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德育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德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2001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效果更大更持久。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一个好老师,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不仅对学生在学习上还是在人格上都具有终生受益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学生会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也会做适当的引导:“我们大陆有没有人获诺贝尔奖呢?”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我会接着说:“说不定多年以后,我们在座的同学有人是诺贝尔数学奖的获得者呢?”以此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我在讲授初二上学期有关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时,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久。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三、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必须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的有机渗透。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克鲁捷茨基:《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曹才翰等:《数学教育学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01.7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83-01
数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这也是教学目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部分。身为一名数学老师就要尽到一名老师应尽的义务,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除了教师对自身严格要求以外,还应充分运用数学教材中的一些题目的事例,提取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诱导和纠正。制定完善的德育渗透计划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品德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为我国培养出科研能力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开展德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榜样
德育教育讲求的是言传身教,是老师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学生的说理进而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价值观与价值取向。教师在的德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为每天为学生传道授业的师者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的点点滴滴做起,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讲究正确的引导方式与思想内容,尤其是要用自身刚正不阿的品质与良好的教师形象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恰好我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他是一个治学严谨、刚正不阿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我的一生,一次他指着班级前面的黑板上面写着的“堂堂正正做人”几个大字说:“你们以后做人就要以这几个字为标准不要弄虚作假,要‘堂堂正正做人,人做正正堂堂’。”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着深厚的哲理,也影响了我的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所以我认为应该注重教师素的自我培养与自我提高,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正确的理想教育
学生只有在认可老师能力的前提下才会听从老师的建议,因此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前提。为此老师应该无差别的关爱所有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并实现学生的合理愿望。学生的愿望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与动力的源泉,对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贪玩不听话的学生,老师应该耐心的教导不要因此而歧视甚至是放弃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的求知精神、刻苦钻研精神与好奇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要告诫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目的,并对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充满信心。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应该充分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可以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充满自信的同时形成学生的理想,让理想的种子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为此,数学教师应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努力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才干、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三、人生观教育
我认为数学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将数学原理与人生观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比如,数学的结论是通过严谨的推理得出的,我们在进行数学推导时要告诫学生人生就像是一个数学推导过程,每一步都要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再比如,讲授函数图像时我们可以将图像比作我们的人生轨迹教育学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好比这函数图像在我们遭遇人生低谷时我们不应放弃,因为我们再忍一忍也许就会迎来转机,同样在到达事业的巅峰时我们不应骄傲,因为前面面临的有可能是万丈深渊,我们要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四、辨正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也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其内容充满着对立统一关系。比如奇数与偶数,如果一个数为奇数那么就不可能同时为偶数因此他们是对立的,但假如没有了奇数这一概念,偶数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他们之间又是统一的。再比如讲到三角形时可以用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法来阐述等边三角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即: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的特殊形式,因此,等边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但所有的三角形并不都是等边三角形,这样会让同学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将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方法论应用到数学课堂,在提升听课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模式。
五、重视美感教育
数学本身也是美的体现,它真实容不得半点虚假并且经过黄金分割的事物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数学的美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1、思维上的美。通过数学的缜密的逻辑推理将未知的事物变为已知是一种美,它的美在于它的缜密的、环环相扣的逻辑推理,这种感受有“柳暗花明、茅塞顿开”之感,让学生体会到了发现真理的与喜悦。这种美是抽象的、隐蔽的需要在循序善诱的教导中慢慢体会的。
2、视觉上的美。黄金分割、对称图形这都是视觉上的美是通过数学的精密计算后所获得的图形所展现的美。自然界也存在这样的美,六角形的雪花、六边形的蜂窝都是在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下所产生的美。作为数学老师应多举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美创造美。
六、德育教育的其他形式拓展
不能将德育渗透局限在学校里、教室里应该大胆的走出去。比如在讲到函数的相关知识时,我就带着学生去微机室,让大家跟着我一起操作演练,一起搜索有关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东西可以学有所用。再比如,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我都要给学生播放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的失事视频,每次学生看完后的反应都很强烈,纷纷表示会以严谨的态度看待问题,要对得起祖国对自己的信任。这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所取得的效果更加良好。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师德 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20-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书育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教书首先要育人,让学生先成人,然后再成才。再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努力把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两者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数学所蕴含的德育素材理解德育的内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使德育为数学教学服务。最终达到数学与德育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双丰收。
