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概念数学 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高中物理的学习旨在提高科学素养,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尽管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其难度比以前有一定的降低,但与初中物理相比,仍是难度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标量到矢量、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总之,高中物理的专业味较浓。事实上也可以这么说,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常识,高中物理才是物理学的入门。那么高中物理应如何来学呢,没有什么“奇方妙招”,仍应抓住五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题和整理。
一、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理解的难点在哪里,便于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有重点地获取知识;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应当认真阅读课本,反复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直到基本弄懂为止。实在不懂的,应当做好标记,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因此,通过有目的的预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预习,要带着问题,比如:在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什么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物体的位置变化可用位移表示。但不同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不同,位置变化不同,有的物置变化快(如汽车),有的物置变化慢(如自行车),为了区分不同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就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
二、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
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的;二是要重点听讲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老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课时,要勤于思考,比如,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我们要明白,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是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任何物理概念都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在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事例、或演示实验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物理概念。一个物理概念的定义的表述应该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及简洁性。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阐明力的本质。“力是作用”力是什么作用呢?由“物体对物体的”几个字揭示出力的物质性。有人认为有两个“物体”不是重复吗?这里两个物体,说明了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三、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听完课后,大脑中的知识点还不可能系统和连贯,因此,必须通过“复习”把它们串起来。复习时应当对照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笔记上的重点,对于那些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复习时就不能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伦定律的平方反比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沟通,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一个物理概念建立以后,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个概念,就必须做好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深刻理解,才能记忆牢固、运用自如。如: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历来是学生感到抽象难懂的概念。有不少学生对向心加速度能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但不能改变线速度的大小这种特性不能理解。其原因还是对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此时应引导学生从向心加速度特点出发,认清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即互相垂直,故向心加速度不能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四、做题时熟练掌握物理概念与公式得保障
复习完后,并不是大功告成,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对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以及物理定律的适用范围等还有待进一步在做题时深入理解。因为,超过定律适用的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做题时积累经验,通过熟练做题而生巧。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解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比如: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在概念的运用中,又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自然记忆,并借此可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时暴露概念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五、整理错题笔记战胜物理
篇2
一、初中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
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方法,大致可将这些方法归纳为以下四类: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理想化、实验、等效、模型、放大以及观察等。如薄透镜、电磁波等,均是按照物理方法建立起来的理想模型,它们不但是物理知识构筑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处理物理问题的实用方法。
2.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实质上属于一种工具,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有时可转化成数学问题,再通过比例法、图像法、方程法等,可以简化物理问题的求解过程。如电阻、密度等物理量的实验一般使用的都是比例法及图像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
3.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中包括以下内容:推理、分类、归纳、综合、分析、类比、概括、抽象等,例如,在寻求两件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运用的就是比较法;焦耳定律及牛顿运动定律,也都是按照综合、分析、推理、归纳等,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总结出来的。
4.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包括:绝对相对、量变质变、控制变量法、一般特殊、部分整体、原因结果、统一对立等。如,在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教学中就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的设计阶段,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浮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根据的猜想,再以每一个因素是否与浮力有关为主题设计实验步骤。在设计试验过程中,应突出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即对影响浮力的因素和条件施加人为控制,改变某个变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测量并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二、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1.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是当前世界科学教育的趋势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教育人士也逐渐认识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掌握方法的多少以及对方法运用的熟练程度。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不仅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各种现象、概念及规律,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及方法更加重视。
