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文化馆;人才;建设;意义;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224-02
文化馆属于我国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各级文化馆中,基层文化馆是基础,它将省市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结合起来,对基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基层文化馆的发展很重要。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满足城乡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攻方向。众所周知,“理论即概念、原理的体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既由社会实践决定,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1]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反转过来又指导社会实践。
因此,文化馆要搞好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就必须在理论上全面、正确地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是万物之灵,世界上的所有成就,都是人创造的,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是人在社会实践上创造的辉煌结果。电脑再超能,也要由人脑来控制;机器人再万能,也没有发明制造它的人聪明能干。所以人们知道,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实力的竞争。
文化馆是“中国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教育而设立的事业机构。也是群众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通过举办讲座、展览、阅览、演出等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表演和文艺创作等”。[2]因此有人总结说,文化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群众文艺活动的舞台、文化学习的课堂。文化馆功能的多元性,要求文化馆人才队伍的综合性。
由此可见,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馆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文化馆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支撑与保证。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年龄结构。整个文化馆的人才队伍,要注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形成理想的梯队形,做到老、中、青三结合,并以老带新,形成人才队伍的群体合力。
(二)知识结构。文化馆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更要全面、合理。主要包括政治知识、文化知识、艺术知识、群众文化工作知识等等。其中又以艺术知识为重点,包括各种艺术形式(实用艺术中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表情艺术中的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曲艺艺术中的相声艺术、二人转艺术、鼓曲艺术;民间艺术中的皮影艺术、木偶艺术、杂技艺术、魔术艺术;综合艺术中的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以及网络艺术、时装表演艺术、真人秀艺术等等)的审美特征与要点。
(三)能力结构。文化馆人才队伍的能力结构,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文艺创作能力。文化馆工作人员担负着辅导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而要辅必须自己先具备文艺创作能力。这些文艺创作能力,又分为文学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创作)能力与艺术创作(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戏曲、曲艺、皮影、木偶等创作)能力。
2、文艺辅导能力。文艺辅导能力既建立在文艺创作能力之上,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文艺辅导能力除了在文艺创作上辅导以外,还包括艺术导表演(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导表演、小品导表演、曲艺导表演、戏剧导表演)的辅导能力。
3、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与依托、中心与支撑。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群众文化的策划、组织能力。
4、创新能力。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命,任何工作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群众文化工作亦然。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因为创新对于文化工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精神生产比物质生产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尤其是艺术生产比起其他精神生产来,更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物化’在自己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中。从本质上来讲,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种重要特征。……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3]文化馆工作人员以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辅导工作为普遍的、常态化的工作,因此创新能力不可或缺。这种创新能力,又以创造性思维为智力基础。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它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智力因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4]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又包括发散性思维、跳跃式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等等,其中以灵感思维最为重要。“它是在创造性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5]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形式
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配套工程”,也是一个保证系统。因为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样,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内容与形式也是紧密结合、互相配套、互促并进、共利双嬴的。
具体而言,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有多种形式:领导讲座、互相谈心、参观学习、英模报告等等,重点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坚定为群众文化工作奉献终生的思想。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做德艺双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
(二)文化学习。文化学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集体学习,个人学习,包括阅读书报、上网学习,参观访问。也可以“派出去,请进来”,到大专院校进修,聘请专家来馆讲学等等。
(三)业务练兵。文化馆要针对本馆各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业务练兵活动。对本职本专业的业务,要精益求精、更上层楼。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练不懈,不断提高。也可以采取业务考核、业务竞赛等形式,以求实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人才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在今天,我国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背景下,文化馆现有人才力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和未来地方文化发展的需要。文化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对于引领地方文化建设,繁荣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做好县级文化馆工作,挖掘县级文化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潜力,离不开一支战斗力强的县级文化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467.
[3]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0.
