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审计方向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学审计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Electiv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of Steel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based on the demand for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vocational special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steel struc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eching method of deepening design of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steel structure, to propagate ideas of running school with technical ability and depending on quality to develop, laying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adapting to post. Ideas and opinions of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steel structure in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施工详图;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1:1建筑模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details;case method;project approach;heuristic;1:1 architectural model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49-02
0 引言
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目前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前景广阔。但是,与钢结构行业快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这已成为目前影响整个钢结构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于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或工民建)专业,同时开设了《钢结构施工》课程。本门课程中的重点内容钢结构施工详图深化设计的教学方法及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施工详图的内容
初步浏览一套钢结构设计图与施工详图,主要要求学生了解钢结构施工详图的大致轮廓。下面我们以杭州晶鑫科技有限公司坩埚项目一期工程主厂房,建筑面积为17858.56平方米为例说明。
钢结构施工图分设计图和施工详图两阶段,设计图由设计单位提供,施工详图通常由制造公司根据设计图编制。设计施工图是制造厂编制施工详图的依据。因此,设计图首先在其深度及内容方面应该满足编制施工详图的要求为原则。施工详图又称加工图或放样图。编制钢结构施工详图时,必须遵照设计图的技术条件和内容要求进行,深度须能满足车间直接制造加工。不完全相同的构件必须单独绘制表达,并且应附有详见的材料表。施工详图的设计内容有设计图在深度上只绘出构件布置、构件截面与内力及主要节点构造,故在详图设计中需补充进行部分构造设计与连接计算。施工详图的编制内容为图纸目录、钢结构设计总说明、结构布置图、构件详图、安装节点详图。
2 钢结构设计说明
结合杭州晶鑫科技有限公司坩埚项目一期工程主厂房钢结构施工图详细讲解此工程的设计依据、工程概况、设计标高、工程设计规范及主要荷载和计算程序、钢结构部分(①结构用材;②焊接材料;③螺栓;④锚栓)、制作、安装、验收、其他和补充说明。
3 钢结构平面布置图
支撑一般布置在第一或第二个柱距位置,支撑的间距最大为60米。超过60米应该考虑增设支撑。系杆在柱顶及屋脊的位置必须设置,其他视情况而定(注明:GJ―刚架;SC―屋面支撑;ZC―柱间支撑;XG―系杆)。在支撑、檩条、墙梁的识图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实体1:1建筑模型(1:1建筑模型――中央财政支持建筑技术实训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面积为831m2、总投资有100余万元、主要展示300多个节点。适用专业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装潢艺术设计、市政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其中钢结构主要展示节点有方钢柱基础、丁字型钢基础、工字型钢基础、轻钢厂房牛腿、轻钢厂房外墙板、直形钢梯、弧形钢梯、轻钢住宅夹心板屋面、轻钢住宅彩钢瓦屋面、轻钢住宅钢檐沟、轻钢住宅老虎窗等),对照钢结构施工图纸详细观察每一个节点,再利用学校实体1:1建筑模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分别介绍屋面支撑、柱间支撑、檩条、墙梁的布置位置、做法及作用。
4 刚架及节点详图
这部分需要学生了解结构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体现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由于施工图一般要求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和规范,能很好的表达设计意图。应该怎去识读钢结构施工图?首先我们要了解钢结构施工详图的绘制的基本规定,如图纸幅面主要以A1、A2为主,必要时可采用1.5A1,在一套图纸中应尽量采用同一种规格的幅面,不宜多于两种幅面等。此外还有常用比例、图面线型的选取、字体、定位轴线及编号、尺寸标注及标高、符号。尤其要注意螺栓及螺栓孔的表示方法和焊缝符号表示方法,这是钢结构施工图与土建施工图的区别所在。在钢柱的识图过程中,要注意连接方式。如螺栓的连接、焊缝的连接方式。通过节点详图明确钢柱中各钢板的位置、尺寸大小、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带领学生去观摩学校实体1:1建筑模型,让学生学会怎样将钢结构施工详图转化实体钢结构建筑的构件乃至整个钢结构建筑物的。
实际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如下面我们就杭州晶鑫科技有限公司坩埚项目一期工程主厂房施工图钢结构边柱柱脚⑥号节点为例说明如下:就平面表观看是看不见柱脚里面的构造的,要看清楚柱脚里面的构造,必须要做剖面图,所以要结合刚架图及节点详图识图。看图时首先要知道柱脚索引符号的含义(索引7号图6号节点),然后详细识读节点详图。⑥号节点中引出来的这块板是加劲板,结合剖面图看,此类加劲板共两块,其尺寸标注如图1所示,-16表示加劲板厚为16mm。[10槽钢是为现场满焊在柱底板上的,作为柱脚的抗剪件,[10槽钢的几何性质可查阅相关附表规范。此柱共有四个锚栓,上下的螺母型号一样,但垫板的厚度一般柱底板的上面的垫板比下面的垫板厚,大小是一样的。这里上面垫板厚20mm,下面垫板厚10mm。柱底板上采用双螺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松。4-80*80*20表示柱底板上面的垫板共有四块,垫板表面为边长为80mm的正方形,厚度为20mm。柱底板长为440mm,宽为390mm,厚度为20mm。实心小旗子是为表示现场焊接的符号,6为焊接的焊脚尺寸为6mm。
施工图识图,对同类钢柱进行归类。所有配件及尺寸都相同的钢柱编为同一类,一种编号的钢柱只需绘制一套详图。在钢柱上对不同的钢板进行编号结合节点详图,仔细区分钢板,避免漏编、重复编号。对编号的钢板分别绘出其零件详图;对各零件进行归类,制作材料表(此表配件只为一根钢柱的材料表)。同样的方法识读中柱的施工详图、绘制其施工详图及材料表,注意节点连接与边柱的不同。
边钢梁的施工详图深化设计的步骤与钢柱类似:①识读钢梁平面图及其节点详图;②在钢梁上对不同的钢板进行编号;③对编号的钢板分别绘出其零件详图;④对各零件进行归类,制作材料表(此表配件只为一根钢梁的材料表)。
然后采用项目引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对要完成的另一套相对较简单的仓库工程钢结构施工图进行基本识图讲解:(1)钢结构设计说明:所用结构钢材的型号:主钢架采用Q235B普通碳素结构钢。墙梁、檩条采用Q235A镀锌板。连接材料:焊接与螺栓连接的要求。(2)布置图:柱位布置图、刚架布置图、屋面(柱间)支撑布置图、檩条布置图、墙梁布置图。刚架详图、节点详图、支撑节点详图结合识图,对钢柱、钢梁进行编号。GZ共4类(包括KFZ1类)即:GZ1、GZ2、GZ3、KFZ1;GL共3类即:GL1、GL2、GL3;钢结构施工图详图深化设计的程序:①对施工图整套图纸的识读;②取需要设计的一根钢柱(梁);③对其钢板进行编号;④对每一编号的钢板进行零件详图的绘制;⑤编制材料表。(3)授课思路:①让每一位学生动手在课堂内进行项目设计,随时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要求学生理解以备答辩);②解决个别进度缓慢学生的思想问题,创造条件,促使主动且独立完成项目任务;③发现和解决学生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记录。
在实际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较准确地空间想象能力,对系杆连接板的尺寸计算较混乱,没有一个较清楚的计算思路。系杆连接板的构造更是较难想象出来,此处应再带领学生去1:1模型观摩,仔细观察此部分的构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绘图能力。
通过介绍,学生对钢结构施工图纸应该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对钢柱、钢梁的施工详图深化设计的绘制的基本步骤已经基本掌握。在绘制详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认真仔细,以免发生构件的漏算、多算,尺寸错误等问题的发生。
5 教学方法小结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先参观学校1:1建筑模型,是学生对钢结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运用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对钢结构施工详图深化设计有一个较深层次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榀钢架施工详图深化设计的项目,即项目引领教学方法,使他们对此部分内容能熟练掌握。因材施教,希望为学生后续毕业实习及从事钢结构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宇.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初探.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6).
