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服务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为加强和改进法律服务工作,省厅先后在全省开展了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公证岗位培训、基层法律服务队伍集中教育整顿等活动,对于提高法律服务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法律服务管理,改进法律服务行业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次在全省开展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是省厅着眼于新形势对法律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着眼于法律服务工作自身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推进我省法律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并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和谐的法律服务关系,更好地服务于安徽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发挥好法律服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规范法律服务管理和法律服务执业行为,提高法律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法律服务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保障司法公正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物质基础、夯实法治基础、加强司法保障、创新管理体制、培育文化基础。
(二)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证法律服务工作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包括司法行政工作在内的整个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毫无疑问也是法律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所涵盖的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律服务工作的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法律服务工作的特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必须大力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工作管理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执业理念和管理观念,切实纠正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行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意识形态在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保证法律服务工作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是发展和谐的法律服务关系,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的现实需要。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性、社会性、群众性和专业性,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法律服务行风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法律服务队伍的形象,而且影响到司法行政全局工作的成效,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要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对法治的信任感,就必须从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入手,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增强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为民的坚定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法律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四)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是加强司法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法律服务管理水平的具体举措。管理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这次开展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规范司法行政机关对法律服务工作的行政管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以这次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改进工作作风,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管理职责,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效能和为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服务的水平。同时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究法律服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逐步建立起加强法律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法律服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二、把握重点,明确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一)要把握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
年初“三长”会上,孙厅长在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的主题是“规范管理、诚信执业”。围绕这个主题,省厅印发的实施方案确定这次行风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诚信体系。诚信,是法律服务行业立业之基、兴业之道。完善法律服务诚信体系,目的就是加强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社会监督,提高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失信成本,即如果失信,不仅会受到主管机关和行业协会的处罚,也会因此失掉客户,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法律服务诚信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诚信信息得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公布。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法律服务诚信监管机制,努力使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诚信执业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管理。法律服务行风存在的问题多数是与管理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改进法律服务行风,必须要规范法律服务管理,包括规范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规范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和规范法律服务机构的内部管理。要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切实把司法行政机关对法律服务的行政管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使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机构内部管理。
三是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人员执业行为。法律服务人员执业行为不规范,是法律服务行风不正的突出表现,也是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行业反映强烈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法律服务行风建设中,必须加强对法律服务队伍的监督,规范其执业行为。要通过开展此次活动,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意识,使违规违纪执业行为明显减少,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基本杜绝,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行业行风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四是进一步改善法律服务执业环境。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一方面取决于法律服务行业内部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整个社会是否具有适合的、能够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既要加强和规范管理,也要积极为法律服务机构执业做好服务工作,为法律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要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断加大法律服务工作宣传力度,使法律服务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有明显的提高,使法律服务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法律服务执业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要把握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的重点内容
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法律服务各个行业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行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司法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重点是要解决:不依法履行法律服务管理职责,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特别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落实的问题;行业管理规范不具体、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律师行业重点是要解决:律师事务所自律性基础管理缺失,人员管理松散,制度约束混乱,对律师的执业行为、办案质量放任不管,放弃监督的问题;律师执业指导思想不端正,诚信服务意识淡薄,收费不服务或者服务不尽责、漠视当事人利益的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压价争揽案源、不按规定项目收费或私自收案收费的问题;律师向司法人员请客送礼甚至行贿,办“关系案”、“金钱案”的问题;律师参与赌博、酗酒等不健康娱乐活动的问题。公证行业重点是要解决:公证处内部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的问题;不按标准收费,压价争揽业务、给付或变相给付回扣等不正当竞争的问题;超越业务范围、超越管辖办证的问题;随意简化办证程序、不注重办证质量的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将公证员收入单纯与业务创收挂钩的问题。基层法律服务行业重点是要解决:基层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不规范,违反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及财务专人管理制度,收费项目不公开,不按标准收费的问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私自收案收费、冒用律师名义办案,超越业务范围、执业区域办案,压价收费、搞不正当竞争,办案中诚信缺失、服务不尽责的问题。司法鉴定行业重点是要解决:收费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严重违反鉴定程序的问题;鉴定人违反法律规定、拒不出庭履行作证义务的问题;鉴定人私自接受委托、接受当事人吃请、违反保密和回避规定、不配合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等违反司法鉴定执业规则、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问题。
三、扎实推进,认真抓好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
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从3月份开始,到今年年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动员部署阶段,时间是3月上旬和中旬。以这次动员大会为标志,正式启动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会后,各市司法局要及时做好本次会议精神的学习传达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使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及行业协会法律服务管理人员深刻领会加强法律服务行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此次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和具体任务,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厅开展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的部署上来,增强参加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阶段是对照检查阶段,从3月下旬开始,到4月下旬结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要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所在岗位工作情况,认真查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执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坚持开门评议,采取聘请法律服务行风监督员等形式,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公、检、法机关的监督作用。
第三阶段是集中整改阶段,从5月上旬开始,到11月中旬结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对照检查阶段清理和查摆出来的问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要认真进行汇总、分析,深刻剖析原因,并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有效地加以解决。要将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立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结合集中整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服务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阶段是考核验收阶段,从11月下旬开始,到12月上旬结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组织考核验收。各市司法局要按照要求,认真总结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于11月底前上报省厅。省厅将组织考核验收组,对各市行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于在法律服务行政执法质量被考核评议为不合格的市司法局,按照省厅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评优受奖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为加大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力度,省厅决定将开展行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列入市司法局局长2007年度重要工作报告的内容,进行重点考核评议。