篇2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培养农民主人翁精神,目的是在农村建立先进的文化体系,使农民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获得有益的熏陶,达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从目前新农村建设来看,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考虑到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农村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特征,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立足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制定具体的解决对策,使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目前来看,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促进农村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其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文化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决定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应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将农民素质的提高当作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
2、农村文化建设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从新农村建设来看,农村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效果,农村文化建设应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提高发展水平,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
3、农村文化建设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文化建设不但在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三、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出现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考虑到农村发展现状,农村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相对经济、精神相对物质一直处于次发展地位。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文化生活贫乏,难足群众之需。
2、农村文化活动太单一。多数农村的文化生活仍以看电视、打麻将、走庙子为主,不仅贫乏单调,还造成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漫延,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农村文化发展落后的现实因素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难以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农村文化活动方式始终绕不开农村现有的文化氛围,有时候还会被不良活动所影响。为此,要想取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就要改变农村文化活动单一的局面。
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人力投入太少。各个乡镇均没有独立的文化站舍,大部份镇文化站配置是“一块牌子一间房、一枚章子一张床”,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场地,加之乡镇财政状况都不乐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难度大。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宥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一是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处于“随意”状态。二是人力不足,没有专人负责。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在发展中难以取得积极效果,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亟待解决。所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夯实基础,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四、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文化活动形式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个方面。为了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立足农村文化建设实际,从这三方面出发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
1、改变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理念。从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来看,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足的现象确实存在,为了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理念,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应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农村文化建设,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由此可见,农村文化建设,应从观念转变做起。
2、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单一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立足农村文化发展实际,采取多种手段积极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首先,我们应在农村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并结合农村实际,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例如乐器演出和戏曲演出等,活跃农村文化气氛。其次,应充分发掘农民文艺,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季节开展交流活动。再次,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大力发展地方农村文艺,提高农村文化建设质量。
3、增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考虑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应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和资金人力投入上有所倾斜,使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在基础设施、资金和人力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基于这一认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可以采取政府投资和村民自筹的方式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使农村文化建设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篇3
文化系统承担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树立和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重视加强文化思想建设。坚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和激励全省人民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而奋斗。
——以“八荣八辱”为创作题材,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体验生活,创作生产更多的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中,明确荣与辱、判断是与非、分清美与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切实抓好基层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要加大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力度,整合和调动一切积极要素,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篇4
关键词:农村文化 精准扶贫 策略研究
农村文化是农村发展的软实力,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路径。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应该把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加强经济帮扶的同时,让文化先行为整体扶贫工作开路搭桥。同时,要多措并举描绘文化扶贫路线图,让贫困人口鼓足“精气神”,着力解决贫困村文化设施少、文化活动开展频率低、文化人才缺乏的情况。
一、目前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有的农村地区没有垃圾收集站和垃圾焚化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村小学设施不完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较大。村部周边环境较差,未达计生室、会议室的要求,受场地限制,很难开展群众性活动,村里无医疗室,不利于群众就近就医。
(二)基础产业没有形成规模。部分乡镇村社没有任何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村民居住相对分散,没有形成集中的商业网点。农业生产还限于传统状态,以种植水稻、柑橘和饲养家畜牲猪等为主,且都没有形成规模。
(三)缺乏经济来源,村民经济收入偏低。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上级补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来源单一,增收困难。
二、农村文化与农村扶贫的关系
