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技巧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学生;技巧

高中化学之中蕴含很多生活常识,化学也是一个在实际生活之中运用较多的科目,所以化学对于同学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如果同学们能够懂得化学知识,原理等,生活也就会更加安全和舒适。比如说化学会为同学们解释现实生活之中为什么加油站不能打手机,或者为大家介绍石油的成分,这都是同学们日后的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知识。

我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已经在高中化学的讲台上面耕耘了多个年头了。在这个讲台上面我付出了很多很多的汗水,同样我也收获了很多很多。对于每年的高中化学知识竞赛,为了让我的学生们能够获得好成绩,我也是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尤其是在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技巧上面,我会经常总结,合理的规划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竞赛之中获胜,而在多次的反思总结之后,我总结出了一套化学的学习技巧。希望对于正在学习化学或是将要学习化学的同学们有些帮助。

一、注重知识的积累,奠定化学基础

同学们在进入高中之中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化学的学习非常的杂乱,可以说是毫无规律可言。而且需要同学们记忆的东西也特别多,所以同学们对于化学的记忆还是有些恐惧和头痛。其实这并不奇怪,同学们从小到大就开始接触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这些科目要记的知识和内容实际上比高中化学的知识多很多。因为高中的课程非常的紧迫,学习时间非常的少,所以同学们学习化学的时间也相对的比较少,觉得化学的知识很多,记忆起来十分困难。

高中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点多,杂。对于同学们来说,高中化学的知识量和难度系数突然增大了,所以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的不适应,总是感觉自己分身乏术,根本学不过来这么多的知识。其实同学们大可以不必紧张,着急的。同学们在升入高中之后学习成绩多少都会有些波动,但是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同学们的成绩一定会只升不降的,同学们要懂得取舍,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够抓住效率,平时的时候也要注重化学知识点的积累,奠定化学学习的基础,这样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另外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我在授课的时候也会加重学习方法的讲解,对于记忆化学知识,我也做过一些总结。

1.物理性质的记忆

所谓的物理性质就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是固体,还是液体,什么味道等等,在记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时候,不要死记硬背,应该要理解记忆,而且最好是能够根据实物去记忆,同学们在看到这种东西的时候,分析它的物理性质,然后进行总结就很容易的将性质记住,比如说硫酸。同学们在看到硫酸的时候,会知道它是无色油状液体,一瓶硫酸在那里不会挥发,将浓硫酸和水互溶就会发现,分不出水和硫酸,所以可以推测硫酸是易溶于水的,另外摸摸装硫酸的杯子会感受到热量的放出,所以硫酸溶解的时候会放热,因此同学们就可以抓住重点总结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无气味,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2.化学性质的记忆

一般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酸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对热稳定性等。在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同学们最好能够亲自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之中进行归纳总结,推测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之后,在研究一个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时候,也要根据元素周期表之中的元素特性进行总结和归纳。记忆物质的化学性质要从元素周期表开始,元素周期表就是化学学习之中的百科全书,如果同学们能够将元素周期表背熟,弄会,就一定能够获得好成绩。元素周期表的记忆也是需要有技巧性的。在学习某一个物质的时候,可以先结合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的性质。

比如说在研究氧气的性质的时候。首先结合元素周期表分析氧元素,氧元素是在第二周期第ⅥA族,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可以分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化学之中常用的氧化剂。另外氧气可以助燃,但是自己不能够燃烧。如果氧气遇到火就会燃烧的话,地球的每一个地方就会无时无刻都在爆炸了。结合生活可以知道,水中只溶解了少量的氧气,所以可以得到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弱。化学性质的分析是需要实验来验证的,同学们通过实验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对于同学们化学兴趣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

3.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关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记忆,同学们需要做到足够的理解。而且将原理和实际相结合,将原理进行解剖,做到理解记忆,这样在考试之中,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还可以推出原理或是概念,做到永久记忆。

二、时刻都在思考,抱着怀疑的思想去学习

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而化学作为一个理科,更需要同学们能够具有严谨的思想,根据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不断的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善于提出疑问,是学习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同学们积极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而且凡事多问为什么的话,也有利于同学们了解事物的本质,了解学习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之中,更需要同学们具有这样的精神。科学家们都是从实验之中总结出真理。而且一直以来世界都流传一句话,实践出真知。

