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审计机制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审计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系统日志;回调机制;松耦合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4-1150-02
The Application of Callback Mechanism in the Security System Log
LI Jian-hui1, DENG Zhao-hui2
(1.Yueya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Yueyang 414000,China;2.Chen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 Inside a complete information system, the diary system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function constituent. Under it may record all behaviors which the system produces, and defers to some way to preserve. We may use the information which the diary system records for the system to carry on misprinting, the optimized system performance. In the security domain, the diary system status is more important, it is one of safe audit aspect most main tool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djusts callback utilization in the diary system.
Key words: systems log;call-back;lax-coupling
系统的日志记录提供了对系统活动的详细审计,这些日志用于评估、审查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各种操作。对于一般情况,日志记录包括记录用户登录时间、登录地点、操作内容等项目,在一个完整的安全审计系统里面,日志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
1 问题地提出
通常,借助于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技术,开发者可以将用户的需求转换为软件系统中的模块,从而很自然地完成从需求到软件的转换。但是,在软件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模块,或者很多类共享某个行为,或者是某个行为存在于软件的各个模块中,这个行为可以看作是“横向”存在于软件之中,它所关注的是软件的各个部分的一些共有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在很多情况下不属于业务逻辑的一部分(如图1),系统日志的记录就属于这种行为。这种操作并不是业务逻辑调用的必须部分,但是,开发者却往往不得不在代码中显式进行调用,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例如,当日志记录的接口发生变化时,必须对调用代码进行修改)。这种问题,使用传统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是很难解决的。本文就讨论在Delphi中如何将这些“横切面”与业务逻辑代码相分离,从而得到松耦合软件结构以及更好的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好处。
图1 业务逻辑示意图
2 分析问题
对于日志系统,为了得到好的程序结构,通常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系统日志过程封装在一个类中,这个类包含了一个系统日志的代码,例如:
TLog=class//日志类
procedure exepre(Sender: TObject);//执行业务逻辑前的系统日志
procedure exeback(Sender: TObject);//执行业务逻辑后的系统日志end;
TBusiness =class(TLog)//业务逻辑类
procedure Business (Sender: TObject);//业务逻辑
end;
……//处理业务逻辑
exeback(Sender);//处理业务逻辑后记录系统日志
end;
procedure TForm1.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mybusiness:= TBusiness.Create();
mybusiness. Business (Memo1);//调用业务逻辑
end;
procedure TLog.exepre(Sender: TObject);
begin
TMemo(Sender).Lines. Add('业务逻辑开始')
end;
procedure TLog.exeback(Sender: TObject);
begin
TMemo(Sender).Lines. Add('业务逻辑结束')
end;
end.
通常情况下,实现日志系统的最直接的方法:创建一个类,将日志功能放在其中,并让所有需要日志功能的类继承这个类。这样的方法有如下问题:
1) 如果这个需求是后期提出的,需要修改的地方就会分散在多达数十个分散的文件中。巨大的修改量,无疑会增加出错的几率,并且加大系统维护的难度。
2) 代码混乱:软件系统中的模块可能要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需要。举例来说,开发者经常要同时考虑业务逻辑和日志问题,兼顾各方面的需要会导致两种实现元素同时出现,从而引起代码混乱。
3) 紧耦合: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必须在业务逻辑代码必须继承自TLog类,这就造成了业务逻辑代码同TLog类的紧耦合,这意味着,当TLog发生变化时,例如,当系统进化需要对exepre和exeback的方法进行改动时,可能会影响到所有引用代码。
3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引入Delphi中的回调机制[1]。回调机制的基本思想就是调用者在初始化一个对象(这里的对象是泛指,包括OOP中的对象、全局函数等)时,将一些参数传递给对象,同时将一个调用者可以访问的函数地址传递给该对象。这个函数就是调用者和被调用者之间的一种通知约定,当约定的事件发生时,被调用者(一般会包含一个工作线程)就会按照回调函数地址调用该函数。如下是回调函数的一个简单实例:
1) 回调函数类型定义:
TCalcFunc=function (a:integer;b:integer):integer;
2) 按照回调函数的格式自定义函数的实现,如
function Add(a:integer;b:integer):integer
begin
result:=a+b;
end;
function Sub(a:integer;b:integer):integer
begin
result:=a-b;
end;
3) 回调的使用
function Calc(mycalc:TcalcFunc;a:integer;b:integer):integer
begin
mycalc(a,b);……………………………..③
end;
4) 下面,我们就可以在我们的程序里按照需要调用这两个函数了
c:=calc(@add,a,b);//c=a+b…………………①
c:=calc(@sub,a,b);//c=a-b………………….②
通过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程序中在①②处分别两次调用了calc()函数,第一次采用add()函数的地址和两个数作为参数,第二次采用sub()函数的地址和两个数作为参数。相当于通过调用一个函数calc(),传递了不同的函数地址参数,得到了不同函数的调用。
以上是回调函数的的基本思想,如果将系统日志操作语句放在③处的上面和下面,这样在不改动业务逻辑add()、sub()函数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日志。下面将本文第一个例子采用回调机制重新改写,结果如下。
为了实现松散耦合结构,利用两个类分别实现日志功能和业务逻辑。
type
THDProcedure = procedure(Sender: TObject) of object;
TLog=class//日志类
procedure Mylog(mypro:THDProcedure;Sender: TObject);//处理系统日志
end;
TBusiness=class //业务逻辑类
…….. //处理业务逻辑
End;
procedure TForm1.FormCreate(Sender: TObject);
begin
rz:=TLog.Create();
dz:=TBusiness.Create();
end;
end.(下转第1154页)
(上接第1151页)
以上日志类和业务逻辑类的定义中,需要说明的是:
1) 回调函数类型定义:THDProcedure = procedure(Sender: TObject) of object,这个定义中的参数必须与业务逻辑类中的处理业务逻辑方法的参数一致。
2) 因为定义的回调函数不是一个普通的函数,它是业务逻辑类对象的方法,所以of object关键字是表示这个方法属于对象方法(不是类方法),也就是说这个函数类型的参数列表中将包括隐含的self参数(其中参数为对象方法中要使用的对象指针)。
3) 业务逻辑类中的处理业务逻辑方法必须声明为Published[2],否则就会发生错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象方法的地址不能简单的通过“@”符号得到,必须使用TObject.MethodAddress方法,MethodAddress 使用RTTI通过对象方法名获取一个对象方法的地址,但MethodAddress方法只能取出Published型的方法,如果没有声明为Published,则MethodAddress(对象方法名)会返回空,导致错误。
4) Routine变量是方法指针,它实际上是一对指针:第一个存储方法的地址,第二个存储方法所属的对象的引用。
通过利用回调机制的重新改写,系统主要由三个大模块组成:日志模块(Tlog类)、业务逻辑模块(Tbusiness类)和组合模块(TForm1类)。那么系统的开发包括三个清晰的开发步骤:
第一步:功能分解:本步骤中,把核心模块级和系统模块级的功能分离开来,就上述的例子来说明,即可以分解出两个功能模块:核心级的业务逻辑功能模块、系统级的日志功能模块。
第二步:功能实现:各自独立的实现这些功能模块,仍然沿用上面的例子,即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单元和日志单元。
第三步:功能的重新组合:本步骤中,通过创建一个模块单元,一方面来指定重组的规则,另一方面则使用这些信息来构建最终系统。以上述例子说明,即指定哪些操作需要记录。
4 结论
总而言之,回调机制不仅可帮助我们解决传统方法对系统日志操作中出现的代码后期维护、代码混乱、紧耦合等问题,它还有更多的优势:
1) 系统容易扩展:由于日志功能模块和业务逻辑功能模块根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所以很容易通过建立新的功能模块加入新的功能,使系统易于扩展。
2) 更好的代码重用性:把每个功能实现为独立的模块,模块之间是松散耦合的。举例来说,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独立的日志写入器功能来替换当前的模块,用于把日志写入数据库,以满足不同的日志写入要求。松散藕合的实现通常意味着更好的代码重用性。
回调机制不仅仅可以在系统日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还可以运用在系统安全、模式匹配的性能分析[3-4]、验证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Steve Teixeira,Xavier Pacheco.Delphi 5开发人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耿宏运,陈站林,赵宗福,等.Delphi6组件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事故;监理工程师;安全控制
Safety Control of Deep D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Zhang Zhujia
(Jiangsu Jiuding Glob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JiangSU Xuzhou,China )
