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的角度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学研究的角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学研究的角度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意义 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受到自身生活经历的限制,还不能对事物进行有效的理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学生情感的升华,理解能力和记忆力的提高,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强化记忆,提高理解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说,分析综合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差,没有掌握一定的记忆技巧和方法,大多数的知识完全依赖的就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和强化记忆。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虽然机械记忆效果不佳,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阶段还没有教好的记忆方法,并且机械记忆对小学生来说还不容易忘记。对小学语文课文和知识的朗读也是强化记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讲究口出、眼到、耳随和心脑并用,只要语文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学生一般就能熟记和背诵这是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机械地去读去背,忽略了文章本身的美,达不到学习这篇文章的最初目的。我们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小学生反复的朗读文章,熟烂于心就会慢慢的体会其中的三昧,领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寓意。朗读讲究有节奏有情感的阅读文章,可以通过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方式而进行,在品析文章语言文字的同时,理解其中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有利于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的关键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朗读是提高小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较好方法。小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时,对于课文中的字词和语句进行细嚼慢咽,慢慢品味和诵读就会不自觉的领会语文的魅力,培养一定的语言,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对于朗读课,老师可以自身也可以借助其他教学媒介的力量进行发音标准化的朗读教学,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会跟着正确的字词发声,一些小学生长期以来读错的字词很快就得到了纠正,并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三)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体会文章的情感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而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这个阶段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要想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必须进行大量的针对性的练习,朗读教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朗读讲究字正腔圆,标准发音,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利于让他们强化对语言和文字的应用和表达,长此以往自然也就会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语文朗读的教学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内容而是通过朗读可以扩大自身的阅读视野,慢慢在品味课文的时候,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语文教学中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朗读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以重视,不断长信朗读教学的方法,采取适宜的措施促进朗读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朗读训练

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的训练应该循序渐进。对于朗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读字正确,发音准确,朗读流利,稍带感情。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汉字,读课文时需要边读边想汉字的读音,朗读速度自然比较慢,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合适安排时间,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朗读,同时丰富朗读资源,不能泛泛而读,要深入细致的去品味。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用普通话,注意咬文嚼字,做到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具有一定的节奏和情感,做好停顿。

(二)规范朗读要求,做到精益求精

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的读音正确是朗读的基础。初读课文时,就得把好关,让学生对照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所谓正确:一要做到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读好轻声、儿化等;二要做到文章字句的恰当停顿。再读课文,读流利。流利是朗读好的前提。组织学生再读时,把处理得不够正确的句子或难读的句子或本课重点的句子提取出来读,读中悟意,读中抒情,读中升华。精读课文,读出情。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移情入境,将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加强情感体验。朗读的目的就是实现小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驾驭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素养,提高自身表达能力。

(三)学贵得法,创新朗读教学方式

一直反复向小学生强调应该这样读,那样读,小学生有时不能理解,不能真正把老师口授的方法运用起来,甚至会出现反感的情况,所以教给他们具体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他们在以后的朗读学习中就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了。范读,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朗读有极大的影响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向师性,他们的模仿能力超强,如果语文教师有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做到声情并茂,有感情的流露就会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评价中练读,小学生表现欲较强,但又有一定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当然这里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分角色读,对一些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内容,可以采用“角色朗读”、“表演读”。每当我开始分角色朗读时,学生总会积极的参与进来,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于语文朗读教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一、 精选比较例文,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比较是近两年兴起的学习文言文阅读的新方法,通过比较能够使学生认识文言文的本质属性,建立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初中苏教版教材包含有29篇文言文,不包括古诗词。文言文课文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具有某方面相似的文言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如:《陋室铭》与《爱莲说》文体相近;《小石潭记》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手法相近;《桃花源记》与《孙权劝学》的思想内容相近……教师均可以充分利用以上课文,将两者或两者以上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文体、写作手法及思想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合理开发读本资源。文言文的学习应不仅仅限于教材,还需要开发一些读本资源。可要求学生在对教材上课文学习后,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通过文字将比较阅读中获得的感触及体会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思维迁移及扩展能力。通过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阅读量。

