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课题可行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课题可行性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课题可行性分析

篇1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a membrane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membrane structure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t last,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asures of a membrane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关键词: 膜结构;安装施工;可行性研究

Key words: membrane structure;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feasibility stud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27-02

1 某膜结构工程施工状况

某膜结构工程分为两种膜结构施工类型区域,分别为中央全天景式天窗区和入口悬挑式雨篷区,中央全天景式天窗部分为双层ETFE充气气枕式膜结构,入口悬挑式雨篷区为单层PTFE张拉式膜结构。工程目前中央天窗区域的ETFE气枕已基本安装完成,而入口悬挑式雨篷区的天沟已完成安装以及部分雨篷的PTFE单层膜处于安装施工准备阶段。由于业主和总承包方提出,拟定将入口雨篷处的膜结构形式,由PTFE单层张拉膜式更换为ETFE双层充气气枕式,现就这一实际工程情况,对膜结构由单层张拉式改变为双层充气气枕式所带来的具体问题,分别从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

2 某膜结构工程施工组织可行性研究分析

某膜结构工程的实际工程变更问题如上所述,如果按照业主的具体要求进行工程更改,则在施工组织方面将会对工程带来的实际问题如下:

2.1 由于膜结构从PTFE单层张拉膜式更换为ETFE双层充气气枕式,则工程需要额外增加两组风机以满足膜结构正常的工作使用要求,而目前国内尚不具备此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风机还主要是依赖于从国外进口,通常订货周期需要4~6个月的时间,因此将会大大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增加整体工程工期;

2.2 工程如果变更,不仅仅只是从原先的单层张拉膜式更换为双层充气气枕式,而且要将PTFE膜材更换为ETFE膜材,这两种膜材的性能有较大的区别,不能够互换使用。因此如果要更改,原先按原设计所采购来的膜材PTFE不能继续使用到工程相应结构部位中,则需要补充采购ETFE膜材,材料为国外进口,采购期一般需要2~3个月,同样会对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带来影响,使工期滞后;

2.3 如果膜结构从单层张拉膜式更换为双层充气气枕式,膜材与结构连接边界将产生本质的改变,如果工程要变更,不仅要增加双层充气气枕式连接边界所需的二次钢结构、钢索、膜材、铝型材等材料,而且由此还会带来的材料以及人工等方面的问题;

2.4 如若变更,工程部分已经安装完毕的膜结构则需要全部拆除,不仅施工拆除工作量大,而且施工条件极为危险,也将会带来工期延长的问题。

3 某膜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可行性研究分析

3.1 连接节点构造变化 由于膜结构从单层张拉膜式更换为双层充气气枕式,这两种类型的节点连接形式,对节点构造上的要求自然不同,气枕节点形式构造较为复杂,为了适应气枕结构的特点,上、下层膜材的连接焊缝压在上、下铝合金之间防止撕裂,需设置EPDM橡胶条保护膜材并密闭防水等,所以更改为气枕后,现有的单层膜铝合金并不适用于气枕节点,必须进行更换,而且所有已经安装完毕的雨篷处的二次钢结构也全部需要更换。

3.2 供气管道、电源及充气设备信号布置问题 因较好的隐藏效果,入口雨篷处可采用与中央天窗同样形式的供气管道布置构造。如更换天沟,则按照中央天窗的方法进行施工即可;如不更换天沟,则敷设管道难度较大,一种做法是将一侧天沟支架割去,然后固定供气管道,再将其重新焊接上,但其施工工作量大;另一种做法则是将供气管道悬于支架一侧,但是很不美观,影响膜结构建筑效果;还可将充气管道放置在天沟里面的做法,但是难以保证气密性。

3.3 膜材强度分析 由于此处位于室外,采用单层因有钢索加强,可以保证在强风情况下的结构稳定,但如果改成气枕,此处的荷载只有通过气压以及膜材本身来承担,需要改成三层气枕才可以满足结构计算。

由于入口雨篷处的风荷载较大,在先前设计单层膜时,在每个单元膜内埋设了数根钢索用于加强。考虑换成气枕后,钢索不必使用,但如果采用与中央天窗同样矢跨比(中央天窗的矢跨比为上层15%左右,下层8%左右)、同样厚度ETFE的气枕,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一是:加大气枕上、下层的矢高,即提高矢跨比。经过试算,上层需达到20%左右,下层需达到10%左右。对于上层,20%的矢跨比是个比较大的数值,膜材在进行三维裁剪分析时会产生较大误差,安装后有可能发生褶皱现象,有必要进行试验确认。

二是提高膜材厚度。下层采用250微米,提高矢高即可,而对于上层膜则采用500微米厚度膜材——由于膜材供应商并不生产500微米的ETFE膜,可将两层250微米的ETFE叠加在一起使用,即采用三层膜结构。

3.4 膜单元划分 由于入口雨篷处的膜单元划分,是在主结构网格的基础上,对一些边缘单元进行了拆分合并,是在考虑单层膜的特性基础设计的,如果更换为气枕的话,有部分单元则会不再符合要求,如单元过小,某些角落过于尖锐,都不适于气枕成型,或会造成褶皱发生。因此需要更改部分单元的划分形式,即重新安排部分天沟线路,使其更为符合气枕的要求,最终就需要将原来做好的二次钢结构变更的形式,重新进行加工和安装。

总之,如果将膜结构从PTFE单层张拉膜式更换为ETFE双层充气气枕式,则需要对二次钢结构进行重新计算加工安装;要采用新型铝型材;安装供气管道的工作将会比较艰难;为了保证结构计算,如果只提高气枕膜面矢高,膜面会发生褶皱现象;或者采用三层膜结构,但是膜材用量将会增加很多。

4 某膜结构工程变更问题施工优化技术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膜结构工程在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分析,提出对现有单层膜结构进行优化,以保障工程的工期节点和施工进度。具体优化措施如下:

①原有钢索为不锈钢材质,可采用白色PE钢索,淡化钢索的视觉效果;②减少钢索数量或者减小钢索直径,经过结构计算,现在的钢索数量以及钢索直径并未达到最为优化的状态,因此可适当减少;③缩短钢索耳板:适当缩短钢索的耳板,从而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这种措施只需要拆除部分已经安装的膜结构,虽然原先已经采购进场的钢索无法使用,需要重新采购,但耳板更改工作量与膜结构更改工作量相比较小。

参考文献:

[1]王海明.ETFE膜结构主要形式及ETFE工程难点[J].世界建筑,2009,(10):105-109.