“贫困文化”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贫困文化”是指包括小富即安、满足现状、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墨守陈规等特点在内的封闭、惰性、小农意识。一是文化基础设施较差。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文化扶贫的主渠道和载体。二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散失严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生活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限制了农民对于先进文化的接受力和再创造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散失也很严重。
新农村文化扶贫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文化扶贫是解决群众温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文化扶贫就是要转变贫困人口的文化价值观,形成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就是要向他们输入新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素质。二是文化扶贫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文化扶贫是为了消除贫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地区差距。要从社会发展的整体、从农村的长远发展出发,创造社会和谐文化。文化扶贫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三是文化扶贫是消除绝对贫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文化扶贫是消除绝对贫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
三、如何结合农村文化做到实施精准扶贫
(一)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建设。通过文化产业把“扶贫与扶智”“扶贫与扶志”结合,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完善文体活动室和文化大院建设,充分发挥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功能。强化社会公序良俗建设,开展孝慈文化建设,倡议村民加入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学习“文明十条”“村规民约”,提升村民整体素质。要坚持以文化扶贫为出发点,以区域扶贫和定点帮扶为重点,让农村百姓过上文化与经济大提升的好日子,促进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二)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是保障贫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来抓,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认真抓好项目实施,推动公共文化中心实现“五有”,即建有文化室、篮球场、戏台、乒乓球台、宣传栏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和关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村级文化广场、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广泛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挖掘贫困区域的文化遗产资源,建成一批适宜开发利用、与旅游资源有较好融合度的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同时加强对传承人队伍的保护与培养,帮助贫困村群众从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获得收益;利用和发展民族民间节庆文化活动,将农村特色文化融入到旅游开发中,扩大贫困区域群众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的参与面,从中获得收入。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学校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
(四)着力抓好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搞好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改变落后乡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地基层文化部门,要坚持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用科学思想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活动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精准扶贫上,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在扶贫、扶志气、扶文化狠下功夫,努力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推广,努力探索出一条农村文化与精准扶贫相融合的扶贫新模式,努力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辛秋水.走文化扶贫之路──论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篇5
关键词:工会;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有效的经营运行机制,同时还要靠同一种精神去统一员工的思想,约束员工的行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纳入了企业管理之中,成为提高职工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一、发展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员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克服生产经营和思想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企业文化既能陶冶职工的情操,又能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由于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因素,更注重一种精神的力量,因此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围绕企业的目标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三,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等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它对职工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职工按照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等而逐步形成符合企业精神的个性,使职工的思想更容易统一于企业精神上来。
第四,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工的思想素质也将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提高,同时企业文化把情感融人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为一体,更易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二、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现出来,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之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条件,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的“娘家”,最贴近职工群众,最了解职工群众的喜怒哀乐,最清楚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可以通过卓有成效的活动把职工凝聚和组织起来。
第二,工会管理着企业的文化宣传阵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三,工会联系着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可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达到引导和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因为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势和传统,可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革新创新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
第五,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工会工作讲民主,民主管理有章法,民主监督有权威,民主参与有思路,这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工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这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以上诸条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工会不但可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工会组织参与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兴起,给企业工会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有效的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如何确立有效的对策和途径,是当前摆在工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组织优势和广泛的号召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发动起来。工会组织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综合运用工会组织的优势,将情感的力量,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法纪的力量,物质的力量和环境的力量合力化,激活企业文化建设的潜能,增强文化工作力度,提高文化工作效益。
