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问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问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 商业银行
引言
在我国,众多企业以亲缘、人缘、血缘为特征的管理模式使得这些中小企业已经相对落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更为严重,经营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为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简单,使他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更能够有针对性的满足顾客们的需求,从而可以迅速发展壮大,这样看似处于优势的他们,却也可能瞬间倒闭破产。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不仅能够使银行信贷业务顺利有效开展,也能更加有力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有利于保持其生产经营稳定,推进中小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有利于为防范商业银行其他风险提出建议和作为借鉴,为银行适应当前整个金融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因此,研究此问题对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以及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信贷现状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信贷,从银行的角度来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银行并不是有意不放贷,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小企业缺乏担保品和抵押品,甚至有的企业连正式的会计报表都没有。并且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都是不高的,进而就会更多的消耗银行内部的人力和物力。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在信贷紧缩以及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逐渐增大的背景下,使得银行不得不选择一些大型的、稳定的企业来进行放贷。另外,加上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供应不足也导致了无法形成专门的信贷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小企业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他们仍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在融资和进入某些特定行业时受到诸多限制。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仍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其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融资。在民间渠道融资利率较高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选择了向银行借贷,但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放贷行为基本属于有责无权,采用的是逐级下达的方式来对存贷比例进行控制,这种条件下使得原本就很少的贷款资金变得更加稀缺。
二、小企业信贷现状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高。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导致了很多企业的成立资金都是通过自筹的方式来获取的,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需要扩大经营的业务范围以及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等,那么也就意味着会面临缺少资金的困境。加上很多中小企业的整体水平不如大型企业,并且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生产工艺也不够成熟,导致中小企业不确定的因素也很多,最终导致其信贷融资具有更大的风险。总之,由于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导致“惜贷”的现象数不胜数,具体数据如表1-1所示: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
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来说,它是中小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的核心,同时还决定着中小企业是否能在经济市场中立足。同时中小企业一般情况下其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都是同一个人,这样就没有完善的治理体系和信息披露的制度。此外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这也表明了有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上中小企业的资本能力差、经营规模小以及发展时间短等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发生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现金管理的不合理、财务制度不完善等。并且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会计体系以及财务监督的制度导致了其财务管理的结构处于单一化的管理模式。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信用担保体系作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种重要中介机构,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经验。而且,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社会信用环境也越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也越成功。但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另外抵押担保登记、评估手续繁杂、环节多、收费高。企业资产评估登记需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各种抵押评估管理不规范,收费不统一。
在信用担保机构的安全问题方面。信用担保机构有较多的人员不具有金融、财会、管理和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担保机构本身又规模较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担保风险防范体系也尚未建立起来,对担保的风险测算、评估能力还很弱,不适应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需要。
在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的规范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中国起步较迟,在我国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还不多,因此要真正做到操作规范尚有一定的差距。个别担保机构在担保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用行政命令,或实施繁琐的程序且又不规范的问题。个别担保机构与协作信用社缺少应有的联系和沟通,因而难免会存在有些担保行为的不合法性和无效性两方面的问题。
(四)商业银行信贷信息不对称的缺陷。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信息分为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以及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四个方面。现阶段商业银行存在着信贷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其内部的管理制度大多是采用金字塔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进而导致了在审核贷款和对贷款的监控过程中无法很好的执行。加上现阶段银行和企业都是施行责任终身制的,所以银行中的工作人员不想承担其一些负面的影响而对中小企业选择惜贷的方式来处理。从银行的角度来分析,其识别和认定贷款风险的主要方式有财务信息以及企业的运营状况等。而由于银行信贷信息不对称的因素,所以企业就会从以上几种方式来骗取银行的贷款。
三、改善中小企业信贷建议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
首先,中小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家族式产权结构方式,改善企业管理决策层的人员构成,摒弃“内部人”控制的做法和制度安排,逐步成为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必须加强会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信息核算,提高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和透明度,以提高信用等级,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金成本的提高。对于现阶段发展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需要采取聘请中介机构来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不但会给予企业扩充融资方向,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提升。那么中小企业要想取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应强化规范管理,真正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财务运作和经营机制,在财务报表上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努力履行社会责任,及时偿还到期债务,足额缴纳税款, 不断提高企业信誉。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应建立信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信用策略,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信用管理,按时信息,维护企业的良好信誉,以便于银行对其进行客观的信用评价。同时,企业应积极配合银行,尽可能提供详尽的经营资料,银行掌握了真实的情况后,不仅可以对融资提供方便,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还可以从银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
1.创新企业融资方式,开辟融资新渠道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都期望在创业板上市,这对于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而言,已经被视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了。因此,要对这些中小企业开放创业板块,这将帮助他们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地完善以及解决发展资金难以筹措的大问题,让这些企业成为对社会富有责任的企业。其次,推出创业板的益处在于给企业配置了解决资金筹措的有效机制,让优质企业能在发展过程中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此外创业板的推出机制地建立,会使许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得到资本地帮助,使企业能获得长足地发展。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一个全新的市场体系将建立,这个体系可以全方位地满足企业发展的多种需要,使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的动力。
2.健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这就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上下齐心,在我国的沃土上建立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就如何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工作意见。首先要清理阻碍、束缚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建立新的政策体系;然后是要发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控制风险、扩大业务、提高收益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营造中小企业发展良好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诚信的建立、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规避财政风险、降低金融风险;最后是要加强监管,建立外部监管机制和内部行业自律组织。有利于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号召作出积极的响应,实现银行自身的市场拓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改进银行体系内部信息不对称。
要想改善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首先需要从对总部银行和分行之间的责权关系进行明确,同时将信贷的决策权转交给地级的分行来进行处理,然后,对分行内部的协调监督机制进行规范。按照个部门职能相互牵制、实行程序定位和对系统进行协调的原则,建立一个高效和约束制衡的新型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如设置一个新的管理部门,对信贷资产进行管理,主要是负责对资产多元化组合进行研究和分析相关的信息,是信贷经营和审批之间能协调沟通,并确立各自的职能,在管理上对风险审查和信贷业务的行政管理实行分开,这样就使得各个部门能相互牵制。最后,对职能部门和客户经理?的激励与风险实习重点改革,建立新的机制。
三、结论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还是不容乐观的,不但要从企业的自身寻找原因,作为银行的信贷管理部门,如何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监督,采取贴近业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有利于为防范商业银行其他风险提出建议和作为借鉴,为银行适应当前整个金融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有利于在面对金融危时免遭冲击,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有利于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号召作出积极的响应,实现银行自身的市场拓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提出的措施,相信我国中小企业的未来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佘脊,全雪花,张宇恒.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09,(30).
[2]段军平.试析乡镇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及其成因[J].农业经济.2009,(10).
[3]林丽琼.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的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渠道选择[J].科技和产业.2009,(03).
[4]崔滨洲.国有大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2009,(08).
[5]董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7).
