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课程与教学观引领的作业与练习设计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与练习做出被动的模仿式的解答,而教师也主要是做出对与错、是与不是的评价。新课程与教学观引领的作业与练习设计,不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与否,更关注学生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作业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它的一个延伸,数学作业与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笔者以数十年扎实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内涵及其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课后数学作业与练习的设计。

一、作业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数学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应根据新授课内容所必要的基础知识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认真分析新知识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知识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交叉点,进行巩固,目的在于缩短新旧知识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从而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一道作业题,教师如果不知道让学生了解什么,不知道需要对哪些数学概念和定理进行必要的澄清,结果让练习失去价值,学生只能是为完成作业而作业。任何一道作业的出现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它可能是某一概念或定理的应用,也可能是某一思想或方法的具体渗透,或两者皆有之。教师在设计时要在起决定作用的知识上下点功夫,在知识的联系上动脑筋,设计出扣准知识要点的作业与练习题。作业与练习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例如通过设计的针对性的单项作业与练习,让学生有效地巩固当天所学的新知识。

二、数学作业设计应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生活,增添学生做作业的情趣,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单纯的计算、应用类作业较多,这类作业属于机械性的。长时间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疲劳,对数学心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既有学科特点的使然,又有教材编排体系、教学理念的原因。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鲜度,他们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感到乏味,而更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作业,又有口头作业;既有制作作业,又有表演作业;既有个人作业,又有小组合作作业;既有短期作业,又有长期性专题作业。作业编排要灵活,可以一题多解,可以一题多用,可以一题多变,可以多题一法。例如学了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可带学生到操场上去测量旗杆的高,让数学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如学习了矩形的判定方法后,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直角尺去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是矩形;教师在每一节课前以“每日一题”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抢答,并给予小奖品,学生兴趣高涨。在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将数学问题与一些新鲜事物或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必然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运用综合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三、设计的作业要有层次性

如果数学课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基本上是一刀切,结果是好学生感到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学困生却觉得压力太大,望而生畏,失去学习信心。为解决这种矛盾,我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具体做法是将学生按好、中、差适当地分为一、二、三组,将作业习题分为起点题,由差生(三组)完成,一般题由中等生(二组)完成,思考题由好生(一组)完成。

例:甲、乙、丙、丁四名工程师承担一座房屋修建工程,若由这四人中的某一人单独完成全部修建任务,则甲需要30天,乙需要25天,丙需要20天,丁需要15天。A档题:如果甲、乙、丙、丁四人同时修建,那么多少时间完成?B档题:如果按甲、乙、丙、丁的次序轮流修建,每一轮中每人各修建1天,那么需要多少时间完成?C档题:把(B档)题中所说的甲、乙、丙、丁的次序作适当调整,其余都不变,使完成这项任务的时间至少提前半小时?

篇2

1 预习

在有些同学中,有忽视预习的现象。他们说,光复习已学过的东西时间就不够,哪来的时间预习。其实,如果课前预习好了,准备充分,就增加了不听课的效率,课后复习时间就会大大减少了。预习有什么作用?其一,课前准备充分,为课堂专心听讲奠定基础。其二,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新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及不理解的内容。明确了这些之后,听课的目的就更清楚了。由于找出了“趣点”,对听课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明确了重点难点,可避免“45分钟”平均使用注意力,以免过早产生疲劳。课堂上,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就高。其三,预习可以在新旧知识间架立桥梁。因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越紧,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2 题

题有两层意思,即解题,有些题目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细解。题的另一层含义是教师课前向学生出几个自学题或思考题,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课指路。

3 读

数学教学中常常是重讲轻读,重练轻读。其实“读”也是数学教学别重要的一环节,一个题目读通了,读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会做了。常有学生在做题时,因漏掉关键字而做错了,如就有30%的同学拿着这样一道题来问过我:“-1×2×(-3)×4×(-5)×6×(-7)×…×(-2003)=?”我乍一看,这题目确实太难了,特别又是七年级的习题,我糊涂了。再细一看题目,其实只需判断这题的符号,学生和我都把题目的前半句甩了,没读。

