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兴市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 负责联系授课老师,安排授课时间地点,对于外国授课老师协助安排其在校园内的生活,包括饮食、住宿、交通等;
b. 协助中、外教授课堂教学,包括帮助授课老师准备课程材料及课堂评估,协助教授做课堂教学记录,搜集资料以及解决各项教学设备技术问题等;
c. 负责学生的学籍数据库管理及校友会维护拓展,并及时收集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d.使用多平台高效准确课程、活动信息,安排好学生论文答辩、毕业等各项工作;
e. 协助留学生参与学院相关的大型活动,时刻关心留学生学习生活,事无巨细地为留学生解决困难;
任职要求:
流利的英语表达(口语、听力、写作),在交流上友好礼貌,能在公开演讲和文字书写中使用正式得体的英文表达,本科或硕士学历;工作态度热情,学术作风端正,关注细节,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对留学生有号召力;有良好沟通能力,能化解留学生内部矛盾,使学生群体团结和谐;能尊重接受各种文化习俗,没有偏见;有教学辅助经验,了解学校工作,或有在国外生活经历者优先考虑。
篇2
关键词:金融加速器 信贷市场 经济周期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改变了“大一统”模式,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银行体系形成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以及农信社等多种银行机构并存的结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信贷市场的发展。2002 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资银行逐步进入我国,形成对原有银行结构的有效补充。在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上市,提高了这 些银行的运营效率,完善了商业银行的竞争机制,我国银行体系的发展日益成熟,银行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今,我国的信贷规模已达到GDP的1.16倍,为金融与经济的顺周期联动性提供了条件。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随着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发展,许多学者将其拓展到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开放经济下的金融加速器和不同市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分析。Gerlter、Gilchrist和Fabio(2007)建立了开放条件下名义价格刚性的小国经济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金融加速器机制和汇率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金融加速器的传导效应比浮动汇率制度要大。Gatti和Gallegati(2010)构建了包含上下游企业和银行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下游企业的资产净值水平变动可能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波动。 Nadeau 和 Wasmer(2010)分析了美国劳动力市场中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发现工资和劳动需求的波动具有金融加速器的放大效应。
(二)国内研究
国内对金融顺周期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有学者开始对金融加速器理论进行研究,并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分析。袁申国、刘兰凤(2009)对制造业30个子类行业的货币政策金融加速器效应进行分析,认为有15个子行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另外15个行业则表现出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其中金属制造业表现出的效应最大。
杨胜刚、侯坤(2011)运用中国宏观经济 1994 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对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负面冲击加速经济衰退的作用明显 大于证明冲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与模型建立
本出如下假设并对其分别进行验证:
假设一: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状况是企业投资支出状况的重要决定因素。这个假设是金融加速器效应存在的前提条件。
本文用企业投资与企业总资产的比率IKit来衡量企业投资支出,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DAit来衡量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当企业资产净值恶化时,DAit将会随之下降。为验证假设一,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Ikit=α+β1DAit-1+β2PAit-1+β3DSit-1+∑sI=1β4IControllit+et+fi+εit
其中,被解释变量IKit表示企业投资支出与总资产的比值,解释变量DAit表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PAit表示企业当期总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DSit表示企业的债务结构,即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值,Controllit是一组控制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的增速M2t,GDP同比增长率GDPt。考虑到金融加速器的作用机制有滞后效应,即本期的财务指标影响企业下期的信贷和投资,因此将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解释变量作滞后一期的处理。检验中重点关注系数β1,如果假设一成立,则β1应当显著为负。
假设二:经济衰退时期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程度比经济繁荣时期大。这是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
为检验经济周期中不同时期的影响,本研究设立虚拟变量Downt,经济上行时期Downt=0,经济下行时期Downt=1。加入虚拟变量后模型设定为:
如果假设二成立,则β1和β2应存在明显的差异。
假设三:资产负债表状况对小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大企业的影响。
为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仍使用假设一中的模型,并设置虚拟变量Scalei,令大企业Scalei=1,小企业Scalei=0,建立模型:
如果假设三成立,则β1和β2应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数据说明
本文的数据来自国泰君安经济、金融数据研究服务中心的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根 据财务报表季度数据的连续性和数据完整性,选取2003年第一季度起至2011年第三季度作为样本区间、847个企业作为样本的面板数据。根据企业的投资支出、总资产、总负债、流动负债、总利润等财务指标分别计算出IK、DA、PA、DS等指标作为变量。
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本研究使用ADF-Fisher单位根检验来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假设变量存在单位根,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结果可见,6个变量全部在99%的置信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通过了单位根检验,都是平稳序列。
(二)模型选择
首先对变量进行BP检验以确定使用混合模型还是面板模型。
表2的BP检验结果显示 p 值接近于零,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个体效应十分显著,不能使用混合模型。
其次进行Hausman检验以确定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如下:
chi2(6)=108.73
Prob>chi2=0.0000
检验结果显示p值接近于零,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应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在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之后,本研究对结果进行了Wooldridge检验以确定固定效应模型的残差项是否存在一阶序列相关,原假设是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检验结果如下:
F(1846)=915.723
Prob>F=0.0000
结果拒绝原假设,因此认为残差序列存在一阶自相关,因此需要考虑动态面板模型。
(三)实证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本研究选择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在假设一的检验上使 用的数据为全部847家企业的面板数据,被解释变量为IK,解释变量为滞后一期的DA、DS、CA以M2增速和GDP同比增速。动态面板模型中还包含IK的滞后项。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三个模型的系数都十分显著,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除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以外系数符号方向均相同,结果较为稳健。固定效应模型通过了F检验,模型是显著的。动态模型的Sargan检验值大于0.05,可以认为不存在过度约束,工具变量是有效的。在相关性的Arellano-Bond检验上,两个动态面板模型的一阶差分残差项均存在一阶自相关,而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因此通过了Arellano-Bond检验,认为模型的残差不存在自相关。动态面板模型中还包含了被解释变量IK的滞后三期项。根据前人的研究,在有限样本下,系统广义矩估计比差分广义矩估计的偏差更小,效率更高。而且对比差分GMM方法和系统GMM方法的系数估计值,可以发现差分GMM法的三个滞后项系数均为负,且滞后期数越多系数绝对值越大,而系统GMM法滞后一阶项的系数为正,且滞后项对当期的影响程度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认为系统GMM法的结果比较符合真实情况。接下来以系统 GMM 的估计结果为准进行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都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解释变量DA的系数为-0.0652,是小于0的,因此可以认为我国的信贷市场上确实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投资支出有显著性的影响。资产负债情况的恶化,也就是资产负债率上升,使得企业外部融资成本的上升,进而使得企业投资减少。解释变量DS的系数为-0.1490,小于0,这反映了企业负债结构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是负向的,即持有流动负债越多的企业对投资支出的意向越低,可以解释为流动负债的偿还期限较短,而企业往往倾向于用偿还期限长的长期负债进行企业投资,因此流动负债率越高,企业的投资支出越少。解释变量PA的系数为0.1086,大于0,说明企业上期的利润对本期的投资支出有正向影响,上期的利润越大,则企业本期的财务报表状况越好,更加愿意扩大投资规模。可见,企业上一期的财务状况确实对企业本期的投资支出产生显著的影响,这是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前提条件。
