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生存教育 生存能力

一、惨痛的代价

校园投毒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致室友黄洋死亡;1997年,北京大学王晓龙投毒致受害人江林、陆晨光“铊”中毒。

校园踩踏事件:2009年湖南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踩踏事故8人死亡26人受伤;2006年江西省都昌县中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6人死亡39人受伤;2005年四川通江广纳镇中心小学踩踏事故8人死亡27人受伤;2003年河北邯郸成安县商城中学踩踏事件5人死亡15人受伤。

溺水事件:2010年6月28日到7月3日安徽6天21名学生溺水身亡。2012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7名初三学生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阳市5名小学生溺水身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名学生溺水身亡。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

应急演练防患于未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北川中学,1000多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尽管战士、武警官兵以及消防队员日以继夜奋力抢救,仍有几百名学生遇难,不能不叫人心痛;而桑枣中学,2323名学生和178名教职工地震发生后仅一分钟左右,全部撤离到空地处,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两种不同的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校园中一桩桩饱含血与泪的事实,让我们在顿足惋惜的同时,是否会从心底反思“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对学生到底有没有进行生存方面的教育?”

二、我国高校开设生存教育的现状

生存教育就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等方面进行的教育,保证受教育者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做到“五自”,即自尊、自知、自制、自治、自修。同时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和发展,成为生存好、发展好的个体。

国外对于学生生存教育很重视。许多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开设生存教育课程;日本、美国的小学要求学生学会游泳,另外一些国家开设了紧急避险课、野外生存课、社会实践课等。然而在我国,现状却不容乐观。一般的小学和初、高中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少有学校专门开设生存教育课,我国生存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学校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灾自救教育,有些学校以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选择性学习野外生存课,普通高校中开设野外生存选修课程的高校不多。毕竟该课程无论从投资、练习环境还是教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全方位、多学科结合开展生存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

三、生存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学会生存”是新世纪提出的新口号,而什么是生存,学会生存都要学会什么,怎样才能学会生存等众多问题出现了。新体育教育就是为生存打基础的教育,体育课的任务不仅要教授学生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保证。生存教育是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前提下通过生存意识、方法的学习,技术动作的练习达到增强人的生存能力的教育。可见,生存教育与体育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一)体育课在参与人数和练习时间上利于生存教育的开展

体育课在高校中是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一般学校都设置四个学期的体育课,每个学期开设16周左右,这么长的教学周期无疑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和掌握生存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体育课在教学形式上利于生存教育的开展

高校体育课在教学形式上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一方面,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灾害事故的预防教育;逃生、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教育;各种压力的适应和调节方法教育等。另一方面,在室外课中可将理论课所学内容与实践有机结合,利用各种场地、器材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体会各种技术动作和操作方法,这样既提高了传授内容的广度,又满足了学生对生存教育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三)体育课在教学内容上利于生存教育的开展

由于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实施的,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渗透生存教育的内容和技能。比如在跳的练习中增加跨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在力量训练中增加悬垂、摆动、手指抓力的训练;在灵敏训练中增加滚、爬、翻等特殊内容。此外,一些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的户外运动,如定向越野、登山等都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耐力、吃苦精神及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模拟社会突发事件、野外复杂场景使学生践行求救、急救等生存方面的技能。可见,在教学内容上,体育课优于其他课程,便于与生存教育相结合。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加强生存能力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

自1985年国家组织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以来,我国高校学生从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指标检测都呈持续下降状态,身体素质下降之快令人担忧。其与遗传、环境、运动时间、学习负担等许多因素有关,但是归根结底缺乏体育锻炼还是大学生体质下降,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1.6万左右,其中不乏溺水、火灾、交通事故、自杀等原因。但是仍有很多悲剧是可以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或通过及时的急救技能的运用避免的。因此,生存能力的培养应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包含身体活动、运动医学、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只要学习地震、水灾、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如:逃生采用奔跑、攀登、爬越、跳跃、游泳等练习;救护采用运动创伤的止血方法、伤口包扎方法、骨折固定方法和运动猝死、溺水的心肺复苏方法等练习。只要大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并合理运用自防自救技能,就必然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

