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篇1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呢?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唤起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加入到学习音乐的行列。经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认得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科学无法代替的作用。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演奏时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锻炼,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同时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音乐视野,获得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浓厚审美情趣。当然,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长期、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坚持,血药持之以恒的不断积淀。大学生应该明白自然和谐、社会良好秩序和社会正义,要抛弃自己那些比较龌龊的、阴暗的、低级趣味的想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谐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养成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人生价值和最有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一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通过音乐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起到较强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随着节奏做健康游戏、练习唱歌、学习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都非常有益。

更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今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那些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重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借助教材,让学生感受美

篇2

一、对高中音乐课程的理解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我国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存在的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的多个方面来阐述的。在音乐教学中,要始终以上述原则为核心。若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兴趣爱好,必然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也违背了音乐课的基本理念。

二、现阶段高中音乐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高中的音乐课程是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唱歌、创作、演奏、音乐与舞蹈以及音乐与戏剧等模块的学习。几个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各有侧重,既有独立性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片面、随意的学习,都会破坏其学科学习的科学性,不能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也偏离了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开设的音乐课均严重不足,许多学校以为高考分少,担心占了别的“重要”学科的学习时间,就以各种理由少开或者不开音乐课,开课率甚至不足50%。试想如此情形之下,如何去保证音乐课的正常教学,更别说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了。

另外,目前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变成了特长班式的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音乐高考生的高考预备班。教学内容被随意改动,音乐学习的内容完全被声乐、器乐、乐理和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考试内容所代替,完全偏离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的教学仍以老师讲学生听、重讲授轻参与、重知识轻兴趣、重结果请过程的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留给学生参与、创造的空间,因而完全不能实现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与目标。

三、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紧迫性

高中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不能适应时展的问题,其作为整个基础教育中薄弱环节的性质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建设,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我们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使学生从中受益,尽可能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发展的权利,承认个性差异,欣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学习与创造的空间,真正把音乐学习的愉悦带给每一位学生。

其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沟通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多采用探究式、问题式、游戏式、体验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平等性、互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指导并规范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富有成效。

篇3

关键字: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课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例如,你可以观察学生如何玩逻辑游戏、如何操纵机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如何处理争执。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学生就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方式,是提供学生在各科目方面的能力的最好情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三个层次。着眼于评价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淡化和摒弃排序、筛选等做法。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鉴于笔者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获得了一些启示:

1.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一定要把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重点培养并考察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

2.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

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

传统的智力概念是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的,它是可以通过测验而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MI”来表示,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强项,人人成才;情商用“EQ”来表示,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的情绪智能,占80%。是对高中学生的发展与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促进。因此,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尤其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4.学科综合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对于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学生的教学实际,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而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钟启泉总主编、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高慎英、刘良华著.高中新课程教育丛书-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4

1、教育环境所需

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而音乐创作是通过对音乐创作规律和技巧的学习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以音乐味手段与听众交流,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是广阔的教育情境。作为人,首先要热爱生活,才会快乐成长,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才是大的教育观。生活需要创造性,音乐也需要创造性,把两者结合,音乐的创作取材于生活,创作的成品表现生活、运用于生活,这是大教育观的体现。

2、 课程设置要求所需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创作模块设置的相关问题,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课程所赋予我们的首要责任。“为全体学生提供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精选音乐学科最具本质性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体现不同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反映本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为课程设置依据而开设的高中音乐创作模块,对学生来说,是培养他们艺术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园地,是使其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动力支撑。对教师来说,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音乐教学新领域。

