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途径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途径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汉斌. 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德育概述
德育就是进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可以说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者是阶级的要求,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或是阶级要求的思想品德和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可以说这是一种道德内化的教育活动。
小学语文就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受到当前一些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这些误区提出相应的、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德育工作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德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然而在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的渗透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关注考大学和就业问题,虽然小学与高考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人们对于智育水平的重视程度已经缩短了高考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距离,甚至从小学阶段就建立起了考大学的学习压力。所以各小学仍然是把智育水平的高低作为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衡量标准,人们仍然十分重视升学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迫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理念,人们早已把德育这一主要成分抛之脑后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储备,古诗词、课文的背诵和掌握程度,忽视了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缺乏实践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往往采取的方式只是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接受性。目前,很多小学语文重视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的只是看学生是否遵守行为规范,没有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上出发,甚至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后,不去关注学生是否已经内化了这些东西,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进行背诵和默写一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观点和知识,完成了作业即可。
(三)过分夸大语文课程的德育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与忽视语文德育渗透的极端,就是夸大小学语文的德育地位,甚至把语文课当成了德育课。在新教材的改革下,语文课本人文化越来越明显,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过多的对教材中的背景素材进行拓展,不断追求学生在思想上不断的改进,过度地扩散一些时政知识,把语文教学课堂当成了思想品德课堂,忽略了语文教学应该进行的基本任务。
三、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和实践途径
(一)从实际学习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识字,掌握基础的识字和写字的能力。在低年级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通过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选取一些直观的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内容,例如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或是能引起学生良好情感的礼貌用语等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能够热爱学习、开心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课内课外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德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之中,还需要进行多渠道的渗透,不仅体现于课内,还应该结合课外生活,把语文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不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进而使德育渗透其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素质。
(三)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的,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同样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小学高年级,在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章中内容题材的作用,如许多课本中体现出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和英雄事迹,这样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感受故事中英雄任务的光辉事迹并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自主阅读的有意义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带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从文章中感受真、善、美,从阅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把德育渗透到了语文教学中。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场所和基地,必须充分发挥好语文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以及掌握好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潜移默化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德育渗透;途径与方法
德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方法有很多,实施途径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我们通常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完整系统地将课本上的内容,保质保量地传授给学生,实际上在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在传统教学中加入德育教学的因素,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情商,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优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从诗歌中读出的情感、悟出的道理,都对个人的德育修养有着极大的贡献。
一、引导启发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初次阅读并不能对其中所蕴含的信息,或者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式教学,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路向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方向靠拢,通过阅读与感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培养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气氛,仿佛置身其中,触景生情、读有所思、思有所感。
例如,在《归园田居》这篇诗歌的教学中,首先明确诗歌的类型是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但是,我们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诗歌教学就是要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学习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进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学习诗歌。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诗歌写作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介绍,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唤起学生的认知。在课堂上,第一步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陶渊明,知人论世方能感受其人格魅力以及其诗歌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二步,诵读感知,通过多种读诗的形式来体会诗歌中每一句话背后蕴藏的情感。第三步,要让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意思是什么,这篇诗歌告诉我们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题目中哪个字至关重要不能去掉?那就是“归”,这也是这首诗题目的题眼,既然在题目给出如此多的提示,那诗歌中会透露什么样的信息以及有什么信息值得我们来思考呢?第四步,通过这几部分的解读和思考,让学生初步形成对诗歌鉴赏的能力。从这首诗歌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诗人的田园情怀以及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形成自己对诗人的看法,树立自身的价值观目标。总的来说,引导启发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主动思考、感悟的能力,总体思路是要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总结、感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背景渗透式教学
