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审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审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购房提取公积金需要什么材料
1、购买房屋付全款住房公积金提取
购房全额付款的具体材料:如果我们是买房并全额付款,需要准备的文件是购房合同、发票或收据等证明您确实购买了房屋的材料。房子并支付了全部金额。买房时注意不要丢失一些必要的收据和发票,以免在需要时找不到。
2、准备材料
准备按揭购房的具体材料:现在很多人买房都是贷款或分期付款。贷款买房的,在提取住房公积金时,要准备好贷款合同。如果是按揭分期付款,则应将首付带上发票上的住房公积金。
3、准备建造自住房屋的材料
篇2
物资审计属于审计范畴,是审计的组成部分,是对物资的采购、存放及使用过程中,业务活动真实、合理、有效性的监督及审查,常规审计方法可用于物资审计。物资审计的内容包括:物资的采购与资金计划、执行情况、采购合同、结算业务、审签制度、物资的成本、物资的收入、物资费用的核算、物资保管、物资消耗、物资的委托加工、物资管理制度等。进行物资采购审计时制度及政策需具备科学性,有效落实业务,对审计工作进行周密的安排,选择并使用合理的审计方式。物资采购的品种及类别繁多,业务量较大,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能够缩短审计的时间,并确保审计的精确性。
二、信息技术在物资审计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化的物资审计具有以下等优点:(1)能够提升物资采购计划的可行、有效及合理性,同时为企物资管理职能部门及企业领导进行采购计划的审批提供有力的依据;(2)为企业进行资金筹措提供合理的依据,使物资计划更具有现实意义并接近实际的生产需求,同时财务部门可以对企业的财务计划及资金状态进行更为精确、全面的分析,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3)参与编制采购计划的相关部门,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化的物资审计对其工作质量做监督和评价,以此提升工作质量,使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以此提高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三、企业物资审计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
1.案例概况
某公司的仓储物资分为:闲置物资、零库存常备通用物资、常备通用物资、通用物资及专用物资。在这五类物资当中常备通用物资及零库存常备通用物资已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完成了库存的上下限额设置,在运用分析中暂不对该部分进行分析,仅对未进行库存上下限额设定的物资做信息技术化物资审计的谈论分析。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仓库中的物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后得知:公司仓库中的物资出现积压现象,公司仓库中目前共有6万余种不同类型及规格的物资,这些物资分为闲置物资、零库存常备通用物资、常备通用物资、通用物资及专用物资等五类进行管理、计划及申报,库存资金约为2亿元。
2.应用分析
用公司往年物资采购累积的信息数据对公司各类新物资的储备数额进行测算,并以此测算得到的数据同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差异对物资采购计划中的计划采购数量做有效且合理的约束,目的是排除计划采购物资数量中的水分数量,确保物资采购的计划数量与实际生产所需的物资数量差异最小化。对公司的物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得知公司当前出现仓库物资大量积压的情况,库存资金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公司的生产成本随之不断增加,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及盈利能力由此受到很大影响。经分析得知:造成库存积压主要有以下多点因素:(1)物资使用部门在对申报物资的采购数量进行计划时较为随意,缺乏实际性与科学性,并且所申报的物资采购数量大多超过定额上限;(2)采购物资入库后,使用部门未能及时领用或长时间未领用;(3)公司仓库的物资系统其库存上限以一个月的经验值用量作为标准,库存下限以半个月的经验值用量作为标准,这样的定额设置不具有科学性,且缺乏理论及数据的支持。根据公司的现状,新储备定额可以运用仓储物资系统数据进行计算,即对原有物资库存的上下限额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使之得到完善并且更贴近生产的实际需求,以此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另外,公司仓储系统的全部数据可以利用具有科技含量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分析,具体应用方式如下:
(1)计算储备物资定额
储备物资定额指的是企业为了确保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且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为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收益而设置的物资储备标准数量和品种标准,物资储备定额是进行物资供应计划数量编制的主要依据。通常情况下,企业物资储备的定额存在两种形式:保险储备定额及经常储备定额。(1)保险储备定额:企业为确保生产正常运行并有效避免物资供应中断所构建的安全性质的物资储备;(2)经常储备定额:是一种动态的储备,在一定的采购供应间隔时期内储备量会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以此进行循环变化。企业要进行物资储备上线定额的计算即将保险储备定额与经常储备定额相加,计算得到的数量即为物资储备上限定额。物资储备下线定额即为保险储备定额。
经常储备定额的计算方式如下:
经常储备定额=(使用前的准备天数+供应间隔的天数+验收入库的天数)×日均所需用量
公式讲解:
①日均所需用量=某物资的年度总入库量/365天;
②供应间隔的天数指的是上一期实际供应的间隔天数的加权平均数,即同物资相邻订单间入库时间的间隔天数与订单中物资数量加权平均数之积,公式为:供应间隔的天数=Σ(次入库间隔的天数×次入库数)/Σ次入库数;
③使用前的准备天数=物资采购入库后被领用完所需的时间。
保险储备定额的计算方式如下:
保险储备定额=日均所需用量×保险储备的天数
公式讲解:
①日均所需用量=物资的年度入库总量/365天;
②保险储备的天数=(订单货物的到货时间-订单货物的发出时间)-物资采购的周期,其中(订单的审验时间-订单的生成时间)取平均值:若(平均值-采购的周期>0)可按上述公式对保险定额进行计算;若(平均值-采购的周期≤0)即保险储备为0天,不会对生产运行造成影响。
最高储备定额的计算方式如下:
最高物资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
(2)新物资库存定额与原库存定额的差异
上述理论公式整理完毕后将其录入公司的仓储管理软件中,此处以案例公司2012年及2013年的仓储数据为信息,由系统将完成计算的数据导出并进行新定额和原定额的比较。若以原定限制数额进行数据分析,可知公司约有900多项物资的库存超出上限,占用的库存资金约为200多万元;对新定额进行套用后发现公司有3000多项物资的库存超过上限定额,占用的库存资金约为300多万元。由此可见,新的储备定额更能精确地、科学地、实际地对仓储物资的状态进行反应,并从另一层面实现了公司对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3)运用信息技术对物资计划申报正确性做复核
公司针对存在的问题,需对物资储备定额进行严格的管理,利用科技化的信息平台来约束和管理物资计划,例如:对相关部门上交的物资计划数量、库存数量及物资的定额上限做统一规划和控制,对计划数量做出及时的调整,使采购数量满足一下关系:计划采购数量=(所需用量+最低储备量)?C库存。将上述关系存入到计算机设备中,使用信息技术对物资进行统筹管理,不但能实现库存物资,的最大化调配利用,而且能通过控制上限定额对物资申报计划进行有效的规范。
篇3
关键词: 审计教学 新模式 应用
《审计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高层次的专业课,它是融会计学、经济法、税法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实用型课程。目前,审计教学方法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以讲解教科书和习题作业为主的满堂灌方式上,这种方式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要求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从这门课学习到相应技能,做到走出校门便可从事实际工作,是我们进行审计教学的教育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及其弊端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审计专业没有把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一味地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这必然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应付审计课程考试、审计技术职称考试或注册审计师考试等应试式的单一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某些已通过考试或已获得技术资格证书的学生在工作时仍然缺乏基本的审计实践知识,缺乏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甚至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的能力。
2.重理论,轻实践。
据调查,我国多数高校只重视审计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普遍感到审计课难度大。部分学生往往是教材上写的审计“条文”都能看懂,可是一接触到具体实务则感到无从下手,结果出现教师上课讲“条文”、学生考前背“条文”、遇到实际问题不会用“条文”的现象。审计课达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的问题,使审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操作。
3.教审计专业的教师的社会实践少。
一个合格的审计专业教师主要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有高学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见解,能迅速接受新知识,有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第二,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常参与会计师事务。但现在教师的社会实践时间是比较少的。
二、以“启发式”教学为代表的新模式的精华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那么“启发式”审计教学中的诱导办法就是该种方法的精华,也是本文所倡导的以原始凭证为载体,课堂演示为手段的教学新模式所立意的基础所在。
三、以原始凭证为载体,课堂演示为手段的教学新模式
实施以原始凭证为载体,课堂演示为手段的教学新模式是指教师在审计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设置的具体审计业务进行讲解分析,以原始凭证及其载的各个重要信息点为载体一一向学生讲解填制方法和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其中涉及有关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另外还包括这张原始凭证所传递的部门,如采购科、供应科、销售科、信用科等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归口的行政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税务专管部门等一系列部门,并向学生演示这个流转过程,包括各个部门或环节的流转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和原则,最后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
