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篇1

摘 要 金融心理学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释、预测以及调控人这个市场主体的心理。金融心理学的定量方法研究能够正确的研究市场的资本与资产配置关系,能够实现最优的配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便是金融心理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 金融心理学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金融学的研究的核心内容便是研究资产与资本的配置效率问题,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经济时代,在该时代中,资金以及资本则是通过金融市场来进行配置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好或者集体则便是市场的构成要素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交易便形成了市场中的资本以及资产两者的供应关系,并形成了价格。价格的波动则是资产以及资本配置的方向标。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并逐渐完善的阶段,力求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的健康、迅速。实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充分的将现有的资本集中起来,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投资效果,进而实现最优的资本以及资产配置[1]。金融学与心理学的融合完全来源于同一个思想:即人类可以计量出自身的感觉。建立一个高效的、现代化的、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最终目标,我国必须加大现代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的运用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道路上来。

一、金融心理学概念的提出

人的行为是理想的,这是金融学的一个标准前提,Grordon Pepper曾经说过:拥有大众心理学的学位可能比拥有经济学的学位更加的有助于理解金融市场行为。从金融市场的主体要素可以看到,金融市场是一种群体行为,研究这种群体行为的科学便称之为“社会心理学”。可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是一个大的房间,人便成为住在这个房间的群体,这样的一个群体共同生活在这个大房间,共同去求解一个经济类问题,接下来便是研究这些组成要素之间是如何互相作用的,特别研究的重点便是某个人的存在是如何影像到其余的个人行为的。

金融心里学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研究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社会心理学实际上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的分支,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主要分为十四个大的分会,每个分会都对应着心理学的一个比较具体的研究领域,比如运动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以及政治心理学等等,经济心理学也是这十四个分会中的其中一个,经济心理学的分支又主要包括货币心理学、股票市场心理学以及储蓄、投资和赌博心理学,这三个分支能够非常直观的解释个人在与金融市场经济进行交互的行为,与此同时,还能够对我们解释清楚金融市场自身的意义,这些是经济心理学存在的最为重要的一面。金融市场的驱动便是社会中的数以万计的人,这是一个大的群体,群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影响。这种金融现象又可以称之为“群众心理”以及“大众心理”。群众心理并不等效于个体心理与群众数量的乘积,但是,他们之间又存在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因此,需要深入的理解金融市场的群众心理,需要解释市场与人们群众之间的互相作用,需要有合理的理由去解释成交量、价格以及舆论媒体之间的反馈环以及拼接的过程,其中,能够理解做出最终决策的市场参与者则更加的重要。研究经济行为的金融心理学便诞生了。

二、金融心理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针对金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个:定量分析研究方法以及定性分析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质的研究,而定量研究方法是量的研究、量化研究[2]。本课题重点研究定量分析方法,目前,金融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生态化研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实验设计技术在不断进步。能够很好的控制误差,而在定量分析方法中,金融市场经济离不开社会现实生活,因此,金融市场的实验环境便就是生活,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的心理活动是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比如社会、个人以及外部的环境以及多种复杂的要素等等。因此,金融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这些因素,这种多因素的研究便是未来金融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具备非常高的生态效果。金融心理学的生态化研究将会使得实验更加的贴近现实的生活,其结果也将更加的接近实际的金融市场。

(2)精确化的数据处理研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大,这样便可以使得大量的多元素数据统计分析才能更进一步的开展,针对复杂的、大型的数据处理软件也已经问世,如SPSS、LISREL、HLM等一些级别比较高的软件已经被应用到金融心理学的研究领域[3]。这样,便可以突破技术的限制,使得数据的处理变得更加快捷,效率更高。这样,多种影响因素量的增加,这样便可以分离出来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使得数据研究的结果更加准确,更能够贴近现实的环境。