[2]王燕等.钢结构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中国冶金教育,2006.
[3]赵丽颖.高职院校钢结构教学的几点思考.辽宁高职学报,2006,(4).
[4]杨建林.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综合实训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20-122.
篇2
会计专业学什么
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汇总和分析,向有关方面报告财务信息,并直接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促使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和经济管理工作。
本科的会计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国际管理会计、注册会计师等方向。在开设课程方面,各校会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和侧重点来开设专业课。总体来说,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都会涉及会计、审计、工商管理、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
篇3
会计学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设有企业会计,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等三个专业方向。
专业包括审计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相近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商品学,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刘明辉教授治学严谨,开拓创新,打破“就会计论会计”的思维定式,主张采用多学科、多领域的多种方法研究财务、会计、审计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他的学术专长主要集中在独立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公司理财等领域。
在独立审计领域,刘明辉教授是最早参与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研究与建设的学者之一。作为独立审计准则研究的资深专家,自1994年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组以来,直接参与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一至第七批共90余个项目的研究,起草和修订工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撰著的《独立审计准则研究》《高级审计研究》是国内该领域主要代表作之一,他主编的《独立审计学》《审计与鉴证服务》均为国内该领域第一部系统阐述独立审计和鉴证服务的教材,主编的《审计》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精品教材。刘明辉教授认为,建立和完善独立审计准则是实现注册会计师审计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审计准则的实质在于规范,审计准则对于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失误、保护审计人员、为审计本身提供可信性等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负面影响;制定独立审计准则必须考虑经济环境、政府部门、法律体系以及审计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审计环境相一致。
刘明辉教授在现代财务管理与分析领域颇有成就,先后发表、出版了大量著述,如《财务管理原理》、《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公司财务理论》(译著)、《厂内银行的理论与实务》等著作和论文,着重研究了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问题。刘明辉教授指出,会计报表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晴雨表,经济活动分析是引导企业正确进行经营决策的信号弹。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应不断加强预见性、及时性、全面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财务分析要向制度化、系统化、电算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篇5
从澄清一些人对会计学的错误认识出发,笔者曾于2009年在《会计研究》第8期发表了《人类会计思想的历史起点》一文,通过考证,把作为采集经济时代的基础管理思想和行为的原始计量记录思想与处事原理发生的时间,确定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二三十万年至一点五万年以前),其基本观点已受到国内外会计学界的重视。为树立“管理基础论”的观点,本文从史前人类计量记录思想与处事原理应用的角度,作进一步的研究。根据人类学家在考古研究中所作出的结论,从猿进化到猿人的过渡时期,相当于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至蒙昧时代中级阶段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先后经历了早期猿人与晚期猿人两个阶段。这时,尽管猿人已经开始有了人的思维方式,然而,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束缚,其思维能力还极其有限,以致他们还不能通过思维活动考虑到对采集食品的筹措、储备与分配,解决人种的繁衍问题。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阶段(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至五万年以前),由于人脑的容量已相当于现代人,故其思维活动出现了实质性进步。根据考古学家研究所作出的结论,这时的人类已经在考虑采集食品筹划、储备中的计量记录问题了(柴尔德,2008)。晚期智人就是现代人类(崔连仲,1997),他们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五至一点五万年以前。中国山西朔县的峙峪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从考古发现的刻石、刻骨、绘图与雕塑可见,解决采集食品筹划、储备与分配的计量记录行为在这里已经发生了(尤玉柱,1982)。对待上述史实,首先,我们必须以的认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在采集经济环境影响之下,人们开始认识到越冬之前食品筹划与储备对于维持生存的重要性,故起初围绕食品越冬储备,人们的形象思维活动渐自向理性思维活动转化,其后在理性思维活动的引导下,人们考虑到筹划越冬储备食品的数量,并联系考虑到储备食品于越冬之际在血缘家族中的分配问题。随着筹划食品储备与分配关系的复杂化,部落的主事人渐自感到不胜其烦,于是便力求在脑外寻找帮助处理筹划、储备与分配事宜的载体。由此,在上述思想支配之下,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处理规则与行为便产生了。恩格斯在论及哲学上的认识论时,曾经把人类的通晓思维作为理性思维建立的基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而这种认识的基础便包括人类史前认识的源头及其在这个源头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理性认识成就。由此推论可知,当今人们会计思维活动的心理结构,正是包括人类史前的理性认识在内,或者包括史前的“心智”活动在内,并经过历史上所有理性认识积累或沉淀下来的结果。其次,史前认识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认识从产生时就总是包括两个方面,即逻辑—数学的和认识论—心理学的侧面,这两个方面构成了认识的形式及其内容的统一。”(李景源,1989)从认识论—心理学的侧面,人们感知到把对食品采集的筹划、储备与分配的思想、处事原理与计量记录行为统一起来,以杜绝人食人现象再发生,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从逻辑—数学的侧面来分析,智人,尤其是晚期智人之所以能动手进行计量记录,则完全是由他们的神经系统、感知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生理系统进步所决定的。进而言之,即取决于人类已经进化到他们的大脑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使他们产生了“口语对于计算的特殊要求”(理查德•利基,1995),这时,“语言,尤其是符号,使得抽象成为可能”(理查德•利基,1995)。同时,在此阶段,“随着脑子在进化过程中的增大,它能够更完全地驾驭更多的感觉信息的渠道”(理查德•利基,1995)。由此可见,正是从逻辑—数学的侧面,从史前开始,形成了会计学与数学共生与共建的基础,并使其从今往后在这个基础上一直相关联地发展。如前述及,一方面数学的发展成为会计学发展的一大支柱,它自始至终对会计学的发展具有主导性作用,而另一方面会计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丰富了应用数学的内容,并通过不断开拓着应用数学的新领域,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人的思想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而其中某种思想的产生则是人类理性思维进化的结果。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形成了人类的处事原理,而这种原理又支配着行为,并在经历了实践之后,又促进了处事原理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起源之际的计量记录思想、处事原理与行为发生的过程,首先是感知思维活动的启动;然后到经历通晓思维活动过程;最后再进展到理性思维活动阶段,而理性思维活动的结果,便产生了由计量记录思想支配的处事原理,最终也正是在这种处事原理的指导下,产生了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此后,会计学与会计工作便是在这个历史“原点”上发展起来的。显而易见,从史前时期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思想与行为产生之日起,其基本格局与发展方向便体现为思想、原理与方法技术活动的一体化,追根探源会计的方法技术,它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思想与处事原理而单独存在过,并且原始计量记录思想、原理与方法技术应用的一体化,一开始便是作为采集经济时代的管理控制基础而存在的。据此,可以认为“会计技术论”的形成是受到一种唯心主义的观念或者是受到一种形而上学思想方式支配的结果。