下面举例具体讲一下这种教学方法是如何在实际当中运用的。
案例:采购业务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运用
在采购循环中,涉及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式三联),货物运费发票、验收单、入库单、转账支票或开出商业汇票,等等。那么,在教学中,首先应一一向学生解释这些原始凭证是基于怎样的业务产生的,是谁开具的,并由谁交给谁的,有什么具体用途。比如增值税专用发票,告知学生是销售方开出发票的,在课堂上可找一名学生(学生甲)担任销售方,将票据交给他,告诉他怎么开具(具体包含哪些要素),说明其中发票联、抵扣联,交给采购方,发票联是用于采购方记录采购业务的原始凭证,而抵扣联是采购方(学生乙担任)拿到税务专管处(学生丙担任)认证,再由通过认证的当月进行抵扣。那么在这个业务循环中,审计控制测试的要点是,关注原始凭证的各个重要要素是否齐备,是否有伪造之嫌,这些原始凭证的传递过程是否有牵制和相关人员签字(学生丁复核)。在实质性测试的流程中,由学生(学生戊)抽查其中的任意编号的票据,追查至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以查证其完整性。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知识点是通过交给每个学生任务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而审计流程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查证而完成的,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原始凭证为载体,课堂演示为手段的教学新模式的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的意义一般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审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定会计学、经济学、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介绍、分析、剖析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或者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传授并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体设计,确定能力目标。
可以将整本书的所有内容形成一个最终的目标或是一个最终的任务,把这个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将课堂教学变成以实训、实例为主的课堂活动,而这样的活动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变为“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总之,实施以原始凭证为载体,课堂演示为手段的教学新模式是对传统审计教学的一种改进,对审计教学方法的提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篇4
我国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有:董事会主导下的内部审计形式;监事会主导下的内部审计形式;经理层主导下的内部审计形式三种。经理层主导的内部审计模式有利于帮助经营者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本文引用的案例为在我国工程领域的的外资企业,其采用的内部审计形式类似于经理层主导下的内部审计,即以外资企业的财务主管为核心建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对公司的会计信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其强调内部审计要成为财务主管的助手,能够帮助总经理履行职责,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潜在利润。外资企业拥有大量研发产品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缺少工程审计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工程审计选择合作外包(即其外聘的人员接受本企业审计主管的直接领导,对其授予的任务全权负责),是值得逐渐推广和研究的方式。
2外资企业内部工程审计存在的障碍
外资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按照我国有关法律创办的全部为外国资本的生产类型的企业,其投资者独立进行经营管理,具有充分的自。外资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的管理者及员工绝大多数是我国公民。该类企业大多数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其内部工程审计存在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1)企业通常将生产、销售与研发作为主要任务,内部工程审计放在次要位置;2)因无法深入了解我国尚需完善的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对因此工程承建单位的选择不能做出合理判断;3)不能深入理解我国工程项目的计价规范及取费标准,原因在于定额计价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计价模式,目前我国的清单计价尚无法脱离定额模式;4)对我国市场经济的人工单价、材料单价、机械台班费不能准确把握;5)对内部工程审计所涉及的诸多专业了解不全面;6)招聘不到专业工程审计人员从事公司非主营业务的审计工作。从以上情况看,外资生产企业采用合作外包的方式对企业内部工程进行审计是一种有效的选择。专业工程审计人员对我国清单计价规范和材料市场价格熟悉,能够对维修工程进行有效审核,审计效果明显,同时也有利于外资企业摆脱内部工程审计的困境。
3案例介绍
某外资企业于2002年6月在长江三角地区成立,2004年4月正式投产。随着产品种类及市场的不断扩大,生产装备规模逐渐增加,导致与工程维修维护有关的各类采购订单数量迅速增加,仅工务订单(即下属工程技术部门所下发的设备维修、维护及备品备件采购的任务单)数量由2008年的不足8000份增至2013年的12000多份,合同金额由2008年的10000万元增至2013年的15900万元,而且涉及到不同专业门类。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工程技术部及采购部等通力合作做好生产设备维修维护工作,同时需要审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审核。该企业虽设有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但专业力量不足,若请审计公司审计,因工务订单零散,故审计费用高,审计效率低,审计公司不愿意接收该类审计业务。诸如多种因素,企业管理层决定采取工程审计合作外包的形式进行管理与审计,即将本公司辅助生产类的维修审计项目,承包给企业外部具有相应审计资质的团队,该团队作为本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组成部分,在审计过程中接受审计部门主管的领导。经过企业管理层的深入研究及市场调研,决定引入具有土木工程专业、机械加工专业、安装工程专业等涉及设备维修维护的外部审计团队,充实本单位的审计力量,与其签订工程审计合作外包合同,并作为每年的常规审计,将外部审计团队称为GS团队。
3.1预审计订单专业类别依据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计价表(2004版)将该企业预审计订单的专业类别汇总,见表1。
3.2预审计订单特点及对GS的要求外资企业的维修维护工程及采购具有如下特点:1)订单数量众多,基本一事一单;2)订单金额不等,金额高的达上千万元人民币,金额小的只有几十元人民币;3)订单内容涉及多个专业方面的专业知识;4)订单事项内容表述简单,不能清楚表达订单的全部内容,必须由审计人员勘查现场及与担当进行有效沟通才能清晰。针对预审订单的上述特点,该外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外包GS团队签订了相应的条款:1)GS团队成员必须包含不少于3名具有不同专业注册造价师执业资格的人员;2)GS团队成员由不同专业人员构成,如土建专业、机电安装专业、机械专业等;3)GS团队需要到现场勘查、核定;4)GS团队受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领导,可以对任何人任何事进行询问;5)针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6)常规审计结束,要进行专题汇报;7)如果有必要需要随时承担对某一个承建单位的专项审计项目。
3.3订单审计过程
3.3.1对某承建单位的专项审计某承建单位自2005年至2009年为该外资企业提供维修、维护、改建、扩建工程等业务订单共543份,总金额1696.00万元,由于该承建单位多次出现质量事故,被列为专项审计对象。针对此次专项审计采取了一系列审计措施。1)GS团队构成:本次专项审计由甲、乙、丙、丁四名成员构成,其中甲具有国家注册造价师(安装工程)及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机电安装)资质,作为总负责人、乙具有国家注册造价师及国家咨询工程师资质、丙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及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土建与装饰工程)、丁为机械工程师。上述四位成员均有在企业从事相关专业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且均具有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同时具有比较丰富的工程审计经验。2)订单抽样:本次订单抽样综合考虑订单金额、工作内容、订单年份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共抽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订单120份,订单时间从2005年至2009年均有体现。3)审计依据:主要依据为采购订单、采购样书、图纸,现场实测结果、市场价格、相关的计价标准及文件等。4)审计期限:本次专项审计自2010年1月4日开始,至2010年3月28日结束,总用时84天。5)审计过程:订单分析—多方沟通—现场测量—主管担当签字—计算工程量—市场调研—结论。审计订单造价统计见表2,审核订单的合理情况见表3,审计结果情况见表4。
3.3.2建筑与装饰工程的审计首先分析订单施工合同,包括协议书、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应着重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条款;其次对工程变更签证程序进行审核,着重审核施工方法的变更、材料的替换及设计修改等;再次对隐蔽工程验收程序进行审核,对有重大影响的部分采取剥落抽检的方式进行审核;最后对竣工结算资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工程竣工报告、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单。完成上述审核后,主要对工程量大而单价低或工程量偏小而单价高的项目进行审核,采取抽查验证的方法审核其工程量;采取与类似工程及市场价格对比分析的方法审核其清单组价。审核过程发现的主要问题:1)清单报价不规范,即业主未给出统一规范的报价清单,而每个参与竞标的单位均是参照我国工程量清单规范,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编清单报价,导致报价没有可比性。2)偷换材料,即实际所用材料规格、型号与设计图纸不符;3)清单组价有误,即清单子目中已经包括的项目,又重新列项取费;4)材料单价高于市场价格;5)取费基础有误,如在计费基础中未扣除业主供应的主要材料费,导致承建单位代缴税费增加。
3.3.3安装工程的审计安装工程订单数量比较多,工程量比较小,主要采取现场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审核。审核过程发现的主要问题:1)工程量偏差,即某些项目的实测工程量与订单工程量存在较大差异;2)材质偏差,即实测的材料型号、规格与订单要求或描述的不符;3)质量偏差,即产品实际质量与设计要求有差异。