(3)重预测性研究方法

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能够准确的预测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这便是重预测性研究方法。金融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水平:最低的描述水平,这种水平仅仅测定或者评价当前的心理行为状态以及特征;其次便是解释水平,该阶段则重点研究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活动特征等;最高的水平便是重预测性水平,强调通过精确的揭示金融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寻找规律,通过规律来预测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

三、总结

金融心理学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释、预测以及调控人这个市场主体的心理。只有具备预测水平的心理学研究才具备真正的实际价值,金融心理学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的主要工作是构建好对应的因果管理数据模型,并且要时刻注重纵向的数据动态分析。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元回归分析、因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多层分析等高级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均可以为金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周爱保,张泽良.行为金融学:心理学与金融学协同发展的平台.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篇2

关键词:访谈法;心理学研究;计算机访谈;行为访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55-02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基本的范式。定量研究一般指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则是采用书面的、言语的和观察的方式,取得有关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的描述性资料,对这些资料作定性的分析。[1]定量研究收集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结构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档案和纪实文献分析法、视听材料分析法等。由于如上区分,人们往往认为定量的方法不能用于定性研究,定性的方法不能用于定量研究。实际上,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可优势互补。定量研究的优势正是定性研究的不足,定性研究的长处却是定量研究的短处。[2]就方法而言,定量研究的方法可用于定性研究,定性研究的方法可用于定量研究。

访谈法作为“定性”研究的方法之一,在心理学的研究及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访谈法不再是定性研究的专利,定量研究中也常常用到。本文就访谈法(定性与定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进行讨论。

一、访谈法及其特点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3]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到被访者对某一事件、对象的主观感受、态度、情感等,从而对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访谈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互动性。访谈法即访谈者与被访者就某个问题进行“交谈”。在这个的过程中,“交谈”双方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双方的言行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这就要求访谈要在一个和谐的访谈氛围中进行,如果访谈的氛围比较紧张,则访谈的效果可想而知。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访谈者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一些访谈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访谈法中的“交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活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瞎聊。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应作为访谈的主导者,以一般的“家常性”问题入手,适时切入主题,以此来收集研究资料。用访谈法收集的资料较为全面,除了言语信息外,还能收集到行为方面的信息,如眼神、手势、坐姿,等等。

二、访谈法的类型及注意的问题

访谈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主要论述按照访谈中结构的严谨性标准划分的种类:有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对以上三者的区分可通过确定访谈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被访者回答方式的特点来进行。当访谈问题是有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也是有结构的,则该访谈为有结构访谈;当访谈问题是无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也是无结构的,则该访谈为无结构访谈;当访谈问题是有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是无结构的,或者访谈问题是无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是有结构的,则该访谈为半结构访谈。

有结构访谈是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设计好的问题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有结构访谈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提问题的方式、提问题的顺序、被访者回答的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这种访谈的结果数据有利于统计分析,但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的互动少,访谈者与被访者在在访谈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都不够。无结构访谈是根据一定的访谈目的,访谈双方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无结构访谈中,所提的问题、提问题的方式、提问题的顺序、被访者回答的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这种访谈的结果数据不利于统计分析,但有利于访谈双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对访谈者的要求也较高,访谈者必须具有很强的访谈能力和技巧。半结构访谈则介于这两种有结构访谈与无结构访谈之间,要么是访谈问题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而回答方式没有统一规定,要么是回答的方式有统一的要求而访谈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访谈法的这些类型,可以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起来运用。第一、不同的研究中采用不同的访谈方式。上述有结构访谈和无结构访谈就可以分别用于定量和定性研究中。有结构访谈的结果数据易于统计分析,适合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心理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揭示各种心理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了的人类经验中那些特性层面。[4]无结构访谈的结构信息不易数量化,重在描述当时当地的情境,因此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定性分析。第二、同一研究中常常综合使用上述的几种方式,这样有利于各种方式之间优势互补。如在访谈的开始和结尾使用无结构访谈,在中间部分运用有结构访谈。第二种方法用得较多,原因有二: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大多属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单一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较少;二是一次访谈中无结构访谈给被访者以轻松的感觉,所以,以无结构访谈开始能让被访者轻松进入有结构的访谈。

