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综合能力自述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综合能力自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综合能力自述

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措施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an teaching content in a university , and is also an key conte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 overall qua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ontent is not only a essential practice training independently ,but also an important synthesis reorganization about knowledge in the school. The paper introduce improve measure about teaching quality from the selected topic, decided topic, Instruc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and graduation reply.

key word: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integration,Graduation design,

Measures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的必要环节。它是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毕业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选题、开题环节、毕业设计指导,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 立足实际 ,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选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1、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2、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3、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4、有的选题虽然取自实际生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弄明白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设计就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5、有的选题虽然很好,但是学生都选同一类型的题目,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太大,使的设计变相的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之间和不同的学生之间设计题目在难度和份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 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 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 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 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转贴于

(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5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 。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 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 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6 结论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篇2

关键词:高职;教改;Seminar;专题报告;热点评述

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技能型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面对目前全世界的经济危机,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优势也更加凸显。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信心・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之路”―2009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有教育学家提出,经济的“冬天”,也是职业教育的“春天”。高职院校要适应形势,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技能的培养不是操作上的简单模仿,而是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学好理论知识可加深对操作的理解和认识,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培养出的学生就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好、更快,甚至更有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理论知识主要通过理论教学来获得,为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理论教学效果,笔者针对果树生产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

一、复习阶段

课前复习可以起到加强记忆、查漏补缺、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任课教师直接进行复述,虽然可以全面准确地提炼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考核知识点,但这种填鸭式的单向教学,学生印象不深,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学生自述为主、教师复述为辅,并与问题接龙相结合,收到较好的效果。

1.学生自述

一般在课程开始前,预留2-3分钟时间给学生们复习,然后由某一学生进行复述,其他同学可进行纠正和补充。

2.问题接龙

由教师提出上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正确后可提出第二个问题,并可自由选择下一位同学答题,以此类推。回答不正确的同学无权提出问题和选择下一位同学,只能求助于另一位同学。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高,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明显好于教师复述。

二、授课阶段

授课阶段是理论教学的重点,在这部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课件的采用与提高

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模式,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而我国栽培的果树种类繁多,品种多样,栽培技术要求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直观高效,将南北各种果树树种、品种、栽培技术浓缩在一起,效果显著。用课件教学具有增大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增添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等优点。

2.加强互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它克服了注入式“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弊端,又兼具了导学式、自学式的优点,在相当范围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启发式教学是目前高校普遍推广应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果树育苗时,启发学生联想已学过的花卉、蔬菜育苗技术,并注意发掘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再如讲授果树根系功能时,应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各项要系功能等等。

3.学生自讲

在上课过程中,采用教师主讲与学生自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于课件制作比较详细、学生有基础的部分,如果树的枝、叶、芽的生物学习性,学生有植物学课程作基础,鼓励同学自已走上讲台进行讲授,每人讲3-5分钟,讲完后可自主选择下一位同学。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记忆,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培养学生的口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受学生喜欢。

4.热点评述

教师授课不能呆板地就书本讲书本,应当与时俱进,结合相关社会热点进行讲授。比如2008年发生的橘小实蝇事件对南方果树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给我国的柑橘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许多非疫区的柑橘也广受波及,堆积腐烂,无法出售,连苏州地区也同样受到严重影响。从橘小实蝇识别、传播、生命周期、危害性及如何在购买时识别病橘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类似的事件还有2007年的海南香蕉枯萎病事件。通过社会中果树相关重大事件的剖析,理论联系实际,更形象、更具生命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讨论课形式

seminar在国内又称讨论课,指的是大学师生举办的研讨会或研讨班。seminar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有效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作用。一般可根据学习进度,开设1-2次讨论课。如,果园规划seminar,规定50万元启动资金、100亩土地,如何进行果园规划、定位、树种布局、创收渠道等,要求果园每年都有效益,经费分配合理,并尽可能效益最大化。再比如在绪论环节,分析果品从生产到消费者的各中间环节以及相对应果园生产、农资供应、种苗供应、果品货运、果品批发、果品零售等与果品生产相关的服务公司,让学生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应当如何选择投资的环节和渠道,以获取最大的效益。

四、专题报告

为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热情,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果树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如结合平时工作,进行江苏果树科研进展或苏南果树研究进展,让学生在注重技能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扩大对果树的认识。结合项目活动、参观、出差等,将与果树有关的内容进行专题介绍,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现场学习与实习实训紧密结合

园艺专业课实践性很强,如果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往往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欲睡。为加强理论教学效果,将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嫁接育苗、施肥等。修剪反应调查及冬夏剪实训在田间边讲解边操作,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较快掌握技术要领,从而达到在课堂上达不到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这种问题接龙、学生自讲、热点评述、讨论课、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

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

[2] 黎永康.浅谈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开发与设计[J].四川教

育学院学报,2002,18(2):9.