做化学实验的步骤可分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原理或是反应原理,现象解释,误差分析等。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能够尊重科学现象,严谨的执行每一个步骤,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有可能因为手轻轻的抖了一下,结果导致实验的失败,需要从头再来。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并且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而且最终要能够掌握实验原理,每一个实验现象之所以能够出现的理论依据就是实验原理。而且同学们通过实验所一定要掌握的也就是实验原理。

三、归纳总结,将知识串联

篇2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效率 技巧方法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高中阶段化学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能提升学生化学素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化学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关注教学思路的转变,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关注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化学学习的愉快,感受化学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爱上化学,乐于学习化学。

一、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

“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解答――学生练习巩固”这样的课堂“三步曲”是大多数一线高中化学课堂上常见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处理方式表面上看好似教学时间都被充分利用,学生好像随着教师认真学习着。其实,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的教学模式完全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了一句空谈。这种“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之下,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消磨掉,教学成绩处于低谷状态。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探究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起体验探究学习快乐,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往往能在最初阶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不能尽快通过其他途径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由好奇引发的学习兴趣就会消失。就拿化学学科来讲,刚开始学的时候学生都对化学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复杂烦琐,那些要求记忆的元素符号、方程式、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会让学生觉得化学枯燥无味,渐渐把化学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时间久了哪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呢?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我认为这需要化学老师有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机智的教学处理能力。首先,化学老师可以通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的处理方法,帮助学生树立高中化学不难学的信念。其次,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悬念策略。通过设置悬念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欲望,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再次就是让幽默走进化学课堂。虽然化学知识是理性的,但是化学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幽默的教学语言变理性为感性,从而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实现知识传递、领会和转化。幽默进入课堂,可以让化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充满“我行,我能”的正能量,让学生学习兴趣长期保持下去。

二、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非常强烈。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碍于“面子”往往不是采取积极问寻或者探讨的方式,而是不会就不会了,就此放弃。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不会的知识点不断叠加,最终导致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针对这样的情况,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降低自己的姿态,以学生成长的引领者、陪伴者的身份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做学生生活上、学生上的朋友。

如平常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融洽的班集体氛围,让学生心态平和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主动走进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用自己的真诚点燃学生的真诚,师生关系越来越和谐,学生乐于参与到化学课堂中,和同学及教师一起将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学习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三、利用巧妙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下课堂教学提倡教学情境创设。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化学实验等方法巧设教学情境。例如,教师讲解硫和硫的氧化物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做品红溶液加入二氧化硫的实验,当红红的溶液在一、两滴二氧化硫的作用下渐渐失去色彩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来,在惊叹的同时,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篇3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尽管教师在讲台上尽力的教学讲解,使用题海战术,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依然不是十分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想要提升自己的化学水平就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1高中化学学科特点

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包括抽象性、复杂性。抽象性,高中化学中包括了大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侧重于抽象思维,进而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来形成化学概念与规律。复杂性,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难度较高,涉及的元素与化学方程式较多。

2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2.1预习、听课与复习: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大致教学内容与难易程度,在预习过程中把握教材的整体思想。例如,在这一章节中主要教授什么物质,各种物质之间有何联系?重点物质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明确。在预习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可以使用笔记本将其记录下来,从而在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讲。课堂听课:课堂听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沿着教师教学的思路来学习,勤于思考。在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略过,对于疑难点要仔细听。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课堂笔记,记录下概念、思路与疑难点。课后巩固:在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将自己课前、课堂中所接受的内容来进行整理,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2.2掌握化学知识记忆方法:由于化学的知识点比较多,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很难记住的,因此应该灵活掌握化学知识记忆的方法。例如,比较法、归纳法、特殊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我们可以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总结成为记忆口诀,然后朗读背诵。