三、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前已述及,访谈法可以用于定量研究,也可以用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中主要使用有结构访谈,定性研究中主要使用无结构访谈。随着心理研究的发展,通过访谈法获得的信息都有被数量化的趋势。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其它方法的运用寻求证据。本文主要从问卷和实验两种方法进行论述。之一是:为问卷的编制收集信息。为了提高问卷的质量,在问卷编制之前,要对研究对象或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找到要测量的关键点,然后才形成问卷编制的双向细目表。这样依据双向细目表编制出来的问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质量也高。之二是:为实验研究的假设或推论收集信息。实验研究都有自己的研究假设或某一理论的推论,这一假设或推论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访谈后归纳出来的。另外,访谈法还能为既有的假设或推论收集一定的资料,这样更有利于实验研究。

第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依据。访谈法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用得比较多,常用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咨询与治疗。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访谈和行为访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

一是计算机访谈。计算机访谈就是通过来访者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然后做出心理诊断的过程,其实现方式是通过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一系列的问题和指导语而自动进行。计算机提出一个问题让来访者回答,然后计算机根据来访者回答的答案决定接下来该提的问题。计算机访谈的优点是高效、灵活和可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访谈大大节约了时间,并且允许大量的主题、甚至比人工访谈问的问题还要灵活。对于敏感性的问题如自杀、性方面的问题,运用计算机访谈得到的信息更加真实。也就是说,人们更愿意通过计算机访谈说出自己的敏感性问题。计算机为基础的访谈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对弱智儿童和成人的运用有限;二是精神病人中大范围寻找问题和症状也不足够灵活;三是对言语的处理必须是有结构的,对没有结构的信息处理存在困难。

二是行为访谈。行为访谈是一种临床访谈,它强调收集信息以制定行为矫正的计划。这要求客观的描述被访者的问题行为、之前的条件和强化的结果。[5]然后通过分析其经历来理解行为,包括社会学习历史与当前的环境以及行为的结果。最后制定出行为矫正的计划,用来将个体的不适宜的行为改变成更加适宜的行为。

总之,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既有定性的研究也有定量的研究,并且通过访谈法收集的数据,大多可以进行数量化,从而便于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崔丽霞,郑日昌.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心理学报,2001,33(6).

[2]秦金亮,郭秀艳.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势[J].心理科学,2003,26(1).

[3]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奠定大学生在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基础,规范他们在大学中的基本行为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主要依托政治理论课这一载体来完成,因此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

目前,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1)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研究:包括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内涵的界定、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定位等。其中,教育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的本质、生死观等的教育;狭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教育。而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客体定位,目前尚存争议。(2)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当前国内的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产生重要影响。(3)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研究:包括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创新等等。

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1.教育理论视野过于狭窄,学科交叉融合较少

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大都来自哲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都具有相当的高度,而且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但是,也正因为这些理论过于概括化和抽象化,因此在指导解决大学生人生观实际问题时便显得乏力。面对这些理论,大学生更多地会表现出一种无奈:这些道理我都懂,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学,我也知道它们都对,但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于是,精深的人生观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往往被架空,无法从根本上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育理论视野的狭窄也可能会导致大学生错误地认为人生观教育只不过是变相的意识形态教育而已,因此,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利于人生观教育的展开。

2.教育方式多以说理性为主,但说理方式过于抽象

根据以往的研究,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只以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作为依托,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又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人生观教育理论的描述和解读上,即使以案例形式进行教学,也往往跳不出说理教学的窠臼。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处于互联网时代热衷于追求实用性和趣味性信息的大学生来说,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显然不会很好。

3.对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缺乏新颖有效的教学技术方法

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索方面,而在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教育实践层面上的研究依然很少。于是,导致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具体技术方法始终没有突破,除了依赖教师的个人经验、人格魅力等之外,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总体实用性始终得不到切实提高,这也成为阻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

