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的化学元素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氧化铁的化学元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

篇1

关键词:主线;暗线;活动;化学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39-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14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推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而达成这一目标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主线”与“暗线”的视角出发,“主线”即知识线,是直接用文字、插图等形式写在教材里的知识的串联与整合,反映着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是学科知识传承的载体,是贯穿一节课上、下的纽带;“暗线”即思想、方法线,是从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以及对化学知识认识过程中总结、提炼上升的化学观点和学科精髓,是对化学学科本质、规律及价值的再认识,是统摄一节课的灵魂。厘清教学的“主线”与“暗线”有利于教师在教材中找到教学的抓手和知识点的落脚点,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锻炼思维能力、领悟思想方法,为终身发展所需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教学的“主线”是铁的冶炼,以氧化铁的转化核心知识点为主线,按照炼铁原料的选择、炼铁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的选择和优化、尾气的处理、生成物的验证、工业炼铁等知识要素的逻辑顺序设计。“暗线”设计有两条,一条是围绕“化学元素观”展开的学科思想、方法“线”:炼铁反应原理的提炼上升、实验装置的选择和优化、尾气方法的设计、反应产物的检验证明;另一条线是情感态度“线”,从辽宁舰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产铁量最大的国家进口铁矿最多的国家炼铁铁矿的选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环保意识。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对于学生上课用的学案改成了“活动案”形式,即上课的每个环节用一张32K纸的学案,便于教师及时批阅点评,学生方便交流讨论,从教师“教为主导”到“教为引导,学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互助下,主动地构建关于现实知识的过程,真正体现“生本”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合作”的课堂、“愉悦”的课堂。

三、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化学成分;

(2)通过铁的冶炼,使学生了解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原料,从而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3)认识铁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的探讨与研究,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学习从日常生活事物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与态度

(1)通过我国钢铁冶炼和使用的历史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冶铁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过程实录

活动一:猜一猜――“暗线”创设情境,牵出“主线”,让学生“心动”

以“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

1. 纯氧气体中,火星溅;蓝色溶液里,换红妆。――打一元素名称。

学生:铁

2. 展示图片――猜猜它是谁?

学生:辽宁舰

教师:这是我国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

学生:中国

投影:依次揭示排名:第一名是俄罗斯,第二名是巴西,第三名才是中国。

设计意图:不直接揭示答案,让学生经过反反复复的猜测,形成认知冲突,使得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

4. 产铁量最大的国家是?

学生:坚定的说是中国,但有些学生却是带着怀疑的态度等待答案。通过表格“钢铁企业世界前10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目前产铁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而且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产铁量发展速度很快。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 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是?

学生猜测:中国,因为中国人口多,用铁也多。但也有学生提出异议,中国是产铁量最多的国家,不需要进口很多铁矿。学生之间展开辩论,课堂继续升温。教师以柱状图揭开谜底,更加直观,解释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铁矿石储量,但大部分铁矿的质量不高,加上技术有限,提炼铁矿石的成本相对比进口铁矿石的价格要高一些,因此我国还需要进口大量铁矿,是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我国主要向含有高纯度铁矿石的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6. 现有三种铁矿石可供选择,用于炼铁: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你选择炼铁的矿石是?为什么?

提示:Fe、O、S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小组讨论后,通过同纯度矿石含铁量的高底和是否含有硫等有害元素选择了赤铁矿、磁铁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常见的铁矿的同时,讨论研究出适合炼铁的矿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过渡:今天如果我们选择其中的赤铁矿来炼铁,它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变成铁呢?

活动二:想一想――“主线”逐渐明晰,隐含“暗线”,让学生“脑动手动”

学生:通过观察两种物质的化学式,比较出氧化铁比铁多了氧元素,提出若能有一种物质能把氧元素夺走就好了。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比铁更具魅力的物质,它就是一氧化碳。它有一项超能力――还原性,能“顺手牵氧”。氧化铁化学式中含有3个氧原子,那就要有3个一氧化碳分子牵走这三只“氧”,接下来就是把二氧化碳前面加上3和铁前面加上2就行了。接着请学生模仿这个化学方程式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展示写出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含铁化合物中获取单质铁的反应原理既是帮助学生建立初级“化学元素观”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对金属氧化物本质的认识,是由炼铁的原理提炼、上升到一般金属矿物冶炼规律总结的教学切入点和着力点。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电子白板设备,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反应原理有了,那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装置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装置选择的世界吧!

