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合集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法规合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律法规合集

篇1

关键词:集合理财产品信托金融

当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推出各类集合理财产品。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推出人民币理财计划;2005年,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面世;2006年,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和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入快车道,集合理财竞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工具都是体现一定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合约,明确金融产品的法律关系是金融活动有序展开的基础。对同一类产品应该统一立法,为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风险进行明确划分和适当分配,目的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防范风险。把当前众多金融机构开展集合理财产品统一到信托轨道上来,可以满足投资安全和投资效率的双重需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

信托的扩展运用

上世纪初,我国模仿英美法系国家导入信托业,信托投资公司即脱胎于银行业,其功能定位的争论从未停息。改革开放以来,信托业继续被引入金融投资领域,之后信托投资公司虽然历经五次整顿,甚至《信托法》颁布实施多年,我国信托业的定位问题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理论兼实践问题。

事实上,信托与公司、委托-等一样,属于一种制度性“公共物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理财市场的竞争加剧,出现了对信托制度进行拓展运用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从而信托制度的内在价值和功能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有所张扬。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制度的确立是信托制度拓展运用的典型。此后,企业年金等引进信托制度,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产业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都有运用信托制度的要求。银行集合委托贷款以及券商集合理财计划限于委托制度框架内,不过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管制结果。

信托制度拓展运用可以看作金融混业的一种因素或征兆。同时,表明信托业已经朝着打破“制度垄断”和“行业垄断”的方向迈进,信托公司面临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不同机构之间、不同金融行业的竞争,还面临如何运用信托制度的竞争。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10月21日《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原则规定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具体操作及监管事宜进行了详细规定。2005年3月,经证监会批准的光大证券“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广发证券“广发理财2号集合理财计划”相继成立。

《通知》内容在多方面出现了与信托公司的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内容相似,甚至接近的地方,为防范道德风险和变相融资,设置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则。该产品实际上是基金产品与信托产品的共生物,形式上偏重于基金,实质上则是信托关系,而名义上却是委托关系。从设立专门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来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具有信托特征。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不管是以证券公司的名义设立,还是以集合资产管理组合的名义设立,标的所有权都发生了转移,从而超越民法对于委托理财的规定,符合信托法的规定。因此,如果对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按信托法的要求进行规范,更有利于发展。

从监管层面来看,如果将信托定位于信托投资公司从事的信托业务,而否认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以委托面目出现的信托样态,容易人为制造制度性风险。在我国当前金融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下,不能以主体身份判定营业特征,其他金融机构从事的信托业务也应该划定为信托范畴,防止剥夺他们存在的合法基础,尤其是信托机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脱法功效,管制之间的空白和冲突反而为其所用,这就可能酿造普遍的脱法行为,令大量交易行为处于非法与合法之间的灰色地带。应当允许信托的多元化,否则这种“地下”信托容易引发新的交易安全问题。

立足信托关系的集合理财产品

我国金融机构选择信托模式竞争理财市场的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原因,即信托模式本身就是“好用”的金融工具。“好用”主要是说信托产品具有灵活性和规避管制的“自由基”,具有高度弹性空间,在打通不同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与实业领域的间隙方面具有特别深刻的穿透力,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集资效应,可以迅速覆盖社会的机构投资者和自然人投资者。金融机构的金字招牌,吸引众多停留在存款认知水准的百姓大众的注意力。

在各类金融产品推出之际,监管机构应预先以法规形式明确禁止不当行为,防止和最大限度地减少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例如,防止假债券回购、假委托存款委托贷款、假信托业务等。否则,一旦问题暴露了时寻求解决办法,往往代价沉重。尤其是利用信托机制集合投资或集合理财类的产品,因其规模大且善于规避管制,如果不强制安排交易结构和规范标准的法律结构,否认其信托性质和潜在的巨大风险,等待证券业、银行业的将是信托投资公司已经走过的重重困难。

作为表外业务的理财产品本来应当由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但前提是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已尽法定和约定的善良管理和诚信义务。如果金融机构未尽义务,则应承担信托责任或者最低也是违约责任、过错赔偿责任,由表外强制转化为表内。金融企业的表外业务并不一定是无风险的业务,事实证明,大量的表外业务可能是风险过大或者在一定触发因素、诱导因素出现时容易转化为现实风险。我国普通投资者对投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同时,他们并不能有效区分表外和表内金融产品的风险度,在选择金融产品时往往是依据金融从业人员的解释和广告,甚至仅仅凭借金融机构的看板和条幅来购买。而事实上,很多银行集合理财产品从一开始就已经走样,例如规定收益率;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亦未脱此窠臼,例如在文件中规定“客户在封闭期内可优先获得3%的净值增长率,低于部分管理人用投入资金补足”,在措辞上使用“优先获得”,也就是对投资者在封闭期内的收益作出保证,实为隐性保底条款。

信任制度下的集合理财产品满足投资安全和投资效率的需要

集合理财产品按照信托法所规定和塑造的信托关系进行规范,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已经颁布了《信托法》,引入了信托制度,而是因为信托制度所固有和特有的功能以及制度张力可以满足集合投资所必需的投资安全和效率的要求。相反,基于委托关系的制度,则不如信托制度提供的安排更加具有安全性和效率性。

信托制度对投资安全性的保障

信托财产独立性是信托制度的最重要法律原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原理,使得信托财产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以及其他的信托财产之间的风险隔离开来,大大减少了信托财产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是一种有效的破产隔离财产保护方式。

在信托制度确立的权利架构中,受托人虽然是以自己的名义对信托财产进行投资运作,但是受托人所拥有的权限并不是无限度的。委托人可以在信托合同中明确规定受托人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的方法,或者对受托人运用信托财产提出明确的风险保障标准,对受托人的管理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和限制。委托人对信托财产运用标准的限制,可以大大提高投资的安全性。

在信托制度确立的义务架构中,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法定义务比委托关系中的受托人法定义务严厉,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信托法要求受托人将其个人财产与信托财产分离,使信托财产形成一个独立的财产实体,免受当事人(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债权人追索,保持其相应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这是委托制度所不能具备的。

信托制度对投资效率的保障

信托法规范为信托当事人进行交易提供了订立信托契约的标准,并为建立信托关系提供了“一套强制性的标准化约款,可以大大降低缔约的交易成本。”通过提供受托人义务,包括忠实义务和善良管理义务等信托法的默示规则,为交易主体提供了效率。信托法中,许多任意性条款为当事人确定权利义务提供了极大便利。而投基资金领域信托契约的标准合同形式,大大减少了基金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成本。

信托法以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为核心,整体安排与信托财产有关的诸多法律关系,以便实现设立信托的目的。信托法不但使信托当事人通过信托合同的方式,建立信托结构妥善处理,相互间权利义务变得相当方便,并且对当事人与信托财产、各当事人自己的债权人与信托财产,及信托财产与交易第三人之间复杂的责任体系作出了整体妥当安排。尤其是信托通过受益权的分割、分层等与证券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巧妙运用,促进了金融资产的交易效率。

委托关系中的委托人并不是以所有权人身份运用的信托财产,因而在交易时往往需要提交授权文件等,并履行必要的确认手续,这样做往往持续时间较短,往往是一事一委托,受托人的自在委托法律关系中十分脆弱,受托人常常缺乏对受托财产中长期投资盈利的战略考虑,因而交易效率不高。在信托制度中,受托人运用信托财产时,是以所有权人名义进行交易,而且受托人往往是基于受托财产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进行管理、运用、处分,故交易效率显然高于制度。