在对假设二的检验中,为研究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情况,本研究使用虚拟变量Down来区分经济的不同周期,值为1表示经济的下行周期,值为0则表示经济的上行周期。被解释变量仍然为IK,解释变量则为滞后一至三期的IK,滞后一期的Down*DA、(1-Down)*DA、DS、PA以及当期的M2增速和GDP同比增速。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实证结果表明,模型所有的系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都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在假设一的检验基础上将DA变量拆分为Down*DA和(1-Down)*DA,Down*DA变量系数为-0.0670,(1-Down)DA变量系数为-0.0521,二者均小于 0且通过了t检验,因此这个虚拟变量的加入是显著的。且Down*DA变量系数的绝对值大于(1-Down)*DA,这说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资产负债表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不同:在经济周期的上行期间,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系数是-0.0521,而在经济的下行期间,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系数是-0.0670,在下行期间资产负债状况对投资支出的影响程度大于经济的上行期间。
因此,这个结果验证了假设二,由此可见金融加速器的传导机制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下行期间的作用强于在经济上行期间的作用。在对假设三的验证中,本研究按照与验证假设二类似的方法,设定虚拟变量,大企业的值为1,小企业的值为0。被解释变量为IK,解释变量则为滞后一至三期的IK,滞后一期的Scale*DA、(1-Scale)DA、DS、PA以及当期的M2增速和GDP同比增速。模型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实证结果表明,模型所有的系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都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在假设一的检验基础将变量 DA 拆分为Scale*DA和(1-Scale)*DA,Scale*DA的系数为0.1613,(1-Scale)*DA的系数为-0.3076,二者都通过了t值的显著性检验,因此虚拟变量Scale的加入对模型有显著性影响。
从系数可以看出,对于大企业而言,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为0.1613,显著大于0,而对于小企业而言,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为-0.3076,显著小于0。因此资产负债率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小企业体现出强烈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而大企业不仅未体现出金融加速器效应,反而出现资产负债率越高则下期的投资支出越大的反金融加速器现象。
综上可以看出:尽管模型结果与假设三的系数设想有些出入,但也从侧面验证了假设三,说明金融加速器效应在 企业规模上存在非对称性,小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强于大企业。大企业出现反金融加速器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在经济转轨期间我国的金融机制并不十分完善, 未能做到完全的市场化,而大企业中国有企业较多,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较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在资产负债状况较差的时候有足够的能力从外部获得更多融资,从而进行投资以期改善资产负债状况,这也是我国金融加速器效应的特点。
结论
本研究从微观角度通过847家上市公司从 2003 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加速器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对企业投资支出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也观察到了经济周期和企业规模上的非对称性,金融加速器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更加显著。且从企业规模上看,仅在小企业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而大企业中则出现了逆金融加速器效应。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类似,认为我国信贷市场确实表现出具有特点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结果表明我国信贷市场确实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但是不如其它研究中观测到的强烈。尽管如此,随着我国金融系统的不断完善,金融加速器效应将会日益显著,因此仍然有必要通过政策手段对信贷市场的顺周期性进行正向的引导,从而为熨平经济周期,保持经济健康增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刘海博.信贷周期理论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2009(5)
2.曹建珍.房地产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视角[J].金融经济,2011(20)
3.陈守东,王淼.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研究—基于面板VAR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1(10)
4.崔光灿.资产价格、金融加速器与经济稳定[J].世界经济,2006(114)
5.何建勇.顺周期性效应的金融加速器机制解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3)
篇3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率;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转归主要为心脏泵衰竭和猝死。室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力衰竭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通常在猝死之前发作频繁。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风险的预测和诊断能力不足,且多数心力衰竭的突发事件多发生在院外,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预测和预防。慢性心率增快[1-2]定义为人体的平均心率经常或长期达到或高于80次/min,通常取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平均心率。慢性心率增快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5],也是心力衰竭恶化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6]。有关慢性心率增快和室性心律失常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相关性研究国内目前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通过对心率变异性指标、室性心律失常的频数进行分析,来探讨慢性心率增快和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连续收治慢性心衰患者363例,入院时均行Holter检查。平均心率≥80次/min为慢性心率增快组(161例);平均心率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的收集 所有入选患者均收集记录年龄、性别、身高、血生化等指标。心功能评价:对入选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行心脏彩超进行客观指标检查。
1.2.2动态心电图 记录24 h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5);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所有邻近窦性RR间期长度差异平方均值的平方根(RMSSD);50 ms间隔以上临近周期的比例(PNN50)及心律失常类型,频数。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检验,指标均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
2结果
2.1慢性心率增快组与对照组CHF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吸烟、体质指数(BMI)、心功能分级等基本病历资料无差异性;TC、TG、LDL、空腹血糖(FBG)、肌酐(Cr)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LA、LVED、LVEF、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因动态心电图资料为非正态分布,故予以秩和检验,慢性心率增快组与对照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存在显著差异性,慢性心律增快组中位数高于对照组,P
2.2慢性心率增快组与对照组CHF和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比较,见表2、表3。
2.3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心率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心率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显著正相关(P
2.5心率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见表5。
3讨论
随着医学临床数据公布的不断积累,心率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认可,在诸多心血管疾病中,心率作为心力衰竭的治疗靶点变得愈发重要[7-10]。心率增快可增加心肌耗氧、缩短心肌灌注时间,心肌缺血加重,同时影响心内膜下心肌供血,加重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恶化心室功能,病理情况下可能同时伴有复极不均一,导致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慢性心率增快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鲜有报道。本研究就两者关系进行探讨。
本研究发现在虽然慢性心率增快组与对照组在NYHA分级比较中无差异性(P>0.05),但心脏功能客观指标比较中,慢性心率增快组LVEF、FS低于对照组,LA、LVE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慢性心律增快组与对照组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频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慢性心率增快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因变量,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NYHA和心率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因素。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心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P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慢性心率增快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相关性,二者均为心力衰竭恶化的危险因素,参与了心力衰竭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心率增加,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增大,心率变异性减低,两者结合对心力衰竭患者潜在危险的筛选,及猝死的风险性预判具有良好意义。提高慢性心率增快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的认识,对我们在临床中能规范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有帮助,将使更多的心力衰竭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郭继鸿,胡大一.中国心律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6.
