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心理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教育;成长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重要性
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很迅速
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小学生在注意力方面、记忆方面、以及学习兴趣方面和思维方面发展的都很迅速。有些学者发现在7~10岁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为30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随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注意力范围慢慢扩大、脑子的灵活度越来越强。所以在给不同阶段的年龄的小学生上课时,要适当调动气氛,活跃孩子们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快乐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使之让孩子们在心理健康成长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更是变化的非常快,例如在低年级的孩子们喜欢画画,三年级的孩子们就开始独立喜欢足球、跑步。在记忆方面,低年级的孩子们只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事物,在不经意间去记忆一些自己脑海里的“回忆”,然而高年级的孩子们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记住自己想要记住的事物。所以,当作为一名教师授课时,我们应当明确听课人的年龄在哪一个阶段,只要这样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才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吸收知识,更好的利用小学生心理发展很迅速这个特点。在思维方面,低年级的孩子们只停留在形象化思维上,是比较具体化。高年级的孩子们则有了逻辑思维,并且非常抽象。这些差异都非常明显的说明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迅速性,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留意孩子们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他们的心理教育与他们的健康成长。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及开放性
正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应更加重视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孩子的成长。所谓的“开放性”指孩子们在与家长老师交流时,心理活动表现的非常明显,不善于伪装甚至不会伪装,这是作为家长或者作为老师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极好的机会,更好的引领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生这个阶段发展还在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品德及心理健康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时间段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抓住小学生这个时间段,发展他们的心理,让孩子们健健康康的成长,多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想法,明白孩子们真实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具有可塑性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受到影响,包括环境的影响、事物的影响,不过心理影响至关重要,受到正面影响时,人们会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受到负面影响时,则可能会悲观摧毁一生。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出来的可塑性较为明显。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孟子的母亲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让自己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位伟大的母亲将家搬迁了三次,孟子的母亲这样做就是在朝着有利的环境方向发展,更好的影响孟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孟子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代大学问家,与他母亲的正确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要重视孩子们现在这个成长的黄金阶段,重视孩子们的心理教育,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成长,将孩子们塑造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小学生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家长、老师、学校、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主流。但家庭、学校、社会带给孩子们的压力却没有减弱反而在与日俱增,使得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那么学校和家庭如何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与孩子们的成长呢,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浅见。
二、小学生心理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容易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现在一个家庭里,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里的宝贝,家里的老人格外疼惜,孩子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不能说是爱因为那是溺爱。在他们的成长中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和教导,难以完成别人给予的任务,也很难独立完成任何事情。这些已经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了,这一心理问题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们成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学校和家长总是以分数论英雄,用分数判断一切,使得原本属于孩子们的自强、自信、乐观等渐渐朝他们远去,让小学生渐渐地走向心理不健康之路。
