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风险点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审计风险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审计风险点

篇1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对审计的依赖性逐渐提高,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中,审计失察风险经常发生,审计人员丧失独立性所造成的风险,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阻碍因素。针对于此,需要进一步整合我国供电企业的审计风险,保证客观存在与主观努力的存在,加强对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认识与探究,积极提高我国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供电企业;财务神经;审计风险;问题;措施

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组分,主要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所存在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所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可能性[1]。作为供电企业中最为主要的特殊商品,电力不仅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当前国家主要控制与调配的资源,另外,电力问题会引发电费纠纷、分类电价等现象,会导致供电企业的财务变得错综复杂。因此,为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加强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与了解,针对性的提出措施与建议,提高我国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主要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财务审计方式比较落后众所周知,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最为主要目的便是避免与防止出现差错,其中,当前应用比较多的审计方法是逐笔审查方法,这种方法在资料收集中比较慢,往往会影响工作效率。此外,在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之中,无法进一步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整合。尤其在近几年我国财务方面的重大变革,导致财务系统数据平台的标准不够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审计手段与审计技术的推广有所限制。此外,供电企业中对固定资产审计偏重同样不够合理,在积极开展固定资产审计的时候,审计中对工程建设的关注度会高于资产运行阶段,并且审计工作所揭示出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资产管理是否合法之上,这一系列的问题,均不利于供电企业财务审计模式的转型[2]。

1.2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现如今,我国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由于受到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会牵扯到众多利益,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会与部门以及个人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正性,这种不先进、不客观的审计管理模式,不仅无法保持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服务于大众,无法真正发挥出供电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3供电企业审计人力资源结构缺乏合理性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求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但是从供电企业的整体现状分析,审计人员的素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在部分地区的供电企业之中,缺乏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操作技能比较熟悉的审计人员[3]。另外,在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中,其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结构比较单一,很多审计人员无法适应审计任务。此外,虽然在供电企业的整体发展中,以提高员工的基本素养作为主要目的,对审计人员开展训练与培训,但是从我国供电企业审计人员发展现状分析,仍旧缺少复合型人才。

2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2.1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得到扩展现如今,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业务范围得到扩大,并且很多审计工作也突破了对收支以及经济责任的审计,各个项目之间呈现出相互交错。在这种发展现状下,审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合作,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会导致审计人员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会导致财务审计风险会得到增加。除此之外,工程项目审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国供电企业下设的基层网点比较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保证审计人员知识面的全面性,才能真正提高审计工作的完整性。

2.2供电企业财务审计能力比较低我国供电企业在财务审计以及方法、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在审计过程之中,统计抽样技术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利用,由于抽样结果存在一定的漏洞,并且其误差比较大,逐渐淡出供电企业[4]。又如,在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之中,如果审计的证据不够全面,质量误差则会比较明显。总而言之,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由于缺少事前计划、报道等一系列程序,经常会出现取证困难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审计质量误差明显。另外,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较低,工作强度比较大,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财务审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3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

3.1进一步强化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我国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在发展中不仅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还需要领导的支持,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财务审计的权威性。但是基础供电公司的上划情况表现,只有审计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在机构设置、业务开展上得到独立体现,才能真正促进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另外,还要对审计人员的身份进行监督与核查,避免工作人员与审计单位、部门之间有所关系,对财务审计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严格审计程度,能够强大组织保障机制,能够进一步防范审计风险的出现。

3.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谨性众多中,经济责任审计并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而言的,其发展过程涉及诸多方面,因此,供电企业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需要具备严谨性,要保证审计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5]。其中,在审计评级环节之中需要注意:在评级的时候规定其范围,并且评价的内容要有据可寻,用词妥当,要保证职业所具备的严谨性。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积极纳入到供电企业的干部管理制度之中,要加强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责任感,避免出现企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3.3要积极改进财务审计的方式与技术由于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对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审计业务需要不断发展,因此在抽取样本的时候要以判断总体的审计方式作为其基础。在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中,采用统计抽样技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统计抽样方法需要根据统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信区间,这样不仅可以确定抽取样本的范围,并且能够降低风险[6]。此外,要实施财务审计的质量控制,要积极围绕事前计划及时开展各项工作,从根本上做到责任到人。企业可以积极引入会计电算化软件,对其信息进行规范,这样一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风险进行规避。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特殊性,作为国家重点企业之一,供电企业的财务数据比较复杂,并且所提供的电力商品关系到人们生活群众,因此,积极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对提高供电企业审计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水平,可以促进供电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且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玲玲.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118~119.

[2]杨柳青.关于对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3:184~185.

[3]李瑾.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研究[J].现代商业,2012,29:222.

[4]张爱琴.浅谈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3:55~56.