[3] 董家正.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08,(2):11.

篇3

关键词:新闻学;体育新闻;泛传播;融合媒介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392-05

北京体育大学自2000年招收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本科生以来,历经6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结合自身特点、适应当前形势、满足实践需求、接轨国际潮流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思路。自2005年2月从原管理学院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体育传媒系以来,在管理学院进行第三次创业的同时,体育传媒系也开始了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学科和专业建设思路、办学特色的思考与尝试。

1 面临的主要形势

1.1 北京体育大学办学目标 北京体育大学在“十五”期间确立了建成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的奋斗目标。在2005年9月被批准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后,学校提出了为北京奥运会竞技备战提供保障和服务,并且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的任务。作为北京体育大学一个新设的教学单位,体育传媒系不仅承担着新闻学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任务,还应该为北京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1.2 全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 新闻传播学教育在最近10几年来发展迅速,根据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2004年3月在中央党校三项学习教育的讲话提供的资料,目前在教育部注册备案的新闻传播专业点有198个,而据不完全统计,那些从别的专业衍生出来的相关专业方向也超过200个。最新的材料表明,全国已经有661个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或专业方向。近10年中,北京地区的大量单科院校也陆续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都在最近10年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专业传播人才的培养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新亮点,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3 北京2008年奥运会影响下的体育传媒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各类传媒机构对于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据报道,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和届时前来北京报道奥运会的NBC需要千名以上体育专项摄像师、各类形态媒介对于奥运和体育报道的重视催生了对体育记者、编辑的需求,大量介入奥运传播的赞助企业及文化、传播、公关、中介公司等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虽然这期间有体育媒体的消亡,但总体趋势是奥运传播掀起了传媒人才需求的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近3万名体育编辑记者中,接受过体育、新闻或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人所占比例不足1/4,这更加为体育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1.4 国际体育新闻教育的态势 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院校设有体育新闻传播专业,美国4000余所大学有20所左右设置了体育新闻、体育传播、体育信息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并且成为美国职业体育、高校竞技体育相关岗位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比如美国俄亥俄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开始了贯穿一个学期的体育写作(Sportswriting)、体育转播(Sportscasting)课程。其他一些国家虽然很少有体育新闻专业,但在新闻传播类专业内开设体育新闻传播类课程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 学科与专业定位

2.1 新闻学的学科归属及其与专业的关系 在国家的学位管理体系中,新闻传播学归属于文学门类。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管理序列中,新闻传播学是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在国家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管理系列中,新闻学与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归属于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作为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的教学管理单位,体育传媒系承担着发展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双重任务,通过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来完成人才培养、学科创新、服务传媒的基本任务。

高等学校的专业是针对社会就业方向而言,是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是对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一种设计,专业的设置及其规模受社会劳动市场的供需规律支配。体育新闻与体育传播专业方向就是顺应当前迅速发展的对于体育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

2.2 “体大姓体”不代表学科建设不需要理论 关于北京体育大学突出自身办学特色,“体大姓体”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其基本含义是北京体育大学要突出体育特色,立足体育本位。对于这种说法,笔者的观点是,体育大学当然应该以为体育服务和围绕体育发展作为学校事业的重要方针。但是,更为根本的问题是,体育大学一定要注意学科建设,一定不能忽视理论的价值,这是保证各种运动技术进入精深领域和纳入传授范畴的根本保证。

因此,“体大姓体”中的“体”其实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体”,而体育学科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体”,而最终需要达成的是实践论层面上的“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学应该立足于服务体育,挖掘体育新闻自身特有的规律,研究体育新闻的重要问题,以构建体育新闻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总之,体育新闻学要服从母系学科的规范,要为整个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都面临着需要新闻报道和专业传播的问题,而体育社会学、奥林匹克研究等领域更存在着大量可以与新闻传播学结合的课题。

具体来说,体育新闻学的学科性质属于新闻学的分支学科和体育学的应用学科,它可以说是最专业的分支新闻学,承担着运动赛事、规则、明星与体育事务、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传播的任务;同时也可以说是最庞杂的应用体育学,担负着通过策划、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等新闻技能进行体育新闻报道的职能。

