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 音乐教学 器乐 重要性
音乐教学是使初中生获得美的一种重要途径。乐器演奏是一种主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但它却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整个音乐教学环节中最为薄弱的一项。中学生很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学习速度也十分快,把乐器引进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一)器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器乐教学,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器乐练习可以以动带听、以奏带唱,将手、耳、眼、脚、唱协调起来进行整体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在练习中获取音乐知识。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很多时候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进行特别清晰的描述,音乐的强弱、刚柔、高低、和谐等概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产生切实的体验。所以,器乐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感受,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器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般会经历三个层次,即有趣、乐趣、志趣。“有趣”是学生对学习音乐直接产生强烈兴趣的初级阶段。它一般表现为:一旦学生看到一种乐器独特的外形,听到它美妙的音响,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想演奏它,这种好奇的心理是有限度的,通常很不稳定,而且容易转移或者自我消失。“乐趣”是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的一个中间阶段。学生会在“乐趣”的影响下,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趣和乐趣是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器乐教学所必然产生的两种心理现象,对“乐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长期的“乐趣”培养。器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将乐趣转化为志趣,从而养成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地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器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音乐智力发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音乐智力,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并不是十分容易的。授课教师必须对乐器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熟练地演奏,同时还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及兴趣所在,从而选择合适的音乐器材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认真备课,编写有效的教案。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应用
(一)教授学生打击乐,提高学生的自信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离不开唱歌和欣赏音乐这两种形式,但对于那些对音准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讲,音乐课可能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因为他们害怕在同学面前唱歌,害怕同学们讥笑自己。所以有时候在教师授完课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喜欢将老师教授的歌曲唱给同学们听。这时候,音乐教师将一些简单的乐器带进课堂,例如响板、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等,只要教师示范一两遍,学生就会操作,从而增强那些音准不够好的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二)教授学生口琴,增强学生识谱能力
口琴这种乐器很容易学习,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吹气和吸气的交替运行。音乐教师让学生用口琴演奏当堂学习的曲目,这样就很好的练习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视谱练习,好动的初中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是通过让学生吹口琴来识谱,学生就会充满动力,因为初中生大多会有一种好胜心理,认为谁先学会并能更好地演奏,谁就更有能力。这样,学生们在争强好胜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音乐教学的工作质量,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三)组织器乐小组,展示学生才华
由于升学的压力,初中音乐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制约,例如总的课时量比较少。这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就可以向学生开设第二课堂,进行器乐教学。在第二课堂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比如二胡、小提琴、笛子和扬琴等乐器。在教授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建一些音乐小组,共同练习一些曲目,因为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乐谱,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乐谱的重要性,注意在合奏中的合作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经过多次联系后,整体的演奏效果就会非常好,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音乐和器乐学习,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练习、自我督促的主动型学习方式。
结 论
音乐不仅是美的艺术、更是感情的艺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器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合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灵活地将口琴、二胡、小提琴等器乐引入音乐教学的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从而更好地加强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晓芳.在器乐声中放飞音乐的理想 [J]. 文教资料,2010(4).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现状;提高途径
【分类号】G633.951
1、引言
初中音乐教育对于帮助中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精神境界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下,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不完善,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普及,提高初中音乐教育质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经过素质教育的多年发展,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音乐教育观念有失偏颇,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尽管新课程改革早已启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部分学校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完全理解“教育育人”的本质意义,部分初等中学迫于升学压力,将初中音乐教育置于整个教育工作的边缘,没有切实落实初中音乐教育工作。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近半数学校初中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不科学,甚至部分毕业班直接取消音乐等与升学无直接关系的课程[1]。部分学校没有坚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功利化,往往是教育局下发的文件规定考什么就教什么,音乐教育观念缺失直接导致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2)音乐教育投入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设施不全。由于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对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在教育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分配上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教育资金严重不足[2]。初中音乐教育投入不足,一方面由于初中音乐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不高、职业发展受限等原因导致了初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难以达标,部分音乐教师甚至是其他课程的兼职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和器材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导致了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缺少音乐教学室、多媒体设备等。音乐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教师素质不高和教学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
(3)音乐教材脱离实际,教学方法有待提高。由于现行的初中音乐教材大部分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音乐教材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社会文化差异,教材内容可能并不利于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受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目前仍有部分学校在初中音乐教育上采用教师本位制的教学方式[3]。在这种模式下,音乐教师通过带头示范作用来引导学生模仿,带有填鸭式性质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爱好,也容易扼杀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3、提高初中音乐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提高初中音乐教育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对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视,树立现代化音乐教育理念。首先,教育部门应当深化义务教育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对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体系,全面评估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其次,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要转变陈旧过时的音乐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初中音乐教育在帮助初中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个人品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深入了解素质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树立现代化音乐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加大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宣传力度,定期举行歌咏比赛等音乐活动,呼吁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其中,提高社会各界对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完善音乐教学软硬件设施。学校应当在充分认识到初中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学校教育资金等教学资源,落实音乐教育工作。一方面,学校应当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可以通过提升音乐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提高音乐教师进入门槛等措施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为本学校服务,学校也需要加强对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定期举行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和音乐器材的学习班,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参与音乐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音乐教师匮乏的情况,学校可以加强与艺术类高校的合作,积极吸引高校音乐专业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完善音乐教学环境,修建音乐教学室、购置钢琴和多媒体等音乐器材和设施,加强音乐教师对相关器材和设施的学习,为初中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软硬件支持。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音乐教材内容,转变音乐授课方式。学校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师本位制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现代教学模式。一方面,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流行音乐因素对音乐教材进行相应优化,也可以将音乐教学活动与当地民族特点和社会风俗相结合,创造出受初中生欢迎的音乐教学内容,适当降低古典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比重;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应当灵活运用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户外音乐活动的形式将音乐教学工作与踏青郊游等野外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电子游戏,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娱乐性,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初中音乐教育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不足之处,通过树立现代化音乐教育理念、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完善软硬件设施、改善授课方式等措施,可以提高初中音乐教育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玉辉.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探析[J]. 戏剧之家,2014,07:132+144.
