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工科类高职院校 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明显滞后,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是高职院校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应当具有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1 基本素质
1.1.1 健康素质
(1)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加强体育锻炼,拥有良好的体魄是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2)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调节心理的手段能使学生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1.2 道德素质
(1)社会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人在进行一切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群体中所必须遵守的准则。(2)职业道德。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是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高技能人才,而不同的职业岗位会有其特殊的职业操守,约定俗成的规范要求,甚至是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它们是作为职业者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1.2 专业素质
“术业有专攻”,在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是学生将来就职的最基本条件。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不能仅靠老师讲,还要逐渐培养自学的能力,甚至是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1.3 能力素质
除去作为人的基本能力外,还应具进行其他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诸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语言能力等。
2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2.1 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
很大部分高职学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而总结高考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从小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基础知识匮乏,跟不上学习的进程。
2.2 自我约束能力弱,缺乏目标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初次进入大学校园,缺乏监督和管理,不能尽快适应独立的生活学习。(2)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目标,随波逐流,进而自暴自弃。
2.3 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范围狭窄
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初、高中期间获得课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很少,接触科技最新动态的机会也不多,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初期学习压力很大。
3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现状
3.1 枯燥的理论课程
由于专业课的量比较大,又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很多内容非常抽象,而教师的教学手段又大多停留在课堂“教与学”的模式下,导致学生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
3.2 单纯的技能训练
由于各学校资源有限,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投入更加捉襟见肘,学校在实训设备的投入上明显不足,导致实训条件较差,与实际工程的区别很大,很多设备都是验证性的模拟实验设备。而技术的发展与更新换代很快,实训设备又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样就导致学生日复一日地埋头苦练,精力与兴趣逐渐消磨,进入企业后又发现实际差距巨大。
4 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中
4.1 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1)以多媒体资料,专题报告会、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听取本专业成功人士,师兄师姐等人的成功故事,了解本专业就业后要做些什么,现在应该做些什么。(2)通过网络、杂志、书籍等方式了解本专业最前沿动态,最新信息。(3)让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的分析,辅助学生制定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4.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就是基于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采用讲授的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获取知识的主体的存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教学过程中、工程进行过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参与学会怎样处理问题。表演结束后,再让“演员”发表看法,全班一起讨论,最后教师给予归纳性总结,深化扮演效果的正效应。这样的实训方法学生参与兴趣高,情境强,效果好。再者,角色扮演生动有趣,简单易行,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岗位的要求。
(2)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事先制定好项目,然后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运用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发挥出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设计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和将来适应工厂环境奠定了基础。
4.3 将课外活动引入到专业教学中
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可能他们在课堂上是“萎靡不振”,但是在操场上却是“精力充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果,获得赞扬,会使学生拥有强烈的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同时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建立与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专多能”。
我院自动化专业的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校团委、学生会与所在当地的小学进行联系,参与到小学的课外活动(四驱车比赛)中。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作为大哥哥、大姐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组态软件为比赛提供了集中监控系统,在提高了比赛科技含量,学以致用的同时还获得了小学师生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向往和立志于刻苦努力并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的情感流露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了高考失利,“低人一等”的阴影,发现了自我价值。
纵观整个活动,除了初期是由学校和老师与对方联系外,中后期包括活动的策划、人员的组织、工程项目的构建等均是由学生自己负责,这样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还使学生获得了工程实践的体验,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建立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与失败,而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选择了迎难而上,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更是难能可贵的收获。
5 结语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是学生就业的根本,学校重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尤其是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师不仅要规划好学生的一门专业课,让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完善综合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规划好他们自己的职业人生。
参考文献
[1] 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0).
[2] 崔贯勋,王勇,潘瑜,等.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
[3] 江晓燕,袁传玉,杨春.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1(7).
