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生 国防教育 危机 推进策略
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国防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顺利实施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利的。我国的《国防教育法》就明确规定了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各大高校都积极开展以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国防教育,并已取得了切实的成效。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却潜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如果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的危机
1.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虽然各所高校都开展了国防教育,但是尚有一部分高校没有将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来抓,而是狭义地将军训当成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所有内容,想当然地认为大学生只要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高校只要进行了军训,就已经完成了国防教育的任务。而实际上,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应当和其他课程一起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的重大任务,指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精神情操。因为受到重智轻德等思想的不同程度影响,一部分高校在教育目标要求提高和教育内容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军事训练的时间却在逐渐减少,甚至有少数部分高校将新生军训从一个月减少到了半个月。这种对国防教育的片面理解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国防教育的功能与效果。
2.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滞后
由于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国防教育课程的发展不够平衡,还没有形成科学而系统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对于高校来说,军事课程的起点是军训,而军训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最为突出的。因此,一谈起军事课程设置,高校师生都将其等同于军训,在客观上造成了重军训、轻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倾向,还会任意缩减国家所规定的理论教学计划。此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未能没有给出指导性的国防教育教材使用方案,导致重视国防教育的高校在开展军事理论课时,基本上都在使用自己选择的教材,一些高校每年还会对所用教材作出更换,这样一来,不但难以保证军事理论教育的连续性,而且也难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对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教育的考核体系。
3.国防教育经费短缺
从目前来看,高校院校的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中,除了少数的国防教育试点院校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拔款之外,其余的非试点院校主要是由本校自筹资金来解决国防教育经费问题的。因此,非试点院校一旦出现经费紧张的情况,其国防教育的质量就会有所下降,有一些学校甚至干脆放弃国防教育。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及国家安全均是极为不利的。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推进策略
1.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党政领导应当提高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加强领导,做到真抓实干。高校领导班子应当站在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与战略意义的高度行,全面认识到高校设置国防教育课的重要目的及意义,应当要站在坚持依法办学与依法执教的全局高度上,深刻理解国防教育课是高校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根据《国防法》、《国防教育法》与《高等学校军事教学大纲》的要求所履行的法律义务。要充分认识到对高等院校学生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不但是一门知识的学习与素质的相应提升,更是对大学生国防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的一次培养,对于巩固国防和造就军队后备力量都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举措,特别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显得更为紧迫。
2.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在国防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摆脱当前较为单一的以军训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注重加强理论教学,逐步扩大课程内容的涵盖面。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和辅修课,培养大学生关心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兴趣,让课程建设与国防教育显得相得益彰,并进一步规范国防教育的内容。一是要丰富国防教育的知识性内容。要将国旗、军旗、国徽、版图、领土、领空、领海、、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与高新技术武器知识、反侵略战争历史知识、军史知识、国防和战争、国防法律法规、国防简史、我国国防政策、我国国防力量、周边国家关系等常识等内容结合起来开展教育。二是要学习国防简易技能。将轻武器射击、战场救护、野外生存及军事技能训练等国防技能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三是要在选用教材时应适应国防教育发展的要求来选用最合适教材,最好是能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写出最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案,并在经过试行,条件成熟之后,再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在高校校本教案的基础上编印出统一的高校学生国防教育地方特色教材。
3.加大大学生国防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为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高校应当加大国防教育费用的投入,并做到合理利用,使有限的费用能发挥最大的效能。一方面是由高校设立专门资金,用以保障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经费,并做到逐年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由高校国防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多种经费渠道,想办设法用有限的资源为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重视,既要高等学校党政领导统一认识、真抓实干,保障国防教育经费,又要广大教师以强烈的使命感去深入钻研业务,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实效性,从而破解国防教育的危机,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唯有如此,大学生国防教育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国英.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6,(2).
