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传内容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普宣传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普宣传内容

篇1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宣传;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4-0015-02

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旧很大。

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作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阵地之一,科技馆通过常设、短期展览及各类辅展品为依托,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思想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作为科技馆事务性工作之一的科普宣传工作在树立科技馆公益形象、介绍科技馆常规科普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科普宣传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更好地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提升科技馆的科普功能重要性对进一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1.科普宣传工作在科技馆中的重要性

科学普及是一项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事业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它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公共教育设施,科技馆的“窗口”角色日益浓厚,服务性越来越突出。科普宣传工作是科技馆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了科技馆本身开展活动的常规性宣传、公众所需的科学知识宣传以及专业性科学知识交流等方面。能否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成为衡量科技馆公益性科普场馆唯一标准,只有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科技馆的各项科普性活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实现社会性与公益性相统一,将科学普及效果最大化,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2.目前科技馆中的科普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科技馆作为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阵地,科普宣传工作是重中之重。目前科普宣传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科普宣传效果不甚理想。

2.1宣传力度不够

科普宣传意识有待加强,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强。对科技馆内部而言,宣传科普知识的科普人员对于科普宣传的意义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科普宣传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日常科普宣传工作中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社会公众而言,主动接受科普知识的意识有待加强,缺乏探究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也使得科普宣传工作较为被动,收效甚微。意识上的不重视甚至忽视导致科普宣传工作处于薄弱阶段。

2.2科普宣传渠道传统且单一

目前科技馆的科普宣传渠道较为传统,多采用地摊式、宣传栏、报纸等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地摊式科普宣传是在某些公众场合采用摆摊、立展览板、发放科普知识册子的方式向公众宣传,其弊端在于受众不固定、涉及面不够广泛,待宣传的知识不具备目标性,可能并不具备普适性。宣传栏的受众更为局限,且更新不够及时,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且未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报纸等传统媒体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通过报纸的专栏对科学知识进行传播、普及开始显出力不从心的颓势。

2.3科普宣传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

科学知识本身具备专业性强的特点,科普宣传工作的目的是将晦涩难懂、专业性强的科学知识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传播给大众,这就要求科技馆在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时注重科普宣传内容的平民化、简易化。然而,实际工作中,科普宣传内容枯燥,模式化严重,缺乏新颖性和创意性,不能及时捕捉公众的关注点,使得公众对科普知识兴趣寡淡,主动性学习热情不高。

3.做好科技馆科普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

科技馆要加强对科普人员的定期培训,加深科普人员对科普宣传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将科普宣传工作作为科技馆的重头戏,定期开展科普宣传讲座,专家论坛,百姓n堂等活动,广泛动员公众参与,提升科技馆的社会知名度,为科普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3.2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和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自媒体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网络成为连接世界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在科普宣传方面,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外部渠道,如报纸、媒体报道和内部渠道如科技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的各自优势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最大程度上保证公众接收科学知识的方式多样,从而为接收科学知识创造宣传氛围。另外,科技馆还可充分利用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宣传服务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打破制约中小科技馆开展科普工作的瓶颈,整合有限资源,促进科普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科普宣传的内容单调、枯燥也是科普宣传效果差强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此类问题,科技馆在科普宣传中,要注重将科学普及内容做得更为生动有趣,贴近公众生活实际,激发公众主动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挖掘日常新闻热点并引出“科普点”,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深入浅出,配合新闻事件及公众关心的话题将“科普点”成为兴趣点,科普宣传效果自然立竿见影。

3.3增进馆校共建,开拓科普宣传主体

科技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自身开展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与学校紧密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团体预约参观科技馆活动,青少年科技活动实战观摩活动以及各类科技辅导员培训活动,将科普宣传主体由科技馆扩展到各学校,形成“以点带面”的科普宣传主体。

篇2

关键词 一站;一栏;一屏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75-02

几年来,通过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发现有形形的带有科普字眼的设施和资源,但是真正居民能够把其中之一当成吃饭那样的常态少之又少。在社区中,科普健身器材可以说利用率还比较高,至于科普文化宣传似乎是可有可无的。根据我做科普工作的经验,谈一下社区科普建设社区应从抓科普设施建设、营造科普氛围入手,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 加强科普领导工作是社区科普建设工作的基本保障

科普工作说到底也就是做人的工作,在社区,工作如何开展,工作开展到什么程度,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这都没有一个定论。很重要的因素是科普领导工作。在社区要有科普志愿者,专门负责社区科普开展,收集社区居民的建议,及时解决。这样科普工作就能贴近居民,对建设科普工作提供保障。

2 必要的科普硬件设备是衡量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2.1在社区建设科普益民服务站

设立活动房间,尽管大小面积差距会有一定的差距.活动房间设立图书架,让科普方面的书籍能够上架贴近社区居民.在社区科普活动房间划分一块作为社区计算机室,常常有一个动听的名称,如“数字科技馆”等。在建站这一块,联络相关赞助单位或企业出资,在设施和图书方面进行赞助。作为互惠原则,在社区图书架等设施以温馨提示等形式将企业进行宣传。图书定期更新,一个月左右能更新一次最好,每个月利用更换图书为宣传口,赞助企业赠送图书搞个仪式,或大或小,有必要在一些媒体进行报道。这样希望科普服务站在社区能够扎根且良性循环发展。

2.2在社区建设科普益民宣传栏

在社区广泛安装社区科普益民宣传栏,尺寸6米*2米,公益科普主版面1.48米*0.96米,共四块即四个版面。可以联络公益宣传为窗口的行业或者单位,宣传单位在科普栏宣传方面出一定费用。这样既保证内容又保证收益。更新内容方面保证最少一个季度更换一次。另外还设计有6个眉头,上面联系商家或者其他单位,软硬广告都可以。这样就保证有一块可观的收益。在社区科普益民宣传栏建设到一定程度,利用收益能够以栏养栏。并且以一项常态工作良性发展。