[2]郭继鸿.努力提高对慢性心率增快的重视力度[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3,1(1).
[3]Swedberg K, Komajda M, B?hm M, et al. Ivabradine and outcome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SHIFT):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The Lancet, 2010, 376(9744): 875-885.
[4]Mao Q, Huang J F, Lu X, et al. Heart rate influence on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adult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0,39(6):1638-1646.
[5]Swedberg K, Komajda M. The beat goes on: on the importance of heart rat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2, 33(9): 1044-1045.
[6]Diaz A, Bourassa MG, Guertin MC, Tardif JC. Long-term prognostic value of resting heart rate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prov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5, 26(10): 967-974.
[7]Ma parison of target and several important new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2014,34(7):666-670.
[8]Woodward M, Webster R, Murakami Y,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sting heart ra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evidence from 112,680 men and women in 12 cohorts[J].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14, 21(6): 719-726.
[9]Dobre D, Borer J S, Fox K, et al. Heart rate: a prognostic facto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e distinct roles of drugs with heart rate\lowering propert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4, 16(1): 76-85.
篇4
[关键词]药物;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11-01
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药物品种和使用与日俱增,它对人类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药源性心律失常就是其中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990年1月~2008年1月,门诊和住院患者369例,其中男性317例,女性52例。年龄48至94岁,平均年龄(71.6±8.7)岁。
1.2 研究方法:纪录用药前后心电图,收集临床资料,部分为个案,采用自身配对、治疗前后比较等方法观察药源性因素引起心律失常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软件为华西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统计学软件包,资料离散度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心律失常[1-3]:抗心律失常药物既能有效地治疗心律失常,同时又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引起原有心律失常的加重或诱发了新的心律失常即可称为“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致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约11%。作者观察了154例抗心律失常治疗时出现了致心律失常作用,严重者危及生命。如1例中年女性室上速患者,用心律平70mg+5%GS40ml静注,当注射35mg(5min)时,突然意识丧失,口唇紫绀,四肢抽搐,心音消失。立即给予心脏复苏,心电图示三束支传导阻滞。给予临时心脏起搏,后恢复正常出院。1例74岁男性患者,因房早自服维拉帕米120mg,3/d,3d后出现低血压(80/60mmHg),心动过缓(46次/min)入院,2h后突然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18min后心跳恢复。
2.2 洋地黄类药物与心律失常[1-3]:洋地黄中毒时心律失常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发生率约为80%~90%,心律失常有时是早期唯一的中毒表现。双向性、双重性室早、室速、非阵发界性心动过速具有特异性。观察了11例洋地黄引起的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各种早搏等。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的治疗,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和排钾利尿剂,并补钾、补镁。对室速可用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缓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为首选药物,也可用异丙肾上腺素、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洋地黄特异性抗体、血液静化疗法等。
2.3 阿托品与心律失常[1、2]:阿托品是常用的抗胆碱药,临床应用甚广。但它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例用阿托品抢救农药中毒和其它疾病时引起了窦速、室上速、房颤、室早、室速、室颤、传导阻滞等,经停用阿托品后心律失常多逐渐消失。
2.4 抗生素与心律失常:
①庆大霉素引起心脏骤停:1例中年女性患者,因上感在单位医务室给庆大霉素8万u肌注,当日注射后感心慌胸闷,次日到镇医院就诊,给5%GS500ml加庆大霉素32万u静滴,约10min后突然四肢抽搐,大汗淋漓,神志不清,即送我院。在诊治过程中4次心脏骤停,最长1次20min,3次成功,最终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②头孢类抗生素[4]:23例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15min~12h饮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时和消失后2~24h心电图检查。双硫仑样反应时23例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窦速为100%、ST-T改变为78.3%、房速30.4%、室早17.4%和房颤13.3%。其中1例男性患者,48岁。因肺炎住院。入院时心电图正常,平素饮酒500克不醉。给静滴头孢匹胺钠1.0g,一日二次。用药一周,复查胸片肺炎已愈,当日输完此药后即参加宴请,饮白酒50克后即感心慌胸闷,面色潮红,窒息感,急送回院。心电图示窦速和ST-T改变,按双硫仑样反应处理,4h后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③青霉素:1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出现室性逸搏心律,32次/min,经积极抗休克,血压正常后恢复窦性心律。④喹诺酮类3例:用喹诺酮类出现频繁室早、传导阻滞、窦速,停用喹诺酮类2d,心律失常消失。
2.5 西利与心律失常[5]:1例50岁男性患者,平素体健。因上腹部不适服西利5mg,tid,第四天出现心慌、胸闷,动态心电图示房早、室早(多源、成对)、短阵室速,即停用西利,心慌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
2.6 西洛他唑与心律失常[6]:1例男性77岁患者,曾因冠心病行搭桥术,每日口服西洛他唑50mg,2w后出现心慌、胸闷,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早、短暂室速,考虑与西洛他唑有关,停药3d后心律失常消失。
2.7 抗肿瘤药物与心律失常: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日益受到重视,药物从表阿霉素到环磷酰胺等都与心律失常有关,且常常是化疗终止、失败和死亡的因素之一。作者观察了29例肿瘤患者化疗时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限制剂量等可减轻心脏毒性,应用楷莱和加强心脏保护是减少心脏毒性和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2.8 抗精神病药与心律失常[7]:作者对126例使用抗精神病药前后心律失常进行了比较(见表1),用药前为32.5%(41/126例),用药后为92.1%(116/126例),
用药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抗精神病药所致心律失常一般不需抗心律失常治疗,当服用过量和中毒时应给予停用、洗胃、输液、利尿和相应治疗。
3 讨论
药源性心律失常尚末引起足够重视,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应给予高度关注。
3.1 药源性心律失常类型[1-3]:不同的药物心律失常的表现形式亦不同。有的以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为主,有的以异位心律失常为主,有的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诊治时应明确药物种类,从而有利于对心律失的判断。
篇5
1 医药市场消费者构成及消费结构
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商品会对不同境况下的不同消费群体产生不同的心理刺激,从而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划分出不同消费群体及各不相同的消费特征,而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
1.1 消费者及消费市场构成
1.1.1 老年人为医药市场消费主体由于老龄人口健康和维持生命需要,老龄人口是药品消费的最主要消费群体。目前老龄人口消费药品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按现行我国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为385元来计算[1],2005年,其用药总额已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的500.5亿元净增115.5亿元。
1.1.2 城镇医药市场增长平稳2000年,我国人均药品消费均为90元人民币,而中等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消费额达到达4050美元。1999年,我国农村人口为8.7亿,占总人口的69.1%。“十五”期间,农村医药消费需求有可能达到15%左右的增长幅度。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药品需求年均增幅度可达12%左右。
1.2 医药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2.1 非处方药品(以下简称OTC)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目前我国OTC药品人均消费低于全球人均OTC药品消费(9.1美元)标准,但OTC市场增长速度却相当迅速.初步统计,1990年非处方药销售额为全国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10亿元),1994年为10. 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80亿元),4年内增长3倍多。2000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达30亿元。我国非处方药品以其购买方便,服务安全的特点,将会得到广泛的使用,非处方药物市场将会是药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2 中成药物消费将会得到增长根据2000年零点公司对社会居民调查显示,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长,对中成药接受的比例越高[3]。而且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患者,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较深,对中国古老文化中的中医药极其信任。近十几年来,由于中成药生产模式,营销策略,广告宣传等方面落后于西药,市场增长缓慢,但中成药凭借“副作用小,治病治本”的独特优点,仍然在消费者心中占有特殊地位。
2 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发展
习惯型消费者十分注重品牌,或者是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药品的患者,要改变此类消费的消费行为很困难,需要做大量的市场宣传,才能从思想上改变这些消费者,从而改变消费理念。价格型消费者多是由于经济状况较差或者是长期消费药品经济负担较重的消费群体。价格因素是他们考虑的首选,产品的疗效次之,而品牌对其影响则不大。不定型消费者尚停留在对药品消费的认知阶段,对产品品牌,疗效,各方面都不太熟悉,对药品适应症更不知所云,缺乏常用的医疗知识,需要通过医院医生,诊断确定用药或药店的营业员和执业药师指导用药。