[2]张正明.从几个侧面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that college students concerned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o grasp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while sum up experiences, identify problems, and come up with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so as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对策
Key words: university;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85-02
0 引言
2011年11月,我们以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关注情况的问卷调查。为了使调查更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采用了分类和分层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了59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85.7%。其中大学生的性别抽样为:男性占34.3%,女性占65.7%;年级的抽样分布为:低年级(大一、大二)占67.1%,高年级(大三)占32.9%;专业分布为:文科类占28.0%,理科类占55.1%,艺术类占16.9%。之后,在汇总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为深入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关注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和材料收集。
1 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关注程度现状
1.1 对普通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学校、家庭、单位、社会“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在大学阶段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高素质人才。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3.5%认为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很有必要,有4.9%认为没有必要,有11.6%认为可有可无。在对国防教育意义的认识方面,39.7%的学生选择“非常大”,43.1%选择“大”,15.4%选择“一般”,1.8%选择“没有意义”。从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近九成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意义重大。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也是近年来该地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富有成效的表现。
1.2 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和关注度 对该方面的调查采取了主观评测和客观标准相结合的方法,既直接考量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关心程度,也通过考察学生掌握的基本国防知识情况来反映学生对国防建设的关注程度。调查中有19.5%的大学生非常关心国家安全,68.1%比较关心,12.4%不关心。对于国际时政的关心程度统计结果也大体与该结果相同,均证明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但在“您每周上网看国防军事内容的时间是多少”一题中,调查显示93.5%的学生花在国防军事内容的时间不到1小时,而大学生每周平均上网的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
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是普通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测试大学生的基本国防知识,既可以掌握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效果,又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关注程度。调查显示:有59.3%的学生不知道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天,68.9%的学生会很少的革命歌曲,31.3%的学生不爱看战争题材的影片。综合两种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国防的关注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行动上明显不足,导致基本国防知识匮乏。
1.3 对军事课程的认知程度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高校军事课分为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以下简称军训)两部分。调查中,26.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军事理论课,68.6%表示一般喜欢,有15.2%表示不喜欢;对于去除军训的纯军事理论课教育形式,41.3%表示支持,40.2%表示不支持,18.5%表示无所谓。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但这种认知度并不高,远没有上升到当作兴趣的阶段。这些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军训因为其实践性强,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调查中还反映军训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明显。对于多选题“军训对您思想上的影响有哪些”,58.5%的学生选择了“增强爱国情感”,55.5%的学生选择了“加深对国防的认识”,47.4%的学生选择了“更加理解军人”;此外,有41.7%的学生认为通过军训提高了独立性和责任心,52.6%的学生认为军训增强了自控能力和适应力。军训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凝聚力:调查中,有61.8%的学生表示经过军训更加关爱同伴;56.7%的学生表示经过军训提高了沟通能力,感觉自己对人对事更加宽容了。以上数据说明军训达到了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军训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成效显著。
1.4 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整体评价 国防教育意义重大。普通高校更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整体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国防教育效果。调查显示:对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效果有11.6%的学生的评价是“非常满意”,35%的学生的评价是“满意”,38%的学生的评价是“不满意”,15.4%的学生的评价是“很不满意”,另外有63%的学生觉得在高校接触国防教育的机会比较少。这些数据说明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活动开展了但宣传和推进不够,致使影响面和深度不够,学生印象不深刻;二是活动开展缺乏重点,又没有长期性和计划性,缺乏经验和积累,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三是相对于其他学习和实践活动而言,国防教育活动难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期望值低,关注人少,也是造成整体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心系国家安全,乐于学习国防知识、接受国防教育,对国防教育具有正确的态度和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认识到国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通过进一步的知识能力和行为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国防意识、国防态度、国防敏锐性及国防责任感这几项组成的国防意识范围中,在某一项或某几项领域内存在认识上的局限。这说明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不如其主观意识上表现的那么积极主动,对国防教育的实际关注度并不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教育体制的弊端 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是在九十年代后期,而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成长时间则在此之前,在经历了长期应试教育后,要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比较困难。因此,尽管他们十分清楚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但多年养成的习惯使其只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2.2 当前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 这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沉重的思想包袱。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他们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各种考试或社会活动上,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找到一份好工作增加筹码。相较于个人前途,国防教育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即使是对军事知识或技能有特殊爱好,也被迫放弃,全身心地投入到激烈的学业竞争中。
2.3 高校国防教育体制存在弊端 在资源分配上,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得到管理层的足够重视,致使基层工作容易陷入遭漠视冷遇继而应付敷衍的恶性循环当中。粗糙态度导致的教育方式简单枯燥,也成为遏制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3 提升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关注度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的自身修养,提高其对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这是完善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领导在国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其个人国防意识的强弱及工作思路直接影响广大师生员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2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军事课教师素质,是完善高校学生国防教育的桥梁 首先要做到严格选拔军事教师。各高校应在全面考核、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力争做到老中青结合。其次要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坚持教师进修制度。最后要把军事教师的岗位、编制和职称落到实处。目前,军事教师的职称仍不统一,大多是挂靠式的。应从军事教学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出发,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才能稳定师资队伍。
3.3 完善教育内容,构建国防教育施教体系,是完善高校学生国防教育的关键 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军事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的要求,把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共同纳入教学计划。整合军事理论课内容,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划分层次,突出重点,抓住课程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军训保障,合理设置训练场所,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综合性大学生训练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3.4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完善高校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是言传身教“熏陶感染”。组织学生与带训教官展开各种交流和研讨。用军人的信念、精神、意志和作风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实现国防教育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二是与其他专业课相结合。发掘各个专业课程与军事国防相关的结合点,在专业教材中适当融入国防因素,在专业教学中,以隐性渗透的方式对学生国防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三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形象,听得生动,充分调动起学习兴趣。四是多渠道开展各类考察实践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3.5 创造平台,丰富国防教育活动体系 要使高校的国防教育深入人心、薪火相传,还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创建各种学生团体,搭建各类平台,在“做中教、做中学”。以南京某高校为例,除了传统的国防协会之外,该校人武部还以校报为宣传窗口,定期刊出国防教育专版,并依托该专版组建了一支学生编辑队伍。在工作过程中,人武部军事课教师坚持不懈地给予专业细致的培训指导,使得参与学生的国防观念更强了,国防知识丰富了,文字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能力也是大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渴望收获的。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发展壮大了学校的国防教育事业,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6.
