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

篇1

(一)学生的音乐底子差,学习能力不强。音乐欣赏课相比于传统的以音乐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方法不同,没有学生与教师的亲密互动是难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音乐底子差,欣赏能力很难培养。小学生在平时很少涉及音乐知识的摄入,基本等于从零开始的学习,认为音乐课程是最容易学的,很多学生将音乐二字与流行歌曲完全等同,几乎没有任何声乐、乐器等方面的知识,听音乐只为了娱乐,凡是时尚的、动感的、吸引人的就反复听,凡是古典的、高雅的就认为是过时的、枯燥的,从内心深处拒绝欣赏,这些造成了音乐欣赏课的困境。(二)课程的组织和安排不合理。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事前对课程所需的素材、环节等内容做出精心的准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音乐教师自认为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音乐欣赏课比传统的理论知识课还要容易,因此备课情况不好,很多教师甚至根本不备课,临时从网络上下载乐曲放任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开展探究性活动,过多停留于表面文章。在小组探究和讨论中,尽管场面火热,学生交流热烈,但收效甚微。(三)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过于陈旧。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过于陈旧也是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课难以保持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很多学校多年都不更新一次音乐教学素材库,音乐教学设备和设施也十分陈旧缺乏,教师很少从互联网上选取新颖的教学素材与学生分享,长年累月地欣赏数目有限的固定乐曲,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校的音乐教学能力薄弱,教师的基本功差,与其学也学不到东西,不如不学。(四)教师忽视学生的主置。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置,不能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为小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难以提升小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只能利用自己选择的歌曲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部分小学生不喜欢教师所选择的歌曲,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效率。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利用小组探究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导致小学生音乐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小学生音乐学习效率。最后,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一味的要求小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学习音乐知识,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策略途径

(一)营造音乐欣赏课堂的活跃气氛。良好的氛围是开展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欣赏氛围,如果课堂上气氛压抑,教师一人授课,学生从不参与,学生欣赏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并能够从中找到无限的乐趣,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小学音乐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或者多么平凡无奇,教师都要做出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1]。(二)注意运用提问法展开欣赏教学。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进而热爱音乐,能够形成个性化的音乐欣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采用提问法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就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欣赏教学,即让学生聆听,而且至少要听两遍,最后鼓励学生对刚刚欣赏的音乐做出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将理论知识一股脑地全教给学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精神的培养与提升,音乐欣赏课尤其如此[2]。(三)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相整合,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素质性,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能够拓展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经过短时间的探讨之后,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表欣赏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必须引起小学音乐教师注意的,那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不能毫无节制,更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学授课环节,音乐欣赏课程不仅仅要听更要想,要思考,要感受,要表达,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带动下只能激发兴趣,但是不能实现后续的目标[3]。(四)在音乐欣赏课中突出情感教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忽视了情感的作用,如果没有情感元素的积极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就会演变成对特殊符号排列组合的欣赏,达不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通过具体的教学可知,将音乐欣赏课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喜爱,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等价值认同。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跳出教材的限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思想情感的类型选取一系列经典乐曲并进行归类,通过主题教学的模式向学生分享这些素材,对学生开展音乐专题欣赏教学[4]。(五)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首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调查小学生喜爱的音乐,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为其播放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曲目,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几个探讨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探讨音乐曲目的欣赏方式,在小组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探讨中,为学生营造平等交流的教学环境,保证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小学生小组探讨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说出小组探讨的结论,在全班学生评价与合作的情况下,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六)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逐渐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教学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就是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小学生鉴赏,并且举手抢答音乐的情感倾向,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欣赏,认真体会音乐的情感,然后说出音乐的悲喜情感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较高的时候,教师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生回答积极性较低的时候,教师不可以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抢答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应用室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组织小学生到操场中欣赏音乐,此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我爱我的家乡》曲目,引导小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逐步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体系。

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属于比较系统、复杂的一门学科,其中渗透着多项音乐元素,必须通过欣赏的途径,促使学生理解。通过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音乐欣赏的环境,营造欣赏氛围,确保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悟到音乐元素的存在,既可以实现自身对音乐欣赏的追求,也可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效果,适应现代音乐欣赏的发展。

作者:邝少珍 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参考文献:

[1]谢圆.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241.

