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管理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管理研究

篇1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疗业务的不断拓宽,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日益突出,为此,近3年新聘护士达300人,年轻护士占护士总数的50%以上。目前高校的护理教育仍以临床实践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为主,导致参与临床实践的护生总体法律意识淡漠[2],以致进入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缺乏护理安全方面的知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不足,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估计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儿科护理专业服务对象是一特殊群体,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及床位使用率在115%以上的科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任务繁重,在护理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背后隐藏着不断上升的护理风险,如何对护理风险进行前瞻性管理是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我院对以往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常见的风险因素,制作成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如何对所护理患儿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适时正确使用,并悬挂于床头醒目的位置及如何识别高危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的标识,从而对护理人员的行为予以警示。对于高危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同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更正警示标识,让高危患者得到及时周到的关注和照顾,以便让患者一步步脱离危险期[3]。当危险因素解除后,及时撤去风险警示标识。警示标识在各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患儿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实现患者满意度、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工作目标。

对PI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2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I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P<0.05)。

临床实践证明,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应用,对加强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对临床历年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和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易发部位、环节和人员是常用的护理风险识别技术之一[4]。风险因素警示就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将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一种管理方法[5]。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识别的能力,加强了风险警示标识的正确使用,从而对护理人员的治疗护理操作起到警示作用,时刻将患儿的护理风险考虑在前,在实施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时,能够保持护理活动规范、有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护理警示标识的实施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6]。对全院临床497名临床护士进行风险警示标识使用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护士认为适时正确使用风险警示标识,有利于加强护士的自律性,自觉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95%的护士认为能够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儿治疗护理安全。在工作中,护士要准确识别护理风险因素,正确适时地将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到患儿身上,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篇2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总认为是远离危险的地方,大部分家长也都认为能把孩子送到学校是最为安全的举措。然而近年来校园事故频繁发生,而且性质日趋严重,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对当事人和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媒体不断的报道,使得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因此,有必须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学校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切身安全。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从对象看,青少年各个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需要国家政府和成年人给予特殊关注和保护。从根本上讲,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从现实看,近两年一些地方接连发生伤害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恶性案件,引起了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危机到社会的稳定安全。所以,作为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学校,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全,是至关重要和非常迫切的。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途径

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健康和非暴力的环境。校园安全并不能仅靠几项强硬措施草草了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全面配合,成立安全教育共同体,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这也是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学校要从全局入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到层层有措施,人人有责任,个个有目标。工作要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存侥幸,不留盲点,不出漏洞。坚决落实责任制,实施绩效工资考核时,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未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要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不负责任的责任人予以惩罚,要严肃追究各种安全事故,有效保障校园平安。

(二)建好校园安全人防的体系

政府和学校要成立校园安全管理的领导机构、安管机构、安保机构、社会机构,落实相应的责任,形成校园安全管理的共同体。地方派出所与学校密切配合,在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段,民警、协警、门卫保安和安保志愿者在校门口巡防;严格实行门卫查验、来校登记和外出登记请销假制度,加强师生出入校园、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进入校园车辆的管理;学校上课时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强化重点时间段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实行校园安全日报制;落实低年级学生上学放学接送交接制度,所有年级准时放学,特殊情况通知家长何时接送。这些也都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装备到位排除安全隐患,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手段在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如在学校重点部位加装摄像头和红外线报警器,门卫与110应急中心链接报警按钮,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强化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综观安全事故,许多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源于相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那么师生安全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校园安全。师生及家长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高低,是学校安全工作与安全状况的终极体现。努力形成安全意识与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则是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的形成,一是了解安全知识;二是从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学生一般都缺乏社会阅历,生活安全知识比较贫乏,因此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从教育职能来说,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不仅是校园安全的需要,同时也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建立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文化是学校安全保障体系的潜在因素,传统的学校安全保障无视校园文化的影响渗透作用。校园文化按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实体文化体系和虚拟文化体系。校园安全保障文化的建设也应从上述的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给予以营造。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媒体,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宣传我国关于校园安全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使校园活动的参与者首先懂法,形成“人人知法、人人学法、人人用法”的文化氛围。同时,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开辟专栏,如在校园网中设置“校园安全”专栏,在校报上设置“自我保护”专栏,在寝室和教学楼走廊中设置“消防专栏”等,通过图片、录像、实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校园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项活动,如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报告会等将校园安全教育深入人心。通过承办防火示范演练、自救演练、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演练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三、小结

安全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责任,对学生而言,安全不仅是自身正常生活学习的保障,更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学校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培养其成为一个“人”,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全面发展。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果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其他根本无从谈及。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保证学校安全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责任,还要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区组织、公共媒体、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所以,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配合,周密部署,采取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形式,最终形成学校安全保障合力。

参考文献:

[1]张克勤.守护生命:日本中小学的安全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6).

