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规划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规划案例分析

篇1

在《新嵊组合城市发展空间协调规划》中提出利用新嵊两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台地和新昌江两侧用地空间构筑新嵊组合城市的中心,而城北台地是新嵊城市群最重要的中心部分,为提升新嵊两县市的竞争能力,新昌县规划局于2011年4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新昌县城北台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范围在上一轮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容,规划用地面积从分区规划的17.94 km2扩大到19km2,规划控制范围约27 km2,做到了城北台地控规全覆盖。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分析研究后提供了两个规划方案,详见图:

二、案例处理经过: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解决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的衔接,它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和深化,同时也是城市地区编制详细规划的依据,并起着协调专项规划的作用。因此为使《新昌县城北台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在规划编制中,我强调社会各阶层多渠道、多层次参与规划的全过程。首先将规划在“县规划局网站”、“县规划公示展示中心”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地方进行规划公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充分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的观点意见;其次组织局内部的规划专业人员对方案进行充分讨论;第三,邀请本地及国内知名专家对规划方案做进一步探讨;第四,用会议的形式听取县委、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在经过上述四轮程序后,各层次的意见建议均已广泛收集,现将两个方案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和筛选后评析如下:

方案一:注重城市新区型多业态开发的设计理念。

优点:

1、合理布置台地功能分区。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呈现西窄东宽,整体狭长的结构形态,将基地核心片设置在面积较大,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东部片区,有利于增强与中心城区和嵊州的衔接交流。而台地西部地区用地狭窄,适宜安排分散布局的旅游酒店度假功能用地,因此该方案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2、顺应自然形态布置的路网,可减少对山体的填挖和生态的破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道路建设的可操作性,而且通过纵横交错的路网对各功能区块之间做了很好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各区块的交流和发展。

3、本方案在注重地块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对基地内大大小小的众多水塘和绿地进行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如利用螃蟹水库周边优美的自然景观,对该片区进行旅游开发,同时利用台地上各地块之间存在的高差,通过绿化的形式将地势上的缺点转变为优点,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开发有度的台地新城。

缺点:

1、通过对本方案的分析,认为缺乏对台地各村庄的统筹安排。整个台地分属七星、羽林两个街道,现有14个行政村,涉及自然村143个左右。由于村庄建设用地主要布局在相对平坦的山谷地带,且呈现分散布局的特点,因此如果对这些村庄不做好相应的政策处理,将对台地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2、缺乏人口规模预测,缺少人口吸引载体。本次规划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按照1万人/平方公里的标准计算也要超过10万人,而根据最新统计资料,整个新昌县域只有43.76万户籍人口,其中常住人口只有38.04万人,因而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必定需要一个吸引载体才能留住人群,所以需对这方面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3、目前台地上的开发项目较少,尤其是市政配套建设较少,台地东部区域交通联系主要依赖新大线,而新大线的建设已较为完善,通过该线路与中心城区的连接也较为便利,其周边地块的建设条件也相对较为成熟,因此建议对新大线西侧地块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其开发潜力。

本方案侧重于台地的城市开发,以螃蟹水库北侧区块为核心区块,从西至东依次打造生态度假片―休闲娱乐片―基地核心片―旅游服务片,形成东西向的生态发展轴和南北向的都市发展轴。同时本次台地路网在上一轮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规划形成四横四纵的主干道,并与新昌主城区和嵊州台地做好道路对接。

方案二:注重生态度假型主题性开发的设计理念。

优点:

1、本方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北台地作为一片特殊的城市发展用地,丘陵地形特征明显,内部山体较为平缓,且目前台地内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和植被保持较好,因此降低基地内地块的建设规模,保留大片水系绿地,有利于台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山体破坏。

2、方案布局顺应自然,地块开发注重台地本身特点,合理利用了台地的地形地貌和现状建设资源,如利用东部宽阔的地域面积,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影视文化主题公园,狭窄的西部片区则利用已建成的五星级雷迪森酒店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个高档的休闲度假区。

缺点:

1、路网密度较低,不利于各地块之间的沟通联系。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其中东西向直线距离超过1万米,南北向直线距离超过5千米,而在方案中只规划了二横四纵六条主干道,两条次干道,不便于各区块内人流的出行游玩,因此建议根据功能布局适当提高路网密度。

2、本方案中侧重于生态保护,景观特色突出,对土地的开发强度较低,尤其在土地集约利用规划方面,主要是影视主题公园、五星级酒店、度假休闲区等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但缺乏长期居住的用地安排,无法使台地人口进行集聚,不利于台地城市的形成。

本方案侧重于台地的生态保护,从西至东依次打造度假休闲区―未来世界区―生态保护区―影视主题公园―五星酒店配套区,形成四个中央水体景观和三条主要景观轴线,同时规划形成二横四纵的主干道,并与新昌主城区和嵊州台地做好道路对接。

根据以上评析,我认为方案一更适宜城北台地的发展,建议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深化完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1、城北台地作为我县今后重要的城市发展用地,需要明确其规划定位。根据总体规划对台地组团的发展定位和台地发展研究报告,城北台地定位为新昌中心城市的台地城市副中心。

2、本次规划范围较大,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控制范围达到了27平方公里,尤其在台地上市政设施缺乏的情况,需要合理安排各区块的建设时序,提出建设启动区,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3、进一步优化核心区空间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完善公共设施,将商业、旅游开发与绿化景观资源结合起来,提升全方位的生活环境质量和个体休闲运动的空间和设施。

4、保护台地风貌,保护和利用台地内现有的水系、绿化,创造风景宜人的台地风貌,通过改变单纯依靠车行交通的出行方式,规划便捷的梯道,引导行人的步行交通,并且大型城市梯道也能成为山地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5、方案中缺少对市政配套设施的表述。作为地块开发建设的先行条件,道路、水电等市政市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本方案中还缺少对各类市政管线线路走向、接口、利用方式的表述,因此需在方案完善过程中进一步补充相关规划资料。

6、由于城北台地规划用地过于狭长,东西向道路主要依靠环乡公路延伸段进行联系,结合我县道路实际情况及公众意见,为保障台地道路的安全性,在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设计坡度及与周边道路的衔接问题,主要是与嵊州城区和我县中心城区的道路接口问题。同时应通过人口预测做好台地与中心城区、台地与嵊州城区及台地内部的交通流量分析,并根据交通流量和实际地形情况合理布置台地路网,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7、新昌城北台地用地面积达27平方公里,台地要开放建设需要运用什么载体来带动台地建设,我认为利用城北台地在国内少有的台地风貌优势布局和吸引大专院校分校(分部)和老年养生疗养等功能区,究竟用什么载体尚须通过进一步规划论证调研后确定。

三、案例启示

1、当前,居住在城市的每一位市民,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关注城市尤其是所居住城市的规划,让规划见“阳光”,并参与到其中来,是体现政府意见和公众意愿的“阳关规划”的内涵。在规划编制中,强调社会各阶层多渠道、多层次参与规划的全过程,实现“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社会监督”的目标。城市规划是为城市长远和整体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推行公共参与、实施阳光规划,打破了以往规划是“封闭循环”、“自产自销”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参与程度,更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篇2

1.适合高年级的综合性课程区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区域性、战略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与此相关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政治、自然、文化等方面,其中还有许多技术与工程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课程强调综合性和区域思维,基本都安排在高年级学习。因为规划专业学生在低年级接触最多的是城市小范围的建筑和规划设计,因此,对于涉及研究大范围区域问题的课程一般安排在高年级开设。可以让学生从小范围的城市设计逐步过渡到大范围的区域研究,逐步学会宏观、综合、系统的区域思维方法。