二、 筛选比较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比较阅读是常规阅读的拓展阶段,当阅读升为比较阅读后,其阅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当然,进行比较阅读需要建立在理解全篇思想内容、重点字词意思的基础之上。若没有读懂该篇文言文,比较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好比较方法。对于文言文而言,比较方法有很多,可对两者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也可对层次结构及题材风格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同时应注意选择的切入点尽量小,切忌泛泛而谈。如:学习《醉翁亭记》时,可拿《岳阳楼记》进行比较。截取以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已经全部学习完《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两篇文章,那有哪位同学能够总结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呢?(自由发言)

生1:从内容上来看,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

生2:两位作者都是在被贬的条件下写的。

生3:《醉翁亭记》抒发的是“与民同乐”的情怀,但《岳阳楼记》抒发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大家总结得都不错,那还有谁能够从两者的表达方式、句式上进行比较呢?(自由发言)

……

通过这种比较方法,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并在课堂中加以引导,对课文进行钻研比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进行有创意、多角度的阅读,深刻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三、 加强比较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近年来,比较阅读已成为当前中考命题的主要趋势,在中考试题中占着较大比重。通过比较阅读,能够考察学生多方面能力,如: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加强文言文比较训练,通过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得心应手。当然,在进行比较训练时,应在文言字字词落实的基础之上,合理选择比较阅读方法对重点内容加以记忆,使学生在面临相似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如。如:学习《黔之驴》内容时,可将其与《狼》进行对比。截取教学片断如下:

师:大家都知道,《黔之驴》是柳宗元写的,而《狼》是由蒲松林作,两位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细细品味两篇文言文,从中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篇文章。从主题、情节及语言上大家能发现什么呢?(自由发言)

生1:从主题上来看,两篇文言文大致相同,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只要勇于斗争,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生2:从情节上来看,《黔之驴》主要讲的是一只老虎吃掉驴子的故事,而《狼》讲的是一位屠夫怎么杀死狼的故事,两者都是弱小群体杀死强大群体的情节,旨在告诉我们只要足够勇敢,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生3:从语言上看,《黔之驴》与《狼》的语言都较为精简。《黔之驴》中有“稍出近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中有“少时,一狼径去・・・・目似瞑,意暇甚”等句子,这些句子都非常简练,但是都能够表达出作者意思,可谓耐人寻味。

师:嗯,都不错,那大家能不能更加深入地探究呢?比如:从两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研究其成因,或者是为什么两人都选择寓言这种形式来表达呢?

……

篇3

著名学者加里·D·鲍里奇提出:口头的说法和手势,只会引起学生对提问进行回答或者回应,不能引导其积极的思考。里查兹等对提问做出了定义,提问是提问者提出询问意见让他人回答。本文更趋向于理查兹的定义,把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限定为:英语阅读课堂的提问是教师通过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以便理解阅读材料的话语。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

英语课堂提问通常由四个环节组成:提问、诱导、回答和评价或反馈。提问几乎遍布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往往忽略里面的一个或者两个环节。施良方对英语中问答行为的功能进行了总结:第一,诱导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第二,提示作用,在教师提问过程中,学生无法回答时,教师要给予提示,使其注意从哪方面来回答;第三,提供练习与反馈机会;第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教学中的提问—回答就像是在考核,这些问题都可以直接迁移到测试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完美有效的组织,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问可以是向学生介绍或者传授第二语言的表达方法,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手段。阅读课上,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所以,提问也就变成了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部分。

理查兹和洛克哈特也对教师课堂中提问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第一,促进和诱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第三,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第四,查缺补漏,找出课文中的有特色的句子和单词;第五,有助于教师全面考查学生对阅读的理解;第六,能鼓舞学生的士气,促使其更好地参与课堂阅读。