篇2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体质;身体形态
Physique Condition Survey and Study on Zhengzhou
University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LIU Zhi-wei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paper has a survey study on three Zhengzhou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height, weight, chest circumference, vital capacity, the 100 - meter running and standing long jump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of the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heir physical fitnes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thre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body form development still follow the rules of general 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same age college students, the indicators of th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Key words】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physique; body shape
收稿日期:2013-07-10;修回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刘志伟(1980―),男,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方向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学生的体质也越来越重视,如颁布了《大学生体质合格标准》等。此外,2002年7月25日印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并规定从2003年起所有高等学校都要实施,以此代替之前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还开展了全国范围内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学生体质状况和一般发展规律,对如何改善学生体质状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围绕着体质问题的研究论文也发表了不少。但是,把体育专业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其体质进行研究的课题却极少被涉及,因此,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选择对郑州市的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身高、体重、肺活量、100米跑成绩测验,1分钟仰卧起坐测验和立定跳远测验等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与系统分析研究。从而为今后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促进其体质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界定的是郑州市开设有体育专业的高校。郑州市共有50多所大学,但是开设体育专业的却只有10多所。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的6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本文通过随机在郑州市的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三所高校的体育专业发放问卷,对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22文献资料法:检索关于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相关的期刊、书籍、论文等有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3数理统计法:本文通过对所获得的郑州市的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本文通过利用现代数理逻辑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对所获得的郑州市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解决调查中的问题。
2研究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数据按一般数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郑州市三所高校体育专业的男、女生各指标的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平均数(x)、标准差(s)和标准误(sx),其结果见表1、表2、表3。
根据1989年全国体质调查的分组方法,大一~大四合并为一组,三所高校共分为6个组进行统计分析;总共分析了郑州大学体育专业男生10人,女生10人,河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男生10人,女生10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男生10人,女生10人。另外,为便于分析对比,还统计了三所高校体育专业男、女学生入校前与入学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情况。
21郑州市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身体形态、素质和机能调查研究
根据表1、表2和表3中的数据显示,体育专业男女生之间身体形态、素质和机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体育专业男生的身高、体重、胸围、100米跑、肺活量、立定跳远等方面明显高于体育专业女生;而体育专业女生的仰卧起坐等方面则高于体育专业男生。
22郑州市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与全国高校学生形态、素质和机能部分指标的比较
根据表4、表5的数据显示,郑州三所高校体育专业男女学生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高校男女学生的各项指标,且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但从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身体素质和机能有下降的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23郑州市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入学后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情况调查
根据表6中的数据显示,郑州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入大学后的每周锻炼时间与升入大学前的每周锻炼时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大一、大二时每周的锻炼时间保持得还挺好,到了大三、大四时每周的锻炼时间就不如从前。究其原因,学生在入学前,要面临考试,这促进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保证了学生每周的锻炼时间和次数〔2〕。而学生入学后,锻炼的动力明显减小,但是,大一时学校要求的晨跑,而且当时的专业课程也比较多,使得学生锻炼机会比较多,所以说大一、大二时每周的锻炼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使得各项指标保持得还挺好〔3〕;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后,学生的每周锻炼时间更是明显减弱,加之耐力素质较易下降等特点,从而造成速度耐力素质的明显下降。而且,升入大三、大四后学生的技术课程逐渐减少,学生在规定的课程外,还要参加各种选修、普修课的学习,以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大学生的课外时间所剩无几,使得锻炼也越来越少,再加上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使得同学们争相考证,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等,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准备考研等,使得学生锻炼时间也逐渐减少,进而身体的各项指标逐渐减弱〔4〕。
3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三所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仍遵循人体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与同年龄普通大学生相比,男女各项指标稍优于全国水平。体育专业学生在校四年中身高几乎无变化,在体重、胸围等方面第二学年比入学时均有明显增加,而后略有下降,这种下降不明显。100米跑成绩男女均表现为先提高后下降,第二学年提高明显,而后下降比较明显。男女肺活量指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体育专业学生入学时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指标上均优于全国同龄学生,大多数差异显著。建议将身体素质纳入每学年必考内容之中,以督促学生进行自觉锻炼,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朱国生体育专业学生体质状况的追踪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1997,15(3):95-101
〔2〕王和平,胡素琴对河南高校体育专业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报,2005(2):92-94
篇3
关键词:高职;园艺专业;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1],是高职园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实践。但在当前我国高职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和生产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手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上述情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植物生理学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理论性极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大的调整[2]。授课时,对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不要做到面面俱到,而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纯粹”的理论,若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那么一定要将其主要原理讲透。如讲述植物生长相关性原理时,可联系果树的修剪。果树的修剪,幼树期主要是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对地上部分进行造型,如打顶、剪除徒长枝、合理施肥等;在成树挂果期,采取去梢、疏花疏果等措施,这些措施都是植物生长相关性原理的具体应用;讲授呼吸作用调控时,可联系农产品的贮藏、鲜切花的保鲜等措施;讲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作用时,可结合整形能使植株矮化常用来塑造木本盆景、乙烯利能催熟果实;讲授植物光周期诱导时可结合鲜切花花期的调节等。
2 介绍学科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