[2]吴温暖.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2):44.
[3]陈宝华.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8.
[4]杨绍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52.
[5]刘卫平.略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J].湘南学院学报,2006,(6):110.
[6]黄济.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89.
篇3
关键词:协调机制;高校国防教育;对策
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传授大学生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培养好我国国防的后备力量。但大部分学校因重视程度轻、师资队伍薄弱、管理体制不顺、权责划分不清、课程建设体系残缺等问题,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重要性认知不足
很多高校忽视了国防教育工作,认为学生军训只是走过场,导致宣传力度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追踪、评估、监督机制,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人员匹配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没有任何监管机制,更谈不上任何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二)缺乏与承训部队建立长期共建合作
军训承训部队一般由学校自主联系、邀请进校训练,由于不是隶属关系,相互之间协调起来很难,要么是部队自身兵员有限,任务繁重,抽不出兵力承担;要么是各学校的学生军训时间高度集中在九月份,“撞车”现象尤其突出,故难以寻找到满足需求的军训部队进行长期合作。
(三)管理機构不健全,师资力量缺乏
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管理机构不科学,未设立军训办公室和国防教育教研室,由武装部、学生处代行其职能,带领新生年级负责辅导员协助军训承训部队一起在校园内开展军训工作,参与到军训工作的人员极少,谁年轻就派谁负责,资历尚浅,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根本无法胜任国防教育理论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四)课程体系残缺,训练内容单一,考核方式简单
在军事理论教学方面,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师,加上承训部队派出教官基本上学历不高、教学能力水平有限,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军事前沿知识,甚至以录像代替教学,只能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出现重训练、轻教学的现象。在军事技能训练方面,把军事技能训练内容简单化,训练时间缩短为一周左右,远远达不到教育部制定大纲要求,严重影响训练质量。在国防教育考核方面,没有制定教学计划、相关规章制度及规范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出现平时训练懒散的现象,严重偏离了国家实施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
二、基于协调机制解决高校国防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建立协调机制,从上到下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划分各部门的权责,建立起监督制度,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创新。
(一)省国防教育部门加强监管,督促高校落实政策
省国防教育部门将相关文件政策下发到各高校后,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方式,导致高校只是应付式完成任务,没有真正落实国家国防教育政策。因此,省国防教育部门需不定期检查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对做得不好的及时给予通报批评,与经费密切挂钩。若可以统筹安排承训部队到各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解决国防教育的老难题,必定将国防教育推上新台阶。
(二)加强与部队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高校要积极与承训部队进行沟通交流,争取成为固定合作伙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包括参观部队营地进行实地教学,师资互聘达到资源共享,邀请部队专家进校举办“将军讲堂”、“名师讲堂”等专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等方面,加强校军协作,持续推进交流,提高国防教育质量。
(三)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成立专门的军训办公室和国防教育教研室,负责制定全校军训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军训期间的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建立起一支素质良好、专业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制定完善国防教育教师的培养机制,为其国防教育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帮助和培训更多的年轻国防教育教师快速成长。
(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训练内容,完善考核方式
将国防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完善考核形式。军事理论课可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兴趣。同时,开展国防知识宣传讲座,邀请英雄模范人物进校与学生互动交流,安排学生到部队营地观摩训练演习等,还可以通过成立国防教育社团开展各种活动来推广和传授国防知识,将国防教育有机融入到校园生活。改进军事技能训练的内容,开展一些实用性项目,例如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技能、自我防卫技能等内容。
完善国防教育考核形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军事理论课可采用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军事技能训练以训练项目进行量化评价。把两者有机结合作为军训总评的依据和课程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修。
(五)建立校内监管制度
成立由学校领导、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国防教育工作监督小组,监督检查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和解决国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定期专题汇报制度,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推动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没及时履行责任的部门及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教育,鞭策各部门齐心协力搞好国防教育工作,使得国防教育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构成完整而系统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2]刘丽华.浅谈高校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2(5):162-163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5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文化 国防教育 功能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类自国家起源以来,有国就有防,无防国不立,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和荣辱兴衰。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要有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而且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防安全意识,而这种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任务。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肌肉活动,它已经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物质、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高等学校不仅是一个教育环境,而且是一个文化环境。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明显,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文化是指一所大学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的带有普遍性、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体育文化活动,是一种洋溢着浓郁体育特色气息的氛围和环境,它以整个校园为空间,以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是独具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倡导积极、健康的文明行为,激发大学生拼搏进取、努力向上的竞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反映校园精神和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体育文化的国防教育功能
1、高校体育文化塑造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国防教育坚持全民参与,提高全民的优良品质应该放在首位。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敢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与精神。这些品质对于国防教育来说,尤为重要。体育锻炼是人们征服自然,战胜和超越自我的过程,通过对躯体的摔打,意志得以磨练,精神得以净化,境界得以升华。这对其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艰苦的战斗环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有句俗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战争是对人的体力、智力、意志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验,体育锻炼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信息化条件下,军人的大无畏精神仍然是打击一切外敌的首要条件。