篇2

1、采购项目选择风险。这是医疗物资采购风险中最常见的管理风险。一般情况下,医疗物资的采购和医院需求是密切相连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常常发生医疗设备闲置、医疗设备工作能力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等情况,导致医院投资无法回收,临床工作受到影响,损害医患双方利益。这是事前风险管理最不成功的直接体现。

2、采购方式选择风险。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对医疗物资不同的类别、价位和需求量有不同的采购方式规定。目前医院物资采购大致分为政府网上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采购、招标公司公开采购和院内招标邀标采购、自行采购等五种方式。违反政策和纪律的规定要求,会导致采购失败、滋生腐败、纪律处理等严重后果。

3、采购流程风险。从以往发生的医疗采购中出现的商业贿赂事件,都是由于管理流程控制不到位产生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的制定要具有规范性、适用性、有效性、权威性才能从程序上控制商业贿赂的风险。

4、采购合同签订风险。合同文本和签订是从法律上有效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的法律凭据,是采购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同管理不当常常产生争议和纠纷,如:对方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问题;合同谈判自以为已经谈判成功,而在实际签订时又出现未明确的问题;合同条款的曲解,导致双方“鸡同鸭讲”;对方的履约能力欠缺;合同不规范甚至是无效合同等等。因此要严格订立购买合同,控制合同相关风险。

5、采购物资验收风险。常见的验收风险包括:合同内验收标准、程序、责任、争议解决办法、检验费用负担等条款缺失或不明确;验收人与采购人不分离;验收人不熟悉采购项目资料,验收草率流于形式;没有验收报告或验收资料不齐全等。

针对以上常见风险点,内审部门可以制定以下风险控制点进行有效地导向和审计:

1、采购项目选择风险控制点:控制点应包含有以下内容:

1.1应有市场信息的调查收集分析。一是通过已经使用过该产品的客户了解清楚产品性能、价格等情况,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二是对供应商的信誉程度、资产状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产品三证、售后服务进行全面了解。三是根据以上信息按产品性能、产品价格、销售数量、使用单位、资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便于择优选用。

1.2应有可行性论证报告。一是有调查研究分析市场情况,结合医院业务开展计划,预计需求量,并制定详细的使用计划。二是对使用科室的成本效益、业务开展、需求数量、资金回收周期等进行分析。对于功能性必须配备的仪器设备,要结合医院预算情况,整体控制。

2、采购方式风险控制点:政府部门对不同类型、不同数量、不同金额的医用物资采购规定了不同的采购方式。如药品,要求全部网上集中采购,不得使用其他采购方式;如超过30万元的批量货物采购,必须委托具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招标公司进行招标采购等等。应严格遵照相关文件规定选择正确的采购方式。

3、采购流程风险控制点:主要应完善以下几个环节:

3.1有明确的采购程序制度和审批权限规定:使用者计划申报并提出可行性意见――业务主管部门批准业务计划――采购部门进行市场调查后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上报医院根据审批权限审批后方可购买;

3.2 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授权批准与采购经办、采购经办与稽核人员职务分离。

3.3采购议价人员必须由相关部门组成。

3.4严格执行招标评审规范程序。在实施过程中要有监督人员全程监督。

3.5对于违反采购流程的采购行为,应有明确的制度处罚规定。

4、采购合同风险控制点:主要是以下三个环节:

4.1有对供货方的资格调查资料:包括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履约能力情况。

4.2 采购合同应编写完善:合同内应明确约定有质量、数量、技术参数、配置、价款、验收和确定付款的条件和时间、质量保证金的付款约定、优惠措施、售后服务、货物退货约定、违约责任、风险负担等条款。

4.3建立合同审查机制,在签约前对合同质量进行把关。

5、采购物资验收风险控制点:物资验收也是设备采购中风险控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包括以下控制点:

5.1参与验收人员:应由业务科室、采购科室、审计科室人员组成;

5.2、应建立健全验收登记制度,按照合同相关条款逐一核对,真实、客观、全面做好验收记录登记;

5.3验收报告必须齐全。报告内容应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验收结论和验收人(签字或盖章)等内容。验收单上所有参与验收人员须签字确认。

5.4验收需留存的资料应齐全。包括有: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证》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销售人员的身份证。

篇3

1.1独立审计风险

独立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受托进行的有偿审计活动,受托方对委托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控制及相关财务信息等进行鉴别审核的特定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结果得到重视,因此独立审计即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有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概率。根据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新准则第1101号可知,独立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和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是相辅相成的,即有1%的审计风险就意味着审计结果有99%的可靠性。

1.2独立审计风险来源

独立审计风险的来源很多,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复杂的现代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财务信息系统的日益复杂使得审计范围呈扩大的趋势,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2)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导致被审计单位为维护利益使审计风险升高。(3)考虑审计成本使审计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偏差。(4)审计人员的经验、能力和责任心等人为因素。(5)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数据的复杂性对审计有一定的干扰。

1.3审计重要性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很难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即使国际也没有具体量化的统一标准。但选择合适的重要性水平是衡量财务审计价值的首要任务,它与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企业性质和审计风险的大小的密切相关。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之初,应该考虑其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重要性程度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反之亦然。

