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教学分析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高效教学;及时评价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就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活动设计而言,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及心理发展特点,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便学生接受音乐知识及音乐技巧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歌曲《小小老虎》的教学中,教师应事先示范性演唱歌曲《小小老虎》,然后再鼓励学生自愿演唱歌曲,注意认真聆听学生的演唱,及时给予表扬。如此一来,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二、及时评价

教师的及时评价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练习评价或分层评价,注意时常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面面俱到,即评价的内容应该全面覆盖学生对音乐力度、速度、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及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参与态度、兴趣、情感反应及参与程度,其中音乐的参与程度包括参与过程的配合程度及参与的积极性等。就个人或集体而言,其评价奖励的常用方式包括小印章、小红旗、红五星、小红花等,此外教师亦可以采取他评、互评、自评等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由此充分体现出评价的及时性、差异性、激励性。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情感与内容。例如,鼓励学生自由学唱歌谱及学习或理解歌曲内容等。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彼此合作与相互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唱出自己掌握的歌曲,此外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出整首歌曲的难点及最美的部分。例如,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过程,教师有必要事先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学习歌词,然后再鼓励全体学生跟着录音带自行学唱歌曲,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向同伴或老师寻求帮助。针对歌曲所涉及的重难点,教师有必要事先或中途进行示范性演唱或及时点拨,由此启发学生以最佳的声音及情绪演唱歌曲。

综上所述,合作交流的方式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旧知识的复习与新知识的获取以及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难点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把对歌曲与歌谱的学习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取歌曲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走向、节奏的跳跃舒缓,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曲结合所表现出的艺术形象,以便从视觉、听觉、口语表达等方面实现自身音乐知识的全面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合作交流、及时评价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皆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把音乐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逐步渗透到一起。此外,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始终结合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据现代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若未受到任何激励,那么人的潜能仅有20~30%能够被开发;若受到足够的激励,那么人的潜能约有80~90%能够被开发。总体而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限制应尽可能少,引导应尽可能多,即尽可能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其中针对某些大胆表现自己想法的学生,应该及时给予评价与表扬,进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积极性,并最终实现小学音乐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晓.试论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方法的多样性[J].大舞台,2011(3).

[2]王宏.构建高效,趣味的小学音乐课堂[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9).

篇2

分析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摘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字 新课标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 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摘 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字 新课标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主动的“学”的目标,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三、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 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重点,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策略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就要以创新性思维去展开教学,推进教学的全面发展,从课堂环境氛围、知识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改进,最终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音乐感知,让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基于创新教育,本文从策略方法角度,对小学音乐教学做出判断与思考,以期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展开做出启示。

一、实现创新教育需要紧扣新课标精神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实现创新教育,就要紧扣新课标精神,以新课标要求为根本发展方向,全面推动创新。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展开至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新课改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等被引入,取得了教学的全面突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师紧扣新课标精神,对教学目标、方向做出判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师对新课标精神的把握,能够决定一节课的质量,并且能够为音乐教学的理论提供验证,反而进一步充实音乐教学的理论发展,实现教学的全面突破。在当前各学科教学改革中,许多改革流于形式,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大原因是由于教师本身对新课标精神把握不准,在教学中流于形式,未能考虑到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所在。因此,将新课标精神摆在创新教育之前,就是要让教师意识到教有定法,要寻找到教学的出发点才能进一步展开教学。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与学习的环境。音乐作为艺术门类,尽管具有技术性,但其人文性、艺术性等是不容忽视的,而小学教学中更为侧重的是借助于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等。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构建课题学习的人文环境,体现在师生关系、学生的关系等,要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更要给予所有学生同等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消除内心的害羞等情绪,进入到学习中,并且能够大胆的表达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学生欣赏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以图片、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以一种声、光、电、影相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感性认识阶段,并且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因此,表达越为丰富、直接的内容越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教学中,教师以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氛围,能够使学生快乐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去感悟音乐。

三、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进行儿歌单元的教学中,里面的歌曲会出现许多小动物的形象,教师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将自己习惯的歌曲表演出来。这样的组织形式,其实是小组合作学习与音乐课堂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切实的参与到音乐中,而不是机械的重复教师教予的知识内容,充分体现着音乐课堂活泼的一面。在教学生简单的乐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清晰的记住不同的符号及其功能,教师精心的将这些内容变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换气符号,就像在一首歌曲中开了一个呼吸的小口子,一张一合的,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用手做动作展示给学生,并且在每一次唱歌练习中都会再展示一遍,使学生能够快速记住这些符号。在教学中的一点小创意,都会使课堂变得更为精美,使学生能够得到更为深刻的体验。