诗歌教学中的背景渗透,对于理解作者生平事迹及个性态度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对作者生平事迹及人生经历的了解,学生可以对作者建立初步的印象,并为进一步理解作者所写诗歌的思想情感奠定了基础。
举例来说,对于现代诗歌散文的学习,首先应该对现代诗歌的产生背景有个整体性的把握,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具体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离学生并不遥远。诗歌是时代的最强音,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生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选修课教材,每篇诗歌后面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都附有作者简介,其中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简单事迹以及作品。可见,知人论世的重要,它是打开鉴赏诗歌大门的钥匙。《井》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形象鲜明,含义隽永,美感异常。抗战时期,1939年,作者到西南联大外语系就读,随后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知人论世,通过对背景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作者诗歌的深层含义,写井即写“我”,“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虽然内心的丰富与遭遇的凄凉形成了难以接受的现实,但却用静默、孤独,用对外界的决不逃避、也不兴奋来保持自我的丰满,保持自我的独立。通过背景渗透教学,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时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以作者的视角和心境去鉴赏诗歌本身,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
合作研究式教学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在诗歌教学中采取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对个人感悟进行总结,并且在讨论总结中收获更多对诗歌中情感因素的理解,逐渐充实自身的德育积累。
例如,在教《雨巷》一文时,教师首先为学生配乐朗读了这首诗歌,欣赏完了这首诗,学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进而教师进行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同学情不自禁地说道:“丁香一样的姑娘!”那么,教师可以接着问:“这个姑娘美在何处?模样是如何的美,衣着又是如何的魅力动人?”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学生可以就此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以自己的理解来大胆地谈谈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可以将诗歌中各个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情感阅读,来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美的追思和迷恋是人类固有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斯。进而教师可以在《雨巷》一诗的基础上,来延伸拓展,让学生思考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调动自己对某件事、某人某物的回忆,来掌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不断充实德育的渗透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完诗歌后,能够从诗歌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获取更多的能量和动力,培养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更加丰富的情感素养,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教学深入渗透到诗歌教学中,并通过日常教学的实践总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途径,为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做贡献,让诗歌教学、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德育培养。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01-01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道德价值的形成均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语文课程中的人物事迹等对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通过优雅的谈吐、文明表现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道德风貌。
一、教师应当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语文教师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去提升学生的涵养和品味。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相关事迹有所体验、有所感动、有所感悟,就必须是教师先有所感悟,因此,只有教师真正投入心血,用充满热情、激情四射的状态在课堂上展现,才能真正感染到学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形式多样,文体丰富,教师可以针对性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融入进去。例如,对于感情丰富的散文,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文章的感情用语言传达出来,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对于叙事型的文体,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地解说使其中的事理充分呈现给学生。对于说理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用通俗的道理引导学生慢慢走进逻辑世界。这样对学生感情的表达、理性思维的培养等都能起到促进作用。此外,语文教师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堂上所表达的感情、态度等都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通过优雅的谈吐、文明表现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道德风貌。
二、利用媒体资源,优化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将德育教育内容合理融入进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其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身心健康和审美情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创造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切体会到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和营造的氛围,同时在这种心理暗示作用下,培养学生的个人涵养和思想操守。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课文中所描述的漓江、骆驼峰、老人峰、象山等各种自然美景,同时配合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伴奏进行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祖国的美好风光中,同时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爱、对祖国风光的爱等想想感情也会油然而生。
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德育审美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注重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进行相应的评价,帮助小学生正确处理课外书物中稂莠不齐的信息和内容,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秀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对于童话故事的阅读,童话中所设置得人物形象、故事场景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很容易对童话中的内容进行模仿和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此外,童话故事中还汇集了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它充满着感情、灵性和生气,对提高儿童语言涵养具有重要意义。而寓言故事中相比之下,蕴含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识,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了一部分寓言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炼,缺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使学生们从中感悟到相应的道理,并变得聪明、机智。例如:《拔苗助长》是一则哲理深刻的寓言故事,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对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课堂上选择几名同学分别扮演揠苗助长故事中的主人翁,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故事中的情境再现,同时,趁机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跟这个故事说的道理相似。这时候,可以先举一个例子:家里养了一条小金鱼,很喜欢它,相让它快点长大,于是就拼命地喂食鱼食,结果不到几天,小金鱼就因肚子胀死掉了。并向学生总结:这个我们生活中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太急,太着急了反而会取得糟糕的结果。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寓言当中的道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多样,教师应该立足于向学生们灌输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到学生们的脑海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新一代品学兼优的祖国花朵。
参考文献
[1] 刘 晔.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7(12):56-58.