四、强化措施,确保把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是今年省厅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到司法行政机关多个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全省1700多个法律服务机构、9000多名法律服务人员,涉及面广,持续时间一年;而且,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加强教育、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改善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工作任务比较重。近几年,司法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厅相继开展了多次专项活动,有关法律服务工作的专项活动也开展了数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坚决克服厌战情绪和疲沓心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实加强对行风建设年活动的领导,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是要加强领导。要把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作为今年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过问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有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加强指导、督促,抓好落实。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经常听取法律服务管理部门工作汇报,深入分析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认真研究解决的具体措施。法律服务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要坚持业务工作与行风建设并重,在管理工作中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指导、同检查、同落实。
二是要加强督查。省厅将建立厅领导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联系和督导制度,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也要建立相应的联系和督导制度,加强对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要对行风建设工作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组织专项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三是要强化责任。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和落实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工作的责任。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本地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工作负有组织、领导的责任,法律服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所管理的法律服务行业行风建设工作负有指导、督查的责任,法律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机构行风建设工作负有直接管理、监督的责任。行业协会按照行业管理的职责,承担对所属会员的管理责任。对在法律服务行风方面出现问题并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的,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相关行业协会要依法严肃处理。
篇2
关键词:法律服务;互联网;契机
一、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多地广的中国带来了全新的交流模式,互联网发展正在为中国社会不断催生新行业、创造新机会并带动诸多相关传统产业的再次繁荣。
(一)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1.网民数量增加,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为3.84亿,目前已经突破5亿。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功能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社会网络普及化的推进,中国网民的增速已经显著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
2.互联网设备、介入方式的发展,使上网更加便捷,网络功能及内容更加丰富中国互联网发展使民众逐渐走向“移动”和“掌握”上网时代。从《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08年22次报告中关于“上网设备的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台机的使用比例逐渐下降,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数量显著增加。尤其近年来无限上网设备的完善、覆盖面积的扩大与笔记本电脑、手机的精巧化、可携带化相得益彰,被越来越多需要经常上网的用户选择。除了网民数量显著的增长外,网民获得信息的途径的百分率也超过了传统的电视、报纸、书籍、杂志、广播、手机等跃居第一。互联网发展促使信息在传统信息的传播途径之外找到了更加快速、自由的传播方式。随着网络功能和网络内容和功能性也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搜索引擎行业的发展,将人们引入到更多的网络领域中来。这种情形促成了电子商务以及商业和专业服务网站的兴起包括网上购物、网上银行、教育网站、网络婚介、网络职介等。中国携程网2007 年总营业收入达11.99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3.98 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81%,增长率高达102%;前程无忧2007 年总营业收入为7.99 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55.8%,净利润为1,04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说明随着网络内容的进一步丰富,网络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休闲,实用性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但相比互联网基础应用,电子商务、商业和专业服务比例仍旧偏低,还有较为乐观的增长空间。
3.网络普及率仍然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良好,但从规模上讲中国互联网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中美网络运用规模指数对比”为例,从万人计算机拥有量、网民比例和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来看,中国的指标都不及美国的1/50,中国网络普及率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中国网民数量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显著,根据2011年信息化应用中小企业单位性质划分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比例超过了国有企业,占比最大为38.6%。
但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面临众多问题,例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期望与应用现状存在这较大的差距,对系统效果缺乏量化的评估等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的进程。总而言之,如何把信息化系统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50―800人规模的企业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大主力;制造业、服务业、流通业将是最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主体;营销、专业咨询将是中小企业未来信息化应用的热点领域。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1.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如今手机不仅是人们通话、传递短信的工具,还成为了人们上网最便捷的终端。人们随时手握手机上网这就是互联网借助手机实现继续深入、全面地融入网民生活的真实场景。同样网络发展还改变着人们其他的生活方式,例如购物、休闲、娱乐、信息资源获取方式,行为方式等。
2.人际关系的变化。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互联网交流工具使沟通者的感觉越来越趋于面对面的效果,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随着博客、微博等“web2.0”时代的到来,人们交流互动方式更加多元化,网络关系已经跳出完全“虚拟”的时代,进入到了“虚拟+ 现实”理性发展的阶段,人们在网上的互信度有所提高,人们的交往能力、信息量都成倍数增长,互联网成为了人们交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3.交易行为的改变。电子商务、商业和专业化服务中,网络购物的使用率最高为22.1%,在过去十年中增长最快。截至2009年,淘宝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2亿,2012年11月11日,淘宝单日营业额达191亿,网购用户已经覆盖率绝大多数网民。网络购物还推动了网上银行及其他网上支付方式的发展。可以断定的是随着网络服务意识的增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诚信的形成,互联网必将一步步的改变现有的商务交易行为。
二、互联网的发展为法律服务行业发展带来的契机
(一)互联网时代国内外法律服务发展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末期,以美国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为背景悄悄兴起的在线法律服务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了美国法律服务的重要方式和盈利模式。大多数律师事务所十分重视互联网为人们创造的沟通机会,将互联网当成了与客户沟通的绝好途径。同时,更多形式的在线法律服务网站开始出现,如legal zoom、rocket lawyer 等。还有众多专攻特色领域的法律服务网站,比如 等。这些网站不仅吸纳着投资机构的资金,不仅向客户提供着优质、廉价的法律服务,更鼓舞了诸多法律服务行业的掘金人。国内现有的大多法律在线服务网站更重视自身感受,对消费者的感受考虑甚少,仍然有web1.0时代的那种“我说你听,我发你看”模式的通病。由于法律服务人员缺乏与用户互动、以及无法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的平台,导致网站服务的低级化循环。目前较大的法律服务软件都起身于web1.0时代,虽然为了迎合市场和网络发展的需要,做了很多有效的调整,例如注意SEO 推广和内容不断丰富等,但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上网站仍然停留在以律师推广费为主要赢利点的盈利模式―――既将律师作为主要市场,让律师为服务买单的盈利模式上。然而中国的低端客户具有偶然性,与网站和律师的粘度都不高,且律师的人数虽然不断上升,但毕竟是小众群体,网站盈利的天花板很明显。而web2.0时代下的在线法律服务网站从根本上改变了盈利模式,主要市场不是律师,而是拥有法律需求的客户。这些网站也可以选择向律师收取一定的中介费,但是在这些网站的盈利模式中,主要市场是来自网络上的普通消费者。通过网站提供优质低廉的法律文件服务,吸引客户,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用户依存度从而形成聚集效应。据百度指数的数据可知各类法律文件每天在百度上的需求有6万多笔,因此以用户带动交易成功率,以交易成功率带动案件数量的情形就有可能出现,也有可能改变靠人脉资源拉案源的现状,进而平衡律师的工作量。此外个性化的定制还将赋予新时代在线法律服务另一特色,通过网络对行业行为进行进一步细分,可有效的提高服务的针对性,降低此种服务的可替换性,进而使享受法律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消费的习惯。
(二)互联网发展为法律服务发展带来的契机
从前文的论述可见,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全新的交流模式正在为法律服务业创造新机遇,并可能带动法律服务相关产业繁荣。互联网为我国法律服务业带来的机遇在于可选择性的增加和行业结构的调整,具体包括:
1.律师服务盈利点的增加造成律师收入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源分配不均。律师占有资源的性质和多寡决定着律师提供的服务内容,律师服务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律师贫富差距,而律师的经济状况又是决定这律师选择提供何种服务方式的客观因素,如此产生的将是行业内的恶性循环,贫富差距将进一步加大,业务范围却越来越窄。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应当建立按业绩、职业操守和能力对律师进行评价的标准体系,让那些有能力、有尊严、有职业道德的律师成为客户追捧的对象,实现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双赢的结果。互联网与法律服务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是去争取那些已经被瓜分的资源,而是以满足现有需求,激发潜在需求为目标。前文已经分析过,我国现有律师专业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案件数量偏少但利润高的业务成为了律师们竞逐的目标,而大量的文书、咨询等工作到成为了一种促成交易的手段。免费咨询、文书的大量存在不仅使法律服务的社会印象日益低廉,而且缺乏经济利益刺激的免费服务根本无法满足客户们的基本需求,长此以往造成的是需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可怕的沟壑。法律服务的新的契机之一就是让咨询业务成为客流量的中心,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向提供低端服务的律师发送案源。可以肯定地说,谁控制了咨询端口,谁就拥有在法律服务市场的上游的地位。法律咨询、文书、中小企业、个人等业务无法成为传统律师服务业的赢利点的原因在于此类服务具有偶然性,对律师来说赢利点较低。在线法律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进行文件下载、视频对话、在线支付等方式大大的降低了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文书,中小企业、个人法律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可突破时间、地域的界限,形成相同需求客户的聚集,从而形成此类服务的产业化经营,进而将这些业务变为律师的主营业务之一。
2.法律服务地域壁垒的突破互联网对律师服务地域限制的突破将律师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变成了可能,那些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未能同步的地区有可能成为法律服务需求新的增长点。网络服务的简易化和日常化,特别是手机上网功能和无限网络的发展更为在线法律服务的便捷增加了筹码,使法律服务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化成为可能。因此互联网为法律服务突破地域壁垒,弥补了因律师数量地域不均衡带来的弊端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3.律师服务方式的改变律师依靠现有信息技术传输自己的专业意见是在线法律服务的中心目标。但是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不能单纯依靠泊来的模式,能够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不是某一种产品,而是一种可以满足中国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服务理念,产品应当是嵌在这种理念中的宝石。传输专业信息虽然是目标,但如何与免费的服务竞争,体现出价格与价值的对应,才是服务的体现。实现的核心区是网站在文档制作、卖出前、卖出后,能否提供足够多的打动消费者,超过消费者心理预期的价值。“便捷”自然是在线法律服务的最大卖点之一。即时通讯、3G 技术,社交平台都可能成为提供服务的渠道,人们在需要的同时便能付诸实施是便捷的形象表达,从前文的论述可知,“移动”和“无限”上网急速发展的今天,“随时”上网寻求服务成为了大众的可能。“安全”和“公平”是交易双方的共同需求。在在线支付方面可以依托更加完善的信托制度,对服务和报酬的支付时间和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既是制约双方行为的有效方式,又能减少因付款或收款问题而影响服务质量的可能。“监督”和“评价”是促进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网络记载、评价的功能是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感受的平台,平台向不特定的人群公布,作为人们选择服务的依据。通过记载和公布数据的方式对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提供服务的律师进行监督和筛选,保证法律服务的质量,这种方式具有开放性和客观性的特点,是监督律师服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4.律师服务规则的改变律师行业社会公信力低下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对律师的监督机制,律所的发展过分看重规模,却无法保证律师队伍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长年存在着定价过高、律师不尽责、消费者不了解自己接受服务的细目等遗留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依靠制度的解决,也需要行业的自律和重新洗牌。在线法律服务的网站虽然只是一个平台,它本身并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但它对律师服务规则的影响在于对交易量的控制、营销手段的提供和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利用网站律师会员的数量优势,将法律服务的需求分包给不同特长的律师并以数量的优势取代高利润,减少中小企业和个人的消费成本应当是一个较合理的模式。在服务信息公开化,在用户和服务提供者能够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中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对消费行为进行适当的疏导,将资源向更好的服务者倾斜,以利益带动竞争,用竞争构建规则,用规则规范服务行为将是网络平台能够发挥的作用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中国律师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律师年鉴(2006―2008)[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2] 王隽,周塞军.北京律师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22.
