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教学模式落后,轻视学生主动参与。在许多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往往还使用单一的授课模式,死板的课堂、结构沉闷的音乐课堂气氛、师生缺乏互动。教师虽然认真备课,并把教学程序背得很熟练,但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这样表面上看教学环节紧凑、连贯,但实际上学生整堂课都由音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是呆呆的跟着教师一遍遍重复乏味的唱谱、唱词,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则非常轻视,没有认识到音乐本质上对人们情感的积极作用。1.2课堂结构不合理,课堂氛围沉闷。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分为唱歌教学、欣赏教学、以及活动课,每一部分都有它合理的课堂结构。例如唱歌教学的课堂结构至少要是两段体的结构,动静结合,在音乐课上不仅要有静态的学习,更要营造动态的氛围,但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分段式的课堂结构,学生被动的学习歌曲,无法从情感上体验歌曲,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2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密切师生关系,指导音乐技巧。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优化师生关系,与小学生成为好朋友,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教师还要加强对小学生音乐技巧的指导,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坚持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当讲到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时,小学生容易感到厌烦,如果音乐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仍然继续我行我素的讲课,很可能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但是如果小学音乐教师能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课堂枯燥的氛围,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就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有新的认识,对音乐课堂有新的感悟。2.2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教材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材料,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环节,帮助小学生快速建立起学习音乐的信心,调动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加强音乐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在讲《小动物唱歌》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教育性、趣味性特点,依次播放课件中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小学生模仿它们的叫声,然后再播放动物真实的叫声,以验证小学生模仿的准确性。紧接着让小学生听教师的弹唱:“谁唱歌呀,叽叽叽。”这时小学生会跟着伴奏唱出:“小鸡唱歌,叽叽叽”之后利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出小狗、小羊、小猫等动物。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效果良好。2.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充课堂容量,给小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讲解《新年好》,这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过年的热闹景象,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有所期待,然后提问:“过年的时候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过新年好不好?”并播放歌曲《新年好》的录音,这样他们都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打着节拍,通过教师的范唱,引导小学生用高兴的心情去演唱和学习。2.4构建教学情境,突出重点知识。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深入掌握学情,选择具有童趣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非常积极地投入,因而小学音乐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实现以美感人的目的。比如在讲《我和星星打电话》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当太阳慢慢落下,夜晚来临,你们在美丽的夜空都会看到什么自然现象呢?”然后让学生把教室门窗的窗帘拉上,通过大屏幕播放星空的画面,这时一种美的意境油然而生,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进行唱歌教学恰到好处,小学生不仅掌握了领唱、齐唱这一演唱形式,还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结语
总之,音乐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沟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7(04):174-175.
[2]张蕾.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04):106-107.
[3]张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10):55-56.
篇2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引言
有效性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鲍里奇基于一项教学实验而闻名于世的教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经过若干时间段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能够从课堂中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其重点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一定的学习体会。音乐课堂教学作为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需要引起我国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要想强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而非单纯地完成教材任务。而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小学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1]。
1.2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讲授学生很难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沉闷的课堂教学,很可能使小学生缺乏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将很难得到进步。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一,较少具有本科或音乐专业的相关文凭。由于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关系,很可能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1.3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环节,其影响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模式化。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稿来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学习模式过于机械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范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范唱是让学生接受一首歌的敲门砖,如果教师范唱得生动好听,就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拓展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形式。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使学生乐于接受。
2.2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一方面,学校要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使教师不仅能够严肃正确地看待教育事业,还能够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多参加学校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