受托人的管理运用权和财产托管权能分化,产生了投资基金的法律架构。此外,账户管理的职能也可以由专门银行负责,出现了年金分权制衡模式。这种法定化和定型化结构是市场长期选择的结果,也是法律强制拟制的产物。将金融市场上出现的集合投资或理财计划规范为信托,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信托法原理调整和规范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保护当事人权益,并促使监管部门统一监管信托业务。

随着我国普通民众财富的累积,人们日益要求金融机构丰富和发挥代客理财的金融功能。信托与证券、公司、等最普遍的交易手段日益结合,融入现代金融市场,成为规范和引领投资、融资和理财行为的基础性制度单元。因此,运用信托完善我国集合投资制度是一种优质的选择。目前,券商理财、银行人民币理财尚游离在信托之外,反映了在分业经营格局下不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关系协调性尚嫌不足,各监管部门应摒弃过去作为行业代言人的角色,将监管目标始终定位于保护投资人利益之上,从界定集合理财的信托关系入手,抛弃分业监管门户之见和利益之争,统一对集合投资行为定章立制,防范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盛学军.中国信托立法缺陷及其对信托功能的消解[J].现代法学,2003(11)

2.王文宇.新金融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财务关系的内容

1.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

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担负着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等任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和公共设施等条件,为此所发挥的“社会费用”,须从受益企业的生产费用中扣除,从而形成具有强制性的纳税义务。

因此,国家以收缴各种税费的形式,与企业之间产生财务关系,企业应照章纳税。是一种强制性分配关系

2.企业与出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其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企业的所有者要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以便及时形成企业的资本,同时,拥有参与或监督企业经营、参与企业剩余权益分配,并承担一定的风险;管理企业利用资本进行营运,对出资者有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实现利润后,应该按照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其所有者支付报酬。一般而言,所有者的出资不同,他们各自对企业承担的责任也不同,相应对企业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也不相同。

因此,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险与共和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剩余权益分配关系,体现着一种经营权与所有权关系。

3.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人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企业除利用资本进行经营活动外,还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以便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企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要按约定的利息率,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要合理调度资金,按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

因此,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契约之上的债务----债权关系。

4.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是体现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5.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将资金借出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债权----债务关系。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企业在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和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的条件下,企业供、产、销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之间,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要计价结算。

这种在企业内部资金使用中的权责关系、利益分配关系与内部结算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他们以自身提供的劳动作为参加企业分配的依据。企业根据经营者的职务能力和经营能力高低,根据一般职工业务能力和劳动业绩大小,用其收入向职工支付工薪、津贴和奖金,并按规定提取公益金等。

企业与职工之间是以权、责、劳、绩为依据的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8.企业与董事会、监事会的财务关系

董事会决定企业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企业年度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弥补亏损和增减注册资本等方案,企业要为董事会支付董事会经费,因此,企业与董事会之间发生经济利益关系。监事会负责检查企业财务,企业执行董事会决议的一切财务收支,都要接受监事会的检查监督,同时企业也要支付一部分监事会经费,因此,也与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关系的发展规律

1.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律

在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有诸多规律在其中发生作用,推动着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发展。其中必有一种规律是基本规律,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和影响着其他规律发生作用程度。财务关系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充分协调和发挥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财务关系,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努力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在坚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切实维护各方主体的利益,不断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二是确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三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财务关系发展的具体规律

财务关系的形成、运作、发展有其特定的具体规律,这些具体规律反映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律。

(1)财务关系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完善规律。财务关系的发展变化通过经济体制反映生产关系的特定内容和要求。财务关系的处理为经济体制和生产关系的健全和完善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国家与企业的财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作为财务主体建立新的财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财务权利的代表承担监督管理宏观和微观财务活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财务关系发展适应理财环境变化规律。财务关系的发展要与特定的理财环境相适应,理财环境是财务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宏观环境对财务关系影响是广泛的、间接的,而微观环境尤其是企业内部理财环境对财务关系的影响则是直接的、具体的。不同理财环境因素对财务关系影响的程度、范围、方式和方向各不相同。

(3)财务关系的发展一定要适应财务活动变化规律。财务关系是资本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经济关系,财务活动的价值形成、实现、增值的活动是借助于筹资、耗资、收入、分配等具体环节实现的。

财务关系与财务活动的有机结合,紧密相连,构成现代财务的基本内涵。财务关系受制于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对财务活动的变化具有反作用。

(4)财权与物权的统一与背离规律。财权与物权是从两个方面对财务实行管理,即实物形态上的财产管理和价值形态上的财产管理,而财务管理侧重于对价值形态上的财产管理。财权与物权既统一、又分离,独立财权是现代企业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财权是前导,物权是基础,财权与物权适当背离的现象有利于协调财务关系,促进财务运行的良性循环与周转。

(5)财务责权利相统一的规律。投资者、经营者等各方主体要求企业财责、财权、财利相统一,在责权利中责是核心,利是动力,权是保证。这一规律要求建立科学的财务体制,对于各个财务主体的责权利关系给出明确而合理的规范;适应财务体制制定具体的财务制度,使各方责权利关系的处理具有详细,具有可操作性;适应经济发展及财务关系的变化调整,改革财务体制使财务责权利关系协调运转;要建设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法律、法规制度。

 

财务关系的内容和发展规律相关文章:

1.财务流程再造的内容和必要性

2.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3.财务管理论文结束语

篇3

近年来,杏疔病在甘肃省张家川县中西部杏产区普遍发生。据调查,全县中西部杏疔病发病率39.2%,直接影响杏树的正常生长,导致果实品质下降,给杏树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现根据生产实践和防治试验,总结出杏疔病综合防治技术,供果农防治时参考。

1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疔痤菌科,杏疔座霉菌,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或芽体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杏树萌芽时遇雨后,病叶中的子囊孢子即从子囊壳中放射出来,借助风雨或气流传播到幼芽上,很快入侵芽体萌发危害(或芽体内的病菌直接萌发),随着芽子的萌发,菌丝在新梢幼叶上发病蔓延危害,5月份开始表现症状,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在逐渐干枯的叶片上形成子囊壳越冬(85%以上的病叶挂在树上)或入侵芽体越冬。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侵染过程。

2主要症状

该病在新梢上症状表现十分明显,新梢染病后,生长缓慢且节间变短,新梢上叶片呈簇生状,促使侧芽萌发二次枝生长,一方面影响成龄树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影响幼树极早成形;受害叶片初期为暗红色,呈肿胀扭曲畸形状,质地明显增厚变脆硬,病叶逐渐变成黄绿色,后期变为黑褐色,逐渐干枯,叶背散生小黑点,干缩在枝条上,不易脱落;花朵被侵染后,花萼肥厚,开花不完整,花期短,花瓣和花萼不易脱落;果实染病,轻者果面生淡黄色病斑,表面有红褐色小粒点,重者生长停滞,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呈干浆果。

3综合防治方法

3.1选好园址

调查表明,在地势低洼、通风不良地发病较重,因此建园地址宜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块,避免在地势低洼的地块建园,并选择合理密度。