[3] 张蕊.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理论与时政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 闫佳畅.中国互联网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历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23.
篇3
行业总体发展稳中有升
2010年,在专业服务领域,培训、咨询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商机,会计服务稳中有升,法律服务基本持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职场人敲响了一记警钟,选择培训充电、职业咨询的人成倍递增,因而培训、咨询还将迎来新一轮的巨大商机。
伴随着2010年经济的逐渐复苏,各大企业将会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加强财务分析以随时掌控企业状况,会计服务也将呈现稳中求升的总体发展趋势。
人们法律意识日益加强,法律服务在2010年将保持稳定态势。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律师业发展环境最好,中西部地区的法律服务环境较为堪忧。
“红色预警”与“极度紧缺岗位”
根据最新人才需求指数显示,专业服务型较强的咨询行业出现“红色预警”,“极度紧缺岗位”如职业规划师、就业导师,其次是培训业“专家讲师”及“咨询顾问”的需求也在稳步增加,而财务、审计类需求尤以财务分析和成本管理的需求最旺,法律业人才需求缺口相对较小。2010年专业服务业有五大职位最走俏。
财务分析师
财务分析师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具备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要求接受过金融和财务、经济法、管理学基本原理、公司产品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整体月薪范围在5000~10000元。
企业法律顾问
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企业法务人员既可以在内部走专业技术发展路线,也可以逐步从行政管理角度晋升为业务主管、部门经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月薪一般在4000~8000元之间。
职业规划师/就业力专家
他们大都是具备丰富职场经验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有的是经过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培训并取得岗位资质的高级人才,通过咨询或培训的形式,专门帮助大学生及待业者确定并最有效率地找到最适合的工作,让职场新人快速适应社会,使其获得成功能量,掌握职场成功的核心秘密。在上海,就业力专家身价日益攀升,资深就业力专家年薪超过15万元。
培训师
在金融危机肆意之时,培训业却逆市而行,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沸点,培训师身价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类似于职场心态修炼的专场培训讲座吸引了大批职场白领,而做为职场心态调节方面的专业讲师,其身价自然水涨船高。一名优秀的培训讲师其月薪高达万元。
管理咨询师
具有实用性强、权威性高、适应性广、含金量高之特点。上海咨询业近10年来发展极其迅速,每年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一般管理咨询师的年薪在10万元以上。
毕业生入行要奠定专业基础
想要进入专业服务业,扎实的专业基础是立身之本,其次是较强的思辨分析能力,第三是沟通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专业服务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青睐度较高,这类人才通常具备丰富的知识,有较全面的工作经验,有非常强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能够独挡一面。此外,期望进入专业服务业的大学生们该作好以下准备。
第一,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拿咨询业为例,有专业细分,如战略咨询、财务咨询、职业规划咨询等,其间的专业差异很大。
第二,强化相关专业知识,多关注实际,多看案例。
篇4
「关键词服务提供者,准入标准,溢出效应,CEPA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或《安排》)的实施使内地与港澳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内地而言,零关税货物的开放无疑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服务市场的开放则更会为内地带来机遇与挑战。香港的服务行业无论是服务经验、公司管理、服务理念等对内地同业均具较高的借鉴价值,但同时香港服务业的“抢滩”也会对内地服务业带来许多不得不面对和关注的问题。诸如如何把握服务提供者的准入标准?CEPA在服务提供者的准入标准上与以往的国际文件有何差别?如何防止第三方的经营者利用两地互惠的措施“潜入”的“溢出效应”?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一、CEPA中关于服务提供者条件的规定
CEPA在其附件五中对服务提供者的定义作了详细的解释,附件五第二条规定了除非《安排》及其附件另有規定,《安排》及其附件中的“服务提供者”指提供服务的任何人,从定性划分上将“提供服务的任何人”归于“服务提供者”行列,既可将其与货物贸易区别开来,又可使之囊括各种类型的服务类别,避免随着形势发展出现的定义瓶颈。
从服务提供者的形式上看,分为两种形式:自然人与法人。依协议方的不同,自然人在内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香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法人则指根据内地或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法律适当组建或设立的任何法律实体,无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无论属私有还是政府所有,包括任何公司、基金、合伙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或协会(商会)。
但CEPA作为一种对服务贸易的开拓性尝试,不可能立即开放所有的服务领域,所以依其附件限定性地对十八个领域的服务作出开放承诺,同时针对每个领域的服务提供者又作出了具体的条件要求。
(一)CEPA正文关于服务贸易的规定
CEPA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双边经济贸易安排,其出发点是密切两地合作与交流,实现互补,增强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在服务贸易上,其目标是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
CEPA在服务贸易各领域可说是做出了大胆尝试,范围涉及十八个领域的具体承诺,包括:管理咨询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广告服务、会计服务、房地产及建筑服务、医疗及牙医服务、分销服务、物流服务、货物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运输服务、旅游服务、视听服务、法律服务、银行服务、保险服务、证券服务和电信服务。
依据CEPA正文中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精神,在第四章中专门对服务贸易做了提纲式的规定。在市场准入问题上首先是规定双方得依附件四的承诺实际履行义务,其次是做出两个开放式的规定,包括通过协商推动自由化和对附件的增补;另外规定了对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方服务提供者的间接开放安排,同时将金融、旅游合作单列出来加以规定,最后是专业人员资格的认定安排。
应当说CEPA正文中的规定主要是方向性的、指引性的规定,仅仅涉及了双方对于合作与协商的安排合意,并未涉及具体的措施实施问题,这一部分在附件四和附件五中得到详细解释。
(二)CEPA附件关于服务提供者的具体条件要求
附件四主要是对于服务领域的具体承诺,包括了具体部门及分部门的服务开放的领域、方式及时间安排。主要解决的是合条件的香港服务提供者可以在内地何种服务领域从事何种形式的服务以及如何进行服务的安排。但其中也不乏对于服务提供者的资格要求。
如商业服务项下A类h项医疗及牙医服务的具体承诺中,欲取得内地医师资格证书须为香港大学或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西医)专业毕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且在香港完成了一年的实习期并已取得香港合法行医权,此外还须参加内地的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在牙医执业资格上亦有相类似的规定。
附件五中关于自然人的资格限制并不多,仅仅是规定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对自然人服务资格的限制主要是在附件四的具体承诺中,已如上例所示。附件五规定的主要是对于法人作为服务提供者的条件限制。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的限制:
1、设立标准。除法律服务部门外,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提供附件4中的有关服务时,如系以法人形式进行,则其应当是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司条例》或其他有关条例注册或登记设立,并取得有效商业登记证,如法律有特别规定,则应取得提供该服务的牌照或许可。
2、经营标准。经营标准主要是认定何种服务提供者真正在香港实施了实质性商业经营并因此得以在内地从事服务行业的标准,包括了服务范围性质、年限、税收、场所与雇工等细化标准。(1)要求服务提供者拟在内地提供服务的性质与范围须是包含于其在香港所提供的服务的性质和范围,即排除了业务的任意扩张,保证业务水平。(2)年限要求上一般规定香港方的服务提供者已然在香港注册或登记设立并从事相关的实质性商业经营三年以上,在个别特殊领域要求五年以上,如:提供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的香港提供者、香港银行或财务公司、香港保险公司等。也有对实质经营无年限要求的,如提供房地产服务的香港提供者。(3)要求香港服务公司在港依法交纳税收,旨在确保进驻内地的公司是守法高信誉的排头兵。(4)要求经营场所与其经营规模和性质相当,在香港雇用的员工中在香港居留不受限制的居民和持单程证来港定居的内地人士应占其员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虽然这一规定较为模糊,但其有利于保证公司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有实力的公司加入内地市场。
3、特别标准,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法律服务这一特殊行业而设的。除了需要在香港正式注册登记、实质经营三年以上以及依法交纳税收外,《安排》相关的律师事务所的独资经营者及所有合伙人均应为香港注册执业律师,且其在香港需拥有或租用必要的业务场所从事实质性经营。可见在法人代表的要求上及实质性经营的要求上,法律服务行业比其他行业显得严格一些。
二、CEPA规定与WTO、GATs的规定的比较
CEPA作为一种区域贸易安排,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尝试,属WTO非歧视性待遇的例外范畴,故其签订与实施不构成对世贸组织成员义务的违反。CEPA总体上遵循了GATs的原则性指导,总体原则多与WTO及GATs的原则相吻合,内地与香港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方,在CEPA未加以规定的内容仍旧适用GATs的相关;同时CEPA亦规定了对世贸组织成员方服务提供者的间接安排。
(一)透明度程度有所差别