[2]黄建鹰.浅谈骨架支承式膜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J].福建建筑,2007,110(8):70-72.

[3]柳晓博,陈昆,孙景芳.浅论21世纪的大跨度索膜结构[J].四川建筑,2009,(2):160-161.

篇2

关键字:破坏形态、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有限元、受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9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1]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它是由传统的砌体结构发展而来的,但在受力性能上又优于砌体结构。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演变与发展,这种结构已成为可以媲美于混凝土结构的另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体系。我国对于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但对此类结构的研究仍不够完善。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指在砌块的孔洞内配置一定数量的竖向钢筋,在灰缝或砌块的凹槽内配置一定数量的箍筋或水平钢筋,并在芯柱的孔洞内和带凹槽的砌块的水平钢筋处灌注混凝土,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是由4种材料组成:(1)混凝土砌块(2)灌孔混凝土(3)砂浆 (4)钢筋。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与这四种材料的性能和构建方式息息相关。

2、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破坏形式及破坏机理

国内外对于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在受剪时的加载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为沿墙片对角线方向加载,第二种是在墙片平面内同时施加水平、竖向荷载。Borche、Focaardi、Yokel及国内有的单位根据第一种方式对砌体墙施加荷载,来测定墙体的抗剪强度,相比较第一种加载方式,第二种加载方式较能反映砌体的实际情况。

我国学者对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比较多,而且通过合理的试验方法,得到了较多的墙体破坏的资料。其中较为经典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田玉滨、唐岱新等试验得到的剪力墙破坏图[2]。他们将其命名为剪切型、弯剪型和弯曲型。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在剪-压复合作用力下,即:先施加恒定的竖向荷载,然后再逐步施加水平荷载,直至试件发生破坏。在加载初期,墙片处于弹性状态,没有出现裂缝,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加,第一批裂缝出现在墙体底部的水平灰缝中,继续加大荷载,裂缝沿着墙体阶梯型截面向上发展,顶部灰缝沿着墙体阶梯型截面向下发展,形成两条最大斜裂缝。此时在墙体四周还有无数小的斜裂缝,继续增大水平荷载,斜裂缝连通成为“X”型裂缝。

3、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比较

本文运用ANSYS进行有限元模型建立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模型,对模型进行加载得到其荷载-位移曲线图,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3]中的试验结果进行比对,探讨模型的合理性。现对该试验加以简单介绍。

3.1 砌块与砂浆

文献[3]中的试验是对3组6片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进行单项静力加载试验,本文只选择3片配有钢筋的剪力墙进行模拟分析。试验中砌块的强度等级为MU15,砌块采用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时采用标准砌块和辅助砌块,试块尺寸如图3.1所示。单块砌块的质量为17.7Kg,单块砌块的体积为0.014立方米。砌块的实测轴心抗压强度值为16.9MPa。

(a)标准试块立体尺寸图 (b)辅助试块立体尺寸图

(c)标准试块平面尺寸图 (d)辅助试块平面尺寸图

图3.1 试验砌块尺寸图

砂浆采用Mb15的高强度砂浆,砂浆的配合比如表3-1所示。砂浆实测强度为17.73MPa。

表3-1 砂浆配合比

水泥 砂石 水 粉煤灰 纤维素 外加剂

1 2.2 0.6 0.35 0.005 0.002

3.2 钢筋与混凝土

所选的3片剪力墙中均配有钢筋,水平钢筋每皮布置2Φ6,间距为200,钢筋等级为HPB235。竖向钢筋采用HRB400,钢筋直径12mm。灌孔混凝土采用Cb30,其强度等级与混凝土C30的强度等级一致。实测强度等级为33.8MPa、27.6MPa和27.5MPa。混凝土的配合比如表3-2所示。

表3-2 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 砂石 水 小石子 纤维素 减水剂

1 2.13 0.63 3.23 0.005 0.03

3.3 试件参数及试验结果

本文所选的3片墙体均配有水平、竖向钢筋,其强度等级分别为HPB235、HRB400。试验的试件尺寸、配筋参数如表3-3所示,墙体组成材料及灌孔率参数如表3-4所示。加载时竖向荷载由油压千斤顶施加。水平荷载由水平加载伺候器施加。

表3-3 试件尺寸、配筋参数表

试件编号 墙体尺寸/mm 水平钢筋/mm 纵向钢筋/mm

HBW-1 1000×190×1400 6 12

HBW-2 1200×190×1600 6 12

HBW-3 1600×190×1400 6 12

表3-4 墙体组成材料及灌芯率参数

试件编号 砌块强度/MPa 混凝土强度/MPa 砂浆强度/MPa 灌孔率ρ/%

HBW-1 16.9 33.8 17.73 60

HBW-2 16.9 27.6 17.73 50

HBW-3 16.9 27.5 17.73 35

对试件先施加固定的竖向荷载,然后施加水平荷载,当出现第一条裂缝时,用位移控制加载大小,直至试件破坏为止。其试件特征点荷载和位移试验结果如表3-5所示。

表3-5 试件特征点荷载(kN)和位移(mm)