3、学生自我发展所需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身心渐趋成熟,对各方面的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和褒扬,因此在行为上标新立异,极尽张扬。而这种心理特征,正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创造力,学生可以将生活的点滴通过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创作的课堂中尽情的发挥;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将创作课延伸到课外学生的生活中,让生活与课堂相互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究式的学习。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没有独立的精神领地,没有个性的生动与闪光,没有自足的个体意志和理想,我们便无法实现教育的信仰。作为高中生,独立意识很强,有了很强的“成人感”,很多事情需要自己选择和尝试,他们情感上的体验变得深刻,心事不再放在嘴边,音乐创作是学生的精神出口,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需要个性发展,社会也需要人类的个性力量,高中音乐创作模块课的开设,为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很早就有音乐创作教学方面的尝试和研究。1865年出生于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了“体态律动”,即以“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在人体动作中对节奏模式进行体验,在动作的变换和速度变化中获得对力度、速度的准确解释。”可以看出,达尔克罗兹强调的体态律动实际上是在节奏创作的基础上对音乐多方位的感悟。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倡导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主张“元素性应体现于音乐及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元素性的节奏、元素性的作曲方法(包括曲式、和声、配器等)、元素性的乐器”,认为音乐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探索一模仿一即兴一创造”四个阶段,指出“创造,即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 可以看出,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也十分强调了创造乃至“作曲”方面的训练,并以它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

英国现行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贯穿了一整套教学的具体措施,其中将表演(performing)、作曲(Composing)、鉴赏(Listening and Appraising)列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内容。作曲教学在全部音乐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将音乐的创造性活动贯穿于教学之中,所以,有的学校也将这门课称为音乐创造课(Musical creation)。

美国现行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三条要求学生“改进旋律,变奏和伴奏”,第四条为“在具体指导下创作和改编乐曲”,我们不难看出,这对学生音乐创作方面的才能要求非常高。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很早就开始了音乐创作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引起世界瞩目。

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音乐创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比较迟,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比较少。

1907年,音乐被列为女子师范学堂的课程,随后几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形成了一种学校音乐文化的雏形。民国初期,以学堂乐歌为主的音乐启蒙运动在继续。这时我国基本上没有专业的作曲人士,学校所用歌曲大多为用日本或欧美的流行曲调填词而成(即学堂乐歌),更谈不上音乐创作教学。

二、三十年代以后,随着赵元任、萧友梅、黄自、冼星海等音乐家的回国,加上国内的贺绿汀、吕骥等音乐家的创作,我国的音乐创作逐渐繁荣,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九一合唱》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以后,一些大学陆续设立音乐系科,作曲教学也开始在高校开设,并培养出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家,如瞿小松、谭盾、陈其钢等。但这些教学都在高校中进行,并没有走向基础教育。直到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创作列为六个模块之一,音乐创作教学才逐渐走出高校的殿堂,进入高中乃至中、小学教育;但由于我国音乐创作教学起步较晚,在高中阶段实施只是近几年的事,从而导致相关研究几近空白,目前国内的研究仅散见于各类期刊、报刊的一些零星论文,如段晓军的《论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叶盛水《中学音乐课的“创作教学”》等等,其形式也多为一些经验性的表述,内容多为对音乐创作教学现象的点状分析,缺乏系统性。可以说,目前尚无系统的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理论;而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近十个年头,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相关理论进行指导,这正是本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属于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课题。在高中音乐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高中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探索出一些适合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并且做出研究性尝试,分析并且总结,得出结论。

创作行为必然决定了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我们尝试性的探索不能理论化、专业化,而是应该让教学行为具有可行性、启迪性、趣味性与游戏性的基础上使音乐生活化、娱乐化。我们还将运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多媒体、影音材料与网络等)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适应性。我们还得强调教育评价的作用,激励与鼓励学生不断地学习探索,享受创造成果带来的快乐。

四、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实践中渗透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音色、旋律、织体等的创编);

2、如何在歌曲创作教学中运用作曲基本技法;

3、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中实施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

4、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中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乐器,创作电脑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在课题开题、实施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总结。

2、经验总结法:通过课题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编纂经验汇编等。

3、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阶段,借鉴国内外有关成功的经验,探索积极高效的方法。

4、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实施有效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六、研究的价值:

1、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基本模式,提高音乐教师对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认识,增强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实效性。

3、另外,本课题的研究也为他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其他地区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提供借鉴。

总之,本课题对于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普及率的提高、对于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塑造,对于音乐创作人才的发现与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1日第1版。