3.3.4审计建议及结论对前述专项审计,建议核减承建单位工程款99.6万元人民币,同时与承建单位确定审计核减金额,承建单位接受审计结果;并建议外资企业将其从符合要求的承建单位库中剔除,从此不允许其再参加该外资企业的工程议标,同时给予现存的国内外170多家承建供应商以警示。外审人员针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给出相应建议:1)专业培训,即对本单位各主管担当进行相关专业培训,使其能够根据现场安全及工事自身质量标准,合理确定订单所用材质、规格、型号等,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订单内各项目的工程量,为供应商报价提供合理依据。2)现场验收及结算,即验收时由主管担当及生产负责人共同对订单所涉及的材料型号、规格等进行核实,如发现与原订单所用材质有变化,首先确认是否满足功能及安全要求,如果能满足相关要求则增加结算环节,对订单价格进行重新确认。3)联合验收,即对安全要求较高的订单,建立严格的验收标准与程序,验收时由主管担当、生产部门、采购及审计四部门共同进行验收,参加验收人员应对其行为负责,如有违规行为,给与相应处罚。4)完善订单协议条款,即在订单中增加“供应商完成质量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时,对供应商处以额外的经济处罚”的约定,以强化供应商的质量及责任意识。
4结语
篇5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特征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处理手段的电子化、集中化,以及数据存储方式的磁性介质化,使得系统的内部控制风险特征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差错的蔓延性和反复性强在手工系统中,数据的处理过程分别由多个部门、多个岗位和多个人员共同完成,当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发生错误时,往往在下一个处理环节就会被及时发现和更正。但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数据处理的高度集中化和自动化,当数据处理出现差错时,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系统,以致造成多种文件、账簿、报表的信息失真。
(二)系统数据的整体安全性差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综合数据信息存储的高度集中化和磁性介质化,一方面为人们快速查询信息和综合分析判断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也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未经授权的人员非法调用和篡改数据,以及拷贝企业机密文件等。另外,自然灾害、黑客入侵、病毒以及工作失误也将可能造成数据损坏或丢失。
(三)不合理业务识别能力缺乏计算机对不合逻辑、不合理以及非常事件缺乏综合判断和处理能力。如会计事项的记录中存在不符合企业既定会计政策的记录,或存在违反公认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等非法会计事项的记录,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是无法判断和识别的,而这类错误恰恰是会计信息系统中最主要的风险。这类错误包括数量金额、会计分歧以及特殊业务归类等方面的错误。由于这些错误的存在,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其完整性因而也会受到影响。
(四)差错数据输入的危害性大计算机信息处理具有“垃圾进,垃圾出”的特点,即如果系统输入了错误的数据,那么无论以后的处理环节如何都只能输出错误的信息。
(五)系统具有程序风险在信息化条件下,除人的因素外,系统的工作还主要依靠计算机的软件来实现处理,所以如果软件程序本身存在弊端,就会造成整个系统输出信息的完全失真。因此,对程序的控制是信息化出现后的一个新的风险控制。由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风险具有特殊性,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比手工系统下更为迫切。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指通过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根据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对系统的一般要求,内部控制的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系统的合法性系统的合法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合法的,即遵循当前会计法规和经济制度的有关规定,并且符合财政部颁布的有关会计软件开发的有关规定;二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符合企业既定会计政策,以及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等。因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以及系统运行阶段,都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确保系统及其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
(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系统的设计及正式投入运行之前,就应充分考虑可能对系统的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并通过建立严密完善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安全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三)保证系统处理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将一些控制措施嵌入程序中,如授权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准确性控制、数据安全性控制、业务发生与各种预算监控控制、主要数据处理步骤留有痕迹控制、监控系统设置以及重要数据文件和重要程序文件被非法修改的控制等;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控制制度,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构建
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EDAIS)以业务过程和事件来构造系统,以各类经济活动事项为中心组织数据,并独立于应用程序之外,业务数据输入一次,便可用于生成各种视图驱动应用所能提供的全部视图。EDAIS建立在事件驱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在业务发生时收集业务事件的所有数据(如时间、地点、责任人和参与者、涉及到的资源与风险等),将业务事件数据集成在数据仓库中,同时利用信息生成工具对事件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会计处理。即按用户需要产生各种报告视图,如明细账、分类账和财务报表等,实现业务与会计的协同化处理。
(一)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全程监督一是事前监督。在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环境下,事件驱动体系结构具有两大优点:(1)业务执行和信息处理整合一体,几乎同步实时完成。(2)充分记录组织活动的全部细节,支持任意视窗输出。在此环境下,会计预测可以根据全面详实的集成信息做出准确、合理的推断;会计预算可以不断细化,实现全面预算;会计决策则可根据实时信息做到快速反应、准确决断和灵活应对。二是事中监督。在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中,会计事中监督实质就是会计审计。一方面,因业务执行和信息处理相互交织融为一体而使其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因扁平结构缩短甚至消除了会计事项对经济事项的时滞而使其几乎成为实时控制。三是事后监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鉴于事件驱动体系结构采集业务活动的详细信息并进行有机存储,会计事后监督主要在两方面发挥作用:(1)会计分析可以立足企业整体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考虑,多方探究,取材广泛,综合性强;(2)会计评价能够建立可行的目标和可靠的标准,并通过全面详细的审计线索划清权责,奖优罚劣。
(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审计模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审计(Information System Control and Auditing,ISCA)模型是杨周南教授提出的建立、运行和控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揭示了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应同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和审计体系。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正常运行,应定期审计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审计活动审查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其执行情况并提出审计建议。审计活动也是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ISCA模型的应用前提如下:
一是制度建立。实施ISCA模型需要改变原有不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建立新的面向企业过程的业务流程,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审计
制度、保证ISCA模型应用的制度。具体而言,应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建立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管理制度、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ISCA模型的岗位责任制度。
二是人才培养。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高素质并有潜力的人才从事ISCA模型的应用。建立学历教育、在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个人负担、单位投入与政府资助相结合,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增强人们对ISCA模型的认识,了解规范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
三是资金的投入。实施ISCA模型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以保证信息化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供应。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规模和行业性质,认真做好应用ISCA模型所需要资金的预算计划。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避免他用或浪费。