2.3注重化学知识的积累

2.3.1物理性质的记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是物体的颜色、大小、性状、形态、气味等。在记忆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根据实物来进行记忆。在看到某种物质的时候,同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和总结,将会很容易就记住。例如,记忆硫酸的物理性质,在看到硫酸的时候可以指导其为无色油状液体,硫酸不会挥发,而将浓硫酸与水互溶就难以分出硫酸与水,因此可以得知硫酸是融于水的。再用手触摸硫酸容器则会感受到热量的散发,因此硫溶解的时候会发出热量。通过上述情况进行重点总结就可以抓住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无气味、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2.3.2化学性质的记忆:通常物质的化学性质即为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在记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最好可以自己亲手来操作实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来对化学性质进行总结归纳。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后对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性进行总结。例如,在对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记忆的时候,首先可以结合元素周期表对氧进行分析,氧元素是在第二周期的VIA族,是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可以得住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气体,是化学行为中常用的氧化剂。并且,氧气可以助燃,但是无法自己燃烧。可以自行联想如果氧气可以燃烧那么地球有氧气的地方将会一直燃烧爆炸。

2.4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仅能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与动手能力,还能够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因此要学好高中化学必须对化学实验加以重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勤思考,多询问老师问题,常常思考为什么,进而实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验现象结合起来,在观察实验的时候要勤思考,根据反应前、反应中以及反应后的顺序来进行观察。例如,在进行观察铜和锌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的现象的时候,要勤于思考为什么锌放入稀硫酸中会形成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没有气体产生。通过思考与探索可以将所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升华,进而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锌的活动性要与氢更强,可以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与氢相比没有氢活泼,因此无法置换酸中的氢。另外,在使用化学实验仪器的时候,基本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实验求证。在设计试验段时候要秉持着合理可行的态度,装置简单便捷,操作步骤简易,程序合理,实验结果明显。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各种实验要细心观察,从感性的现象进行本质的认识,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以及关键点。

2.5关注化学反应过程与实质:反应过程:高中化学中涉及到一些半定量的反应,例如铝离子与NaOH的反应为量变所引起质变的反应。量的关系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找出关键的临界点是十分重要的。反应实质:结构决定性质,在看到反应方程式的时候不要急于背诵,而是要仔细观察产物与反应物,在自己的知识能力范围当中去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周期律和电化学的时候写出反应物可以自己凭借着已学实施来推敲。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解题技巧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物质元素化合价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熟悉后了解元素周期表相互关系,从而快速地对化合价进行记忆,这关系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合理应用,有效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一、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氧化性,一个是还原性,通过反应得到电子降低化合价进行还原反应后得出还原产物。反应失去电子增加化合价进行氧化反应后得出氧化产物。例如,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解析】3NaClO=2NaCl+NaClO3中氯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生成物中的-1价和+5价,特点是反应物中氯的化合价介于两种产物中氯的化合价之间。由此分析:NaClO2中氯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A中两种物质中氯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1价,A错;选项B中两种物质中氯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5价,B正确;选项C中两种物质中氯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5价,但其中的NaClO还可以继续发生反应,最终产物还是NaCl和NaClO3,故C错;选项D中两种物质中氯的化合价分别为+5价、+7价,D错。【答案】B

二、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简单的计算

篇5

一、运用导入技巧的目的

导入的目的是在知识上承上启下,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精力集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涨的情绪,足够的知识储备进入新课学习。这就要求教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在上课时以恰当的方式激活这种结构,使之处于“待命”状态。在化学教学中,导入应提供一种全景式的模式鸟瞰,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化学学习有一个整体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运用导入技巧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更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使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一语道破,会使学生在头脑中自然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考虑情感目标的达成,导入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各种典故、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故事比喻,甚至教师的亲身经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厨房化学”,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它们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会缩短教者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3.面向大多数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者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且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导入技巧

1.开门见山法。教者以清晰、简练、有条理的语言,开门见山,开课点题,如我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一节时这样导入新课:“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在学习中自然会将其与物理中的“速度”相联系。

2.展示实物法。教者通过展示实物,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将高深的化学知识融入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卤族元素》一节的教学,教者可通过展示胶卷,加碘盐,碘酒,消毒液,医药,农药等导入新课。

3.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尤其是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在讲授《铁及其化合物》前,教者用三氯化铁溶液画一朵玫瑰花,晾干后玫瑰花呈淡黄色,上课时,教者用喷雾器将硫氰化钾溶液喷到玫瑰花上,黄玫瑰立刻魔术般地变成红玫瑰,在学生一片惊叹声中,教师板书“铁及其化合物”,开始新课教学,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当讲到铁的化合物检验方法时,学生恍然大悟,成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4.巧设悬念法。教者设计一种学生急于想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氮气》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大峡谷,那里青草茂盛,有的牧民赶着牛羊到那里放牧,原来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牧民及牛羊不幸遭雷击致死,当地人称之为“魔鬼谷”,教师话锋一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了解其中的化学原因”。顺理成章进入新课教学。利用此法导入新课要注意教者应在授课过程中或结束时点题,做到首尾呼应。