3.2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通过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加树体营养,叶片光合能力强,保证树势健壮;合理进行整形修剪,特别是生长季修剪,疏除徒长枝等,改善全园和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3.3人工清除菌源

杏疔病是真菌病害,病菌在落地枯叶或树上未落的枯叶上越冬,在秋季和春季将散落在地面上的、树上残留的及坑洼处和土块下的落叶病果彻底清扫干净,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可取得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

3.4药物清园

即在人工清园后至杏树萌芽前,全园喷洒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春季萌芽前喷洒5%菌毒清1 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800倍液进行药物清园,消灭越冬菌源。

3.5化学防治

篇4

论文关键词 罢工权 权利与利益 审慎规制

一、 罢工行为及其合法性评判

罢工“通常是指某个雇主的全体雇员或相当大一部分同时一致地停止工作。罢工一般发生于劳资纠纷。” 也就是说,罢工是一定数量的雇员为了改善劳动待遇而采取的在工作场所集体停止劳动的行为。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由于劳资矛盾的激化和劳工诉求得不到正当保障,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不乏一些自发性的罢工事件。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禁止罢工,却也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罢工的权利,频繁出现的罢工事件也就引起了学界对于我国自发罢工之合法性的争论。

对于劳动者自发罢工的法律性质,大致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即“合法说”和“违法说”。“合法说”的代表人物是常凯、陈志武等,它是当前学界比较占主流的观点,认为我国的宪法并没有明确禁止罢工行为,而按照民权“法无禁止即自由”的观点,我国的罢工行为并非违法。而面对学界对自发罢工的群起支持,董保华、侯玲玲等人则保持了谨慎地态度,并对劳动者自发罢工的违法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违法说”与“合法说”的争辩很大一部分是关于是否合法的判别标准问题,即在我国法律并无规定的情境下是支持“法无明文即自由”还是“法无授权即禁止”。

经过对罢工性质的分析,笔者倾向于支持“罢工违法说”。罢工权并不同于一般的自由权或人权,因为在国际的罢工研究中,它被公认为一种劳动者集体行使的违背劳动契约并对雇主的经济权造成一定侵害的特权。罢工权的规定是基于劳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双方力量的不对等而产生的,即在协商中资方因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地位往往处于强势,必须相应赋予劳动者以相应的制约手段从而实现力量对等状态下的平等协商,因此,本是违法和违约行为的罢工一经确定为权利,就必须相应地免除其民法和刑法上本应担负的责任,也就是说,罢工权的本质并不是一种天然的权利,而是对侵权行为应负法律责任的免除。由于罢工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各国法律对罢工权都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所以不应该采取“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理逻辑,所以在宪法和法律对这种免责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应当遵守相应的部门法律和劳动契约,只有在法律明确赋予罢工权的情况下,劳动者才能够取得这种“妨害劳动契约的特权”。

当然,对于“违法说”的支持并不是说我们应该禁止罢工,恰恰相反,其实主张两种观点的学者都提倡对现行的制度安排进行改革,也就是说“合法说”和“违法说”在强化罢工行为的规范、保障劳动者罢工权上是达成共识的。

二、 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辨析

(一)罢工只能存在于利益争议

在市场雇佣关系下,按照争议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将劳资争议划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利益争议往往是因为确定原有协议或者变更现有权利义务关系而发生的争议,在这类争议之中,双方并不存在明确的约定,而争议的发生一般源于双方对即将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有不同的要求。权利争议属于“履约”的争议,在权利争议中双方的权利义务已经事先被法律和契约进行了规定,而利益争议是“缔约争议”,是劳动者和资方就将来的利益安排和分配发生的争议,在利益争议中,双方的争议不存在可以作为裁判标准的契约或者法律制度安排,因此在利益争议中才允许双方采取罢工或者关厂等压力手段以达成妥协。我们不能够过分重视和夸行为的意义,日本劳动学界的主流观点强调“劳工三权”应该以团体协商权为核心,其他的两项劳动基本权只不过是达成团体协商之手段,因此所谓正当之争议行为仅限于团体交涉事项之达成为目的,此即罢工行为的目的正当性要件。罢工行为是附属于劳动者团体协约制度而存在的,罢工并非独立存在的一种基本权利,而是附属于团体协商制度的一种保障制度,而团体协商制度是达成利益争议之妥协的主要手段,所以罢工只应该存在于利益争议中。

(二) 罢工不能与权利争议相联系

我国的一些学者在一方面了解许多国家的立法都对罢工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且罢工只限于以订立集体合同为目的,另一方面却又对罢工行为进行不加分别的支持,认为“罢工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由于企业长期对劳动者利益的侵害和不合理的管理,使得工人无法忍受,这种争议难以通过仲裁和法律途径彻底解决,所以不得不走向罢工” ,认为“工人争取自己权利的最后手段是什么呢?就是罢工” 。企业不履行《劳动法》、拖延发放工资、不符合劳动条件等行为属于权利争议范畴,权利争议是执行既定的契约和法律所产生的争议,如果双方按照各自的责任合法合约地作为,争议是不会发生的,即使争议发生了也可以通过调节、仲裁、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在一个法治国家,公权力是争议当事人通过国家所指定的制度和程序来解决矛盾的最后保障,争议解决的最后手段应该是凭借法律这一主权者的意志。

三、我国罢工问题的制度局限与法律规制

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劳资争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我国的劳资群体性争议相关制度及立法已经相对落后,不能够很好地调整社会上不断出现的集体性劳动争议以及停工罢工行为,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改进立法,在完善相关条件的基础上赋予劳动者团体协商中的罢工权,并且严格规范其合法性要件,既保障劳工权利又维护社会稳定。

(一)改造工会,促进工会作用的发挥

不难发现,我国近年发生的诸多罢工事件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罢工基本上是自发的夜猫罢工,很少有工会组织的领导或帮助。在国际社会中,工会一般是劳动者自发组织的团体,代表劳动者利益并领导劳动者参与集体协商和团体行动,只有工会领导的罢工才符合主体正当性要件,受到法律保护。相较之下,我国工会则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组织,尽管工会是以社会团体的名义组织行动,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完完全全的行政化组织和行政化行为。工会作为一个社会团体,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在应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中是不可替代的力量,如果我们将工会定位成政府的附属机构,那就仅仅是扩大了政府行政的广度,而当政府失灵发生时,工会组织就只能扩大这种失灵。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工会的一元化基础上,我们要改造工会就应该做到促进工会的民主化、社会化以及工会的去行政化。

(二)确立罢工权并严格规范其合法性要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资冲突的不断显现,我国应该尽快将罢工的合法化提上日程,而将罢工立法引入制度设计层面,我们应该认真确立罢工的合法性要件,劳动者的罢工行为如果是符合要件的,那就属于合法罢工,受到法律的免责,劳动者的行为不构成侵权或者违约,而企业应该正常承担其劳动法上的义务。相反,如果罢工不符合合法性要件,则为非法。

我国台湾的学者主张结合日德两国立法的原则,从主体正当性、手段正当性、目的正当性和程序正当性四个要件来概括罢工行为的合法性。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对我国的罢工立法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

首先是主体正当性。一般具备罢工的正当性权利的主体应该是集体交涉的主体,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集体交涉的主体只有工会,因为集体利益的争取必须应该由广大工人建立的代表工人利益的自治组织实现,并且以工会为主体行使罢工权也避免了“野猫罢工”的混乱对社会稳定造成的破坏。