四是环境的构建。ISCA模型的应用需要构建良好的环境,包括本单位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信息化开展和应用的程度、领导重视程度和人们对ISCA模型应用的接受程度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网络体系做好宣传和培训,遵循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充分了解本部门、本企业的管理基础和信息化水平,分析信息系统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内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支持技术,揭示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判断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科学、全面、定性的可行性分析,分析体系由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员工素质、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和预算、企业生存环境组成,用于评估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建立合适的信息系统。
四、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一)案例简介某车辆厂是西北、西南最大的铁路客车、货车生产修理厂家,曾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体制机构与铁道部脱钩重组后,其直接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变垄断为竞争;加入WTO后直接把企业推人国际化的市场;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等,竞争日趋激烈;日新月异的管理思维以及客户需求的提高,要求生产主导型经营方式必须转向市场主导型经营方式、部门级管理必须向企业级协同商务转变。西安车辆厂的管理信息化仅限于部门应用,财务部门2001年使用了某软件的财务部分,库房使用了早期自己开发的系统,供销处、生产处等部门的业务仍沿用手工处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存货占用,资金过高、采购成本难以控制、成本计算工作量大。(2)由于缺少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平台,验收、入库、领料等业务较为混乱。(3)车间物料浪费严重。车间物资消耗失控,造成大量浪费,虽然可以通过考核进行控制,但都是事后的反映,造成的浪费已经形成,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已经发生。(4)财务业务不集成,决策信息滞后。由于信息不集成,企业决策者只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报表,根本无法及时掌握企业的销售、成本、费用状况,并做出科学决策。
(二)案例公司实现目标一是完善计划管理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备用品计划、费用计划;规范采购业务、安排备用品生产、实现对各项费用的控制。二是建立控制系统,包括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信息。按计划限额领料,直接材料按部门和成本对象归集和控制,及时准确核算产品成本。三是提高财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三)案例公司具体应用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进行采购业务处理。采购是该车辆厂供销处按计划计算出的物资供应计划,通过市场采购、加工定制等各种渠道,取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的经济活动,采购业务的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生产处根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系统根据分解检查处提供的有关材料定额资料以及生产处提供的生产计划,考虑现有库存情况,生成采购计划。通过系统,可以进行采购订单执行情况的监控,采购暂估情况的查询,采购结算情况分析,供应商存货成本分析;采购物资成本的自动计算并记账。 其次,进行销售业务处理。销售业务发生时,供销处在销售管理系统中录入销售发货单和销售发票,系统自动冲减库存系统的货物现存量;销售发货单审核后自动生成销售出库单传递给库存系统,库存系统为销售系统提供可用于销售的存货的现存量;财务部根据销售发票进行销售审核,系统根据审核后销售发票确认收入;销售出库单在库房审核后,传给存货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将计算出来的存货销售成本传递给销售系统。销售系统根据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提供销售毛利分析等。 第三,进行存货管理业务处理。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为了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该车辆厂对其存货的采购以及收、发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对生产领料,基本全部采用限额领料单。每次领料都需要明确哪个车间领用,为哪个工作号的哪个车号领用,一方面用于部门业绩考核;另一方面便于产成品成本的计算。产成品、半成品、备品备件等的管理也需要通过表单进行严格的控制。 第四,进行存货核算业务处理。存货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其管理除了加强对物的核算外,还需加强对其占用资金的核算。以努力降低存货成本,减少存货资金占用,提高存货资金周转率。存货核算系统就是为满足该车辆厂这种管理需要而配备的,通过存货核算处理,可得到存货周转率的分析、ABc成本分析、实际库存资金的占用额与计划额之间的差额分析、不同期间或不同入库类别的存货的平均入库成本的统计分析等信息。
篇6
[关键词]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审计;绩效
我国政府采购始于1985年,迄今已有20多年的实践。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暴露出不少问题。为维护公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击腐败行为,防止各种漏洞的发生,必须加强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本文旨在探究政府采购审计的新思路,并求教于读者。
一、政府采购审计概述
1.对政府采购单位的审计。对政府采购单位的采购事项进行审计,是财政预算支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对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并进行,审计机关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其审计内容包括:①政府采购单位是否按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及时向社会公布,采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了解政府采购单位年度政府采购的商品类型、采购品目、数量、价格,是否存在应通过政府采购的支出而未实行的现象。②审计采购机构的内控制度,审查政府采购单位采购资金来源、使用及账务处理情况,主要包括预算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三个方面,看其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擅自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标准,挤占、挪用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支付政府采购经费的问题。③审查政府采购的商品是否经验收合格并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采购物品的使用、报废等有无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执行部门的工作需要,价格是否合理,质量如何,时效如何。④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合规,特别是招投标中是否存在预先内定中标者或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等违规行为;采购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资金运作规模、资金管理方式和管理情况;采购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营利的情况;采购的后续管理等情况。
2.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审计。依法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审计,是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再监督。其审计内容包括:①审查政府采购年度预算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科学预测和可行性分析,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采购预算要求采购单位编制采购计划,是否按规定审核采购单位提交的采购清单并汇总。③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规定审查政府采购机构报送的拨款申请书及有关文件。④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规定处理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投诉事项。⑤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是否对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财产进行清查登记,是否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管理等。
3.对政府采购机构的审计。政府采购机构是政府采购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项政府采购活动。因此,政府采购机构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是政府采购审计的核心。对政府采购机构的审计,主要是围绕政府采购机构是否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相关事项及自身的财务收支情况。
4.对采购人的审计。对应纳入采购机构集中采购的项目,主要审计:采购项目立项情况;采购计划有无事先未作详细预测和安排,随意性较大的情况;采购项目使用、管理情况;采购资金的来源、管理和采购预算执行情况;收到由采购机构分配来的物资后是否适用,不适用是否及时向采购机构申请调剂,是否及时正确建账登账,是否自行处置、调剂、变卖或报废等等。
二、政府采购审计实施
(一)政府采购审计重点与方法
1.对政府采购的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审查财政部门采购资金筹集和供应的年度预算是否合理,具体实行采购的各部门是否按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都按规定报送集中采购机关统一采购,有无未经批准自行采购的问题。
2.审计采购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情况。主要审查采购单位的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擅自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标准,挤占、挪用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