篇3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初中音乐课堂 歌唱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2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现状
课堂现状:众所周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观摩过不少初中音乐公开课后,不难发现:公开课基本上是欣赏教学课多,歌唱教学公开课少。事实上,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况也同样如此。初中音乐教师都深有体会:欣赏课相对好上些,歌唱教学难上,特别是遇到难的学唱歌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没有把歌唱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是走过场和形式。
学生现状: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和变声期,受嗓音变化,往往大声演唱歌曲,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音不准和节奏不能正确把握等情况,导致他们不敢当众唱歌。即使在教师要求下演唱也大多是有口无心地学唱歌曲,甚至对歌唱教学表现出厌烦心理而应付了事。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现在世界上流传最为广泛的艺术教育体系,它主张音乐学习回归人本,强调音乐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即兴创作。因此,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探究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创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提高初中学生歌唱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符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发展的方向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张人本性,即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倡即兴创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人本性原则,与现代教育理论、人格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一致。我们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既符合初中音乐课堂的发展方向,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契合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初中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十三和十四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变声期,不适合高强度的歌唱技能训练。因此,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对中学生在歌唱技能上不能下太多的功夫,而应该通过歌唱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原本性”音乐为核心,其“原本性”理念决定了奥尔夫众多音乐教育体系观念的形成。下面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繁荣核心部分归纳为四项,稍作介绍,以便使大家可以更快、更清晰地领略其精髓。
(一)人本性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手段、工具,每个人都存在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本能,音乐教育应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从人的本性出发,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从音乐的本源出发。
(二)综合性
从“原本性”音乐出发,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类似于“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就是把歌唱、文学和戏剧等综合在一起的艺术。这种融合了歌唱、文学和舞蹈等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就应该是人的原本性,符合学习对象的认知规律和音乐知识认知特点。在艺术活动中,应该重点培养学习对象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参与性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当中,奥尔夫强调学生是音乐课堂的认知主体,应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融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音乐课堂学习中,整堂音乐课学生都乐在其中,学习兴趣盎然,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即兴性创造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它的即兴性创造。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当中,学生都不是静坐着的,他们的思维以及肢体都在积极运转。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其他人有不同的办法……比如你可以采用拍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也可以采用跺脚和拍肩膀的方式,甚至是采取拍小肚子的方式。即兴创造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本能,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其根本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表现自己,表现歌曲,表现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
(一)基于三阶段性实施教学
1.七年级阶段贯彻“原本性”,把握自然和谐的身体律动
七年级新生中绝大部分虽然没有歌唱基础,且处于变声期,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对此,教师可借鉴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七年级的歌唱学习过程当中,光有热情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了解自己的声音有何特点。对于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比歌唱学习更重要。对此,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声音特点的基础上,用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来歌唱,帮助学生找到歌唱与内心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学生参与歌唱及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可行性,以使他们歌唱时声情并茂,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2.八年级阶段突出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的技能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好的歌唱表现力。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在初二阶段要注重学生歌唱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而这正好与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方法上注重创新性不谋而合。
(1)鼓励即兴性创作
即兴性创作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制定出歌唱要求的条条框框来,这样不利于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歌唱学习中的即兴性创作。即兴创作需要宽松、自然、快乐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即兴性创造的音乐艺术氛围,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用音乐的变化去表现自己。节奏是即兴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节奏即兴创作的魅力。
课例:《大海啊故乡》
①找出歌曲典型节奏
节奏练习(附点节奏)
3/4:XX Xq X XX X―
②练声体验
初步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自由哼唱或用“n”试唱,强调轻声演唱,注意呼吸,同时关注演唱姿势。
3/4:5 6 5. 3 5 6 5 ―
③节奏编创
3/4:X ―X X― X X―X X― ―
④旋律体验
3/4:5 ―6 5― 3 5―6 5― ―
分析:以上是一个同样具有三拍子圆舞曲性质的即兴节奏创作教学案例,在这个案例教学活动中融入了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身体律动、歌唱学习以及进行节奏即兴创编的学习体验,充分展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注重体态律动及学生参与歌唱教学以及节奏即兴创编的理念。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节奏创编、体态律动合作即可。
(2)尝试音乐剧歌唱排练
音乐剧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较强实践性及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一样,它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文学、美术等诸多的艺术性形式。音乐剧,亦称“百老汇音乐剧”,是一种歌、舞、演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性艺术,一般以叙事为主,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态来进行表演。通过学习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学生对音乐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在这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表演形式当中,初中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歌唱、舞蹈、表演、配乐等),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形式,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活动策划、音乐剧编导、角色扮演等),充分享受和体验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所带给他们的复杂的、高级的艺术美的感受。在音乐剧排练中,学生需要创编歌曲、演奏音乐或者配乐、朗诵台词、创编舞蹈、扮演人物角色、制作舞台道具等,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表现力能得以提升,进而达到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的最终目的。