[3]《歌曲写作基础》朱敬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4]《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5]《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1日第1版。

[6]《英国学校音乐课程中的作曲教学》姚恒璐论文,中央音乐学作曲系。

[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8]《论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段晓军,《艺术教育》2004年第9期。

[9]《从实践到决策一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王安国主编,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0]《对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实施的思考》查汪宏,2005年6月,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11]《新课程与教师素质》王丽、宫欣怡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篇5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设计;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音乐的教学设计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探究出符合当展需要的音乐教学方法,实施合理的音乐教学设计。然而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落后的音乐教学设计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利。

一、研究方法

音乐教学设计工作是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设计对教师能够顺利的将课程标准规定培养的目标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设计应从学生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这些方面入手。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形式,致力于创新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方案,探索高效的音乐教学方法。首先,一共针对高中的音乐教师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到了9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回收率高达96%。

二、研究结果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调查问卷总统计和归纳了几个常见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要素不全面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要素中包括了学生分析、课题、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以及设计意图等方面,然而在高中音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常常会忽略其中某些方面,使教学设计的要素不全面,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混淆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和教学原理掌握的程度不深,而且对音乐的学习缺乏有效的认识,所以音乐教学的正确理念也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课改音乐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音乐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教案的形式出现,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讲稿与课堂的流程,缺乏必要的教学设计要素和教学环节,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也较弱。

(三)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当要素分析

1.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前期包含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分析,在调研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的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缺少对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具体了解,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难点以及教学的方向都没有很好的把控,影响了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由于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混淆,所以很难准确的把控二者,再加上每个高中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能力、阅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每个学校和班级的班风、校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确定教学难点时,主要以经验来推测难点,影响了教学的准确性。3.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设计的不准确,导致音乐教学中存在环节不衔接的问题,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重视教师的行为,忽略了学生活动的设计和指导用。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述,而没有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去感受和反思,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大量运用,观看音乐视频中的文件,让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

三、改革与创新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有效对策

(一)教学设计不与教学方案混淆

为了改变教师将二者混淆的现象,可以通过制定和推广通用的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格式,让教师可以将教学设计与教案进行有效的区分,逐步的将教学设计的内容规范化。

(二)改变教学设计中的要素不全面现象

1.分析学生与教材的内容。首先,要分析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每一个学生音乐的起点以及当前音乐的水平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音乐学习的风格。其次,要对每个学生之间存在音乐水平的差异进行肯定,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认识到这些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为音乐教学提供设计的依据,帮助学生认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发掘学生自身的音乐潜能,提高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2.教学目标和依据分析。高中生学习音乐是大多数学生音乐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因此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要认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不同学生之间音乐学习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分层次的确定教学目标,全面的开展音乐教学,深化音乐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有效的鉴赏音乐的作品。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和分析。在音乐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区分,其中教学重点通常是客观的,不以教学对象的改变而改变。而教学的难点具有主观性,不同的学生教学的难点是不同的。教学重点是从学科的知识结构出发的重点,教学难点与学生教学对象的学习条件、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条件有较大的关系。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 音乐课堂 学习兴趣 音乐体验 节拍 律动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在普通全日制学校教学中,还是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中,音乐学科都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音乐课的存在感与重要性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忽视,与基础学科相比很难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音乐课的教学长期以来限于固化、传统的泥淖,难有创新。基于此,有必要对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剖析,以得出相应的合理化实施建议。其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就要从音乐课堂教学做起。