其次是目的正当性。罢工行为本质上是附属于集体协商制度的,所以只有以达成集体协议为目的时,罢工行为才具有目的上的正当性。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属于权利争议,权利争议已经存在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契约合意,因此应该诉诸于司法程序,不应当允许私力救济对法制的干涉。

再次是程序正当性。原则上罢工发起之前,劳工应该首先组织与雇主的集体协商并且雇主拒绝了劳工的具体要求。

最后是手段的正当性,即罢工应当遵循和平罢工、非暴力的原则。劳动者组织的罢工应该仅仅维持在劳动提供的不作为方面,而不应该延续至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或不可补救的暴力行为上。

对罢工权的立法规定并非鼓励罢工,而是变堵为疏,通过法律的规制,更好地对罢工行为进行管理,严格取缔非法罢工行为,在保障劳资力量平等的基础上将罢工的社会破坏性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篇5

关键词:桑盾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桑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Tozzetti)又名桑白盾蚧、桃白介壳虫,隶属同翅目盾蚧科昆虫。笔者在西安市和咸阳市多个县(区)调查,该虫在桃、李、杏、樱桃等果树上发生普遍而严重,也为害樱花、丁香、榆叶梅、杏梅、桑等园林树木。据资料记载,该虫还为害上百种果树和园林树木。由于桃、李、杏在这一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樱桃在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种植面积已达2500hm2,樱花又是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因此笔者多年来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田间观察调查和试验研究,总结制订出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并在防治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1 为害特点

桑盾蚧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以口针刺入皮层刺吸树体汁液,偶有在叶脉、叶柄、芽基两侧或果实上为害。以2~3a生枝条受害最重,受害植株春秋发芽迟缓,被害处由于不能正常发育而凹陷,致使枝条表面凹凸不平,果实大量脱落。严重发生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从枝条一直向下延伸到主干上中部,致使树体日渐衰弱,枯枝增多,全株死亡,甚至3~5a可将果园毁坏。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下部叶片和枝条,遇雨易诱发煤污病。

2 发生规律

桑盾蚧1a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在枝条阳面越冬的虫体,由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越冬死亡率明显高于阴面。

越冬雌成虫于3月中旬在寄主萌芽时开始吸食树体汁液,虫体迅速膨大,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于介壳下,每头产卵50~180余粒,平均120余粒,雌成虫产完卵后干缩死亡,将白色介壳留在树体枝干上,长期不脱落。卵椭圆形,长径0.25~0.3mm,短径0.1~0.12mm。初产时淡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为橘红色。卵期7~15d,5月中下旬为卵孵化期。

若虫孵化后先在母体介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逐渐爬行分散,然后选择在2~3a生枝条上固定取食,若虫多分布在枝条分杈处和阴面。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卵圆形,橘红色,眼点黑色。经8~10d虫体背面开始分泌出白色半透明的细蜡丝,逐渐形成介壳。从第2龄若虫开始雌、雄分化。雌若虫介壳近圆形,呈丘状突起,白色,壳点鲜黄色,位于介壳正中央稍偏旁,介壳白色,很薄,可透视到黄色虫体。雄若虫介壳长形,色泽与雌介壳相似。第1代若虫期40~50d,成虫发生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

雄若虫第2次蜕皮后分泌蜡丝形成茧,在茧内变为前蛹,再经蛹期后羽化成为雄成虫,常见到在主干和枝条基部有密集成片的雄茧似棉絮状。雄成虫体长0.65~0.7mm,翅展1.32mm。橙色至橘红色,体略呈长纺锤形;眼黑色;胸部发达,仅有1对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部末端尖削,端部具一刺状器。羽化后可飞翔活动,但多爬行寻找雌成虫交尾,交尾活动以中午前后最为活跃,交尾后死亡,寿命仅1d左右。

雌若虫蜕皮3次发育成雌成虫。雌成虫卵圆形,长约1mm,橙黄或橘红色;臀板较尖;介壳灰白或白色,脱皮壳稍有橘红色,位于介壳中部。雌成虫无翅,固定不动,继续吸食汁液。交尾后腹部迅速膨大,并于7月上旬开始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20~110粒,平均45粒。卵期6~13d。

7月中下旬为第2代卵孵化期,第2代若虫期30~40d。雄成虫9月上旬开始羽化,交尾后即死亡。受精雌成虫继续为害至秋末冬初,然后寻找越冬场所,进入越冬状态。

一般新感染的植株,雌虫数量较大;感染已久的植株雄虫数量渐增。严重时雄介壳密集重叠,枝条上似挂一层棉絮。

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桑盾蚧的发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密植郁闭多湿的小气候有利其发生。枝条徒长,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生较重。

3 传播途径

桑盾蚧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接穗、砧木等带虫调运传播。近距离传播扩散主要靠初龄若虫的爬行传播,也可靠人为疏花、疏果、修剪、嫁接等田间作业携带,鸟类和其它昆虫携带,或借助风力、降雨、流水传播,由于活动能力和扩散范围有限,因此田间分布极不均匀。

4 天敌

据资料记载,在自然界控制桑盾蚧的天敌种类很多,必须加以保护和利用。近年来经在多处果园调查,发现捕食桑盾蚧的天敌种类有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Linnaeus)〕、中华草蛉(Chrysopo sinica Tjeder)等,其中以红点唇瓢虫捕食桑盾蚧的能力最强。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调查,天敌数量很少。

红点唇瓢虫1a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3月初活动,取食桑盾蚧的雌成虫,并交尾产卵。卵产于介壳虫的空壳内,4月初为卵孵化盛期,4月底~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成为成虫。5月份以后为第2代卵、幼虫、成虫发生期。该虫的幼虫、成虫均取食桑盾蚧的成虫、若虫和卵。

5 综合治理技术

5.1 果园桑盾蚧的防治

桃、李、杏、樱桃等果园要以生产无公害果品和保护利用天敌资源为出发点,结合果园的管理特点,协调应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制订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5.1.1 休眠期的防治(10~2月)。刮刷粗老翘皮,消灭在其上越冬的介壳虫虫体;结合冬春修剪,精细剪除有虫枝条,并带出园外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5.1.2 发芽前的防治(2~3月)。果树发芽前,在越冬雌成虫出蛰期,即2月底至3月上旬,选用3~5°Be石硫合剂,或95%蚧螨灵乳油(机油乳剂)50~70倍液等矿物源农药喷洒,使树体呈淋洗状态;或用毛刷蘸药涂抹密集成群的虫体表面。杀灭越冬雌成虫,保护天敌。

5.1.3 果实生长期的防治(4~7月)。此时应尽量避免喷洒化学农药,以保护天敌昆虫和减少农药对果实造成的污染。且这一时期杏树对某些农药很敏感,易产生药害,选用农药更应慎重。若介壳虫虫量多、为害严重时,要抓住5月中下旬第1代卵孵化期这一防治适期,用药1次,重点消灭。但必须注意喷药期要与果实成熟采收期相距15d以上,以确保食用安全。药剂可选用35% 赛丹(硫丹)乳油1000~1500倍液、24%亩旺特(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等喷雾。由于介壳虫在田间分布不均衡,可重点对介壳虫发生严重的树体喷药,以保护天敌。