3.九年级阶段注重个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九年级阶段,歌唱教学的中心是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歌唱考试都是以演唱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我们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赏析经典歌唱作品的方式进行歌唱教学,让学生了解歌唱的内容形式、歌曲结构、主题思想情感等,扩大学生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结合九年级学生要进行音乐A级考试的要求,不断进行课堂实践模拟练习,丰富他们的歌唱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基于多元化改革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歌唱学习活动。通过歌唱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教学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歌唱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沟通、交流,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对歌唱教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有选择性地吸收,拒绝“表面热闹”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笔者几年之前刚刚接触、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就有的一种强烈想法,今天得以付诸实际行动,也是本人一次大胆的创新实践。当然,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可能会存在一些盲目应用及表面化吸收的客观或主观问题。其实,大家也知道,每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的尝试与引用、借鉴都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其更多的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积极进取,努力前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载体丰富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只要我们有好的学习态度,用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去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有选择性地吸收,有扬弃性地接纳,有批判性地借鉴,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更加适合、有效的歌唱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就能更有效地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完善音乐教学。
(二)系统与灵活并重,实现“寓教于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味地照搬照抄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不可能解决我们歌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我们要以初中音乐课本六个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为本,结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选择性、有创造性地借鉴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歌唱教学活动。这样,既突出了歌唱艺术的情绪情感,又突出了其音乐性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歌唱教学实践真正得以实现了“寓教于乐”。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收获和反思
近年来,笔者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实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大大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歌唱表现手段。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进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后,学生逐步把握了该体系原本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并将这种理念带入了其他学科领域。学生学会了用语言、音乐、身体律动来表现歌唱,提高了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指出:“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应用证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适用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清华的实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2]李冰妮.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8).
[1]陈维.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兼谈学习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思考和建议(上)[J].乐器,2011(10)
篇4
一、开发和利用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国家,不像其他国家的学校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和评估系统,心理医生也是学生最贴心的朋友。而我国的院校中,即便有心理诊疗室,但因为某些心理作用和偏见,心理医生形同虚设,往往造成许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无处诉说和发泄,造成不良的心理问题。不同的音乐资源可以启发学生,它们的存在不同程度的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同的情感表达着各种喜怒哀乐,通过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带动,可以是舒缓的,可以是放松的,也可以是刺激的,也可以是欢快的,都能从正面的帮助学生用健康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感,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音乐来学习,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自信心。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源
1.创设教学情境。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教师用参考书和音响教材,教材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不可代替性,是音乐课程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实施音乐课程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因此,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应立足于教材。如果老师总是一尘不变、按部就班地抱住教材不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时间一长,学生还会心生厌倦,老师自己也会觉得单调。例如,在《红旗飘飘》的教学中,我在课前播放唐磊演唱的《丁香花》,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忧郁凄美的丁香花的图片,学生就会沉浸在惆怅怀念的情绪中,加之老师深情地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将至,我们中国家家户户都会祭奠逝去的亲人,我们更当带着崇敬的心情怀念那些为共和国的诞生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而献身的革命先烈。”深情感人的音乐激起了学生心中最圣洁、最真挚、最正直、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效果了。
2.开发学生资源。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资源开发的重要性。首先,是要认真观察对待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对于音乐的喜爱程度也不同,通过教师的深入观察和了解,能够拉进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可以真实的掌握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尽早的做好准备。最后是通过观察和了解,能够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然后再教学材料的准备上、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好的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时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态度,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于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3.开发教师资源。
(1)增强音乐教师开发音乐课程资源的意识:不要将开发音乐课程资源的责任完全推给相关的教育部门和专家,音乐教育部门和专家未必是遍布全国各个地方,他们只能获得各地区初中音乐教育所需的共性,但是其中的特性就很y顾及,也不能顾及。专家所注重的是理论的研究,而教师是这些理论的实践者,若教师脱离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就等于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了理论脱离实践的空中楼阁。
(2)提升教师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是公认的最重要的音乐课程资源之一,因而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效果,教师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音乐课程资源,就如同火车失去了动力,铁轨铺得再结实通畅都无济于事。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必须提升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现实告诉我们,限制音乐老师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最大因素就是领导缺乏重视。调查表明,85%的教师认为领导的重视可以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有69%的教师认为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可以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开发教材资源。教材资源是音乐课堂中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资源,具有其他教学资源所代替不了的地位。所以,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很有必要的。选取的教材应该具有代表性,由多个钻研音乐的专家经过大量的详细地研究而确定,应该具有深刻的教学意义和科学性;同时选取的教材对于知识点难度不能太大。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还不能理解过于深刻的音乐,好多老师会因为知识点难以理解而摒弃一部分内容,造成浪费,所以在音乐课程教材上的选取要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对音乐知识点的学习应该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最好可以转换成学生所熟知的领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音乐枯燥的知识点。
