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

篇1

端午节的诗词佳句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6、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8、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4、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5、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6、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7、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18、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9、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20、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2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29、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30、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3、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3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4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4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43、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小学的语文教育,隶属于基本的教育范畴,在语文这门学科的相关特点来分析,语文把“文”作为它的主要形式,在内容上审美化、情感化以及形象化,“寓道于文”、“以文载道”这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就是要遵循因“文”而施的相关原则。语文这门学科它不仅需要智育上的培养,还需要在美育和德育上进行锻造,无论是其文学性、思想性还是知识性,都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相关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及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要把德育方面的教育良好的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一)小学这个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的塑造与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小学阶段又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教学之中所存在的脱离实际、满堂说、枯燥无味的一些空间说教,不仅不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样会让小学生们产生一些厌烦的心理,一定要把趣味性与只是有机结合,才可以使得孩子们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进一步受到相关启发,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语文方面的朗读,用读书的形式来传情悟道。朗读这项活动对于小学的儿童们来说是他们最初的一种阅读活动。人类的语言学曾有过具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示朗读并不是机械的把书本中的知识不假思索的读出来,是通过学生内部的语言,结合自己的话对原文中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原文中展示的思想融为读者自己的思路。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的时候,要巧妙的去渗透德育教。学校可以适当的开设一些“悟情明理,以读为本”的新型研究课题,让学生们学好语文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德育素质,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文章精度、细读且投入自己感情的读,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实现预期德育的目标。

(三)通过观察思考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用笔联系,挖掘去表象下的本质思想。作文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神奇,作文对于思维来说是创作的一种高级表现方式,它可以综合的反映出这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世界,更是小学语文教学框架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作文所涉及和涵盖的面非常广泛,无论是人、物、景、事等,都要求小学生要讲真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能说空话假话。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不仅应该注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深层次的激发,还应该注意在学生或者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之中找出震撼、感动的语言与文字,通过那些作品之中的一系列闪光点,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它的光辉,并且可以领悟到其中可贵的精神,让这种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植小学生的心田之中,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

二、注重课外实践活动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学不仅仅是一方小天地的话说古今与中外,语文教学更不是锁定在课本上的“圈子式”知识传播,应该注重课堂与实践活动互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语文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修养的塑造,同时,利用实践进行德育的渗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主要“塑造者”是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反映学生的真实行动。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与传授的时候,在拓展、启发学生们的智能之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之中所涵盖的德育元素,恰当适时地进行德育思想的有机渗透,让学生可以从小就树立一个远大的报复与理想,并且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进一步形成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更能够以此提升学生语文修养的良好养成。

三、利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德育教育优质渗透

(一)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一步建立起综合素质框架。学生对于教学来说是主体,更是教育内容的主体,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学生在主体方面的表现应该是自我养成与自我教育两个方面。对于学生在德育上的具体要求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规范学生们的行为,规范其行为就要进行小学生守则的全面落实,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存在其阶段性的特征,更涵盖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二)首先是教育的工作应该注重整体阶段,也就是要根据学生之中存有的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那些问题,有目的、针对性的去突出其中一个重点,进一步解决其中之一的难题。另一个侧重点的教育中心应该分段进行,尊重总体共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个体的差异性,毕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高、中、低年纪在教育的具体内容上是不一样的,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其语文教材之中相对突出的德育内容进行各阶段的渗透,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的具体策略,不能一种方式贯彻三个阶段。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要求“懂的”变可以,比如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或者是首都、国徽、国歌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应该适当进行民族知识以及国家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懂的今天的学习与安宁生活,有着怎样的过去和历史。高年级可以贯彻党的方针与政策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额性质和国情,掌握社会动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塑造德育综合品质。

四、总结

小学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教学时候德育知识的渗透,语文这门学科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无论与各门知识的学习还是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该优化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注重策略性教学,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同时更塑造学生语文修养与德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以后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年第32期.