我们公司工会不断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赋子企业文化新的内容,以提高企业文化的品位。一是发掘企业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公司内部职工网站、《企业报刊》等媒体上开办企业文化建设专栏,用职工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对职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教育,向职工灌输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理念,规范职工的行为、仪容仪表、文明用语等。二是加强企业精神的养成教育。从培养职工严细作风,建设过硬的职工队伍出发,按照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从我做起的指导思想,用企业精神规范职工的具体行为,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渗透到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之中。三是选树先进典型代表。充分发挥他们在培育企业文化方面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把个体行为逐步转化为群体行为。工会坚持每年聘请专业人员对职工进行各方面培训。
(二)转换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管理特质决定了其管理方式必须着眼于创建文化管理模式。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工会组织只有坚持积极探索文化管理的新途径、新机制,把企业的经营之道的各种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作业标准和岗位职责的要求之中,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才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
实践中,我们公司工会创新转换管理机制,通过实现“文化”软管理与管理硬“文化”的有机融合,把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厂务公开等工作纳入文化的轨道,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和谐、催人奋进的氛围和人际关系,使职工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在这种精神氛围的熏陶中得到调整,自觉地把个人目标纳入企业目标之中,把自己的命运同公司企业命运联系起来,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丰富工作内涵。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传统的政治优势,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的管理模式,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具体化,工会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融合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两方面内容,这不仅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实践上的可行性,而且还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价值意义。而从工会角度来看,只有不断丰富创新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为工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实际操作中,我们公司工会建立起多层次的职工参与机制,综合运用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双重杠杆激励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开展的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技术革新或技能竞赛活动等,这既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能对优秀而又强劲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起推动作用。模范、先进人物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他们为企业职工提供模仿效法的典范,起着示范性的作用。我们以此为切入点,从评选、表彰、宣传、奖励等各个环节推广其思想精神,从而在职工群众中产生“见贤思齐”的激励作用。
(四)活化活动载体。工会工作的对象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都是职工群众,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履行自己一般功能的要求。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学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工会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可靠组织保证,使得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工会的群众化工作方式,众多的阵地和较完善的文化、宣传体系,容易被广大职工所接受。关键是抓住运用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人文思想和寓教于乐等手段来活化活动载体,为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企业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更具有群众性。给职工以施展才华的机会,造就职工的成就感,使职工对自己、对企业充满信心。
篇6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瑰宝,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
文化涵盖了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文化首先是一种记忆,这种记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的记忆,即通过保存下来或挖掘出来的文物,获取人类探索的足迹及其相关信息;二是非物质的记忆,即通过传承下来的文字或流传下来的习俗,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演进。不管是物质的形态还是非物质的形态,都是人类的重要遗产。相对说来,人类被文字记录着的文化和融化为习俗的文化更深刻地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因为这种文化不仅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而且往往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被文字记录着的文化和融为习俗的文化在历代教育的推动下,不断被总结、提升,并得以传承、发展,引领着社会前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文化是多样式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性格,这是由地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其内部生成的元素、层次、类型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样态。各行各业也独具文化视角,都可以从文化层面进行考察,并具有传承价值。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其内部生成的具体条件和相关因素的迥异,使各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是各民族及区域分合和变迁过程中,通过碰撞、解构、融合和革故鼎新汇聚而成的。如果说民族及区域文化展示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那么,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则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因为中华民族文化既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又有民族及区域的独特个性,才使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并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是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的品质,在于能够帮助接受它的人群与个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开拓人们的精神视野,发展人们的精神能力,并形成足够的创造能力、吸纳能力、发展能力、应变能力。对于一个国家或区域,乃至于一座城市而言,丰富多样的文化可以体现出自身特有的时间、空间和价值观,并形成独有的魅力。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对于正在致力于和平发展的中华民族而言,不仅是一个形象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
和谐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力量源泉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体现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形式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基于对这一文化形态的构想,即在指导下,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同时,汲取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建立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文化形态。构建和谐文化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完成国家理念的文化建构,并使之成为国家灵魂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最核心部分。