[2] 王 君.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7(23);112-114
篇5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人才是教育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德育工作如何创新?笔者结合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1 德育平台网络化,促时空拓展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网站及栏目,使之成为学生的网上俱乐部,实现了德育平台网络化,有效拓展了德育教育网络空间(见表1)。
以“文明网”为例,通过“文明视窗”采集社会上发生的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活动,如《白衣天使为病患献血》《“节约”闹元宵》等,把阳光播撒到孩子的心中;“文明公告”反映学校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文明之星”宣传校园里的文明小榜样;“主题活动”报道学校为传播文明举行的各项活动;“文明故事”给学生们提供典型的文明小故事;“师德建设”把老师们对师德的理解诠释其中。一系列平台的搭建让文明教育时间灵动、空间无限。
2 德育方式网络化,促自主修炼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方式也应该实现自主开放。俗话说,他律不如自律。学生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等事实上很多是在家里自主修炼完成的。
2.1 建立班级网页,培养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对班级主页的维护及更新完全可以托付给同学进行,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公告、班队活动、本班之星、班级荣誉、教师寄语、家长心语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通过建设主页培养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通过访问主页自主学习“本班之星”的先进事迹,班主任的“每周一信”让学生明白这周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而且通过每年一次的优秀班级主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
2.2 制作个人主页,自主修炼理想信念、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主页中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设置学生日志、个人相册、优秀作品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学生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断提高,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德育题材网络化,促资源开放
在网络环境下,德育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开放,既共享校内的德育资源,更要利用校外的包括网络上的德育资源。首先,要将德育范围向社会生活全方位开放。德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内,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让他们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辨力。
3.1 上传校内德育资源,增强德育活动时效
1)校园主题活动上网。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分年级设立学生德育研究的若干专题,如爱护地球、拒绝、公共空间意识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上网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加工整理,最后做出电子演示稿并上传到“团队活动”栏目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学生既学习了相关的德育知识,又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原创德育视频上网。
一是制作“校园动态”等特色原创节目,在校园网“专题报道”中播出,“校园动态”报道本月学校大事,弘扬学校精神。专题报道以大型活动报道为主,让一时的德育活动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正能量。如“童心向党”庆六一联欢活动、“励志奖学金首发式”活动、彭成教授大型感恩演讲等视频均已上网。
二是录制优秀德育课例,形成网上德育精品课堂。每学期录制优秀的班队活动、党团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德育课例,让一堂课影响一批人,教育一批人。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一批丰富的原创德育课例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三是学校宣传片和毕业生留念光碟在网站“视频点播”栏目播出。宣传片以宣传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设备、一流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效果为主线,毕业生纪念光碟则以入学以来的学校重大活动、个人成长足迹、校长寄语、恩师寄语为主题,增强学生的爱校、尊师、感恩、向上的意识。临近毕业的孩子们打开网站的留念光碟,时而因为成功而欢笑,时而因为感动而落泪。有时校园的一处风景、恩师的一句鼓励会让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索、得到无穷的力量。
3.2 引进外部德育资源,积极参加网络主题活动
如组织参加“文明小博客”撰写、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网上祭奠”活动、杭州文明在线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国文明在线的“向雷锋学习”专栏学习活动,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三维纪念馆、“最美司机”吴斌事迹展等。
如学校组织各班在信息课上网学习“践行我的中国梦,争做最美小公民”倡议书,并结合学习倡议书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文明公共空间行为,争做最美小公民”、学雷锋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通过网上主题德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孩子们经受了心灵的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4 德育互动网络化,促进沟通
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引领和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网络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深度沟通。
4.1 建立校长信箱,拓宽信息通道
为了加强学校主要领导与家长、学生的热线联系,我们除了在校园网站上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的联系电话,还在校园网首页设置了校长邮箱,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学生随时反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校长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家长、学生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答疑解惑,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
校长信箱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如学生孙晗给校长写信:
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四年级的孙晗,近几天,我为一则小小的新闻而伤心,新闻告诉我们: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照这样下去人类会灭亡。我希望学校能在寒假时做些活动,让同学们多多宣传环保和节约知识,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
校长回复:
一个学生有如此的社会责任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你很棒!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未来,要从我们自己做起,然后再去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建议去做,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争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自己负责的人,欢迎以后再提建议。谢谢!
