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篇1

一、高、初中化学的区别

首要的一个问题我们要明确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的区别(亦即知道高中化学的特点),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初中化学要求我们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把化学式、方程式记熟并能熟练应用就能得高分;而高中化学则不然,它要求我们理解的成分更多,并且是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去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因为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清楚这些公式结论的适用条件或范围,再去合理正确的想象化学情景,才能有效地进行运用。在初中,要求我们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而在高中要求更多的则是理性思维。有很多同学不理解这些,到了高中仍然单纯地死记,当然不会有理想的成绩。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分析: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化学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上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处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要想一节课几十分钟内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应将这有限的集中注意时间用到“刀刃”上。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要,理清头绪;或条理清晰,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全心全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并且要对所学基础知识能够深刻理解,这样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做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我认为必须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安排,或以解题来代替知识点的讲解的速成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则快了,然而对所学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记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记课堂重点、记课堂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学习中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3.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同时找些例题帮助自己熟悉知识点的应用,练习则需要有一定的反复以求熟练掌握。只有正确处理好所学知识的主次关系,才可能达到既拣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终目的。另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也是战胜遗忘的需要。

4.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另外在做题时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条理清晰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使用化学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化学题,而不问列式的化学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学习的一大障碍。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化学规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时“眼高手低”,列出几个化学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化学题,乍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面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化学基本功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而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而水平提高不快,最后必定导致学习的低效率。

5.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做错的题目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楚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6.小结

篇2

化学课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2)听课;(3)复习;(4)完成作业等四个阶段。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听好课的三要素:(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3)记忆:思维的同时也在进行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1、复习的基本步骤:(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书本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然后才做作业。(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复习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特点。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手续,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同时,在复习时必须对所做过的实验已观察到的变化,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回忆、复习,并且还要注意实验装置及操作手续。

2、复习的操作方法: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方法:(1)实例法:对物质的性质、制法、存在、用途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制法、用途、存在决定于它的性质,它们之间是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复习某一物质的性质的同时,应根据此性质认识它的制法与用途,联系它的存在。(2)对比法: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异同,复习时若能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记忆。元素间、化合物间、同族元素与异族元素间,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复习时均可进行对比。对比的方法不仅加深、扩大、巩固新旧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概括能力的过程。(3)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使之系统化如复习H2的性质时,可联想到H2的制法、用途,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注意事项等。联想法是复习化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归纳法: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转化规律,归纳成图表,成为全章及全书的知识概括和小结。(5)联系实际法:要反复通过实例,联系实际,究竟联系什么和如何联系,逐步学会联系实际。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视复习实验,对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要结合教学加以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联系。

完成作业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延伸,比初中化学对学生要求更高.高中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高中化学中的很多概念,在初中都有提及但教师并未做出解释,所以学生对它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很多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感觉很难,不能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高一学生面临很多困难,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学习态度的转变.下面简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虽然高中化学重点都比较明显,但知识点还是比较多而杂的.所以,学生在面对这么多知识点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高中要学的学科很多,所以面对化学,很多学生觉得学习任务重.高中化学很多知识点连接性很大,所以学生必须记清知识点,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因此,学生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弄清高中化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到这堂课的学习重点,所以教师必须了解课本内容,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了解一下就行的.教师上课可以不带教材,但一定要按照顺序来讲课,最好用简单的几句话把知识点讲清楚,并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教师可以把知识点完整地呈现出来,并且把重点知识讲清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了解化学的学习特点.

2.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相比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完全是一个新领域.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主要以无机推断为主,其他也有涉猎,但很少深入讲解.初中化学无机推断题一般就几个常用的化学元素,学生只要经常练,还是有规可寻的.但高中化学不一样,它需要记得的知识点多,一个知识点不停地变化,就可以生出很多题.所以,学生必须灵活应对.显然,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化学的学习.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学生都需要很多方面的改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教师应对教学难题的方法.在上课前,教师必须备课.比如,化学课程实验较多,很多还会涉及硫酸等危险物品.所以,教师不仅要注意安全,还要借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注意讲解重点,不要让学生只是知道实验现象,却不知道这个实验的重点.此外,还要让学生多做练习题,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这样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轻轻松松学好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细致讲题,分析总结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有效方法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努力的方向之一,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高考制度,我们无法改变,以成绩为中心的评价制度,我们亦无可奈何。从最近一些年的高考化学评卷分析中得知,信息题是大部分学生丢分的关键,由此如何在大量信息中攫取有用的知识即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高中生最直接的教育教学引导者,我们该如何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予他们一生受益的学习方式呢?本人根据多年化学教学实践,结合最近的化学课程改革方向,对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如下想法: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大都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基本都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与教师的用心备课、巧妙设计关系莫大,而作为化学教学另一大主体的学生却没能充分发挥其主观作用。这样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能动性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要能让学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进而提高自己的化学学习能力。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交给我们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转变,这一点得到越来越多教师饿普遍认同。