2.3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将音乐课设计成一场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和学习音乐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不仅能在游戏中获得足够的乐趣,活跃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音乐做好铺垫。
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一线音乐教师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诙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从而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3
一、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概况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被誉为“世界四大音乐教育支柱”,其最大的特点――把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任何一种教育体系,本质上是对这个国家的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明传承的文化核心。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因为它集社会、教育、历史、文化之综合要素,不仅对匈牙利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起到了文化形式无法起到的作用,而且成为国际最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中的现状与运用
(一)民族元素纳入我国音乐课程新课标
我国最新的《音乐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重点,以兴趣爱好为助力。2.重视音乐实践,支持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贯彻运用是新课标不同于以前教学要求的重要一环。明显看出,教育部门希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并且热爱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高尚爱国主义情怀。随着时代地不断发展,体现我国近现代社会状况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可以融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中。
(二)教学实践中教材改革民族元素之体现
为了顺应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教材也应该与之相应的进行改革。从传统的教材的基础上,做出改变,将单一的、乏味的音乐文化知识进行调整,提高教材的趣味性与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而从不将注意力放在乏味、枯燥的事物上,所以音乐教材应该在体裁与排版上都做出改革,将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提高。
例如,成都市实验小学的课本中看到:在讲述音乐家的生平的时候,通过插图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黑白文字,使得整体的趣味性就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教材的兴趣也提高了,从而对音乐学科也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并且保持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而且采用插图方式,也更加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而且也间接教授学生一种新型的记忆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记忆知识点。
(三)教育实习中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非常重视教学个案的优质化,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笔者在教育实习时借鉴了老师在教授《茉莉花》的过程的一些优秀方法和特点,并通过一系列创新形式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开展、运用。优质教案上教师的教学设定是,教法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并且由音乐教师来进行示范教唱,然后进行讨论,最后进行跟唱学习。这样的音乐课不仅仅是在单纯的教授音乐歌曲,而是在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融合,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潜能。
三、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民族元素发扬的建议
(一)提升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
民族音乐的发展集合了多类型学科的研究于一身,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更具全面性、客观性。但是以前的教材对民族音乐并不予以重视,介绍的篇幅小、内容单一。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音乐文化,同时还需要保存民族音乐的发展,并且结合新课标,全面提升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
(二)自然发展,因材施教
教材的使用和编创,就多要以学生身处的阶段进行创编,应该将一些不太经典但典型并具民族传承文化的优秀作品编入教材,多倡导我国音乐教育者要思考,结合其他学科的科学性借鉴并运用于我学科之中,而根据教材因材施教,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所要求,作为音乐教育传播者,教师应当储备自己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容量和民族音乐知识素养,让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提倡搞超前教育,也不建议过于松散自由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教师队伍及教育部门对此的动脑和改革,编写出好教材,将好教材应用于实践教学。
(三)回归本土,注重原创
对柯达伊音乐教育法的研究与应用及其民族元素的延展探究,最终要回到对我国自身民族音乐之上,取长补短,相互联系,取西补中,共同发展。如果搞教条主义的全盘西化,在教育的早期就没有倾注本国文化的特点,那么所有关于先进教学理念的研究都会沦为纸上谈兵。艺术教育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假如这种教育永远不能培育出创造性人才,那么这种教育方式注定也是失败的。柯达伊当年构建他的音乐教学体系时,目的不是为了让全世界学习一种音乐教育模式,而是提供一种最简便科学的方案,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到音乐活动和艺术创作之中。
篇4
【关键词】音乐欣赏信息技术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数字化校园”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为音乐学习创造了新的境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已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单调、教学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的弊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情境,针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浏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搜集相关的音响、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全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了解相关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臻成熟。
二是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实验、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小组同伴合作交流信息,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课题实验研究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自学了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作者生平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的运动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3、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运用软件制作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的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探索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促使音乐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摸式,建立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上自学、小组协作探究、会话讨论等一系列学生参与活动,建构起学生自己的音乐欣赏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五年级三班为对比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上网。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2月至7月)