2、高校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全民国防意识的增强是建设强大国防必不可少的一环。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有赖于群体的共建,同时又反馈作用于每个个体,使个体把这种集体的行为风尚内化为自我要求。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锻炼,以及参加小型体育比赛等,学生的体育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自己所在班级、寝室、自由组合运动队的得失和荣誉,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教育、感染、培养学生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会潜移默化地升华为国家利益观和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增强具有显著作用。
3、高校体育文化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无防不稳,民无防不安。国防后备力量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强大和国家的安全。在现代化战争中,后备力量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作用。高校是青年人最集中的地方,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青年人都是自然的接班人。为了强化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依靠短暂的军事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长期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教育。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最积极主动的。多次指示:“战士的身体要很好,体力要好”,作为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其身体素质对于国防建设致关重要,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巩固和加强军事技能训练对大学生的体质锻炼,促进大学生体质进一步增强,而且能够长期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高校实行选项体育课制度后增设的一些新兴国防体育项目还能够培养现代战争中的实用军事技术。在欧洲的瑞典,由于国家实施了完善的国防体育活动,使得瑞典国民在军事体育方面训练有素。通过普及国防体育教育,瑞典国民的军事素养长期稳居欧洲之首,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后备役人才。国防体育的广泛开展,不仅可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振兴科技,而且能为国家培养大量现代化国防后备力量和军事技术人员。因此,发展高校体育文化能够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可以在更大的领域里为国防教育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以高校体育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引导体育行为,弘扬体育精神的过程中贯穿国防教育工作,是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发挥国防教育功能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廖大干.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拓展与形式的创新[J],盐城工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2-94.
[2] 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孙金波,周新.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作用与建设[J],滨州 学院学报,2007(2):72-74.
[4] 秦长辉.再探体育与军事、国防教育的关系[J],南京体育学 院学报,2003(6):56-57.
[5] 石金亮,任莉英.论高校国防教育与体育文化的和谐共存 [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9-20.
篇6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核心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潜在智慧、从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既有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也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等。就理论而言,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体现了时代特征,培养人才全面发展;就实践经验上讲,素质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揭示出一个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环节、各步骤、各要素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现代的素质教育不仅涉及生理及心理层面,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文化层面。一个人的素质应当是集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于一体。因此,素质教育既要给予个体各种素质的教育,又要紧抓群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要重视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发展。
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国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起点。当前,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由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两大部分组成,军训主要包括军事讲座、技能训练和行为养成三方面内容,占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大部分。大学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军训,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既是大学新生摆脱中学阶段“学本位”“分本位”应试教育的新起点,也是接受素质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新开端。大学军训包括理论学习、爱国思想教育、生活习惯养成、毅力意志磨练、团队意识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内容,由于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切实地以素质教育为标准来实现对大学生的培养。所以说,军训是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素质培养的起点,是大学生开始美好生活的开端。国防教育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及方法已发展到从单一到多样、从陈旧到创新、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系列改革和实践研究,形成了一个健全的、全新的教育体系,这对于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国防教育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强化和丰富了大学生军事训练内容和方式。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的中国国情,培养爱国情感,当爱国情感转化为价值观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军事训练还可以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吃苦的毅力和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本领,从而拥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生活。可见,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国防教育,推进着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国防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国防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
国防思想和观念教育有利于学生德育品质的养成。爱国主义不仅是德育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防教育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品质,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容。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是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等国防教育活动都是以直接、感性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国防知识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当今世界是科技化、信息化时代,各国国防实力的竞争已不再取决于人力,而是高技术、信息化的竞争,因此,要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就必须抢占高技术的制高点,以科技引领国防的发展。国防知识教育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实力及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从而懂得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是重要的战斗力。学生通过军事讲座、军事理论课、军事思想、军备实力、军事战略地位等知识的学习,可突破专业知识的局限,拓宽视野,建立新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望和热情,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此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军事科学亦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军事技能教育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军事技能训练一般包括队列、射击、战术和拳术,具有很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锻炼功能。军训期间的集中训练,时刻考验着学生的体力和意志,要求学生必须在训练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按条令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达到相应的训练标准。军训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身体得到锻炼,更是一种对意志力的磨练和强化。