针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会计发展规律,马克思作出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必要的论断,这一结论成为我们研究近、现代会计理论发展的支点。事实上单独从会计理论发展方面来研究,人类由古代社会演进至近、现代社会,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始终是遵循它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组织制度与法律制度体系,以及方法技术体系的路径发展的。它与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的发展相互关联与协同推进,具备了一门学科所应具有的特质,这种作为一门学科特质的客观性,是任何人也不可能否定或扭曲的。1.导源于经济学,或者讲以经济学作为学科建立支柱的会计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是会计学中的基本原理与各种会计理论建立的根本依据,会计学中关于会计对象、目标、原则、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以及会计的基本指标体系与报告体系的确定、会计基本概念框架建立等,莫不严格遵循产权经济学理论,以其作为论述的根本依据。契约理论也是会计学建立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各专业会计理论的建立,不可以脱离契约理论而存在,由其派生出来的一系列理论,不仅涉及到会计理论的建设,而且也涉及到审计学理论与财务管理学理论的建设。必须强调的是的劳动价值学说,它的颠不可破的科学原理,无论对传统会计学建设,还是对现代会计学建设都具有决定性意义。2.以管理学基本理论为依据所建立起来的会计理论。管理学对会计学的直接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会计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对丰富与拓展管理学理论不仅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基础性的。历史上管理学对会计学发展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主要有两权分离与委托理论、管理责任与会计受托责任理论、业理论与企业主体理论、管理权益理论与会计权益理论,以及企业组织理论与指挥者理论等等。上述理论直接影响到会计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中若干理论的发展,诸如会计环境论、职能论、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理论、权益博弈理论,以及投融资理论、效益与效率理论等。3.以法学基本理论为支持的会计理论建设。以实现产权控制为目标的会计理论建设,首先是依据基本法理,解决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问题,落实宪法中“权利法案”的根本精神,以民商法为依据,在会计方面对产权、债权与所有者权益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从收入、支出、成本与盈利方面进一步明确产权要素理论,由此通过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把会计基本原理建设的落脚点置于财务报告制度及其理论的基础之上,以实现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法学基本原理的结合。其次是在会计的概念框架构建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源于法学,法学的相关理论不仅使会计对资本、资产、负债与权益的概念得到具有科学依据的解释,而且使依据法理对若干概念的解释具有权威性。再次是处于基础层次的统一会计制度建设,这种制度的确定在法理上的依据也是法学中的重要内容,而会计学中对统一会计制度原理的研究,对法学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原理建设也体现为一种贡献。最后法学对审计理论建设也具有规定性,其相关法理也是审计学建立与发展的依据。4.数学不仅是会计方法体系建设的支柱,而且也是会计理论体系建立的支柱。如前文述及,会计学与数学的协同共进关系建立的历史起点在史前时期,此后,这种关系在发展中产生了历史性转折,其转折点在于数学的发展成为会计学数理理论建设的一大支柱,其中尤其是数学原理对于会计学原理的发展在数理逻辑上存在规定性。从两者逻辑关系建立的成因上讲,一方面起源之际数学的结构与会计学的结构都源于“自然的结构”,它们在数的逻辑运作关系上存在一致性;另一方面,数学的数理逻辑与会计学的计量记录逻辑在描述性理论建立方面具有一致性,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中通过运用数理方法进行的实证检验,使会计理论的构建与理论效用的发挥得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由此可知,即使会计方法体系的建设也是原理性的,是在数学原理指导之下会计学原理建设中的一部分,而非纯技术性的,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操作上它都不能作为“会计技术论”观点成立的依据。5.自工业革命以来,会计学中的成本控制理论建立与实务处理,不仅与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支持有关,而且与工程技术类学科在原理上的支持相关。由于多种理论形成的交叉影响,使会计学中的成本理论建设具有专门化方面的特殊性,正是由这种特殊性的引发,促使会计学新兴分支学科产生,即以公司经济为会计控制的主体,形成了主外的财务会计与主内的管理会计相对应的两方面,这为会计学研究全方位解决管理控制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产生,还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会计学研究的空间,它开辟了会计研究的新领域,使研究中的自主性创新进一步成为可能,这不仅把现代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引向更高层次,真正体现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而且促使会计学朝着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6.会计学作为具有重要社会性意义与价值的一门学科,其理论研究也得到哲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持,这些学科促使会计学理论研究中许多疑难问题的解决。会计学原本是一门充满哲理的学科,离开了辩证法会计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便无法得到解释。会计学者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备唯物主义的思想范式与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由此才能正确处理好历史、现时与未来,事前、事中与事后,以及微观、中观与宏观之间的关系。此外,会计学中所研究的受托责任,无论是以会计为主体的责任、以审计为主体的责任,还是以公司为主体的社会责任,都与社会学的理论评价相关;市场经济下会计的诚信问题、道德问题也都与伦理学、心理学相关,尤其是解决会计舞弊问题,涉及到多学科与多方位的共同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故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理论研究组合,将使得会计学又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7.就会计学研究而言,历史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思维方式,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规律表明,会计史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部分。会计学有着内涵深刻而外延广博的研究领域,而会计史所研究的问题则始终涉及到它的精华部分。史前的原始计量记录法的发明应用,不仅是会计方法技术的历史“原点”,而且更是会计思想与会计理论产生的历史“原点”,会计学正是在这个“原点”的基础上一直由低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再向它的高级阶段发展的,并且它们各自成一体系,形成为会计的思想理论系统与方法技术系统,最终有机结合构筑了会计学发展的实体。历史事实表明,会计学由以上要素组合而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学术整体。
现代会计学已具有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未来会计学研究的发展方向。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发生,自然科学各门类与社会科学各门类之间成为相互渗透、融合、交叉与相互长入的发展态势。在此情况下,由会计学与会计工作的基础地位与作用所决定,一方面会计学研究不仅从纵向、横向与时向全方位获得发展,而且它所展开的研究也全方位地拓展到微观、中观与宏观经济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科技环境与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会计学研究得以开疆拓域,在研究中与周边的学科发生关联,并通过融合性与交叉性创新研究,不断更新着会计学研究的前沿,从而不仅使一国之内的市场经济有了基础性监控,而且使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监控处于更加坚实的状态。认识论揭示出这样的规律,人类只有通过逻辑思维活动过程,理顺了自身的秩序,然后“才能认识到客观的秩序”(皮亚杰,1982)。从远古人类到现代人类,所经历的会计思想与会计理论演进的路径,正是从先解决人的主观认识问题出发;然后再解决正确认知客观秩序的过程。现代人在会计思想、理论、组织制度与法律制度,以及在方法技术体系方面的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在史前时代所创造的光辉历史起点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观点是从本质上看待会计学而非从现象上看待会计学的结果。
作者:郭道扬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双语教学;教学目标;ACC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25-02
财务会计双语教学是为培养国际化会计复合人才的一门会计学专业学生拓展需求类课程,需要在培养阅读专业文献和专业写作能力的同时,兼顾专业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术语,学习财务会计领域的理论和前沿知识,并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假设和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主要是英美)财务会计理论的现状,学习并通晓西方国家财务会计的各种实务操作方法,并能用英语进行会计工作的日常交流,能读懂一般的外文专业文献。
一、西方会计教学现状
那么,在西方国家(英美),财务会计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呢?笔者在分别对美国加州大学富乐敦(FULLERTEN)分校和英国龙比亚大学克雷格洛克哈特(CRAIGLOCKHART)商学院的会计相关课程进行了跟班学习后,有以下几点感悟:
1、专业方向种类繁多,但彼此差别不大
以会计学学士学位为例,专业选择就分为企业金融学方向,市场营销学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经济学方向,法律方向和创业方向六个层面。其中,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为:
Napier大学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设置对比表
学位研究方向
课程
设置
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
会计学学士人力资源方向
第一学年课程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商业技能》《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市场营销学》《行为学》《创业学研究》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行为学》《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创业学研究》《市场营销学》《跨文化与组织管理》
第二学年课程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 选修《商务会计学》《商务》或《管理挑战》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三学年课程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财务》选修《税务学》《管理会计学应用》《审计》《公众财政学》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 选修《雇佣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发展》 选修《税务》《现代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学应用》《税收编制与财政研究》《审计》《公众财务》
第四学年课程 论文 选修《投资管理》《当代财政问题》《全球财政市场》《货币理论与政策》 选修《国际会计》《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企业社会责任》 《领导力的改革与创新》 论文 选修《全球雇佣实践》《当代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选修《国际会计》《当代财政问题》《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公司管理》《投资管理
由此可见,同一学位的不同方向所开基础专业课程基本相同,但到高年级之后逐步细分,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课程设置,论文方向,以及学生学习范畴的差别。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会计专业,基本只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和国际会计学之分,每一类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及最终的论文选题没有太大的区别。
2、课程结构设置简单,以学生自学为主
英美大学课程每门课一般有二至三名教师共同担任。教学十三周,每周教学二小时(有的为一小时),教师辅导学习一或二小时。每门课只有一至二个大作业加一次考试。学生按要求应在三个学期内(每年三个学期)选学课程(相当于一个学期专攻三门课程)。每周总学时(包括辅导学习)在10个学时左右。教师只给大作业一个等级分,基本不详细批改。
英美教学方式以学院为范围开设课程,课程学时数少,由学生自由选择规定数目的课程学习,这是很好的教学组织方式。相比较中国的本科教学而言,中国的教育学制长,学的课程多,有些课程与所学的专业无关,学时数非常多,每一门课程都只由一门教师完成,学生习惯于听,而非自己学习思考,学习依赖性相当严重。西方的教学方法与中国的教学方法有相当大的区别,老师不会照本宣科,每周虽然只有2个小时的课堂讲授时间,但是教学速度非常快,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一堂讲授课就涵盖了2-3个章节,一百多页的课本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在西方的高等教育里面,大都是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书籍,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财务会计国际化培养目标
会计教学理应培养契合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客观需求,拓宽培养复合型会计国际化人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双语教学要求,随后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项重要内容,其后在2007年陆续了鼓励双语教学的举措,即辅助教学的模式。众多高校包括我们贵州财经学院开始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选取少量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现代会计学双语),希望能提高学生掌握国际会计语言与规范的能力。
2011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很多高等院校积极引进了英国公认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IMA)、英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1MA)等办学方式,使用国外指定原版教材授课,因而,教学计划中的绝大部分必须采用双语教学。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要的背景下,必须重构会计国际化教学目标,强调会计国际化教学是对传统会计教学的有益补充,双语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处于主导地位,财务会计双语的教学目标定为:培育学生熟练掌握国外会计处理基本规范,能够按照国际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使用管理会计知识加以分析。
三、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准备与实践
1、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通过西方会计教学的跟班学习和多年双语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明确教学目标。以财务会计双语课程为例,由教师带动学生朝会计国际化视野方向进行系统的培养,最佳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通过教师串讲,案例剖析,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学生课前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但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因为原版教材往往阅读量很大,一些学生由于语言问题而不能坚持自学,或者虽然课前阅读了课文和相关资料但不能把握要点,致使课前预习没有实际效果而最终放弃。因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财务会计双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国际化的培养目标,着重于对ACCA人才的培养,所以采用BPP Learning Media编著英文原版教材《ACCA PAPER》。该教材从ACCA考试的层面系统介绍了西方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内容全面且难度适中,外语地道,语言明快流畅,学生可以领略地道的专业表达方式,了解中西方会计处理的不同,达到财务会计教学的目的,把握ACCA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拓宽国际化的视野。在中文教材上,选用了立信出版社常旭、编著的《会计专业英语》作为辅助材料,该教材采用中英文对照学习,是学生进行会计双语学习的基础材料。
2、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着重讲解重点与难点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鉴于西方的授课经验,学生的自我学习是关键。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定位学生的学习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后,按授课计划进度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前参考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用英文授课,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在财务会计双语教学中,笔者一般以ACCA的案例引出本专题主要内容,列出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学生理论的理解,提出问题让学生以习作的方式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重点,理解难点,掌握解题的技巧。这要求双语教师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要避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知道听的“填鸭式”教育,使得原本能够精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平淡无味,甚至成了纯粹的专业词汇学习,或者出现备课时几乎把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默默无闻”的教学。
3、动手与动脑结合,恰当安排习题和答疑
在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题目依旧不会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教师讲授达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习题课和答疑课就成了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习题答疑不一定完全由教师讲解,可以请一些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或者由同学自由组合共同完成。形式也不一定拘泥于课堂,可以针对全班、部分同学或者个人,借助于班级公共邮箱或网络教学系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将习作的成绩最终计入学期的总评成绩,以便将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跟实践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同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质量,有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1] 于洪,周恒男.对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案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7-28.
[2] 史艳红.解决高校双语教学中矛盾的方法与途径 [J].山西大学学报,2007(04).
[3] 李颖琦.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08,(1下).