综上所述,教师的提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进而有效地进行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同时可以进行知识讲授和评价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数量和质量都会对课堂阅读效果产生影响。合理采用提问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便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得语言习得变得更容易。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的话语分析

李悦娥、范宏雅对教师在英语阅读中教师的话语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教师的话语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IRF(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结构,即引发——反应——反馈结构;第二种,IRFR(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Response)结构,即引发——反应——反馈——反应(模仿或重复)结构;第三种,IR[I1R1(I2R2)]F结构,这种结构是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后,教师不立即对学生做出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反馈,而是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这样反复进行之后,老师再对提问的问题进行反馈评价;第四种结构,IR1F1/R2F2结构,这种结构是教师提问之后,有个别学生会进行回答,教师对此进行评价和反馈,这时教师如果依然不改变话题,就可能有其他的同学对这个问题作出反应,这时教师会再次进行话题的信息反馈和评价。

上面几种话语提问方法中,引发——反应——反馈是最常用的话语结构,现阶段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活动中,不管采用哪种话语结构都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而IRF话语方式说明,教师是课堂内容的传播者和课堂的安排者。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各种交流、练习的机会较少。而在引发——反应——反馈——反应话语结构中,把反应这一环节重复了一次,从而使学生得到反复训练的机会。而第三种和第四种话语结构把教师由原来主导者角色转变为协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随着教师对课堂教学控制的放松,学生也会进一步学会相互的沟通和交流,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能,并且还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奠定基础。

另外,为了促使教师的话语能被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师在讲述课堂内容时要经常进行话语的调整。Chaudron对教师上课时的话语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第二语言学习中,教师调整话语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语速,教师上课的话语语速要适中;第二,停顿,教师上课时的话语要掌握住节奏,停顿应保持一定的时间;第三,语音,教师的话语要洪亮,清晰,力图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晰地听到;第四,词汇,尽量不要用修饰的词汇,要多用中性词汇,尽量不用缩略词和口语化的表达形式;第五,句法,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尽量采用短句,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使用长句或者一些复杂一点的句型;第六,话语的调整,学习第二语言,教师经常要重复,以便为低水平的学生加深印象。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

1.问题设计策略

设计英语课堂的提问问题是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前提。虽然很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进行提问,但是他们的问题有时候会缺乏必要的逻辑考虑,其顺序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进行问题的准备工作和设计工作。

(1)分析教材,确定提问的目的。提问要带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提问要带着预期的想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是阅读课成败的关键。有了提问的目标,教师就抓住了上课的关键,可以在课堂上有计划地提问,教师也可以明确用什么问题、问什么问题。提问前教师首先要对提问的目标、范围、角度等进行反复设计。不同的阅读课,教师要设计不同的阅读目标,其提问也要有所侧重。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提问要有所区别和分好层次,所采用的提问方法也不同。所以,提问目标的设计和选择应该是教师优先考虑的。

(2)分析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教师要合理地设计的阅读问题,并且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和其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分析教材,同时还要掌握有关教材的相关背景知识、班级情况等等。在英语阅读提问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吃透学生,才能在上课时游刃有余地提出符合教学的高水平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观察学生,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为教学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3)控制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关于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提问比例并无固定的说法。然而学者们认为,参考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采用参考性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将两种问题的提问比率控制好。参考性问题在每一节课堂上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其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多进行语言的回答,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4)预测学生的回答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制定提问计划时,也要考虑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也就是要备好课,从而使教师可以游刃有余地管理课堂,驾驭学生,控制教学节奏和进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的内容:学生如何回答;学生可能碰到的难题;学生回答不对或者回答不完整是如何处理;学生不回答怎么办等等。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要想到合理的对策,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课时的慌乱,减少紧张情绪。此外,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预测和设计,以及回答问题和设计问题的对比分析,可以促使教师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组织性,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入。