5.1.4 采果后的防治(7~8月) 。采果以后,要抓住7月中下旬第2代卵孵化期和8月份第2代若虫期的防治。可选用40%杀扑磷乳油1000倍液、20% 杀扑磷噻(杀扑磷+噻嗪酮)800倍液、48% 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35%赛丹乳油1000倍液、24%亩旺特悬浮剂4000倍液等高效、长效药剂喷洒2~3次。由于介壳虫很难防治,在防治技术上要进行改进,对桑盾蚧密集成群的树体或枝条,可采用先喷洒洗衣粉100~200倍液,待稍干后立即喷洒农药的办法,达到既破坏介壳虫虫体表面的蜡质介壳,使其失水,又增强农药在虫体表面的粘着性能和渗透性能等双层效果,经多年应用实践证明防治效果更佳。

5.2 园林树木桑盾蚧的防治

①桑盾蚧主要靠苗木、接穗、砧木等带虫调运远距离传播,因此,调运时一定要搞好苗木的消毒工作,防止其传播蔓延。②对于桑盾蚧发生密集成群的枝条,在不影响树形的情况下,可随时剪除销毁;或在晴天温度较高时用毛刷蘸洗衣粉100倍液涂抹,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③要抓住5月中下旬第1代卵孵化期和7月中下旬第2代卵孵化期这一防治适期,进行喷药防治,方法同上。

参考文献

1 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昆虫(上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3 夏希纳,丁梦然.园林观赏树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民间金融;合会;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76-03

当前农村中,正规金融严重供给不足,从而导致民间金融撑起了农民融资的“天”。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民间金融缺乏法律定位,缺少正确的引导,导致农村中金融风波不断发生。而多年来,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民间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它的弊端,所以,如何能让民间金融“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也就成为了当前民间金融研究的热门话题。

“合会”是

篇7

[关键词] 玉米螟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91-01

一、玉米螟概述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箭杆虫,是一种黄褐色的中小型蛾子。雄性蛾体长十到十三毫米,双翅二十到三十毫米,背部为黄褐色,其腹部又尖又瘦,它的触角为灰褐色,前部的翅膀为褐色,有两条波浪形状的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褐色的短纹,后边的翅膀是灰褐色;雌性蛾形状与雄性蛾差不多,颜色比较浅,前部翅膀为鲜黄色,身上的纹为浅灰色,后翅为淡黄褐色,腹部比较肥胖。玉米螟的卵呈现一种扁平椭圆状,将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卵组成在一起。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乳白色,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的变成了黄白色,最后变成了黑色。玉米螟是使玉米等作物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损害了种植者的经济利益。本文通过对玉米螟进行相当详细的解释以及介绍了玉米螟所带来的危害,阐述了玉米螟的危害极其发生规律,并且对怎么进行玉米螟的灭杀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关部门可以采用从而有效的保证粮食的安全。

二、危害及影响

玉米螟主要出现在亚洲,澳洲,大洋洲,欧美,北美,小亚细亚,克罗尼西亚。另外,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也广泛的存在着这种现象。各地春天,夏天和秋天播种的玉米都不同程度的遭受伤害,尤其是夏季播种的玉米受害最为严重。玉米的地上部分在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被玉米螟伤害,玉米螟吃掉叶片,果穗和雄穗。新生出来的幼虫在玉米心叶中期的时候生活在叶鞘中,这时候玉米螟就会吃掉叶子里的叶肉和没有开展的叶子。这样就使得穗收到了损失,从而阻碍穗的正常发育。这样的现象会导致穗产量的减少,从而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抽穗期穗期玉米螟蛀蚀雌穗,影响籽粒灌浆,造成籽粒有缺陷,腐烂,品质下降。玉米螟的幼虫对于穗的损坏是最大的,呈现出一种蛹的状态。因而阻碍了受驻玉米的水分和营养输送,导致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玉米的结实度。玉米螟的发生使得我国的粮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这种现象的发生使得我国的稻穗产量急剧的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粮食产量。

三、发生规律

玉米螟幼虫每年都在不断的生长,并且在呈现老态的时候在茎杆里面过冬。在第二年的时候,蛹都变成了虫子,当玉米螟长了翅膀之后就会在白天躲避阳光的直射,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会进行飞行。在夜间飞行的时候喜欢往有光的地方飞,玉米螟也是在夜间进行的,这样可以产生更多的后代。幼虫孵化后在比较细嫩的叶子上吃叶,因为是刚生下来的虫子,所以在各方面也都比较的脆弱,吃东西也不可以吃比较老的食物。玉米螟成虫对于光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只要有光的地方,成虫都会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飞过去,毫无忌惮。另外,玉米螟成虫的飞行能力很强,可以飞行一段很长的距离而且中途不需要休息。玉米螟成虫对于产卵的地方也有很高的选择,产卵地一定要选择在食背中脉附近,并且产卵的树必须不能够低于五十厘米,如果低于了,玉米螟成虫是不会去进行产卵的。相对湿度要在百分之六十以上。降雨较多也有利于它们产卵。

四、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1 选择有抗虫性的品种。

不同的玉米品种抗玉米螟的能力不同,选择抗虫性高的玉米品种种植能有效地防止玉米螟的发生和发展。

1.2 消灭上一年冬天遗留下来的虫源。

许多秸秆上带有虫源,留在田地里会在第二年让作物遭虫害。因此,可在害虫蛹化羽前将秸秆完全处理干净。把玉米秸秆当燃料使用或进行粉碎加工处理,或用于其他方面。

1.3 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进行种植。

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减少玉米被虫害的可能性,使害虫们的天敌数量增加。从而使作物得到有效防护。

2.物理防治

2.1利用虫子喜欢光的特性,使得虫子飞向机器从而杀死虫子。

在田庄的外面,每隔一百五十米左右就放一个诱杀虫的灯,玉米螟成虫对于光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只要有光的地方他肯定会去,那么就可以将这个玉米螟成虫杀死。

2.2 利用性激素防治。

因为玉米螟雄蛾雌蛾有着明显的性别区分,人们可以很好的识别出他们的性别,所以可以对雌虫注射性激素。这种做法可以使得玉米螟雌成虫不能够怀孕,产生不孕不育现象,从而不能够进行繁殖,从根本上减少了玉米螟。

2.3 生物防治

释放赤眼蜂。赤眼蜂的主要食物就是玉米螟,对于玉米螟来说,看见赤眼蜂就等于老鼠见了猫一样。玉米螟对于赤眼蜂的害怕可想而知。在玉米螟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在晴天时大面积连片放峰,效果最好。释放的赤眼蜂的数量可根据螟虫卵的数量而定。

2.4 化学防治

敌敌畏与甲基异硫磷混合来杀死螟虫成虫。使用这种药剂可以有效的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使得玉米螟不能够在对食物进行残害。幼虫的防治可在玉米的心叶期进行,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以1:15的比例与细煤渣混合均匀,然后使用喷雾器施药,一边沿着田埂走一边喷药。在玉米的抽穗期间,对于敌敌畏的使用量一定要增加,这样才能够使得玉米螟死亡,保证食物的安全,使农民的努力没有白费。也可将上述药剂施与雌穗顶部花柱基部,这样药液就可以渗入花柱,杀死在雌穗里的幼虫,因此减少玉米螟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提高作物的产量。

五、总结

我国社会是在发展的路途中不断摸索、不断探寻,从而发掘出一条崭新道路的。我国经济离不开农业生产的茁壮发展,农业种植中玉米是极其重要的农作物,对于玉米的耕作种植,我国大力开展研究分析活动,针对玉米螟的防治管理重点研究。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的结构调整,宁夏地区对玉米的种植越发重视,且大大增加了玉米的种植面积。由于影响玉米种植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宁夏农业部门仍然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进进行不懈的探索,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产量。根据有关分析,玉米螟这一虫害对玉米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威胁。因而为了极大程度地提高玉米的产粮,我国农业生产的相关部门正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讨如何防治和消除玉米螟。

参考文献

[1]何卫蓉.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J]. 宁夏农林科技,2011,02:31-32.