相对于WTO规定的透明度执行情况而言,CEPA下的透明度水平将会更高。CEPA作为双边承诺安排,其同时亦充分考虑到合作的长期性,明文规定了进一步协商、增补安排的意向和措施,如在第三条建立与发展项下的第二款规定:双方将通过不断扩大相互之间的开放,增加和充实CEPA的内容。在其他关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具体条款中亦规定了类似的开放性发展条款。此外,在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充分的合作性意向。联合指导委员会的设立提供了一个监督安排实施、解决争议、开拓发展的交流平台,“双方将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协商解决《安排》在解释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样一种长期协商的基础上,双方的法规互通度更加容易得到实施,透明度水平更高。
(二)贸易自由化实施程度不同
首先,CEPA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理念与GATs一脉相承,均是在取消数量限制、准入资格要求上做出努力。但相比较而言, GATs 主要是框架式的安排,条文规定模糊。CEPA的承诺更加具体、可操作性强,具体到年限、申请程序等。而且在具体实施时间上亦比中国入世承诺提早了两年,这无疑是为香港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抢占内地服务市场的机遇。其次,在承诺方式上也存在差异。GATs第16条规定了每个成员在“承诺表”中应列明的项目,如不列明,则不得在其境内保持或采取16条所列措施 .可见GATs在市场准入条件上采取的是反向承诺,即列明为限制,不列明视为不限制。但从所列措施看,均只是大政策上的安排,并未也不可能涉及到具体准入条件的协定。因为服务领域的开放在国际贸易中属于新扩展的领域,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很难就具体承诺达成合意,GATs只能在方向性安排上作出规定,而真正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仍需要长期的不断谈判,从这个角度上看,GATs在贸易自由化实施的程度上进展有限。CEPA在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市场准入条件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如上文所述的设立要求、实质性经营要求等等,这也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更易于协调,贸易自由化实施的步伐也相应地加快。
无可否认,CEPA对服务提供者的规定仍然是以GATs为背景的,但其较之GATs更为细致化、明确化,更具有实际操作性,这与CEPA双方高度的利益统一化、目标一致化紧密相连,CEPA中关于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规定是在区域经济中对GATs的一次重大发展。
(三)体现在服务提供者准入标准中的“优惠”
CEPA所提供的服务业优惠政策旨在“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的目标。总体而言,内地的在服务业方面的开放使得香港公司及服务提供者能够先于内地在入世议定书中承诺的开放时间表而抢滩内地市场。在CEPA放宽的十余个服务行业的准入限制中,个别行业如建筑及房地产、物流 、运输、分销、法律、及视听服务,内地在市场准入上的优惠超越了其向世贸承诺的开放程度。香港特区政府同意就CEPA涵盖的服务业,维持本港现行的制度不变,及并不引入新的针对内地服务及服务提供者的歧视性措施。
CEPA在服务提供者的准入问题上做出了突破性的发展,如前所述,CEPA以专章详述服务提供者的条件,并承诺:“任何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如系根据一方的法律所设立的法人并在该方从事附件5中规定的‘实质性商业经营’,则有权享受另一方在下给予该方服务提供者的优惠”。 这就使得CEPA间接性地向其他世贸成员方开放。虽然以上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服务主体的准入,但由于同时开放了十八个服务领域,比之中国入世的承诺开放又提早了两年,这样的商机必然引起香港以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人及其服务提供者的投资热情。依CEPA的规定,内地与香港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只须在香港依据香港法律设立公司并且进行所谓的“实质性的业务经营”,就可以享受到内地在CEPA中提供给香港的公司及服务提供者的优惠待遇,包括市场准入、商业存在、专业资格的承认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等方面。
三、对服务提生的“溢出效应”的对策分析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在服务提供方面的开放标准和优惠滥用而产生的“溢出效应”既有其现实的动因,也有其实现的可能性。需要认真地加以分析并寻求得力的对策,才能确保服务提供者标准的准确把握,进而保证CEPA的顺利实施。
(一)现行规则的缺憾
总体来看,现有相关的法律体制并不能在“溢出效应”的防范与限制方面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1、从CEPA框架以外的法律来看
CEPA框架外的法律框架包括了国际法律框架、内地法律框架和香港旧有法律框架。内地与香港同为世贸成员方,而CEPA又是双方服务贸易上开拓式的尝试,因此在国际法律框架上的主要制度是WTO相关规则,具体体现在GATs规则上,但由于CEPA为WTO框架下合理的例外,因此WTO框架不能在CEPA规定的服务领域内发生作用。
在内地法律框架方面,严格地说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对外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在服务提供者的主体准入条件上的规定更是凤毛麟角。从早期的合资企业法到1986年公布的外资企业法,以及1988年颁布的合作企业法,乃至后来的对外贸易法,均主要着眼于服务行业的开放领域及引导方向,而并未真正触及服务提供者资格与准入条件的具体规定。这虽与当时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引资有关,但也反映了对于国内服务业的极强的保护色彩,即将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隐而不提,而在各种行业具体操作中作出种种非透明化的规定限制。对外贸易法作为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法律的基本法,在市场准入问题上亦采取模糊态度,该法第23条将中国在有关国际条约中的承诺作为给予市场准入的依据。 而依据我国在加入议定书中的承诺,亦未对具体行业的准入条件做出规定。在CEPA推动下,我国在律师行业的准入立法上开始大胆尝试,对法律服务市场准入资格、准入程序加以细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今年11月30日,我国司法部了有关密切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服务业交流合作的4个规章和1个决定。这些规章和决定均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可见,在市场准入问题上,内地法律着眼的更多的是是否开放的问题,由重重限制到逐步开放,仅仅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却忽略了如何开放的问题。香港基于自由贸易港的国际定位,其公司法律制度对于本港外投资设立公司采取了鼓励放松的态度,因此也不可能对在港的外资公司采取限制措施。
2、CEPA协议本身的规则来看
(1)附件4中的领域限制无法防止溢出效应。附件4对具体十八个领域的服务行业做出承诺,同时也意味着服务提供者只能在这些领域内提供服务、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相应地对领域外的各行业准入形成限制,但这也仅仅对领域外的限制,而对领域内的优惠滥用则毫无限制可言,只要服务提供者满足CEPA的准入要求,则可依法进驻,领域限制对领域内的溢出效应无法做出反应。
(2)附件5中的设立标准无法防止溢出效应。附件5对法人及自然人做了详细的定义,并明文规定了内地的市场向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香港法人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排除其他国家服务提供者的涌入,但非香港法人完全可以通过其在港的某些商业存在进行资金转移,变相地进入内地市场,香港公司法制对于公司设立的要求非常宽松,如在公司资本上采用授权资本制和认缴制,没有法定最低资本限额的要求,资本可采用任何货币,可选择空壳公司;无法定的年结日期。 外国法人或自然人能够快捷而轻负担地在香港设立公司。
(3)附件5中的实质性经营标准有待完善。应当说实质性经营标准是对设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年限、经营模式、场所、雇工等要求来确保服务提供者的“港性”,但由于现代企业的资本控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这样的要求仍然无法防止上述所提到的间接进入问题,外国公司可以通过在香港收购、实际联合等形式控制香港公司,并以之为跳板进入内地市场。
(二)对于溢出效应的对策分析
“溢出效应”的最大特点是受惠范围外的主体通过某种方式形式上满足了受惠条件而享受了优惠待遇,其行为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这种行为却是与规则的出发点相冲突的,这说明规则本身存在漏洞,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对CEPA中的服务提供者市场准入问题加以完善。
1、实质经营标准的界定
如前所述,在经营开放领域上的限制是无意义的,只有把好服务提供者的准入资格关,才能确保那些真正是扎根于两地、服务于两地经济的服务提供者享受优惠,从而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进一步促进两地发展。在CEPA中,服务提供者的准入资格问题直接与“实质经营标准”挂钩。CEPA中的设立标准、实质经营标准以及个别行业的特别标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空壳公司、临时设立的公司滥用准入优惠,但对于实际控股、变相收购等商业运作则无能为力,因此,除了原有标准之外,可增加纳股东的国籍标准和控制标准,即将股东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视为“香港公司”的判断标准之一,同时要求这些股东具有对该“香港公司”的控制权。 这样有利于保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服务提供者的“港性”。
2、审核程序的完善
在服务提供者的准入资格审核程序方面,申请CEPA优惠待遇的法人必须首先领取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而后再向内地有关部门提交申请,在资格审核上主要由香港工业贸易署把关,工贸署在其《致服务提供者通告第2/2003号,申请程序》中对申请过程作了详细规定。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在申请材料中增加以下证明。
1、对于本港企业,在工贸署要求其提交的有关申请资料中,有必要增加港资控股的证明;2、对于外国资本长期投资的在港企业,应当要求其提交持续性长期经营的证明书。
其次,明文规定《安排》及其附件、实施细则的有权解释机关,在“对实质性经营标准”的定性上产生分歧时,保证其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应当注意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设,以便及时有效地解决《安排》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争议。
再次,完善服务提供者证明书发放后的监督机制,虽然该证明书有效期仅为两年,但仍然有必要定期对服务提供者的经营状况作出书面或实质性审核,以防止其在获得证书后因转变经营方式、领域或者变更股份持比例而丧失了享受优惠的资格,针对其丧失准入资格的情形,相关的审核、利润折返等制度也应当得到确立。
篇5