(5)避免过多的程序性提问。课堂程序性问题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提问的问题,通常是一些基本的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然而学生在思维、心理、认知、兴趣、情感等方面已经接近成人,所以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不易过多使用,教师一定要记住提问不能敷衍,也不能使用命令式的提问方法提问。简单化的是教师用其进行课堂控制的问题,一般只用是或者不是回答就可以。

2.提问策略

提问策略就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提问要以简洁明了为原则,问题的简洁明了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顺利理解和回答问题。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听教师的英语表达就已经非常困难,如果教师的提问再模糊不清,就更难让学生理解其提出的问题,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语速、音量等影响因素。一般来说,语法结构复杂、句式变换较多的、概括性的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提问要有步骤,且一次提问不可过多,以免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模糊了对问题的理解。所以,教师发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尽量采用简单的提问方法,控制好提问的速度和音量,逐个提问,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

3.控制策略

(1)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回答时间。研究发现,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可以延长学生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待时间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也就增加了,作出的回答就更加详细。所以,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即时回答,对于一些有点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使学生可以有组织回答语言的时间,进而全面、完整的回答问题。

(2)教师的提问方式要灵活多变。创造均等的答题的机会,让每个同学都能回答问题。在回答时,可以综合运用齐答、点名回答、自告奋勇回答等方法,避免只采用单一的回答方法。调查研究发现,教师按照一定的顺序请学生回答,又叫可预见性回答,这种方法要好于即时提问的方法。另外,提问要有技巧,提问的广度和教学效果成正比例。

(3)转问和探问。转问和探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两种反问的形式,转问就是提问一个同学后,把问题再问另外一个同学,探问是对某个同学进一步的提问。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重新对问题进行组织,或者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或者将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再进行提问,或者给以学生提示,或者提个新问题。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时,学生更期望教师能够给以提示或者帮助,以便使其继续正确的回答问题。

另外,当学生顺利回答了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追加提问,以便使学生真正掌握提出的问题。追加提问在教学中非常的重要,因为在英语中很多题目是让学生判断对或者错的,如果单纯回答对或者错,有很大一部分带有猜测的成分,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所以,当学生回答了问题,可以进一步的进行追加提问。

4.反馈策略

教师要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可以采用奖励、表扬等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的赞扬可以给学生以鼓励,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其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到回答中。批评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抹杀其学习动机。所以,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时,教师要积极地回应,给以肯定或者奖励。对暂时回答不正确的,要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回答,并鼓励其努力拼搏,争取赶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是好的,一般说来,越具体的表扬越好。但如果是简单问题,就不要直面表扬,这样容易让学生对其能力产生低估。除此之外,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反馈。

参考文献

[1] 李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认知基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 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3]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骆北刚.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7).

[5] 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外语界,2004(6).

篇4

【关键词】生本理念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8-02

所谓生本,就是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命为根本。人的终生学习和发展离不开阅读,阅读更是滋养小学儿童生命状态的土壤,所以阅读教学也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命为本,滋养他们的生命,充实他们的内心世界。生本教育力图使学生主动的去认识和适应学习生活,在活动中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觉和热情,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之余体验到生命的和谐。

一、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误区

1.阅读教学缺少互动交流

书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学生需要与阅读内容进行交流,而这种理解和感受不能仅满足于某种自己意会的程度。阅读教学需要多种方式的交流和互动活动,与同学的交流和与教师的平等对话都应该是阅读课堂教学中应有的活动方式。越来越多的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不肯和老师交流,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课下却十分活跃,也能说会道,只要一到课堂上,就会沉默寡言,甚至不愿意回答问题。