[2]张华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134-134.

篇2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家里看教学视频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在课堂上,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上。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学校“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翻转课堂最初的构想来源于美国林地公园学校(Woodland Park)的乔纳森?伯尔曼C Jonathan Bergrn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这两位化学教师。翻转课堂事实上翻转的是课上和课下学生的行为。

二、传统教学下的高校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滞缓了它的发展:1.缺少课堂参与度;2.兴趣单一和人数过多;3.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一)缺少课堂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书”,学生在“听课”,不论班级是大是小,学生是“带着耳朵”来上课的,他们只是被动听课,记笔记,而老师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课堂规划,讲课缺少与学生互动,很难对每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那些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长此以往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二)兴趣单一和人数过多。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音乐兴趣单一,绝大多数唯独“钟爱”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等兴趣淡漠,由于选课时《流行音乐鉴赏课》被瞬间“秒杀”后才退而求其次,无奈选择了其它的音乐欣赏课;部分学生功利性强,以哪门课程容易拿到学分来作为选课标准,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与乐趣;部分高校由于专业教师不足,上课人数采用大班化教学,存在效率低下,内容离题,甚至不够人性化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目前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仍以灌输式为主,强调教,而非学,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学生实践和参与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教师课件制作单一,音乐视频难以吸引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后来多数学生玩手机、睡觉甚至逃课,这种教学现状在各大高校是不乏个别现象,高校音乐欣赏课逐渐成为鸡肋。

三、为何要在高校音乐欣赏课开展翻转课堂

为了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弥补公共选修课数量和质量的不足,学校启动MOOCs 建设,逐步引入超星尔雅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服务为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从引入的超星尔雅的音乐欣赏课来看,其授课方式以精品课程为主:教师以讲解为主,内容专业高深,适合专业院校的学生,同时缺少音乐实践与参与。故设想以优质慕课资源为基础,依托SPOC平台,开展有针对性教学活动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增加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提前几天将自己录制的授课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随后进行一个相关测试,检测内容为理论知识或是视听答题;课前测验的目的是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从头到尾都很投入和主动。

学生也可以在观看视频时发现问题并记录下来,到上课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一对一学习或互动式学习,学生是“带着嘴”去上课。

(二)提供个性化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前测试后,要求他们每人向教师提一个与本章节有关的教学问题,教师课前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纳整理,选择几个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解惑,一方面学生会期待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另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提问题能在班级探讨交流,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更能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提出更有深度与思想的问题。

(三)集中课堂讨论。学生通过知识的“吸收内化”在课堂讲演与讨论来完成,老师就演讲和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各个小组在讲演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能力,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喜欢翻转课堂,因为他们不用再听枯燥无味的讲授,课堂上的讨论争辩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此外学生非常希望利用一些新技术能开展一些高水平的讨论。

(四)解放教师。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讲授,而是引导学生对一个话题进行丰富的讨论,有时间指导学生演唱音乐作品;教师的讲授视频制作完成后可以使用较长一段时间,使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课堂教学的组织活动上;降低老师周课时时数,有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改善课堂教学。

四、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设计

(一)教学资源的选编

1、教师公布课程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个基本的了解,方便学生就感兴趣的的内容提前进行关注与准备。

2、对教学内容分别归类,结合教学文本与视频整合编辑成相对独立的单元上传到教学平台,方便学生下载学习。

3.制作思维导图,其生动形象的高效学习方法,帮学生快速把握知识点,思路非常清晰。

(二)教师导学的制作

1、将教学资料(短视频、PPT课件―导学文档―参考文献)、音乐视频、电子书籍等上传到教学平台,配套的视频资料进行编号方便下载实现移动式学习;电子书籍提供的内容包括音乐家传记名著、作品赏析,音乐概论、音乐文选等,这些资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家和代表作品,同时也为上台讲演提供信息支持。