进一步增强律师社会责任感,树立律师行业诚信为民的良好形象,县司法局结合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访群众、促和谐”活动和“联乡包村入户走访”工作,组织引导全县三个律师事务律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开展公益。 要求各律师事务所充分发挥律师法律知识渊博、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主动承担法制宣传教育之重任,建立定期服务制度,每个律师事务所原则上到阿克哈尼喀村志愿服务三天,以服务农村建设,规范农村管理、参与农村服务和保障农村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为促进阿克哈尼喀村依法建制、民主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11月8日,__县司法局赴对口联系村—阿热勒镇阿克哈尼克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法规宣讲暨法律法规知识抢答活动,为农闲在家的农民普及法律知识,确保宣传效果。在司法局驻村干部的组织下,阿克哈尼克村150余名村民集中在村委会会议室,县司法局、普法办干部分别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法律援助条例、民族综宗教政策及自治区、地区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等党的政策、法规与村民展开互动宣讲。“我们宣讲的内容都是贴近大家日常生活的,有不懂的地方大家可以提问,宣讲完我们将进行现场知识抢答活动,抢答题都从宣讲内容里出,答对的有奖品,希望大家认真听,踊跃抢答”,宣讲干部在开讲前说对大家说。顿时,大家关手机的关手机,拿笔的拿笔,生怕“老师”讲的自己记不住。
二个小时的宣讲结束后,热闹的抢答开始了,村民们大胆举手、踊跃抢答,尤其是年轻人,50多道题竟被他们抢去30多道。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单100余份,普法手册100余本,村民现场提问咨询10余条,抢答题50道,发放洗洁精、牙膏、香皂、洗衣粉等奖品价值共计1000元。
一是司法局长带头访民情解民忧。局班子成员要做到“三个一”:到对口帮扶村困难群众家中进行一次访贫困送温暖,到矛盾多发易发村民小组进行一次访民情化民怨,为对口扶贫村经济发展开展一次访需求寻良策活动。
二是机关干部主动走基层。局机关干部要深入对口联系村开展民情调查、民意收集,做到“三个一”:撰写一份民情报告、提出一条工作建议、办好一件惠民实事。
三是人民调解员分片排查促和谐。每名人民调解员要做到“三个一”:包干一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责任区域、每月开展一次稳定风险分析研判、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篇6
加强大调解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区级平台的主导和辐射功能、街(镇)平台疑难复杂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功能、村(居)平台一般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功能以及“第四横”平台的纠纷发现和调处功能。继续组织实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三不”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人民调解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明确不同等级专职调解员的岗位设置,组织开展专职调解员职业资格评审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加强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在“一专多能”上下功夫、出成效,服务和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开展专业性纠纷调处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工作局面;增强专业性调解组织的自我运作功能。从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手,在加强调委会组织建设,定期分析各专业领域矛盾纠纷发生特点,研究部署针对性工作方案。开展疑难复杂纠纷会诊,制订落实调处措施,依法进行调解。坚持“预防为先”的原则,大力加强专业领域矛盾纠纷的排查、研判和预警工作,使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整合运用系统内、系统外的资源优势,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工作局面,着重加强医患纠纷、房地物业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教育领域纠纷等专业领域人民调解工作,完善省际边界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质量建设,通过集中培训、在职学习、案例教学、参与庭审等方法以及开展“三案三讲”活动,着力增强调解员办案水平,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量;继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工作,按照社会形态变化以及矛盾纠纷发生机理和特点,在布点织网基层上,加强矛盾纠纷“拉网式”排查,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继续开展“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以各街镇综治中心建设为契机,不断改善司法所办公环境及接待服务条件;
以完善社区矫正中心体制机制建设为目标,推进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再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
依托区社区矫正中心执法平台,强化司法所专职干部执法能力培训和对基层司法所的工作指导,加强与区内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进一步规范审前社会调查制度和法律文书、社区矫正人员交接制度,完善工作衔接机制,防止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现象的发生。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确保执法的严肃性和统一性,加强对重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加强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建设,注重发挥协会作用,实现“政社分离”,让协会有责有权并能够依法自治规范运作,确保每一个矫正小组、每一个帮教小组都有志愿者参与,明确具体职责;深化新《刑事诉讼法》的施行,探索出台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完善本区社区矫正工作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各街镇过渡性就业安置基地和街镇安置帮教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健全“四位一体”工作站运行机制,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落实好区政府促进特殊人员就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本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就业促进工作,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篇7
关键词:江苏;服务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江苏省服务业现状概述
江苏省服务业的比较缓慢,但是总体增长率仍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张,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上涨,服务业作为重点产业在江苏经济中的领先优势逐步显现出来。2015年,江苏省服务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4084.8亿元,同比增长9%,服务业所占江苏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三次产业的GDP贡献率也在发生变化,服务业对江苏省GDP的贡献率逐渐追上第二产业,已经显现出超越的态势。整个服务业的税收贡献也有所提升,2015年江苏省服务业税收总额5468亿元,同比增长了13%,所占国地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7%。2015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07873亿元,同比增长11%,金融支撑力度也在明显增强,其中,江苏的证券交易市场主要指标增势良好,去年一年的交易额为60万亿元。2015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876.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0.1%,整个消费品市场发展较为平稳。由于全球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也随之加快,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2015年,江苏省科技服务相关产业的总收入达到50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1%,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也在迅速增长,分别增长了61%和20%。江苏省的服务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二、江苏省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业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
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深入,在制定相关政策、改善发展环境的过程中,没能够针对服务业的特征,从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规律入手,而是直接照搬传统行业的方法和手段。我省很多地方管理部门对第三产业并不重视,没有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审批许可制度也很不完善,导致江苏省服务业资源配置有着很大的阻碍。江苏省的服务业发展长期落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体制的不完善。
(二)国际化水平不足
江苏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依旧处在初级阶段,开放的步伐比较缓慢。政府对于服务贸易的管控,影响了服务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使得整个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扩张能力受到制约,导致服务行业的发展活力和动力丧失。江苏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面对服务业国际竞争时,其应对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对服务业国际化的有力支撑。
(三)服务业人才的缺失
服务业对具备熟练外语能力、IT知识和金融、保险、工程、财会等应用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同时缺乏全球化商务技能的高层次、创意性、复合型的人才。江苏省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尤其是相关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相对较少,从而对江苏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有不利的影响。江苏省的教育体系以面向制造业为主,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和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高技术和知识型人才的储备比较薄弱。这些都对我省优化行业结构和革新技术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国际化人才的缺乏也限制着江苏服务业的发展,虽然江苏省人才总量很大,但是高端的服务人才依旧不能满足要求。