1不断改进音乐课堂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教学,大都与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学科学习为主,音乐课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足,这也是职校音乐课教学长期“低迷”的根本原因。所以,广大音乐教师必须首先提振自己的士气,树立信心与信念,要做好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的心理准备。其次,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吸引职校高中生对音乐课、音乐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们了解、认知音乐的内涵,进而不断产生学习音乐、追逐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改变以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教学形式的多变与教学主体的转换。教师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自身对音乐的喜爱,从而激活整个音乐课堂。课堂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基地,只要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工作就很容易取得突破。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即在音乐课堂中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协作,共同学习好音乐课程。再如,教师可以将全部学生分为5人为单位的多个小组,然后定期、定量的分配任务,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授课之前,教师也可以选取优秀小组的同学发言,鼓励学生们让他们学习,激发其他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总之,类似这样的办法一来可以创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二来,上述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培养职校高中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而将这种兴趣逐渐培养为爱好、习惯。当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习惯形成的时候,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因此归根结底,职校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音乐熏陶学生们的身心,培育学生们的艺术气质与良好修为。

2为学生创造实践、参与的机会,增加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艺术范畴殊的一种,主要通过听觉、感觉等渠道感受、理解、传递。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根据音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运用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学生们只有亲身感受、倾听和参与,才会真正认识到音乐的力量,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大音乐学习中。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15-18岁的阶段,他们喜好流行音乐与时尚元素,对于新事物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观察力。自然的,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也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学生们创造感受、认知和参与音乐的机会,增加学生们的实践与体验,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如,职校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们都参与到音乐活动或游戏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要想方设法的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和参与的机会。比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基础乐器来演示传统民乐,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当教师演示完毕后,可以选取几名学生上台,跟着老师学胡的演奏技法,然后模仿演奏《二泉映月》,最后由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进行评点、议论、纠正。通过此类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音乐设施、乐器的作用,让职高学生们有音乐体验的乐趣和,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对音乐的良好认知。所以,坚持课堂这个阵地不放松,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不转移,为学生们创设实践、参与和

验音乐的机会,增加他们的音乐感觉与享受,是新时期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

3 丰富课堂教学的素材和资源,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思路和模式

前面已经提到,职校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由于面对的是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学生,因而具备一些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教学的走向。也就是说,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资源和工具作为支撑,以此彰显出音乐课堂教学的风格和吸引力。简而言之,单纯依靠音乐教材和课堂授课来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在当今的职高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多样性的教学策略,即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模式,而音乐教学素材、资源与工具的丰富就是其中之一。音乐教学的素材和资源,涵盖了教学的器械、工具、媒介和其它多种内容。比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实现音乐教学的数字化和科技化,无疑可以大大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层次和范畴,从而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可以融合声音、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可以对音乐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带来极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除此之外,将其它艺术资源和素材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构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例如,在爱国主义歌曲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图书、电影、电视剧等多类媒介,引导学生们欣赏其中的爱国主义歌曲,并积极思索,产生思维反映。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断的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综合不同教学资源和素材的优势,产生全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看到,“寓教于乐”和“因地制宜”必须成为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要让学生既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又可以不断学到知识,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4注重情绪的调节与渲染,不断增加音乐课堂的“节拍与律动”

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对气氛的烘托与把握,能否将学生们带入到好的教学氛围中,其实是分辨教学优劣的关键点。之于职校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想方设法渲染、调节学生们的情绪,让学生的情绪、思想情感与音乐课、课堂活动连接起来,融为一体。要千方百计地增加音乐课堂的“节拍与律动”,即通过场景布局、音乐调整、课堂活动等形式创设出具备强大吸引力的课堂场景,从而将学生完全带入其中,使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情绪、思维的变得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而教学策略的运用也必须完全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

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拍、挥拍、跺脚、律动、舞蹈等方式动起来,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妙。如在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可以让学生挥拍子或随音乐击掌;欣赏《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体会圆舞曲的节奏,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跟着音乐跳起来。当学生在听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让他们走出座位,在预先设置好的空地上,边听边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用简单的舞步参与到音乐中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意境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大凡此类的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与学生情绪,进而增加音乐课堂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呼云利.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z1).

[2] 孟繁.多媒体音乐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3] 孙倏澜.在音乐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中旬),2011(8).

[4] 田明.现代化音乐教学模式探索——课堂互动式教学[j].经营管理者,2013(26).