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 引入 探究
音乐,作为现在时展潮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流行音乐的诞生更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社会的发展进步,让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越来越多。音乐艺术作为最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所发展的流行音乐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粗俗的音乐,会影响到学生们的艺术观。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更加合理地引入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欣赏音乐都是现下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的不足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的音乐教学工作。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作用
(一)引入流行音乐可以提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流行音乐是现下社会上最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而初中阶段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又是极其重要的,在对音乐最易接受的阶段以合理有效的方式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音乐教学产生积极的教学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所教授的音乐曲目多是一些固定的曲目,而课本上的音乐曲目又难以受到学生的青睐。在现下流行音乐最受人喜爱的阶段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学,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二)引入流行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传统的音乐教材上可见到的多是一些经典民歌民谣以及古典的的中外作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没有学生所喜爱的流行音乐就会让课程变得枯燥乏味,从而让学生心中产生影响学习的抵触情绪。所以,如果能够在现下的音乐教学中合理适当的引入流行音乐就会让学生接受音乐教学。初中的学习阶段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机选取合理适当的流行音乐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以及学习理想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引入流行音乐的初中教学现状
随着音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学在业内也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流行音乐在音乐内容、音乐风格、音乐主题以及音乐曲风都是有很多种类区分的,不同的选取都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同的音乐观念。
在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材上所选取的音乐很多都包含一定的政治性色彩民谣歌曲为主,如:《翻身农奴把歌唱》《走进》以及《唱脸谱》等。这些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与流行音乐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这种长期的传统音乐教学下引入一些形式多样的大众化流行音乐元素也并非易事。
三、引入流行音乐的初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已经有一段时间里,也积累了一些相关教学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问题等待被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初中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都是有阻碍作用的。
(一)流行音乐教学内容选取的合理性不足
因为初中音乐教学长期受到传统音乐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内容都是一些典型的政治性歌曲,而目前初中生还根本无法理解体会到这些传统古典音乐、民谣等歌曲中所要表达的内涵。而教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中的流行音乐曲目数量非常之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教材中对流行音乐的内容选取上并没有根据学生们的心态所需来选取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音乐教学是非常容易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的。所以说,在流行音乐的引入教学方面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教育理念的落后无法满足需求
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又是课堂的学习主体部分。在音乐教学方面,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中的艺术学问,所以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合理科学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教师对音乐的理解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方式。但是目前音乐教师因为长期受到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也就是教师没有得到流行音乐的正确认知。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就不能满足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流行音乐也就很难融入到音乐教学当中,这对学生的音乐教育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三)传统音乐选择与流行音乐选择难以平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音乐学科也得到了改善。在初中音乐教学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陶冶学生们的音乐情操,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与业余生活,并且培养学生的审美。但是在课程改革上却遇到了些难题。当然,在教师教学中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难题,那就是如何选取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才算合适。课程的选择关系到教师的教学,选择不清那教学就难以开展。如何选择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才能够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减,这两者的平衡问题也对流行音乐的引入带来一定的阻碍。
四、加强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教育的策略
(一)合理选取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帮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音乐的风格多样化,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这种教育理念之下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从而提升整体综合素质。而流行音乐的引入在内容上非常重要,它必须科学合理,还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教学目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处在一个成长发育时期,接受事物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这一定的独特性,所以在选取流行音乐内容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来选取合适的流行音乐,这才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
(二)加强教师对流行音乐教育的认知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接受事物最直接的领航者,教师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所以,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对音乐有着足够的认知,明白音乐教学的教学意义,并且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发展中来。在流行音乐的引入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知道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教师还需要知道流行音乐对学生的思想方面的提升的重要性。流行音乐,作为当代最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其必然有很多教学意义,教师的认知对于学生的学习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平衡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
在音乐教学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平衡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并非是要完全替换传统音乐,也并非说明传统音乐不能满足当下初中音乐教育课程。我们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流行音乐不能替代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中包含着很多流行音乐所不具备的元素,流行音乐也表达不出来传统音乐所以表达的年代感与时代情怀。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平衡只是为了让二者更好的互补,从而更好地完善初中音乐教学。
五、结语
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之一,在初中教学中的流行音乐的引入必须做到足够的理智客观,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学习观都是当前音乐教育的重点工作。在初中音乐教育当中,通过接纳一些具有强烈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音乐欣赏情操、理想、音乐鉴赏都是极为重要的。基于此,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理性科学分析流行音乐,对于促进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巍巍.与时俱进 关注流行――流行音乐进课堂之我见[J].中国西部科技,2011,(18).