[2]渠爱莲.中小学校安全隐患问题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安全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042-02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has full intellisense, ubiquitous network, data access resources sharing,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also there are many security risks at the same time, analysis of the security risk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research how to reduce the safety risk,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intelligent campus data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users using the Internet, web pages, and the platform system.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security risks; mobile Internet; measure

智慧校园是对传统数字化校园的扩展和提升,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设备上都有很大的改进,智慧校园运行框架与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系统层、应用平台等五层,经过研究分析,智慧校园在物理设备、数据存储与传输、平台系统、网站访问、安全制度、技术人员配备与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风险,下面将逐一对这些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仔细查找原因,并研究有关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1 智慧校园安全风险分析

1.1 物理硬件设备与操作系统

据调查,目前高校多存在设备老化、配置过低、系统陈旧等问题,具体包括光纤、网线、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设施老化、配置过低导致网络运行质量难以保证,安全漏洞层出不穷;电脑主机配置低、操作系统陈旧等导致电脑设备运行缓慢、访问网页速度慢、系统安全漏洞多、容易受病毒感染和攻击等;网络设备、电脑设备、感知设备等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与先进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技术进行对接,造成智慧校园运营风险加大等。

1.2 数据存储与传输

无论是智慧校园还是传统的数字化校园,在数据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都很大,主要体现在数据标准、数据存储与传输等方面,具体包括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导致各应用系统使用的数据对接难;未能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导致没有数据归口管理部门及数据管理混乱;数据库服务器安全性能低、缺乏数据加密及数据备份恢复机制、数据使用操作不当等导致数据存储安全风险大;缺乏数据整合平台及传输链路不安全导致数据传输安全风险大及信息孤岛的出现风险等。

1.3 应用系统

智慧校园所使用的应用系统种类很多,包括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应用系统风险主要体现在系统数据使用、系统登陆、用户信息盗窃等方面,具体包括部门多、系统多,各部门使用的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及数据共享要求性高等导致系统数据使用风险大;系统登陆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系统登陆安全风险大;数据库服务器安全性能低、病毒侵入、黑客攻击等导致用户数据被盗窃等。

1.4 网站访问

智慧校园中师生访问各类网站安全风险很大,主要体现在学校上网人数多,网络管理部门未能建立网络安全访问策略,对网络访问缺乏有效监控,电脑缺乏防火墙和有效杀毒软件,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访问非法网站及不良信息,随意下载、打开安全可靠性低的文件、邮件,导致电脑病毒感染、木马入侵、黑客攻击、攻击校园网络、网页打不开等安全风险。

1.5 安全制度

高校师生人数多,网络用户数量大,在操作计算机、上网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导致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具体包括缺乏机房安全管理、防火防盗管理制度及计算机多媒体操作使用细则等导致机房电脑设备损耗严重及起火被盗风险加大;缺乏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有关制度导致计算机核心资源被窃取和篡改;缺乏安全事故处理程序及应急计划导致安全防范环节薄弱。

1.6 技术人员配备与管理

智慧校园建设除了经费、设备设施一系列投入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技术管理人员,而目前高校在这方面建设还比较薄弱,比较突出的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机房管理人员、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网站平台维护人员、系统信息管理人员等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未经正规培训或考核,造成对电脑、机房设备、网络设施及网站、系统平台等操作不当、管理效率低下,智慧校园运营信息泄露、设备被损坏和偷盗等安全风险加大。

2 智慧校园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2.1 资金投入和设备设施建设

高校应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增加建设资金投入,购买性能稳定、安全系数高的网络设备设施、智能感知设备、数字化校园平台及应用系统等,并保持各种设备及系统持续更新。对配置过低,影响上网、上机速度的光纤、网线、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电脑主机等老化设备予以淘汰,及时更新。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设施设备的协调搭配对接,防止参差不齐,影响设备功能发挥和带来运营安全隐患。

2.2 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很多,拟将其分为物理层、网络层、数据层、系统层、应用层等多个方面。

2.2.1 物理层措施

首先要加强机房建设,机房中的各类网络设施设备、服务器、UPS电源等要摆放合理,注意通风防潮,外人不得轻易进入机房重地,机房设备应由专人管理操作;为防止电脑、服务器等设备因长时间运行导致温度持续升高而损坏,机房还应添置空调、排风扇等设备;另外要加强机房监控和安保等工作,防止机房贵重设备被偷盗和损坏;除了加强机房建设,还应对网线、光纤、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进行科学部署和统一摆放。

2.2.2 网络层措施

高校网络管理部门要建立网络安全策略,一是建立网络应用授权、访问控制中心,比如建立全校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和授权认证体系,由网络中心派专人负责认证授权管理,自主研发或购买符合学校实际需要的网络监控控制系统,对校园内各网络节点及端口进行有效监控,对有病毒、黄赌毒、暴力等信息的网站系统进行拦截、拒绝访问;二是使用防火墙等软件,对校园内网进行保护,对内外网络访问连接进行检查,防止外部非授权用户非法访问修改内部网络资源,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按照规定的安全策略进行审查,有效保护内部网络环境和特殊网络设备,监视网络运行处于安全状态。