校长的及时回复让学生看到了学校认真育人的态度。德育处结合学生的建议在假期组织了“保护母亲河”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组成假日小队,有的发问卷,有的搞宣传,有的写调查报告,用各种形式宣传节水、环保意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深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运用“家校通”等,促进和谐沟通
在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孩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家校通”成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好帮手。孩子的点滴进步通过“家校通’短信,得到老师“激励赏识”、安全教育得到老师“温馨提示”、节假日得到老师与家长“沟通传情”。随着网络的普及,QQ等交流成为很多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要求德育导师加学生为“好友”,进行网上辅导。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和谐沟通。
4.3 网络心理辅导,开一把把心锁
在“健康网”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有“心灵互动”与“心理信箱”两个版块,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版主,提供在线咨询及邮件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网上心理咨询外,还编辑网络心理杂志,供学生阅读。“学海心苑”杂志由学校心理组老师主编,每两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如“直面竞争、复习心理、如何训练自信心”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以及“心苑寄语”等形式为师生提供心理辅导类文章,介绍“减压”的办法等。通过网络心理辅导,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结,又使心理咨询工作摆脱了以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德育中恰当地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产生良好的育人效应。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善于网上学习,自觉、健康地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公民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德育工作寻求更加富有实效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2]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管理网络;队伍建设;德育评价;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就小学实施德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落实德育目标任务
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发展大局,学校必须确定以德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以“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管理网络。要根据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德育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详细具体安排德育工作。要加强德育工作督促检查,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校确定了“追求真善美,培育有智慧、明是非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理念,提出“以真求真、以善扬善、以美育美、以爱育爱”的落实路径和措施。在全校开展“真善美在课堂、在校园、在校外,真善美在语言、在行动、在礼仪,真善美在教师、在学生、在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系列活动。从“弯腰捡起一片纸”“随手拧紧水龙头”“不闯红灯文明行”“在家我做小帮手”等细节入手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能组织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们的做法:(1)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如开展“读书点亮智慧人生”“放飞心灵,成就梦想”等为主题的班会课观摩,让班主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开展思品课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3节思品课的观摩教学,组织班主任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模式。(3)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每学年除有计划地送部分班主任参加外地培训外,学校政教处还按月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做到月月有主题、有点评和反馈、有实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德育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长春52中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平台,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价:(1)引入学生标志性发展评定卡评价、班级捆绑100分评价、课堂优化评价、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注重及时性和激励性。等级与积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有实效。(2)改变了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实践与操作素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4)学期末通过评价平台,对所有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表现形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等级,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予以通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学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进,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实效性。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
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德育多元化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复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混杂,还有外地来做生意、打工者的子女,也有父母都不在身边在校外公寓寄宿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仅靠一两节品德课教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点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以及公寓寄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参考文献: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篇7
关键词:德育 体现 框架
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已经抵御不了现实的冲击而轰然倒塌,新体系的建立又需要时间的积淀,面对80、90后的学生,以前那些有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的经验都达不到预期的效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要切实围绕更新德育观念、拓宽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采取新的策略,注重在德育的实践性方面做文章,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充分体现德育的社会化功能,加强实践育人
突破校园德育代替全部德育的格局,要崇尚实践,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医学职业学校离不开实践性教学,一要以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劳动锻炼、军事训练、勤工助学、临床实习等,使学生亲身实践到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明确就业的路径和危机感,增强就业竞争意识从而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教真人、做真人、教真事、做真事,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憧憬,构建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充分体现德育中的尊重与塑造,完善品格教育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书易而育人难,难在育人是一种品格教育,是一种塑造完善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工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兴趣爱好、关注能力倾向、关注价值观取向。尊重、关注、塑造有机地结合,才能实现教真育爱,才能够很好地把教育与80、90后学生的尊严、自由、“非主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转变角色,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健全的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感化与内化功能
教育不能搞机械化生产“一刀切”的单一目标教学。80、90后的学生更加需要尊重和理解,教育者要在坚持遵守和把握各种政策和制度的条件下,实施人性化教育与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示范性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活化教育方法,克服德育工作居高临下的说教、批评处罚、硬性灌输等方法,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要以尊重的姿态和亲和的心态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获取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心理动态,做到换位思考,情感交流,价值共享。既要做到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注重心理咨询,构建团队意识,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使之懂得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懂得珍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思想工作的和谐发展。
四、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构建适应网络时代新的德育框架
在信息科学大潮涌来且泥沙俱下的时候,我们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这个仿真世界,要利用网络的广阔性、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和全方位刺激性的特征来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建设体现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精品、特色网络文化主阵地,把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时尚元素、专业素养有机地融于网络之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读性、服务性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拓宽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工作的空间,发挥网络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优越性,让网络德育走进中专学生的生活,指引中专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符合时展的全方位网络化教育空间,教育观才能受到青睐并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
五、构建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以职业道德为目标的德育教育框架
德育既是整体化目标的培养.更是个体化目标的多元教育,是一个集生活教育、体验教育、主体教育思想于一体的社会教育体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篇8
写作是语言的基本输出方式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存在表述不清、语法错误、格式不妥等诸多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英文写作障碍,增强语意表达的正确性和可读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当前英语写作教学所面临的难题。
一、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句型单一
在写作的过程中,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用最常见的句型来完成表述,如果通篇下来所用句型过于单一的话,未免使得读来枯燥乏味。如在用英语介绍人物或地点时,有的同学这样来表述,“My mother is a teacher. She is…She is…She is…I like her very much.”、“This is our school. There is…There is …There are…There are…I like it very much.”