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包括:一名教导处副主任、专业音乐教师三人、专业计算机教师二人,课题组成员要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整理,要学习相关的资料、文章、制定可行性研究方案;学习并制作出冀版小学音乐第九册十册各单元音乐欣赏的专题网站,网站内容包括乐曲不同版本的音响资料、与乐曲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作曲家的图片、背景文字资料等。
2、实验研究初级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
这一阶段为初级探索阶段,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对这种欣赏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修改。
3、实验的深入阶段(2006.2——2006.8)
定期开展实验研究的研讨活动,如观摩课、研讨课,定期进行形成性的检测和阶段性的小结,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整理典型的课例,教案、总结经验。
4、总结思考阶段(2006.9——2007.1)
六、研究成效
1.通过研究,提高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1)通过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不同版本的同一音乐作品,而且还能通过动画、图像、文字等信息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鉴赏能力,拓展了学生对相关文化的了解,
(2)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欣赏专题网站上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得到充足发展。
(3)学生学会了“数字化”的学习,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
2.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这主要表现在:
(1)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他们和学生一道操作,一起讨论,一起攻克电脑操作难关,其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2)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理解、掌握了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我们依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研究,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网上探究——协作交流——知识(能力)建构——拓展延伸。
七、结论
我们进行的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探究,探索的是在建构学习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先进,课题研究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同时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加深了我们对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解决了一些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中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
八、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在我们这次课题研究中中,我们研究的是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只是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一个方面,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应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浩瀚的音乐资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在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等等,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篇5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1x年9月——201x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1x年10月——201x年12月。
第三阶段:
1.围绕教材开展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
2.课题归纳总结。
3.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4.定期学习交流,互相听课,组织艺术实践活动。
5.总结报告。
具体时间为:201X年1月——201X年6月。
篇6
舞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究,我发现许多音乐课堂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素养的培育。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一尴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过。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欢流行音乐,书上的歌曲太老土。”“音乐课纪律太吵,我不喜欢。”有的同学干脆说:“我唱歌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唱歌。”很多学校到了期中考试,音乐课干脆变成了语文、数学课……总之,原因很多,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是否思考过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也让学生真诚地说一句“我喜欢音乐课”呢?郭声健教授在《音乐教育论》这本书中提到,学科综合是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知识技能传授的最佳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艺术元素,会给音乐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标。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立论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就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节奏的因素,向学生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且带有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创造性。
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身体的各部分都是他们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工具。
他把孩子们的身体形象的比作一个管弦乐队,身体的各部分代表乐队中的各种不同乐器。
手指、脚趾、手、手臂、脚、足跟等就好比是乐队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可以分开独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经过训练,孩子们都可以指出哪种工具表达哪种节奏效果最好。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两难局面。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社会的发展应“不法先王之法”因为 “事异时移”,而墨守成规的 “守法弗变则悖”。
那么今天,同样面临着知识更迭大潮的冲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传承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艺术的滋养,更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目前社会上用人制度相对的不成熟,客观上造成了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校要创牌子,升学率必须抓上去,主课成绩就必须提高。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去抓学生主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成了其它主课的“附属品”。
同时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与学生素质增长的需求相比也明显滞后。
然而“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的重要性在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乐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很多知识的载体。