在讲授呼吸作用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汤佩松长期进行植物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研究,他率先用热力学原理解释呼吸作用中的某些问题;率先提倡当今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大棚(塑料薄膜)栽培技术。他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讲授水分代谢时,及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引导学生在头脑中牢固树立植物生理学与祖国各项事业紧密联系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活化”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教学由于具有丰富的图例、逼真的动画以及适当的配音讲解等,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光合磷酸化作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若采用传统的挂图形式来讲解其过程,虽然也能突出重点和难点,但由于缺乏直观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低下,而只能采取死记硬背了。而教师将光合磷酸化作用制成Flas来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绎。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而且轻松化解了教学难点,降低了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每次实验前,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内容,通过查阅资料,编写实验过程,写出预习报告。再选择几个学生参与教师的预实验,这样能对实验条件、实验成败的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实验异常进行预测,并能指导、监控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及时纠正错误。让这几个学生参与实验的指导工作。这样,学生参与了实验的全过程,包括仪器的准备、药品的配置、实验内容的预习和实验的操作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5 让学生参与科研,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许多专任教师都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教给学生从事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近两年,我们课题组承担了濮阳市科技局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新优雪莲果的引种和栽培研究》,选择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参与,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5~6人。让他们研究雪莲果不同生育阶段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雪莲果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等。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培养了其动手动脑能力,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和科研等几个方面的尝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作为高职植物生理学教师,要不断通过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形成个人教学特色。(收稿:2013-04-23)
参考文献:
[1]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M]. 6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探索
从事数字媒体专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基础,能后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制作基础。同时具备坚实的数字媒体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技术与艺术并重,既有丰富的艺术细胞,又有坚实的技术操作。从就业方向来看,影视、出版、图书、游戏、新闻等媒体行业人才需求量大,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基地,培养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势在必行。
一、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现有的教材为类软件的基础教程,课程种类较多,而在实际学习中,缺少课程种类的事情经常发生。课程衔接的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没有做到两门课程能紧密相联,会出现课程重复或者课程断节现象。课程没有系统性,学生学习的种类很多,但实际真正能掌握的太少,技术熟练程度也不够。数字媒体教学没有显现出学校的特色,一味的按部就按的教W,致使学校的在该专业上教学水平降低。
(二)教学理论和时间操作课时分配不合理,设备设施落后
数字媒体专业分理论课和操作课。高职院校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理论课过多,操作课相对较少,学生不能及时的掌握掌握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实践课偏少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设备落后会让学生浪费掉大量的时间,硬件跟不上去,很多实践操作项目不能实行,或者性能不能跟上教学的需要,不利教学的组织,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三)教学模式有待改革
在现在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仍然运用传统的模式,教学模式仍得不到创新。以往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基础部分,没有与专业课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循规蹈矩,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不能达到学生自己的预期,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考试机制不够完善
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不够系统,没有将学生的平时的测评成绩考虑进去,使学生不能在每个阶段的到肯定,学习不抓紧,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考试过分注重形式,减少了学生自我创作发挥的过程,忽视了综合能力的考察。
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强化课程设置
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教师备课多涉及实用案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将知识点学习扎实。教师编排课程的时候,要有承接关系。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学习不仅美术、音乐等的课程,还应当开设影视、网络等跨专业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学习数字媒体专业。学校还可以设置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的不同,增开课程,更加人性化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改革课程体系
调整课程结构,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应该合理分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实践操作,对理论课的知识点进行理解、练习、巩固、钻研。高职院校也要积极筹建实验室,增加视频采集卡、独立声卡、录音卡座、数码版、专业监视器等设施的配置,让学生能亲自的实践,提升实践操作的质量。为了展开更加全面的教学,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录像机等最好配备齐全,能满足不同课程的不同需要。
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的与校外的设计公司、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将学生带到实训基地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加以调整,了解社会中数字媒体行业的需求关系。
(三)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将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的联系起来,打破“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将“素描”课程改成“设计素描”课程,“色彩”课程改成“装饰色彩”课程,增加学生的实地考察和课外写生课程,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使思维更加活跃缜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努力使基础课程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四)完善考试机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考评成绩应该综合整个学期,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可以按比例计算,一个专项一次考察。考试的时候,应该由以往注重基础知识转变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兼顾基础知识的考察。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做出点评,评价不是要评价出作品的好坏,而是要指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机会,辅导学生制作一些优秀作品,将好的作品进行网站推荐。
三、结语
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要针对其学科特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重视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整合,积极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要创办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数字媒体专业,培养出多适应数字媒体产业需要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为推动国内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财经专业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是会计专业,但是,又区别于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是财务与金融管理,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为决策层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财务管理专业政策性强,公式多,财务指标多,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分层次的细致性教学分析。将财务管理专业做到实处,有利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更有利于我国中职教育的升级和发展。
一、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和重点