篇7
关键词:国防生;国防教育;途径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事关国家兴衰的战略性任务,是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统一和,对全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它的本质意义在于教育和引导全民认清形势,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关心、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打赢未来战争在全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国防生资源服务新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国防教育的途径。
一、当前全民国防教育现状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全民国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国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明显增强,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全民国防教育状况与构建我国强大国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防教育师资严重不足,许多部门缺少专职国防教育教师,一些单位国防教育部门往往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形成空架。二是国民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忧患意识缺失。我们发现过半数的各类职业的人员,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还有的认为开展国防教育主要是军队的事,与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三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系统性不强。许多地方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照抄照转上级的宣传材料,不注意结合各类人员的实际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的把国防教育等同于历史图片展;有些基层国防教育部门没有长期教育计划,国防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四是教育活动开展不够经常。不少地方和单位只是在每年9月份的国防教育日和征兵期间组织一些国防教育活动。
二、国防生服务全民国防教育的可行性
国防生是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为系统培养国防生的基本军政理论和军事技能,总参谋部为国防生军政训练设置了共计13类课程,专门制定了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高校国防生,既是地方大学生,又是未来的军官。相对于地方国防教育工作者,国防生文化水平高,军事理论知识丰富,对新知识、新事物易于学习和接受,富有激情和活力。作为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未来军官,国防生有着蓬勃的朝气和活跃的思维方式,加之特有的双重身份,国防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更具亲和力,实践表明,国防生服务全民国防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国防生服务全民国防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国防生在新农村开展国防教育的方式及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农村国防教育,既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国防生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国防教育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国防生作为国防教育师资的有益补充,与新农村结对子、建试点,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可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国防生集体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结成对子、建立试点,积极协助新农村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国防生既可以利用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在试点乡村建起“文化墙”,宣传国防法律法规、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等,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一些简单的军事技能训练,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国防意识。
二是着力把国防教育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使国防教育常态化。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国防生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不断丰富农民国防知识,增强农民的国防观念。农民群众由于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生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在开展国防教育时,内容应当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群众生活实际,让人民群众易于接受而不是产生逆反心理。教育形式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将国防知识与农村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提高大家学习的兴趣。
三是在新农村建设“军营文化室”,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国防生可以帮助新农村建立国防教育园地,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书角,向群众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国防教育书籍,定期进行更新。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播放一些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影视资料,培养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要及时了解情况,经求村民意见,按照农民的需求结合国防生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国防教育。
四是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抓住重点。青少年学生是农村国防教育的基础,国防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利用假期、暑期三下乡期间开办文化补习班,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学生补习功课,一方面组织简单的队列、技战术训练,潜移默化的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参与国防、支持国防的积极性,增强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二)利用国防生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国防教育的方式及内容
调查中发现,企业在开展国防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企业职工除了少数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用少量的时间参加民兵、预备役训练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各自的生产岗位上从事生产,不可能拿出成块的时问进行集中教育。企业国防教育在教育时间、教育形式上有其特殊性。利用国防生资源,在企业开展国防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国防教育。国防生服务企业国防教育活动时,应该充分了解该企业的文化与传统,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活动,培养企业员工的良好品质,树立积极的国防意识。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国防生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丰富的军事文化素养与企业思想文化阵地相结合开展教育活动。利用各种报刊,企业有线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开设国防教育专题节目,举办专题讲座,播放国防教育题材的影视等,及时宣传国防政策,传播国防知识。
三是将国防教育内容与企业民兵、预备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国防生可利用自身军事理论知识为民兵、预备役人员开设专题讲座,利用自身军事技能参与、指导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
(三)利用国防生在社区开展国防教育的方式及内容
社区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加强社区国防教育,对提高居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国防生资源,在社区开展国防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根据居民素质分类开展国防教育。由于社区居民在职业、经济状况、接受能力、知识结构和家庭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国防生在开展国防教育的时候,应该针对居民素质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在社区普及国防教育。如对于幼儿应该开展以尊老爱幼以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国防生可以在假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组织进行简单训练等。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针对不同居民开展国防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在社区普及国防教育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国防教育 智育功能 注意的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1 国防教育有利于克服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