投影:PPT展示反应装置图,学生参照之前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条件开始讨论,最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安全角度进行考虑,选出适合此反应的装置图,固体和气体反应且需要加热。

设计意图:此处对于实验装置的选择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暗线”的重点线索之一。之前,学生学过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方法,对于“固体+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或“固体+液体反应,常温”的装置已经非常熟悉,但是炼铁的反应是“固体+气体,需要加热”,装置相对于之前有所不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都有待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产生具体的解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大家来找茬――找出投影中的装置图(见下页图1)与课本图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快。

设计意图:课堂进行到此时,可能有部分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利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活动三:画一画――“主线”“暗线”交融,小组PK,让课堂“活动”起来

教师:这些不同之处有一个比较重要,那就是尾气处理装置,因为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那尾气究竟该如何处理呢?请学生从活动案三中右图中给出的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设计合理的尾气处理装置,在图上作补充,并说出设计的依据。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一名代表进行展示,提醒学生可以自己画图,也可以从系统自带软件里拖出仪器。

设计意图: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也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刚才都是纸上谈兵,接下来我们就真的来炼铁。

活动四:议一议――实验佐证“主线”“暗线”,形象直观,让学生“情动”

铁是怎样炼成的呢?请同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见图3)。(为了使全体学生清楚的看到实验,将课前准备好的摄像头对准实验投影在屏幕上。)

设计意图:此实验在以往的课堂中通常是以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呈现,通过改进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将实验真实地演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助于加深印象,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 归纳实验步骤。

学生归纳:(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装入药品并固定装置;(3)通:向玻璃管内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4)点:给氧化铁加热;(5)熄:熄灭酒精喷灯,停止加热;(6)停:待玻璃管冷却后停通一氧化碳。

2. 玻璃管中的固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红色或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了黑色。

3.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检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已知灼热的铁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实验结束前应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制得的铁粉较纯?

学生:等到装置内温度冷却至室温。

教师:书上的装置,通一氧化碳至装置冷却。

5. 如何验证实验中产生了铁?

学生:物理方法――磁铁吸引;化学方法――取样分别和稀盐酸或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

(1)通过实验证明反应中生成了铁。利用磁铁吸引,取出黑色固体与试管和培养皿中,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在培养皿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生成。

(2)尾气燃烧,通过直观的现象让学生知道尾气处理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工业上是如何炼铁的吗?学生回答想。

活动五:忆一忆――视频展示工业炼铁,升华“主线”“暗线”,让学生“联动”

观看工业炼铁的视频前,要求学生预习活动案五,比比看谁看得最认真,谁的记忆力最好,谁记录的最正确。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巡视,批阅学生的活动案,选择一位学生的活动案利用实物展台进行集体讲解。

1. 工业炼铁的设备是什么?

学生:高炉

2. 焦炭在高炉中有两个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提供热量,生成一氧化碳

3. 为什么要鼓入热空气?

学生:提供氧气,保持炉温

4. 石灰石在炼铁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除去杂质二氧化硅

5. 出铁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炉渣的密度小于铁水

6. 设备中主要有哪几个反应?

C+O2CO2 CO2+C2CO

3CO+Fe2O32Fe+3CO

7. 从出铁口出来的是纯铁吗?

学生:不是,混合物,是生铁,含碳量2-4.3

过渡:最后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谈谈本节课的想法。那我就先说,算是抛砖引玉吧!

活动六:谈一谈――课堂总结“主线”,诗歌优化“暗线”,让学生“感动”

教师:明代民族英雄于谦著有一首《石灰吟》,今天在课堂上老师也现场改编一首《咏生铁》: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脱氧留铁身手显。同学们,你们也来试试吧!