(二)加强生存能力培养是实现高等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从世界范围看,大学阶段甚至研究生阶段还开设体育课,恐怕只有中国才有,其目的就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以,一直以来,中国的大学一直在探索传统体育的改革之路。在美国,生存教育是与环境教育、社会教育并列的教育内容。在日本,生存教育如游泳、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定向越野等内容都非常普及。

在教授不同的生存技能的同时,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与传统教育相比,由于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贴近自然和生活,生存教育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从教育手段看,生存教育通常通过学生的体验传达教育理念,以关注学生个体的内心需求和人格发展为目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更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高校应尽量将生存教育纳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结合生存环境、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和生存精神的培养,采用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主题探讨式教育、多科渗透式教育、实践活动式教育和生存拓展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理论、技能的学习,打破常规,转换思路,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学生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适合该校学生特点的生存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生存训练中,不断提高生存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二)建议

1.加大生存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在大学体育课中开展生存教育的战略意识和紧迫感,尽快在体育课教学中确立切实可行的生存教育的总体目标,并敦促教育者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2.加强教师培训,包括师范院校方面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还要重视学生骨干的培训,因为学生间互相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往往更频繁,课外的时间也可以渗透教育和指导。

3.生存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多样化,尽可能地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应变能力、自救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发展。

4.生存教育内容在时间上要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最好是多给学生创造模拟场景或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时间与机会就会更多。

参考文献:

[1]胡耀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6.

[2]薛武,李维希.在大学体育课中通过体育锻炼开展生存教育的重要意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

篇2

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民族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历史稳定性的体育形式和体育文化活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过,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高校中开展,并且有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一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但大多以武术等项目为主。由于现代体育运动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并且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并不理想。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了边缘化趋势,甚至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有效的措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相应的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了解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知识,熟悉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地方特色和生活习俗,使其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丰富高校课程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常具有趣味性、竞技性、健身性、休闲性和娱乐性,因而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及课程资源。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娱乐、表演、游戏等内容为主,不会受到环境、天气、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较容易开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舞龙舞狮运动,其气氛较为欢快,且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使传统体育教学中严肃、传统的情况得以转变。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团结协作精神进行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三、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地域性、民俗性较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引入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所在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是其他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大力推广,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将其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从而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内容。此外,特色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优化师资力量,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而高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和关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落实很有必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能满足不同体质、不同性格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教师要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终身锻炼项目和方法,使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实现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统一。

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策略

1.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教学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讲解,并实现与体育实践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加充分的了解。

2.改进、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民俗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因此,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和普及;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进和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要与现代体育项目的特点有效融合,使其符合当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优化、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完整的教材体系作为保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想得到真正地融入和发展,应当对相应的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要对教学内容给予高度关注,使其充分展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项目特色。要大力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注重对本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所选教学内容的比重、课时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课程编排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

4.合理规划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男生和女生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采取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方法,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单独安排。高校男女学生在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当根据男女学生不同的特点,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男生通常对具有对抗性、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较为喜欢,而女生往往愿意参与激烈程度相对不高的运动项目。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31-02

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厚的传统、已形成稳定的模式。然而随着中国迈入全球化、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历史进程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和新时期中国社会呈现的新特征,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公民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公民教育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和社会整体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在内容上,也忽视了公共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只从理论上被动地接受国家各种政治制度、方针政策,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热情。 最后,思想政治课像其他任何课程一样,只是成为一个分数,所不同的是比其他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记忆背诵。所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的评价是枯燥无味,由此对政治生活产生冷漠感与距离感, 甚至是排斥感。

笔者通过问卷方式对本院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00名大学生进行了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交谈,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堪忧。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意识;缺乏公共意识,他们只为自己着想,只考虑将来能赚多少钱,能谋取什么职位,能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工作中能得到多大好处,而不能把个人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结合起来;一部分学生盲目地崇洋媚外,希望尽早离开祖国,留学移民海外;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缺乏坚定的信念。

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公民和公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是一种对公民的法律定义,它规定了成为中国公民的法定要求。关于公民的内涵,学者有不同的概括,但有三点是确定的:第一,公民是指社会人、政治人,他是以社会和国家的一个成员身份而存在的。第二,公民表达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特定法律关系,并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公民不仅是一个政治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曾这样定义:公民是一个进能治国,退能守法的人。一个好公民应该懂得作为统治者, 怎样治理自由的人们,而作为自由人之一又须知道怎样接受他人的统治。对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来说,我们缺乏的正是作为社会-政治人身份意义上的公民教育。然而,学生不是天生就知道什么是公民,如何做一个“好公民”,必须通过公民教育的过程, 才能够逐步产生对公民角色的认同,并进而产生做“好公民”的追求。这正是强调公民教育的原因所在。