5.名人轶事引入法。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名人轶事,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讲授《苯及其同系物》时,通过凯库勒致力于研究苯的结构时,因过度劳累而进入梦乡,却因一梦而得到启发,推导出苯的凯库勒式结构。这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枯燥的结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

6.新闻引入法。结合讲授化学知识,将某些相关新闻适时引入课堂,会使化学教学更具实效性,如新的发明发现和创造,一些环境污染事件,在科学上的一些突破等。如“神州六号”成功飞天,可与过氧化钠做供氧剂相联系;煤矿瓦斯爆炸事件可与有机气体的性质相联系;在与“非典”抗争时,可传授消毒剂原理等;讲解《乙烯和烯烃》时,可以通过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引入新课。

7.讲述经历法。教者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引入教学,会大大缩短化学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会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使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笔者小时侯,曾目睹一个骗子在农村行骗之事。骗子从一个层层包裹的小盒里取出一小块药品放在清水中,这块药品变成熔融的小球,四处游荡,发出嘶嘶的响声,骗子谎称这是具有灵性的药引子,有了它,他卖的药可包治百病。因很多人不懂化学,包括笔者外公在内的很多人被骗。我在讲授钠的化学性质时,由此经历引入新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8.练习引入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分析归纳过渡到新课。这是引入新课经常使用的方法。使用本方法时要注意习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多样性、过度性。习题难度题量要适中,忌选择过多过难过怪的习题。否则不但起不到自然过渡、激发求知欲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兴趣。

9.类比导入法。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类比导入新课。如通过原电池的定义、结构反应等导出电解池的相关知识,这有助于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深发展。

10.复习导入法。“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从温故出发,以旧带新,由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入新课,此法注重知识与点的衔接恰当准确,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新课导入的突兀,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四、导入技巧运用的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确定导入方法,忌故弄玄虚。

2.依据方法的要求来准备素材,忌哗众取宠。

3.将所需素材精心编排,选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忌粗制滥造。

4.结合教学内容,考虑采用合适的教具和方式,如挂图、实物模型、表格、多媒体等,忌方法单一,生搬硬套。

5.要考虑对已有知识提问、练习、复习程度,对所学知识的拓展提示的范围要恰到好处,新旧知识点的衔接要合理,忌前后脱节。

篇6

一、高中化学的解题思路

(一)逻辑思维

为了提升化学解题水平,逻辑思维的运用是解题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有效思维和方法。应用逻辑思维需要对化学知识题目进行有效掌握,排除一些无关内容,保证能够将已知内容与未知内容通过理论与实际总结出结论,促进论证与推理的正确性。

例如:学习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在对一道习题进行选择期间,分析以下存在的正确说法。

1.需要加热,才能发生一定的吸热反应;

2.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反应;

3.反应物与生成物形成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与吸热;

4.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会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基于上述的分析,在对该问题解题期间,一定要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这两项知识,并将第4个知识排除掉。

在该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出现“一定”、“只有”等全部否认或肯定等词汇后,就要注意到,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举例论证,以保证答案的确定性。

比如:煤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当发生反应时,需要对其加热,所以,可以看出,只有加热才能生成放热反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通过严谨的说法与逻辑性思维,可以发现,反应物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放热与吸热现象的说法是正确的。

(二)开放性思维因为高中化学习题具有变化快、信息多以及迁移灵活等特点

所以,利用开放性的思维解题不仅能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还能促进解题过程的简单性。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课程期间,NaCl、NaBr的mg混合物溶解到水后,将配以500ml溶液,并通入足量的Cl2和混合物后,形成充分反应,最后,经过蒸发、干燥得到结晶体,且这种结晶体的质量不断减少。针对该题的分析,一般会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获取,该解题思想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需要利用开放性思维对钠离子的浓度进行分析,不需要计算,就能得出其他两种结果。

二、高中化学的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在解题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化学概率、化学规律以及化学原理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形成的关系都较为复杂、统一,良好的解题技巧能够使我们根据题目的分析,找出其含有的知识点,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形成有效的化学知识体系,还能得出正确的知识结构。

通过化学实验培育环保意识:

(探究NO2被水充分吸收的条件的导入):

硝酸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医药、炸药、染料、塑料、涂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工业上用氨氧化法制硝酸,主要化学反应有: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和保护环境,你认为如何才能使二氧化氮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呢?