学生1:红的进去,黑的出来。

学生2:冷的进去,热的出来。

……

设计意图:以改变诗歌的形式示范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本节课的感受,既是对本节课的内容的总结,也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按照“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忆一忆”、“谈一谈”六个环节进行授课,“主线”“暗线”贯穿其中,学生的学案也按照这六个环节设计成了活动案,即每个环节一张32K学案纸。活动案短小轻便,便于上课及时检查批阅和展示,有利于控制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至始至终积极主动参与化学课堂,而且可以直接通过实物展台进行集体讲解,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精彩的回答可以原生态的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真实、及时、生动,学生课堂发言踊跃,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灵动融洽。

同时本节课除了利用化学课堂上常有的实验、视频、Flash 动画播放等,还通过游戏、电子白板、实物展台、摄像机等现代信息手段进行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总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化学课堂是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的“主线”“暗线”,“主线”根据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暗线”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习惯、思想方法、人文涵养等,因此课堂上一定要利用我们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心动、脑动、手动、情动、联动、感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得化学课堂处处散发活力。

参考文献

篇2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2、金属的特性: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在常温下,大多数金属是固体,汞是液体。

3、金属的共性:有光泽,有导电性和导热性,有延展性。

4、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

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合金是混合物。

2、生铁和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熔点比纯金属低。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抗腐蚀性能非常好。

三、金属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4Al

+

3O2

==

2Al2O3

2、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2Cu

+

O2

2CuO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中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2、(1)铁与盐酸反应:Fe+

2HCl

==

FeCl2

+

H2

铁与稀硫酸反应:Fe+

H2SO4

==

FeSO4

+

H2

现象: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镁与盐酸的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镁和稀硫酸反应

Mg+

H2SO4

==

MgSO4

+

H2

锌和盐酸反应

Zn+

2HCl

==

ZnCl2

+

H2

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

Zn+

H2SO4

==

ZnSO4

+

H2

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

==

2AlCl3+

3H2

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3H2SO4

==

Al2(SO4)3+

3H2

(2)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Al+

3CuSO4===

Al2(SO4)3+3Cu

(3)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

+

CuSO4

==

FeSO4

+Cu

(4)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

+2AgNO3==Cu(NO3)2+2Ag

3、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注意:盐必须可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相差越远,越容易反应。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金、银等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一、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原理: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Fe3O4+

4CO

高温

3Fe

+

4CO2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现象: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排尽管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实验完毕后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CO: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

(3)尾气(含有CO)的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二、金属资源保护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铁锈(主要是Fe2O3.xH2O)很疏松,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在铁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等。

2、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

(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3)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3、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4、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把水叫做溶剂。

5、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6、乳化: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走。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温度基本不变:氯化钠溶于水;(2)温度降低:硝酸铵溶于水;

(3)温度升高: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除熟石灰和气体)。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增加溶剂、升高温度(除熟石灰和气体)。

3、结晶的方法:

(1)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

(2)蒸发溶剂: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

二、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二、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三、稀释问题

1、原理: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2、公式:浓溶液质量×a%=稀溶液质量×b%

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石蕊和酚酞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用于金属除锈,人的胃液里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2、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不挥发。浓硫酸有吸水性,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用于金属除锈。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衣服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4、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否则会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5、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酸的化学性质

由于酸溶液中都有H+,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铁锈与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铁锈与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Fe2(SO4)3+

3H2O

铁锈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CO2、SO2、HCl)。氢氧化钠可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物理变化),还能和CO2反应而发生变质(化学变化),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工业上制氢氧化钠:Na2CO3+Ca(OH)2==

CaCO3+2NaOH

2、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可做建筑材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2)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制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

+

H2O

==

Ca(OH)2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

3、碱的化学性质

由于碱溶液中都有OH-,所以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和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中和反应

2NaOH

+

H2SO4==

Na2SO4+2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酸性;硫酸厂的污水中有硫酸,可以用熟石灰中和;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分泌蚁酸),可涂上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2、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用pH,pH的范围在0~14之间。酸性溶液的pH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4、测定pH的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5、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

5.6。

第十一单元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有毒;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又叫小苏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一、氯化钠:

1、用途:是重要的调味品;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制的;公路上的积雪可以用氯化钠来消融。

2、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玻璃棒引流;(3)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用途: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能治疗胃酸过多。

2、CO32-或HCO3-的检验方法:加盐酸,产生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物质中有CO32-或HCO3-。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

CO2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NaHCO3

+HCl==NaCl

+H2O

+CO2

三、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盐和盐反应、盐和碱反应还要求反应物都可溶。

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化肥简介

1、氮肥

(1)、作用:使作物叶色浓绿。

(2)、常用氮肥:尿素、氨水、铵盐、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

2、磷肥

(1)、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2)、常用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含磷物质。

3、钾肥

(1)、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2)、常用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等。

4、复合肥料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叫复合肥料,如磷酸铵和硝酸钾(KNO3)等。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有效成分高。