2.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更加侧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有时候不太愿意配合老师,或者在老师提问问题的时候往往回答不到点儿上,课堂很难控制,往往会为此耽误很多的时间,老师为了赶课堂的进度,所以就不愿意跟学生互动,会按自己提前备好的方式去讲,整个课堂会因此而变得沉闷。或者导致教师只是会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而缺乏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并没有给予学生主动探究,甚至是分组交流的机会,这样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比较低效。课堂如果缺乏管理,放任自由,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阅读阶段生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生本阅读的指导中,儿童兴趣的激发同样重要。生本阅读一定是在学生具备非常强烈的阅读兴趣这一基础之上开始的,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如何让阅读的兴趣得以保持和延续,让阅读行为成为日常行为,让阅读习惯逐渐成为学生的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生本阅读重在学生的生命参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获得了与自己、同学以及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以多元的视角对课文内容进行独立的理解。小学阶段的生本阅读中自主阅读是指学生自己根据需要、学习经验等自主的选择阅读的方式,自主发现提出阅读中的问题,对所阅读的内容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让他们有一个完整丰满的学习过程。小学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大多容易领会,不需要多议,也有一些距离学生生活经验远的,需要通过师生共同议论让学生领会的。学生是否领会思想感情,主要从朗读中反映出来。朗读的表情和语气反映理解课文的程度,反映领会思想感情的程度。有时要加上教师的范读、表情朗读来使学生感染。文章字里行间有深层的意思的,文章主题并未公开提出而要读者自己去揣摩的,这样的文章要让学生议论明白。例如寓言的寓意,讽刺文章的所向,笑话之所以好笑要弄明白。比如《坐井观天》。

2.让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影响阅读,阅读习惯好的学生,阅读数量和质量要远高于其他学生。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低年级时,开始指导他们使用字典认识字词。引导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资料。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中,“纳闷”一词就可以与“奇怪”作比较,既找出其相同点,又指出其差别。可以在本课的词语中比较,也可以与学过的词语作比较,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花点工夫把它找出来。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尤其是同义词以及具有褒贬义和感彩的词语,不比较很难说清。词语比较后,最好能结合着做些练习,如造句、填空有些句子也可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词语比较,实际上是在学习修辞,但是对小学生不讲修辞道理,要通过词语比较,让他们在实际上懂得词的色彩、感情,进一步学会运用。另外要启发、帮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培养读书兴趣。可选一些拼音读物,图文并茂的读物给学生阅读。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和学风,包括看书认真、爱护图书、注意保护视力、注意姿势等。对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尤其要注意选择,要照顾他们的兴趣,内容不要过深,而要生动活泼。

3.为学生创造和谐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的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并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教师教的部分,才有可能获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将教学内容的形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目的。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主要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是紧密相连的。语文阅读文本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读物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的阅读范围有更广阔的提升,也可以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学会与他人分享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文章和自己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就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切身感悟文本,体味文本带来的真实情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学生在一进一出中获得广阔的资源,吸收文章的精华。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母语教学课堂,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生本阅读的指导策略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生本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对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进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认字和识字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为将来他们进入高年级后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基于其重要性,很多小学都非常重视阅读教学课程。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阅读兴趣较低

由于学生好动性较强,玩耍的心较大,故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课桌下做小动作、与同学交头接耳、想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专心听讲,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不佳。

2.单向性的阅读课堂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很多小学的阅读课堂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即老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客体。在教学,“一言堂”现象严重,老师既是教授课程的主体,也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而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和观点,或者记录正确答案,整个课堂具有一定的单向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1.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重要方法。比如在阅读一些故事性的材料时,可以挑选一组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将他们分为不同的角色,然后将这则材料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

2.设计互动式的阅读课堂

互动式的阅读课堂既能够帮助老师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3.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老师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学生阅读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比如,可以在本校图书馆中借阅某些历史、海洋世界、动画等有关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键是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在问题中寻求更好的进步。所以,只有不断地创设有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水平,让学生的语文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邱秋玲.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篇6