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活跃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一下子给音教园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确立,到教材内容的重新选编;从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围绕着激发兴趣轰轰烈烈地展开着,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获。
在艺术教育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得见舞蹈。
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乐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磋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
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
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中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
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音乐教育日益走向综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而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等一身,被人们称之为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音乐。
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从感知方式的角度划分,前者属于听觉艺术,后者属于视觉艺术。
然而二者又相互结合,水融。
舞蹈借助于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情感。
而人通过欣赏舞蹈画面或亲身参与舞蹈实践表演,则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意境的理解。
三、研究内容
1、用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4、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利用相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
强调规范性系统性,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所描绘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加强舞蹈成品赏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阶段的学生反映。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
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5、考核法。
采用公开课形式进行,检查各研究阶段取得的效果。
五、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年12月-20**年1月):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确定实验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习的歌曲和舞蹈;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阶段(20**年2月—20**年5月):开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对研究方案进行学习,明确此次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别制定整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
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汇总,定期考核。
3、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统计调查问卷;根据摸底调查结果。
分析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并对阶段性实施方案进行细化;按阶段性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4、收集网络视频资料;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按阶段性计划,汇总资料,整理实施过程资料。
5、撰写阶段性考核总结。
第三阶段(20**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点
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
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体和感情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舞蹈教育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中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
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
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的角度新颖,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从自身的音乐课堂出发,以学生为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出音乐课堂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从中受益。
七、研究保障
1、专业支持:研究者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十多年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与本校及所在县区同专业的同仁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邀请了前辈进行专业指导。
篇7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
开辟“学习与研究”论坛,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引起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等方面,请学校学科带头人,围绕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同时教科室为各课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分发各课题组学习参考,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培养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首先我们努力提高课题组人员理论素养。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广阔阅读理论书籍,吸取营养,并及时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分发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制度,每个课题组有固定的理论学习时间(每两周一次),每位教师要写好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定期交流检查。
其次增强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积极组织校内课题研讨活动,指导教师精心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再次,增强教师的科研业务能力。本学期我们根据省电化教育馆、州教科所的安排,认真组织课题组人员到昆明参加课题开题培训班。外出参加听课学习活动,外出听课后,我们要求课题组教师认真写好一份听课心得,并在课题组范围内组织学习讨论。
二、加强学校教科研科学管理,促进教科研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一)加强课题组自身建设
课题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上要求新成立的课题组人员要精心物色,成员结构合理,以形成合力;制度建设上要求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制度,以使课题组开展活动有章可循,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学习制度(定期交流、检查)”、“教学观摩制度”等、“课题研究考核制度”。
(二)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这也是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学期每个课题组重点抓实验计划的制定(期初交教科室),抓具体研究汇报课,抓实验研讨活动,抓每个实验课题的进度及实验情况评估,抓实验资料整理和论文心得写作。期初教科室将每个课题组的进度开展情况列成表格、宏观控制,确保每个课题组按计划进行活动。每个课题组都要定期召开课题组学习会议,记录好每次会议、研究、活动情况,收集好各类资料,并定期交流,并由副校长室、教科室检查。
(三)全力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素质
1、教科室设“图书室导读”将各类教育教学书刊编目分类发给课题组成员,把握教改动态,一有好的文章或材料立即复印分发给教师。
2、学校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科室人员和课题组组长带头做好学习笔记,并组织带头写好学习笔记。
3、坚持每两月一次的“课题研究日”(学术沙龙);交流各自学习心得笔记和课题组开展情况(包括所遇困难),对某一研究个案深入探讨,或集体学习、观看影响资料,组织参观学习,用创新、形式各样的形式使理论、实践相结合。