由于和谐文化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此同时,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主导作用。它不仅左右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审美、历史领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正邪的基本判断,而且集中体现了人们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不仅体现了和谐文化的本质属性及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承载着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历史使命。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乃至于人与人的团结和睦和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趋势。不同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代际之间的认识差异日益明显。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消解不同群体间在利益分配中可能形成的价值观分化与对立,确立一种全社会普遍信守的文化理念,实现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体认同,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实现人民团结和社会和睦的内在要求,而且可以在全球化历史语境中,对外确立国家自身的文化品格,改变单一的意识形态话语机制,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为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和科技合作开创更大的空间。可以说,和谐文化建设事关国家战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只有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构筑起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才能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追求,才能形成人们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认识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能力。
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必须依靠全民参与和主动创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个挑战性很强的新课题,既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特性,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既要探索与时俱进的国家、民族、社会及其个体的文化精神的重塑问题,又要体现中心工作的要求,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既要厘清理论问题,又要探讨实践对策。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是一个继承和创新的过程,而且必须是坚持指导的继承和创新,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下的继承和创新,是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继承和创新;必须能够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引领全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共同进步。
篇7
学术文化的概念及学术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
学术文化是一所大学在探求知识、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良好的有一定的特色和氛围的一种文化气质。它是指,学术在学生学习、发展、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
一般的学术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区域居民的教育状况和文化素养,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等,由于各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不同,学术文化总是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大学学术文化是指专业和学术上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一种求真的文化,它在校园文化中的整体结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
学术文化是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面对新形势需要创新和充实。要进一步强化学术道德建设,应该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学术交流,鼓励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加强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科交叉、相互渗透,促使大批高素质优秀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学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术文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学风,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反对不良学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风和学术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工作已是刻不容缓。《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学术是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支柱,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财富,校园是校园人才成长的沃土。实践证明,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作为一种“软性实力”,对于促进校园人才成长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由此可见,学术文化建设不单单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学校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学术文化建设对于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作为校园一群重要的群体,是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和先进分子,他们活跃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青年学生的朝气与活力。在学生思想、学习、科研和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它们区别于大学生: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生而言,都是准备要开始为创新做准备。由接受知识到“创造”,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同时研究生拥有比大学生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促进了学术文化交流,从而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烈,大大的促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
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之处在于它的培养目标更高更远,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研究生的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准,反映着一个国家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储备,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经济竞争的能力。
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以校园为依托,同时又要关注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为研究生创造条件,加强与校内外、国内外的沟通交流,开阔学术视野,展现学术风采,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竞争力和创新水平。
以开放性、数字化、技术性、交互性、传播迅速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新媒体在研究生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给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带来深刻影响和新的挑战。高校既应发挥传统的平面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又要积极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校园媒体新平台,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宣传和导向作用,为创新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和宣传环境。要加强对研究生刊物和网站的建设与管理,通过研究生媒体这一平台,反映研究生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生活。
创新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熏陶,加强校园学术文化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校园学术文化建设新途径,搭建高水平学术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体现研究生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研究生学术文化品牌,培育优良学风,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建设彰显科学、人文和德行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促进创新人才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对创新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人才不仅应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创新精神,而且还应具有缜密的创新思维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对于创新人才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对文化发展进行了部署,党的十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高校处于文化建设的前沿,如何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人才优势,发挥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凝练和培育大学精神,搭建高水平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平台,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校园文化教育管理体系,为创新人才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篇8