2.2.3 数据层措施

学校要投入资金购买性能好、安全稳定系数高的数据库服务器,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和数据标准,对智慧校园各系统平台使用到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利用云计算平台技术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防止信息孤岛的出现。学校还要建立用户访问控制机制,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授予不同权限,比如有些用户只有数据访问权,而无修改、存储等操作权,另外针对用户私人信息等重要数据建立加密机制,学校财务、职工等重要信息传送接收可采用数字签名机制,以防信息被窃取,对师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4 系统层措施

系统层安全措施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措施、数据库系统安全措施、信息资源系统安全措施等,其中操作系统安全措施包括系统漏洞修复、系统杀毒防护等,数据库系统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存储加密、数据传输加密等,信息资源系统安全措施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用户权限授予等。

2.2.5 应用层措施

应用层直接关系到师生用户对智慧校园门户网站及各种平台系统的使用,应在校园各机房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病毒数据库,对校园网站服务器、各信息系统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等要进行双源供电,建立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机制,确保不因断电等异常情况影响师生正常使用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

2.3 管理措施

2.3.1 安全管理制度

要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到人,机房管理员要定期对机房设施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并及时报告处置异常情况;要建立电脑、网络等设备设施维修、报废制度,派专人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设施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及时对各部门报废的设备设施进行鉴定和更换;还要建立信息员安全培训、数据备份等制度,定期组织各部门信息安全员及机房管理员等进行网络安全等专题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设备正确操作方法,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2.3.2 人员配备及管理

高校要对各种感知设备、网络设施设备、服务器设备等重要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数字化校园平台及各种应用系统正常运转,组建机房管理人员、信息员、电脑维修员、网络管理员等专业人才队伍,提高技术人员工资,确保队伍稳定性,同时定期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操作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智慧校园使用到的信息技术种类很多,因学校环境条件限制、网络共享开放性要求高等诸多因素,使得各种信息技术在实践应用中暴露出一系列安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关对策,并努力实践,将智慧校园应用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为师生用户创造一个安全、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凌冠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数据建设和安全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

[2] 唐秀忠.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安全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

篇4

关键词:滑坡治理;技术要求;安全管理;电力建设项目;地质滑坡

1项目概况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电网建设相对落后,电网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为加快丹巴地区的水电开发利用步伐,提升电力输送能力,决定新建丹巴500kV变电站。该变电站位于丹巴县章谷镇白呷村境内,进场公路的修建始于2011年3月,在2012年9月初,施工单位对施工地段进行安全巡视,发现公路建设回头弯(K1+140m处)以上的山体出现大量裂缝,裂缝最长的200~300m,宽0.2~0.6m,并出现多处高1~2m的错落台阶,坡体明显下滑。设计地勘资料表明该山坡为一古滑坡体。目前,该老滑坡尚未全面复活,但是已经产生多级多块蠕动变形,滑坡前缘已出现滑塌,直接影响山体稳固,对公路安全造成了直接危害,该区域后缘地表有明显滑动,已出现多条裂缝、多级滑坡陡坎,后壁下错2~3m。如果不及时进行滑坡治理,滑坡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可能会引起老滑坡全面复活,届时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将难以估量。由于变电站尚未完工,因此为防止滑坡变形,解除进场公路安全隐患,让后续的变电站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为施工完成后的维护工作创造便利,同时为了避免滑坡对坡脚公路及老百姓造成威胁,需立即对滑坡进行治理。为此四川省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白呷变电站进场公路滑坡治理勘查、治理方案设计工作。我公司经过招投标,成为丹巴500kV变电站进站公路附近黄土坎滑坡治理施工单位。

2滑坡治理工程概况

2.1抗滑桩

为抵挡滑坡推力,在坡面不同位置设置三排抗滑桩,桩间距平行于滑动方向中~中均为6m,桩长25~32m,抗滑桩均采用C30钢筋砼现场浇筑,具体为:A型抗滑桩:在Ⅱ-1区弱变形区中部设置一排A型抗滑桩,桩截面1.5m×2.0m,桩长32m,共计6根。桩头高出坡面3m,桩间做挡土板。地面以下0.5m桩头处设置一孔4根钢绞线锚索,锚索长36.6m。B型抗滑桩:在Ⅱ-1区弱变形区中后部设置一排B型抗滑桩,桩截面1.5m×2.0m,桩长32m,共计5根。桩头高出坡面3m,桩间做挡土板。地面以下0.5m桩头处设置一孔6根钢绞线锚索,锚索长36.6m。C型抗滑桩:在Ⅰ区强变形区中部设置一排C型抗滑桩,桩截面1.8m×2.6m,桩长28m,共计9根。桩头高出坡面3m,桩间做挡土板。地面以下0.5m桩头处设置一孔6根钢绞线锚索,锚索长30.7m。D型抗滑桩:在Ⅰ区强变形区中后部设置一排D型抗滑桩,桩截面1.8m×2.6m,桩长25m,共计8根。桩头高出坡面3m,桩间做挡土板。地面以下0.5m桩头处设置一孔10根钢绞线锚索,锚索长26.8m。E型抗滑桩:在Ⅱ-2区弱变形区中部设置一排E型抗滑桩,桩截面1.5m×2.0m,桩长27m,共计8根。桩头高出坡面2m,桩间做挡土板。地面以下0.5m桩头处设置一孔6根钢绞线锚索,锚索长22.3m。F型抗滑桩:在Ⅱ-2区弱变形区中前部设置一排F型抗滑桩,桩截面1.5m×2.0m,桩长25m,共计11根。桩头高出坡面2m,桩间做挡土板。地面以下0.5m桩头处设置一孔4根钢绞线锚索,锚索长25.1m。