国防教育的智育功能,还表现在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克服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在高等院校中存在着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考取大学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良好的,相互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但入学1~2年后,相互之间就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表现为:⑴稳步上升;⑵波动不定;⑶急剧下降。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差异大,即非智力因素形成的障碍直接影响了智力的发展,这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国防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军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抑制和克服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的不良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国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和知识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这有利于克服思想及智力障碍对学习的不良影响;其二、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即紧张又艰苦,它使大学生的意志得到了磨练,身体也得到了锻炼,这有利于克服意志障碍对学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其三、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所具有的整体性,相互性,一致性,使大学生们受到了教育和感染,进而有利于克服人格障碍对学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其四、军事教育,特别是军训中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和纪律要求,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有利于克服行为习惯障碍对学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总之,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在提高思想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克服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智育的不断发展。
2 实现国防教育智育功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防教育以其特有的教育方式,在高等院校的育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与关注。但真正实现军事教育的智育功能并达到育人的目的,首先是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军事教育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军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提高对大学生军事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军事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大学生军训,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是落实国防教育的具体形式,这项赋予高等院校的光荣使命,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它不仅是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把军事教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全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加强领导,是搞好军事教育的关键。军事教育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为此,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和组织机构,并建立有效的组织指挥系统。各级领导都要关心这项工作的开展,经常深入到工作第一线,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齐抓共管,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搞好大学生军训工作
军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军事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搞好军训工作,首先要在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其次要加强骨干力量的配备。军训工作的实践证明,校内参训干部和承训官兵的素质高低,人数多少,直接影响着训练的质量和军训的效果。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第三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军训氛围。这方面一是要加强管理,严格制度,一切按照条令的要求,不搞特殊化;二是军训期间,要坚持集中就餐,集中住宿,强化管理,让学生全面体验军训生活;三是要根据大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快的特点,抓住训练的难点和重点,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四是要坚实持开展会操、讲评、评比、评优等制度,调动训练的积极性;五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军训工作,表彰好人好事,激发训练的热情。第四要坚持训教结合,处理好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切实加强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训练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合理地安排教育时间和内容。并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开展理论学习,进行优良传教育、形式任务教育、做合格社会主义大学生教育等,要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军训的各个环节,以保证训练工作顺利进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2.3 抓好学科建设,促进国防教育工作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已经摆到了重要位置,有的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规划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因此,我们首先要从提高认识入手,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协调发展;其次要培养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形成学术梯队,改变目前在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不适应、不合理等现象,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三是要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逐步形成一个内容新,结构合理、门类适当的,符合国防教育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四是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深化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确立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加强教材建设,努力使国防教育学科的建设适应学校发展和育人工作的需要,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
篇9
关键词:尚武精神,;武术;中华民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8-02
一、“尚武精神”的内涵
尚武精神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情深义重的侠客精神,广泛汲取精髓的学习精神,和谐发展的道德思想,马革裹尸的爱国精神。
1、战争角度分析
尚武的实质以战止战,达到震慑目的,并不是表面意义的好战。在长期以来,“尚武精神”都被看作是民族和军队的精神脊梁,希望军队对内崇尚武事,而对于每个军人自身可以拥有勇敢、忠诚、奉献、居安思危等性格特点。“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者也。”这是梁启超就总结千百年来对尚武的总结,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我国近百年来也不停出现无数的英雄伟人。他们视国家命运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历史的大舞台上,留下了自己最美的身影。
2、武术文化角度分析