5、使用化肥的利与弊: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合理使用会污染环境。

6、使用农药的利与弊:使用农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

1、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同时注意这类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

2、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食物的成分中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称为营养素。

一、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瘦肉、鱼、鸡蛋、牛奶、豆类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些物质如甲醛等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二、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淀粉属于糖类,稻、麦、马铃薯等富含淀粉。蔗糖存在于甘蔗、甜菜中,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

三、油脂: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

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二者合称油脂。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四、维生素: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常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等。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

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碘、氟等。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缺硒会引起癌症;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氟易产生龋齿。摄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2、非必需微量元素:如铝、钡、钛等。

3、有害微量元素:如汞、铅、镉等。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CO、CO2、CaCO3等看作无机化合物。

二、小分子与有机高分子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称为小分子: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三、有机合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塑料有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四、“白色污染”与解决方法

1、“白色污染”的危害: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焚烧含氯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

2、解决方法;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篇3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典例分析

【例1】(肇庆)按下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分析】本题通过对课本实验装置的变形,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的应用及实验现象的判断。(1)红磷在电热棒点燃下发生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火焰慢慢熄灭。(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是由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3)由于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后,松开止水夹,可以发现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或烧杯的水面下降),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答案】(1)产生白烟,火焰慢慢熄灭(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3)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或烧杯的水面下降),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有关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等。试题常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实验装置,考查同学们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也有的考查对实验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

【例2】(日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典型化学性质正误的判断,重点考查几种典型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误的判断。解答此类题既要掌握几种典型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又要仔细辨别其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差异。根据四种典型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可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不是黑色固体,因此B不正确。

【答案】B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正误的判断。常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考查物理性质及用途;通过典型实验的操作、现象及注意事项,考查化学性质及应用。

【例3】(本溪)根据以下常用的实验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部分仪器的名称:②;⑧。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仪器有①②⑤⑥⑦,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答一点即可)。

【分析】本题通过给出常用仪器考查制取氧气所用仪器选择的判断。(1)根据所给仪器可知,②是试管,⑧是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而所给五种仪器没有酒精灯,因此还缺少酒精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要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去考虑,可能是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也可能是实验开始前集气瓶预先未装满水等,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试管水槽(2)③(或酒精灯)2KMnO4K2MnO4+MnO2+O2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事先未装满水等)

【点评】此类题主要通过给出常用仪器或实验装置,考查制取氧气所用仪器或装置选择的判断。常结合给出的仪器或装置,考查制取氧气所用仪器名称、实验药品、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反应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二)专题演练

1.(贵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是()

A.N2、O2B.N2、CO2C.O2、H2OD.CO2、H2O

2.(广州)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O2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3.(淮安)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A.红磷B.硫粉C.蜡烛D.铁丝

4.(重庆)下列关于O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

D.加热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剂

5.(昆明)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6.(南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约能源。如下图所示的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节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咸宁)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8.(陕西)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装置收集氧气时需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性。甲、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乙方法的优点是。

9.(呼伦贝尔)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填字母,下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②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反应2NO+O2=2NO2 。

那么,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3)如果用F装置干燥氧气,则F装置中应装入的液体为;氧气应从端进入F中(填“a”或“b”,下同);如果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端进入F中。

10.(天津)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

(4)实验室还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

A.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B.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一)典例分析

【例1】(海南)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矿泉水是纯净物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

C.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D.将硬水降温可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与水有关的知识及应用。由于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离子,如Ca2+、Mg2+,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等,因此矿泉水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A不正确;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B正确;水循环系统虽使水的总量保持不变,但是淡水的量却不断减少,因此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C不正确;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降温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Ca2+、Mg2+,D不正确。

【答案】B

【点评】此类题常将电解水实验现象及结论、硬水的检验、净化水的方法、水资源及利用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也有将溶液及相关概念与水的知识相融合进行综合考查,主要考查对此部分基础知识内容掌握的能力。其中,水的利用、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的方法等,常结合当年与水有关的重大事件及生产生活实际来考查。