2.2预应力锚索、锚杆格构

在A、C型抗滑桩至挡墙之间的坡面上设计格构锚索(锚杆)护坡,锚索间距6m×6m,锚索由3根钢绞线组成,孔径Φ110mm,锚索长度16~33m,锚固段长6m。每隔3道锚索设置一道锚杆,锚杆横行间距3m,纵向间距18m,孔径Φ110mm,锚杆长度10~20m,锚杆由2Φ20HRB335钢筋组成。格构梁间距3m×3m,截面0.4m×0.4m,嵌入坡面0.2m,采用C30混凝土现浇。

2.3土工格栅

为防止雨水冲刷引起格构下部土体被掏空,在格构与坡面接触处,先铺一层土工格栅,再施工格栅。土工格栅规格采用TGSG800型双向土工格栅,纵向搭接15~20cm,横向10cm,搭接处用塑料带绑扎,并在铺设的格栅上,每隔1.5~2m用U型钉固定于地面。

2.4截排水沟

为了降低降水对滑坡的不利影响,在坡体的后缘布置一道横向截排水沟,截排水沟全长约210m,最后与公路边沟汇合。

3总体施工流程

为保证关键工期,优先进行抗滑桩工程的施工工作,并在具备相关条件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安排各项工序进行交叉作业。

3.1抗滑桩工程

抗滑桩工程施工进度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必须精心组织施工。抗滑桩采用跳槽开挖的方式分批施工,以确保滑坡稳定和施工安全。开工后即采用“跳二挖一”进行第一批B1、B4、D2、D5、D8、E2、E5、E8、C8号抗滑桩(9根)的开挖;第一批抗滑桩工期控制在开工后45天内完成。在第一批抗滑桩施工后即进行第二批抗滑桩的施工。由于工期较紧,在第一批抗滑桩施工完成后,滑坡变形变小,第二批抗滑桩采取“跳一挖一”进行。第二批开挖的抗滑桩有B2、B5、D3、D6、E1、E7、C2、C4、C6、A2、A4、A6、F1、F3、F5、F7、F9、F11(19根),工期控制在开工后85天内完成。剩下的为第三批抗滑桩,包括B3、D1、D4、D7、E3、E6、C1、C3、C5、C7、A1、A3、A5、F2、F4、F6、F8、F10(18根),工期控制在开工后125天内完成。

3.2格构锚索(锚杆)工程

计划在开工后80天内完成锚索(锚杆)成孔、制安、注浆工作;在格构完成25天内完成锚索张拉工作(即开工后105天内)。

3.3桩锚索工程

计划在抗滑桩浇筑后41天内完成锚索成孔、制安、注浆及张拉工作(即开工后165天内)。

3.4格构工程

在锚索(锚杆)完成一定工作面后即进行(开工后30天内),锚索(锚杆)完成后26天内完成所有格构工作(即开工后139天内)。3.5截排水沟施工在开工后即进行,工期控制在开工后20天内。

4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4.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的形成可以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领导的安全生产小组作为基础,负责该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安全管理技术负责人则由总技术负责人兼任,同时工程项目部应设置质量安全组,配备专职质量工程师与安全员。

4.2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质量工程师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各工序及各工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由各级安全组织检查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注重落实各级管理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好各个岗位的生产安全工作。在开工前制定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各级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措施,专职安全员做好监督记录工作。要注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根据工程特点,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的相关普及工作,以安全员、安全监督岗位人员作为重点,同时组织班组长以及特种作业的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学习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针对管理人员也必须开展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没有进行安全教育的施工人员不得上岗进行作业。如在施工过程中变换工种或者采用了新工艺、新工法、新设备等,相关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确定合格者才准予上岗。特殊工种需经过培训并且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上岗。针对已在岗人员,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上岗证的按期复审需设专人管理。通过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建立生产安全制度的同时要注重安全检查制度的执行,工程项目部需按规定定期对工程现场进行安全巡检,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不定期检查工作,在施工的重要阶段(如抗滑桩桩孔开挖、石方爆破等)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在节假日前后也需进行检查工作,在假期内,工地必须有领导值班。在安全巡检中发现问题的,必须做好登记工作,针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在隐患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安全的险情,必须立即停工,处理合格后方可施工。

4.3安全保障措施

在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必须树立安全警示牌,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严禁非工程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严格管理爆破器材,建立爆破器材使用登记制度。爆破施工设置专职安全员,预先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施工机械旁挂设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上岗。施工用电由专人架设,确保安全用电。当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充分掌握安全带的使用技能并进行配备,施工现场需配备专职安全协调员。开工前(包括平整场地及修建便道)必须先按设计要求搭设两道安全防护栅栏(安全防护栅栏道数可以根据现场需要合理增加),以保证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谢建清.滑坡治理方法及其应用实例[J].地质与勘探,1995,(3).