1 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基础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能力、语言魅力、教师的行为举止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节数学课,我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采取了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就能学的愉快,从中获得快乐的感觉,对老师有敬佩之情,这就对后面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的品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潜移默化、受益终生的。所以,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中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再这一段的教学中,让他们学习数学人物的先进事迹、发明创造,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讲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计算圆周率,东汉的张衡、三国时刘徽、一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得出了世界上最准确的圆周率,这些事实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2 教师要充分理解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用数学史话进行德育教育。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他们思想并不成熟,理解问题也不会太深刻。因此,政治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定理、公理得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先辈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在数学著典籍《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了;“赵爽弦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这个图案被选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增强了学生的民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从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依据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如初中数学中许多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比如我在讲授一次函数一章时,关键让学生识图,把“数于形”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y=kx+b中,k,b的几何意义。又如在学习三角知识让学生测量山的高度,河的宽度等时,可以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问题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的,能够解决的情景中。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优化数学素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会用辩证统一的思想看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实践―― 归纳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归纳、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比如,我在讲解角平分线的性质时就是让学生动手去做,通过测量得出结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然后进行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作风。
(4)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着美的数学思想。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它的简洁美、和谐美、统一美得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经过实践反复论证的,它具有高度严密性和准确性,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每一个字都不能丢,非常严谨、科学,体现数学的简洁美。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体会、观察轴对称中所体现对称美;学习旋转的不变性,感受旋转所形成的美丽的图案。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深刻领悟到数学教学中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生活中的美。
3 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学要求严谨、求实。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展示了数学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把数学引用到生活,为人们服务,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才达到真正的目的。数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拓展视野。数学与社会中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企业管理问题相互联系。比如,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银行利率、商品销售中盈亏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一定要严谨、求实。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特点、数学的发展史、数学教学过程以及数学教学中体现和谐、统一美中不断渗透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走进春天,去播种期待,播种心灵,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徐丹.道德学习的三种途径[J].中国德育,2006,1(8):93-94.
[2] 李万军.追求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J].中国德育,2006,1(7):88-90.
篇4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要符合时代需求
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因此德育教学实践也要符合时代的需要,使德育教育的目标具有时代性。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为出发点,不断地思索与总结进步,使学生思想素质达到社会所需要达到的高度。
(二)教学内容要立足现实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包括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两方面,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求教师首先立足现实,避免虚假、夸大、空泛的德育教育,否则不但起不到正面教育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同时,教育内容还需渗透当前社会中的具体事例,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课本,而应该多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中入手。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数学史实,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众多伟大的数学家,每一个成功的数学家背后都有着一部“辛酸史”、“血泪史”,数学家们为数学可谓是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当前有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怕苦怕累,一旦遇到难度大的问题会选择放弃或者逃避,学习过程中外界稍有干扰,就会以此为借口停止学习或者荒废学业。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数学家刻苦钻研学习的故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从数学家的故事中感受数学家们刻苦研究的精神力量。
例如,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一生发表了无数的数学著作,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数学难题。就是这样一位在数学领域取得无数硕果的大家,其工作条件却是如此的恶劣:“陈景润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借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这些伟大的探究精神,为了科学事业而奉献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生学习的。利用这些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很好地感染学生,让他们刻苦学习、钻研。
(二)利用数学的严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学科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严谨性,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容不得任何疏漏,哪怕小小的疏漏如一个小数点、一个符号或一个括号的错位都可能得到大相径庭的结果。可以说严谨性是数学语言的灵魂,如果没有“灵魂”,数学语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例题的讲解过程中首先做到语言精炼、逻辑严密、书写规范,给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慢慢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实例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1T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在讲授“全等三角形”时,结合课本中的“读一读”中的“巧测河宽”,向学生介绍早在1805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反法联军在莱茵河两岸激战,拿破仑想使炮弹准确的落到对方的阵地,就必须知道河有多宽,但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拿破仑急中生智,巧妙地利用了“三角形全等”,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我县课堂教学所推崇的学习“模式”,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继续和延伸,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前奏。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都有自己和群体的学习目标,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就会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些知识问题会引起学生争论,在争论中逐步同化,达到认知的统一,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4 我注重教师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有耐心,让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我还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好的同学,我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形象、精神面貌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课堂上教师的仪表举止、语言神态、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魄力、能力、方式,甚至字体的漂亮,数学图形的精美,无形中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而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更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6 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等,始终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因此,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有句俗语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对学生心灵进行塑造的关键一步,其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这就使得教师有必要寻找科学而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提高德育质量的目的,在实践中丰富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
一、在数学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个人品行一直是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教育别人,自我修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德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实践进行教育,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优化教育效果,提高教育效率;教师注重自身的言行,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二、教学实践