不难看出,以上这三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视野狭窄、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技术低端等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然后站在跨学科视野下丰富这一核心的内涵,使之兼具概括性和易接受性,最后据此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的验证。

二、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无论从广义层面还是狭义层面来界定大学生人生观,都包含了对人生目的、态度和价值这三个方面。因此,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可以认为是力图教会大学生如何来正确看待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价值,也就是试图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人生的“正确观念”。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内容如何,都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事物尤其是对人生的正确观念为核心的。抓住这一核心,不仅能够更加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对于“如何树立正确观念”,政治理论课教材站在哲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一方面,这种阐述无疑体现了非常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但另一方面也难免显得过于抽象化和概括化,不易被思想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也成为影响政治理论课中人生观教育部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坚持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授课核心思想的科学性不能动摇,即对于“如何树立对事物的正确观念”这一问题,教师的讲授和解释不能庸俗化,必须要体现出的精神;第二,授课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方法必须充分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智力和人格发展特点,以便能够最大限度上被大学生所接受。

我们认为,如果要同时保证这两个基本原则,那么将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非常合适的,并且也将是完全可行的。这种考虑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相同的。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无论采取什么视角,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核心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的正确观点和正确看法。而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如何让人们更科学和更准确地认识自身、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从而更有效地改造自身、改造世界。因此,心理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帮助我们对自身和对世界进行更准确、更科学的认识。

其次,心理学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它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状态及行为规律的研究,能够直接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于高等教育更是如此。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当中,心理学之所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高等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规律,从而才能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方法,以更有效的途径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学的依赖性非常强,甚至可以直接从心理学中吸取有益的养料,为己所用。

最后,心理学更注重为人们树立正确观念,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方法,将这些具体的方法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相结合,可能更容易获得思想素养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的认可,同时还可以在实践层面上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进行丰富和深化。与传统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不同,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生问题的“为什么”,更关注“怎么办”,即切实解决人生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目前决策学、行为经济学等以心理学作为主导的学科,都热衷于研究人类常见的观念错误,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正此类错误的方法。因此,这些心理学研究成果,恰恰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缺陷,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既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又具备很强的实用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学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在原则上完全一致,在目标上殊途同归,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因此,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仅可以保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使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立体化。

三、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方法探索

正因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因此,我们应该着力考虑如何将这种结合付诸实践,即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有机地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融合进去。

1.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的教学可以按照“问题提出―理论分析―理论升华―实践反馈”这一步骤进行

(1)在大学生的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的问题范围内,精选出一个或多个学生最为关心的具体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可以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哪些具体理论做以解释和解决,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为随后的新旧知识联系和学生认知结构改变打下基础。

(2)以具体的实例作为教学材料,以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作为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在分析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分析过程的科学性更加信服。

(3)将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这一结果对应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个基本原理,将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认识自然上升到对哲学原理的掌握上,并使学生认识到,面对人生问题时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树立看待事物和人生的正确观念。

(4)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与人生观有关的其他问题,并尝试着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使学生完成对正确人生观认识的最终内化。这一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第三章第三节“促进自我身心和谐”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材料进行实证性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并观察最终的教学效果。总体教学方法是:抽取两个同质班级,A班作为实验组,B班作为对照组。对A班采用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对B班则单纯按照《基础》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经过相同的教学时间后,对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可靠性和实效性。

2.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将情商培养有机纳入进来,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与情商形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情商是心理学尤其是当代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主要包括认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等五个主要方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认知离不开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又依赖于正确的认知。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必须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而这一点恰恰是过去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容易忽略的。此外,大学生的人生观包含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三个重要方面,而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确立,都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撑,因此,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将起到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将情商培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教给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以进行自我激励,还要教给大学生如何能够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发掘出人生真正的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质量来说,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1(05).

[2]胡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若干心理学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4).