2.科学方法教育是新课改的目标当前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已将科学方法确定为普通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这一点较为充分地体现出课改对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详细阐明:应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及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3.科学方法是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基础
就物理学而言,其是哲学及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这一点决定了学好物理有利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学生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思维习惯,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及应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进而促进了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建立。
4.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是遵循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方法是由各种科学知识衍生而来的,可以说它是科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对科学知识最好的论证。因此,科学方法既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及训练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思维及态度的主要依托。借助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物理课标》为物理教学明确了科学方法教育目标,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从中挖掘适应于物理教学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同时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接受能力,制定可行性强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策略,促使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更为科学化。
2.物理科学方法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科学知识及科学方法均属于整个物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而科学方法则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因此,在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学时,千万不能脱离物理知识教学,应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种忽视物理知识而仅注重科学方法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科学探究原则
学习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时,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可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是科学方法教学的一个途径,所以,探究教学的开展必须以运用物理科学方法为前提条件,并结合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4.隐性为主、显性为辅的教育原则
物理科学方法的隐性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物理科学方法的向导作用,而不要对具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阐释,属于渗透性教育。物理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接受的方式和程度提出科学方法的名称,阐述科学方法的内容、特征以及如何具体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中应实施隐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的教育策略,以适应初中生现有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5.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而科学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仅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势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施的策略
1.初中物理实验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初中物理实验根据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测量性实验等。将科学方法教育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领会物理知识和规律,逐步形成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良好习惯。如在进行定滑轮的特点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定滑轮特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渗透了实验法、比较法、观察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科学方法。第一步,利用幽默的漫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大胆假设,并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第二步,指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得出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的结论;第三步,指导学生用理论分析法,将定滑轮视为变形杠杆,得出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提拉物体的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定滑轮不省力。
2.在物理学史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穿插物理学史,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更可以启发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历史资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关性,以及历史资料本身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将科学方法教育渗透到物理学史介绍中,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和感知科学方法教育。如在《力和运动》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伽利略是如何进行实验反驳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念的,从而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在物理问题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篇3
【关键词】故障诊断;误诊断;信息不可靠;研究
故障确诊率的提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故障的误诊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为了系统地阐述机械故障诊断中的误诊问题,给出了误诊的含义及分类;按照机械故障诊断推理过程的环节,详细分析了误诊产生的机理和具体的原因,针对这些误诊的潜在原因,提出了减少误诊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机械故障诊断的可靠性,降低误诊率,在保证诊断数据准确无误的同时,必须使诊断系统合理,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使诊断知识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
1.机械误诊断的原因从诊断的结果与诊断对象客观存在的差异来看,故障诊断的结论可分为确诊、误诊和漏诊,确诊即为对诊断对象的故障判断是准确无误的
漏诊则是对故障的遗漏。而误诊,顾名思义,就是错误的诊断,也可称之为误判。漏诊实质上也可归为对设备的误诊。
1.1故障的复杂性