篇8

【关键词】雷达技术;发展规律;宏观趋势

自雷达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诞生以来,雷达系统技术的发展已历经八十多年的时间,在经过二战时期,冷战时期军备的竞赛及新军事性革命时期等一系列不同历史阶段各种因素推动,经受住了各类考验,现代雷达技术理论方法、体制机制及技术应用等各方面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以来十数年间,现代雷达技术所面对的环境条件、目标任务及雷达系统的研制生产支撑有关技术等情况,均出现了深刻性的变化。目前雷达技术还仍然在持续、高速地演变与发展,进而产生了诸多的新概念、新体制与新技术,便于更好地适应全球未来资源的竞争在雷达技术方面所提出的各种需求与挑战。在雷达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各国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着特定的历史时期,各类系统的体制,不同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及特定的国家与机构等方面的因素,全面回顾、分析和研究雷达技术发展情况,剖析雷达的重点装备与技术,划分技术发展的阶段,对雷达装备的发展脉络进行透视,并归纳和总结雷达技术的发展新的趋势。此种研究工作有效地促进了雷达技术的发展,对于雷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加强对雷达技术发展规律和宏观趋势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深入阐述了影响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分析了雷达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特点,总结归纳了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趋势预测,希望对于雷达技术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能够切实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1.影响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雷达技术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

方式、资源及能力是推动雷达技术发展的三个主要的内部影响因素。方式因素在雷达技术的创新当中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而资源与能力因素的作用则次之。方式因素指的是雷达装备系统取得信息的途径与方式,包括布设、运动、构型及配置等不同的实现方法。资源因素指的是雷达装备系统在利用波形、极化、平台及频带等资源的程度。能力因素指的是雷达技术相关进步最终在雷达装备实现布设运动、构型配置及信号的产生、接收发射、处理记录等各方面功能的能力。这三种内部的因素,通过不同的形式与侧面,对于过去、现在及将来不同时间的尺度来说,始终属于促进雷达装备技术创新与演进的潜在动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2 雷达技术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环境、目标及任务是推动雷达技术发展的三个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具有复杂性的特点,雷达装备工作的环境、所处的生存条件与电磁场环境,及探测目标周边的环境等情况都十分复杂。除了对气象、地海的杂波及雨云等以外,雷达装备还面对着城市、山川、海面挥发及波浪等所引发的较强的杂波,必须满足各种环境条件的探测要求。目标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雷达目标在种类的构型,活动的空间,运动的特点及频谱、散射与极化等特性方面都表现得较复杂多样。任务因素具有多元性的特点,雷达装备在作战的使命方面表现出范围不断扩展、多方面进行分化的走势,以便于适应信息化现代战争的需要,从容地应对各类战场威胁、完成好多种战斗任务的要求。

2.雷达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特点

2.1 具有占用更宽频谱的特点

研究分析雷达技术的发展演进的过程可以看出,有两条重要的技术发展线索与脉络。一个是占用更为宽泛的频谱资源,从而使得雷达装备纵向的分辨能力与定位的精度更高;另一个是占用的空间谱更大,从而使得雷达装备横向的分辨能力与定位的精度更高。雷达目标的散射场所在的空间球面当中形成了空间谱,这在传统的单站,双多式基地,分布类雷达,二维与三维的ISAR与SAR,相控阵与数字阵,分布式的相控阵,以及将来立体网络式的雷达,都能够从空间谱的球面当中找出相应的形态。

2.2 具有探测方式从低维度演进为高维度的特点

雷达装备系统维度集中体现为其观测的视角覆盖、探测器构型及信号的空间维度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其基本的规律是从少而多渐进式地进行演变。此外雷达装备系统在资源的消耗方面出表现出逐步增多的发展走势。雷达装备系统在通道的构型、观测的视角及信号的维度等三方面演进的不同层次,已经成为对雷达技术划分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个基本依据。

2.3 具有发展的节奏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与制约的特点

雷达技术在其发展的过程始终深受环境、目标及任务三种外部影响因素的约束与牵制;此外,雷达装备的方式、资源及能力等三个内部的影响因素,由于涉及到对雷达装备的可行性与认识程度等问题,也成为了制约雷达技术的发展整体节奏的、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因素。

3.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趋势预测

笔者认为,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

在此阶段当中,由机等装备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到两次世界大战当中,人们对机进行远距离的探测与报警功能的需求十分迫切,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雷达基础理论、技术及装备系统的发展。此阶段主流雷达的特性为单一视角的点状式布局、单一探测器的构型及一维的信号处理。

3.2 第二阶段为1960-1990年之间的三十年

在此阶段中,同雷达装备有关的各类基础理论与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高速度的喷气式飞机,中程远程的导弹及军事卫星不断涌现且广泛应用到冷战时期军备的竞争之中,促进了雷达技术继续得以快速地发展,大规模地用到相关军事领域当中。此阶段雷达装备的特点是一维的多视角式布局、多种探测器的简单式构型及二维的信号处理。

3.3 第三阶段为1990-2040年之间的五十年

在此阶段中,多次发生了一些高科技的局部性战争,标志着信息化主导、精确远程打击的新型军革时代已经到来。此阶段雷达装备的特点是二维度多种视角的布局、多种探测器的共形式构型及多个维度的信号处理。

3.4 第四阶段为2040年之后的五十年

这是雷达技术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中,数字共形相控阵式雷达,双多基的SAR与三维的SAR,以及扁平式多站网络化雷达等新型的雷达装备将会列装,并且接受战场环境的实际检验。此阶段雷达装备的特点可能会是三维度多种视角的布局、多种探测器的复杂式构型及高维度的信号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分析雷达技术的发展规律与趋势,能够进一步明晰雷达技术的发展深化规律,深刻认识雷达技术的前沿及未来走势,可以为雷达技术的长期规划的筹划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雷达技术发展问题的研究工作,适时分析和认识雷达技术演进的规律,总结归纳其发展的趋势,展望推演雷达技术的发展远景,选择其重点研究与分析的方向,从而使得雷达技术研究领域对于发展的主流与前沿、现在和未来等情况能准确地进行把握,为明确雷达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科学制定长远规划,进而推动我国雷达技术实现创新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曼青.数字阵列雷达及其进展[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01).