1.中职教育专业的区分性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主要包括中专、职高、技校。中专和职高由教育部主管,技校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职学校在管理上具有部门的区分性。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专业的工作人员,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员。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立一般符合社会职业性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置旅游餐饮专业、机械加工专业、幼儿教育专业或者电子加工专业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还开拓了计算机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现代化的科目。中职学校在招生方面要求宽泛,主要的招生范围就是初中毕业生,这种教学模式就决定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专业性和基础性为主,以实现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中职学校不同于高校,更不同于专业性强的教育类型,而是以专业性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要求。中职学校的基础性专业教育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以应用性为主要要求。
2.课程体系以专业性实践性为主
财务管理专业在高等院校属于重点科目,高等院校在教学设计上,各个学校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都是大同小异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财务管理专业同样需要规范的课程体系,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专业课设置要充分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时限,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科目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具体科目可以包括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金融市场、投资学等科目。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专业性实践性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既要以基础性知识为常态教育,更要兼顾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教师在专业性的教学中,将基础知识集中进行传授,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渗透基础知识和高一级的教学标准,这样就会使教育教学活动符合不同基础的学生,使中职学校的教育更具活力,更加符合教育对于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
3.突出中职教育特色,倡导教学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如何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财经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经济需要,就要从教学方法和教育机制上进行改革。改革是为了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珍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以知识的全面化、科学化开展教学实践。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调查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更新教学设置,以学生的需要为现实要求。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与教育环境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知识体系相融合。
二、中职教育中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处于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阶段,在对中等职业专业化教学上,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教育机构,都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的教学设置内容不科学。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同,采取的教学环节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在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辅导答疑等方面没有完整的进行。理论教学不实际、不具体。同时,教学实验和社会实习都缺乏一定的安排,实践性教学占据的时间较短。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就会使教育教学停留在表面,无法实现从本质上的突破。财务管理专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肯定。对财务管理专业化教育,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很多人都认为财务管理教育需要进行专业化程度高的培训,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专业要以基本的财务素养引导为主。对职业教育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了对专业化程度的怀疑。
2.生源知识结构与教学常规化模式产生矛盾,影响教学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既需要从财务知识学习的角度考量,又需要从知识实践能力角度衡量。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的基础不同,生源的不稳定性,造成教学活动无法有效进行。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职业教学与高等教育是有形式上和教学目标上的区别。职业技术教育是按照职业岗位进行定向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业务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实教学中,财务管理专业缺乏知识的针对性,更缺乏具有社会参与性质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因学生知识基础的悬殊,导致在学中不能有效的开展高水平技能的应用,教学过程得不到应有保障。生源知识素养基础的障碍,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对于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升级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3.财务管理教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不利于现代化教学实施
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教学工作的支持。但是,在现阶段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基础设施还处于老旧的状态,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工具已经应用很多年。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直观的,没有教学设备作为模具的讲解,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设施是财务管理教学的载体,缺乏必要载体,或者基础设施的不对称,就会造成学生无法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造成最初兴趣的缺失。中职教育作为专业性的教育机构,教学基础设施是快速提升教学效果的辅助设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在现实教学中需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职学校更愿意采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但是,不能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一些特殊的理论知识上,如果没有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就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提高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教育,是当前社会比较稀缺的人才培养模式。财务管理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教学的前期,就要明确中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是以高标准的专业知识为主体,而是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引导使广大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产生兴趣。例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会计模拟和案例教学法等,在第一学期设置《基础会计学》课程,在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阶段性教学。例如在《企业会计学》方面,要使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充当一个真正的会计角色,进行出纳、材料、成本费用、财务报表等实践。在模拟实验阶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使学生通过仿真操作,明确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就是知识梳理和整合的过程,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财务管理专业还要涉及财务软件的学习与操作,以适应财务管理专业的新发展。
2.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只有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才能为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引明确的方向,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较大提高。具体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将实效性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其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其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提高其针对性,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满足财务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再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满足专业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