三、高校公民教育教什么

1.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是“具有某国国籍,因而根据该国法律享有公民权利和承担公民义务的个人”,所以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多数公民来说,国籍是自然获得的,但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却必须经过学习。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国家制度、民主政治和法律体系已经发展到相当复杂的程度,不经过系统的学习,人们对于公民权利有哪些,如何行使和维护公民权利,公民义务是什么,如何履行公民义务很难有清楚的认识。因此,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教育是现代公民正常生活的必需。

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中,有两个问题是必须澄清和重视的。第一,强调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于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有明确内容的,但为什么有这些权利和义务,却基本没有涉及,而这正是学生漠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原因所在。权利是受保护的利益,是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的资格。义务是一种负担,是必须做某事或者必须不做某事的要求。学生只有知道了公民为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一定不能做什么,才有自觉把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公民主体意识;第二,公民权利与义务并重的教育。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个体对于群体的责任和义务,把某种统一的责任要求传递给学生,甚至灌输给学生,这是一种“义务论”取向的思政教育,更加倾向于责任对于权利的优先性,带来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是个人的权利和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伸张,然而当个人权利被忽视,其必然结果恰恰是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从当下中国高校的教育现实来看,大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淡薄、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衰落已成为严峻的问题。所以,在公民教育中,必须在公民义务教育之外同时重视公民权利教育。

2.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和引导学生对于国家制度政策的认同。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忠诚于祖国的公民,因而爱国主义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爱国主义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公民教育中的爱国主义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仍有根本的区别,公民的爱国更加强调公民对于国家权力的监督。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导致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并由此引起的政治价值观念的分化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只注重物质利益,对政治冷漠、政治认同度、政治参与积极性较低等现象。“也有的大学生对政治现实不满,试图走体制外的路线来发泄不满, 以非理性的政治冲动来扰乱正常的政治秩序,给个人和国家的政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公民教育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于国家制度政策的自觉认同。

3.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公民品格和公共精神的培育。公民教育能否卓有成效取决于公民是否积极参与政治过程。迈克尔沃尔泽指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是公民美德的关键标志。”所以,在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中,公民的概念不仅仅是对“人”作为国家成员的主体存在的肯定,更要对“人”在社会关系领域中“应该做什么”之类的问题给予强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学校的管理等来培养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

好的公民其核心美德还应该包括责任的品格、妥协的品格、包容的品格。当下,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改革才有出路,发展才能自强,迫切需要培育大学生深化改革的责任与担当,做一个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对自然负责的中国公民。妥协的品格意味着观点对立的双方随时准备节制个人或集团的特殊利益而将共同利益置于首位,并甘愿为共同利益做出妥协。当前,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中国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还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实现在于是否具有包容性的世界公民。为此,公民教育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包容品格的培养。

好的公民还应具有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 这种现代精神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 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在公民教育的内容中所蕴含的权利义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国家制度政策的认同教育以及蕴含的妥协品格、包容品格、民主和平等精神等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说明二者的目的同一性,同时公民教育又突破了当前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困境,为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王晨艳,曹源孔,月霞.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取向[J].中国轻工教育,2008,(2).

篇4

摘要:快乐体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其保持了传统教学之精华,同时又克服了传统教学之弊端,快乐体育教学可实现大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时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是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对快乐体育思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快乐体育需注意的问题及一系列对策,目的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快乐体育;原则;必要性

1.前言: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高校作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出时代所需的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主张以人为本,现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是提出了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对快乐体育思想的探索逐渐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快乐体育是利用体育的特点与规律,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师生融洽的氛围中,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认识快乐体育

2.1内涵:所谓的“快乐体育”指的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主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运动,并根据自身兴趣、水平与能力选择参与的内容与方式,将人与运动的关系置于正确的水平,审视并理解运动的本质及对人的意义,充分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愉快地参与运动、享受运动,最终养成终生运动的好习惯。

2.2来源与发展:“快乐体育”思想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和日本,两国二战失败后,在吸收美、英等国的民主教育思想,以替代战前反人类的军国主义思想基础上诞生的。