Abstract: How to reduce the possible accidents and the consequent losses constitutes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in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how to control the safe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i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pervision engineer.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accident; supervision engineer; safe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向高空、向地下争取建筑空间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基坑开挖的深度及覆盖面积都在加大。为了保证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保护基坑附近建筑物及设施的安全,在房屋密集不具备放坡条件的城市开挖深基坑必须构筑支护结构。 该支护结构一方面可以保持基坑周边土体的垂直稳定,防止周边土体塌方,另一方面是形成一圈止水围幕阻止基坑外的水渗入基坑从而使基础和地下室的施工能顺利进行。由于基坑的支护结构是临时设施,设计时的安全储备较少,同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在基坑工程中经常出现如支护结构破坏、基坑塌方及大面积滑坡;基坑周围道路开裂、塌陷,临近建筑物开裂甚至倒塌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尽可能的减小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事故发生率以及灾害损失,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产生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然后从监理工程师角度出发探讨基坑工程控制方法。
2.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原因
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原因很多,按责任主体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建设单位管理问题;工程勘察问题;设计失误;施工单位问题以及监理管理问题。
2.1 建设单位管理问题
根据基坑工程事故原因调查,建设单位原因导致基坑工程事故比例约6%。建设方现场管理混乱,投资方片面压价、层层分包或不适当地参与选择或强行拍板某种支护或降水方案;有的由于无力或延迟支付工程款,导致基坑挖土后长期暴漏在日晒雨淋中贻误支护时机,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2.2勘察方面的原因
据相关统计,由于勘察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基坑工程事故约占5%。一是提供的勘察资料不准,设计所需的主要力学指标与实际相差很远,特别是有的指标偏大,使设计不安全;二是提供勘察资料不全,不细。有的深基没有进行专门的基坑勘察,有的勘察报告没有基坑设计的有关地层结构和强度指标,仅靠感观和经验参数进行设计;三是勘察过程中队水文地质勘察不够重视,缺少对基坑工程有意义的水文情况的评价,未能引起设计与施工人员的注意。
2.3设计方面的原因
基坑设计同时涉及到多种学科,如土力学、结构力学、基础工程和原位测试技术等。很多基坑支护由施工单位负责设计,而施工单位一般不具备设计资质,设计人员没有设计资格,主观地按经验设计,留下安全隐患。有些设计单位没有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对地层结构和周边建筑结构、道路荷载、边界条件、管线、荷载认识不足,特别事对土质构造、地质成因以及地下水的形成要掌握不够详细。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条件变化与设计不符,未能进行动态调整。据相关统计,设计原因造成的基坑事故据约占45%,说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事故概率相当高。
2.4施工单位方面的原因
据统计,该方面原因造成的事故占总调查总数的40%。主要由于施工部门思想上存在基坑支护是临时性工程的观念,施工管理、施工质量马虎大意,偷工减料,锚杆、土钉入土深度不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施工组织设计不当基坑上部堆土,使边坡增加超荷载,有的基坑上部行走机械挖土机等;不按设计工况开挖和支护,大面积超挖;基坑开挖后没有及时进行支护及隐蔽,导致长时间暴露,应力释放,雨水下渗,强度降低;施工单位没有应急预案,出现险情或突发事件时没有抢险措施,盲目处理导致事故加剧。
2.5 监理方面的原因
该方面的原因导致基坑事故占总数的4%左右。一方面由于不按程序进行审核和控制;二是自身水平有限,建议失误;三不能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反馈。
3.监理工程师对基坑支护的控制措施
监理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的工程监理人员人员。 监理工程师是代表业主监控工程质量,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桥梁。在基坑工程质量事故预防方面,监理工程师应该从以下几点抓起。
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受建设单位委托,但不能盲目服从于建设单位。对建设单位不合理的节省费用、压缩工期、选用不合理的方案和实力不强的施工队伍行为进行制止。要求建设单位委托监测单位进行基坑监测。
监理单位应该对设计单位资质,设计人员资格进行审查,对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审核;要求设计单位提出监测方案和预警标准。
现场管理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必须按设计工况进行施工,措施得当,有安全和质量保证,应急预案必须科学可行,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设计。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基坑工程责成施工单位按要求单独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必须报经监理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基坑工程,要求施工单位组织专家对基坑工程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控制和解决;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及时制止。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悉地质勘察报告及基坑工程勘察报告,对工程中发生的变化、违规施工,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反映。对施工单位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对违规施工及时制止。
4.结语
深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引起基坑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存在共性。本文根据不同责任主体分析了基坑事故发生原因。监理工程师应从事故发生原因入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陈军.风险管理理论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8,6:200-202
篇3
关键词:建筑;基坑支护,安全施工
Abstract: in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once appear error, can cause significant safety accident, resulting in economic losses and time del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he safety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mmarize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he safety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pit bracing, safe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然而不断出现的基坑工程事故,已经引起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2.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 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 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3.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是以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4.支护结构设计汁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 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二.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基坑支护施工前关键工作
①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在编制前,要重视对深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特点的勘察,重要的是对场地土质的稳定问题进行评述,在勘察工作中应将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事先弄清,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易产生威胁的重要地段、重点地层和重要的土质指标要保证其可靠性。查明场地内地下水分布十分重要,因基坑事故绝大部分与地下水有关,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勘察资料,不得采用来进行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如果采用土钉墙或锚杆支护方案的,土钉(锚杆)应先做抗拔试验,选择有代表性土坡断面和不同的土层,以0天、3天、4天的抗拔强度值来设计。
②对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要多作一些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对深基坑或特大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一定要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论证,论证合格后方可实施。方案经论证后在实施过程中,严禁擅自改变施工方案。
③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在正式实施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④基坑支护所用的水泥、钢筋、钢管等原材料,均要求有合格证和复检报告。
2.基坑变形监测
检测是深基坑支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现场施工中对基坑边坡的监测,及时掌握边坡的稳定状态、支护效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现场信息。
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与施工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作业,因此必须进行现场基坑的环境监测,基坑的环境监测是确保工程安全和及时指导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监测内容包括坑外水平位移监测、坑外土体沉降监测、附近民房沉降监测。各监测点布置详见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与设计详图。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2~3次,观测周期根据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不同施工阶段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后决定。观测记录及整理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平面位置、各测点水平位移、沉降实测值、最大位移值、发展方向、发展速率等。