篇7
关键词:江苏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包括博士后项目、博士项目(会计学专业及会计类招生方向)、硕士项目(会计学学术学位硕士以及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资产评估硕士(MV)、税务硕士(MT)等四种专业学位硕士)、本科项目(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以及高职专科项目。国家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江苏省会计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均强调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际,总结江苏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江苏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截至2014年,江苏普通高校134所,其中本科院校51所,高职高专院校83所:部属院校10所,省属院校97所,民办院校27所:位于苏南、苏中、苏北分别为91所、17所和26所。为探究江苏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笔者采取登录高校官网和电话咨询等方式,收集到江苏高校会计类人才招生计划、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信息。
(一)培养层次与招生规模
从会计类人才培养层次看,江苏设有经济、管理类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共10所,其中设有“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高校2所。拥有经济、管理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12所,其中会计学二级学科博士点高校1所,拥有会计类博导的高校有7所,会计类博导约20人。截至2014年底,江苏高校拥有会计学硕士点16个,会计硕士(MPAcc)培养单位16个(其中2014年新增5个),审计硕士(MAud)培养单位2个,资产评估硕士(MV)培养单位5个,税务硕士(MT)培养单位1个。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或审计学等会计类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9所(单项分别为32所、29所和3所)、专科院校有71所、独立学院23所。
从会计类人才招生规模看,以2014年招生计划(或实际招生数)为例,招收会计学博士约14人、会计学硕士223人、会计硕士331人、审计硕士85人、资产评估硕士36人、税务硕士2人:招收会计类本科生约9654人(其中独立学院4680名),其中会计学专业5578人、财务管理专业3497人、审计学专业579人:招收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等会计类专科生约9583名。
(二)培养高校区域布局
如表1所示,江苏高校会计类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全部集中于苏南地区,苏南高校会计类硕士点占全省总数87.5%,会计类硕士年招生人数占全省总数85%。苏南、苏中、苏北高校拥有会计类本科专业数分别占70%、5%和25%,三地区会计类本科生年招生人数分别占78%、4.5%和17.5%。三地区高校设置会计类专科专业数分别占55%、18%和27%,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50%、23%和27%。由此可见,江苏会计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会计类人才)培养资源主要集中于苏南高校。
(三)培养目标定位与方向
江苏高校的会计类人才培养的定位在不同层次上有所差别,各有侧重。博士生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会计学高级研究型人才,侧重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硕士生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级管理型人才,学术型硕士强调培养科研型人才,专业型硕士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且从硕士生的专业培养方向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照期望的工作职位分类,如CFO、CPA、ACCA方向,另一类是按照工作的专业职能分类,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管理会计方向:本科生的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这三个方面,其中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主流,侧重培养务实的管理人才。
(四)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江苏高校会计类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呈现出明显的板块组合特征。博士生课程分为公共课、理论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任意选修课4个部分,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课与跨学科选修课: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4个部分,其中专业会计硕士和学术会计硕士课程体系近似,但前者公共课的比重偏低,专业课中实务性质的课程较多,且较为重视实践环节,总体的学分要求也较高:本科生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6个部分。其中专业核心课比重大,较好地覆盖了所在专业的必需知识,专业选修课总体可归为金融会计、管理学、法学与营销4个大类,其中以金融会计类的选修课居多。
二、江苏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江苏会计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其经济地位还不匹配,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江苏会计类人才培养在与同区域省市及同经济量级省份比较中,拥有发展迅速、基础扎实等优势,但也存在总量不足、层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高层次会计类人才培养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江苏会计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其经济地位还不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会计从业人员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比较缺乏,会计人才管理体制有待健全,会计人才发展机制尚需完善,会计人才市场有待培育。2014年江苏省GDP达65083.3亿元(约占全国10%),其中第二、三产业分别占47.7%和46.7%:非公有制经济GDP占67.4%,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占42.8%: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江苏会计人员总量为全国的7.6%,注册会计师会员占全国5%左右。
近年来,江苏省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张,尤其表现为主要针对在职人员的MPAcc在省内的大规模招生。“量”的提升引起了人们对人才培养“质”的关注,尤其是对高层次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思考。笔者通过对比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山东五个经济和人口特征接近的省市,考察其博硕点数和招生人数。结果发现,从博硕点数量看,江苏博士点偏少,硕士点数量较多,近年增长较快:从博硕招生数量看,江苏高校会计类硕士招生量显著高于比较省份,且增长迅速(见表2)。
此外,目前江苏会计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不足1%,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约10%,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约20%,注册会计师约1%,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约为3:30:67。江苏省会计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仍很缺乏。
(二)会计类人才培养资源区域配置不够均衡
因市场程度、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策略等差异,江苏长期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苏南常住人口约占全省的40%,但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0%,苏北常住人口约占全省的1/3,但经济总量不到全省的1/4。从2014年会计类招生人数与区域GDP、常住人口的对比可以看出(见表3),苏中、苏北的会计类人才培养资源明显与其经济、人口状况不匹配,各层次资源相对占有量均远低于苏南:苏北与苏中的对比中,苏中又处于江苏会计类人才培养资源的“荒野地带”。
(三)高校间培养规格定位同质化较为明显
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源自传统会计学学科,高校现有会计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培养模式都或多或少带有会计学(主要是财务会计)的烙印。江苏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资源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的部属和省属重点高校,由于历史(某些高校历史同源)和现实(同城高校集中)的原因,高校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存在“搭便车”现象。例如,学术型硕士和应用型硕士培养规格存在相似度过高问题,高校间培养模式存在雷同或类似问题。近年来,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会计类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客观上需要高素质、应用型、精细化的会计类人才。上述矛盾导致两种基本现象,一是苏中、苏北地区高层次会计类学历需求旺盛与苏南部分高校会计类硕士生源不足同时存在,二是会计类毕业生供给增加和雇主“一才难求”同时出现。
(四)课程体系建设力度有待加大
课程体系是会计类人才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来源,其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江苏会计类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高校发展重心偏移,对课程建设重视度不够,重研究、轻教学,重学科建设、轻课程建设,同样体现于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二,高校间课程建设多为各自为政,横向合作或联盟案例鲜见,导致会计类课程资源重复建设或利用效率低下。第三,由于规模限制、投入不足、师资缺乏、校外资源利用不够等因素,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差异不明显。第四,部分高校课程教学方式仍未摆脱“输灌式”,案例教学、校外工作站、慕课等教学手段运用不够。最后,某些会计新领域课程建设步伐不快,如管理会计、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创业创新财务等。
三、江苏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发展与江苏经济社套特征相匹配的高校会计类教育
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立足江苏经济社会特征,为江苏输入高质量的人才,在实现会计人才总量增长的同时,注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江苏应在省属重点高校中再培育一个左右会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满足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其次,实施政产学研用相结合,通过高质量的MPAcc教育为江苏输入高层次应用会计人才。在MPAcc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市场导向、错位发展和品牌经营。第三,江苏高校要注重关注创业创新会计人才培养,为非公或混合制企业培养既懂会计又懂管理的经营型会计人才。
(二)发展与区域战略布局相融合的高校会计类教育
针对江苏高校会计类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苏南,苏中、苏北高校高层次会计类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应尽快把高校会计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提上工作日程。主要策略有:第一,进一步加强苏南高校与苏中、苏北高校会计人才(尤其是高级会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具有较明显的属地特征,一方面苏南高校生源相对饱和,有向外扩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苏中、苏北高校培养能力不足,当地有现实和潜在的受教育需求。苏南高校可通过一对一方式与苏中、苏北高校对接,实现江苏会计类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第二,苏南高校可与苏中、苏北会计中介机构、知名企业合作,建设跨地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第三,加强区域间会计类师资交流。第四,加强区域间会计类学生交流。
(三)发展市场导向和定位多元的高校会计类教育
一是推动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和促进江苏高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积极实施会计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推广以高校教学为主体、以单位实践为补充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构建适应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下游)会计类人才需求,突出特色的高校会计类教育联盟。三是江苏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要突出办学定位与特色。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应发挥自身科研实力雄厚、教学质量高的优势,尤其要重视通识教育,培养理论基础厚、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财经类专门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要结合国家和本地实际,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的实践性人才。
篇8