篇3

1小学语文渗透教育所需要的重点

1.1重点关注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当中应当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再起中的重要性,全面开展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在一些小学当中虽然现阶段已经认识到了这样的原因,同时还在教育当中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起到了一定良好的效果。但是就目前大体趋势下,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仍然没有发挥到良好的效果,一些小学对现阶段的德育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充分的发挥在小学当中的德育作用。再有一点事教师个人能力不足,不能更好地去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再简单点就是说不能深刻发掘、参透其中有效地知识理念。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小学教师当中,教师思想观念不够全面,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这些小的观点都影响着整体的小学德育教育,严重阻碍了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在这方面上只有不断地在小学教育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与教师在教学当中重点发挥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再能更好地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1]。

1.2不断地完善现阶段教学体系:在教育教学当中根据最新的教育部指示,教学内容学需不断地进行完善,从根本上充实小学教学的内容体系,根据教育部六个教育内容,加强小学阶段性教育规范,在实际当中改变现阶段教学体系。同时在具体的实行当中还应当更明确内容方向,使其可规范性操作性,在这些内容当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材都有少许的体现,并且更能直观、具体。另外在小学教材当中还包含着相当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与之相似,虽然不属于小学教学内容,但是教师运用得当也可以起到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作用。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德育的完美体系。

2该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当中

2.1分析讲解法:在小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当时所需要的课程进行更改,实行知识与学识统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德育教育的同时不能抛弃语文教育对其开发,研讨,只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去才能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在语文教学当中要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常的思想观念,并在同时对小学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讲解,通过使其对文字爱好举例说明等等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解语文的语言、文字。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文字的注释解析当中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融合德育教育[2]。

2.2情景再现:小学教师在讲课当中应该利用好语文语境相结合,将自身的感情融合进去,组织同学进行情景再现,为其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融入到其中,利用好学习的方式方法能让学生获得更真实、更强烈的体会,再现课文当中的情景显示,能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感情效果。

2.3树立模范榜样:德育教育不是文字就能叙述出来的,在进行基础教育当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能对其产生更好地效果,教师在教学当中利用自身筹备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鼓励学生学习文章内人物的处事方式,从而进一步的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2.4教育与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渗透教育是目前教育组成的一部分,虽然说在语文教育中能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但是还能当结合户外活动进行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语文与互动相结合当中进行德育教育,这样能更加促进小学生对其语文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德育教育的详细了解。在进行活动当中应该针对教育进行实际的设计与结合,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小学生内心贪玩的特点进行活动策划。在课外活动当中积极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通过这些活动对小学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帮助小学生用语文和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解[3]。

2.5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量:语文教学当中课外阅读是整个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德育教育的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内应当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丰富小学生在教学当中的知识层次,对其不仅能深入完善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辅助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培训,根据学生自身的年龄、爱好推荐阅读刊物,在班级当中组织课外阅读竞赛,由模范学生进行阅读讲解,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时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丰富自身,能够从阅读当中有所收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传递知识的海洋,所以在学生当中提高课外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

3总结

决定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在教学当中应该以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利用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老师作为学生的风向标,应当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优秀素质对学生起到表现作用。在学生当中不仅要成为老师还应当成为朋友。在不断地学习与培训当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作者:金英实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篇4

关键词:文化育人视野;小学德育;现状问题;途径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各项事业也随之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培养人才的关键部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德育教育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德的养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若干所小学文化育人视野下德育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将其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途径单一,无法实现拓展教学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和相关政府教育部门不断从国际上引进大量先进的教育教育理念来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相关部门开始在教育行业的发展中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就,但是在其总体的发展上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教育途径过于单一、无法实现拓展教学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根据笔者的一系列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基本上都是以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唯一的载体,教师通过对书本课程的单一讲解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和真谛,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境中去,学生对于德育学习的理解往往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书本阶段,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除此之外,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们还发现,很多学校在其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书本知识的考察上面,因此将其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于理论知识的考察上面,并没有真正在丰富学生学习途径的基础上去让学生们加强对于德育学习的认识,最终导致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行为能力断裂现象出现。因此,该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改变,将会对学生的德育品质的培养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忽略了教育环境的重要影响