3.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深基坑支护属于地下工程,具有不可视性,其出现工程质量事故概率也比较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如基坑塌方,事后纠正和补救比较困难。特别是在软土地基地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为做到有备无患,针对这些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应急措施:
①对较差土质的局部剥离坍塌的处理:若土层因流沙或渗水严重而引起的局部坍塌,应首先查明发生原因,消除发生坍塌因素。同时进行修补加固,一般可在塌方处口部打垂直锚管桩和焊接横向网筋,在边坡外堆积土石块回填充实,并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重新打入部分磨擦锚管。
②对边坡局部涌水的处理:迅速用特种止水材料缩小范围,埋管引流,灌浆封堵。
③对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的处理:开挖前,应预先设立观测点,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严格将坑壁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应暂停开挖,可采用在相应位置加密加长锚管或加大灌浆量、适量增置锚管和外部拽拉加固等技术措施,阻止变形进一步扩大,确保边坡自身稳定和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安全。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应及时封闭,防止雨水渗入。
④对坑底局部管涌、突涌的处理:如因特殊情况基坑出现突涌,应立即用黏土或水泥封压,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止突涌。
⑤要求在现场准备编织袋、砂包、钢管、圆木等应急抢险物资,当发现位移发展速率过大时,应立即进行土方回填或用砂包回填,阻止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在紧急情况下,在基坑边坡底部打入钢管或圆木桩,阻止基坑边坡滑动与变形。
⑥当基坑底面含水量太大时,建议进行人工井点降水,以便于土方开挖以及减少基坑变形和事故发生。降水措施:如果基底层是砂土及砂砾土,降水深度不能超过坑面标高;如果基坑底层是软土(黏土、饱和土),降水深度要深于坑面标高。
⑦做好应措施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成立一个监控小组和一个抢险小组,进行24h监控,并做好作业人员、机具和器材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如出现坑壁失稳征兆或位移量过大时,可立即实施增强加固施工。
4.安全生产措施
①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是安全生产全方位管理的负责人,各管理组、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指导每个工种、每项作业及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
②施工安全措施如下,人人必须严格遵守:a.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非本人操作的机械设备未经许可,不准动用。b.灌浆、喷浆、电焊人员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及其他有关防护用具。c.要安全用电,未经电工允许,不准乱拉、乱接电气线路。d、各种施工人员必须按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文明施工。
三.结束语
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正因如此,在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出发,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能确保它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任何一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目前深基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擅自修改设计、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要求、施工速度过快、周边环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土方开挖不规范及不重视施工监测等等,严重影响了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
1.深基坑工程中常见质量安全问题
1.1建设单位自己随意修改设计
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当前形势下,为节省造价,随意修改已审查通过的施工图,如取消坑底被动区土体加固、简化电梯井等坑中坑支护方式等,导致现场实体支护存在安全隐患。
1.2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要求
施工单位未按图施工,偷工减料,支护结构完工后未按规定实施实体检测。
1.3施工速度过快
未按设计要求分段分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一次性工作面太长或上一步坡面刚施工完就开挖下一坡面。
1.4周边环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
施工现场材料堆场、塔吊位置、车辆进出线路、出土口等布置与基坑支护设计中地面计算荷载不符,严重超载。
1.5土方开挖不规范
挖土工程经常由当地的地霸(工程所在地的乡、村成立的所谓公司)负责施工,实际开挖面和开挖深度均超出要求,且未按规定分层开挖,局部地段甚至一次性开挖到基坑底面标高,挖土不规范使基坑实际受力状况与设计工况差异很大。
1.6不重视施工监测
主要是建设单位为省钱不按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无检测方案,或者虽设置一些测点,但内容不全,数据不足,忽视坑边住宅的检测,不重视监测数据,监测工作形同虚设。
2.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2.1前期准备
2.1.1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设计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将调查资料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
2.1.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及基坑周边相关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等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进行拍照、测绘或摄像,作好详细记录,必要时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变形监测,出具安全鉴定报告评估其安全性。
2.2勘察设计
2.2.1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坑中坑除外),以及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构件和支撑构件(含锚杆等)均不得超越红线。
2.2.2勘察单位应当按规范要求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深度要求的地质勘察文件。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2.2.3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将设计方案和论证纪要报工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或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论证通过的设计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重新组织论证。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出具施工图。深基坑工程施工图应当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2.2.4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当按基坑安全等级明确结构变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等允许值,以及临界状态报警值,并对施工组织、开挖程序、监测内容、土钉的养护龄期和抗拔力等提出具体要求。
2.3施工、监理
2.3.1建设单位应当将深基坑工程施工(包括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降水)的施工纳入施工总承包,不得肢解发包深基坑工程。
2.3.2深基坑工程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的由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经批准的施工专项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当重新组织论证。
2.3.3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规定》(建质[2011]111号)文件规定的实行现场带班制度,定期对基坑施工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检查巡视。
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对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或监测数据达到报警限值时,应立即停止基坑的继续施工,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监测单位迅速查明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后,方可复工。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施工现场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应急抢救物资、器材。
2.3.4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基坑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规定对已完成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测及验收(常规检测项目见表1),合格后方可进入后续工程施工。
2.3.5监理单位应当对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理,审核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检查各项监测记录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2.4工程监测
2.4.1建设单位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指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和工程测量两方面的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第三方检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