【例2】(陕西)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湿度/℃020406080100

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246

(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20℃时,在装有5g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时,溶解过程所需要的仪器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及溶解度知识的综合应用。 (1)根据所给KNO3各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根据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可知100g水溶解31.6gKNO3刚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0℃时10g水最多只能溶解3.16g KNO3晶体,不能将5gKNO3全部溶解。而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即6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11gKNO3,显然,在60℃时5gKNO3晶体能全部溶解在1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g∶10g=1∶2。(3)配制溶液时,溶解过程需在烧杯内完成,为了加快溶解还需用玻璃棒搅拌,因此,需要的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答案】(1)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饱和1∶2(3)烧杯和玻璃棒

【点评】此类题常以溶解度及曲线为核心,综合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相互转化、比较几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及分离可溶性物质时适用的结晶方法等,为中考必考内容。

(二)专题演练

1.(西宁)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D.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2.(玉溪)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搅拌后观察,现象最相似的是()

A.Fe2(SO4)3、KMnO4B.CuSO4、NaCl

C.CuO、MnO2D.NaOH、NH4NO3

3.(北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溶液

B.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作溶质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D.将6%的氢氧化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

4.(南宁)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

C.A、B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

D.A、B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

5.(湘潭)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a点的含义是。

(3)t1℃时,将A物质4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g。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6.(西宁)今年我国南方多个省份遭受大范围持续干旱,灾区饮用水安全备受关注。

(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测定水样的酸碱度可用。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有机物,能赋予生命B.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还要防止水体污染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7.(天津)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油污(填“溶解”或“乳化”)。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8. (沈阳)小玉帮助老师配制KNO3的饱和溶液,以备全班实验使用。此时实验室温度为25℃,老师提供的药品是含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

(1)她查阅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5℃时,KNO3的溶解度是g。经分析,KNO3中混有少量NaCl的提纯方法是,用此法获得了足量的KNO3固体。

图1图2

(2)小玉配制700gKNO3饱和溶液的过程如下:

①计算。

②称量。准确称量KNO3固体g。

③量取。用 (填“100mL”、“500mL”或“1000mL”)量筒量取蒸馏水,操作如图2所示。

④溶解。将KNO3和水分别加入大烧杯中,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请指出小玉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操作错误:。由于以上错误操作,他配得的不是KNO3饱和溶液,要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他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最后小玉将配得的饱和溶液装瓶,贴上标签备用。

9.(永州)如下图所示,图1是教材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我市化学老师针对图l实验自创的新装置。

图1图2

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至16V,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氧氧化钠g。

(2)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填化学式),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3)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l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填字母编号)。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河北)已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钠。为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将生理盐水样品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实验数据

生理盐水样品的质量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过滤后剩余溶液的质量

130g40g167.13g

(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g。

(2)计算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碳及其氧化物

(一)典例分析

【例1】(重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可以将CuO 中的Cu 置换出来B.在一定条件下CO2 能够转变成CO

C.CO2 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碳的单质及其氧化物的组成、性质及应用。由于C单质具有还原性,可以将CuO 中的Cu 置换出来,因此A正确;CO2与C在高温时反应可以生成CO,因此CO2 可以转变成CO,B正确;由于酸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只有与水反应才能生成酸,因此CO2 不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C不正确;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因此D正确。

【答案】C

【点评】此类题常将碳的单质及其氧化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融合到一起,进行综合考查。重点考查碳的典型单质的性质及用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及二者的相互转化。

【例2】(泸州)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通入(填“c端”或“d端”)。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二氧化碳的制法及性质的应用。(1)仪器a是长颈漏斗;装置A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其所用药品是碳酸钙与稀盐酸,据此可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C装置后,由于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根据蜡烛会熄灭,联想生活知识,可利用二氧化碳来灭火。(3)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来收集时,应将二氧化碳从c端通入,瓶内空气由d端排出。

【答案】(1)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CO2+H2O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2)灭火(3)c端

【点评】此类题常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考查与二氧化碳性质相关的应用,重点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反应原理、检验、除杂质、干燥方法及其性质的应用。

(二)专题演练

1.(南通)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与CO2 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D.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昆明)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D.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3.(南充)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4.(海南)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下列除去二氧化碳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点燃混合气体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D.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5.(郴州)将3g碳和6g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火燃烧后,容器中的气体为(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当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内的压强(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6.(昆明)右图中“”表示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A、B、C、D各是一氧化碳、木炭粉、氧化铜、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请你推断(用化学式表示):B是,D是。

7.(昆明)请回忆你观察过的“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并根据下列教材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组成,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①若滤纸上留有黑色、红色固体,而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是,说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为。②若滤纸上留有黑色、红色固体,而滤液呈蓝色,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