[2]张建明.滑坡治理方法优选分析[J].山西建筑,2013,(20).

篇5

1.1管理方法

(1)对照组:采用外科护理常规的护理方法。

(2)实验组:采用危机管理的方法实施护理管理。

具体办法包括:①危机前管理:仔细分析科室以往发生护理纠纷事件、意外事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危机出现前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和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并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以杜绝医疗纠纷发生。同时,在病房管理上加强护理意外发生的防范力度,使护理人员做到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况。另外,实施危机管理前让每个护理人员熟知危机事件的处理办法,并进行应变策略的演练。②危机期管理:当危机事件无法避免地发生时,最重要的是每位护理人员都能沉着应对,冷静地处理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一般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作为首要问题,其他问题推迟处理,力争将危机损害程度降到最低。危机事件发生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巧妙地寻求帮助。如遇到暴力事件,在肇事者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找权威人士或公正人士来控制局面。此外,应与危机事件的当事人,如患者、家属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安抚患者,稳定情绪。护理管理者在危机事件中应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感受,确保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全体人员智慧,共同面对危机,积极处理危机。③危机后处理办法:对危机事件涉及的人员进行安抚,包括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获得大家的支持与理解。对危机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估,如是否及时发现危机事件,危机事件发生后是否及时沟通与报告,是否达到了解决危机事件的目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等等。通过评估,护理管理者做出相应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提倡的处理办法等,以期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1.2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其中,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为百分制;护理纠纷发生率由护士长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χ±S)标准差形式表示,前后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实施危机管理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危机管理期间,实验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自身前后对比也显示,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P<0.05),说明实施危机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外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2)实施危机管理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纠纷事件、患者满意度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危机管理期间,不仅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较之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较之前也得到明显提高(P<0.05);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无论实验组实施危机管理前后自身比较,还是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6

在国际信息安全环境日趋恶劣,国家全面倡导信息安全的大环境下,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可持续性开展及业务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依据集团总部《关于建立集团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的通知》、鄂通信局发[2013]127号《关于进一步落实基础电信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及有关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同时参考《GA/T70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国家标准,制定了《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策略》、《安全保障框架》及《安全保障基线规范》规范等,率先在企业内建立并实施该体系,全面倡导企业向信息安全生产经营转型,同时积极引导合作伙伴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规范自身的生产及合作行为,明确安全风险责任、细化管理要求,立足自身,兼顾第三方,共同打造信息安全的绿色长城,确保企业长足健康发展。通过该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从中全面深入地挖掘现有安全体系的不足之处,并针对现有业务系统中的各类安全隐患制定了有效的整改方案并予以实施、预警,确保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及业务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首先,组织完成企业的自有业务信息系统和合作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工作,将平台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签署责任状,从而树立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实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定期采用SysInternalsSuite、Nmap、Nes-sus、Openvas、Metasploit等技术对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安全审计,并应用HIVE、Waka、PIG、Mahout等工具对海量日志、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核,发现相关漏洞与脆弱点,并针对自有及合作业务信息系统编写了整改建议和系统层面的加固方案。通过持续对自有及合作信息系统的检查,共发现自有业务信息系统存在各类安全漏洞攻击39处,合作业务信息系统存在各类安全漏洞14处,目前这些漏洞已经全部整改与加固完毕,消除了安全隐患。其次,以信息安全管理为导向,组建了由电信营运商、合作伙伴、专业公司三方共同构成的一支业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团队,通过从合作业务管理规范的建立到合作伙伴安全技能培训,从信息安全制度宣贯到系统安全处罚办法的落实执行,从系统安全的定期评估到系统漏洞的及时加固等一系列举措,最终创建一套业务信息系统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型,提高业务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创新业务品牌形象。从安全管理模型启用至今,未发生一起信息安全事故,这样强化了合作伙伴的信息安全概念,督促合作伙伴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也重点关注信息安全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由于合作系统的信息安全漏洞导致的中病毒或木马、假冒网站、账号或密码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等客户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此类原因造成创新业务投诉比率和往年相比降低了15%,改变了用户对创新业务的固有印象,建立了良好的创新业务服务品牌形象。此模型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可指导通信领域运营企业开展信息安全工作。在全国率先打造这套移动互联网业务安全管理体系,包含一系列业务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策略、安全保障框架、安全保障基线规范等相关业务系统管理制度及规范,业务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在通信行业内名列前茅,同时通过近两年的安全理论研究和安全评估加固实践,针对当前企业业务平台系统在信息安全监管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当前主流关联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事件关联分析技术。该技术涉及到多源数据预处理、报警聚合、关联分析、大数据分析和安全状况态势评估等相关技术。此技术运用到电信行业的信息安全监管上,就能够对监控设备收集的日志及安全设备产生的告警进行关联分析和挖掘,从包含大量冗余信息的数据中提取出尽可能多的隐藏的安全信息,通过对此类信息的统计、浓缩、总结、关联和分类,抽象出利于进行判断和比较的特征库,并智能地学习和维护其特征库,从而在提高安全事件报警准确率的情况下保证极高的识别效率。同时该安全管理体系成功应用到与百度公司合作开发的爱奇艺视频业务系统、与腾讯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的微信平台、与奇虎科技公司共同开发的安全卫士手机应用系统,得到部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精英公司的高度认可和赞许,并表示今后与电信运营商共同开发产品都依照此安全管理规范和体系,确保产品的各项安全性能指标。