在故障诊断过程中,诊断对象的故障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在故障发展过程中,由于引起故障的因素在性质、特点及作用方式上是不同的,机械功能状况和所受损害的具体情况也不同,使得故障征兆和演变具有不同形式,诊断中往往难以迅速准确地认识故障的性质,导致误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故障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故障可能表现出多种不同故障征兆。如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电磁换向阀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压力、流量不满足要求,脉动可能加剧,还可能导致系统工作温度升高等。而对不同诊断对象,即使是同一种机械,对同一种故障的反应也是有差异的。一个对象的反应可能快,另一个对象反应可能慢,一个对象的某征兆对某故障反应可能剧烈,而另一个对象反应可能较平稳等。
(2)不同故障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相似的征兆,同种征兆可能对应多种故障形式。如回转机械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往往都伴随着振动的加剧,而且在频域分析时,在相同倍频上,不同故障可能会有相似的表现形式。这种故障征兆的相似性,使我们在故障诊断中容易产生混淆。
(3)在很多情况下,随着故障的发展,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故障,这种继发性故障可能会掩盖原来的故障,或原来的故障掩盖继发性故障,这都将造成故障诊断的困难。如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油液污染程度增加,这可能引起液压泵运动副的严重磨损,磨损的颗粒混人油液中,进一步加剧油液污染,液压泵磨损将引起液压系统失效,泵的失效是油液污染这种原发性故障所引起的,而原发性故障和泵磨损这种继发性故障混在一起,相互促进,造成恶性循环,这增加了查找原发性故障的难度。为克服故障征兆的复杂性给故障诊断带来的困难,必须开阔思路,不拘泥于典型故障一征兆的狭窄思路,从系统角度出发,进行由环境到机械,由局部到整体,由阶段到过程的具体分析,将征兆、原因、故障机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减少误诊率。
1.2诊断知识的不确定性
各种机械设备,由于复杂程度不同,工作环境各异,使我们获得的有关故障的知识往往有不确定和不完善的一面。一般来说,我们不能等待某种故障完全发生后再得出结论,而必须实施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的进一步发展,这样,我们必须依据故障的部分征兆或无任何征兆情况下作出诊断,这不可避免地带来误诊。 由于故障诊断资料不足,对故障的认识受到较大限制,给明确诊断带来困难,有时不能将其有类似征兆的故障完全排除,有时所怀疑的故障的一般规律与故障征兆不完全相符,另外排除了一种故障的可能,又缺乏对某种故障作出识别的足够依据,因此故障诊断的推理过程往往也是模糊的,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针对这种情况,充分研究故障诊断对象,建立合理的模糊知识体和模糊推理机,利用现代人工智能原理实施诊断更符合故障诊断的性质,将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1.3理论的相对性
任何理论与实际的故障过程相比,总有局限性,机械设备作为一个与环境和人共同组成的有机体,是有差异的,理论只能大体概括故障诊断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同时,理论又受到一定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存在尚待认知的领域。
1.4获取数据的不准确性在实施故障诊断过程中,首先应获取机械系统运行的有关数据
机械运行过程中,往往受外界环境及各种随机因素影响,使获取的数据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准确性,容易造成误诊。因此须采取必要数据预处理手段,减少随机因素的影响,剔除其中的趋势项、奇异项等,提高数据准确性,这也是降低误诊率的必要条件。
1.5诊断人员不专业诊断人员的素质也决定了诊断结论的正确程度
诊断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方法知识以及执行故障诊断时的态度都可能导致误诊。同时,诊断人员在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影响诊断结论。
2.机械故障诊断中信息提取
2.1信息提取不可靠
机械故障诊断分为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但由于受到设备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限制,直接诊断往往难以进行。因而,多采用间接诊断,即通过二次诊断信息来间接判断设备中关键零部件的状态变化。而诊断测试便是获取二次诊断信息必备的关键环节。最常见的是振动测试(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声音测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获取的数据可能发生偏差。体现在3个方面:(1)数据没有正确反映客观存在;(2)数据的信噪比低;(3)数据的不完备性。如果把这些不准确的数据当成有效数据来分析,就很可能发生误诊。
2.2信息处理不准确
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反映机器故障信息的特征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关键。诊断特征主要通过对设备采集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
2.3信息不完美对于一个诊断对象,如果其运行状态较复杂,由于客观条件和手段的限制等原因,可能使获得的信息难以确切地给出诊断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信息不完备。在诊断实践中,故障与诊断信息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1个信息对应多个不同的故障,而1个故障也表征为多个不同的信息。这就需要掌握充分的有用信息来区分不同的故障。否则,就可能出现误诊。(2)信息不一致。诊断信息不一致在诊断实践中也是较常见的现象。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也就是说,某些信息很大程度上支持故障F1,否定故障F2;相反,另一些信息则支持故障F2,而否定故障F1。此时,误诊也容易发生。(3)信息不确定。来自于诊断对象的诊断信息经历了许多传输途径,其不确定性可能较小,也可能很大,如传感器、传输线等均影响其确定性。此外,还有定性与定量信息之间转换导致的不确定性。
3.提高信息可靠度、减少误诊断的措施
3.1提高诊断测试的准确性提高诊断测试的准确性是保证诊断数据可靠性的重要前提。可以从以下4方面着手:
(1)对传感器进行定期检验。
(2)可考虑用多个传感器测量。 (下转第253页)
(上接第179页)(3)采用可靠的传输线。
(4)正确设置采样参数。
3.2提高诊断系统的可靠性随着设备运行与维护的需要,各种在线、离线、远程等诊断分析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专家系统等智能诊断系统逐渐用于机械故障诊断,为确诊故障带来了许多便利之余,也增加了机械故障误诊的可能性。开发合理完善有效的诊断系统,提高它们在特征提取或诊断推理方面的可靠性,有利于减小误诊率。
3.3加强诊断信息描述的客观性。 [科]
【参考文献】
[1]屈梁生,何正嘉.机械故障诊断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
[2]刘振华,陈晓红.误诊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
篇4
一、读:激兴趣、导方法、荐书目
初中生求知欲强,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刚开始,我们采用了联读的方法,即立足于课本,在课外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有了兴趣,并且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后,还要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如果从阅读时效来分类,阅读可以简单地分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所以必须对所读之书进行选择、并进行系统的规划。我们以教育部推荐阅读的10部名著为突破口,与此同时,还注意注入时代的“活水”,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
二、写:做卡片、写随感、编影视
为了加强阅读的针对性,巩固阅读的效果,我们借助写的方式,一方面将书中的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想,甚至可以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可读性。做卡片这是阅读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积累方式。写随感的要求比做卡片要更高一层,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多思考。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还尝试着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点评,或是改编。
三、展:编专题、出专栏、开讲坛
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我们通过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校园网页等形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如读书笔记、主题征文等进行展示。时机成熟后,举办全校性的读书报告会,由做得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向身边的同学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等。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但丰富了课外阅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学生的收获很大。