4 听

现代数学课堂重练,重讨论,重交流,重探索,而淡化了讲,即要求精讲。精讲不等于不讲,既有讲便有听。当然有时学生不爱听,教师也得进行一点反省。如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讲得缺乏条理性、艺术性,一类问题重复嗦,激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怎样听课呢?一是会神专心(即不分心、不打花杂,专心致志的听课)。二是连绵思活,即保证思路的连绵而不间断。思路,包括教材内容的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思路。三是抓住关键,即讲课时要抓住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

我对学生听讲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听懂,增强理解力;二是听全,增强记忆力;三是听话,增强想象力。

5 思

思即思考。即听课要动脑,即深思。为什么要深思?一,深思才能解惑,故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迷惑)。”二,深思才能加深记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记忆就越牢固。”三,深思才能更好的领会所学的内容。

会“思”的学生往往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加深理解和记忆,联系实际,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解决过去思考过却没有解决的问题。

6 问

学数学要善疑好问,因为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师一方面来说,在数学课中精心设问是很重要的。怎样设问?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精心设问,有利于深入理解新课内容。其二,精心设问,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三,精心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7 记

记,主要指在听课时怎样做笔记。我认为,数学笔记在于记住有代表性的,教材上没有的难题,特殊的解题方法,以便记一解十。

8 议

议的形式主要是讨论,在新课学习之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后的思考题,或教师队提出的自学题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加以综合、分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达能力。“议”有时也会发生争论。争论时,争论的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方面,能当仁不让地阐述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后坚持的观点,另一方面,争论有助于强化记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9 练

对于数学课来讲,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学生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巩固、复习,与实践没有结合起来,就会稍纵即逝。因此,对老师所布置的练习,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老师对练习也应及时批改。但在学校中,近几年来,抄作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练习”这一环节得不到真正反馈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班上一部分中差生有一定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不爱动脑筋便采用抄的方法“做”练习。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可对中差生的练习在数量上和难度上放宽要求,或进行面批面改,增强他们做好练习的自信心,缩短他们和尖子生间的距离。

学生的课内练习,课外作业,要做到少、精、活三个字。为减轻学生负担,学习的练习题要少。“精”布置练习不仅要注意量,还要注意质,要敬心挑选,合理安排。“活”是指练习形式多样化,所涉及的知识每次都在新与旧的联系中再现。对优、中、差三等学生,可布置同样的练习题,但对中差生要求可适当降低。

10 结

篇3

一、作业做到四坚持

我们老师都知道,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对于老师,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及时洞察学生每天的学习态度。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做作业可以及时检查自己当天的听课效果,并加以巩固。因此每日作业要精心布置,要有效的批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才能够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否则尽管作业天天留,也达不到巩固课堂,改进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坚持“有留必收,有收必改,有改比讲,有错必究”。

(一)留作业

对于学生,不是只有数学这一科要学习,尤其是初三学生,每天学习任务都很繁重。我们的作业更要精选题,选对题。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收到好的效果。而对于精选题,要根据近几年的中考特征,增加阅读理解题,联系实际探究创新题。而培养学生能力分为三种类型(1)基础如识技能的掌握(2)阅读理解(3)创造性水平。学生往往是题解起来不难,但一联系实际就不知怎样转化为数学问题了,在阅读理解方面也比较薄弱。平时的作业中加入了这些元素,学生的三种能力都及时地得到了发展、提高。并且题型的新颖也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作业量应控制在30分钟内。

(二)改作业

要明确改作业的目的是从中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和出现的认知错误,并从中分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性问题比较典型,也能反映出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遗漏和讲授方法不得当的地方。个性问题要因人而异。再次是有改必讲,对于共性问题最好利用第二天的课堂上,用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通过复习简明扼要的点到为止,使学生产生共鸣。对于个性问题应利用自习课进班个别辅导。个性问题是由于学生能力、学习状态等多种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往往比较简单,但对他们来说却如隔了一层纸,摸不清,看不透,需要我们帮他们戳破。

(三)有错必究,此究为研究的究

对于作业这一最后环节,其实非常重要。可把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选一责任心强的为组长。每天发下的作业,先在小组内一起研究错题进行改错。要知道一些问题在学生之间深入探讨,往往比老师讲上5遍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还要深刻。而这一活动对程度不错的同学来说并不是浪费了时间,做对了还要想办法运用所学知识清楚的讲给同学,本身就是能力的提高。当确定每位组员都会并改对了时,组长方可在作业本上签字。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会做得更好。