3.审计政府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审查选择的政府采购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采用询价方式进行;公开招标采购中参与招投标的市场供应商是否具备资格、竞争资格,有无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问题;实行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招标文件的编制和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从查阅档案人手,实施事后审计,从招标文件的编制方面获取比较全面完整的审计证据,依此作出专业判断。
4.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采购价格是否低于市场零售价,商品质量是否过硬,售后服务是否完善;采购机关是否认真履行采购合同及不履行采购合同的原因;采购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政府采购审计现状与难点
1.政府采购监督体制不完善。《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采购法》同时规定,集中采购机构为采购机构,它的职能是根据采购人的委托,以人的身份办理政府采购事务,并以非营利事业法人资格的身份对其采购活动承担风险和责任。现实中虽然一些招标活动也有纪检、监察、审计、工商和公证机关参与监督,但受专业知识和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局限,有效监督机制还未形成,外部监督并不十分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有的地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与采购机构没有单独设立,或者虽然分设,但职责界定不明确。
2.政府采购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1)采购管理配套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未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采购机构议事规则和操作规程、采购人员岗位职责等配套规章制度,导致采购管理和运行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引。
(2)未建立政府采购运行评估制度。许多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评估制度,也未开展采购运行评估工作,导致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许多采购管理机构成员多是兼职,年底都忙于各自分内的事务,无暇顾及采购活动的总结和评估工作。
(3)采购管理的内审监督机制没有形成。许多单位没有制定采购管理内审监督规程,实际运行中内审部门往往直接派人参与具体采购事务,既是采购当事人又是监督者,既实施采购事务又履行监督职责,失去了内审的独立性和超脱性,不但起不到监督作用,还给事后审计留下了难题。
(4)采购的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一是缺乏采购台账管理制度。二是缺乏采购档案管理制度。三是采购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不到位。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够完善,经验不足,招标采购中的评标办法不十分具体,采购手段落后,供应商的范围窄,并且缺乏受托开展各类物品采购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我国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前仅涉及有限的一些品目,而财政资金投入较大的服务类和工程建设类项目还没有大面积的开展政府采购,这些都不同程度的限制了政府采购的规模。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够完善,经验不足,招标采购中的评标办法不十分具体,采购手段落后,供应商的范围窄,并且缺乏受托开展各类物品采购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从采购的品目看,目前主要是对部分货物的采购,基建工程因涉及现行的基建程序,服务项目难度较大,多数尚未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4.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采购活动中,仍存在分割市场、歧视供应商的现象。有些地方通过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等方式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标,同时还存在暗箱操作及其他不规范的问题,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正与公平。
5.政府采购的效能不高。一是采购缺乏弹性。政府采购的合同期一般较长,而采购价格在合同中一经确定,不能随市场价格变动,对于价格的市场波动目前在政府采购中仍缺乏适应机制,从而也使政府采购的整体效果有所下降。二是采购时间较长,效率不高。在实际实施中由于采购程序复杂、采购时间过长、厂商送货不及时等原因而不能满足采购人急需之用。三是政府采购需要资源整合。各地在信息库的建设中重复投入,使政府采购的整体成本加大,形成资源浪费,而且由于各地资源有限与分散,导致资源不足,进而影响到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和政府采购审计制度及规范已基本形成,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推进我国政府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审计的特点
1.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制度健全且行之有效。澳大利亚建国不到100周年,但却拥有比较健全的法制和执法体系,政府采购活动也不例外。1998年澳大利亚制定了新的政府采购准则,名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采购指南(核心政策和原则)》。《财政管理和负责条例》也对政府采购作了规定。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准则以公开、有效竞争为中心原则,用法律手段防止私相授受;采购法律、政策、行为、信息及程序必须公开,杜绝偏见和偏袒;并且推行责任制和报告制度等,保证了政府采购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行之有效。健全的法制也为澳大利亚审计部门顺利开展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
2.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审计,绩效测评程序规范,重点明确。澳大利亚国家审计主要包括绩效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两方面内容。联邦审计署审计准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审计实施目标、人员配备、执行程序、质量标准以及取证模式、审计结论和报告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审计属于绩效审计范围,审计部门以政府采购准则为主要依据,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开展政府采购审计。
(二)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的思考
1.注重政府采购审计重要环节。实施审计时,应严格以《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等规定为依据,注意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有效审计。审计的重点环节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府采购计划、预算环节审计。
(2)政府采购组织、实施环节审计。
(3)资金支付环节审计。
(4)采购结果环节审计。
(5)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审计。
2.借鉴澳大利亚审计经验应关注的几点内容
(1)严格以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为依据。
(2)需要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
(3)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的成熟经验。
(4)严格执行审计结论回访制度,保证审计效果。
四、政府采购审计的前景及工作思路
(一)前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产物,政府采购机构的全面成立、政府采购市场的不断扩展,使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有着广泛的前景。
1.政府采购能够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平竞争、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抑制腐败等。其操作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特点与市场经济相吻合。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政府采购这项工作,积极推动它向前发展。
2.中央政府的重视。《政府采购法》颁布之后,政府采购审计的法律依据变得更加充分。在《政府采购法》尚未出台前,政府采购主要依据一些暂行办法,全国性的有《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运行规程暂行规定》等。
3.由于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及必要性,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政府采购审计人员的不足,正加紧培训政府采购审计人员。
(二)工作思路
1.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队伍。要求从事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具有坚定不移地政治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工作中廉洁奉公,坚持原则,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除了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外,还必须熟悉有关法律政策,不仅懂技术,还要通过电子网络和建立采购信息库来了解市场。
2.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长效机制。①组织、人事等部门把政府采购审计监管工作与行政首长工作业绩考核制度相结合,也就是将审计机关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作为考核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执行。②审计机关把政府采购审计作为财政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重要内容,对当年政府预算内外资金采购情况作出总体审计评价,作为年度向人大提出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建立“三结合”的审计模式。加入WTO后,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监督体系也应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可参照西方国家政府采购审计制度,探索建立采购审计和管理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彩云.关于政府采购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政府审计,2004,(3).