案例分析:

由3NO2+H2O===2HNO3+NO可知,只有2/3的二氧化氮转化为硝酸而有1/3的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因此,设计实验中将氧气通入充满二氧化氮且倒立于盛水的水槽的?管中,可使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次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再次被水吸收。经过多次通入氧气,二氧化氮几乎可全部转化为硝酸,其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事实上,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不断补充一些空气,使二氧化氮尽可能地转化为硝酸,既可充分利用原料,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由设计实验到完成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氮的氧化物性质的理解,而且把所学知识与工业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解决了实际问题,其成就感油然而生。

估算法估算法是不利用具体的计算,依靠猜测、推理来获取答案,根据化学习题中存在的大量计算,要对其合理估算,保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计算的时间。例如:有规律情况下,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在每稀释10倍情况下,随着PH值的增加和减小,其规律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但该计算方法在使用期间,由于数值比较大,其计算手段比较复杂,所以,利用该方法无法得出正确答案。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估算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无法对所有的化学知识有效应用,在计算量较小的习题期间,为了促进答案的准确性,可以将范围缩小,并实现具体的计算过程,这样才能促进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化学解题方法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如:商余法、极限法等等。并且,在利用这些方法期间,都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并掌握相关的方法与技巧,这样不仅能促进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还能提升解题的效率和解题思路,激发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 问题教学法 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110-02

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一直在进行着,就实际的情况来看,高中一线的化学教师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实践有余,理论研究不足。有些老师甚至把“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混淆在一起,都当成是同一类东西来用,因此常常直接套用模式,而不知变通处理。无论多好的东西,如果不会根据当地当时的环境转换使用,那么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教师要当好学生求知的引领者,而不是灌输者。而引领关键就是要懂得如何恰当地设问、提问,在此笔者作粗浅的探讨。

一、做好化学学习前期分析

问题化教学就是把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有效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质疑和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取得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务必先要进行前期系统分析。前期系统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析教材结构,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把高中化学三年教材的结构安排的意图理解透彻,了解和掌握知识推演的规律。教师只有领会编者的意图,并且利用这种意图,才能教会学生演绎新的知识。既使自己省事,又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例如,学习了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合价、得失电子的能力强弱后,掌握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即氧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跟着增加,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运用元素周期律中关于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递变的规律,同样可以推断出上述结论。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已学的这些规律认识碳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名称、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然后,利用教材中的“讨论”,引导他们总结和归纳碳族元素性质的一些递变规律。这一过程既属于教学目的,同时也是学习需求。笔者曾在某次课堂中,精力欠佳,只是沿袭前一章“氧族元素”的教学方式,重复讲解金属性变化原理等,结果很多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认为笔者的讲述多此一举。此后,笔者在其他班级中授课同一章节,有意改变模式,让学生一展身手,自己运用前一章的理论规律,举一反三,推导出碳族元素的性质。学生纷纷响应,他们以为早已经掌握了的理论就应该用来推导新的知识。

(二)转变角色,成为学生思考促进者

基于问题的化学教学法,要求教师完全沉浸在问题的情境中,积极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找出问题,推导问题。而不是自己牵强附会地整合体系,要求学生必须按此模式背诵。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配角。

这里所谓转变角色侧重于前期准备,即教师需要调整心理态度、安排学生做必要的课前准备等。笔者曾经历过一个教学程序,在讲解氯气和碱的反应时,本希望学生观察到这一现象,实验室中一般以NaOH溶液而不用石灰水吸收氯气尾气,工业上制漂粉精是用石灰乳而不用NaOH溶液与氯气作用,接着思考其中的原因,结果笔者讲述时兴头一足,忘乎所以,将各种原因和盘托出,有些学生以为自己有生活经验,正好可以解答此问题,却没有给他机会,因此不免对笔者有些微词。此后,笔者总会在课前再三对自己暗示,笔者只是引领者和设计者,并且在课前构思好设问的措辞,例如在黑板以矩阵的形式板书两个化学反应式,一目了然地呈现反应物的差别,而带出问题,最后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原因可能是反应程度、成本、工艺、产品性能等有差别。

