要获得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明确复习要求,重视复习方法,注重记忆的科学性。
一 明确复习要求
教学大纲是教学、教学评估、水平考试和高考的依据,无论参加水平考试后从事工农业生产劳动的学生,还是参加高考后进一步升学的学生,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复习。
1.把握深、广度
教学大纲根据国家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作过多次修订。复习时一定要选用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编写出版的教材,否则在对高中化学知识的范围(广度)和难易程度(难度)复习时把握不准,浪费宝贵的时间。
2.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般说来,教材本身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在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时,我们还要善于抓关键。如盐的水解反应,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中学不要求)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这个“弱”字就是弱电解质,盐的水解反应的实质,就是水中加入盐类以后新生成的弱电解质破坏了水中原来存在的电离平衡,所以,盐的水解反应的关键,就是狠抓“弱”字,水解发生的条件是看组成盐的酸、碱的相对强弱,考虑的原则是:“遇弱则水解,都强不水解”,水解后的相对强弱,其规律是:“谁强显谁性”。抓住了“弱”这个关键,NaCl不发生水解反应,NH4Cl水解呈酸性,NaHCO3水解呈碱性的事实,一目了然了。
总之,复习伊始明确复习要求,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把握化学知识的深广度;根据化学知识的重要程度分清教学要求的层次;根据认识水平,把握好化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收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二 重视复习方法
1.正确处理复习中的几个关系
第一,教材与参考资料的关系。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按高中生的认识水平编写的。而参考资料多数是按化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网络化编写的。因此,教材是各类参考资料的基础。在复习时要以教材为主、参考资料为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二,打好基础与处理难题的关系,复习要全面,不能厚此薄彼搞猜题。也不要专攻难题,所谓的难题,其实是由基础化学知识综合而成的。此外,从命题的趋势看,需要了解、理解、掌握的占90%,真正综合度大的难题一般只占10%。总之,命题的趋势是题量大,信息题增多,覆盖面广,因此必须全面复习,打好基础,以适应降低难度和增加迁移能力的考核要求。
第三,平均用力和加强薄弱环节的关系,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教材的难点是相对的。也就是说,明明是难点知识,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得很好,复习的难点也就变成容易的了。复习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缺陷,查缺补漏,强化薄弱环节。发现学生知识缺陷的很好的办法,就是查找“病历卡”——作业。复习时要求学生查看自己做错过的作业,避免类似的错误重复出现。
第四,处理好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关系。复习也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几个阶段。集中复习,一是很难找到恰当的时间,二是与认识的心理过程相悖。因此,复习时以分散复习为主,利用零碎的时间,把各个单元知识一个一个地弄懂。然后再找相对集中的时间,重点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相关的知识串成线、连成块,通过概括和总结,使化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这样才能简化记忆,便于灵活应用。
2.复习方法
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用化学知识去育人。其中的“用”字就是指方法。在学习高中化学时要运用多种科学思维方法。
第一,比较法。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可采用比较法,如元素和原子的比较,比较它们的物理概念、性质、区别和联系。
第二,演绎法。是指从一般到个别(或特殊),从共性到个性的逻辑推理形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复习时要留意归纳和演绎方法在教材中是如何使用的,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应用化学知识。
第三,概括法。概括的作用是言简意赅地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或本质,大大地简化了思维,增强了记忆,便于运用。
三 科学记忆法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素有“多、难、乱”之说,要想巩固,就必须注重记忆的科学性。
篇9
一、促进化学“形象化”课堂有效生成
如何更好地实现化学知识由抽象、概念化的讲解变为具体的形象演示,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媒体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在结合化学知识特点的基础上,如果能将多媒体元素融入到化学教学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定能使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化学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离子键”时,教师要对微观的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阐述,由于这些内容缺乏形象感,比较抽象,要阐明微观原子与离子的相互作用,这对于缺乏抽象思维和空间能力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利用多媒体动画(三维)因素,就能够非常形象、直观和生动地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通过模拟呈现出来,最后使离子键的形成演示出来.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清晰地呈现出微观粒子形象生动的变化过程,教学难点便轻松地解决了.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化学内容生动形象,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现象有直观、形象的把握,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
二、突破高中化学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虽然结合学生年龄而呈现灵活、多样的内容特点,但是教材中又不可避免的存在抽象、概括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抽象思维不足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成为一道障碍,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破这个难点,化难为易从而解决问题.多媒体由于在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生动性、简明性、直观性的特征,它可以生动地展示化学反应的宏观和微观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引入,使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有趣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控课堂节奏,有效突破知识重难点.