[2]艾广青,马妍.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的借鉴[J].财经论坛,2003,(8).
[3]楼继伟.政府采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04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15- 03
0 引 言
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西方国家起源较早,研究成果也较成熟。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2008年、2010年相继颁布有关内部控制文件,两者构建起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然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内部控制执行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国外的安然,国内的蓝田案例。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会计事务所的审计程序应该更加完善和细致。除了上市公司和将来可能上市的IPO企业、新三板企业必须执行审计程序之外,有些中小型企业因为其他用途可能也会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对于任何规模任何性质的企业来说,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1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与审计的重要性
货币资金是企业维持日常的血液,它极强的流动性使其最容易产生舞弊现象。由此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变得相当重要。同时,对于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来说,加强货币资金的审计也至关重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说,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既可以提高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又可以促进整个企业的管理趋于规范化。站在审计工作的角度说,完善的审计程序,确定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检查货币资金在会计期间收支是否合法以及期末结存数额是否真实。企业和审计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内控制度,可以促进审计程序的改善,通过更加严格的审计程序,得出更加有效的审计结论;审计程序的到位,可以发现企业内控的各种漏洞,提出改善建议。两者良好的配合,有利于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揭示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财经法纪等。
2 问题分析
2.1 现金收支业务方面的问题
2.1.1 企业库存现金方面
(1)私藏小金库。小金库由企业自行支配,其来源复杂,捐款所得放在账外、利用假发票套取现金等,由此也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小金库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2)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很多出纳没有现金限额意识,造成企业内现金超额严重。
2.1.2 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对现金的盘点不具有突击性。审计由于时间紧迫,往往提前安排盘点时间,甚至让企业单独进行盘点,这无疑将失去其检查意义,增加审计风险。
(2)对大额现金支出未做审查,错失发现企业坐支现金的时机,无法确定企业现金使用范围的合规性。
2.2 银行存款收支
2.2.1 企业银行存款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企业不按月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往往账簿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时才有选择地编制。
(2)未达账项存在长期挂账的情况,未达账项调节的证据不足,企业记账依据存在问题,并未收到银行扣款通知就计入费用;期末发现问题但不及时调整。
2.2.2 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对未达账项很少逐笔检查,很少关注该笔未达账项的真实性。审计工作首先应该持有怀疑态度,对未达账项应依据原始证据进行调整。
(2)人员对银行的函证并不是完全控制,可能会让被审计单位发函,造成函证结果出现偏差甚至函证程序失效。
2.3 其他货币资金方面
有些小企业会滥用其他货币资金项目,银行核算系统是对公司开出的每笔承兑保证金开设专户管理,因此审计人员很难取得银行对账单或函证进行一一对应以证明其存在性。
2.4 销售采购款项审查及票据
审计时往往重点检查应付账款或者营业收入,忽略了货币资金的检查。企业的销售和采购都是从销售(或采购)计划到签订合同,再到发货(或收货),确认应收(或应付),最后收款(或付款)的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货币资金的检查必须与销售采购业务相联系,在应付账款或者营业收入中检查企业记录是否完整,而在货币资金中检查企业记录的资金收支是否真实。两者审点不同,企业可能通过挂往来账套取现金。企业往往忽略票据的使用和规范性,开票审批和付款制度不完善,票据的记录不清楚,甚至出现会计人员去“黑市”低于票面价格购买承兑汇票而进行贪污。审计中,对票据的检查,可能会侧重对期末余额的检查,忽略对期间票据支付情况的检查。
2.5 职责分工不兼容
财务要明确职责分工,杜绝岗位兼容现象。有些企业,尤其较小企业往往一人兼数职,出纳人员既管现金及银行的付款,又兼管日记账,还兼管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容易产生舞弊行为,造成有人凌驾于内控之上。
3 不同主体角度采取不同对策
3.1 企业对策
3.1.1 针对现金收支业务
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超过一定限额的现金支出应当使用支票,建立相应的支票申领制度,明确审批及报销等程序。相应企业建立报销制度,规范报销流程。
3.1.2 针对票据管理
建立完善的开具及审批制度,避免个人操作整个流程。同时,企业可以建立票据台账制度,每一笔票据的开票日期、到期日期、金额、开票人等,都要有明确的把握和记录。
3.1.3 针对职责分离
明确规定企业不相容岗位,并严格分离不兼容职务,针对出纳不相容岗位有:①银行预留印鉴分别保管,主管会计(或财务经理)和出纳员分别保管单位法人印章和公司印章;②出纳不得兼管与收入、支出、费用的核算业务,也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3.2 审计单位对策
3.2.1 针对现金审计
突击监盘现金是对现金审计的最简单直接有效发现现金存在问题的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对业务有足够的敏感性。
3.2.2 针对银行存款
①审计中抽取一定期间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检查是否按月正确编制及复核,并核对会计账簿,然后确定其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还应注意被审计单位账面账户是否完整、真实;②审计人员应该检查银行未达账项性质和范围是否合理,追查跨期收支、期后银行对账单存款、未付票据明细清单并判断是否合理;③对函证过程实施控制,亲自发收函,并关注与开户银行其他重要往来信息,了解企业资产、负债是否真实,有助于发现企业未入账的银行借款或未披露的或有负债。
3.2.3 针对其他货币资金
对承兑汇票保证金的审计,除了检查银行承兑汇票协议和划出款项的会计记录外,还要坚持取得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用户的对账单,同时测算保证金比例发现是否存在已开票但未入账的汇票。
3.2.4 针对采货销售流程及票据
一定要抽查该业务的原始凭证,判断对大额收支有关授权审批手续是否真实合法。除了重点检查票据期末余额外,还要抽取期间发生的真实性,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工程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给各类工程施工企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工程质量、科学施工方法等环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影响工程建设质量、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投入、规范工程市场重要因素之一的建筑工程预算审查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激励,并朝着更人性化、更系统化、更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物资采购;价格审查;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审计;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其项目中的材料成本是项目工程中直接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成本的高与低对整个工程项目和企业的盈亏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企业中加强对工程材料成本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材料在管理上的水平,从中挖掘出其内在的潜力,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项目在施工材料上的费用,同时还可以增强施工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工程材料作为施工企业开展工作的物资基础,如何促使其流程化、规范化管理,合理有效地控制采购价格,降低运营成本,企业审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某工程建筑面积2730平方米,共六层,局部七层,该建筑物较为美观、复杂,由某建设公司设计室设计,甲公司负责施工,于2012年11月开工,2013年10月竣工,造价为115万元。该工程为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灌注桩基础,按8度抗震设防,±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35.35m,总檐高22.7m,局部26.4m,总长36m,跨度10m,局部16m,内设两座楼梯及卫生间、内走道、门厅装璜,外墙为玻璃马赛克,内墙及天棚为混合砂浆、“106”涂料,进门檐下,门厅,会议室的地面采用地面砖装饰,其余楼地面为水磨石,门厅部分及室内局部为铝合金门窗,其它为钢窗,屋面空心板上铺钢筋网、细石砼、水泥砂浆找平夺光,做二毡二油防水层。