2创新点

为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从基础通信运营向流量运营转型的新趋势,湖北移动确定了“业务转型,安全先行”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在已有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做到六“注重”六“突出”,即:(1)注重整体规划,突出体系建设,促进职责高效履行。制定下发安全标准化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计划,内容涵盖安全工作方针目标、安全目标、各方职责、安全管理体系和模式、安全设施和机房环境保护设施标准、安全文明操作保证金、安全考核与奖惩、过程的主要控制措施、应急准备和响应等方面。严格按计划有序开展体系建设工作;严格按体系文件要求开展业务或系统试运行工作;加强保证与监督体系的建设。(2)注重文化建设,突出信息安全特色,促进习惯养成。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使安全文化落地,提高员工安全与风险防范意识。(3)注重教育培训,突出行业特色,达到安全管理效果。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方式,组织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是安排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专题讲座;二是在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工作如何开展的培训。(4)注重设备管理,突出针对特色,实现安全管理精细化。首先,网络设备较多,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是首要任务,为此各维护单位对每台设备均建立了安全技术台帐,台帐包括运行记录、检查保养记录和定期检验记录。其次,组织精干力量先后两次对所有设备、流程、机房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工作。第三,使隐患排查整改形成机制。(5)注重安全投入,突出专用特色,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费用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安全费用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安全生产费用规范化、合理化和足额投入。并加强安全生产保证金的管理,建立安全生产保证金并实行年底考核的机制,有效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6)注重应急预案,突出超前特色,安全管理赢在主动。在安全管理中,把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机构,将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完整的安全事故预防体系。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实际的应急演练。

3结语

篇7

我国校车每年频发事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5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层面[1]。避免校车事故,除改进车辆自身的硬件措施外,更重要的是从软件入手,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校车必须配备GPS(全球定位系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GPS加强校车管理。目前校车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1)学校对校车监控不到位。因为校车运输过程中,超出学校范围,超速、超载、违章、去向不明、公车私用、虚报费用、效率低下,几乎是所有校车管理的弊病。虽然大家都知道校车管理漏洞百出,但仍长期无法找到有效、科学的解决方案,也因此造成较大的经济及效率上的损失;(2)车辆使用审批不合理。现在很多校车不经过审批或审批流程过于粗糙,造成校车使用混乱而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事实上,车辆的使用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使用;(3)家长无法跟踪了解学生的情况。

2系统功能需求

2.1实现目标

本系统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学校、企业、家长提供一个集车辆信息管理、调度管理、位置服务、安全管理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搭建基于GPS的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切实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

2.2功能需求

(1)车辆基础信息管理。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辆的品牌、车型、座位数等),以及驾驶员信息管理(如驾驶员的姓名、身份证、出生年月、身体状况等)。(2)车辆使用审批流程管理。车辆需要经过审批才能使用,通过建立一个标准的申请流程,规范车辆使用。(3)车辆位置服务。管理员或相关人员可实时查看车辆的位置和行驶的轨迹,查询车辆行驶的历史轨迹信息,查询指定区域的车辆行驶历史等功能。(4)车辆调度管理。可对车辆进行远程调度,如对车辆下发指令、断油、断电等。(5)车辆安全管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可进行远程告警,使得管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告警信息。(6)行驶记录管理。远程调用车辆行驶记录相关信息的功能,并能够对车辆行驶记录信息保存、查询、统计、分析和打印。(7)短信服务管理。管理平台可在一些关键时间点给家长发送信息,如上车时间、下车时间、行至某站点。(8)微信服务。提供微信公众号,以便家长可通过手机互动。

3系统框架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电子地图),GPRS无线通讯技术,分布式服务器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实现了车辆24小时全天候监控,高密度记录车辆行驶数据,多点多渠道同时监管车辆等功能,对各种不良的驾驶行为及管理漏洞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及事后稽查[2][3]。同时家长可通过系统服务平台,利用手机或电脑随时了解学生所坐的车辆、位置及状态。整个系统框架服务平台为核心,包括校车、浏览器、家长手机、标准体系。校车都安装了GPS模块,通过GPRS与服务平台通信,将采取到的数据传入服务平台。服务平台通过GIS及GPS可在地图上精准定位、测速,同时提供车辆审批服务、位置服务、调度服务、安全管理服务。通过微信服务和家长手机相连,可在关键点向家长发送信息,同时家长也可查询孩子的位置和状态信息。