2.3在社区建设科普益民宣传屏

在社区安装社区科普益民宣传屏,宣传屏挂在社区墙面上,32寸左右,可触摸。首先在硬件上是一笔不小的开资。可以和其他商家合作,比如家福商贸公司,家福购买宣传屏并负责安装。我方通过资源建立安装联络网点。宣传屏内容以科普宣传片滚动播出为主,期间可以插播广告。内容方面我们来审核。这款屏还有个好处是可以触摸,居民可以查询公网信息,最重要的一项是上面相当于淘宝网络一样,也就是汉津网,居民可以在上面直接点击所需要的商品甚至新鲜蔬菜,汉津网可以免费配送,这是相当大的一个市场。这样就能达到互惠互利。也将科普益民宣传屏落户社区并长远发展。

3 丰富的科普活动是体现社区科普生命力的决定因素

如果说科普硬件设备是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就是科普硬件设备价值的真正体现,也就是科普工作的“软件”。从几年的科普工作经验表明,之前的科普活动普遍以展览、展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形式为主,明显不能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社区科普活动中,逐渐开展以贴近居民生活、提倡科学文化,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活动为载体,使社区居民真正能够参与到科普活动中。并通过开展科普大讲堂,让科普走进社区每个家庭,每个角落。

4 居民能否积极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是检验科普建设的重要条件

在居民群众中宣传科普,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科普知识,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群众参与就是失败,所以说如何调动居民的参与度是我们全年科普工作中要思考的问题之一。以往我们在基层的科普活动以发放宣传资料、科普展板展览展示等形式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非常单一而且乏味。还有就是现在国家在进步,居民生活条件也在逐步提高,家家户户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能够很简洁的学习到一些科普知识。所以居民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在社区科普活动形式中,联络社会大型综合医院,组织各个科室专家走入基层,为居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带专家、带技术、带设备、带资料、带展板,以医疗义诊为主题的健康科普活动还比较受欢迎。居民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社区居民非常欢迎这种形式。这是居民与专家面对面,科学与生活零距离。

在社区活动中,我们还有类似于带医疗专家这种形式,我们聘请的是各个行业、各个学科比较有代表性的老师,在社区开展各式各样的科普讲座。针对各种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弘扬科学。社区居民对这种形式喜闻乐见。

所以在今后的社区科普工作中,我们要多做调查,多了解居民真正的想法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普活动。

科普进社区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稳定需要,回顾几年来社区在科普社区创建中的工作,深深体会到只有创新科普工作新思路、新载体、新内容,才能不断深化科普工作内涵,使科学发展观更深入人心,更出实效,更深层次的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曾国屏,刘立主编,科技传播普及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论实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9年度北京市科普工作报告.

[3]科协普函础字〔2009〕13号.关于推进全国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工作的通知,2009-04-29.

篇3

【关键字】 信息时代 全媒体 科普 宣传

当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2016年在全国“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深入实施,在全民族广泛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已被提到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大众传媒作为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科普宣传的重要媒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报纸、广播、书刊等传统媒体与网站、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各类新兴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科普宣传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媒体时代。

一、全媒体传播理论探讨

1.1全媒体的概念

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

200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提出了“全媒体”的概念。她指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以及基于网络派生出来的所有移动媒体都是这个宣传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

1.2全媒体的特点

1) 理念整合化。

全媒体是信息传播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在全媒体理念下,组织宣传不再是传统的单落点、单形态、台的,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并且形式与平台的选择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2) 媒介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渗透,媒体越来越依靠网络以及其派生的各种移动终端,全媒体围绕以互联网为支撑,整合其他媒体形式,构成一个宣传网络,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3) 形式多媒体化。

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制作难度降低、成本下降,图片、视频制作普及化和大众化,并对受众接收习惯产生影响。综合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以及程序等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在全媒体广泛应用。

4) 内容交互化。

全媒体内容注重受众体验,过程注重受众参与,特别是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盛行,使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受众由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发展为宣传活动的参与者与推广者。

1.3全媒体宣传策略

全媒体科普宣传策略就是在对目标受众进行科学细分的基础上,动用一切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进行连续的、有针对性的、单点多样式和交互性的宣传与推广,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举例来说,对于同一条信息,通过”全媒体”平台可以有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和动画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个体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现的侧重点来对采用的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

二、广州科普联盟全媒体科普宣传实践

广州科普联盟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大型科普行业组织,由80多家科普单位组成。成立5年来,其创办了“科普讲解大赛”、“珠江科学大讲堂”、“两岸四地科学乐园”等多个科普活动品牌,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和创新,建构全媒体科普宣传模式,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2.1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全媒体宣传策略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广州科普联盟承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示范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3届。大赛旨在通过大赛为全国科普传播者、讲解人员和科普志愿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各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的科普传播能力,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的氛围,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大赛通过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应用多元的宣传终端,短短四年,就在全国竖立了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1)电视录播

为增强大赛活动的艺术观赏效果,满足家庭观众需求,大赛委托广东广播电视台负责总决赛的舞美设计制作和电视录播。电视台根据大赛目的、赛制、环节的要求,对舞台进行造型、灯光、装置等多方面艺术设计,呈现绚丽、现代、科幻的视觉效果。活动全程录制,经过精心编辑,制作成约2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在广东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黄金时段以及PPTV网络及手机电视的新媒体播出,让电视观众犹如亲临现场,感受科普讲解的魅力,有效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

2)网络专题

互联网是没有区域壁垒的,为让全国的受众都能第一时间获取活动信息,大赛委托南方新闻网制作大赛官方网页,全方位展示大赛信息,包括报名方法、赛制安排、选手风采、动态新闻等,并在决赛当天,以图文和视频直播的方式让全国的观众同步了解大赛进程。据该网直播数据统计,大赛直播在线观看的网民瞬时高峰达近万人次。在大赛前期,网页还设置选手风采和投票功能,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选出心目中最好选手,通过有奖投票的方式鼓励网民从赛前,赛中到赛后深度参与大赛全过程。

3)新闻报道

大赛的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选手讲解的内容富有科技含量和趣味性,对新闻媒体来说具有很高的报道价值。大赛邀请全国各大新闻通讯社、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新闻门户网站的记者编辑到场采访报道。新闻传播的手段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等多种媒体形式,或以短小的即时消息或以富有现场感的通讯报道方式呈现。据2015年的赛后统计,大赛吸引了包括新华社、科技日报、南方日报、人民网等50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新闻报道87篇次,信息时报、广东科技报等作了整版的深度报道,新闻转载达1657篇次。