2.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作为家长必须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家长的行为、习惯、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多方面都时刻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必须提高自我素质,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在生活中要懂得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与方法,才能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校要帮助小学生分析他们的有点,消除自卑孤独的心理,正确作出评价,发挥孩子们的特长。要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消除敏感与脆弱的心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自控能力,克服消极的情绪,摆脱悲观失望。整个社会也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小学阶段是人生发育最初的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兴趣都是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各种潜能的开发也是在这个阶段初步开始,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小学生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每天认识自己多一点,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做无所谓的抱怨,不要容易受到消极性的诱惑。由于年龄的原因,父母应给予多一些的引领,孩子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认识往往是比较粗糙的认识,在这时父母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加从分认识自己。
当今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的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薛喜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叶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3]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2
篇2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教室里设置心理话投信箱,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有大爱之心应该真正的去爱你的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才发育以及学习的最重要场所,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理当成为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作风以及对孩子特定的培养目标设定都能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影响,众多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家都将他们的研究从对家庭环境的分析着手,这是由于通过家长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有意识或者有规划的对孩子的家庭生活进行指导和说明,以此来提升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并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认知能力,最终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下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并给出可行的家庭教育措施。
1 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
1.1错误的培养目标导致心理发展缺陷
“望子成龙”是我国普通家庭父母亲的普遍希望和培养目标,具体到家庭教育中,首要的就是要学业有成。因此,当前家庭教育的目标仍然是从抓紧孩子的教育开始,但是这不可避免的培养出一些只会学习的机器,而在心理方面却没能有多大成就。根据当前普通高校的统计数据,众多高校每年都会有学生轻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大学生在多年的成才过程中由于家庭对其心理发育的忽视,导致其心理素质低下。追根溯源,错误的培养目标是很多少年未来悲剧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家庭重视对孩子智商的培养而忽视情商的教育。
从另一方面而言,家庭教育中给孩子设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也成为当前家庭教育失策的重要表现。以学习成绩为例,很多家长会对学生提出一些好高骛远的目标,导致孩子一直处于失败的过程中,内心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青少年因此而出现抑郁症的病状。
1.2恶劣的家庭环境造成心理发展畸形
很多儿童会因为家庭生活环境的恶劣而具备一些恶劣品质,这是一些不良行为出现的根源。良好的生活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但是我国很多家庭没有做到这一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居民生活节奏悄然加快,造成很多人心理压力过重。心理压力过重的人群仍然以年轻的夫妇为主,再加上成家立业本身带来的压力,很多年轻的家庭并不具备孩子成长发育所需要的良好条件。
1.3不合时宜的教育态度引发孩子心理发展滞后
由于传统挂念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我国很多家庭教育在教育态度上出现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极端,一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二是对孩子的绝对专制。对于溺爱而言,它容易造成孩子自我克制以及自我生活能力的缺失,在未来的成长中仍然会过分的依赖家长,极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人际交往出现故障。而专制型的家长动辄对孩子施以棍棒,长期的教育使得孩子养成惧怕的心理,但是其反抗会令人防不胜防,最终导致悲剧的出现。
2 改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2.1转变教育挂念,正确设定目标
科学的教育观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专著于孩子的课程学习成绩。因此,监护人在对孩子设定发展目标时一定要本着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原则,根据孩子的个性来改善教育效果。除了对智商的培养,家长还需要对他们的情商加以关注,促使他们形成优良的品质以及生活态度[2]。转变教育观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年轻的父母应当努力加强对心理知识的学习,改善家庭教育状况。
2.2加强沟通,塑造优质环境