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属性,外因决定事物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外因所共同影响的,在教育行业中内外因的共同影响力更为巨大。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都非常不成熟的,因此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对其产生的干扰,这也就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教学环境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调查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学校对于教学环境的营造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特别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在我国的全面推进,大多数家庭现在都处于独生子女状态,甚至有很多家庭是“六个大人、一个小孩”的状态,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长难免会导致孩子产生自私、自利性格,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调整,那么对其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脚步的日渐加快,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们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对其成长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以上种种都导致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缺乏良好的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也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文化育人视野下的小学德育途径研究

本文结合上文所属现阶段在我国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德育教学案例,将其改进途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文化育人为主,尊重小学生个性发展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德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学生很难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往往处在一种相对被动的地位之上,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除此之外,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还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过分地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全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对这些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教师应该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让学生们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现代化的“以儿童生命为目标”的教小学理念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切实感受,不段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拓展学科教育

所谓拓展学科教育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将某一课程的教学拘泥到某个内容之中,而是将其逐渐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小学的德育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其渗透到各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去,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提升德育文化的软实力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效果,相关部门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精神去进行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全新的,让学生们能够充分了解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其良好德育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水平,学校还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们能够迅速的对现阶段国家和社会所弘扬的全新的精神理念有所了解,以便于其更好的渗透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四)完善德育教育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作为小学德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应该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不断从教学环境改良方面入手,添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学校宣传栏的制作和定期更新,不断对其教育功能进行加强。

(五)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德育学习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学氛围的营造上付出更多的精力,例如:为了有效的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可以开设一些文化活动节等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多带领学生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社会实践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生命和文化的力量,促进其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篇5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工作部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注重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注重强化德育实效性,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推动学校德育的改革和创新,创建*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主要工作

(一)检查推动各县(市、区)、市直学校贯彻落实和推广全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即中山会议)及我市的这一会议精神。

1、组织调研,检查指导各县(市、区)、市直学校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广中山市“部门联动,教化育人”的经验、阳山县建立校外辅导员制度的经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2、认真总结我市学习推广中山经验的做法,在全省学习推广中山经验座谈会上作汇报准备。

(二)组织学习和试行实施《广东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广东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引导学校德育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实施“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组织力量对各地班主任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2、组织培训市级名班主任培训对象,并对市级名班主任培养对象进行阶段性考核,树立一批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育人效果好的班主任先进典型。

(四)配合省实施“广东省中小学德育骨干能力建设计划”,加强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建设。

从*年起,省用2-3年时间,对全省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主管德育校长和主任进行轮训。轮训形式是采用省集中培训和市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市将根据省的部署和要求,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五)推动“课改加强德育实验研究”深入开展。

1、督促参与省聚焦课堂教学经验总结交流活动,按时按质选送优秀课例。

2、加强对课改加强德育实验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总结和结题工作的督促与指导。

(六)组织开展“感受建设成就,感悟时代精神”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今年我市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市20周年为主要内容,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感受建设成就,感悟时代精神”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1、充分利用教育部、提供的“形势教育大课堂”的资源组织学生上好“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未来新蓝图”等六课,引导中小学生用“小眼睛看大发展”,了解身边的变化、家乡(社区)的变化,共同见证祖国、家乡(社区)、学校、家庭的发展变化,并引导学生为家乡、学校发展提建议、做好事。

2、组织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书信活动。

“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活动,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以书信形式向校长和老师倾诉心声,与校长和老师进行感情沟通与交流,实现学生与校长的互动。通过书信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感悟、承担责任。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学校发展我成长”为题,表达感谢学校之情;二是以“假如我是校长”为题,为学校发展献计策。