[6]张根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J].商业时代.2011,(19).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销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现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基础力量。同时在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开展有效市场营销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Yodle的企业信息调查中发现,超过42%的中小企业在开发新市场、寻找新客户方面存在担忧。尤其面对当今互联网市场的成长与发展,中小企业营销管理需要转变思路,与市场的发展相适应。为此,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当前中小企业在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其营销管理的相应对策。
一、中小企业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在营销管理中获得较大的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的总体趋势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营销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买方市场形成,企业以顾客需要制定营销策略促进商品销售。而在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中,以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销售观念依然存在。现在市场是买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市场调研,确定营销策略,促进商品销售,而部分中小企业依然存在只商品质量过硬,就能占市场主导地位的观念。这种营销观念严重阻碍了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2.营销方式有待改进。中小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也积累了一定营销经验,在促进企业竞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营销方式不够科学,在市场开拓、信息反馈、市场需求把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对对营销方式的内涵不能深刻掌握,许多中小企业在利用互联网、专业信息机构、相关科研单位等渠道获取所需信息方面显得非常被动,往往还在利用原有的经验、手段和方法。因而,中小企业与当今市场快速发展存在一定脱节,意识落后,运用的营销方式很难较好的迎合市场,导致企业发展受损。3.专业营销人才较为匮乏。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中小企业营销管理活动能否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促进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创新,要注重企业营销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当前,中小企业在营销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方面,很少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所谓的营销人员,也往往是是做宣传、跑业务,却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中小企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机制,尚未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4.营销创新动力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技术、资本含量低的加工制造企业,在价值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在利润方面往往十分有限。由于企业进入难度较低,大量企业涌入而生,导致产品供应量增加,同时为了取得效益,中小企在价格方面进行激烈竞争,从而使企业的利润更加微薄。在这种状态下,企业更多的是继续简单加工制造进行维持,即便想进行营销创新也是无力开展。中小企业反而继续进行无休止的价格战,形成恶性循环,也更导致了营销创新的动力不足。5.营销战略缺乏理性。在中小企业发展历程中,有些中小企业发展下来了,却难以进一步壮大,缺乏理性营销战略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理性营销战略指导,有些企业想当然进行发展,面对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依然固守原有营销战略,不思创新、不虑改革。有些企业及时选定了需求多样性的客户,却还是实施简单的低成本战略。有的企业不具备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资源条件,想当然地进行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总之,不少中小企业在营销实战中存在着营销战略本身缺乏理性而自我进行发展的问题。
二、提高中小企业营销管理的对策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营销管理问题,要全面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而较好的提升中小企业营销管理能力,提高中小企业经济效益。1.营销观念创新意识要加强。中小企业要实现自身市场营销管理的有效开展,就要从观念方面进行创新,坚持市场导向作用的同时,重视消费者的地位,并且通过自身管理体制的建设促进市场营销网络结构的完善,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网络体系,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有更多了解,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中传统产业占有较大比重,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忽略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影响,因此,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中小企业在生产原料、制造加工、产品设计、包装等方面要加强环保绿色意识观念;积极引导消费者在消费、使用过程中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有力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发展,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长远的作用。对于服务营销、品牌营销、整合营销、口碑营销、体验营销等先进的营销观念,中小企业都要密切关注,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加以学习、引进,并在具体地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总结、改进,使之真正为企业所用,创造价值。2.充分学习和运用好多元营销方式。中小企业要充分学习国内外先进营销策略,是实现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国内外优秀的营销策略,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多元化发展。当前,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学习的营销策略,主要有:第一,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模式是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主要形式,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营销模式已经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拓宽了网络营销平台,通过网络营销模式的实施,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弊端,有利于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持续开展。第二,体验式营销。体验式营销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最佳手段,从消费者的思维、感受等几个维度出发,对企业产品进行重新整合,以此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种营销手段将消费者放到主置,通过消费者的模拟体验,获得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期许值,并且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与消费者需求更加契合。第三,柔性营销。柔性营是尊重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增强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对营销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是消费者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柔性关怀。第四,关系营销。关系营销体系下可以将经销商、消费者、供货商等利益部门联系到一起,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而且保证每个相关利益体之间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为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细分市场,学会运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实现传播统一、双向沟通,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的营销目标。3.建立专业的营销队伍。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企业管理活动能否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促进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创新,要注重企业营销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当前,中小企业在营销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方面,很少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所谓的营销人员,也往往是是做宣传、跑业务,却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要强调营销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营销人员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体系构建,并且加强营销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使他们可以真正在市场营销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满足消费者需求,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4.加强中小企业营销创新发展。中小企业要想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就必须致力于加强创新发展,产品需要创新、制度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新,营销更需要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真正融入市场,被市场所接受,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企业营销中偶尔的创新不能叫创新,只有依据企业营销环境等具体因素变化而变化的、且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叫创新,而这种创新无疑需要企业一整套系统完善的鼓励创新制度的支持。要对营销创新功成功者给予鼓励,创新失败者给予宽容,最终在企业中培养起一种营销创新文化。这种营销创新文化尤其要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协作、追求创新的特征。海底捞作为近年来发展飞速的企业,其以人为本,给予员工一定的支配权,加强和消费者沟通,想法设法及时为消费者服务,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更是在企业中形成了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良好营销创新文化氛围。5.完善营销发展战略。中小企业营销发展战略的制定,最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其核心能力和优势来面对市场、适应市场、融入市场,同时不断创新需找比竞争者更有特色和优势的产品和服务。中小企业有其自己的特点,在选择市场时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产品生产周期短,周转更新速度快、消费者需求的地域性较强。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在所选择的市场上要充分能够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有些商品本身市场比较分散,大企业生产时难以产生规模,形成规模经济。顾客对这类商品需求量较小、多样化且售后服务要求较高、交货速度快。中小企业这时利用自己企业小、地域近的优势能很好的占有市场。第三,中小企业要加强促销活动,把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有针对性的传递给目标消费者,让消费者知道并获得心理认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以从实施聚焦战略做起。聚焦战略是指企业在详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前提上,针对某个目标消费群体、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更好发挥企业资源效力,为这个市场的目标消费者提供具体周到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三、结语
营销管理从本质上讲,是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对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水平、需求方式和性质进行有效的调解。中小企业在营销管理实践中,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在营销方式、营销人才、营销创新、营销战略等方面不断加强,不断开发新的市场,提升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唐玉兔.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9).
[2][郭国庆.营销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美]阿伦•雷迪,戴维•坎贝尔.市场营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如何有效改进中小企业营销管理[J].赵建新.今日中国论坛.2013(11).