沟通是完善家庭环境的很好办法,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才能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并及时制定改善措施。具有完善沟通机制的家庭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家庭对立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适当的减少和消化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这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3转变教育态度,采取科学教育方式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把握度的原则,既不能过分的溺爱,也不能专制到底。民主教育是当前家庭教育方式中比较流行的选择,这一方式能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塑造出一个互相尊重以及有序的沟通和生活方式。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父母将其引导者的作用发挥出来,取消包办和专制,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信以及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比拟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会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要做到上述一些措施,还需要以身作则,充当孩子的榜样,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这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尝试比较早,可溯及到10年前,她主要是设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归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培养积极进取,活泼开朗,自信自强,自主自立,耐挫、抗挫的良好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素质。1999年,她的孩子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并且在大学就学期间任学生会主席,品学兼优。这位母亲回顾说,她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对儿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强化理想教育,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的理想教育,认为这是“对牛弹琴”。其实,孩子也有理想,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奠基阶段,也是理想的萌芽阶段,如果教育得法,引导正确,对形成今后积极的心理品质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马卡连柯在阐述他的著名的远景教育原则时指出:培养一个人,就是要培养他获得未来美好前景的道路,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景,用自有的前景,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景。孩子的理想是不断更新的,他对谁有好感,就会向谁学习。这位母亲对孩子的读物把关很严,小学阶段,就陪孩子到新华书店购置上百种小画书,都是利于儿童成长的。中学阶段,他们家里共购置了上百种青少年读物都是有讲究的,孩子生活在书的海洋里,受到知识的熏陶,逐渐形成了理想。他的理想是从读《干什么事最快乐》形成的,他读过动物的对话后,朦胧得体会到干自己能干的事最快乐,逐渐养成了为小伙伴服务最快乐的意识。
二、注重赏识教育,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当今家庭,孩子受到家长的娇惯,变的懦弱,不想做事,缺少自信,在任何家务事面前都说“我不行”。造成新一代人的依赖性病根还是家长,家长不让孩子做事。孩子自小帮家长做点事,家长说是“帮倒忙”,不让他们做。这位母亲可不这样做,她读过十余种心理学书籍,有意识地在孩子身上实验,做家务都让孩子在身边。孩子模仿做,就给予表扬,哪怕包饺子时他抓面,种菜时他埋菜,这位母亲都给予赏识,并教孩子把事做好,使孩子养成敢于动手的习惯。所以,孩子在家里有多种爱好,养乌龟、养金鱼、种菜、种花,在报刊上经常发表写实文章,我想是与他敢于实践,学会研究有关。孩子做事时从不说“我不行”,一般都说“我能行”、“让我试试”。心理学家认为,“我不行”是一种负信息,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总是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塑造出来了。而“我能行”是一种正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总用正信息来调控自己,一种“我能行”的形象也就不知不觉地被塑造出来。在孩子“我能行”时,家长给予赏识,就能巩固孩子的自信自强的心理。
这个孩子把“我能行”的心理迁移到学习上,上课发言踊跃,敢于实验。更让母亲高兴的是,孩子刚进入大学时,学校召开竞选干部演讲会,让学生主动上台,她儿子很自信地走上讲台,果然演讲获了奖,展露了才华,被选为学生会干部。
三、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
这位母亲说:“在家庭中,全家人活泼开朗,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全家人常在阳光下游戏、星期日采标本,全家人动手布置家庭报栏,整理图书等。邀请几家亲戚孩子来家开赛诗会、歌咏会、作文讲评会,给孩子发奖品。在愉快的家庭活动中让孩子长知识,增才干。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家庭课堂不是家长教孩子,而是孩子教家长,儿子模仿老师的样子,给我们讲数学、讲故事,我们听得很专心,孩子讲得很起劲,我们每次都夸他讲得好,儿子兴趣就越来越高,经常这样活动,儿子在快乐中复习了功能,提高了说话能力,消除了胆怯恐惧心理,形成了后来的大方活泼、开朗的性格。”做家长的以愉快乐观的心境,引人入胜的方式,饱含情理的语言,全身心的投入,真可谓是对孩子尽到了教育之责。
四、引导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心理品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依赖程度越高,其承受力就越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呢?这位母亲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家里添置物件都征求孩子的意见。每逢寒暑假,让孩子负责一两周的家政管理,发给其家庭生活费,让他拿计划,让他买菜买粮,他居然在一两周里把家庭生活搞得有条不紊。平时孩子的生活也让其自己当家,自己选购衣服,自己招待同学,做母亲的只给适当的建议与配合。孩子有了缺点,他们在家庭民主会上适当提出,让其自我矫正。不断学会自我评价,每周都自己量化了成绩,并在自己房间里的“自我表现量化图象”上标上点和曲线,自己约束自己。她从来不干涉孩子的正当秘密,让孩子自己有一片“小天地”。
五、重视挫折教育,培养孩子耐挫抗挫的心理品质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各种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生理上的伤害,也可能变成站起来的动力,关键看孩子耐挫力的程度。
篇5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心理咨询技术培训班,内容是介绍某咨询疗法在现实中如何应用。培训回来后,拿着厚厚的一沓资料,准备学以致用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新的技术,真的能算得上是一种疗法吗?
著名的教育家陶宏开以解决网瘾问题著称,他也因为这个名气被媒体陷害了一把。一次,某家报刊办了一个网瘾问题讲座,台上有包括陶宏开在内的几位专家,主持人叫了两个网瘾少年上台,请陶先生当场解决!
结果可想而知。不要说解决,双方连对话都难以进行下去。于是有媒体笑称:网瘾专家败走麦城。
毕竟,让陶宏开成为事件的主角,多少有些不厚道。因为他不是心理咨询专家,而是位教育工作者。他本来就反对把网瘾当成疾病,而是只把它当成一个教育问题。
如果做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工作,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一个来访者坐到你面前倾诉时,你一边保持关注姿态,一边在心里不以为然,“这算什么问题呢?不过就是有些错误的观念罢了”。
“追求成长”、“助人自助”,这些口号心理咨询师们耳熟能详。如果刚刚加入这个队伍,第一节课上老师就会给我讲到这些宗旨,但很少有人思考,这是医学的目标吗?哪个泌尿科大夫,或者心血管病专家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他们都是自己动手来解决病人问题,病人只需配合医生的指示:要你站着,你就不能坐着;要你服三天药,你绝不能服两天。相比之下,没有一种心理咨询技术可以这样严格地控制“病人”,最终达到效果,反而还得由来访者自己去解决问题。那么,这些被称为“疗法”的技术真的是医术吗?