2.东拉西扯
含混不清,词不达意,不能突出短文的中心意思是英文写作中的常见弊病。例如下文,“My mother is forty years old, but she looks young. She is a doctor and her hospital is not far away from our home, so she goes to work by bike. She works hard and is always kind to her patients. At home she does a lot of housework and often helps me with my lessons. I think my mother is the best mother in the world and I love her very much.”
3.时态错误
由于缺乏对文章通篇把握的能力,往往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判断主要用哪种时态,应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用了一般过去时,该用将来时的句子用了完成时的情况司空见惯。如“I?蒺m go to school by bike. He told some children that there are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4.用词不妥
对于一些固定短语的搭配,有的学生还不能熟练地加以掌握并应用,导致错误的出现。如“Please wait a minute. I?蒺m having on my clothes.”中表达“穿衣服”有两种情况,一是表达穿着的状态,一个是穿衣的动作。而根据此句来判断,应该是动作,应用put on 短语来替代have on。
5.文体不对
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文体主要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其中应用文又包括通知、请假条、书信和电子邮件等,由于一些学生忽视了各种体裁的写作特点,从而导致文章体裁格式不正确,如:将写信的日期写在信末;写请假条不写署名等。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
1.加强遣词造句训练
文章是由段落和句子构成的。写作对于初中生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英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应细化写作任务,从最基础的遣词造句训练开始,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通过词汇听写、连词成句、英汉互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看图写话熟悉句型
看图作文较为适合低年级英语作文,借助图片,学生们能够以图上人物、活动、状态的相互关系作为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句型进行表达,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为宽泛,只要意思准确即可。
3.借助仿写了解格式
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新教材涉及的语言材料生动活泼,具有时代气息,既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也适合学生进行仿写。仿写一方面可以逐渐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了解英语固定句型和用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和熟悉特定文体的格式要求。如英文书信、日记、简历、便条、广告、海报等。如长期练习,学生就会养成用英语思考和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4.通过改写灵活运用
语言的最大价值在于应用。受年龄和心理的影响,小学生还无法用英语写作的方式来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他们可以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改写,从而使作文的篇章结构更趋于完整、写作思路更为顺畅、行文也更为流利。
三、要正确处理写作与其它英语技能的关系
1.说写结合
听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过程中,英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运用。如果教师鼓励学生用英文笔记将师生之间的简单对话进行记录的话,天长日久,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听写结合
借助于《英语听写专家》等软件,师生可以突破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手动控制音频文件的各种播放方式,引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结合听力进行单词和语句写作,不知不觉地锻炼和提高准确的听力、口语、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3.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英语阅读可以为写作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其次,英语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英语阅读可以提供广泛的写作素材。由此可见,教师应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推荐学生阅读诸如《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少儿英语百科》等报刊,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写作思路,拓宽写作视野。
总之,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只有“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刻苦的训练。英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英语写作的障碍,从而顺利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爱林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策略《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 第5期
篇9
关键词:中专学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1中专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中专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大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1.2 中专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中专学生的共性。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中专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中专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1.3 中专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中专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中专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1.4 中专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中专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中专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中专院校,而同学都考入高中,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5 中专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2、加强中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据中专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校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护理礼仪》《德育》《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中专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3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
2.4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中专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2.5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6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篇10
关键词:法律教育;学校德育;法律素养;学校德育