[5]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营销管理[J].孙晓云.鸡西大学学报.2013(08).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对策研究
资金是中小企业经济运营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没有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也就失去了发展支撑,因此,融资是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导致其融资困难,如何制定出加强企业融资的有效对策是当前推动中小企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外部因素
1、融资成本高
通常情况下,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政府都会提供一定的利率优惠政策,对于中小企业则没有,由此导致中小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浮动利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采用担保和抵押两种方式,中小企业为此还要支付担保费、抵押资产的评估费等,再加上我姑的融资渠道较少,而且不够畅通,致使大量中小企业只能够选择民间高利贷,形成了更高的融资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发展成本,难以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提升。
2、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是进行市场经济交易的基础,但信息不对称却是存在于中小企业中的一个大问题,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缺乏了解,从而不愿向其贷款。而且我国现有的担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监督不严、职能混乱等缺点导致市场上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这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了信用制约。
(二)内部因素
1、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社会认可度低的情况,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都是家族式管理,而且缺乏完善的工作保障,由此无法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很多中小企业的现有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而且管理知识较为薄弱,很多管理人员常常是一人担多职,工作的专业性较差。此外财务人员素质较差,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等也都是导致企业财务制度基础薄弱的重要问题。
2、企业的融资信用度差
诚信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的关键,但很多中小企业在费劲心力得到贷款后,由于害怕贷款难,再贷款更难,因此宁愿多付利息也不愿意到期还款,由此便形成了不守信用的形象。而有效企业则采用非法集资方式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或者是采用诈骗手段获得资金,缺乏信用,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二、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研究
(一)外部对策
1、促进信贷产品创新,降低融资成本
商业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对金融技术进行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贷产品,从而实现融资服务成本的降低。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应当进行客观评价,把握中小企业融资的个性化需求及融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贷产品创新设计,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也有效降低融资风险,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2、建立专门银行,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在此种趋势下,很多低效的银行将被撤销或者合并,而且很多银行的贷款权限也在不断上升,由此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对此,应当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这些银行机构能够充分解析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及经营状况,从而最大限度的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二)内部对策
1、加强技术与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财务管理基础
要想促进中小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加强融资,关键在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整合企业的各方面资源,从而形成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对此,中小企业就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同时谋求企业转型,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中小企业除了要进行自主创新外,还应当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实行联合创新,以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吸纳先进的科研技术及管理经验,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从而奠定坚实的财务管理基础,更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
2、树立信用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
资金缺乏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一个现象,而信用度及责任的缺乏则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展困难的根本原因,因此,强化信用观念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中小企业应当将信用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及奖惩制度,加强自我约束,切实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公平竞争原则、依法纳税原则,以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
三、结束语
长时间以来,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想解决此问题,关键再远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根据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经验,找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实现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殷鹏程.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0
[2]林樱花.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化解思路探究[D].复旦大学.2010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10-
一、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增加税收、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出口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根据有关统计,中小企业占国内企业总数的99%,新增就业的75%进入到了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60%,交纳税金占50%。另外,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66%,研发产品的80%。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其进一步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大于50%,但融资额占总融资额比例始终徘徊在30%以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四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财政扶持资金和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等。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因此中小企业进入股票和债券市场进行筹资的门槛较高;而对于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资助,只有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有机会获得;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比较低,因此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以上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更多的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内源融资获得资金。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自我融资比例高达65.3%。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少的情况。2.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能力弱。在贷款利率上,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优惠利率政策;在贷款方式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大多采取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等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贷款程序复杂,而且要支付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成本较高。 并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因此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取所需资金,因此就寻求从其他非正规渠道获得,风险较大。此外,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制度,缺乏专业的融资人员,无法对融资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因此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首先,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其自身的经营特性决定的: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比较弱,其经营活动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很多中小企业都实行家族式经营,管理粗放;第二,中小企业资产少且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有限;第三,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类型复杂,资金需求数额少、频率高,导致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高;第四,中小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低,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个别中小企业存在账目作假等现象,导致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这几个特点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其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其次,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为了防范自身的信用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贷款转向大企业的发展策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贷款的大量收缩。国内现有的其他金融机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的发展策略的重点,也是着眼于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对大企业的贷款份额,客观上也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其次,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较为繁琐,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隐性成本高。而且,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工具市场也比较落后。
第三,对中小企业进行担保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遭到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的总拒贷率高达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常在刚筹建的时候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资金补偿机制;其他担保机构因为受到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商业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的引领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
第四,多层次的适合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中,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所获得的间接融资为70%,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不到10%,剩余的是内源融资占20%。即便是在这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为不协调的情况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向大中型企业倾斜。而比较苛刻的入门条件和费用,使得广大中小企业无法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且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没有创立,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不断取缔,并且其他非正规的直接融资缺乏相应法律支持和保护,导致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更加困难。
三、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
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融资难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采取对策,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以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理念、外部融资制度和融资产品要进行创新。首先,根据中小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中小企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在积极争取外源融资的同时,正确认识内源融资的重要性,扩大自身积累,增加内源融资来源。中小企业要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同时要更新融资观念,充分认识和掌握最新的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工具,积极借鉴先进的融资经验。在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中,融资制度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基础,融资制度的创新或突破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环节所在。目前,在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2007年上半年发改委已分别批准两单打包发行的中小企业债券: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牵头对北京中关村8家中小企业打包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债券”,以及由深圳贸易工业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牵头对十多家中小企业打包的债券。打包发债是通过信用增级来提高发债企业的信用级别,使得债券的可偿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在满足债务人融资需求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最后是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创新。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融资方式主式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灵活的融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进行融资产品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拓新型融资渠道,主要有企业互助基金、融资外包、私募融资、资产证券化、通仓融资、产业投资基金动产融资、保理担保等创新融资工具。