编号 开裂 屈服 极限 破坏

荷载 位移 荷载 位移 荷载 位移 荷载 位移

HBW-1 130 6.05 152.5 7.65 183.5 14.1 164.5 16.2

HBW-2 80 3.66 106.1 6.67 140.5 16.55 124.5 19.62

HBW-3 80 2.03 103.5 5.31 121.5 13.23 104.3 16.84

3. 4 剪力墙模型

根据以上试验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本文中ANSYS建模过程以试件HBW-2为例进行建模过程说明,由于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材料复杂,故在此作如下简化:1)由于砂浆的组成材料复杂,离散性较大且其本构关系理论还不成熟,建模时不考虑砂浆的作用。2)本文中试件HBW-2的灌孔率为50%,砌块的灌孔方式采用隔孔直灌的方式。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中的所有钢筋的弹性模量为2.1×105MPa,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10MPa。弹性模量为0.3。灌孔混凝土采用Cb30。其强度值按试验中实测值采用。砌块的弹性模量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4](GB50003-2001)中对单排孔对孔砌筑的混凝土砌块灌孔砌体的弹性模量的规定采用。砌块的弹性模量为1700×(4.61+0.6×0.46×0.6×14.3)=11862.7 N/mm2,泊松比取0.15。灌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取3.0×104 N/mm2,泊松比取0.2。

建模步骤:

1)单元类型选取。

本文利用ANSYS进行建模时,对于混凝土单元和砌块砌体单元选取相同单元,均采用ANSYS中提供的三维实体Solid65单元。solid65单元可以较好的模拟混凝土的开裂、压碎塑性变形和徐变性能。钢筋单元采用link8单元。采用分离式建立模型。

篇3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新探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日渐受到教育者们的青睐。近年来,部分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研究性学习尚未有完整体系,且还没有完全普及,仍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找出更佳的开展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政治教学;有效性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学习框架,以某一特定的课题为研究学习对象,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主要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具有时效性、实践性、思想性的学科,适宜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值得一提的是,高中生们在早前的学习生涯中已经积累出不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团体合作的意识也有所增强,若政治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在教学中,必会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就从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出发,来分析一下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途径。

一、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不少教师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的传授,很少引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政治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因而学生就被禁锢在狭小的课本内容范围内,缺少机会张开思考的翅膀。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堂也会随之索然无味,达不到政治课智育、德育的教育目标。

正所谓教育要“知行合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习如何正确运用相关内容,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的层面上升到行动的层面,让学生的所学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二、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开展途径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有一个好的问题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下去,毕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转化为研究性课题。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大概包括:学习教材,提出问题并选定课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反思。

1.学习教材。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课题选定的载体。只有在学习了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启发学生对相关的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研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述;用画表格的方式清晰地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充分利用教学模具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的形式有很多,但都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并选定课题。在这个步骤当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而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自然而然地就要贯彻政治教学的理念,善于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时事热点,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例如在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国粹京剧的传统演绎方式和现代创新演绎的转化,突出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成果。接着让学生浏览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相关信息。然后便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京剧的创新体现了什么精神?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问题转化为固定的课题进行研究,但更好的是学生从视频或者课文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中引申出更有价值的课题。

3.进行研究。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实践性的环节,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大概流程就是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让学生通过思考,找资料,分小组讨论,各小组交流,课外实践等活动,主动去开展研究学习、寻找结论。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拟定的课题自行商量,制定出相关的学习方案。该学习方案还要具体,详细,行之有效,要求包括研究策略、研究内容、研究时间地点、研究方法等。

其次,制定好学习方案后就要身体力行地去践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或个人经验,以协助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活动。继续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课为例,倘若学生要研究戏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课题,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到当地的文化局搜集相关的信息,了解当地戏剧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体味其中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另外,假如发现当地的戏剧文化有衰落的趋势,学生们还可以呈上有价值的建议书,重振家乡戏剧的辉煌。经过这一系列的时间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和亲身感受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对实践的兴趣,激起浓厚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爱乡之情。

4.得出结论并进行反思。结论是学生对本次研究成果的最终成果,通过把零星的研究资料归纳、概括、总结成具有逻辑性的文字,这也是教师评价的有效根据。在这一过程,教师应该以鼓励、肯定为主,激励学生努力实践的行为,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当然,倘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应善意提醒,以求得更好地进步,继而使学生对本次研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弥补不足。

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在广泛推及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政治教师要做好“引路人”的作用,从旁辅助学生独立思考、亲身实践,适当时候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最终培养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瑞香.浅谈高中政治开展研究新学习的对策[J].理论园地,2011(3):04-05

篇4

关键词:煤矿供电 供电系统 安全

煤矿矿井因为特殊的结构,内部充满了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而瓦斯爆炸会因为低压系统漏电引起,从而带来人员伤亡和矿井爆炸,为了保护矿井工作人员和矿井的安全,煤炭挖掘设备均为矿用隔爆型及增安型电气设备或者电缆,并且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增强了煤矿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煤矿供电系统安全隐患

矿井中主要由低压供电系统为煤矿的开采提供动力,因此,供电系统的负荷分配、设备型号、谐波污染等等都将是矿井安全存在隐患的因素。

1.1 主变压器过负荷运行 由于目前市场上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加,加之煤炭行业的内部竞争,许多煤矿的生产量已经超过了应该承受的范围。产量的上升就需要更换大功率的采掘设备,但是很多矿井都是只更换设备,没有及时进行供电系统的整改,在低压系统中增加大功率设备,导致中央变电所的主变电器容量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增加,使变压器在过电压的状态下长期运行,引起变压器绝缘老化、变压器过热、供电性能降低,从而导致变压器烧损引发火灾。

1.2 供电电源不合理 矿井内的通风机、主排水泵、提升机等都是同属一类的负荷,这些设备的供电必须安全可靠,在《煤矿安全规程》中明确规定: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以便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另一回线路可以完全担负起矿井所需的所有负荷。两回线路应该来自于不同的电源线路。但是,在实际的矿井设计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来设置线路,尤其是部分矿井本身就建设有发电厂,矿业部门为了节省电费,提高经济效益,基本上是两个回路引用一个区域发电厂或者变电所。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两条回路同时发生断电。在矿井中如果主扇风区停止半个小时以上就属于特大事故,所以一定要保证矿井内具有合理的供电电源。