2.4.2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单位、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并严格按认可的方案组织实施。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点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技术调整监测方案。
3.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
深基坑工程有关参建单位众多,有建设单位、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和监理等单位,落实深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方责任,科学的控制深基坑工程实施风险,理顺深基坑工程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对确保落实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具有突出的意义。
以建设单位为例,应当依法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其他参建单位;不应将土方开挖、降水工程进行单独发包;争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相邻设施的现状进行及时调查,结果应保证其准确性;避免对相邻建设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做好统筹安排等。
而基坑工程越做越深,我国20~30m深的基坑已经屡见不鲜,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边线离煤气、水电、道路等重要的市政设施、建筑与构筑物越来越近,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的安全责任,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问题,更好的落实上文的安全管理办法,有助于减少各种纠纷和矛盾的发生。
4.结语
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任何一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因此,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以及建设主管部门,应齐心协力,共同把关,才能确保深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而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它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为了使深基坑施工的安全能得以保证,必须更好的开展和应用专家论证制度,并且在专家的选定、工作制度和评审流程等方面提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并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安全防范;施工要点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刺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刺激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涌入,给城市增添了莫大的空间压力。为了缓解这种空间压力,各地纷纷出台各种高层建筑。在这些高层建筑中深基坑支护施工这种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此技术的实施同建筑的整体安全还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中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还有安全技术的主要防范措施做一些具体阐述,以促进这种建筑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1、 高层建筑深基坑的施工特点
当前城市在面对巨大人流涌入的空间压力下,建筑逐渐向高层化发展,在这种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基坑也进一步向更深及更宽的方向发展。有些基坑开挖的长度及宽度能够达到几百米,开挖的面积大,给基坑的支撑防护带来了较大难度。特别是在一些软弱土层中,如果进行如此的深基坑开挖,可能会出现较大沉降引起位移,给周围建筑还有相应低下管线及市政设施带来莫大威胁。并且在施工中,这种深基坑耗时长,工期长,加之降雨、场地狭窄还有堆放重物等,对基坑稳定性又产生了众多不利影响。相邻场地中打桩、挖土还有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与深基坑开挖间相互影响,使深基坑开挖支撑的协调工作出现很多困难。加之这些深基坑的支护型式多种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深基坑的这些诸多特点做好支护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高层建筑建筑安全。
2 、深基坑支护在设计及施工中常见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使得工程难度增加。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
1)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参数很难选择,使得深基坑支撑中安全性能受到影响。我们知道深基坑支护安全性能同土体压力关系重大,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地质情况有很多变化,因此地质参数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要选择最适宜土体物理参数是一个重大难题。特别是计算中含水率、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在基坑开挖后属于一个可变值,使得支护结构在实际受力计算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2)在深基坑设计施工前会对地基土层取样进行分析,但是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随机获得的土层样本不能将土层全部真实情况全部概括。
3)在大量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不能全面思考开挖后空间效应,所以在施工中基坑会发生水平位移,边坡失稳。
3、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及施工
3.1 支护设计
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中要结合施工实际,并按照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来进行支护设计,具体要注意几下几点:
1)要充分利用建筑新理念及新技术,对设计理念不能生搬硬套,要多利用施工监测中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支护设计。
2)在设计中应多重视对支护结构材料及理论的实验研究,得以掌握一手数据,使得今后在施工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3)设计中还应该勇于创新,不拘泥于条件,要多进行思路的拓宽,多进行新的尝试,从施工的全局去思考,考虑建筑各种水文地质的不同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经济适用的基坑支护结构。
3.2 支护施工
在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施工中要综合考虑基坑工程的各种地理条件,考虑工程规模、类别还有周边环境不同进行具体施工。施工中要注意控制基坑稳定性,确保基坑地面不出现变形。具体来说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施工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2)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周围建筑及地下管线对基坑支护施工的影响,在施工中要确保周围设施能够正常运转,减少施工对周围设施的影响。
3)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流程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各种施工工序能够在有限的施工场地中达到高效运转。
3.3 支护施工流程
在基坑及基坑支护的施工中,对于施工的流程要掌握全面,这样才能够切实确保施工安全。施工的具体流程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基坑支护桩施工,对连系梁还有锚杆的施工,及土方的开挖等。在施工中用到的支护桩多采用人工的挖孔桩,并且将孔桩用钢筋混凝土进行护壁浇筑。进行连系梁的施工中,要先进行基槽开挖,验收合格之后再对抗渗墙进行混凝土浇筑,最后在进行连系梁的施工。
3.4 基坑施工监测
在基坑及支护工程中,还要对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对工程施工的状况要随时掌握,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基坑施工中的监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基坑周边土体沉降及变形进行监测。对于基坑周边的道路及坡顶要每隔15米左右进行沉降点布设,主要对道路沉降率还有不均匀沉降的变化进行监测。
2)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要确保每幢有4-10个沉降变形监测点,主要对周边建筑的沉降变化进行监测。
3)对基坑支护坡顶进行水平位移的监测。在支护坡顶每隔15米左右布设一个监测点,主要对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监测。
4)对支护的外侧土体进行水平位移的监测。在深基坑的外侧土体中约布设10个位移监测点,监测支护外侧土体的水平位移情况。
5)对基坑中的支撑立柱桩进行沉降监测。通过监测掌握基坑在施工开挖中支撑立柱的沉降及回弹变形量,为支护保护的安全体系提供大量参考信息。
4、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具体施工中,基坑的开挖同基坑支护属于同步进行的,但是支护工程不能对正常施工带来影响。基坑施工中的支护工程主要是要确保施工安全,确保在施工中不会有塌方出现,并且在施工中,要确保施工速度,注意经济节约。要确保支护工程施工安全,一般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1)在施工中,基坑上口地面上的排水一定要设计成外排方式,并且在设计中多用黏土还有砂浆砖砌等一些方法设计成有组织的排水沟,防止基坑出现坍塌及受到冲刷。
2)在施工前要对基坑上口做好检查,清除浮土,并做好标记。
3)施工中要用到的打桩机、吊车及电焊机等施工设备,在使用前都要认真进行检修及调试,切实确保这些设备在施工中能够正常运转,不能出现问题。
4)对于施工中的各种用电设备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电源的搭接,切记不能违规操作。
5)必须加派人员对施工进行安全巡视,保证持证上岗,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施工的宣传教育,对违规行为严格查处。
6)雨季中的安全防护:在雨季这样的特殊季节,一定要做好基坑支护的安全防护,提前做好排水工作,用彩条在险要地段铺设好防雨带,确保基坑壁在雨季不出现坍塌。同时在雨季中,要搭设好防雨棚,对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还有配电箱等要做好保护措施,防止设备出现漏电及短路的情况。
总之,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属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成败与工程全局息息相关,并且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及使用的长久性。因此对于深基坑要切实掌握工程特点,从支护设计、施工两方面着手,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安全。
参考文献
[1] 林巧,钟铮,佘清雅,苗延飞.中心岛斜撑支护在软土地区超大面积基坑中的工程实践[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S1).
[2] 侯卫青,沈闻迪. 卸载平衡技术在上海外滩地下通道跨越另一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施工, 2011,(01).