三、重视新课题的开发,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系统化。
本学期,我校除了继续搞好已立项的各级课题研究外,我们又申报了《加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的研究》、《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实验能力的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三生教育”平台研究》、《让小学生在数学课里说起来的探讨》、《运用多媒体教学游戏软件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研究》七个市级课题以及市科技局三项费课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游戏软件构建新型课堂模式的研究》、《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研究》。
同时我们又被云南省“三生教育”办公室推荐为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子课题研究单位。这样,我校的课题研究项目已经囊括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由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市科技局课题及校级课题层层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为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井然有序、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我校教科室负责控制下的课题组与教导处组织下的教研组紧密结合,将教研组与课题组结合,通过具体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将主攻方向放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进行。
四、加强课题规范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认真组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个课题组,对照学期计划,都开展了丰富、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每个课题组有一半老师上了课题研究课,课前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课中课题组教师集体听课,课后上课教师先谈设计思想,然后课题组教师中肯的评议,肯定优点,更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全体实验教师的发展。本学期,袁静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在武进区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课评优活动获一等奖。
(二)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为了规范课题研究的操作,教科室认真地对学校每项课题进行学期评估,以促进每个课题健康有序地开展,使教科研真正落到实处。本学期,我校出台了课题组教师考核办法,采用积分制的形式,对教师的学期教科研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本学期我校积极做好市级以上课题的中期评估工作,省级课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顺利地通过了西双版纳州教育科研研究所的鉴定验收。**市科技局课题《小学音乐教育与我州原生态民族歌舞的融合研究》,通过了市科技局的中期评估并获得了好评。
五、积极创建教师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推广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科室和各课题组长、教研组长等组织指导好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并帮助修改整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积极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
六、有关活动的开展
(一)开学初组织参加“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并有14名选手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二)组织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并有多位学生获奖,同时我校还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篇8
著名的香港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说过:搞好童声合唱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班级合唱教学的基本工作,让青少年的音乐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具备对艺术的欣赏及鉴赏能力。我们北部新区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的合唱案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以合唱教学为主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且得到了明显的成果。本文针对小学班级的合唱教学策略展开了讨论,总结了这阶段合唱教学的策略方法。
班级合唱的管理策略
1.充分的准备活动
任何活动都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合唱需要多人的合作,就更加需要教师的协调和安排,保证学生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合唱的顺利进行。笔者所在的学校之前已经实行了合唱课题的具体研究,做了问卷调查,开了研讨会,有了专家的指导,形成了很好的教学策略安排。合唱之前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既能打开合唱的活动名誉,有能够使参加的学生认识到合唱的意义,更好的为合唱做准备。
2.明确具体的实施措施
首先合唱的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合唱的具体事宜,利用课余时间或者音乐课程的时间,保证参与合唱的同学都能学会。然后是班主任或者班干部来对合唱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安排管理,确保合唱时间的充足和顺利进行。再者是应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参与指导,配合班主任进行活动的安排。另外,还可以组织竞赛,班级之间互相比拼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3.活动之后的安排
本校于2015年2月――6月开展了合唱的课题研究,在2015年的9月至2016年的12月具体实施,实施阶段有展示、有比赛,更有总结,完善了合唱课题的研究报告。最后对合唱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形成了本文。
班级合唱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1.准确把握教材,科学选择歌曲
教师在选定合唱曲目的时候,应该考虑自己所带年级的音乐学习情况,曲目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经历以及对音乐的学习情况。科学的选择歌曲,对合唱教学的高效进行也是有?O大帮助的。歌曲应该切实的和小学生的学习教材契合,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歌曲的选取。对于小学的中高年级,就应该更多的考虑对声音的控制,比低年级有更高的要求。
2.借助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有效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不管是哪门科目。音乐是一门充满感情的艺术,也是相对来说较为抽象的艺术,音乐的教学需要借助有效切实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合唱的意义,拉近学生与合唱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音乐合唱的教学如果借助情境,会比传统的教导更加容易的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
3.把握歌曲内涵,提升合唱水平
在进行合唱的教学时,找到歌曲自身所蕴含的情感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每一首歌都是作者倾注自己的情感形成的,如果学生能够体会到曲目中的内涵,增加对曲目的掌握,对合唱的帮助也是极大的。并且,歌曲的节奏和韵律都是能够传达作者自己的情感的,把握曲目的内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和音乐素养。
4.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研究
要想真正的做到合唱的艺术性提升,就应该从教师起就认识到班级合唱的意义所在。本校也从艺术教育发展层面将班级合唱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特色,多次召开座谈会,请专家来进行讲解参谋,将研究的思路切实的传达给每个教师,共同制定合唱课题,指导合唱进程,将理论切实的付诸于实践。合唱的教学课题已经进行了两年,已经时间了近两年,得到了许多好的教学成果。
5.注重气氛培养,营造温馨氛围
气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对合唱教学的进程有促进的作用,毕竟学生对合唱的理解还需不断的耳濡目染,气氛的培养可以通过日常课间广播的播放来进行渲染,让学生体会合唱歌曲的艺术魅力,不断提高学生对曲目的熟悉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发挥良好的领导能力,引领小学生参加合唱活动的热情,加强合唱训练,扩大合唱艺术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合唱氛围,促进合唱的练习,提高合唱能力。