关键词:以点带面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读写相结合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科技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全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和注重教育,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正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而做出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选择。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改革。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专题,用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实验性。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思考。主动的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阅读是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来获得意义。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的内容,摘录重要的信息,自己质疑并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一、以点带面,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的能力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的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则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式。对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对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开放性、研究性阅读的步骤:第一浏览,即概览一下书籍的内容提要和篇章目录,求得一个轮廓的了解。第二提问,即就各章节的标题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内容,提出问题,留待下一步思考。第三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思考边做笔记,达到理解。第四复述,即回忆书中的内容,加深印象。第五复习,即在复述后,一二日内,再重复一次,以巩固获得的知识,得到新的体会。

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结合,使学生在读写的实践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写的作用。阅读上感性知识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过程对阅读有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过程是这样的:1、学生自渎课文,理解字词,段落层次;2、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写作特点;3、归纳中心思想。

作文的一般运思过程是:1、立意,即确立文章的主旨;2、处理材料,包括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3、组织语言表达。写作以发散思维为主。

三、以问题为载体,阅读与提问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1、理解性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向自己提问题,如: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怀疑性质疑:就是大胆地提出怀疑或补充。如:前人或教师的理解分析正确吗?3、实践性质疑:就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吸收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的吸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应怎样改动?

四、以思考为线索,阅读与思考结合,让学生直接体验、享受阅读的过程

篇7

一、营造氛围,激发互动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艺术应注重激励、唤醒与鼓励,应注重技巧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还应注重营造朗读氛围而非枯燥讲述。只有良好的朗读氛围才能从学生内心深处彻底唤醒与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互动中。例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歌曲《水调歌头》,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设备教学播放,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并规定完成时间最短的小组为优胜组,其全体成员将有机会获得奖励。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加强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互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将精彩留给学生。

二、注重体验,掌握技巧

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大都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的文本,所以教师应加强初读、情感、停顿、语速、语调等方面的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在教学中,部分学生朗读时节奏和速度掌握不好,喜欢“数字读”或“唱读”,听起来很不舒服。为了纠正这个缺点,我教给学生一个方法:读一般的叙述句,用稍慢于日常说话的速度娓娓道来;读课文中表示急切的心情和紧张的句子,一般快速读;表示庄重、沉痛、宁静、肃静内容的句子,一般慢速读。运用这个方法,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语速。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要像唱歌一样,有高音、低音,抑扬顿挫。如在教学《望洞庭》时,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语调要平一些,语气要轻一些,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语调要上扬,语气要逐渐加重。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语调要降抑,语气要委婉。第四句和第二句一样逐渐加重,语调应上扬。这一类的古诗,有个小口诀:怎样读好四句诗,“平、扬、抑、扬”真好听。

三、更换词语,比较朗读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文眼”,通过朗读、体会和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换用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加深其对课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力,可谓“一石三鸟”。如在教学《小儿垂钓》时,文章就展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我将“遥招手”换成了“遥摇手”,让学生比较朗读,学生一边读,一边做着动作。学生通过不断的读,体会到“遥招手”时让路人靠近一点,而“遥摇手”是让路人离开。虽然只换一个字,但意思截然不同。学生通过朗读和比较,一个可爱的乡村儿童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四、架起从“读”到“写”的桥梁

(1)在朗读中积累。课堂是学习知识、积累词汇的重要途径。如人教版二年级《识字1》就是展示和秋天有关的四个词语,而且该单元的课文都与秋天有关,里面有大量描写秋的优美词句,教学时,我根据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让学生牢记在心。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教学 研究方法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整个语文教学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和创新,特别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加强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学生本身在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重要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积极结合学生本身特点,加强读写教学,在训练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将阅读能力应用于作文中,从而达到情景结合的效果。本文积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分析了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的教学范式,通过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1.针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我国教育水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本的学习往往是采用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的语文阅读学习中,虽然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状况比较和谐、积极,但是整个领读过程中,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盲目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课本内容;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自主把握整体课本内容和内在思想,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学生会形成无法独立阅读的依赖性格,这些缺点会对整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言告诫我们要积极增加阅读量和培养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真实文化能力。