关键词:新形势 军营文化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军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文化建设引领发展、提升层次已成为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共识。先进的军营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文化,包含着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其核心是官兵精神风采,基本构成要素是外层行为文化、中层管理文化和内在精神文化。
一、建设先进军营文化的重要意义
先进的军营文化在思想观念上为部队跨越式发展提供思想导向和精神动力;在科学知识上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思维方式上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方法论和逻辑工具;在制度运行上为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供理念支持;在环境设施上以有形的物质载体承载无形的文化力量,体现着革命军人的心灵追求和文化品位;在动态实践上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机融合、浑然一体,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构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因此,必须用整体推动、系统构建的方法全面提升先进军营文化的建设水平。
二、目前军营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部队提出建设传统文化、网络文化、战斗文化、廉政文化“四位一体”的军营文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定,对丰富和发展军营文化生活、规范和推动部队文体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军营文化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官兵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对推动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更高标准看,少数基层部队文化建设层次不高、发展不平衡、徘徊不前的现象不容忽视。
(一)传统文化被忽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西方思想文化依托其经济、科技等优势,以强势文化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部队某些官兵。一些青年官兵对中国历史传统不甚了解,对我军的军史、战史不感兴趣,基层单位也缺乏反映本单位历史和荣誉的传统文化项目。
(二)网络文化缺引导
有的单位对网络文化的特点、规律以及对官兵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不足,缺乏开辟和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的紧迫感;有的单位硬件建设不过关,软件建设得不到及时优化,信息量小、内容更新缓慢、缺乏交流互动平台,不能满足官兵的使用需要。这些现象的存在对部队建设和官兵思想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战斗文化遭削弱
一些单位发挥文化工作“主阵地”作用的意识不强、教育引导不够得力。简单迎合官兵的本能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偏离了“打赢”的需求。开展的日常文体活动与崇尚阳刚,注重坚韧顽强与对抗的战斗文化相比,军味渐淡、兵味渐远,不利于部队战斗精神的培养。
三、推动先进军营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加强新形势下先进军营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文化观和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军队基层文化建设暂行规定》为依据,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积极推动军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努力为完成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提供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秉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官兵在坚定革命信念上聚魂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文化强军的深厚根基,是我们创造先进军事文化的渊源。秉承传统文化,就是要广泛开展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收看央视“百家讲坛”、组织古典诗词朗诵会及举办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官兵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自觉弘扬“精忠爱国、修己慎独、勤俭廉政、勇毅力行”等中华传统美德;要组织参观革命旧址和改革开放成果、开展热点大辨析、举行座谈讨论会等活动,引导官兵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要组织收听收看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扶贫帮困、岗位练兵等活动,引导官兵自觉践行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要组织参观军史馆和荣誉室、阅读史志、请老领导、老前辈作报告,引导官兵发扬忠诚可靠、踏实肯干、敬业奉献的光荣传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让传统精神成为部队使命任务之基、建设发展之要、战斗精神之源。
(二)拓展健康网络文化,引领官兵在提高信息化水平上聚力
当前,随着世界新军革的迅猛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我军发展的重要任务。军营文化建设也应自觉向信息化转型,否则就会“失位”甚至失去作用。为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提高文化活动的信息化含量和广大官兵的信息素质和能力,积极推动网络在军营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要精心构建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依托三级网平台开设“理论辅导”、“热点辨析”等专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宣扬我军性质宗旨、抨击错误思潮,引导官兵明辨是非美丑;要发挥网络的增智作用,利用网络整合学习资源,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远程网上授课,办好网络图书阅览室、网上文艺期刊等,不断满足官兵求知成才需求;要发挥网络的监督作用,开辟“首长信箱”、“建言献策”、“政工博客”、“网上调查”等栏目,畅通民主渠道,融洽内部关系;要发挥网络的娱乐作用,丰富数字影院、在线游戏等栏目,愉悦官兵身心,释放官兵压力;要发挥网络的宣传作用,建好各级电视台,开办“警营要闻”、“官兵访谈”等栏目,加强正面舆论引引导。
(三)弘扬尚武励志文化,引领官兵在培养战斗精神上聚焦
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作用就是滋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养,不断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军事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战斗性。要坚持把培育战斗精神和军营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激励官兵保持高昂士气。
一要让尚武精神融入官兵血脉。由于长期受相对和平的环境影响,一些官兵忧患意识、敌情观念淡化,职能意识、战斗精神弱化。必须着眼使命任务实际,引导官兵强化战斗队观念,不断提高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争当精武标兵”、“操场连着战场”等系列活动,通过军史馆、荣誉室,让官兵在耳闻目染中受到教育和激励,不断强化军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利用板报、灯箱、网络等载体,大力宣扬精武标兵和技术能手,使官兵始终沐浴在拼搏进取的文化氛围中,自觉做到刻苦训练,勇当先锋;发挥入伍宣誓仪式、授装仪式和重大任务誓师大会等仪式的教育功能,把官兵的思想引导到使命任务上来、聚焦到尚武精神上来。
二要靠励志文化磨砺官兵意志。注重挖掘军营文化的催生激励功能,让官兵在文化熏陶中磨砺意志、焕发激情。广泛组织“读经典著作、讲传统故事、看红色影视、唱革命歌曲、写励志格言”等活动,激发官兵履行使命内在动力。要发挥营区政治建设主阵地的作用,坚持整合资源搞好氛围熏陶,通过悬挂励志名言、励志故事和励志人物等,把营区变成无声的课堂。要紧贴使命任务和官兵思想变化传承创新,切实做到与时代同频发展,以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开办网上课堂、网上光荣榜、官兵论坛等,大力弘扬部队特有精神,打造文化品牌,让官兵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自觉树立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
参考文献:
篇9