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音乐一直被视为听觉艺术,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声音传递给学生,然而事实上,音乐的传递也可以有更为丰富的形式,以丰富的形式帮助学生接触音乐、感知音乐,才能使音乐的学习取得突破。事实上,音乐能够突破语言、种类等多种障碍,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音乐传播的不是语言而是情感,也许语言不同、也许行为习惯等不同,但是人们从乐曲的旋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强烈的情感。当明确这一点之后,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方法与思路便也出来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音乐赏析的内容资源,不能局限于课本,而是更深入的去寻找适合的、相似的歌曲,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在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将所学乐曲以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将单纯的由耳朵欣赏的音乐知识转变为可以观看的、更为直接展示的内容,便于小学阶段学生理解,在动画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有些教师将每段音乐都编成一段舞蹈,让学生跟着音乐起舞,能够在动作学习中进一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辅助的手段其实还包括简单的小乐器,如手铃、电子琴、三角铁等,将这些小乐器带入课堂,能够丰富课堂,并且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事实上,音乐课堂的创新,根本途径就在于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感知音乐,快乐的学习音乐。作为教师,不仅要牢牢把握新课标精神,进行教学形式等的更新,更要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对学生产生影响。

作者:陈旭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篇4

一、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设定合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有计划实施教学的标准和导向灯,是教学的起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的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换句话说,树立正确的教学目的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来设定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只是解决书本上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忽视了学生们对课程的真实感受,只是让学生们被动的接受学习和锻炼。很明显,这是与新课程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新课程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是学习者的态度,还有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中起引导作用的教师要特别注意,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使学生养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让那些爱好音乐的学生,享受音乐课程带来的乐趣,并且在音乐教学中获得一定的启迪跟经验。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和带给学生更多的音乐审美体会,让学生们的态度发生转变,将情感转化为持久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分析。

(二)课堂导入艺术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缜密的设置和安排,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并且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水到渠成的教学过程。课堂的导入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阶段,是一个决定音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启学生们的兴趣大门。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般体现在音乐课堂中对导入的把握上,想要导入环节真的起到作用,就必须调整把握导入的艺术性。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学生们的导入方法,在导入时要时刻注重语言艺术、情景艺术、表演艺术等。小学生的认知都是以感性为主,所以教师要结合这个实际情况,采取视觉和听觉直接导入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结合听觉和视觉,站在艺术的角度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情景当中,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诙谐幽默、平易近人、惟妙惟肖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这个方法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们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音乐体会

新课程认为,音乐课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是围绕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和对音乐的内心感受两方面展开。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和实践互动是有效性教学的主要标志。大多数教师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表演和可视、外视、操作性强的音乐活动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去主动参与,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法被教师们普遍接受和使用。但音乐作品的复杂和含蓄不是一些简单易懂的表现就能表达出的,如果不适当的表达会误导学生走向相反的方向。所以,只要根据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情况,围绕合理的教学目标去制定音乐活动和音乐表演,就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音乐。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力,达到有效的教学互动。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不同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性格好动活泼,有极大的兴趣去参与互动。所以,在针对这一问题时,教师设置的问题以及主题都要有趣又能激发想象力,还要简单易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们本身就具有的音乐经验、音乐知识去设置情景表演活动。

篇5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老师为上课的主体,由老师向学生传达知识。这样造成老师没有办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全程参与学习的过程,最终使小学音乐教育成为了音乐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慢慢在这种被动式的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展创新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创新教育中,重新定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需要放弃过去高高在上的形象,与学生更多的交流,并通过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部参与,改原来的传达式学习为参与式学习,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目标。

二、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特点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愈来愈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教育模式,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以人文本的原则,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具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活泼”等特点,小学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时就要注意并利用这些特点,采用创新教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也可以帮助开发智力,促进学习其他课程。

三、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保障

小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课堂中,学生被束缚,难以真正的感受学习的乐趣,更不会展现出创新方面的才华,而在进行创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构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将直接提升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要诱导学生展现创新思维,教育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教会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要对学生的尝试和创新予以鼓励和支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天性,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不注重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一刀切”,对所有学生都采用教唱的方法进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等不尽相同,应因材施教,使所教授的知识能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引起他们的兴趣,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并且还要注意创新和突破,不能一成不变。让小学生们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自发的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使小学生真正的提升对音乐的感知,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提升音乐素养。

五、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保证创新思维的始终贯穿

创新教育中,要鼓励小学生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去发现、去探索,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摒弃传统教育中禁锢学生思想,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的做法,要将创新思维贯穿教育的全部过程,培养高素质人才。音乐具有美的特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和魅力,在美的享受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加强小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教育效果有促进作用。在开展音乐创新教育时,对音乐教室进行合理的布置,可使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其快速进入音乐角色,理解音乐内容。具体做法包括:按照音乐会方法布置桌椅,让小学生更深层次的倾听音乐;在音乐教室摆放音乐照片或在教室墙壁悬挂音乐图画,让小学生对音乐加深了解;合理摆放乐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等。小学音乐教师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一员,想要开展音乐创新教育,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并且要不断提升,总结相关经验,以达到开展创新教育的要求。