2、网络信息化环境对独立审计风险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对独立审计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2.1有利影响

(1)审计手段的革新,保证了详细审计的顺利实施,这比传统的抽样审计风险更低。(2)在网络环境下,审计数据及相关资源的获得更加便利,不但简化了审计程序,提高了审计效率,也降低了因手工操作带来的人为失误,在某种程序上也降低了审计风险。(3)网络环境不但为审计提供了方便的数据传输渠道,同时也起到了监督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及公正性。

2.2不利影响

(1)产生了因具体审计目标扩大而带来的风险:与一般审计环境不同,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数据为电子数据,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认定也成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审计对象也由原来的“账、证、表”有所增加,必须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可靠性进行鉴证,因此具体审计目标的扩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程度。(2)人因及方法带来的审计风险:网络信息化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财务审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技术甄别能力。面对海量的审计数据,审计人员不但善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还要善于辨别审计线索,查找数据特征,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出审计疑点。其工作量的增大和工作方法的改变无疑加大了检查风险。(3)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准则的缺失会使审计工作失去权威标准,审计风险自然加大。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通过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会计电算化能够帮助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得到了简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意义,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审计方式不在适用于现代的财务情况,会计电算化中存在各种新的审计风险,这就需要审计从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降低会计电算化给企业造成的审计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会计行业是用手工记账和计算的,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通过计算机软件将数据录入其中,而软件就可以进行校验、加工、保存、检索,这样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保证工作质量

手工记账由于假以人手难免会出现纰漏,在计算机软件中,会计人员把数据录入之后,软件会自动对数据进行纠错,有效避免了会计工作的失误,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提高财务水平

由于传统会计工作比较烦琐和复杂,记账、算账、报账都需要人工去完成,因此会计人员往往很难有精力去关注财会中其他更重要的方面,而现代化的会计只要通过软件就能完成以往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可以分析和研究数据,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帮助。

(四)加快管理进程

通过财务工作人员针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管理,加快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系统环境风险

会计电算化由于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处理工作,计算机软件在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推广,市场上可见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从开发平台到数据处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计算机与网络相连接,系统内部的数据库资料时刻会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威胁。

(二)财务数据风险

传统的财务数据记录在纸张上,任何的涂抹、更改、增删都会留下痕迹,但是在计算机中进行更改则不会留下痕迹,另外,财务软件的计算是基于软件内部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人为的更改其中的公式和数据,就会出现虚假的数据,给审计追踪带来一定的困扰,审计只能靠经验判断,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人员操作风险

在会计电算化中,财务人员将数据逐一录入到计算机软件之中,财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审计层面,审计人员不仅仅要了解审计软件,还要要了解电算化财务软件的各种情况和处理过程,各种不同类型财务软件的数据库也有所不同,而审计工作就是对于数据的审计,如果不了解财务软件就难以对于财会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计。

(四)审计软件风险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更新速度较快,但是审计类的软件更新的速度较慢,这种情况会造成一定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审计软件的开发过程当中,开发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流程缺乏深入了解,致使软件自身有着一些缺陷,最终影响审计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审计标准

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之下,原来的审计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制定和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这是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可以借鉴外国计算机审计标准,同时结合中国企业财务情况,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控制评价、对于审计人员技术的考核、对于电算化审计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标准和规范,同时也要涵盖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及维护标准,建立起适用于现代财务工作的审计标准,同时在实施过程之中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起到降低审计风险的作用。

(二)开发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在电算化审计工作中,数据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审计工作人员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因此审计软件的采集功能要有所加强,同时由于审计工作软件应该被审计系统相互连接,财务审计软件可以直接进入到被审计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大大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需要审计软件研发人员不断进行研发,针对现有的财会软件进行分析,令审计软件能够访问不同软件的数据库,采集其中的原始数据,这种完善的审计软件能够给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人员素质

在现代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之一,现代的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工作人员了解审计相关的知识,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数据处理知识,还要了解各种财务软件,在审计过程中要对于不同的财务软件进行判断,因此电算化的审计人员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审计工作,积极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结语

会计电算化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于审计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不足以满足当代的财务审计需要,这不仅仅需要审计工作从业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审计软件工程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等相关人员的一起努力,同时国家随着财务工作的进步也要完善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帅帅.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302.