篇6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1.引言
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任何一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目前深基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擅自修改设计、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要求、施工速度过快、周边环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土方开挖不规范及不重视施工监测等等,严重影响了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
2.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2.1前期准备
1)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设计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将调查资料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
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及基坑周边相关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等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进行拍照、测绘或摄像,作好详细记录,必要时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变形监测,出具安全鉴定报告评估其安全性。
2.2勘察设计
1)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坑中坑除外),以及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构件和支撑构件(含锚杆等)均不得超越红线。
2)勘察单位应当按规范要求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深度要求的地质勘察文件。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3)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将设计方案和论证纪要报工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或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论证通过的设计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重新组织论证。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出具施工图。深基坑工程施工图应当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4)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当按基坑安全等级明确结构变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等允许值,以及临界状态报警值,并对施工组织、开挖程序、监测内容、土钉的养护龄期和抗拔力等提出具体要求。
2.3施工、监理
1)建设单位应当将深基坑工程施工(包括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降水)的施工纳入施工总承包,不得肢解发包深基坑工程。
2)深基坑工程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的由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经批准的施工专项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当重新组织论证。
3)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规定》(建质[2011]111号)文件规定的实行现场带班制度,定期对基坑施工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检查巡视。
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对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或监测数据达到报警限值时,应立即停止基坑的继续施工,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监测单位迅速查明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后,方可复工。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施工现场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应急抢救物资、器材。
4)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基坑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规定对已完成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测及验收(常规检测项目见表1),合格后方可进入后续工程施工。
5)监理单位应当对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理,审核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检查各项监测记录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2.4工程监测
1)建设单位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指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和工程测量两方面的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第三方检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
2)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单位、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并严格按认可的方案组织实施。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点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技术调整监测方案。
3)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①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②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③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⑤其它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加密监测频率,进一步实时跟踪监测,并书面通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
①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②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变大或基坑出现渗漏、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③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④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⑤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渗漏等。
⑥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篇7
项目名称
乌兰大泵房变压器清扫检修、避雷器更换
实施单位
审批部门
审批意见
签字
审批日期
总工程师
专业副总工程师
调度室
安全管理科
生产技术科
审核
编制
乌兰大泵房变压器清扫检修、避雷器更换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2019年3月29日
一、总则
为保证乌兰大泵房变压器清扫检修、避雷器更换工作顺利进行,做到安全有保障,组织有秩序,工作质量有保证,特制定本措施。本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的要求编制。
检修项目:乌兰大泵房变压器清扫检修、避雷器更换
试验项目:变压器和避雷器接地电阻测试
计划实施时间: 年 月 日09:00— 年 月 日14:00
二、组织措施
1.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2.本措施一经批准,立即生效,进入工作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3.工作前参与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措施,并签字。现场发
现任何人员违反本措施,并足以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应立即制止。
4.人员及职责
工作负责人:祝宏智
负责与公司上下的协调,审核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是否完善,布置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各项事宜及各项事宜的准备工作。与公司协调安排停电清扫工作的具体时间,对此次工作负总责。
现场负责人:谢明明
负责工作现场的组织实施,工作前的材料准备,工作中人员安排及调整,对本次工作的进度、安全负总责,为本次工作的总监护人。
技术负责人:马维群
对本次工作中的各个技术性环节负责。
安全负责人:廉红卫
负责对本次工作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进行监护,对本次工作的安全负责。
工器具及配件准备:
序号
名 称
规格/编号
单位
准备
数量
备注
1
短路接地线
组
1
2
电工工具
套
1
3
万用表
块
1
4
接地电阻测试仪
台
1
5
棉纱
块
5
6
避雷器
6KV户外型
组
1
三、技术措施
(一)停 电
操作任务:在乌兰35KV变电所将工业锅炉626回路由运行转检修。
1、拉开工业锅炉626断路器,检查确已拉开;
2、取下工业锅炉626断路器合闸熔断器;
2、拉开工业锅炉626-2线路侧隔离开关,检查确已拉开;
3、拉开工业锅炉626-1电源侧隔离开关,检查确已拉开;
4、在工业锅炉626-2隔离开关线路侧验明三相确无电压;
5、在工业锅炉626-2隔离开关线路侧装设01#接地线;
6、取下工业锅炉626控制电源熔断器。
(二)验电及挂接地线
1、验电:在大泵房变压器杆的电源侧逐项验明三相确无电压。
2、挂接地线:在大泵房变压器杆的电源侧装设一组接地线。
(三)悬挂标示牌
1、在乌兰35KV变电所工业锅炉626开关柜上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标示牌。
2、在大泵房变压器围栏上挂“在此工作”标示牌。
(四)送电操作技术措施
送电顺序与停电顺序相反,即检修结束后,现场负责人、安全员共同进行检查验收。确认接地线全部拆除,安全措施已全部拆除,现场无任何遗留物、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后,工作票办理终结后,变电所值班人员向调度联系、开始送电。
操作任务:在乌兰35KV变电所将工业锅炉626回路由检修转运行。
1、装上工业锅炉626控制电源熔断器;
2、拆除工业锅炉626-2隔离开关线路侧01#号接地线;
3、检查工业锅炉626柜内确无接地短路;
4、检查工业锅炉626断路器在“分闸”位置;
5、合上工业锅炉626-1隔离开关,检查确已合好;
6、合上工业锅炉626-2隔离开关,检查确已合好;
7、装上工业锅炉626合闸电源熔断器;
8、合上工业锅炉626断路器,检查确已合好。
四、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人员要求及注意事项:
1、参加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听从现场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严禁擅离工作岗位或擅自进行工作安排之外的工作。
2、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掌握工作的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没有参加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学习和安全交底人员不得参加本次工作。
3、不得在现场打闹、吸烟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未经许可不得拆除标示牌和接地线。