“疗法”这个称呼是不能随便授予的。在发达国家,一种技术要想上升为“疗法”,必须经过许多关才能判断它是否有效。
首先,判断一种“疗法”是否有效,要考虑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许多疾病不用任何治疗是可以自愈的。夏天吃坏了肚子,不去治,也不会拖到冬天;冬天得了感冒,完全不理睬,也不会拖到夏天。当然,它们有可能加重,但大部分情况下身体可以直接治愈这些小病。
除了自愈能力,一种疾病还可能因为治疗以外的因素而痊愈。比如,一个营养不良的人,医生并没有看出病因,开了其他的药,过了一段时间,病人的营养跟上了,病自然好转,但并不是医生开的药起了作用。
把这些因素排除掉,还要考虑这种技术体系的作用是否属于“安慰剂效应”。它是真有用,还是只提供了精神安慰。“生物磁力”、“外气发放”这些在物理上已经被检验为并不存在的虚假事物,确实对许多病人有效。
此外,还得拿出统计数字说话,并且考虑方法带来的副作用。经过如此长时间的严格检验,一个疗法的诞生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也可以用这种严格的程序来衡量所有的“心理疗法”:许多心理疾病本来就能自愈,环境在心理疾病的形成和变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咨询师的身份就是“安慰剂”,即使真有效果,如果咨客对咨询师产生依赖,仍然属于副作用……可是,在心理咨询界,却是从精神分析开始,经过患者中心疗法、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到现在派生出音乐疗法、叙事疗法、绘画疗法……五花八门的,据说总数多达四百余种,全是发明人说它有效,它就有效了,从未经过什么检验程序。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其实根本没拿它们当医术?“疗法”只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
当然,我并不是要否定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比如,一个人心情不好,经过咨询师的劝说,解开心结,满意而去。但它就因此该被称为是“治疗”吗?通过谈话,改变了别人的想法,这不正是一种教育吗?
现代心理咨询业从精神分析开始,最初是由一群以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科医生创立的。草创之初,他们的科学武器都来自于医学,只能用医学术语解析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而用医学术语标识自己的工作方法。直到今天,心理咨询业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医生手里。尽管不少非医学背景的咨询师反复声称,“我们不是大夫,心理问题不是病”,但这类声明没多少实际意义。
在这种话语模式中,首先便要把各种心理问题统统称为“病”。这个名单现在越来越长,已经包括了诸如“处女情结焦虑症”、“恐艾(滋病)症”等稀奇古怪的名称。有“心理疾病”的人自然是“病人”,能够解决“心理疾病”的方法,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心理疗法”。
实际上,许多心理咨询技术,我看更像是“教育法”。
从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咨询的目标就被认为是引导来访者完成他未完成的成长问题。在咨询师看来,由于种种原因,来访者的成长过程被“固着”在人生较早的某个阶段,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他们就是要让来访者再次成长。以“成长”而不是“病愈”为咨询的目标,这不正是一种教育吗?
在前苏联心理学界,因为有巴甫洛夫这样的行为主义传统,他们一向以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原理来看待行为问题。许多在西方被称为“心理疾病”的现象,在那里被认为是错误的。可现在国内学界言必称西方,前苏联的许多学术精华被忽视了。
篇6
业主:珠海市信息中心
开发建设单位:珠海市信息中心、中国电信珠海分公司
项目类型:共享协同平台
一、业务需求背景
珠海市政府大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是目前市政务网络的中心机房,其各方面的条件已不能满足现有业务的需求,尤其是在资源整合方面,与现有需求有较大差距。珠海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网络交换中心的建设是为了满足现有电子政务业务的需求,也是为了保证该市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将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标准化,为实施珠海市电子政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的建设及运行,将加强对全市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减少重复建设和节约成本,促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政府信息资源的充分发掘、整合、共享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二、项目设计
珠海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网络交换中心(以下简称交换中心)将主要实现三大功能:第一,以交换中心为中心,构建覆盖全市的珠海市政务外网基础网络平台;第二,建设珠海市政府各部门的资源目录服务体系以及构建在目录服务体系上的资源管理系统;第三,为全市各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专业的数据中心服务。
交换中心具体建设内容及实现的功能为:
(1)网络交换系统。包含数据中心的局域网建设、城域网建设与互联网接入三部分内容,其中局域网建设分为核心交换层、分布层以及接入层。
(2)目录体系与资源管理系统。尽量采用XML技术,并根据珠海的实际情况建立目录体系与资源管理系统。
(3)数字认证系统。包括:证书审核注册服务、证书查询验证和密码服务。根据广东省统一部署,逐步建成全市统一的安全支撑平台。
(4)存储与备份。采用SAN与NAS结合的存储解决方案,分别利用各自的优点,实现大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数据存储。
(5) 建立公用数据库环境。公用数据库环境主要用于存放涉及全市的公共数据资源,同时也为重要的应用提供数据库方面的支撑。该期主要建立的公用数据库系统有SQL Server和Oracle。
(6)建设数据中心网络交换冗余系统。该项目建设主要是扩充核心交换部分,形成核心交换的冗余。
(7)建设核心应用服务区。采用小型机和双机热备,初步建成核心应用服务区。
(8) 开展数据交换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的建设。为了推动应用,作为试点将在交换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具体建设若干应用项目。
(9)网络安全。为防止网络外部用户对网络系统可能的攻击,以及防止网络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可能的攻击,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方法有防火墙、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防病毒软件。
(10)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故障管理、网络设备配置管理、网络流量的分析和规划、服务器和应用的性能监测、安全管理等。
(11)托管服务。建立起能为珠海市党政机关提供可靠、安全的托管服务。
(12)管理和运作体系的建立。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建立起符合政府运作和市场运作的运作体系。
(13)建立相关技术和数据规范。对于涉及全市电子政务技术和数据方面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技术和数据规范。
三、项目研发进度
第一期建设进度:
2003年8月至2003年10月,需求调研,产品考察,制定建设方案;
2003年11月至2003年12月,准备标书,采购招标;
2004年1月至2004年2月,机房整修,设备安装调试,建立管理体系;
2004年3月至2004年4月,系统投入试运行,完善管理体系,建立运作体系,为部分应用提供数据和托管服务;
2004年5月至2004年6月,系统投入运行,完成政府外网中心机房的转移,开展应用系统建设,进行人员培训。
第二期建设进度:
2004年6月至2004年9月,调研,详细实施方案制定,准备招标;
2004年10月至2004年11月,采购招标;
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设备安装调试,技术人员培训,相关技术规范制订,开展应用系统建设;
2005年3月至2005年5月,系统投入试运行建立运作体系;
2005年6月至2005年8月,系统投入运行,完成相关技术规范的制订,完成应用系统的建设。
第三期建设已制定好建设方案,正在进行中。
四、CIO的作用和贡献
CIO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珠海市的信息化建设,他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珠海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他们