2.难以进行真实的区域规划实践规划实践是城乡规划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所有空间规划设计专业教学的特色之一。由于区域规划研究的对象“区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要素繁多而且复杂,编制规划通常要一年甚至数年时间。而“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只有几十个教学时数,学校的教学实践经费又极为有限,学生实地实习时间也有限,所以“区域分析与规划”的课程实习,多数都只能在校内“假题真做”,进行专题性或概念性的实践教学。

二、案例教学在“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从“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需要出发,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更应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规划理论课基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更加直观明了。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代表性和典型性。国外的案例,如纽约大都市地区规划、大伦敦规划、巴黎城市地区规划、莫斯科城市地区规划等。国内的案例可选择多种类型,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案例,如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区域规划;中西部的规划案例,如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成渝经济特区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教师通过介绍案例,可以拓宽学生区域视野,加深学生对区域差异的认识。通过典型、真实案例分析,学生能对地区情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加深对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的理解,并对现实问题产生兴趣。案例剖析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桥梁,既可以深化扩展教学内容,又可以弥补教科书中的不足。

2.案例讨论区域规划的案例讨论适合规划理论部分,可以和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结合各地区区域发展实际情况,提出讨论主题,让学生预先阅读材料,充分准备。可用案例如大珠三角规划、广州市战略规划、三旧改造、厦深高铁对区域经济作用、某市创意产业园区评价等,选择其中之一,组织课堂讨论。案例讨论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案例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言,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这样,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案例讨论中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在讨论前要精心筛选案例、提出主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防止跑题。教师还应总结点评,理清有关的概念,阐述争论中有关的理论和知识,把握好案例讨论最后一个环节。

3.案例模拟实践“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只有几十个学时,限于本科生的教学时数与经济能力,基本上是采用“真题假做”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真题假做”是案例模拟化的教学方法,可选取学生熟悉的本地的市、县或镇,作为区域分析和规划的具体对象。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规划需要的相关资料。区域规划的“真题假做”要求学生多画图,从区位图开始,到现状图、空间结构图,最后画出总体规划图,用图说话,让学生经历整个规划流程。限于现状认识及资料的有限性,学生的规划方案只能是粗线条的和概念性的表现。通过实践,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结论

篇3

【关键词】西部地方院校;居住区规划设计;新疆农业大学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是城乡规划、建筑学、房地产等城建规划类相关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各类居住区内用地安排、住宅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及各类基础设施规划、竖向设计及综合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目的使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与综合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奠定专业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城镇住宅的需求不断增加,不仅体现在需求的“数量”上,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市场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人才具有现实的庞大需求,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对城建规划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而由于新疆自身的各类条件的限制,很难吸引到内地高水平大学的规划设计类人才,因此培养本土相关技术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这也对西部地方院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城乡规划专业实力雄厚的高校,如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已形成了完整、系统、成熟的教学体系,但对于西部地方院校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而言,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规划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发展尚不成熟,教学条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亟待改变。本文结合新疆农业大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对西部地方高校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适合西部地方院校实际的教学改革对策和建议。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新疆农业大学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成立于1952年,1995年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大学,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农、理、工、经、管、文、法等七大学科门类的一所多科性农业综合高等院校。随着地方市场对城建规划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十年来,新疆农业大学逐步开办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林规划、房地产开发管理等专业,其中居住区规划设计均作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新疆农业大学各相关专业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授课模式,其中理论课部分为52学时,采用板书或多媒体课件,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用地布局规划、建筑布局、交通规划、绿地规划、管线规划及综合经济技术等方面;实践课一般安排10学时左右,主要安排对农大周边古城花园、盛世家园等小区进行参观,在课堂对国内一些经典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效果不佳

首先,目前新疆农业大学虽然有不少专业均开设了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但总体来讲教学授课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助一些案例分析,这虽然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快速地系统了解相关理论和知识,但从学生生源结构来看,新疆农业大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新疆的广大农牧区,这些区域居住多以传统村落或牧民定居点为主,因此学生缺乏对现代城市居住区及小区的直观认识,会出现学生无所适从,不易理解的情况,而且对所学理论和知识无法应用,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2.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薄弱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一直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特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关键环节,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地方市场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多,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而目前包括新疆农业大学在内的不少西部地方院校因师资水平、资金、实习场地、实验条件等限制,该课程的教学以课堂理论教授为主,抽象概括的理论空洞乏味,缺乏感染力。虽然辅助一些案例分析,但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学生无法对相关理论和知识透彻理解,灵活应用,致使学生在实践中比较盲从,由此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缺少主动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目前新疆农业大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安排了一定的课程实验环节,但分配的课时数太少,仅有10课时左右,以小区参观和分析为主,并没有安排学生亲自动手设计的实训环节,也没有编写专门的实验指导书、设计任务书等系统的配套材料,以及建立实习基地,安排毕业专业实习等,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讲授———实习实训相结合的综合教学体系。

3.地方特色教学案例匮乏

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性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是重要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目前新疆农业大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安排了一定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但相关案例多是选取一些课本上、网络上的优秀或者经典案例,这对学生通过案例理解相关理论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案例与学生所熟悉区域的居住区状况差别较大,使学生觉得很遥远,很难与实际的例子联系起来。新疆位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冷夏热的温度特性和全年较干旱的湿度特性,因此居住区在规划设计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例如与东部地区不同的建筑采光要求,建筑防寒、防风沙要求,绿化植被的耐旱耐寒要求等,同时新疆在民族、文化等方面也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例如建筑使用功能、外立面等需反映当地特色风貌,而教材和网上很多案例多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居住区的经典案例,无法反映不同地区在气候、人文方面的特殊性和特色性,因此收集和创建新疆地方特色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库对相关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新疆农业大学各相关专业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考核目前主要是通过平时表现与期末笔试考试或者期末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对于笔试考试学生常采用死记硬背甚至抄袭来应付,课程论文复制撰写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原始的单一考核方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更重要的是,对于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规划设计类课程来讲,这种考核模式不能有效引导学生重视和提高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削弱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教学虚拟化,与社会和市场脱离新疆农业大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些案例,以及课程实验中所给的分析任务大多是理论化、虚拟化的,与新疆现实和地方联系不紧密,学生无法到真实环境中去体会,没有体验设计过程,也无法掌握实践设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实践教学环节一定程度上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没有与社会和市场的真实规划设计需求相结合。同时,学校尚未与当地规划设计企业建立联系,教学呈现虚拟化,与社会实际和地方市场需要严重脱离。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要改变教师带学生、课堂理论灌输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案例教学和问题驱动式教学,加强课堂交流互动;开展实地调研,现场教学,提高学生感知和认知,选取学校周边的典型居住小区,积极开展现场教学与讲解;广泛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制作微课视频,活跃课堂气氛;依托校园局域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创建网络第二课堂,采用翻转课程模式,促进学生课堂与课后学习相结合,通过创兴和丰富现行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2.突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在丰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课时数从目前的10课时提高为3周,即在夏季学期安排专门的课程设计,期间安排2天的认知实习,选取乌鲁木齐市不同类型的典型居住小区,包括多层小区、高层小区、别墅式小区、民族特色小区、老城区传统小区、山地坡地小区等,安排专车由老师带队,与学生一起进行现场调研踏勘,并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等,使学生对现实情况和居民需求有足够的认知;依据地方特点,编制完善专业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和设计任务书发放给学生,由2~3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2周的方案设计与修改,期间聘请社会专业规划设计人员进行设计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最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邀请规划公司专业设计人员参与评图和答辩。