企业文化的发展有助于职工职业道德的提高,为职业道德培养和文化熏陶提供一个平台与实践的教材。职工的职业道德培养必须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发展中,这样不仅仅有利于企业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念和前进目标,有利于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的大力提高,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效率来说也是极为有利的一个方面。虽然两者联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与依赖,但是两者又有其不同的一面。首先,两者的对应主体就不同。企业的文化最重要的还是要立足于企业的本身,这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它的目标就是生长在不同环境、不同职业的职工在遵循各自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了企业的发展,就必须把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之间进行相互的融合与整合,最终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而职业道德所对应的主体是产业。我们所了解的行业是具有一定组织的这样的一个集体,反映了人类正常的经济生产、营销等活动,按照劳动的对象、生产资料等区分的话,可以做出有效的区分。可见对应主体的不同就决定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在作用与影响上也有所不同。其次,两者在构成的成分上也不同。企业文化的建立往往是依据企业所在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个人生活方法,而且领导者的个人涵养也深深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所以在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会形成不同的企业的文化,而每一个不同的企业文化往往会依据和整合自己企业文化的某些因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现象。而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只对本企业内部的影响巨大,对于其他企业采用这个企业的文化却收效甚微。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企业界的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提倡“松下精神”和“松下经营哲学”的企业文化,把松下公司塑造成当时世界企业的一颗耀眼明星。日本的松下公司为许多经济学家提供了典型的案例,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然而后来的东亚一些国家的企业因为与日本有着的相似的文化传统,照搬松下公司的经验和模式,其结果也不得而知,所以对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来说不是生搬硬套的。职业道德由于对应的主体是产业,而相同产业之间有着相同的职业道德,共同标准的职业道德便是对企业职工的最低要求,是对任何经营相同产业的企业职工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可见这是两者差异主要表现。我们清楚的知道,企业的道德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联系体,但是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不同之处的,这两者对于企业的长远和优秀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所以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当中如何真正做到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加强企业职业道德是所有公司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里笔者鉴于企业文化的关键环节是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相同价值的价值取向,这又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的关键环节相同。
2.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中型企业鉴于企业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的建设的重要关系,都将企业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培养视为企业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这项重要任务实施的时候,必须了解我国企业自身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1)我国企业的发展要远远的晚于欧美发达国家欧美国家的企业发展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就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走向了成熟,其自身的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者的重视,所以现在欧美国家的企业必然把企业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培养视为自己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而反观我国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真正是在改革开发的时代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时间上晚于欧美国家一百多年,在企业发展的成熟度上也是差距很大,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去弥补这一百多年来欠下的旧账,这也是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2)我国经历了一个很长时间的专制社会虽然封建专制社会已经被了,但是落后的封建思想并没有完全的得到铲除,而是根深蒂固的保留在我们身上。这些毒瘤式的落后思想,在关键时候必然成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培养的一颗掩埋式的定时炸弹,关于这个如何真正的处理和铲除这些落后思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也是值得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思索的问题。(3)文化的建设需要人的参与社会文化如此,企业文化更是如此。如何真正的调动企业人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这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性步骤。现在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几百年前的一种专制式服从文化,而是一种平等、民族的原则,鼓励企业人员参与文化建设中来真真正正的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观念,以此,来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发展。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已经成为了我国所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重要的问题。
3.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对策
鉴于上述中存在这么多制约我国企业建设的现实性问题,笔者在这里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有助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建设。第一,必须对发达国家的企业道德建设的案例加以借鉴。我国的企业在起步上要晚于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所以在发展企业文化的环节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然而可喜的是鉴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强职业道德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然而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长期的指导方针和策略。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唯一的捷径就是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文化发展的案例。例如一些企业的总裁为了让企业传递在自己子孙的手里,就借鉴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的管理文化模式,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经营管理观念,让其知道每一分钱不是上帝的赐予而是自己的赚取。所以一些企业的子女成功把父辈的企业创造出自己的辉煌。其次,对于一些优秀民族的企业的管理的方式和理念要有必要的加以继承和创新。美国民族血液里存在优良的民主作风,这一作风不仅在美国的政治上有所体现,同时在美国的企业上也能体现出来。美企在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不是以最大股东专制决策方式决定的,而是以董事会形式集体决定公司的重要抉择,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效率。然而这一管理模式不仅仅国外企业有,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也有着这样的企业,如北汽集团。在改革开放之初,北汽集团不仅仅继承了我国之前现有的一些公司和企业的优秀的部分,而且肯借鉴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充分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同时还致力于创新的角度,对公司的开发战略等加以详细周密的计划,为集团注入了许多的新的活力因子。这就使得北汽集团在经营和发展战略上获得了充足的优势和经验,也使得他未来的长足发展有了一定的根基和保障。所以说批判的继承传统是我们一直必须秉承的,只有推陈出新,才能革故鼎新。在继承原有的优秀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有加以创新,企业才能够拥有强大的发展内动力,这是一直以来企业甚至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和认定的信念。最后,以文化活动为平台。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的过程之中积累出来的。我们也知道,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对于传承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对于职业道德的建设来说,我们也应该致力于将其放在文化建设的大平台之上进行建设和发展。这样一方面能够更有效的加强文化领域建设与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加强道德文化的大力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邀请文化界的一些名人来做相关的道德方面讲座和学术报告,让大家都能从中了解到文化建设对于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在文化建设中更好的认识道德的实际价值。还可以开展一些文化建设和交流的相关活动,让员工们一起参与到这样的一个文化活动中来,自己亲身体会并实践,从中了解到文化的真正魅力,并以此激发他们对于文化道德价值的认识。这样对他们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不知不觉的影响。
4.结束语
篇10
Abstract: How to cultivate excellent enterprise at re-structuring companies to change cadres and workers' regional awareness, old management mode, ideas which do not mee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accept the advanced cultural idea and core values. So that achieves the goal of recognition of advanced enterprise culture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achieves the unity of people and enterprise.