3 医药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对医药市场的影响
医院作为药品最主要消费市场的现状,将会被削弱,OTC市场、中成药消费、农村市场成为重要药品消费市场和消费方式。国内医药企业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进行产品和营销模式研究,满足医药消费市场的需求。OTC的消费打破了计划经济下,医疗单位的药品销售占药品消费全部的格局,药店与其他非医疗单位成为药品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为医药市场的需求带来无限商机[4]。
4 结 论
医药市场己成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药市场营销正面临变革:一方面国家针对医药市场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我国加入WTO后,医药企业间大规模并购、重组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医药消费者素质逐渐提高,消费心理和行为日趋成熟。渐渐探索出适合医药企业发展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模式,为医药市场营销创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长海,丹阳,王成库.浅谈老年人用药[J].哈尔滨医药,2005,25(3):35-37.
[2] 冼日明,温振昌.企业策略[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65.
篇6
1.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德国职业教育采用“FH(德国高等专科学院‘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校企合作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它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其能从事研究、开发等工作,而是通过对学生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进行专业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加拿大CBE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重视行业的意见,主张学习的个性化,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而提高教学的效益,特别是在操作性较强的培训和再生性技能。英国采用NVQ(职业资格证书)训练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教学法适合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1.2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此,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国高职院校也就掀起了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尤其是近两年,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得到高职院校高度重视。
(1)产教融合的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2)产教融合是新一轮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在实施中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一是其实践和发展时间不长;二是教学经验积累不丰富,教学随意性大、知识整体性差,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三是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产教融合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体系,尤其缺乏产教融合《市场营销学》教材蓝本;四是大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仅仅一本教材、一本教辅资料、一个模拟实验室远远达不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探索、总结、完善和发展基于产教融合的“学做思创”《市场营销学》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尤为迫切。
2“学做思创”教学模式的内涵
2.1“学做思创”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根据教育部的教高〔2006〕16号文件,即《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学做思创”教学模式的“学→做→思→创”四步教学法,能有效实现教高〔2006〕16号文中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2.2“学做思创”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做→思→创”四步教学法,体现了产教融合的产教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学”:即“教中学”,教师的角色是向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工作坊的团队学习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入案例当中,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应知的教学目标。“做”:即“学中做”:教师的角色是师傅,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实现做中学,如通过模拟实验、校企合作等,以任务的完成、结果的检验和学习的总结过程,在工作坊的团队学习中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达到应会的教学目标。“思”:即“做中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勤于学、勤于思,在实践中反思,才能达到应知与应会的统一。每个学生完成实习小结、以工作坊为单位完成任务报告书,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工作坊之间有答有辩,实现思想的碰撞,工作坊之间互评打分,教师点评之后,每个工作坊提交反思报告。“创”:即“思中创”:在反思中得到升华,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能运用于实践之中,而且要求每个工作坊,集思广益,挖掘商机,组建公司,按照教学任务驱动的进度,完善创业计划书,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创业指导与教育。
3“学做思创”教学模式的构建
3.1开发“学做思创”产教融合的课程标准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职业教育中,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要贴近职业要求,符合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看,营销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推销、销售管理、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岗位的操作人员。《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标准开发应以专业培养方向作为着眼点。为此,高职院校应努力挖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针对营销岗位应知应会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开发“学做思创”产教融合的课程标准,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课程标准制定上,可以参考国际高职院校先进的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分为基础理论应知标准、技能训练应会标准和挖掘商机的创业情感标准三个模块。通过基础论理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所需要的理论知识;通过技能训练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最后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这一重要的实践环节,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创业设计中去,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及扩展有关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课程标准开发过程中,应由行业、企业、学校三方会同参与《市场营销学》课程标准的开发,注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体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岗位的一致性,并激发学生敢于自主创业的激情,形成一个紧贴市场前沿的课程标准。
3.2构建“学做思创”产教融合的教学团队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有一批理论知识过硬、技能精湛的教师。《市场营销学》就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因此,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请进来,送出去”,加大“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首先,对新进教师的招聘,应要求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不仅能为学生传授知识,也能将其在企业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另外,教师每年需要到企业顶岗学习,通过顶岗,教师一方面了解行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学习企业先进营销理念与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其次,要加大教师外出培训、进修、交流的力度,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到国内外示范高职院校学习高职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通过学习交流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最后,“请进来”,要将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校企合作伙伴中选聘符合兼职教师任职条件的高级营销管理人才到校任教。
3.3注重“学做思创”产教融合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作坊教学法,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体现学生为主角,教师为向导的“学做思创”的教学设计。
(1)案例引入,创设情境:精心挑选营销案例,最好是来自于校企合作的企业案例,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如在讲解推销与营销的区别是,可借助“赵本山卖拐”的小品视频,不但生动形象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又可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反思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教中学”的效果。