2.3原则:(1)教育性:体育教学作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存在双向信息交流,所有的知识技能学习和品德教育等只有在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下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趣味性:将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再创造,实现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趣味化,最终实现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及心理满足,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最终达到“乐学”目的。(3)情境性:人的情感来源于某种情境中,良好的教学情境除了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外,还可以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则可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4)实效性:“快乐体育”除了强调外在的“形式”及“乐教”、“乐学”的氛围,更注重内在的“效益”,即体育教学质量。

3.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体育思想的必要性

快乐体育主张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能够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其参加运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逐步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3.1有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思维活跃,主见性强,快乐体育思想的实施能够促使大学生自发体育锻炼的主动行为,此行为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友谊,增进人际互助和互信,同时快乐体育能够增强人的自信,使人乐观,有利于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3实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有效手段:在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尤其重视对其体育锻炼兴趣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在体育实践中锻炼身体的同时,又体验到快乐,并逐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3.4“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真实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单纯知识技能的传授,倡导从情感入手,实施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将轻松的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有机的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充分体现当代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4.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体育思想的教学方法

4.1 内容激励法:即利用体育项目固有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内在魅力,借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直观演示法: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3 竞赛激励法;通过组织课内外的体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在体育竞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其身体素质,实现其身心健康发展。

4.4评价激励法: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评价时既要注意到学生身体本质的发展,更需注重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评价,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5.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体育思想的对策

将快乐体育思想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需在理解快乐体育精髓的基础上,在教学理念上有所创新,并积极创新教学教法方法,将快乐体育灵魂贯彻其中。

5.1“乐”仅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高校体育课绝非一笑了之的“玩耍”课,而是寓“乐”于增强体质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师务必把握好“乐”的尺度,切不可唯“乐”而“乐”,否则,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5.2根基于大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及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克服困难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信心,从而使其在今后的体育锻炼中态度更为积极和主动,激发进一步获取成功的愿望,所以,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时必须强调成功意识的培养,对每次体育课的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等都尽量做到科学尔合理,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内心需求,为大学生的成功体验提供可能性。

5.3合理控制运动负荷:教学实践中不能过分地追求运动强度,安排运动量时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强调在锻炼中寻求快乐,在快乐中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

5.4评价方式科学化:高校大学生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若整齐划一评价不同层次学习者的水平,这对学习者有失公平,又缺乏激励作用,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进步幅度、努力程度、学习态度等综合评定成绩。

总之:快乐体育着眼于未来,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内心需求着手,通过体育课程设计逐步培养大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因此,快乐体育思想是顺应时展的客观需要,是满足大学生的内心需求,是发挥体育教师能动性的需要,也是因地制宜发展高校学校体育的需要。所以,新时期,各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摸索,大胆创新,引入快乐体育思想,寓“乐”于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中,借以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忠祥.高校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

[2]詹崇将.新课标体育教育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

[3]张耀光.普通高校实施快乐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分析[J].体育科技,2005

篇5

关键词:粗糙集;属性约简;属性重要度,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010-02

Abstract: This paper, employing the discernibility matrix of rough sets and the attribute reduction algorithm under the rule of extracting attribute significance, puts forward a mod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presents an information sheet for the classroom decision making system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example analyses, the paper obtains the optimal index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eaching reforms.

Key words: rough sets; attribute reduction; attribute significanc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1 背景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开展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对象、学生、专家、同行为主体的质量评价,是高校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1]。为分析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从中提炼出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指标,本文采用粗糙集方法,建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从属性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属性重要度的分类规则提取算法,通过属性约简,获取有效的评价指标,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2 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2-4]

为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借鉴校内外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践情况,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构建决策系统信息表

以表1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为条件属性,教学质量等级为单决策属性,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决策系统信息表。如表2所示,对10位教师授课进行质量评价,令;条件属性为C={a,b,c,d,e};为决策属性。对于评价的指标指定为4个等级:很好、好、一般、较差,从而得到指标属性值的集合。教学质量等级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从而得出教学质量决策属性集合。

3 基于属性重要度规则提取算法[5-6]

本文通过对教学质量指标属性的依赖度的角度对属性的重要度进行分析,采用文献分辨矩阵和逻辑运算相结合的方法求解教学质量重要指标项,定义如下:

定义1 设决策表,,,D对B的属性依赖度为。若,, 则b在B中相对于D的属性重要度为。

4 算例

⑴建立数字化的课堂决策系统信息表。对10位教师授课进行质量评价,如表2所示,条件属性C={a,b,c,d,e},决策属性D={g}。

为此提炼出部分决策规则:

规则1:(e,3)[(d,3)(d,4)](c,3)(g,3)即教学方法良好,教学组织良好以上,教学内容选择较适合,就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规则2:[(e,2)(c,3)] (g,2)、[(e,4)(c,2)](g,2),即教学方法不理想,即使教学内容选择较适合,教学效果也欠佳。或者是选择目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教学内容选择不合适,教学效果也较差。

规则3:(e,1)(c,3) (d,1) (g,1),即教学方法很差,即使教学内容选择适宜,但课堂教学组织很差,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规则4:[(e,3)(e,4)] [(c,4)(e,3)](d,4) (g,4),即教学方法较好,课堂组织得力,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就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本文利用粗糙集的分辨矩阵方法对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进行了约简,在保持分类能力不变的情况下,计算约简后指标的重要度,以确定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决定因素。即深入探索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和更新的教学内容;在创设的课堂教学组织环境中,最终确保课堂教学的生命力。而基于粗糙集理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用研究,将有利于构建智能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反馈系统,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韦力. 优化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3(24): 165-166.

[2] 张文修, 吴伟志. 粗糙集理论与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18-19

[3] 周献中, 黄兵. 不完备信息系统知识获取的粗糙集理论与方法[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0-11.

[4] 杨秀平. 基于AIHP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9(9): 138-141.

篇6

关键词: 创新思维 高校体育教育 新体系

一、以创新思维构建体育教育思想

1.含义及作用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作用很多,比如促进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的进步,有助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激发人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人的求知欲,等等。以创新思维构建体育教育思想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思想上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新的理念。比如,高校体育教育要从传统关键中解放出来。

2.不合理观念

具体的传统不合理的观念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传统观念认为高校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居于次要地位,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则居于首要地位,造成的结果是很多高校仅仅在开学头1―2年开设体育课,而把绝大多数时间留给专业课。

其次,传统观念认为体育教育就是教授学生体育的基本技能,比如如何打排球,打羽毛球,如何跨栏,如何打篮球,如何跳得更高,等等,造成的结果就是老师机械上课,学生机械模仿,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运动的习惯。

再次,传统观念认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应当在中小学,在高校中很难培养出体育人才,导致很多人才被埋没。

最后,传统观念认为只有高等体育专业院校才有必要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体育教育,一般综合类的院校没有必要,结果就是大学的体育竞技水平参差不齐,最直观的反应就是我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奖牌在各高校之间分布差异悬殊。

3.新的教育思想

针对以上不合理观念,应当构建新的更加合理的体育教育思想。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并重。高校应当注重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体育锻炼可以强筋健骨,更要看到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拼搏、合作、勇往直前等优秀意志品质方面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如此,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文化教育。比如美国NBA的大学生选秀,每年从大学向NBA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直接结果就是美国篮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

其次,技能教育与方法教育并举。高校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各种体育技能,更要教会学生体育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在已经掌握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兴趣,自己达到更高的水平。打个比方,就是老师搭好梯子,学生要学会自己想上攀登,从而饱览更美的体育风景。

再次,低层教育与高校教育继起。小学、中学的体育教育不是重点,而是起点,高校教育应当尽好自己的职责接好这一棒,努力将小学、中学的体育教育所积累的广泛的全民健身水平进一步。高校不仅要将体育教育水平提高,而且要推进小学、中学的全民健身进程。

最后,专业院校与综合院校并驾。综合院校的学生同普通高校的学生本质上没有区别,因此在体育教学上更应当并驾齐驱,不应有所偏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是综合院校应当努力做到的。