(七)组织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

为配合全省和我市实施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开展这项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广大初中学生宣传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广大初中生认识到报读高中阶段学校就是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向广大初中学生宣传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资助政策和就业前景,引导初中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高中阶段学校,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学习,作好人生规划,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活动一是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二是由思品和综合实践课教师结合相关课程进行专题教育;三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作宣传引导。活动分试点和推广两个阶段。*年春季学期为试点阶段,*年秋季学期为推广阶段。省将于*年春季开学后对各市、县(区)政治课教研员和初中思想品德课骨干教师分层培训,各市、县(区)负责开展相关教师的全员培训。

(八)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预机制,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1、抓好四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三预机制。

一是继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今年的C证培训,除市集中培训外,还将实行县组织,省、市派专家指导、授课的模式,加快C证教师培训的步伐,同时争取省的支持,在我市开展一期B证培训;二是抓好省级示范学校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幅射指导,提高实效性;三是抓好“*”第一批实验课题的阶段性总结,第二批实验课题能立项;四是配合省的工作,推动县(市、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

2、突出重点强化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教学研究,培训心理活动课辅导员,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质课巡回展示,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九)积极推进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的校园文化。

引导中小学校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总结交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研究制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评选一批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十)加强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

1、与司法部门抓好“法制漫画”的评选和展览工作,推动中小学生学法活动。

2、抓好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凤城生态园基地的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利用基地活动抓好普法教育。

(十一)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建立家校合力育人工作机制。

组织家庭教育专题巡回演讲、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篇6

关键词:小学 德育 对策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应该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本文对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德育工作的内涵,从而抓好小学德育工作,创造“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让文明沉淀成人格”,促进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1]。

一、小学德育工作概述。

小学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小学德育工作的的目标是保证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但是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仍处于弱势位置,为了做到达到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应该对了解小学德育的内涵与意义。

1、小学德育工作的内涵。

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是根据国家、学校的有关要求进行德育工作,为了达到小学的德育的目标,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方式进行小学德育的教育,通过有效的进行教育者品德,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够得到提高。通过小学的德育工作,使学生的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得到规范,从而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符合教育的要求。小学德育工作包括许多内容,主要是包括道德的教育、道德的领悟以及道德的行为教育,通过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等正确的道德教育,为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2、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小学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具有较高国民素质的未来人才打下基础,小学教育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能够接触外界,从蒙昧的幼儿状态到具有世界观相对固定的青年时期的过渡阶段,因此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是成长发展的基础阶段,可塑性极强,如果忽视小学的德育工作,可能对学生的未来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2]。

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德育目标不明确。

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是以国家、地区的规范与标准而进行的德育教育,但是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并没有具体的专门针对农村小学德育的规范与标准,当前的德育教育目标与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存在差距,导致相应的德育目标与小学认识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农村小学德育目标不明确,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无法与农村小学的实践向结合,从而影响德育教育效果。

2、德育要求成人化。

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小学生的要求过于成人化,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成人化的德育工作主要的表现是将学生的缺点扩大化,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当做是道德问题,从而不能够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影响了德育效果。

3、德育方式简单化。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通常采取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而且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采用相对粗暴简单的方式进行教育。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农村小学家长与学校的协同工作不到位,而且农村家长的教育素质不高,因此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导致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关系比同期啊,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4、德育渠道单一化。

当前的教育应该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通过引发学生的主动性而达到德育的目标,但是当前的德育渠道单一化,德育方式不能够满足小学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育,从而影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了德育效果[3]。

三、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对策。

1、注重师德建设。

为了做好德育工作,学校领导、班主任以及教师需要做好提升自身修养,通过自身的修养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保证学生能够保持正确的道德思量与道德行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在德育工作中应该重视师德教育,通过提升教师素养与道德修养,从而调动教师积极性,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2、整合德育资源,抓好德育管理。

小学的德育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应该最大限度的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联合成为一个主体,从而保障德育工作的进行。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需要了解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注重配合与协调,从而保障德育工作的进行。在德育工作中,实行全员管理,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

3、尊重学生。

尊重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做好德育工作,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德育工作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德育。