篇5

会计是市场经济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发展并不断地完善起来的,也就是常说的经济发展决定了会计的进步。现代会计中电算化也成为每一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它是处理现代高级、复杂和多变的商业数据关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今经济全球化,商业往来密切,资金进出频繁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会计电算化有别于传统的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对审计工作有了新的改进和完善,但也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我们只有对此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电算化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职能及所面对的风险

会计是经济活动中一项重要岗位,它的主要职能是货币资金的收支与记录、办理销售结算往来和工资核算。会计电算化作为一个新型值得推广的会计工作的技术,它的定义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是一个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操作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革命性的转变,它的优点在于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等。

会计电算化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技术应用和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已经改变了财务审计环境、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技术,它也是一面双刃剑,也给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程序比较简洁,一般人容易学,它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内容包括:一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内部控制有效的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二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这种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可以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正确的控制,并保证它的运行可靠性,同时它还有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三是审计会计数据,会计数据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运行状况,会计审计人员应通过各种方法来降低审计风险,这些措施可采用按时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

会计电算化面对审计的风险,就必须了解审计风险的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认真审核有重大错报和遗忘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违反原则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它告诉我们审计风险一般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常用财务报表本身有着非常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审计人员违反必要原则,在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没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系统环境风险、系统控制风险、财务数据风险、审计软件风险、人员操作风险。具体概括如下:系统环境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所处的环境引起的风险,分为软件环境风险和硬件环境风险。系统控制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严密造成的风险,它属于审计的控制风险。财务数据风险,是指电磁性财务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它属于审计的控制风险。审计软件风险,是指计算机审计软件本身缺陷原因造成的风险,属于审计的检查风险。人员操作风险是指计算机审计系统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等在工作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风险.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加强审计风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在知道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和审计方面的操作程序,并深知自身的缺陷,我们再结合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市场运行体制后,提出以下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采用多元化的审计方式

不同审计方式有着不同的防范风险的招数,运用不同的审计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从各方面围堵审计的风险。我们常用的审计方式有,制度审计、技术审计、数据审计。制度审计属于内部控制的一种,它强化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技术审计制度是审计中发现问题时或者认为有必要对系统设计程序进行实际测试时,需用一系列计算机技术进行技术审计,它注重技术程序的操作。数据审计即审核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及经济流动业务处理真实性、合法性,并运用数据来分析经济业务。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严重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预期目标难以达成,内部执行不畅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环节薄弱,缺乏诚信和财务人员监督不力、缺乏有效制约体制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绊脚石。现在我国会计人员在电算化基础上解决了一些内部控制的技术性问题,例如审计人员在调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情况时,需要详细调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务的流向、电子数据处理中的会计处理范围它的基本机构经行检查,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借助电算化技术详细地处理好会计过程中的事前、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并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预期的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提供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有权审查系统的全部技术文档资料,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逐渐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会计电算化技术逐渐成熟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会计事业改革已经迈出了有效、稳健步伐,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21世纪信息时代,想要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探讨。总而言之,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抓住时代的机会,促进我国传统会计的革新,进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治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杨仕平,吴荣宝.加入WTO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J].财会研究, 2001(01).

[2] 何顺文,李雪.入世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1(02).

篇6

对于各个会计主体,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财务审计信息管理是对财务信息的采集、整合、判断以及存档的过程。财务审计工作在财务工作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基于财务工作的数据多信息量大的特征,相对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在现代化的今天所采取的信息管理方式在财务审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内容在阐述财务审计的信息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审计信息管理工作中问题进行的相关探讨。

关键词:

财务审计;信息管理;问题研究

在财务审计工作中,传统的方式多是以纸质资料来记录和存档信息的。而在计算机逐渐普及的当下,大多数部门已经开始实行资料电子化办公无纸化的方式来运作了。财务信息也是如此。虽然信息无纸化的办公形式给审计人员工作和整体运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考虑到审计工作的保密性,电子备份资料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财务审计信息管理制度上需要不断的完善。

1.财务审计信息管理概述

1.1财务审计信息管理的概念财务审计信息管理是审计人员根据自身经验在信息采集、分析、整理以及合法验证相关的财务审计活动中通过信息管理的方式完成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情况和相关责任人审计的工作过程。信息管理一般来说都是个信息系统化的过程。在财务审计中也是如此,审计人员在客观上采集整理所需审计的信息和数据,并合理地验证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判断其真实性,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系统化的过程。

1.2财务审计信息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财务审计信息管理的内容很多,不单单是指凭证、报表、账簿和合同等记录类的信息,还有其他实物类的信息,比如固定资产和相关库存产品等等。简而言之,财务审计信息管理包括审计人员在对财务资料进行审计过程中的一切相关信息。财务审计信息管理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各个环节都有效的完成才能保证该项工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首先从信息的采集开始,采集信息是将所需要的信息根据相关要求和不同范围进行收集查找然后整合的过程,其次将所采集的信息用定量定性的方式根据不同审计工作的具体需求做好初步审计评价分析的过程,最后,综合采集分析的结果形成新的信息产品,成为对审计事项重要性判断的依据。还有一项容易忽视的工作,就是审计信息的保存。