二、以创新思维构建体育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

1.以创新思维构建体育教育方法

首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老师教,学生学,是单向的。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毫不生动,而且重复的教学工作容易使得体育老师的积极性不高。而新的教育方法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的反应,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自身的特点,修订教学内容,最终形成一种互动式的教学。其次,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利用已有的器材发挥它们本身的作用。比如,跑道就是用来跑步的,单杠就是用来做引体向上的,铅球就是用来投掷的,等等。而利用创新思维构建的新的体育教育方法是除了发挥教学工具的本身作用外,还应当发现它们新的功能,比如可以利用跑道开展各种趣味比赛等。再次,传统的体育方法是只有老师教,老师自身的竞技水平和比赛经验,对于上课的效果至关重要,所以无形中对体育老师的要求大幅提高。而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是让有一定竞技水平的学生来充当老师或者示范者,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动作要领。最后,传统的教学方法交流的机会很少,除了进行校际比赛,这在无形中就大大挫伤了体育教育者和学生的积极性。而新的体育教育方法要求各省、各市、各学校之间加强交流,扩大高校体育的影响,从而带动更多的人从事体育活动。

2.以创新思维构建体育教育制度

NCAA(美国大学生体育联盟的缩写)就是一个很好的高校体育制度。在美国NCAA所能引起的关注度丝毫不亚于职业比赛,不仅有制度科学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该项制度每年是不断被修订的。正是由于制度的不断更新,增强了高校体育的生命力,扩大了高校体育的影响力。其实我国也可以结合自身特色,运用创新思维构建新的体育教育制度,比如增加体育课目的学分、开展各个项目的区域甚至全国联赛,等等。这些制度的革新有利于高校体育的发展。

三、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不但要在生产、服务、科研领域提倡创新,而且要在教育领域提倡创新。我们不但要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半导体、金融等领域提供创新思维,而且要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提倡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鲁琦.陈晓荣.对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5).

[2]许砚田,毛坤,邢庆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04).

[3]王永胜,刘建平,商勇.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5).

篇7

这个过程包括学前体育教育、小学体育教育、中学体育教育、大学体育教育以及成人体育教育各个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倡导维持良好的身体条件,以适应社会变化,改善生存条件,更好地生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构成部分。二者互相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只重视学校体育教育,而且体育教育很多时间只停留在学校体育教育上。传统观念中,体育教育只是从幼年时期开始,之后的15年或者20年中学生断断续续地接受体育教育,然而体育教育永远让位于文化教育。其后离开学校之后,体育教育只是成为学校体育的一种延续,这种延续不过是所学体育知识的实际应用,而这种实际应用往往并未落到实处,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没进行体育教育的延续。这是我国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讲,终身体育教育意义依然重大。随着社会发展,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精神紧张、肥胖等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发展。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医疗方法外,增加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尤其需要增加体育锻炼,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旨在于此。不得不说,我国当前的全民健身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举世瞩目,但远远没有形成国外全面健身的高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少,而且集中在老年人,年轻人以各种理由逃避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对体育的投入不多,体育设施缺少影响全民健身的开展。一朝一夕之功并不能改变以上局面,只有全局动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完成。高校体育教育是庞大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责无旁贷。如果高校阶段能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极为有利。终身体育不论从其前身意义和后期发展的意义都能满足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和要求。终身体育理论在实践上和体育理论上都有待于体育组织与体育教育组织去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广泛地开展和推广。

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自觉性调查,小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佳,大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后。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经历高考后,在内心中已将体育锻炼排在最后的位置。若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必须使他们从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就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试想,若他们大学时期都不乐意参与体育锻炼,毕业后的繁复事情更不会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具备终身体育的观念呢?高校体育教育者要对教学对象有深刻的了解。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在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并没有深入理解体育锻炼和玩耍的区别,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跑跳,所以这需要他们了解体育锻炼的实质和内容。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尽管意识还不太成熟,但是由于自身身体发育成熟,思维逻辑也已经成熟,他们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体育锻炼的愿望和喜好。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我们应该使他们已经形成的关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化,并且能深入内心,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所以观念教育是第一位。

相对于体育技巧的传授,体育观念的教育更为关键,也更具有难度。高校体育教师怎么才能使他们具备观念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原则。高校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要求,最终使其将体育锻炼养成一种习惯。习惯性参加体育锻炼如果能贯穿一个人生命全部过程,那么就实现了终身体育教育的最高目标。习惯如何才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始自小学,但是最终形成并坚持下来在大学。高校体育锻炼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在学生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有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毕业后依然有较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但是大学里如果排斥体育活动,那么毕业后也很少参与体育锻炼。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学生在大学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就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篇8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每天与手机为伴,在手机上购物、订餐、交流等,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学生除了必须参加体育课程外,极少参与任何体育项目活动,尤其是女生,这导致其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而素质拓展对大学生来说,既具有吸引力,也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常见的素质拓展项目有攀岩、游泳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力下进行拓展训练,能提高身体素质。2.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现在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较差,但是其就业或参与社会活动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素质拓展能让大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其进入社会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体育改革重点是要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观念。教师除了要重视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外,也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通过拓展训练项目,如高空跳、攀岩项目等,能够挑战学生的极限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项目简介