8.(昆明)请回忆老师做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同学共同收集满两瓶质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分别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是由下而上熄灭?。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用乙图的倾倒方式为什么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9.(聊城)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时,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名称是;用装置A还可以制取(填一种气体即可)。

(2)收集CO2的装置是。

(3)如图E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10.(河南)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的排放量(填化学式)。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作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上面右图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5)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6)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四、金属与金属材料

(一)典例分析

【例1】(本溪)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张丽和王宇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都达到了实验目的。他们所用的试剂有锌片、铁片、铜片、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

(1)方案一中选择的金属是。

(2) 方案二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李军又设计一个新的方案,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即将三种金属同时放入一种溶液中,该溶液中的溶质在物质分类上和前两位同学所用的不同,他选择的溶液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方案所需试剂的判断。(1)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选择一种金属放入两种溶液中,则应选择中间的金属和两边金属的盐溶液,因此方案一中应选择的金属是铁片。(2)如果用两种金属同时放入一种溶液中,则应选择两边的金属和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因此应选择的金属是锌片和铜片,盐溶液是硫酸亚铁溶液,其中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反应,据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3)如果不用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来验证,还可以选择金属与稀酸能否反应及反应速率快慢来判断。如将三种金属同时放入稀盐酸中,根据铜不反应、锌比铁反应的速率快,也可验证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答案】(1)铁片(2)Zn+FeSO4 =ZnSO4+Fe(3)稀盐酸(或稀硫酸)

【点评】此类题是中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多通过给出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现象,确定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也有通过实验探究,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既可用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来判断,也可通过两种金属能否与稀酸反应或与稀酸反应的快慢来比较。若要排出三种或三种以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则应选择采取逐个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直至排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止。同时,在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抓住其适用的范围、限制条件及置换规律。

【例2】(衡阳)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金属资源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开采矿物以保障金属材料的使用

B.提高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率

C.在金属制品上刷漆、涂油等防止金属腐蚀

D.用特种塑料代替金属制造机器的零部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资源的保护及防止锈蚀的方法等正误的判断。要合理有计划地开采金属资源,不宜提倡大力开采金属资源,因此A不正确;保护金属资源,一方面要回收废旧金属,另一方面要提高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率,因此B正确;在金属制品上刷漆、涂油等方法,都可以防止金属的锈蚀,因此C正确;可以通过寻找金属替代品的方法来保护金属资源,如用特种塑料代替金属制造机器的零部件等,因此D正确。

【答案】A

【点评】此类题常将钢铁锈蚀的原理及保护金属资源的常见具体方法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试题多以生产生活实例情境作为考查对象,主要考查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题演练

1.(遵义)下列各种物质中,都属于金属材料的一组是()

A.陶瓷、塑料B.不锈钢、汞C.铁、氧化铁D.橡胶、玻璃

2.(玉溪)按图中所标要求组装好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

B.Ⅱ、Ⅲ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

C.Ⅰ、Ⅲ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

D.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

3.(赤峰)某同学将金属氧化物知识整理如下:

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3)通过以上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1.(陕西)秦始皇陵铜车马、青铜仙鹤、树下仕女图等10件顶级国宝,聚首“2011西安世园会”。

(1)秦始皇陵铜车马出土时表面有一些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推知,还与空气中的有关。

(2)青铜仙鹤的主要成分是铜合金。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其性能会发生改变,改变之一是。

(3)树下仕女图的主要材料含有天然纤维,除天然纤维外,现代人们还使用合成纤维。鉴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常用的化学方法是法。

12.(昆明)100g某硫酸铜溶液恰好与5.6g铁完全反应。求:

(1)生成铜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五、酸碱盐

(一)典例分析

【例1】(广州)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分析】本题通过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及应用。解答此题,一定要抓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的酸碱盐溶解性表来判断。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产生,因此A不符合;Fe2O3加入NaOH溶液中不反应,因此B不符合;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是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无明显现象,因此C符合;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变浑浊,能发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因此D不符合。

【答案】C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除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外,还可以通过酸碱盐的鉴别、除杂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常见酸碱盐之间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检验、鉴别及除杂等相关原理来完成相应的问题。