1995年12月,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发出了关于组织实施《高等人文面向21世纪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要求有关高校向教委申报项目。1996年5月,教委将各校申报的项目汇总审定,将认可的项目于1996年10月下发立项通知,其中有关学类的项目定为一个,即“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分南北两片,分别由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阎达五教授作为总召集人,着手进行研究。我们接到通知之后经过研究,确定了题为“面向21世纪会计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总报告和10个子课题为分报告的研究规划,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经基本完成。现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思想讨论的要求,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做简要说明。
一、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过程
高等学校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需要,长期以来一直是财务、会计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我国财会课程体系的变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五十年代中期,在前苏联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会计原理、行业会计(工、农、商等)、行业财务管理和活动四门课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一直延用到改革开放以后。(2)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引入了西方财务会计、西方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三门课,与原来的老四门一起,构成了七门主干课的课程体系。(3)1983 年国家审计署成立,急需审计方面的专门人才,从1985年起,一些院校陆续设立了审计专业或审计系,审计学科从财会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建立了由审计原理、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政府财政审计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4)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企业自主权的加强,企业财权不断扩大,财务活动日益复杂,急需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许多院校纷纷设立了理财学专业,理财学科从会计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建立了由财务学原理、财务计划、资金运筹学、成本管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5)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会领域陆续出台一些重大改革措施,会计学的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以初级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高级会计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6)1994年,为适应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在国家教委,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下,一些院校设立了注册会计师(CPA)专业方向,并设立了由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咨询、高级会计等九门课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
与上述课程体系不断改革的同时,还对教学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在不同程度采用了一些化教学手段,并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二、中国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至九十年代中期,我国会计学、理财学、审计学三个专业学科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并得到逐步完善。这种体系比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的情况,为我国培养合格的财、会、审方面的人才起了积极作用,但现在看来,特别是考虑到21世纪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这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不规范,专业界划分过细,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不符。目前,受部门分割办学的的,中国高校中除设有会计学、审计学、理财学三个专业以外,还设置了其他一些很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国际会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会计、铁道会计、会计等,这种所谓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实际上是以牺牲通才教育和智力开发为代价的。这是一种缺乏远见、与今后发展要求相脱节的短期行为,我们是不赞成继续这样做的。
(二)课程设置缺乏依据,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现象,有些必需的教学内容则重视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这主要表现在:(1)专业课越开越多,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用性基础课越来越多少。会计专业课程从过去的五、六门增加到十多门,而一些科学、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却越来越少。(2)课程之间尤其是专业主干课之间重复较多。例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重复。(3)一些重要的课程,如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存在明显遗漏。
(三)教材的编写存在偏差,对会计制度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这使得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难以提高,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现象在西方会计教学中也同样存在,正如萨博内克所说:会计教育者似乎觉得有责任使教材设计复盖不断增加的会计原则和标准,而不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事实上,法规正是依据这些基本理论制定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会计系学生在毕业时仅仅知道一系列被隔离起来的法规,而不知道这些法规的目的,也不知道会计在经济上的广泛,这就使他们在处理非常规业务时一愁莫展(Subotnik 1987,315)。
(四)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在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如果翻开会计教材,就会发现,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认为:“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而实际上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三、会计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会计教育体系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必须更新,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要顺利而科学地完成这一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首先确定正确的指导原则,笔者认为,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一)吸收国外的、的改革措施要与国内现实情况相结合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教育不适应实际需要的情况,也都在探求改革会计教育之路,美国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不懈努力。美国会计学会的Bedford报告(1986),国际上最大会计公司著名的白皮书(1989)、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的建立、会计院校联盟(FSA)在近期的迅速发展以及150小时运动都证明了会计团体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的决心。会计教育改委员会成立以来,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就会计教育的目标、加强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区分学校课程与职业会计考试准备课程、第一门会计专业课程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与此同时,欧洲的许多国家和亚洲的日本也在会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国外同行的许多成功作法,可供我们借鉴。但中国的教育体系与西方的教育体系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会计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与西方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吸收西方已有的改革措施时,应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合理地加以选择、消化和吸收。
据我们所知,1993年以来,我国很多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都进行了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我国已有的一些改革措施,应根据新的情况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以便尽快推动会计教育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已经为人们所熟悉和掌握,合理地继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会计教育改革措施的提出要与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
会计工作是受客观经济活动制约的,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就有什么样的财务会计工作,客观经济活动变化了,财务会计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会计教育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研究21世纪的财会教育,必须研究21世纪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及其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会计教育是为会计人才市场服务的,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对会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均有所影响,因此,研究会计教育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分析和判断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这里包括数量、质量、人才层次等,其别要注意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因为这是会计教育的着眼点。总的来看,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越来越全面,而不是仅仅具有会计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多年来,执业领导者们和专家学者们不断地阐述这些观点:
学生们应该了解人类,了解人类的历史,了解人类生存的,了解用来相互沟通的语言,以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一切丰富了他的人生(AICPA 1969,44)。
1989年,会计公司在他们出版的白皮书中指出:“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全面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一个人一生在执业上的成功。”
在当前这样一个以质量取胜的年代里,迅速、准确地满足顾客的要求,是通向成功的钥匙,因此,会计教育界必须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不断推进会计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会计教育改革措施的提出要以正确的会计理论研究为导向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任何行为均有相应的理论作支撑,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提出改革措施也是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导向的。我们认为,对会计的本质、职能、目标、对象、原则、方法、以及会计的工作范围等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必然影响到会计改革的设想。例如,如果认为会计只是记记算算,那么,会计教育的重点就会放到会计技术、方法和法规上。反之,如果把会计理解为一种管理工作,会计教育的重点就会放到基本素质、决策能力、应变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因此,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影响到会计教育的改革。一百多年来,西方会计教育只注重技术教育,是和他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有直接关系的。正如有的教授所说:尽管执业者门不断呼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整个二十世纪,会计教育转向技术教育的趋势却一直没有间断( Nelson,1995,62--75)。