[3]李佳.从教育心理学视角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4]施爱民.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心理学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06).

篇4

关键词:光电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兴趣驱动;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25-02\ 一、现阶段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有价资产,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1]。但是,多年以来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一直注重数理基础的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不了解光电专业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二是学生在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多数学生仅仅靠上课听讲,课下并没有有效地复习,因此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三是多年以来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准,致使学生认为该课比较枯燥,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光电工程方向各种数据的积累,相关单位迫切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为此,本文从光电工程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方法

(一)兴趣点的发掘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他便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力求揭示其中的奥妙[2,3]。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都直接或间接的源自于互联网,而互联网上的热点,变化迅速,此起彼伏。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网络热点事件,解析热点事件背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光电工程方向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生兴趣点的启发者[4],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学生的兴趣点,结合网络热点事件,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科特点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兴趣点的培养

要使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形成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良性循环,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有用。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光电工程方向的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物理以及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光电方向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学生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多数学生都是仅仅靠上课时候听讲,课下也没有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复习,致使学生兴趣点全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学生具有一定兴趣后,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同时,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对学生思考后的问题进行解析,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问题驱动阶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点能较长地维持,关键是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恒心,有毅力,这也是每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学生能学、爱学、会学,便为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兴趣变化大,做事缺乏恒心,情绪易于变化,因而很多事做起来不能持久。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学”,不断地鼓励,适时地点拨,有意正确引导,长时间维持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

三、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实施

(一)基于任务的兴趣强化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给定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任务中学习,能够大幅提高学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兴趣[5,6]。实施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学习[7]。

随着近年来光电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也大幅度增加。因此,可以利用光电工程领域实际数据管理需求,设计任务,让学生进行解决。为此笔者将过去科研项目过程中生成的光电工程方面的数据以及一些需求作为学生兴趣强化的任务。在过去的十年中,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内多家光电工程研究院所的数据库管理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可以很容易得到大量的不同难度的任务。

以通常的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为例说明典型任务的构建。通常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主要是图形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图形数据一般是指一些简单的、规则性的几何形状。图像数据是指图画、照片之类的静止画面。视频数据是指动态图像,由一系列静止图像组成的序列,也是一种时变媒体。一般的视频数据中还包含音频、图形、图像或文字等视频数据。因此如何对光电数据进行分类,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模型抽象。如何设计数据表和字段。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等方面都可以分解出一系列的任务,供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

(二)课程考核

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成绩作为补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必备技能,计算机实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考核要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每次学生完成任务所得到的评价和上机测试。学期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是包括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上机完成任务情况、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课上反映情况和上课出勤情况五个部分,占总成绩的一半;考试成绩是学期末进行考试所得成绩,也占总成绩的一半。另外,试卷考试内容也不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试卷中减少了理论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核,加大了综合应用内容的考核。

通过笔者所在学校对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两年的试验,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有一批学生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申请得到了国创项目的资助。通过笔者课后的调查回访,发现兴趣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乃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利,韩卫媛.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0:114-116.

[2]Shen Bo,Chen Ang,Guan Jianmin. Us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erest to predic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7,75(2):89-108.

[3]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03:119-124.

[4]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7-112.

[5]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12):52-53.

[6]岳淑玲.任务驱动法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20:149-150.

篇5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化;兴趣;互动交流

信息技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变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也需要立足于时代背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但从目前来看,这一改革工作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与思考。因此,教师需要探究的是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信息化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初中学生的兴趣更难以把握,也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逐步降低。历史学科中蕴含了大量的史实,但无法在教材中展现出来。多数学生面对大量的文字描述感到头疼,因此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将历史学科丰富的内涵以及趣味性的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并产生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主动性和欲望。

以《灿烂的青铜文明》为例,仅仅依靠教材,教师无法让学生感受灿烂的文化,无法被青铜器的魅力所吸引。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感受青铜器的魅力,进而感受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最终引导学生对历史产生向往,使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二、运用信息化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引起学生的关注与讨论。

