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法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教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教法

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还要多在引导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是一堂数学课能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更多、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旦培养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探察问题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找到新东西”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途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要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跟数学创造力可以真正得到体现,更可以显示出数学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面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高中数学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教师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三、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

现在的学生个性明显,他们往往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去喜欢他所代的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去捕获他们的心灵。工整的板书,精练的语言,独特的思维,巧妙地引导,非凡的耐心等都可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四、及时关注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学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的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学生学好学会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上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听懂了,但当他自己真正实践解题时却发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教学,真的结果会是这样吗?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如果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能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呢?

五、与同事交流,进行教学反思

找同事进行交流,同事之间相互听课,相当于我们为自己找一面镜子,去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取得相互间长足进步。同样作为高中教师,因为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要面对的教学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所以更容易找到共同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六、教师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顺应时代要求,我们做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做到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进行自我的完善。比如: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阅读数学教学理论等。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地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从而达到更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教法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教学实际就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教法问题的存在,导致解题教学质量的低下.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对当前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才能更好地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下笔者就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为例,就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分析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的教法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采取有效对策开展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就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教法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用题海战术进行解题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习题给学生做,再统一讲解,这种解题教法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学生所掌握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主要来源于大量的做题,往往只是一招一式的讲解,而缺乏对实质性的图片和理论的提高,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极重,学生在书山题海中得不到解脱.

二是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将收集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并将这些问题的类型进行归纳,再详尽地将每个类型的解题方法一一告诉学生,因而在解题课中学生往往只能采取某种方法对号入座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是采取学案的方式进行解题教学,即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发学案,往往学生只是一味地做题,而教师则是在上课即将结束时将答案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对于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往往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

二、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的教法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分析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的教法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应对这些教法问题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应对题海战术这一教法问题的几点对策

针对目前题海战术应用普遍性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应对:在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始终以教会学生为目的,为了确保学生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解题技巧,作为教师应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设计到教学的实施,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其认真分析问题的特征,从而在对待新问题时更加努力地去思考和分析,从而将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有效地培养.

(二)应对对号入座式教法问题的几点对策

针对当前教师对号入座式的解题教学导致学生往往只动手而缺乏思考的现状,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在整个问题链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分析再到解决和反思这四个环节中,不仅要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还要注重问题的提出和反思,并分析数学结构,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思维方法,加强学生思想方法分析,以更好地确保教学方法的适宜性.

(三)应对学案式教法问题的几点对策

针对学案式教法难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以及课堂知识点较多的现状,笔者建议在解题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梳理,从而对知识点进一步认识,并站在数学方法的高度去认识数学知识本质的所在,使其利用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解题过程之中.通过平时的作业批改或学生辅导,教师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不够,解题课时可以回顾这些概念形成的过程,通过变式设问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准确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蜜蜂“采蜜式”地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咀嚼消化,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寻得解题方法时,便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无穷乐趣.教师要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这种内在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学生学习数学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最终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并做到释疑解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教法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新课改的需要,对当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存在的教法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化的确保解题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巧用构造法[J].科技资讯,2011(12):175.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学习;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07

很多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以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生活。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当。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新课:

一、如何预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之前,要先对教材进行预习,预习新课不是走马观花地泛读,要注意以下几点:1. 预习概念: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所起的作用,若把它们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2. 预习定理:要找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尤其注意条件的严密性,若有条件减弱会有什么结果?3. 预习公式: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能否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4. 预习例题:思考例题考查哪些知识点,例题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5. 在预习之后,要列举出本节课有几个值得掌握的知识点,你理解了多少,哪些知识点是难点,列举出本节课出现了几种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如何听课

如果你课前做了预习,在预习中,有哪些知识点你不懂或一知半解,你带着这些疑问去听课,将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听课中还要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比较,你原来理解了多少要点,教师讲了多少个要点,弄清楚哪些要点你没有发现,还有哪些知识点你理解不正确,这样你的印象就比较深,记忆时间也较长。