1.3 谐波污染 目前各类矿井中使用的开采设备和控制设备都是高科技产品,集中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提高了矿井电气的自动化水平,电气网络中的半导体设备产生一定的谐波分量,这些谐波分量会直接反馈到矿井的低压供电系统中,污染电网。谐波的污染就会导致供电电压产生严重畸变,造成各类继电保护出现误动和拒动现象。

1.4 防爆电器的防爆性不合规范 要有效保证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保障相关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国家在文件中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能量电弧的分支线路空气开关。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部分煤矿企业因为改造资金不足和相关企业法人的忽视,这些开关设备仍然是矿井的主要电源控制开关,这对煤矿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和井下从事煤炭生产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1.5 人为误操作 煤矿企业为了提高煤炭的生产量,经常在矿井中进行多工种同时作业,这就给安全用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开采中,现有的技术装备和工人操作技能素质水平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加之井下安全用电制度的不完善,井下电工疆场出现误操作或违章作业,这样不仅会导致工作人员触电伤亡,同时会出现设备带电作业,其产生的电火花就会引燃井下的可燃气体,造成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2 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主要措施

2.1 供电可靠性保障措施 矿井的供电可靠性就是要求实现对矿井的连续不间断供电,矿井中的第一类负荷断电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主通风机断电则很容易引起瓦斯爆炸,而排水泵断电会导致淹井,而提升机更是矿井工作人员的唯一安全出口,所以用电的可靠性关系着矿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财产安全。

在供电可靠性的保障中,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保障矿井有两回电源线路,来自不同的发电厂或者变电所,如果矿业单位内部有自己的电厂,要确保投入使用的运行设备完好,运行方案要精心设计,避免出现两条回路同时断电。矿井的用电可靠性还要依赖电厂的配合,电厂要采取措施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恢复矿井的电网供电。没有两条回路供电电源的矿井,必须设置备用电源,能在电网故障发生时,保证通风和排水设备的供电。

2.2 供电安全性的保障措施 煤矿的井下工作环境恶劣,井下长距离输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供电安全性,主要采用的措施有提高电压等级、分段供电、增大电缆截面积、配置相敏装置等,实时进行用电方案的调整,保障井下供电安全。

2.2.1 优化井下供电结构。合理的井下供电结构是保障电网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让井下的开采工作安全可靠、节能、经济。井下的分支回路都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不能在分支上接上其他负荷,所以要在开采中及时调整供电结构,优化配电线路的结构,减少供电和配电的过渡环节。

2.2.2 完善保护装置。矿井下的高压电动机和动力变压器等高压控制设备应该具备一定的过负荷、接地、短路和欠压释放的相关保护,所以需要完善继电保护装置和方案,改善保护设施。因此,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网则都需要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并且必须用该配电网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以此来提高设备的分断能力和动、热稳定性;同时,要选择正确的熔断器熔体,保障在电路故障的情况下发生不熔的情况。保护装置必须保证配电网路中最大容量的电气设备或同时工作成组的电气设备能够启动。

2.2.3 加大煤矿供电设施投入。煤矿的供电设施要随着设备的改进做出相应的改造,严格按照相应的文件规定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更换。发现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遭受破坏,必须及时进行更换和处理,严禁继续使用。陈旧的设备要加大监控力度,有效减少故障隐患。

参考文献:

[1]李洪美,姜红年.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探讨[J].能源技

术与管理,2010,(1):140-141.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

01.056.

[2]刘湘涛.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综合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63-63.

篇5

摘 要 将拓展训练这种有别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先行后知”的体验式的训练方式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大大丰富高效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促进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文章具体分析了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重视拓展训练的宣传教育工作、重视拓展训练内容筛选的科学性两点建议,以期对教育同行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拓展训练 体育教学 应用研究

拓展训练是有别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的训练方式,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心理体验为手段的教育方式。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不但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而且其所具备的趣味性、挑战性等特点,非常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就根据作者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在充分分析和研究了与拓展训练相关的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的可行性问题及相应的推广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拓展训练的教育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一致性。拓展训练倡导“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运动”,符合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体育的理念。而且除此之外,拓展训练不但关注人的身体活动,而且还同时非常关注人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而这一点,与高校体育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由此可见,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在教育理念存在诸多的一致性与共通点,为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其次,拓展训练的内容丰富多样,很多项目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一般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就能够满足其开展要求。拓展训练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开展形式也比较灵活,部分项目甚至只要在平坦的场地上就可以进行,例如:拓展训练中常见的信息传递游戏就仅仅需要一块5平方米的平坦场地就可以顺利的开展;即使有些项目需要相应的器材,其往往对器材的要求也很简单,例如,拓展训练中的背摔项目,需要背摔台,即使学校现有的场地无法满足,也仅仅需要很少的资金投入就可以建成,甚至可以利用桌椅搭成的平台来替代。由此可见,很多拓展训练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都比较简单,具体开展的方式也非常灵活,不但一般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就能够满足,具有基本的开展条件,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些年高校常见的体育场地和器材紧张的问题。

最后,高校现有的体育师资队伍,在经过相应的学习和培训之后,就能够满足开展拓展训练对师资方面的要求,从而为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人力保障。由于拓展训练与常规的高校体育教学都是通过身体活动来提高参与者身心健康、培养参与者社会能力的活动,因此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节上均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高校体育任课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很多都可以前移到拓展训练之中,虽然说,拓展训练有些项目对师资要求的专业性较高或是较为惊险,但是只要实现对体育任课教师进行了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体育任课教师在已有的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一般都能够很好的胜任拓展训练的教学任务,从而为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提供了人力保障。

二、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策略分析

(一)重视拓展训练的宣传教育工作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之后,如果不有意识的进行宣传和教育,很多学生都会在拓展训练的认识和理解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盲区”,并会因此而影响到其实施的成效。因此,在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拓展训练的宣传教育工作。在针对拓展训练进行宣传和教育时,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例如:可以设立拓展训练中心来作为宣传教育的平台。在拓展训练中心配备专业的人员来开展拓展训练的宣传工作,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惑,为高校学生了解和参与拓展训练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另外,还可以将拓展训练的相关知识融入体育理论教学,通过体育理论教学的开展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拓展训练知识和情况,不但充实了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而且又达到了宣传教育的目的。