4、发挥班主任作用。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额实施者,是链接德育资源的关键环节,为了做好德育工作,应该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从而引导班级学生的道德教育。为了保证德育工作,应该以班级为核心进行道德教育,班级制度是在班集体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在民主、自愿原则上的制度,需要班级全体遵照进行。对于班级的管理活动而言,班级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能够保障学生行为符合规范,促进德育工作的进行。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做好个案总结以及工作总结是完善班级管理,促进班级进步的必需。尤其在小学阶段,为了能够全面认识学生,保障教学与管理工作满足学生的需求,班主任应该做好总结工作,不断的总结自身的不足,从而为完善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班主任身为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只有积极完善自身、清楚学生需求,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并重,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做好个案总结以及工作总结是完善班级管理,通过了解德育教育的不足,从而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促进德育工作进行。

四、结语。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整合德育资源,保障德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覃春柳 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期刊论文]-学园,2013(28)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人格养成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先生曾说过:“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旦不可,且有衰亡之虑焉。”小学阶段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时期,这个基础也就是“学会做人”。为了打好这个基础,就必须加强小学各阶段的人格养成教育,使之从小就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别是农村小学,由于其家长多为文化、技能不高的农民,学生从小就受不到一个良好的人格教育,也就使学校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更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比较欠缺的现状,从我国当前农村实际出发,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对农村小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

一、吸取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格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史,在古代就十分重视对儿童的人格教育,尤其重视教养,即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习惯。其实施的成功经验大多符合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强调儿童养成教育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成亦天性,习惯成自然”强调了儿童时期所受教养对人一生的重大影响。

2.形成于习。宋代教育家朱熹主张“教之以事”,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逐渐领悟做人的道理。即道德习惯与道德认识水准同步提高;道德情感的养成与道德心理的形成一起完善,这一思想体现了知、情、意、行相互渗透和相互促成的思想。

3.注重陶冶,礼乐兼求。中国古代倡导“人文化成”,强调以道德教育达成人的性格、气质的变化,使其具有良好的涵养。这些训示如“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读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尺璧非宝,寸阴是金”等,至今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礼乐兼求是古代教育的一大原则,所谓“礼”多指儿童外在的行为习惯训练;所谓“乐”多指儿童内在的情感陶冶。这一原则使我国古代的人格养成教育更为规范,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中的很多原则同样适合于小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

二、把人格养成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

我国现代小学的德育教育继承了古代的传统,十分重视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当前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

格的主要途径。因此,抓好当前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使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关键。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笔者认为抓好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重点抓起。

1.德育内容的选择要科学化。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德育内容的选择对人格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定要坚持科学化的原则,使每一次的德育教育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其设定的目的。

德育内容的科学化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选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又能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而又健康的人格;二是要符合社会实际,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复杂,如何让小学生在复杂的大社会环境下,明辨是非,辨别好坏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更具有时代性的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和农村小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

(1)要具体,强调一个“小”字。我们对学生提的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如,让学生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等好习惯,既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又要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发现和纠正。

(2)安排德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讲究一个“近”字。①德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贴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适应21世纪的要求。如:对学生从小就进行节约纸张、保护环境的教育,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既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做到的,又能以小见大从小受到良好的人格教育;②德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年龄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才能受欢迎,才有效。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对好的品德和习惯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德育内容的实施要具体化。德育内容的实施过程应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把任务分成阶段,再把各阶段的任务分配到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即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实施者进行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避免了德育教育的大众化、形式化。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又保证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学校要与学生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篇8

关键词 日本小学;道德时间;德育课程

作者简介 王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田艳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道德时间,即日本的德育课程,是贯穿于日本中小学教育的非学科性课程。20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层面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以校园暴力、不登校、学习欲望低下、考试竞争和欺辱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育荒废现象愈演愈烈,价值观严重向自我倾斜,社会上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1][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小学德育课程开始注重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充实心灵教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课程形态。目前,在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面临诸多困境,为此,本文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时期的日本小学道德时间,梳理其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式的变革,分析其在课堂教学领域内的特点,希望从中寻找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日本小学“道德时间”