3.创建地方特色案例库,完善地方特色课程资源

案例资源是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在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基础上,依托新疆真实的规划设计项目,搜集反映地方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地域民族及文化特色的不同类型的案例,创建新疆特色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案例库;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新疆地域特色,收集图片、影像、视频等其他重要的教学素材,完善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资源。

4.完善考核方式,建立多层次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课程单一考核方式,增加考核的方式与种类,包括平时考勤、调研情况、理论试卷、课程设计图纸等内容,设计图纸的评判采用公开展示评图、作业展评与答辩等模式,在学院醒目位置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将学生设计图纸张贴展示,进行师生自评、互评和共评,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设计成果具有更公平、更公正、更公开的特点;此外,聘请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对学生的设计成果以实际工作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建议,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设计成果与实际工程的差距,并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际工作中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工作流程及感受。

5.增强院校、校企合作,打造开放式多层次学习交流平台

改变现有的教学虚拟化、闭门造车的现状,与兄弟院校、校外规划设计企业,例如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佳联建筑规划设计院等疆内著名的规划设计机构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互动,互相参观、学习,吸取优点,共同进步;同时与规划设计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实习等搭建平台;学校与企业合作在学院设立联合工作室,使其成为开放办学的一个平台,学生以个体和团队形式参与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强化实践教学与实际项目的结合;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区内外各类规划设计竞赛,重视对学生个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丽娟,苏阳.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6):36-37.

[2]杨光杰.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规划师,2011,(10):111-114.

[3]赵丽艳,汪殿蓓,李国元.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214-215.

篇4

[关键词]CDIO 城乡规划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56-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学科的作用日益突显,“规划”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起到了前瞻性的作用,全国各地每年都编制大量的规划方案,有多少能够得到实施?实施效果如何?多少方案促进了城乡建设?有多少阻碍了城乡发展?有多少毁坏了历史的遗迹?有多少打破了生态平衡?此类问题逐渐呈现在广大城乡规划工作者的面前。这些问题同样引发了对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模式的思考。城乡规划专业是集理论、技术和实践于一体的学科,涵盖城乡发展的各个领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担负了创造历史、承载历史、继承传统、弘扬文化等多重使命,原有填鸭式和纸上谈兵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引入将有助于创建有特色的城乡规划专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CDIO模式概述

CDIO是一组英文缩写,是针对有实践需求的工程类学科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实施措施和检测标准(C-Conceive,D-Design,I-Implement,O-Operate,构思、设计、实施、运作),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瑞典皇家技术学院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以MIT为首的几十所大学采用了该种教育模式并获得一定的成功。CDIO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工程和实践融为一体,以产品设计从研发到生产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以主动的方式学习工程类学科。CDIO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欧美多年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措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

二、基于CDIO模式的特色专业建设

(一)专业建设现状

1.逐步更新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

从2005年至今,逐年对培养计划进行完善,已将生态学基本理论作为专业必修课程融入培养计划,修改了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取消了部分重复课程。

2.已经初步形成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北航北海学院可利用的各种专业实验室面积1891 平方米,全校设备总价值295.92万元,能基本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的需求。

3.已将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开设建筑师实务、规划实务等课程,且聘请一级注册建筑师和注册规划师授课,引导学生参加资格考试的培训,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讲座。

(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确立以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完善专业培养计划,采用CDIO的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引入生态学专业基础课程,制订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既掌握生态学理论,又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新型规划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

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考核和评估体系,以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为主线确定课程设置,同时融入生态学基础课程,组织多种实践实习课程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完善生态课程体系和老村庄调查与研究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3.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按照300-350个在校生的规模完善设计室和实验室建设,到2015年实现学院专业实验室面积2500平方米,全校设备价值350万元;实现实践基地数量:20个。这些实习基地包括甲级设计单位、国内外设计公司、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推进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和情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特色专业建设成果

本专业于200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开设,同年开始招生。专业自开设之初就开设了生态学原理、普通生态学等生态学课程,目前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规划生态学、建筑生态学两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编写了两本专业教材,并已经列入培养计划,且正在执行。这两门课程所有的自编教材已经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计划项目》。精简了重复的专业基础课程,创建了造型基础课课程体系,2012年根据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目录增加了老村庄调查等课程,结合毕业设计进行老村庄系列调研工作。申报创建特色专业后,完善了规划生态学、建筑生态学两门特色课程教学。新建老村庄规划调研和实践的系列课程体系,组织完成编著《老村庄历史与文化》《老村庄调查与研究》专业基础课教材,《老村庄的规划布局》专业课教材等。

1.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的制订

依照教育部和国家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规定,结合广西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制订有特色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发挥生态学专业特色,深化跨学科、专业培养学生的理念,进行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动手职业能力、适应性强、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

2.CDIO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为创办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我院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建设重点放在形成几个板块的课程体系上。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程群、规划生态基础课程群、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群、老村庄调研与实践课程群,这些课程都是设计表达、设计工程和设计理论的综合体现。课程体系设置见表1。

(1)专业基础课程介绍――以造型基础为例

造型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对于建筑、规划、园林等工科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基础造型能力是关键。因此针对学科特点对原有的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进行精简改革,创立造型基础课程,融入素描、速写、平面构成、图形设计、色彩原理、色彩写生等课程的内容,通过5年的试行,证明其适合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等非美术专业的零绘画基础的学生使用;同时编写了针对性较强的配套教材《造型基础――形态篇》和《造型基础――色彩篇》,被列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向全国同类院校和专业进行推广。创建了合理的评分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标准化评分体系,学生作业及教学成果展览等),建立相对统一、完整的教学课件,并将课后作业展览融入教学计划,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一个因素。

(2)生态规划课程介绍――以规划生态学为例

经过6年的实践和探索,生态规划课程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果,规划生态学课程建设效果最为显著。主要成果如下:

A.引入生态规划课程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有所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比较认可,对教学整体评价很高。

B.课程设置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和自主科研能力,具有生态规划知识的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能够达到90%,有部分学生因为有了生态学基础被香港和国外院校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C.生态类课程自成体系后,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继续学习和深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已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交流访问和学习。

D.课程特色同时提升了本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影响力。课程组的教师从事城乡规划项目编制或评审工作增多,在区域业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3)老村庄调研课程介绍――以老村庄历史文化保护为例

中国传统村落(也叫传统村落或老村庄)是农耕文明的精髓、中华文化和民族历史的体现,虽经历久远的年代,但至今仍然留存和发展着;其村落选址、村落空间格局、建筑环境、建筑风貌都未有过大的改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是人类的自然遗产,是活化石,是生态的博物馆。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势在必行,老村庄调研课程体系的创建,意在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继承中华传统,挖掘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在开设老村庄历史文化、老村庄调查与研究、老村庄规划布局等课程后,为了更好地实施老村庄调研课程体系,学院将专业认知实践课和毕业设计统一命题为“老村庄系列专题”。

(4)其他实践课程介绍

结合独立院校学校和工科设计类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60.6%的课程均设有课程设计的实践课来配合理论教学,分学期安排实践类型的课程,使专业实践性课程共占总学分15.28%,除通过多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实习、项目和竞赛等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称:北海市“老街”的保护性规划,项目编号:CX201307),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竞赛等,确保学生更多地接受到动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使毕业生能掌握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具有能参加小城镇规划、交通和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设计等专业规划工作的基本能力。