【例2】(乐山)如下图所示,X溶液与AgNO3、Na2CO3、

Na2SO4三种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

A.HNO3或KNO3

B.HCl或H2SO4

C.BaCl2或CaCl2

D.NaOH 或Ca(OH)2

【分析】本题通过常见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考查酸碱盐性质的应用。解答此题可利用排除法。酸不能与Na2C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可排除A、B;NaOH 或Ca(OH)2不能与Na2SO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排除D;C中BaCl2可分别与AgNO3、Na2CO3、Na2SO4三种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CaCl2可与AgNO3、Na2CO3两种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只要是BaCl2或CaCl2中的一种能与三种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即可,因此C正确。

【答案】C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典型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选准突破口,利用特殊现象将答案范围缩小,然后再按实验现象逐一判断,确定出正确答案。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酸碱盐的典型性质。

(二)专题演练

1.(昆明)下列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本溪)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中,质量明显减少的是()

A.大理石B.氢氧化钠固体C.浓盐酸D.氯化钠固体

3.(昆明)下列鉴别化肥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观察法可鉴别氮肥和磷矿粉

B.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

C.用加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钾

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4.(山西)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天津)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其中显酸性的是()

CuO粉末

9.(昭通)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CaCl2、Na2SO4、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底。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Na2CO3,无CaCl2

B.肯定有Na2CO3、Na2SO4,无CaCl2

C.肯定有Na2CO3、Na2SO4,可能有KNO3、CaCl2

D.肯定有Na2SO4,可能有KNO3、CaCl2

10.(郴州)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类物质。

(2)实验室常用M与稀HCl反应制取CO2,写出M的化学式:。

(3)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写离子符号)。

(4)工业上常用稀HCl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11.(郴州)要除去NaCl样品中少量的Na2SO4和CuCl2杂质,请根据所提供的试剂:NaOH溶液、稀HCl、BaCl2溶液,分析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第一步:取NaCl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试剂,完全反应后,过滤,除去样品中CuCl2杂质;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第二步:在第一步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的试剂,完全反应后,再过滤,除去样品中杂质。

(3)第三步:在第二步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Cl,完全反应后,再进行操作,最后得到NaCl固体。

12.(永州)某白色固体可能由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确定该固体物质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列探究活动,请你认真阅读有关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1) Ba(OH)2是一种强碱,具有NaOH相似的化学性质。

(2)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不溶

【提出猜想】猜想I :该固体是NaOH。

猜想Ⅱ:该固体是Ba(OH)2。

猜想Ⅲ:该固体是Ba(OH)2、NaOH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表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

②向①中继续滴加硫酸钠溶液,直至沉淀不再增加为止,静置后,用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

溶液呈强碱性

表明原样品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步骤②得出的实验结论(填“正确”或“不正确”)。

(3)如果在上述实验中用稀硫酸代替硫酸钠溶液,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均相同,你可以判断出猜想是成立的。

专题Ⅱ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一)典例分析

【例1】(本溪)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金刚石B.可乐饮料C.合金戒指 D.生理盐水

【分析】本题通过给出实物图示,考查属于纯净物的判断。解答此题还是要通过给出的物质来判断其所属的类别。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可乐饮料、生理盐水均属于溶液,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合金戒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A

【点评】此类题常通过给出物质或物质的实物模型以及物质的微粒图示,来考查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的判断。此类题除本题的考查方式外,还有的单独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氧化物还是有机物,或者按一定规律排列物质的顺序等。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对每种物质的组成各个击破,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2】(株洲)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A.MgSO4B.NaNO3C.NaHCO3D.P2O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简单分类的判断。解答本题应先判断物质所属类别,然后判断其中不同的一种物质。MgSO4、NaNO3、NaHCO3均属于盐,P2O5属于氧化物,与前面三种属于不同类别。

【答案】D

【点评】此类题除本题的考查方式外,还有的给出物质判断物质所属类别,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或有机物等。在判断物质的类别时,可以借助一些规律: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氧化物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二)专题演练

1.(铜仁)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臭氧乙醇B.空气C60

C.盐酸食盐D.天然气石油

2.(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自来水C.海水D.矿泉水

3.(乌鲁木齐)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石油B.石墨C.天然气D.乙醇

4.(海南)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2B.O2C.O3 D.KMnO4

5.(荆门)臭氧(O3)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单质B.稀有气体C.化合物D.氧化物

6.(益阳)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另一“分子足球”N60,N60属于()