“尚武精神”,是历经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特殊文化沉淀,在步入了现代社会新时代之后,依然发展不朽,内蕴博深,被众多智者、学者无限赞赏和推崇。“尚武精神”所蕴含的精神文化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即仁、义、勇、礼、忠、侠。“仁”作为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推崇的是“以仁为本,其为轻,仁为重”的理论境界。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有言:人类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有一颗“仁”心,更能自我塑造一颗“仁”心。“义”与“勇”分别为儒家和兵家提倡的德行理论。古往今来,有“义字当前,理该重视。勇往无前,备受赞赏。”如今的“义”、“勇”教育思想也正是很好的诠释了“重义轻利,见义勇为”这一说。“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都被冠以“礼仪之邦”,而我国也正是一直延续着自古推崇的的传统美德,宽以待人,诚信为本,尊师重教等精神广为流传,并纳入基本礼节要求,是习武人士的统一养道论之基本。而尊师重道更是自古武者的首要传统礼节。“忠”即指“精忠报国”中的忠诚,身心一致忠于国家,忠于思想,忠于人,这是尚武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侠”之本色即为气节,正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尚武之人侠之体现,并且重承诺,生死不屈。“侠”之灵魂即为义,“侠”之根本即为武。“侠”就是尚武之人有为的体现。
3、民族文化精神角度分析
“尚武精神”隶属于民族精神领域,而民主精神并非只有武术精神,但尚武精神却是有着其它无法比拟的独特内涵,是专属于武术领域的精神文化。李斌与《论武术精神》一书中有谈及,武术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起源于几千年前,历经历史长河仍奔流不息,受到几千年民族精神的文化灌溉,是经过历史进化和沉淀的精髓,同时也推动了民族精神的培养和定型。中国武术在讲究武道技巧的同时,更为注重的是品行,从古至今,武术传承传授的不仅仅是武,还有德,即武术精神。这是极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另类精神文明,奠基了武术精神的发展道路,经过国家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不断的碰撞和磨合,也为武术精神的养成提供了先决条件。而武术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个人的武德修养。讲究的是谨遵“尊师重道”和“孝悌仁义”原则,是每个武者必需的修养。武技必然重要,但德行不可或缺,需要做到武德并修,方能圆;(2)二、集体的道德观念。讲究的是以“扶危济贫,除暴安良”为荣,谨遵“公正”和“义勇”,是所有武者该具有的观念;(3)爱国主义精神。讲究的是谨遵“精忠报国”思想,是每个武者和武术组织必备的精神,实现的是“修身,爱国,奉献”的思想境界。
二、“尚武精神”在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价值
“尚武精神”的价值是人们通过武术行为或者从理论上主动感悟“尚武精神”的内涵,进而形成的与“尚武精神”的价值取向较为一致的价值观念,并能将这种价值观念正确合理地用在生活各个方面,从而形成有益的个人和社会效应的客观存在。由于“尚武精神”所能影响的受众和社会阶层较为的广泛,为了使本研究更为地深入,故本研究将“尚武精神”影响的对象控制在当代学校无数教育上,并以此为研究起点,来深刻地把握“尚武精神”的价值。
1、培育和振奋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历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不断进化和沉淀,是经过各民族精神文化的不断碰撞和磨合,最终养成的特殊精神文化。在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民族精神起着维持、平衡、指引以及促进的作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粹,诠释着民族活跃的生命力、丰富的创造力以及稳固的凝聚力,书写的是民族共存发展的灵魂核心。
作为一个民族,要维系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就必须要有着自己独特的蕴含着文化精粹的民族精神,“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浓缩,是民族精神最直接、最突出的展现,是培育和振奋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的最佳工具。
2、有助于学校武术教育和中国武术体系的发展
武术是专属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底蕴,承载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传承,需要永不停歇的传承下去,随着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因此,武术成了学校体育教学项目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太多的高科技慢慢浮现,而蕴含着民族气息的武术教育却逐渐被冷落,武术发展收到了阻碍。正所谓民众要在社会上生存的自在,必须要有思想,而国家要在世界上展露,就必须得靠教育。而中国武术能顺利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学校的教育,关乎着武术发展的命脉,学校教育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可塑性,能够很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但中国武术缺乏的就是被重视。
“尚武精神”这一精神教育素材不仅是促进学校武术技术教育和激发学生习武热情的内容,更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民族传统文化及国防思想教育的优良内容。“尚武精神”的内涵和用处若能被社会所认知,其价值必将得到最大化的发挥。首先,“尚武精神”这一以武术为主要载体,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一旦得到广泛认可,将引起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武术管理部门的重视,进而采取措施促进“尚武精神”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尚武精神”在学生中的弘扬会促进学生对武术及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有利于学校武术教育内容和质量的提高。最后,最重要的是如果学生自己完全理解了“尚武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所在,他们将会主动接受并培养“尚武精神”,促进自身全面健康发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承,进而使学校武术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实现相互促进的最佳效果。
3、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资源
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具有新生创造力的社会。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将对知识、劳动、人才以及创新的尊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这几项内容。也同时是增进社会活力的重要基础。
“尚武精神”是从武德和勇武中提炼出来的社会公德和民族精神,是习武之外的人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并进一步时间和感悟的。况且又有学校武术教育这一极佳的传播途径,如果能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添入“尚武精神”的教育并弘扬,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为学校国防教育提供精神和物质资源
国防教育是抵御外来侵略、颠覆敌对势力、保卫以及捍卫国家的重要保障。国防教育的建设,需要全民参与和提高认识,让大家多参与有关国防建设的社会实践。国防教育主要分为提过国防技术技能、促进国防知识宣传和怎进人民对国防重要性的认识。立足于强身为国,提高国防意识,形成卫国兴邦的共识,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和平年代,居安思危,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的朴素理论。并且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领土纷争不断。
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及民族凝聚力是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大事。相对的和平,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越是处在和平时期,越要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小学、高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教化育人、强健体魄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我国的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只是停留在肢体技艺的传播上,而且项目和内容过于简单划一,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更是只朝着国家政策偏向的竞技武术目标发展。严重缺乏对武术文化,特别是“尚武精神”的认识和传播,很大程度上泯灭了武术这一“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传统文化项目的教育价值。
国防教育的内容中的国防精神教育和国防技能教育是最为重要和突出的。而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教育的核心。而且,“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思想的,它与国防精神教育相契合,是非常好的精神教育资源。中国人的尚武精神与国防教育互为支持,国防教育需要尚武精神的发扬。中国的国防教育离不开体育和武术的有机结合,并作为表现方式之一。学校组织的武术教育如果能与武术完美结合,并结合独有的尚武精神,无疑可以推进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并增强国防实力。
三、总结
五千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足以告诫国人,没有爱国奉献精神的民族只能让人民受苦受难,并被世界所摈弃。
尚武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强大支柱,经过历史车轮的磙碾依然一枝独秀,奋发不息。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这种精神将向奥运火炬一样,薪火不灭。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有义务来继承尚武精神衣钵,并通过学校这个组织和平台,把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可以说尚武精神是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本。也是形成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
因此,学习“尚武精神”不仅仅是为了给予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了尚武自强的基础,更是为了达到强国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建营,邱丕相.武术精神的历史演变及21世纪发展的新趋势[J].体育学刊,2008.10.
[2] 郭守靖.文化学视野下孔子的武术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
[3] 乔凤杰.论作为武术精神的自强不息[J].中州学刊,2007.1.