(2)结合岗位,确定任务:根据“学做思创”的课程标准,教师在创设的岗位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客服满意度调查等,实现“学中做”。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营销岗位的技能需求,重新整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如可将市场调查与市场营销环境两个章节整合起来讲解,并要求工作坊选择身边的某家企业,完成企业营销环境调查的任务。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实践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体系,正是“做中思”的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在教学组织中,通过创设工作坊,打破原有的教学秩序。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五至六人为单位将课桌进行拼组,组建一个工作坊,并且要求每个工作坊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如“巅峰云销”等,从而搭建“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工作坊平台,同时也为搭建一个创意与创业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与学中,要突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工作坊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4加强“学做思创”产教融合化的校企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项目还仅停留形式上签订一个协议、内容上顶岗实习的初级阶段。加强“学做思创”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就必须进行“产学研”纵向深度合作。首先,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中,就必须邀请来自不同行业、企业的营销专家(营销总监)参与,并以其为主导,根据各营销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共同探讨并制订出体现“学做思创”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标准;其次,在企业开设课堂,让学生到不同行业的企业(如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超市营销、饮料营销等),请企业中有经验的带教导师现场指导,体验“学中做”;最后,“请进来”,聘请企业的营销专家进校园,分享他们的营销经验;另外,课程教师也必须深入企业,寻求横向合作课题,走“产学研”三方共赢的深度校企合作之路。
3.5完善“学做思创”产教融合的评价标准
篇7
关键词:资本 资本市场 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特有的崭新的概念,与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内在基调就是强调技术创新。当前,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性部署。2010年10月18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区别于一般产业的特征可以归纳为:(1)战略导向性;(2)综合创新性;(3)动态演化性;(4)多重联动性;(5)不确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又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资本市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言,是个必要条件,作为金融系统的主要部分,包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广义资本市场,其发展直接决定着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成长速度,只有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融合在一起,二者才能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和互利发展。
本文试图对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相关研究进行初步的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国外专家学者对于资本和创新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许多实证分析,但直接研究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学者主要论述资本市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包括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初步探讨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且多是定性的研究,对于资本市场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相互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国外有关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国外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从创新开始的,创新推动产业成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资本市场又是推动创新的关键要素。从熊皮特开始,西方学者对创新投以关注的目光,产业成长的一个基本动因就是技术创新,相对于研究资本促进产业发展,西方学者研究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较为普遍,主要研究集中在几个方面:资本市场和创新的关系;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不同形态资本与产业创新的关系。
(一)资本与创新的关系研究
Joseph A. 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 现代工业体系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建立, 而信贷对于实现创新又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说, 金融是驱动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力量①。Hicks研究了金融市场和技术创新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认为金融市场的缺乏和不健全会影响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②。Howitt and Aghion(1998)认为资本积累速度越快,研发可以获得的利润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多;知识积累速度越快,技术进步越快,资本的边际回报率越高。Zeng(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本积累和创新都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二者不可或缺。
(二)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研究
Saint-Paul(1992)提出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全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资,金融发展通过允许经济主体使用风险较大但生产率水平较高的技术,推动了技术进步。King和Levine(1993)指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和化解创新项目收益性风险。他们以Sehumpeter理论为基础,提出金融系统通过选择最有前景的企业和项目、增加信贷资金、提供分散风险工具和披露预期利润等方式,促进技术创新③。Bencivenga(1995)等分析了二级资本市场交易成本流动性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Levine(1997)认为金融体系功能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两个渠道来推动经济发展。Levine和Louyza(2000)所做的一项研究证实:金融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在于资本存量。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含着技术进步④。
(三)不同形态资本与产业创新的关系研究
Carlota Perez(2002)结合人类历史上出现的5次技术革命,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种技术经济范式, 技术革命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金融活动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燃料;技术的创新导致新业态的出现,市场盈利空间迅速上升,风险资本家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推动技术成果的快速产业化。Gary Dushnitsky(2006)则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于创新的意义,指出风险投资对于追求基于公司创新的企业价值意义重大,为创造公司价值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如同公司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的工具包,获取新的技术和实践⑤。H■gskolen(2008)在研究挪威国内资本和创新状况后,指出挪威的技术研究因为缺少风险资本日渐式微,进而也就不存在技术产业化,可见风险资本是促进高科技公司成长和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⑥。Bronwyn H. Hall和Josh Lerner(2009)认为美国风险资本对技术创新和公司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了许多成功的公司。同时,也指出风险资本解决方案有许多限制,投资规模和领域有限,要求有广阔的市场和可供退出的产权交易场所⑦。Donia Trabelsi和Ghasem Shiri(2010)通过实证和比较研究,指出创新活动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外部风险资本的介入,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大公司和小公司面对创新时面临不同形势,大公司有更多的内部资金和知识支持创新,小公司和新兴企业更需要外部风险资本的支持⑧。
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如资本和创新的关系、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不同资本范式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等,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得出基本统一的结论:资本市场能够促进创新,进而是推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效率提高的至关重要的力量。
二、国内关于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研究
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于: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及重要意义方面的研究;从资本市场功能角度论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研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相关的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对策研究。
(一)资本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重要意义方面的研究
袁天昂(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有四点现实意义: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将夯实产业经济基础,有效防范金融泡沫。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发挥资本的乘数效应,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为风险资本提供一条“安全通道”,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张明喜(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创业风险投资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业风险投资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资本血液,金融资本与新兴产业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会给创业风险投资业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二)从资本市场功能出发研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吕光明和吕珊珊(2005)认为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四大功能促进技术创新:一是金融体系通过自身较强的流动性化解技术创新活动的流动性风险以及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技术创新的收益率风险。二是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信息处理功能影响技术创新。三是金融体系为技术创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四是金融体系通过便利交换,促进分工和技术创新。李建伟(2005)指出在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新范式的技术经济发展过程,更加依赖于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源动员与配置效率决定着一国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质量和效果。姚战琪和夏杰长(2007)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资本积累往往是新技术应用的必备前提。金融资本能够迅速地集聚并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中,促使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并在其中实现自身的获利增值。涂人猛(2009)指出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又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机制和场所,使新兴产业的融资与社会公众的投资能较好的结合起来。顾海峰(2011)认为产业选择的过程就是资金向优质产业流动和集中的过程, 需要金融的资金形成和导向机制来实现。金融的支持作用体现在通过政策性金融和政府对市场性金融活动的适当干预使金融资源流向优质产业, 促进产业类型结构的优化配置。金融支持产业选择的过程, 就是通过金融资源的初次优化配置来实现产业类型结构优化配置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金融支持产业优化选择的过程,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一般性产业样本的顺利遴选。