2.财务审计信息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1财务审计信息管理的具体问题分析

根据多年财务审计工作和相关资料的具体了解,发现财务审计信息管理工作的问题的大致分类:第一、通常情况下电子或者纸质资料为了保证其有效性和真实性都会有加盖具有法律效力的公章的要求。即使如此,审计工作中还是会出现“反电子化”的问题,而且十分突出。并且在此过程中,因为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信息破坏、资料清晰度不够、内容变更等问题,这就对信息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从而会造成很多审计工作的不便和麻烦,浪费很多资源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第二、现代财务工作大多都是借助财务软件来办公的。财务审计中的信息采集也会受到财务软件自身程序的影响。因为财务审计信息的采集和整合都需要一定的时效性的保证,是需要根据时点来完成工作的。因此,审计信息的采集必然受到干扰。第三、财务审计信息管理是需要对审计相关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的工作。而在软件作为主要采集载体的情况下,有些构成重要审计信息和结果的一些基本信息源不能全面获得,这就对审计工作很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应的审计风险。第四、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提供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完成。基本还是停留在基础层面,没有更详尽的来完善过程避免漏洞,多数情况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作为主要手段的。因此,对于审计的总体判别的准确性无法保证,也增加了审计的风险性。第五、安全隐患问题。在传统时代,报表凭证都是纸质的,那么要想对这些重要信息做恶意的改动必然会留下痕迹。而在利用软件来完成财务信息处理的工作中,对于这一问题,就很大地增加了信息管理的风险。另外,计算机毕竟是机器,都会有出现问题的时候,信息就更容易丢失。因此,也会提高信息被窃取的风险程度。还有就是在信息处理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因此增加。在信息管理和保存中,最难处理也最令人担忧的是一旦计算机受到恶意入侵和病毒感染,这将会对整个工作造成很大的问题,更严重的可能是造成审计工作机密的泄漏和其他的损失。

2.2财务审计信息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财务审计信息管理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政策完善度、监管力度、人员素质、时间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水平等各项指标都达不到所需水准而导致的。那么,下面将根据问题产生的各类原因来制定相对应的应对策略。首先,提高相关法律规定的覆盖率和完整性,解决现有某些情况无法可依的问题。明确规定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责任范围。保证信息存储工作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还要对整个审计信息的保密性做出具体细则的规定避免相关漏洞。另外,还要加强监督工作的力度。其次,有效提高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等能力,这一方面,可以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在相关行业中寻找也引进一些功能更加强大的处理技术和软件来实现,使大量的数据信息管理工作可以更加简化、准确和安全。最后,要调整和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管理的方式方法,使其更好的完成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信息采集、分析还是存储方面,都要进行对比然后选择能得到最优结果的方法来进行。比如信息采集时所采用的访谈法,其弊端就是往往访谈不到上层管理人员,这些人员除了工作比较忙之外,还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审计人员对管理的宏观认识不够,而且访谈时所用表格多流于形式且数量较大导致这项工作整体、形式化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制定追责制度来予以约束,也可以用根据相关准则设计合理实用的模版来减轻工作量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很好的解决一些假大空的问题。另外,还要对审计人员在信息管理技术知识方面做一些相应的培训和增值,以便更好地结合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3.结语

本文对财务审计信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总之,在财务审计信息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不断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审计工作人员要切实提高自身信息管理技能结合专业知识更好地完成审计信息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洁.内部财务审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2]李盈霏.信息化系统下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唐璇.财务审计信息管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 职能 风险防范 独立性 信息化水平

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医院通过审查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如财务收支等情况以及医院内部控制情况是否适当、真实、合法,通过各项经营活动对医院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深化医院内部审计、防范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等,医院内部审计就其职能来看,是通过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对问题解决提供理论依据,防止或减少问题的发生,从而实现医院机构自身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以下简要分析医院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及形式。

(一)财务审计

现代审计是在财务管理机制健全及财务信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医院财务的收支审计可以审查各项收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杜绝了违法私利的现象,保证了财产的安全。通过审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努力发现医院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管理者改善管理状况。

(二)经济效益审计

通过审计工作数据统计可以反映出医院效益,对医院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在审计工作中能优先发现医院管理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医院各项制度的确定与完善,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三)资产购置审计

在资产的购置审计中包含了资产采购和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在进行资产采购的过程中,对于购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都要在审计的范围内,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解决,防范资产购置的风险,达到设备利用的最大化。对于设备效益分析的审计,存在于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使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对于闲置过时或不用的设备进行统计处理,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价值率。

(四)经济合同管理审计

由于经济合同类知识面广、信息量较大,因此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按照程序对合同和发票进行送审,不得越级操作,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合同的监督和执行的任务,使合同管理审计工作有秩序的进行。另外,还要审计合同中条款的严密性和真实性,避免以假乱真,确保医院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但是,与其他方面相比,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健全,除了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目前没有针对医院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进行规定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没有专门的法律依据可以参考,大多依靠经验和专业进行审计,缺少对审计风险的判断和评估,加大了审计风险。此外,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实施效果。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审计的性质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处于独立的部门,但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各种感情和利益上的联系,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加之,我国目前普遍存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划分不明、职能界线划分不清,使得医院内部审计处理决定有时候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影响了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在我国,卫生审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较短,相关专业发展不发达,因此,目前医院大部分卫生审计人员都是由卫生财会人员担任,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院内部审计范围的逐步扩大,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内部审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审计、卫生会计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医院管理、医药卫生、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由于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加之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四)医院内部审计方法模式滞后、操作不规范