2.3 “以体为本”不说明专业建设不需要学科 新闻学专业作为一个归属于新闻传播学类之下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等技能的养成无一不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磨练。尤其对于本科专业来说,培养社会需要的新闻传播类人才更是不容回避的重要使命。但是,北京体育大学毕竟不同于其他的综合性大学,也不能简单与其他单科性大学类比。因此,“以体为本”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彰显的是体、理、文、管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思路。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发展方针,其应该体现的原则是在整个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中凸显体育新闻的特色,始终立足为体育新闻服务的原则来构建课程体系。

有研究成果表明,美国目前设立了体育新闻、传播、信息类专业的院校虽然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很“重视

宽厚的人文基础,宽泛的知识结构,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设置了很多史论类课程,如媒介史、新闻事业史、20世纪摄影史、体育心理学、生物力学、运动机能学。此外,美国的不少新闻传播院系也开始创办媒介融合(Convergence emphasis ofsequence)专业,培养具有媒体融合技能的新闻人才,当前美国新闻传播界最时髦的两个词是:“融合媒介”(convergence me-dia)和“融合新闻”(convergence journalism)。

因此,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建设应该注意把握好专业新闻传播的定位,吸取多学科的营养来补益自身,同时处理好“体用”的关系,利用人文社会学科、体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来丰富和充实体育新闻学专业严密和独特的“体”,指导体育新闻传播全面和融合的“用”。

在专业建设方面,应确立复合、灵活、宽广的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能适应各种媒介和各种岗位的要求,不能忽视非体育新闻业务、非新闻业务能力培养。

3 学科与专业建设思路

学科、专业、课程分别对应知识体系内在规律性、人才成长规律性、学生能力递进规律。一般说来,科学需求与学科布局、社会发展与专业建设、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是相互对应的。体育新闻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需要考虑体育新闻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社会发展对于体育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体育新闻从业人员能力的递进规律。

3.1 体育新闻知识体系的特点与新闻学科建设的思路 体育新闻是一个包含着众多复杂的辩证关系的领域,是一个看上去风光无限实则艰苦异常的领域。比如,新闻的即时判断与历史的长期积累统一于体育新闻中;工作中节奏的高度紧张与能力的自我完善对于体育新闻记者提出了高要求;体育的特殊属性与报道的专门技能对于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能力要求颇高。再比如,体育新闻中还充斥着遗憾的艺术与完美的追求的矛盾、理想的职业与艰苦的磨砺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新闻的学科特点其实需要深刻的哲学思维和宏观视野才能把握。

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例,我们还不难发现体育新闻的综合性与专业化特色。北京奥运会的交通、通讯、邮票、媒介服务、景观与形象、建筑、特许经营、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环境保护、项目管理、纪念币、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品牌保护等无一不牵涉到多方面的学科理论,无一不需要全面的哲学思维才能审视清楚。

而从目前新闻学自身的学科成长情况看,对于新闻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等维度的审视构成了一系列新闻分支学科,如新闻心理学、新闻文化学等;这些学科对应于不同媒介形态,又生发出了另外一些新闻学科,比如报纸经济学、电视文化学等;新闻自身的业务领域的升华则推动着另外一些学科的不断成熟,比如报纸编辑学、新闻采访学、新闻评论学等。

目前,体育新闻学是少见的依据新闻报道对象而产生的新闻学新学科,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等虽然基本自成比较独立的报道系列,但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称之为新闻学科的层面上。这一方面为体育新闻学学科属性的确立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可能预示着体育新闻学的建设不应该急于自立山头,而应较多地注意在对母学科依属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

从国内部分院校新闻传播学类单位的名称可一窥综合和专业传播结合的特色日益鲜明。

从表2可以看出,艺术、文化、文学等已经与新闻、传播、电视、传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院校学科发展的目标也大体可以从单位名称上看出来。具有广泛意义的甚至高高在上的艺术、文化、文学等与新闻、传播、电视、传媒结合的倾向正体现了立足扎实的人文社会学基础来进行新闻传播研究的思路,体现出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因此,在确立体育新闻学学科发展的思路时,应该有宽容、开放、动态的思维方式,坚持与相关学科的紧密联系(图1)。

3.2 体育新闻社会需求的特点与体育新闻专业建设的思路

3.2.1 体育新闻报道对象的延伸与报道深度的拓展 体育事务类报道的增加是近年来体育新闻报道的显著特点。如中央电视台2005年7月21、22日播发的体育新闻中,体育事务类新闻分别为48%、33.3%,即使在大型赛事期间的体育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体育新闻报道不将镜头和视野局限在项目中、赛场内和赛事上,而是从赛场外挖掘新闻选题,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内寻求体育事件的意义,等等。