(三)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实证研究
刘铁牛(2009)利用1992—2006年资本市场及技术创新数据指标,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三个阶段(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传播)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三个阶段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Granger因果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大,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在促进技术创新上没有发挥足够大的作用。朱欢(2010)针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结论为: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选取的高技术企业都是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张强、赵建晔(2010)也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得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科技创新3个阶段即知识创造、知识应用和知识传播的支持作用相对比较薄弱,得出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够明显的结论。
(四)有关风险投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
万钢(2010)指出既要借鉴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一般规律,更要重视探求适合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壮大,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积极助推作用。张明喜(2011)认为创业风险投资在支持创新、创业中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很多国家的政府都纷纷制定特别的引导政策。对创业风险投资给予直接的或间接的支持。陈昌智(2010)从风险投资的作用出发,认为风险投资将成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活跃的一支力量,风险投资倡导的专业化投资理念有助于检验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性和市场价值。风险投资可以促进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和机制的创新,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清科研究中心(2010)研究资料表明,本土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无论是在投资案例还是投资金额上都超过了外资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股权融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宇伟、范从来(2011)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相辅相成,从国家层面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要求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对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吸引和扶持。
(五)资本市场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对策的研究
袁天昂(2010)从六大方面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体系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建立风险投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业银行适度介入,成立投资银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共同基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李文增(2010)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提出在滨海高新区建立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许讧萍(2011)则研究了如何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渠道,指出应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鼓励各级政府、民间资本成立各种针对新兴产业投资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大力扩容创业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创造更好的条件。梅兴保(2011)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认为应当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根据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层次,提供多样金融服务;根据不同的创业主体,金融支持要把握机会和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孵化器的综合服务优势,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金融工具盒专业技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经济可行性论证。
三、简单的结论与评析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研究资本市场和创新的关系的时间相对较早,抽象化的理论研究居多,研究方法和角度比较丰富,但直接研究资本市场与具体产业门类发展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但不妨碍研究结论最后殊途同归,即资本市场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产业成长。国内学者相对来说进行的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多一点,偏重于具体对策,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统一、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都显不够,对于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不够透彻,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对不同资本范式范畴研究还比较单一,没有文献系统分析广义资本市场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新兴产业,是炙手可热的领域,无论从世界经济角度看,需要孕育新的科技革命、发现新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衰退的泥潭;还是从中国经济转型以及提升竞争力角度分析,需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制高点,并使中国经济走出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困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实践上出现一些问题,如政府过度干预的倾向、技术创新不足的倾向、忽视市场风险的倾向等,从而使市场机制的力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作用似乎无的放矢。面对风险性很强、技术路线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产业,市场竞争、风险资本的参与是有效的筛选机制,而不是政府主导的国有银行资本力量的大规模参与,这非常重要,否则风险是具有连带性质的。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与实体经济似乎存在脱节的地方,有过分虚拟化的倾向,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或产业创新的功能不强,将资本引入创新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无论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还是对于资本市场作用的发挥、体系的健全、功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系,对于两者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创新的实践有深远的影响。深入系统研究这一问题,规范分析其内在的作用机理以及通过实证分析寻找规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注:
①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0
②Hicks .J.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 [M].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9.
③King R,Levine B.Finance,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513-542.
④Levine B,Louyza N,T Beck.Financial International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0(46):3l-77.
⑤Gary Dushnitsky. When does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create firm value?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1 (2006) 753-772.
⑥Hogskolen Hedmark,Venture capital and innovation, Tore Anstein Dobloug,Notatnr. Vol.6,2008.
⑦Bronwyn H. Hall and Josh Lerner, The Financing of R&D and Innovation, August 2009,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Elsevier-North Holland.
⑧Donia Trabelsi Ghasem Shiri,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Financing of Innovation [R].PRISM_Sorbonne November, 2010.
参考文献:
①Peter Howitt, Philippe Agh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Innovation as Complementary Factors in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Vol. 3,1998, PP. 111-130.
②Zeng. J. Re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novation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J].Macroeconomics,2003,25(4),541-560.
③Saint Paul G.Technological Choice, Financial Marke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uropean Economic Bedew,1992,(36):763—781.