4技术方案

系统从逻辑上分为两部分:采集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采集子系统负责手机车辆上报的位置、告警等数据。管理子系统采用B/S结构,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完成车辆、部门、调度等的管理。同时,管理子系统中内置GIS系统,支持用户完成地图的操作。数据的处理流程:(1)手机终端/车载终端捕捉卫星信号,获得终端的位置数据(经纬度);(2)手机终端/车载终端将获得的位置数据,通过GPRS网络,发送到位置服务平台的采集服务器;(3)采集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将终端位置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4)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查看人员/车辆的位置、轨迹等信息。相关技术包括GPS、GPRS、GIS。GPS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卫星,在天上提供定位信息;控制系统,在地面维护卫星的正常运转,保证卫星的健康状态;接收机,一般用户所使用的部分。GPS可确定二维坐标即经纬度,接收到四颗卫星的信息便可以再确定海拔高度了。GPRS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5结语

篇8

同煤集团某煤矿企业始建于1949年,在业内有较好的声誉,获得多项荣誉奖项。该矿经历60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提高煤矿开采环境的安全性,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在2013年,该矿加强煤炭安全管理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煤矿安全管理。

2人员管理要素分析

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非常大,该矿进行煤矿安全管理,非常重视人员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该矿在每个星期三都会开展安全学习活动。在安全学习会议的开始阶段,由矿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对煤矿安全知识进行重点讲述,并将煤矿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引用,对煤矿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潜在煤矿安全事故的对策,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管理人员遵循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认真地进行煤矿工作。该矿为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开展矿工家属体验日,组织矿工家属到煤矿开采地,对矿工家属讲解矿工的具体工作,让家属了解矿工工作的具体情况,利用感情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使矿工的意识由原先的“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

(2)对员工进行培训。

该矿对员工进行培训,坚持“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原则,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案例的分析、对相关问题解决措施的讲解、工作经验的传授,使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工作类型的工作人员采取相适应的培训方式,进行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有效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在多项比赛中赢得荣誉。该矿实行“三违”人员复岗流程培训教育,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成10大类248条,对每个月最严重的违章行为进行整治,对员工实行“三违记分卡”制度,每个员工每年有12分的安全积分,出现三违行为,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罚,一旦员工的安全积分全部扣完,就需要安排该员工到培训学校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才能恢复岗位。

(3)成立检查小组,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

该矿对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矿区分为六条线路,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的成员由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由矿井领导带队,每两天对矿井进行全面的检查,控制矿井安全隐患。该煤矿企业组织一周安全主题隐患排查,在一周的每一天对矿井进行不同的检查,周一对机电隐患进行排查,周二排查“一通三防”安全隐患,周三全面检查矿井安全,周四排查采、掘、运安全隐患,周五排查地测防治水的安全隐患,周六由矿区的组长进行自检,周日由矿区的书记进行自检。

3设备管理要素分析

3.1管理采掘工作面设施

该矿在进行采掘工作的时候,一般采用柔性网转载机全封闭装置,将脚踏板和防护网安装在泵站的列车处,并安装了语音提示系统和预警装置。该矿采用双基建设模式进行安全管理,对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严格执行,进行编码、定置、标识、信息、项目、流程、看板、模式、准入的九项管理,将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巷道过切眼和断层的时候,工作人员利用公式法、类比法对巷道的断面大小、护网技术参数等进行核算,使材料得到合理利用,使“一梁三锚”转变为W型250钢带支护。

3.2管理辅助运输设施

该矿的作业点非常多,覆盖面广,有17个运料作业点和3个运人作业点,运料和运人的战线长度有17529m,运输车辆每天有130辆。为提高运输安全,该矿对运输战线进行整治,如对西部1136大巷轨道变形进行整治,对道木和道岔损坏的3000m进行整治,使西部辅助运输系统更加完善,并在303盘区增加设置3组阻车器和挡车栏,更换4组道岔,将视频通信系统安装在盘区大巷和综采面顺槽,保证辅助运输的安全。

3.3管理通风设施

通风设施对煤矿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该矿将通风设施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对密闭设施的设计、建档、施工、验收各个流程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施工出现刨槽不够深,墙体出现空洞等问题。为提高通风设施的运行,安装自动洒水装置、风水联动装置等来进行防尘,并定期冲洗巷道,控制煤体注水、除尘风机的使用。

3.4管理机电设施

该矿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主要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定期检查,遵循“常规检修、订单检修和主体检修”的原则,做到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检查,矿井各级领导带队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对矿井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培训,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及时淘汰和更新设备,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将各种新设备、新工艺应用进来,如综合自动化远程监控设备,合理的控制机电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矿井的安全。

4制度管理要素分析

4.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管理

该矿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分类整理,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编制了十一本管理手册,即《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采煤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掘进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辅助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调度信息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面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以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细化,使程序化管理制度更加标准。