六、结语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遵循原则

在基础教学中教学评价占据着主要位置,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导向与监督的作用,而且还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音乐教学中实施音乐评价是对音乐教学的一种判断,而且还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鉴别,还可以从中反映出学生的学业状况以及发展水平等。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音乐评价的依据及标准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教学

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针对对象是中小学生,在《音乐教育行动纲领》中又明确地指出实施音乐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来塑造人,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等。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将“育人”放在第一位,要严格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将教学大纲中的国家相关规定作为参考资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来实施教学。

2.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评价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特点也存在着不同,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而且还具有超强的模仿力,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进行教学评价,以便做出正确、合适的评价。

3.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来进行多元化评价

(1)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情况来进行评价,注重评价过程中的发展性及导向性。(2)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运用情况,还要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况等。(3)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进行评价。

二、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原则

教学过程中的任何评价都是有根据的,不能随意来进行评价,

即使是音乐教学评价也不例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老师在实施音乐教学评价的时候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本着为学生照相的心态来进行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评价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给予学生充足的爱与反思,充分地去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

2.坚持方向性原则

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的时候要严格坚持其方向性原则,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时要严格按照素质教育大纲来进行,掌握素质教育的方向。在教学评价时主要看其音乐教学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否满足基本的素质教育等。方向性教学在教学评价中是一条总原则,其总括了音乐教学评价中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方法等。

3.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重情感

在音乐教学的评价中要注重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态度等。音乐情感的形成,主要是根据音乐老师长时间的引导来进行的,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及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培养对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喜爱程度等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应作为音乐老师教学的主要评价指标。

4.在实施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其内容的专题性和全面性

每个年级的学生掌握音乐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果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没有采取教学评价措施,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对学生的考验还是集中在乐理、演唱等方面,这样势必会造成“蜻蜓点水”的现象,对学生的检验不具有可靠性。所以,在学期末要根据每个年级来规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要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音乐教学的评价原则不具有限制性,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评价,需要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灵活掌握其规律,保证其评价过程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进行,使老师与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共同建筑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正确的评价化境里成长。总之,随着新课改制度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音乐教学评价模式也在不断地探索,新

的、更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也即将产生。

参考文献:

[1]冯会.音乐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问题;多媒体;教学评价;专业素养

在实施了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后,小学音乐教育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比如,老师的观念更新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升了等。然而,在这些可喜的变化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小学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的众多问题,比如教学缺乏系统性,缺乏研究性,缺乏引领性等。笔者对于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现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1.如何有效地设定和完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完成应做到:第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学生为本;第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而制定,教学目标不可求大求全。只有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为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2.小学教师如何有效把握教材并引导学生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关键,做好教材的把握和评价工作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对教材做具体、详细、深入的分析。第一,音乐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聆听和演唱所教授的内容,达到对音乐作品情绪、情感体验的准确到位。第二,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通过熟悉教材、掌握教材,达到对音乐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技能技巧的熟练掌握,并且正确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设计出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3.如何有效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每一个课程都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如此。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起到导向的作用。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小学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教学评价,细化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来约束小学音乐教师,让其积极地改善自身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教学是非常有利的。而学生的评价是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学生之间扬长避短、相互交流,以此开始从小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4.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校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已经完全进入学校的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当然,即便多媒体有诸多好处,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失去自身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还是应当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只起到辅助提高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很多知识一目了然,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加以讲解,就更加有助于课堂教学。

5.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是最重要的,老师水平不高,就谈不上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关键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此来练就专业的基本功,使自身不但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有专业理论和素养,以及丰富的文化积淀,并具有良好的性格及对事业的执著。为了做到这些,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同事之间多进行交流,相互提高;学校也要定期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受到更高的知识洗礼。

篇8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各种优势,浅谈如何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在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望以自身的实践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音乐;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法来说,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其可以将丰富的文字、形象的声音及优美的图片等信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小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利用这一教学方式,实现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最大化。

1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接受音乐知识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又如何能高楼林立。因此,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小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起来。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蜗牛与黄鹂鸟》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flash软件制作出一个蜗牛与黄鹂鸟对话的情境,并配合以教材中的音乐以动画片的形式呈现给小学生观看,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多媒体拓展小学生音乐知识的深度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信息交互性,教师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引申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深度,从而让小学生学到一些教材中没有的音乐知识。这一教学观念,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将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还应当落实新课程改革中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帮助小学生扩充音乐知识的容量,开阔其音乐视野。比如说,教师在向小学生介绍音乐乐器时,教材上所显示的只是一些基本的乐器,如单簧管、双簧管、唢呐、二胡等,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搜索音乐乐器后,可让小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乐器,如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头琴、葫芦丝等。