与此同时,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还要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积极实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生活化教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留意。比如说很多学生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应该怎样处理这样一笔钱呢?很多同学会选择将它花掉。可以建议学生从自己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一下,想想怎样才能让它实现增值?而要实现增值,就必须进行投资,那么应该采用哪种投资方式呢?用来购买股票,可以取得较高的收益,但是风险较大;用来做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风险低,但是收益也低。这样,就可以引出投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管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投资方式。
3.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才能保证中职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基于这一认识,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主动积极的将财务管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达到快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目的。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提高探究式教学效果。例如:某家庭贷款买房,月工资收入为2500元,向银行按揭贷款20万元,借款期限为20年,年利率为5.04%。签约时他选择了按等额本息方式还款。这样,他每月需要还款1324.33元,总还款317829.20元。总支付利息为117839.20元。同样算一笔帐:若按等额本金还款法计算,首期还款额1673.33元,总还款301220元,总支付利息101220元,所付利息比等额本息还款法要少付16619元。讲完此案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是否有按揭购房计划,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学生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让学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也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在讲授股利分配的常用方法后,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前面学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内容与工商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结合起来分析,由此可提高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6
通过企业调研发现,随着技术的进步,高职院校的许多毕业生在校学习内容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而他们又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导致了专业技能不够全面,学习后劲不足,职业成长空间有限。
2 问题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项目组组织专业教师从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情况、教学实训条件及其他教学资源等各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与总结,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便自主学习;缺乏学习兴趣,不愿自主学习;教师水平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条件不能保障学生自主学习。
1)课程体系不合理,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不匹配,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学生不便自主学习。之前课程体系总是首先让学生学习很多基础理论课程,然后学习专业课程,接下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学习理论基础课时,觉得抽象难懂,也不知道所学知识将来能用来做什么,而在实践环节又没有理论知识做支撑。因此,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所学知识也就不能转化成技能。
2)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愿自主学习。上课时教师只是讲解知识或者列举一些学生很难接触到的案例,学习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学习。
3)教师专业技能不够全面,不能很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涉及到技能点很多,有专业基础、软件应用、加工工艺、机床操作等,很多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够全面,难以全面指导学生。
4)实训设备使用率低,实践条件不能保障学生自主学习。传统实训室的布局是以机种分类的,相同机器布置在同一实训室,满足不了学生自主的需求,因为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设备、工量具等各不相同。这就导致部分设备闲置,部分设备严重短缺,出现严重的设备瓶颈现象,设备利用率低下,学生实践环节得不到保障,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3 改革计划
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不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型为目标,首先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展开基于学生专业自学能力提升的教学改革: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构建以岗位核心技能为中心的模块课程,明确学习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开发学期项目,提升学生专业自主学习能力;以打破课程界限手段,组建模块课程教学团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需求;以实践条件为保障,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最小实训单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需求。然后,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步在学院机械类专业加以改良推广,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4 具体实践
1)以岗位核心技能为中心,构建项目化模块课程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具专业依据岗位核心技能构建4个项目模块,每个模块由3~5门课程构成一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通过具体项目明确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便于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模块课程知识开发项目,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案例展示、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发自己喜欢的项目;学生通过上网络课程、查询课程资源库、做实验等方式,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开发实施项目,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组建教学团队,共同指导,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需求。以项目组为单位,打破课程界限,组建3~5人的教学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开发项目。这样,每个学生在解决项目问题时,同时有3~5位教师提供咨询服务。
4)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最小实训单元,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条件。传统实训室是把所有相同机器布置在一起,设备单一,不能满足个性需求,而学生自主实践活动需要的设备、工量具种类却很多。借鉴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仿效拉动式生产布局,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最小实训单元,按需求分别布置多种实训设备,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需求。
5 应用情况
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明确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与质量工程的各项评比中屡屡有所突破,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得到显著提升。
1)质量内涵建设成绩显著。2007年以来,获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数控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名江苏省名师,1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多次获得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
2)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所增强,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2008年,3名学生代表江苏省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注塑模具CAD与主要零件加工”项目比赛,并荣获团体二等奖,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标兵”荣誉称号。2007年、2008年分别有7项和10项项目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3)项目成果在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全面展开。该项教学改革在模具专业所取得成效已经全面显现,2012年,学院成功申报了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同时把项目制教学改革的成果经验全面推广到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在该专业群基础共享教学模块,开发设计机械基础教育项目;在各专业中层设计分离的专业项目,在顶层设计开发跨专业综合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开始实施过程中去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
4)社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2010、2011、2012年连续承担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共培训中职骨干教师320人;承担国家级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嵌入式系统”“机电一体化”“UGCAM/CAD”“中德电子与机电一体化国内培训”,培训人数281人;2011、2012年连续两年承担苏州工业园区高技能培训280人次,为重庆、辽阳等中职学校对口培训教师65人次。