高瞻远瞩、开拓创新,刻苦钻研有关电子政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推动珠海市的电子政务工作,主持建设了一系列电子政务建设项目。
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市信息中心在CIO的带领下对交换中心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总体框架及建设方案。在交换中心的建设过程中,CIO认真学习国内其他城市类似项目的成功建设经验,立足于使用国内外成熟的产品与技术,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拓展空间。
CIO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在项目建设中认真负责的态度、虚心好学的精神,是项目顺利开展和成功建设的重要保障。
五、项目效益评估
⒈社会效益分析
交换中心的建成切实提高了珠海市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标准化,为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珠海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⒉经济效益分析
交换中心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主机托管服务和虚拟主机服务,避免了各个政府部门重复建设机房,大大降低政府的整体信息化运作成本。目前交换中心已为发展和改革局、监察局、公安局等18个政府部门,36台服务器设备提供了可靠的托管服务,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那么,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一、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子女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长的影响和感染,有一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父母对子女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要时刻以身作则,注意言传身教的巨大影响力。家庭生活内容要丰富多彩,教育方式多样灵活,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生活,不要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孩子的发展是有自身规律的,身体、心理、智力等的发展也是如此,许多家长因为不懂家庭教育的真正含义,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和心理问题,家长往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然而往往事与愿违。
权威性、丰富性、感染性和灵活性是家庭教育优势所在。孩子在家长面前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不需要在家长面前来掩饰自己的不足、缺点,他们期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誉。家庭也是孩子的天然避风港,当孩子在社会上遇到困难和疑惑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家长进行沟通,以获得理解和支持。这就要求家长能够准确、全面地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状况,以便于及时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二、做好孩子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作为家长必须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抓好关键时期的教育。
孩子心理发展关键期:一是儿童时期(小学阶段),二是青春期(中学阶段)。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青春期阶段父母不能帮助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家长的沟通和对孩子的尊重很重要,不听孩子的任何解释、偷听孩子的电话、翻看孩子的日记、对孩子的早恋只会管而不去疏导、很多事情从不与孩子商量,在这样狭窄的空间里长大的孩子心理是不会健康的。
有的孩子父母离异,由于各自组建家庭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环节的严重缺失。例如,我校有位学生父母早年离异,谁都不愿管他,认为他是累赘、是负担,致使孩子对谁都没有任何感情可谈,到了最后谁的话也听不进去。长大以后更是无人管教,每天出去和社会上的人在一起,有钱就花,没钱就抢,更别提学习会怎么样了,他是我们班上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每天为了他,教师多操了不少的心,可收效甚微,你看,家庭教育不好的“威力”是多么的大呀!到了后来,他索性就不来学校了。
我们作为教师,在言语上感动他,在行动上温暖他,在思想上教育他,在知识上帮扶他,可就是挽救不回来他学习的心,真的很可惜。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
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应是民主教养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父母不任意干涉孩子的活动,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爱护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疏导和引导。实践证明,营造民主教育的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气氛对孩子性格有很重要的熏陶作用。通常有两种类型的家庭气氛:一是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二是小吵不断,但有一定的感情依恋。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在成长中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宁静和谐的家庭气氛,会使孩子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而气氛紧张的家庭,则会使孩子长期处在提心吊胆、极度不安中生活,形成忧郁和情绪不安等性格特征。我们呼吁这样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要努力营造宁静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未成年孩子的精神支柱,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用以模仿的榜样。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父母起着主导作用:一是要注意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对世事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平常的心态,乐观豁达,积极进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与人和睦相处,尤其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影响。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性格。二是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父母要以身作则,常读书看报,追求新知识,用勤学精神影响孩子,为孩子营造家庭读书学习氛围。
父母文化素养的高低与孩子在校学习成绩的优良与否成正比。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父母,大都懂得并善于以正确的教育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些父母一般都勤奋好学,有一种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这样的家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钻研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长期影响和熏陶下,孩子很容易养成爱好学习、追求知识的良好习惯,这对推动孩子成长进步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父母不仅要以正确的教育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还要努力以自己爱好学习、刻苦钻研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感化孩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来自父母的“无声的教育”,它能起到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予孩子较大的空间。很多时候父母过多的爱所带来的不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是一种发展空间的缩小和压抑。一份尊重孩子的态度,一个适度放松的心情将会给孩子和自己带来较大的呼吸空间,从而换回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他们思想中出现的某些偏见随时随地进行疏导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就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身心健康。