篇9

关键词:关联规则;协同过滤;图书推荐

中图分类号:TP391.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现如今,应用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海量的数据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呢?答案是信息,而且是有价值的信息,能使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以图书馆为例,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中不仅有大量图书信息、用户信息,也有许多借阅者的借阅信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么多借阅信息能带来什么好处?通过数据挖掘,我们就能从中很容易发现用户的一些兴趣偏好,并以此为依据,向用户推荐他/她可能感兴趣的书籍。

二、现状

推荐系统运用十分广泛,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电商网站上的推荐系统。国内如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等购物网站,同时网易云音乐在推荐系统方面也建树颇丰,往往能向用户推荐可满足其喜好的音乐。在图书推荐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其作品中也有涉及。如吉林大学李欣弘发表的《基于关联规则和情感分析的图书 推]算法研究》中就介绍了利用关联规则和情感分析算法实现图书推荐,F.Heylighen的“Hebbian algorithms for a digital library recommandation system”等。但是相对其他领域,推荐算法在图书推荐方面的应用还是相对较少的。

三、关键技术介绍

1.基于KNN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邻居模型通常又称为KNN模型(K-nearest neighbors),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并具有这个类别上样本的特性。该方法在确定分类决策上只依据最邻近的一个或者几个样本的类别来决定待分样本所属的类别。采用 KNN方法进行类别决策时,只与极少量的相邻样本有关。相关性的计算本例中使用的是Pearso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考虑到不同用户的评分尺度问题,将同一个用户对不同的项目评分进行归一化的处理,这样就可消除因由用户个人主观因素而造成的对相似性结果的影响。结合本例Pearson相关系数公式如下:

sim(i,j)=

sim(i,j)表示书本i和j的相似度,Pmn表示对书m、n都评过分的用户集合rm,rn,分别表示书m和n的平均评分,分别表示用户v对书本m、n的评分。

2.关联规则

(1)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用于发现隐藏在大型数据集中的令人感兴趣的联系,所以发现的模式通常为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或以频繁项集的形式表示。

Apriori算法是关联规则挖掘中最常用的算法,在介绍Apriori算法之前要首先了解何谓先验原理。先验原理是减少候选集数量的方法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项集是频繁的,则它的所有子集一定也是频繁的;反之,如果一个项集是非频繁的,那么它的所有超集一定也是非频繁的。Apriori算法正是运用这一性质。算法的主要步骤主要由连接步和剪枝步组成。这里不再描述连接步和剪枝步的具体实施步骤。不过Apriori算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会产生庞大的候选集;多次扫描事务数据库时,需要很大的I/O负载。为此Jiawei Han等于2000年提出了不产生候选挖掘频繁项集的方法――频繁模式增长(Frequent-Pattern Growth,FP-Growth)算法。该算法通过把频繁项集的数据库压缩到一棵频繁模式树上,然后将这个压缩后的数据库划分成一组条件数据库并分别挖掘每个条件数据库,实验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克服改正数据集过大的缺点。

四、图书推荐的实现

1.目前图书推荐方面存在的问题

(1)KNN协同过滤算法相似度计算依赖共同评分的项目,对数据集的大小或者说数据的稀疏程度特别敏感,数据集数量越大,往往推荐的结果越精确,但系统刚上线时,往往数据较少,这时如果使用KNN协同过滤算法计算推荐的书籍时,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2)新用户的问题。其实和第一个问题类似,主要是新用户可能没有借阅过相应的书籍,或者借阅的数量太少,盲目使用KNN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时并不会产生很好的结果。

(3)用户口味的变化。比如,某位读者可能以前经常看同一类书籍,例如,读者平常都会借阅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书籍,可是有一天该读者突然想看一本小说,就借了一本小说,期间读者可能还想再看其他小说类的书籍。这时运用算法进行推荐时,产生的推荐可能还会是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居多,这样的结果就不会准确。

2.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将两种算法适当做点改变并加以应用

首先,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图书与图书之间的关联程度,找出强关联。这可能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所以,初期的数据集可以来源于网络或者其他资源,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关联规则库,初期的用户图书推荐就可以使用这个关联规则库。例如用户A的借阅记录集合为{A,C,D,F,G},关联规则库{{A=>B},{D,F=>Z},...etc},这时候就可以把书B和书Z推荐给用户A。随着用户借阅记录的增多,关联规则库也会逐渐丰富,借阅数据达到一定量时,可以挖掘符合本管借阅者的借阅习惯的关联规则库。关联规则挖掘所需的时间较长,规则库的更新可以考虑每周更新或者每月更新。

其次,使用KNN协同过滤算法可用于实时在线的推荐,即推荐的书籍会根据用户的借阅记录改变而改变。这里又涉及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喜好突然发生改变,数据中可表示为近期的借阅记录的图书的种类与以往借阅图书的种类产生了区别,其实这种喜好变化也很难界定,因此每个人的借阅习惯不同。但我们可以大概猜测到最近的借阅记录一般对推荐书籍的影响比较大。二八定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这里我们也同样可以运用。一般来说,最近借阅的书籍对近期可能想看的书籍的影响程度是80%,而之前看的书可就只有20%。通过应用二八定律我们可以这么界定,假设用户A的借阅记录如下{计算机类书A,计算机类书B,计算机类书C},假设用户A近期突然借阅了一本文学类书D,那么用户A的借阅记录就可以表示成{计算机类书A,计算机类书B,计算机类书C,文学类书D},那么接下来用户A可能就有80%的可能还想借文学类的书来看,产生推荐结果时,也可以有80%的书籍是属于与文学类书籍D强关联的书,或者至少文学类的丛书应占大多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文有阐述。

考虑到实时推荐,响应的时间往往是决定性因素,为了减少响应的时间,应该对数据集进行精简。图书的分类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根据中图分类法,书籍分为五个基本部类及下设的二十二个大类,不用通过实验计算,从理论上就可以知道一本相似的图书也应该是属于它所在的分类,或者在父分类、子分类里。例如,读者借阅的是一本小说类书籍,则认为推荐给该读者的书籍也一般是小说类。所以可以先从小说这个分类底下的所有丛书中寻找相似的图书。如果找不到适合的可推荐的书籍,则再从子分类中查找。如果图中小说分类底下没有子分类,则从父分类中进行查找,即从中国文学这个分类下查找,以此类推,一般来说父级的父级类别下的书与当前书的相关性也不高。相似程度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当前分类>子分类>父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缩短寻找可能推荐书籍的时间。

是否可进行推荐,主要是预测用户对这本书可能的评分,如果大于一个阈值,则可进行推荐。公式如下:

其中为用户对书籍ru,m的(预测)评分,Smn为书籍m和书籍n的相似度,ru,n是用户对书籍n的评分,书籍n的选择就是运用到了KNN算法找到的和书本m相似的k个“邻居”之一。采用该算法得出的结论其实往往并不是用户真实想得到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两个场景的假设。场景1:读者读书的喜好的变化不大,都是在一个类别下面的书,即新借阅的书籍的类型和以往的书籍基本类似。场景2:读者读书兴趣比较广泛,新借阅的书籍往往和近一段时间所借阅的书籍的类型不同,可能之前有借阅过,也有可能之前并没有借阅过。

针对以上两个场景,可以灵活运用这两个算法:针对场景1,在数据量足够大的前提下,可以使用KNN协同过滤算法进行推荐。该算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预测一本书可能的评分时,会去寻找读者借阅记录中与该本书相似的书,如果读者的读喜好变化不大,则找到的“邻居”就足够多,计算结果也就更加准确。而场景2,则采用关联规则即可。关联规则算法弥补了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不足。如遇到数据集的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同时针对场景2和上文遗留下的问题,如果发现用户的喜好发生了改变,应用二八定律,80%的书本可以为最近刚借阅的书的类似书本,20%为以前借阅的书籍的类似书。