1.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分组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例如,在上数据的采集时让学生采取分组学习法,学生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2.利用数学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应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应当适时、适量地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在教学中,要注意配合所学的知识与内容,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开放、自由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使用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垃圾回收,并统计相关数据,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统计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中国数学事业的光辉历史与杰出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发育全,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未培养完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就是指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社会问题或者国家发生的大事等,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涉及正负数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是向学生讲一些有关中国的重要的地理知识。如,海拔的计算,世界最高峰的高度是怎么计算的。我国最高的山峰在世界排名第几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重要的地理知识,还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2.深度挖掘数学中的素材,重视对学生的美学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据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数学课堂中。一方面,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在数学教学中感受美能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对美的追求,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数学美的描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课堂上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教学中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美观、美好、美妙、完美,这四个层面层层相接,相辅相成。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学美的概念定会有所发展,但是它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是: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
数学的德育渗透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联系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2]黄秦安,曹一鸣.数学教育原理:哲学、文化与社会的视角[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3]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篇7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八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五、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础,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通过了解,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中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础。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数学;数学史料;数学美
一、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学造诣极高。如南北朝时期杰出数学家祖冲之经过艰苦探索,得出了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元代数学家朱世杰,著有《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代表作,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日本、朝鲜数学的发展……这种对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在数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可在数学课上适时、合理地引进这些典型、真实的数学史实,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因为涉及的是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所以,我们就可向学生介绍记载了几何图形体积面积计算的著作《九章算术》以及他的作者――三国后期魏国人刘徽,刘徽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沽名钓誉,而是学而不厌,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数学财富。这样,我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与其相关的数学史料,使学生明白了为人类作贡献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从而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利用数学教学中蕴含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审美能力、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于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美很难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对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美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使自身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让学生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了解,体会简单美;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观看幻灯片“日出”,让学生欣赏奇异美……这样,学生在我们的精心点拨和指导下,慢慢就会体会到数学是一个如此多彩缤纷的世界,审美情趣也能在此过程中得到逐渐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注重德育教育和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使学生成为既掌握专业数学理论知识又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让学生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管理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这点,老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还使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由点的结合到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二)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
现代教育观指出,不会与他人合作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差,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够,易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既主张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更强调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新教材中某些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靠各小组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教学合作,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为班级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篇10
关键词:德育渗透 运用数学史料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挖掘德育素材 紧密联系实际 提供数学欣赏 提倡竞争合作
数学是普通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像文史科那样集中,而是蕴藏分散在各章节之中,教师如何挖的准,渗透得不露痕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
数学的历史,就如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它以“读一读”的方式编入了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唯一显性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教材和有效途径。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外,还应注意通过教科书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的有关内容,并随时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编拟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的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数学是有理性的艺术,充满理想精神,它教人诚实、正直,从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而不管命题提出者的资历和声望如何。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二、要深钻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注重爱国主义的教育的渗透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处于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展示我国数学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圆周率∏的计算,三世纪时的刘徽发现∏≈3.14,接着由五世纪时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将∏的值精确到了3.1415926
三、提供数学欣赏,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体会出数学美的真正含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中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例如讲轴对称图形、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美;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时,让学生欣赏简单美;再讲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边的中垂线的关系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点拨学生欣赏奇异美。
四、提倡竞争合作,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学做人,就是要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求的人。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