课程目标、内容的调整

我国对于日本小学道德时间的研究集中于2000年以后。王丽荣、曹能秀、王凌、李春香等人的研究从道德时间的目标、内容、指导方针以及指导方案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当代日本小学和初中的道德时间,阐述了日本小学低、中、高年级的重点内容,解读了日本小学道德时间中教师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小学道德时间的计划制定等,基本反映出日本小学道德时间重构与变革的基本历程。[3][4][5][6]

(一)教学目标的调整

日本在1998年修订的《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要领》)总则部分阐述了小学德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在于依据《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之根本精神,为培养将尊重人的精神与对生命的敬畏之念运用于家庭、学校及其他具体社会生活中,具有丰富的心灵,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和发展民主的社会与国家,进而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并具有开拓未来的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7]与以往德育目标相比,新增“丰富的心灵”和“开拓未来”的表述,这主要是基于重视培养每个儿童丰富的心灵和面向未来开拓人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考虑。

《要领》对学校德育课的规定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要领》第三章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在道德时间里,在和各学科、特别活动及综合时间的德育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发展性的指导,使学生加深对道德的价值、人的生活方式的认识,培养学生道德的实践能力。”此次调整新增加了“加深道德价值的自觉”,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德育课在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中的枢纽作用,进一步明确德育课的特质,即让学生学习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和以生存方式为基础的道德价值,自觉养成道德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重构

20世纪80年代,即是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展开的时期。日本文部省(现已改为“文部科学省”)基于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咨询报告的精神和建议,对德育课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化和重点化的重构与变革。

一是道德内容的系统化。为了明确内容的整体构成及相互间的关联性与发展性,道德时间的教学内容按照有关自己自身的内容,关于他人关系的内容,关于大自然和崇高事物关系的内容和有关与集团、社会关系的内容等四个视点进行分类和整理。这四个视点分别把自己放在与自身的关系中、与他人的关系中、与大自然的关系中和与社会的关系中看待,以谋求形成理想的自我、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地关系以及立足于国际社会中的日本自觉。[8]

二是道德内容的重点化。《要领》根据学生的生活技术掌握程度和发展阶段、认识道德价值的能力程度和社会认识的广度等发展特点,把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小学阶段分为低年级(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中年级(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和高年级(第五学年和第六学年)三个阶段,系统而有重点地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低年级,强调让儿童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自觉地遵守基本的道德价值;在中年级,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能力,形成完整的道德价值体系并能够自觉遵守;在高年级,让儿童则更加注重增强自律性、自觉性和责任意识,在获得道德价值的同时,能够谋求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9]

于1998年出版、2004年修订的现行《要领》继续按照四个视点对道德时间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根据学年阶段进行有重点的安排,但在内容上有所调整。在小学低年级,为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德育的一体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新增“热爱家乡的文化和生活”;为强化儿童对于善恶最基本的判断,新增“区分好与坏”;为使学生能很好地关注自己的生命,感受生存喜悦,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价值,新增“对生活在这个世界感到喜悦”;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建立自己与集体的关系,新增“知晓对家庭有用的喜悦”。在小学中年级,为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日本文化和传统的儿童,同时也基于日本今后国际化趋势的考虑,新增“关心外国的人民和文化”。在小学高年级,为使学生增强明确的学习意识,顺利地与初中教育衔接的考虑,新增“热爱真理”方面的内容。

二、日本小学“道德时间”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朱炜等从道德时间课程设计实施和教学方法两个角度,运用实例,对小学道德时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10]

为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融入德育课之中,营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享快乐的课堂氛围,日本小学针对道德时间的教学方式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目前,日本小学德育课教学方式既有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子,如交谈、小组讨论、教师解说、道德资料的运用、提问和板书等,又有现代教学方式的元素,如角色扮演、道德笔记等,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一)“学年别发展表”展现主题渐进式教育