四、家长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存在个体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想类型差异、兴趣爱好差异等,有些家长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自己孩子的弱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取代的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家庭教育的弊端就是存在着局限性。一般情况下,家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家庭教育受教育者总体质量的高低。并且由于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科学教育方法培训,不懂得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只是以感性和经验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同时,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形成落差而心情失控,就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不利影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比较粗暴,只懂得惩罚、讽刺、挖苦,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的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是及其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教育方法,孩子犯错误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并给予更多帮助,才会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从每一个家庭开始,期盼父母们将那些无助的孩子睡上用爱铺设的甜蜜温床上,将孩子带入开满亲情花朵的辉煌之路,让爱的暖流充满孩子的整个人生,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篇8
一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也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不同的基础。如果家庭教育水平高,孩子从小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体能、智能、品德、行为等方面发展较好,那么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予以斧正和矫治,而且效果往往又是事倍功半,甚至更差。
父母的日复一日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是无声胜有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配合得好,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配合不好,或者说家长的行为习惯较差,就会大大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
案例一:小 Z,很小时父母离异,他则判归父亲抚养。而父亲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人,于是他就游离于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之间。常此以往他养成了自由散慢、爱说假话、不爱学习的坏毛病。该上初中了,母亲发现问题大了,才把他争取到自己身边并送到我校,在我班上我费了不知多少心血,虽有所改变但有时还是反复无常。
案例二:小W,椐家长讲小学三年级以前是个很乖的孩子,学习习惯也较好,由于家长忙于国内外的生意,只好将他送往外婆家,由于缺乏严格且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各种坏毛病在他身上日积月累,到小学毕业时父亲着急了,才慕我校管理严格之名将他送入我校。刚到班上时连常见的汉字都不会写,做作业常用拼音代替汉字,行为习惯也非常之差。经过一年多的苦心教育虽有所改变但还是班上的老大难。
案例三:小X,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四岁时随爷爷奶奶生活,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自主意识,独立能力都很强,但是我行我素,大大咧咧,做事马虎,随意性也强,缺少细心,同样学习成绩也很不稳定。
分析以上案例,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大体可有以下几种:
一、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以及对孩子过分的娇惯、宠爱(溺爱)、或者怜悯,往往会使孩子形成各种不同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孤独、固执等。要么仇狠一切,要么一切都无所谓。对生活缺乏信心或对一切都不负责任。
二、家长忙于工作或生意,对孩子疏于教育和管理,或是托于老一辈代管或是放任自流。这里还有一个案例:小B,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聪明乖巧。正当五六年级――人成长过程中的“非常时期”,爸爸因工作需要调往几千里之外,失去了对他的面对面的教育管理。妈妈又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一贯很好不会变坏),在一些不良少年的引诱下很快便混迹于其中,险些误入歧途。爸爸发现后又把他带到身边,教育引导,终成正果。
三、有些家长素质较低,心里想的是孩子的学习,眼里盯着的也是孩子的学习,可自己言谈举止带给孩子的却都是些不健康的东西。不懂得孩子的成长做人、心理健康比学习更重要,不懂得甚至不愿意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管理,或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或是由于对老师的不信任。
四、还有的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太苛刻,使孩子经常在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巨大的压力下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必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尽管学校的功能就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则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比如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家庭教育是个体教育。尽管我们现在抓个性化教育,抓个别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想方设法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只能首先面对全体抓共性的东西,从一些比较突出的个别问题入手进行个性化教育。而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面对的是一两个孩子,父母比老师更了解孩子,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更有利,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并发展孩子某方面的特长等。每一个家庭、没一位父母都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注重家庭教育,加强家校沟通。
篇9
大家好!