6 主要特色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模具专业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以岗位核心技能为中心,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模块设计满足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每个模块3~5门课程构成一个学习领域,学习内容与岗位技能相匹配,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自主式的项目设计与制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自己喜欢的项目。项目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与技能自主开发实施项目,把专业课程的知识通过项目去承载和显现,基于工作过程去实施项目,在工作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自助式的教学资源 为了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自助式的教学资源。首先,教师打破课程界限,围绕模块项目组建教学团队,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求,向教师寻求帮助;其次,构建多个实训单元,满足个性化需求;再次,学校建设有E-leaning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中心、学期项目智能管理学习系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结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14-17.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篇7
通过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生涯方面存在着以下四个问题。
一、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的盲目选择及不满意
我国初高中的教育模式偏重对知识点的掌握、记忆和反复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相关的课程为了能在高考时考取一个更好的分数,基本上没有受过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很多同学选择高职的原因是高考失利,失利后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时多听从亲朋好友的意见,缺乏全方位的考虑,考虑的内容很少涉及到自己的兴趣、能力、身体状态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因而对专业的满意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进入大学以后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未能做出一个合理的和科学的规划,缺乏主动性。
(二)学生自我认片面性
随着4G网络的普及、对旅游管理专业无兴趣和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时,就会陷入无聊和玩手机看视频的过程中。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样本中的学生对自我认知方面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过分的肯定自己,只看到优势忽视了劣势;一种是过分的否定,只看到了不足,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陷入自卑的境地。另外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还是像高中时一样等待着老师督促,自觉性不够。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不全面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样本对于毕业后是先就业择业顺序问题比较模糊,对自己的未来就业顺序没有一个规划。并且对于如何找到工作的希望是寄托在亲朋好友帮忙推荐上,没有想过可能会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同时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没有目标,但对职业期望是高收入和高职位的占大部分,只有极少数的人选择了工作愉快。从调查样本可以发现学生对职业生涯没有统一的规划,有也可能是单一的计划。如果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长远的、动态性的认识,并且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掌握好行业的动态,制定的规划会缺乏主动性和及时性,影响实效性。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不规范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调查样本中课时数仅占总学期的课时比例为2%左右,开设的课时数严重不足。高职院校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但授课的教师是专职教师的比例只有23%,其它的课程多由辅导员兼任,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技能性和专业性,并且授课内容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授课标准考核标准。另外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参与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或者是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较少有求职的经历,所以对求职过程中艰辛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不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
二、职业生涯教育的保障措施
(一)家庭和学校整合协调
家庭和学校应该在学生就读初高中的时候就让他们有自主的选择,少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从小就养成主动思考自己生活、学习的习惯。并且在高中时段就进行少量的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早些接触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并对此有所了解。在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家庭给予一定的参考意见,参考的内容涉及学生的个人兴趣、能力和未来的职业方向,最终选择哪个专业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只有真正的喜欢这个专业了,才能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规划,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有一个目标。避免了学生就业后因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不符而不停的换工作。频繁的换工作不仅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利,也对社会上人才的培养不利。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家庭的依赖性仍然很强,所以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学校要与家庭协调好,相互协作,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自我认知全面性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内容一般包括个人兴趣、优缺点和自学能力,缺乏全面性。自我认知的内容中应该涉及到情商、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借助科学仪器设备和聘请专业的人士进行必要的、全方位的指导。再通过周围朋友、同学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个人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专业技能、自学能力和实操能力等自身的状况。结合这些因素,预测未来的职业方向,根据自学能力,制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
(三)构建职业生涯实践平台
学生对未来职业状态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做是一个模糊的或者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所以各高职院校应该为在校的学生构建一个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参加社会兼职工作,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这里的兼职和实践活动不是指做普通的兼职、做家教、做话务员等。而是让学生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是的时间出去跟团或到旅行社做计调等,让学生提前明白自己未来将要从事什么事的工作。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加强自我认知。密切的了解行业动态,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效性和主动性。
(四)规范职业生涯课程开设
篇8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媒体教学
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的课程都实行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授课,其中理论课是以大班的形式上,人数一般在100以上;而实践课则以小课的形式上,人数一般在50以下。由于我们学校是软件学院,学软件方面专业的人相对多一点,这样就使得上计算机方面课程大课的人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人数多一点。另外,我们学校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重点院校的学生来说,都要差一点。所以在我们学校,对于上课人数众多的一堂课,老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以及提高教学效果都存在比较大的困难。鉴于这样一种现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一些有效的尝试:严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另一方面就是对所有实验都进行严格的考核。
1教学尝试
1.1严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前预习正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虽然课前预习是一个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参与,预习效果并不会很理想。原因如下:一是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理想;二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针对上述原因,为使用课前预习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我做了如下的尝试:在每次理论课结束前,布置下次理论课的预习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一般是这样来布置预习任务的:设计一些学生比较熟识的情景题目。比如学表单内容前,考虑到大部分学生都有在网站注册的经历,而注册功能必须通过表单来实现,所以我会以一个网上注册的题目作为表单内容的预习情景题目。首先我会假设同学们到网上购物,选购完商品后需要完成下图所示的注册:
接着我会提问题学生这样的一些问题:(1)提供给用户注册的对象是什么?(2)从表现形式来看,这个对象包含了哪些不同的子对象?(3)提交按钮有什么作用?(4)重置按钮有什么作用?(5)用户填写的资料将被如何处理?