1.攀岩项目。高校体育教学的攀岩高度一般在八米以上,重点是考验大学生的毅力,使学生克服恐高心理。攀岩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对高度的恐惧,让学生体会到超越自我的,从而引导其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2.信任背摔项目。信任背摔项目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团结意识,使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信任背摔要求执行者对团队人员足够信任,团队人员对执行者的安全负责。现在大学生缺乏自信心,并且对他人保持戒备心理,缺乏团队意识。而信任背摔可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让大学生越来越自信,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3.击鼓垫球。击鼓垫球是为了培养大学生之间的默契。教师应教授学生垫球的标准动作,告诉学生心随球跳,也就是同心协力;要安排学生的站位,让身高和力量相符的人站对位,目的是保持球面的平整性;在进行击鼓垫球时,要求学生时刻关注球的动向,调整球面位置,培养团队成员的默契程度。击鼓垫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交流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三、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准备工作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首先,要建立一定规模的拓展训基地,设备齐全,做好防护设备安装工作。其次,建立高素质的拓展训练教师和设备维护人员队伍。由于素质拓展场地中的设备一般是露天放置,需要设备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需要教师在课前对防护设备进行详细检查,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时的安全。在素质拓展课上,教师要强调动作规范对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因为一些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如信任背摔、攀岩等。最后,学生要提高安全意识。教师要让学生完成课后心得报告,督促学生思考训练项目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应围绕提高学生能力进行。拓展训练既能为大学生体育活动带来乐趣,也能让其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还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王猛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孙宇.刍议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8).

篇9

[关键词]高校 体育档案 管理

高校体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体育档案是学校体育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开展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高校体育档案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的体育档案,充分发挥其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能推动体育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一、 加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体育档案是高校体育管理的参考依据

高校的体育档案是高校体育活动的历史真实记录,它积累了国家在各个时期有关学校体育的法规、政策和要求,记录了普通高校各个时期体育工作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开展普通高校体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帮助普通高校领导和体育部门了解国家对普通高校体育的政策和要求,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找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从而使学校领导和体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决策,促进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 体育档案是体育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

由于国家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不断加强。在国家对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国家有关部门还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要使评估结论客观、准确、符合实际,需要查看被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记录,体育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所以,这与平时注重体育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3、 体育档案是高校体育科研的必要条件

学校体育科研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随着普通高校体育的改革和深入,体育科研越来越被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所重视,科研成果和论文,已成为体育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而体育科研需要利用过去形成的大量、可靠的档案和科研成果作参考,新的体育科研档案又能为今后的体育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实验、观察和理论性的基础材料,因此,高校体育档案是学校体育科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条件。

4、 体育档案具有多次重复利用价值,为学校其他档案的编排提供原始数据

体育档案在体育教学工作及各项活动中被多次重复利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的重复修订,大型运动会成绩册和学生成绩记录等重复利用,这样重复利用价值充分发挥体育档案的整体功能,是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过程中也是提供科研信息的依据和凭证。

5、 体育档案是修编学校档案的原始材料之一

高校体育档案产生于高校体育工作活动之中,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档案的修编,体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准确、完整、可靠的体育档案作参考。

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⑴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教学的文件。⑵体育教学教材。⑶体育专业用书。⑷体育法规制度。⑸体育教学计划、成绩分析汇总表。⑹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⑺学生参加早操、群体活动考勤登记表。⑻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⑼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⑽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⑾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⑿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⒀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⒁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⒂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由此可见,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反映学院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档案的原始材料之一。

二、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现状

1、 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体育档案产生于高校体育工作活动之中,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并利用好普通高校体育档案,对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乃至学校整体教育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档案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档案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有的高校没有体育档案;有的高校没有专门体育分类;大部分体育系(部、室)没有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对体育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认为体育档案层次低,没有统一管理的必要;体育学科以实践为主,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档案,等等。由于对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和措施不到位,造成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或初始状态,从而限制了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 内容不全面