A.化合物B.混合物C.金属单质D.非金属单质

7.(兰州)现有①粗盐、②液态氧、③纯碱、④洁净的海水。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盐―①B.单质―②C.碱―③D.纯净物―④

8.(河南)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中的()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玉溪)下列图示中的液体物质,可以看作纯净物的是()

A.河、湖水B.蒸馏水C.灌南汤沟酒D.自来水

10.(宁夏)下列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B.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11.(抚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2.(昭通)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①苛性钠、②过氧化氢溶液、③冰水混合物、④纯碱、⑤甲烷、⑥金刚石。

属于有机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二、微粒构成物质

(一)典例分析

【例1】(西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粒子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理解及认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A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分子和原子外,还有离子,因此B不正确;气体易被压缩,主要是气体分子间间隙大,压缩后分子间间隙变小的缘故,因此C不正确;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间间隙的大小发生了改变,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因此D不正确。

【答案】A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区别和联系,因此,准确理解和掌握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间的区别和联系,是答好这类题的关键。

【例2】(衡阳)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将25m3的气体加压到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B.液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分子在不断运动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分析】本题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考查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征的应用。能将25m3的气体加压到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因此A正确;液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是由于构成液态氧和氧气的分子相同,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因此B正确;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是由于构成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因此C正确;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隙变大的缘故,不是分子本身受热体积变大造成的,因此D不正确。

【答案】D

【点评】此类题除本题的考查方式外,还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答此类题一定要抓住题给信息来判断与分子或原子的哪种基本特征有关。

(二)专题演练

1.(长沙)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分

2.(衡阳)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使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到破坏,引起核辐射污染,其主要污染物有铯―134、铯―137和碘―131,它们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一样,属于()

A.分子B.单质C.原子D.离子

3.(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D.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离子不是

4.(山西)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铁B.水C.氯化钠D.金刚石

5.(天津)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6.(玉溪)用原子、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正确的是()

A.NH4HCO3加热分解生成NH3、水和CO2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C.在不补充气体的情况下,自行车的车胎热天比冷天更涨满――分子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D.20℃时,向100mL水中加入10gNaCl晶体溶解后,液体体积没有明显变化――分子间没有间隔

7.(沈阳)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中的粒子数:

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8.(湘潭)今年3月,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9.(湖州)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0.(南通)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11.(广州)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3g物质Ⅰ与1g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物质Ⅲ

B.每3个物质Ⅰ分子与1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物质Ⅲ分子

C.每3万个物质Ⅰ分子与1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万个物质Ⅲ分子

D.每3n个物质Ⅰ分子与n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个物质Ⅲ分子

12.(济南)通过微观分析来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发生分解反应,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也可以分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D.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离子的互换

三、认识化学元素

(一)典例分析

【例1】(张家界) 头发的成分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根据分析证明:健康人的头发每克约含铁130mg、锌167~172mg、铝5mg、硼7mg等。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组成,都是指物质的元素组成,是通过元素组成来说明其成分或比较其含量的。

【答案】D

【点评】此类题通常设置一定情境,考查元素知识的应用。解答此类题一定要抓住元素的特征去判断,元素不但可以组成物质,而且还有种类及质量大小的区分,但没有数量的区分。

【例2】(玉林、防城港)下图中,A、B分别是氧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C、D分别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有关信息完成以下填空。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2)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填元素符号)。

(3)氧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4)C代表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5)如果D代表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Cl―,则x=。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周期表和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可判断出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下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对应可查出上边的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因此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的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是Ca。(3)根据氧元素的名称偏旁,可判断出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4)根据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这2个电子。(5)根据D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如果是原子时,x应为7,如果获得1个电子,则x应为8。

【答案】(1)8(2)Ca(3)非金属(4)失去(5)8

【点评】此类题常将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相结合,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是中考命题的一种新方式,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和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解答此类题既要利用原子结构知识,也要利用元素周期表的变化规律,且元素周期表的某些变化规律可以通过原子结构来体现。

(二)专题演练

1.(柳州)在下列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A.H2OB.FeCl3C.H2SO4D.CO2

2.(天水)科学家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

A.单质B.原子C.分子D.元素

3.(铜仁)今年3・11日本强烈地震引发核泄漏后,在我区出现一股抢购食盐的不良之风。其实我国食盐来源广泛、蕴藏丰富,因此抢购食盐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已知氯化钠中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B.氯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7

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