④袁天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现实意义[J].西南金融, 2010(3)
⑤张明喜,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投资,2011(3)
⑥李建伟,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理论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⑦刘铁牛,我国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协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⑧朱欢,我国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4)
⑨张强,赵建晔.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7)
⑩万钢,发展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8)
■陈昌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11)
篇8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结构强度;分离性能;高温高压
中图分类号:TQ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011-01
旋风分离器由于其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成本低、效率高且阻力适中等优点,已在全国石油催化裂化装置中广泛应用。传统的旋风分离器一般为切向矩形进口的异形结构,不能承受较高的压力与温度,使用的气体操作压力一般小于0.2 MPa。若将旋风分离器推广应用于粉煤流化床气化、石油化工等过程中更高压力的气体净化处理,为保证分离器的设备强度,尚须对现有的旋风分离器结构再作一些修改,以适应高温、高压工况对设备强度的要求。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在角接处进行局部加强,如采用加强筋保护角焊缝,然而这种角焊缝加强的效果难以进行计算,工程上只能凭经验进行设计。这样,矩形入口结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存在制造成本高,投资大的问题。对于催化反应过程中所用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与设计,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趋成熟。但对煤气化、煤燃烧所用高温加压旋风分离器的运行性能研究仅停留在常温常压理论和少数实验的水平。
1 新型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特征
工业上常用的旋风分离器一般为矩形切向入口,为了加强旋风分离器的结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风分离器结构。由圆形入口代替矩形入口,将入口切向进气改为径向进气,并在端部设一导流板,具体为入口采用径向圆柱形式,将入口圆柱形管路伸入筒体部分沿轴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在端部设置一导流板,使进入的含尘气体沿旋风分离器筒壁旋转,以实现气固分离。
新型入口结构的提出对旋风分离器承压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圆形入口结构代替传统的矩形入口,避免了入口结构的尖角,有效减少应力集中的影响。入口位置由传统的边侧移到筒体中部,沿径向插入到筒体内,这使整个筒体部分受力更平衡。在此考察不同入口形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入口分为水平开放式(入口端部与导流板间没有任何约束)、水平约束式(入口上下端部与导流板间附有平板约束气流流向)和倾斜约束式(将水平约束式绕入口中心线旋转10°)三种。
2 冷模试验及结果
旋风分离器最重要的两个参数为效率和压降,为此,本文将新型入口旋风分离器与传统直切旋风分离器进行试验对比。两种旋风分离器主体尺寸相同,旋风分离器的筒体均为Φ300 mm,进气口截面积均等于150×50 mm,排气管与筒体直径比为dr=0.4,排气管插深都与入口下端平齐,锥体及灰斗采用统一尺寸结构。本文在除入口结构外所有尺寸都相同的条件下考察新型旋风分离器入口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试验在常温下进行,试验中一种粉料为800目滑石粉,密度为2700 kg/m3,中位粒径D(50)=9.8 μm;另一种为FCC催化剂,密度为1247 kg/m3,中位粒径D(50)=69 μm。试验装置采用吸风式负压操作,流量用标准皮托管测量,风量通过阀门调节,压降用U型管压差计测量,效率通过定量加尘、收尘及称重的方法测定,电子磅称的最小刻度为0.5 g,每次加料量为500 g,效率的试验误差不超过0.1%,试验中分离器入口气体含尘浓度保持不变,控制在10 g/m3。
根据实验结果,在采用超细颗粒800目滑石粉作为试验物料的情况下,入口未加约束时,径向插入旋风分离器相比直切入口旋风分离器的压降要低,有利于降低能耗,但是效率也随之降低,与直切式旋风分离器相差5%左右,分离效果不够理想,但是压降大幅减小,节省了能耗;当径向插入旋风分离器入口加约束时,其分离效率升高,压降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但分离效率仍和直切式旋风分离器相差较大。因此入口的水平约束与倾斜约束对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甚微,压降和分离效率几乎一致。
在采用较大颗粒FCC催化剂颗粒作为试验粉料的情况下,试验结果发现径向插入结构的旋风分离器相比直切入口旋风分离器在对大颗粒的FCC催化剂分离效率相差不到0.6%,但压降却能降低30%左右,故新型入口旋风分离器对于大颗粒粉尘的分离能够达到理想的要求,并能大幅度的降低能耗。
因此采用径向插入的旋风分离器,在对细颗粒的分离上虽不理想,但对大颗粒的分离却与直切的旋风分离器相差甚小,并且能较大幅度的降低能耗,故径向插入的旋风分离器在结构强度增加的情况下,对大颗粒分离的减阻上是可取的。
3 数值模拟计算及结果
目前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和商用软件的应用普及,对强旋流动的模拟已经达到一定的精度。本文对新型入口结构旋风分离器和直切入口旋风分离器采用FLUENT6.1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提供的RSM模型对三维气相流场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入口对旋风分离器整体流场及压降的影响。
两模型在网格划分时采取了结构化网格的划分方法,两个模型的网格数均为19万个。采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旋风分离器内非稳态不可压缩湍流流动,使用有限体积法建立离散方程,采用QUICK差分格式和SIMPLE算法求解控制方程,入口气流为常温状态的空气,入口速度按实验值给定,即Vi=20m/s。壁面边界条件采用无滑移条件,出口设定为压力出口。
根据模拟结果,旋风分离器内流场是复杂的三维强旋转湍流流场。两种分离器分离空间的切向速度分布的轴对称性较好,由内外两层旋流组成,外部为准自由涡,内部为准强制涡。在筒体及锥体段,两种分离器内外旋流分界位置基本相同,整体上看新型入口旋风分离器比直切型旋风分离器切向速度低,这也是新型旋风分离器对细小颗粒捕捉能力差和压降低的一个原因,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轴向速度沿径向存在一个方向的转变点,其速度值为0,将分离空间的轴向速度总体上都可分为外部下行流区和中心上行流区。因此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旋风分离器压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新型入口旋风分离器压降小更为节能。
4 结论
新型旋风分离器入口结构的提出是对高温高压旋风分离器入口结构改进的尝试,该新型旋风分离器的圆形入口没有直角,能有效地减少矩形入口带来的应力集中;入口由传统的边侧移到了筒体的中部,这样使筒体在承受压力的时候受到的应力更加均匀;新型旋风分离器在对FCC催化剂为代表的大颗粒粉尘的分离试验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大幅降低压降的同时,效率与传统直切入口旋风结构差不到0.6%,满足了高温煤气化等工艺的要求。
篇9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模式;创新动因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157-05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巨大压力,经济发展低碳转型势在必行。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因此,采用何种技术创新模式才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集成创新是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命线
集成创新是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命线,是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发展现状和集成创新的优势决定的。
1.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低碳转型的首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百度百科)。长株潭城市群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个重要转型期和机遇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其经济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首先,长株潭城市群正处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期,以低碳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技术产业将逐步取代传统高耗能产业,成为其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其减缓日趋严重的能源、环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巨大压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长株潭城市群正处经济转型攻坚期,建立低碳发展模式和低碳生活消费方式成为必然。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等低碳技术是实现2020年新能源和核能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15%目标的重要前提;电动汽车、蓄电池、建筑节能等产业领域的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40%~45%目标的主要手段。