[2]郭小丽.如何有效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
篇6
关键词:教学质量;创新;单一性;模式
无论是在新课改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提升初中学生素质方面更是着重强调。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中音乐教学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初中生素质提升的关键点,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导方法,还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教师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初中音乐方面创新,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质量及水平才能越来越完善。以下就是我对于怎样提升初中音乐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在初中音乐教育方面应该打破传统的观念,不断进行创新,以使现在的学生能够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效果。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由于教师对于现在初中音乐的教育环境以及模式的理解不全面以及传统模式的束缚,导致了在音乐教学时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课堂比较枯燥;一味以课本为重,缺乏社会实践;上课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以至于学生在学音乐时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学生本身就在音乐方面有天赋,所以唱得特好但音乐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另一个极端就是音乐方面的知识全都懂但就是唱不好。所以,要想完善初中音乐教育,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音乐全才,结合不同学生身上不同的特点,勇于在教学观念上创新,使学生在音乐中能够全面发展,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社会在不断发展,艺术无处不在,所以,音乐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要学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简单认为音乐和中考没什么关系,上音乐课就只是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如果这样的话学生只会唱会唱的歌曲。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的氛围,教师应该努力创新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应牢记无论怎样改变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
三、改变音乐教学的单一性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其实,音乐课也是这样的。有的学校认为音乐课和其他学科没有什么关系也就被独立开来。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音乐素养提升了,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别的学科的成绩,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如果把音乐和其他学科不同程度地结合起来就会达到双赢的效果。如果教师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还可以学习舞蹈,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最后还提升了学生的修养。其实,音乐不仅仅只能和舞蹈结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果把音乐和其他别的学科结合起来还可以提高别的学科的成绩。比如,化学教师和音乐教师一起把一些初中化学的知识点合编了一首化学歌曲,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新歌,还掌握了化学知识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大胆出新改变音乐教育的单一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的学习音乐,还学到了其他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就是利用现代流行的多媒体和因特网来给学生授课。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现在课堂上最大的敌人就是手机,对于如何把沉浸在手机中的学生拉回课堂引起了教师的深思。因此,教师应该要在音乐教学上不断创新,引入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因特网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做有丰富画面和动听声音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提升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把一些难的知识点制成二维码,只要学生有不懂的拿出手机一扫就可以了解正确的答案,还能听教师的讲解。所以,教师要不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技术把“敌人”转变成朋友让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最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音乐修养,达到完善教学水平的效果。
五、明确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出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而且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不同风格的音乐。比如,中国西部的音乐具有高亢明亮的特征,东部的音乐具有抒情柔和的特点,南方水乡的音乐则以委婉动听为主。还有一些边远地区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让这些精髓埋没。教师应该明确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自豪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民族音乐,传承中华民族音乐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提高学校在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上几点只是根据我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可能也不太全面。但是要想提升音乐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师就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并应该不断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作者:张伟 单位:河北省昌黎县朱各庄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高莹.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
[2]郭家滨.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5).