例如,对于一些理解确有困难的知识点,利用动画模拟辅助教学,能把握和突出这一内容的重难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但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灵活,而且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快速有效的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有效演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
由于化学实验对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程要求较高,加上很多化学实验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致使错误性或失误性操作频发,这不但影响实验效果,而且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发生危险,而具有些危险性的实验还不能通过教师真实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的应用,便弥补了这个不足.
例如,浓H2SO4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危险性,能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有很多无法安全的用实验方式来对学生加以演示,却能够利用多媒体动画和音响,形象、生动的模拟来加来解决,最终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实验原理和过程都讲授和操作完了,但学生普遍还是在不懂或是认知比较模糊的状态.这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枯燥的化学原理,通过音画、影像等元素,将实验原理与过程转换成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课程;实践应用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加入高中教学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可以推动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下对教材知识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高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课程的特性,将其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进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提高化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而在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时,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高中化学课程信息技术使用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不足,限制着信息技术发挥其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由于教师没有深入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导致信息技术的使用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上,而是通过多媒体减少板书时间,使用填鸭式教育的方式强迫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消化工作,这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适得其反,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1]。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是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融入也没有使得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内容的控制,使得教学模式呈现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制作课件后,不会因为备课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对课件做出改变,一直使用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工作,导致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模式中逐渐丧失对信息技术使用兴趣。另外,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不会经常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且鲜少对课件进行调整,也使得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具备一致性,化学课程是需要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现象,以此降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难度。而且实验的进行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素质教育下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为节约课程讲解时间,教师往往会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实验现象与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更少,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表现出信息技术融入高中课堂化学的弊端,无法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2]。
2教学实践
教学观念。高中化学教师在对信息技术融入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后,要不断地对自身信息技术融入工作进行调整,确保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使得高中化学知识的教授工作更上一个层次。在信息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使用的程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注重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应围绕学生进行。而且教师应正确的认识信息技术的融入,信息技术的使用并非是单纯为了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减少对多媒体技术的滥用,确保教师可以拥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进而提升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教学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建设工作,进而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在制定完合理的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采集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在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手段。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工作下,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以此实现在高中化学课堂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效果,使得学生可以在多样化教学手段下,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师要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保证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弥补,使得化学课堂教学工作更加趋于科学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与其他创新性教学方式相结合,进而实现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例如,在信息技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与翻转课堂教学工作相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并在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
3教学评估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材融合。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对高中化学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材相融合,使得学生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确保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进而实现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教师不能强行使用信息技术,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探析,在合适的地方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防止在信息技术的滥用中,避免学生无法掌握化学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以此保证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与难点。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及难点知识,以此使得信息技术可以全面发挥自身作用。在信息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难点进行有效的整理,通过微课的方式传输给学生,保证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身不能理解的知识对微课进行反复观看,以此引导学生加强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学习。另外,当学生遭遇不能理解的难点或者难以想象的知识点时,教师要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将改知识点具象化,减少学生的理解难度,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信息技术提升实验效果。在化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演示实验,但是由于班级内学生的数量较多,距离教师较远的学生是无法观看到教师的实验示范举动的,因此,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实验的清晰度,保证每个学生都对实验现象具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在实验时,可以利用在投影仪下完成实验,或者使用视频播放的方式展示相关的实验,以此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实验的印象,确保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激发对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巩固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教师应明确提升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不仅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更要在课后引导学生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巩固,进而提升教学工作的全面性,使得学生在知识巩固工作中逐渐形成知识整理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中使用的课件传输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课下观看的过程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有效的提升化学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另外,教师要通过聊天软件或者学习平台与学生产生交流,确保学生在巩固复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请教教师,以此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质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知识巩固工作中的作用。
- 上一篇:硬笔书法研究
- 下一篇:校本研修开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