篇7

【关键词】高中 音乐鉴赏教学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2-01

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艺术教育门类中,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非常明显,因为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的情感更加饱满,视听冲击力也更强劲,所以,音乐和音乐教学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高中生正处于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也极其有限。过去那种以乐器演练、听歌学歌为主的音乐鉴赏方法,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它主张从音乐形象和情感分析着手,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体会美、了解美,还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

二、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法。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科学的教学设计是确保高中音乐教学有序进行、取得高效的关键。高中音乐教学设计,要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音乐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来进行。众所周知,高中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较低,所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能以单调的作品欣赏和背景知识讲解为主,这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入手,确保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把好教学质量关。

如何进行音乐审美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进行教学导入,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手法来教学,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了解作品所包含、运用到的音乐元素,以确保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进而使学生在音乐分析和音乐技能使用过程中提高艺术分析和鉴赏能力。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亚非音乐神韵”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鼓乐为主题来安排教学,在教学开始前选用含有非洲鼓乐和印度鼓乐表演的影视片段进行导入教学。然后,结合具有代表性的鼓乐来讲述亚非音乐的节奏特点、风格。最后,围绕音乐欣赏,展开讨论,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手段是聆听。让学生在良好的视听觉环境中感受音乐,走近音乐,进而与音乐创作者心灵相通,情感交融,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常用手法。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在高中音乐审美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视听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在审美教学中,遵循艺术审美原则和需求,运用多媒体、录像、录音机、幻灯片等挖掘和展示音乐的内在美,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为音乐审美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继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动人心弦的音乐中去感受,去想象。

如在“钢琴音乐的奇葩”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述一下李斯特《升C调匈牙利狂想曲》的严肃性和其中包含的强烈的民族情感。然后再结合动画片《猫和老鼠》,讲述该曲创新运用和其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融会贯通,启发和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是一门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学科密切相连的艺术门类,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音乐。音乐的视听特性与音乐艺术语言的非具象性相互a充,使得音乐更富感染力,这也赋予了音乐作品更加宽广的艺术想象空间,也使得音乐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具开放性和趣味性。

篇8

关键词:音乐鉴赏,高效课堂,音乐基础,聆听,实践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一种教学质量较高的新型课堂模式,泛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高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学习能力在短期内有显著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音乐这一门艺术已经成为了大部分高中生特长生的首要选择,多次的新课改,使得音乐学科,尤其是音乐鉴赏课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改革。在这一新的教学改革里,将高效课堂模式引入到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上已经成为了其主要研究对象。在有关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如何引入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教育改革里,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研究,对高中高效音乐鉴赏课程的打造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脱离传统教学模式

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现如今,音乐鉴赏课程呈现出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趋向,这种趋向是在新课改下教师们将高效课堂模式引入其中的典型表现。音乐鉴赏如果要展现其高效课堂的魔力,教师就必须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拓展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打造轻松和谐的音乐鉴赏课堂气氛,从而达到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①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教与学相统一的课程,在教学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这一计划的制定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优化,还是提早规划“教”与“学”之间知识输出与知识获取的一道防线,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每堂课所掌握的知识面进行循序渐进的一个流动过程。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以往填鸭式教育不同的是,音乐鉴赏课程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高度参与、高度互动的课程,在音乐鉴赏课程里,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有的放矢的进行本质内容上的针对性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兼顾全体学生的总体学习上,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③积极的进行课堂互动。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核心是审美,既是审美,就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把这种美的感受进行描述和深入,同时,积极的课堂互动对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④及时作出课堂评价。在新的教学里,对每一堂课及时的进行课堂评价,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成果的一个考核,同时也是学生加强对课堂知识巩固的一次机会。

二、加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

在高中生中,音乐所赋予他们最直观的感觉是另类和放松。这是因为相对于枯燥的文化课程而言,音乐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给予了他们直观的听觉美学。但实际上,这只是学生们对音乐的初步认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其基本知识包括了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如果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严谨,导致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度不够,则直接影响着音乐鉴赏课程的推进。反之,在音乐鉴赏课程上,如果不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程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茫然,影响他们积极参与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从而耽误学习。