今天,海淀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我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件新事,也是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对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海淀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位专家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成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研究中心”,开展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研究工作,这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市、区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海淀区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实现让所有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各地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区域经济社会,实现教育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农民工子女有书读,读好书,享受海淀的优质教育,在海淀教育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海淀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区委教工委、区教委一贯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统计数据表明,我们的一些小学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部分学校还在开展适应农民工子女的德育教育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但是与当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我们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希望研究中心,能本着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实验学校干部、教师的骨干作用,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教育政策咨询活动,不断提高全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海淀特色的农民工子女教育之路,为丰富海淀优质教育内涵,实现海淀教育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篇10
关键词 农村青少年 心理教育 教育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73
Ways to Strengthen Rural Adolescent Mental Education
TAN Zhenqi, LIAO Xuefei
(Jiang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33)
Abstract Take rural young people as objects,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rural work undertaken by adolescent ment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facing these issu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to explore practica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e hope that through these ways to develop rural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has strong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Key words rural adolescent; mental education; education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股潮流使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数量急剧上升,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进而把农村青少年的心理教育问题推入人们的视线中。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比较容易受到内在或环境的影响,部分出现心理上的偏差,导致了多起恶性事件的发生。本文将针对如何加强农村青少年的心理教育的问题展开讨论。
1 农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现状
在众多心理教育工作中,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许多学校也积极参与到心理教育的工作当中,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和相应课程,建立心理咨询的机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心理教育在农村的受重视程度和落实进度都远不及其他地区,这使得农村青少年的心理教育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从而给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1 家长纵容,青少年不予重视
如今许多家长采用宠溺、放纵的态度对待孩子,在青少年犯错时不仅没有及时指正教导,还加以宽慰,使这些青少年无法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在认知上出现偏差,滋生心理问题。此外在一些单亲(或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中,父母对青少年缺少关爱,常出现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一无所知的现象,由于缺少沟通交流,家长不能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变相地纵容了青少年的言行。而青少年本身正处于转向成熟的过渡期,缺少辨别能力和与人交流的兴趣,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和知识,因此在遇到心理上的困惑时往往得不到解决。
1.2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经济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于城市,教育水平也不高,主要表现在教育设施和教师资源的匮乏上。大多数农村学校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也没有开设关于心理教育的课程。部分学校虽然设有心理教师,但多为业余人员,这些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虽然他们能够为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但是因水平有限,在遇到较复杂的情况时,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由于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这些教师不能向学生完整地教授心理知识,不利于学生对心理课程的学习。
1.3 心理教育课程实用性不强
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农村学校当中,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很多学校对这一课程的态度并无特别之处,而是将其当作一门普通的、需要纳入考试范围的课程,这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抱着应对考试的目的而进行学习的情况。把心理教育当作一门考试对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教学目的,这门课程就失去了设置的意义。学生、教师、学校对心理教育课程的认识都浮于表面,概念模糊,致使该课程的教学难以取得预想中的成果。
1.4 农村地区对心理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明显的转变,但在农村地区,受传统思想禁锢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思想落后陈旧,加上受教育水平不高,对心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心理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村地区的人们同样会遭遇心理问题的困扰,因各种原因产生心理问题的农村青少年并不在少数,但鲜有人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是放任其发展,没有及时求助。
1.5 农村地区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