4、停送电前必须与公司调度联系,必须征得当值调度员同意后方可开始停送电工作,严禁约时停送电。
5、工作前办理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并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
6、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必须对工作班组人员的精神状态负责,不适合参加此项工作的人员不得强令其参加。有精神不振、有明显的疲劳、困乏及其他身体不适、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的,不得工作,严禁喝酒后上岗。
7、作业过程中,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思想要高度集中,禁止在没有监护的条件下工作,所有电气设备在未经验明确无电压前,一律视为有电,在安全措施未做好之前,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6KV安全距离为不小于0.7m)。
8、现场操作和检修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安全用具(绝缘手套、绝缘靴、安全帽)。
9、停、送电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操作票由副队长审核确认,操作前必须进行模拟预演。操作人员执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设备名称和编号,严格执行唱票复诵制。
10、验电时应戴绝缘手套,并使用电压等级相符(6KV)并合格的验电器逐项进行验电,经验电,确认无电后方可进行接地线的装设,装设接地线时必须做到,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
11、在清扫变压器及更换避雷器过程中,工作人员至少两人一组,一人工作,一人传递工具和监护,严禁攀爬及踩踏套管或绝缘子。
12、登杆作业前,应先检查水泥杆的根部、基础是否牢固,登杆时要使用脚扣,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的挂钩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并随时检查安全带是否栓牢。禁止利用绳索、拉线上下线杆或顺杆向下滑落。
13、上横担进行工作前,应检查横担连接是否牢固和腐蚀情况,检查时安全带(绳)应系在主杆或牢固的构件上。
14、杆上作业应使用工具袋,不准随便乱放,上下传递工器具及配件应使用传递绳,严禁随意抛掷。
15、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在基准面2m以上),除监护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逗留,防止落物伤人。遇有5级以上的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特殊情况下,确需在恶劣天气进行工作时,应组织人员充分讨论必要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
16、工作过程中发现设备有缺陷等问题,及时向工作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汇报,及时处理隐患。
17、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清理工作现场,现场负责人、安全员进行验收。符合运行条件后,拆除接地线并检查无误后,在工作票上填明工作终了时间,经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签字后工作终结,方可开始送电事宜。检修人员在现场安全地点外待命,送电正常后方可撤离现场。
(二)工器具要求:
1、所使用的绝缘手套、绝缘靴必须完好无破损,符合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前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有开粘、裂纹等损坏情形禁止使用。
2、接地线应使用多股透明外护层软铜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严禁工作人员擅自拆除接地线,禁止使用其他导线充当接地线。
3、安全带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外观无破损、断裂,金属配件无裂纹,焊接无缺陷。挂钩的钩舌咬口平整不错位,保险装置完整可靠。并在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
4、安全帽外观及组件完好无损,帽壳与顶衬缓冲区在25-50mm之间。
5、使用梯子时,梯子要确保完好,使用时不得垫高或接长,梯子放置稳固,与地面的夹角应为65度左右,有人在梯子上工作时,应有专人扶着,严禁人在梯子上移动梯子,严禁上下抛掷工具、物品。
五、反事故措施:
1、检修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送电,应立即停止检修,拆除安全措施,终结工作票,恢复送电。
2、检修完毕恢复送电,如发生系统有故障或有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向工作负责人汇报。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操作。
3、送电后发现系统或设备异常已影响到继续运行时,汇报工作负责人后,立即停电检查。
六 、文明施工
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遵守现场的规章制度,严禁扰乱现场工作秩序。
2、参加工作人员要讲文明,礼貌待人,不讲脏话。
3、工作结束时,做到现场“三清”。
七、危险源分析及管控措施
序号
根源危险源类型
根源类危险源名称
状态类危险源描述
风险后果及描述
事故类型名称
风险等级名称
管理标准
管理措施
1
变电运行工
误操作
操作票未经审查,操作前未进行模拟预演。
误操作造成走错间隔,误停电及人员触电事故。
机电事故
中等
1、操作人和监护人应根据模拟图板或接线图核对所填写的操作项目,并进行模拟预演,2、操作票要经值班负责人审核签名。
1.工作票要在工作前一天送达变电所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提前填写好操作票,由于是单岗,所以必须由副队长审核。2、工作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对操作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未按规定填写、使用操作票,对停电当天操作人员进行处罚。3.每年对变电所值班员进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培训。
2
变电运行工、维修工
停电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变电运行工未验电挂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挂标示牌不及时。
人员触电
机电事故
中等
1.完成停电后,要按照措施要求做好验电、放电、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的技术措施,并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标示牌。
2.由工作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现场工作负责人
工前未交底
开工前未向工作人员告知危险点、安全技术措施及工作任务等内容
易造成人身触电。
机电事故
中等
现场工作负责人应在开始工作前向全体工作成员告知危险点,交代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并告知工作地点、工作任务确认每一个工作班成员都已知晓。
1.跟班领导、安监人员或工作负责人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制止工作,并要求重新进行安全交底。
4
变电运行工、维修工
工作任务不明确
未严格学习执行安全技术措施
造成人员伤害
人身事故
中等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
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掌握安全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危险源,并履行确认手续。
5
变电运行工、维修工
未验电、放电
未验电、放电或验电、放电操作不规范
如果设备有电而未验明,造成短路跳闸,设备烧坏,人员触电等事故
机电事故
中等
运行工对设备停电后,必须用电压等级合适并合格的6kv验电器进行验电,验明无电压后,进行放电、装设接地线;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
1.认真执行“两票三制”制度,做好检修安全措施;
2.安全负责人、工作负责人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6
工器具
人员使用工器具
工器具未进行安全检查
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造成人员受伤
人身事故
中等
工器具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作业前应对所有的的工器具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安全可靠,工作负责人进行监督。安全用具必须集中管理,防止受潮、挪作他用。
7
维修工
抛掷
工器具
未按规程规定手把手传递工器具或者使用绳索传递
抛掷工器具导致人员受伤和碰伤瓷瓶等设备
其他事故
中等
传递工器具时严格执行规程规定手把手传递或者使用绳索传递,
安全监护人进行监护,工作前交代清楚。
8
维修工
高空坠落
未系安全带
摔伤
人身事故
中等
超过基准面2米必须使用安全带并系在牢固可靠地位置上
现场负责人、安全员要现场监督严禁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作业
9
维修工
人员使用梯子摔伤
梯子未立稳或无人扶
摔伤
人身事故
中等
梯子要立稳并有专人扶着
作业前技术员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安全技术措施,同时现场负责人指定两人至少一组,有专人扶梯子
10
维修工
导线虚接
更换避雷器接线时,没有按规定将导线与接线柱连接好。
造成接头过热烧坏接头或者烧坏避雷器
机电事故
一般
安装避雷器接线时,注意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完好性,接线时,螺丝要拧紧,不能虚接,线鼻子与导线头的接触面足够。
由电工连接安装。由现场负责人监督检查连接是否完好。
措施学习
主持人
措施学习时间:
需重点强调的危险点:
针对上述危险点的管控措施:
风险源持续评估(补充危险点及管控措施):
其他事项(人员精神状态、现场成员有无变更):变更人员需注明原因
安全员确认签字: 区队跟班领导确认签字:
措施学习人员签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补学措施人员签名:
1
2
3
4
5
6
7
8
篇8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1 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1.1 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深基坑和边坡支护工程作为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分部的一部分。某建设管理条例就规定:“建设单位不得将建设工程的地基基础分部、主体结构分部和屋面工程分部发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因此,深基坑和边坡支护工程必须随同主体工程一起发包,在办理了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安全监督、施工许可和规划放线等相关手续后方可施工。深基坑和边坡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或边坡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二层以上(含二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复杂的工程和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工程。深基坑和边坡支护工程包括:基坑支护、地下水处理、土方挖填、基坑监测和基坑四周建筑(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监测等内容。
1.2 加强工程承发包管理
深基坑和边坡支护工程应当按照有关的规定,可以由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在资质许可范围内直接实施,也可以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将总承包工程中的深基坑和边坡支护工程依法进行分包(分包必须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超过规定规模的要依法招投标)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施工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应当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承包的工程向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禁止将承包的工程进行转包和违法分包。