最后,同时对关联规则加以挖掘,采用Apriori算法可以产生关联规则,也可使用FP-Growth算法,两者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过在如此大规模数据量的情况下,FP-Growth算法的效率可能会更高。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联规则和协同过滤算法在图书推荐方面的应用,在图书应用方面,我们可以巧妙运用图书分类的特点,缩小候选图书集,从而提高图书推荐的效率,因而可以运用于实时图书推荐方面。此外,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据一些潜在的、不容易让人察觉的联系。本文所阐述的推荐方法还有待优化,以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贺嘉楠,董立岩.基于权重调节的矩阵补全协同过滤算法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梁亚声,徐 欣.数据挖掘原理、算法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10

【关键词】大豆蚜虫;发生规律;生活习;综合防治

大豆蚜对于大豆的危害非常严重,大豆蚜对于嫩叶和嫩芽会趋之若鹜,成虫后集中在豆株的叶顶部,通过吸食豆荚汁液来进行生存。豆叶被虫害残害后会没有叶绿素,这样就会在叶片上形成一点一点的黄斑,逐渐的扩大到整个叶片,影响了大豆的营养生成,造成植株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受到此虫害影响的大豆年产量会降低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严重的会超过半数。而且大豆蚜还会传播花叶病毒病。我国的大豆种植地比较广阔,东三省、华北、山东等地属于大豆芽虫害高发地带,野生大豆、鼠李等等都是这种虫害危害的对象。

1.形态特征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同翅月,蚜科.别名叫腻虫。成虫为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卵圆形,淡黄色至黄绿色。有翅若蚜和无翅若蚜相似。

1.1成虫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1一真.5mm。体侧有显著的乳状突起,额瘤不显著,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约与体等长,灰黑色,第3节上有6-7个次生感觉孔,排成一列。腹管圆筒形,黑色,基部比端部粗两倍,上有瓦片状轮纹。尾片黑色,圆锥形,中部略溢,生有2-4对长毛。

1.2无翅胎生雌蚜

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椭圆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 0.95-1.29毫米。体侧的乳状突起、额瘤、复眼和喙的特征均与有翅蚜相同。触角长度短于体长,五次生感觉孔,第五节末端及第六节基部和鞭部相接处各有1个原生感觉孔,第六节鞭状部长度约为基部的2-3倍。腹管黑色,圆筒形,基部稍宽,具瓦片纹。尾部圆锥形,中部缢缩,有3-4对长毛。

2.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大豆蚜虫分有翅胎生雌蚜(体长0.9-1.6毫米)和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2-1.95毫米)。有翅蚜能迁飞,使危害范围扩大。大豆蚜虫危害盛期在6月底。7月初。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容易使蚜虫大量发生,越干旱危害越重。

大豆蚜每年都会有18年代。在我国北方地区成虫产下卵后,卵会在枝条缝隙中进行过冬,等到来年的4月份天气转暖了以后就开始孵化成干母,干母孤雌胎生繁殖2代。在5月底的时候正好是大豆出苗的时候,这时有翅胎生雌蚜,飞向豆田,然后再豆田中进行繁殖大约10代。6月底到7月之间属于大豆蚜的旺盛前期,逐渐的到7月底进入旺盛期,对大豆造成严重的虫害,旺盛期过后,因为气候以及营养等等因素,大豆蚜会开始消退,豆株上回出现淡黄色的小蚜虫。8月底到9月初是大豆蚜的繁殖后期,母虫会飞向寄主鼠李上进行产卵。

大豆蚜每一年都要进行四次飞迁,所以每一次飞迁都会在大豆上呈现出消长阶段,第一次迁飞是在大豆刚刚出苗的时候,大豆蚜从寄主飞往豆田,这个阶段的病虫害的分布是零星点点。第二此大豆蚜的飞迁回形成蔓延状态,蚜虫的分布从点扩展到面,但是还不是旺盛时期,这个阶段进行防治的话还不算晚。第三次飞迁是7月份的时候,这个阶段大豆处于开花期,蚜虫的危害比较严重,属于旺盛期。最后一次是在9月份的时候,因为8月过后气候和大豆营养已经不利于大豆蚜,所以蚜虫数量会急剧的减少,最后一次飞迁回寄主就会要进行繁殖产卵,准备越冬。

以我省为例,气候对于大豆蚜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时期:4到5月份以及6到7月份,因为这第一个阶段如果雨量比较大,鼠李生长很旺盛,大豆蚜的繁殖量就会增加,所以飞迁的数量很大,第二个阶段是大豆蚜的旺盛期,温度湿度等等环境因素都是利于其生长的。到了7月底后雨量增加,高温多湿的环境不利于蚜虫生长就会开始减少蚜虫数量。

3.气候条件

气候对于大豆蚜的生长繁殖影响最为严重。我省得气候利于蚜虫繁殖的时期集中在4到5月以及6到7月,气候温暖,湿度保持在78%以下,因此大豆蚜比较活跃,对于大豆的虫害比较严重,影响了大豆的花期遭受虫害。

4.预测预报

4.1中、长期预测

依据鼠李上的卵、孵化程度、初次飞迁的蚜量调查来进行判断,并且将当地的过往蚜虫害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来对大豆蚜虫害规模进行预测。

4.2短期预测

6月上旬至7月上旬对大豆田间的蚜虫数量进行调查,如果6月25日左右的寄生植株超过了总量的5%,则说明蚜虫的数量很多,要是到了6月底仍然没有减退的趋势,那么说明天敌较少以及气候适宜其生长,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虫害,要做紧急防治预报处理,在此阶段如果超过50%的植株是蚜株,平均气温在22度以上,湿度低于78%,就应该要马上进行蚜虫防治。

5.综合防治措施

5.1农业防治

(1)种植抗虫害性能好的品种。大豆对于虫害的抗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虫卵的回避,另一个是对入荚的害虫造成较高的死亡率。根据当地的地域特性来选择恰当的抗虫害品种能够促进增长,降低虫害威胁。

(2)合理轮作。大豆耕作要进行轮作其他农作物,不要连茬迎茬,这样能够降低土壤中的虫源,增加耕地次数,可以将土壤中的虫蛹虫卵进行铲除。

(3)翻耕豆茬地。大豆收割后要及时的进行秋耕,秋耕要深,才能够破坏准备越冬的土壤中的虫卵,降低来年的虫害威胁。

(4)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豆茬地如播种小麦,在东北地区当春小麦收割后正值幼虫上移化蛹和羽化期,随即翻耕麦茬,可大量消灭幼虫和蛹,降低羽化率。

5.2药物防治

(1)要注重苗期预防,75%的3911乳剂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可防治苗期蚜虫,同时兼治苗期的某些其它害虫。此外,亦可采取种子包衣剂技术既可防蚜,又达到增产的目的。

(2)其他生育期防治。根据虫情调查,在卷叶前施药。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在蚜虫高峰前始花期均匀喷雾,喷药量为300千克/公顷;15%唑蚜威乳油2000倍液喷雾,喷药量150千克/公顷;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喷药量300千克/公顷;1%-3%蜡蚧轮枝菌素溶液喷雾。

大豆田出现点片危害时,可用40%乐果乳油 8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选用2.5%敌杀死乳油,5%来福灵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每公顷 225-300毫升,对水60-750升喷雾。

5.3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