2、让SPOC平台为授课教师提供全面的功能和方便的操作,基于SPOC平台任课教师对所有慕课资源有完全的掌控权利,教师不仅可以删除、变更资源呈现的形式,还可以自行补充更适合自己学生和教学素材;此外,SPOC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更好的大数据服务:如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后,可以在课堂上课之前,从SPOC平台上获取学生对任一视频的观看程度(何时观看、观看几遍……)这样就让任课教师在课堂组织知识点和讨论时比传统课堂要心理有底多了;另外有能力的老师可以自己制作微课与反馈软件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自学与互动

1、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是务必需要自学的,在老师的预期中,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完成了50%(或更多)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些较难的知识未掌握,或者在预期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学生是“带着嘴”来上课的,其上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扩展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老师在课中的作用是引导和仲裁。学生需要帮助时可以向同学提问,或者寻求老师的指点,与教师进行课堂一对一的交流。互动:课中学生可以将知识内化,上台介绍如音乐家的生平、代表作品,创作背景,地位与作用等相关知识,也可以给同学们提问;学生通过抢答回答出老师和同学的问题进行加分,能首先说出教师唱出旋律的曲目有加分,学生上课提出问题也有加分,长期不抢答有扣分。同学也可以扮演着多种角色:他们既是学生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尊重他们并赢得他人的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音乐;欣赏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欣赏课在很多学校都得到了重视,同时也让多媒体技术彰显了独特的音乐魅力。因为多媒体能够将迷人、直观的画面、美妙的歌声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所以对学生进行音乐想象具有很好的作用。

一、营造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开展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的基础条件,对小学生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年龄偏小,所以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学趣味与知识本身。因此,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老师必须整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从心理特征与性格方面,为其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以此提高教学趣味性。例如,老师可以整合小学生性格爱好与年龄特征,选取一些生动形象、活泼欢快的音乐作品欣赏,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天鹅湖》《狮子进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等作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便让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播放这类音乐作品时,为其提供趣味性的讲解与说明,这样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很好的欣赏气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在老师的讲解中增强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二、增加作品欣赏的梯度性与层次性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科学选择音乐作品对提高欣赏兴趣、培养欣赏水平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爱好兴趣、年龄特征,还必须注重作品选择的梯度性与层次性,这样才能确保审美能力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初期,可以先选择《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作品让学生欣赏。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既欢快、活泼,又通俗易懂,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音乐鉴赏水平与欣赏能力有所提高后,可以将学生引入欣赏器乐的阶段。在这期间,老师可以选用《彼得与狼》《龟兔赛跑》等学生熟知的作品,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对音乐作品的领会,以加深情感体验;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难度较高的作品,具体如:《百鸟朝凤》《在钟表店里》等作品,这种层次性的音乐作品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特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

三、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欣赏课一直被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单调的欣赏曲目让学生反复听,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也不可能仔细地理解、感受它。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老师选择放弃音乐欣赏类教学,或者简略而过,根本没有上好欣赏课。将多媒体应用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运用多媒体解决这类现象,在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后,让学生主动爱上音乐欣赏课。如,在《金色的秋天》中,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画面,外加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带着笑颜、欢欣与祝福感受农家喜悦。因为老师激情满怀的配合,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声情并茂、绚丽多彩的情境,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美的感受与熏陶,所以不仅学生思维得到了调动,学习兴趣、音乐视野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从欣赏课教学重点来看,拓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它能让虚拟的音乐更加突出、形象、具体。如,在讲到《丰收锣鼓》中,可以先播放丰收喜悦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带来的喜悦,然后让学生整合实际生活,畅谈对丰收的体会与感受,从而让学生增强对乐曲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既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同时也是深化音乐、加深理解的有效方式。

四、促进互动,加深对小学音乐的理解

针对教学重难点,在进入理解、感受阶段后,虽然已经解决好重难点,但是受歌曲本身情况的影响,要真正理解歌曲还有一定难度。对此,音乐老师除了用多媒体技术,还应该整合现代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渗透、理解。如,在《春节序曲》中,为了能让学生整体把握乐段划分,我们可以利用打节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听音乐,一边打节拍,随着音乐的节奏,感受段落层次,这样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音乐欣赏课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法,它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必须增强教学方法,在教学途径创新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静.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7):167.