在开展医院内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不同,所采用的审计模式就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采用具体的审计方式和方法。目前,医院审计工作普通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大部分主要是开展财务审计,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没有达到审计的真正目的,对审计过程中风险因素缺少考虑,缺少事前事中控制,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此外,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方法模式滞后、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报告不准确等现象,加大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篇8

关键词: 新形势 内部审计 转变

内部审计是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并列的一种审计形式。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贯彻企业决策、实现经营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主要是围绕企业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以及会计规范化等方面来展开的。审计对象是传统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审计目的主要是监督。

一、传统内部审计的缺陷

(一)及时性与相关性不足

高质量的信息必须具备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在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的传统会计中,作为事后反映的会计报表对投资者、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会计报表作为对企业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事后反映,主要考虑了可靠性,而及时性与相关性不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账务系统的共享性,投资者、有关特定信息使用者可随时通过获得授权上网查询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及时性大大提高,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适应信息时代审计的要求。

(二)审计报告主要是事后审计,时效性滞后

传统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的作用。审计时间一般是在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完成后,由企业专职审计部门指定审计人员对全年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包括会计报表审计、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损益审计、合同审计及工程结算审计,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对企业会计信息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形成审计报告。由于审计报告的形成属于事后事项,其时效性不强,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内部审计的职能单一,主要是查错防弊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财务领域,未深入到经营管理领域,审计工作只是停留于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正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的会计准则,即仅仅是查错防弊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本、报表及相关资料。如在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往往都不去深入分析。而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在这些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的过程中去发现内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控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四)内部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等,这些工作只需具有丰富财会知识和审计经验的人员就可以完成。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网络的形成,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会计报表等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这就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部分审计人员虽在财会审计领域经验丰富,但对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了解不多,这就造成审计人员因为不懂网络经营与网络财会,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控制知识,不能识别审查和评价企业的风险与内控制度,难以对复杂的网络会计系统进行有效的评审。而所聘用的计算机专家又可能不懂审计,审计人员之外的辅助人员越多,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就越小。因此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审计会计,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新经济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变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应从查错防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方面转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审的职能也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1990年修订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职责的声明》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所检查的有关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的履行其职责。”内部审计在履行评价职能的同时,不仅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协助本组织人员加强控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等作用。

(二)内部审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的审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组织机构转变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经济师、工程师、计算机软件设计师等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一支综合性的审计队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到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作用。

(三)内部审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防御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随着经济管理与科学技术的不断结合,内部审计应实现由传统审计向技术审计的转变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审计人员只懂传统财务审计,不懂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审计,就会面临潜在的审计风险。在无纸化办公条件下,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被存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如不考虑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全程度,对单位的系统与设备盲目信任,极有可能误入计算机陷阱,后果相当危险。技术性审计是在原来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由于科学技术向经济管理领域的渗透而产生的。技术审计在本质上并不独立于财务审计,而是融于财务审计之中。比如,在进行计算机财务审计时,主要或本质上实施财务审计,但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对财务信息的巨大影响,也往往不得不对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审计。只有对计算机审计风险进行正确估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信息系统审计对策,并能够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必要的技术性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防止和降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审计风险。网络时代的到来已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掌握过硬信息技术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从事对财务会计、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更重要的是对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审计。

(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由传统纸质审计向网络审计转变

传统内部审计是由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被审单位一定期间的活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管理系统逐渐由手工模式向网络自动模式发展,在自动化、无纸化、数据化的电子商务和高度信息化的网络财务系统下,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都将在计算机系统中集成,使得审计工作所需的大量原始业务数据都可以从单位及其相关业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中获取。审计对象的隐性化、数字化、网络化促使传统内部审计向网络审计方向发展。

(六)内部审计的内容应由专门化向多元化转变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应不断创新,由传统的财务审计、经济合同审计、建设投资审计拓展到效益审计、内控系统评价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转变。效益审计是指对企业重要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按一定标准加以评价,以确定提高效益的差距和潜力,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效益审计应成为企业审计的重要内容。内控系统评价是指对企业内控系统的健全性、适用性和功能性进行评价,针对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以确定其经济业绩,明确经济责任。

(七)审计的方法应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由于审计内容的多样化,许多审计问题不可能靠单一的方法解决。现代审计,已经超出了单纯财务报表审计的界限,向更高层次的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代表现代科学计算分析方法如价值工程法,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网络计划法应运用于各类审计工作中,它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又可以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焦志军.内部审计的定位[J]. 财务与会计,2000,10.