新版《大家一起思考的道德·教师指导用书》(以下简称《教师指导用书》)编有小学六年主题构成一览表和内容项目的“学年别发展表”。这些表格不仅指明了日本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且这些目标和主题随年级的升高不断深化,并具有十分明确的衔接和恰当的过渡。比如教学主题“友情”在低年级表述为“友情”,到中年级扩充为“信赖和友情”,在高年级又扩充为“信赖、友情、男女的协力”。虽然“友情”这一教学主题在每个年级阶段的表述不同,但本质内容却是相同的,通过内容项目的“学年别发展表”更加清楚地展现了关于“友情”主题的渐进式教育。

(二)反复和深化道德主题

日本小学的德育课本并不按照主题来编排课程单元,而是采用反复影响、层层深化的形式,将同一主题的课文分别安排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以日本小学二年级的德育课本为例,体现“进取、勇气”的课文分别为第6课、第14课和第19课;体现主题“友情”的课文分别有第1课、第8课和第17课;体现主题“生命尊重”的课文分别为第12课和第28课;体现主题“公共心·规则的尊重”的课文分别为第10课和第24课。

(三)教学内容材料生活化气息浓厚

日本小学德育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故事或教学材料来源于日本的中小学生。这些故事或是他们亲身经历,或是他们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充实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如此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的故事更能促使同龄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得德育课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更加深远。《教师指导用书》中的小问题,以插叙的方式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之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产生更多的有效互动,易于使学生养成勤思善想的习惯,有助于引发学生对于自身行为、他人行为甚至是社会行为的思考。[11]

(四)“角色扮演”强化道德实践与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日本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聆听和思考,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去“体验”,去“生活”。“角色扮演”作为日本小学道德时间的主要特色之一,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将德育课本和材料中的情节由学生再现到“舞台”上,按既定的剧情演出;二是当学生所扮演的角色面对的是道德两难处境时,他可以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障碍悬置起来,通过表演的形式自发地做出判断和解决。

由此可见,日本小学道德课程注重渗透式的隐性教育,不仅通过显性的教育传授给学生道德规范和理念,更重要的通过隐形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将这些道德规范和理念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

(五)“道德笔记”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内化

“道德笔记”作为日本小学道德时间的另一特色,是学生对德育内容反思和内化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求学生围绕“道德时间”的核心主题或学习心得进行个体化和深度化的“道德写作”。道德笔记主要写入自己对于在“道德时间”中呈现的道德价值的思考和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对道德课本或资料中主人公行为的评价或总结。“道德笔记”的设计,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成长空间,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元认知学习的体验,促进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内化。

三、有益的启示

近年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频繁,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在为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我国小学德育课教学的难度。然而,日本小学道德时间的探索和发展对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首先,政府部门的重视极为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重视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开展情况,主动发现小学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只有政府部门在真正意义上重视了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以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优化小学德育课教学,我国小学德育的改革与创新才会拥有强大的后盾和持久的动力。

其次,要构建科学的德育课程体系。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应借鉴日本小学德育时间内容的反复性、链接性和层次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道德内容,有步骤、分阶段地深化学生对道德内容的理解,逐步改变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内容有些凌乱、缺乏条理的现状,以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

再次,内容上要注重生活化和个性化。我国小学德育内容应朝着现实化而非理想化的方向改进,应当有利于学生个人和集体生活乃至将来的社会生活。借鉴日本小学道德时间的先进理念,用个性化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

最后,强调主体性,注重道德实践。日本小学道德时间最大的特色就是注重渗透式的隐性教育,而我们的德育课教学,更多地强调系统的观念灌输,而忽略了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道德接受的心理特点,压抑了学生道德的创造性冲动,弱化了学生道德体验的权利,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应当从灌输式教学逐步转化为渗透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道德实践体验道德伦理和规范,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8][9]饶从满.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教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9:351-404.

[2]陈宝堂.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12:232-271.

[3]王丽荣.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J].比较教育研究,2003(5):42-48.

[4]曹能秀.当代日本小学和初中的道德时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6):220-224.

[5]曹能秀,王凌.当前日本小学的道德时间[J].外国教育研究,2003(2):47-51.

[6]李春香.窥探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7):71-73.