人们的思想观念难以得到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各地有关部门的工作不到位有关系。尽管国家在不断加强对青少年实施心理教育的力度,但很多地区的部门只是采取了“形式主义”的做法,只做表面功夫,并没有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和活动,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也是空谈。心理教育工作得不到当地部门的重视,在落实上遇到困难,无法顺利实行,最终导致这项工作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关键的转变和重要的发展时期。心理教育一直是我们关注并热烈讨论的一个焦点,但我们对这个焦点的付出又远远不足,尤其是在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这一阶段容易受到诱惑、误导,甚至走上歧路;而这一阶段也是塑造青少年良好心态以及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绝佳时期,如果予以青少年正确、积极的指导,能够促进其日后的良好发展,因此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是适应了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表现。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培养的重要对象之一,日后定要参与到一系列的建设工作当中,而要培养出性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才,就要在此阶段结合心理教育,给青少年予耐心的引导,使其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农村地区的青少年不比城市地区的青少年,他们承受的压力类型较多,也因为不具备相应的条件,缺少心理上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且愈演愈烈,因此加强农村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必要。
3 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途径
3.1 加强家庭间的沟通和交流
首先,家长在对孩子的态度上要把握合适的度,可以宠爱,但是尽量避免溺爱,溺爱孩子容易使其养成骄纵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既不利于孩子和别人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也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单亲家庭或家长外出务工家庭的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尽可能地与孩子产生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增加同孩子的亲密感,在实在无法会面的情况下,多采用通话等方式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关心,借此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状况。最后,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健康心理的认识能力及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在增加自身能力水平的前提下,正确指导孩子解决问题,排解困难;予其更多的关心,同孩子保持融洽的对话关系。
3.2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地区经济普遍落后,因此国家在予以农村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重视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进行专门的拨款,并保证款项能够物尽其用,也可呼吁或组织相关人员到农村进行支教、指导,帮助农村学校推行心理教育工作。学校自身也可进行款项的申请,或求助于社会,在拥有足够资本的条件下,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并吸纳专业的心理指导教师,完善学校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教学。对于一些农村学校中非专业的任课教师,学校可在能力范围之内为其提供培训机会,或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进而督促这些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3 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学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心理教育这门课程,不能将心理教育单纯地看做需要考试的内容,了解心理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向学生准确地描述该课程的内容、教学目的以及作用,促使学生重视心理教育,对该课程形成一个系统且准确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改善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设施的使用教学,或在学生间展开实践活动,主动与学生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使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 加大心理教育在农村的宣传力度
要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思想观念,需要展开大量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可由学校进行,也可以依靠当地的有关部门来开展。学校方面可通过家长会、出墙报,或给学生发放传单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心理教育工作;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完成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工作。各地的有关部门要多开展大型的宣传活动,可采用文艺表演、干部下访等活动形式,向广大村民灌输关于心理教育的知识,以促进人们思想上的改变,发展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会产生影响,这样做能够为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的进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其发展。
3.5 各部门要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各农村地区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实际性的工作,而不是仅仅在口头上允诺,却未加实施,搞形式主义。这些部门的工作开展对象应该更为全面,要包含群众、青少年和学校这几个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同学校一起协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之外,有关部门还要举办相应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活动,活动同样可与学校联合,邀请青少年参与并与之互动,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此外,为当地的心理教师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培训机会,增强心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促进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缓解学校的压力。
4 结语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为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处在迷茫时期的青少年做正确耐心的引导,助其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在心理上的发展要更为缓慢,再加上农村地区心理教育条件的落后,青少年长期缺乏有效的心理教育、指导,因此更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帮助;我们应多加重视农村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不断探讨和完善实行农村心理教育的方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和条件。
本文是2013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改良PBL教学模式在高职生学前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XJG-13-72-1)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傅德骥.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