3.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服务社会、服务地区”为己任,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技术+技能型”的培养规格为准则,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注重校企合作基础,创建无缝对接的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规范管理,责任到人,改革管理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场所,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践类型的课程注重课程体系各课程内容之间的协调与统一,理论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践课大纲、实践教学进度表、考试大纲、考试评分标准等教学文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规范统一,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即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指定专人负责,由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全面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建设。注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结合,训练、讲解与展开讨论结合,为增加直观感受,拓展知识视野,将课后进行的作业展览写入教学大纲,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也弥补了精简课时情况下大容量教学内容的要求。规范的过程管理和责任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保证了高质量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校外实践合作单位包括:北海市城乡规划院、摩德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

(四)目标完成情况

三、结语和展望

依照教育部和国家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规定,结合广西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制订和完善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开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核心、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跨学科整合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强化生态学课程,加强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注重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方案设计;课外联合企业和设计院提供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社会责任及专业素质。

今后将在发挥生态学专业特色,深化跨学科、专业培养学生的理念的基础上,完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结合CDIO理论,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动手能力、适应性强、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再通过3-5年的学科建设,形成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并建成系列校级和区级精品课程,也为以后广西区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请打下基础。最终实现以生态学为背景的跨专业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董杰,马曙晓.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城市规划专业改革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2(35):264-265.

[2] 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0).

[3] 庞然,吴彪.基于CDIO培养模式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改革与探索[J].林区教学,2013(10):88-89.

[4] 孙明,刘维彬,王玉芬.融入CDIO理念的高校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森林工程,2012(5):113-117.

[5] 孙明,闫建新,朱天宇.基于CDIO模式的城乡规划学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探索[J].山西建筑,2013(35):251-253.

[6] 夏宏嘉,李冬梅,张卓.基于CDIO模式的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2(5):270-271.

[7] 于学斗.CDIO理念在高校实验室规划管理及实验教学中的借鉴和探索[J].电脑学习,2010(2):55,56,62.

[8] 张洪祥.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1,23,20.

篇5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 教学方法 精品课程 衔接 拓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38-03

一、引言

城市总体规划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法定规划中居于核心层面的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整体集成和综合检验的地位。由于能够将多门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因此内蒙古工业大学教研组申请《城市总体规划》为精品课程。获批后以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内蒙古工业大学通过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将区域规划、城市经济运行、行政管理等相关知识融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构架,实现该课程与前置和后续课程的有效衔接,广泛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与特征

(一)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设立于2002年,现行教学体系建立在建筑学大平台之上,课程设置采取2+3的培养模式。城市规划专业一、二年级专业课程设置与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接近,进入三年级之后逐渐开设城市规划专业课程,形成以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史等理论课和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其中,城市总体规划开设于第七学期,共108学时,采取真题真作和真题假作的方式,完成一个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学生通过现场调研、基础资料搜集整理、分析预测、方案设计、图文表达、方案汇报等学习过程,将前期有关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应用于规划实践,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综合知识进行方案设计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如表1所示,城市规划理论课程开设时间与教学内容均与规划设计课程相配合,注重与规划设计课程的前期调研环节、基础资料整理分析、规划预测等内容的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的前置课程有:城市规划初步、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地理学等,分别开设于1~3年级;与总体规划课程同时开设于第七学期的课程有:城市经济学、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等;后续课程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师业务实践和毕业设计等。

(二)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1.系统性

城市规划课程设置采取“2+3”的培养模式,前两年的课程设置与建筑学专业基本相同,从第五学期开始开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史等城市规划专业理论基础课,为后续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奠定先期理论学习基础;第六学期开始开设规划设计课程,转入城市规划设计学习阶段。这种从“建筑初步”、“城市规划初步”到“建筑设计”再到“规划设计”的课程设置方式,遵循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规律,系统性较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建筑学专业训练后,具有一定的空间把握和形体塑造能力。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居住小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间穿插城市设计及景观设计内容,课程设置也是由简及繁的渐进式、系统性教育方式。

2.综合性

内蒙古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是基于其建筑学院学科特征和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特点而产生的具有专业禀赋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建筑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知识。

按照这个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较强,毕业生可从事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建筑咨询等工作,就业面较为宽泛。

3.实践性

城乡规划学科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城乡规划教育也是围绕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核心,学科基础课和实践教学为辅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包括总体规划在内的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程题目的选择、教学过程安排和作业成果制作,均模拟实际项目运行过程,让学生尽早在实战中融汇专业知识,增长实践技能。

三、总体规划教学方法探索

(一)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与其他学科基础课高度关联,所学相关内容易于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中得到综合应用,改善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影响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选择合适题目 “真题真作”或“真题假作”,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性、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参加专题研究,将学习成果作为实践项目的组成部分,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服务的有效衔接。

真题性题目选择,能够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科研活动有机结合,依托实践项目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解决相关理论课程相互独立、缺乏实践支撑的问题,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真实的训练,运用多学科相关知识解决城市问题提高了对城市综合性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到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和专业知识领域的拓展。

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扩大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大胆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开放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建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多项交流的教学平台。

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中,突出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发现问题,养成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题研究,主动查找文献、解析案例、探索解决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全面锻炼学生的调查、分析、研究、规划和表达能力。

将教学成果作为实践项目成果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参加实践项目,成为实践项目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从现场踏勘、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现状分析、方案设计、成果汇报等各环节均由学生作为主要完成者,全面锻炼学生的基础调研、方案设计、组织协调和图文表达能力。实践环节的参与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专业特征的认知程度,加深了对城市的理解和对城乡规划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交通、等许多领域,综合性较强。与此相适应,目前开设的其他学科类课程有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作为总体规划课程学习的辅助。课程开设时间与教学内容均与规划设计课程相配合,注重与规划设计课程的前期调研环节、基础资料整理分析、规划预测等内容的关联衔接。

通过《城市地理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宏观区域分析能力,为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提供区域和城镇体系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注重城市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城市规划分析预测方法的讲授。通过《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等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总体规划中城市市政方面的知识,并为总规课程的学习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的衔接与拓展,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社会现象和城市问题,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业调研》中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及方法,并与《社会综合实践调查研究》等实践环节相配合,让学生了解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人口、城市化、经济分析预测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

(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难以应对信息化时代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冲击,城市规划教学中的理论课程讲授需要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已有理论成果,关注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现象,不断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本次精品课程建设中,为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内蒙古工业大学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以及改革。

第一,引入实践案例的教学方式方法。以经典案例评析为依托,讲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编制程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直观、便于理解的实际案例分析深化理论知识学习。

第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便捷化,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传统讲授式的课堂方式很难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多样化的需求,教师需及时改革教学模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直观地通过图片、视频介绍规划案例。

第三,课堂中引用并推荐恰当的阅读书目和资料也是增强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设置热点问题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资料查阅和问题分析,以课堂分组讨论或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地理背景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扩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逻辑分析能力,不同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对城市要素的分析成为学生完善规划设计构思的基础。

第四,开展专题研究教学。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需求,增加有关区域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分析预测、环境生态保护建设等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城镇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分析手段和方法。

(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多重目标模式和多重行为主体利益关系的协调,一个合格的规划师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的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持续的规划创新能力,因此城市规划教育中应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总体规划教学中,通过现状调查、现场踏勘、资料分析、方案讨论、成果制作等途径,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性较强,教学中将多学科知识贯穿其中,引导学生熟悉现状、认真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构思和多方案比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知识获取能力。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迅速吸收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冲破传统物质空间形态规划的束缚,从城乡的空间布局、经济功能、生态环境、社区结构、文化氛围、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其次,应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一个好的规划一定是设计团队集体创作的成果,创作过程中经常要协调各种关系,因此协调沟通能力成为规划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中,应通过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再次,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总体规划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现状调查、初步方案构思和最后方案都要求学生汇报,汇报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准确、熟练地表达出规划意图。由于总规编制中的文本和说明书撰写要求较高,这也锻炼了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而草图和最终成果制作,也锻炼了学生的图文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结语

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整体集成和综合检验的地位。借助城市总体规划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将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经济类课程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现更好的衔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产、学、研、用相结合,增强城市规划的专业特色。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光杰.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规划师,2011,10(27):111-114.