篇7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学生;高效课堂;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需求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家长和学校普遍开始重视音乐在孩子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位置,这充分说明音乐的发展和进步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是相一致的。初中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整个音乐学习的过度阶段,做好音乐启蒙和成长教育工作是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打造高效音乐课堂,一定要对音乐教学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与其说音乐是一门课程还不如说音乐是对艺术的审美愉悦过程,教师在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质的提升。
一、新形势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充满着灵动的个性色彩,而不应该是单一、死板的,音乐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世界的升华,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满足学生音乐学习发展需要。
(二)互动教学发展方向
新时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也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师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开始向师生交流互动的的方向发展。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输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输对象,师生之间是相互交流、沟通,促进知识共享的伙伴。初中音乐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倾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音乐教学知识来一步步展开。
(三)更加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加强对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才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最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艺术进行欣赏和再创造。如果缺少了人格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发展是一定是不健全不完善。因此,初中音乐教育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影响,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与塑造。
二、新形势下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一)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选择授课的音乐题材和类型;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活泼、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比较好的建议要积极采纳,对于比较片面的观点要给予理解,对于错误的看法要给予纠正。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音乐课堂教育的见解,取得学生的信任,综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设计课堂目标;教师在课堂中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积极发现学生音乐学习的天赋,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并且积极的投入到学生的表演活动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二)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注意因材施教
受家庭环境、遗传基因、接受能力、性格、性别、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学习习惯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个体,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详细情况,在充分掌握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位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和愿望。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断研究分析,找出产生这些差异性因素的具体原因,并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修改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产生的背景文化知识的理解。针对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环境对音乐语调等内容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的选择,同时在音乐类型上,不管是美声、古典、流行还是通俗,都要注重对音乐资源的整合重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全新的教学体验。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适应时展需求。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传统音乐教学只是注重对于听觉审美的把握,毫无疑问加强对学生听觉鉴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然而如果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通过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印象。比方说,在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听后感。随后教师再配以图像和文字资料播放一遍,让学生感受辽阔的草原、干净的天空以及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观赏结束后,再次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审美教育学科,需要教师在掌握音乐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新形势下打造初中高效音乐课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打造高效初中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杜鸿.浅谈如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版),2012(12)
[2]孙圆.如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13)
[3]王宏.高效音乐课堂创新教育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1(50)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36-01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中学音乐课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要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而且要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认识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便将“乐”放在了“诗”、“礼”之后,他将“乐”定义为了人生境界当中的最高层次,认为音乐是最能够打动人心,并左右人陛的,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对音乐审美教育价值的重视程度。在新《音乐课程标准》当中,提出了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实行有效教学实践的核心教育理念,这一方面是对人在教育过程当中的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强调;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流于表面的僵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矫正。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贯彻审美教育
音乐美蕴含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音乐属于一门艺术类学科,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未得到充分贯彻。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要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设音乐欣赏课程,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
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课堂教育中,应该将音乐欣赏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并且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音乐课堂中欣赏的作用,如此一来则能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的突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必须精心筹划教学过程,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式,而避免知识的过多输入,在课堂上体现真正的艺术之美。其次,老师可以采用诸如讲故事、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出符合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最后,注重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通过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教学当中,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不但能够增加教学形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2、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画面展示,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音乐欣赏中。要选择恰当的画面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及意境,降低欣赏的难度。如在欣赏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随《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时,我出示了几幅不同画面的图片。第一幅是小溪从山坡、小路、树丛中往下流的画面:第二幅是一条大河奔腾向前,雄伟、壮观的场面;第三幅是河边的村庄,村民正在举行热闹的婚礼及舞会。根据这三幅不同画面的图片,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现。经过教师的引导,生生间的热烈讨论,学生认为配第一幅的音乐应该是抒情的,可以用木管乐器及少量的弦乐器来表现;配第二幅画的音乐应该是雄伟、宽广的,可以用管弦乐合奏来表现:配第三幅画的音乐应该是热烈、欢快、豪放的,可以用管弦乐合奏。