(二)创新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要建立多主体,多层次各方共同参与的新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个体系应该采用“一体两翼”的基本架构。“一体”指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两翼”指这个担保体系当中由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构成。在完善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各级政府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资金。第二,加快建立中央和省级再担保体系。各省级政府要尽快建立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等方式对地市中小企业信用机构以及互助担保机构、商业机构实施业务监督和分担担保风险。第三,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协作组织。为了规范担保业务行为,保障专业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应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规范信用担保操作,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按市场化运作,提高运行效率。
(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创新信贷融资体制,并且要促进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各类金融机构要通过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改善存贷款期限结构、设置新的协议存款品种等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结构性矛盾;要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不断完善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提高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二是要大力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授权授信管理方式,引导基层商业银行机构大力优化贷款结构。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实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银行效益共同提高的局面;要研究设计适合中小企业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授信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培训专业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人员,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及时得到融资支持。此外,要促进中小型银行发展,特别是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要发起人的民营中小型银行,可以通过民营金融资本与中小企业的联合,改善民营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灵活管理机制,规避融资的风险,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民营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灵活,更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消除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受到的所有制歧视性待遇,逐步放宽中小企业直接发行股票﹑债券的条件,让符合相关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对于一些发展前景良好,但是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采用合并﹑买壳等方式来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积极引导二板市场的健康发展,优先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将场外交易市场作为二板市场同步进行发展,要积极恢复并发展各种交易主体广泛参与、融资产品品种数量不断增加的场外交易市场,以规避高昂交易费用与严格上市条件对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制约。最后,资本市场要积极吸纳风险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利用票据、债券等金融工具来进行融资。在风险投资的主体中,既要有政府风险投资机构及创业中心等机构,还应当鼓励科技型企业吸纳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同时,依托场外交易市场使中小企业票据、债券融资持续发展,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改善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葛俊芬.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2]邓进前, 徐玉莹.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途径探寻[J].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8(8).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信用担保
一、绪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资金缺乏、融资难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流动资金受限,以至于向银行借贷门槛高、政府监管严格等等,给中小企业的资金借贷带来不利影响。设立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则会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但信用担保作用的发挥,受一国经济金融条件的制约,取决于现有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鉴于未来较长时间内,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将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中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青岛地区为例,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加以分析,找出中小企业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概述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但中小企业起步晚、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当前,融资困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从14家银行抽样调查看,尽管青岛中小企业前三季度(2009)新增贷款同比增长75%,但仍远低于全部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11%)。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借贷期限和方式、数量的局限性;整个社会包括许多商业银行信贷观念跟不上当前发展形势。
当前主要的融资方式有:证券市场、融资租赁、基金资助、民间资本和信用担保。所谓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担保人对商业银行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虽然只有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取得较快发展。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4247家,担保资金2334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担保额已达175万亿元,累计担保企业907万户。但商业性的担保公司在信用担保机构中的比例还是相对来说较小,中小企业销售到的贷款额度还是太少,与其资金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三、青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分析
青岛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比较早以及发展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在青岛有很多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
截止2009年底,青岛市已经注册成立16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4.24亿元,其中商业性担保机构15家,总注册资本1.8亿元,以商业性担保公司为主体,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信用担保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青岛市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业务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业务按不超过实际业务额的1.5%给予补偿奖励;实行担保备案管理,不断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作。09年以来,新增担保机构32家,总资本近50亿元,同比增长69%。
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对缓解青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了积极作用,然而,在担保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1)政府支持有限,资金补偿机制缺乏。目前青岛政策性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收取的担保费用很低,资金来源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但地方财政资金划入大都是一次性的,且规模不大,缺乏后续资金注入及补偿机制。
(2)金融机构认同度低,银行协作意愿不强。目前青岛部分金融机构对担保公司的认识还存在差距,部分商业银行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法规没有完整系统的认识,对担保公司的信用度很难接受,对担保机构承担风险的能力存在担心,从而导致与担保机构协作的金融机构较少。
(3)缺乏配套法律支撑。与国外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环境相比较,我国信用担保的相关法律还处于初级和不完善的阶段,这严重制约着担保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信用担保发展至今,已经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急需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规范引导担保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4)中小企业自身问题的存在。担保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化管理,缺乏有效的决策监督机制;中小企业挪用贷款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企业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长期投资等,导致流动资金贷款不能及时偿还,担保机构被迫代偿;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普遍落后,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与大企业相比处于明显劣势;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目前A级以上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低,其中相当一部分达不到银行认可的信用等级。
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本文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坚持放活、因地制宜,适当的建立以政府扶持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促使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金融协作。就青岛而言,要建成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重视金融服务公司、企业顾问公司、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培育与引进。这种金融架构一旦形成,对于青岛中小企业融资也是一大福音,并有助于建立健全一整套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更有力地促进青岛经济发展。
(3)完善有关中小企业担保法律制度。政府应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对担保机构的资格认定、准入制度、行为规范、法律责任、风险承担等方面做出规定,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法可依、能依法规范经营、依法防范风险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4)加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自身建设。建立新的信用评估办法,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银行应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进一步扩大担保体系覆盖面,形成涵括“政府、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者、自然人、国有企业”等,担保机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担保行业活力不断增强,基本上形成了政策性、商业性、互担保机构多层发展的构架体系,建立了担保机构之间联保、共保合作关系。
此外,还可以积极建立担保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使担保机构在资金借贷方面的风险降低。完善和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青岛要想在经济复苏时代取得先机,需要大力振兴中小企业。振兴中小企业就必须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使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不管是政府、金融机构还是企业自身,都需针对当前的形势以及担保业的新特征、新问题,积极的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求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5.
篇6
关键词:宿迁;中小企业;融资;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057-03
一、引言
宿迁市成立十余年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在此过程中,宿迁市的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宿迁市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资金不足现象: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制度不够健全,难以从银行贷到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等。