根据会计职业的发展的趋势,会计工作越来越向管理方面转化。从企业会计来看,随着机的普及和推广,信息处理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会计人员的工作逐渐转向参与预测、决策,进行分析和控制等管理方面。从会计师事务所来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业务量来看还是从收入来看,已不象从前那样重要,注册会计师更多的是从事管理咨询、纳税咨询、会计制度设计、资产评估等业务。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不仅具备会计技术方法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分析和决策能力。这正是会计执业界近年来不断呼吁进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因。
四、今后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我们认为,未来十几年中,在各个方面都会有重大变化,到2010年左右,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完善、市场走向成熟、制度比较健全、技术迅速,也就是说,到那时财会人员面临的是一个与现在不同的,复杂多 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为此,财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应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包括:
(一)加大基础课所占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过于狭窄,技术性太强,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必须拓宽专业基础,加大基础课的比重。为此,会计教育的专家学者们必须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自愿修改课程计划,增加非会计专业的课时。美国会计学会在1967年就已提出了这种要求:
学生应该学会欣赏人文科学,包括和文学,要理解数学、物理以及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这样的能够有助于使其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在人类知识活动的广阔领域中兴趣广泛……。将来的会计师必须具有全面广泛的教育背景(AAA,1967,57-59)。
为此,我系在制定1995、1997和1999年的教学方案时,便增加了通识基础课的比重,除原有的数学、外语、、机概论等基础课外,要求学生在如下课程中选够一定学分,这些课程是:当代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检索、写作、社交礼仪、艺术欣赏、中国概要、中国文学名著选读、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公共关系学、行政管、逻辑学、物理、生物、化学等。我们认为,学好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试点证明,也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淡化专业界限,减并一些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如前所述,我国高校中财会类专业很多,近年又设置了比较多的专业方向,存在着专业划分越来越细的倾向。这就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专业性很强,知识面很窄,适应性很差,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合并。就目前情况来看,比较规范的专业有三个:会计、审计和理财,其中后两个是从前一个中分离出来的,三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另外,由于财、会、审三个专业的很多课是共同的,因此,学生入学时可不分专业,到大三或者大四后再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当划分专业方向。这样,有利于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
(三)适当归并专业课,减少专业必修课门数,调整专业选修课
我们认为,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只设如下六门: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含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计算机会计与审计。这些课程全部在大一至大三讲完。大学四年级时,根据专业方向,从如下课程中选修一定课程:高级会计、国际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咨询、纳税咨询、证券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等。我们认为,这样做有如下好处:(1)财会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五门课程都是必修课,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生都要修,体现了宽口径的要求;(2)大学四年级时,根据专业方向,选修一定的专业课程,体现了对课程学习深度的要求;(3)专业必修课经过归并后,避免了重复。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归并在一起,能够避免这两门课在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方面的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重复也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把短期决策部分纳入成本管理会计,而把长期投资部分纳入财务管理。
(四)加强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不断完善教学环节
在我国很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是“传”、“授”的对象,成了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会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财会法规中所规定的操作方法,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认为,广泛地开展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能比较好地弥补上述不足。
(五)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认为,21世纪的会计教学,要广泛开展演示教学方式,即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广泛开展交互探讨教学方式,即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各自的计算机对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广泛开展虚拟现实教学方式,即将某些现实问题借助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广泛开展远程教学,即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一个学校不同教室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教学等。
(六)加强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质量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都不过分(雅克.德洛尔等,1996,139页)。的确,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一切都无从谈起。关于提高教师的质量,我们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必须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纵观本世纪的中外会计教育,的确有一部分会计理论的大家,不断地推动中外会计理论的发展,引导他们的学生如何正确地学习和思考。如美国的W.A.佩顿(Paton)和A.C.利特尔顿(Littleton),中国的杨纪琬等教授,都十分注重会计理论教育。尽管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些学者在会计教授中只占较小部分,其余大部分仍然满足于讲授那些以法规为基础的基本教育。(2)必须让大学教师接受如何进行教学的培训。现在的事实是,大学教授们几乎没有或很少受过如何教学的正规训练,只有极少数学过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幼儿园的教师们在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上却受过更多的正式教育,这是很具有讽刺性的。(3)多方努力,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加强教学在高等院校各方面工作中的地位,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不断地奖励那些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篇9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会计学专业 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是商科实用性较强的主干专业之一。近年来,国内高校与国外大学举办了众多的会计学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提升我国会计学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JN大学与美国ND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的会计学专业为例,研究中美两国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比较其差异,旨在为提升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同,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借鉴国外会计学专业成熟的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对实现我国高等商科教育国际化和提升培养质量会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JN大学与美国ND的合作模式是引进美国ND大学原型的培养方案,全部采用ND大学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使用ND大学推荐的在美国使用的全英文教材。教学过程中一半是美国推荐和全球招聘的外籍教师,另外一半是有海外留学背景,英语基础优良的中方老师。美方ND大学的培养方案是一项流行的通用美国本科培养方案。其主要优势在于:成熟的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覆盖了会计学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另外,50%以上的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由外籍教师承担,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理解北美商科教育“原汁原味”的教育环境和理念。学生成绩合格,毕业后取得美国ND大学的学士学位。目前,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在中国境内就业和工作。因此,本着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北美国际化教育和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对中美合作的会计学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教学效力,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为培养我国会计学高级专门人才服务。
本研究以美国ND大学和中国NJ大学的会计学培养方案为例,进行比较研究,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和和职业发展,服务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对会计学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本研究对目前两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案例研究,旨在改进我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水平,提升我国会计学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美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
美国ND大学会计学培养的目标为:会计学专业学生将掌握商科的基础知识,掌握通用会计学、财务分析、税务及筹划、商业软件、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美国企业会计师和大多数洲注册会计师的基础课程,这些知识在学生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学生可以到企业去工作,也可以去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基础课程从第一学期就开设,培养学生的专业认识和增进对专业的了解。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管理学体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毕业生取得工商管理学科的学士学位。学校有一个专业的支撑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和社会其他团体的委员组成。
江南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通过比较后,可以发现:会计学是国际商业语言。共同的教学要求是: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基本知识基础上培养应用性人才。在取得学历的同时,可以复合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今后的职业发展,也利于学院特色的凝练,扩大社会影响,利于学院的招生和长远发展。从加拿大高校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课程体系与加拿大会计师CA、CGA的考试课程相通,美国Northwood大学的课程和美国的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体系相通;学历加职业技能的复合性人才培养是会计学专业的特点之一。
通过比较后,可以发现:会计学是国际商业语言。培养目标的共同点是: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商科知识和会计学相关知识的应用性人才。美国ND大学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复合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今后的职业发展,也利于学院特色的凝练,扩大社会影响,也有利于学院的招生和长远发展。从课程设置来看,课程体系与美国大多数州的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体系相通;。学生在取得学历的同时,可以复合职业教育,学历加职业技能的复合性人才培养是会计学专业的特点之一。