体育报道的综合性增强也是近年来体育新闻发展的一个难以回避的特点。对于这个奥运会重要的工作的报道,必须掌握足够的相关基础知识才行。对于这些事务的报道仅仅具备一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这些领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特殊的场域和情境之中的专门知识,才能做好相关的报道,才能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3.2.2 体育新闻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体育新闻教育机构始终不能脱离与社会的联系(图2)。

3.2.3 体育新闻专业建设不应将目标局限在新闻界 为了思考和回答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了解本专业已经毕业的3届110名学生的就业去向是十分重要的。

从表3可以看出,从事体育新闻、出国与读研的毕业生比例分别为30%、28.2%,一般新闻岗位的毕业生比例为18.2%,其余的毕业生流向则比例很低,均不足10%。而总体上看,新闻传播界外的学生比例为51.8%,这说明超过半数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脱离了新闻传播界。

同时,新闻媒体在招收人员时也不拘泥于新闻传播学专业背景。南方部分媒体招聘工作人员的资格要求,体现出十分宽泛的“专业不限”的倾向。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重的,原因之一是体育界外和新闻传播界外有对于体育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许与体育界、新闻传播界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关。而可能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新闻传播业务所需要的能力越来越趋向于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并且是综合和专业相结合。这也是“媒介成为人”、“人成为信息的一部分”等泛传播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显著特点。

3.3 体育新闻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与体育新闻课程的设置原则

3.3.1 体育新闻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3.3.1.1 体育和新闻历史知识与体育新闻选择 新闻虽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对于它的评价乃至报道往往需要历史知识的积累。比如要对一个运动员创造的成绩做出评价,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溯及以往才能在“时间序列”中找到新闻事件的位置,从而得出准确的新闻价值判断,做出精当的新闻选择。由于任何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都有历史原因,因此只有立足体育史和新闻史,才能准确判断体育事件的属性,而体育和新闻历史理念的掌握则有利于理解体育新闻实践。

3.3.1.2 运动锻炼体验和新闻技能练习与体育新闻采访

体育新闻采访往往是对专业人士进行的专业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比较好的专业感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选题,做出精彩的采访报道。可以说,对于体育新闻而言,运动体验是接近报道对象的有力武器,是获得和拓展关系网络的基础,是理解报道对象和事件的条件。很多体育记者新闻采访的成果就来源于他们儿时和日常的体育锻炼经历。而与此同时,对于新闻技能的亲身体验,如校园新闻人物的采访等都是日后形成专业新闻采访能力的基础。

3.3.1.3 文学艺术修养与体育新闻写作 新闻之所以被列入文学门类,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因是新闻与文学的天然联系,新闻报道本身就需要用文学方式来表达。可以说,文学艺术作品是新闻写作的基本素材,文学艺术素养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条件,文学艺术理论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在体育新闻中,文学艺术修养的作用也极其鲜明和突出,多数知名的体育记者都具有相当强的文学基本功。

3.3.1.4 体育和新闻理论素养与体育新闻策划 体育新闻终究是对于专业性很强的体育的报道,它需要基本的体育和新闻理论素养来支撑,尤其对于体育文化意味鲜明的体育新闻报道,体育理论知识和素养就更加重要。可以说,体育和新闻理论是酝酿体育新闻策划的思想源泉,保证体育新闻策划专业性的重要条件,也是体育新闻策划走向深入的必要条件。比如对于奥运会报道的策划考验的是极强的把握奥运会特质的体育和新闻理论素养。

3.3.2 体育新闻课程设置应该突出的原则

3.3.2.1 厚基础与宽口径 从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专业3届毕业生的去向看,在体育部门和体育新闻部门、攻读体育研究生的学生比例为69.1%,不足70%。这说明有近1/3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脱离了体育圈。

另一方面,从体育媒体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对于专业背景的要求看,也呈现出并不追求专业领域,而逐步泛化专业的趋向。如《百名中国体育记者自述》中97个知名体育记者的专业背景(背景描述涉及多项者有重复计算)中,出身体育界的不足1/5。