四、演:述内容、谈感受、演故事
对于一些大部头的名著,通过概括、复述内容,谈阅读的感受等形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阅读时,不给学生任何心理暗示,让学生尽情地放松地阅读,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或收获。不少文学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有的作品还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思考空间。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将其进行改编后,由学生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形象或精彩片段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展现。
五、评:逛名胜、品名人、评名作
江宁不但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还有名人留下了精彩的文字,而且离省城近,社会名人、知名作家也非常多。学校先后邀请省作协副主席毕飞宇、《青春》杂志社王成祥、诗人屏子等来到校园为学生进行文学讲座,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以这些名家的作品为主要对象,引导更多的学生去品读,去评论,然后再与作家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但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面,而且能对作品有更准确的理解。
六、赛:观投入、看积累、比效果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关键 学习环节
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应当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物理知识呢?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抓住五个环节,即有效的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反思。走好物理学习的这“五步曲”,才能步入美妙的物理学殿堂。
一、课前主动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是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理学习亦然。初中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物理学知识较为陌生。提前预习则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发现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要有效地预习就必须做到有目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学习目标,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带着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听课,不仅提高听课的效率,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提供了基础,为学生讨论、练习争取了时间。
在具体的预习方法上,要求学生能标注重点内容,预习结束及时小结。在预习过程中,应对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建立、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应用方法等有所理解,并在课本的空白处做上适当标注。最后要概括出预习的要点,未理解的内容也要予以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二、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课堂学习。所以会不会听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习成败关键即在于此。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等环节。教师的思路往往是按照教学要求及教材的体系,依据人们的认知规律展开的。所以学生在听课时,思维活动须紧紧追随教学活动展开。最好能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角度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电学中,有一条基本规律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以从不同角度想想:“两个电阻两端电压相等是否一定并联?”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是否与电源电压相等?” “并联电路一条支路断开后,另一条支路两端的电压是否不变”等。这样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不仅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初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是基础。因此学生不仅要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基本概念,还要抓住实验课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课堂答问,是保证听课质量的好方法。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事前对问题要经过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体会和感悟,才会有与组员交流和讨论的基础,发言才会切题。也正是有了思考的储备,才讨论得深入,才能达到认识的趋同。
三、加强练习,夯实基础。
做练习题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不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还能逐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的课业负担事实上比较大,要高效完成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是解答物理习题的基础。解答物理习题,就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很难既快又好地完成练习题。
第二,注意解题的一般方法。练习时仔细审题,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经过思考和分析,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
第三,做物理练习时要清楚题目所涉及的物理情景和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找到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要多在理解上下功夫,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记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单易记且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第四,对于大多数物理题而言,作图相当重要。电学的电路图关键在简化,画成后我们一眼就可以分清连接情况;力学的受力分析是做题的基础;光学的光路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热学的沸腾蒸发也会用到图。正确作图往往是我们解题的关键。
坚持独立练习,善质疑,多解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达到练习之目的。
四、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物理学习中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的倾向。其结果通常是物理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不会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课后的复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及时复习才能既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注重基础知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的复习,是物理总复习的开始。切忌题海战术,忽略“双基”的重要性。
五、自觉反思,总结提高
反思是学生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主动应对的过程。
在完成练习阶段,学生难免会出现做错题的情况。这就需要反思。特别是对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充分的反思。在反思时要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查漏补缺,并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总之,抓好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反思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五步。有了正确的方法,自然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导学;教学;应用
一、设置课前物理问题导学模式
课前预习是物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于课堂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物理新知识时的困惑性.