1.3 加强工程勘察管理
建设企业需要为勘察单位提供相邻构筑物、建筑物、道路和地下通道的相关资料.勘察单位需要设计要求、依据规范和工况实际制定勘察计划,并且通过单位技术负责人检验后才能实施勘察工作。勘察集团在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区实施勘察时,其勘察深度、勘察范围、勘探点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企业认为勘察报告不能够符合设计要求时,需要找到补充勘察条件。深基坑和边坡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勘察人员需要作好配合工作。勘察报告一定要经图纸审查单位审查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2 如何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2.1 设计资质
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必须具有岩土工程相关专业乙级及以上工程设计资质;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深基坑工程,一定要由岩土工程相关专业甲级资质工程设计企业实施;设计单位的核心设计人一定要具有国家认可的土木(岩土)工程师资格,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一定要加盖设计单位印章和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资格证。当支护结构作为核心结构的一部分时,设计文件应该经负责主要结构设计的注册结构工程师检验并加盖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证。
2.2 设计文件编制
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审查合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周围环境、主体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等进行多方案比较,优化设计。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围护结构、挖土、降水、环境保护、监测等内容,并符合规定的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设计图纸及文件必须注明支护结构、周边重要建(构)筑物、重要管线及周边土体的控制变形值和支护设计的有效时限,明确提出防范安全隐患的指导意见。设计降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坑内外降水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有相应的措施避免造成结构性损坏。设计单位应当作好技术交底和工程施工过程的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 设计图纸审查
建设企业需要委托有经验的施工图审查单位对深基坑工程设计图纸实施检验。深基坑设计企业需要依据施工图审查单位的审查意见对设计方案实施优化、修改,设计出正式施工图纸。设计企业需要依据建设单位和工程具体情况在设计文件中表明边坡与基坑支护设计的有效期限。施工图纸通过审查合格后,才能够交付使用。
3 如何加强工程施工管理
3.1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深基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依据通过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根据工程具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计划除需要拥有常规的内容外,还需要包含执行规程、规范、设计中所制定的施工方案的技术方案;土方开挖及传送方案;防止地面地表水、堆载、地下水的方案;对附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市政道路的保护方案、监控方案;应急抢险方案等内容。
3.2 专项施工方案审批
专项施工的具体方案应该由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员进行审批,总监理工程师进行详细的审查。同时,建设单位也要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来进行评审,并报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来审查备案。经过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内容,任何的单位以及个人都不得擅自修改、变更。若施工企业发现在专项施工方案中存在某些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应该及时的集合勘察、设计、监理、监测单位的研究讨论并处理。确定需要对整个设计文件内容进行修改、变更的部分,进行重新的审查变更。
3.3 工程实施
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等应当加强对整个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并且系统的督促、检查基坑施工单位做好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工作,强烈要求在不具备符合国家安全条例的安全生产条件下,强令禁止施工单位违章作业以及盲目施工。而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额外的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计划,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必须要将其纳入其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程序,以加大整个单位对深基坑和边坡支护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深基坑坑顶周围,在基坑深度两倍距离的范围内,严禁设置任何塔吊等大型设备以及搭设职工宿舍。如果在深基坑周边的2倍距离范围内,必需搭设办公用房、堆放料具时,就须经过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的验算设计,并给出具体的书面同意意见之后才可以实施,此外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单位也应该对基坑整体进行特殊的加固处理,当然其加固方案也必须要经原专家组的评审。
3.4 施工期间安全监测
监测单位应具有相应的监测资质。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要求、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专项施工方案等,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深基坑和边坡支护施工各责任单位要24小时设专人监测基坑和边坡安全情况,并做好监测记录。监测采集数据已达报警界限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险情扩大,并迅速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深基坑工程的监管。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有关规范标准,针对深基坑工程特点,制订相应的监管措施,切实加大对深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力度。要加强工地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违规工程从严查处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要依法督促深基坑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履行职责,加强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深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宏硕.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北京出版社,1991.
[2]冯尚友.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90.
[3]余建星,蒋旭光,练旭建.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管理安全问题分析,电力学报,2009,40(6):16~25.
篇9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安全控制;要点
引 言:为了节约土地、提高用地率,房屋建筑正在向高层化、复杂化趋势发展,建筑物的不断增高,基础承受的压力也会不断加大,基坑深度就要不断的加深,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超高层建筑一般集中在交通密集、建筑物众多、比较繁华的地带。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地上与地下的管线错综复杂,要注意其正常使用与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
一、深基坑
1、深基坑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二九年五月十三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的附属文件,深基坑工程为:
(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基坑工程的特点
(1)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 在开挖深基坑时候注意加强排水防灌措施,风险较大应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2)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如软粘土地基、黄土地基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异性很大。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也有差异。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都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情况进行,外地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简单搬用。
(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不仅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等有关。有时保护相邻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是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这就决定了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因此,对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对支护结构允许变形规定统一标准都是比较困难的。
(4)基坑工程综合性强。基坑工程不仅需要岩土工程知识,也需要结构工程知识,需要土力学理论、测试技术、计算技术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综合。
(5)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在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中要注意基坑工程的空间效应。土体,特别是软粘土,具有较强的蠕变性,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随时间变化。蠕变将使土体强度降低,土坡稳定性变小。所以对基坑工程的时间效应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6)基坑工程是系统工程。基坑工程主要包括支护体系设计和土方开挖两部分。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将对支护体系是否成功具有重要作用。不合理的土方开挖、步骤和速度可能导致主体结构桩基变位、支护结构过大的变形,甚至引起支护体系失稳而导致破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力求实行信息化施工。