1、做好工程物资采购审计的一些措施和经验
随着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甲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在造价控制方面的作用,始终把物资采购审计作为成本的关键控制点之一。
1.1、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审计监督的各项制度
完善的审计监督制度,是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依据,也是降低审计人员风险的重要条件,为规范物资采购流程,明确各管理部门职责,甲公司订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将物资采购审计列入日常审计范围,在制度里明确规定了工程材料、机械、设备采购的流程,物资采购的审计依据、完成时限等,为审计人员做好日常物资采购审计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成立了以分管总经理为组长,以材料、保障、纪检、审计人员为成员的招标采购监督小组实施物资采购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增强了招标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了物资采购招标工作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1.2、加强对工程材料的计划管理
施工企业做好对工程材料的计划管理是做好材料成本控制的前提,在做好这个工作上首先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生产任务和需要消耗的材料来进行初步的估算,对各项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按照规格、型号和数量进行汇总,创建一个汇总表和明细表;其次要做好工程施工中的在消耗定额、生产计划和合理储备量上的基础工作,及时、准备的掌握材料在采购上的计划,对需要的材料进行市场的调查,对其的质量标准和市场价格有个初步的了解,减少在购料成本上的花费。
1.3、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优化控制途径
工程采购的计划得到落实后,企业的采购人员就要积极的展开对材料资源的调查,对施工项目中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质量、价格、服务、地理分布、运输条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记比较,在履行采购程序的基础上在对材料进行采购。同时在采购的过程中要尽量的争取
可以在供应材料的企业中直接发货,节省运输的费用生产的自然损耗。对于材料的库存设置,也要从方便实用、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减少对资金流动中的占用,加快对材料的周转。
1.4、加强对项目材料的质量管理
施工企业做好对项目材料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材料成本控制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材料就要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进行供应和采购,其质量一定要有相应和合格证和材质说明书才能进行采购。在进料的过程中按照质量验收的标准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和受运输条件的限制所导致的损害要立即和供货商进行调节,避免出现不应有的损失的出现。
1.5、加强对材料周转的管理
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施工线长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在材料周转上的困难,但是做好对材料的周转可以很好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针对这一情况,施工企业就应该采取统一购置调配的制度,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提高在对材料周转过程中的利用率。同时,各个施工项目部门要抓好对材料回收、利废、维修上的力度,这样就可以减少新材料在项目中的投入,有效的降低工程施工上的总成本。
1.6、规范招标采购流程,把好准入关
招标采购是整个物流体系的入口,也是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针对统一招标采购的品种,我们根据上级部门文件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组织有关工程师进行二次遴选,以确定主渠道采购品种。针对工程临时需要的物资,而未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品种,首先由项目经理填写《工程物资申购表》提出申请,报相关部门及分管总经理签字同意后,采取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谈判,确定采购品种和配送公司,报招标公司备案采购。
1.7、签订合法有效的采购合同
签订采购合同是规范采购行为,降低违约风险的有力保障。规定所有物资采购必须签订书面采购合同,书面采购合同作为事后价格执行情况审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公司采购部门按照招标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合同一经签订,不得擅自变更、终止。合法有效的合同应着重体现在:签订合同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签订合同的单位须具备齐全有效的资质证件、可靠的资信品质;合同的条款须清晰明了、权责分明。
1.8、实行物资采购价格付款审计
我们规定单笔或批量采购支出超过10000元的工程物资,付款时必须进行采购价格执行情况审计。审计时,采购部门须提供中标产品合同书、购货原始凭证、项目经理签字的验收入出库单、中标产品标号及相关产品合格证书等。未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品种,严格按照备案申购表,逐一核对供货单位、中标序号、品名品规、价格等。对材料价格的审查工作应充分把握施工地区的相关条例,依据材料的适用程度、适用范围、使用时间、工程类别及计算基数进行价差系数的确定,既不能重复计算价差系数已经包含的材料,又不能漏掉规定以外的材料差异。审查工作人员应将材料价格的审点放在对材料数量的计算上,从而杜绝谎报数量、多领施工材料导致的工程造价提高。
2、开展物资购进审计的作用及效果
甲公司实行工程物资集中招标采购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物资采购审计工作贯穿于物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2.1、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开展物资采购审计,把审计关口前移,对物资采购的招投标、签订合同、结算付款等全过程实施监督,规范了物资采购招投标和比价采购等管理程序,建立了规范、有序的供货渠道,提高了物资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避免了盲目采购现象的发生,达到了健全制度,规范采购行为的目的。
2.2、降低工程成本,有效控制造价
通过开展物资采购审计,在保证相同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得到了有效控制,降低了工程成本,对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3、促进廉政建设
通过开展物资采购审计,达到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采购程序,使采购工作变得“公开、公平、公正”,增强了透明度,杜绝了外来干预和暗箱操作,加强了物资采购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有效抑制了物资采购管理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净化了物资采购渠道,促进了廉政文化建设。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在工程材料成本上的探讨,从中发现了对工程材料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工程管理上的很多方面,对其的管理和控制是需要各个部门协调来进行的,这样才能制定一个有效的、合理的管理控制体系,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有生机和活力,为企业节省在材料成本上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张艳.建筑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与材料成本控制的关系田.新财经(理论版),2012(3).