二、考试分析要透彻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把每次考试中每位学生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教师可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更重要的是几次分析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

篇4

关键词:阶梯循环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引言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简单化,使学生掌握初步进入社会生活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涉及了很多几何和方程式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这几个章节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教育者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该章节内容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使用阶梯循环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面对教育者与家长的管束和教育出现不耐烦和暴躁的情绪变化。教育者使用的教学管理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发生。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育者使用“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使用阶梯循环式教学方法能够转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能够循环的进行学习,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知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阶梯循环教学能够实现数学教学知识的串联,将教学重点为基础,使用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循环教学,在学习新的知识点同时结合原先学过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循环学习和体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养成一种温故知新的习惯。阶梯循环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原先的知识点作为新知识的学习基础和导向,学生通过不断复习原先学过的教学内容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能够提高对所有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使用阶梯循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阶梯循环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用于改善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学习新章节的知识内容时,教育者可以先课程导入,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立方根”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找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最后,总结平方根的指数为2,立方根的指数为3;平方根的结果除了0以外,还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结果,而立方根只有一个等等。将原先学过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更快的了解新知识点,掌握学习该部分内容的技巧。阶梯循环教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教育者在引导和促进之后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不断的掌握和积累会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有很大的优势。教育者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将死板的教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视频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差异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不同为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阶梯能力,在实现短期学习目标的时候为自己制订长远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在阶梯循环教学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二)加强学生数学能力训练。在阶梯循环教学中将习题练习与内容学习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阶段性的加强学生学与练的联系,利用各种题型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做数学练习题的过程中巩固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勾股定理学习中可以结合图形,使用猜想的方式逐步完成课堂教学,导出定理,练习和巩固新知识,为学生留课外作业,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学习数学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做题多思考,在遇到难题和做错了题时,可以明白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在哪里,然后再回过头去学习,重新克服了学习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减少了教学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检查纠错能力。阶梯循环教学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展现形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可实现的目标,实现学生的互动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最佳学习方案,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四、结语

我国的教育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进行着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保证学生学到的教学内容没有与经济发展趋势脱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使用阶梯循环式教学方法能够渐进式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制订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教育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开展优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中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胡祥泽.阶梯循环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7,(6):50-51.

[2]别群益,杨雯靖.探索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模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7):120-121,124.

篇5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兴趣还给学生,把自由权还给学生,把人格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此,对初中新生数学教学,我确立了“导读、精讲、过关”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导读环节

数学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为此教师在讲课前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多种形式首先引入一至两个让学生似曾相识、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欠缺的问题,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情境问题来引入新课。然后确定学生的自主学习提纲――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等。在此期间,教师进行巡视,接受来自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信息,注意个别辅导和整体指导,以帮助全体学生能顺利自学,初步理解、掌握教科书的基本内容。

导读环节大体上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读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教材的基本方法,直至教会学生会自学教材。具体做法为: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教材,做到四不――不多读一个字,不少读一个字,不错读一个字,不回读一个字;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把握其本质;寻找例题的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步骤、把握解题的重点;第二阶段:导读阶段,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精读教材。具体做法为;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提纲中的问题;做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通过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此时教师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第三阶段:自读阶段,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教材的乐趣。具体做法为: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猜想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此时教师送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说你们行,你们就行,真是了不起。

二、精讲环节

精讲,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疑惑点,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在导读环节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巡视得到的学生学习教材情况的反馈信息以及教学要求,精讲重点和关键,强化注意点,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学生思维受阻或出现错误的原因,突破难点,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教师讲的方式是教师先设疑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和鼓励,不重复讲;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然后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知识,会写课堂学习小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精讲,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在课堂上引起讨论,引导学生拓展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生成教学;有利于从本质上就解决问题,激励学生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图,把握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完整地整合知识点。适时得当的精讲,是我们老师的主导作用之一。

三、过关环节

通过课内自学、答问、巡视检查、表情观察、板演、小测验、练习等方式,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检查教学效果,并进行及时的讲评、矫正,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检查教学效果的方式是练习,练习分必做题也就是课堂作业,选做题和思考题;课堂作业先完成的学生教师进行批改,然后采用“一帮一”、“兵帮兵”活动进行批改;选做题和思考题选学生板演与改错,教师点评。这样,做到了当节教学、当节反馈、当节评价、当节过关、当节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当节批改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每一个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真正过关,同时也培养了拔尖人才。一节学生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互帮、有创新的数学课完成了。