[2] 顾凤霞.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59-62.

[3] 秦小东,杨娜.工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社会经济类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1(2):51-53.

篇6

关键词:城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贷款评估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6-0033-03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为抵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央政府的投资力度带动了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推出了一系列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根据行业划分,主要以财政资金为还款来源的城建项目贷款大幅度增加,该类贷款项目自身无收益或收益有限,无法覆盖项目贷款期内本息,需要地方财政资金作为主要偿债资金来源。下面以V市某城市道路项目作为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城建项目贷款的分析方法。

一、项目的发起

V市位于我国中部,多条高速公路通过该市,正在逐步成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之一。而目前连接高速公路的城市道路已不适应运输吞吐量要求,本次借款人城建的某城市道路项目主要为城市主干道的扩建工程,对改善V市交通状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项目贷款借款人某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并隶属于市建委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V市唯一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要职能包括受市政府委托,作为政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举债主体,负责筹措、管理和使用城市建设资金,实行对城市基础设施、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有偿投入,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等。借款人经营以政府拨付的土地资源为主、财政拨款为辅,主要以土地、房地产开发收益获得项目建设与偿债资金。

二、案例分析

(一)借款人财务资金平衡分析

借款人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历年来均未编制企业财务报表,仅编制了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其主要以土地出让收入及财政拨款作为资金来源,并实现城市建设资金的收支平衡。根据借款人近三年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反映的情况看,借款人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基建拨款、注册资本和以政府划拨借款人的土地使用权为主的资本公积。资金占用主要为基本建设支出(主要为在建工程)和预付工程款。而在借款人已实施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中,中央及省级财政拨款占4%,地方财政拨款占29%,单位拨款占11%,银行借款占56%。

(二)审批环节分析

本项目系V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在原有道路上的改扩建工程,属地方政府核准项目范畴。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向发展改革等项目核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项目核准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本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手续,并已经政府有权部门核准。根据已批复的建设用地预审意见,本项目用地中含有农用地(其中一半为耕地),借款人尚需经有权部门审批取得正式的建设用地许可证。

(三)城建体制分析

借款人是V市唯一的投融资平台,V市市级财政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及城建负债偿还全部由借款人负责实施。根据V市城市建设资金归集管理办法(试行),城建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控制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收入、城市资产经营所得收入、按政策规定应征收的税费、按市场机制经营城市公用事业设施的收入、上级拨款和贷款等八项。城建资金使用范围主要为城市道路、防洪、生活污水处理、城市公园、绿化、环卫、城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以及城市建设负债的清偿。同时,V市上地储备中心仅负责土地的挂牌交易及办理相应手续,土地收储工作主要由借款人负责。

总体来看,V市城建体制结构清晰、单一,借款人承担了全部的政府投融资职能并具有实质性的土地收储职能,但因为其政府背景,在公司体制和项目运作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四)V市地方财政收支情况和偿债能力分析

V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某小型城市,经济总量较少,2009年度,某行V市偿债能力综合评价级别为GR5级。总体来看,近三年V市本级财政存在“税收少、调拨多”的收入结构问题。2008年,V市本级财政税收收入仅占可用财力的1/5左右,而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占当年可用财力的50%以上。具体收入科目中,税收、非税收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基金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调拨收入占比较大,主要是中央和省级财政根据每年拨补政策下拨地方财政的收入,根据每年拨补政策不同,该项收入变化较大。V市本级财政支出主要以经常性支出为主,即所谓的“吃饭财政”,尽管近几年随着整体财力的增强,建设性支出逐年增加,但总体占比较低。

针对上述情况,评估选择由地方财政对其本级财政收支进行预测,而评估在对地方财政预测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其提供的负债余额和新增负债情况、贷款期内投融资计划情况,编制项目贷款期内的资金平衡表,对地方财政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并大致估算出地方财政城建资金的承债空间。同时,目前借款人尚有储备土地若干亩,其未来的出让收入可以作为本项目的偿债来源,待办妥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后,还可办理抵押担保。

三、结论和启示

(一)风险揭示和防控措施

本项目借款人系地方政府的国有独资企业,在职能定位、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目前,本项目自筹资金尚未到位,而其项目资本金及偿债资金均来源于市本级财政资金,但V市近期将要实施的建设项目较多,所需财政资金投资额较大,根据V市财政预测,在预测期2009-2018年间本项目贷款期内V市本级财政综合偿债能力尚可,个别年份存在一定偿债资金缺口,如V市政府不能合理控制投融资总额,V市财政将面临较大的出资与偿债压力,鉴于存在以上风险因素,评估可以设定落实项目合法、有效、完整的建设审批手续,自筹资金与贷款同比例先期到位使用,办理合法、有效、足值的土地抵押以及将本项目建设资金及约定的分年还款计划纳入今后V市年度财政预算等风险防控措施。

(二)评估启示

通过评估V市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有以下几点启示:

1 面对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评估人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城建项目投资额较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城市重点项目,也充分体现了当届政府的业绩。因此,地

方政府高度重视与金融机构的“政银合作”。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应客观评价地方政府财政的整体实力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避免盲目上项目而忽视自身财力的形象工程;另一方面,对于全力配合的地方财政部门,尤其是相对落后和经济实力略差的地方财政部门所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不能因为是财政提供就不加分析的全篇使用,应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近年财政收支、地方城建体制等情况客观谨慎使用统计和预测数据。

2 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环节不容忽视

2004年投融资体制改革后,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环节有所加强。根据分类,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首先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根据项目论证情况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直接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向发展改革等项目核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依据项目核准文件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和正式用地手续。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首先向发展改革等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分别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和环评审批手续。

评估过程中,应严格审核项目审批手续的合法、合规和完备性。第一,注意核实项目的审批权限,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需经国务院批准,永久性用海面积超过50公顷应报国家海洋局办理海域使用证,占用林地面积超过70公顷需经国家林业局审批,任何基本农田的占用均需国土资源部审批等审批权限一定做到心中有数。第二,确保审批手续的完备性。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批复是项目立项审核的前提条件,但用地预审批复并非土地批复,办理了相关土地征用和转用手续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后才完成了完整的土地审批手续等。

3 审慎选择地方财政偿债能力分析方法

目前,根据地方政府配合和数据资料提供情况,关于地方财政偿债能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全口径预测并定量分析财政偿债能力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数据资料齐全,地方政府全力配合的项目。一般情况下,地方财政等部门会根据评估要求提供近三年市地方本级财政收支决算总表、市本级负债明细表、贷款期投资计划表、可用财力预测表、建设性和城建资金来源预测表以及城建支出结构占比等基础数据,评估据此编制完整的资金平衡表并测算财政资金覆盖率。(2)地方财政承债空间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数据资料不齐全,只有部分预测数据的情况。从目前城建项目贷款评估看,使用该方法的评估案例较多。由于财政提供的数据有限,评估可以选取近三年的平均增长率或地方政府提供的预测增长率作为预测参数,并在满足“增长率递减”的谨慎性原则和收支基本平衡原则的基础上对贷款期内地方财政收支进行预测。同时,编制贷款期内的资金平衡表,倒推出地方财政当年的最大承债空间。(3)定性分析方法。由于地方财政不提供任何预测数据,评估无法对其未来偿债能力进行任何定量分析,只能根据存量数据,对地方财政近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同时,进行地方财政偿债能力分析应结合三方面的情况,一是与地方财政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二是掌握政府控制下所有融资平台的情况;三是银行自身的经验积累。在具体评估中,评估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评估,做到客观、谨慎,尽量避免“无依据、无说法”的代替财政进行预测的情况。