例如,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珍贵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的惨烈有深刻的认知。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看到了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也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以及对爱国志士的敬佩之情。在激烈的交流与互动中,学生对的历史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同时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交流能力。

总的来说,信息化历史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正视信息技术,要通过实践完善信息化教学,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创新

一、 引言

物理学是科学发展所需要的一门重要基础自然学科,关系到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基础教育中物理也是属于必修的一门课程,国家教育尤为重视物理的教学。我国为更好的提高物理教学的发展,对教育事业实施全面的课题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学的关键和有效突破口。然而,高中物理教学在很多地方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高中物理教育与学生学习的进步,全新的高中物理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分析,总结出一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方法,以促进高中物理学习进步的目的。

二、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部门在推行高中物理教育新课改时,制定的相关政策没有考虑到在实施中的具体细节,应该注意什么,一些关键性的细节问题被忽视了,导致新课改制度不完善,实施不彻底。

2、物理教师是新课改教学的传递者,根据新课改的制度对学生进行教学,但仅凭教师的力量去实践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新课改那是很困难的,这是需要教育部门、学生、家长与社会共同配合来实现的。

3、学生及家长更关注的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对物理实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学生无法在物理实验中化被动为主动,缺少对物理实验的创造性与探究性。

4、社会对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投资有限,为高中物理提供的物理学习资源不足,教师学生得不到教学和学习的发挥。

三、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正确理解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创新

要正确的解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知道教学的发展方向,高中物理教师才能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对物理教学进行创新与深入的研究,及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以适应高中物理新课改的要求。

1、新课改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及创新精神,而不要只关注学生对物理知识及规律的掌握,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追求对物理的的学习,做到学习的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新课改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

对物理的探究与物理内容的学习是同样重要的,物理学习的探究性是学生对物理本身的理解与科学观的树立,更有利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物理探究思想,通过有效地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中增强对未知世界的兴趣与能力。

3、新课改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教师不要把物理知识单纯的理解成科学的现成结论,也不要把物理的教学课看成简单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加强学生对物理的感受与理解,实现师生的共同探究、共同创新的学习模式。

4、新课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物理教学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生活到物理再到社会的过。物理与生产生活与社会实际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发现日常生活在物理原理中的运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

(二)理解新教材,创新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做到灵活应用新教材,就要正确理解新教材,大胆的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使所教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得到理解,让学生学习更加的轻松。

1、因材施教

新教材在知识内容的选取、编排体系以及知识的呈现方式都有所变化,高中物理新教材被选分为必修与选修,必修教材的知识体系较全面的体现了物理基础教育,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学习掌握,选修课教材比较适用于对物理有兴趣且学习好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材,合理的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2、丰富教学课程资源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新知识也在不断地丰富,物理教学要跟上知识不断变化的步伐,就要建立物理教学内容的更新机制,及时做出调整与补充,单一的教材不能满足变化的需求,教学资源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运用教具挂图、网络等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三)开辟新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对物理的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调整,把新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四)运用先进科技设备,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育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运用,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也在物理实验室存在,先进的科技设备为物理教学的创新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教师应该充分的将这些教学资源运用到物理教学中,辅助教师顺利的进行物理教学。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创新师生关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师生传统的相处模式,让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这就要求教师从以前的灌输者转为引导者,由主宰者转为交流者,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总结

要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断探索,寻找最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更加的有兴趣。

参考文献:

[1]付勇. 运用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张青青. 利用信息平台系统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新课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G633.51

历史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其在整个高中教学中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并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各种人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促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教学活动并不能满足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而要让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引起重视。因此,加强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