二、精准、民主、简洁,教学提问自有诀窍

教师要通过提问,以解决问题作为表面的教学目的,最终实现化学知识融会贯通,必不可少的是建立学习共同体,通常这个共同体的成员能相互尊重,坚持真理既非老师,也非某个学生,而应该是理性和逻辑,而且共同体间思想开放,乐于相互批评。既然一切探讨的标注都基于问题,那么教师作为提问的实行者,都有哪些提问诀窍呢?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精准、有针对性,不节外生枝

化学学科应用性广,与人民生产生活实际、科技前言研究成果、社会热点事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可以说设计问题时,取材广泛,都是有源之水。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也极易办到。

例如,在学习“硅和二氧化硅”这一章时,需要引入这个新的化学物质,让学生由陌生到熟悉。教材中传统地介绍二氧化硅,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石英电子表、石英钟,以及自然界存在的水晶等,配有插图。事实上,如果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石英钟的构造机制是什么,并告诉学生,定时交替在石英晶体两侧导入正、负电流,石英晶体就会产生振荡,石英晶体就是根据这种振荡计时的。解决了这个生活小疑惑后,再引出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本次探讨的化学物质。笔者发现,如按此方法循循善诱,效果不尽理想。原因学生对石英钟非常陌生,虽然大多学生家里不乏石英钟,但平时很少查看,换言之,石英钟只保留了装饰功能,实用性很薄弱。取代这种实用功能的是手机、电视、电脑等产品。因此说,这种设问没有针对性,导致旧的疑问没有解决,新的疑问反而产生。思维一直发散下去,不可收拾。

为此,笔者有意识地更换一种材料――光导纤维。光导纤维被普遍运用在通信传输中,而现在网络已经渗入到每个青年的日常生活,因此他们立即反应,平时接触很多,只知它传输速度快,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原来这种材料的主要成分也是石英玻璃,也即二氧化硅。学生不但没有旁生疑问,而且对即将研究的内容兴致勃勃,认为学好它可以解决最切实的需求。

(二)探讨过程民主,不画地为牢

在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中,如果沿袭传统的标准答案教学,一定会挫伤学生连续质疑、提问、分析、得出结论的积极性。传统课程中,即使教师有提问方式的互动,也会随机公布最严谨的答案,看似没有丝毫漏洞。这种方式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位教师在讲述合金的种类和特性这一部分时,与个别学生产生了些微不愉快。

该师在切入合金这个话题时,煞有介事地向全班同学发问:“我们知道,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它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很多方面优于单质金属。那么同学们认为你们理想中的合金如何混合?又拥有哪些令你青睐的性能呢?”问题一经提出,教室顿时人声鼎沸,不少学生都回答了常见的合金种类。有名学生却答:“我希望在Ni中加入Cu,也即在原不耐蚀的金属或合金中加入热力学稳定性高的合金元素,使形成固溶体以及提高合金的电极电势,增强其耐蚀性。”该教师立即微微一笑,反驳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两种金属熔沸点相近才能形成稳定的合金,而Ni和Cu的差别很大,这种设想实现不了。”该生因为想法被否定,面有愠色,而教师也没有理会,继续下面的内容。

显然,这种方法仍以教师权威为准则,学生的探讨空间有限,并且该教师事后偶然得知自己记忆有误,Cu-Ni合金确实研究和应用都很广泛了。可见,如果教师独断专行,画地为牢,非但不是问题探索的引领者,反而成了拦路虎。所以教师在设问时,时刻注意言行,使学生保留看法,自己求证,或者自己事后求证再与学生一起分享,务必以理性和逻辑折服学生。

(三)课堂详略得当,提问简洁

提问简洁是指,虽然基于问题教学法要以问题为基础,问题对整个探讨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提问过程必须简短,干脆,而不是拖沓冗长。提问时间太长,未免本末倒置了。