例如,在进行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这堂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几个预习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学习.问题如下:(1)什么是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势能?势能的种类及各自特点是什么?(3)动能和势能之间有什么联系?机械能包括什么?在上课之前,我检查了几名学生的预习状况,效果良好.在进行这一堂课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课堂反应积极,一改过去上课的时候不知所措的面孔.这说明,通过课前预习导方法,学生的预习变的有意义,对提升课堂效率起到很大作用.
二、问题贯穿课堂的导学模式
物理课堂是教师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教师的教学质量.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老实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设置一系列的课堂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与学生共同探讨物理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惑,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将问题解决,在引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还应该设立小组讨论问题的环节,由教师提出具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并且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在学生互相之间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换自己对于物理问题的看法,了解他人的优点与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中互相弥补,共同学习物理.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二节“速度”为案例:首先,课堂的开始阶段,我向学生举出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行进中的火车和自行车哪个运动的快?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比最后达到的运动的快,可以用哪个物理量表达运动的快?学生立即展开联想,并结合自己对于教材的预习,说出了速度这个物理量.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之后,我又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办法比较速度的大小呢?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课堂讨论.我走下讲台,参与了学生的讨论,几名学生从刚才的问题中发现了比较速度大小的方法,如,比较完成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就快;或者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远的就速度快.讨论完毕,我向学生分析了讨论的结果.并且,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路程中的速度又该如何比较呢?有的学生回答利用测量的方法,求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即为速度.然后,我将测量工具发放给学生,并且指导他们完成了速度的测量这一实验内容.
通过问题导学这个方式,课堂成了展示学生本领的舞台,在逐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
三、设置课后问题导学模式,引导学生课后学习
问题导学模式除了应用于物理课堂,还应该应用于学生课后的物理学习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课后学习,学生的温习、总结过程也同样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通过教师或者学生自主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总结,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课后自主思考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了苏科版第十一章第四节“功率”之后,我向学生布置了几个课后学习的问题.问题如下:(1)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哪些?(2)功率有哪几种计算方法及每种方法的特点.通过这样课后问题的设置,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效果较以前得到很大提升.
四、问题导学模式的合理安排
在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不设置难度很大的问题,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设置难度很低的问题,避免学生对于物理不够重视.同时,要合理安排问题出现的时间及问题的量,问题安排的时间要根据课堂的进程进行.并且,在进行问题导学模式的三个过程:预习、讲课、课后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把握问题的量.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无目的性,如果问题太多就会导致学生解答思考时间过长,回答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问题导学模式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问题导学模式,注意问题的难度、量等.
总之,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通过课前问题导学模式、课堂问题导学模式、课后物理问题导学模式三个过程,在合理安排问题,合理引导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开发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提升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潇琛.初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
[2]茹光华,沈铮.“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1
篇7
关键词:物理 自信心 兴趣 学习方法 学习障碍
初中物理内容丰富,它既有抽象的概念和定律,又要运用实验的方法和数学工具,它同时还有许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因此,初中生学习物理一般都感到比较困难。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呢?下面对这些问题作简单的分析。
1. 培养自信心
1.1 学生缺乏自信心的主客观原因
1.1.1 客观原因
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再加上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物理时就出现了数学知识跟不上,物理知识前后不衔接等现象。初中物理的一些概念规律,需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推理概括,有的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这就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1.1.2主观原因
自卑、畏惧、惰性心理。妨碍自信心树立的主要心理原因就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倾向。有的学生在没有学习物理之前,听别人说物理难学,就产生了畏惧心理。这类学生一般害怕困难,缺乏创新、进取精神。惰性心理是一种不求上进,无所事事,消极怠工的不良心理状态。有些学生未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缺乏竞争意识,在竞争面前甘拜下风,尤其是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后,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因而丧失前进动力,从而养成惰性心理。
1.2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一些做法
1.2.1 转变教育观念,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优等生,而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爱后进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发生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学生发展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
1.2.2 正确认识自我,给予成功机会。
成功对人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给他们回答,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并不一定差,在做物理实验时就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这种时候,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2.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物理教得“有趣”。在初二开始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首先让学生知道物理将学些什么,学了物理有什么用,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物理有趣”、“物理有用”,然后进一步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只要第一步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心理环境,消除畏惧心理,树立要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让学生有多动手的机会。如:课文中一些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由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而产生要探索它的兴趣。