二、中美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
按学年划分,美国ND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第一学年有高等数学Ⅰ、英语、计算机技术、新生指导、会计学基础Ⅰ等课程;高等数学Ⅱ、计算机技术Ⅱ、职业规划、会计学基础Ⅱ等课程;第二学年开设商业统计、英语、商务英语、微观经济学、市场学Ⅰ、市场学Ⅱ、财务管理、中级会计Ⅰ、管理科学、商务沟通与交流Ⅰ、口头沟通与交流、伦理与价值、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信息系统Ⅰ、财务管理Ⅱ、中级会计Ⅱ等。第三学年开设经营科学、沟通与交流Ⅱ、商务写作沟通、管理会计Ⅰ、会计信息系统Ⅱ、中级会计Ⅲ、税务Ⅰ、审计、商法、英语沙龙、学术英语、商业项目、管理会计Ⅱ、宏观经济学、商业道德等。第四学年开设:会计道德、职业发展、文化人类学、战略规划、世界时事、报告写作、美国企业哲学、现代世界基础Ⅰ、现代世界基础Ⅱ、舞弊检查等。
江南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第一学年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Ⅰ、Ⅱ、线性代数、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程序设计基础VB、认识实习、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等。第二学年开设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体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成本会计等。第三学年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市场营销学、会计电算化、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财务管理等。第四学年开设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科前沿讲座等。
国内的会计学专业近年来是向国际化发展。目前实行学分制,共165学分。JN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32学分,576学时,商科学科平台课程37.5学分,624学时;专业核心课程27学分,440学时,专业选修课程(49.5学分,840学时;集中性实践环节17.7学分,33周,素质教育课程13学分。
三、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势分析
与国内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相比较,美国ND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是一个体系齐全的北美通行的会计学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体系。其优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方案成熟和知识体系完整
目前,美国ND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总学时为3320学时,比国内会计学专业2480学时高840学时。其课程体系中第一部份为伦理与价值、交流英语、就业指导、体育等通识教育课程17门,1166学时;占总学时的35%。第二部份为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微观宏观经济学、管理科学等商科统一平台课程22门,共1294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39%。第三部分为专业核心课。包括中级会计、管理会计、税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12门,共768学时。点总学时的比例为23%。其课程体系符合国际通行的宽口径、重基础的素质性教育模式。
(二)英语课程比例较高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颁发外方合作院校的文凭和学位。学生的英语课程比国内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比例高很多。国内ND大学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大学英语课时共为19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8%。而中外合作办学的美国ND大学学生的英语课程包括过关考试、交流英语、英语研究、商务英语、专业英语等,英语课程总课时为1020学时,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为31%。另外,所有的专业课程均采用英文教材,使用英文或双语授课,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有一半为外籍教师讲授。所以,良好的英文交流、沟通和语言运用能力应该是美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优势和亮点。
(三)重视素质性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
美国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有大量的伦理与价值、世界时事、文化人类学、人际交流、写作沟通等方面的通识教育课程。共1112学时,点总学时比例为34%。符合目前高等教育提倡的宽口径、重基础性的素质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人文基础培养,彰显素质教育特色。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探讨如何将学生塑造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教育学生应该遵循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四、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局限和不足分析
与国内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相比较,作为“舶来品”的美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在中国境内教学和培养学生,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在中国就业或创业,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和不足。
(一)取得学位证书的时间较晚
按教育部的规定,外方高校颁发的文凭和学士学位,要经过教育部留学中心认证。美国高校颁发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后,再经过认证后到学生手中的时间较晚。国外高校与国内高校的文凭格式有所不同,一般仅有学士学位,没有毕业证,国内有些用人单位不易理解。对毕业生就业、报考公务员、报考国内研究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影响,该问题反过来对招生有一定的影响,增加教学和管理的难度。
(二)课程体系与本土的适应性仍有一定的距离
尽管会计学称为国际商业语言。但按美国高校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在中国大陆就业和工作,仍需要有一个落地、生根和成长的过程。比如税法、商法等课程,美国的法律与中国有一定的差异。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税法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90%以上的学生将来在中国境内就业和从事会计工作,要熟知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规则。但美国的税法与中国的税法有所不同。商法也是会计学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会计学专业学生要熟悉工作的法律环境,遵守法律,规避法律风险是商科学生职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美国的商法与中国的商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另外,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性课程较少,缺乏专门的实践环节。会计学专业是实务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加强实践环节,加强体验式学习。美国本土的教学计划中也十分强调实践性环节。由于会计学专业涉及众多商业机密的特点,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内高校推出众多的模拟实验项目。包括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等,通过仿真的凭证、账册和报表练习,增强专业的实战性。另外,国内的会计学专业学生一般到第七学期结束时就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阶段;通过实习,增强专业技能,也便于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劳资双方的“双向选择”。
五、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会计学专业培养质量的政策和建议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学院10多年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积累,目前已经在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和人才队伍,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对国际化商科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读大学或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习,国内的中外合作项目也较多,竞争竞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积极努力,抓住机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素质教育
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文社会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代表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必须以人为本,从素质教育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起步。通过较为系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教育、学院导向等素质性教育,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另外,美国高校培养方案中有大量的伦理与价值、世界时事、人类文化、人类文化等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时比例高达35%。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育课程的内涵建设,通过这些课程切实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和学习积极性,发挥素质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作用。
(二)进一步提升英语语言课程的学习效力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计划中英语语言课程的比例将近达到总学时的1/3。高比例的英语语言课程和全部英文教学资源构成美国ND大学培养方案的优势和特点。在提升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丰富学习形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提高英语语言课程的学习效力,加强语言课程的内涵建设,将语言课程的数量高比例转变为质量优势。
(三)提高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适用性
毕业生中90%以上将来在中国境内就业和从事会计工作。会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是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对中国国情的介绍,使国际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能够在中国生根、开花和结果。由于中国因素影响在不断地扩大,近年来,众多的国际会计师和国际审计师在中国的考试均加强学生对中国国情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建议税法、商法等课程内容改用中国商法和中国税法,采用英文版的教材,授课教师可以用英文或双语授课。
篇10
张俊瑞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研究、公司治理与企业评价等。至今张俊瑞教授共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博士点基金、财政部、陕西省等省部级科研课题近10项;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120篇;出版《资产变现论》、《企业财务信用评价与管理研究》、《企业分析与评估》、《国际财务报告与会计准则》等专著、译著6部,主编教材10余部。专著《资产变现论》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关于高新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奖三等奖;多篇论文获陕西省哲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他还获得2005年度王宽诚育才奖、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金融教育工作者优秀个人称号等荣誉称号。
张俊瑞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会计学专业学历教育与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ACCA教学模式”,他主持的ACCA教学成果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他带领下,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内最早以班为单位成建制地培养ACCA本科人才,成绩骄人。10余年来,西安交通大学ACCA全球通过率名列大陆ACCA机构第一,有7名学生获得单科全球第一,15名学生获得单科大陆第一的佳绩。该校ACCA培养模式被国内十多所高校借鉴。
上世纪80年代,张俊瑞教授在国内率先进行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他在《会计研究》《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学科归属、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开展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其观点收到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