所谓融资是指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能否取得资金以及以何种形式、何种渠道取得资金。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市场融通资金,如发行股票、债券等;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保险、信托投资、互助基金等获取资金。宿迁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本身条件和市场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小企业可行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内源融资和间接融资。解决宿迁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仅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同时,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中介、信用担保机构等多方面的外在努力与配合。
二、宿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问卷分析
针对宿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问卷内容所设计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所属县(区)、企业性质、主营业务、企业年销售收入、用工情况、主要资金来源、目前融资渠道、融资成本以及融资障碍等多方面。本次调查采用邮寄问卷调查和实地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完成问卷,共发出问卷75份,到2008年8月,收回有效问卷56份。
(一)样本企业概况
白酒、玻璃、服装、木材加工和花卉等行业为宿迁市政府规划的支柱产业。因此,本次调查选择的样本企业分布于玻璃及相关业务、酒业、建筑业、纺织服装业、木材加工、房地产、花卉以及化工等行业,能很好的体现宿迁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下表为调查的样本企业的分布情况。
截至调查结束,样本企业成立时间在2年以内的5家,占总数8.92%;成立3―5年的29家,占总数51.79%;成立6―10年的14家,占总数25%;成立10年以上的8家,占总数的14.29%(见下页图1)。
从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来看,62.5%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23.21%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到1 000万元之间;而大于1 000万元的只占所有企业的14.29%(见下页图2)。
(二)企业融资分析
融资来源方面:创业时期的主要资金来源:自有资金的42家,占总数75%;通过内部集资的23家,占总数的41.07%;通过民间借款的29家,占总数51.79%;通过向银行借款的28家,占总数50.00%;通过向信用社和农村基金会贷款的10家,占总数17.86%;其他方式的2家,占总数3.57%。而就企业现在的主要融资来源看,在56家企业里,自有资金的34家,占总数60.71%;通过内部集资的18家,占总数32.14%;通过民间借款的23家,占总数41.07%;通过向银行借款的21家,占总数37.50%;通过向信用社和农村基金会贷款的14家,占总数25.00%(有企业选择多种融资方式,因此,比重之和大于1)。
通过分析,发现样本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与在创业时期的结构相比,有一定的变化:自有资金下降了14.29%;内部集资下降了8.93%;民间借贷下降了10.71%;银行借款下降了12.50%;信用社借款上升了7.14%。以上的结构分析可得出,随着企业的发展,资金的来源渠道减少,变得单一;而信用社的借款上升,表明受惠于三农扶持政策,企业获得信用社较以前容易。在房地产类中小企业里,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占所有获得资金的比重最高,达到58%。这说明在前一阶段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好的情况下,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也比其他一些行业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其他行业的情况则不同,在宿迁市的支柱产业比如酒类以及木材加工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分别只占到所获得资金总数的20%和28.3%,远远不及房地产企业。其他像纺织服装业、花卉等所获资金比例更低。
融资用途分布方面――75%的企业用于扩大生产,42.86%的企业选择用于技术更新方面的支出,23.21%的企业用于维持正常生产支出,用于其他方面的占5.36%(有企业融资用途多方面,因此,比重之和大于1)。
融资成本方面――样本企业有38家认为,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成本最高,占所有被调查企业的67.86%;其次是从城乡信用社贷款,共有28家企业选择,占总数的50%;另外,分别是民间借款、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地方性银行以及亲朋借款。而之所以从银行的融资成本高,企业认为在向银行贷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使得企业比较难获得贷款,具体来看,23家企业认为,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16家企业认为,缺少适宜的融资方式,17家企业认为银行利率偏高,13家企业认为,缺少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9家企业认为企业负担的财务费用较大。
融资方式方面――主营业务不同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差异不大,主要的融资方式基本上都集中在自有资金、民间借款、银行借款以及内部集资方面。其中,酒类以及木材加工企业的融资方式较多,分别有6种和5种,其他像纺织服装业、房地产业以及花卉等融资方式较少。最少的是装饰建材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
融资途径的选择方面――在综合考虑贷款利率、贷款条件及贷款手续等因素的条件下,42家企业中有16家选择向亲朋借款,14家企业选择向国有商业银行借款,10家企业选择向信用社借款,2家企业选择地方性银行。
综上所述,无论是创业期还是发展期,宿迁市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按比例依次为:自有资金、民间借贷、银行借款、内部集资、信用社贷款等。因此,商业银行依然是宿迁市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尽管宿迁市目前已建立了多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但由于这些担保机构自身财力较弱,因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相对有限,融资困难依然是制约宿迁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宿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融资渠道缺乏,单位融资成本过高
宿迁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资本市场运作机制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信托、租赁、私募等多种融资渠道不太熟悉,大多依靠自有资金,对外源融资使用的较少。外源融资普遍将民间借贷、银行借款和内部集资作为融资主渠道,因此,资金来源集中,融资渠道相对缺乏。
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一般相对较小,贷款成本占贷款额的比例较大,因此,交易成本较高。显然,单位交易成本越高,企业的利润空间越小;同时,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利润率就越低,银行更愿意向贷款规模较大的企业贷款。这就造成宿迁市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二)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足
宿迁市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单个企业的营业收入、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没有足够的抵押品,加之银行贷款手续相对复杂,中小企业很难贷到足够的资金。说明宿迁市大多数金融机构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不足。中小企业贷款流程与大型企业相似,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以上两方面因素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取贷款。
(三)中介机构力量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投资主体多元化,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经营模式, 抗风险能力弱,所以,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中起到很大作用。担保机构实力相对不足,担保费用较高,反映出宿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不足以及融资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四)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设置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宿迁市的中小企业户布局分散、经营业务种类繁多。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设置,使得有贷款权的上级银行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信状况把握不准,同时,掌握中小企业资信情况的一线支行缺乏贷款权,这就形成了市场信息与决策权力不对称的矛盾,难以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五)中小企业自身条件较差
首先,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状况不佳,难以取得贷款支持。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以企业资产信用为贷款的前提,而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都偏小,导致获得贷款较难。其次,宿迁市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在财务核算方面随意性较大,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真实的问题,反映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这就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难以把握。
四、解决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完善宿迁金融机构体系
1.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是解决宿迁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直接途径。目前,金融市场主要是传统的四大银行占主导地位,而农信社和江苏银行处于从属地位。为进一步完善宿迁的金融体系,应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因为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具有灵活经营的特点和优势,能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目前,沭阳的东吴村镇银行已经为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扶持中小企业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2.建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针对间接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抵押担保问题,宿迁市应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宿迁市应建立以信用担保体系为主、财政支持为辅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针对宿迁市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区、县一级信贷担保机构。由于区、县是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建立区、县一级的信贷担保机构,对于整个信贷担保体系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宿迁市还应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担保体系的建设中来,扶持民营担保机构的发展。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机构应根据宿迁现实需要,开展和创新金融产品。只有开展多种信贷业务,才能扩大中小企业贷款的选择范围,切实解决他们融资难的实际问题。宿迁市工商银行已经开展了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为宿迁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适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三)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组织
目前,信用互助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形式,正在不断发展完善。宿迁市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发展信用互助组织的成功经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可以由宿迁市政府牵头,中小企业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成立信用互助组织, 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为成员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从而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提供信用支持。
(四)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从宿迁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经营者素质及其管理水平,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提高的必由路径。一是结合宿迁市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宿迁市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综合应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促进中小企业的优化组合。淘汰效益较差、没有市场的企业,而对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加以税收以及利息补贴等方面的扶持。二是加快中小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三是要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宿迁市的中小企业还应规范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用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尚梅,陈星,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黄泰岩.中小企业研究热点[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费淑静.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篇7
(1)山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截至2011年,山西省中小企业约有9.2万户,个体工商户80多万家,占到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从业人员580万人。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50%、财政收入的40%、出货值的60%、全社会就业的40%、城乡新增就业的80%和城乡居民收入的50%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和提供的。中小企业在山西省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经济发展“助推器”和就业“蓄水池”的作用,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城乡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山西省经济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山西银行业发展现状。截至2011年底,山西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到贷款总额的33%,高出各项贷款增幅4.6个百分点。中国企业中有99%以上是中小企业,因此现有的这种贷款比例极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当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不成熟、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贷歧视。为了有效防范信贷资金风险,各个银行都将自己的信贷对象定位在大型企业上,“抓大放小”,使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难的状况在一定时期内将难以改变。