3. 激励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基本心理因素。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动力不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将来要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自强不息,提高自己的智能。而智能的提高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条件的。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需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加强物理学习上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积极进取替代惰性心理。
4.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1 课前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把新课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要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
4.2 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教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教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4.3 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在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
4.4 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
4.5 复结提高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地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度;降低;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6―0067―01
高中物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科目,也是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的基础。在高考中,物理学在理科综合中占的分值也相对较高。 物理难学几乎是所有高中生的普遍反应,究其原因主要是初、高中物理存在较大的跨度。这种跨度的产生,既有知识内容的客观跨度,又有教师和学生等主观因素造成的主观跨度。下面,笔者就如何帮助学生降低学习跨度,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存在的跨度
1.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知识内容上的客观跨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以感性认识、定性分析为主,高中物理教材既有感性认识的内容,但更多的教材内容以理性思维为主。二是初中物理教材一般教学容量小,目标单一;高中物理教材密度大,难度大,教学目标多样。
2.学生的主观因素造成的跨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用学习初中物理的方法去学习高中物理知识。高中物理知识不仅要分析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而且在处理各种物理问题时还要建立物理模型。学生如果不积极主动地研究物理知识、物理规律,仅仅跟着教师的思路,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习上的跨度。二是学生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验证、分析和推导。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思维仍然停留在初中感性认识的水平上,或者正向理性思维过渡,他们学习高中物理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他们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的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跨度。
3.教师的主观因素造成的跨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认为讲清了知识就解决了问题,教师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的上课没有过渡性,一开始就进行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教学的步伐,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高中物理难学的畏惧感,从而造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跨度。
二、降低学习跨度的有效策略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物理的不同特点和初高中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特点,对刚刚进入高一的新生进行物理学习方面的指导。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初、高中物理在知识上虽然有它的连续性,但跟初中物理比较起来,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深度、思维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高中物理必须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从思想上提高对高中物理的认识,为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打好心理基础。
其次,教师要指导高一新生尽快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例如,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先要告诉学生,预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个环节,缺少了预习就有可能上课跟不上教师的思路。然后还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当然,最后还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针对自己了解的情况提出可行的方案。
篇9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学习习惯 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利时期,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明确正确地学习目的,端正诚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较快、较熟练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和要求
预习、上课、作业、实验、复习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五个重要环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就要从这些环节着手,反复训练,养成习惯。
1.预习
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章节内容,归纳含义;“划”要划重点、要点、关键字、词、句,在章节内容上圈圈点点。“写”要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老师上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特性、公式、单位、应用等多温习几遍,记在脑子里或笔记里。
2.上课
概括起来就是“眼到、耳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仔细看,养成仔细观察演示实验、直观教具、板书的好习惯。“耳到”就是要认真听,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心到”就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即学知识,又学方法,既要结论,又要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手到”除了按照老师要求与规范完成课堂练习、实验操作外,还要记好课堂笔记,积极举手发言。此外,还要培养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习惯等。
3.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先预习再实验的习惯;操作正确规范的习惯;保持实验环境安静、整洁的习惯;细心观察、真实记录、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习惯。
4.作业
可分为先复习再作业的习惯;作业整洁规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检查与订正的习惯。要求做到“做作业与考试一样”,用对待考试那样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平时的每一次作业。