[4] 刘涛.论武术精神内涵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在21世纪的新拓展[J].中华文化论坛, 2009.3.
[5] 李 斌.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J].搏击,武术科学,2005.5.
[6] 李岳兵.浅析传统武术精神对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8.8.
[7] 温 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9.
[8] 于 江.和谐理念与尚武精神的内在统一[N].中国国防报,2010.
[9] 田卉群.尚武精神的逆反[N].北京日报,2007.
[10] 吴永杰.“尚武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传承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11] 吴永杰.“爱的武术”合气道[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67-70.
[12] 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
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军事理论课 兴趣培养 提高途径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应有兴趣,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以保证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编制学习兴趣问卷
要提高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找出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兴趣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此,我们参考查阅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问卷[2],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军事理论课的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很难让他们产生兴趣;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上述原因,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二、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
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的产生是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心情愉快地参加学习,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明白:“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1]。重视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1]。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军训工作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军事理论课是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3]。
其次,我们定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一是组织学生到附近部队参观,与部队官兵交流,同时邀请部队教官进行授课。参观前我们让学生准备好问题,有不懂的地方参观时可以随时向部队官兵请教。通过和部队官兵的互动交流,学生对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学习兴趣比原来浓厚。二是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三是邀请一些军事理论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用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国防的重要性,明白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
三、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4]。军事理论知识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发展[1],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与世界政治军事密切相关,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知识流,充满了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特别是许多热点问题值得跟踪关注[1]。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新事物,但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兴趣不浓,自控力比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而军事理论课内容广泛,如果不作调整全部讲授,则高职院校学生很难全部掌握,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军事理论课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删减与时展不太适应的内容,通过网络、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关注最新的国防信息及世界军事发展动向,对热点问题进行跟踪关注,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调整后,学生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对一些热点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收到预期效果。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多讲一些和学生专业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对教师所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因此我们对教学方法作了改进,具体如下:
1.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军事理论课内容广泛、理论抽象、历史跨度长,同时具有非常突出的时代特征,而大学生很难有机会亲眼目睹战争场面,因此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传统的板书、录像等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现代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制作了高质量的课件,让文字、声音、动画、图像融为一体,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了,使历史的内容具有了时代感,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校园网等教育设施,以校园网为平台,建立开放式、全天候、科学高效的教学信息系统。军事理论课全体教师实现信息畅通、数据共享,教学计划、课程编排、课程设计、成绩管理等工作都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们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和完善军事理论教育网站,将相关课件资料在网站上公开,为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提供良好条件。
2.建立军事理论课QQ群或微信群
为更好地和学生交流,我们每位军事理论课教师都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建立QQ群或微信群,要求所有学生加入。在群里,学生有问题可以单独和老师交流,也可以师生一起讨论。老师和学生将收集到的最新军事动态及时在群里,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跟踪,对群里的信息通常是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群里人气很旺,一些原本对军事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受感染后开始关注军事理论信息,有的还积极参加讨论,从而提高对军事理论课的兴趣。对在群里积极信息或讨论的学生,老师及时表扬,并给其平时成绩加分,这样做后群里信息和参加讨论的学生越来越多。
3.课堂上加强和学生的互动
课堂上如果自始至终只有教师讲授,不和学生互动,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军事理论课一般是上大课,班级多,学生人数多,上课时学生注意力更难集中,因此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首先,每节课我们都会提一些和上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是随机选取的,学生问答问题的态度、正确率等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由于是随机选取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要回答问题,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否则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对回答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平时成绩加分;对暂时未回答出的学生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回答出。除了教师向学生提问外,我们规定学生必须向教师提问。每次上课结束前我们会告诉学生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先预习,有问题整理好,等到上课时向老师提问,也可以根据老师讲课的情况临时提出问题。对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不管提的问题怎么样,平时成绩都给加分。有时学生提的问题比较多,课堂上不能全部回答,我们就让学生把问题放到QQ群或微信群里,课后一一给予解答,对在群里提问的学生同样给其平时成绩加分。其次,我们会不定期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部分章节的内容。讲解内容我们会提前通知学生,讲解前从自告奋勇的学生中随机选一位上台讲解或直接按学生学号请上台。对上台的学生视讲解情况给其平时成绩加分。通过上述互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
4.定期举办PPT竞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定时举办PPT竞赛。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就所学章节的内容制作10―15张PPT,每组推选学生上台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根据PPT的制作质量和演讲效果评选出前三名,给参加的学生平时成绩加分,不同获奖名次加不同的分。如中国国防一章,让学生制作了中国为什么要建造航母的PPT,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查找资料,组织制作PPT和课堂讲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章军事思想,让学生制作失败的历史教训的PPT,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效果显著。
五、结语
通过上述各种措施,学生充分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大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积极和老师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纪律也比原来有所改善,课后学生及时预习新课,查找相关内容的资料,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取得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晓昌,张政文.军事理论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前言1、1-3、5.
[2]黄湘.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问卷的初步编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