三、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建议
(一)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服务业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政府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完善规范、公平、公正的行业准入制度,并且引入自由竞争机制,加强服务业发展活力。积极探索适合江苏特色的服务业发展特点,树立行业规范,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环境,规范服务行业企业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二)优化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
主动融入国家的“两带一路”和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布局,根据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基础和区域特色,做好产业定位和市场定位,形成重点区域间互动的发展新格局。健全市场机制,打破传统的地区封锁,促进区域间产业的自由流动和转移。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作用,鼓励组建区域互助机制,采取苏南地区帮扶苏北苏中地区的方式,大力推动苏北地区的发展。
(三)提高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
江苏要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在改善服务业行业结构、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扩大其利用外资的规模。江苏还要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业出口创造良好环境,同时鼓励人力资源、咨询、法律服务、金融等各类服务贸易相关的企业“走出去”,为出口提供服务外包服务,开通绿色通关。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同时减少外资引入的功利性和盲目性,发挥外国资本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江苏服务业在区位经济中的优势地位还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打造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服务业的全新发展,扶持一些优势产业来增强竞争力,坚定发展政策,完善产业机制,为国家深化产业改革做出贡献,同时对实现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竞.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因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2]马吴斌. 上海中心城区生产业多中心空间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马进. 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尚于力. 京、沪生产业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篇8
关键词:黑龙江冰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市场竞争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223-02
黑龙江冰城律师事务所是由多年在大专院校从事法律教学工作的教授和具有多年从事律师职业的专职律师组建的,具有较强的法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执业经验,是一支专业性强、执业经验丰富、高度敬业的律师团队。经过冰城律师多年的共同努力,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一直规范地运作。现下设行政部、财务部、业务部(刑事部、民商部、知识产权部、非诉讼部)、监督部及网络管理中心等部门,为冰城律师事务所现代化、规范化、集团化的发展蓝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冰城律师事务所营销市场细分
律师事务所是一种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市场经济主体,律师行业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服务行业,一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一定的政治职能。但律师不等同于商人,法律服务市场不等同于传统消费品市场,推销的是法律服务和法律知识,是一种无形产品,是一种专业化法律服务。律师市场营销属于服务营销的范畴;律师职业属于共性和个性同具、职业性和商业性共存的社会职业。
律师事务所营销与传统消费品营销有很大的不同。律师事务所营销属服务业营销。现阶段,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律所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正逐步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正逐步形成现实;同时,社会竞争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共同拥有信息技术,共享信息资源,更多地开发市场,在合作中不断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合作。由于律所没有设置专业的营销机构,使得律所营销不规范、不专业,律所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很小,律师的案源大部分依靠送案上门。因此,律所营销市场细分日益重要。
法律服务的市场细分是指律师事务所按照影响目标客户群购买法律服务的需求、购买习惯和行为等诸多因素,把整个法律服务市场细分为若干对不同法律服务产生需求的市场部分或专业领域市场。其中任何一个市场部分或专业市场都是有着相似法律服务需求的购买者群体,都可以作为律师事务所的细分市场。律师事务所作为现代法律服务企业,应该考虑怎样进行细分市场。市场细分方法有许多种,识别偏好就是细分市场的方法之一,例如:有些当事人选择特别授权委托,有些当事人则选择一般授权委托;市场细分的程序包括调查阶段、分析阶段、描绘阶段三个步骤;细分市场消费者可以分为地理细分、人文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等。
冰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市场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必须根据其自身特性进行营销研究和分析,才能进行市场细分,并结合该所基本情况采取市场定位战略,是该所营销战略的基础。律师市场细分中的市场是指由具有委托律师需求的人员和组织组成的有机整体,委托人必须具备委托律师的意愿、能力和权利。
冰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市场细分是指依据客户明显不同的需求特征将客户划分为若干子客户群体的过程。其法律服务市场细分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客户特征细分,如地理细分、心理学细分、行为细分。二是依据客户对服务的反应细分,如客户的利益细分、委托方式细分、忠诚度细分。该所只有根据不同的法律服务需求群体来进行细分法律服务市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占领法律服务市场。
二、三位一体的市场定位战略
(一)确定“客户满意”市场目标
实施市场营销战略首先要确定市场目标,才能确保营销战略制定与实施行之有效。选择法律服务市场目标的根本在于推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并在这一市场推出自己的品牌,满足该法律服务市场顾客群的需求。选择市场目标,首先要找准市场定位,摆脱同质化。其次要确定独特品牌形象,突出自身特色。最后要猫准目标市场,实现营销手段多样化。针对每一个不同的目标市场,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市场目标就是:市场细分-找到一个目标市场-进入该目标市场-独占该目标市场-寻找新的目标市场。这样一个不断循环深化的有序过程。市场永远在不断地进行细分,律所只有主动进行市场细分和确立市场目标,才能先行占领不同领域的法律服务市场。
作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律所,法律服务最终目的是为了客户满意。法律服务需求者对律所和律师的服务质量都会有所要求,冰城律师事务所在确立市场营销战略的市场目标时,必须增强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技能,以客户满意作为法律服务市场目标。
(二)高端、中端、低端目标客户三位一体的市场定位
树立冰城律师事务所在法律服务市场的良好形象,确定该所在法律服务市场上的市场地位,是该所一项长期的需要重视和关注的战略性工作。每个律师事务所在目标客户群心目中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形象,在法律服务市场上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它是当事人对律师事务所总体营销活动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影响甚至决定着律师事务所营销活动的成败。进行成功的法律服务市场定位,可以有效地促进律师事务所市场营销;如果市场定位不成功,则会阻碍律师事务所的市场营销。
冰城律师事务所市场定位的主要形式有:(1)高端定位:树立为高收入目标客户服务的形象,选择高收入目标客户群为律师事务所的目标市场。(2)中端定位:树立为中等收入目标客户服务的形象,选择中等收入目标客户群为律师事务所的目标市场。(3)低端定位:树立为低收入目标客户服务的形象,选择低收入目标客户群为律师事务所的目标市场。
冰城律师事务所市场定位的主要内容有:(1)产品定位:树立法律服务的市场形象,是优质服务,中等服务,还是普通服务。(2)价格定位:树立法律服务收费的市场形象,是高价、中等价、还是低价;是灵活多变的,还是呆滞不变的。(3)分销定位:树立分销渠道的市场形象,是选择高档写字楼,还是选择普通场所。(4)促销定位:树立促销的市场形象,是利用人员推销、营销推广、广告、公共关系或者其他特种促销方法,还是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措施。
冰城律师事务所进行市场定位时应当考虑事务所的综合实力、目标市场特性、市场需求及服务特点等因素,为律师事务所寻找适当的市场位置。在通常情况下,律师事务所应当寻求综合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选择可以占领的目标市场,以求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冰城律师事务所选定了市场定位目标之后,如果市场定位不准确或者虽然开始定位得当,但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后,就应当考虑重新定位。重新定位是以退为进的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更有效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律师事务所设计服务和形象的行为,以便使目标市场客户群知道律师事务所相对于其他事务所的地位之不同。市场定位准确,能给律师事务所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反之,市场定位不准确,则就会使律师事务所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律师事务所在进行市场定位时,应当慎之又慎,要通过反复比较和调查研究,找出最合理的突破口。一旦建立了理想的市场定位,律师事务所就必须通过一致的表现与沟通来维持此定位,并应当经常加以监测,以便随时适应目标客户群和竞争者策略的改变。
三、采用综合营销战略