[2]田莉莉.多媒体技术:提高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金钥匙[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4(3):47-48.

篇4

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是小学音乐及以上的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拓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更为有效的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是较为重要的。笔者仅在从事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之后对其进行教学反思,在其课程模式上提出建议。

一.传统音乐欣赏课程模式的学习效果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一)课程内容传统单一

现多数幼师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开展较为单一,内容偏向高师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程,专业性较强。其教学氛围较差,教学成果也不太理想。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单纯的提高其对于音乐常识的识记能力。不能有效的培养其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拓展其音乐欣赏能力与其他课程的良好结合。

(二)学生参差不齐的专业基本功

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基本功较为初级。少数学生有较长较硬的音乐功底,但较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还较弱。对于大范围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展传统课程的纯输入性教学,会使学生的兴趣感越发缺失,被动的接受,造成教学成果的不尽如人意。

二.需要的培养成果

(一)对学生基本音乐能力的培养

鉴于音乐欣赏课程的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将其音乐欣赏基本内容放在首位。即主要培养其良好的音乐欣赏的习惯,有能力鉴赏音乐,音乐欣赏的方向是正确的。能够对于音乐时间线条有点面结合的初级概念。

(二)能够自主的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

幼师培养的音乐专业学生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进一步要求在于其能够通过学习音乐欣赏课程进而规范自己将来的音乐教学。能够在工作之后轻松的学以致用。

三.对其教学方式的几点设想

(一)基础教学任务的精简

现阶段较多幼师学校采用较为专业的音乐欣赏教材开展教学。其内容非容丰富,涉及到的音乐时间点较为细致。教师更多的注重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欣赏的能动性和主体性。笔者提倡教师更多的引导学生学会听,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听的是什么。

(二)基础教学课程的衔接式开展

音乐欣赏课程属于高阶的音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其开展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任课教师。笔者提倡音乐教研室作为整个音乐专业课程开展的统筹规划,让所有的音乐教师参与到整体音乐欣赏的教学环境中来。整个音乐课程可互相配合开展。例如钢琴课程中本课程讲解巴赫二创作品NO13,配合教师示范,将欣赏课程带入专业课程。钢琴教师简为介绍其作家作品,其音乐时间点的演奏特色作品特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演奏。反之,在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穿插学生演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多方位的教导让学生有能动的记忆。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就有效的避免了知识纯输入式的单一模式导致兴趣的缺失。更多的能动的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课堂积极性,以达到互利互惠的学习效果。另,音乐欣赏课程的配备课程为中西方音乐史课程,笔者提倡两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同步进行。

(三)多元化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

即为学生提供一种环设性的阶段式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学习结合音乐基本功与幼儿园教学课程相结合。在设定的单元课程里,第一阶段为理论识记与音响感知,第二阶段为学生自己的声乐、钢琴与器乐展示,完成章节中的某一作品某一选段或是某一短小的乐章。第三阶段结合幼儿教学法引导学生如何站在幼儿园教师的角度开展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的准备课程参与课程完成课程,从而达到完全参与,以形成一种不容易很快丢掉的知识储备又极高的提升了自己的整体能力。其中,注意课程的选择以及对于不同能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岩.幼师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5(1)

[2]杨显英.如何培养幼师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J].音乐大观,2014(7)

篇5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有效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96-01

音乐课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学习的机会,能够愉悦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然而,如何通过音乐鉴赏课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是音乐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教师既要深入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天赋特征,明确学生的兴趣所在,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打造出良好的教学课堂。