4.2制定风险预控体系

该矿以的安全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制度,制定风险防控体系,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改进,预防煤矿安全事故。

5结束语

篇9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43-01

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筑法》、《安全生产法》,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这些安全生产法规的颁布实施,强化了政府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然而,建筑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建筑安全生产状况仍不容乐观。据统计,2012年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出现建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企业安全管理的松懈,部分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市场规模,管理水平降低,导致企业管理空心化,对安全事故引发的法律责任后果重视不够,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执法不严有关。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增强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1]。笔者根据多年来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检查及安全事故处理中所接触的问题,对当前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方法做了浅显的研究。

1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保持了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但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状况,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

1.1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在建筑业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经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实际上,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目前仍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并未真正做到行业管理[2]。

1.2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及整体素质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首先,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建筑业,由于职业技能培训滞后, 他们大都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其次,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管理和技术力量投入不到位。建筑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偏低,不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安全。有些项目经理同时负责多个项目,在许多项目实施现场看不到项目经理。并且,大多数建筑施工现场缺乏专职的安全人员。同时,还存在建筑业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落后,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配备不全,安全措施投入不足,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缺乏建筑安全危险的预测和评估机制等。

1.3安全法规制度不完善

《建筑法》中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部分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难以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等等。这些不够完善的法律法规都急需修订以适应当前建筑安全管理的需要。

2 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把建筑安全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安全系统论,建立起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并使建筑安全管理有效运行。思想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动力,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南,机构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中枢,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全面的安全管理手段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利器。

2.2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强化建筑安全管理,推动我国建筑安全形势的稳定与好转,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的安全监管队伍和一个安全意识强、操作技能高的建筑工人群体[3]。因此,要推动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对建设各方主体,特别是施工企业人员分级全员培训,另外,重点要提高农民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技术规范, 熟悉本职安全管理规定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以达到管理人员不盲目指挥、操作人员不冒险作业,杜绝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目的。

2.3 修订、完善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业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实际,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当前应加快《建筑法》的修订, 增加有关安全生产的内容,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主体地位及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定位,补充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规定,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做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奖罚严格。另外,制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及建筑事故死亡、伤害的经济赔付标准等。

2.4 加大力度依法追究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

从建筑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我国对建筑安全法规是有较为全面的要求和规定的,各施工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也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建筑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责不究。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防范的预防工作不够重视,发生事故后,总是通过花钱息事宁人,而一些管理部门也姑息隐瞒,总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以经济处罚了事。“私了”似乎成为行政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受害者等多方乐于接受的解决方式。这样更是助长了施工企业不重视安全预防与安全操作的行为,为安全事故带来隐患。所以,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应依法查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使相关企业能真正认识到违法违规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积极主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管理体制

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而工程安全是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在施工生产中没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或发生了安全事故,就必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失,给企业的效益带来损失,给国家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从而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

一、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

正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给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决定了建筑安全生产自身具有如下特点 :

(1)建筑工程的流水作业环境使得安全管理更富于变化。与其他工业不同,建筑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都是动态的、变化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变化大,为适应施工现场环境变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系统而持续地整合内外资源以对付环境变化和安全隐患挑战的一种能力。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在生产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计划、组织进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因此,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更强调灵活性和有效性。

(2)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劳动对象规模大且高空作业多,以及工人经常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大,这些都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同时,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体力和注意力下降,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面湿滑,夜间照明不够,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总之,施工现场中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密集,机、料集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容易发生如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触电、坍塌和物体打击等伤亡事故。因此,对施工现场的人和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析、判断、调整,强化动态中的安全管理活动。

二、构建施工安全管理体制

建筑施工是项具有高风险的特殊生产,可能引起安全意外事故的隐患很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除建立了良好的施工技术保证措施,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来弥补技术上的缺陷和疏漏。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思想保证体系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安全与思想的关系。常言道:思想是人体的灵魂,思想决定行为。人们做事,也总是离不开思想的指导。我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总指导方针,也正是要求我们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可能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对于其他行业,建筑施工更是因其施工周期长,涉及面广,交叉作业多,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不稳定等特点,而存在更多的事故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更要时刻以安全为第一原则,预防为主要方针,齐抓共举,综合治理,警钟长鸣,从思想源头上提高大家安全作业意识。

管生产的同时,更要管好安全。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安全与质量的包涵、安全与速度互保、安全与效益兼顾之间的关系。不能仅顾眼前利益,忽视安全生产;也不能只顾安全,而忽视生产。

2.组织保证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或项目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是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由其领导的工作小组、各相关部(科、室、处)、项目经理部及其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实施决策职能,工作小组根据领导的决策要求组织实施,要素的主管部门对项目经理部实施指导、服务、监督职能,项目经理部通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来具体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和要求,以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目标。

目前,一些企业和工程项目现在开始设置安全生产总监理工程师,是企业或工程项目经理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参谋,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设置安全生产总监理工程师,是安全生产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要求,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

3.技术保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