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中通常以很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为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以单方面的知识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对教材中的文字进行强化记忆,以此来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一些记忆力较好的学生成绩得到有效提升,但一些记忆力较差的学生则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导致很多学生逐渐丧失对历史的d趣。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其它教学方法下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将更加灵活,并且教学内容能得到有效的丰富,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得到提升,感受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从而逐渐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传承历史文化。在不断创新历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掌握历史中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并且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从而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三)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还会让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这主要是因为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学主题,其需要长时间为学生讲述相关知识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要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这样的方式会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长时间处于讲授状态,导致其授课的负担较重。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师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导致其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长时间的授课将会导致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对教师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而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这样能够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得到改变,逐渐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让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逐渐得到弱化。这样不仅能让教师的授课时间变短,还能让教师的备课时间较少,从而有效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成绩提升为主,导致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改变。其中首先是教师要逐渐养成创新的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梳理和分析,理清教材中知识点的脉络,并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逐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其次,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其中不仅要广泛阅读历史书籍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敢于质疑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细致的了解,并让学生逐渐养成多角度分析历史知识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形成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常进行,避免其养成错误的历史思维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中历史属于文科性质的学科,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记忆力。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强化记忆,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方式只能让其了解历史事件,并不能让其对历史文化有较好的了解。因此,在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因为历史知识之间也有深入的联系,并且也具有一定的脉络结构,相比于传统的记忆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于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十分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并且其中很多教学方法均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历史教学的具体情况,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其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历史,让其直观的感受到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其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不能太大,并且要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完成历史知识的探索;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还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凤成.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胥巧平.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5.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

作为历史教师要不断尝试更新历史教学观念,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地落实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去。课改理念下,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促进历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历史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多数时间是在下面被动地听课,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使许多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构思每节课的教学环节,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通过生动的讲解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例如,教师用精彩的故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认真学习相关内容。除了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之外,教师也可以借用诗词或者精彩的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等,以抒发感想,表明爱憎,引起学生共鸣。历史教师要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角”。

此外,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是历史学科许多重点内容的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有的插图生动形象并且富有趣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应运用插图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课本知识,以强化记忆,增强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就是教师教给学生通过借助自己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促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研究的活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意义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那么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活动,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历史教师不仅仅是历史基础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也是历史知识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史学的基本观念出发,对学生循循善诱。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基本的分析历史人物、解读历史事件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可以采用多角度思维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其实很多的思维创新活动都是由于学生产生了疑问才出现的。当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产生疑问时,他们的思维就会出现火花,激发灵感,积极地去思考。也许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可能和教师本身预设的思路不是很一致,但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了加工,产生了自己的思想。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思索,对他们的想法认真倾听。

教师除了对历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之外,还应该在布置课后练习题方面多加引导。例如,让学生对“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这一话题进行探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史为鉴。虽然历史事实具有唯一性,而历史事实得到的结论可以是多元化的。学生自己具备了解析历史的能力,不断提高认知能力,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在历史学习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述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史实讲述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结合现在的时事新闻,很好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在历史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教师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专题辩论、社会调查以及历史知识竞赛等,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把实践中学到的各方面知识与历史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历史课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适量的课外活动,把课内与课外学到的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加以创新,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研究总结,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淑春.让历史课堂激荡着生命的活力[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2).

[2]刘黎黎.浅析如何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积极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4).

[3]何君.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J].无线互联科技,2012(01).

[4]吴春祥.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1(13).

篇9

【关键词】 听说能力;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1 研究、探索“提高听说能力”的背景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英语教学难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从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高度看,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特别是面对四、六级改革以及社会的新需求,原来的应试教育已暴露出各种弊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某些学校教师对四、六级考试认识不到位,把重点放到了片面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造成普遍的“聋子英语”及“哑巴英语”现象。英语教学费时多,效率低,所以各方面对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极为强烈。

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如何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研究英语听说能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在国际交往中,英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一种世界上相对通用的语言。因此,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针对大学英语的改革,研究提高听说能力的方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考虑,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应该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应用能力。英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学生应用语言的综合素质。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把握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提高听说能力的探索