一、歌舞结合,活跃课堂

科学的音乐鉴赏课堂是生动活泼、充满朝气、富有活力的。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音乐课堂,尽量让学生情深意切地陶醉其中,带着欣赏的目光去聆听音乐、鉴赏音乐,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鉴赏能力,让学生爱上音乐。活跃课堂的最佳方式就是让音乐歌曲和舞蹈结合,使学生通过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来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的旋律,更高效地学好音乐,培养音乐鉴赏力。例如,在学习《小螺号》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简单地掌握音乐节奏,初步学会音乐旋律。在此基础上,以音乐旋律为基础编排舞蹈,参照歌词内容来设计舞姿动作,确保舞姿动作同曲目旋律保持一致,唱出快活的节奏,跳出兴奋愉悦的舞蹈。学生通过边唱、边跳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掌握歌曲大意,也能更为透彻地学会鉴赏音乐,这样就达到了多重学习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歌舞结合的课堂条件下,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快乐的气氛,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中。

二、课外活动引导,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渗透着无限的艺术美,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愿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就要适当地引入课外活动,定期举办一些与音乐学科相关的艺术活动,如歌咏比赛、歌会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摆脱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陶冶身心,培养他们积极的艺术情趣。教师可以抓住一年中重要的节日,如“六一”儿童节等,以儿童节为核心,设计主题来举办音乐活动,可以是儿童节音乐会、儿童节庆典等,鼓励每名小学生都能自行选择歌曲在活动上献唱,唱出属于自己的儿童歌。这样,一些小学生带着对儿童节的喜爱,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用自己的歌声或曲目来抒感,表达对儿童节的热爱,整个校园里洋溢着欢乐的歌声,学生会自然地接受美丽歌声的熏陶,产生对音乐的无限喜爱之情,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艺术美感,认识到音乐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积极的情感,对于学生艺术美感的塑造与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三、音乐技能教授,培养学生音乐才能

小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简单的娱乐功能,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具备一种音乐情感,学会一种音乐艺术。因此,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加强对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才能。对此,教师就要注重音乐教学层次的升级,要从普通的口头唱歌,逐步上升到乐器演奏、歌舞伴随等层面,这样才能真正逐步建立起学生的音乐情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节奏感较强、韵律相对清晰的一课,再让学生自行挑选一门乐器,可以是口琴、竖笛、电子琴等,来主动引导和教会学生用这些乐器去演奏这些曲目,使学生掌握音乐演奏技能,从而逐步塑造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情感。

四、听觉引导,鉴赏力培养

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听觉艺术,教师应该善于先从学生的听觉鉴赏力入手进行深入培养,让学生产生敏感的音乐听觉能力,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抽出课堂时间利用手中的乐器随便为学生演奏一个个曲目或演奏一些旋律,然后让学生猜想改旋律的节拍,分析这些音乐旋律特点。一些学生能够根据音乐高低起伏的节奏变化,通过自身的听觉系统来分析出该音乐的悲喜特征,这样就达到了对学生音乐听觉鉴赏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地采取全新的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出高质量、高品质的音乐鉴赏课堂,打动学生的内心,启迪学生的音乐智慧。

五、结束语

总之,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使他们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力,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情趣。因此,音乐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情,善于创新教学模式,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林盛.立足音乐课堂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教育科学,2010(06).

[2]冯丽红.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J].阅读与鉴赏,2011(02).

篇6

一、中学音乐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业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出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如今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进行唱歌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在,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唱歌教学省时增效,音乐欣赏课上,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像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拓了眼界,为发展求新思维提供了特殊有效的环境,倍受学生欢迎。

二、中学音乐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将学生置身于网络的海洋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音乐教育理论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单独讲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处下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个别化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演唱演奏技能教学又是一对一方式,不仅手段落后低下,而且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变被动接了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网络化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创作软件,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造,在完成作业并体验到成功乐趣时获得最大的的学习效果,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使他们在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时,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教师通过监控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确学习效果差异,能及时调整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营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中学音乐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 一个声情同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中学音乐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可以创新音乐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