篇9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规模的维持与发展,经济的支撑是前提,随着学校财务风险问题的凸显,学校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审计制度有待提高。如何做好学校财务审计防止风险的发生是学校管理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学校财务风险如何产生的原因、类型及对策展开分析,以供学校审计管理做参考,促进学校的正常运营,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学校财务;风险;审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创新,教育与经济的高度融合,促进了教育规模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方面的经济风险。学校的财政模式从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到企业化式的管理,这之间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意味着学校财务审计管理方面需要更加的谨慎。因此,建立符合学校财产审计的机制,规避学校财产的风险,已成为学校能自我良好发展的必须措施。以下就目前小学普遍存在的财产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审计对策展开分析。

一、产生学校财产风险的原因

1.采购

在学校运营的过程中,教学工具、器材、教材等大规模批量的采购中,容易形成先订购后付款的采购模式,对于这样滞后性的采购账单一般都未能及时的纳入学校的财务账单中,财务审计部门难以准确的掌握到资金的支出情况的核算,提出解决对策导致后期资金运转困难。

2.后勤人员支出

保持学校的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学校后勤人员的付出是功不可没。但是对于后勤人员的管理却不严谨,造成了大额度的支出费用,没用精确的利用好人力的资源,大规模的招聘合同制人员,工资的发放方式随意,未能做好财务账目的记录,严重影响了学校财政的正常化支出,产生了审计风险的隐患。

3.薄弱的财务审计意识

因学校财务审计管理不严谨,导致学校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在日常采购小物件用品报销的过程中不采取发票报销的流程,习惯性的付现,导致财务账目支出的不平衡性问题突出。

4.学校筹建工程

学校的扩展离不开学校建筑的投资,对于学校的在建工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工程款的支付问题,项目资金的有序注入是保障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但学校的筹建资金基本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拨款以及商业银行的贷款等方式,如果项目资金的支付延迟而导致建筑工程的延误,不能及时的扩大招生规模,影响了资金收入,导致收支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学校出现严重的资金链锻炼,影响学校的正常经营。

二、加强审计管理,防范学校财务风险

1.完善学校内部的财政审计机制

治标先治本,一个完善的审计机制有利于学校财政高效率的管理,创造良好的管控体系,增强体制内人员的财务审计意识。建立高效、科学、严谨的审计管理系统有利于学校资金安全的管理,确保学校财务管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学校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来自于严格的基础规范的执行,例如对学校固有资产、投资项目、筹建工程、资金管理的审计。其次,学校审计系统的高效执行还在于财务系统的控制管理,控制程序是为合理地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管理指令、化解财务风险而采取的财经审计政策和程序,严谨的控制程序有利于学校财务系统独立运行,保障学校财政资金合理化的支出。还有就是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严谨的处理学校的应收、应付账目的明细款项,采取谨慎处理原则,保障学校财务账目的透明化。

2.建立学校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

未雨绸缪的管理意识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学校管理层应在日常的经济活动管理中具有科学策划的能力与敏锐的风险管控意识,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全面的掌控学校财务的风险问题,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根据学校日常重要的经济因素设立风险预警的临界点,通过系统对财务风险临界点的示警,起到时刻、有效的检测和预报财务风险,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及时、有效的研讨出如何应对的相关措施。

3.加强审计的公正原则

提高审计工作公正态度就是有效的防止腐败、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处理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带个人情感色彩严谨的处理审计工作,做到审计依据充分、数据总结精准、问题矛盾突出。并且追加审计个人责任制,强化学校工作人员高素质的自我要求。

4.强化审计责任意识

有规矩才成方圆,首先应建立全面的审计制度,按规则办事,增强审计的意识,在学习审计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给出全面的建议,对已经存在的制度进行完善,谨慎严格执行审计内容、程序。建立审计的责任机制、责任追究制度等,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为规范,加大审计的督促力度,强化审计责任意识。

5.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性

保障审计工作突出、有效的提前是审计工作者的深厚的审计功底,丰富的审计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着重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强、工作技能好的审计队伍是学校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也是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

三、结语

经济市场的高速发展,经济风险涉及各行各业,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有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作为公益性的教育机构当然也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校财务审计机制,不但能有效地防范、管控学校的财务风险,尽量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更是最大效率地发挥出学校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使学校资金步入良性循环,保障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高晓莉.浅谈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科学之友,2010,04(12):77.

[2]杨翠芳.学校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J].会计审计,2014,04(36):91.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化舞台接轨,使得在市场经济中竞争主体更加多样化,参与竞争的方式也繁冗复杂,在企业当中就会更加隐蔽不可察,审计人员将会面临更加大的审计风险,而且财务舞弊事件的不断爆发也给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防范审计风险带来极大困难。