2.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1)发展来势喜人。首先,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长株潭在水电、太阳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能源技术开发方面基础扎实,2010年,兴业太阳能(湖南)产业园落户湘潭九华示范区。此外,长株潭城市群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汽车的城市群,南车集团电动客车研发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湘电股份风电技术、电气牵引技术、电动车辆制造技术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其次,环保产业蒸蒸日上。长株潭重点发展性能先进、经济高效的大气污染控制设备、水污染控制设备、固体废物收运处理设备、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噪声振动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与自动监测设备、清洁生产装备等。同时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环境服务业和洁净产品制造业。(2)效益规模化任重道远。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低碳城市群的中高级阶段,应该以第三产业为主,逐步淘汰掉传统的高耗能产业。近期重点发展包括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新能源设备制造、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战略性产业。远期则重点发展包括高新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生产业,形成以“两型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3.集成创新的优势。集成创新理论是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源于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与经典管理思想中系统原理的结合,认为创新是一个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各方面内容的一个系统总体,是对企业各种要素如技术、组织、制度、管理、文化等进行整合和集成的过程[1]。相对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它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促进创新要素系统化。集成创新涉及技术、知识、资源、市场、战略、组织等创新层面和创新要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可见,集成创新的最深层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协同论。由于产业集群共生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众多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始终与外界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与外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交换与联系使系统内的各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系统的功能。而集成创新通过创造性的集成,重整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创造性的集成来实现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的重新选择、集成和优化,使系统内各要素并非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综合系统。因此,也可以说,集成创新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促进创新要素系统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2)促使创新效应集成放大化。集成创新是创新主体将创新要素(技术、战略、知识、组织等)优化、整合,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功能倍增性和适应进化性的有机整体,组织通过学习为商业创新和竞争优势创建一个管理秩序。通过控制各集成构成要素比例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变动,使其结构趋于优化,实现集成创新整体功能的放大,形成1+1>2的集成放大效应。
这种集成放大效应是系统性的作用结果,不仅要求在集成过程中创新系统内各构成要素相互融合,而且强调创新系统与创新环境相融合,更重要的是要素之间主动寻求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相互优势互补、相互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2] 。
篇10
关键词:异质信念性;适应性选择的敏感度;换手率;有效矩估计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01206
一、引言
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都依赖两个重要假设:同质投资者和有效市场假设。但是,现实市场中的投资者不可能都是同质的,其特点可能在于异质投资者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假设有一部分投资者尝试着一种新的投资策略,这种策略基于如果价格达到一个临界值,将继续上涨的假设。碰巧他们对了,并且他们的成功被其他投资者得知了。更多的投资者都应用这种投资策略,这将使价格进一步上涨,以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增强和激发这种策略的效果,使证券价格和收益会大大偏离基本面,这与现实是吻合的。说明异质性是市场的真正特征。
投资者异质信念通常是指不同投资者对相同股票相同持有期下收益分布有不同的判断,也称为意见分歧[1]。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实证方面寻找到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影响证券价格的证据。总体上有两个思路:第一个思路是通过经验模型进行实证,用分析家预测分歧、收益波动率、换手率和资金流向等指标来衡量异质信念,同证券价格建立经验模型来研究。Bamber 等(1999)[2]利用分析师在收益公告前后的预测存在反转、分歧和不一致的比例衡量异质信念。Dei-ther等(2002)[3]发现分析师预测的分歧程度与未来收益负相关。Boehme 等(2006)[4]发现股票的换手率和超额收益波动率是很好的异质信念衡量指标,与分析师预测值的分歧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张峥、刘力(2006)[5]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换手率与股票预期截面收益负相关的原因,认为与流动性溢价相比,异质信念是更合适的解释因素。王凤荣、赵建(2006)[6]利用机构投资者“看多、看空”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同期大盘指数做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 因果检验。陈国进等(2008)[7]为了剔除收益率波动中的市场因素以及公司规模因素,利用四因素模型求得调整之后的超额收益波动率作为异质信念的指标,解释了IPO抑价、收益异象、交易异象等多种金融异象。邹裔忠(2012)[8]用投资者的资金流向作为异质信念的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异质性信念是造成短期证券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曾长兴(2012)[9]用扣除完全市场因子、行业因子和流动性需求后的换手率指标作为我国股票市场异质信念合理指标。第二个思路是通过结构模型进行实证,这类结构模型为异质信念定价模型,共同的特点是假设证券市场存在两种典型的异质信念投资者:第一种类型是理性的基本分析者,他们认为资产的价格由有效市场假说基本价值所决定,一系列未来红利的折现值定出资产价格;第二种类型是技术分析者,他们认为资产价格并不是完全由基本面决定,而是决定于简单技术交易规则、趋势外推和其他在历史价格中观察到的方式。如William和George(2007)[10]假设信息是均匀出现的,用异质投资者的行为来解释ARCH效应,Brock和Hommes(1998)[11]提出的ABS模型也是从异质投资者的行为证明了混沌的存在。
应用第一个思路,通过经验模型获得的衡量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指标,指标计量比较简单,应用也较广,但是其影响证券价格的作用机理不明显。本文应用第二个思路,从异质信念定价模型这一结构模型出发,运用有效矩估计法这一计量经济学工具,获得一个能衡量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新指标。
二、异质信念定价模型
异质信念资产定价模型有许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Brock 和 Hommes(1998)的适应的信念系统(ABS)模型[11]。模型体现了异质信念投资者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的过程。
1.异质信念投资者的预期规则。
投资者异质信念体现在其对证券价格的预期不同,投资决策也不同。分为三类异质信念投资者,他们的预期价格分别为:
第1类是基础分析投资者,他们认为证券价格由其基本面决定,明天的价格会按照带有参数v的基础价格p*t的方向变化。当v=1时,这类投资者就成为满足有效市场假设下的随机游走。第2类是技术分析投资者,他们认为价格由历史价格决定。本文使用最近观测到的价格和最近的价格改变来定义技术交易原则。如果g>0,表明这些交易者是趋势追随者,从最近观测的价格改变中推断出明天的价格,也就是进行追涨杀跌;如果g
2.投资者的适应性转化机制。
异质信念投资者为适应市场实际环境的变化,适当改变投资策略,选择前期投资效果最好的策略,投资者之间这种持续的相互作用,体现在投资者所占的份额是不断变化的,模型用Gibbs概率体现投资者所占的份额变化机制:
nh,t=exp(βUh,t)Hh=1exp(βUh,t)(2)
其中Uh,t,是不同投资策略获得业绩的测量。参数β称为适应性选择的敏感度,它测量异质信念投资者转化投资策略的敏感性。当β=0时,H类投资者占的份额相等,等于1H;当β=∞时,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会选择上一期最成功的策略。业绩的测量Uh,t满足:
- 上一篇:个人心理健康状况自述
- 下一篇:小学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