随着我国律师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律师业逐渐走向了成熟的市场化,律师事务所必须重视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战略是律师事务所市场整体战略下职能战略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结合目前我国律师行业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冰城律师事务所营销发展现状,冰城律师事务所市场营销战略应包括: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战略、市场细分战略、营销组合战略、服务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法律服务经济组织,同样可以借用现代企业中一切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模式,如体验营销战略(感官式、情感式、思考式、行动式、关联式)、员营销战略(人人参与营销、将一流人才用到市场上、不断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价值营销(服务价值、品牌价值、终端价值、形象价值)、共生营销战略(共享资源、共同促销、共同提供服务)、定制营销战略,基准营销战略、互补营销战略(原有的互补关系、相同的目标市场、过程的互补关系、创新的互补关系、共同研发的互补关系)、公益营销战略(尽显人性化、利用和通过揭示目标客户群普遍关心的具有新闻性的事件)等。
科学的市场营销理论能够很好地指导冰城律师事务所的市场营销战略。冰城律师事务所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应遵循以下5个步骤:(1)评析该所法律服务市场战略环境;(2)确定该所法律服务市场营销目标;(3)评估与选择该所法律服务市场战略;(4)在该所实施选定的法律服务市场营销战略;(5)及时进行法律服务市场营销战略调整。
冰城律师事务所营销战略应以“客户满意”为市场目标,以“市场细分”和“定位战略”为基础,以“营销组合战略”为核心,以“企业文化战略”为保障,最终加以综合运用,实现品牌战略,从而提高冰城律师事务所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该所的发展水平,最终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 岳鸿.论律师执业机构组织形式的变迁与发展[J].中国律师,2005,(7).
[2] 阎磊,王晶.股份制是律师事务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可行模式[C]//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集,2000,(11).
[3] 李雪,王树志.公司化——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必由之路[C]//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集,2000,(11).
[4] 王隽.论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律师,2005,(7).
[5] 徐立波,徐绪柏.司法与执业——律师业呼唤CEO[N].中国法制报,2004,(10).
[6] 李本森.国际法律服务自由化与我国法律服务对外开放[J].中国司法,2005,(7).
[7] 董春江.对深化结合律师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司法,2005,(6).
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 法律教育 实践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白彦萍(1963- ),女,陕西西安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律师公证、合同仲裁、社区矫正;李菊英(1965- ),女,陕西西乡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陕西 西安 71004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陕西警官职业学校院级科研项目“高职高专教育法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J091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58-03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对不同层次法律类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城镇、乡村基层执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需要补充大量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法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的法律人才。突出法律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改革传统法律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也是高职院校法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笔者所在的项目组先后对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的在校生、毕业生、任课教师以及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发放问卷375份,回收有效问卷334份,有效率达89%,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及其信息反馈等,结合相关信息资料,寻找高职法律教育的症结所在,提出高职教育法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一、法律职业对高职院校法律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求
随着国家法治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法律职业成为一种专业素质高、应用性与操作性强的独立性职业,在其职业准入和职业要求上则更加严格、更加注重实务与操作。多数观点认为法律职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要指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实务人员;二是主要指法律教学和法学研究人员;三是主要指从事法律普及工作,及为法律职业者提供与法律专业有关的日常事务服务,以提高法律职业者工作效率的工作人员或辅助人员,包括书记员、律师助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乡镇司法助理、企业法律顾问、法律文秘人员等辅法律职业人员。根据以上三方面人才的特点,高职法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法律职业辅助人才的培养上。如法律事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重点培养能够胜任基层政法机关相应助理工作,企事业单位法律事务、基层(社区、乡镇)法律服务工作,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定位基本符合基层政法和法律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及社会对各层次法律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高专法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
在调查中不少用人单位在意见与建议的反馈中认为“法律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法学基本知识不够扎实、法律职业综合素养较为欠缺、法律职业技能不够全面等问题”,有62%的在校生认为目前的法律教学“重理论讲授,轻实务实训,实践实训机会少”,教学工作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普遍低于用人单位的要求,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的法律教学基本上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板书或其他教学媒体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是“牵马河边”,而是“按马饮水”,缺乏相应的能力教学设计和培养体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没有与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完全对接,因此,造成了法律应用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的缺陷。
(二)法律实践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比较简单
在问卷调查中,教师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的占74.5%,采用“案例教学”的占79%,其他的教学方法则很少采用。由于缺乏与理论教学匹配的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经验知识贫乏、知识面狭窄、实践能力缺乏。在“满灌式”依然占据主流的教学环境下,师生互动难以启动。近年来,尽管一些教师也尝试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等方式,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概念化、教条化和形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成为主流。而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如模拟法庭、案例分析、法庭庭审观摩、司法见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因种种原因很难正常开设和开展,严重偏离了法律职业的要求。
(三)实践性教学途径狭窄,缺乏实践教学平台,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
篇10
“一元律师”在上海起起落落,已经历了一番折腾。
“律师天价收费事件”抬高了律师收费的门槛
上海天一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善美律师曾经碰到过一件烦心事,说她收费开出“天价”,被《文汇报》头条公开点名批评,她还专为此事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镜头。
故事中的徐春生是上海立生实业公司总经理,他与董事长发生纠纷。1999年10月12日被公安部门传唤,怀疑他犯了挪用资金罪。从公安局出来后,徐非常紧张,经朋友推荐找到了张善美,恳切地请张律师帮他一回。张律师说如执意要请她办理此案的话收费不低:每小时1000元。
徐与张律师签下“聘请律师合同”,工作内容暂定为50小时,每小时收费1000元。签约后,徐先付了50%的费用。随后,张律师迅速展开调查,制定了涉及多个证人、证据共约200个问题的调查提纲,先后去工商局、房产公司、房产交易中心、刑侦队等处调查取证,并向10多位证人调查取证,工作时间为71个小时。律师拿到了对徐春生有利的证据,查明徐春生任总经理几年中没有挪用公司资金,没有职务侵占行为。不想,当工作完成后,徐春生拒绝支付后一半费用2.5万元,并且一纸诉状把张律师告到法院,要求退还已支付的2.5万元,说其收费于法无据。
此案的焦点:每小时收1000元律师费究竟合不合法?那时执行的还是1990年制定的律师收费标准,每件案子收费几十元,明显不合理。当时,新的《上海的律师收费标准》尚在讨论中还没出台,讨论稿中定为律师收费每小时最高不超过1500元人民币。案件披露后,社会各界意见不一,众说纷纭。在采访中,有位律师认为规定每小时最高不超过1500元人民币太低了!他有个常年客户,中国律师和美国律师两地合作,美国律师每小时收800元美金,中国律师每小时收500元美金,美国律师有意见,说中国律师是在搞低价竞争。“我的劳动被所承认,美国老板心甘情愿地付我报酬,我们自己制定的法规总不能限制我去向美国人赚钱吧?”