篇6

一、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文科课程,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可提高成绩。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师资配备都不及技能性课程,教师也只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教学。其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恐惧感,此时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学习态度不认真、不端正,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加之思想政治课比较枯燥无味,教师若是没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根本无法吸引学生,学生从此对学习失去兴趣。第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比较远,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之教学方式单一、传统,老师往往就是就课本知识讲课本知识,只是纯粹的理论知识灌输,很少考虑高中生的现状。一方面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没必要进行系统深入地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这就更加使学生不愿意学习了。因此,要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是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必要的转变,改变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政治教学环节的处理艺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政治教学环节进行艺术处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相比,难度增大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大部分政治知识都比较抽象,教师要将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行课堂导入至关重要。课堂导入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可采用复习的方式进行导入,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行导入等。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再进一步延伸到生活实景当中进行导入。例如,当学习到“信用工具和外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对旧的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再开展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认识到货币、商品的知识。并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的发展中,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哪些新的流通工具,将旧的知识与新知识相互融合,通过旧知识来掌握新知识,使新的知识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知识复习。大部分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都将复习工作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而多数学生的复习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复习是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在课堂上使用几分钟来回顾知识,与学生一同温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容易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新课文时,其实是知识的一个衔接过程,通过温习旧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状态当中。例如,当学习到“收入与分配”这一课程时,首先让学生回顾生产与经营的内容,再让学生了解个人的收入与分配是如何进行,并且如何实现合理化、公平化,掌握多种分配方式。让学生回想自己父母、亲人朋友在生活中的个人收入是按照哪种分配方式进行,这样可将知识简易化,可将抽象的经济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学生更容易去接受。

(3)做好课堂练习。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不停给学生灌输概念、理论,而是将练习与讲解相互结合。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时间可能不足,因此,教师要将政治知识内容做到精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很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是让教师对近段时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更改。教学反思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掌握学生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避免问题累积,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使师生相互提高。

篇7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物理课堂 教学环节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已进入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学也进入普及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由于我校物理教师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十多年来,我们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思想和技术,蕴育长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象高峡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遏制。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师中的普及应用,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教学相长,有些学生创造的课件,充满了新意,令教师都感到十分惊奇。多媒体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它既能为素质教育服务,也能为应试教育服务。多媒体能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是师生共渡的生命过程,再好的教师,再好的课堂,由于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活生生的教学过程,用粉笔和黑板会显得缺乏生气和苍白无力。多媒体课件由于它的可选择性和良好的交互功能,为每一位教师独立自主地上课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师生共同参与多媒体教学,不仅产生了物化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勇于进取、不断探索的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而这正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精神的体现。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新授课前的导入,目的是回忆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导入内容一般不需要保留在黑板上这时可利用多媒体,因多媒体有再现性:设置返回按钮,退出后可重新返回,所以多媒体可以随时提取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沟通彼此知识间的联系,既节省板书时间,又不占板面。对于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来说,受他们的生活阅历的限制,某些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只是在头脑中有很粗浅的认识,情境不够完整,细节不够丰富。而且自然界的现象,又有很多不可能直接在物理课堂上原样展示。而应用课件的手段,可以生动、丰富地虚拟情境,可以用电脑展示静态的文字、画面。还可以展示动态的录像片段、动画片段,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来发现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在生活、自然情境中发现有趣的物理问题。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讲授新课,突破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提供有指导性的画面,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形象的说明道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大气压强”这堂课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和重点。一般 来说,教师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 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景,所 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 概念的理解。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凭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后,就能模拟这一过程。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为课堂教学增加知识容量,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达标测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探索精神

现代教学不仅讲求高质量的“讲”,更讲求高效率的“练”,多媒体具有高效性,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达标手段。对于判断改错题、填表揭示规律题、看图列式题、课外思维发散题等,若使用多媒体实可拓展视野,增强观察效果,同时还可独立操作多媒体,增长了学生使用电脑的技能。传统教学的反馈形式通常是板演、课练或提问,这样的反馈缺乏多向性和高效率,利用多媒体反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电脑上演算,可以及时反馈和批评,使尽量多的同学得到尝试的机会。众多教师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的达标测评可使课堂效率提高到传统课堂的两倍多。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具有新奇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材料,可以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包括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提示过程等,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并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境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的效果,把存在于头脑中的想象情境形象地显示在学生面前。利用动态的变化,立体的感觉表达出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意境,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教师运用高新技术,其本身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求知欲的启发和最好的榜样。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多媒体展现的物理过程和控制条件下形成的物理变化以及通过三维立体图像展现的物理情境都会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与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可能,效果自不待言。