(二)重视拓展训练内容筛选的科学性问题

确保拓展训练内容筛选的科学性,是确保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高效应用和有效推广的关键问题。要确保拓展训练内容筛选的科学性,在筛选拓展训练内容时,应注意关注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拓展训练项目的筛选要针对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也就是说,在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根据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筛选一些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身心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项目。例如:能够提高学生信任水平的“信任背摔”,能够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变形虫寻宝”等项目均可纳入筛选的范畴。

其次,拓展训练项目的筛选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训练的筛选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筛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筛选的拓展训练项目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或者能够利用学校周边现有的自然教育条件和资源,以提高其可操作性;二是,所筛选的拓展训练项目要有意识的体现学校的特点,如,地质类高校就可以着重引入能够培养学生野外生存能力的项目,而公安类院校则可以着重引入能够培养学生勇敢品质的项目。

最后,拓展训练的筛选要始终注意根据筛选的全面性原则进行。要注意根据全面性原则进行筛选主要指的是,在筛选时不但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发展,也要注意其团队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身体锻炼的目的,不能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分层分级;学生;课外活动体系

一、目前高校学生活动开展的现状

在校领导的关心、校团委和各级团总支老师的直接指导下,高校各项活动全面展开,涉及体力的,智力的;有娱乐性的、公益性的等方面,活动开展井然有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着实达到让学生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但是在成绩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曝露的一些问题。

(一)各团体活动之间缺乏统筹,冗余度高致使活动多而泛

我们知道除了团委直属的各学生组织在举办活动之外,学校的一些其他职能部门也在举办着各种活动,如保卫处的征文,勤工助学中心的义教活动。无可置疑,各个组织举办的活动目的都是增强和提升师生思想、知识和能力,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和激发广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各个团体组织的活动之间就会有冲突和冗余,可能学校在一个月内会有好几次征文活动,爱心社和勤工助学中心同时都在做招募义教的宣传。这样不仅影响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也给学生精神上造成极其疲倦的感觉,而这种情况常此以往,让学生产生一种倦怠思想情绪,致使最初的兴趣减弱,同时也可能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活动参与度低。潜移默化,长久以往,必将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行成不好的校园氛围和风气。

学校各级团体组织种类繁多,基数大,数量也多。据不完全统计,就各个学院的院级活动(面上的活动)每学年就有30个左右,还不计对于各个年级、专业、班级的针对性活动和学校校级各组织、组织的活动。这种高密度的活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效应,对活动产生厌倦的心理,最后直接导致学生对活动的反感。大量的活动,势必影响活动的质量,甚至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背离了开展活动的初衷。

(二)活动计划性强,任务化加重,致使学生能动性弱,活动意义降低

活动的计划性强,多数活动计划安排基本上都是由有关部门直接下达文件指定活动的主题,并指定具体的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负责人完成活动最核心的部分—策划工作,而其他学生的角色只能是群众演员,按“导演”的指令来发放宣传单或完成调查问卷,活动过程缺乏灵活性,完全就是为了完成文件上的任务而在做活动,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活动意义明显下降。例如爱心社的招牌活动—毕业捐赠,已成为高校和爱心社的传统,也是全校范围内的大型活动,每年在学校的阶段都是非常成功的,确实募集到不少衣物和书本,数量达数十箱,这不能不说是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学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把这些东西送到能够发挥这些衣物价值的地方去,这种筹的到送不出的活动不是学校开展活动的初衷,鉴于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活动策划中加上提前联系需要这些物品的单位,适当调整活动的范围和期限,使活动的效率和价值做到最优?再如针对主题团日活动方面,是不是能够真正走出象牙塔,走近真实社会,深入结合社会背景,紧跟时代特色?如开展学雷锋日主题团日活动,为老人和孕妇提东西送他们回家,紧扣“助人为乐”的主题,走进了社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三)学生谈活动色变,烦而避活动,畏而远活动

学生参加活动都想能够从活动中切实锻炼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这也正是校方举办活动的目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活动中根本没有自己的自主性,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能在活动中被采纳应用,觉得自己的价值根本没有发挥的机会,面对如出一辙的活动模式,只能无奈地避开活动,开展活动的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主体也是学生,因此学生才是创新的主体,是创造性思维的来源,脱离了这个主要矛盾而主观开展活动只能造成孤芳自赏的局面,势必达不到活动的原本效果。面对科技活动,理工科的同学往往心向往之,但也只能望而却步,虽然自己已有足以参加活动的理论知识做铺垫,缺少了领路人,单单知道单片机的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功能,但具体用到来计算一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时,不知道单片机的定时计数作用在具体问题中怎样应用,参考些什么资料等等,从而导致了害怕具体问题,害怕科技活动。再比如说,班级里的一些文艺活动,有的同学没有特长,而且这样的学生还不少,不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显然在类似的活动中,有特长的学生往往包场,而没有特长的学生往往总是充当观众,角色意识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了定势,似乎谁该做什么早已有了明确的分工。因此,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应力求避免少数人或者精英分子承包节目的状况,而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通过引人入胜的智力探索和开拓,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并给他们带来愉悦,从而使学生产生自我肯定的萌芽。也许有些内容看起来非常简单,在其他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但只要是自己最闪亮的一点,都应得到大家的尊重。况且,这些学生能够勇于展示自己,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唤醒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尊心,就是活动的要义。如果活动总是局限于几个人,久而久之势必打击多数人的积极性,使大多人望而生畏。