于是,有人建议将“每小时最高不超过1500元人民币”改为3000元。
“我一个普通百姓,打落牙齿往肚里咽,有理无钱,我进了法院又出法院!”
上海律师协会、上海物价局一锤定音,《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从2001年12月1日起实施,律师服务每小时收费500-3000元。新的管理办法规定,律师服务收费方式分计时和计件两种。具体采取何种方式,可由律师和委托人协商确定,在委托合同中要写明收费条款或单独订立收费协议。对采取计时收费的要说明估算的有效工作时间,如实际有效工作时间明显超过估算的有效工作时间,律师必须及时告知委托人。
从此,上海每位律师的服务收费价码都在各家事务所挂牌:“经物价局核准:朱妙春律师,每小时2700-3000元;黄学锋律师,每小时1800-2100元人民币;于大江律师,每小时1800-2100元人民币……”
30几岁的黄学锋律师在2004年给某电器公司的案件中,与当事人签约:0-50小时,每小时收费150美元;50-100小时,每小时收费135美元;100-200小时,每小时收费120美元。案子结案,一共收了18250美元。
有人提出,一小时收费3000元?在下岗职工每小时生活费0.41元的中国算是高收费、乱收费,是“黑心资本家”的暴利!更多的普通人担心,面对高昂的律师费,今后还打得起官司吗?
即将退休的朱先生说,他1995年打劳动争议官司时,律师费400元,现在这类案件收费标准定到了5000元,还算认识人打了折的,“对我们老百姓来讲,一个月吃吃用用还剩多少?穷人打不起官司。”
2002年9月,家住上海延长七村的16岁女子王婷因服用减肥药“清脂素”而身亡。听到噩讯的当天,王婷的爷爷悲愤过度,突然暴病去世。两具尸体都停在太平间内,王婷的父亲王秋康怀着满腔悲愤打官司,状告生产厂家要求赔50万元。
请律师要花钱不说,单单诉讼费就要缴一万多元。王秋康家中生活困难,向杨浦区法院申请免缴或缓缴诉讼费,等打赢了官司再缴钱。开预备庭那天,因为王秋康每月有700多元的收入,法官认定王秋康不属于法律援助对象,坚决不同意免缴或缓缴诉讼费。“马上去缴钱,不缴钱?那我这里就不再审下去了。”可怜,明摆着胜算把握很大的官司,因缴不起律师费和诉讼费,已经开过庭的案子,王秋康还是撤诉了。火葬王婷和王婷爷爷那天,王秋康心里那个冤哪:“我一个普通百姓,打落牙齿往肚里咽,有理无钱,我进了法院又出法院!”
老百姓请不起律师,就去请“土律师”。上海奉贤区有个叫陈红的,专门替人打官司,基本不收费或仅收“车马费”,打赢了几十起官司,中央电视台给他作了专题节目。同一个案件,分割父亲遗留的股票,哥哥请律师花6500元,弟弟请陈红花400元,判决的结果兄弟俩各分得相同的数额5.6万元。陈红把奉贤区的律师都给得罪了,奉贤区司法局出面,对陈红处以2万元罚款:“公民”不准收费。陈红说他对处罚不服,可是,收到处罚通知书的当天他就去缴了罚款。记者要给他写报道申冤,他摇头说:“算了,今后司法局还是管着我。”
找“土律师”行不通,百姓还是得高价请律师。
宗诚公司首创“一元律师”胎死腹中
2004年11月底,宗诚企业管理顾问(上海)公司表示,他们将在12月1日推出“一元律师”项目:一个普通百姓一年缴365元费用,就可以享受24小时免费电话咨询、每年6封免费的律师函件等服务,还可以在诉讼、参与谈判、调查取证、起草法律文书等法律事务上享受“签约律师事务所”7.5折的优惠收费。
宗诚公司的执行董事长谢宗瑾是一名美国华侨,他说这种模式在欧美国家已经是一项成熟产业。“2002年,全美大约有1.22亿人享受这种服务。”谢宗瑾从商业角度分析了这项业务的可行性:如果有12500名会员,每年的会员费就有456万余元;每天大约有0.6%的会员,也就是75个人会打电话咨询,只要7名律师就可以胜任这项工作。这75人中,会有20%要求和律师面谈,而面谈可以给律师事务所带来额外的收入。
该项计划见报的第二天,上海市律师协会紧急发表《关于维护律师法律服务市场秩序的声明》,认定宗诚公司宣传的内容违背了中国法律,一旦实施即会扰乱律师法律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上海律师协会同时提醒其成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规定和律师协会有关行业规范和纪律提供法律服务,珍惜职业声誉,不要为了争揽业务而与有些公司和企业进行什么签约律师的接触。
宗诚公司“一元律师”项目搁浅。
有人认为上海律师协会仅仅靠“资格”问题压制了宗诚公司过于粗暴,作为律师行业协会,它所需要做的,应该是帮助这种服务规范起来,而不是扼杀。如果靠扼杀来维持行业既得利益,这种做法是长久不了的。
现在好了,经常可以和律师打电话,一年花300多元,不贵
紧接着,2005年1月24日,马上就有一家律师事务所站了出来。打开“法律无忧”网站(省略),最低“标准”套餐一年只需366元,就可拥有“私人律师”。据上海佩信科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学锋和徐刚介绍,如果是付费366元的标准会员,可享受的法律服务内容有:工作时间内的无限量电话法律咨询,当事人两次来事务所当面咨询律师(每次面谈服务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审核2份法律文件,起草1份法律文件,进入法律程序(诉讼、仲裁或其他程序)后,可以获得比正常收费减低5%的优惠。上海佩信科诺律师事务所位于浦东世纪大道旁一幢豪华写字楼里,是一家著名的涉外律师事务所,主要业务特长为外商直接投资与再投资、公司股权安排、重大诉讼与国际仲裁、资产重组、劳动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朱洪超明确表态:“律师的正常业务,我们怎么能反对呢?前提是符合我们规则的,必须是为民做事的。我们鼓励律师不要光考虑赚钱,鼓励律师为民办事、办理公益案件。同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律师按照相关规定收取费用,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朱洪超表示“一元律师”服务若反响良好,将在上海市予以全面推广。
截至2005年1月31日,已有4位市民决定签约,其中一位李女士接受了笔者的采访:“我家住杨浦区,今年52岁,职业是会计,即不是富人也不是够得上‘法律援助’的特困户,我这一辈子还没有打过官司,但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急需解惑的法律难题,如前一阵子就碰到‘农民宅基地房’能不能买进的问题。我的一位亲戚是律师,但是我有的家庭隐私问题又不便向他咨询。现在好了,经常可以和律师打电话,一年花300多元,不贵,但愿他们的服务质量能兑现诺言。”
“3元企业律师”现申城,年费1000元为企业做“知识产权法律保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法律职业伦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