4)微信L

迎合更多的年轻受众需求,大赛在微信移动终端也开辟阵地,通过“广州科普”、“广东科学中心”和“粤科普”等科普微信公众号,设置专题栏目,各类大赛动态和参赛指南,以丰富的图文形式展现了大赛选手的风采。特别是在赛后,通过微信逐一推送优秀选手的视频,促进用户不断转发分享,突破时空限制,以几何式传播发酵,让更多的受众观看和重温,不断扩大大赛的社会影响。

5)纪实图书和音像光盘等

把每年的大赛以精美的图文的方式制作印刷纪实手册,把大赛的全程视节目刻录成光盘,这些成果不仅用于科普工作的交流,还可以带到偏远山区,作为科普资源,覆盖那些无法通过电视和网络获取大赛信息的弱势群众。此外,大赛还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标识设计,不仅宣传了大赛,还产生了大赛的标识图案,加强了大赛的辨识度,深化了品牌形象。

2.2珠江科学大讲堂的全媒体宣传策略

“珠江科学大讲堂”是广州科普联盟联合羊城晚报、南方新闻网等媒体举办的科普讲座品牌,至今已举办30多期,先后邀请了叶培建、魏奉思等中国两院院士、专家和学者30多人来作报告,现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科学讲坛之一。

“珠江科学大讲堂”主要应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四种媒体,并形成固定的宣传流程:确定报告人和报告主题,提前一个星期把信息发给报刊、电台、网站等媒体,通过媒体和微信公众号预告信息,吸引公众报名参加;讲座举办现场,邀请包括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网、广东科技报等约20家媒体记者到场关注,根据内容和版面新闻报道,当中,广东电视台《权威访谈》节目会根据讲座内容制作长达30分钟的专题节目;讲坛结束后,羊城晚报以普通公众容易理解的方式刊发半版深度专题,引发读者思考和辩论;南方新闻网进行现场图文直播,场外观众可通过网络实时关注并参与提问互动;每一期的讲座,都有专业的视频录制,最后制作成光盘,作为科普教材分发学校、社区的科普站,进行二次传播;另外,以众院士讲座内容为基础,联合教育出版社策划推出了“院士讲给大家的科学课”家庭套装图书,分别面向父母成人和未成年孩子进行科普。整个讲堂活动从选题、构思、预告、制作、等各个环节,应用不同的媒体,分工细化,相互配合,促使“眼球效应”被无限放大,资源共享无限扩大。

2.3全媒体深度合作

除了科普讲解大赛和珠江科学大讲堂,广州科普联盟联合广州市科创委在媒体深度合作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探索。如:全国科技活周期间,在南方都市报开辟“感知科学”宣传专栏,重点突出报道各类亮点科普活动;联合广东电台开设“SUN科学体验”的节目版块,通过连线、知识问答、游戏等互动环节,介绍广州的科普资源;联合广州电视台少儿频道策划《科学好玩大发现》,通过主持人陪伴孩子参观科普基地的过程传播科学知识;策划举办科普微视频大赛,从民间征集科普作品,然后通过地铁的移动电视进行传播和展示;联合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平台打造科普电视互动门户,以视频点播方式展现广州丰富的科普内容;出版广州市科普地图,把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通过地图的方式推介给公众;制作各类互动性强的H5科普手机页面,以趣味游戏形式开展科普宣传等。

三、几点思考

1、科普宣传不是孤立的,必须立足于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整个过程,运用各种宣传方法、宣传手段,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才得以实现。好的媒体宣传可打造活动品牌,活动品牌亦可促进科普宣传。只有把科普宣传意识贯穿于科普活动选题和流程设置中,整体谋划,宣传才能更好地应用媒体,做足做实并做出效果。

2、全媒体科普宣传既要把握受众需求,更要把握媒体需求。对于公众来说,满足对科学领域的好奇心,答疑解惑,对事物进行正确权威的解读,增长知识是最直接的需求;对媒体来说,能吸引公众眼球的热点话题,焦点事件,各种新、奇、趣的科学现象是最佳选题。

在了解了公众和媒体的需求后,选择合适媒体和形式做宣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把握媒体的具体需要也非常重要,如广播电视记者需要丰富的场面,图片记者需要“吸睛”的画面,文字记者需要生动的情节和深度的介绍,微信图文编辑需要通俗有趣的解读……只有了解媒体的需求,用事实与细节给记者“喂料”,满足媒体的需求,科普宣传才能赢得更大的版面。

3、全媒体宣传加强媒体互动,善用媒体资源。良好的媒体关系对于科普宣传至关重要,要积极与各大媒体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建立组群、加强来往,深化友谊。争取媒体对科普工作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建立健全与媒体的沟通协调制度,拓宽科普宣传渠道和平台,通过召开媒体通气会、座谈会、组织媒体现场观摩等形式,定期向媒体通报科普工作的重点内容、重大活动和重要举措,必要时邀请媒体参与策划。

4、打造全媒体科普宣传模式,关键在新闻宣传队伍要转型。面对新的形势、新环境和新挑战,科普宣传队伍要由习惯于传统宣传的旧模式向精通全媒体宣传的新模式转变,在宣传理念上,要变“一纸通稿打天下”为“全方位立体式多元传播”,在宣传方式上,既要擅长传统表达,又要精通网络互动表达,以适应全媒体宣传要求。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多形式、多平台、网络化的科普宣传方式将日益被广泛应用,但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普宣传只有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坚持服务公众与服务社会有机统一,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水平,提升传播实效,才能更好服务科普事业发展大局,营造良好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社会氛围,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新闻导刊,2009(02).

[2] 高健;陈玲.信息时代下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科学传播,2015(01).