虽然布置了预习任务,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压力,很多学生并不会主动去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为了督促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我在讲述新内容前,会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就情景题目中的问题提问学生。对学生的回答,我会一一列出来,并就每一个答案,反问其他同学,以示是否有不同的回答,如果有不同的回答,也一并列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不会马上肯定其对错,而是在讲课的过程中一一指出。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如此学生听讲时注意力会更集中,能及时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同时对于印证回答正确的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印象则会更深刻。另一方面,对于踏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学生,一般都有好胜心理,所以,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他们通常心中都会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回答正确,这样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严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氛围活跃,上课打瞌睡、聊天的现象大为减少,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严格要求学生课后复习
在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课一般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版书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做笔记少了,上课讲述的内容多了,此外,因为PPT转换快速,学生对讲述的内容印象相对也没那么深刻。有鉴于此,如果学生课后不及时进行复习和操作的话,则所学过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掉。计算机专业课前后的内容连贯性通常都比较大,如果前面的内容没学好,势必会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如果听之任之,就可能出现上课时学生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最终则可能导致学生越来越没信心了,以至于最后放弃课程的学习。
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课几乎都是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学好这些课程的标志之一就是动手能力提高了。如果只凭课堂上的几十分钟,那是绝对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的。虽然我们学校也安排有实践课,但有一问题就是,实践课通常都安排在理论课的下一周上。因为存在这样一个时间差,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得到热身,等上实践课时很多理论知识几乎已忘记了,所以这样上实践课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课效果及动手能力,我将课后复习作为一个任务安排给学生。在每次理论课结束前,我会布置一些思考题和作业题。其中,思考题主要是一些理论性题目,而作业题则主要是一些操作性题目。
同样,为了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我会在下次上理论课时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一是就思考题提问学生;二是要求学生提交作业,并对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实践证明,严格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有效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严格考核实验
我们学校,一直都实行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从理论上讲是很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发挥实践课的作用。以前很多实践课只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并不看学生的操作结果,也不提问学生,而且实验报告一般也是在课后提交的。课后提交实验报告,为抄袭创造了条件,很多学生上课时不好好做实验,为应付检查,课后就拿同学的实验报告拷贝一份就OK了。因为实验原理、结果等内容都一样,所以老师有时也拿这些同学没办法。
针对考核实验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对实践课的考核方式作了如下的改革:首先所有实验都不需要写实验报告,但必须检查操作结果;其次将实验内容设置成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对于必做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当堂完成,并当堂提交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我会就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提问学生,实验的评分视学生的回答来定。至于选做题,则主要是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如果当堂正确完成选做题,则给予一个额外分数的奖励。
在实行现在的考核方式后,为了能按时提交实验检查,许多学生在课后认真复习及完成作业,同时上课上网、聊天的现象现在几乎已看不到了,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翻看书本、查阅课件、同学之间小声的讨论、在电脑显示器前的沉思状以及到处可听到的噼噼啪啪的敲击键盘的声音。
实践证明,严格考核每一次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束语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上述的教学尝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这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我的一个心得就是,要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考核实验一定要严格执行,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否则效果不会很理想。
篇9
论文摘要: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和小学教育的特殊性,积极构建完善、系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课程研发技能、教育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及学科专业技能等10项。
一、构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的依据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不同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特殊要求,因此,高师院校在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时必须针对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1.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等特点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全面要求。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口素质形成的奠基工程。虽然小学教育在知识传授上是最基本的,但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小学阶段还是学生身体迅速发展、形成基本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教育的重点难点不在于要传授多么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而是要奠定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等让其一生受益的好习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必须全面,即既要有较强的教师基本功技能、艺体活动技能,又要有较强的教师智力技能,以便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研发、教育反思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各种良好的个性品质。
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专门要求。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系统教育的影响下有了较大的发展:感知觉已逐渐完善,观察的精确性、目的性、顺序性、概括力等随受教育的影响逐渐提升;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发展到抽象记忆能力增长;小学生己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小学生这些独有的认知特点要求小学教师要具备观察及了解儿童的技能、善于与儿童沟通进行个别教育的技能、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艺体活动技能等。
此外,小学生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小学生逐渐学习到与人相处、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同时,其自我概念开始形成,如果小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及同伴的肯定,将会产生自卑情绪。因此,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善于协调及组织管理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技能,还要具备着眼于小学生的成长正确运用发展性评价的技能、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等。正因为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所以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具有不同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专门要求。
(二)社会发展和基拙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
1.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现实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经济发展速度惊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提高,而月_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文精神的构建一与审视、终身学习成为必然、小学生个性发展得到高度重视等,这些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变革,近年来在小学生中相继出现了留守儿童、社会不利家庭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城市独生子女等值得我们关注的特殊群体,这一切要求我们在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时,必须要重视教育反思、教育研究、与家长沟通并帮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实施心理辅导等教师智力技能,以满足时代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现实要求。
2.教师专业发展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迫切要求。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教师专业化运动”,希望藉此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其中尤以小学教师为甚。不少人认为小学教师不需要很高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只要有一定学科知识都可以成为小学教师。其实,这种误解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小学教育专业性不强。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是衡量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小学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时,必须要重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不同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及其他专业人才的独特性,增强小学教师的不可替代性,为小学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迫切要求。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直接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方面都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这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改变了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重视综合课程的设置;改变了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而重视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而重视小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改变了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而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而重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建设等。这些对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运用、课程研发、教育反思、教育研究等技能提出了直接要求。