3.1 提高听力能力 四、六级改革后,听力部分比例和题量大大提高,听力材料涉及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形式更多样化,这充分反映了提高听力能力的重要性。听力是决定英文水平的要件,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英语交流能力。听的能力是在听的实践中提高的。任何理论的讲解都是辅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1)熟能生巧。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听、勤听。(2)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泛结合。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材料要仔细听,注意用精听来提高准确率。(3)材料的选取要难易适度,并注意趣味性。(4)注重词汇量的扩大,尤其注意归纳一些词组、习语的用法;了解口语表达特点。(5)重视语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6)要学会区分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并忽略次要信息。(7)听力提高并非“听力”提高。它其实代表着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即发音、词汇、词组、习语、文化思维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8)增加对英美文化的了解。(9)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贴近生活的一些资料,既提高学生的听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

3.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是这次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的。衡量英语口语水平有四大要点:(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会话的流利程度;(3)表达当中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

总的来说,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具体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文化导入,创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2)学生要熟练掌握口语,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流目的。(3)以主题为基础的训练法。这可使说和写的训练更为有序,目的更为明确。(4)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会话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的练习中,而不是被动的被老师提问。(5)注重话题的实用性与趣味性。(6)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7)复述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内容经过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进行口语实践。(8)教师还可凭借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像刺激,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还应从教材中挖掘和创新,通过不同方式把课内外口语训练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工院校;学生管理;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28-01

一、技工教育现状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我国技工院校教育发展面临严重障碍。造成技工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性格类型千差万别,给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在这一形势下,如何适应学生特点、创新学生管理办法,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学生现状和特点

(1)理论基础差,自信心不足。技工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素质普遍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技工院校的学生以初中生为主,还包括少数高中生和社会失业人员,基本都是中考、高考的失败者。这部分学生的显著特点是对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而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又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一名学生的主要标准,社会上的歧视和家长的责难给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致使有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

(2)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我约束力。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的溺爱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自私、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差。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再加上网络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让他们易于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于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缺乏正确判断,对于自己内心的冲动缺乏约束力,控制不住自己,最终犯下错误。

(3)学习意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强。长期以来养成的散漫的学习态度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对于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而父母的埋怨又容易让他们放纵自己,没有学习的动力。但多数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强烈的动手能力和欲望,这也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和中学生的一个显著区别。

(4)逆反心理严重,心理素质不强。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再加上自己所处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为对家长的漠视、对学校管理的不服从,以自己的需求为自身行为的导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而稳定的成长环境又让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应对能力,有些学生甚至无法承受轻微的委屈,在挫折面前表现出不应有的过激反应。

(5)盲目仗义,群体问题突出。由于缺乏学习兴趣,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会逐渐形成所谓的小团伙,这些人多数受到游戏、影视等的影响,称兄道弟,盲目仗义,事事以义字当先,拉帮结派,这也为引发埋下隐患。而这些小团伙的存在使打架甚至打群架多发,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技工教育的名声,成为影响技工院校发展的一大弊病。

三、管理方法与措施

(1)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作为技工院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管理学生的重任,为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所在学校的班主任在承担大量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学校半军事化学生管理工作,经常值班。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真正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顽强的班主任队伍。

(2)抓好班委建设,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学校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管理学生,让班主任从繁重的工作中得到一定的解放。班主任应该重视班委的建设,选择合适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以学生影响学生,树立学生榜样,发扬正能量。

(3)重视良好班风的形成。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在班级组建一段时间之后所表现出的一种风气。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风会影响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促进作用。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组建之初就要高度重视良好班风的形成,多思考,重行动,将良好班风的形成作为班主任初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4)摆脱传统管理模式,重视情感的作用。虽然技工院校的学生存在诸多不足,但都是本性善良的孩子。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作为班主任要摆脱管理者的角色,把自己看成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批评,而是富有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学生就会改掉自身的缺点。

四、总结

了解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就能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骏.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时代教育,2009(04).

[2]杨朝晖.把握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增强班主任工作实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