二、探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校对各种团体组织的活动没有按照分类进行完整的统筹规划,导致开展的活动杂而乱、主次不分、冗余度高。活动内容陈旧,出现“年年岁岁划相似,岁岁年年三两套”的现象。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发展,而学生活动的内容却没有改变。缺乏新意的学生活动,学生怎么可能有参加的积极性?活动形式单调,缺少引力。不少活动习惯于采用自己熟悉的形式开展活动,如校内宣传、校外宣传、发放调查问卷、总结晚会等。学生活动本身应该是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如果重复同样的几种形式,即使内容新颖,也是难以吸引学生参与的,就如天天吃同样的菜肴,人没有胃口一样。活动目标不准,难以达成;许多活动主办方在确定活动目标时,缺少深入的思考和对学生、条件等的研究,对目标的把握不准确,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过高”,或“大而空”,如空中楼阁、水中捞月;一是“过低”,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前者,其实是没有目标;后者,其实是没有提高。这样的活动,自然是低效,或无效的。活动主体缺失,没有实效;所谓活动主题缺失,指的是学生不能参与活动中内容、目标、形式等的制定,亦指学生能真正参与于其中的活动并不多。学生活动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参加活动的主体理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虽然,这个道理许多活动负责人都是懂得的,但是,一到具体情况时,却是指导老师不敢放手,思想顾虑过多。而且,许多时候,在学生活动中重复着教师与几个“负责人”之间的对话,大多数学生当观者的现象。可见,缺少学生全体参与的活动,不可能是有实际效果的。

三、分层分级学生活动体系建设的构思

针对上述高校学生活动开展的现状,分层分级学生活动体系建设是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改变现在的活动情况,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助于高校的内涵提升;同时,应用分层分级学生活动体系,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更好更高效率的成长成才。拓思路、促创新、抓落实,真正把重点打造成亮点,以重点活动的突破带动高校活动的全面活跃,以实施重点活动的新成效推动高校学生活动体系研究的新跨越。

1.对活动内容和性质对活动进行分层分级,适当缩减活动数量,重点提高活动质量

校园活动的目的无非在于对于学生的能力延伸、技能补充、娱乐休闲等方面;而对于校园活动的分类,可以将各种活动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分清各类活动的作用和性质,明确了解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还只是为了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操,或者缓解学生压力,单纯的娱乐而已。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体,切实以实际情况为指导开展活动,在新学期开学之初,加强稳定思想确定新目标教育,把学生的思想从假期的松弛状态中拉回到新一学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中,明确这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学期中开展一些科技赛事,如科技立项,社团活动月的活动,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期末,紧张的复习期末考试之中穿加一些娱乐活动,缓解强复习压力下的紧张情绪。对于各式的学生活动,校方应按照“从严从高”的要求,高质量地策划活动、举办活动,重点在实际价值重大的活动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出力作、出精品。

2.活动举办方做好分层分级,做好统筹规划,力求重点重心活动

积极协调,力促活动落实做到,统筹全盘,工作扎实推进。统筹规划,这个任务我认为应该以加强各学生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主,如勤工助学中心的征文活动和其他学院特殊节日的征文活动是不是可以和校学生的学习部协商,在他们的征文活动中加上自己征文的主题,奖励机制等,这样一样可以把活动搞好。这样做的好处缩减了过多活动可能带来的重复冗余。

3.根据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对各年级同学的不同能力需求进行分层分级,力求活动的实效性

活动也应该视各个不同年级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来定质定量。大一是一个迷茫的过渡期,对大学的不懂和自己专业的陌生,针对大一的学生以引导大学学习方式转变和认识自己专业教育为主,结合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让大一的学生“识”专业,“知”自己,因为时间比较多,专业知识相对较弱,鉴于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提高基本素能但专业性不强的系列活动,如演讲赛、朗诵赛、书画赛、志愿者服务等。大二是深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一年,打造专业根基的关键时期,这时期应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近高年级的同学,深入了解专业,拓展知识面,从专业中得到乐趣;大三是学习专业知识的一年,有了大二的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就可以增加学习的侧重点和具体性,大四时运用专业知识,做专业相关课题的一年,有了前面三年的准备做铺垫,顺利走好大四便是顺理成章的。这就是大一识专业,大二爱专业,大三学专业,大四做专业的教育思想,在分层分级时应考虑各级同学的具体情况。活动的开展,必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社会阅历、知识储备的实际,随着年龄增长,活动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神追求也呈递增趋势。

4.根据各学院专业的特色进行分层分级,为社会培养更专业的人才

在分层分级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二级学院的特点和学生具体培养方向。明明是文科性质类学院专业,却要去精湛于理科项目活动。就像要法学院去竞争科技类诸如电子设计类活动,无非以卵击石,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没有太大实际帮助,同时,还浪费时间,打消个人积极性。正如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法学院的模拟电子法庭都是针对性很强的学院特色活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在活动中发展思想,开拓思维,是应该提倡并继续发扬的。

分层分级的活动体系较传统活动体系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更符合社会日益变化的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开展分级分层,将达到怎样的效果呢?

4.1学校更好的对活动进行宏观掌握和合理统筹规划。对于计划安排活动的数量和内容,及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学校可以根据对学生的希望来安排活动。随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动态快,建立这样的分层分级活动体系可以让学校随着学生的适时的变化来调整部分活动安排来促进学生和活动的切合,更高效率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来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4.2对不同年级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学校给学生一个合理规划的同时,学生在参加活动中也潜移默化的对自身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在学生没有形成思想的时候引导,在学生已经形成思想的时候更加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

4.3让各学院各专业学生能更针对于他们的专业进行发展,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经历和活动资源在他们自身的专业和自我规划领域有进一步的提高。这样会使学生更专业、更敬业,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四、结束语

通过分级分层体系的研究,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校园氛围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同学们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会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校园生活如火如荼,将极大提升学校内涵,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且专业性强的学生,促进学校更加快速的发展。

作者简介:

汤洪棉(1980—),男,浙江杭州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曾靖婷(1983—),女,重庆沙坪坝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助教,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全洪兵(1975—),男,四川万源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篇7

一、目前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1.缺乏激励性

对与错、好与坏,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的最直接的写照.这种简单的“判决”不具有任何的激励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不能以简单的“判决”取代必要的“交流”.

2.缺乏递进性

常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但在课堂随机评价中,教师并没有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而是以“你真棒”、“你回答得很好”等毫无针对性的评价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的听课疲劳感提早到来.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做到递进性,不以“泛泛”之评代替“具体”之评.