根据目前体育新闻专业领域人才招聘和已有就业情况看,已经体现出“专新闻”和“泛传播”的理念,这对学生能力提出了具有专业的新闻理念和技能及广泛的传播能力的要求。因此,北京体育大学在2006年重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时适度扩大了课程涉及的领域,如增加视听语言、运动项目概要等,并且继续保持原有的体育广告学、媒介经济学、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等课程,力求在有限的课程时数中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与专精。

3.3.2.2 活计划与多方向 相对于一般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体育新闻最大的困难在于,它要培养学生一般的新闻传播理论与技能,还要辟出比较多的课时用于体育理论与知识、运动体验,并且应该有一定的课时用于体育与新闻结合的课程,在学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这势必增加编排课程的紧张程度。

目前,国内的20多个体育新闻专业点除个别院校外只有一个专业,采用大而全的课程编排,一般以设置课程模块来细分课程。比如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采取“四、三、二、一”的体育新闻教育模式,其四个课程模块为新闻传媒、体育新闻传媒、文学、体育。武汉体育学院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为“夯实基础、突出体育特色、注重实践,面向全媒体”。这些课程设计原则体现的均是在整体教育目标下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思维。根据与其他一般新闻院校的课程比较可以看出,体育新闻专业的新闻传播类理论与实践课程时数明显偏少。

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专业召集学生(含毕业生)进行的3次座谈会中,学生均反映一般新闻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时数少于其他新闻院系,造成在就业和考研等方面的被动。

虽然体育新闻专业无法做到在新闻传播类课程时数上与其他一般新闻传播院校相同,但是如果通过灵活安排教学计划,当可以减少这种差距。北京体育大学在2006年修订教学计划时,在限制性选修课中设计了5个拉通排课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8学分,要求学生至少整选其中两个模块,其余可零选。这五个模块是媒介管理(传播心理学、体育报道、媒介管理、体育广告学)、平面媒体(体育摄影、体育报道、大型赛事媒体战略、体育平面媒体实务专题)、体育理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美学、体育法学、体育管理与经济学专题讲座)、广播电视(体育摄像、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节目策划、非线性编辑、电视画面剪辑)、播音主持(播音基础、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体育解说)。体育摄影这些限制性选修课是在一一对应于必修课的前提下设置的,比如体育理论模块建立在体育史和体育学概论课程的基础上,广播电视模块建立在摄影摄像基础知识课程的基础上。

这种设计减少了以往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局面,使得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就业的方向和兴趣去选择课程。由于限制性选修课拉通排课,学生可以全部选修,因此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至于当前盛行的媒体融合和跨媒体能力,目前在中国还很难一步到位地体现在课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积累。

总之,课程设计的上述原则具有应对当前学科和专业建设形势的特点。“厚基础”可以为学生提供转向前提,比如北体有学生考取社会学、历史学、体育社会学研究生的;“宽口径”可以开发学生的多向潜力,比如有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司从事媒介公关工作、进入体育行政部门从事文秘工作的;“活计划”是一种鼓励学生灵活选择的做法,可以避免以往课程多而不精以及缺乏体系的弊端;“多方向”追求的是突显体育特色和传媒发展形势,比如播音主持模块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体育解说与评论的能力。

此外,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实践、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文学与写作)、媒介形态结合(平面、电子和网络)、体育与新闻结合(体育为对象、新闻为技术、新闻和体育理论为指导、运动体验和新闻技能为基础)等基本原则,力求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4 小 结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的办学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大体育、专新闻、泛传播、全媒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体育特色。在体育学科理论和运动体验两方面设置较全面课程,使学生学习到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与竞赛等体育学科知识,并且有条件得到6个以上运动项目的体验,增强学生在新闻专业领域中体育特色的分量和比例。

2)培养新闻素养。在追求客观、公正、平衡等新闻专业主义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新闻采、写、编、评、摄等新闻技能。培养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与体育理论基础、熟悉体育和新闻业态的新闻传播人才。

3)跳出新闻局限。立足广泛的需要新闻传播人才的社会领域,不局限于为新闻传播、宣传等部门培养人才,而是将视野放到广大的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中,有意识地为培养新闻发言人、媒体公关经理等各类人才提供出口。

4)强化复合能力。每年举办新闻专业技能展示与评比活动,结合实业界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行跨媒体能力培养,为融合多媒体能力的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在2008年奥运会的需求背景下,突出新闻和体育专业英语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体育摄影和摄像等标志性技能。

5)注重学风建设。定期举行学生读书会和早读,确立“据于德,依于察、敏于行”的系训,从新闻职业道德、专业能力、行业规范等角度全面要求学生。

投稿日期:2006-05-08