笔者亲历过一个教学片断,某教师一次课中讲述蔗糖的相关化学知识。由于他自己是资深吃货,又对各种食品的做法如数家珍,因此一节课中80%的时间都用来传授他的美食经验了。他先讲到蔗糖有冰糖、白砂糖、绵白糖和赤砂糖等种类,次之又大谈掺入了蔗糖的糕点、糖果等,以及加入不同比例对口味的影响等。最后才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经常食用的蔗糖有甜味,这在化学上是何种原因?”由于知识程度限制,当然很多同学不能讨论到核心上,最后他不得不自己公布答案:“甜味的感受是舌头中味蕾的甜味受体和糖类等多羟基物质作用的结果。”一者讨论“羟基”目前为时过早,二者提问过程太繁琐,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不能充分讨论,理性思维也得不到充足改善。

总而言之,质疑与批判是追求真理最有力的武器,化学学习中,也少不了疑问和问题。而作为教师,如何主导问题往精辟化、深刻化和贴切化发展,应该是每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质疑和知识迁移等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高校;素描写生;改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27-02

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素描是美术学专业的造型基础,写生更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美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直接面对物象进行素描写生是高等美术院校作为素描教学训练的重要方式,借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素描写生的训练实际上是一项素质的综合训练,通过这种锻炼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是一项积极的思维活动。

改画是素描教学中的必要环节,给学生改画是一种非常直观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改画不只是简单的纠正学生当前这张画的错误,更是对学生观察方法,用笔习惯及艺术思维的指导。在改画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活动会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发生碰撞,使学生对自己的画面及所画对象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改画的方式方法都由教师个人进行把握,因此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对改画进行探讨。

一、目前高校素描写生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大量扩招,实际上就意味着从过去培养专门人才的艺术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的普及教育。目前学生的专业水准整体逐年下降,而教学方案并没有因此改变,诸多问题日益突出:

(一)缺乏全面的写生能力

因为扩招带来了招生方面的诸多问题,大多数高校的考试内容也由过去的写生变成了默写。为了应试,大部分学生主要的训练方式是临摹和默写,因而除了美术专业院校外,普通高校的新生往往写生能力不高。与之相对的,在大学入学后的素描训练首先就是写生,此时,考前的应试教学与之后的专业教学便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些学生高考成绩非常好,但课堂的写生训练画的不好。例如在真人头像课上,某些学生往往只会画一个角度,对于一些考前没默写过的角度则完全不会画。再如现在的石膏像写生课程,基本班里有一半同学是不会画的,因为许多院校高考从来不考石膏,所以在训练的时候,他们都是“跳级”试的:从静物直接到真人头像,从来不画石膏。这些都很好的说明了当前学生的写生能力存在“偏科”。

(二)缺乏深入塑造能力

在现行的美术高考制度中,基本上所有院校都是以三小时为考试时间,因此许多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只做短期练习,因时间的限制,老师一般不会对深入塑造这一环节做过高要求。但在大学的素描课程中,常常会有许多长期作业,这便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深入塑造能力,许多学生在做长期作业时画的很吃力:“深”不下去,“细”不起来。其实,画深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力,也就是说能看的深入;二是手上功夫,也就是技术,技术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因而塑造能力的提高是漫长的。

(三)缺乏画面处理能力

在本科的素描教学大纲中,除了把握好对象的造型,结构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画面处理能力,如画面节奏感,黑白的构成要素,肌理的变化等,这些内容大都是教学难点,因为现在很多学生学艺术是属于“速成”的,即高中文化课不好,转投到艺术的门下,有的同学只学了一年画就考上了。学画时间短,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就不高,进而影响艺术素养及品味,对于一些表现性的画面不能理解。因此,具备良好的画面处理能力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功底,同时具备创新的思维,艺术的思维。

综上所述,虽然已步入高等美术教育,但学生的素描写生水平往往没有想象中的好,除了一些进阶要求外,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础的造形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为此,除了语言讲授外,改画的技巧与方法也十分重要。