其次,自主学习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教学课程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出个性化的部分,要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可能很有兴趣,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在进行实验课的时候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有资料显示,高中生的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波动情绪,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动机与兴趣有关,另一方面教学的方式和教材的选择也直接影响。新的课程设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高低兼顾,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更好地朝着自主化学习发展。

比之传统的单一手段,新课改下现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要求学生朝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很难持续保持注意力,当然无法产生有效的化学教学效果。在新兴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科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跳出以往课堂的限制,通过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能与专业知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尤其注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从教师监督到学生自觉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从听从到潜意识,这些都是自主学习需要经历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

1.转变角色,强化主体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缺乏主动参与创新的意识,化学综合运用能力较弱。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互动。比如介绍有机化学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他们自主查阅图书馆或网络资料,每个小组自己整理归纳一份报告,拿到课堂上来大家一起探讨,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高中化学的教学引导,可以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开始。比如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出:如何提取出来海水中的氯化钠和氯化钾?进而提示学生可以根据二者在海水里百分含量的差别,思考提取的办法。还有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都可以引入到教学中来。如过年时大家小时候都喜欢玩的鞭炮,冬天里的雪人融化,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其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将这些包含化学知识的现象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稀松平常的事情,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思维习惯。

3.巧用实验,激发兴趣

教师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在每一节课的导引部分,通过一个小实验,甚至可以请学生参与其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去展开思考,发掘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知识,在这种开放式的交流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就会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也空前高涨。

4.加强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只有抓住这条方法指导的渠道,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才能够提高学习的能力。自学首先是通过阅读,所以阅读认知方法的指导是基础,只有掌握了有效的阅读之后才能从纷繁的文字中轻松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其次是听课阶段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记笔记是为思考和思维服务的,不要为了记笔记而失去更重要的内容。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梳理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学会整理归纳后,自然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高中生阶段的学生课业繁重,学习科目多,所以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有基础去接受更开放的高等教育,完成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林洁.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9,(29).

[2]徐守兵.高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现状和优化策略[J].化学教育,2009,(10).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学习能力

化学学科的教学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化学理论教学,二是化学实验教学。而实验是理论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应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授,学生通过听课及记笔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比较被动,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重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学着勾画重难点,同时对章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并用图表等格式将分散的知识点编成纵横的知识网络。如在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稀、乙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方法,如制备氯化氢、氧气、氢气等的制备方法,让学生对比思考如何制备以上三种气体。

2.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

知识的积累固然中要,但是仅凭记忆或者机械的题海战术是不科学的。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虽然很多,但它实际上却是一门应用性和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不仅会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也不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边教学边总结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法的重视而不仅是对当时知识点的把握。

二、利用实验或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理论学习的基础,化学的很多理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例如,在讲授Na2O和Na2O2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设定对比试验,同时向装有Na2O和Na2O2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观察实现现象。然后,再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试验结果。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学习的欲望。此外,也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试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课堂交流和讨论

新的教学理念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疑,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接受新知识。有效的设疑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积极地讨论和思考。

设疑方法可以在课程开始时设疑、重点及难点处设疑或者在知识关键点处设疑。比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中铝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演示Al2O3及Al(OH)3分别和HCl及NaOH的反应,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反应产物具体是什么,并写出相关的反映方程式,同时提问Al2O3和Al(OH)3究竟是酸性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或碱性氢氧化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预习获取的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像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教育等,以及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及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在学习分子、原子、原电池原理等的理论知识时,由于实验比较少,而且内容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对相关的原子结构等理论进行结构模拟,而对于原电池,可以用模拟幻灯片等来加强学生对原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子转移、电流方向等的理解。

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结合传统教育方式,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对其他科目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新平.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要求[A].新一代:下半月,2010(11):214.