小学教育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时,必须认识到该体系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综合体,因而,要加强自身各种技能之间的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一)听说技能
这是小学教师的基本功技能,是小学教师形成沟通协调能力的基础。听的技能主要指善于倾听小学生说话,引导其说话要逐渐增强逻辑性、条理性、突出主要观点的听力思维技能。说的技能主要包括:会讲标准、清晰、流利的普通话;用词准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音量、语速、声调等方面要符合语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讲究抑扬顿挫;说话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同时注意结合语境恰当地应用体态语言。
(二)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
“写一手好字”“画一手漂亮的简笔画”都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职业威信的树立,这主要包括常用规范汉字掌握水平、“三笔字”书写水平、常用文体(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各类信函等)写作和简笔画技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工作技能
教师的教学工作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主要包括:第一,教学的设计技能,主要表现在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教案编写等方面;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技能,主要表现在导人、讲解、提问、课堂组织、交往互动、创设情境、板书、结束等方面;第三,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技能,主要表现在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个性化、开放性的课外作业并认真批改;第四,教学结果的考核技能,主要表现在能根据考核目的编制不同难度、区分度的试题以及采用不同的测试方式,以获得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技能。
(四)班主任工作技能
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成为合格小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第一,组建班集体的技能,主要表现在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班风建设等方面;第二,个体教育技能,主要表现在观察学生、与学生谈话、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初步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辅导、对小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等;第只,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技能,主要表现在根据班级特点和学校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队主题活动;第四,与学生、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的技能,主要表现在善于和学生交往、帮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组织家访和家长会、帮助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等;第五,教育实践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技能。
(五)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
这是小学儿童的特点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要求。小学儿童处于2-12岁这一艺术潜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儿童知觉过程的整体性、直觉性、记忆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想象的独特性、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对小学儿童实施艺术教育有利于儿童完整人格的养成、全脑功能的开发。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的表现技能、鉴赏技能等,鼓励儿童表现美、创造美,进而引导儿童健康、和谐发展的技能。
(六)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这是现代科技发展和小学儿童的特点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不容忽视的要求。小学教师必须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PT,Flash等软件的使用及制作、音像采辑、信息搜索及网上资源的下载、多媒体综合运用等技能。
(七)课程研发技能
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教师体现其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传统的课外活动深化为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五个方面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往感以及各种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另外,还要求开设能够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的、结合学校传统和优势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校本课程。这两类课程的开设需要小学教师具有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方案、组织课程实施、评价和总结的技能。
(八)教育反思技能
良好的教育反思技能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源泉,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两方面的反思,具体指:教育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生群体行为、教育现象、教育改革的反思等。
(九)教育研究技能
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一些有条件的小学纷纷设立教育研究室,专门开展教育科研。能够结合小学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研究是体现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表现。其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制订、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论文的撰写等。
(十)学科专业技能
篇10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 专业成长
作为解决“三农”等国家重大问题,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民生等目标具有基础工作地位的农村职业教育,应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到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上。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整体的师德师能是农村职业学校要抓紧抓好的一项主要工作。
一、当前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环境
2011年12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该文件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确定了建设工作的重点和政策措施,明确了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为贯彻党的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教育体制的重大部署,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2013年9月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公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做出了具体的部署。
为使国家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各项政策得以全面落实,各省市等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先后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组织和指导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培养等的规定和办法,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做好教师专业培养成长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目标任务,搭建培养平台,提出了培养措施。
二、对制约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成长主要问题的认识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和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近几年来,农村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培训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上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教师队伍总规模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上都有长足的发展。但与农村职业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创新驱动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等方面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的成长仍然存在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内部结构不合理
经过21世纪以来十多年的大力建设,目前桐乡市(县)职业教育的教师总量已经基本达到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要求。据本地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2013年《教育统计年报》显示,2013年秋季全市(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0795人,专任教师为609名,生师比约为17.7:1,虽只略低于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的16:1的标准,但仍存在一些结构上不合理的情形。
(1)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教师比例不合理。桐乡本市(县)中职学校专业课“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足45%。按照目前学校试行的本省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要求,专业课的课时约占到总学时的约三分之二,专业教学工作量与专业教师数量的占比不匹配,专业课教师的人数尚不能较好地满足实际开展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的需要。
(2)各专业之间专业课教师配备不均衡。少部分专业现有专业课教师比较充裕,如商务英语专业班均专业课教师达到约1.8人,工艺美术专业专业班均专业课教师达1.5人,能较好地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工作需要。部分专业能基本满足正常开展专业教学的要求,如机电专业、服装专业、会计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等,班均专业课教师约1.2人。但有一些专业教师显得十分紧缺,如汽车维修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烹饪专业等,班均专业课教师约为0.8人左右;园艺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目前无专任教师,尽管每年招生只有一个班,却一直长期依靠外聘教师。因为专业课教师紧缺,因而一大批专业课教师的周课时量少则15课时,多的达18课时,个别教师甚至更多。在这样的工作量下,教师无心也无力进行反思调整、外出进修、下企业实践等。
(3)专业课教师知识能力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技能教学的要求。桐乡市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来源中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吸收来的。除了这一小部分人外,大多数专业教师是从基础教育学校继承或选调而来,前者从高等技术师范或工程技术高等学校毕业分配、考试录用而来,大批教师都没有企业生产实践的经历。尽管桐乡市(县)早已启动专业课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工作,但总体来讲,他们还是相当缺乏企业的生产实践知识技能和生产实践的组织管理能力。
2.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不足,个人成长目标不明确
- 上一篇:国内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 下一篇:电力安全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