如果你课前未做预习,千万不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应该主动地去思考。教师在讲每个知识点时,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应该紧跟教师的设问去积极考虑,从而主动地发现新的知识点(或定理或公式等)。

听讲例题时,一方面按教师的设问去思考,获得解题途径,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否按自己的想法把题做出来。若能做得出来是极有价值的,就是做不出来,要分析错在哪里,也是有收获的。这对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使我们的思维能力达到较高的层次。

听讲例题时,要从教师的分析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观察教师是如何剖析每个已知条件的,又是如何剖析求解结论的,在已知与结论之间是如何沟通的。思考如果你再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你将如何摆布这些已知与结论的关系。

听讲例题时,不仅要通过例题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也要学会一些解题技巧与方法,以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你就有办法来处理。

听完课后,要善于做好课后总结,这个环节很重要。你要罗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 本节课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有什么要点。哪些是你能预习到的,哪些是你在预习中未能发现的;2. 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重要在什么地方;3. 难点在哪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4. 例题中体现了什么样的解题技巧;5. 本节课出现了哪些新的题型,对应的解法是什么。

三、如何做作业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但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做题。做数学题并非越多越好,而贵在做得精彩!教师讲完一节课后都要留适量的作业,其作用有三:一是巩固当天所学相关的知识点,二是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三是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作风。由于作业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我们写作业前要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点、题目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

做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我们要有正确的分析方法。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两边夹分析法”,就是从题目的已知与结论两方面分头分析。

一方面先从结论分析,看这个题是让我们求什么的?属于哪个题型?要思考做这个类型的题目有多少种方法,每一种方法又需具备什么条件与背景;另一方面是从已知条件分析,要查看共有几个已知条件,每个已知条件能为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分析各条件间的联系,判断各条件能为我们创造什么样的解题背景。接下来要思考已知条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就是求解所需要的信息,如果是,这题的思路就打通了。如果不是,要看已知与结论还有多大的差别,十分另有隐情,能否通过各已知条件推导出所隐含的条件,这样已知信息与所需信息就沟通了。

“两边夹分析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由结论想方法,由已知想性质”。要熟练使用“两边夹分析法”,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中,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针对某一题型积累它的各种解题方法。这样,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犹如探囊取物、游刃有余。

如果一道题做好了,我们的思考还不应该停止,还要让我们的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1. 此题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做,能否用其他章节的知识(或工具)来处理。比如一个不等式问题,能否用函数方法做,能否用向量方法做,能否用三角方法做,能否用平面几何方法做,能否用解析几何方法做等。这样,不仅能一题多解,也能使不同章节的知识得到联系。2. 思考此题的已知条件能否减少,能否改变,这样结论将有何变化,解题方法将有何变化?3. 思考此题的结论能否改变问法,解题方法将有何变化?4. 思考能否把已知与结论交换位置,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构造一个新题目,这题能否可解,解法如何?你若能做了上述思考,那么对训练你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最后要嘱咐大家的是,做题步骤要完整、推理要严密、作图要准确。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才可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多的“步骤分”。

四、如何做测试题

当我们学习新课告一段落后,为了巩固这部分知识,教师会让学生做一些单元测试题或模拟考试题。测试题都是有一定的针对性,或考查一单元的知识点,或考查一学期的内容,像高三模拟题考查的知识面覆盖整个高中数学。我们怎样才能运用好测试题呢?

一方面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把它当成一次考试而不是练习,做题时要有时间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这样,不仅能保证思维敏捷,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对更多的题,还能锻炼学生的解题速度。

另一方面要抓住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第一遍做题,本着由前到后、由易到难的思想,若遇到思路不通的题目暂且放下,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好,保证该得的分数不失分。第二个环节是在第一遍做题之后,一些原本不太难的题目,可能由于演算的失误或一时思路不通没有做好,这些题通过学生静心思考或精心演算即可解决,也可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或换个思路去想它就能柳暗花明。这个环节很重要,是提升分数的一个环节。第三个环节是复查,复查的对象是那些做过的题目,要复查演算的数据是否准确,推理的步骤是否完整,分类讨论是否完整等,这个环节是避免“会做而不得分”的现象。第四个环节是“啃硬骨头”。就是要啃那些难题,必须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进行。要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有什么性质?有什么联系?能推出什么结论?还要努力回顾题目结论所涉及到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若能把题目全部破解或破解一部分就是难能可贵的。即使不能告破,收获也是不小的。