三、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

音乐鉴赏课程的关键在于“听”,聆听是音乐鉴赏课程的基础,也是音乐鉴赏课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习惯。只有善于聆听的学生,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的专业素养。但是音乐欣赏和聆听是一个长期发展而演变来的鉴赏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学生要在长期的音乐聆听过程中浸染音乐的魅力,才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在音乐鉴赏课程上,教师可以通过PPT、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将音乐的视听语言展现到学生面前,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鉴赏教学情境。而学生则要静心聆听,并在听完后对音乐作品做出客观评价。

四、将音乐鉴赏与实践相结合

音乐鉴赏课程并不是一门只在课堂内进行教学的课程,从广义上说,音乐鉴赏无处不在,大到专业的演唱会,小到街头的艺术义演,都在音乐鉴赏课程的范围内。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专业素养,就必须将音乐实践活动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这一点也是把课堂上音乐鉴赏课的知识点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可以说,音乐实践活动不仅是音乐鉴赏课的补充,还是音乐鉴赏课的延续教学,是巩固和完善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个有力手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排练合唱、观看演唱会等形式来巩固学生音乐鉴赏的专业素养,拓展他们音乐鉴赏的知识面,从而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而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也要善于总结归纳,对音乐表现、审美、鉴赏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温故知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理解美,为欣赏美而留心身边的各种美,在美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要达成高效课堂的优质效果,在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齐心合力,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积极的进行课堂互动,及时的做出课堂评价。而学生则必须一方面加强音乐基础,一方面又要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将音乐鉴赏的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俞振发.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若干思考[J]. 大众文艺 2014年06期

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初中;器乐教学;实践方法

在初中音乐中引入器乐教学,通过合理应用,可以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欣赏音乐,这对提升初中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整体情况看,受音乐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及实际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的影响,器乐教学质量并不高,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积极优化器乐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初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纵观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绝大部分教师主修声乐、钢琴,很少涉及其他乐器,这对初中器乐教学造成很大影响。此外,还存在一名教师身兼多职的情况,所以,专业性明显不足,很难根据学校情况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器乐教学课程体系。此外,由于音乐学科一直被师生当作“副科”,所以,很多教师缺乏自我学习意识,整体音乐教学水平不高,无法贴合学生实际制订相应的教学模式,造成“一锅端”的局面,学生在器乐方面的特长与能力难以发挥出来,音乐课形同虚设,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器乐的魅力,非常不利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1]。2.器乐教学内容把握不好对于器乐乐曲的编写,大部分教师很难掌握好其难度。编写得太难,学生很难掌握演奏方法,也无法理解演奏当中的技巧,更谈不上提升专业性;编写得太过简单,则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认为教师没有认真上课。此外,教师在检验学生器乐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器乐合奏方法,但对于初中生而言,一些合奏谱过于专业,演奏过程存在很大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曲子时,要立足学生实际[2]。除此之外,器乐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固化,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融合,也缺乏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思考。总的来说,初中音乐器乐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积极提升教师能力,优化课堂,通过多样的方式丰富器乐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器乐学习环境。