篇4

关键词 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低碳;环保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4-0094-0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1],1880-2012年观测的全球年平均表面温度(包括陆地和海洋)增暖了0.85℃。很多科学观测表明,20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变化之快是过去一万年所没有的,并且这种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将持续几个世纪[ 2 ]。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还将上升 1.4℃~5.8℃[ 3 ]。

鉴于气候变化事实及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必须采取切实应对行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我国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社会公众需求,从做好全民科学普及抓起,积极创新科普内容与形式,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日趋严重,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关科普工作的开展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1 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现状

国外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倡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美国政府非常注重气候变化宣传,从电视、网络等媒体到普通居民都注重舆论宣传,注重更新理念,积极让决策者和公众了解低碳经济,切实减少碳足迹,逐步以实际行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 4 ]。

近年恚德国政府组建了大量协会、公益组织和咨询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咨询服务,并利用政府和企业的资助经费开展节能减排科普宣传行动,使社会公众能够明确了解国家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政策,有能力通过自身行动来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5 ]。

日本政府也大力宣传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倡夏季将空调温度由26℃调到28℃,调高2℃便可减排温室气体17%;提倡上班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车;提倡国民购买低碳环保商品等[ 6 ]。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还在其政府网站上公布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让公众可以随时上网计算自己每天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有效地帮助公众知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7 ]。

2 形成科普宣传合力,让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理念深入人心

笔者曾在2014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做过一个气候变化问题公众调查,对近200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具体了解程度,近八成公众选择“知道一些”,但只有近两成“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说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气候变化方面的科普宣传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公众对于深刻理解和认识气候变化问题还存在不足[8]。

气候变化是我们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努力开展有关气候变化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根据我国科普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和思考如何深入推进科普宣传工作,使公众掌握避险自救方法和应对突发天气措施的同时,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是各级领导、广大媒体和科普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2.1 强化政府引导,推进科普宣传队伍建设

鉴于政府部门在公众心目中公信力最强,因此发挥好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是成功推动科普宣传教育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政府部门会通过立法、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或设立中介组织等方式来间接推进科普事业发展。我国政府部门也正加紧制定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法律和配套法规,可以通过推进这些法律法规的“落地”,进一步规范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制度,合理统筹安排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并将其列入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促进各部门积极参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政策,以夯实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基础。

人才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为了保证气候变化科普宣传能够真正深入到基层人民群众中去,发挥出实实在在的效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宣传队伍至关重要。尤其是偏远地区以及少数名族聚居地区,因为地域或者语言沟通障碍,科普知识和防灾避险技能很难全面普及。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除了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公众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团队的机制和举措,全面动员各行各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宣传志愿活动以外;还要加强对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科普工作者的培养,为这些地区量身打造一支能够常年“驻扎”,并随时可以“顺畅”交流的科普工作队伍,推进科普工作更加“接地气”,更易被当地居民接受。

此外,政府部门还要注重建立人才激励与竞争的有效机制。国际上有一系列用来激励和保障科学传播的奖项和制度,如英国皇家学会早在1986年就设立了“迈克尔・法拉第奖”,专门奖励对科普做出特殊贡献的科学家[9],澳大利亚设立了“尤里卡科学普及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有“卡林加奖金”。我国面向科普研究创作和科普宣传教育人员的专项激励政策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相关奖励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科普产品制作方面,各地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关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企业捐赠及个人资助,充分调动科普产品研发人员积极性;在气候变化科普宣传阵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活动场馆,在全国各地以点带面,推广普及,逐步形成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基础的科普场馆体系;在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方面,策划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参与性活动,发挥广大群众参与低碳生活、推进低碳社会建设的主人翁作用。

2.2 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营造科普宣传良好氛围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地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部门合力的重要性,一方面,着力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决策协调机制,努力争取当地政府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的重视和支持,多方争取将工作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各单位要充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分工协作,大力实施,力求在提高科普水平、强化科普效果上取得新突破。

作为气象知识的权威机构,气象部门在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做好气候变化及防灾避险知识的科学普及也是未来一段时期气象部门科普宣传的重点。针对公众关注的气候变化热点问题,各地气象部门要认真答疑解惑,及时纠正一些不科学、不准确的认识或片面理解,大力弘扬科学思想,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在关键节点或重大活动期间,利用好气象部门的宣传平台,以及当下“流行”的新媒体资源,积极调动公众互动积极性,及时普及相关科普知识,提公众高应对能力。此外,气象部门本身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舆论监测引导,提升气象宣传影响力。

科技部门和各类科协组织要发挥好科普宣传领军作用,认真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规划,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广泛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拓展科普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注重研发具有特色的科教创新模式,努力实现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宣传和文化部门要认真做好气候变化科普宣传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力量,营造全社会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机制,积极编制科普教育系列丛书,参与科普教学项目,推进更多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课本或课外读物。

此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着力提高相关科教栏目水平,多为读者提供一些高质量的科普节目和读物。交通、旅游等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将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适时结合到自身工作中来,设计一些具有部门特色的科普活动。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可以适时弥补政府和相关部门科普工作覆盖面和人员方面的不足。

2.3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桥梁作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应对行动

面对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而在推进气候变化科普宣传过程中,媒体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作为老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方案,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节能减排的成效与不足,以及未来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等,均需要借助媒体及时给公众。

另一方面,各类媒体还需配合、协助政府部门为公众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普及绿色理念,客观反映气候变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对于一些只为搏人眼球的不实言论,要做到不跟风、不炒作,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宣传内容方面,努力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c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紧密结合起来,把侧重点放在提高全社会低碳环保意识上来,鼓励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

与此同时,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之间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主动加强沟通合作,取长补短,携手增强科普宣传的声势和力度。各地主要新闻单位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列入工作计划,通过不同形式将工作落到实处,扩大科普影响面。有影响力的媒体单位,可以开辟专版、专栏,或通过新闻会、专家访谈、科教讲座等形式,推出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系列宣传,帮助公众系统性地了解气候变化问题,减缓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3 注重探索创新,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短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在指导思想、方式方法、传播媒介等方面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面对新形势,科普宣传工作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内容、形式、举措、途径等方方面面,开展进一步的“更新”和“升级”。

3.1 拓宽宣传渠道,有针对性地推进科普宣传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面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受众,需要选择不同的传播内容和渠道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宣传。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科普展馆或相关部门的科普活动场地,定期播放气候变化宣传片、举办科普展览或设置一些科普问答互动游戏,引发公众参与学习气候变化知识的兴趣;在一些偏远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好乡村协理员、乡村信息员、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普及气候变化科普知识的有生力量。