二、高校素描写生教学中改画的具体方法

上文我们谈到当前高校素描写生教学的一些现状,在此,笔者将这些问题在具体的画面体现上进行归类论述。

(一)“改”形

形包括外形与结构两方面。形不准是素描写生中最常见的问题,即便是美术专业院校的学生也存在。在打形的顺序上,我们一般是先找点。物体表面的一些关键的节点和骨点是确立物体整个框架的基础,点错了,那线就容易画错,线错了,整个形就错了。为此,我们教师在改画的时候应该首先纠正学生画面中错误的点位,通过画出正确的点和学生自己画的做对比,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差错的程度,并且,我们在改的时候,要教会学生如何找这些关键节点,比如添加辅助线、延长线等。有些教师在改形时首先把学生画的擦干净,然后自己重新起一个形,这样做学生下一次画的时候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不知道老师改形的依据和自己的具体偏差。

在高校的素描写生中,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课程中学校一般会安排全身人像或者人体写生练习,在这些训练中,人体解剖结构的知识运用非常重要,虽然此前学生肯定完成了解剖课程和透视课程,基本掌握了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的绘画中还不能熟练运用,特别在全身人体写生中,因为光线的差异,人的动态差异,透视的变化,外加每个模特的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相互综合,使相当多的学生看不清结构,无法套用书本知识。此时,老师在改形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画面的空白处画上一个当前动态下的骨骼或肌肉结构图,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形”与“结构”的种种变化,而最终画面的修改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二)“改”调

篇9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3-01

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改革已在2005年秋季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003)。因此,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在教学方式上,巧用多媒体教学,把多种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前“授―受”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和学生的质疑讨论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一、生动形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在Music这一模块时,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乐器及演奏曲目。在Street Music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街头音乐、手摇风琴等,以图片和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享受音乐,领略音乐的美好,进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改变授受局面,增强学生参与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一般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才会发展为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系列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乐学”落到实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晦涩的文字变成生动易懂的图像画面。进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如:在Fantasy Literature“The cat that vanished” Reading and Vocabulary时,本模块主要学习的是魔幻文学,特别是菲利普・普尔曼的黑暗物质三部曲。阅读节选自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第二本The Subtle Knife。主要讲解男主人公Will跟随一只猫从现实世界穿越到幻想世界的过程及所见所感所想。生词量近100多个,学生只通过阅读文章很难理解。这时利用图片和影片,把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景物、特征等形象地生动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学习生词,理解穿越的过程(这是文章的难点和重点),进而领会文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激动和惊奇的状态中,学习效果很好,知识掌握牢靠。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实地了解、掌握基本知识。

三、降低教学难度,增强自信。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学习冲动,激发出创造力。如:在Clone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近距离的体验克隆技术,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世界上的第一只克隆羊Dolly的故事。克隆技术第一次使世界上有了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让学生体会科技的伟大和神奇。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自然好。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英语课堂更快的与新课改同行,教师利用多媒体,真正为学生服务、为英语课堂服务。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下,使课堂生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使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总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展示手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还是一种辅助工具,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韩金龙.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搞好英语教学与科研[J].外语电化教学, 2002,(4).

篇10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能力;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6501

在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化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

小组

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兴趣,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组织交流等能力。下面就来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沿用原来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

受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仍旧沿用原来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缺乏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意识,过分依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2.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问题缺乏启迪与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教学启迪。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

单一化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使问题缺乏一定的层次和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能力。

3.评价方式不完善

在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重在对问题的预设结果进行评价,多采用目标取向的评价方法和模式,而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缺少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举措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技巧

在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可创设多种方式,如主题班会、大讲堂、报告会等,让学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从根本上转变化学学习习惯和方式,形成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观念和意识。

2.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使其能从多视角、多维度去理解高中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问题的适度性和梯度性。

(1)问题的适度性。教师要依照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并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跳一跳,摘得到”的化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互动、合作的学习状态下,更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解答。例如,在要求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问题设计中,就可以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现有Fe、H2SO4、SO3、NH3・H2O、NaOH@几种物质,试问哪两种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如何用离子方程式加以表达?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辨别哪些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深入把握和理解知识。

(2)问题的梯度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设计深入浅出的问题,注意设计好问题的梯度。例如,在学习铝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化学实验,并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①金属与酸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那么,请问金属与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吗?如果可以,是什么金属?②该金属与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③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吗?如何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递进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延伸化学思维的深度,提升认知水平。

3.开展多元化的小组合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