3、挖掘音乐审美的内涵
艺术之美是内在的,要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挖掘音乐审美的内涵。音乐审美属于感觉信号系统,不是语言信号系统,它是通过“音乐语言”传达一种信息,给予视听者明晰的感情意义。它最基本的语言有四种:旋律、节奏、角色及和声。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四种语言挖掘美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审美内容,掌握审美方法。以旋律为例,阿炳的《二泉映月》开始处、刘天华的《病中吟》及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第一乐章全部主题曲都有一个共同点――表现叹息的旋律,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阿炳叹息,直截了当,是饥寒交迫的入的内心暴露;刘天华的叹息,起伏婉转,忧国忧民;柴可夫斯基的叹息,起伏小,表达了不满现实,呼吁正义,不像刘天华的思绪万千,也缺乏阿炳的沉重。但都体现了一种忧愤之美,阴柔之美。当明白了这点以后,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会,去欣赏,就会尝到不的美的快慰。
4、提炼美育教学精华,加强教师自身素质
篇9
关键词: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本土化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江苏的音乐基础深厚,其中江苏民歌,在中国各众多民歌之中深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像苏南民歌《茉莉花》、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民乐《二泉映月》等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江南丝竹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江苏的地方戏曲表演艺术也是品种众多,现存的影响较大的有昆剧、锡剧、淮剧、扬剧、滑稽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等。带有江苏地方特色的曲艺也各具特色,其中苏州评弹、评话,扬州评弹、评话,徐州琴书,淮海锣鼓,南京白局等影响较大。作为全国的教育大省,江苏地区的初中学生对江苏本土音乐认识有多少呢?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所接触的音乐环境几乎被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中的音乐所占据,这些媒体被大量的流行音乐包围。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相比,旋律简单、舒畅,朗朗上口,歌词内容大多以情爱为主题,此类内容恰恰为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提供了宣泄的机会。因此,大多数中学生排斥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有着极大的偏见,对民族音乐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以至于有的学生把《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说成是刘德华,这不得不让音乐老师痛心。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可见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初中音乐教材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但我认为弘扬民族音乐要先从本地区乡土音乐开始,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从古至今,乡土音乐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地方史,它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也是本土人们社会生活的缩影。在内容上有不少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反映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当地人的审美取向,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学习、欣赏乡土音乐具有其他音乐难以替代的作用。优越的乡土音乐环境与基础,等待着课堂音乐教学去抓住精髓,体会精妙,评点特色,总结规律。让学生从乡土音乐入门,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由学习而继承,由普及而提高,应是发展民族音乐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我们江苏地区所使用的初中音乐教材中又有多少关于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呢?请随笔者走近教材,看看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材的使用情况:
现在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主要使用人教版和苏少版的教材。其中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构成的。而苏少版由“表现与实践”(演唱、演奏)、“感受与鉴赏”(欣赏)、“活动与创造”三个模块够成。从以上两个版本的教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教版只有七年级没有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四册书中各有一个单元通过“感受与鉴赏”教学来感受江苏本土音乐,另外,在“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中也提到江苏本土音乐相关知识。在苏少版中,则恰恰相反,只有七年级有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并通过“表现与实践”、“感受与鉴赏”来实现的,八年级、九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都没涉及到。可见,不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特别是苏少版),江苏本土音乐内容都很少。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有义务弘扬本土化,而作为一种文化,更应该延续下去。
在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中,该如何把这样一种文化延续下去呢?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江苏本土音乐的特别情愫呢?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想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知识积累,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解读新课标,努力处理好“多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即:音乐教育要以本民族音乐为基础,然后尽可能地强调“多元化”……
现就以上想法作一具体阐释:
一、教师是课程理念的主要实施者,要实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民族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江苏地区中学音乐教师队伍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或很少受过基础的民族音乐教育,缺乏系统的江苏民间音乐知识,对民间艺术只是略知一二,不甚了解,很难谈得上喜欢。音乐是情感艺术,如果音乐教师自己已经感动于古老的江苏民间艺术,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肯定可以在教师的感染下产生共鸣。试想一个不喜欢江苏民歌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喜爱江苏民歌的学生呢?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研究江苏的民族民间音乐,除了具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能准确地区分苏南、苏北各地方、各类民歌,掌握典型的戏曲和曲艺音乐,如昆曲、苏州评弹等能力外,还要演唱一定量的江苏民歌的能力,除此之外,至少掌握一门民族乐器,并具有组织小型民乐队的能力。
二、面对江苏地区现行初中音乐教材中江苏本地区乡土音乐内容短缺,需要编写一套具有江苏民歌、地方戏曲、器乐曲等本土化音乐为内容的补充教材进行系统教授,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与自己生活贴近的乡土音乐教材中熟悉本土的家乡音乐,从音乐的潜移默化中获得爱家乡、爱祖国的熏陶。
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江苏民间音乐的兴趣。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落实本土音乐教育内容
1.从学唱江苏民歌入手
江苏民歌色调清雅,如诗如画,生动地表现了江苏民间艺术的神韵,从苏北到苏南可谓是“苏北号子花”“苏南风情录”……最具代表性的有苏北民歌《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苏南民歌《茉莉花》《太湖美》《满江红》《孟姜女》《无锡景》《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堪称音乐珍品,她们从田野走上舞台,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中国和世界。在教唱这些歌曲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歌曲所包含的内涵,使学生充分理解词和曲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自始至终接受民族音乐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技能的训练。如:《茉莉花》,歌词是诗,唱出来是歌,节奏韵律是舞蹈,旋律线条里有图画……这正是江苏儿女孜孜以求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写照。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并体检:同一首《茉莉花》在使用不同方言演唱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用原汁原味的扬州话来演唱,流畅轻盈;用苏州话演唱,柔美委婉;用普通话又是一种风味。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唱唱哼哼其它变体的《茉莉花》,如中原的淳朴真挚,东北的潇洒明快,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来谈谈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魅力,从而产生自豪感。又如:在《无锡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创编歌词,通过《无锡景》优美的曲调唱出自己想说的话,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江苏民歌。