此外,一方面在思考过程中就把有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复习了一遍。另一方面,等教师评讲此题时,你会找到没有攻破的原因。或是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正确,或是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完整,或是解题方法你没有掌握,或是解题技巧没有见过,或是遗忘了某些知识点。到此时,你从这道题中学会许多知识。最后要告诉大家,注意卷面要布局合理、干净、要点突出,还要注意步骤的完整性。

五、试卷点评后要做什么

一份测试题能探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从这张试卷上得到收益。当教师把试卷评讲之后,学生如何吸收试卷带来的功效呢?

1. 我们先对试卷各题进行分类:答对的题、会做但没得分的题、不会做的题。对于“会做但没得分的题”要分析原因,是因为马虎,演算错误,或是书写格式不正确,要从中吸取教训(这个教训是惨重的,令人惋惜!)。对于“不会做的题”也要分析原因,是因为知识点不懂而不会做,或是方法技巧不知而不会,通过教师评讲,使我们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或学会相关题型的解法与技巧。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体验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让广大的教师群体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都更为贴近生活。其赋予教育的意义,使得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从而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进步能够更科学。新课程的创新,对于教学来说也是一项较为严峻的挑战,为期三年的教学体验中,让笔者认识到教学要革新。

一、教师由主导地位走向组织、引导的革新

新课程领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群体首先要树立民主和谐、平等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创立目标,再从课堂情境的创设入手,将学习课堂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能够以主导地位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学、好学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这个章节时,笔者引用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个富翁,本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突然家里来了个怪人,说:“一个月的时间中,我每天给你五万块,而你呢,在第一天的时候只要给我一分钱,然后第二天开始呢,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这个协议,你觉得怎么样?”富翁觉得,这肯定是个稳赚不赔的事情,于是就答应了。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是这个富翁,你愿意签订这样的协议么?就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引出“指数爆炸”的现象。小故事的开场,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学课堂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提倡

新课程中反复强调,合作学习作为学习模式的存在意义,一方面调动了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促进其思维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交流能力,有利于终身学习精神的培养。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对合作学习的模式大为提倡,因为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在与他人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深度研究学习问题,激发探究学习精神,最终达到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目的。

同时,也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几个要点:(1)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求惑、求解、求思。(2)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3)让学生认识到,探究出来的结果是共同合作的结果,要有团体合作的基本意识,并保持自身的不懈努力。

合作学习,总体来说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互相学习、相互帮助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习知识,建立适宜的学习氛围。

笔者认为,通过当今的新课程教育改革,教师领会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有意义。传统教学中,只是强调知识的汲取,而现代教学则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以高标准、高要求来衡量自己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改革,更适应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

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慨颇多。通过这篇简短的论文,主要就教师的思想转变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谈了一下个人的看法。提高自我素质,加强教育学习,用严格的现代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每一个现代教师应该做到的基本标准,在新课程里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刚.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篇5

【关键词】高中 数学 衔接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36-01

高中数学难学是广大学生的共识,有人曾说:初中升高中,数学要上“高台阶”。这表明,在很多人眼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初中数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有些基础不牢,意志也不坚定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将成为他们的拦路虎。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呢?