1.2读书和写作相互结合。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且二者之间存在极其重要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积累大量知识底蕴;写作过程恰好是将自己阅读中所积累的文字和底蕴加以分析和组合,从而结合自己的真实情感,融会贯通。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都没有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方法,从而将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忽略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也使作文的语言文字缺乏艺术感。

2.读写结合的有关方法和措施

2.1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读写在素质教学中是整体,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一个主次关系,在创新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将阅读放在重要位置,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在对优秀作品进行阅读赏析的时候,要积极培养学生分析课文和解析文章的能力,特别注意文章中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语言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文学方法,然后积极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达到用阅读引领写作的目的;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要积极注重以下方面,从而推进整个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读中带写”,所谓“读中带写”就是要在进行相应的文章阅读的同时积极结合对应的素材和寓意进行写作,从而将阅读中学到的手法和技巧应用到作文中,强化作文能力。其次,要在阅读后积极安排写作任务,通过阅读后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积极对文章中一些知识点做好记录,然后在课外找到相应的作文题目进行复习,达到彻底地将阅读所掌握的课外技巧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的目的。

2.2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听书读写的相互协调,我们在加强读写结合的能力同时,要积极结合听说读写四者的综合训练,从而提升读写能力;读和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特点,因此为了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要积极结合读写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特性,然后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综合训练,通过加强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积极通过作文练习,熟悉在阅读中掌握的技巧和写作手法,通过二者之间的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话题,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写结合是全面推进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两个方面,通过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教育方法,可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月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3):123-125.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小学语文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可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仅是靠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阅读,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扩大阅读的范围,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内容繁杂乱

阅读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在精不在多”。但是现在小学拓展阅读中比较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阅读繁杂乱,内容不精。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在选择拓展阅读图书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一般都是卡通类书籍或者是故事性比较强的图书,只有很少的孩子选择专业性比较强的教学辅书籍或者是教育比较深的书籍,即使是选了辅助书籍也是因为应家长的要求。此种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拓展阅读的质量。

2.阅读兴趣低

兴趣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阅读兴趣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电视、电脑、家庭影院等进入到家庭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因为小学生年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低,不能正确分配课外时间,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网络游戏、电视节目上,不会主动的去进行拓展阅读。即便是有人去阅读,也大多是应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并不是真正的对其感兴趣,进而降低阅读质量。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改进措施

1.以问题出发进行拓展

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接触到的知识面也比较狭窄,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会对教材中的文章产生疑问,不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或者是不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文章时,学生不理解“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两句话,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如果四周都是黑洞洞的,那把胳膊伸直就不会碰到鼻子了啊,为什么会碰到鼻子而且还是接连碰到好几次?作者这样写对吗?”。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鲁迅先生的生活背景以及社会背景相关的资料播放给学生们看,展开拓展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明白“碰壁”指的原来是鲁迅先生生活不如意,“黑洞洞”也不是指的自然环境的黑,而是当时社会背景的黑暗。通过难点开展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文章,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2.以兴趣出发进行拓展

小学生正是大量吸收知识的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教材文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文章时,当学生看到作者回老家结识到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年,并且只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就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时,就会联想到自己与朋友结识的过程,进而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借由这一点来展开拓展阅读。教师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通过课文可以了解到作者与闰土的结识过程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在离别的时候两人是万分不舍。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两人后来有没有见面呢?想不想知道两人见面会是什么情况呢?”,学生就会积极响应教师,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料信息。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故乡》,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描写两人见面的内容。通过阅读学生会对闰土的改变以及遭遇感到同情,同时也会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无奈之情。通过兴趣来开展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