二、山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1)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近年来,山西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相继推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产品。但是,山西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产品的社会认知度较低,目前参与债券融资的中小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完全不了解现有的融资产品,对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更是感到陌生。(2)股东自筹和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普遍。由于银行信贷不能及时、足额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很多中小企业通过股东自筹或者民间融资解决前期项目资金和部分流动资金。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期限一般较短,利息在月息2分到3分不等,多为临时流动资金周转需要,一般向亲戚朋友或熟悉的人借贷。(3)信贷融资成本偏高。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效益不稳定,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较大,所以贷款利率普遍偏高。尤其是在稳健货币政策调控周期,银行信贷规模收缩,为保证利润不下降,各商业银行纷纷提高了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4)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不健全。目前,我省构建的“以省级担保机构为龙头,以市级担保机构为骨干,以县级担保机构为基础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基本完成。但作为我省担保机构基础的县级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担保能力整体较低、注册资本金相对不足、担保放大倍数偏小、担保机构间缺乏联动担保机制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全省担保行业的发展。
三、山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1)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供应者,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国有银行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增加贷款种类和贷款抵押物种类等新的服务品种,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信贷服务。(2)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我省的金融服务机构首先要积极创新融资产品。间接融资模式主要是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取资金的支持,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而缺少创新融资产品。我省的商业银行可以从创新厂商银业务、创新联户联保贷款业务、创新货押融资业务、创新银保融资通业务、创新信用证下标据业务、创新小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方面来加强金融产品创新。(3)优化中小企业信贷审批流程。山西的各商业银行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小微贷款的审批权限进行科学设置,优化审贷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及信用评级办法,改善金融服务质量。(4)有效控制信用及营运风险。第一,山西的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信用风险:完善信贷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信贷运行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审贷分离和集体审批制度;建立客户授信和信用评级制度;完善信贷业务担保和以物抵债管理,以防止在经营信贷、拆借、投资等业务时客户发生违约行为,或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客户资信下降给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减小可能造成损失的目的。第二,山西的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营运风险:建立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优化和改善资本结构;通过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措施、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使管理行为得到全面规范、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各项业务在依法、合规、安全、稳健的基础上迅速发展;以保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符合法律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达到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益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赵晓菊.银行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1~12
[2]王丽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10(9):56~57
[3]刘阳.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内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11(1)
[4]董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企业导报.2009(12):50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破产兼并;财务问题;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58-02
纵观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的破产兼并活动,发现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处于资不抵债、资产为负数的情况。在市场竞争急速加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对自身的破产兼并的财务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破产兼并活动,使企业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1 中小企业破产兼并简介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破产兼并,按照我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破产是指因企业经营管理不当导致经济严重亏损,并且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按照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1]其中,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主要包括资产、信用、时间及空间等界限,在资产界限中,主要包括资不抵债、偿债资产小于应偿债务两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势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落入破产界限。然而,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当面临破产问题时,需要进行破产清算,清算流程为破产申请、和解整顿、破产清算三个步骤。因此,一些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往往通过破产兼并活动进行生产经济活动,所谓企业兼并,是指两家及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2]从企业兼并的情况来看,主要目的是通过合并获得协同价值和重组价值,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基于企业兼并的效应,主要包括兼并的协同效应、重组效应、企业发展的战略效应及市场份额效应。其中,企业兼并的协同效应,其原理是两家企业兼并后的价值要高于企业未兼并前所创造价值的总和,可以以VAB>VA+VB公式来说明。其中,VA、VB表示A家和B家作为独立公司时的价值,VAB表示两家公司兼并后的价值,VAB与“VA+VB”之差就是协同作用效应所产生的增量价值。
2 中小企业实施破产兼并活动中所遇到的财务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况的比例较大,有的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大多数企业已达到了破产界限。如果中小企业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政府就必须出面来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为此,大多数部门都不想轻易地让企业破产。在破产兼并活动中,主要以兼并为主,破产为辅,当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时,其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两家企业都有权利通过谈判来解决各种财务问题。但是,纵观近几年企业的兼并活动,大多数企业并未充分发挥破产兼并的优势效应,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企业都忽视了破产兼并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导致企业兼并后出现诸如营运资金不足、资产存量庞大和呆滞与结构失衡等大量后遗并发症。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企业实行了破产兼并活动后,兼并企业需要对被兼并企业的债务进行彻底清理,并且兼并企业要承担起被兼并企业所有的债务,做好被兼并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资产评估工作,在确保两家企业利益不变的情况下,对被兼并企业的债权进行查清,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实行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使被兼并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针对企业破产兼并过程中的价值评估方法,企业兼并的行为实质只是一种投资行为,主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由于不同企业兼并的目的和动因有所不同,兼并企业对被兼并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兼并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途径常见的有收益、资产、市场三部分,而评估方法包括现金流量贴现法、市盈率乘数法、资产基准法、市场比较法四种。其中,现金流量贴现法,是指根据被兼并企业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进行资产折算的一种方式,计算公式为:
其中,PV代表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F代表预期现金净流量,n代表预测期限,i代表折现率,t代表年份,Vn代表预测期末第n年的终值。针对这种计算方法,实质上就是资本预算问题,从公式中可以得出:在没有经营风险的情况下,被兼并企业未来生产的现金净流量越多,企业的经营价值就越高;相反,在被兼并企业未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风险越大,折现率就应越高,从而企业价值也就越低。因此,针对兼并后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确定企业的评价价值,选择正确的计算公式,充分考虑影响目标企业评估的各种因素,如兼并后管理效率的提高、撤并企业与新设企业费用等,以保证目标企业评估到位。据调查了解,在资产合并活动中,被兼并企业在资金周转上存在较多问题,如营运资金不足、财务危机严重、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存量庞大及结构失衡等情况;针对被兼并企业在资产管理中所出现的财务问题,加强兼并资产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3 中小企业破产兼并后的财务管理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破产兼并后的财务问题,加强企业兼并后的财务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无论是在财务组织机构,还是在财务管理制度整合上,都必须遵循有效性、成本收益、整体协调、分工合作、弹性等原则。除此之外,兼并财务整合时,在财务资源配置上,应遵循效率原则;在财务责权利分割上,应遵循权利对等原则。分析企业的破产兼并行为的发生,即是兼并方获取被兼并企业可用资产的目的所引起的,也是被兼并方企业试图走出财务困境,调整资本结构,减少负债而引起的。由于双方的这种财务动机,破产兼并后,可能造成企业资产和负债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面对这种现状,兼并后进行财务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3.1 资产负债整合
在资产整合中,首先,进行固定资产的整合,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出发,采取剥离出售的方式,但是,剥离出售的资产管理不适用于企业长期战略。因此,在剥离经营性固定资产时,应充分考虑长期未产生效益的固定资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用于生产及性质管理结构运营的资产、兼并后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所剥离的一部分固定资产等内容。其次,流动资产的整合,通过流动资产的整合,以达到流动资产质量得以控制、流动资产结构得以改善的目的。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质量普遍不高,当破产兼并后,优势企业去兼并劣势企业,可能并入了劣势企业的不良资产,这就要求必须加强不良资产的整合。从流动资产情况来看,并入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资产存量和应收账款上;其中,应收账款主要体现在坏账、账龄长等方面,针对应收账款的处理,可以采用让售变现,债权转股权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存量主要体现在过时、过旧、变质等方面,对变质的部分,可剔除出来,而其余的可采用拍卖变现的方式,这样既降低了存货资金占用量,也改善了存货质量。再者,对无形资产的整合包括企业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体形式,但对于企业而言,其有相当高的价值。[4]因此,财务整合中,对无形资产的整合仍需重视。例如在商标权整合中,兼并企业对被兼并企业的资产并入后,应将商标权归兼并企业使用,主要因为商标权的价值与被兼并企业的形象、产品质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最后,负债的整合,实行财务重整,兼并企业对合理解决被兼并企业的债务,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注重对资产存货价值的重新调整,按照被兼并企业的资产结构状况重新调整和安排债权与股权,为了减轻兼并企业的债务负担,可以采用负债转股权的方式,降低企业的负债率,使企业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5]
3.2 财务管理整合
在财务管理整合中,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组织机构的整合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其中,在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整合上,尤其是财务部门,兼并后,应充分划分各财务部门,明确财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在财务人员调整上,应坚持“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效率,以保证财务人员安排合理。然而,在财务管理制度整合上,首先必须对兼并前双方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将有效的管理制度移植到兼并企业,对不能满足企业兼并后的制度,应予以摒除,重新制定相应的制度,使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4 结 论
面对企业破产兼并后的财务问题,加强兼并后的财务整合,包括负债资产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越.中小企业破产兼并实践中的财务问题及改进设想[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知识信息;企业集群;天生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5-0128-02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全球化就成为不少企业在进入发展瓶颈后所形成的共识。那么就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其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意义何在?换句话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是否有必要加入到世界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浪潮之中?