4 关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项目贷款的第一、二还款来源

篇7

关键词:南昌;控规;城市设计运作

现代城市设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其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伴随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管理者已意识到控规在城市空间塑造、建筑形态控制等方面的不足,纷纷利用城市设计来辅助城市管理,各地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例如重庆市规划局将城市设计的部分成果明确地纳入到法定的控规编制中[1],深圳市于1998年通过《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将城市设计融入法定图则[2]等。

本文重点对融入南昌市中央商务区控规的城市设计运作进行分析,结合实施的案例,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1 融入控规的城市设计运作特点

2001年,南昌市启动跨江发展,构建红谷滩新城,至2011年新城已成雏形。2001年至2003年期间,红谷滩新城基本实现了控规的全覆盖,上述控规有效地指导了新城的初期开发。伴随城市建设开发的快速变化,地方政府企业化[3]、开发行为复杂化、规划管理法制化,原有控规已难以适应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需要,控规指标的调整频繁,在2009年住建部开展的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检查中,红谷滩新城中土地出让前控规指标调整比例较大,这也是国内控规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普遍困境,总体来说,我国现行控规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控规编制组织粗放,缺乏统一的技术、管理平台;二是与总规相脱节,偏重于地块控制;三是控规指标拟定的上位依据不足;四是不分地区差异,雷同化、无差别的控制模式;五是控规调整导致控制总量的不断突破[4]。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目前控规的法律地位空前提升,“控规成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最直接的法律依据,是国有土地出让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定前置条件”[5]。为适应新的形势,减少对控规的调整,南昌市规划管理机构在控规的基础上,先后委托编制了多项城市设计,例如金融大街城市设计、红角洲沿赣江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前湖卧龙山景区城市设计等等,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多项城市设计根据区域特点,其编制的内容仍希望突破控规指标的界限,是否可以批准?如何批准均使管理部门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使此类城市设计具备合法性,最终管理部门还是执行对控规的调整程序。

为此,规划管理部门意识到在控规编制时应同步进行城市设计,这样控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借鉴深圳市的做法,2009年规划管理部门将城市设计融入到南昌市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控规编制中。

1.1城市设计融入控规后在程序上更具有操作性

南昌市中央商务区控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本和图则,第二部分为规划研究报告(技术文件),在规划研究报告中含有专门的城市设计图则。上述两部分文件编制完成后报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

规划管理部门在出具土地规划设计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明确了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也明确了须满足城市设计的要求。这样城市设计有效进入了“一书两证”为核心的规划管理体系,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1.2城市设计融入控规后在技术上有效地完善控规

控规中地块的主要指标一般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这些控制指标往往只是简单的确定的数值。容积率的限定,只控制了建筑的总量,建筑密度的限定,只控制了建筑在二位平面上的最大数值。显然,上述数值对建筑设计在二维平面及高度上的控制是不够严格的,在此基础上将会导致变动范围非常大的建筑形态,这对城市的整体形态控制十分不利。

城市设计主要研究的城市空间形态等方面内容,同步编制的城市设计在技术上可以对重要节点进行城市空间研究,对一些区域的建筑高度、建筑形态均进一步强化,在技术上形成对控规的完善。

1.3城市设计融入控规后在机制上形成对控规的反馈

随着时间、外部环境、城市发展方向等因素变化,控规的指标体系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变,对控规中地块指标体系的调整可以从城市设计着手,首先对城市设计进行新的研究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有必要的地区可以科学地调整地块的指标体系,不仅仅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方面,甚至在建筑高度、建筑立面风格、交通体系等方面均做好基础研究。

显然融入控规的城市设计起到了先期作用,也为控规中地块指标的调整提供了参考,形成了对控规的反馈。

2 案例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中央商务区控规编制后,城市设计成为了项目建筑设计的前置条件,在实践中有效地指导了重点地区的城市空间构建和建筑形态塑造,下面就总部基地一期项目进行简要分析。

2.1总部基地一期案例

总部基地一期在控规中由两个地块构成,用地北侧临红谷五路,东侧临碟子湖大道,西侧临卫东大道,地块之间为规划二路(图1)。在地块出让时,分成了六个小地块,每个地块用地面积约10亩左右。出让时在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了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指标等,也明确了须符合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的要求。在程序上已经将城市设计纳入了规划要求,城市设计具备了法律依据。

篇8

Abstract: Preliminary consultation such as feasibility study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fe cycle of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bilities and main duties that preliminary consulting engineers should have, this paper tentatively proposes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easibility study consultation.

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质量;能力

Key words: feasibility study;quality;ability

中图分类号:TV2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094-03

0 引言

自《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以后,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咨询工作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可行性研究既是项目生命周期第一阶段的必备工作,也是后续阶段的重要依据,其优劣水平从微观层面来讲直接影响着项目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影响着项目实施的结果;从宏观层面来讲,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作为一名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咨询工程师,应该严肃思考如何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如何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将对前期咨询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在可研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职责以及如何提高可研质量进行探讨。

1 前期咨询需具备的能力分析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核心部分包括项目投资必要性、市场需求分析、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条件与选址分析、技术方案分析、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效益评价、国民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环保与节能、企业组织和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安排、项目风险等。根据国家原计委的规定,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和地区规划、行业规划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作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为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提供可靠的依据。

咨询工程师肩负项目咨询的组织协调和咨询过程的质量控制,应当兼备宏观视野和微观能力,兼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图1)

1.1 宏观能力 项目的建设处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受控于社会总需求、总供给,受控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规划。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社会、经济、技术,国际、国内,生产、经营、管理等多重因素迭加的产物。作为咨询工程师,要有意识地去充分研究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行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中长期规划、远期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对社会的总产量、总需求和大的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1.2 微观能力 根据PMBOK的定义,项目是为了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因为项目的独特性,从事某一具体咨询项目的工程师必须针对特定项目了解项目背景和建设意图,识别并理解项目干系人,在此基础上调动知识储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成果。

1.3 专业能力 前期咨询事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财务和法律等多学科。一名合格的咨询工程师不但需要承担其中某一部分专业研究工作,还需要整合和归集各专业咨询成果,并进行融会贯通有机组合。因此,咨询工程师应重点掌握某一门或数门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其它相关专业知识。

1.4 综合能力 工程咨询是以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和转换多学科知识、工程实践经验、现代科学和管理方法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和组织实施的过程。它既要求咨询工程师有较高的多学科的综合理论水平、表达能力、文字功底、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要具备将其综合并运用的能力。

2 咨询工程师工作职责分析

咨询工程师职责涉及诸多方面并贯穿可研工作的全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如表1所示。

3 咨询工程师提高可研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一方面,咨询工程师应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建立自己的知识积累库,搜集规范的报告模板、专业的分析工具、基本的行业数据等。此外,咨询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而现代的文盲是停止学习与更新的人,咨询工程师应时刻保持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多参与行业交流和培训,引进先进方法。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咨询工作中,针对不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高可研工作的咨询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采取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事后审核相结合是比较有效的控制策略,如表2所示。