审计风险通常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报表当中蕴含着重大的财务错误,但是审计人员没有进行及时的发现以及提供不恰当的审计意?从而为会计师事务所埋下隐患的可能性。所以,倘若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企业财务审计时,其中必定会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只要审计人员稍有疏忽同时出具毫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当风险发生后就会对会计事务所造成致命的打击,直接会给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损失。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企业财务舞弊以及审计失败案件多次发生,诸如绿大地、琼民源等等,其中牵涉到的会计师事务所等都由于这些案件遭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以及暂停执业的资格。而且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无法承受较大的审计风险,必须要强化财务舞弊识别控制意识。笔者根据对企业财务舞弊案件探究发现,企业财务舞弊操作不单单是利用内部信息的优势所在将相关财务信息进行虚报、隐瞒等;同时还存在会计师事务所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逃避某些必要的审计程序,通过协同作案达到逃避国家监管部门监管,谋取非法利益等。从中能够得出,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的诞生是多方面的。在对财务舞弊审计风险的研究方面,主要是以审计风险类型当中的财务舞弊企业进行研究,通过将企业因为财务舞弊行为所受到的惩罚作为审计风险的替代变量,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实际操作来看,被审计企业的财务舞弊操作都会对会计事务所的发展有所影响。

不论是针对客户企业进行初次审计还是连续审计,会计师事务所都需要对被审计企业的领导层进行一定的评估,能够将更多的财务舞弊行为从宏观上避免。企业领导层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有着直接挂钩关系,应该将企业财务报表作为主要负责人尤其是对于是否有着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该注重对企业管理层的品质。同时在进行会计操作规范时也要重视对企业治理结构、管理理念的审查,应该将其列为评估审计风险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初次审计的企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前要重点查阅该企业往年的财务报告,要与前面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系,将相关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倘若从中发现审计企业管理层存在审计上的不良记录,其应该要重新对审计企业的诚信、管理等进行评估,从而确保审计风险能够控制在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对范围之内。

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审计客户企业的选择上缺乏标准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企业的客户选择上缺乏自己应有的标准,基本上都是直接根据审计费用来决定自己是否接受该审计企业的审计委托,并没有结合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综合实力进行考虑。由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风险范围的承受能力上是极弱的,因此在其接受超过自身风险承受范围内的被审计企业的委托时,就会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埋下审计风险的隐患。只有将审计客户企业的选择标准制定下来后,才能够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客户选择上降低审计风险诞生的可能性。

(二)审计计划与收费机制并没有构建完善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规模小、利润低,其各项机制在构建上并没有进行完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审计规划以及审计收费机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项目计划时基本上都是根据当时的被审计企业的具体情况在进行计划的制定,并没有统一的审计规划标准进行借鉴,从而会造成审计项目标准不统一,在进行审查、复核的时候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其次就是审计收费机制的不健全,其在收费时也是根据不同被审计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收费,缺乏构建完善的审计收费机制,不能够让被审计企业直观的了解到审计收费,而且对会计事务所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审计项目团队配置无法达到最优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才数量是有限的,其规模的限制无法让各个审计项目的团队达到最优配置。而且由于资源有限,通常会选择某一行业的企业进行审计,但是一旦涉及到多样化的企业就有点儿捉襟见肘了。而且审计团队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审计风险的大小,只有最优的审计团队配置才能够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而且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人才资源的利用上是由欠缺的,不仅人才资源不够,在人才的培训上也是有限制的,从而不利于审计项目团队的配置。

三、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审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结合被审计企业的风险进行客户选择

中小会计事务所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将审计客户进行分类选择。在审计项目的各个流程都会蕴含审计风险,在各种涉及业务中都存在,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风险评估时一定要选择风险程度能够相互匹配的审计客户。但是在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背景下,审计客户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一定要进行风险防范,将有关客户运营、管理的相关信心进行广泛的搜集,然后对其风险进行系统性的评估,最终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做出是否接受该审计客户的委托。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客户的选择上一定要量力而行,必须要将风险过大的客户进行过滤,将这部分客户进行拒绝。会计事务所必须要做好承接新客户、维持原客户、拒绝违规客户的风险评估以及权衡工作。另外,还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盈余管理层次等各方面的内容,从中挑选出治理水准较高,内部控制机制落实的审计客户。

(二)制定标准化的审计规划与收费机制

要想将无法识别的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作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这种情况进行避免就必须要增强会计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将审计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根据笔者经验发现,企业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通常会运用积极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这就将企业的财务舞弊操作行为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将企业的财务固定风险进行堆积,从而?е轮行峒剖挛袼?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就会增加审计风险诞生的可能性,就应该由审计人员将相关财务舞弊数据进行收集,证明企业存在财务上存在一定问题,然后只是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而对于审计费用机制的构建,主要就是审计团队认为企业存在财务舞弊,就不仅要增加审计资源的投入同时也要进行风险补偿金额的提升。所以,审计人员一定要结合重大错报风险的性质将相应的审计计划进行严格的制定。

(三)合理配置审计项目团队

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舞弊操作行为更加隐蔽,要想识别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对于企业所在行业也要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审计项目的团队应该具有多样化,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审计项目团队不仅仅要有丰富的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审计流程,同时也要由专业的知识背景。对于审计业务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更需要该行业的专业人士提供意见,通过引入相关行业的专家对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有着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