二、初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具体优化路径

1.提升教师器乐教学热情想要全面优化初中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音乐教师需要清楚的是自身在器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不应仅是实施者,更重要的是参与者、策划者,如果音乐教师缺乏对器乐的喜爱,则很难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学习器乐的热情。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器乐教学时,不仅要积极培养自身对器乐的喜爱,全面了解各种器乐知识,更要积极练习,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以自身专业的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3]。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所选择的一般都是较为简单、容易学、方便携带且价格便宜的小型乐器,例如口琴、竖笛、葫芦丝、陶笛等。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前自行学习更多丰富的专业知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例如,竖笛,在台湾有“直笛”“木笛”之称,在香港被称为“牧童笛”,英文为recorder,其价格相对便宜,但很多教师不喜欢竖笛的声音,所以很少讲解相关内容,即使学生有这方面的天赋,也很难被挖掘。想要吹出美妙的音乐,需要合理运用气息,教师自身要清楚,更要帮助学生掌握演奏特点,不要因为个人喜好而区别对待乐器。2.丰富器乐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在开展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先讲解、后示范,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演奏方法,而后进行模仿。在课堂讲解中,需要讲明乐器的特点、基本演奏技巧,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印象,接着通过演奏示范,将理论应用于演奏中,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4]。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以便直观地看到器乐教学的实效。(2)游戏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入游戏教学法,在游戏过程中渗透知识,提升教学趣味性。例如,可以采用唱奏、吹奏接龙的游戏,带领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器乐学习的乐趣。而对于练习曲目的设计,教师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感悟[5]。(3)伴奏训练法主要是指当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乐曲后,教师选择伴奏,让学生结合伴奏练习。伴奏有固定节奏和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3.培养学生器乐学习兴趣音乐可以说是一门听觉艺术,可以直接触及人的心灵,而器乐的学习更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乐感。但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为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普遍提升,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立足学生差异性,制订出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不能过多讲解,而应以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演奏方法,激发求知欲,培养其探究精神。同时,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器乐教学,主要教学目标应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一种音乐学习的正确心态,培养学习兴趣。4.组建器乐学习社团要想获得较高水平的演奏技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练习,但初中阶段音乐课程课时有限,仅依靠课堂器乐的学习远远不够。对此,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内各类乐器社团中,例如陶笛社团、葫芦丝社团、竖笛社团等,通过社团的参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器乐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其演奏水平。在音乐学习成绩评定中,可以加入社团学生实际的练习情况、出勤率等,借助“优秀社员”评比等鼓励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入器乐社团活动中[6]。5.搭建表演平台提升学生演奏能力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锻炼演奏能力、提升演奏水平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通过创造相应的机会,借助学校的狂欢节、艺术节、社团活动日等,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更加喜欢器乐学习。与此同时,通过表演过程,促使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力量,提升其自信心及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还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学校还是音乐教师,都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核心地位,提高对器乐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音乐教师需要借助有效的器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思予.铃木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20(20):150-151.

[2]宋艳丽.浅析新课改下高中音乐课堂中器乐的运用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20(16):161-162.

[3]孟媛.易地移民地区初中音乐教学中器乐与多媒体的优化路径[J].北方音乐,2020(6):167.

[4]陈小美.如何在初中音乐中通过微课辅助声乐艺术教学[J].黄河之声,2020(5):194-195.

[5]薛金.口风琴辅助教学提升初中生音乐素养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音乐教育,2020(1):150-154.

篇10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08-01

高中音乐课作为单一的欣赏课,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课题。

一 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学还是以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缺乏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而且教学目标不明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情感熏陶也不够,完全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音乐作品的选取上也杂乱无章,甚至拘泥于课本,教学内容的安排不科学合理,且教学评估模式单一,以课本知识为核心,忽略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

二 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高质量需求,高中音乐教学必须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做出转变。在教学目标上要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前提,发展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多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素材以增强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动力,还可以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这更易锻炼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多开展一些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切实体会音乐的魅力,实现课堂教学多元化,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 关于教学方法的思考

1.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课是一门专业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使用学校的音乐专用教室和设备,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里的音乐书籍、杂志和其他资料等,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音乐情境,将教学方法融入音乐当中,在声乐课上,在正式上课之前,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他们才会虚心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指教,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学生学习音乐应首先学会鉴赏,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对音乐的分析和选择辨别能力。培养音乐的审美情趣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在课堂上选取适宜的素材,深入剖析,将音乐作品中渗透的美通过解释、梳理,让学生能更加深层次地了解、感受。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共同观赏音乐作品,聆听美妙的声乐,通过视听效果上的享受,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快乐、愉悦心情,通过长期的音乐熏陶逐步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健全学生的人格。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对音乐有不同的认识和爱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爱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现在的高中音乐课的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需求,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模块、选择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以满足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

教育要“以人为本”,在新时期的教育中,教师担任着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开放性的多元化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由于天赋和生活背景的不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要鼓励他们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4.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