3.1 事前准备:项目咨询服务计划 项目咨询服务计划是是可研咨询小组行动的指南。咨询计划应包括拟建项目的背景、投资目标、项目干系人利益诉求等,并对拟组建的项目咨询团队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市场、工艺、总图、技术经济等主导专业的人选,确定咨询过程中需要开展的活动及时间节点。根据拟建项目所属行业,拟定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并进行各专业的分工。

不同类型的可行性研究其侧重点也不相同,咨询工程师应根据项目的特性来制定咨询计划。对于政府投资项目来说,重点评价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出供决策参考的报告,相对于财务分析来说国民经济评价更重要。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计划。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要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对于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而企业投资项目其侧重点在于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技术方案的选择、技术装备水平、经济效益分析等。

3.2 事中控制:资料搜集和现场考察 咨询工程师在带领项目小组去现场收资前,应编好所需资料清单,依据项目的复杂程度,提前五到七天或更长时间,将所需资料清单发送给建设单位,让项目业主有充足的时间尽可能将资料准备妥当。

以工程项目为例,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满足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

①获得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文件;

②已获取《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等行政许可文书;

③1:500或1:1000地形图,并进行了土地勘察定界;

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⑤关于周边市政配套条件的图纸或文件,并已完成相关排摸确认工作;

⑥关于重大技术难点的科研或实验成果。

此外,如果是政府投资项目,咨询工程师还需要清楚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相关配套手续办理中的前置条件和后续步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规定,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首先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图2政府投资项目可研报告的前后程序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根据项目论证情况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如图2所示。

3.3 事后审核:专业整合和专家评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专业进行,各专业人员按照咨询计划中各自分担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将报告交项目咨询师汇总。咨询工程师需对稿件进行细致的整合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整体风险分析,最终使可研报告相互衔接,逻辑一致、风格统一。最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但不限定于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使用安排、经营情况预测、成本费用估算、利润预测以及折旧和摊销计算、项目清偿能力分析、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等,以供项目业主及投资各方决策时参考。初稿完成后,应邀请和项目类型对应的有关专家对报告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细化修改报告。

4 案例分析——创新与思考

创新与思考永远是前期咨询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某开发园区1号地块的前期咨询中,笔者所在的咨询团队通过思考,建议投资方将实习酒店的设想改为建造酒店管理学院,从而解决了用地规划C6/C3(教育科学设计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上与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等用地)不一致的问题。

此外,在网球场的建设中,原定地下方案层高较高,造价高,初始投资额大,造成年运营费用高于年收益的后果。通过对方案进行比选和分析,最终确定改为地上建造造型新颖的场馆以保持景观的统一,解决了原有方案外部性效益与费用承担不匹配的问题。

5 小结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由浅到深、由粗到细、前后联接、反复优化的一个研究过程,是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成果文件是项目业主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申请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等融资活动的依据,是编制设计任务书、进行初步设计并进行投资控制的依据,是项目业主进行招投标、签定有关采购合同的依据。

因此,咨询工程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咨询水平和综合素质,为项目前期决策编制内容真实、预测准确、论证严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Achkire Y, Preumont A. Flutter control of cable-stayed bridges [C]// Proc.2nd Eacwe. Genova, Italy, 1997.

[2]Miyata T, Yamada H, Dung N, et al. Proposed measures for flutter control inlong span beidges[C]//Proc.15th Congress IABSE.Copenhagen, Denmark, 1996.

[3]ANSI/PMI 99-001-2004.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 Guide)[C]//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USA, 2004.

[4]咨询工程师教育丛书编写组.建设项目咨询工程师实务知识手册[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管理委员会.项目 组织和管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6]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 中学生 地理书面表达能力 问题 成因 对策

地理书面表达是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是考查和反映学生地理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地理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从中学生地理学科书面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学生地理学科书面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下面通过一则课堂实践案例分析说明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存在的不足。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4《城乡规划》(湘教版)相配套的作业本中有这么一则读图类填空形式的非选择题:下图所示城市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请从城市合理建设的角度考虑,在①、②、③、④四地中:

附图:

某学生书面表达:自来水厂应建在 ① ,理由是在河流上端,净化城市用水。化工厂应建在 ③ ,理由是排放废水不影响城市用水。疗养院应建在 ④ ,理由是效区环境好,噪声小,地域空旷。商业中心应建在 ② ,理由是城市中心,便于交易。

参考书面表达:答:自来水厂应建在 ① ,理由是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比较洁净。化工厂应建在 ③ ,理由是化工厂会导致水体污染,应建在河流下游,同时应建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疗养院应建在 ④ ,理由是位于山区,空气比较清新。商业中心应建在 ② ,理由是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消费人群。

通过这则书面表达案例的对照分析以及平时的作业活动的分析总结等不难发现,学生在地理的各项书面表达中存在以下不足:

1.书面表达不够全面。如在这则案例中,关于化工厂之所以布局在③的原因分析不够到位和全面。从化工厂的生产过程来看,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和废气,因此分析其工业布局必须从水体和大气两个角度考虑,注意其布局尽量对城市用水和大气不造成影响或尽量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很明显该生的书面表达只考虑了水体方面的因素,对影响化工厂布局的因素分析不全面。

2.书面表达条理不清和逻辑性不强。如前因后果,形成早晚,影响程度大与小与空间方位的排序等,不按顺序来答题,出现思维混乱。在回答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沟通的五大水系名称,有学生表达的结果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按照自北向南进行了回答,不按顺序回答;在回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分析时,有学生这么表达: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从踩分点的角度而言,这位学生回答得并不差,但如果他能把自然原因放在一起表达,清晰地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条并列的线索进行分块表达,那么他的表达的条理、层次和逻辑性会更好。

3.书面表达不能正确使用专业术语。地理学科有其特殊性,有些词是不能随便更换的,在这则案例中,关于河流的“上游”这个专用词组,学生用“上端”来表达,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平常的作业和检测中,还有学生把河流的“下游”表达成河流的“下流”等,说明学生对于地理的专业术语还掌握得不够到位。

4.书面表达不能使用规范格式,经常出现错别字。如在这则案例中,参考书面表达按高考的要求进行表达,在开始具体表达时先书写“答:”,这是一个格式和规范的问题;郊区的“郊”写为“效”则是一个错别字的问题。错别字的教学虽然在地理课上的强调程度不如语文课,但从准确书面表达而言,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中学生地理学科书面表达能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思想上不重视。在日常地理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意识到了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是重视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引导,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也没有采取持续性和强化式的日常训练,致使问题不断重复出现,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书面表达习惯。

2.中学生自身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素质亟待提高。中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通过长时间的多方面的训练,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文中所提到的书面表达普遍性的问题,这与现在学生缺乏思维训练、缺乏阅读、大量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有很大关系。

3.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理解造成组合运用不灵活、呈现能力不强。比如在回答我国的地形特点时,很多学生仅表达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并未将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加以表达,细分析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于地形和地势这两个概念没有很好地掌握和理解。有时学生在书面表达中还会存在这样的状况:基本知识掌握了,但稍加变化,就不能很好地加以表达,灵活运用、组合和呈现能力不够。

三、提高中学生地理学科书面表达能力的对策

1.加强教育和引导,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书面表达的主观重视。学生真正发现了问题、重视了问题,并有克服书面表达中存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就可以避免因粗心等原因而造成的主观错误。