孩子们是未来参与低碳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有生力量,重视针对学生们的气候变化科普知识宣传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希望。为此,气象部门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了“校园气象站”,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气象知识送进校园,送到每一个孩子身边。相关部门今后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搭建更多类似的科普传播平台,将气象科技实践作为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时注重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子女的科普教育问题,加大社会科普教育力度,拓宽气候变化知识宣讲渠道,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气候变化知识。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带来了一系列自然灾害,也给生态环境、农业产生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时,还需牢牢守住广大农村这个重要阵地。针对农民朋友的科普宣讲要讲求实用性,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和科普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让村民朋友能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并依照各地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农技措施,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此外,要注重改变农村居民的旧思想老观念,引导他们逐步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大家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购买和使用绿色环保的新技术、新产品。

3.2 新形势下探索新渠道新举措,打造气候变化科普品牌

目前,公众对气候变化在认知上仍有不足,还缺少一套系统全面的气候变化宣传战略。为此,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丰富媒体手段,以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些科研机构可以建立科技创新能力专项,强化科普产品的设计研发,组织相关部门与国内外科普工作者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打造富有特色、广受欢迎的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科普品牌。如气象部门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宣传片已成为我国对内和对外宣传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科普品牌。

如今好多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在舆论传播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拓宽科普知识传播渠道。以关注度颇高的微博为例,一些热门的微博网站可以发起关于气候变化方面的热点话题讨论,以问答的方式,为网友提供一个学习气候变化知识和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微博交流得到的公众反馈信息,还可以为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同样的科普读物,很多欧美国家不单注重对内容的精心推敲,还善于依靠市场运作,精心打造包装,华丽的“变身”往往能够帮助科普产品获得良好的市场。这一点正是我国科普产品研发者容易忽视或不善于“花心思”改进的地方。我们应该V泛吸取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对科普产品进行“升级”,为科普宣传产品带来更大提升空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学习参考国外的科普宣传大篷车,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让移动的科普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让气候变化知识传播“无死角”。

3.3 贴近大众生活,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

现如今我们并不缺少各种宣传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知识的电视节目或科普读物,在网上输入“气候变化”关键字,相关文章、图片和视频的链接层出不穷。但如何让科普知识通过更加生动的视听语言表现出来,化深奥的科学知识为老百姓的“家常话”,真正引起基层群众的兴趣和关心,是深入推进普宣传过程中又一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让百姓“留心”气候变化,就需要让科普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结合,让科普内容既生动活泼,又兼具较高的“含金量”。宣传人员可以尝试改变以往死板教条的程式化用语,多用打比方或举例子的方式将气象学上的专业语言“本土化”地展示给公众,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气候变化科学与公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联系起来,让老百姓容易掌握。

在日常生活中,科普工作者要注重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宣传新知识、新理念,让更多的群众积极、主动地接受气候变化科普教育,逐步认识到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难以逃避的;遇到极端天气情况,一边要及时传递气象信息,一边还要详细告诉公众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安排生产生活,做好防灾减灾应对准备。

此外,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想要“接地气”,还必须注意结合流行文化或社会热点,迎合大众口味。美国灾难大片《2012》描述了“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海啸,地球走向毁灭……”,在全球取得了高票房。虽然影片里不乏科幻创作,但震撼的画面还是引起了公众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的思考,也不乏为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科普宣传有效手段。

4 结论

气候变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针对气候变化问题开展的宣传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应加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宣传的总体战略规划,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知识传播网,让有关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常态化。未来,如何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气候变化问题,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唤起公众关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宗慈,罗勇,王绍武,等.全球变暖中的科学问题.气象与环境学报[J],2015,31(1):1-5.

[2]秦大河.气候变化的事实与影响及对策[J].中国科学基金,2003,17(1):1-3.

[3]刘长友,陈爱丽,巴图,等.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看全球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对策[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4):140-141.

[4]孟浩,陈颖健.美国CO2排放现状、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及启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2,34(4):708-714.

[5]王志强.德国能效管理及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09,24(10):36-43.

[6]孟浩,陈颖健.英国能源与CO2排放现状、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0(6):25-35.

[7]邵冰.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J].学理论,2010(33):119-120.

篇5

关键词:关于;科普宣传;思考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它主要功能是通过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具有运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达到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世界观。这项工作,在我们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也在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论坛、博客、聊天室、移动通讯等新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新技术新信息传播由一对多变成多对多。面对这些变化,作为科普宣传员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先进技术,从新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断地总结提高,并对宣传模式的诸多方面进行再思考。

一、传统的科普宣伟员要学会利用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做好出色的宣传工作

网络科普,是网络技术传播飞速发展的产物,是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宣传理念。传统的科普活动,如现代科学、健身讲座、家居绿化、书画活动、再就业培训,后来又有了科普周、科普之夏、科普之冬、科普大篷车、科普伴你行、科普进社区等等,科普宣传员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地工作在第一线。但在当前,这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已经不是各个宣传员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都借助现代网络及数码技术主动加入到科普宣传工作中,主动参与,主动宣传,体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作为科普宣传专职工作者,更应该借助互联网这股东风,借助网络信息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及方便性,筛选有使用价值的科普资料,增加信息渠道和信息量,以便把宣传工作做的更新鲜、更厚实、更有深度。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中,有311个地市、503个县、1198个乡镇建立了老科协组织,社区老科协发展到家772个,各分会直属团体增加到250多个,个人会员现在增加到60万人。勿庸置疑,网络科普的发展,对传统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传统科普宣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互动性也为宣传者提供了方便的工作方法。由平时单方面策划宣传变成与更多的互动对象平等交流,可以使宣传工作更真实、更鲜活、更有说服力。