3.缺乏多样性

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在一师一生间单向进行,使得原本充满智慧的交流变成了直接的说明,丧失了对这一可贵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挖掘.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评价的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不以一师一生的“单向”评价代替了学生、同伴、教师间的“多向”评价.

二、课堂评价语言和形式的创新

1.语言求变化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评价语一定要力求丰富变化,即使是对学生的肯定用语,也不能一成不变,因为如果长时间运用某一种肯定语,时间一长,学生必然会感到厌倦,只有丰富多变的语言,才会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取、完善和发展自我.正如普通的一句“不错”的赞赏,变成连声的“不错不错”,其中意味都会随之变化.

例如:已知x2+x-1=0,求x3+2x2+2009的值这一题.我选了二位同学到黑板前进行板演,一位学生是通过“x2+x-1=0”的已知条件,得出x2=1-x,再代入“x3+2x2+2009”的题目中求解.另一位学生则是将已知条件“x2+x-1=0”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将原式化零散为整体后可以得出x(x2+x-1)+(x2+x-1)+1+2009=2010.虽然二种解法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但后者明显要比前者的运算简捷化.因此在对两位学生做评价时,前者我以肯定的话语“很棒,步聚也很清晰”为主,而对后者则以惊喜的口吻给予赞扬:“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简便的方法,老师都佩服你.”用不同的语言和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充分认可.

2.体态助说话

体态语言包括人的面部表情、目光注视、外表修饰和手脚肢体的活动等,可以帮助教师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即使是轻轻的点点头、微微的一笑,翘一翘大姆指,都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数学间的情感交流.相比起自然语言的交流,体态语言具有连续性和真实性的优点,即使教师停止言语行为时,他们的体态语仍然 可以继续着,且虚假的成份较少,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师实施课堂评价.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题目如下:解方程5x2-1=4x.学生板演如下:

篇8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问题 建构策略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重要的是有效性问题建构。有效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什么激发学习兴趣呢?——问题。实质上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设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说:“教学是一门闭嘴的艺术,要知道如何教学,就是要知道什么时间闭上自己的嘴巴,绝大多数的时间。”教学中教师的工夫重在设疑,将知识融入情景,情景隐含问题,通过有效的设疑与追问,展开求知的生动过程,将“情景串”变成“问题串”,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用问题对教与学进行及时诊断与反馈,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再将“问题串”变成“知识串”,达到建构知识体系,渗透方法,形成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有效性问题界说

(一)关于“有效性”。

所谓“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就教育教学而言,“有效性”实际上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与教育教学预期设想之间的吻合度,它体现的是教师教育教学措施、方法及过程能否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关于“问题”。

所谓“问题”是指阻碍人们思维发展,牵制工作任务完成的各种障碍。它的特征表现为:对思维活动的阻断性,对学习态度的刺激性,对学习兴趣的激发性,对系统知识的牵引性,对能力形成的促进性等五个方面。影响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性问题可分为:瞬时性问题、长久性问题、一般性问题、关联性问题等四方面。

(三)有效性问题的界定。

能迅速刺激学生思维,突破思维障碍,并使之向知识建构方向发展,激发认识元达到预期认识目标的“思维障碍点和生长点”。基本特征概括为3个方面:本质性特征、关联性特征、持久性特征。

(四)有效性问题的重要作用。

(1)有效性问题是激发学生活性思维,促进智力有效开发的重要途径;(2)有效性问题是建构学生系统知识体系,促进知识有效生成的重要方法;(3)有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4)有效性问题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的重要措施。

二、有效性问题建构的基本原则

有效性问题建构必须遵守以下四个原则:(1)删繁从简、直奔主题的原则;(2)源自生活、揭示生活的原则;(3)注重实验、结合实践的原则;(4)承上启下、逻辑严密的原则。

三、建构有效性问题的基本策略

建构有效性问题的基本策略大体可分四种:(1)准确把握学习内容与问题之间的联系;(2)准确确定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确立认知主体在问题中的中心地位;(3)准确把握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串”;(4)准确把握问题的难度与广度,使之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

四、利用有效性问题进行设疑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一)渐进式。

这是一种适用于新教材,与新教材精神相吻合的教学方法。它是从学生熟悉而简单的物理情景开始的,设计逐步改变的物理情景,推出难度递进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动脑解决问题,从而克服教学难点,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教法。

[案例1]“人造卫星”原理图教学中,首先从基本问题设疑:(1)石块水平抛出,其轨迹如何?(2)子弹从枪膛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3)导弹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学生易得出“速度越大,射程越远,其轨迹是曲线”的结论。

其次设疑:如果导弹速度足够大,射程就可绕地球一周吗?学生根据推理可兴奋得出:只要速度足够大,其射程就足够可绕地球一周。

最后设疑:导弹的轨迹是圆还是抛物线?这一问题书本没有强调,学生思维很容易被激发。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重力方向不变时是平抛运动,重力方向随导弹位置改变时导弹是圆周运动了。

通过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设疑,学生脑海中已构建起一副完整的人造卫星原理图,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牛顿的人造卫星原理图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发散式。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新信息的思维方法,它是对同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和核心。

[2.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撤去作用在木块上的恒力,木块将做什么运动?为什么?若平面不光滑,并知道木块与桌面的摩擦系数为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若将木块换成带正电的滑块,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怎样?做什么运动?能量是怎么转化的?这与将木块用弹簧竖直悬挂比较,有何异同?(水平面光滑)

(三)虚拟式。

虚拟式设疑是指以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大胆想象,畅想出超越现实的物理情景和事实并进行设疑引导,以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

(四)比较式设疑。

(五)草根式设疑。

[案例5]在组织力学复习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站在“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主干线上,按以下线索在关键锁链上进行设疑引导:物体的运动过程特点谁来定?(受力和初始状态)高中物理典型的运动模型有哪些?[(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它们的受力特征分别是什么?处理这些典型物理模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三条主线:力的瞬时作用效应——牛顿定律;力的空间积累效应——能量;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在组织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中,始终站在学科主干知识和主干思想方法的至高点上俯视各个部分,通过构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整体进行梳理,达到高屋建瓴之功效,这样就有了复习的“大局观”,使复习有“主脑”,也有“红线”,学生就能形成清晰的知识和能力系统。

除外,还有悬念式的设疑、多向思维式设疑、触类旁通式设疑、导学提纲式设疑、巩固提高式设疑等设疑方式。总之,在教学不同阶段巧妙地设疑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为学生布设解决疑难的阶梯,就会疑则有进,学生在设疑释疑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7.