关键词:企业文化;秉承推广;探讨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promoting;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TD-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94-02
0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同和遵守的带有企业特点的使命、愿景(企业目标)、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是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企业的灵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当前大势所趋,如何在重组企业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广大干部职工改变原有的地域意识、旧的管理模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接受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对先进企业先进文化的认知认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实现人企合一。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用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的一种“软管理”方式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相互融通的关系。重组矿井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创新,并让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力量源泉。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形成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思想环境。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把好方向,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如广播、企业内部电视台、网络、宣传板报、企业报刊等把企业的发展观、安全观、经营观、人才观、学习观等理念进行广泛宣传,做到人人尽知,让这些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让这些理念教育和引领全体员工朝同一个目标去奋斗和努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保证。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工作重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作为煤矿企业就必须结合生产实际,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与生产经营同步结合、融合渗透进行一体化管理,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运用典型引路法、目标激励法、感情感化等方法,增强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的意识,激发其投身二次创业的热情。同时使企业文化建设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遵循自身规律,健全工作网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而人的思想始终处在变化中,总是处在“加工”状态,这种“加工”必须依赖于长期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以良好的形象带动人,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人,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具体工作中,既要有理论的灌输,又要有形象的感染,既要有政策的疏导,又要有榜样的示范,既要有知识的启迪,又要有物质的激励,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好务。
2用文化活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最外在、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具备其他形式所没有的灵活多样又直接高效的优势,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融会贯通”的作用。重组矿井要结合实际,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全面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文体活动是提高员工思想道德品质的良好载体。开展好高质量、有创新的文体活动,是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文体活动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竞赛是文体活动的突出特点。员工们在参加各种竞赛时,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容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规则、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文体是一种行动的教育,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文体活动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员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和配合协作等良好作风。
文体活动是培养员工竞争和危机意识的良好途径。新时期,企业竞争千变万化,十分激烈,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强化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文体活动恰好就是培养员工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的一个良好途径。在参加文体活动的过程中,员工不可避免地,都有争取好成绩和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这就产生了竞争和危机。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员工不断地挖掘、开发自身最大的潜能,尽可能地寻找到通往成功的途径和方法。正是在这种相互竞争的环境和不断努力追求的过程中,使员工逐渐具备勇于挑战的心理。因此,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从而培养员工的竞争和危机意识,形成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并把这种精神品质带到工作岗位,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升华。
文体活动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渠道。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要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要靠员工的支持与协作,使员工具有主人翁的精神,这就需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各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通过学习互助、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营造了融洽、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员工们在欢畅、快乐的人文环境中工作,时刻充满着激情和信心,也使企业更富有效率、充满活力。
3用安全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证。重组矿井的重要任务就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炭企业现状所决定的。从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煤炭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95%以上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人们在分析违章的原因时,常常会发现“违章者缺乏遵守安全规章的自觉性”是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管理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素质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包括安全宣传、教育、管理、法制、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涉及企业党政工团各个部门和单位,涉及千家万户和全体职工群众,必须努力构建安全文化网络体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整体效应,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日常工作中要着重加强职工的安全理念的灌输,把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定期开展安全理念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职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知程度,从根本上强化安全认识,提高安全觉悟,树立安全理念。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要抓好职工安全操作技能的强化性训练,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各工种、岗位的安全知识考试,提高和巩固培训效果。同时,积极开展安全操作竞赛、安全技术练兵、突发事故处置演练和反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训练活动,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优化环境,浓厚氛围,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安全文化物态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舆论工具,积极建设安全文化园地、安全文化长廊,广泛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安全座谈以及征集安全漫画、安全警句格言、举办安全签名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要积极开辟安全学习园地,悬挂安全标语口号,设置安全橱窗,为员工提高良好的安全学习环境;要积极改善井下安全文化环境,安全文化环境建设向井下延伸、向生产一线延伸、向关键岗位延伸,对井下主要巷道、重点部位进行美化、亮化、规范化,主要工作地点达到净化、牌板化、标准化,为职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要把安全文化建设做为一项长期目标,及时研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使安全文化建设能够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切实把安全理念培育、安全行为养成、安全形象识别等文化实践活动与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使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4用班组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班组素质的高低,体现和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的竞争力。重组矿井依据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引入市场竞争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价值多元化的机制和管理制度,鼓励职工走专业化成才的道路,培育体现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班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突出班组的组织作用,广泛发动全体员工一起参与。首先,做好班组建设的宣传动员工作,把班组建设创建活动贯穿于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之中,使职工树立起不等不靠,不拖不推的作风和主人翁思想。从一点一滴做起,使班组建设成为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的有效保障和动力。其次,严格班组建设的标准,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各种班组建设考评标准、工作条例,以制度来约束规范,使班组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以制度规范来保障和促进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使班组建设迈向新台阶。
班组是市场竞争的前哨阵地。首先,要抓好班组人员技能和素质培训,定期和不定期的举行各种技能,素质培训班,测评考试或技术比武。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将合格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其次,建立参与的考评机制,将班组建设工作分解,落实到班组每个成员身上,实行责任考核制,使班组建设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作,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班组建设的水平。此外,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落实班组建设任务。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班组建设竞赛活动和各种自查与互查活动,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弥补不足,解决问题,在班组和职工之间建立一种激励竞争机制。使企业班组建设深入每个职工的心里,人人都成为身体力行的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