3.以感情出发进行拓展

虽然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但是这完全不影响他们对事物的感情,小学生往往会以自己的感情态度去对文章进行理解。而教材上的文章只有文字或者是图片,显然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来开展拓展阅读教学,选择更多更丰富的资料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章时,只是通过教材文字的描述以及插图,学生完全想象不出圆明园的金碧辉煌,也就不能体会到圆明园遭到侵略者毁坏后那种爱国热情。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圆明园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到建筑的宏伟。圆明园越完美就越能体现出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野蛮残暴,也就越能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过各种资料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圆明园,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情的变化,要求学生课下通过阅读搜集更多的资料。以感情为出发点开展拓展阅读,可以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而且通过查阅资料等还可以拓展知识面,促进学生不断前进。

结语: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首先就是要正确认识现存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再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提升学生拓展阅读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语言积累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阅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74-01

一 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汇总

早在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的贾元科老师在其《浅谈大学公外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指出,“大学公外英语教学是中高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首位”,并提出了语言学习与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并重、语言学习与阅读技巧训练并重和量中求质三个阅读教学原则。然而,20年过去了,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却一直存在着种种问题。下面将我国学者认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稍作归类:

第一,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单一,主要由教师来讲授,以教师为中心,缺乏课堂互动。如胡伟指出,大学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讲、学生练、学生用(PPP)的传统模式。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重精读教学、轻泛读教学,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忽视语篇分析,忽视材料背景知识和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张文生通过对其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教师授课常常对词汇知识和句子分析投入大量精力,较少介绍阅读技巧和策略,很少介绍阅读材料的人文知识。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忽视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丁一洁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课,教师很难与学生产生有效的互动,就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难以进行情境设计。

第四,现有的阅读教材也有问题。张文生、康杰等人认为现有阅读教材选材内容、形式过于陈旧,与现代化的信息脱轨。黄莲莲认为大学英语阅读教材普遍缺乏真实性。主要表现在:(1)有些材料是由中文翻译来的或中国人自己写的;(2)对原有材料作过多地删减,甚至改变了原文结构和意思;(3)对教材缺乏真实应用,过多注重应试分析。

第五,许多学者在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种角度来阐述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时,发现有彼此指责的现象。如王英、李卉、胡伟、滕春燕、张文生、康杰等学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注重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而任慧芳、敖村村等人却认为学生自身的词汇语法知识储备不足,给阅读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 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来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转变教师观念和角色,加强语篇分析,注重学生阅读策略、技巧和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等。还有学者指出单纯的课堂学习阅读量太少。如秦云认为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应动员学校、教师和学生团体,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深入开展优质的课外阅读,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和兴趣。任慧芳等人也持开设第二课堂这样一种观点。也有学者从改变阅读材料的角度入手。张文生等人提出,要改革教材增强其时代性;黄莲莲强调教材的真实性;黄淑梅则提出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来促进教学效果。彭佩兰等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对阅读材料进行语篇分析,包括语类分析、语篇衔接分析、小句的主谓结构分析和语篇的信息结构分析以及材料的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分析等。

三 总结与探讨

笔者认为,已有的研究目光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上,没有深入挖掘造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如果只以眼前看到的表面问题入手寻找对策,必然导致治标不治本的尴尬局面。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尚待挖掘:

第一,忽视对师生主体情感和心理特征的研究。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有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性格倾向,这些都极具个性化,可复制性极低,是对教学活动起到直接影响的因素。诚然,这种难以把握的不可控变量往往是教育研究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但并不能因为难以把握就置之不理。

第二,视野局限于课堂内部,忽视环境因素的影响。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校系统的组成部分,孤立地考察课堂教学而忽视学校系统其他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会盲目地将表面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无法深入分析问题本质。

第三,缺乏课程方面的研究。课程的设置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直接标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少,且集中于对课程的解释和应用研究,尚无对课程本身的研究。

四 结束语

笔者总结了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现状,认为现有研究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已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较全面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诸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师生情感、校园环境、课程设置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