2.重视对学生书面表达的过程分析和方法指导。(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要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审题读图和分析材料的习惯。如前一则案例:所示城市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请学生从城市合理建设的角度考虑自来水厂和化工厂等的布局问题。而在城乡规划的书本中也有一道图文基本类似的活动题,其题干是:该市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东南风,请学生从城市合理建设的角度考虑自来水厂和化工厂等的布局问题。照理回答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的回答却不如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读题不仔细:由于学生凭经验做题,一看似乎做过,连题目都没怎么看就开始答题。其实只要读一读题目,就会发现这两组题中的夏季风的风向是不一样的,一个夏季吹西南风,而一个是夏季吹东南风,因此让学生养成读题等良好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再如审题,审题是做题的前提,快速而准确地了解做题的前提,快速而准确地了解出题者的意图(考我什么知识点)是答题正确的关键。有的人写了一大篇,由于未能了解出题者的意图,结果得了零分,有的人很快了解了出题者的意图,写了几句话就得了满分。

(2)教学过程重视知识点掌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如在学到中国地理时,在回答“我国降水的特点”时,有同学是这么表达的:我国的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学生回答中不难发现学生只回答了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未表达出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亦即在书面表达中存在着知识点不够完整的问题,从而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究其原因是对于降水特点应包括空间和时间特点这点并未掌握到位。还有在回答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时,没有很好地宏观把握好原因分析应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角度进行,造成只回答其中一个方面而导致书面表达不准确。在书面表达中经常有学生把表示地理空间方位的“北、南、西、东”表达为“上、下、左、右”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书面表达过程中知识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3)重视思维过程中逻辑连贯性的培养,提高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如在考查中国地理河流和湖泊相关知识时,有这么一则活动题:读图回答问题:试分析图中各河流的径流变化特点及原因。

附图:

某学生是这么表达的:靠近绿洲河流的径流量大。而且笔者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这题无从下手而表达得文不对题。原因是除了学生审题不到位之外,还与他们思维过程的逻辑性不连贯和严密有关。因此,在明确了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后,采取了这样的线索剖析方法:什么是河流的径流和径流变化(即河流水量及多少的变化)?影响河流水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降水、高山的冰雪融水等)此图中的河流分布在什么地方?(塔里木盆地及四周)这些河流水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冰雪融水)为什么?(地处西北内陆;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冰雪融水的多少受什么因素影响?(季节气温)。通过这样的分析之后,学生就非常顺畅地作出了合理而准确的书面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注意培养学生按事物内在关系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其抽象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也就是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4)书面表达要注意“回归教材”。有些需要学生回答的地理问题设问巧妙,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如地理课上关于“朝鲜缺粮严重,分析其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的问题,学生乍一看是政治问题,不知从何答起。这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做的是地理科目的题,要回归地理教材,联系地理主干知识;从自然因素(朝鲜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及人文因素(国家的经济状况、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表达阐述。

3.教师应重视学生书面表达作业的有效批改。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会在学生的书面作业的表达中有所体现,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可以通过细致地批改用文字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使他们明确并加以改正;对于问题特别大的学生,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在批改完后,应做个有心人,把学生在这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加以概括,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分析和讲解。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明白错在何处,还能明白这种错误的出现与思维活动的关系,懂得如何修正自己的思维和书面表达。如在批改“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书面作业时发现很多同学是这么回答的: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而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与我国的地形特点有关,因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细细分析为何学生会大面积地出现这样的问题,发现是由于学生审题不仔细,把耕地比重等同于人均耕地。事后,我在地理课堂上对于这个问题作了专门的探讨,印证了自己的估计和分析,同时设计了系列问题:对于该种地理事项(我国耕地比重小)产生的主要原因我是如何表达的?合理的解释是怎样的?产生两种表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今后的表达中应该如何避免?又如学生在回答“一般来说,表示城市规模的指标是什么?”的书面作业中,有个别同学是这样表达的:看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而合理的解释则是看人口的数量,因为地理学中城市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城市的人口数量。由于是个别同学,所以我就把那位同学单独找来进行了探讨分析,事后共同分析得出之所以表达错误的理由:一是审题不仔细,按感觉和经验作题,态度不够认真;二是没有很好地理解和区分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内在涵义的差别和联系。通过多种有效批改方式的综合运用,对于从深层次的角度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较好的作用。

结语

地理学科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它有赖于教师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所以我们必须把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我们日常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从基础抓起,逐步提高。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相信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荣启.人性与美[M].世界知识,2003,(2):23-36.

篇10

关键词:创业教育;现状分析;模式问题;改革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将人才培养简单的归类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毕业之后除了就业、读研之外基本没有别的选择,不认为创业教育像一般教育那么重要。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和各种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类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创业教育活动。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如何建设实践基地,是开展创业教育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将以土建工程类专业为例,对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具体改革措施做一些探讨研究。

一、土建类专业创业人才教育的现状

土建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多个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专业。我国引进土建专业“创业教育”的理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起了首届创业计划大赛,率先在国内高校推行大学生创业活动。

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首都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后,中国的大学逐渐开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中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同地区的高校、不同档次的高校对土建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要求也是不一样

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开展了以下五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

第一,开展计划大赛;第二,建立创业风险基金;第三,开设相关的课程;第四,建立创业实习基地或实训基地;第五,举办创业讲座。

二、土建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土建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让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发展的眼光、创业的勇气、较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然而,现实中大多数高校土建工程类专业的创业教育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下面的一些问题普遍存在。

1.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忽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有些高校常举办大学生创业教育报告会,但只有个别高校真正将创业人才教育纳入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中。

2.创业活动流于形式。尽管一些高校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大多数学生只为比赛而比赛,很少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学校方面也缺乏具体手段来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培育体系,这些亟待在具体的实践中继续完善和深化。我国的创业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3.创业教育师资水平跟不上。主要体现在创业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的数量和其指导水平两个方面。随着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增多,通过简单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来满足创业教育实践指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建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此外,中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基本是学术专家出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不像国外高校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有创业或投资经验,熟悉公司的运作。

4.缺乏权威的教材体系和教学评价标准。相形之下,国外已有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资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但这些在我国尚属空白。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

三、土建类专业创业人才教育的改革措施

1.通过创业课程讲授、土建类企业案例分析以及企业家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学生用爱和信念来创业,将创业看作最有吸引力的能量,看作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的社会价值的体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喜悦,总结所得经验和教训,培养和树立持之以恒、开拓进取的精神,积累经营和管理经验。

2.通过创业理论学习和创业计划书编写提高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包括施工管理知识、建筑经济法规知识、管理知识、投资理财知识、税务知识、营销知识等等。

3.通过创业情境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如:机遇识别、融资、商务谈判、团队经营等技能,培养包含方案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四个方面。与此同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通过编写商业计划书清晰创业思路和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创业管理,了解土建工程企业经营管理实践。

4.建设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在完善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整合、优化校内外创业资源,提供创业支持。除了建设校园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同时也要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加强企业与高校共同建设创业实训基地的力度,重点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实践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和管理者作为校外创业指导老师,为学生创业开拓更为宽广的实践平台和更为专业的创业指导。进一步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合作,依托当地创业政策,完善创业保障,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者提供扶持,以促进创业项目落地。

在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不断饱和的大背景下,在目前中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下,鼓励和支持土建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是适应时展要求的一种尝试。高校应进一步探讨如何改革创业教育模式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创业理论教育、创业技能培养和创业实体孵化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融入土建类专业教学中。此外,政府应制定更多有利于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各地区也应因地制宜,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适当的措施,给土建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剑锋.创业管理:理论、流程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石宇杰.建筑类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和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4):7-8.

[3]薛华培.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创业教育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8):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