5.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先快后慢”。首先,让学生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消化,使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联系得到强化;其次,要养成制定复习计划的习惯,整理复习提纲的习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演绎,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其规律,使知识“结构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1.抓好开端,从早做起,要求明确,贵在落实
万事开头难,开端是关键。第一节物理课,第一次物理实验,第一次物理作业,都是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机。预习、上课、实验、作业、复习,每一个环节都要讲清楚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训练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如物理计算题,必须有已知量、公式(或推导式),必须要带单位运算,单位必须统一(或者是国际主单位),必须有答案。要求明确了,解题规范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2.从小事着手,点滴抓起,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事着手,从单项着眼,从一点一滴抓起,严格训练,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由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渐养成全面、系列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实验操作规范的习惯,根据课本内容就有以下几个大致要求:(1)仪器的性能、规格、使用要求等;(2)实验装置的先后顺序;(3)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4)实验故障的排除和分析;(5)实验数据的读取;(6)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误差分析;(7)重复实验操作,重复读取数据的必要性;(8)实验后对有关问题的思考、研究等。以上这些要求我们只能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具体明确,一个要求一个要求的加以培养与训练,坚持不懈的抓下去,才能逐渐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加强指导,传授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在培养每一种习惯之前都要讲清楚必要的道理,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教给具体的方法。如课前预习,教师要加强指导,布置预习提纲,明确预习要求:通读――找重点――划概念――圈关键字、词――记录疑难点。开始要有点强制性,及时检查、评价预习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又如,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重点,传授观察的方法,先观察实验操作过程,最后观察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反映,在此基础上,再引导、督促学生去自觉实践或实验。再如,整理复习提纲,开始可能是定义、公式、概念等简单的堆砌或照抄教科书的“内容提要”,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归纳、联系、比较等方法进行记录,使新旧知识能有机的联系起来,加以记忆和复习。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有些方法经过规范化之后,本身就成了一种习惯。
4.及时检查,适时评价,表扬激励,习惯成自然
篇10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探索,我认为要让学生较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每次在教师授课前,学生应先预习教材,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近几年的高一物理教学中,我尝试课前印发学案提纲,指明该节课的重难点,提示知识要点。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带着问题预习,并在预习过程中做好预习笔记。如在必修一第2章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的预习中,可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预习: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有何区别?3.速度变化量大的物体一定加速度大吗?4.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吗?5.物体可以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吗?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明确哪些知识可以理解,哪些知识认识模糊。实践表明,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听课时带着问题听,听课的主观能动性就更容易调动起来,对概念、规律、公式及规律的意义、适用条件就能把握得更好,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动各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看、听、记,很容易造成大脑疲劳,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形象直观、活泼生动,可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穿插一段有关天体奥秘的视频,讲到自由落体时介绍伽利略的故事。这些看似简单的多媒体运用往往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
物理实验具有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够模拟出生活中的物理情景,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高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物理课堂上我尽量创造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大胆设计实验、合理操作、猜想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如在“平抛运动”一节中,我做了一个向纸篓中投粉笔头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中,让学生通过直尺与笔配合做实验体会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三、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整理反思的习惯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思维方式和教材难度上变化太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收集、整理和反思。课堂上适时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及时消化当天所学内容,做好反思总结,尽量不留疑问。高中物理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听懂了,但课后不会做题的现象,这是知识不会迁移、不会运用的情况,是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首先,在解题时应多思考平时老师建立过哪些物理模型(如:质点),总结过哪些习题类型(如:力的平衡、追及与相遇、传送带、平抛、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受力分析、功能结合),应用过哪些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微元法、图像法、等效法等)。其次,要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解题思路和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最后,要多收集问题、方法、类型,要善于归纳。特别是在练习及考试中做错的题目,除了及时订正外,还应找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争取通过一道题弄懂一类题。
四、强化审题意识,培养规范解题的习惯
高中物理习题难度加大,审题尤为关键。如这样一道题:“长为L=5m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d=4m的两杆的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G=12N的物体。平衡时,问:(1)绳中的张力T为多大?(2)若将A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大小如何变化?”
高一学生第一次看到时都一头雾水,无从下手。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OA、OB属于同一根绳子,它们的张力是大小相等的,那么α和β有什么关系?如何求α?
学生认真读题后就会发现:由O点水平方向受力平衡Tcosα=Tcosβ可得α=β,由OAcosα+OBcosα=Lcosα=d可求得α,由O点竖直方向受力平衡2Tsinα=G可求得T。同样分析可知:A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大小均保持不变。
花费一定的时间认真审题看似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坚持下去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审题步骤与方法,认识到正确审题的重要性,提高审题能力,改变学生“轻审题,重解答”的坏习惯。
另外,高一学生在物理考试中经常出现得分不全的现象。不少同学往往不是不会解题,而是推理不严谨、书写不规范、试卷解答条理差,就很容易造成评卷老师的错判或漏判,所以规范解题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