一 仔细分析教材,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脱节”是形容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差距最为形象的词汇,很多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删减,但在高中数学教材中还有体现。对于这些“脱节”的内容,教师应积极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不同:(1)直观变抽象;(2)单一到复杂;(3)浅显到深奥;(4)定量到定性。总的来说,初中教材中的内容浅显易懂,语法结构相对比高中教材简单,对数学基本知识的运用也多是四则运算,且公式的参量较少,学生在学习时只要把握“背公式、做习题”的原则就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但是,高中数学却没这么简单。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上整体数量要比初中增加许多,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数学语言也变得很抽象。

二 找准知识衔接,梳理数学知识点

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学习数学,可以促使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还能认识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梳理数学知识,让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更好地掌握学习数学的要领。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找准知识的衔接点,从初中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推出新知识,让学生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如在教学函数的定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初中教材对函数的定义,然后再利用高中映射的概念,给予函数新的解释,让学生能很轻松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 做好教法衔接,循序渐进

初中数学内容较少,课堂知识容量也比较少,教师讲课的进度相对比较慢,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讲解重点、难点,详细探究各类习题的解法,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巩固。而高中数学内容容量比较大,从数学概念到对公式的理解、灵活运用以及公式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有较高层次的要求,须注重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举一反三能力。针对这种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做好教法的衔接工作,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慢节奏、重引导”,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初升高的不适时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高一刚开学时,可以特意留出几节课,帮助学生梳理初中的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反证法等知识,查漏补缺,在巩固学生旧知识的同时,理清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加强学法指导,增强逻辑分析能力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一题多变;运用;灵活多变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则很难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题目中的潜在规律,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对数学题目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一、通过变式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

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条件的转化来诱导学生对同一道数学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在不断转化条件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题目的敏感程度,还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我们在转化条件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先从简单条件转化开始,在学生逐渐接受了这一条件的转化之后,再增加相应难度的条件转化.在这种富有规律的转化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式打开学生解题思路的具体做法.

例题:有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z,它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并且与此抛物线相交,交点分别为A和B,问:线段AB的长度为多少?

对这道题讲解时,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找到该抛物线的焦点为(1,0),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y=x-1,再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为方程组,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接触线段AB的长度.在学生理解了这一解题方法之后,我们就要转化例题的条件,不断加大难度,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

变式1:有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z,它经过了抛物线x2=4y的焦点,并且与此抛物线相交,交点分别为A和B,问:线段AB的长度为多少?

变式1的难度较低,与理解的解题思路相似,我在这不作更多的阐述,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改变了条件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找到解题思路.变式2相对与变式1而言,在难度上进行了加大.

变式2:有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z,它经过了抛物线x2=4py的焦点,并且与此抛物线相交,交点分别为A和B,O为坐标原点,接着,我们通过A点和B点分别向抛物线的准线作两条垂线,垂足为A′点和B′点.提问:A点、O点、B′点是否共线?

变式2的难度较变式1的难度增加了许多,用传统的方程组已经不能简便地进行题目的解答,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别的解题方法.耐心地提问学生:在这一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是否可以将几何思想转化为代数思想进行思考呢?通过这一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利用坐标来将这道题目转化为代数题目进行解答.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向量的思考,是否能通过向量方法进行解答呢?

我们在课堂上将题目从简单向难度较大的题目进行转化,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一题多变教法的进程.

二、训练学生不断转化解题方法

除了将同一道题进行不断的转化变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外,还要求我们训练学生不断转化解题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所谓同一道题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只是我们的思考的角度存在差异而已,对于高中数学而言,通常看待数学题的思路大致有以下五种:函数思想看待数学题、几何思想看待数学题、不等式思想看待数学题、换元思想看待数学题、三角换元思想看待数学题.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只要强化他们对这五种思想进行灵活变化,必然能够提升他们对题目的解题效率.

例如,已知x+y=1,并且x、y的范围都是大于等于1,那么x2+y2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这是一道典型的一题多解题.首先,我们用函数思想看待这一题,我们能够看出这一道题所体现的是一种变量关系,因此,我们要对其转化成函数图像,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来快速解答此题.

具体解题方法:由x+y=1,可得到y=1-x,于是x2+y2可以转化为2x-122+12.因此,作出二次函数的图像之后,我们能够快速地找出,当x取12的时候,x2+y2的最小值为1,无最大值.