篇9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吸入治疗;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094-02

咳嗽变异性哮喘(CAV)又称咳嗽型哮喘,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气道高反应性,又称过敏性哮喘[1],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展成为典型的哮喘,常在夜间或清晨持续反复发作,多由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或由呼吸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易误诊或漏诊[2]。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CVA。本研究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SM/FP)雾化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1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CV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66岁,平均(31.8±10.2)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7.0±5.6)个月。符合如下的诊断标准[3]:不明显原因咳嗽达2个月以上;体格检查及X线胸片检查正常;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抗生素和止咳药均无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停药后短期内复发;除外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左心衰竭,支气管内膜结核等。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舒利迭每次1吸(50 μg沙美特罗/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次50 μg/100 μg,均为Bid;对照组:吸入倍氯米松气雾剂(BDP),250 μg/次,Bi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评分 (1)日间症状评分:0分为无症状(气喘、呼吸困难或咳嗽等);1分为有轻微症状,或间歇出现,不被患者重视;2分为有中等程度症状,或症状频繁出现,至少有1次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3分为症状持续,影响日常活动。(2)夜间症状评分:0分为夜间无任何哮喘症状;1分为夜间因呼吸困难憋醒1次或有早醒症状;2分为呼吸困难憋醒和早醒症状2次以上;3分为夜间经常因呼吸困难憋醒,但尚能间断入眠;4分为端坐呼吸、不能入眠。

1.3.2 晨间呼气峰流速(PEFam)测量方法 用简易呼气峰流速仪测定晨间呼气峰流速(PEFam)。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PEF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2.4 结论

联合吸入低剂量的FP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SM是控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较好方法,加入低剂量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优于单一糖皮质激素。

3 讨论

呼吸道炎症和平滑肌功能异常为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舒利迭成分SM主要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兴奋β2受体,最终使呼吸道平滑肌松弛,对支气管产生持久的舒张作用。另一成分FP,则通过与细胞内糖皮质激素(ICS)的受体结合促进有效的抗炎活性,从而抑制炎性细胞的渗出、上皮细胞的增生和损伤以及基底膜的增厚,减轻呼吸道炎症。这两类药作用机制和作用靶位不一,两者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4]。此外,ICS能增强肺组织细胞膜上β2受体蛋白的合成,并能降低β2受体不敏感性和耐药性。反过来β2受体可激活无活性的ICS受体,使受体对类固醇的刺激更敏感,增强ICS效能。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在使用SM的同时可较少ICS的吸入剂量,从而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本研究中吸入BDP量明显高于舒利迭中ICS的吸入量,且在改善肺功能、症状控制上均显示快速及更大程度的改善,安全性良好。因此推荐[5]低剂量吸入ICS可最大限度地减少ICS的全身不良反应,并能有效快速控制咳嗽症状,可使患者主观迅速感受到治疗的有效性,患者愿意接受治疗,增加了对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证实联合吸入低剂量的FP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疗效优于单一糖皮质激素。

[参考文献]

[1] 李博,张述蜂,高晓方. 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10,I5(9):1337-1338.

[2] 汪春燕.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临床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4):519.

[3] Johnson D,Osborn LM. Cough variant asthma: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literature[J]. J Asthma,1991,28(2):85-90.

[4] 钟南山,郑劲平,蔡柏蔷,等.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与布地奈德干粉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4):236 -237.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篇1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以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背景,在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新的尝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不少课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的开展,通过物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初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下面是本人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索思维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尝试。

构造合适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模式

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对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促进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产生探究问题的合情合理的背景,学生可能会存在太多的疑惑,对探究过程无从下手,最后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违背新课改的要求。

我以教材中“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为题材,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体验物理探究过程:

学生就生活体验中所遇到的速度变化问题提出课题

师生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课题猜想和假设

分小组根据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各小组根据制定的计划和设计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各小组对收集的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证

各小组对本次探究实验进行评估

各小组间进行交流探讨

在首次探究活动的训练中,学生感觉难度最大是“设计实验”,学生不知道怎么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器材及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使用过的实验仪器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将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实践自然整合

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对同学们提出课题,经老师审定为可研究性的,学校提供研究条件,让学生实施自己设计的科学研究过程,老师尽量一同参与实施过程,给学生最及时的思维引导和技术指导。当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以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

在课上布置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讨论和验证,并找机会实践和体验,最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无疑,这对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探究活动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的问题,设计探究过程,设计经老师审定其可行性后,实施探究。如在进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向学生提出如何用更多的方法测出电阻,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设计出不同的实验过程,老师在审阅实验设计时,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多提问题让学生讨论并改进实验设计,再提交老师审阅,最后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教师先组织小组进行分析,总结得失,然后组织小组进行展示交流。

在同学们修改课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评价——人们尚不了解的问题,通过探究才获得答案,称为有意义课题——具有创新性或可研究性。有意义的课题产生后,结合学生的知识实际和学校条件,组织学生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促使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及技能,对课题的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学生确定课题的可行性,才能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过程,而这些过程对学生来说不是一帆风顺的,反复的实验设计与修订设计,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还缺许多知识,广博的知识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

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使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介绍新知识时,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角色,尝试设计探究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新教材比较强调情景导入,这样的导入的确能有效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科学需要探究。当学生在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都会得到升华和提高。

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实践活动中选择课题及相应的内容,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形式,去发现和解决现实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科课程之“先天不足”的一种补充,它实现了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二者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