纵观当前国内外形势,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有必要发展国际化经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企业只有开展跨国经营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第二,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附加价值低,造成国内市场产品相对过剩,在进出口经营权门槛降低和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第三,21世纪的经济发展愈来愈依赖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产业的崛起,中小企业为了提高其竞争力,亦不得不增加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这要求企业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分摊巨额研发费用;第四,通过国际化经营,尤其是海外直接投资,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避开贸易壁垒,接近东道国市场,提高海外市场份额。
总而言之,我国近年来已经大大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其中不少中小企业有很大希望在未来几年发展成为跨国公司。那么,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研究处于怎样的一个阶段?本文试图对该问题进行述评,以期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综述
1.基于路径选择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Johanson and Vahine(1990)为代表的北欧学派,以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该理论一般被称为“Uppsala international”模型。该模型指出,企业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如下路径:(1)不规则的出口;(2)利用独立的销售代表或商进行出动;(3)建立销售分支机构;(4)在国外建立生产或制造工厂。以上四个阶段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分别表示一个企业的海外市场卷入程度由浅入深。该理论强调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渐进性,把国际经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学习和反馈过程,认为企业海外经营的最大障碍是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暗示当企业开始考虑向国际市场扩张时,进行贸易可能是一种风险小、成功率最高的选择方式。方英、刘梅英(2002) 认为国际化经营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专利,但并非所有国际化经营都需要巨额资本。贺慈浩、贺■敏(2002) 从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体、产业、区域和进入模式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的选择。研究认为,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因此在初次进入国际市场时,为了增加投资的成功性,可借助于其它企业的力量进行跨国经营。程南洋等(2006) 认为,中小企业“浅度”的国际化经营是以出口和加工贸易为主体、以低价竞争为手段、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核心、以低附加值产品为载体,不利于中小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迅速成长并形成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的,他们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要实现从“浅度”向“深度”国际化经营的转型,必须以战略规划促进成长、以特色经营拓展市场、以企业集群强化优势、以品牌塑造提高影响力、以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以此突破企业制度、贸易制度、产业制度、市场体制以及企业间合作制度的约束。
2.基于知识信息的研究。Hamill and Gregory(1997)认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是一种高效能的运作模式,拥有网站的中小企业经常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看作是降低国际市场营销成本的有效方式,因为它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化渠道,不仅具有传统营销渠道的特点,还有许多在降低国际市场开拓成本方面的独特之处。李梅子、李文臣(2007)的研究表明,知识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只有在知识这一战略要素上取得主宰权,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由于信息分析可以使国内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的市场变化趋势从而进入国际市场,因此,他们认为充分获取相关知识信息是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先决条件。葛京等(2009)分析了企业国际化进入决策与企业知识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积累和发展的角度阐释了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进入决策序列的渐进性及其变化的特征。他们选择中国家电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5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各企业国际化过程及海外市场进入决策序列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进入决策序列整体上表现出资源投入和控制程度逐步增强的特点,反映出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总体上具有渐进发展的特征。
3.基于企业集群的研究。仇保兴(1999)通过“传染模型”论述了创新技术在小企业集群内部的扩散方式,具体阐明了“集群效应”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⑴群聚的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形成信息反馈回路,降低了运输成本和以信息搜索成本为主的交易成本;⑵集群由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通过促进中小企业间有序竞争来激活企业创新能力;⑶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使之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大大强化,有助于降低为弥合企业间知识和经验技能的差距所付出的成本;⑷集群使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汪少华、周景春(2000)从企业与市场“对接”角度研究了浙江小企业的生存基础、竞争环境,并由此探索小企业与国际大市场接轨(对接)的路径――提出浙江小企业可以通过集群形式实现与开放大市场对接。蔡宁、杨旭(2002)试图从集群经济角度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通过对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关联机制的研究,得出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效应”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结论。
4.基于天生全球化理论的研究。Knight and Cavusgil (2004)定义了“天生全球化”企业的概念。他们认为“天生全球化”企业是一种从成立之时或成立后不久,就在多国市场通过销售以知识为基础资源的产品来寻求优异国际商业绩效的组织。在该理论中,认为导致“天生全球化”企业出现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市场的全球化,二是信息与通信、交通运输、国际物流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罗文军、陆玮(2004)对企业全球化的现有理论进行梳理后发现,中小企业“天生全球化”是由于企业成长的前提假设发生了变化,从而对企业现有的战略及组织形式提出了挑战。基于此,他们分析了“天生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组织结构、战略、企业家精神、战略联盟网络等,最终提出了一个中小企业“天生全球化”的整合研究框架。杨忠等(2007)通过理论的梳理构建了一个综合的框架来系统地研究 “天生全球化” 企业的成长驱动力因素,然后从动态的视角分析了不同驱动因素的演化过程,最后通过4个案例验证了提出的研究命题。朱吉庆、范徵(2009)的研究表明,全球化的新发展、企业家精神和国际社会资本与关系网络共同构成了“天生全球化”企业创业与成长的驱动力。刘德学、范兆斌(2009)的分析则显示,对于缺乏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而言,早期的国际化经验、市场战略、创新活动、吸收能力以及社会网络等因素在其国际化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因素不仅是驱动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力量,而且还会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方式的选择。
三、结语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变化的。由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与传统跨国公司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这些有益的思考从不同角度较好地解释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Johanson & Vahine.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0,7(4):11~24.
[2]方英,刘梅英.中小企业如何实现国际化经营[J].经济问题探索,2002,(11).
[3]贺慈浩,贺■敏.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
[4]程南洋,杨红强,聂影.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转型的制度困境及发展路径[J].商业研究,2006,(8).
[5]Hamill & Gregory.Internet Marke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ization of UK SMEs[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997,(13):9~28.
[6]李梅子,李文臣.基于知识信息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J].商场现代化,2007,(9).
[7]葛京,金锐睿,杨智宾.基于知识利用和知识发展的企业国际化过程分析――以中国家电企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9,(9).
[8]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9]汪少华,周景春.浙江小企业与大市场对接及绩效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0,(4).
[10]蔡宁,杨旭.论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2,(5).
[11]Knight & anizational Capabilities,and the Born-Gobal Firm[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
siness Studies,2004,(35):124~141.