高校体育档案包括内容很多,根据高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应该形成独立的体育档案管理体系。但从实际情况下,高校体育档案主要记载理历年来大型运动会的情况,包括报名、项目、名次、参赛人数和记录;参加省市级运动竞赛获得的奖状、奖杯之类,其他的体育档案资料较少,甚至没有。

3、 管理方法手段单一

高校体育档案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只用书写形式记载档案。实际上,体育工作中运用计算机、声像、多媒体等手段十分广泛,积累的资料也十分丰富,关键是档案科学管理意识薄弱,教师自我认识存在滞后性,因而造成体育档案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单一性。

三、实现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的有效方法及措施

1、提高对体育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档案工作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高校的建设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首先要从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管理机制入手,明确一名人事部门领导分管业务工作,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学校体育档案室,实行专人专管,要向广大教师宣传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让他们理解、支持并协助管理人员搞好此项工作;其次,要加大对体育档案管理上的经费投入,并保证其足够的人力。第三,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高校体育档案不同于其他的档案,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涉及到体育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以及利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如:体育素材收集整理制度、体育档案立卷归档方法、案卷质量标准、体育档案借阅制度以及档案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必依。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档案工作质量的优劣,这就需要现有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自学或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相互交流等方式,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无论专、兼职的档案人员都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需要有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3、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及体育教师对体育档案工作的认识程度,发动大家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教师个人的教学改革、科研成果、运动竞赛成绩等资料,及时以各种档案形式存储,形成有效的体育档案信息源,并移交给档案部门做进一步的整理,以保证体育教学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

综上所述,体育档案建设是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研究,对高校体育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档案部门应抓住这个机遇,从加强思想意识入手,以提高人员素质为根本,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大力开发体育档案信息资源,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曾剑斌.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02-105.

[2]陈蓉.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现状及信息化趋势[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5:47-49.

篇10

关键词 : 大学生;体育意识 ; 重要性 ; 途径;

一、前言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终身化已被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应试教育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多数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运动能力差,进行体育锻炼意愿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为了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体育意识的涵义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级认识形式,这种反映的起源和产生总是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系的,只有客观事物对人施加具体影响和作用时,才能产生相应的意识。“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等的总合”;也有“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价值观念及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维活动等思想观念体系”。它包括对体育的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等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与促进的。

三、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对他们成功地度过大学生活以及进入社会,对他们的未来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我国体育人口比例的重要方面。在城乡居民体育经历中断年龄分布的统计中,有78.84%的人在30岁以前就中断了自己的体育经历。当然不参加或中断体育活动的因素很多,但学校体育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体育是他们系统地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它要为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为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一)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1.充分发挥体育课的教育功能。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向学生讲述全民健身活动与终身体育对人类健康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师本身也应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学生的典范。

2.实施个性化培养,建立专项课外体育活动。

实施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即特别喜爱而又擅长的体育项目,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是学生施展才能、爱好、特长的最好场所,如果学校的一切活动统得过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他们势必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全民族都起到教育和鼓舞作用,在社会体育中,也体现了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当然,体育比赛不仅是传统的竞技项目间的比赛,或者是进行系与系、班与班之间的对抗赛、友谊赛等。只要达到全体行动、人人参与并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目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各年级之间的拔河、跳绳、羽毛球等比赛。

(二)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拥有足够数量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如果场地器材数量不足或不完善,会给正常的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影响到学生的练习量和练习积极性,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也影响到教师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各高校应想方设法,力求多方帮助,争取足够的体育经费,有效的加强和完善体育设施。

(三)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不仅包括运动能力,还包括能科学合理的进行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需要的能力。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娱乐性、欣赏性等特点,体育教师可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特性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作出相应的对策。如在比赛中,让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各种活动能力,使他们在参与比赛时充分表现出他们的思想、能力和个性特点。

(四)培养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

好的运动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导和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课中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和作用,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体育课,喜欢体育课,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五、结语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客观现实的反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化的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健康意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体育和健康新理念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振新.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北京大学体育学报,2005,5.

[2]黄一飞.试论体育意识[J].浙江体育科技,199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