[2]张红灯.浅谈化学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0(12):20.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科学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作为高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科学方法进行渗透,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科学性,从而提升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水平。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科学方法渗透策略

在新时期高中化学教育的需要下,学校和教师对科学方法的渗透工作提供了足够的重视。以下从三个方面说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对科学方法进行渗透。

1.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实施科学的化学教育方法,注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使整个教学过程严谨有序,并通过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获得化学知识,从而实现科学方法的合理渗透。

2.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遵守学校的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注重对教学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并将其融入一般化学教学的原则。

3.把研究化学教学同渗透科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时,必须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结合,从而精确地将教学内容同渗透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高中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实践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一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除了应当具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教学能力和较好的实践能力,以下通过盐类的水解这一章的教学实践来说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1.进行观察。在对这一章进行学习时,学生应当首先对试验溶液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正是由于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结合,才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最终显示出不同浓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通过以上观察能激发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2.提出假设。提出假说是进行观察和建立模型之间的桥梁。在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使学生提出相关假设,即盐类的水解所必须的条件有:盐必须溶于水,盐必须能电离出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通过对即将进行的试验提出有趣的假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建立模型。学生在对该试验进行观察、提出假设后,就应当建立合理的试验模型。在进行模型设计时,教师应当使学生注意到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盐类溶解于水,以电离为主,水解为辅等重要的建模依据。并在学生进行建模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进行实验。在进行以上三个步骤后,进行试验的条件已经备齐,化学教学则进入了实验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当给学生清楚的讲明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要点,同时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应当常进行巡查,从而保证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不会出现意外。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5.数据统计。在进行完化学试验后,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统计数据应当力求准确,使测定的数据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值。通过让学生在进行完试验的基础上较熟练地掌握数据统计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分类比较。在得到了精确的统计数据后,应当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类的关键是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会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在得出分类结果后应当对该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不同组数据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分类比较可以发现:盐类的水解是有弱才水解,无弱则不水解。分类比较可使大量繁杂的数据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7.进行总结。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对化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抓住当堂课的内容。在这次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们通过总结可以发现,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变化越大;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构成该盐离子对应的酸和碱相对强弱决定,酸强显酸性,碱强显碱性。在这次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提出科学假设,建立相关模型,并且进行了实验,在实验过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类比较。最后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在这一教学实践过程中,科学方法被完美地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

三、结语

科学方法的渗透是一个值得学校和教育者不断进行研究的课题。只有通过合理的化学教学实践,才能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使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得到更好的渗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15-01

化学是一门动手试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学科,正因为如此,化学充满了趣味性。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就取消实验课,改为老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就会有消极的心态,因此,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验课是很重要的。

一、初中化学课堂现存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阶段,其对于学生的化学认识与化学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教学成为了一门以背概念、背性质、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一门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书桌前奋笔疾书,虽然有时候教师会在讲台上做一些小实验,但还没等学生真正的弄个明白,实验就已经结束了,学生有很多疑问也得不到解答。长久下去,学生看上去学会了化学,并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但他们根本不了解化学,甚至可以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他们都没有真正的理解,这种教学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更严重阻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2、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任何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主导学生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初中化学教学亦是如此。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所接触到的化学只是书本上的化学,而没有真正的接触到化学,这会导致他们对化学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化学就只是教科书上的那个样子,进而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虽然,有些学生对化学学科保有较好的学习兴趣,但因为死板的教学方式,使他们原本所有的兴趣也逐渐消失,久而久之都成为了记笔记、背方程式的“书本化学”学习者。学生作为初中化学的学习主体,他们对化学兴趣的缺失,使得化学教学很难达到实际效果,这对于化学教学质量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实验教学地位缺失。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而产生的,所以想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了解、学习化学知识,就必须要让学生接触化学实验。但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环节中,化学实验课少之又少,这种情况直接切断了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化学。虽然教师偶尔会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展示,但实验时间较短,学生没有办法充分的观察化学实验反应,同时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这让学生缺乏对化学实验的直观感受,影响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无法达到想要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1、积极丰富教学方法。想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先丰富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值得推广和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来进行科学设计,避免为了使用教学方法而使用教学方法,因为这样不仅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教学方法产生消极认识,不利于教学方法以后的应用。例如,在进行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化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等到上课时大家一起对自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看谁自学效果最好,掌握的内容最全面、最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指导和评价。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他们对于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会对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产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激发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实现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1)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主观需求,而不是教师客观强加给自己的学习行为;(2)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所有知识通过通过生活中而来,有着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增加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来自于他们身边,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3、确立化学实验地位。在任何化学教学阶段,实验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因此必须要确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一切化学知识都是经过实验获得的,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化学实验课,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化学实验,来体会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触到化学知识,在 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水平的基础上,也为他们基础化学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先处理好心态问题,保证对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督促,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放弃,多沟通。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对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学习状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这些的基础上肯定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法指导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反映:"化学知识点多、碎,记不住、学不会","学化学和记英语单词一样枯燥无味。"显然,这些学生是把化学看成了死记硬背的科目。因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传授死的知识,而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法指导,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有作用,俗话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教学经验,我觉得教师重点应从"读"、"做"、"议"、"记"、"练"等方面指导学生。