篇9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1、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新一轮课改以来,国家和社会都越来越关注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成长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为此国家也在不断呼吁重视德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小学语文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2、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家对学生的评判,不再是单纯的看成绩,而更多的是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在语文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一方面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

3、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成长时期,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不仅在于学生的先天条件,更在于后天培养。学生要想成为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

4、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涵。语文,是一种社科类的课程。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对于渗透德育有着先天优势。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于做好小学德育起着关键作用。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1、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2、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3、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针对小学生处于幼稚、不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且其行为富于模仿性的特点;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其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通过举办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篇10

一、中小学生德育“低实效”之因素

通过“德育”是可以将一个孩子教导成品德、修养良好的人才,但是“德育”并不是能杜绝社会上所有不好的风气以及素质、道德问题。在现在功利味的商业性时代,很多中小学生很小就受到这种风气的熏陶,进而在校园以及社会中,做一些不讲道德、违背学生、社会准则的事情。很多中小学生在校园抽烟,骂脏话、染头发,早恋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于“德育”的失败。但是“德育”为什么会失败呢?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学生受社会逐渐功利性发展的干扰。很多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在电视上或者大街上、生活中看到一些人为了金钱去出卖自己的良心,出卖自己的人格,出卖自己的原则,中小学生处于发育、思想成长阶段,这些行为、思想势必会对其产生“诱导”。其次,“德育”课堂的不足。“德育”是给学生心灵内在进行净化以及修养精神传输的途径。但是教师在“德育”教导中,却是“空洞讲解、虚化讲解”,所讲解的精神以及要求与学生所在的年龄以及教育路线严重脱离,例如:在小学时期里的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在讲解“德育”要求以及精神之时,却给学生泛泛的讲解一些法制、道德、竞争、义务、价值观念、权利等等内容。试问:小学生内心能听懂吗?能吸收的了吗?教师这种空洞的“德育”,致使“德育”教导“形同虚设”。最后,错误定位“德育”成效。“德育”教导能让中小学生在行为、精神、修养等方面正确化,但是“德育”并不是解除一切“罪恶”的根源,它是一种导向,精神的引导,但具体还要靠支配人员的表现定夺,因此人们不要将“德育”当作是优化修养的“万能药”,否则只会“希望有多么高,失望就会有多么大。”

二、改善中小学德育“低实效”之状况策略

1.清楚“德育”之根本。“德育”并不是对学生在“智商”上的教育。一个学生头脑很聪明并不能和“德育”素质好相等同。德育就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教育路径。德育不是传输知识和道理就行了。而是将其所在本质教育精神一种思想内在的意会方式传输给学生关于“德育”的信号。然而在现实的精神传递之中,很多教师混淆了“德育”之根本,把“德育”教导当作“智力教育”来开展,让学生对“德育”课本之中所涵括的知识进行“硬性记忆”,而不是领悟其中所传递的“德育”信息和精神,到头来即便学生什么都记住了,面对考试,他考的是高分。但是只是高分,没有任何社会、精神意义,在内在的“德育”修养方面,他却是考了零分。因此,“德育”教导的是学生的心灵和品质,教师要清楚“德育”之根本,进而从其的本质上改善中小学生德育教导“低实效”的状况。

2.合理定“德育”之成效。“德育”的成效并不是一瞬之间就能建立起的“效果”,对其的成效要求要有一个慢慢递进的过程,随着中小学生的进步,一点点的提升“德育”标准。总之,不能违背学生在生长之中以及发展之中的自然规律。使其能因所处教育阶段的不同,进而有不同的“德育”要求。例如:在学生的小学“德育”时期,其的“德育”成效重点就是“规范行为”。在学生的初中“德育”时期,其要接收到的“德育”信号就是“心理、道德、情感、责任、法律”等意识领域的“德育”。若学生步入了高中之后,其要接收到的“德育”信号就是“竞争、人生、国家、权利、法制、价值观念、义务”等意识领域的“德育”。总之,就是“德育”的要求要跟随学生“德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