6.制订考核制度,提升教学水平
在什么样的机构都需要奖惩制度的存在,学校也是一样的。音乐基础的学习,如节奏、音阶、说唱等都是在合唱中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学生的音乐基础的学习也与合唱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该制定明确课堂评价方式,为合唱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出了明显的贡献,规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最基本的内容。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根据奖罚制度进行学习的评价,有效提高合唱教学的教学质量。
7.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同样也需要音乐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虽然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指引和解惑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良师。对于有音乐素养的音乐教师,应该加强培养他们正确的合唱团队意识,提升教师的合唱教学的专业技能。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说,应该要具备较为专业的音乐技巧,较高的合唱教学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合唱教学的授课水平。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提高;识谱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01-02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音乐新课标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识谱能力。但由于音乐新课标对识谱教学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所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往往找不到与其他音乐活动的切入点,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对识谱技能的认识还停留于表面。因此,应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识谱学习,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摇确定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假设、研究方法过程;确定识谱情况调查方案,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发放回收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识谱情况;分别按传统识谱教学和加强节奏训练的方法进行识谱教学,观察分析两个班学生识谱能力的变化;在课题研究的第九周和第十八周,分别检测学生识谱能力的变化;分析检测结果,提出通过加强节奏训练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可行性方案。
2.研究方法?摇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教育调查法和教育实验等方法。
3.样本选取?摇选择包铁一小五年级1班实施加强节奏训练,作为策略学习组;选择2班不实施加强节奏训练,作为传统学习组。
三、实验前样本识谱情况的检测
1.调查问卷及调查过程(略)
2.调查结果分析?摇数据显示两个班学生平均年龄相同,男、女生比例均衡,大多数学生认为识谱很重要,但识谱观念不明了,学生通过识谱来学唱歌曲的比重较小,识谱学习仅限于音乐课堂,大部分学生音高概念不足,节奏感较模糊,有些学生在视唱时有唱错音符的情况,两个班学生的识谱基础情况处同等水平。
四、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摇选择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作为实验基础材料。
2.实验设计?摇两个班按相同教学进度,对五年级1班实施加强节奏训练进行教学,对五年级2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第九周和第十八周对两个班学生的识谱水平进行检测,并分别将检测结果与实验前测结果比较,得出结论。
3.传统学习组识谱教学?摇五年级2班作为传统学习组,按教材内容,采取先听熟歌曲,再进行发音练习、学唱歌曲、唱熟歌曲,最后学唱曲谱的方式,进行识谱练习。
4.策略学习组识谱教学?摇五年级1班作为策略学习组,按照教材内容,采取通过加强节奏训练,学唱曲谱的方式,进行识谱练习。
5.通过多形式的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一是通过加强感官体验,感受节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摇听音模唱是识谱教学的第一步,可先用“啊”来模唱,这样简单的练习对识谱很有帮助;画出简单线条,表示乐谱蕴含旋律的高低、声音的长短和强弱,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旋律;利用手势,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提高识谱教学效果。二是通过拓展律动练习,感知节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摇学生对节奏训练很感兴趣,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学生情绪很高,弹些节奏明快、清晰的曲子,让他们根据乐曲自由、有节奏地表演,用身体律动对音乐节奏产生感知认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三是通过编排音乐游戏,渗透节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摇抓住学生好动及模仿力强的特点,运用音乐游戏进行节奏练习。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大家一起来》这首歌曲的教学中,老师在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先和学生一起拍手,建立均衡节拍的感觉,再分别拍a:X?摇X,b:X?摇X?摇X,c:X?摇X?摇X,d:X?摇X?摇X?摇X四种节奏型,学生模仿跟拍,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四是通过将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熟悉节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摇结合生活中的节奏进行教学,便于学生感受。通过利用生活音响进行启发和诱导,这些节奏很自然地被运用到音乐中。学生在模仿生活中的节奏训练时,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学习兴趣非常高,能积极参与,较好掌握训练内容。
6.实验中期数据分析。两个班学生视唱简谱的音高和节奏基本正确,较实验前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策略学习组的识谱水平提高幅度明显高于传统学习组。但还不能充分说明,策略学习组的学生是在通过加强节奏训练后,提高了识谱能力,仍需进一步论证。
7.实验后期数据分析。两个班学生视唱简谱时,传统学习组音高和节奏的正确率,较实验前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和实验中期的测试结果非常接近,说明识谱水平提高幅度不明显。策略学习组音高和节奏的正确率,较实验前测提高幅度很大,也明显高于实验中期识谱水平,说明识谱水平提高效果明显。通过两个班实验前、中、后三个时期识谱水平的比较,说明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加强节奏训练后,可显著提高识谱能力。
五、研究结论
1.音乐教学中多学习一些简易的乐器。进行器乐表演是学习识谱的有效方法之一。简易打击乐器简单好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造能力。学习打击乐器演奏的特点在于在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构建了音高、节奏等乐谱给予的信息,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易接受。
2.识谱教学应深入探寻识谱与其他音乐活动的契合点。学生在音乐课中,喜欢欣赏、歌唱等实践类活动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的理论或技能教学。因此,如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识谱融入生动活泼的歌唱、演奏、欣赏等教学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音乐教师应逐步提高自己的课程钻研能力。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更注重音乐技能的全面性,却缺乏理论层次的提升,因此要在提高自我钻研能力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课后进行反思,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4.提倡多元化的识谱评价标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音乐思维方式来识谱,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要求。要经常变换角度看问题,用何种手段识谱并不是重点,而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才是真正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篇10
关于课题研究申请书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规律。