总之,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不论是有形教学资源还是无形教学资源,都是学生认识的媒介,它们对学生的学习都能起到辅助作用,各有优劣。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使用的“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篇8

【关键词】以生为本理念;初中数学;运用

前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生为本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初中数学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数学学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以生为本理念”贯穿到数学学习的始终,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全面、科学发展.

一、在数学课前准备中紧扣学生主体

课前准备影响着数学教育效果,需要注重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课程准备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情况进行了解,充分利用“以生为本理念”思想,认识到知识不是以传递为主要目的,需要从学生群体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对知识内容需要、数学技能需要和学习方法需要方面来进行考虑,以便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为课堂中的分层次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初中数学课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的课前准备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教学大纲上的内容,明确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等问题,需要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论证进行有效的分析,给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1].

二、在教学环节设置上紧扣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会将问题讲解和解题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时间较少,使学生无法充分了解数学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加强对学生良好教学素养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牢固数学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该结合数学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遵循数学教学规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需要对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融入数学教学环节中来,渗透到教学环节设置中去,确保数学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2].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需要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班级总共有32个座位,自前向后分为7排,自左向右分为5列,每位学生分别对应一个位置,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来玩点将游戏.游戏要求教师报出学生姓名,要求学生起立说出自己的座位号,并同时要求教师说出座位号,对应的学生起立.

三、在讲解练习活动中紧扣学生主体

讲解数学练习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意识到该项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发挥问题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抓住学生的主体特征,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3].

例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要理解函数图像y=kx+b(k、b为常数)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对不等式kx+b>0的解集进行求解.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对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点内容进行了解,深入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等量关系.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函数图像进行了解,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给学生营造合作探析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明确函数的增减性和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关系,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求出kx+b>0的解集.函数图像教学属于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个体研究、个体分析和合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

四、在教学策略运用上紧扣学生主体

教学策略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对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主体,明确教学目标,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展现出多样化和灵活化的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教学活动中来,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置,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确保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单一教学方法的产生,实现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灵活的教学模式下,得到锻炼和提升.

结论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该项教学理念,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需要将该教学理念融入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来,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方法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该项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完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明荣.浅谈“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数学问题性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2(01):46-47.

篇9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是一门艺术,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切教学方法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探寻总结符合现状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这门学科本身的价值,而且因为它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他学科的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就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必须上好信息技术课。下面我总结了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谈谈感受。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导入、学、议、讲、练五个环节十分重要。能否处理好这五个环节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

首先,导入是整节课的开场白,导入不成功,整节课上得再好,我认为这节课也是有瑕疵的。“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教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首先想的就是用什么样的开场白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开场白用规范的术语来说,就是“导语”。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会使学生迅速理解老师的意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都很愉快。导入是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好的导入甚至于精彩的导入能很快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整节课来讲非常重要。例如在讲“因特网的查找”一节时,我在导入时设置的问题是:大家知道世界七大奇观吗?同学们纷纷发言,但没有一位同学能全部说出来,那怎么办呢?对了,可以借助网络。这样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教学内容上来。