二、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主要依据《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有关条文规定。
1、检查坑边荷载
坑边堆放荷载是否小于设计规定;查现场坑边材料、机具堆放情况。除基坑支护设计允许外,基坑边不得堆土、堆料、放置机具。
2、检查临边安全防护
基坑支护周边是否按规定进行临边防护;基坑安全通道是否符合要求;查现场基坑安全防护、安全通道。
深基坑周边必须安装防护栏杆,并在基坑开挖时,及时跟进。防护栏应安装牢固,高度不低于1.2m,由横杆和立杆组成,立杆间距不大于2.0m,立杆离坡边距离大于0.5m;横杆设2~3道,上杆离地高度为1.2~1.5m,下杆离地高度为0.3~0.6m;防护栏杆应加挂密目安全网和挡脚板,安全网应自上而下封闭设置,挡脚板高度应不小于180mm,挡脚板下沿离地高度应不大于10mm。
基坑内宜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的专业通道。梯道应设扶手栏杆其宽度应不小于1.0m。梯道的搭设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的要求。
3、检查降水、排水措施及施工情况
(1)是否按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设置有效的降水、排水设施;检查施工现场。
(2)是否有防止临近建筑危险沉降的措施;检查设计文件、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之前,应查明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上下水、电缆、燃气、排水及热力等地下管线情况,并采取措施保护其使用安全。
在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燃气管道2m范围内及上下水管线1.0m范围内挖土时,应有专人监护。
4、检查支护结构质量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进行检查验收。
(1)支护结构是否按规定验收,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查支护结构验收资料是否齐全。
(2)是否进行了原材料、试件的常规检测;检查检测结果。
(3)是否进行了护壁质量检测;检查检测结果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注意要点:
①桩的深度及桩身质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要通过检测来进行判定;若桩身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强。
②腰梁与支护结构的连接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腰梁与支护结构之间既要保证腰梁能传递水平力,也要保证能传递剪力。因此,当腰梁采用钢筋砼腰梁时,腰梁与支护结构的接触面一定要打毛、植筋;当腰梁采用型钢时,型钢与支护结构的预埋件要焊接,或型钢与支护结构之间要采用砼填实,确保腰梁与支护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的受力均匀。
③止水结构是否满足止水要求。止水结构是否满足止水要求是深基坑施工及工程桩、承台、底板的施工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的安全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基坑施工常见的止水结构为搅拌桩止水帷幕、旋喷桩止水帷幕等,此类结构的施工质量受地质条件和施工控制能力影响,比较敏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应高度重视。
5、检查土方开挖情况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的有关规定。
(1)是否按照审批的土方开挖专项方案要求开挖,是否按规定程序挖土,是否出现超挖。检查现场土方开挖情况。
(2)挖土机械作业时,是否对支护结构破坏,影响支护安全;检查现场挖土设备对基坑支护是否存在损伤、破坏。
基坑支护必须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严禁提前开挖和超挖。施工过程中,严禁设备或重物碰撞支撑、腰梁、锚杆等基坑支护结构。也不得在支护结构上放置或悬挂重物。
(3)检查施工作业是否存在交叉影响。
同一垂直做业面上下层不宜同时作业,须同时作业时,上下层之间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6、检查施工用电安全
施工现场应采用防水型灯具,夜间施工的作业面及进出道路应有足够的照明措施和安全警示标志。
结 语:深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引起基坑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所以做好深基坑支护安全工作对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部分深基坑安全施工的要点,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军.风险管理理论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8,6:200-202
篇10
【关键词】生物制药废水 生物安全性 检测方法 深度处理
1 概述
在制药过程中,主要的污染物都在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中,其中包括洗涤废水、冷却废水、废母液等。生物制药行业的废水含有大量具有生物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并且较难降解。其中残留发酵基质、萃取废液、蒸馏残存废液、染菌倒罐废液中含有高浓度的COD、硫酸盐和悬浮物,另外废水中还会有抗生素、反应中间体等具有生物毒性的物质残留,并且菌株发酵时会产生一些具有生物毒性的发酵衍生产物,都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本文从制药行业现状出发,对现今较为普遍的废液处理方法以及生物安全性的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和分析,通过对比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2 废物处理现状
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制药行业对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厌氧法,经过将近十年发展,废水处理技术突飞猛进,处理方法也层出不穷,到上世纪80年代已有SBR法、生物流化床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和UASB法等方法。这几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可针对不同的废水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其中SBR法COD去除率高,生物流化床法运行稳定、效果明显,生物接触氧化法COD和氨氮的去除率皆较高,UASB法效果稳定,副产物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总体来说,目前生物制药废水处理难度依然较大,处理后的废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所以在生物制药过程中需要建立生物安全性分析的工艺环节,进而针对分析数据和结果,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工艺,对废水进行有效的深度处理。
3 生物安全性检测方法
3.1生物毒性检测
生物毒性是指生物在某种物质的影响下发生生物体生理活动不良改变,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可遗传性毒性。其中急性毒性是指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对生物机体在短时间内产生不良影响,对环境污染防治具有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应用较为普遍。在急性毒性检测中,通常选用鱼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作为测试样本生物,通过采集和分析污染物对测试样本生物产生损害的数据,进一步评定污染物的生物毒性。虽然以鱼类和浮游生物为测试样本生物,对制药工业废水的生物毒性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但其工作量大,测试周期长。以微生物作为测试样本生物,具有高自动化、误差小、检测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3.2抗生素残留检测
微生物的基因会由于抗生素的存在而改变,随食物链传递,人类生命健康也会受其危害,所以对抗生素残留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紫外荧光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其中,微生物法和酶联免疫法具有较高的检出限,应用不太广泛。起初,液相色谱-紫外荧光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检测步骤繁琐、重复性差、检测限低,所以应用受限。近年来,这两种方法的由于其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并且与萃取技术组成串联工艺使得检出限变低,从而在食物和饮用水的抗生素残留检测中应用较多,但是受检测条件限制较大,一般在不同色谱柱和不同萃取技术下的检测效果皆不相同。
4 深度处理技术
在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的过程中,常规工艺难以彻底除去其中具有生物毒性的污染物,所以需要研发深度处理技术,以去除废水中的生物安全危害因素,目前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化法、氧化法和组合法。
4.1物化法
物化法是指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混凝沉淀法、吸附法和透析法为主。
混凝沉淀法是在废水中加入混凝剂,悬浮物和胶体凝聚,通过吸附其他的污染物进一步形成更大的沉淀,从而将污染物从废水中出去。常见的沉淀剂有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硫酸铝、水合氯化铝等。
吸附法是采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吸附材料来吸附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目的的一种方法。使用吸附法之前通常先利用常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这是因为吸附材料在高污染物浓度的废水中容易达到吸附容量饱和,并且吸附材料再生复杂、损耗巨大。最为常见的吸附材料为活性炭。
透析法一般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透析膜来处理废水,从而将有害物质从废水中隔离出去。这种方法的深度处理效果显著,但是需要选用合适的透析膜材料,并且成本相对较高。透析法还可以实现废水中抗生素的回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科技发展,透析膜成本降低后,该方法将会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
4.2氧化法
氧化法处理废水的原理是利用自由基的氧化性将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具有生物毒性的物质进行破坏,从而达到净化废水、消除废水对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危害的目的。按照产生自由基的方法和原理的不同,通常包括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和化学氧化法。
4.3组合法
对于某些高浓度污染物含量的废水,单独使用一种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采用多种处理方法的组合工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提高制药废水排放的生物安全性。一般的组合工艺都采用预处理技术,对高污染物含量的废水进行预处理,除去大部分污染物,然后再利用深度处理技术,对难以去除的部分物质进行深度处理。
5 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现今生物制药行业的废液处理现状,并从生物毒性检测和抗生素残留检测两方面评析了生物安全性检测方法。另外本文也从物化法、氧化法和组合法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较为常用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通过比较和分析,组合法是未来废水处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殷智.抗生素废水处理工艺中生物安全隐患[大连交通大学工学硕士论文].大连:大连交通大学,2007.
- 上一篇: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