2.以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发展为宗旨,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学生体验与感悟中实现教育的启发、引导、培养、激励等功能,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激感,形成完美的人格。
研究内容:
1.探索小学生艺术审美素质的内涵
⑴艺术审美素质的界定:审美素质是受教育者观察、认识、理解、判断以及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所必需的基本品质。艺术审美教育实际上就是美感的教育,美感教育对提升审美素质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审美素质可以强化健康的社会审美心理,形成和发展人对于世界新的审美关系,并使这种关系渗透到其他社会关系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情感方式、个性气质、行为准则等诸多表现中去。
⑵艺术审美素质的内容:艺术审美素质是指在对小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价值取向和审美认知能力,即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艺术审美素质。本课题的内涵,以学科整合为基础,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激发审美欲望,实现审美理想,形成审美兴趣,锻炼创造美的意识。
2. 探索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内容、途径、方法。
⑴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内容:
艺术审美素质培养中发现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审美素质培养中欣赏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审美素质培养中创造美能力的培养;
⑵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
形成四大课程体系,落实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课程包括独立性课程、活动性课程、隐性课
程和渗透性课程。
独立性课程即艺术学科课程,它是对学生实施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主要课程,其主要由音乐和美术两科构成。
活动性课程对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根据学校实际出发,构建多个艺术活动系列(艺术实践系列、社会服务系列和艺术展示系列),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隐性课程是通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实体、舆论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构成客观环境氛围,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课程主要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美化来得以实现。
渗透性课程即通过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中的艺术审美素质的渗透,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要求。
⑶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方法:
独立性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对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把小学各科教材中的艺术审美因素进行梳理,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艺术欣赏水平进行排列,初步构建出各科艺术教育渗透序列。
活动性课程:运用游戏、竞赛、表演、讨论、器乐进课堂等方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隐性课程: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时时受到美的熏陶。
渗透性课程:找准结合点,通过艺术审美素质与各学科的联合,借艺术审美素质渗透来促进各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探索小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多元评价方法。
⑴评价主体,师生互动。⑵评价内容,广角多元。⑶评价方式,倡导人文。⑷评价过程,动态发展。通过多元的评价,解决学生现有的审美“疲劳”,自主愉悦地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修养。
4.探索小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培养中的三条原则。
⑴参与原则: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从而获得审美体验,进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没有亲身的参与,是不可能获得这种体验的。
⑵愉悦原则:审美是一种精神食粮,正因为它的愉悦性,学生们才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保持良好的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艺术的愉悦。
⑶融合原则:运用各种教育形式所提供的手段与方法,在学科中将艺术审美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益,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个案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⑴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结合现状,拟定行动计划。
⑵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⑶发现新问题,逐步修正、完善原有的计划。
⑷继续实践,完善计划,达到改进工作,完成研究任务的目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全面收集有关事实材料,汇总、分类,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成功经验。
研究过程:
⒈准备阶段(20××.9―20××.11)
建立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国内外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研究内容;设计课题方案,请有关专家方案论证,完善方案,使其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学生艺术审美素质情况进行现状调查。调查本校学生艺术审美素质的现状。
⒉实施阶段(20××.12―20××.12)
通过调查,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要求,组织教师开展以“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研究。
⑴探索小学生艺术审美素质的内涵。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形成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艺术审美素质,并根据这些内容,形成分学科、年龄段的素质标准与要求。
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四类课程为载体,分组开展艺术审美素质的探究。提炼出艺术审美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素质的要点,以及这些素质在培养中起到的作用,做好“三百工程”即艺术发现百篇、艺术欣赏百篇、艺术创想百篇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
⒊总结阶段(20××.1―20××.3)
与此同时,形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新世界实验小学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三百工程”,即艺术发现百篇、艺术欣赏百篇、艺术创想百篇。同时课题组总结、评价成果。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哪些艺术审美素质是小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的?而这些审美素质在其发展过程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
2.通过何种方法及途经解决学生现有的审美“疲劳”,进而自主、愉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审美素质。
关于课题研究申请书2
尊敬的盘龙区课题规划办:
我校承担的“创建书香校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课题,因课题负责人原校长田雪芬同志调离本校,需要变更课题负责人为现本校校长武截斌并重新整理课题研究内容“小学经典诵读的研究”,特提出变更申请:结题时间由20xx年6月改为20xx年12月。
当否,请批示。
盘龙区环城一小课题组
20xx年6月21日
关于课题研究申请书3
尊敬的盘龙区课题规划办:
我校承担的“创建书香校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课题,因课题负责人原校长田雪芬同志调离本校,需要变更课题负责人为现本校校长武截斌并重新整理课题研究内容“小学经典诵读的研究”,特提出变更申请:结题时间由20xx年6月改为20xx年12月。
当否,请批示。
此致
敬礼!
- 上一篇:土地确权法律条文
-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