对此题的解答,除了传统的函数思想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几何思想进行题目的解答,假设l=x2+y2,且设L为一个可动点(x,y)到坐标轴原点的距离的平方,之后要求x2+y2的取值范围,我们只需解答出x+y=1上的点到原点的最大距离以及最小距离就可以了.用几何思想看待高中数学时,通常都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形结合以及函数转化等等.而对这一道题的解答除了函数思想、几何思想之外,换元思想以及不等式思想都可以解答出正确的答案.

强化训练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大大推动了一题多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结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运用一题多变教学法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胜利的几率.本文论述了通过变式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训练学生不断转化解题方法这两大措施,希望通过这两大措施,能够给广大的数学教师一点启发,最终推动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坤.浅谈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35).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60-01

高中数学具有较强抽象性、理论性,教师要在教情学情调查基础上,设计适合度更高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创设问题情境、介入建模意识、注重实践训练,都可以提升学生听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对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重要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技巧方面展开多重探索,符合课堂教学成长规律,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创造更多机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听课效率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对教学方法展开优化创新活动,符合学生数学认知成长诉求。特别是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教师对思考问题展开优化设计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覆盖面更为宽广的教学问题,以提升学生思维频度。因为问题设计科学到位,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听课质量。学生对数学思考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参与度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呈现多元化特征,学习感知自然丰富多彩。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设计思考问题,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强力刺激,学生好奇心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思维。如《柱、锥体的结构特征》学习时,教师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展开课例讲解,然后给出思考问题:棱柱、棱锥分别具有什么几何性质?圆柱、圆锥是如何形成的?棱柱与圆柱、棱锥与棱柱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拿到思考问题时,参与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堂学习探究气氛渐浓。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学生展示学习思考。有学生说:两个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和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这样的几何体才是棱柱。圆锥和圆柱的形成:以直角三角形一个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获得的几何体,就是圆锥;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形成的几何体叫圆柱。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展开评价活动,明确学生学习认知的正确性。

二、介入建模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过程中介入建模意识,让学生借助数学建模教法设计,对数学认知展开多重学习感知。所谓数学建模,是指数学概念集合性研究,体现数学认知的内在联系。数学中的几何,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物理上的万有引力定律等,都是数学建模典范成果。在信息技术全面介入课堂教学之后,为建模顺利运用于数学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学生对建模有浓厚探索兴趣,教师及时启动数学建模进程,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

建模是一种数学学法运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组织学生集体操作,以提升学习有效性。如这样一道题:现有10瓶啤酒,每三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问总共能够喝到多少瓶啤酒?教师任务提出后,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将原有啤酒瓶数和实际能喝到的瓶数列出表格,通过观察发现。当原有偶数瓶啤酒时,实际能够喝到原来3/2倍瓶数的啤酒。如果原有奇数瓶啤酒时,则实际喝到原来的3/2倍瓶数取整的饮料。如果换一种思路:每喝两瓶啤酒,可以借用一个空瓶,这样就出现了崭新的分配思路。教师对学生建模情况展开评估,学生参与研究热情很高。建模是一种学法运用,更是一种学习思想,利用建模形式学习数学,给学生带来重要学习思维启动契机。

三、注重实践训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展开优化设计,在布设课堂训练任务时,要关注其实践性,发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深度介入课堂训练活动,对数学认知进行横向纵向拓展,真正理解数学的实践运用。在训练设计优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以提升学生数学认知的主动性。数学逻辑性更突出一些,教师要注意设计更多思维训练内容,在培养学生展开思维学习时,培养良好习惯,为全面塑造学生数学能力做好铺垫。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学习时,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绘制空间图形展开学习训练。如用斜二测画法画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的直观图。学生快速行动起来,首先画出轴,然后画出地面,画出侧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自评活动,然后是互评,对画法正确性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给出客观点评,指出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教师设计动手操作性课堂训练内容,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感知。在展示阶段,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有效完善了学生学习认知体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意识,有益于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数学学力基础不同,数学认知能力呈现差异性,教师展开教法创新活动,现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共识。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形象直观感知创造条件;启动建模意识,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入手,促生了课堂教学效率;升级课堂训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认知。