[12]罗文军,陆玮.中小企业“天生全球化”文献综述及整合分析框架[J].生产力研究,2004,(12).
[13]杨忠,等.“天生全球化”企业持续成长驱动力研究[J].管理世界,2007,(6).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薪酬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2
一、相关概念
(一)薪酬
薪酬一般是指员工因从事组织所需要的劳动或服务而从组织得到的以货币和非货币形式表现的补偿和回报。薪酬管理是指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二)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我国于2003年2月19日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二、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薪酬体系
中小民营企业在建立之初,规模尚小,人员数量较少,企业家对于薪酬体系构建可能完全没有概念。从“招兵买马”之时,仅仅依依靠对市场上某几个企业相关职位薪酬的了解再与企业本身支付能力相结合,制定本企业相似职位的薪资。并未能考虑每个职位采用什么样的薪资体系以及薪资浮动的范围。这样不成体系的薪资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员工薪酬与其和老板的谈判水平有较大的关系。
(二)薪酬管理的具体标准模糊
1.付酬依据的模糊
中小企业创业之初,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多数企业家在招聘时最为关注的是员工的能力,相对而言,能力较高者的薪资也会处于较高的分位。但其实能力高未必就适合。同时,企业为员工能力付酬也是不理性的。在员工能力和企业经营两个集合中存在一个交集,这个交集才是企业付酬的依据。只有当员工利用其能力为企业做出贡献时,能力才有付酬的意义。
2.薪资上涨的依据及标准不合理
薪酬上涨缺乏具体标准或标准极度不合理。如A英语辅导学校教师薪资上涨的依据是教师的授课课时数。随着学校业务的不断拓展,教师的课时数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课时费作为薪酬构成的主要部分,促使薪酬稳步上升。直至校方发现每新增一个辅导班级,学校的利润几乎全部用于支付老师的薪酬,甚至学校开班成为为老师开班的地步,给学校人力成本造成极大的负担。但是又无法辞退这些教师,因为他们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是一路创业以来的元老级人物。
(三)薪酬水平定位普遍偏低
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利润空间较小且缺乏资源,甚至还未度过创业之初的艰难期,大多数采取低薪策略。其实这与企业发展相违背。中小企业的薪酬定位宜高不宜低。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良好的班底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起点。
(四)薪酬杠杆作用运用不足
多数企业在面临发展中的困境时,往往通过投入资源、加强监督等措施试图解决,却忽略或不善于运用薪酬这一有力的杠杆。对于企业而言,基本工资相对稳定,但奖金和福利灵活度较高,充分利用薪酬杠杆可以对员工行为产生巨大的引导作用。
三、薪酬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本身特性及弱点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较小,资金较少,所以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在创业之初往往更关注企业的生存,而非管理中的问题。同时,创业初所结成的特殊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短期内可以掩饰存在的矛盾。另外基于中小企业本身的能力,可能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相对薪酬管理制度设计不科学。
(二)缺乏对薪酬的战略性思考
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一般将薪酬视为对员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一种回报,而薪酬实质是企业对员工个人贡献的认可。因而为了吸引并选拔高素质人才为企业长时间服务,必然以公平性和补偿性为基本原则支付薪酬。但大多数企业难以从企业战略角度对薪酬进行全局性把控,也就忽视了薪酬作为企业战略实施杠杆的核心作用。
(三)企业分工不合理
许多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工作分析,因而没有岗位说明书及岗位任职资格,或者即使存在也与岗位实际状况想去甚远。这些必导致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进而升职加薪也不客观,基本依靠各级管理者的主观判断。缺乏依据导致裙带关系及领导的个人喜好占主导地位。同时岗位职责不明确带来的责权利不对等,严重破坏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导致人才流失。
(四)薪酬管理制度缺乏设计思路
1.缺乏规范薪酬制度的意识
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确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工资仅仅依靠简单的调查或者员工个人的要求支付,随意性较大,员工很难从自己工资的各项条目中找到付酬依据,薪酬满意度受到影响。如A英语学校在开办之初,为吸引优秀教师,依据教师个人要求给予不同的薪酬,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发部分教师的加薪要求甚至离职要求。
2.缺乏对薪酬方案进行调整的意识
当今时代快速变幻的经济社会局势,要求企业对环境中的变化做出更快捷的反应,这是权变管理理念的精髓。因此,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幻适时调整薪酬方案。但在中小企业管理实践中,往往存在疏于对薪酬方案动态调整或者错失调整的最佳时机,因而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或者新方案换汤不换药,理念和管理方式依然陈旧,进而引发深层次的矛盾。建议中小企业在面临改革的节点时,必要时聘用专家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可能会事半功倍。
四、关于薪酬问题的建议
(一)制定战略性的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一般是指支付薪酬的标准。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业务的类型制定适宜的薪酬体系。以A英语学校为例,学校人员构成相对简单,教师类员工相对属于核心,可采用技能薪资体系,即学校对于教师技能的提升给予界定,制定相对严格的标准。同时要确保能升能降。同时对于技能上升的员工在薪资上有所体现。但对于行政类的员工,日常工作相对琐碎,能力衡量标准较为模糊,所以采用职位薪资薪资体系更适宜。
(二)进行内外部市场薪酬调查明确支付标准
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工作评价,对职位所需的技能、对于组织的重要性等进行评价,确定点值以作为付酬依据。同时要重视薪酬内外部的调查。内部调查主要有企业的付酬能力、薪资结构、等级、公平度等。外部调查是对本行业、本地区的薪酬支付结构、水平等的分析。只有通过有效的调查才能为薪酬方案的制定、可靠的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对于员工加薪要设计相对完善的通道。加薪应基于业绩的提升、职责的变化、工作量的增加等等。同时认可必须及时。如A英语学校,对于授课教师,精品班的教师必须是三级以上的,而普通班的老师从一级即可。同时两个不同的班级,教师一节课的授课费用也是明显不同的。
(三)确立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因中小企业的规模,在管理阶段上基本处于能人式管理。大多数的员工必须是多面手,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求其同步成长,对其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次,中小企业福利相对较少,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同时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和管理责任。再次,企业创立之初部分职能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担任,那么必定存在“挖墙脚”的现象。在各方面条件都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拟的情况下,薪资若没有吸引力,高端人才必不会轻抛橄榄枝。
(四)利用薪酬杠杆应对发展中的问题
薪酬的杠杆作用对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凡的意义,学会运用薪酬杠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至关重要。如A英语学校,在面临学生中途退学的问题,学校拿出专项的奖金,对中途退学人数少的班级的老师给予奖励。这样解决了学校因学生流失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还使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情况理想则获得奖金的额外收入,是典型的双赢行为。
五、结论
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浪潮,中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生存危机。客观环境要求其转变发展方式,那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通过薪酬这一有效杠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新的思路。本文通过结合A英语培训学校薪酬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希望能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典型的薪酬问题的解决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第2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鲁晓萍,范逢春.薪酬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万红燕.中小企业人才竞争策略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