概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上两点入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封晶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中心小学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对策;问题;小学生

音乐是一门传递快乐的科目,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获取积极的学习情绪,自觉疏导内心的情绪,且小学音乐教学又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鉴于此,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而怎样才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音乐的热情呢?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不断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智力因素,针对学生们不同的个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促使学生将兴趣内化为学习音乐的动力。但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而言,确实存在着一些客观的因素,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这才是符合新时期的教学理念的教学。

一、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音乐教学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之中,过于重视语数英主科目,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去重视和认识,导致小学音乐教学的巨大作用发挥不出来,局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这便表明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将音乐课作为娱乐科目来学习,便导致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

(二)未发挥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音乐科目本来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老师应该以此艺术的科目来挖掘学生的艺术细胞,渲染学生的品质、情感等,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会具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只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歌曲,而未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便表明老师对音乐科目的内涵并未深入的了解,进而未发挥出音乐教学艺术性,导致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始终无法得到提升。

(三)音乐教学设备不完善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有完善的教学设备,才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发展起来,这样学生们才可以全面的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和新时期的教学理念相符合的。但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而言,音乐教学设备不完善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老师在教学中无可用的教学工具,只用通过老师自己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这对于师生两者的共同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对策分析

(一)制定明确的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现代的音乐教学不同于以往教学,更加重视的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为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循循渐进的增加。鉴于此,老师在教学之时,要全面了解班级中的学生,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类,实施因材施教的方式,促使学生顺利的学习到各种音乐技巧,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使学生在学习之中感受到快乐,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不断提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引导学生不断的进步。

(二)善于利用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生的年龄来说,他们普遍喜欢做游戏,所以可以将游戏环节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真正的学习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找朋友》这首歌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找朋友”的游戏,选出6名学生作为邀请者,在音乐的1、2小节中一边拍手一边唱歌,到想要邀请的朋友面前,在歌曲中的3、4小节做出邀请的动作,然后互相敬礼、握手,由被邀请者继续游戏。通过这样有趣的学习环节,学生们的音乐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促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久而久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发展。

(三)完善音乐教学设备

小学音乐教学想要实现与时俱进的教学,首先教学设备必须完善起来,这样才可以给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才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鉴于此,学校要为小学音乐教学配备多元化的教学设备,老师要善用这些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乐于自主的学习音乐课程,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升。同时,老师还要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音乐之路上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并不可怕,只要学校、老师、学生三者共同努力,便可以找出阻碍教学发展的因素,进而不断完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学,促使师生两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体验;教学效果;分析;

一、前言

前苏联的音乐心理学家苏霍姆林基和捷普洛夫对音乐教育的理论及方法都做过研究。前者认为,音乐教育主权是培养学生的“接受、理解、感受、体验旋律的美的能力。”后者认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核心与前提。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所以,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即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的关键,这不仅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基础,更是完成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原动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内涵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是疏通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

三、初中音乐背景下的参与体验式音乐学习策略

根据音乐作品和教学内容,在恰当的学习目标的导引下,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认真聆听音乐,培养其音乐感受能力,为下一步参与做准备;随着视唱、听音和乐理教学以及必要的律动练习,培养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再进入音乐实践活动(演唱、演奏),进行音乐创作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初中音乐实施策略

1 初中音乐内容。

从总体上看,初中音乐内容安排份量过重,缺乏弹性,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基本任务定为: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适当增加音乐教学中思想教育、国情教育、家乡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加强音乐教学的感受性、实践性,适当减轻教育内容的难度,补充现行教材中缺乏的器乐教学,创造性音乐活动等内容,补充部分乡土教材,如民歌、戏曲等。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

2 情感体验和聆听音乐是引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先决条件。

演唱、演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唱、奏技巧必须服从情绪。尽量采用轻声唱法,注意保护声带,指导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听音、视唱、律动既是感受能力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为参与活动做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它必须结合每堂课的中心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是相互独立的。在音乐教学中,由于每堂课的内容、形式不同,可有所侧重与选择。其教学成功的关键是:

3 深化教学变式。

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教唱歌曲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它是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体,为学生的音乐感受提供了准确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欣赏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通过欣赏,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以达到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兴趣,提高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的目的。歌曲教学,首先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歌曲表达的艺术美,在歌声中追求美的和富于感情、表情的歌唱。这其中必然也伴随着歌唱基本技能的学习。具体解决唱喊问题。欣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绪,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打基础。所以识谱知识与视唱练习的教学应在感受和激情的基础上,结合演唱(奏)、律动等活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