党的十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而实现这一伟大方略的前提条件是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法律观念的增强,国家有关教育的文件和法规也一直强调法律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职阶段是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青春期,被称为“最珍贵、最个性鲜明的阶段”,青少年在心理上、生理上和人际关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渐渐成熟。同时,这也是一个“高危期”或“暴风骤雨期”。是青少年人生的关键期。也是青少年思想品德逐渐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和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理念,培养法律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习惯,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我认为,要在加强中职生的法律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法律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课堂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的主要形式。而现行的中职思品教材中有许多法律教育的内容,如《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这些教材中涵盖体现的法律知识都是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编撰的,它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整合了许多鲜活案例、具体情境、生动的图文资料等来帮助学生认知,学生普遍可以接受。这些经过诸多教育专家淘沙取金、实用性的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给我们的法律教育带来了便利。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中职一年级思品第六课《隐私权初探》时,就使用了教材里案例:未经本人同意,老师拆看自己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自己孩子的信件,领导拆看阅览单位下属的信件。这些拆信者均认为这是在行使自己教育、管理的权利。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以上行为是否合法?并阐述理由。再引导学生使用教材知识来处理解决问题,同时还引用“知识链接”中《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备在查阅搜寻一课本内容优先的典型案例的同时,我也适时补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动案例。如我在讲《这些财产留给谁?》时,就应用了课本中的案例:大华的父亲病逝后,大华的母亲、祖父母、叔伯谁能继承大华父亲的遗产?还没有成年的大华能继承吗?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利用教材知识就解决了核心知识。所以,作为从事法律教育的老师应该很好地利用手中掌握的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塑造孩子们的法律素养。
二、完善法律课堂教学,提升法律学习效果
巩固课堂教学主渠道,我采取升华法律素质和掌握法律知识相融合、法律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作为法律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开展法律教育。毋庸讳言,新时期的学生对填鸭式教学普遍反感。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并完善课堂教学这一主体形式,激发学生对对法律理念和思维,使学生立体化掌握法律知识,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具体实践中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首先,在各个教学周我都会督促学生们收看央视综合频道每天12:38的《今日说法》或央视新闻频道中午12:35的《法治在线》,当然也建议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收看央视法治频道的金牌栏目——《中国法治报道》、《法律讲堂》等法律节目。在收看以上栏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在上课伊始的五分钟左右时间进行“法治采风”现场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法律知识,熏陶法律教育。其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还采取了广受学生们欢迎的“法治辩论会”、“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治征文你我他”等形式进行法律教育,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人格权和名誉权》时,我创设了模拟法庭的情境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教育;在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则公开召集征文比赛,组织撰写法律刊物读后感和法律节目的观后感来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在激扬文字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而讲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后,在学生们初步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设计了“宪法知识竞赛”。我提前做了大量准备以确保知识竞赛的最终质量,通过与学生一起浏览下载资料,购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奖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本节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再如在讲《驱散阴霾的阳光》时,为了让学生清晰明辨所谓权利义务的知识,形成权利义务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观念,我筹划组织班里学生进行一场生动活泼的“辩论赛”。各个辩手和后援团经过前期的准备演练,在辩论时唇枪舌剑、激情四溢,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件件鲜活深刻的案例,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课堂活动,把握住了学生的心弦,使其在自觉主动中掌握了法律知识,培养树立了法律理念,懂得成为一名好公民必须具备的担当和道义。
三、拓宽法律教育途径,夯实学校德育基础
青少年法律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倡导发动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法律教育,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构筑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律教育平台,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情境,促进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我通过邀请公安、法院、司法局工作的有一定法律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业务骨干为法律辅导员,定期给学生作法律报告,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现身说法,帮助学生认清美丽公平与丑恶猥琐、正义光明与阴暗龌龊,增强辨析能力,提高维护法律和保护自己的自觉性。我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或筹划“法律读书会”来让学生有效认知法律,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以及有关禁绝黄赌毒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同时我还在中职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具体情况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例如;中职一年级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中职二年级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竞赛。另外,我还在课余课外、日常生活中给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解法律法规知识。这些看似平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都起到了良好的成效。除此之外,我还因势利导地在主题活动日、班级班会日等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每次公休日放假前,都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培训。这些有的放矢的教育,往往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法律教育光靠教室和课堂不一定能收到圆满效果,我们还应该从纵横立体交叉整合的角度去为学生们提供法律教育的网状空间。所以我通过沟通交流、磋商观摩等形式,组织班里的学生到法治博物馆进行警示教育,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电影、VCD等,参观法律教育图片展。总之,中职阶段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身心的迅速变化,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启蒙苏醒后树立成长起来,各种会陪伴终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沿袭。所以,在如此关键的阶段,集思广益、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律教育活动,对他们的今后成长具有长远意义。当然,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让我们依靠家庭、依托学校、依赖社会的群策群力,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开辟出蓬勃气象,万里晴空。
【参考文献】
[1]吴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的探索[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36.
[2]王涛.青少年法律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詹云来.中小学法律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政法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