二、传统的科普宣辟员要善于甄别网上信息,把握好宣传导向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容易让宣传工作者眼花缭乱,网络信息有它不规范、不严肃、多、杂的虚拟特点,是一个自由空间,任何人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信息,很明显缺乏科学依据,有不可靠性、不真实性。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时常关注是好的,作为主流宣传,就是在科学真实的基础上体现高新技术的主题,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作为宣传工作者。在利用网络信息时要睁大眼睛,辨别信息的有用性和可用性,不能随手拿来就做宣传讲解,要牢记自己的职责,要有一种使命感,要服从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要从大局出发,做到“守土有责”,不能“网云亦云”。要时刻保持警惕性,对待各种新鲜技术、新信息,不能马上当作宣传作品,而要当成素材看待,经过严格核实后,真伪自见分晓,这样既能保证传统宣传模式的真实性,又能维护现代宣传模式的时效性,所以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智慧。科普宣传内容要把科技体现和人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既要精确表达,又要引人入胜,宣传员要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增强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以及拟写标题方面画龙点睛能力,撰写出让公众能看懂的科普文章,体现高科技宣传模式的导向作用。

篇6

1.小型科普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新特点和新内容

在小型科普图书馆不断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其图书资料的特点以及内容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就我国小型科普图书馆的建设现状来看,小型科普图书馆图书资料具有收集、整理、提供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信息的服务及查询,使图书资料的服务更直接、更有针对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充分体现图书资料工作对小型科普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综合性的图书资料面向全方位扩展,新时期对图书资料工作赋予新内容新特点。

首先,要确立图书资料与信息并重的新观念。根据小型科普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黑龙江省经济建设的调整,合理购置新的藏书,制定科学采购计划,充分利用有限经费,合理订购藏书,为科技工作者服务,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藏书体系。

其次,要树立普及与提高兼顾的新思路。一般来讲,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小型图书馆,其中的藏书和图书资料内容大部分是科技类的图书,公众在小型图书馆可以一边休息,一边查询新的科学前沿知识。为此,小型科普图书馆应注重资料的时效性、趣味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最后,把集中展览与分散借阅结合起来。小型科普图书馆是科学的传播中心,向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和知识宝库。服务于社会,不仅要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进行科普宣传教育,还要把借阅查询科技图书资料为群众服务工作相结合,走合作发展之路,发挥其在小型科普图书馆工作中重要性地位。

2.小型科普图书馆对科技馆教育职能的拓展

通常来讲,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小型图书馆。图书馆的图书主要内容是科普类图书。科技馆内小型科普图书馆对科技馆教育职能的拓展主要体现:科技馆内小型图书馆与公众的沟通协调是提高科普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小型图书馆科普图书为科学家与公众的沟通提供平台;科技馆内小型图书馆与公众的沟通协调完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馆的图书馆与公众的沟通有效宣传科普知识,提高科技馆自身的知名度;科技馆图书与公众的沟通,贴近生活,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加强科技馆内部图书馆的建设,使之更有效地与社会沟通。并且这几方面作用可以在以下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

2.1宣传教育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小型科普图书馆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其主要起到辅助科技馆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科技馆的教育职能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小型科普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使得科技馆的教育职能更加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科普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水平以及知识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丰富。小型科普图书馆服务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相关的科普读物借阅者以及科技人员,这些人员通过借阅相关的科普读物,来提升自身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科技人员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科普知识掌握能力,急切的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资料,而小型科普图书馆作为我国科普宣传的重要机构,其应该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制定相应的科普宣传策略,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提出的新观点和新内容进行积极的宣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的加大对科技性和知识性较为突出的科普资料进行宣传,从而拓宽科技馆的教育职能。

2.2贮存与传递

小型科普图书馆主要是针对相关的科普资料进行储存和贮藏,从而实现传递的机构。小型科普图书馆主要的职能就是对科普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同时根据所收集科普资料的性质,对资料实行合理的分配,并确立科普资料的管理方式,从而实现对科普资料的有效贮存。而在对科普资料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小型科普图书馆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为科普资料利用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从而实现文献资料的高效共享。小型科普图书馆所具有的这种传递功能与贮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科技馆的教育职能的到了拓展,在科技馆定期开展的科普资料展览时,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宣传教育的功能,从而可以更好的推动科技馆的发展。

2.3提供情报推动科研

小型科普图书馆在各个区域中都有建设,其已经成为了科技工作者主要进行科普学习的场所。而小型科普图书馆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为科普研究提供了场地空间,从而推动了小型科普图书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随着小型科普图书馆中文献资料的逐渐丰富,使得小型科普图书馆的服务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其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小型科普图书馆中存在有大量的二次文献,而这些文献是科普工作者进行科普研究的主要依据。小型科普图书馆以编制书目、索引、文献的方式提供小型科普图书馆研究的根基和起点,以便科普工作者能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深人的研究,提高效率。

篇7

按照《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工作方案〉的通知》(省全科组办函〔200〕5号)要求,结合我市当前大力开展的“创卫”活动,为做好全市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推动各县区和各部门将主题内容贯穿到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中,组织编写节能、环保、安全、健康方面的科普宣讲材料,出版科普小册子、挂图等。征集主题词,广而发之、广而告之。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使主题深入人心,使科普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类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宣传

1.开展“节水在我身边——200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公布调查结果(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广电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2.组织科技专家(特别是离退休科技工作者)进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市科协、市教育局等)。

3.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体验活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4.围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绿色家园、培养绿色队伍,动员更多的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普遍参与。(市农委、团市委等)。

5.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咨询、心理指导等各种教育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6.开展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和青年节约示范岗创建活动,把节能降耗纳入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的考核中(市教育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7.开展绿色家庭、“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在“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等活动中,向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知识;将节能作为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巾帼建功”标兵的条件(市妇联等)。

8.面向农村居民开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教育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广电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9.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启动一周年之际,举办“农产品安全”群众性科普活动(市农委、市科协等)。

10.在“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中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结合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契机,利用部分高校暑期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动员号召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到我市各地农村开展环保科普活动。联合环保部门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活动,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编制系列环保科普宣传品(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环保局等)。

11.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到企业、厂矿、社区、学校、农村中,向企业、职工、群众、学生、农民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科协等)。

12.在职业标准、职业培训教材和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中,强化安全生产规程与防护技术以及节约能源的内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