1、读。"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每节或每部分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我都会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围绕提纲阅读教材内容,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做。"做",指的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因此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实践的根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利用化学实验去组织教学,以便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通过实验总结所学知识,并能熟练掌握;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并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促使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3、议。"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流的阶段,旨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4、记。"记",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化学科中需要记的内容很多,有基本的化学用语,也有物质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而没有一定的记忆做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化学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在记忆方面得到教师点拨,肯定是会实现新的飞跃。

5、练。"练",是知识的实践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及时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练习,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技能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善于质疑,勇于质疑。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习惯给学生"灌"知识,而学生也习惯于被"喂"知识,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浓厚。要想改变这种面貌,变"被动"为学生"主动"地学,质疑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必不可少,为此,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问题,耐心予以解答,并以不同方式肯定和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阶梯,是学生进步的基础。

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做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时,要用饱和Na2CO3溶液收集挥发的乙酸乙酯,不妨引导学生设问:"为什么要用饱和Na2CO3溶液呢?","用水不行吗?""饱和Na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就标志着学生的认知能力上升了一个层次,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在新课学习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追问。"问题"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是故意"捣乱",而轻易将其"浇灭",应给以鼓励和表扬,以培养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第四,对经常提问的学生适时给以表扬或适当的奖励。例如表扬其问题提得巧妙、提得深刻、学习主动性高、善于动脑子等等,既鼓励了学生本人,也会在其他学生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过程;心理特点;记忆方法;记忆能力;记忆效果

心理学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1 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2 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3 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4 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

5 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6 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

7 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中化学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8 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高中化学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9 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篇10

1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1.1传授教学法

授教学法是一种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模式就是“讲授———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其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他不仅需要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而且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标准测试。由于该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消极影响,因而受到的质疑和批评较多。该种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但是,笔者认为不可以将这种教学方法予以简单的否定,它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理解十分重要。不过,课堂讲授由于形式单一枯燥、内容丰富性不足等缺点,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为此,应该尽可能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合理增加讲授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趣味性,从而提升课堂讲授对学生的感染力。

1.2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需要由教师设定话题、制定流程和规则,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或者自由讨论的。讨论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性,加之操作较为简单可行,因而受到的认可度较高。讨论法有时并不局限于课堂上,它还可以由学生在课下通过通讯软件、电子论坛等形式自主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讨论法时需要由教师明确讨论主题或者由学生讨论确定主题,没有主题的讨论是混乱的;其次,需要制定讨论规则,明确讨论过程中应有的底线;最后,分组讨论可以促使讨论不断深入,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优化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应用的时间或者空间局限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尽量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朝多元化的方向灵活发展。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如何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2.1从教学理念上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远比被动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动力。可以说,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为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改变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主动性为关键的教学指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学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将教授的角色定位为框架制定者,他只需要围绕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制定出课堂的大纲,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或者独自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可以对学习能力较弱者提供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加多元的培养,尤其是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得到养成和运用。

2.2从教学流程上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从课程设置的目的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当前信息技术的理解,增强其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单一的课堂讲授通常只是一言堂,教师和学生不能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难以得到激发。因此,应该从教学流程上进行科学设置,将学生充分纳入教学活动中。课堂讨论(师生讨论、学生自由讨论以及学生分组讨论等)的形式已被证实具有简单、有效而又便于操作的特点,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需要尽量增加课堂讨论的环节。一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学生自然地纳入讨论的环节中来;另一方面,需要制定明确的讨论流程和讨论规则,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防止讨论混乱无序;第三,讨论的平台不仅仅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还可以引导建立信息技术讨论微博(微信或者QQ)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可以相互评论,可以及时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知识。通过讨论这种教学形式,课本知识也不再是分散而枯燥的知识,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极大提升,教学效果自然就高于纯粹的课堂讲授。

2.3通过情境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

信息技术已经影响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创设学生所知晓的情景,从而优化其学习的思维。以“表格数据的处理”为例,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身份来制作一份班级个学生的期末成绩表。学生可以教师的身份任意确定各个学生的成绩,通过电脑操作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以及数据的汇总。通过这个学生关注度高的情境,学生可以切实感受一份成绩表出炉的全过程,从而其思维会被带入熟悉的情景,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得以保证。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