参考文献:

篇8

1.问题导学法的定义

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课堂上的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问题教学法。对于数学而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巧妙、合理的结合,创造一种开放的、有趣的、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们可以在这样开阔的空间里,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社会、人文社会的奇妙联系,不断从生活中积攒系统的数学知识。学生们在这样的有趣的空间中,认识到数学的来源和用处,充分的体验数学,真正的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和结构。

问题导学法的模式以问题为杠杆来启动学生自学和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老师的课堂主导作用逐步分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发现、探索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忽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学生自学的期间再授之以学法,真正把学法和教学融为一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问题导学法的特点

2.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老师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在其中只是扮演着聆听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但是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完全抛开了传统教学的经典,而是在一系列的连锁问题的引导下,使得学生对问题感兴趣,然后进行自学过程和探索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适量的进行讲解,使得单纯的传授知识变成了夯实基础和提升的过程。

2.2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结合了STS教学法、综合目标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各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各方优点,再结合一定的思想课的教学实际总结而诞生的。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自主的学习空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开放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各种知识,有利于老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课堂,提高效率。

2.3确定“两主”的教学

如上所说,问题导学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引导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都是同等重要的,两者的完美结合也将学法和教法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无论从哪方面阐述,都能证明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兴趣式问题导学

无论哪一门课,都需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最简单的就是在进行新课的学习之前,要求学生预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感性的认识,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兴趣式问题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产生学习的欲望,不管教师的教学方式多么华丽、多么精彩,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使课堂达到最好的状态。

3.2提问式问题导学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缺乏对问题的主动性探索。特别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习。而提问式问题导学法是让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度的挖掘和研究,从而得到自己的答案,最后老师再结合具体的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教会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方式。

3.3互动式问题导学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动的形式解决这些问题。互动的形式主要包括: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法、动手实践法等。具体方式可以是:老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多媒体的展示和引导,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来解答并举出贴切的例子,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最后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加深理解,升华课堂知识。

3.4生活式问题导学

数学知识普遍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但又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想要学好数学知识,必定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特别是高中数学知识,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有一定的难度,使不少学生都畏惧、害怕学习。但如果把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缩短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有效的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68-01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从理念到教学实践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也要发展改进。转变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等等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诸方面的情况,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然,高中数学教师还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人类学家鲍亚士在《原始人的心理》中指出:"人类行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统."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觉得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良好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当学生对一项活动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

2.2 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表达的信心和勇气。

2.3 教师要自觉地走下"神坛",在课堂上宽容、理解、体贴学生,用爱的阳光照耀每一名学生。

2.4 让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3.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兴趣来源于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因此,应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我编拟的一道问题:沛县汉源中学计划购进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在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了他们对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识,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素质教育从革除应试教育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弊端出发,积极倡导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摒弃过去应试教育中把学生时时处处都看成是被传授、被解惑的对象的陈旧教法,过去本来是有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知识就是力量"变成了"知识就是负担"。现在,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讨论探究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课堂中,教师安排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讨论问题,讲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将学生引向自己探究求知的道路,而非完全接受教师的传授。

5.着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0

关键词:学习指导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强调领会大纲,驾驭教材,教师们只倾心研究教法,挑灯钻研教材,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和他们的学习及认识思维过程。因而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悖。这种忽视了“学”,而盲目“教”的方法就失去了针对性,课堂教学也只能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和学生不能心有灵犀,引来瞌睡虫满屋飞!教学质量不言而喻。尤其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随着科目的增多,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数学这门须具严密逻辑思维的学科,从具体到抽象,从文字到符号,从静态到动态......学生认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往往会出现学数学如“读天书”。加之有些学生,尚未脱离初中时的“哺育式教学”,没有自觉摄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到高中,一见到数学便望而生畏,不寒而栗。可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摆在为师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之一。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学习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和一个步骤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