其次,学是学生自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教学的伊始,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非常重要。自学不是漫无目的地学,教师只是充当临时顾问的角色。这样做是因为,给学生留足个人空间,没有太多的禁锢,学生就会对课本上的操作有所探寻,会经常性地提出一些课堂中与教师认为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这一环节不可小觑,里面蕴藏的学问很大。例如我在讲解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时,首先让学生自学杨叔子打猪草这一段内容,让学生对这一段内容有所了解,能迅速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议是学生发现了问题来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议的过程可以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大家踊跃讨论,在学习“信息获取一般过程”这一课时,通过例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议可以分小组进行,这样课堂不会显得乱,小组中也存在竞争。在整节课中,议的环节是必需的。而且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讲可以是教师的讲,也可以是学生的讲,对课本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是有必要的。讲解也可向外延伸去讲,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课本以外内容的讲解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课本内容请学生讲解的效果有时比教师本身讲解效果更好,多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所以,这里的讲是有学生参与的讲,讲授能使教师更好地对班级进行调控。教师的讲授方法非常重要,能否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富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一个教师能否成为一名有发展的、有成就教师的重要特征之一。讲授者具有说服力、富有鼓励性的教学风格可以使学生对讲授的内容保持更长久的记忆;适当地呈现目标和图解,缓慢地讲授可以使将要学习的复杂内容简单化。对学生来讲,信息性的讲授可以增进理解,在讲授过程中再伴随做笔记,还能对信息进行长时间的记忆,另外,讲授是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古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启发要适时适地。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讲解有必要渗入一些“时尚”的东西,这里的时尚是指网络上流行的术语、新闻、杂谈等。这样可以让信息技术课更接近于生活。我发现,学生不拘泥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他们更想了解这个社会,渴望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篇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微课 教学应用

将微课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也是一个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微课的一些特点,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大有益处。下面笔者介绍微课,并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分析。

一、微课的概念分析

微课兴起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微课模式和翻转课堂理念,其本质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自传入中国就获得了好评和追捧,我们也开始了学习和尝试,那么,什么是微课呢?微课其实是指针对某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以不超过5分钟的微型视频作为教学载体,再加上微课件和微练习等资源而开展的教与学的过程。微课包含了与该教学主体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联系测验、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微课用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创造了主题式资源单元应用环境。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微课是一种有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课程,在这种课程下,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并且支持学生各种学习方式和各个学习环节。

相比较其他教学模式来讲,微课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目的明确,主题突出。微课一般只讲授一到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数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内容更精简,教学主体也更突出。第二,资源多样化。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再加上微教案、微课件和微习题等资源,其选取的内容主体突出,指向明确且相对完整,营造了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第三,使用方便。微课教学使用的资源容量较小,并且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还能将微课分为具体的类型,如讲授型、解题型、自主探究型等。利用微课辅助初中数学教学,能帮助学生在面对逻辑复杂的知识点时能在短时间内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1.微课改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无非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做出讲解,学生再通过大量习题练习掌握知识点,这种应试教学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利用微课教学,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这种教学中,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引导者,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微课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数学中很多知识点的逻辑性比较复杂,在教学中很多知识点教师往往要经过多次讲解和大量习题练习才能掌握,效率低下不说,学生掌握得也不够扎实。利用微课辅助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将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对于一些特别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进行自主探究,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点,并能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微课教学,学生不仅能充分掌握重点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微课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备课

以往教师的备课太过于形式化,很多备课都是以以往的经验作为标准,以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备案经久不换。而微课教学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之前将本课程需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这种备课形式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初就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也能通过微课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将重难点知识展示出来,课堂的组织是否合理,自己组织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从而让教师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三、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预习

初中数学所教授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来讲是承上启下的。初中数学的特点就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初中数学教学讲究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探讨生活中的问题,并引发新的知识点。利用微课辅助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就可以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与新课程内容的衔接点制作微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搞好复习和预习,并了解新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同时,通过微课学生也可以充分认识到新知与自己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更好地找到侧重点,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2.重难点的突破

初中数学对于初中生来讲较难理解,教师以往在教学中对重点、难点和典型例题一般只讲一遍,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对于一些十分头疼的知识点也会感到畏惧,最终影响学习效果。利用微课辅助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可以针对数学中的重难点和突破方法做好微课教学,并将教学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传递到网上,学生在遇到自己搞不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随时点拨这些资源,做到自我突破。学生还可以通过一些终端,如手机、学习机等将教学资源下载下来,方便随时观看,对于自己不懂的环节可以多次观看,从而为学生突破重难点提供方便。

3.微习题帮助学生搞好复习交流

微课的重点环节之一就是微复习,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题型作为设计重点,学生除了可以突破重难点外,还可以重点理解题型,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学生还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这个题型进行探究,找到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4.帮助教师提升自我

微课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数学的研究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制作找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帮助教师想办法解决问题。再者,微课便于传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资源找到其他教师的优点,传播自身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强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燕京.初中数学微课助学的意义[J].教育,2015,12:74.

[2]王凌峰.数学微课教学浅析[J].考试周刊,2014,5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