篇9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使用风险
近年来,国家持续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2010年国家科技经费的投入达到6980亿元,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越来越引起中央和社会的关注。
“十一五”期间,各项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全社会5年R&D投入达到24111亿元,2010年全社会R&D占GDP的比例达到1.75%。我国近年科研经费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
随着财政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科研机构的财政收入也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特别是科技项目经费将不断的增加,如何有效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降低使用风险,保障科研产出,是科研费用管理的重点。
一、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1.存在的问题
据中国科协统计显示,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经费大量流失的问题,科研经费只有大概40%用于项目本身。科研项目普遍通过不按科研经费使用办法及其他管理制度规定使用经费,不严格按预算执行和调整经费项目,不通过政府采购购买设备,不规范经费审计制度等手段套取或滥用科研经费,使国家科技投入遭受损失,没能真正发挥作用。
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编制虚假预算套取课题经费;(2)违反规定自行调整课题经费预算;(3)提供虚假配套承诺或不及时足额提供配套资金;(4)超额提取管理费或违规在课题成本中分摊管理费;(5)截留项目或课题资金;(6)课题经费自行用于奖励支出;(7)挤占挪用课题经费,超预算范围开支或对外投资;(8)已完项目或课题的专项资金结余不按规定程序上缴;(9)课题结题不结账,长期挂账报销费用;(10)课题经费脱离单位财务部门监管,形成小金库;(11)用假发票套取课题经费;(12)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失真。
2.违规案例及分析
2007年5月,北京市某高校教师肖某拿到了一家部级单位的翻译研究项目,并担任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费15万元。2008年4月,肖某从所在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那里拿到28名学生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从2008年5月至12月以这28名学生的名义分7次领取劳务费共计82400元。而事实上,根据下达项目的这家部级单位对项目经费使用的规定,项目的劳务费只能支付给课题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而作为学校教师,肖某无权领取劳务费。因他人举报,肖某冒领劳务费由此案发。海淀区检察院于2011年7月对肖某以涉嫌贪污罪立案侦查,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出,虽然科研人员整体素质较高,但仍有少部分人经不住金钱诱惑,铤而走险,挪用、贪污科研资金,走上犯罪之路。另外,该科研单位的管理不到位,项口负责人将课题的经费交于助理掌管,并不对已经报销的经费进行检查,这样就使得大量科研资金的监管薄弱,使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二、科研经费预算及执行管理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管理注意事项、项目审计重点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利用率。
1.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包括指南、提交预算、预算评审、批准预算、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等。
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各项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2)根据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客观、真实、准确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3)预算编制要符合政策相关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4)除间接费用之外,其他科目均无比例限制。
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经费是直接面向研究人员的科研补助,只限用于与研究相关的事宜,如物品费、差旅费以及其它费用。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
2.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注意事项
(1)实物资产管理
对于实物管理要严格购置审批程序,加强采购的过程管理;执行国家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实物资产核算管理体系;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加强设备和材料的进出库、领用审批管理,不能列支后疏于监管,形成账外资产;注意执行周期,不能突击花钱。
(2)劳务费、咨询费管理
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固定人员不得开支人员费、劳务费和咨询费;劳务费、咨询费的发放人员范围要与课题研究直接相关,不得超标准发放;具体发放时,要有发放事由、人员名单、身份证号、受款人领用签字;不得直接计提,由单位统一管理发放或由课题负责人统一支用,形成小金库;劳务费、咨询费预算严格控制,一般不予调增。
(3)间接费用
课题间接费实行总额控制,根据专项经费预算按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第一承担单位、合作协作单位间接费累计不得突破核定总额;间接费可由单位在核定预算内直接计提;间接费计提后,承担单位和课题组不得再变相在课题内列支和摊销各项费用,包括:课题所在单位和实验室日常运行支出,如大量的办公用品支出、水电气暖、汽油费、电话费、餐费等。间接费用(含绩效支出)由所在单位统筹管理和使用。
(4)结余经费管理
计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项目合同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内完成课题和项目验收。如需延期的,应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课题审计要对课题执行周期内各项支出(包括应付未付款项和后期预计发生数)进行确认,据以计算反映结余经费情况;经财务验收确认的结余经费,按照制度规定应原渠道返还;项目验收后一个月课题要办理结账。
3.项目审计重点
对于科研项目的审计重点在于是否经费管理办法不允许支出的范围(包括罚款、捐款、赞助及国家禁止的其它支出);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的发放情况及其依据;管理费是否超标准提取;是否有属于管理费支出范围的其他支出;材料费的支出:采购合同、材料管理(入库出库手续)、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经济合理性。
三、结束语
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实现从对“物”的支持到更加注重对“人”的支持的转变;实现从单纯支持单个单位或项目到更加注重支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集成共享的转变;实现从单纯增加投入到更加注重对投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要建立科技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增加投入的同时,更要用好投入。对科技经费的使用,要充分评估论证,加强监督管理。每一个科技项目、每一笔科技投入,都要精打细算,科学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柯翠英.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07(9).
篇10
(一)目前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审计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师生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单一,单线地表现为知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被动学习。审计专业涉及多方面知识,涉及会计、财务管理学、经济法、管理学等多门知识,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无法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审计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必要的企业经验
我国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这部分教师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缺乏企业的审计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严重不足。目前,大部分教师开展审计教学还停留在书本案例上,虽说案例教学法比起枯燥的理论传授已是一大进步,但从课本出发的案例始终还是缺乏新意和自我见解,这种情况下,审计教学无法达到生动、深刻的程度。审计集多方面知识为一体,涉及企业管理和业务层面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理解一个现代企业是如何运行,企业各部门之间如何衔接,学生毕业后又何谈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呢?例如,内部控制是审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理论性强,如果教师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只能对课本死记硬背,应对考试。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以致用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上只会背理论知识,那就失去了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了。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审计教学质量、培养有用的审计人才的重要措施。
(三)实训建设不受重视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重视对会计实训项目的建设,审计实训建设却得不到重视。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审计实训基地的建设比会计更加复杂。审计软件的开发人员需要具备的业务知识更广泛,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更多。(2)审计专业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比于会计专业,审计专业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学校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会计专业建设上去。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明显滞后、实训软件和教材缺乏是目前高职院校审计实训建设的现状。审计相关课程理论难度大、实训建设跟不上,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审计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多数教师反映,审计课程不好讲,学生不愿听或者听了也听不懂,如果实训建设还得不到重视的话,学生的就业前景无疑将会受到影响。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审计教学建议
(一)对审计课程进行再认识,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对审计课程的再认识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教师层面的再认识,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开发者,如果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深入,更无法谈到教学效果。现代审计自80年代逐步发展以来,社会地位和重视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审计作为一门专业单独设置,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存在对审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从客观上来讲,审计相关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难学、教师难讲,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挑战。高职院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且团队合作能力较强,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来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审计教学常常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比较经典的案例是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和银广夏事件等,但这些案例缺乏新颖性,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只听不想,这也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有所创新,将案例与训练结合,以学生为主导,通过案例引发学生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总结,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高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不仅要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培养新的教师队伍时,应提高新教师的准入门槛,例如招聘有一定年限企业工作年限的教师,并定期对新老教师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能够有一个集中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学校应该鼓励审计专业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还可以牵头聘请一些知名企业中具备丰富审计经验的教师到学校兼职上课,并组织教师听课学习。另外,教师个人应该积极主动地走进企业,利用寒暑假给自己充电,只有教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课堂变动生动和深刻,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课堂生动了,学生才有兴趣学习,进而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三)重视实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