13.在企业广泛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加强安全生产学科教育,倡导和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培训中心建立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科学素质主题教室或主题角。开发和指定一批教材和宣传册。开展知识宣讲、技能竞赛、橱窗陈列等活动。在各类培训机构和生产现场的显著位置,张贴有关安全生产的宣传画和重要规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

14.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青工技能月活动,举办青工职业技能大赛,推出和表彰一批技能精湛、节能成效显著的青年职工典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

15.面向社区居民开展节约能源、 环境保护、安全健康等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开展“科教进社区”和“科技促健康兴社区行动”,通过“健康科普讲堂”、“知名专家进社区谈医说病”、“健康知识书架”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开展“节能环保和谐社区”和“安全健康和谐社区”活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

16.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中,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重要内容(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等)。

(二)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类科普设施等作用,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

17.在“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通过展览、报告会、专家咨询、科普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18.在报纸、期刊、网络等各类媒体上开展主题宣传语和动漫作品的征集、评选和展示活动(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19.指导督促全市主要新闻媒体和重点网站,围绕主题办好科技专题、专栏、专版和专门频道;结合“科技周活动”“全国科普日”等重点活动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主题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行多方面的报道(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科协等)。

20.继续组织“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普展览,利用科普大篷车在9月集中开展“科普大篷车节能环保、安全健康”联合宣传行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三)组织开展主题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和服务

21.结合部门和行业特点,围绕纲要工作主题开发图书、挂图、音像制品、展览、科技馆展品(含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科普活动资源包等各类科普资源(市科协等)。

三、重点工作进度安排

为了使主题工作贯穿全年,拟在每季度确定几项影响面大的重点工作,逐步把实施工作引向深入。

二季度:1.主题宣传语、动漫作品的征集活动(5月)

2.科技周活动(5月)

3.“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5-9月)

三季度:1.“农产品安全”群众性科普活动(7月)

2.“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

3.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

四季度:1.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2.“科教进社区”活动和“科技促健康兴社区行动”。

3.科普之冬活动。

四、工作要求和保障条件

1.各成员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将主题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并结合实际将主题贯穿各项工作任务中,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要动员本系统力量围绕工作主题开展相关工作。

2.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所属媒体和大众传媒加强对主题工作的宣传。

3.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年度优秀重点主题活动和科普资源进行评选表彰。

4.请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于200年7月20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协会)。同时,及时将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各阶段总结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联系电话:

篇8

【关键词】科普资源;科普内容;科普工作

正当今时代,对少年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让每一个少年儿童受到适应时代要求、适合本人特点的自然科学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使每一个少年儿童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都得到培养,也为每一个少年儿童提供开发科技创新潜能的机会,让所有的少年儿童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得到充分的全面地发展。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需要科普教育资源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各种科普教育资源是促进少年儿童科技教育活动蓬勃开展的重要条件,发挥和发展校外教育单位的优势科技教育活动资源或凭籍本土化的科普资源是有效提高少年儿童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保证。科普工作的形式生动活泼,面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投入,形成科学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

一、科普与科普资源的含义

科普,简单的说就是科学技术普及,即科学知识和技术通过某种途径由客体(科普资源、场馆和基地)达到主体(社会公众)的整个过程及围绕这个过程所涉及到的所有条件和因素。科普活动的核心要素包括三个方面:科普资源、科普媒介和手段、科普对象。科普资源,通俗地讲,就是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具有教育、培训、文化和休闲功能的科学知识、现象和技术本身及其经人类应用变化后的其他表现形式。

二、科普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一)科普资源的分类

1.按科普资源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技术领域分类。包括天文知识与地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与技术、农业科学与技术、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工程技术、军事科学与技术、计算科学及自动化、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筑科学与技术、医学等十余类。

2.按照科普资源所依托的物质载体或现象分类。包括科普宣传与教育材料(书籍、影像制品、宣传画册、多媒体、实物模型)、古代科技遗址、各种自然现象与过程、工业设备装置、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及制成品、农业生产过程、家庭与日用品、城镇建筑与景观、科研设备与装置、生物体与生命现象、医学原理与过程,等等。

3.按社会对科普资源管理的行业属性分类。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农业、文物考古、社会公益事业、教育设施、交通运输、医疗卫生行业、旅游业,等等。

(二)典型案例――地理科普资源分布

1.地球地质地貌类。如:广州市北回归线科学公园、华南师范大学天文观测站、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上海天河航天奇观(国家级科普基地)、天津各个青少年宫等对外进行的科普内容;广州市社区每年开展的“世界地球日”、“防震减灾”等系列活动所宣传的内容,等等。

2.气象气候类。如:各级各类学校内建立的天文气象观测站等所开展的南方气候知识介绍;市民收看电视台每天播放的天气预报与气象专题节目;社区每年开展的“世界气象日”系列活动所宣传的内容,等等。

3.水文、海洋类。如:锡林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自然博物园等科普场馆所开展的有关水文、海洋知识宣传普及;锡林浩特市各社区平时经常开展的包括“世界水环境日”在内的一系列水文、水环境和海洋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电视与多媒体、报刊杂志、广告等大众传媒宣传的大量关于水文和海洋知识,等等。

4.森林、植物类。如:锡林浩特市植物园、自然风景区对广大市民和游客进行的森林和植物知识普及;市内社区和有关组织经常开展的关于森林和植物知识讲座;各种报刊杂志及新闻媒体所宣传介绍的森林和植物知识,等等。

5.生物与环境类。如:电视、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介绍的大量的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青少年宫、动物园、公园、博物园及各级各类学校内设的科普园地开展的生物与环境知识科普活动;城市社区平常开展的有关“世界环境日”、“人与生物”等宣传活动,等等

6.生态与环境类。如:各级各类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经常开展的课外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宣传活动;社区组织平日开展的类似“世界环境日”、“爱我广州环保大行动”等宣传纪念活动的各种关于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大众传播媒介日常介绍的大量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方面的知识;包括省、市博物馆、风景区、野生态教育中心、自然博物园、生态公园等在内的一大批科普、旅游场所包含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等等。

7.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类。如:电视媒体与城市社区开展的关于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如宣传“世界粮食日”);市域内各级各类农业生产基地(如现代农业科普基地(国家级科普基地)、农业科学研究所、野生态教育中心、广州水果世界、广州花卉博览园、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开展的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市域范围内有关机构举办的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讲座、专家指导,等等。