2.从音乐欣赏入手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欣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视听结合,靠直观画面音响去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共鸣,如欣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教师可以在播放《姑苏行》音乐的同时,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或播放姑苏古城庭台楼阁的美景,这样学生在欣赏时,既有看的,又有听的,仿佛身临其境,再加上教师话语的引导,很容易感悟到主题思想,无形中产生强烈的爱家乡之情。
(二)走出课堂,广泛开展本土音乐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是一项全面的工程,它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重点培养,更需要课外、校外、社会业余文艺活动的有力配合。
1.组织各种业余音乐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本土音乐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创建民族音乐味浓厚的校园环境;可以组织各种江苏民间音乐(民歌、戏曲)比赛和民间音乐知识竞赛;有条件的中学可以组建一支“江南丝竹”乐队;巧用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交流本土音乐的舞台,宣传江苏本土音乐。
2.走出校园,开展校外民族音乐教育
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音乐艺术实践及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找几首自己家乡的民歌,和家长一起学唱一段地方戏,如柳琴戏。学校还可以请来社会上一些知名的民乐团、民乐演奏家、戏剧演员给学生表演、做讲座。教师还可以录制“江苏卫视”的一些大型广场演出给学生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文化节演出,有些演出家乡味很浓,更能使学生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
当今多元文化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但是在强调“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教育。“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文明,是人们世代相传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里面包含有太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所以说,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关键。不论世界如何变幻,音乐如何繁荣与发展,人们身居何处,民族音乐的旋律永远是最贴近他们心灵的最美的声音。这正是新《课标》中民族音乐地位最重要的体现,也是音乐教育矢志不渝的永恒追求。因此,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要以本土音乐为基础,然后尽可能地强调“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陈丽艳.《论民族音乐在新中的体现与运用》.乐
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张绪培总主编,吴锐淼主编.《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
研究――如何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浙江
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篇10
关键词: 初中教育 音乐教学 重心
一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学都习惯性地照本宣科,不分音乐类型,而一味注重知识灌输,大大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导致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脱离[1]。目前,新课改针对音乐教学内容,强调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等新颖的教学理念[2]。由此,音乐教学重心逐渐从机械性地注重灌输知识转变为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培养创新能力[3]。初中音乐教师应明确音乐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重心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音乐教学重心转移的体现
(一)学生重心地位的转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从过去的单向灌输逐渐演变成师生双向的交流。教师须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充分钻研现代教学理论,还原学生主体,回归到学生本位上来。特别是在音乐鉴赏的课堂上,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倾向,对学生的认识能力、欣赏能力给予认可,主动与学生交流,平等沟通。
(二)教学目标由传递知识向塑造人格转变
仅仅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些都对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有着重要意义。音乐学科是运用独有的旋律来构成艺术形象的,青少年都具有想象力丰富、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而且思维能力仍处于逐步发展之中,可塑性很高。因此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树立审美观最重要的基础阶段。音乐教育不应被纳入“应试教育”的体系中,新课改后的音乐教学显然应更重视艺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三)教学方法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移
如果音乐教学仅仅满足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而忽略音乐素养的培养,那么这样的音乐教育是收效甚微的。音乐是艺术的一个类别,其教育应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过去的音乐课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填充式地讲解音乐知识,而对学生音乐情感、鉴赏方面的培养相对薄弱。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授模式,走出封闭的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只有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同音乐融为一体,主动探索、体会、领悟时,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充分体验不同的音乐类型都具有魅力,期间教师应起到指导和建议、创造条件和提供方便的作用。
二、实现新形势下音乐教学目标的关键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师范大学曾经作过一个问卷调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会因为喜欢某些老师的讲课方式进而喜欢他们所教的学科。“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来实现。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们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去,从中体验和领悟到音乐的美感。这种教学氛围的建立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比如,教师可善用眼神,以亲切的态度、真诚的赞扬等缩短师生距离。此外,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必须确保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自身只是策划者与欣赏者,并不是评委。只有用心欣赏学生,并指导其钻研与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创作能力。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1.活动式的课堂教学
音乐可以结合多种活动来表现,例如演唱、演奏、歌舞,甚至还有音乐剧、音乐故事、伴乐诗朗诵,等等。这些活动形式都可以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来。比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可搭配上张若虚的诗词,旋律意境优美,诗词古朴典雅。聆听时仿佛在欣赏一幅清新的山水画,仿佛看见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这种形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震撼力,激发起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热爱。又比如学习《黄河大合唱》时,可配上一张乐队演奏的VCD,从视觉上加深对乐曲的澎湃感受。
2.科技化设备的使用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目标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艺术作品进行播放与讲解。例如在欣赏《化蝶》时,可以让学生先听一遍乐曲,随后播放相关的影视或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再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写下自己的感触和看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达到了音乐鉴赏的目的,又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历史知识,还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大量的教学案例也说明,学生对于观摩影视资料非常感兴趣,生动的影像与丰富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出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初中音乐课堂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的课程,势必因其具有美育教育功效的承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心应是立足于美育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视音乐,教师结合教学经验拓展教学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感知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海霞.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911,(1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