8.其他方面的地理类。如: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建筑与景观、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与装备、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疾病分布与预防控制、城市文化与旅游开发、生产事故分布与安全管理、犯罪分布与社会治安,等等。

三、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科普内容的普及性。“科学技术普及”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广泛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活动。科普内容要着眼于“普”字,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和普及自然知识、社会人文知识的基本常识,宣传和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推广普及先进的科技成果,帮助群众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改造世界。

受众对象的广泛性。科普受众对象包括社会各个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和各个地区的人,包括城乡居民、政府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等,可以说是面向全体国民。

科普形式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科普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静态展示(图书、报刊、宣传画册、墙报、实物)、动态演播(广播、影视、信息网络、宣传演讲)、室内室外、家庭和科普场馆等都是开展科普的有效形式,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讲座、演出、讨论、竞赛、参观、考察、会议、展览、制作、旅游、夏(冬)令营等都是进行科普的灵活方式。

篇9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破除愚昧思想,提升公众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认知度,营造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人人关注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社会环境,促进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厚植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沃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根据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中科院、国家能源局《关于举办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科协发普字〔2017〕37号)要求,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农牧厅、省地震局共同组织开展xx省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以下简称科普日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破除愚昧

二、主要活动

科普日活动将紧紧围绕主题,紧扣时代脉搏,重点关注生态环保、三区建设、创业创新、破除迷信等内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西宁主会场开展科学体验、农技协新特产品展示、主题展览等体验和科普宣传活动。鼓励各地区、各单位积极组织开展分会场活动。

三、活动内容

科普日活动将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围绕阻碍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愚昧思想和行为,尤其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主动、及时、准确发声,为公众解疑释惑,揭示科学真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让科学“跑”在谣言前面。澄清模糊认识,破除愚昧言行,提升民生福祉,促进科学发展。

(二)大力普及传播发展理念。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和“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的总体要求。大力普及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普及宣传绿色是永续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大力倡导创新创造创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围绕前沿科技最新成果,向公众展示高新科技最新成就,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展示体验交流中,感受前沿科技魅力,感知科技事业发展成就,促进公众理解高新科技,树立科学生活方式,激发创新热情。

(四)大力宣传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端等大众媒介优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使公众充分认识到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自觉的参与到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四、主会场活动

(一)时间地点:

西宁市中心广场(2017年9月16日)

(二)主要内容:

组织举办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科学体验、农技协新特产品展示、主题展览、舞台表演、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等系列科普活动。

五、分会场活动:

9月16日—22日,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活动,并按要求上报重点活动。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单位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科普日活动的领导和支持。要根据有关要求认真谋划,制定工作方案及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结合实际,深入基层。要紧紧围绕科普日活动主题,聚焦破除阻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愚昧思想和行为,着力就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解疑释惑,接长手臂、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助力发展。

(三)贴近公众,务求实效。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作用,围绕主题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日活动。在组织开展活动期间,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的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着力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开展科普日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加强网络、新媒体宣传,组织各级各类媒体记者针对重点内容开展采风活动,加强深度报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作用,加大对科普日活动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科普日活动,扩大活动的受益面和影响力。

(五)加强管理,统一规范。要围绕活动主题,采用规范的主标题和灵活的副标题名称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日活动,着力提高科普日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活动参考名称为:主标题——2017年xx省×××学会(市、州、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活动,副标题——特色活动名称。

六、其他事项

1.请各单位于2017年8月7日-9月1日登录“e享科普日”网站( )中的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管理平台,填报重点活动登记表(见附件1)。以网络在线形式开展的活动须另行填报网络在线活动登记表(见附件2)。省科协将统一审核、汇总各单位申报内容。

2.为全面展示科普日活动开展的成效,突出科普日活动的普及性与参与性,请各相关单位在组织活动的同时,通过登录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管理网站及时上传当地活动的新闻、现场图片、海报、资源、视频等,期间将择优推荐相关活动给中国科协进行展示交流。

3.科普日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要认真汇总,将活动总结和相关图片、影像资料报至省科协,省科协将向中国科协推荐优秀项目参加“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2017年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优秀单位”的评选。

4.如需获取全国科普日活动相关资源,各地可自行登录“e享科普日”( )网站进行查询、下载。

联系 人:xx省科协科普部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xx省科协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环境保护厅

篇10

一、开展演练活动

1、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及重点消防单位集中开展一轮次的防灾应急援演练活动。我局借助第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和“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活动,协调市安委会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防灾应急演练活动的通知》(见图1)。

要求相关单位在5月8日至5月25日期间,分为准备、演练和总结三个阶段,对各单位的防灾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制定和完善,精心筹划演练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进行评价和总结,对于成功的方面形成制度加以固定,并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不强的预案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

此项活动的总结信息正在收集中。

2、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为了缅怀逝去的同胞,培养师生突发地震时的逃生技能。5月12日前后(各校自由安排时间),全市各中小学校纷纷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开展地震应急、逃生疏散演练活动。在演练中,随着警报拉响,学生们迅速做出反应,头上顶着书本、书包等物进行应急避震,然后迅速安全有序地从教室撤离到操场,班主任老师清点人数后向分管安全校长汇报,确保“一个都不能少”。(见图2、3、4)

在演练结束后,各校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总结,并表示这种演练活动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将经常举行,以确保在灾难来临时,学校、师生能快速、高效、有序地做出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二、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周活动

5月15日至21日,市举办了201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市第23届科普宣传周活动。为配合此次活动,市地震局预先制定科普宣传周活动方案,编写活动项目表,并积极参加科普周系列宣传活动。

一是参与“创新促进发展,科普惠及民生”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周启动仪式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咨询活动。16日上午,在新店镇举行的科普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作为联办单位之一的市地震局向新店镇政府捐赠价值1000元的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在之后举行的科普宣传咨询活动中,市地震局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根据乡镇实际,通过展出《农村民居抗震知识》系列图,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画册、宣传单和现场咨询的形式,举行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咨询活动。活动中,共发放各类地震应急画册、宣传单3000余份。(见图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